夔州诗

合集下载

杜甫夔州诗现地研究

杜甫夔州诗现地研究

杜甫夔州诗现地研究
宋代大诗人杜甫在写作艺术上诸多功绩,他多部优秀作品屡获殊荣,其作品深
受众多读者喜爱。

而"夔州诗"也是其中不可磨灭的经典之作。

杜甫作了许多重要的古典诗歌,其中最著名的是《夔州诗》,它被称为“杜甫之英雄”,与现代诗歌相比,夔州诗更多的体现了宋代文学的特征,充分呈现了天下同心的文学精神,向人们展示出英雄气概和大无畏精神。

夔州诗在当时声名狼藉,堪称经典之作,其内容非常丰富,描述了宋代社会状况,表达了诗人对家乡的酷爱之情。

它以其独特的民族性、神态和高贵的宗旨,深深地影响着社会。

在当今世界,杜甫的《夔州诗》仍受到越来越多的学者和读者的喜爱,是一部值得推荐的作品。

近年来,研究杜甫的《夔州诗》也受到了越来越多的关注,许多学者积极探究
其背后的情感主题。

他们通过深入地考察夔州历史、文学文化和宗教,以及杜甫个人身份,尝试着在当地研究中寻找杜甫所表达的深刻情感。

事实上,通过夔州诗的现地研究,我们不仅可以深刻了解杜甫作品中深情的情感,还可以把握宋代优雅的文学精神,这也是研究杜甫夔州诗的重要性所在。

总而言之,杜甫的《夔州诗》堪称一部重要的古典文学力作,其内容极富美感,因而深受社会各界的喜爱,且经常被用于诗词欣赏、历史文化研究、教育任务中。

如今,杜甫夔州诗的现地研究也日益受到重视,通过其出雅隽之潇洒笔触,让我们可以更多地探索宋代文学文化,从而更好地把握英雄气概和大无畏精神。

康震品读古代夔州诗四首

康震品读古代夔州诗四首

州 的寂 寥 ,更 是 大唐 王朝 风 雨 如 晦 的现 状 ;既
是对个人身世的悲叹 ,也是对 国家处于多事之
来 了 !
活鼓起勇气、充满信心—— 这就是李白.无论遇
诗歌开篇就写 “朝辞 F1帝彩云间”。但我甚 到 多大 的苦 难 ,只 要 有 一线 转 机 、一 线 希 望 ,他
至 在想 ,也 许 李 白 当年 离 开 自帝 城 的 时 候 并 非 都 会 不 断鼓 舞 自己 ,不断 勇往 直 前 , 断追 求 自
这首 诗 中 ,看 不 到一 点埋 怨 与 难 ,看 不 刮
的 艰 难 闻 苦 ,忘 却 了满 头 白 发 的 花 甲年 纪 。 那 一 点 挫 折 与牢 骚 ,所 有 的一 切都 被 “轻 舟 已过 万
个 我 们 熟 悉 的 生 龙 活 虎 、自信 乐 观 的 李 白又 回 重 山”挥 之 而 去 。诗 人再 次 相 信生 活 ,再 次 对 乍
无 边 落木 萧萧 下 , 不尽 长江滚 滚 来 。
由景入 情 ,抒 发长 期 客居 他 乡 、老 年 多病 的处 境
万里 悲秋 常 作客 , 百年 多病独 登 台 。
和 孤 独 苦 闷的 心 情 ,讲 的既 是此 时 此 刻 他 在 夔
艰 难苦恨 繁 霜 鬓 , 潦倒 新 停 浊酒杯 。
一 天 ,李 白心 中有朝 霞 。
理想 。
景婪 47
FOCUS 特 别策划
-,
. ,
’,

48
登 高
壮阔无比的景物 ,又在无形中传达着青春易逝 、 壮 志未 酬 的无 奈 ,暗含 着诗 人 不可 遏制 的悲 愤 。
风 急天 高猿 啸哀 , 渚清 沙 白鸟飞 回 。

杜甫在夔州的近体诗

杜甫在夔州的近体诗

杜甫在夔州的近体诗
杜甫在夔州(今重庆市奉节县)创作了许多近体诗,以下为你列举其中的一些代表作:
《登高》: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

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

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

艰难苦恨繁霜鬓,潦倒新停浊酒杯。

《阁夜》:岁暮阴阳催短景,天涯霜雪霁寒宵。

五更鼓角声悲壮,三峡星河影动摇。

野哭千家闻战伐,夷歌数处起渔樵。

卧龙跃马终黄土,人事音书漫寂寥。

《咏怀古迹五首·其一》:支离东北风尘际,漂泊西南天地间。

三峡楼台淹日月,五溪衣服共云山。

羯胡事主终无赖,词客哀时且未还。

庾信平生最萧瑟,暮年诗赋动江关。

《咏怀古迹五首·其三》:群山万壑赴荆门,生长明妃尚有村。

一去紫台连朔漠,独留青冢向黄昏。

画图省识春风面,环佩空归夜月魂。

千载琵琶作胡语,分明怨恨曲中论。

《八阵图》:功盖三分国,名成八阵图。

江流石不转,遗恨失吞吴。

这些诗反映了杜甫在夔州时期的生活经历、内心情感和对社会现实的思考。

他的近体诗格律严谨,对仗工整,体现了他在诗歌创作上的精湛技艺。

杜甫夔州诗歌诗

杜甫夔州诗歌诗

杜甫在夔州写下了许多优秀的诗歌,以下是其中一些:
1. 《登高》:“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

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


2. 《秋兴八首·其五》:“蓬莱宫阙对南山,承露金茎霄汉间。

西望瑶池降王母,东来紫气满函关。


3. 《春夜喜雨》:“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

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


4. 《茅屋为秋风所破歌》:“八月秋高风怒号,卷我屋上三重茅。

茅飞渡江洒江郊,高者挂罥长林梢,下者飘转沉塘坳。


5. 《登岳阳楼》:“昔闻洞庭水,今上岳阳楼。

吴楚东南坼,乾坤日夜浮。


以上是杜甫在夔州创作的部分诗歌,表现了他对自然景观和人生境遇的深刻感悟。

夔州歌十绝句原文及赏析

夔州歌十绝句原文及赏析

夔州歌十绝句原文及赏析夔州歌十绝句原文及赏析原文:夔州歌十绝句[唐代]杜甫中巴之东巴东山,江水开辟流其间。

白帝高为三峡镇,瞿塘险过百牢关。

(其一瞿塘一作:“夔州”)白帝夔州各异城,蜀江楚峡混殊名。

英雄割据非天意,霸主并吞在物情。

(其二)群雄竞起问前朝,王者无外见今朝。

比讶渔阳结怨恨,元听舜日旧箫韶。

(其三)赤甲白盐俱刺天,闾阎缭绕接山巅。

枫林橘树丹青合,复道重楼锦绣悬。

(其四)瀼东瀼西一万家,江北江南春冬花。

背飞鹤子遗琼蕊,相趁凫雏入蒋牙。

(其五)东屯稻畦一百顷,北有涧水通青苗。

晴浴狎鸥分处处,雨随神女下朝朝。

(其六)蜀麻吴盐自古通,万斛之舟行若风。

长年三老长歌里,白昼摊钱高浪中。

(其七)忆昔咸阳都市合,山水之图张卖时。

巫峡曾经宝屏见,楚宫犹对碧峰疑。

(其八)武侯祠堂不可忘,中有松柏参天长。

干戈满地客愁破,云日如火炎天凉。

(其九)阆风玄圃与蓬壶,中有高堂天下无。

借问夔州压何处,峡门江腹拥城隅。

(其十)赏析:唐代宗大历元年(766)杜甫几经漂泊初寓夔州(今重庆市奉节县),山川雄壮奇险,历史古迹层积,初到夔州杜甫一连写下十首绝句歌咏夔州的山川景色和人文景观,合为《夔州哥歌十绝句》。

【其一】中巴之东巴东山:首句点明夔州的位置并突出一个“山”字。

到过夔州的人往往惊叹夔州的莽莽群山。

从瞿塘起,下接巫山峡,两岸高山奇峰异岭。

特别是瞿塘两崖,有如天开巨门,故称夔门。

杜甫描写道:“三峡传何处?双崖壮此门,入天犹石色,穿水忽云根。

猱玃须髯古,蛟龙窟宅尊,羲和冬驭近,愁畏日车翻。

”(《瞿塘两崖》)诗中说状如天门的两崖,雄奇绝伦,连给太阳推车的羲和看见了都生怕车子翻了跌落下来。

清人张问陶在《瞿塘峡》一诗中写道:“便将万管玲珑笔,难写瞿塘两岸山。

”江水开辟流其间:是说自三峡开辟以来,江水就奔流其间。

何时开辟?在遥远的古代,白帝高为三峡镇(镇,军队重镇):白帝城下临瞿塘天险,有高屋建瓴之势,易守难攻,故为历代军事重镇,如公元221年刘备伐吴,翌年兵败,退守白帝城,吴人不敢西上。

夔州 金秋 诗句

夔州 金秋 诗句

夔州金秋诗句
关于夔州金秋的诗句有很多,以下是一些例子及其意思和出处:1. “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

”——《登高》杜甫
- 意思:无边无际的树木萧萧地飘下落叶,望不到头的长江水滚滚奔腾而来。

- 出处:这首诗是唐代著名诗人杜甫在夔州(今重庆奉节)所作,描绘了夔州秋天的壮丽景色和诗人对人生的感慨。

2. “白帝高为三峡镇,瞿塘险过百牢关。

”——《夔州歌十绝句》杜甫
- 意思:白帝山高高耸立,是三峡的重镇,瞿塘峡水势湍急,比百牢关还要险峻。

- 出处:这首诗是杜甫在夔州所作,通过描绘夔州的地理位置和自然环境,表达了他对夔州的热爱和赞美。

3. “赤甲白盐俱刺天,闾阎缭绕接山巅。

”——《夔州歌十绝句》杜甫
- 意思:赤甲山和白盐山高耸入云,直刺青天,居民的房屋像缭绕的云雾一样紧挨着山顶。

- 出处:这首诗是杜甫在夔州所作,通过描绘夔州的山水和居民的生活,表达了他对夔州的热爱和赞美。

4. “瀼东瀼西一万家,江北江南春冬花。

”——《夔州歌十绝句》杜甫
- 意思:瀼水东西两面有上万的人家,春来秋去,这里一直是鲜花盛开的地方。

- 出处:这首诗是杜甫在夔州所作,通过描绘夔州的自然环境和居民的生活,表达了他对夔州的热爱和赞美。

5. “中巴之东巴东山,江水开辟流其间。

”——《夔州歌十绝句》杜甫
- 意思:中巴以东就是巴东山,江水在这两座山中间开辟了一条道路。

- 出处:这首诗是杜甫在夔州所作,通过描绘夔州的山水和居民的生活,表达了他对夔州的热爱和赞美。

夔州诗(10首)

夔州诗(10首)
八阵图
杜甫唐代
功盖三分国,名成八阵图。
江流石不转,遗恨失吞吴。
上鲍爵帅春霆时方大修第
刘光弟清代
将星耿耿钟烟多。
竹枝词
刘禹锡唐代
山桃红花满上头,蜀江春水拍山流。
花红易衰似郎意,水流无限似侬愁。
竹枝词
刘禹锡唐代
楚水巴山江雨多,巴人能唱本乡歌。
今朝北客思归去,回入纥那披绿罗。
夔州诗(10首)
丹青正气图
曾崇德清代
不谢东篁意,丹青独自名。
莫嫌孤叶淡,终久不凋零。
瞿塘峡
张问陶清代
峡雨朦朦竟日闲,扁舟真落画图间。
便将万管玲珑笔,难写瞿塘两岸山。
巴女词
李白唐代
巴水急如箭,巴船去若飞。
十月三千里,郎行几岁归。
早发白帝城
李白唐代
朝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
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
竹枝词
刘禹锡唐代
杨柳青青江水平,闻郎江上踏歌声。
东边日出西边雨,道是无晴却有晴。
竹枝词
杨慎明代
夔州府城白帝西,家家楼阁层层梯。
冬雪下来不到地,春水生时与树齐。

谈谈杜甫的“夔州诗”——以《登高》为例

谈谈杜甫的“夔州诗”——以《登高》为例

创新平台杜甫寄居夔州约一年半的时间,写诗430余首。

无论是怀古诗、忆往诗,还是抒怀诗、杂感诗,都展现出一代诗圣对自身不幸遭遇的无奈、对时代沧桑的喟叹、对亲友故园的怀念、对国家人民的忧虑。

这悲己思亲、忧国忧民的情感都蕴含在“夔州诗”中。

杜甫于公元766年夏初移居夔州,768年正月离开,在此地居住了约一年半的时间。

期间,他创作了430余首诗歌。

我们可以将其大致分为以下四类:1.怀古诗。

夔州有很多古迹。

杜甫每到一处,便登览沉思,留下了许多寄寓怀抱的怀古诗。

在鱼复,杜甫写下《八阵图》:“功盖三分国,名成八阵图。

江流石不转,遗恨失吞吴。

”游先主庙,杜甫写下五言长律《谒先主庙》,感叹“向来忧国泪,寂寞洒衣巾”。

徘徊在武侯庙,杜甫写下了七言古诗《古柏行》,发出“志士幽人莫怨嗟,古来材大难为用”的感慨。

另外,杜甫还创作了五首《咏怀古迹》。

“庾信平生最萧瑟,暮年诗赋动江关”“摇落深知宋玉悲,风流儒雅亦吾师”“一去紫台连朔漠,独留青冢向黄昏”“蜀主窥吴幸三峡,崩年亦在永安宫”“运移汉祚终难复,志决身歼军务劳”,分别吟咏了庾信、宋玉、王昭君、刘备和诸葛亮。

庾信流落异邦,宋玉不被重用,王昭君葬身塞外,刘备赍志以殁,诸葛亮壮志未酬,在他们每一人的身上,杜甫都寄寓了深深的同情,也抒发了自己仕途失意、颠沛流离的悲伤之情。

2.忆往诗。

五十而知天命。

已过天命之年的杜甫“支离东北风尘际,漂泊西南天地间”(《咏怀古迹·其一》),“飘飘何所似,天地一沙鸥”(《旅夜书怀》),前途渺茫,让他发出声声哀叹。

在身体方面,“我多长卿病,日夕思朝廷。

肺枯渴太甚,漂泊公孙城。

”(《同元使君舂陵行》)“衰年肺病唯高枕,绝塞愁时早闭门”(《返照》)。

从这些诗句中,我们可以发现此时的杜甫已经是疾病缠身了。

糖尿病、肺病、风痹、疟疾等病使杜甫眼昏耳聋、牙齿脱落、全身乏力、行动不便。

在经济方面,杜甫得到了夔州都督兼御史中丞柏茂琳的热情帮助,能保障基本的生活。

杜甫:夔州歌十绝句·中巴之东巴东山

杜甫:夔州歌十绝句·中巴之东巴东山

杜甫:夔州歌十绝句·中巴之东巴东山【夔州歌十绝句·中巴之东巴东山】作者:杜甫原文:中巴之东巴东山,江水开辟流其间。

白帝高为三峡镇,瞿塘险过百牢关。

赏析:长江滔滔东流至四川奉节,即古代的夔州,就进入了举世闻名的长江三峡之第一峡──瞿塘峡。

此诗作于大历初,描绘歌颂了此处的山川形胜。

精汉末刘璋据蜀,分其地为三巴,有中巴,西巴,东巴。

夔州为巴东郡,在“中巴之东”。

“巴东山”即大巴山,在川、陕、鄂三省边境,诗中特指三峡两岸连山。

“巴”、“东”字在首句重复,前分后合,构成由舒缓转急促的节拍,使人从声音上感受到大山的气势。

“中巴之东巴东山”,七字皆陰平声,更属创格,形成奇崛拗峭的音调,有助于气氛渲染,给人以石破天惊之感。

次句写江水,“开辟”用如时间副词,意为从开天辟地以来,自古以来。

不说“自古”而说“开辟”,极见推敲。

因为“自古”只能表达一个抽象的时间概念,而“开辟”这个动词联合结构的词汇富于形象性,能引起一种动感,仿佛夔门的————来源网络整理,仅供参考 1形成是浪打波穿的结果,既形容出自然的伟力,又见出其地势的古老和险要。

前两句从较大角度,交代出夔州的地理环境,下两句进而更具体地描绘其山川形胜。

“白帝”即白帝城,城在夔州之东的北岸高峰顶上。

这里是公孙述割据称雄之处,也是三国时蜀汉防东吴的要冲,因它守住瞿塘峡口,足资镇压,所以说是“三峡镇”。

在湍急的瞿塘峡江心,旧时有滟滪堆,冬日出水,夏日没入水中成为暗礁,所以“其间道路古来难”,不可谓不险。

“百牢关”在汉中,两岸绝壁相对而立,六十里不断,因为它和夔州的瞿塘相似,所以用来作比。

下联十四字抓住“高”、“险”特征,笔力千钧,把“高江急峡”写得极有气势。

两句分承山水,句式对仗,音韵砍截,与散行作结风味全殊。

如果我们用盛唐绝句传统手法作对照,就会发现此诗在写作上有以下几个突出特点:一,传统绝句注重音调的平仄谐调,句格的稳顺;而此诗有意追求拗调,首句全用平声字,给人以奇离突兀之感。

诗词赏析:杜甫《夔州歌十绝句》

诗词赏析:杜甫《夔州歌十绝句》

诗词赏析:杜甫《夔州歌十绝句》夔州歌十绝句唐代:杜甫中巴之东巴东山,江水开辟流其间。

白帝高为三峡镇,瞿塘险过百牢关。

(其一瞿塘一作:“夔州”)白帝夔州各异城,蜀江楚峡混殊名。

英雄割据非天意,霸主并吞在物情。

(其二)群雄竞起问前朝,王者无外见今朝。

比讶渔阳结怨恨,元听舜日旧箫韶。

(其三)赤甲白盐俱刺天,闾阎缭绕接山巅。

枫林橘树丹青合,复道重楼锦绣悬。

(其四)瀼东瀼西一万家,江北江南春冬花。

背飞鹤子遗琼蕊,相趁凫雏入蒋牙。

(其五)东屯稻畦一百顷,北有涧水通青苗。

晴浴狎鸥分处处,雨随神女下朝朝。

(其六)蜀麻吴盐自古通,万斛之舟行若风。

长年三老长歌里,白昼摊钱高浪中。

(其七)忆昔咸阳都市合,山水之图张卖时。

巫峡以前宝屏见,楚宫犹对碧峰疑。

(其八)武侯祠堂不可忘,中有松柏参天长。

干戈满地客愁破,云日如火炎天凉。

(其九)阆风玄圃与蓬壶,中有高堂天下无。

借问夔州压何处,峡门江腹拥城隅。

(其十)注释⑴中巴之东巴东山:东汉末刘璋据蜀,分其地为三巴,有中巴、西巴、东巴。

夔州为巴东郡,在“中巴之东”。

“巴东山”即大巴山,在川、陕、鄂三省边境,诗中特指三峡两岸连山。

⑵江水开辟流其间:是说从天地开辟以来,江水即流于巴东群山之间。

⑶白帝:白帝城。

三峡:瞿塘峡、巫峡、西陵峡,两岸连山,七百余里。

城扼瞿塘峡口,足资*,故曰高为三峡镇。

⑷夔州险过百牢关:百牢关在汉中,两璧山相对,六十里持续,汉水流其间,因与夔州的瞿塘相似,故以作比。

⑸白帝夔州各异城:故白帝城在夔州城东。

⑹蜀江楚峡混殊名:瞿塘旧名西陵峡,与荆州西陵峡相混。

⑺物情:人心归向。

⑻问:一作“向”,一作“间”。

⑼赤甲白盐:二山名。

俱刺天:都很高。

⑽闾阎缭绕接山巅:是说从山脚到山顶都有人家。

缭绕:盘旋。

⑾枫林橘树丹青合:枫叶丹,橘叶青,又两山相对,所以说丹青合。

⑿复道:楼阁通行之道,因上下有道故谓之复道。

锦绣:形容景物之美观。

⒀趁:《字书》:趁,逐也。

⒁东屯:《困学纪闻》:东屯乃公孙述留屯之所,距白帝城五里。

杜甫《夔州歌十绝句(其一)》诗歌鉴赏

杜甫《夔州歌十绝句(其一)》诗歌鉴赏

杜甫《夔州歌十绝句其一》诗歌鉴赏杜甫《夔州歌十绝句(其一)》诗歌鉴赏州歌十绝句(其一)杜甫中巴之东巴东山,江水开辟流其间。

白帝高为三峡镇,塘险过百牢关。

长江滔滔东流至四川奉节,即古代的州,就进入了举世闻名的长江三峡之第一峡──塘峡。

此诗作于大历初,描绘歌颂了此处的山川形胜。

东汉末刘璋据蜀,分其地为三巴,有中巴,西巴,东巴。

州为巴东郡,在“中巴之东”。

“巴东山”即大巴山,在川、陕、三省边境,诗中特指三峡两岸连山。

“巴”、“东”字在首句重复,前分后合,构成由舒缓转急促的节拍,使人从声音上感受到大山的气势。

“中巴之东巴东山”,七字皆阴平声,更属创格,形成奇崛拗峭的音调,有助于气氛渲染,给人以石破天惊之感。

次句写江水,“开辟”用如时间副词,意为从开天辟地以来,自古以来。

不说“自古”而说“开辟”,极见推敲。

因为“自古”只能表达一个抽象的时间念,而“开辟”这个动词联合结构的词汇富于形象性,能引起一种动感,仿佛门的形成是浪打波穿的结果,既形容出自然的伟力,又见出其地势的古老和险要。

前两句从较大角度,交代出州的地理环境,下两句进而更具体地描绘其山川形胜。

“白帝”即白帝城,城在州之东的北岸高峰顶上。

这里是公孙述割据称雄之处,也是三国时蜀汉防东吴的要冲,因它守住塘峡口,足资镇压,所以说是“三峡镇”。

在湍急的塘峡江心,旧时有滟堆,冬日出水,夏日没入水中成为暗礁,所以“其间道路古来难”,不可谓不险。

“百牢关”在汉中,两岸绝壁相对而立,六十里不断,因为它和州的塘相似,所以用来作比。

下联十四字抓住“高”、“险”特征,笔力千钧,把“高江急峡”写得极有气势。

两句分承山水,句式对仗,音韵砍截,与散行作结风味全殊。

如果我们用盛唐绝句传统手法作对照,就会发现此诗在写作上有以下几个突出特点:一,传统绝句注重音调的平仄谐调,句格的稳顺;而此诗有意追求拗调,首句全用平声字,给人以奇离突兀之感。

二,传统绝句注重风调,追求一唱三叹之音,尾联多取散行,一般“以第三句为主,第四句发之”(杨仲弘语),构成转合,即使用对结,也多采取流水对;此诗用“的对”作结,类半首律诗,诗意的.转折在两联之间,结束的音调戛然而止。

刘禹锡在夔州写的诗

刘禹锡在夔州写的诗

刘禹锡在夔州写的诗
刘禹锡,唐代著名诗人,其文笔优美,善于以细腻的感性描写展现人物、事物与自然的美丽。

他的诗作中有多首写景描写的佳作,其中一首《夔州谣》久负盛名,以下为其诗文及赏析。

一、诗文
夔州谣
峨眉山月半轮秋,影入平羌江水流。

夜发清溪向三峡,思君不见下渝州。

二、赏析
《夔州谣》写峨眉山秋夜,山上半轮月影映照在平羌江水中。

诗人夜间离开清溪,朝着三峡出发。

此时此刻,他不由得思念远方的恋人,却无从见到他(她)在下游的渝州。

整首诗以诗人感情的起伏为主线展开,诗歌语言质朴简练,以峨眉山秋夜的自然景观为背景,将思念之情与环境景物融为一体,流淌出动人的诗歌情感。

在诗歌表现上,《夔州谣》首先用“峨眉山月半轮秋,影入平羌江水流”这一男女感情顺过客观描写,表现出山川美景与诗人内心感情的交融。

描写中的秋夜月影和水流,是诗人在离开清溪之
际留下的点滴记忆,它们与恋人之情相互呼应,增强了诗歌的视觉感受和情感氛围。

其次,在表现情感方面,《夔州谣》运用少言多意、意境含蓄的宛转手法,实现出良好的情感传达声。

3、总结
《夔州谣》是一首写景诗,表达出诗人在峨眉山秋夜离别恋人之情的诗歌。

整首诗歌质朴简练,表达深情,在表现峨眉山和平羌江秀美自然的同时,也更好地传达了诗人与恋人之间深情不舍的情感。

论杜甫夔州诗的思想内容

论杜甫夔州诗的思想内容
论杜甫夔少 I - I 诗 的思 想内容
口 南 宁职 业 技 术 学 院 仇 燕 玲
【 摘 要】 从杜甫的夔州诗歌的思想
内容来看, 此 时的诗 歌 延续了杜诗 的忧 国
幽州刺史 的 “ 杜恕” ;“ 预” 指 的是杜 预,
他 是西 晋 开 国名将 兼名儒 , 杜预 领 兵攻
川。在成都 草堂安定生活一段 时间后 , 由
影 响 最深 刻 的就 是 “ 仁 ”和 “ 忠” 。《 论
语 》中子 日:“ 爱人 。 ”孔子 的话 告 诉 我 们, 关 爱人 就 是 “ 仁 ”, 这种 关爱 是 一种
杜甫一 生按 照生活 地点 的不 同可 以 分为漫游 时期 、 长安 时期 、 成都时期 与诗 人 去世 前 的夔 州时 期 四个 阶段 。这位 被

了 自己的政 治理 想 。正是这 样 的 “ 忠”,
在 此就 不 得不 提下后 人范仲 淹 , 其在 名 篇《 岳 阳楼记 》曾如 此感 叹 :“ 居庙 堂之 高则 忧 其 民 , 处 江湖 之 远则 忧 其 君 。 是
进亦忧 , 退亦 忧 。 然则何 时而乐耶? 其 必
日 :‘ 先 天 下之忧而忧 , 后 天 下 之 乐 而 乐
尽管杜甫心 头无 时无刻 不惦记 着 国 家 和 民众 , 但是 经 历 了安史 之 乱冲 击 的 李唐王朝 已经 难以恢 复到诗人在 《 忆昔》
热情 描述 的繁荣境 况 了。 安史之乱 后 , 杜
倾 向集 中体现 无 论诗人在人 生的任 何阶 段 中, 我们 都 能从 杜 诗 的字 里行 间找到
史怀古之 中。虽然作 者远 离家国, 但是 诗 人 也 用诗 歌 表 达 了自己对 国家前 途 的关 怀, 诗人认 为救 国的 出路有二 : 一是 息兵

论杜甫夔州诗中的“雨”意象

论杜甫夔州诗中的“雨”意象

论杜甫夔州诗中的“雨”意象1. 引言1.1 了解杜甫和他的诗歌杜甫(712年-770年),字子美,祖籍河南巩县(今河南巩义),是唐代著名诗人,被誉为“诗圣”。

杜甫一生坎坷,家境贫寒,经历过多次流亡和困苦,但他的诗歌却充满了对人生的热爱、对社会的忧患,以及对人性的关怀。

杜甫的诗歌多描绘社会百态,抒发自己的感情和哲理,其中《夔州歌》便是他在流放夔州期间创作的代表作之一。

在这首诗中,杜甫以壮阔激昂的笔墨描绘了夔州山水的壮美,表现了自己对家园的眷恋和对国家的忧虑。

他通过描写雨水滋润大地,温润万物的情景,表达了对故乡的怀念和对人民苦难的关切。

杜甫的诗歌充满了对人性的探求和对社会的批判,他以诗为镜,反映出当时社会的黑暗和人民的疾苦。

他的诗歌深刻而感人,展现了一个真实、饱经沧桑的诗人形象,也为后人留下了宝贵的文学遗产。

通过了解杜甫及其诗歌,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他的创作背景和思想内涵,感受到他那种真挚、无私的情感表达。

【内容结束】1.2 审视诗歌中的雨意象杜甫作为唐代伟大的诗人,他的诗歌充满了对人生、社会和自然的思考和感悟。

在他的许多作品中,雨是一个常见的意象,被他巧妙地运用来表达各种情感和意义。

通过审视诗歌中的雨意象,我们可以更深入地理解杜甫的诗歌世界。

在杜甫夔州诗中,雨常常被描绘为一种清凉、洗涤的力量,具有净化和振奋人心的作用。

雨水的丰沛与落下不绝的情形,暗示着生命的延续和希望的到来。

在《夔州南园》中,杜甫写道:“应怜居下无儿女,寂寞守君如有隔。

碧瓦朱楹锁春色,一妻当户后,孤负东风披拂光,夜闻微雨正愁魂。

”这里的微雨不仅反映出诗人内心的孤寂和无奈,也暗含了对生活、社会的不满与苦难。

通过对诗歌中雨意象的审视,我们能够深刻感受到杜甫对世界和人生的思考与感悟。

雨水在他的诗歌中不仅仅是一种自然现象,更是一种象征和抒发情感的媒介。

雨与孤独、无奈、苦难等情感紧密相连,展现出诗人对生活的热切祈求和对人性的深入洞察。

通过细致地品味和解读杜甫诗歌中的雨意象,我们能够更好地领悟他那种独特的诗意和哲思。

论杜甫夔州诗中的“雨”意象

论杜甫夔州诗中的“雨”意象

论杜甫夔州诗中的“雨”意象杜甫是中国唐代著名诗人,他的诗歌以抒发民生疾苦、描绘社会风貌而著称,其诗作多表现社会现实,以及对人文关怀,成为中国古代文学的珍贵遗产。

《登洞庭山》、《赠卢子见赠》等都是他的名篇之一。

而他的一首《登高》中有一句名言“盖伫若以常坐故乡之庐,通人情以应天工”,多次根据这句诗稿制作成了绢翰,寓意生活的正能量。

在杜甫的诗中,雨这一自然现象经常出现,并被赋予深刻的意象,总结起来大概分为:一是雨的滋润生机,二是雨的清洗胸怀,三是雨的情感寄托。

今天我们就来分析一下杜甫《夔州诗》中的“雨”意象。

首先从《夔州诗》的整体来看,这首诗是杜甫在夔州所作,描绘了夔州的山水之美以及滔滔长江的壮丽气势。

在这样一片壮美的地域中,雨水自然成为了一个不可忽略的元素,杜甫在诗中多次描绘了雨水的形态和所带来的景观。

这些描绘中所凸显的“雨”意象,彰显了雨水给人们带来的种种感受和生活的变迁。

我们可以看到在《夔州诗》的开篇,杜甫就写到“雨了1,000里”,描绘了一场长达千里的大雨,这种恢弘的场面令人叹为观止。

在这里,雨水被赋予了一种眩人的力量,不仅让人感到惊叹和壮美,更让人感受到大自然的伟大和慷慨。

这种大雨无疑对山水有着滋润之功,更是生机勃勃的象征,使得整个夔州充满了勃勃生机。

而在接下来的几个段落中,杜甫继续写到雨水的浸润和洗礼。

他写到,“洞庭波浪兼天涌,孤云一点海东悬”,“流水相与尽,还从海岱赊”,这些描绘表现了长江和洞庭湖的磅礴气势,也从中不难看出雨水在其中的作用。

雨水的浸润让洞庭湖波浪激荡,长江水势奔涌,展现出了雨水所赋予的生机和力量,使得这里充满了一种奔腾的力量。

杜甫也在诗中表现了雨水的清洗力量。

他写到:“田夫梦见稻花香,征人闻到胡笳声”,“边庭鼓角声,塞上风神怒”,这些写景表现出了雨水的滋润和清洗之力。

雨水不仅带来了香甜的稻花味和婉转的笳声,也清洗了战场上的尘埃和杂音,给人们带来了一种舒适和宁静,使得整个夔州充满了一种清新的气息。

有关夔州的诗句

有关夔州的诗句

有关夔州的诗句
古往今来有关夔州的诗句有很多,以下是一些著名的例子:
1. "绵绵三峡青泥路,极目楚天千里江。

" - 《望夷楼》杜甫
2. "病起萧萧两鬓头,十年夔州饱经忧。

" - 《宿府》杜甫
3. "白帝城高急暮天,渡口回避暗云连。

楚客征巴巴水碧,青
苔绕火白帝年。

" - 《白帝城早秋》张祜
4. "曾经沧海难为水,除却巫山不是云。

" - 《登鹳雀楼》王
之涣
5. "十年一觉扬州梦,赢得青楼薄倖名。

" - 《临江仙·滚滚
长江东逝水》杨慎
6. "夔州霞外断肠多,泪洒阑干汉帝都。

" - 《自夔州西上如
故第二度信微之韵 / 自夔州西上某州趋故极》陆游
7. "楚水巴山只两行,万柱山前画将成。

" - 《李白对碑抒怀》刘长卿
8. "绵绵夔北楚泽润,万顷湖光岷岭长。

" - 《国殇 / 一钩新
月幕琉璃,占月船一零四三兵马》文天祥
9. "江娥啼竹素女愁,李凭中国弹箜篌。

" - 《江洲司马青衫湿,杏花县里酒旗风》杜牧
以上只是一部分与夔州有关的诗句,无法穷尽所有。

夔州悠久
的历史和美丽的自然景观一直以来都给诗人们带来了灵感。

苏轼在夔州的诗

苏轼在夔州的诗

苏轼在夔州的诗
夔州位于今天的重庆市,是古代的一处重要的文化名城。

苏轼曾在夔州任职,并在此地写下了许多脍炙人口的诗篇。

以下是苏轼在夔州的几首著名诗作:
《夔州晚眺》
明月别枝惊鹊,
清风半夜鸣蝉。

稻花香里说丰年,
听取蛙声一片。

七八个星天外,
两三点雨山前。

旧时茅店社林边,
路转溪桥忽见。

《登高》
风急天高猿啸哀,
渚清沙白鸟飞回。

无边落木萧萧下,
不尽长江滚滚来。

万里悲秋常作客,
百年多病独登台。

艰难苦恨繁霜鬓,
潦倒新停浊酒杯。

《夜雨寄北》
君问归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涨秋池。

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

《书湖阴先生壁》
茅檐长扫净无苔,
花木成畦手自栽。

一水护田将绿绕,
两山排闼送青来。

中农拥簇争先种,
劝我早耕汉子才。

劝君更进一杯酒,
西出阳关无故人。

以上是苏轼在夔州的几首诗作,这些诗作表达了他对自然景观和人生的感悟,具有浓郁的感情色彩和艺术价值。

苏轼在夔州的诗

苏轼在夔州的诗

苏轼在夔州的诗
摘要:
1.苏轼简介
2.苏轼在夔州的背景
3.苏轼夔州诗的特点
4.代表作品分析
5.影响及意义
正文:
苏轼,字子瞻,号东坡居士,是我国北宋时期著名的文学家、书画家、政治家。

他的诗歌、散文、书画等方面都有很高的成就,被誉为“文坛泰斗”。

苏轼在夔州的时期,正值他因“乌台诗案”被贬谪至惠州。

在惠州期间,苏轼游历了夔州等地,创作了大量描绘当地风土人情的诗歌。

这些诗歌不仅体现了苏轼独特的艺术风格,还反映出他的人生观、价值观以及忧国忧民的情怀。

苏轼在夔州的诗歌有以下特点:
1.描绘了夔州地区的自然风光、历史遗迹和民俗风情,具有很高的地域文化价值;
2.以自然景物为背景,抒发了苏轼的人生感慨,具有较强的艺术感染力;
3.采用当地民间歌谣的形式,语言通俗易懂,具有较强的民间性质。

在苏轼的夔州诗歌中,以《夔州歌》十首最为著名。

以下是其中一首《夔州歌》的全文:
长江如带绕城流,夔州风景独好。

城上白帝城,城下滟滪堆。

波漂荷叶无人管,浪打桃花似雨飞。

幽人只合江南老,江南水乡万顷陂。

朝来过雨看松鬱,水面初平云脚低。

白帝城中云水郎,百战青秋病征装。

这首诗以长江为背景,描绘了夔州美丽的自然风光。

同时,诗人以自然景物为载体,抒发了自己的人生感慨,表达了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苏轼在夔州的诗歌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他的诗作不仅丰富了中国古典诗歌的题材和表现手法,还对后世诗人的创作产生了重要启示。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江汉 杜甫 江汉思归客,乾坤一腐儒。 片云天共远,永夜月同孤。 落日心犹壮,秋风病欲苏。 古来存老马,不必取长途。
请解析杜甫《江汉》中“片
云”“夜月”、“落日”、 “秋风”的内涵。
第二联的“片云”“孤月” 既为实景,也有喻意。“片 云”在空中飘荡,就像自己 漂泊他乡,漫漫长夜中,月亮 和“我”都是如此的孤 独。”意境凄清,流露出作 者孤独、苦无知音的烦闷。
万里悲秋常作客,
百年多病独登台。
作客:漂泊他乡,流浪他乡。
登台:九九重阳节的一种习俗,全家人一 起去登高山、登高塔,祈求免除灾害,求长 寿。
万里,地之远也;秋,时之惨也;作 客,羁旅也;常作客,久旅也;百年, 暮齿也;多病,衰疾也;台,高迥处 也;独登台,无亲朋也。这是作者 的暮年之悲。。
意象、意境
化学课件:/kejian/huaxue/ 生物课件:/kejian/she ngwu/
地理课件:/kejian/dili/
历史课件:/kejian/lish i/
反目成仇的自不必说,就是结成了夫妻的,
日子亦大抵是趋向了平淡;“东边日出西
这是一首用民歌体写的恋歌。爱情是
难以言说也难以持久的东西,当它正处在
朦胧状态,正处在有情无情之间时,也许
是最令人心动的吧?曾经相恋的人,最终 PPT模板:/moban/ PPT背景:/beijing/ PPT下载:/xiazai/ 资料下载:/ziliao/ 试卷下载:/shiti/ PPT论坛: 语文课件:/kejian/yuw en/ 英语课件:/kejian/ying yu/ 科学课件:/kejian/kexu e/
杜甫的悲秋,将羁旅的 愁思,家国的忧伤,身 世的感慨融入萧瑟的秋 景之中,显得更加沉郁 厚重,所以他的诗歌特 点是沉郁顿挫。
你从这首诗中看到了一个怎样的杜 甫形象?这给你哪些启发或感悟?
时代环境对个人命运的影响 思想决定行为
“穷不独善其身”的入世情怀
请解析杜甫《江汉》中“片 云”“夜月”、“落日”、 “秋风”的内涵。
尾联:生活困苦衰颓,借酒解愁,暂时忘记, 却因病不能酒。只得直面惨淡,独自舔舐 伤口悲痛。
结合全诗概括诗中“悲”的内容
景:自然之秋
悲 己:人生之秋
国:国家之秋
诗人在诗歌中表现了哪些方面的情感?
“一切景语皆情语”
有对漂泊生涯的感叹, 有对老弱多病的嗟伤, 也有对自然的热爱, 对生命的执着。
怎样理解杜甫的悲秋?
刘禹锡
刘禹锡(772~842)字梦得,彭城 (今江苏徐州)人,唐代中期诗人、文 学家和哲学家。政治上主张革新,是王 叔文派政治革新活动的中心人物之一。 后被贬为郎州司马、连州刺史,晚年任 太子宾客加检校礼部尚书,死后被追赠 为户部尚书。其诗现存800余首。其学 习民歌,反映民众生活和风土人情的诗, 题材广阔,风格上汲取巴蜀民歌含蓄宛 转、朴素优美的特色,清新自然,健康 活泼,充满生活情趣。其讽刺诗往往以 寓言托物手法,抨击镇压永贞革新的权 贵,涉及较广的社会现象。晚年所作, 风格渐趋含蓄,讽刺而不露痕迹。词作 亦存四十余首,具有民歌特色,刘禹锡 在洛阳时,与白居易共创《忆江南》词 牌。
边雨,道是无晴(情)却有晴(情)”, 回想起来,真是缥缈如梦。
竹枝词
刘禹锡
杨柳青青江水平,闻郎江上唱歌声。 东边日出西边雨,道是无晴还有晴。
竹枝词:古代四川的民歌。 唱:亦作“踏”,“踏歌”,唱歌以脚踏地为节拍。 晴:与“情”同音,谐音双关。这一句语意双关,既 写江上晴雨天气,又写出了好的心情。
诗文解释: 江边的杨柳青青,垂着绿色
试卷下载:www.1ppt.c om /shiti/



间 的 白 帝 城)
彩云中
遥远
返回
千里江陵一日还
(遥 远 的 江 陵, 一 天 就 可 以 到 达。)
这两句诗为第一层,讲作 者出发的时间和地点以及到 达的目的地的时间。
叫 不停
两 岸 猿 声 啼 不住 ,
(两岸猿猴的啼叫声,一 声接一声还没有停下来)
离 行业PPT模板:/hangye/
P P T素材下载:www.1ppt.c om /suc a i/ P P T图表下载:www.1ppt.c om /tubia o/ PPT教程: /powerpoint/ Exc e l教程:www.1ppt.c om /e xc e l/ P P T课件下载:www.1ppt.c om /ke j ia n/

创作者的思想感情

作品中的客观物象
诗人的思 想感情与 客观物象 融合形成 意象
意境
诗人通过种种意 象的创造和组合所构 成的一种充满诗意的 艺术境界
所见 所闻 ——环境氛围
风 急 落木
萧萧下
天 高 长江
滚滚来
猿啸 哀
苍凉
渚清
凄清
沙白
孤寂
鸟 飞回
落木
木,树也。木叶即树叶 , “木叶”文人喜好的传统意 象。楚辞已有使用。 “木” 既有树叶的含义,又无树叶
的繁密,浓郁之感,突显空 阔、光秃的感觉,更突出秋
的衰败、凋零之感。 落叶, 树叶,使用频繁,失去了语 言的张力和诗歌要求的审美
强调国家和自身命运的纠结,明确悲不仅 指个人艰难,还有国家艰难。情感扩大,不 仅对自身命运不堪的感伤,而且对国家命 运担忧。
杜甫想为国家出力,平定战乱,但由于年老 多病而无法实现。忧从中来,不可断绝,何 以解忧,惟有杜康。
竹枝词
唐 刘禹锡
杨柳青青江水平, 闻郎江上唱歌声。 东边日出西边雨, 道是无晴还有晴。
竹枝词,即“竹枝”。唐代乐府曲名。 原是四川东部一种与音乐、舞蹈结合 的民歌。唐代刘禹锡被贬夔州时,在 那里学习《竹枝词》,并改作新词一 首,多写当地风土人情和男女恋情, 也有曲折地表现他胸中积愤的。每首 七言四句,形同七绝,语言通俗优美。 其后作者颇多。《竹枝词》有民歌色 彩,可用来歌唱,后来用作词牌。
早发白帝城
李白
早晨 出发
早发白帝城
早晨从白帝城出发
早发白帝城
李白
朝 辞 白 /帝 彩 云// 间,/ 千 里 江/ 陵 一 日// 还/ 两 岸 猿/ 声 啼 不// 住, 轻 舟 已 /过 万 重// 山。
早晨 离开
五颜六色
的 云霞
中间
朝辞白帝彩云间
(早
晨PPT模板下载:/moban/ 节日P P T模板:www.1ppt.c om /j ie ri/ P P T背景图片:www.1ppt.c om /be ij ing/ 优秀P P T下载:www.1ppt.c om /xia za i/ Word教程: /word/ 资料下载:www.1ppt.c om /zilia o/ 范文下载:www.1ppt.c om /fa nwe n/ 教案下载:www.1ppt.c om /j ia oa n/
PPT素材:/sucai/ PPT图表:/tubiao/ PPT教程: /powerpoint/ 范文下载:/fanwen/ 教案下载:/jiaoan/ PPT课件:/kejian/ 数学课件:/kejian/shu xue/ 美术课件:/kejian/me ishu/ 物理课件:/kejian/wul i/
登高
杜甫
重 阳节
朗读诗歌三原则 读准字音 读准断句 读出感情
登高
风急/天高/猿/啸哀, 渚清/沙白/鸟/飞回。 无边/落木/萧萧/下, 不尽/长江/滚滚/来。 万里/悲秋/常/作客, 百年/多病/独/登台。 艰难/苦恨/繁/霜鬓, 潦倒/新停/浊/酒杯。
唐代宗大历二年(767年)重阳节,杜甫55岁, 身在夔州,登高临眺,写下此诗。
枝条,水面平静,忽然听到江上传 来唱歌的声音。东边出着太阳,西 边还下着雨,说不是晴天吧,却还 有天晴的地方。
“东边日出西边雨,道是无晴却有晴。”
这首是采用民歌体裁写作的绝句,运用了民歌中常见的修 辞手法——谐音双关。夏天的午后常有一边出太阳一边下雨的 奇妙天气,俗称“太阳雨”。正是一场太阳雨后,杨柳被沐浴 得更加翠绿,江水高涨,平如镜面。突然从江上传来一阵歌声, 岸边的姑娘听出是自己喜欢的小伙子所唱。好久没有他的音讯, 以为他已忘记了自己,听到歌声,才知道他就像夏日晴雨不定 的天气,以为没情,原来却是有情的。这里的“晴”是“情” 的双关语,由上面的“东边日出西边雨”引出,写出姑娘的心 理活动。诗人只用七个字就把姑娘微妙的心理变化写出了出来, 让我们仿佛看到她怦然心动由怨转喜的表情,显示出了高超的 艺术功力。
因严武病逝,杜甫失去依靠,结束了安稳生
活,离开成都顺流东下,病魔缠身而滞留夔州。 此时安史之乱已经过去四年,但又有了藩镇割据, 国家仍然动荡不安!三年之后他病逝,《登高》 成为杜甫晚期最重要的代表作。
这首诗给你怎样的情感体验? 试从诗中找一个字或词来表达你 的读后情感体验。

宋代罗大经评价颈联十四字含八处 悲,试分析。
轻快的小船

轻舟已过万重山。
(轻快的小船已经穿过一层又一层 的高山。)
这两句写的是 长江两岸的景色 。
这首诗不但描写 了长江两岸雄伟壮丽 的景色,而且表达了 自己经过艰难岁月以 后 ,被 释 放 的 喜 悦 心 情。
早发白帝城
李白
朝 辞 白 帝 彩 云 间, 千 里 江 陵 一 日 还。 两 岸 猿 声 啼 不 住, 轻 舟 已 过 万 重 山。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