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老子》有感

合集下载

读《老子》《大学》有感

读《老子》《大学》有感

读《老子》《大学》有感(老子)老子,姓李名耳,字聃.老子是中国,也是全世界最早具有辩证法思想的哲学家之一。

关于老子其人、其书及其“道论”历来有争论。

根据司马迁在《史记》一书中给他写的一个简单的传记来看,他是春秋时著名的思想家、道家学派的创始人。

老子的思想主张主要体现在《老子》. 《老子》又称《道德经》,它用不多的字数,阐述了道家对宇宙本原和基本存在方式,事物的产生、发展、变化的规律及社会观、人生观的基本思想。

以下我将从五个方面具体谈谈老子的思想主张及我的个人看法。

一.对道的阐释老子关于“道”的理解非常深刻透彻,究竟什么是“道”呢?道是天地万物的起源,无声无形,先于天地产生,道是深邃的永恒的质朴的,虽然看上去虚无缥缈,但是却在冥冥之中主宰着万物。

在我们现在看来,世界是物质的,是客观的,老子关于道的主张属于朴素的唯物主义,这在当时社会是难能可贵的,就这一点上来说,老子的思想在当时社会是超前的极具前瞻性。

古来道德二字连成一气,但老子从伦理学和哲学的角度把仁义道德的概念排了次序,依次为“道”、“上德、下德”、“仁”“义”“礼”,所谓“大道废,有仁义”,可见道是极其重要的。

另一方面,道可以理解为行之有效的方法或者事物发展的规律,对于人的“心智”来说,“道”的最高境界就是“袭明”,即人们按照自然的客观规律用行之有效的方法来认识世界改造世界,保持内心的大智慧,讲究返璞归真,进而保持内心宁静。

道的力量是无穷巨大的,大道无所不为,万事万物都要遵循“道”,才能认识“道”,比如智者要达到“和其光,同其尘”的“玄同”境界才能算是初步了解其含义。

总之,“道”是博大精深的,我难以用只言片语来全面阐释老子思想主张,就此搁笔也好。

二.老子的辩证法思想老子通过明和昧、进和退、白和辱等几组对立统一的概念来界定道,体现了最朴素的辩证法思想;老子通过“缺”“冲”“屈”“拙”“讷”的比较说明清静无为才是真正的历史潮流,体现了辩证法思想;老子通过辩证法思想来谈人生治国,“祸兮福之所倚,福兮祸之所伏”充分体现了辩证法思想;以“轻”“重”,“燥”“静”的辩证关系来阐述清静无为的观念也充分体现了朴素的辩证法思想;老子用辩证法思想论述“道”,提出“知人者智,自知者明”;老子主张“知强守弱”,指出无论是做人还是治国都要低调…我简单罗列了一些老子关于辩证法思想的例子可以说明老子的辩证法思想涵盖范围之广,内涵之深,在今天我们也要用辩证的眼光来看待世界,重新认识世界升华自我的见解,做到格物致知。

《老子》读后感3篇

《老子》读后感3篇

《老子》读后感3篇《老子》读后感3篇一:《老子》读后感将老子的思想转换到教育中来,就是自然教育的思想。

老子主张清静无为,顺其自然,这与卢梭的自然教育思想异曲同工。

按照老子的理解,教育应该顺其自然,而不过过分强调主观意愿。

教师的权威应该不被儿童感知到,这才是最好的师生关系。

师生双方都要处于谦虚的地位,只有这样才能更好地开展教学。

教师应尊重学生的发展规律。

尊重自然之道。

这些思想,在我们这个年代应该进行批判性继承。

在我们的教学上,如果孩子在课堂上走神,当然可以直接批评:“某某,注意听讲!”老实胆小的可能吓一跳,赶快坐好,但过一阵可能又故态复萌;有逆反心理的可能就会脸色不善,甚至嘴里咕噜咕噜地嘟囔,虽然老师是好意,但传递到学生心里却成了恶念,课堂的气氛就有了火药味。

有时课堂上学生竟然和老师顶嘴,僵持起来大家都下不了台。

学生肯定是不对的,但如果老师“曲则全”,表扬旁边的同学来提醒走神的人,或者请走神者回答一个问题,旁敲侧击地暗示一下,同样是批评提醒,转一个弯,大家心平气和,彼此相安无事,这样岂不是更好?老子认为,一切事物都是相反相成的,所以看问题要辩证地看待。

正所谓福祸相依,生活中的许多事情都应该抱着一种平常心,顺其自然。

更进一步来讲,要将生活中的每一次遭遇都看成生命成长的历程,将遭遇中的精神、能量转化为自身生命的体验中来。

对待生活,要有好的心态,不要过分关注荣辱得失。

这样的话,才能做到通过无为达到有为,通过不争而没有人与之争。

低头静想,学生要照我的思路去回答,依我的'指挥棒去质疑解难。

他们还会体会到求知的快乐吗?篇二:读《老子》有感老子姓李名耳字聃。

于西周末年武丁朝庚辰二月二十五时诞生于楚国苦县厉乡曲仁里。

当时的中国呈现出极为灿烂的文化一些杰出的学者和思想家纷纷产生一时出现了百家争鸣的局面。

老子就生活在那个伟大的时代那个时代也正因为有了老子才更加伟大。

老子曾做过周朝守藏室的史官。

在那里他潜心于书籍之中所以习得鉴往知来的历史所以对人世有了得深的体认。

【读后感】读《老子》有感_431270

【读后感】读《老子》有感_431270

年轻人,你没有资格去无为——读《老子》有感毋庸置疑《老子》是部思想多么深刻的巨著,在不同时间段重新翻开它,总会别有一番感受在心头。

简单来说,《老子》让我印象最深刻的就是无为的思想。

高中时候在《意林》上读过一篇文章,大概意思是人生那么长,不做无为之事何以遣有生之年?当时觉得特别有道理,觉得高三节奏如此的紧张,上课偶尔停下来发个呆发白日梦做各种“无为”的事情也觉得理直气壮。

那时候的我理解的无为就是无所作为,什么都不做。

后来我发现我错了。

上到大学,外教老师常夸中国文化博大精深,嘴上常挂着“无为”、“仁义”等等诸子百家的思想精华,渐渐地无为的思想也更深入同学们的心,但像我高中时候错误地理解了。

倘若什么都不干,那这不就助长了我们懒惰的风气?听上去“无为”实际上是比较消极的生活态度,为我们的懒惰都找到了开脱的借口。

这时,我们开始思考,大学生也应该无为吗?我们很容易发现身边很多同学都存在两个极端,有些人很闲,天天逃课躲在宿舍打游戏看电影虚度光阴;而有些人很忙,课余还参加各种比赛实习充实自己。

前者就是大家眼中的无为之者,从不愿意踏出自己的舒适圈,从不会挑战自己发展自己的潜力,唯唯诺诺地十年如一日地过着仍是小孩子式无忧无虑的生活。

也许他们没有感受到社会竞争之激烈,也许他们也享受步步为营的生活,也不介意将来浑浑噩噩地过日子。

他们只知道享受当下的清闲,但他们不知道,如今大学的清闲,只会换来未来的抛头颅洒热血的劳苦。

种瓜得瓜,种果得果。

几十年后自己的生活质量取决于当下自己所付出的努力。

正因为如此,我并不赞成大学生去无为。

因为我们根本没有资格去无为!这个年纪的我们,一无所有,这个年纪去无为,终将被社会淘汰。

青春稍纵即逝,正值青春年华,我们再不努力就老了。

此时不拼搏更待何时?待到年华逝去再来亡羊补牢也是为时已晚了。

人生那么短,青春这么短,我不希望以后的自己悔恨“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

因而更不会在这个年纪做那些以后70岁都可以做的无用之事。

道德经读后感500字优秀4篇

道德经读后感500字优秀4篇

道德经读后感500字优秀4篇(经典版)编制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核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批人:__________________编制单位:__________________编制时间:____年____月____日序言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经典范文,如总结报告、合同协议、规章制度、条据文书、策划方案、心得体会、演讲致辞、教学资料、作文大全、其他范文等等,想了解不同范文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 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Moreover, our store provides various types of classic sample essays, such as summary reports, contract agreements, rules and regulations, doctrinal documents, planning plans, insights, speeches, teaching materials, complete essays, and other sample essays. If you want to learn about different sample formats and writing methods, please pay attention!道德经读后感500字优秀4篇当细细地品读完一本名著后,相信大家都有很多值得分享的东西,需要好好地就所收获的东西写一篇读后感了。

经典诵读让我焕发活力――读《老子》有感

经典诵读让我焕发活力――读《老子》有感

经典诵读让我焕发活力――读《老子》有感时间:2016-10-12 20:12:11 | 作者:许菁容今年暑假里,我有幸地接触到《老子》,那时小姨来我们家,看到我整日地看电视或玩电脑,无所事事,人没有一点精神,就把我叫到跟前给我讲述了《老子》的历史,还有它在世界上的影响力,学习《老子》对自身和社会的益处,以及如何学习的方法。

听了小姨的讲述,使我体会到现在的我们,吃穿不愁,但以自我为中心,缺少责任感,以至于到了身心枯竭的地步,都未曾意识到。

当时,我就下决心好好地学习《老子》,通过自身的学习健康身心、净化心灵。

我最初的学习方法,是每天早上8:00开始,背诵7遍《老子》的“双一章”(《德经》、《道经》第一章),背时全身放松,心无杂念,匀速背完7遍,结束时双手合十,感谢老子。

刚开始背,还感觉不到什么。

两个星期以后,感觉早上诵读后,一整天都精力充沛,每次大声诵读后,还能感觉到胸腔里有震颤的感觉,不但身体有了好转,而且心情开朗、精神饱满,“不出户,知天下;不窥牖,见天道”(不出门户,能知天下大事;不窥视窗外,能知天理人心)这句话已经成了我学习的座右铭,并时刻督促自己向这个方向努力。

《老子》真是包含着无穷的力量和智慧,一个月后,在小姨的指导下,我开始背诵整本《老子》,因为小姨告诉我要想领会《老子》更多的能量和智慧,最好全部背诵下来。

于是我就制定了背诵计划,每天除了背诵7遍双一章外,还要背诵下来《老子》中的其他章篇。

背下来后再背写一遍,第二天背下一章时复习上一章。

在背诵过程中我还真学到了不少。

特别是老子无私无欲的精神,如第二十六章《无难》——“是以圣人终不为大,故能成其大”,第五十一章《无私》——“不亦其无私与?故能成其私”。

以前我喜欢和别人相比较,总羡慕别人吃麦当劳、穿名牌,而自己却远不如别人,整天搞得自己心情很差。

但通过以上两句话的启迪之后,自己内心观念上转变过来了,不再老想着去追求那些东西,而是静心地读书学习。

《道德经》里悟大道——读《老子》(五章)有感

《道德经》里悟大道——读《老子》(五章)有感
尔克 斯 用 了许 多 细节 塑造 了一 位 坚 强执 着 、坦 然 从 容 的母 亲形 象 。尽 管 儿 子 在 遥 远 的小 镇 死得 毫 无 尊 严 ,母 亲却 能 在 小 镇 神 父 面 前 表 现得 自尊 坚
代表她不爱 自己的儿子 , 恰恰相反 , 爱到深处便无
言, 爱让她 变得勇敢 坚强 。 她 坚 信 儿 子 品性 善 良 , 可 并 不 准 备 替 儿 子 辩 白 申诉 。她 那 倔 强 的 自尊 让 世 俗 的小 镇 人 无 地 自容 。假 如 母 女 二 人 来 到 封 闭
溃、 朝 政 废 弛 的年代 ; “ 俗人昭昭 , 独我 昏 昏 ; 俗 人 察 察, 独我 闷闷” , 老子 同样生 活在 一个 黄钟 毁弃 、 瓦 釜 雷 鸣 的年 代 。 面 对诸 侯 纷 争 、 世 风 日下 的社会 , 孔 子
提倡用礼乐教化民众 , 试图挽救这满 目疮痍的社会 ;
志 产 生 了怀 疑 。 在 马 尔 克斯 眼 中 , 与 其 说 是 母 亲 在
为“ 小偷 ” 儿子扫墓 而被审判 , 不如说是 她为小镇
人 们 扫 除 愚 昧 的观 念 而 充 当 了 审判 者 。 作 者 通 过 细 节 描 写 表 现 了 深 刻 的 主 题 。譬 如 母 亲 并 未 听从 神 父 兄 妹 的 劝 告 ,她 毫 不 惧 怕 小 镇 人 们 道 德 上 的 优 势 和 鄙夷 的 眼 光 ,在 众 目睽 睽下 坚 定 地 带 着 小 女 孩 为 被 打 死 的 儿 子 扫 墓 。在 她 眼 中, 他不是“ 小偷 ” 只 是 自己听 话 的 独 子 。 她 失 去 独 子后 , 隐 忍 克 制 自己 的情 绪 不 表 现 出悲 痛 , 但 并 不
老子 力 主返璞 归真 , 努 力改 造这 物欲横 流 的社会 。 一

老子读后感作文800字参考(精选5篇)

老子读后感作文800字参考(精选5篇)

老子读后感作文800字参考(精选5篇)老子读后感作文800字参考篇1道德是衡量社会文明程度的一个标志,关于道德问题前人有很多思考,下面我想谈谈自己对道德问题的一点感悟。

道德与本性关于道德与本性,先秦时代就有三种不同的论断:孟子的性善论,荀子的性恶论以及告子的性不善不恶论。

探究这三种观点的不同主要是在于看待问题的角度不同,这三种观点都有片面性,但也有可取之处。

我以为论本性无分善恶,同情、怜悯、嫉妒、残暴等等都包含于人性之中,只是有些本性更容易导向善的方面而有些却很难。

所以,道德的形成要有一个导向善的助力,这个助力就是教育。

道德与教育原始氏族社会是否存在着道德的意识?这个问题是复杂的,氏族社会的基础是建立在血缘关系上的,而原始社会是以群居为生存形态。

氏族社会的首领是德律的一种权威,原始人无鉴别的能力,有一种群体从众的心理,这正是道德的一种强制性。

而这种强制性的接受会使人在道德权威的阴影下形成一种固守旧俗的状态。

文明进步的基础是教育,教育程度越高对道德的重视程度越高,对道德的认识更清楚,向上的善念也会越多,从而产生与时俱进的新道德。

道德的内在精神不同时代、不同地域、不同文化对于道德的界定也不同,所以把风俗、习惯或是外在因素作为判断道德的标准是不确切的。

虽然道德的外在充满不确定因素,但道德内在的原理与精神是确定的,即道德要适应时代环境,道德要对人类社会的发展有利。

情绪是推动个人道德发展的动力。

孔子曾说过:“克己复礼”,克己实则是对自我情绪的一种节制,但这种节制并不等于完全的压抑与消灭情绪,而是要把坏情绪转化为好的情绪。

情绪也分为个人情绪与社会情绪,在群体压力下个人情绪可能会受到社会情绪的影响,如果完全放弃个人情绪而遵从社会情绪,那么社会就不会发展。

正如杜威说的:“文明进化的`历史是特立独行之英雄的历史。

”过度的私心和欲望是道德发展的阻力。

每个人都有私心和欲望,过度的自私和欲求会破坏道德的发展,但适当的私心与欲望是道德发展的动力。

家庭主妇读庄子老子有感

家庭主妇读庄子老子有感

家庭主妇读庄子老子有感家庭主妇读庄子老子有感如下:作为一名家庭主妇,读《庄子》和《老子》这两部古代哲学经典,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尽管我曾经对古文的理解感到困难,但是在阅读过程中,我逐渐领略到了其中的智慧和深意。

首先,庄子的思想让我感到博大精深。

他的观念极具想象力,纵横捭阖,有时又充满机智。

庄子强调“齐物”,平等看待一切事物,让我反思了自己对于生活中一些琐碎事物的态度。

在日常生活中,我常常遇到许多烦扰和挫折,但是庄子的思想让我意识到,所有的困扰其实都是内心的执念和外界的干扰。

只有放下这些不必要的思想和外界压力,才能真正达到内心的平和。

其次,老子强调的“无为而治”也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在现代社会的快节奏生活中,我们总是追求各种成就和成功,但是这种追求往往使我们身心俱疲。

老子告诉我们,过度的努力和追求往往只会带来更多的焦虑和不安。

在追求事业和家庭的同时,我们应该学会把握“度”,不要让过度的欲望和焦虑影响我们的生活。

此外,这两部经典对于家庭生活也有一定的启示。

在处理家庭关系时,庄子的平等观念可以引导我们对待家人更加尊重和理解。

而老子所倡导的“无为而治”,则告诫我们在家庭生活中不要过于强势和执念,要学会放下自己的控制欲,给家人更多的自由和空间。

总的来说,读《庄子》和《老子》这两部经典让我认识到,古代哲学家的智慧在今天仍然具有很高的指导意义。

对于家庭主妇这一角色而言,这些哲学思想不仅可以指导我更好地处理家庭关系,还能帮助我在忙碌的生活中找到内心的平静和安宁。

虽然我还有很多需要学习和领悟的地方,但我相信在未来的生活中,我会将这些哲学思想运用到更多方面,使自己的生活更加丰富和有意义。

老子《道德经》读后感4篇

老子《道德经》读后感4篇

老子《道德经》读后感4篇老子《道德经》读后感4篇篇一:老子《道德经》读后感所谓自然规律:它是自然界的运行法则,是不以人的主观意志为转移的客观运动形式。

人们只能通过实践认识它,利用它,却无法改变它,否则,就会受到自然规律的惩罚。

如:生、老、病、死是人生的自然规律。

医生只能看病,不能救命,若能救命,普天下的医生岂不都成神仙了?但有很多人并不明白这一点,或不愿相信这个简单道理。

特别是很多古代帝王,迷信江湖术士,服用什么“灵丹妙药”,妄图长生不老,结果中毒身亡,反而枉送性命。

“对立统一”,是事物存在的自然规律,也是老子反复强调和证明的观点之一。

所谓对立统一,不是单个事物的对立与统一,也不是事物简单的一分为二,而是无数对立的事物交织在一起而相互依存、影响、变化、转换,构成了动态的、丰富多彩的大千世界。

因势利导,顺其自然,是老子“无为而治”的思想基础。

“物极必反”,是事物运动的自然规律。

是老子反复强调和证明的又一观点。

如:钟摆,您说它是在左边?右边?中间?不好说?这是因为我们所看到的钟摆,只是它在某一时段的位置而已。

事物如钟摆,人们所看到的事物,只是它在某一时段运动中的表象。

由于事物受自身及相关因素的制约,只能在一定范围内运行,所以, ——物极必反。

人们由此误以为,不偏不倚,“中庸之道”才是至理,殊不知“中庸”只是事物运动过程中某一时段的短暂现象。

试问古往今来,有何人、何事、何物,能永远保持或停留在“中庸”之上呢?没有! 也决不可能有!“失衡而动”是事物动因的自然规律,是宇宙的原动力。

大家知道:事物都是运动的,但为什么要动?恐怕就很少有人知道其中原因了。

近代科学研究发现:物质是无限可分的,我们今天所看到的物质,事实上是无数物质的复合体,从某一个体,到相近物体,乃至整个宇宙,它们相互依存、制约、影响、变化,小到元素周期,大到天体运行,甚至鸟儿飞翔,人类行走,汽车行驶等等,莫不如此:失衡——平衡,再失衡——再平衡,循环往复,构成了对立统一、五彩缤纷的美丽世界。

道德经老子心得体会7篇

道德经老子心得体会7篇

道德经老子心得体会7篇(经典版)编制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核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批人:__________________编制单位:__________________编制时间:____年____月____日序言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经典范文,如演讲致辞、策划方案、心得体会、条据文书、合同协议、应急预案、规章制度、教学资料、作文大全、其他范文等等,想了解不同范文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 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Moreover, our store provides various types of classic sample essays for everyone, such as speeches, planning plans, reflections, legal documents, contract agreements, emergency plans, rules and regulations, teaching materials, essay summaries, and other sample essays. If you want to learn about different sample essay formats and writing methods, please stay tuned!道德经老子心得体会7篇优秀的心得一定是加入自己的真实经历的,要是没有合理的想法输出,就无法将心得写得更出色、更全面,以下是本店铺精心为您推荐的道德经老子心得体会7篇,供大家参考。

读《老子·道德经》有感——以百姓之心为心

读《老子·道德经》有感——以百姓之心为心
相合。
深人群众 , 带着感 情, 放下架子, 俯下身子 , 到艰苦的地方 去, 到困难 的地方去 , 把群众 的疾苦和呼声 , 写进“ 民情簿” 铭刻在心里 。二要 , 谋民利, 顺民心。 干部就是服务。 但服务不是随心所欲地干事 而是
要吃透上情 , 更要 吃透下情 , 了解 民意 , 才能做到对党负责 与对人民
文 化研 究
读《 老子 ・ 道德经》 有感
以 百姓 之 心 为 心
杜 勇华
( 树二 中 樟
中图分类号 : 0 1 8 2
江西・ 樟树
3 10 ) 320
文章编号 :6 2 7 9 ( 0 9)6 2 1 0 17 —, 以百姓之心为心” 。意谓执政者不要有 自己的私 心、 欲望。 而应以老百姓 的心愿 、 希望作为 自己的意志。这与我们党
群众完善决策。从而“ 量人 而出” 而不是“ 出而入 ” 量 地把人 民的利
民所用 、 情为民所系 、 利为民所谋。” “ 以百姓之心为心”从小处讲 , , 是党员干部修德养心 、 修行立身
之本。“ 百姓之心” 是明镜 , , 是标尺 , 是称量党员干部 的一杆秤。在
益发展好。在推动工作时 , 要讲求方法 , 决不能动不动就“ 来硬的 ,
称称 自己 , 常想立 身之本 , 常修 为政之德 , 常思贪欲之害 , 常怀律 己
之心 。 常惧法纪之威 , 常弃非分之想 , 常敲慎独之钟 , 始终保持清醒 头脑和 良好的心态, 淡泊 明志 , 宁静致远 , 自觉抵制私欲膨胀 、 利欲 攀 比和物 欲诱惑 , 时刻想到“ 权为民赋 , 责重山岳 ” 。只有真正 “ 以百
握百姓的愿望和 意志 。 并把它作为 自己的愿望和意志 , 自己成为 使

道德经读后感5篇

道德经读后感5篇

道德经读后感5篇道德经读后感。

阅读传记,还可以沐浴伟人们的光辉。

换言之,就是将其当作自己的“榜样”,仔细品尝写的作品后,大家肯定对生活有了新的感悟与看法。

如何读后感能写到最好?这里是栏目我为您整理的有关“道德经读后感”的内容。

道德经读后感(篇1)《道德经》在中国几乎是家喻户晓,两千多年来始终影响着人们的思想和生活。

读书要与时俱进,不断汲取新奇养分,但不能放弃对经典和传统文化的学习。

读高中的时候,我曾经粗略的读过老子的这本著作,但只是一知半解,似懂非懂,后来随着生活阅历的丰富,渐渐的体会多了一些。

“无为”就是合道之为。

通行本《道德经》第一章,老子就把天地未分之前的混沌状态称作“无”(无,名天地之始)。

天地未分之前,世上什么也没有,只有“先天地生”的道在“周行而不殆”地运行,布生天地和万物。

可见“道”就是世界产生、进展、变化的本原,是天地万物的母体,也就是现在所称的事物运动的客观规律,“无”是道的根本属性。

“无为”即是依据事物的客观规律而实行的管理对策,是在对天地万物的运行规律有透彻理解后而实行的最简洁而又最有效的管理手段。

“无为”是一种管理理念,更是一种境界。

那么怎样才算是“无为”?怎样实施和推行“无为”?由于现阶段对世间万物及其客观规律的熟悉还很有限,对这些问题或许还没有精确全都的答案。

但个人认为“无为”必有以下特点:一、“无为”以公平为基础。

虽然用现代科学的眼光看,天下万物因进化程度或组成的不同,有高等和低等、植物和动物、有机物和无机物等的分别,但在老子看来,天下万物都是由道产生的,它们既没有凹凸之分也没有贵践之别。

在天地和圣人的眼里它们都是草狗(天地不仁,以万物为刍狗;圣人不仁,以百姓为刍狗),都是一样的、公平的。

从人类社会的角度看,天下万物有些是我们生活所必需的,有些是不直接需要的,有些从某种角度看是有害的甚至是致命的,但它们都是道支配给我们的伴侣,它们有各自存在的理由,作为天地万物一员的人,不能也不应当依据自己的喜好来打算其它万物的生死。

关于《老子》的作文

关于《老子》的作文

关于《老子》的作文《我眼中的〈老子〉》小朋友们,你们知道《老子》这本书吗?在我眼里呀,它就像一个神秘的宝藏盒子,里面装满了好多好多的智慧珍珠。

《老子》里面说“千里之行,始于足下”。

这就好像我们想要去一个很远很远的地方玩耍,得先迈出第一步才行。

比如说,我想学会骑自行车,不能只是空想,得先坐上去,试着踩踏板,哪怕会摔倒,只要一次次尝试,总有一天能骑得又快又稳。

还有“祸兮福之所倚,福兮祸之所伏”。

这就像是我们考试,考好了不能太骄傲,因为下次可能会没那么好;考差了也别太难过,因为只要努力,下次说不定就能进步。

《老子》这本书虽然有点难懂,但是里面的道理就像星星一样,照亮着我们成长的路。

我觉得呀,我们可以慢慢地去发现它里面更多的宝贝。

《读〈老子〉有感》亲爱的小朋友们,我最近读了一本很特别的书,叫《老子》。

“上善若水”也让我印象深刻。

水总是往低处流,很温柔,还能帮助好多东西。

我们也要像水一样,善良又愿意帮助别人。

还有“少则得,多则惑”。

我以前有好多好多的糖果,都不知道先吃哪个好,反而觉得很烦恼。

现在明白了,东西不是越多越好,合适才最重要。

《老子》真的教会了我好多好多,让我变得更聪明、更懂事。

小朋友们,你们也快来读一读吧!《〈老子〉教会我》小朋友们,《老子》这本书可厉害了,它教会了我好多有用的东西。

它说“轻诺必寡信”,这让我知道,不能随便答应别人做很难做到的事情,如果答应了又做不到,别人就不会再相信我啦。

有一次,我的好朋友让我帮他带一个小玩具,我没认真想就答应了,结果那天我忘记了,好朋友可伤心了。

从那以后,我再也不敢轻易答应别人,除非我确定能做到。

“合抱之木,生于毫末;九层之台,起于累土”让我明白了,做什么事情都要一点点积累。

就像我学习画画,一开始画得不好看,但我坚持每天画一点,现在画得越来越好了。

《老子》就像一个智慧的老师,一直在我身边提醒我,要怎么做才能变得更好。

《和〈老子〉做朋友》小朋友们,我有一个特别棒的朋友,它叫《老子》。

读《老子自然无为思想》有感

读《老子自然无为思想》有感

读《老子的自然无为思想》有感一、老子的自然无为思想1.老子的自然思想“自然”这一概念是老子首创的,但他所说的自然并不是今天所说的大自然或自然界的涵义,从古文字学来看,自然是自己如此,从来如此,通常如此,势当如此和自己成就自己,以及与“人为”相对立的自然而然,自然天成,事物的天然本性等意思。

老子的自然并不仅仅是指自然界或是大自然,其实涵盖政治、思想、文化、经济等很多方面。

即表征宇宙万物的本性和本然状态的范畴,它强调世间万物依据自身的性质与规律而存在与变化,亦即不受外在人为因素的无端干预和任意宰制而独立自主,率性而为,自己成就自己。

2.老子的无为思想老子的无为也并不只是什么都不做,无所作为,而是“似无而实有”的行为。

是顺应事物的自然本性而为,是对某些“反自然”的行为的规避和反动。

无为是无私志、无私欲之为、无主观妄作之为。

以上两者老子在当时主要是针对国家的统治方式与希望统治者顺应民众的自然本性、实行宽松、柔和的治理。

而不是反自然的违逆民众的自然本性,对民众实施的直接控制和粗暴干预。

3.不争的哲学老子从他的自然无为哲学出发,对于人的行为方式,提出了“以柔弱胜刚强”的观点,老子认为,战争是有人的欲望膨胀所引起的,为了满足欲望而产生的争斗,争斗的升级,便酿成了战争。

正因为如此,老子哲学的立足点在“不争”,在老子看来,放弃逞强的欲望是获得强胜的根本途径。

人类能够奉行“柔弱”之道,正是避免争斗和最好方式。

4.回到“婴儿”状态在老子看来,这世界熙熙攘攘,为名为利,吵闹不休,而他却走着另外一条路,追求淡泊,宁静而对各种诱惑,心里不起一点波澜。

他说,他宁愿做刚出世的婴儿。

当然,“婴儿”并不是原意年幼无知,他说“圣人”——具有高尚德行的个人,个个都是婴儿,人的修养的最高境界就是回到婴儿的状态,“复归于婴儿。

二、对当代教育者的启示作为一线的教育者,我认为老子的自然无为思想对当代的教育仍然有很多现实意义,特别是对当下培养祖国人才的教师教学水平的提高,教师道德的升华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悠哉,乐哉

悠哉,乐哉

悠哉,乐哉————读《老子》有感老子给我的印象,就是一个得道成仙的人。

整天洞察世间万物,思索万物存在的道理,,整整天粗衣淡食,与世无争。

一头似有灵性的老牛,驮着一个人枯瘦却沉重的思想者,他就是老子。

近日我拜读了老子的《道德经》,对老子的思想有了更深层次的认识。

首先,老子的事项近乎一个公理化逻辑演绎体系,其理论的基础就是“倒”,一个世间万物存在的根本。

当然,“道可道,非常道”,我对道也只有一个肤浅的认识。

“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就是老子演绎的法则。

淡然,过于去追求老子演绎“道”的过程是学不到大智慧的,也领略不了老子思想的精髓。

我个人认为,老子思想的精髓在于其与世无争的人生哲学,用我进一步的理解来表述,就是“悠哉,乐哉。

”首先,老子的反对过于强大,过于突显。

在《道德经》第九章有言:“持而盈之,不如其已;揣而锐之,不可长保;金玉满堂,莫之能守;富贵而骄,自遗其咎。

功遂身退,无之道也。

”过于强大,过于突显,就越容易遭受损失。

进而言之,人生不能追求完美,不能争强好胜,要用自己的不足为自己开拓更多的空间。

古人云:“满招损”,今有俗语:“枪打出头鸟”说得就是这个道理。

其次,老子主张不争。

在《道德经》第八章有言:“上善若水。

水善利万物而不争,处众人之所恶,故几于道。

”到世人都不愿去的地方,不随世人追名逐利,这就是所谓的上善。

当然也可以理解为像水一样往低处流,往抵抗力最低的路径走,不向上进取。

在八十一章有言:“天之道,利而不害;圣人之道,为而不争”又再以阐明了老子不争的思想。

在与世无争的思想的引导下,就有了老子悠哉,乐哉的的身影。

再《道德经》第二十章生动的描述:“众人熙熙,如享大牢,如春登台。

我独泊兮,其未兆;沌沌兮,如婴儿之未孩;累累兮,若无所归。

众人皆有馀,而我独若遗。

我愚人之心也哉!俗人昭昭,我独昏昏。

俗人察察,我独闷闷。

众人皆有以,而我独顽且鄙。

我独异于人,而遗食母。

”这是一个怎样的老子。

正如我前文所说:他是一个近乎枯瘦但却沉重的思想者。

读老子《道德经》有感读后感1000字

读老子《道德经》有感读后感1000字

读老子《道德经》有感读后感1000字读老子《道德经》有感-读后感1000字导语:《道德经》是中国历史上最伟大的名著之一,对传统哲学、科学、政治、宗教等产生了深刻影响。

下面是的读后感,欢迎阅读。

《道德经》通篇潜藏的一个主题意识是,反对技巧,反对知识、反对乱为,主张静待事务自身的开展,自然成。

道家强调乱用知识、乱用技巧、乱用智力,是很危险的事情。

不作为,无知识、无智技在道家眼里是成功者的根本特征。

主张靠事物开展的根本道理,靠事物的自行演化,不劳而获,是道家的根本思想。

几千年来,道家的以上思想被视为保守、甚至反动。

我现在认为这种看法可能是不识货的表达。

道家强调不作为,无知识、无智技的根底是认为大自然自身会以最合理的方式存在和开展,顺着自然本有的开展事态、追随自然的节奏是最聪明的做法。

乱思、乱想、乱研究、乱动颠倒了本末,把人的参与视为自然开展的主要条件,其实事物的开展是事物的自然属性,没有人的干预就能自然开展下去,如果人过度干预会破坏事物最合理的自然开展。

一个“有知者”在干预自然的过程中,造成的麻烦比产生的利益大得多!人类那点可怜的“智慧”在大自然的固有智慧面前往往成事缺乏败事有余!我个人认为道家的思想是非常高深的哲学,对投资有强大的指导意义。

道家强调知道最根本的道理、逻辑和规那么后,必须要追求愚、笨、傻、呆,必须少做少为,少思少想,别求知、别开展智力、别开展技巧。

严格来讲,道家这个思想对现代科学技术不是一个正确的理论指导。

但是对投资来讲,道家的这些观点是最正确的。

投资你想得越多,出错的概率越大,你操作的越多,赔钱的风险越大,掌握的知识越多,自以为是的可能性越大,你觉得自己聪明,乱为乱动的可能性越大。

所以,少掌握点知识,能不做尽量不做,投资成绩自动提高。

你知道终极的总道理就可以了,你知道真正的本质性逻辑和法那么就可以,其他的东西能不知道就不知道,能不清楚就不清楚,太知道太明白是有害的。

圣人不为大《道德经》第六十三章提出了一个与巴菲特的想法一致的观念:“图难于其易,为大于其细;圣人不为大,故能成其大。

初二作文《水的启迪——读老子有感》600字(共10页PPT)

初二作文《水的启迪——读老子有感》600字(共10页PPT)

,为
日益 学
。我们才能精进有为,成
为国家的有用之材。
当今社会中,又有多少像水一样 谦虚而又默默奉献的人呢?又有多少
人为了名利、金钱而落得个臭
名昭着、遗臭万年呢?
关键词:能容,天下,人才,天下
人,所容,同时,认识,学习,上要,海 纳百川,胸怀,日益,我们,才能,精进, 成为,国家,有用,当今社会,多少,一 样,谦虚,默默,奉献,多少,为了,名 利,金钱,落得,臭名昭着,遗臭万年。
初二作文
水的启迪——读老子 有感
600字
老子 前几天,我读了《
》这本书。
经历 这本书讲的是老子一生中

一些事。 老子,大约生活在公元前
原名 571?477年间,
李耳,字聃,
是中国古代着名的思想家。他写的
文辞 《道德经》虽然
简炼,所蕴
道理 含的
却至深至远,千百年来
不知启蒙了多少人的心智。
关键词:几天,老子,本书,本书,
初二作文《水的启迪——读老 子有感》
水 波澜壮阔的大海是由无数的
滴汇成的,滴水还可穿石,这是
力量 水的
。海上的波浪永不厌倦
地拍打着礁石,无私的水永远滋
润着万物,这是水的精神。
水从不争强好胜,它能忍让一切。
石头挡住了它的去路,它会绕
开,继续奔流。
关键词:波澜壮阔,大海,无数,
水滴,汇成,滴水,可穿,力量,海上, 波浪,永不,厌倦,拍打着,礁石,无私, 永远,滋润,万物,精神,从不,争强好 胜,忍让,一切,石头,挡住,去路,绕 开,继续,奔流。
初二作文《水的启迪——读老 子有感》
水是伟大的,它的精神会让人 们有所感悟。
关键词:伟大,精神,人们,有所,

生也柔弱,死也坚强——读《老子》有感_读后感

生也柔弱,死也坚强——读《老子》有感_读后感

生也柔弱,死也坚强——读《老子》有感《老子》的书,种类颇多。

关于生死的,却仅此而已。

刚读到这,我十分奇怪,生,是很坚强的;死,才是柔弱的,老子为何要颠倒过来呢?其实,并非如此,我仔细思考,终于明白了其中的含义。

在生活中,你只要活着,难免就会有挫折、饥饿、疾病……折磨得你痛不欲生。

这,自然会令你感到生命的脆弱,你的生命力即使再顽强,也经不住时间的消磨,一个人或许只会到死才明白:我的生命原来如此脆弱不堪!
相反,死亡是永恒的,更是一种特殊的解脱,你一旦死了,就再也用不着饱受天地的不公,用不着去体会世道的沧桑,用不着去感受人世的苦与酸。

死亡后,你就再也不要受疾病的折磨,受别人的嘲笑,受命运的安排!死,岂不是很坚强吗?
不过,这固然是一种消极态度。

因为,如果死亡如此美好,那全世界的人都去自杀算了,老子这样说在于还有另一个道理:柔弱胜刚强!
是啊,生固然脆弱,但它有它的脆弱之美!一个人徜若不经历挫折,又哪来收获?如果生是永恒的,是坚强的,那么,文字就没有意义和价值了,哪部著作不是作者受尽苦难写出来的?中国古代,哪位诗人不是官场失意才写下了千古名作?李白、杜甫二人一个流放到边疆,一个逃亡到边疆,方才写出到现在还令人啧啧赞叹的诗句,李后主和李清照,又都是北上南下后才大展才华,他们的生若是紧强的,那就绝不会有如此高的成就!
生也柔弱,死也坚强,这句话并不是在批评生,而是老子发现:只有饱受苦难,只有充分体会到生的脆弱,才能成为人上之人!
因此,现在才会有家长把孩子托给特困家庭扶养,这和老子这句话是一个道理呀!“吃得苦中苦,方为人上人”,这句谚语或许也是从老子这句话里引深出来的,但没有老子的彻底,老子这句话用我自己的一句话说便是:如果“生”没有挫折,不脆弱的话,那么,它就不配做“生”!。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读《老子》有感
《老子》又名《道德经》,共八十一章,前三十一章为《道经》,后四十四章为《德经》。

现在一般认为:《老子》一书是春秋末期大思想家老学说的实录和发挥,其书奠基于春秋末年,而基本定型于战国初年。

《老子》一书的核心是“道”。

它揭示了事物之间相互依存的关系,并提出“天道自然无为”的无神论思想。

《老子》将视角放在宇宙之外,与“道”相比,宇宙万物只是渺小的存在。

它的内容博大精深,在某些方面对《老子》的研究还没有定论,《老子》之于研究者,一如它所说的:“有物混成,先天地生。

寂兮廖兮,独立而不改,周行而不
殆。


《老子》文约意丰,视角独特,思想深邃,内容博大精深。

今天,它仍然具有巨大的现实意义,大而言之,它在治国理政,运筹用兵,处理国际关系,现代企业经营管理方面具有很好的借鉴意义;小而言之,它是人们为学,修身,处理各种关系,社会关系的精神支柱。

值得每个人放在枕边案头,勤奋研习,时时领悟。

老子的“道”不止运用于修身治国方面,在做人方面的教导也广为流传。

事物都有自身的对立面,都是以对立的方面为自己存在的前提。

正如老子所说“天下皆知美之为美,斯恶已;皆知善之为善,斯不善已。

有无相生,难易相成,长短相形,
高下相倾,音声相和,前后相随,恒也。


现在的人为了追求名利而不惜牺牲生命,他们在虚名和人的生命,贷利与人的价值中,往往重视虚名,贷利。

但在《老子》看来“甚爱必大费,多藏必厚亡。

”所以说他认为“故知足不辱,知止不殆,可以长久。


老子说:“知者不言,言者不知。

”不像现在的有些人有了一点名利就夸夸其谈,自以为是。

所以,做人就应如老子所说要谦虚,低调,以豁达的心胸与无所偏的心境去对待一切人和物。

中国有句古话,叫:“人贵有自知之明”。

这句话的最早表述者,就是老子,“自知者明”就是说能清醒地认识自己,对待自己,这才是最聪明的,最难能可贵的。

《老子》的“道”在作用于人类社会时所体现的“德”的精神也有所教养。

老子说:“道生之,德畜之,物形之,势成之。

是以万物莫不尊道而贵德。

道之尊,德之贵,夫莫之命而常自然。

故道生之,德畜之,长之育之,亭之毒之;养之覆之。

生而不有,为而不,长而不宰,是谓玄德。


老子的才德兼备,让人深思。

老子的“道”“德”实令我们学习。

老子“道”的学说使人震撼。

评语:
文章巧用老子的名言,开门见山的写出了《老子》这本书的简介,看出了作者丰富的文化底蕴。

引起读者深思。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