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品生与品社

合集下载

关于小学品生品社说课

关于小学品生品社说课

关于小学品生品社、综合实践学科教学技能比赛(说课比赛)具体事宜的补充说明各单位:小学品生、品社及综合实践学科教学技能比赛,将于五月底或者六月份进行(具体时间另行通知)。

现将有关比赛事宜补充说明如下:一、关于品生品社学科的报名。

今年的品生品社学科比赛合并在一起进行,各单位从品生或者品社学科教师中选择一名教师参加比赛(报品生就不再报品社,两者只能选择其一)。

二、品生品社比赛采用现场抽课题、现场备课、现场说课的方法是进行。

三、备选课题:《品社》备选课题:五年级下册《多姿多彩的中华服饰》、《语言文化与节日文化》、《我们的大家庭》、《我们的衣食之源》、《面对自然灾害》、《生活中处处有工业》、《我们的生活在变化》。

《品生》备选课题:二年级下册《遇到问题想办法》、《我的需要我知道》、《家乡的变化》、《愿我们家乡更美好》、《变废为宝》、《我能行》《困难面前我不怕》、《大自然的奥秘》四、品生品社学科说课比赛,可以说“设计”,也可以说过去做过的“案例”,无论哪种形式,要保持一种风格,切记“似案例似设计”。

说课思路包括:教材理解、目标、教学思路方法手段、设计理由及思考,如果是案例,可以说一下目标达成效果及教后感受。

五、关于综合实践活动学科的说课比赛:1、关于说课命题——没有抽签环节;由于本课程的课程特点,老师们就以自己近期开展的综合实践活动为说课蓝本,进行整理,展开说课。

故,从说导内容上无法进行抽签;2、关于说课内容——完整的一个活动;必须是已经实施过或正在实施的活动(倡导从常态教育活动中选题,其他方面的选题也可以);说课思路:应该介绍的是一个完整的实践活动,并就其中某一个活动阶段,就教师的指导过程与方法进行详细的介绍与说导。

3、关于说课方式——说讲与PPT演示相结合;要求参赛教师在说课过程中完全脱稿,并提前根据说课的内容准备PPT(幻灯片),以说导为主、PPT演示为辅的形式展示自己指导的活动。

同时,在PPT的制作中,杜绝把说课内容完全复制在上面,应发挥PPT应有的作用。

小学品生品社教研组总结

小学品生品社教研组总结

一、前言本学期,小学品生品社教研组在学校领导的正确指导下,在全体教师的共同努力下,圆满完成了教育教学任务。

现将本学期教研组工作总结如下:二、教研组工作回顾1. 教研组活动开展情况本学期,教研组共开展了10次教研活动,涉及教材分析、教学设计、课堂观察、教学反思等方面。

活动形式多样,包括集体备课、听课评课、专题讲座、教学研讨等。

通过这些活动,教师们相互学习、取长补短,提高了教育教学水平。

2. 教材分析及教学设计本学期,教研组对品生品社教材进行了深入分析,明确了教材的编写意图和教学目标。

在此基础上,教师们结合自身教学实际,对教材进行了二次开发,设计了一系列符合学生实际的教学活动。

这些活动旨在培养学生的道德品质、生活技能和社会责任感。

3. 课堂观察与教学反思本学期,教研组组织教师开展了课堂观察活动,通过听课、评课、教学反思等方式,及时发现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改进措施。

教师们积极参与,认真记录课堂观察笔记,撰写教学反思,不断提高自己的教育教学能力。

4. 教学研讨与专题讲座本学期,教研组邀请专家进行专题讲座,内容包括品生品社教学策略、学生心理发展、家校合作等。

通过这些讲座,教师们拓宽了视野,丰富了教育教学理论,为今后的教学工作奠定了基础。

5. 教学成果展示本学期,教研组组织教师参加区、市级教学比赛,共有5位教师获奖。

这些成果的取得,充分展示了教研组教师的教学水平和教研成果。

三、存在问题及改进措施1. 存在问题(1)部分教师对品生品社教材的理解和把握不够深入,教学设计不够科学。

(2)课堂教学效果仍有待提高,个别教师的教学方法单一,缺乏创新。

(3)家校合作不够紧密,家长对品生品社教育的重视程度有待提高。

2. 改进措施(1)加强教材培训,提高教师对教材的理解和把握能力。

(2)组织教师参加各类教学培训,提升教师的教学水平和教学方法。

(3)加强家校合作,定期开展家长会、家访等活动,提高家长对品生品社教育的重视程度。

浅谈如何提高小学“品生”、“品社”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浅谈如何提高小学“品生”、“品社”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浅谈如何提高小学“品生”、“品社”课堂教学的有效性余经勇2016年7月7日《品德与生活》《品德与社会》课程是贴近儿童生活、培养儿童良好习惯、促进儿童全面发展的课程,它旨在引导儿童学会生活,形成良好的公民道德素质,培养乐于探究、创新的科学精神。

课堂教学是品德课程教学的主渠道,怎样提高小学“品生”、“品社”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呢?一、课堂要巧妙创设情境,导入新课要以趣激情。

依据教材特点和学生实际,善于发现和利用教材中能激发学生情感的因素,力求把课导得巧妙、新颖、有趣,达到引人入胜的效果,使学生的学习情绪不断高涨。

以趣激情的导课方法多种多样、因文而异、因人而异。

二、课堂教学要文道结合,让学生学文明理。

学文明理是思想品德课的一个重要教学环节。

这个阶段主要通过学习课文,分析归纳,让学生悟出道理,初步形成道德认识,而情感是在认识客观事物中产生的,“知之深,爱之切”,因而教师要善于在学生学文明理过程中,在学生形成道德认知前后,因势利导地激发学生的道德情感。

三、课堂教学要体现学生为主体,鼓励学生大胆尝试。

学习方式有很多种,但总体上可以分为两种:接受式学习方式,探究式学习方式。

新的理念要求教师与学生共同参与课堂教学,一起体验、探讨、研究,通过活动让学生逐步明白道理、分清是非,同时提高学生认识社会、参与社会进而适应社会的能力。

首先,体现学生主体地位。

教师要千方百计地让学生自始至终成为课堂的主角,而不是教师的“自我表现”。

在任何时候,任何情况下,都要在学生身上打主意。

课堂教学的各个环节都要尽量让学生去思、去做、去发展。

教师想参加学生活动,那么就以和学生平等的身份加入。

其次,要鼓励学生大胆尝试。

教师不要担心自己不讲学生就无法学会,应该相信自己的学生能行,让他们尝试着自己去理解、去探索。

学生尝试的过程,就是一个自我探究的学习过程,即使结果是失败的,但过程也是有价值的。

四、课堂教学要贴近生活,联系实际。

理论联系实际是思想品德课的最大特点,当今世界的社会现象千变万化,学生生活在充满各种信息的社会里,适当引入一些社会热点问题会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有助于目标的有效达成。

小学品生、品社课的课堂评价_6616221

小学品生、品社课的课堂评价_6616221

小学“品生,品社”课堂教学的评价转载▼《品德与生活》、《品德与社会》课程是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中综合性较强的课程,该课程的核心价值是培养学生的良好品德和促进学生的社会性发展;对于学生成长为社会主义国家的合格公民具有重要的奠基作用。

以前我们都认为这两门课上起来枯燥无味,通过培训,使我从中受益匪浅,以往的教学中缺乏对学生的正确评价,促使学生学习积极性不高,甚至使他们觉得枯燥、乏味。

因此,在课堂教学改革不断深化的今天,教师对学生学习行为的评价面临着新的挑战。

那么,课堂上如何评价,学生会产生积极的表现和愉快的情绪体验呢?我们说,教师应紧紧抓住课堂评价语言这一法宝,让课堂评价语言这个最直接、最有效的评价方式真正发挥其独有的魅力。

课堂上的评价语言不应拘于一种形式,应因人而异、因课而异、因时而异,根据发生的情况随机应变,教师要有创造性地对学生进行评价,使被评价的学生能得到学习成功的满足,提高学习的兴趣,更积极主动地投入下一步学习中,真正让课堂评价语言发挥其独有的魅力,进而呈现精彩的动感课堂。

教师评价学生,基本上是一种事实评价,绝大多数情况,要采用非量化的标准去进行评价。

在学习过程中的赞许和批评,对具体学习方法、学习态度的肯定与否定的表达,对回答问题,讨论交流,实际操作等各种学习活动所作的评述,以及用眼神、表情、手势等体态语言的暗示,都是教师对学生的学习行为所进行的评价。

课堂教学活动中,教师凭借着教学经验,及时地捕捉各种反馈信息,适时灵活地调整教学内容和教学策略,并引导和指导学生调整自己的学习行为。

人的自卑心理往往来自失败的打击,而自信则更多的来自成功的鼓励。

小学生正处于身心发育的旺盛时期,他们非常需要来自老师的表扬与鞭策,非常需要同学的认同和鼓励,在尊重、信任、理解的基础上,恰当地指出其存在的问题,以激励其积极进取,就能达到教育的最佳效果。

教师在评价学生时,首先要谨慎地保护学生参与的积极性,学生发表见解时,教师们多是微笑点头,极其专心地听,诸如此类的态势语可以明确地传达了这样的信息;“我喜欢你!”“请继续说下去!”听后还友好地评价:“好,这是你自己的见解!”“说得很有道理!”其次,对于小学生来说,发现、怀疑、猜测、想象、独特的见解等都是创新思维的表现。

小学品生品社教学建议

小学品生品社教学建议

小学品生品社教学建议品德与生活课程是一门以小学低年级儿童的生活为基础,以培养具有品德良好与行为习惯、乐于探究、热爱生活的儿童为目标的活动型综合课程。

引导儿童热爱生活、学会关心、积极探究是本课程的核心。

本课程具有四个基本特征:生活性、活动性、综合性、开放性。

为规范品德与生活课程的教学,提升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根据2011年版品德与生活课程标准,提出以下教学建议。

一、深刻理解本课程的性质、特征和基本理念在教学中深刻地理解课程的本质,是实施课程的根本,也是保证课程质量的最重要、最基本的条件。

通读品德与生活全套教材,了解各册教材内容,研读本册教材、教师教学参考用书,整体把握本册教材内容和目标。

在教学过程中应全面地把握情感与态度、行为与习惯、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四个课程目标,始终把品德良好、乐于探究、热爱生活的儿童作为教学的出发点和归宿。

教学目标蕴含在每课的话题、范例和资源中,教师要用心解读文本,善于抓住蕴含在话题、范例和资源中的教学目标和教学线索,与教材之间要努力形成同构与异构的关系。

三、准确理解教师的角色和作用在本课程中,教师是儿童学习的支持者、合作者、指导者。

在教学中,教师不是单纯的知识传授者,不是“教”教科书的人,而是努力为儿童创设适宜的活动环境与条件的支持者;与儿童共同实行活动的合作者;在参与儿童活动的过程中,引导活动向准确方向发展,带领儿童向着课程目标前进的指导者。

四、把了解儿童作为教学的基础鉴于本课程的性质和特点,教学必须以深入了解儿童为基础,让教与学植根于儿童的生活。

了解儿童的生活,了解儿童实际的需要、发展中的问题与困难,了解儿童品德与行为习惯形成与发展的规律,解读儿童的行为并有针对性地协助他们。

五、以活动为教与学的基本形式在本课程中,儿童获取知识的主要途径是通过活动主动地实行建构。

教学中应引导儿童通过观察、调查、讨论、参观、访问、制作、种植、饲养、交流等多种方式实行学习,与环境互动、与同伴合作,来获得对自然与社会的亲自体验和感受,获得丰富的知识或经验,获得创造性和实践水平的发展。

小学品生品社课堂教学评价标准

小学品生品社课堂教学评价标准

临沂市品德与生活(社会)课堂教学评价标准(一)教学思想针对品德与生活(社会)课程性质,在课堂教学中要遵循的指导思想是:1.坚持以学生发展为本,以培养小学生良好品德的形成(促进社会性发展)为宗旨。

2.坚持以学习做人、良好品德形成为核心,组织以学生现实生活为主要内容的学习活动。

3.坚持面向全体学生,营造愉快、轻松、有序、民主、和谐、融洽的教学环境。

4.坚持教育的基础性和有效性,为学生今后人格的和谐发展与完善奠定基础。

(二)教学目标1.教学目标全面。

不仅要有道德认知方面的教学目标,还要有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的培养目标、道德情感发展目标、心理健康目标、价值观培养目标等。

教学目标不能是单一的,而应是有利于学生长远发展,有利于学生学会做人、全面发展的目标。

2.教学目标具体明确。

目标明确、具体,易于落实,易于引导学生进行有目的的学习。

3.教学目标合理得当。

课堂教学目标的确立要符合小学品德与生活(社会)课程标准的要求,符合学生生活实际和学生的认识水平与接受能力,符合学生的年龄和心理特点,要适合学生学习需要,合理得当,具有适切性。

(三)课程资源的开发利用1.正确理解教材,准确把握教材的深度和广度,确立“用教材教”的观念。

教材是引发儿童活动的一种工具,引导儿童通过自己的活动去获得知识的一种资源,而不是让儿童死记硬背的课本。

教材是重要的课程资源。

2.对教材进行合理的加工、整理,抓住重点,揭示本质,不生搬硬套教材,创造性地使用教材。

教材是教师设计、组织活动的资源、案例,而不是供教师照本宣科、看图讲述的课本。

教师应因地制宜、因时制宜地开发富有特色的课程资源,扩展教学内容。

3.重视发现学生生活中可利用的学习资源。

要有意识地观察、捕捉学生生活中存在的相关问题和现象以及学生身边的一些相关的典型事例,把它们作为小学品德与生活(社会)课程资源,有效地加以利用。

这样,使教学与学生实际相结合,增强教学实效。

4.师生课前教学准备充分,教具、学具等物品直观典型、可靠实用。

小学学年度下学期品生品社教学计划

小学学年度下学期品生品社教学计划

一、教学目标1.培养学生良好的品德修养,增强学生的道德观念和行为规范。

2.培养学生社会责任感和公民意识。

3.培养学生积极向上的心态和乐观向上的态度。

4.培养学生学会与人合作,培养团队意识和集体荣誉感。

二、教学内容1.品德修养教育:通过讲解故事、阅读杂志、参观博物馆等形式,培养学生的道德情操,引导学生形成正确的行为规范和价值观念。

2.社会实践教育:组织学生参观社区、医院、警察局等社会机构,让学生了解社会各个方面的工作和职责,增强学生的社会责任感。

3.心理健康教育:通过心理测试、心理剧表演、小组讨论等方式,引导学生认识自己的情绪和情感,并学会正确表达和调节情绪,培养积极向上的心态。

4.团队协作教育:组织学生进行集体活动,如班级手工制作、团队游戏等,培养学生的团队意识、集体荣誉感和合作能力。

三、教学方法1.讲授法:通过讲解故事、解读杂志文章等形式,向学生传递品德道德知识,引导学生思考和讨论。

2.观察法:利用社会实践等方式,让学生亲身感受社会的各个方面,加深对社会工作和职责的理解。

3.体验法:通过心理测试、心理剧表演等活动,让学生亲身参与,感受自己的情绪和情感,并学习正确表达和调节情绪的技巧。

4.合作法:组织学生进行集体活动,让学生体验到团队合作的重要性,并培养团队意识和合作能力。

四、教学过程1.第一周:开展品德修养教育,讲解和讨论《孝顺父母的故事》,引导学生感受父母的辛苦和付出,并进行小组分享。

3.第三周:开展心理健康教育,进行心理测试,让学生了解自己的情绪和情感,并进行小组讨论,分享自己的感受和策略。

4.第四周:组织班级手工制作活动,让学生分组合作完成一件手工作品,并进行评选和展示,培养团队意识和集体荣誉感。

5.第五周:进行小组游戏,让学生在游戏中体验团队协作的重要性,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和团队意识。

五、教学评价1.定期进行品德修养测评,评价学生的道德情操和行为表现,以促进学生的进步和改进。

2.结合社会实践活动,进行学生的观察和访谈,评价学生对社会的认识和理解程度。

小学品德与社会教学论文《品生品社课堂重回生活初探》

小学品德与社会教学论文《品生品社课堂重回生活初探》

小学品德与社会教学论文《品生品社课堂重回生活初探》义务教育小学品德与生活、品德与社会课程标准里指出,该课程是以儿童的生活为基础,以培养品德良好、乐于探究、热爱生活的儿童为目标的活动型综合课程。

可见品生品社的教育内容、教育方法等都源于生活,儿童的生活是品生品社课堂的基础。

在新课程理念指导下的品生品社课堂里,教师应该在教材与儿童生活之间建立一种内在的、有机的联系;引导儿童进入或重新进入自己的真实生活世界,对自己的真实生活进行有意义的观察、感受、体验、分析、反思,使儿童的生活更加有意义。

这也体现了品生品社课强调的对生活的重回,对学生正在进行中的现实生活的实践理念。

一、教学内容贴近生活教学要重回儿童生活,必然要求教学内容要反映儿童的真实生活,贴近儿童生活实际,满足儿童的生活需要。

根据课程标准要求编写的品生、品社教材以儿童的现实生活为源泉,这为教学重回儿童生活提供了坚实的内容和素材基础。

当然,在每节课具体教学内容的选择和确定上,教师可以依据但又不拘泥于教材,在理解教材设计意图及其承载的价值和目标的基础上,根据学生的实际生活来“活用”教材,用学生的真实生活来丰富、充实教学内容。

比如,在学习“待人宽容”这一主题时,为了使教学贴近学生的生活和思想实际,教师可以创设“实话实说”活动,让学生交流自己生活中遇到的困惑和问题,师生讨论解决。

这样拓展丰富了教材内容,使教学走进了学生的实际生活,走进了学生的心灵。

二、教学方式接触生活很多时候,我们都习惯于按部就班地教学,缺少开拓精神,在单一、被动、灌输的方式下,学生的学习不再是一种乐趣。

随着课改的推进,新课程的实施,教学由“封闭”走向“开放”已成为一种必然,特别是对于品生品社课程而言,“课外的事情比课内的事情更重要”。

因此,教师应依据教学内容,把握、寻找与学生生活建立联系的结合点,打破教学场所的限制,让学生去接触实实在在的生活,从而获得真切的感受。

例如,一位教师在教学《身边的规则》一课时,让学生在“老鹰捉小鸡”的游戏中悟出生活需要规则,当大家七嘴八舌地说出“游戏玩不下去”的理由后,愉悦情绪中的孩子更强烈地体现出规则的重要,汇报交流生活中的规则时,同学们更是积极活跃,老师不断赞赏那些能够深入到自己生活的周围,调查收集各种规则的同学。

小学品生品社工作亮点和经验

小学品生品社工作亮点和经验

西南路小学品生/品社教学亮点经验总结2015.10.23西南路小学品生/品社教研组以转变教学思想,接收、融合、运用新的教育理念为目标,着眼课堂教学,深化学科教研,努力使教师教学行为、学生学习方式适应新的课改要求,力争使教师专业水平、课堂教学能力得到显著提高,学生的素养得到良好培养,为培养具有健全人格,博爱特质的学生而努力。

一、常规教学、稳扎稳打(一)加强理论学习,不断转变教学观念(1)全面实施基础教育课程改革。

每一位品生品社老师认真反思当前小学品生品社教学的现状,总结经验,分析主客观各方面因素,寻求优化课堂教学的策略。

(2)学习课程标准,特别是修订的部分,研究修订的背景和原因,在教学实践中加强研讨,及时调整教学行为,使教育教学工作更符合新课标的精神。

(3)组织教师认真学习《品德与生活课程标准》和《品德与社会课程标准》,使每位教师理解和掌握课程的基本理念、性质、特点、目标、内容、原则、教学评价等,切实抓好这门课程的建设。

(二)扎实开展常规工作,认真贯彻教学“四认真”(1)认真备课。

备课时,教师把握年级和学生年龄的特点和目标,都要认真钻研教材,搞清教材的重点和难点,研究教材的前后联系,结合学校及本班学生的特点,创造性地备课,重视预设和生成的关系,没有充分的预设,就不可能有精彩的生成。

(2)认真上课。

组内成员积极上市区校的研究课和评优课。

通过备课磨课,进一步加大了教研组的教研力度,使教研氛围更浓郁。

有计划地上好研究课,体现研究课的研究性、合作性,使年级组内的老教师、青年教师共同提高。

(3)认真按时参加教研活动。

在活动中,每位老师发挥自己的专业知识,各抒己见。

二、科研课题牵动、创设教学模式西南路小学品生/品社教研小组,积极进行三小课题的研究,创设了有学科特点的教学模式《激发兴趣有效学习课堂教学模式》,通过切合主题的小活动来达成教学目标,效果非常显著,具体模式如下:1、创设情境,激情引趣创设情境能高效地完成学习任务。

小学品生品社论文

小学品生品社论文

小学品生品社论文小学品生品社论文小学品德与社会教学论文《让品德与社会课堂焕发生命的活力》【内容摘要】《品德与社会》的教学必须重视学生有意义的生活,重视学生生活的内容,体现了“在生活中体验,在体验中感悟,在感悟中成长”的教育新理念。

教师必须更新自己的教育观念,将学生课堂上学习的知识与现实生活结合起来,构建学生感兴趣的生活课堂,营造自由、民主、愉悦的课堂气氛,让学生在这门课程中享受成长的幸福。

【关键词】生活课堂品社学习兴趣参与记得余文森老师写的《课堂教学》里面有这样一句话:“对于学生,如果学生投入的学习,活泼、主动、体验成功的喜悦,感受生命的满足,那学生对你的课就产生了期待,就达到了课堂的有效性。

”其实,学科与学科之间应该是相通的,品德与社会课堂有效教学也应该如此,除了要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还要使学生在短时间内完成学习任务、掌握教师所教知识。

所谓“言传身教”,这对担任思品课教学任务的教师就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在教育过程中教师的人品魅力对学生的影响是任何东西都取代不了的。

其影响是巨大的,深远的。

教师的人格魅力是吸引学生的主要源泉。

这就要求教师适应新课改的要求,努力提升自己的学识和修养,从而让学生们“亲其师,信其道。

”品德来源于社会生活,是“学会生活”“学会做人”的教育。

作为一名品德与社会学科的教师应该不断更新观念,不断调整自己的知识结构,吸取新知识,研究新问题,不放过任何学习的机会,致力于本学科的教研改革,并且将最新的理论成果运用到教学中去。

课堂教学中,老师积极有效的引导,是确保教学目标实现的重要保障。

教学过程是动态的,充满变化的过程,只有真正关注学生的发展,更多地为学生的“学”而预设,将崭新的理念预设在教学预案中,在“预设”中体现教师的匠心,如此才能解决课堂上突如其来的“生成”,在“生成”中展现师生智慧撞击的火花,使“预设”与“生成”与时俱进。

教师素养的不断提高必然会令教师在课堂上左右逢源,游刃有余。

农村小学《品生与品社》课程资源开发与利用

农村小学《品生与品社》课程资源开发与利用

农村小学《品生与品社》课程资源开发与利用摘要:课程资源是新课改的重要内容,通过对资源的开发和利用,不仅能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而且在接触中使其获得广泛的社会信息,锻炼各种能力,社会性得到充分发展。

然而由于农村教育条件有限和品社课程不受重视等原因,农村小学品社课程资源开发尚处在起步阶段,更需要从拓展优化教材内蕴资源、联系乡土资源、加强学科间联系和有效利用家庭资源等方面加以开发与利用。

关键词:小学品生与品社课程;农村小学;课程资源开发与利用课程资源的开发利用是小学品生与品德课程改革的重要组成,其意义不言而喻。

然而,一方面,由于传统应试教育观念制约,品社课备受冷落:另一方面,不少农村学校基本硬件水平跟不上,因此农村小学品社课程的教学仍然停留在一本书、一张嘴、一支粉笔的讲授状态,边缘化的倾向极为突出。

在硬件设施暂时无法改善的情况下,如何开发出经济、高效的课程资源,成为农村学校的当务之急。

一、拓展优化教材内蕴资源课本是最基本的课程资源。

在教育条件有限的农村开发教材资源就显得尤为重要。

那么,如何创造性地、科学地使用教材呢?(一)对课程内容“取长补短”“取长补短”即高效利用课本中贴近农村儿童生活的内容,对编排不合理的部分及时优化删减或增添。

(二)使教材与校外课程加强联系校外教育拓宽了少年儿童的成长空间,突破了课堂教学的空间束缚,把学习环境从学校延伸到社会。

它立足于社会,以校外教育活动为载体,强调实践活动与直接体验对于少年儿童发展的必要性。

例如《我心中的那颗“星”》《了不起的家乡人》等课的学习中,通过邀请学生家长现身说法,使学生感受到了家乡人身上的那种不怕吃苦精神,受到了一次人生价值观的教育,懂得了生活、学习中要战胜困难的意义。

通过参加农忙活动,使学生体验到了劳动的艰辛,从而引导学生养成吃苦耐劳、勤俭节约的优秀品质,进一步巩固“农业与生活”的主题教学。

丰富农村小学的校外教育活动,可以填补学校教育的空白,克服农村义务教育阶段存在的很多缺陷和不足。

教师小学品生品社工作总结

教师小学品生品社工作总结

教师小学品生品社工作总结今年是我在小学品生品社任教的第二年,回顾这一年的工作,我深感收获良多,也碰到了不少挑战。

通过与学生们的亲密接触,我更加了解了他们的思维方式和成长需求,同时也在社团活动中积累了宝贵的经验。

首先,我在课程设计方面做出了一些改进。

去年我主要以讲解知识和安排活动为主,今年我注重以学生为中心,鼓励他们主动参与和思考。

我更倾向于提出问题,引导学生通过讨论和合作来解决问题。

通过这样的方式,学生们更加积极和主动地参与到课程中,他们的学习兴趣也得到了提升。

其次,我注重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能力。

我通过组织小组活动和社团比赛来锻炼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

例如,在一次活动中,我让学生们分成小组,在有限的时间内合作完成一个任务。

通过这样的活动,学生们学会了互相倾听、合理分工和共同解决问题。

他们也更加明白了一个好的团队合作对于取得成功的重要性。

另外,我在社团活动的组织和策划方面下了不少功夫。

我不再仅仅是安排活动的时间和地点,而是注重培养学生对活动的主动参与和负责任的态度。

在每一次活动之前,我都会与学生们进行讨论,听取他们的建议和意见,共同制定活动计划。

这样的方式能够激发学生的创造力和主动性,也让他们在活动中更有归属感。

在教师工作中必然会遇到一些挑战,我也碰到了不少。

例如,有些学生的学习能力较弱,导致课程进度受到了一定的影响。

面对这样的情况,我采取了个别辅导的方式,与他们进行额外的学习指导。

我注重理解每个学生的特点和需求,采取不同的方法和策略来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

总的来说,今年教师小学品生品社的工作虽然充满了挑战,但也让我得到了很多启发和成长。

我通过注重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团队合作能力的培养,让他们在社团中取得了很好的进步。

同时,我也意识到要针对每个学生的具体情况,采取个别化的辅导方式来帮助他们取得更好的成绩。

我会继续努力,为学生们提供一个更好的学习和成长环境。

小学“品生”、“品社”课的个性化教学设计

小学“品生”、“品社”课的个性化教学设计

小学“品生”、“品社”课的个性化教学设计小学“品生”、“品社”课的个性化教学设计一、什么是个性化教学设计个性化教学设计是体现教师个性化教学和学生个性化学习,是尊重教学主体和客体个性、关注主客体情感需求和心理特性的一种教学方法和模式。

个性化教学设计能够充分反映教师个体的教学风格、教学优势、教学个性、教学经验以及个性心理特征与倾向性,并能充分体现其创造性。

下面我们说一说为什么要倡导个性化教学设计?二、为什么倡导个性化教学设计个性化教学设计是适应教师创造性劳动的需要。

社会对充满个性的人的需求,使得教师课堂教学也面临着个性化的需求。

因为课堂教学是学校全部工作的核心和精华所在,也是学校教育的重心所在。

因此,一堂优秀的课,离不开教师独特细致的教学设计;一堂成功的课,往往在教学设计中就充分体现和渗透了授课者的思维和智慧。

所以,我们在进行教学设计时,应充分地体现出自己的个性。

下面我围绕四方面谈一谈为什么在品德与生活、品德与社会课程中要提倡个性化教学设计:1.课程的要求:品德与生活、品德与社会是一门综合型、活动型的课程,课程目标是关注每一个学生的发展。

新课程标准明确提出:这两门课程是以回归生活为基本取向,所要回归的当然是儿童的生活。

我们的课程理念是:课程源于生活,生活是第一性的,本课程所要学习的道德规范、社会知识、生活常识等都是从生活中得来的,它们既不是神喻,也不是人们凭空构架、制造出来的,而是出于生活的需要而产生的。

回归生活也就是回到这个本源中去。

课标中作了如下的表述:品德与生活课程是以儿童生活为基础,以培养品德良好、乐于探究、热爱生活的儿童为目标的活动型综合课程。

品德与社会课程是在中高年级开设的以儿童社会生活为基础,促进学生良好品德形成和社会性发展的综合课程。

课程为我们教师提供了一个创新的、可以施展示个人才华的平台,因此,实行个性化教学设计是适应新时代、新课程、新教材、新学生的发展需要,是教学的必然选择和必由之路。

小学品生(品社)教学策略

小学品生(品社)教学策略

品德与生活(社会)课堂教学策略一、生活体验式课堂教学策略1.课前体验,初步感悟学习目标:让学生对所关注的问题获得直观印象和比较深入的了解,初步感悟道德认识。

操作要领:课前,教师根据主题的特点,引导或指导学生进行现场调查、收集资料、参观访问、实地观察等一系列体验活动;也可鼓励学生把即将要学的内容与家长进行讨论。

2.课中体验,深化感悟(1)引入话题,唤醒生活。

学习目标:让学生迅速进入情感状态,形成认知,产生情感。

操作要领:教师根据教学目标,联系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或正在进行着的现实生活,创设情境,激情导入,引发学生的体验。

(2)合作学习,体验生活。

学习目标:通过活动,让学生初步形成正确的道德认识。

操作要领:教师利用学生课前活动的收获,引导学生开展课堂活动,通过游戏、表演、讨论、交流等形式,体验生活,感悟道德。

(3)深化感悟,引导生活。

学习目标:引领学生运用道德认知讨论辨析道德行为,强化道德体验,深化道德情感。

操作要领:教师在学生初步形成正确的道德观的基础上,充分利用多种教学手段,以现实生活中的实例,通过讨论、辨析、反思、评价等方式来丰富获得的情感体验,强化道德认识。

3、课后践行,内化感悟学习目标:通过课后实践不断深化学生的道德认识,养成良好的道德行为习惯。

操作要领:课后加强实践活动,把活动延伸到学校、家庭、社区,去深入体验,重构新的生活,实现由自然人到社会人的转变。

二、问题探究式课堂教学策略1.课前初探学习目标:搜集、整理相关资料,对主题进行初步探究,并提出困惑。

操作要领:在课前,学生围绕主题自主提出问题,教师协助学生确定探究目标,帮助学生制订探究方案,并适当指导探究方法。

学生根据方案或自主或协作实施探究活动,获取一定的信息,为上课做好充分准备。

2.课中深究(1)汇报展示,合作探究学习目标:汇报展示“课前初探”的收获和困惑,并对困惑进行探究。

操作要领:在创设情境,导入新课后,教师可根据教学内容采取灵活多样的形式,让学生汇报展示“课前初探”的收获和困惑。

小学品生、品社和综合实践活动学科工作计划要点

小学品生、品社和综合实践活动学科工作计划要点

小学品生品社和综合实践活动学科工作计划要点一、强化品生品社和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意识。

主要措施有以下两个层面1、教师层面:重点通过教学视导调查问卷和教学质量调研成绩,呈现考查学科课程开设情况。

2、学生层面:重点通过学生实践性作业和学校课外实践活动开展情况,呈现课程开设情况。

通过两个层面的措施,各个学校要认真推动该课程的实施。

二、规范教师的教学常规和教学研究人员的教研常规,扎实有序的推进学科教学教研工作。

1、教学常规:培训、理论学习、备课、上课、实践作业等。

说明备课和作业要求:(1)品生品社备课:每个单元在备课本上依据策略祥备一课,其余的简备,但要突出活动特点。

综合实践活动备课,5个策略详备一课,其余主题简备,但是要突出实践活动特点。

(2)品生品社作业:完成基础训练和书中空白;综合实践活动作业:从每个主题的计划到落实材料和活动总结,订装一起。

2、教研常规:(1)教研活动开展主题鲜明,内容丰富。

课程方案落实、计划的制定、业务检查、质量调研、达标课与主题性教研活动、社会实践和社区服务活动等,尤其是品生品社和综合实践活动档案管理要设置专项档案,相关评估成绩要在评估方案中实践活动部分体现。

(2)狠抓教学教研效度提高。

一要注重教研活动的主题化。

这样有利于贴近教师学生,有利于教师梳理思维,专注研究,有利于提高教研的效度。

二要注重教研方式的实效化。

可跟近指导,让活动不走过场;可与实践相连,让活动贴近教师。

三要注重教研活动问题化。

要打通自下而上的教研问题征集渠道,让更多的贴近教师、贴近教学的草根问题成为我们的研究主题。

四要注重创新教研,注重发展。

在教学教研的形式上,要大胆的创新,如:网络教研、一课多议多上等。

(3)、教学策略运行。

各个学校以市教学策略和区名师工作室团队研究的品生品社“活动——体验”式教学策略、集体主义专题教学策略和综合实践活动“体验——探究”式教学策略为遵循,进一步完善、规范和提升自能高效课堂。

(4)、教师队伍建设。

浅谈小学品生、品社内容的选择与组织

浅谈小学品生、品社内容的选择与组织

浅谈小学品生、品社课堂教学内容的选择与组织当前网络的发达,造成滥用资源,对教学内容缺乏筛选的“拿来主义”。

教学内容纷繁复杂,预设目标过多,导致教师满堂灌,课堂低效率成为当前品生、品社教学遭遇的一大疑难问题。

我通过调研发现,教师必须要对教学内容有深刻的解读,而且要独具慧眼,用专业的眼光来定夺,懂得取舍,提炼有价值的内容,然后合理地对教学内容进行选择与组织,从而才能提高小学品生、品社课堂教学的效率。

※教学内容的选择:一、课标是选择教学内容的重要前提《课程标准》提出,教学目标是指依托一定教学内容开展教学活动的方向和预期达成的结果,是一切教学活动的出发点和最终归宿,是对学习者通过学习活动以后“能做什么”的一种明确、具体的表述。

教学内容是指在教学过程中师生发生交互作用、为达成教学目标所依托和动态生成的素材及信息。

教学目标是通过教学内容的学习达成的,教学内容是达成教学目标的依托。

以小学四年级下册品社教材(人教版)为例。

当教师拿到教材,呈现在眼前的是一个个单元,每个单元又分为3—5篇课文,每一课文里又有几个板块,教师大多会按照课文的各板块顺序来教学。

教师这节课到底要教给学生什么知识点?这就需要我们依据教学目标,科学合理地确定教学内容,以达到最高效率。

二、教材是确定教学内容的首要选择。

教材是根据课标编写的教学用书,它集中大量专家学者之力,是最具有权威价值的教学内容,也是教学内容的核心,教材是教学内容的首选,但不是唯一的选择,教师要尊重教材,但不必死守教材。

抓住文本关键,挖掘教学内容。

很多老师认为品德与社会教材的历史、地理部分涉及的内容广、话题散、知识点多、散、小、没有体系,没有完整脉络和情节,不知道怎样讲?教学的时候以教材提供的内容为主,见图讲图,见字读字,在教材的理解和把握上依然是“教”教材,把教材中的地理、历史当作知识来教,试图让学生在较短的时间内掌握大量的系统知识,并按照掌握知识的多少、深浅来评价学生的学习效果。

高庄小学品生、品社教研计划

高庄小学品生、品社教研计划

高庄小学品生、品社教研计划一、指导思想本学期工作以镇教研室精神为指导,以镇教研室工作计划为依据,以全面推进"导学议练"为目标,以实施新课程改革和提高德育工作实效为中心,高庄小学品生、品社教研组工作计划。

继续深化教学改革,体现以学生发展为本的思想,重视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以课堂教学改进计划为抓手,在转变旧的教学模式的基础上,重视学生主动参与课堂教学,提高教师的教学水平,正确引导学生形成良好的思想品德和行为习惯,具有辨别是非的能力和健康的心理素质。

二、主要工作1.传达镇教研室工作精神。

2.进行"落实导学议练,践行高效课堂"的研究。

3.积极进行"导学议练"的磨课活动。

采用多种方法、多渠道、多层次、多形式组织本组教师学习,内容:学习课标、分析教材、看光盘、研究课例、互动评课、分析案例等。

吃透教材,掌握教法。

4、认真学习《思品与生活》、《品德与社会》课程目标。

以学科调研指导和教师交流研讨为主要形式,以课堂教学为主要阵地,以教学方式和学习方式的转变为核心。

5.在组内开展探究性学习的理论学习,鼓励教师撰写探究性学习在课堂教学中运用的教案,师生共同探索新知发展的过程。

6.规范上课、听课、评课制度,提高听课的量,上课、评课的质。

7.充分运用现有的课程资源,力求教法、学法的不断创新,提高教学效率。

8.平时在组内,加强教学中重点、难点及备课交流。

三、具体安排:九月份:集体备课十月份:传达区教研室的计划精神;进行磨课训练;制订计划十一月份:组内听课。

准备参加区"导学议练"的观摩十二月份:认真学习《品德与生活、品德与社会》的课程标准一月份:1、组内听课活动2、优秀论文评比二月份:学期小结,课后教学随笔检查。

小学品生品社教学策略以及备课流程

小学品生品社教学策略以及备课流程

品德与生活(社会)课堂教学策略一、生活体验式课堂教学策略(一)教学策略1学习目标:让学生对所关注的问题获得直观印象和比较深入的了解,初步感悟道德认识。

操作要领:课前,教师根据主题的特点,引导或指导学生进行现场调查、收集资料、参观访问、实地观察等一系列体验活动;也可鼓励学生把即将要学的内容与家长进行讨论。

2.课中体验,深化感悟(1)引入话题,唤醒生活。

学习目标:让学生迅速进入情感状态,形成认知,产生情感。

操作要领:教师根据教学目标,联系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或正在进行着的现实生活,创设情境,激情导入,引发学生的体验。

(2)合作学习,体验生活。

学习目标:通过活动,让学生初步形成正确的道德认识。

操作要领:教师利用学生课前活动的收获,引导学生开展课堂活动,通过游戏、表演、讨论、交流等形式,体验生活,感悟道德。

(3)深化感悟,引导生活。

学习目标:引领学生运用道德认知讨论辨析道德行为,强化道德体验,深化道德情感。

操作要领:教师在学生初步形成正确的道德观的基础上,充分利用多种教学手段,以现实生活中的实例,通过讨论、辨析、反思、评价等方式来丰富获得的情感体验,强化道德认识。

3、课后践行,内化感悟学习目标:通过课后实践不断深化学生的道德认识,养成良好的道德行为习惯。

操作要领:课后加强实践活动,把活动延伸到学校、家庭、社区,去深入体验,重构新的生活,实现由自然人到社会人的转变。

二、问题探究式课堂教学策略(一)教学策略1.课前初探学习目标:搜集、整理相关资料,对主题进行初步探究,并提出困惑。

操作要领:在课前,学生围绕主题自主提出问题,教师协助学生确定探究目标,帮助学生制订探究方案,并适当指导探究方法。

学生根据方案或自主或协作实施探究活动,获取一定的信息,为上课做好充分准备。

2.课中深究(1)汇报展示,合作探究学习目标:通过展示“课前初探”的收获和困惑,以及对困惑的探究,丰富学生的认识。

操作要领:在创设情境,导入新课后,教师可根据教学内容采取灵活多样的形式,让学生汇报展示“课前初探”的收获和困惑。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说声“谢谢”》教学实录与评析教学目标:知识目标:使学生知道生活随时随地都要说声谢谢。

情感目标:愿意送出自己的感谢并懂得什么是真正的感谢。

能力目标:能用行动表达对他人的感谢。

(评析:目标制定是任何行为的关键,没有一个明确的目标,课堂教学效果必定会打折扣,而目标的准确定位必是每位上课教师应刻意追求的细节。

本节课目标的设定简洁明了,便于操作和实现,克服了目标大而空的浮躁之风。

准却恰当的预设目标是当前每一节品德课甚至是各门课程落实课堂教学有效性和针对性,提高课堂质量不容忽视的重要备课环节。

)教学准备:教师准备激发情感的故事,串联课堂的课件;学生准备情景剧表演。

教学过程:(课前活动)请一名同学为大家讲笑话。

师:大家笑得可真开心啊!当同学的笑话博我们大家开怀一笑时,我们该怎么样表示呢?学生有的用掌声,有的大声说“谢谢”。

师:让我们在欢笑声中一起进入今天的课堂吧!上课!【活动一】你说过谢谢吗?师:刚才咱们送出了本节课的第一份感谢,他让我们知道,当别人为我们带来快乐时,当观众给自己掌声鼓励时,我们都要说声谢谢。

(板书课题:说声谢谢)师:其实,在生活中我们随时随地都要说声谢谢的。

你说过谢谢吗?给大家讲讲你说谢谢的故事吧?(点击课件一:你说过谢谢吗?)生:有一次我生病了,爸爸妈妈带我去看病,给我做好吃的,病好了以后,我对爸爸妈妈说了声谢谢。

他们非常高兴和激动。

师:你得到并感谢了家人对你的关爱。

生:我生病时,妈妈带我去医院,一位阿姨给我看病,我说了声谢谢。

师:你把谢谢送给了为你治病的医生,做得很好。

生:我摔倒了,朋友们把我扶起来,送到卫生室,我对朋友们说了声谢谢。

师:感谢了朋友的帮助,才能得到朋友更多的帮助。

生:超市服务员帮我拿包,我说了声谢谢。

生:出租车司机把我送回家,我忘了拿水瓶,司机叔叔叫住我,把水瓶给了我,我说了声谢谢。

师:好,要对为我们服务的每个人说声谢谢。

… …师:同学们的故事可真多!生活中我们每天都在接受各行各业劳动者的服务,我们还会经常得到别人的帮助、鼓励,得到家人的关爱……这都是别人为我们付出的一颗爱心,我们一定不要忘记随时随地对他们说声——谢谢。

(老师总结板书:服务帮助鼓励关爱——用一颗红心把字圈起来)(评析:通过老师的设问,引导学生学会梳理自己生活中有意义的事情,回顾自己说谢谢的情形,既是引导学生学会观察社会,观察社会中人与人之间的互助、服务、鼓励和关爱,为学生之间建立良好向善的人际关系提供范式。

)【活动二】你得到过感谢吗?师:我们经常送出自己的感谢,老师想知道,你得到过别人的感谢吗?说说当时的情景吧。

(点击课件二:你得到过感谢吗?)生:小虫子掉到同学的身上,我帮他拿了下来,他对我说了声谢谢。

师:你真是个勇敢的大哥哥。

生:我借给同位一支笔,他对我说了声谢谢。

师:你是个会帮助同学的好孩子。

当同位对你说声谢谢时,你有什么感受?生:我很高兴也很满足。

生:我帮妈妈洗脚,妈妈对我说谢谢。

师:你是个值得长辈疼爱的好孩子。

……师:我相信同学们做过很多帮助别人的事情,都得到过谢谢。

这让我想到了一句话:赠人玫瑰,手有余香;帮助别人,快乐自己。

(评析:从“你说过谢谢吗”到“你得到过谢谢吗”,教师巧妙的对学生文明行为落实进行了提升。

它使学生感悟到生活中我们每个人在得到别人关爱的同时,还要为别人付出自己的关爱行动,这样的世界才是和谐的、可爱的、美好的。

)师:有没有你为别人做了什么而没有得到感谢的时候呢?生:同学把球踢到墙的外面,我用飞檐走壁的功夫,帮同学捡起了球,他没说谢谢。

师:“飞檐走壁”的功夫多危险啊,这可不是我们该做的,你可以想别的办法帮助同学!生:小同学的四驱车坏了,我帮他修好,还把两节新电池给他安上,他没说谢谢。

师:那你的心情怎样?生:很难过。

生:我觉得他们不太有礼貌。

师:以后还帮助他们么?生:该帮还得帮。

师:奥,你真是个宽容的孩子,也是个真正助人为乐的孩子。

师:如果自己付出了或做了什么却没有得到感谢,心里肯定会很难过的。

所以我们一定不要忘记当别人帮助了我们时,要对别人说声谢谢。

因为有时,没有来得及说出的谢谢会让人遗憾终生的。

老师给大家带来了一个小故事:(点击课件三:故事1)一个山里孩子考上了大学却因家庭贫困上不起,这时,一位不相识的外地人给了他无私的援助。

他一直想当面致谢,可由于种种原因,一直没能实现这一心愿。

三年后,他专程按照汇款地址找到恩人家时,万没有想到恩人已在几天前去世了,临死前还给他汇去了最后一笔助学款……他后悔万分,悔不该一拖再拖,使这句没有说出口的“谢谢”成了他精神上永远的负担。

他含泪在白纸上写下一万个“谢谢”,点燃在恩人的坟前……而一位山区农民为了感激收留他走失的孩子并将孩子送上回家汽车的好心人,竟在一座小县城里挨家挨户地寻找了几千家,只是为了当面向那位好心人说一声“谢谢”。

师:听了这个小故事,你想到了什么?生:忘记说谢谢是多么遗憾呀。

生:别人帮了我,我一定会及时说谢谢。

生:他虽然没能对恩人说声谢谢,他可以把这句谢谢换作对别人的帮助。

师:你真了不起,能想到把谢谢化为行动。

(评析:比较法在课堂教学中运用得当会起到事半公倍的效果,师以“你为别人做了好事却没有得到感谢”的设问,把学生与生活更紧密的联系起来,通过设问后的小故事进一步触动学生的心灵,懂得应该为别人的付出及时送上自己的谢意,切末成为负担,甚至是遗憾。

)【活动三】谢谢大行动师:同学的话提醒了我,我也有忘记说谢谢的时候。

上课前,你们的班主任刘老师把你们带到多媒体教室,我还没有对她说声谢谢呢。

(走到班主任刘老师跟前,握手并说:“谢谢您的帮助!谢谢您!”)(学生主动鼓起掌来)师:平时的工作中,我经常得到领导和老师的关心和帮助,现在我要对在座的领导老师说声谢谢。

(学生再次鼓掌。

)师:现在你想对谁说谢谢?生:我想对王雅洁说谢谢。

师:那就到她跟前去说吧。

生:(生下位走到王雅洁跟前)我不会的题你教会了我,谢谢你!师:说出了谢谢,心里感到轻松愉快吧。

我刚才也有这样的感觉,终于把自己的感激之情说出来,心里长长的舒了口气。

那大家现在也行动起来吧。

(点击课件四:谢谢大行动)(把你没来得及说或忘记说的感谢现在就送给你要感谢的人吧。

)1、送出感谢(播放音乐,学生行动)(评析:经过前面两个认知活动和一个故事的点拨,师生都已进入到“感谢”的情景里,情感的展示也渐渐从表面挖掘到内心深处,向老师适时推出的谢谢大行动,给自己与学生以释放情感,实践良好行为的绝佳契机,师生在课堂上都能把这种美好的品德继承和传播开来,是一项值得称道的行动,也是让学生看到并切身感受到人与人之间是崇尚美好行为的,更让听课者内心受到极大震动、情感为之动容。

情感丰富的成年人和一些学生忍不住流下了激动的泪水。

我想这就是品德课堂是生活的课堂、是活动的课堂、是实践的课堂的魅力所在,我们由衷地为向老师的设计拍手叫好。

)2、谈感受师:说出了谢谢你有什么感受?生:心里很舒畅。

生:说出谢谢很高兴。

师:得到感谢了吗?心情怎样?生:我很激动。

生:我很幸福。

师:我看到有的同学哭了,说说你的感受吧。

生:于瑞瑶摔倒了,我把她扶起来,当时她忘了说谢谢,今天她对我说了谢谢,我很高兴,也很自豪。

师:终于盼来了那声谢谢,心情真得很不一样啊!所以感谢一定要及时哟!师:看着同学们一张张笑脸,有的虽然挂着泪花,但却是高兴的泪。

我真的觉得这一声谢谢太神奇了:她在我们之间架起了一座沟通的桥梁,让我们彼此的心贴得更近了。

所以我们不要吝啬自己的感谢。

如果你想说“谢谢”,就马上说出来吧;如果你怀有感恩之心、感激之情,就及时把它表达出来吧!再不要让一声谢谢成为永远的遗憾!这儿有几个小同学也在说谢谢,大家看他们真的会感谢吗?(评析:向老师的小结,使学生找到了描述他们震惊心情最合适最贴切的形容——神奇的谢谢。

因此我相信上过这节品德课的同学,谁都不会吝啬自己的谢谢,太神奇,因为谢谢会拉近同学之间的距离,因为谢谢会让每个人的心贴在一起,友好而真诚的快乐生活。

向老师的转折语,又给激情彭湃的学生抛出了更深入的探究课题——真正的谢谢该是什么样子的?只说出谢谢就可以了吗?)3、辨析谢谢(1)、辨析图例中的故事(点击课件五:学生在文具超市购物的情景图片)师:谁来讲讲图中发生的故事?生:一个同学去超市买练习本,把货架翻得乱七八糟。

付钱的时候,收银台的阿姨对他说欢迎下次光临,他对收银台的阿姨说了声谢谢。

收银台后面有一位阿姨在那里整理收拾被翻乱的货架。

师:是啊,由于这位同学的随意,给那位整理货架的阿姨带来了重复性的劳动,增添了麻烦,这不是真正的感谢。

(2)、辨析情景剧师:几位同学还为大家准备了两个情景剧,大家一起来看一下吧?(学生观看情景剧表演。

)情景一:妈妈为小明拿来洗干净的衣服,小明有礼貌地说:谢谢妈妈!草地上,小明一会儿踢球,一会儿逮蚂蚱,一会儿玩泥巴,手脏了,就在衣服上擦。

小红说:小明,你的衣服脏了。

小明说:没关系,妈妈会给我洗!情景二:校园里,一个值日生同学正打扫卫生,几米外的地方,一个同学吃完香蕉,到处找垃圾桶,把香蕉皮扔在垃圾桶里。

另一个同学拿出一张纸,擦了擦嘴后随手丢在地上,而他旁边就是一个垃圾桶,值日生帮他扫起那张纸,他说了声谢谢……(评析:品德课堂的活动形式有角色扮演和情景剧表演,这是我们一直推崇的一种活动方式。

情景剧表演对于现代的学生,并不困难而又特别得到孩子们的垂爱,但仍要根据不同年龄段学生的接受能力而注意情景创设的生活性和的贴近性,一般不应浪费过多的精力为出课而特意安排难度较高的情景表演,最好是利用课前几分钟把发生在学生身边的小事表演出来即可。

)师:表演得很精彩,掌声告诉了我们。

请大家评论一下情景剧中的同学他们会真正的感谢吗?生:第一个情景剧中的小明不会感谢。

师:他说谢谢了呀?生:他说谢谢了,可他没有尊重妈妈的劳动,把脏东西往身上抹,又给妈妈带来了麻烦。

生:我也认为小明不会真正的感谢。

他一边玩一边把脏东西往身上擦,还毫不在乎,说妈妈会帮他洗,这不是给妈妈增加负担嘛。

师:如果是你,你会怎么做?生:如果是我,我不会自己故意往身上抹;不小心弄脏了,我会学着自己洗。

师:奥,要做个懂事而自理自立的孩子。

生:我认为第二个情景剧中小红不会真正的感谢。

他虽然说了谢谢,但他乱扔垃圾的表现,没有尊重值日生的劳动,也不是真正的感谢。

师:是啊,我们之所以谢谢,是因为尊重他人的劳动,感谢他认为我们的付出。

生:说声谢谢,是从心里和行动上真正的感谢。

师:是啊,我们不仅口头上说谢谢,真诚的感谢他人的劳动,珍惜他们的劳动成果,不给别人带来重复性的劳动,更重要的是——生:用行动感谢。

师:对,我们要把感谢体现在行动上。

(点击课件六:把感谢落实在行动上)3、学会真正的感谢师:你想用怎样的行动表达你心中的感谢呢?对父母、对老师、对交通警察、对清洁工、对所有为我们服务的人。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