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今言殊──汉语的昨天和今天》课件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使用,一般被另一个词代替了。 ③有些古代汉语的词的某个意义(即某个义项)在现代汉 语中已经消失了。
(2)古今句式有哪些变化? ①有些句式在现代汉语里已经消失了,也就是说同样的 意思现在不这么说了,如“城北徐公,齐国之美丽者也”, 同样是判断句,现代汉语要说成“城北徐公,是齐国的美男 . 子”,主谓语之间必须用判断词“是”。 ②有些句式现代汉语有了一些改变。 ③还有一些文言句式仍旧在现代汉语中保留着,但用法 上受到很大的限制,如“为„„所„„”、“唯„„是”等。
7、无任何标志,根据句意判断无标志的被动句,动词本身 表被动。这是意念上的被动句,需要根据上下文来判别。
词类活用的概念
在古代汉语里,有些词可以按照一
定的语言习惯而灵活运用,甲类词临 时具备了乙类次的语法特点,并临时
作乙类词用。
类型
1、一般动词 2、名词作状语 一、名词活用 3、使动 4、意动
二、动词活用
①不及物动词的使动用法
有些动词所表示的动作不涉及其他对象,如:坐、站、走,不及 物动词在现代汉语中一般不带宾语,但在古代汉语中往往可以带宾 语用作使动动词。
例: ②项伯杀人,臣活之。
②及物动词的使动用法
及物动词使动用法。这时句子的宾语不是动作支配的对象,倒 成了动作的施行者,是主语使宾语发生这个动作行为。 例:①沛公旦日从百余骑来见项王,至鸿门。 《鸿门宴》 ②序八州而朝同列。《过秦论》
(3)词义转移。即词义由指甲事物变为指乙事物。
如“牺牲”古代指为祭祀宰杀的牲畜。现在指为了正义的目的舍 弃自己的生命,泛指放弃或损害一方的利益。 如“耳闻不如目见”、“言者无罪,闻者足戒”,“闻”都是 “听”的意思。现在“闻”是指用鼻子嗅,它的词义内涵发生了 变化 “走”,本来指跑,如今指步行,行走
2、形容词使动用法
形容词带上宾语就是用作动词 形容词表示主语“使”宾语具有形容词所表示的性 质或状态,即用作使动,表示“使宾语怎么样”。
1、名词后面紧跟代词 (1)驴不胜怒,蹄之。 (3)左右欲刃相如
2、名词后面紧跟名词,不是并列关系,又不是修饰关 系,便是动宾关系或主谓关系,其中一个活用为动词。 (2)面山而居 (3)范增数目项王
3.名词用“而”同动词或动宾词组连接时 ②昔齐人有欲金者,清旦衣冠而之市。 ③ (冯婉贞)驰而前
4.名词放在副词后面
2、分辨各个成分上的词类是否和正常的语法规则 一致,不一致的就可能是活用。
如:左右欲刃相如 名词占住了谓语的位置,可断定它活用为动词
动词、形容词活用为名词
动词、形容词跑到了主语或宾语的位置(包括介 词的宾语)。可观察其是否被定语修饰。 1、殚其地之出,竭其庐之入 2、盖其又深,则其至又加少矣 6、大行不顾细谨
古今言殊
1.引子撮要 秀才买柴的故事包含了以下几个知识点。 (1)文言其实是很早以前的汉语口语; (2)汉语的口语从古到今发生了很大的变化; (3)文人作文、说话时刻意仿古的文言就成了一般人看不 懂的书面语。
①有些古汉语的词,意义没怎么改变,但现在已经不能 单独使用了,经常用作双音节的词的构词成分,或者作 为成语的一个组成成分。 ②有些古代汉语的词(这些多指虚词)只在某些情况下才
(1)在原来的单音词加上词头(前缀)或词尾(后缀), 成为现代的多音词。
如:虎──老虎;鼠──老鼠;斧──斧头;兔──兔子
(2)在原来的单音词前面或后面加一个同义或近义词, 合成一个现代的多音词。
如:照──照耀;赠──赠送,弃──抛弃;粹──纯粹
(3)原来的单音词被现代不同的多音节词所替代。
如:伐──攻打;川──河流;股──大腿
1、活用为名词 2、作使动
1、活用为名词 三、形容词活用 2、活用为 动词 3、使动 4、意动
四、数词活用
二、如何判别词类活用?
1、划分句子成份,找出主语、谓语、宾语、状语、 定语。
主语、宾语大多是由名词、代词充当 谓语大多是由形容词、动词充当 定语是由形容词、代词充当 状语大多是由副词、形容词充当
“唯”表示对象的唯一性,可译为“只”。) 2、……何……之有
如:A、何陋之有? C、何后之有? E、惟利是图。
B、何厌之有? D、唯余马首是瞻。
介词宾语前置
文言文中,常见的介词有“于、以、为、与、从、自、 向”等,它们往往与后面的名词或名词短语结合,组 成介词结构。这些在介词后的名词或名词性短语,叫 介词宾语。介词宾语一般放在介词之后,文言文中在 以下情况放在介词之前:
咬文嚼字 古时候有个书呆子,说话、写文章喜欢咬文嚼字,炫耀 学问。 一天夜里,他睡觉时被蝎子蜇了,便摇头晃脑,喊道: “贤妻,速燃银烛,你夫为毒虫所袭!” 连说了几遍,他的妻子怎么也听不明白。他又说:“身 如琵琶,尾似钢锥,叫声贤妻,打着个亮子,看是个什么东 西。” 他的妻子还是听不明白。书呆子痛得实在熬不住了,一 急之下,顺口吼道:“老婆,快点灯,蝎子蜇了我啦!”
二、汉语词语的演变—— (2) 词语的消长变化
(3) 词语的替换变化 现实中某类现象本身没有发生变化,而表达这种现象 的词语发生了变化。
(1)社会因素:如把“世”改成“代” (2)观念的改变:“车夫”——“司机”,“戏子”——“演 员”,“残废”——“残疾”
(3)语言表达:“足”——“脚”,“面”——“脸”, “目”——“眼”,“口”——“嘴”
1、用介词“于”组成的介宾短语在文言文中大都处在补 语的位置。
“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荀子《劝学》)
2、介词“以”组成的介宾短语,在今译时,一般都作状 语。
“具告以事。”(《史记.项羽本记》)
三、语法的变化——(2) 句式的变化
判断句是对事物的性质、情况、事物之间的关系作出肯定
或否定判断的句子。常常翻译为“……(不)是……”。
(2)古今句式有哪些变化? ①有些句式在现代汉语里已经消失了,也就是说同样的 意思现在不这么说了,如“城北徐公,齐国之美丽者也”, 同样是判断句,现代汉语要说成“城北徐公,是齐国的美男 . 子”,主谓语之间必须用判断词“是”。 ②有些句式现代汉语有了一些改变。 ③还有一些文言句式仍旧在现代汉语中保留着,但用法 上受到很大的限制,如“为„„所„„”、“唯„„是”等。
被动句指主语与谓语之间的关系是被动关系,也就是说,
主语是谓语动词所表示的行为的被动者、受害者,而不是主 动者、实施者。
1、为…… 兔不可复得,而身为宋国笑 2、为……所…… 术怒攻布,为布所破 3、 ……于…… 先发制人,后发制于人 4、 ……见…… 信而见疑 5、 ……见……于…… 吾长见笑于大方之家 6、 ……被…… 忠而被谤
一般人自称 晚辈 王侯自称 称师辈 称朋友、尊长
③孤,孤家,寡人
④子,夫子,先生
⑤公,君,足下,丈人,大人
三、语法的变化
1、语序的变化 2、句式的变化 3、词类的变化
三、语法的变化——(1) 语序的变化
现代汉语的句子成分的顺序:
状,(定)主─(状)谓─(定)宾─补
在文言文中,在一定条件下,句子成分的顺序会发生变化的, 这就是古汉语中的所谓倒装句,即指文言文中一些句子成分的 顺序出现了前后颠倒的情况。
使动用法 谓语动词“使宾语怎么样”
1、动词的使动用法
动词和它的宾语不是一般的支配与被支配的关系,而是使 宾语所代表的人或事产生这个动词所表示的动作行为。
2、形容词的使动用法
形容词的使动用法是使宾语所表示的人或事物具有这个形 容词所表示的性质或状态。
3、名词的使动用法
表示使宾语成为这个名词所代表的人或物,或使宾语产 生这个名词用作动词后所表示的动作。
(4)词义的褒贬色彩不同。 “谤”古代指公开指责别人的过失,是中性词。如“能 谤讥于市朝,闻寡人之耳者,受下赏”现在“谤”用于 “诽谤”,指无中生有地说人坏话,是个贬义词。 “爪牙”,古代指得力助手,今天只具贬义,相当于 “帮凶”
练习1、古人的称谓很复杂,一般对自己用谦称, 对别人和长辈用敬称,对平辈和晚辈相对随意。看 下面称谓分别用于什么人。 ①仆,不才,不佞 ②小子,竖子
定语后置
1、“中心语+定语+者”的形式; 如:求人可使报秦者。 人马烧溺死者甚众。 2、“中心语+之+定语”的形式; 如: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
3、“中心语+之+定语+者”的形式; 如:
马之千里者,一食或尽粟一石 。
4、用量词作定语大多数放在中心语的后面。 如:
车六七百乘,骑千余,卒数万人。
状语后置(介宾结构)
(1)疑问代词作宾语,一般放在介词之前。
如:①王问:“何以知之?” ②微斯人,吾谁与归?
(2)介词宾语不是疑问代语,但是为了强调它,也 放在介词的前面,这种情况最常见是介词“以”的宾 语前置。 如:一言以蔽之。 (3)介词宾语是方位词,也放在介词的前面。 如:项王、项伯东向坐:亚父南向坐——亚父者,范 增也;沛公北向坐;张良西向侍。
②故明君不官无功之臣,不赏不战之士。 ③二月草已芽。 5.名词后面带介词结构 ①晋师军庐柳。 ②秦伐韩,军于阏与。 6.名词用在“所”“者”结构中 ①是以,令吏人完客所馆。
形容词用作动词
• • • • • 1. 在“所”字之后,便活用为动词。 世之所高,莫若黄帝 2. 在能愿动词后面,便活用为动词。 问其深,则其好游者不能穷也 3. 放在“之”“我”等代词前面,便活用为动词。 稍出近之 • 4. 带了介词结构,这个形容词便活用为动词。 • 令尹子兰……卒使上官大夫短屈原于顷襄王
(3)汉语语音的演变。 ①声调的变化: 古汉语里有五个声调:阴平、阳平、上声、去声、入声。 现代汉语里没有了入声,也就是现在的一声、二声、三声、 四声。 ②韵母的变化: 古代汉语的韵母在现代汉语普通话中也发生了很大的变 化,如“m”鼻音尾的韵母就消失了。
二、汉语词语的演变—— (1)词语的词形变化
(常见否定词:不、弗、未、非、否、莫、无)
格式:主十否定词【不、未、无、莫、毋、弗】十
宾【余、吾、尔、自、之、是】十动
如:A、忌不自信 B、未之有也。
动词宾语前置的四种类型
规律3 为了强调宾语,借助“之、是”等此帮助,
把宾语从动词后提到动词前。
“(宾)+之+(谓)” “(宾)+是+(谓)”
规律4 固定句式 1、唯……是……,(“是”无意,起宾语前置作用;
文言中常用以下几种形式表示判断:
1、用“者”或“也”表示判断。这是典型的文言判断 形式。 “者”表停顿,“也”表判断。
(1) ……者, ……也 (3) ……者,…… (5)“是···也” ··· (2) …… , ……也。 (4) ……者也。 (6)“此···也” ···
2、用副词“乃”“则”“即”“皆”“耳”等表判断。 3、动词“为”“是”表判断(注意和代词“是”的区 别) 4、直接表示判断。既不用判断词,也不用语气词,通 过语意直接表示判断。
古代判断句一般不用判断词,它是用名词或名词性短 语直接作谓语对主语进行判断 ,同时借助一些虚词来 帮助判断。
陈涉者,阳城人也。(《史记· 陈涉世家》) 操虽托名汉相,其实汉贼也。(《资治通鉴》) 四人者,庐陵萧君圭君玉,长乐王回深父,余 弟安国平父,安上纯父。(王安石《游褒禅山记》) 提炼主干的话,都呈现“名词主语”+“名词谓 语”的结构。
名词用作动词
名词是表示人或事物的名称的词。在句子中常充当主 语、宾语和定语;前边可以附加数量词、指示代词和形容
词。不能带宾语、补语,不受能愿动词或副词的修饰。 动词是表示动作行为、发展变化的词,它大部分能带
宾语,它经ຫໍສະໝຸດ Baidu受能愿动词或副词的修饰。
如果一个句子中的名词并不具备以上所说的名词的语法特点,反 而具备动词的语法特点,那么这个名词就转用作动词了。
二、汉语词语的演变—— (4) 词语的引申变化
(1)词义扩大。 “江”“河”古代专指长江、黄河。 “哭”,古义指“悲痛出声”,“大声曰哭,细声有 涕曰泣”,大声而无泪的叫“嚎” .
(2)词义缩小。 “宫”古为“房屋”,今为“宫殿”。 “丈人”,古义指“老人之通称”.现代“丈人”专指 妻子的父亲,即岳父
宾语前置 状语后置
定语后置
宾语前置
动词宾语前置的四种类型
规律1 疑问句中,疑问代词作宾语,宾语前置。
(常见疑问代词:何、谁、孰、安、胡、焉、奚、 恶、曷) 格式:主十宾【谁、奚、胡、何、曷、安、恶、焉】 十动? 如:A、大王来何操 B、沛公安在 C、彼且恶乎待哉
动词宾语前置的四种类型
规律2 否定句中代词作宾语,宾语前置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