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修第五章法律精神优秀课件
新编版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第五章PPT课件
2020/7/19
注重个人形象,讲求必要礼节。在 人际交往中,衣着整洁,举止文雅, 说话和气,用语得当,守时守约。 尊重他人、宽以待人、相互礼让。 遵守公共场所的各种规定,不影响、 不妨碍他人的正常活动。
17
一、公共生活与公共秩序 ★公共生活需要公共秩序
18
一、公共生活与公共秩序 ★公共生活需要公共秩序
19
VS
中 国 日 本
公共生活需要公共秩序
• 秩序之于社会,就像规矩之于方 圆;没有规矩不成方圆,没有秩序社 会便无法正常运行。
• 即使在阶级对抗的社会里,也存 在着“多少世纪以来人们就知道的、 千百年来在一切行为守则上反复谈到 的、起码的公共生活规则。”
•
——列宁
20
公共生活需要秩序
公共秩序的含义: 是由一定规则维系的人们公共 生活的一种有序化的状态。
21
公共秩序的内容
生产秩序
教学秩序
营业秩序
交通秩序
工作秩序 网络秩序
22
维护公共秩序对经济社会健康发展的重要意义
(一)有序的公共生活是社会生产活动的重要基础; (二)有序的公共生活是促进和谐社会的重要条件; (三)有序的公共生活是提高社会成员生活质量的基本保障; (四)有序的公共生活是社会文明的重要标志。
公共生活能为社会全体成员 所享有,不具排他性,它涉 及的内容是公开的,没有秘 密可言。
15
3、交往对象的复杂性
“熟人社会”,交往圈子很小-—“陌生人社 会 ” ,与陌生人打交道 ,交往圈很大。
16
4、活动方式的多样性
商场购物、歌厅娱乐、广场漫步、 公园休闲、图书馆学习、体育馆 健身、互联网冲浪,等等。
36
人与人之间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 第五章 PPT课件
25
校园中最反感的不文明现象:
打饭、取钱时不排队、插队 不爱护公共卫生 不尊重他人,特别是老师不尊重学生、学生不尊 重老师 随地吐痰、不讲个人卫生 在自习室大声说话、吃东西等 上公共厕所不冲水 情侣公共场合过度亲密
4
请大家讨论:为什么大多数 网民不同情被打的一方呢?这个 案例说明了什么?
5
一、公共生活 二、公共秩序 三、公共道德
6
一、公共生活
7
1、公共生活含义
公共生活是指人 们在公共领域中的活动 和生活,它是相对于私 人生活而言的。公共生 活具有鲜明的开放性和 透明性。
8
2、当代社会公共生活的特征
(A)活动范围的广泛性 (B)活动内容的公开性 (C)交往对象的复杂性 (D)活动方式的多样性
26
(3)在实践中增强公共道德意识, 践行公共道德规范 A.积极参与各种社会活动,在实践 中培养自己的公共道德意识和责任 意识。 B.从小事做起,从小节改起,带头 践行公共道德规范。
27
四、网络虚拟世界中的道德要求
28
1、互联网对高校学生的主要影响 (A)积极影响:
拓宽知识来源,促进专业学习;信息内 容丰富,开阔学生视野;方便信息交流, 增强思想沟通。
29
(B)消极影响:
伦理规范滞后,道德建设迫切;信息污染 严重,优化环境迫切;价值多元选择,思想 引导迫切。网络不良信息泛滥,严重危害青 少年的身心健康;随意侵犯知识产权;电子 商务欺诈与失信现象时有发生;黑客和病毒 散播攻击网络等等。
30
网络是双刃剑!
精品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 第五章PPT
•
意见要求四川全省共产党员和国家干部要带头做
敬老养老助老的表率,弘扬中华民族尊老敬老的传统
美德,树立良好的社会养老风气。
•
意见要求,各级组织、人事部门要把尊老敬老作
为考核党员、干部的内容,对党员、干部中不履行赡
养义务,甚至虐待、遗弃父母、长辈的,社会舆论要
严厉谴责,同时一律不予提拔任用。情节严重的,要
在着一些不尽如人意甚至令人忧虑的现象。
1、我国当前社会公德的基本现状
鲁迅先生当年曾描述过人们公德意识缺 失的现象:“龙门的石佛大半肢体不全。 图书馆中的书籍,插图须谨防撕去,凡 公物或无主的东西,倘难于移动,能够 完全的却不很多”。历史陋习的惯性仍 然在今天的公共生活中时有所见.
案例:艳照门
2021年的春天,香港艺人陈冠希与多位女 艺人的私密艳照在网络被广为传播。事后 香港警方介入,拘捕多名犯罪嫌疑人。事 件引起了演艺界道德底线与相关法律的大 讨论: 演艺圈有没有道德底线 演员有没有隐私权 我国?刑法?对传播淫秽物品罪的定罪标准
二、公共生活需要公共秩序
什么是公共秩序,公共秩序包括哪些?
公共秩序:是由一定规那么维系的人们公共 生活的有序化状态;它由公共生活标准来维持 和保障。
公共秩序所涉及的范围:工作秩序、教学秩 序、营业秩序、交通秩序、娱乐秩序、网络秩 序等。一切公共生活领域都需要有相应的秩序。
维护公共秩序对经济社会健康发展有何意义
2、交往对象的复杂性。社会交往对象扩大,逐渐由昔日 的“熟人交往”转向“陌生人交往”。
3、活动方式的多样性。人们社会活动的内容与方式 更加丰富,进而提出了完善公共设施及其管理的要 求。
思考与讨论 在女生宿舍的过道上安装摄像头,是公共空间还是私 人空间?
思修课件第五章
法律基础书目柏拉图《理想国》柏拉图《法律篇》西塞罗《国家篇法律篇》卢梭《社会契约论》孟德斯鸠《论法的精神》汉密尔顿等《联邦党人文集》康德《权利论》伯特兰·罗素《权力论》贝卡里亚《论犯罪与刑罚》伯尔曼《法律与宗教》博登·海默《法理学》科殷《法哲学》哈特《法律的概念》富勒《法律的道德性》罗尔斯《正义论》引言法和法学人类社会的法律是人类社会的特征。
——朱塞佩·格罗索问题?1、法/法律是什么?2、人们为什么服从法律?是规则、规范?是社会控制的工具?是解决纠纷的手段?法律说到底就是要恰当得处理各种人际关系,规制和解决大大小小的人际冲突。
——朱苏力法学的学科位置:自然科学人文科学社会科学第五章领会法律精神理解法律体系——法的一般理论第一节法律的本体论原理第二节法律的运行论原理第三节法律的关系论原理第一节法的本体论原理一法律的概念与特征二法律的要素三法的作用四法的价值五法的产生与发展一、法律的概念与特征法律的概念法律的基本特征法律的形式概念法律是由社会经济基础决定的、由国家制定或认可的、由国家强制力保证实施的、规定人们在社会中的权利和义务关系的社会规范。
法律的本质概念马克思主义法学:法律是统治阶级的意志;法律是以国家意志形态表现出来的统治阶级的意志法的内容是由一定社会的物质生活条件决定的卢梭:“法律是主权者的意志。
”其他:法律是没有感情的智慧。
——亚里士多德法律是一种与自然相符合的正当理性。
——西塞罗法律是主权者的命令。
——约翰﹒奥斯丁法律是秩序和正义的结合。
——博登·海默法律是一套意义和规则的体系。
——朱章润法律的基本特征1、法律是一种普遍性的行为规范;2、法律是国家制定或认可的;3、法律以权利、义务的双向规定为调节机制;4、法律是通过国家强制力来保证实施的。
国家制定认可的国家强制立保证实施具有普遍约束力法以权利、义务为内容公民行使选举权公民有依法服兵役的义务以下属于法律的是( A B D )A 国务院制定的行政法规B 上海市人大制定的地方性法规C 人民法院作出的判决D 最高人民法院作出的司法解释二、法律的要素法律规范/规则法律概念法律原则法律规范的逻辑构成行为模式:法律规范所指向的某种行为法律后果:对行为所作的法律评价肯定后果否定后果法律规范的种类授权性规范/任意性规范行为模式命令性规范禁止性规范法律概念对各种法律事物进行抽象、概括而形成的专门术语。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 第五章 教案课件
一、法律的词源
• 汉语中“法”的古体是“灋 ”。“灋,刑也,平之如水 ,从水;廌(zhi),所以触 不直者去之,从去。” • 法既有刑戮、罚罪之意,也 有规范之意。 • 法不仅象征公平,而且含有 “裁判”的功能,又有驱逐 之意, • 法有“明断曲直”之意或“ 神明裁判”之威严。
中国古代的法
廌(獬豸xiè zhì)为中国上古传说中的一种神兽,它似 羊非羊,似鹿非鹿,头上长着一只角,故又俗称独角兽。 在中国古代的法律文化中,獬豸一向被视为公平正义 的象征,它怒目圆睁,能够辨善恶忠奸,发现奸邪的官员, 就用角把他触倒,然后吃下肚子。当人们发生冲突或纠纷的 时候,独角兽能用角指向无理的一方,甚至会将罪该处死的 人用角抵死。令犯法者不寒而栗。自古以来,廌被认为是驱 害辟邪的吉祥瑞物。
大陆法系:又称罗马法系、民法法系、法典法 系等,是承袭古罗马法律的传统,仿照《法国民法 典》和《德国民法典》的样式而建立起来的国家法 律制度的总称。 欧洲的法国、德国、意大利、荷兰、西班牙、 葡萄牙等国和拉丁美洲、亚洲许多国家的法律都属 于大陆法系。 英美法系:又称英国法系、普通法系和判例法 系,是承袭英国中世纪的法律传统而发展起来的各 国法律制度的总称。 英国、美国、澳大利亚、新西兰等国的法律制 度均属于英美法系。
二、法律的一般含义
1、法律是由国家创制并保证实施的行为规范
法律是一种行为规范(规范性) 法律是由国家创制的(国家意志性) 法律由国家强制力保证实施(强制性) 制定 认可
2、法律是统治阶级意志的体现(阶级性 )
马克思主义对法的本质的揭示和概括 在阶级对立的社会中,法律是 统治阶级意志的体现
现代汉语中“法律”一词有广义和狭义之分。 广义的法律指法律的整体,主要包括宪法,全 国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务委员会制定的法律,国务 院制定的行政法规,地方国家权力机关制定的地方 性法规,民族自治地方的人民代表大会制定的自治 条例和单行条例等。 狭义的法律仅指法律:我国法律由全国人民代 表大会及其常务委员会制定。
修订版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第五章PPT课件
(三)、维护公共秩序的基本手段
红灯
40
1、维护公共秩序的手段有哪些?
41
道德
42
法律
43
风 俗
44
礼 仪
45
宗教教规
46
戒律
47
2、道德和法律 在维护公共秩 序中的目标和 作用
48
A.目标
维护公共秩序,实现社会稳定和 经济发展
B.作用
形成、巩固和发展良好社会秩序
49
C、道德和法律维护公共秩序的特点
17
我们要避免以上行为的发生, 就要不断提高自身素质,更好的遵 守公共秩序。
18
1、公共秩序的含义
19
公共秩序是维护公共生活所必须的秩 序,是由一定规则维系的人们公共生活的 一种有序化状态。主要包括工作秩序、教 学秩序、营业秩序、交通秩序、娱乐秩序、 网络秩序等。
20
2、维护公共秩序的意义
21
15
(二)、公共生活需要公共秩序
16
案例
前几年,许多人到法国巴黎观摩"中国年"活动。在 埃菲尔铁塔上,一群中国游客打打闹闹、嘻嘻哈哈 地上电梯。电梯因为超载发出警告声,大家不是谦 让着下来几个人,而是你推我搡起哄着让别人下去。 里面的几个外国游客气愤地挤了出来。我们的同胞 不但没有自责,反而哈哈大笑。超载是很危险的, 这种不守规则的行为,可能会导致悲剧的发生。可 见秩序意识、规则意识是如此的重要。
25
(2)有序的公共生活是促进社会和 谐的重要条件。
26
如果人们各行其是,随心所欲,那就没 有公共秩序,也谈不上发展,更不用说和谐 了。有序的生活是和谐社会的需要。
公交车抢道的后
果
27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第五章优秀课件
• 佛说,救人一命胜造七级浮屠。当生命不可挽回 的终止时,让自己的部分生命借助现代医学用另 一种方式延续,将自己生命的句号改写成他人生 命的省略号,这将是多么具有社会公德的义举。
共同参与、彼此分担和共享。
二、公共生活的特征
活动范围的 广泛性
公共生活的场所和领域 不断扩展
交往对象的 复杂性
人们交往对象并不仅限 于熟识的人,而是进入 公共场所的任何人
活动方式的 多样性
生活方式的变化,丰富 了人们公共生活的内容
三、公共生活需要公共秩序
• 有序的公共生活
•
是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条件;
的驱使、不受法律的强制
• 是基于道义、信念、良知、同情心和责任感而从 事公益事业,为改进社会而提供服务、贡献个人 的时间及精神的人或人群。
骨髓捐献
• 1992年,中国红十字会总会受国家卫生部的委托, 在北京正式建立“中华骨髓库” 。
• 目前采用的干细胞移植是从供者的外周血中(手 臂上采血)采集造血干细胞,并通过机器聚集, 将剩余的血液回输人体。只需总量为50毫升的干 细胞,就可以使一位白血病患者重建正常的造血 机制与免疫功能,并获得新生。
助人为乐是基于对他人幸福和个人幸福之 间辩证关系的深刻认识而采取的理性行为,是 人道主义和道德高尚的重要标志。
三、社会公德的实践
• 60年代学雷锋 • 80年代五讲四美三热爱 • 90年代讲文明树新风:希望工程、志愿者、手拉
手、春蕾计划、扶残助残、百城万店无假货、保 护母亲河等。
志愿者
• 这是一个没有国界的名称。 • 是在不为任何物质报酬的情况下,不受私人利益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第五章课件洁
3、维护祖国的安全、荣誉和利益。 4、保卫祖国、依法服兵役和参加 民兵组织。
5、依法纳税。 6、其他义务
夫妻双方有实行计划 生育的义务,父母有 抚养教育未成年子女 的义务,成年子女有 赡养扶助父母的义务。
第四节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
46
主要内容
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 的形成 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 的特征 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 的构成
主要内容
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的特征
(一)体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 (二)体现了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时 代要求 (三)体现了结构内在统一而又多层次的科学要求 (四)体现继承优秀传统和借鉴人类法制文明成果 的文化要求 (五)体现了动态、开放、与时俱进的发展要求
51
主要内容
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 的构成
人民法院决定,并由公安机关执行,不受逮捕。 禁止非法拘禁和以其他方法非法剥夺或者限制 公民的人身自由,禁止非法搜查公民的身体。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之 领会法律精神 理解法律体系
东莞一工厂上千员工日日被搜身
他们是皮具厂的普通员工,但每天下班的时候,
无论男女,都会遭到搜身检查。
“只要你进入了 生产区域,出来必 定搜身。一天被搜 三遍身,感觉自己 像做贼。” 2006 年11月1日新快报
23
违法和违背道德的区别在哪里? 法与道德之间是什么关系?
讨论
• 一个女幼师带领一队幼儿去郊游。途 中一幼儿失足坠入路旁粪池中,幼师见状 高呼救命,自己却不肯跳入粪池救人。这 时,一男青年路经此处,闻声赶来,与幼 师一起找来竹竿测知粪水只有齐腰深,但 二人怕脏,不肯跳入粪池救人。待一农民 赶来,跳入粪池救人时,幼儿已被溺死。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第五章课件洁
课程总结
重点与难点解析
重点在于理解法律权利与义务的关系,难点在于如何运用法治理念来分析现实生活中的法律问题。
课程总结
知识点梳理
知识点包括法律的定义、法律体系的结构、权利与义务的分类、法律实施的方式等。
课程总结
01
学习指导
02
建议学生在理解的基础上,通过 案例分析、讨论等方式加深对知 识点的理解和掌握。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第 五章课件
目录
• 第五章课程导论 • 思想道德修养的理论基础 • 法律基础的理论体系 •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的关系 • 第五章课程总结与展望
01
第五章课程导论
课程背景
社会背景
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的思想观念和 价值取向也在不断变化,需要加强思 想道德教育和法律意识的培养。
03
法律基础的理论体系
法律的本质和特征
法律的本质
法律是统治阶级意志的体现,是 维护社会秩序和保障人民权利的 重要工具。
法律的特征
法律具有普遍性、规范性、强制 性和权威性等特点,能够对社会 成员的行为进行规范和约束。
法律的产生和发展
法律的产生
法律是在社会生产和阶级斗争的推动 下,随着国家的出现而产生的。
02
思想道德修养强调内在的道德自觉和自律,是法律基础的价值
基础,为法律的实施和遵守提供了道义上的支持。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法律基础是思想道德修养的制度保障
03
法律基础为思想道德修养提供了制度保障,通过法律的强制力
和规范作用,保障了社会道德价值的实现和维护。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的差异
约束力不同
思想道德修养主要依靠内在的道 德自觉和自律,而法律基础则具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五PPT课件
社会公德是维系社会 共同生活正常进行的最 基本、最起码的行为准 则,它适用于社会中的 每一个成员,任何人都 应当把社会公德作为其 行为的最低标准。
社会公德大多是生 活经验的积累和风俗 习惯的提炼,往往不 需要做更多的说明就 能被人们理解。13
(二)社会公德的主要内容
文明礼貌
助人为乐
爱护公物
遵纪守法
14.11.2020
5
(二)公共生活需要公共秩序 1.有序的公共生活是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条件
14.11.2020
6
(二)公共生活需要公共秩序
2.有序的公共生活秩序是经济社会 健康发展的必要前提。
3.有序的公共生活是提高社会 成员生活质量的基本保证。
4.有序的公共生活是国家现代化 和文明程度的重要标志。
27
(二)公共生活中的相关法律规范
14.11.2020
28
(二)公共生活中的相关法律规范
1.治安管理处罚法 2005年8月28日十届人大常委 会第十七次会议通过,自2006年3 月1日施行,共6章119条。
14.11.2020
29
(二)公共生活中的相关法律规范
违反治安管理行为是指扰 乱公共秩序;妨害公共安全; 侵犯人身权利、财产权利; 妨害社会管理,情节轻微尚 不够刑事处罚的行为,共有四 类110多种行为。
所发生的相关社会关系的法律规范的总称。
14.11.2020
32
(二)公共生活中的相关法律规范
集会游行示威的申请和许可
14.11.2020
12
社会公德是人们在社会 共同生活中长期遵循、久 而久之形成的一种良好社 会风气和习惯,因此它反 映和维护的是人类社会的 共同利益。
社会公德 特点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程第5章
中国文明网
/hswm_/2007-06/01/content_10184065.htm
全国青少年网络文明公约 /focus/rules.shtml
CCTV文明公益短信
/01/index.shtml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
课堂讨论
• 大学校园生活也属于公共生活,请列 举出令你深恶痛绝的五种校园不道德 行为
• 为校园文明的建设出招(提示:你理想
中的校园文明是什么样的?请你为校园文明 建设献言献策)
大学校园中的个别现象
洗手间水龙头不关 恋爱情侣过分亲昵 公共场所乱写乱画 公交车上前呼后拥 食堂超市随意插队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
公共生活与私人生活的区别
• 公共生活是相对于私人生活而言的
• 私人生活往往以家庭内部活动和个人活动 为主要领域,具有相对的封闭性、隐秘性 和独立性
• 公共生活超越了私人生活的局限,具有鲜 明的开放性和透明性,对他人和社会的影 响更为直接和广泛。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
公共生活与私人生活的联系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
维护社会公共秩序的重要意义
• 有序的公共生活是社会生产活动的重要基础 • 有序的公共生活是促进社会和谐的重要条件 • 有序的公共生活是提高社会成员生活质量的基本
保障 • 有序的公共生活是社会文明程度的重要标志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
请看我们有些人在国内的陋习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
云南省红河哈尼 族彝族自治州开 远市南洞风景区 内的竹子被游人 刻满留言,与整 个景区的美景十 分不和谐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
给陋习照镜子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国家机关的立法活动必 须遵循法定程序。全国人民 代表大会的立法程序大体包 括四个环节:法律案的提出; 法律案的审议;法律案的表 决;法律案的公布。
2.法律执行
广义上,是指国家机关 及其公职人员,在国家和公 共事务管理中依照法定职权 和程序,贯彻和实施法律的 活动;狭义上是指国家行政 机关执行法律的活动,也被 称为行政执法。
确立和维护社会主义的经 济制度;
确立和维护和谐稳定的社 会秩序;
推动社会改革与进步。
3.社会主义法律的运行
社会主义法律精神贯穿于 法律制定和运行的始终。
1.法律制定
国家对权利和义务,即 社会利益和负担进行的权威 性分配,是法律运行的起始 性和关键性环节。
根据我国《宪法》的规 定,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及其 常务委员会行使国家立法权。
2.宪法的基本原则 党的领导原则 人民主权原则 人权保障原则 法治原则 民主集中制原则
二、我国的国家制度
国家制度是一个国家的统 治阶级通过宪法、法律规定 的有关国家性质和国家形式 方面的制度的总称。它体现 国家政权特定的阶级本质, 而且为国家政权的运转、国 家职能的实现提供保障。
我国的国家制度包括: 人民民主专政制度 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 和政治协商制度 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基层群众自治制度 基本经济制度
3.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 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
是我国的一项基本政治 制度,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政党制度。这一政党制度的 特点:是共产党领导、多党 派合作,共产党执政、多党 派参政。
4.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是我国为解决民族问题、 处理民族关系,实现民族平 等、民族团结、各民族共同 繁荣发展而建立的基本政治 制度。民族区域制度体现了 国家充分尊重和保障各少数 民族管理本民族内部事务权 利的精神。
5.基层群众自治制度
城乡基层群众在党的领 导下,依法直接行使民主权 利,管理基层公共事务和公 益事业,实行自我管理、自 我服务、自我教育、自我监 督的一项重要政治制度。
6.基本经济制度
是指一国通过宪法和法 律调整以生产资料所有制为 核心的各种基本经济关系的 规则、原则和政策的总合。
《宪法》规定:“中华人 民共和国的社会主义经济制 度的基础是生产资料的社会 主义公有制,即全民所有制 和劳动群众集体所有制。社 会主义公有制消灭人剥削人 的制度,实行各尽所能、按 劳分配的原则。”
一、我国宪法的特征 和基本原则
1.我国宪法的特征
宪法是法律的组成部分, 具有法律的共性。但它不同 于普通法,它在法律体系中 居于核心地位、起统率作用, 是一个国家法制的基础和核 心。
在内容上:宪法规定国家 生活中最根本最重要的方面;
在效力上:宪法的法律效 力最高;
在制定和修改的程序上: 宪法比其它法律更为严格。
在法律运行中,行政执 法是最大量、最经常的工作
行政执法的主体通常是 国家行政机关及其公职人员。 我国的行政执法主体大体分 两类:一是中央和地方各级 政府;二是各级政府中享有 执法权的下属行政机构。
3.法律适用
国家司法机关及其公职人 员依照法定职权和程序适用法 律处理案件的专门活动。我国 的司法机关是指国家检察机关 和审判机关。其他任何国家机 关、社会组织和个人,不得行 使国家司法权。
4.法律遵守
国家机关、社会组织和公 民个人依照法律规定行使权力 和权利以及履行职责和义务的 活动。守法包含:依法享有并 行使权利;依法承担并履行义 务。
法律运行过程中,守法是 法律实施和实现的基本途径。
第三节 我国宪法规定的 基本原则和制度
《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是我国的根本大法,是保持 国家统一、民族团结、经济 发展、社会进步和长治久安 的法律基础,具有最大的法 律权威性和最高的法律效力。
主要体现在:坚持辩证 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 借鉴成功经验;与时俱进。
从法律的社会作用来看,
我国社会主义法律是中国特 色社会主义事业顺利发展, 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的法 律保障。
2.社会主义法律的作用
规范作用。指引作用、预 测作用、评价作用、强制作 用和教育作用。
社会作用。
确立和维护人民民主专政 的国家制度;
2.法律的一般含义
法律是由国家制定或认 可并依靠国家强制力保证实 施的,反映由特定社会物质 生活条件所决定的统治阶级 意志,规定权利和义务,以 确认、保护和发展有利于统 治阶级的社会关系和社会秩 序为母的的行为规范体系。
法律产生于特定的物质生 活条件基础之上,由社会物 质生活条件决定。
社会物质条件是指与人类 生存相关的物质资料的生产 方式、地理环境和人口等。
思修第五章法律精神
学习和掌握法律知识, 领会法律精神,理解法律体 系,增强法律意识,提高运 用法律的能力,是大学生整 体素质的重要内容。
第一节 法律的概念及其历史发展
1.法律的词源
在古代,法是“灋”。 “灋,刑也,平之如水,从 水;廌(獬豸),从去。在 古代,“法”和“刑” 是通 用的。
在古代文献中“法”与 “律”也往往通用。
3.法律的历史发展 奴隶制法律; 封建制法律; 资本主义法律(大陆法系 和英美法系); 社会主义法律。
第二节 社会主义法律精神
1.社会主义法律的本质
我国社会主义法律是工 人阶级领导下的广大人民意 志的体现,既具有鲜明的阶 级性,又具有广泛的人民性, 是阶级性与人民性的统一。
从法律的实质内容来看, 我国社会主义法律是社会历 史发展规律和自然规律的反 映,具有鲜明的科学性和先 进性。
“国家在社会主义初级阶 段,坚持公有制为主体、多 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 本经济制度,坚持按劳分配 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 的分配制度。 ”
三、 我国公民的基本权利
1.人民民主专政制度
人民民主专政是我国的 国体。国体即国家性质,是 国家的阶级本质,指社会各 阶级在国家生活中的地位和 作用。
爱国统一战线是人民民 主专政的重要保障。
2.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我 国的根本政治制度,是我国 的政体。政体即政权的组织 形式,指掌握国家权力的阶 级实现国家权力的政权体制, 是形成和表现国家意志的方 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