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修第五章法律精神优秀课件
合集下载
相关主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5.基层群众自治制度
城乡基层群众在党的领 导下,依法直接行使民主权 利,管理基层公共事务和公 益事业,实行自我管理、自 我服务、自我教育、自我监 督的一项重要政治制度。
6.基本经济制度
是指一国通过宪法和法 律调整以生产资料所有制为 核心的各种基本经济关系的 规则、原则和政策的总合。
《宪法》规定:“中华人 民共和国的社会主义经济制 度的基础是生产资料的社会 主义公有制,即全民所有制 和劳动群众集体所有制。社 会主义公有制消灭人剥削人 的制度,实行各尽所能、按 劳分配的原则。”
一、我国宪法的特征 和基本原则
1.我国宪法的特征
宪法是法律的组成部分, 具有法律的共性。但它不同 于普通法,它在法律体系中 居于核心地位、起统率作用, 是一个国家法制的基础和核 心。
在内容上:宪法规定国家 生活中最根本最重要的方面;
在效力上:宪法的法律效 力最高;
在制定和修改的程序上: 宪法比其它法律更为严格。
国家机关的立法活动必 须遵循法定程序。全国人民 代表大会的立法程序大体包 括四个环节:法律案的提出; 法律案的审议;法律案的表 决;法律案的公布。
2.法律执行
广义上,是指国家机关 及其公职人员,在国家和公 共事务管理中依照法定职权 和程序,贯彻和实施法律的 活动;狭义上是指国家行政 机关执行法律的活动,也被 称为行政执法。
1.人民民主专政制度
人民民主专政是我国的 国体。国体即国家性质,是 国家的阶级本质,指社会各 阶级在国家生活中的地位和 作用。
爱国统一战线是人民民 主专政的重要保障。
2.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我 国的根本政治制度,是我国 的政体。政体即政权的组织 形式,指掌握国家权力的阶 级实现国家权力的政权体制, 是形成和表现国家意志的方 式。
2.法律的一般含义
法律是由国家制定或认 可并依靠国家强制力保证实 施的,反映由特定社会物质 生活条件所决定的统治阶级 意志,规定权利和义务,以 确认、保护和发展有利于统 治阶级的社会关系和社会秩 序为母的的行为规范体系。
法律产生于特定的物质生 活条件基础之上,由社会物 质生活条件决定。
社会物质条件是指与人类 生存相关的物质资料的生产 方式、地理环境和人口等。
“国家在社会主义初级阶 段,坚持公有制为主体、多 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 本经济制度,坚持按劳分配 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 的分配制度。 ”
三、 我国公民的基本权利
3.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 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
是我国的一项基本政治 制度,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政党制度。这一政党制度的 特点:是共产党领导、多党 派合作,共产党执政、多党 派参政。
4.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是我国为解决民族问题、 处理民族关系,实现民族平 等、民族团结、各民族共同 繁荣发展而建立的基本政治 制度。民族区域制度体现了 国家充分尊重和保障各少数 民族管理本民族内部事务权 利的精神。
2.宪法的基本原则 党的领导原则 人民主权原则 人权保障原则 法治原则 民主集中制原则
二、我国的国家制度
国家制度是一个国家的统 治阶级通过宪法、法律规定 的有关国家性质和国家形式 方面的制度的总称。它体现 国家政权特定的阶级本质, 而且为国家政权的运转、国 家职能的实现提供保障。
我国的国家制度包括: 人民民主专政制度 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 和政治协商制度 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基层群众自治制度 基本经济制度
3.法律的历史发展 奴隶制法律; 封建制法律; 资本主义法律(大陆法系 和英美法系); 社会主义法律。
第二节 社会主义法律精神
1.社会主义法律的本质
我国社会主义法律是工 人阶级领导下的广大人民意 志的体现,既具有鲜明的阶 级性,又具有广泛的人民性, 是阶级性与人民性的统一。
从法律的实质内容来看, 我国社会主义法律是社会历 史发展规律和自然规律的反 映,具有鲜明的科学性和先 进性。
4.法律遵守
国家机关、社会组织和公 民个人依照法律规定行使权力 和权利以及履行职责和义务的 活动。守法包含:依法享有并 行使权利;依法承担并履行义 务。
法律运行过程中,守法是 法律实施和实现的基本途径。
第三节 我国宪法规定的 基本原则和制度
《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是我国的根本大法,是保持 国家统一、民族团结、经济 发展、社会进步和长治久安 的法律基础,具有最大的法 律权威性和最高的法律效力。
主要体现在:坚持辩证 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 借鉴成功经验;与时俱进。
从法律的社会作用来看,
我国社会主义法律是中国特 色社会主义事业顺利发展, 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的法 律保障。
2.社会主义法律的作用
规范作用。指引作用、预 测作用、评价作用、强制作 用和教育作用。
社会作用。
确立和维护人民民主专政 的国家制度;
确立和维护社会主义的经 济制度;
确立和维护和谐稳定的社 会秩序;
推动社会改革与进步。
3.社会主义法律的运行
社会主义法律精神贯穿于 法律制定和运行的始终。
1.法律制定
国家对权利和义务,即 社会利益和负担进行的权威 性分配,是法律运行的起始 性和关键性环节。
根据我国《宪法》的规 定,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及其 常务委员会行使国家立法权。
在法律运行中,行政执 法是最大量、最经常的工作
行政执法的主体通常是 国家行政机关及其公职人员。 我国的行政执法主体大体分 两类:一是中央和地方各级 政府;二是各级政府中享有 执法权的下属行政机构。
3.法律适用
国家司法机关及其公职人 员依照法定职权和程序适用法 律处理案件的专门活动。我国 的司法机关是指国家检察机关 和审判机关。其他任何国家机 关、社会组织和个人,不得行 使国家司法权。
思修第五章法律精神
学习和掌握法律知识, 领会法律精神,理解法律体 系,增强法律意识,提高运 用法律的能力,是大学生整 体素质的重要内容。
第一节 法律的概念及其历史发展
Hale Waihona Puke Baidu
1.法律的词源
在古代,法是“灋”。 “灋,刑也,平之如水,从 水;廌(獬豸),从去。在 古代,“法”和“刑” 是通 用的。
在古代文献中“法”与 “律”也往往通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