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日战争之正面战场
抗战之正面与敌后战场
![抗战之正面与敌后战场](https://img.taocdn.com/s3/m/a002666258fafab069dc022d.png)
① 应该尊重历史,客观地反映历史的本来面目。历史本身
是什么,样就应该怎样来表述。 ② 中华民族抗日战争是全民族参与、共同奋斗取得的胜利。
不能因为国民党在抗战中实行反共反人民的错误的片面抗
战路线就抹杀其参加抗战、坚持抗战的功绩; 也不能因为共产党及其领导的人民军队当时力量相对弱小, 在抗日根据地实行了新民主主义政策就被攻击诬蔑。这才 是历史唯物主义的态度也是尊重历史的态度。正面战场、 敌后战场是怎样就是怎样。
次重大胜利。在历时近半个月的 激战中,中国军队付出了巨大牺 牲,参战部队4.6万人,伤亡、 失踪7500人,歼灭日军1万余人。 它沉重打击了日本侵略者的凶焰, 极大地鼓舞了全国军民坚持抗战 的必胜信心。
“英军事当局,对于中国津浦线之战局极 为注意。最初中国军获胜之消息传来,各 方面尚不十分相信,但现已证明日军溃败 之讯确为事实……英人心理,渐渐转变, 都认为最后胜利当属于中国。” ——1938年4月9日伦敦路透社
之 正面战场与敌后战场的关系
抗日战争的两个战场
正面 战场
抗日 战争
敌后 战场
以国民政府为主,
抗战初期抗击了 侵华日军大部分。 执行的是片面抗 战路线,即单纯 依靠政府和军队, 而不发动广大人 民群众
1.全面抗战前 李宗仁《焦土抗
战论》( 1933): 要以坚壁清野、 游击战争,对日 进行长期消耗战。
刘桂五少将 干子 周元中将 李必蕃中将 黄启东少将 方叔洪中将 付忠贵少将 冯安邦中将 林英灿少将 王禹九少将 陈安保中将 丁炳权中将 郑作民中将 张自忠上将 湖北南瓜店
骑兵第六师师长 内蒙黄油 173师副师长 山东蒙城 23师师长 山东菏泽 23师参谋长 山东菏泽 114师师长 山东菏泽 鲁北游击司令 山东 42军军长 湖北襄阳 152师副师长 广东清远 79军参谋长 江西高安 29军军长 江西龙里 197师师长 江西武宁 2军副军长 广西昆仑 32集团军总司令
抗日战争正面战场重大战役及战区划分
![抗日战争正面战场重大战役及战区划分](https://img.taocdn.com/s3/m/23aed223915f804d2b16c17d.png)
中国抗日战争正面战场重大战役及战区划分全面抗战爆发前正面战场的大型会战:1、江桥抗战:1931年10月-11月,主要将领:马占山2、淞沪抗战:1932年1月-3月,主要将领:蔡廷锴、蒋光鼐3、长城抗战:1933年1月-5月,主要将领:宋哲元、徐庭瑶(关麟征、杜聿明)4、热河抗战:1933年2月,主要将领:张学良5、绥远抗战:1936年11月-12月,主要将领:阎锡山、傅作义(百灵庙)全面抗战爆发后正面战场的大型会战:1、平津作战:1937年7月主要将领:宋哲元、吉星文(卢沟桥)。
本战由七七事件所引发,中日最终谈判破裂,经过数周的战斗,日军独立混成第l旅团和驻屯旅团分别在30日晚和31日进占长辛店西面高地和大灰厂附近地区,平津失守。
从此拉开了艰苦的8年抗战。
2、淞沪会战:1937年8月13日-11月11日(会战1)主要将领:蒋介石、张治中、陈诚、谢晋元(四行仓库)“八一三”淞沪会战是抗战爆发以来,中日双方规模最大的一次会战。
3个月的战役中,双方都投入几十万兵力。
由于中国军队战略不当,武器装备落后,在付出33万多人的巨大损失后,最终被迫匆忙撤退,并直接导致了南京会战的失利。
此战日军伤亡5万余人。
3、南京保卫战:1937年12月1日-12月13日主要将领:唐生智、刘湘、顾祝同淞沪会战后,日军迅速进攻国民政府首都南京。
由于国民党军此时兵力凋零,退守绝地,被迫在12月12日匆忙突围撤退。
日军进入南京后开始了长达数月的南京大屠杀,残酷杀害中国军民30余万人。
4、太原会战:1937年9月13日-11月(会战2)主要将领:阎锡山、林彪(平型关)、卫立煌(忻口)1937年9月13日,日军占领大同后向太原进攻,中国军队由于指挥混乱,布置不当,被迫从太原突围。
此战中国守军英勇抵抗,付出了重大牺牲,消灭敌军2万余人。
但从此国民党军在华北战场的正规战争宣告基本结束。
5、徐州会战:1938年1月-5月21日(会战3)主要将领:李宗仁、孙连仲、池峰城(台儿庄)日军打通了津浦线,扩大了占领区,但未能消灭中国军队主力。
如何正确认识抗日战争中的正面战场和敌后战场
![如何正确认识抗日战争中的正面战场和敌后战场](https://img.taocdn.com/s3/m/2f1df1d1360cba1aa811da74.png)
如何正确认识抗日战争中的正面战场和敌后战场1.抗日战争中的敌后战场1937年7月8日,卢沟桥事件发生的第二天,中国共产党即通电号召:“全国同胞、政府与军队团结起来,筑成民族统一战线的坚固长城,抵抗日寇的侵掠!”9日,红军将领致电蒋介石请缨抗战。
8月25日,中共中央军委宣布红军主力改编为国民革命军第八路军,由朱德、彭德怀分任正副总指挥,下辖第一一五师、一二师、一二九师,全军共4.6万余人。
12月25日,南方红军改编为国民革命军陆军新编第四军,由叶挺、项英分任正副军长,下辖4个支队,全军共1万余人。
1938年以后,共产党又先后在广东东江地区、珠江地区和海南岛地区建立了人民抗日武装。
根据抗日战争开始后变化了的外部条件,中共中央规定了我军由正规战向游击战的战略转变,决定我军的作战任务是:在敌手放手发动群众,独立自主地进行游击战争配合正面战场,开辟敌后战场,建立敌后抗日根据地。
作战方针是:“基本的游击战,但不放松有利条件下的运动战”;主动地、灵活地、有计划地执行防御战中的进攻战、持久战中的速决战、内线作战中的外线作战等游击战争原则。
这些战略思想和作战原则,对于指导八路军、新四军完成抗日作战任务,发挥了重要作用。
按照中共中央的战略方针,八路军、新四军完成改编后立即开赴抗日战场。
最初,八路军主要是配合国民党正面战场在山西作战。
9月25日平型关战役,八路军首战告捷,歼灭日军近千人。
这是全面抗战开始后中国军队的第一次大捷,有力地鼓舞了全国军民。
至11月8日太原失陷,八路军共作战100余次,歼敌1.1万余人,有力地支援了正面战场友军作战。
太原失陷后,“在华北,以国民党为主体的正规战争已经结束,以共产党为主体的游击战争进入主要地位”。
八路军各部开始了独立自主的游击战争,着手创建敌后抗日根据地。
1938年初,第一一五师开创了晋察冀抗日根据地:第一二。
师开创了晋西北抗日根据地;第一二九师开创了晋冀豫抗日根据地。
在山东由中共地方党组织抗日起义,开辟了胶东、鲁中、鲁西南、鲁南等多处抗日游击区。
抗日战争之正面战场
![抗日战争之正面战场](https://img.taocdn.com/s3/m/e2a62301de80d4d8d15a4ffc.png)
形成过程及主要战役 ⑴局部形成 局部形成(1931.9-1937.7) 局部形成
1931-1932年,以马占山为代表的东北抗日义勇军 组织一系列保卫战,并取得一定胜果。如江桥抗战、 锦州保卫战等 1932年,一二八事变,淞沪抗战 1933年,长城一带抗战,如喜峰口战役,察哈尔抗 日同盟军收复多伦 1936年,绥远抗战,百灵庙大捷
形成原因 ⑴中日民族矛盾不断激化,并最终上升为当时中国社会 中日民族矛盾不断激化, 中日民族矛盾不断激化 的主要矛盾,而阶级矛盾下降为次要矛盾。 的主要矛盾,而阶级矛盾下降为次要矛盾。这是正面战 场形成的根本原因。 场形成的根本原因。 ⑵国民党内广大爱国官兵对内战的厌恶和要求抗日的决 国民党内广大爱国官兵对内战的厌恶和要求抗日的决 心不断高涨,如福建事变、两广事变等。 心不断高涨,如福建事变、两广事变等。 ⑶先后中国共产党政策调整有助于正面战场的形成,如 先后中国共产党政策调整有助于正面战场的形成, 先后中国共产党政策调整有助于正面战场的形成 提出“中国人不打中国人” 停止内战,一直抗日” 提出“中国人不打中国人”、“停止内战,一直抗日” 等符合时局的政策方针, 反蒋抗日”转变为“ 等符合时局的政策方针,由“反蒋抗日”转变为“联将 抗日” 抗日” 。 国民党内派系斗争暂时消停,各地方势力归附中央, ⑷国民党内派系斗争暂时消停,各地方势力归附中央, 支持抗战
Question
·正面战场指代的是什么?
·它又是怎样形成? ·我们该如何看待正面战场的历
史功绩和时代局限?
一、主要含义 二、形成原因 三、形成过程 四、主要战役 五、失利原因 六、积极影响
主要含义 正面战场” “正面战场”是指中国人控制的连片国土 与日军侵华推进线上日控区对峙交战而形成 的战场。由于在这个战场上作战的中国军队 的战场。 主要是国民党的军队, 主要是国民党的军队,因此一般也称为国民 党正面战场。 党正面战场。
抗日战争中的正面战场
![抗日战争中的正面战场](https://img.taocdn.com/s3/m/6fb4e1f4770bf78a652954a5.png)
抗日战争中的正面战场刘庭华中国抗日战争,是在第二次国共合作条件下进行的,在反对日本法西斯侵略的统一战略目标下形成的正面与敌后两个战场,各自独立而又相互配合、相互依存,这一特殊的战争形态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绝无仅有。
国民党正面战场为争取抗日战争的胜利,作出了重大贡献,但由于国民党最高当局的错误指导,使其重要作用的发挥,与其执政党的地位和拥有200多万人的军队,又不尽人意。
根据“求实存真”的治史原则,对国民党正面战场八年全过程予以客观探讨,这对于增进国共两党关系,完成台湾回归祖国的统一大业,都具有重要的历史意义和现实意义。
一、1937年7月至1938年10月,中国战场的军事形势是日军展开战略进攻,中国军队进行战略防御。
在此阶段,由于日军企图迅速击破国民党军主力、逼迫国民党政府投降。
因而,这一阶段国民党正面战场是中国抗战的主战场。
毛泽东曾肯定地指出:“从1937年7月7日芦沟桥事变到1938年10月武汉失守这一时期内,国民党政府的对日作战是比较努力的,同我党的关系也比较好”。
在战略防御阶段,国民党正面战场先后进行了忻口、淞沪、徐州和武汉四次大规模的战略性防御战役,这对于打破日本帝国主义“二个月灭亡中国”的“速战速决”战略企图、消耗日军兵力和战争资财、迫使日军由战略进攻转为战略防御起了决定性的作用。
“七・七”事变后,国民党蒋介石曾幻想就地“和平解决”,但日本侵略军轻而易举地攻占了平(北平)津(天津)地区,取得了进一步扩大侵略战争的前进阵地,随即又陆续调集30万兵力,沿平绥、平汉、津浦铁路展开战略进攻,企图迅速夺取冀、察、晋、绥、鲁五省,控制黄河以北广大地区。
8月13日,日军又在上海发动大规模登陆作战,企图速占上海,威胁南京,迫使国民党政府就范,以求在2至3个月内灭亡中国。
日本陆相杉山元在给天皇的报告中宣称,战争可以在两个月内结束;日本陆海军制定的作战目标是“覆灭排日抗日的根源的中央政府”,“通过全面战争,以期根本解决日中间的问题”,计划在三四个月内结束战争。
抗日战争时期正面战场和敌后战场的地位作用及相互关系
![抗日战争时期正面战场和敌后战场的地位作用及相互关系](https://img.taocdn.com/s3/m/bef826bfc9d376eeaeaad1f34693daef5ff71341.png)
抗日战争时期正面战场和敌后战场的地位作用及相互关系抗日战争是中国人民在抵御日本帝国主义侵略时所展开的一场全面抗战。
战争期间,中国抵御了敌人的侵略,取得了伟大的胜利。
在这场战争中,正面战场和敌后战场扮演了不同的角色,但彼此之间存在着密切的相互关系。
正面战场指的是中国国内主要集中的抗战战斗区,即与敌人直接对抗的战区。
正面战场通过游击战和运动战等各种战斗手段,对敌人发起有力的进攻。
正面战场在整个抗日战争中始终是抗战的主战场,它直接受到日本侵略军的进攻,每一个正面战役都与保卫中国国土的命运息息相关。
正面战场的地位和作用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首先,正面战场是中国人民军队主力的集中地。
在抗日战争中,中国军队通过正面战役,有效地打击和削弱了日本侵略军的实力。
正面战场是中国反击日本侵略的主要力量,是保卫国家主权和民族尊严的堡垒。
其次,正面战场是抗日战争的宣传阵地。
通过正面战役的胜利,中国人民向世界展示了他们的战斗力和抵抗精神。
正面战场的胜利为敌后战场提供了坚实的理论和实践支持,激发了全国人民抗战热情。
再次,正面战场是吸引和容纳人民力量的地方。
随着抗战的发展,越来越多的人民加入到正面战役中,成为抗战的有力支持者。
正面战场通过吸引和容纳人民的力量,形成了强大的集中力量,为抵御日本侵略提供了坚实的基础。
敌后战场则指的是被日本侵略军占领的中国大陆内地的城市和乡村,是中国人民通过游击战争和地下抗战等方式与敌人进行战斗的地区。
敌后战场在整个抗日战争中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
首先,敌后战场成为抗战力量的重要补给基地。
正面战场和敌后战场形成了抗战的双翼,敌后战场通过游击战争和地下抗战等方式,给正面战场提供了坚实的后方保障。
敌后战场通过破坏敌人的后勤补给线和削弱其战斗力,有效地支持和配合了正面战场的作战。
其次,敌后战场是宣传和组织抗战的重要区域。
在敌后战场,中国共产党发起并组织了广泛的抗日民主运动,大力宣传抗日精神,并向敌占区发动游击战争。
抗日战争之_国民党与正面战场
![抗日战争之_国民党与正面战场](https://img.taocdn.com/s3/m/c17fc61102020740be1e9b6b.png)
三、战略反攻阶段的正面战场
• 在日军败局已定的情况下,国民党军队不仅 未实施有效的战略反攻,反而固守其错误立场, 导致了豫湘桂战役等一系列溃败,从而大大削弱 了总反攻的有利形势。在日军投降前后,国民党 军队在美国支持下,力图垄断受降权力,独吞胜 利果实,并为此积极准备内战,其消极作用是很 明显的。
国民党正面战场之
• 3、徐州会战 • 1938年3月,日军矶谷师团向台 儿庄进犯,企图达到迂回进攻 台儿庄的目的。李宗仁调集数 倍于敌的兵力将矶谷师团包围 在台儿庄。4月6日,中国军队 向敌人发起总攻,经过激烈战 斗共击毙敌人7000人,伤13000 人,俘虏700人。
• 评价:其中的台儿庄大捷 是抗战以来中国军队取得 的最大的胜利,极大地鼓 舞了全国人民的抗战意志。
国民党正面战场之
• 1、忻口会战
• 10月13日,日军以三个师 团的兵力向忻口进攻。国 民党守军在第二战区副司 令长官卫立煌的指挥下, 奋勇抗战,在八路军的配 合下,经过23天的阵地争 夺战,大小40余次战斗, 击毙击伤敌2万余人。
• 点评:牵制了日军沿平汉路南 下的作战行动,形成了华北有 利的局势 。 • 在忻口会战中牺牲的第九军军 长郝梦龄
国民党正面战场之
• 枣宜战役 • 1939年初到本世纪末942 期间,为逼迫国民政府投 降,日本向华中、华南的 国民党正面战场发动了一 系列进攻。在1940年5月 枣宜战役中,国民党第三 十三集团军总司令张自忠 率军与敌人血战九昼夜, 壮烈殉国。周恩来称他为 “全国军人楷模”
• 由于日军并未完全停止对国民党军队的进攻,所以这一时 期国民党虽消极抵抗但仍在抗日。其积极作用表现在: • ①国民党并未完全投敌,仍留在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内。 • ②仍对日军的进攻进行了抵抗,还组织了不少大会战。这 些会战大多数失利,但也沉重打击了日军。 • ③在这一时期,正面战场还牵制着日军在华近40%的兵力, 这对敌后战场仍起了一定配合作用。 • ④在国际上,国民政府仍站在世界反法西斯阵营一边,并 以大国身份参加国际会议,派远征军配合盟军作战,这对 中国的国际威望和世界反法西斯战争是有一定影响的。
阅读以上材料评价正面战场
![阅读以上材料评价正面战场](https://img.taocdn.com/s3/m/0d1e3c6fa4e9856a561252d380eb6294dd882238.png)
阅读以上材料评价正面战场
摘要:
一、抗日战争正面战场的背景和意义
二、抗日战争正面战场的主要战役和战果
三、抗日战争正面战场的作用和局限性
四、总结抗日战争正面战场的评价
正文:
自从1937年抗日战争全面爆发以来,我国广大官兵在正面战场与敌人展开了殊死搏斗。
正面战场作为抗日战争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作用和意义不容忽视。
首先,正面战场承担了抗击敌人的重任。
在长达八年的战争中,我国军队与敌人进行了数百次战役,其中包括淞沪会战、台儿庄战役、武汉会战等著名战役。
在这些战役中,我国官兵表现出了顽强的抵抗精神和出色的战斗能力,给敌人造成了重大损失。
其次,正面战场战果丰硕,激发了民族自尊心和自信心。
在战争中,我国军队多次击败敌人,取得了如平型关大捷、四行仓库保卫战等光辉战果。
这些战果不仅彰显了我国军队的战斗力,更激发了全国人民的民族自尊心和自信心。
然而,正面战场也存在一定的局限性。
由于战争初期战略失误、武器装备落后、兵员素质不高等原因,我国军队在战争中付出了惨重的代价。
同时,正面战场的战斗主要集中在沿海地区和重要城市,导致内陆地区和广大农村遭受
敌人残酷的“三光”政策。
尽管如此,正面战场在抗日战争中的作用不容抹杀。
它吸引了敌人的主要兵力,为敌后战场的开辟和发展创造了条件。
同时,正面战场的英勇抗击,也让世界看到了中国人民抵抗侵略的决心和勇气,为我国在国际舞台上赢得了尊重。
总之,抗日战争正面战场是我国军民英勇抗击侵略者的历史见证。
正面战场的胜利和牺牲,为我国民族解放和国家独立奠定了基础。
敌后战场和正面战场的作用
![敌后战场和正面战场的作用](https://img.taocdn.com/s3/m/26f117466ad97f192279168884868762cbaebb07.png)
第一阶段:从抗日暴发到武汉失守,国 民党正面战场抗击了侵华日军旳主要兵 力,从战略上掩护了敌后战场旳展开。 而敌后战场旳开辟,从战略上也牵制了 日军对正面战场旳攻打。两个战场不但 在战略上实施了比较紧密旳配合,双方 旳军队在战斗和战役中也进行过许多配 合。
第二阶段:从武汉失守到1944年春。 正面战场依然坚持作战,但战略作用
百团大战
为粉碎“囚笼政策”,1940年,八路军 在彭德怀旳指挥下,组织了100多种团 旳兵力,在华北2023多公里旳战线上, 向日寇发动大规模旳攻击。百团大战主 要目旳是破坏敌人旳交通线,毁日伪 军旳据点。历时百天旳百团大战,总共 进行了1824次大小战斗,毙伤日军2万 余人,伪军5000余人,拔除据点2900 多种,破坏铁路470余公里,公路1500 余公里。百团大战是抗日战争中,中国 军队主动出击日军旳最大规模旳战役, 它取得旳辉煌战绩予以日本帝国主义以 沉重打击,极大振奋了中国人民抗战胜 利旳信心。
中国抗日战争旳敌后战场,是指由中国共产党领导旳八路军、 新四军、民兵和人民自卫武装,开辟敌后抗日根据地,以人民 战争为总战略,以运动游击战、伏击战为主要战术,从敌人后 方给日军有力打击,与国民党真面战场形成对日军腹背夹击之 势旳抗日根据地战场与游击战场。
正面战场与敌后战场旳关系:
相互需要、相互配合、相互帮助,两者缺一不 可,两个战场是一种整体。
第三阶段:在战略反攻阶段,两个 战场在不同旳区域向日军发起攻打, 战略上旳相互配合依然维持到抗战 结束
当代大学生应辩证旳看待两个战场旳关系
大陆方面:在80年代此前,对正面战场旳研究 基本处于停滞状态,对正面战场地位和作用旳 分析简朴化、片面化。对国民政府军队作战旳 实际情况未作全方面旳论述和评价,给人造成 正面战场只是悲观应战,而且是一败涂地、罪 债累累旳形象。
论中国抗日战争时期的正面战场
![论中国抗日战争时期的正面战场](https://img.taocdn.com/s3/m/78a9cf2db52acfc789ebc999.png)
论中国抗日战争时期的正面战场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的胜利,彻底打败了日本侵略者,捍卫了中国的国家主权与领土完整,使中华民族避免了遭受殖民奴役的厄运。
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的胜利,促进了中华民族的觉醒,使中国人民在精神上、组织上的进步达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
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的胜利,促进了中华民族的大团结,弘扬了中华民族的的伟大精神。
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的胜利,对世界各国夺取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维护世界和平的伟大事业产生了巨大影响。
抗日战争的胜利,结束了近代中国在外敌入侵是屡战屡败的历史,是一百多年来第一次完全胜利的民族解放斗争。
众所周知,中国共产党及其领导的武装力量是抗日战争中的中流砥柱。
但另一方面,作为抗战主战场的国民党正面战场在抗日战争中究竟发挥了怎样的作用?为抗战的胜利作出了多大贡献?我们又该如何评价呢?所谓“正面战场”,是指中国人控制的连片国土与日军侵华推进线上日控区对峙交战而形成的战场。
由于这个战场上日军的主要作战对象是国民党正规军,因此也叫国民党正面战场。
在伟大的中华民族面临亡国灭种的严重危机时,一大批国民党军队的爱国将士肩当民族大义、背负国耻家仇,怀着“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信念,毅然奔赴抗日前线,以血肉之躯筑起新的长城。
作为战略防御阶段抗战的主要力量,国民政府组织了一系列大规模会战。
如淞沪会战、晋北忻口会战、徐州会战、武汉会战、常德会战,都给日军以沉重打击,是中国抗日战争乃至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1937年8月13日,日军大举进攻上海,史称“八一三事变”,拉开了淞沪会战的序幕。
此役国民党方面先后投入78个师、7个独立旅、3个暂编旅、中央军校教导总队……兵力总数在75万以上,日军投入5个师团,1个旅团达20万人。
历时3个月,国民党军阵亡将士30余万人,中央海军全部阵亡,空军损失约70余架飞机。
日军阵亡将士2万人,受伤约4万人。
这次淞沪会战中国虽然败了,而且上海、南京等城市相继沦陷。
但是中国军民的浴血奋战,粉碎了日军“三个月灭亡中国”的狂妄企图,打击了日本侵略者的嚣张气焰,并且为中国民族工业和战略物资内迁争取了时间,为持久战打下了基础。
抗日战争——国共双方正面战场、敌后战争战争规模及伤亡对比文库
![抗日战争——国共双方正面战场、敌后战争战争规模及伤亡对比文库](https://img.taocdn.com/s3/m/0833a221192e45361066f51d.png)
1、凇沪会战国军战报:日寇伤亡16万余人;日寇战报:日寇在1937年公布自身死亡16万人,伤31157人(引自《中国事变陆军作战史》)2、太原会战国军战报:毙伤日寇7万余人日寇战报:伤亡6.6万余人(《中国事变陆军作战史》)3、南京保卫战国军战报:毙伤日寇11.3万余人日寇战报:日寇伤亡10.6万余人(《中国事变陆军作战史》)4、徐州会战国军战报:毙伤日寇15万余人日寇战报:日寇在1937年承认伤亡13.2万余人5、武汉会战国军战报:毙伤日寇25万余人日寇战报:自身伤亡23万余人,因病减员6.7万余人(《中国事变陆军作战》)6、随枣会战国军战报:毙伤日寇14万余人日军战报:日寇伤亡13万余人(日本《支那事变陆军作战》)7、枣宜会战国军战报:毙伤日寇7.3万人日寇战报:日军伤亡69000余人(日本《支那事变陆军作战》)8、南昌会战国军战报:毙伤日寇6.4万人日寇战报:日寇伤亡59000余人(《支那事变陆军作战》)13、上高会战国军战报:毙伤日寇4.4万人日寇战报:日寇伤亡39000余人,病减员6000人(《支那事变陆军作战》)14、晋南(中条山)会战国军战报:毙伤日寇39900人日寇战报:日军损失计战死33670名,负伤2292名(《中国事变陆军作战》)15、第二次长沙会战国军战报:毙伤日寇6万余人(也有说7.4万)日寇战报:日寇伤亡57000余人(《支那事变陆军作战》)16、第三次长沙会战国军战报:毙伤日寇15万余人日军战报:伤亡146000人(《支那事变陆军作战》)17、浙赣会战国军战报:毙伤日寇8万余人日寇战报:日军伤亡71714人(《中国事变陆军作战》)18、鄂西会战国军战报:毙伤日寇4万余人日军战报:日军损失34000余人(《中国事变陆军作战》)19、常德会战国军战报:毙伤日寇6万余人日军战报:日军损失5.28万余人(《中国事变陆军作战》)20、豫中会战国军战报:毙伤日寇14000余人日军战报:日军损失13350人(《中国事变陆军作战》)21、长衡会战国军战报:毙伤日寇16万余人日军战报:日军损失15.2万余人(《中国事变陆军作战》)22、桂柳会战国军战报:毙伤日军6.3万余人日军战报:日军损失5.6万余人(日本《战史丛书--大本营陆军部》)23、缅北会战国军战报:毙伤日寇9万余人日军战报:日军伤亡8.4万余人(《支那事变陆军作战》)注:《中国事变陆军作战》和《支那事变陆军作战》,为同一本书,都是日本防卫厅在20世纪60-70年代编写的,是日本军事院校的教科书。
【教学方案】正面战场的抗战教案
![【教学方案】正面战场的抗战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f20c44597dd184254b35eefdc8d376eeaeaa1723.png)
【教学方案】正面战场的抗战精品教案教案章节一:抗日战争的爆发与正面战场的形成1. 学习目标:了解抗日战争的背景,掌握正面战场的概念及其形成过程。
2. 教学内容:抗日战争的背景、正面战场的定义、正面战场的形成原因。
3. 教学方法:讲授法、案例分析法。
4. 教学活动:a. 讲述抗日战争爆发的背景,引导学生了解中日矛盾的激化。
b. 讲解正面战场的概念,让学生理解抗日战争中国军队的抵抗策略。
c. 分析正面战场的形成原因,引导学生思考中国军队为何选择正面战场。
教案章节二:正面战场的战略战术1. 学习目标:掌握正面战场的战略战术,了解其特点。
2. 教学内容:正面战场的战略战术、正面战场与敌后战场的区别。
3. 教学方法:讲授法、比较法。
4. 教学活动:a. 讲解正面战场的战略战术,重点介绍“持久战”和“消耗战”。
b. 比较正面战场与敌后战场的区别,让学生理解两种战场的作用和意义。
c. 分析正面战场战略战术的实际运用,以典型战役为例。
教案章节三:正面战场的重要战役1. 学习目标:了解正面战场的重要战役,认识到其在抗日战争中的地位。
2. 教学内容:正面战场的重要战役、战役的影响及历史意义。
3. 教学方法:讲授法、案例分析法。
4. 教学活动:a. 讲述正面战场的重要战役,如台儿庄战役、武汉会战等。
b. 分析战役的影响及历史意义,引导学生认识战役在抗日战争中的作用。
c. 讨论战役中的英雄人物及其事迹,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怀。
教案章节四:正面战场的胜利与挫折1. 学习目标:了解正面战场的胜利与挫折,认识到抗日战争的艰苦性。
2. 教学内容:正面战场的胜利与挫折、抗日战争的艰苦性。
3. 教学方法:讲授法、情感教育法。
4. 教学活动:a. 讲述正面战场的胜利,如百团大战等,激发学生的民族自豪感。
b. 分析正面战场的挫折,如长沙会战等,让学生理解抗日战争的艰苦性。
c. 讨论抗日战争对民族精神的影响,引导学生珍惜和平、奋发向前。
教案章节五:抗日战争的胜利与正面战场的贡献1. 学习目标:了解抗日战争的胜利,认识到正面战场在抗日战争中的重要作用。
抗日战争正面战场十大经典战役
![抗日战争正面战场十大经典战役](https://img.taocdn.com/s3/m/c96177f0d15abe23492f4d0c.png)
抗日战争正面战场十大经典战役(图)1、淞沪会战,又称八一三战役,日本称为第二次上海事变,是中日双方在抗日战争中的第一次大型会战,也是整个中日战争中进行的规模最大、战斗最为惨烈的一场战役。
淞沪会战挫败了日军中央突破,速战速决的战略意图,粉碎了日本帝国主义3个月灭亡中国的美梦。
它是我国从局部抗战转向全面抗战的历史转折点。
这次战役,日军伤亡6万多人,被我军击毁击伤飞机200多架,舰船20余艘。
但是,我军伤亡也很重大,约30万将士献出了宝贵的生命。
2、忻口战役是抗日战争初期中国军队在晋北抗击日本侵略军的一次大规模的战役。
战役从1937年10月13日至11月2日,历时21天。
参加作战的部队有阎锡山的晋绥军、国民党的中央军和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八路军(又称第十八集团军)。
这次战役是由第二战区指挥实施的太原会战的中心战役。
该战役创歼敌逾万的纪录,是国共两党团结合作、在军事上相互配合的一次成功范例。
3、南京保卫战,又称南京战役,是中国军队在淞沪会战失利后,为保卫首都南京与日本侵略军展开的作战。
1937年12月1日,日军大本营下达“大陆第8号令”,命令华中方面军与海军协同,兵分三路,攻占南京。
蒋介石任命唐生智为首都卫戍部队司令长官,部署南京保卫战。
因敌我力量对比悬殊,南京各城门先后被日军攻陷,守军节节抵抗,牺牲无数。
12日,唐生智奉蒋介石命令,下达守军撤退令。
守军各部因撤退失序,多数滞留城内,被日军大量屠杀,损失惨重。
12月13日,南京沦陷,日军开始了惨绝人寰的南京大屠杀。
4、台儿庄大捷,又称台儿庄战役、鲁南会战或血战台儿庄。
战役由滕县战斗、临沂附近战斗、台儿庄战斗和日军的溃退,中国军队的追击作战等部分组成。
在历时一个月的激战中,中国军队约29万人参战,日军参战人数约5万人。
中方伤亡约5万余人,毙伤日军约2万人(日军自报伤亡11984人)。
台儿庄战役打击了日本侵略者的嚣张气焰,坚定了全国军民坚持抗战的信心。
这次战役鼓舞了全民族的士气,改变了国际视听,消灭了日本侵略者的威风,歼灭了日军有生力量。
抗日战争中国民党在正面战场的表现
![抗日战争中国民党在正面战场的表现](https://img.taocdn.com/s3/m/03affedeb14e852458fb578d.png)
武汉保卫战
武汉会战历时4个半月,以中国军队主动撤出武汉 而宣告结束。 就战役而言,日军占领了武汉三镇,并控制了中国 的腹心地区,取得了胜利。国府空军耗损极大,海 军基本上被消灭,日军成功攻占武汉,但是国军之 大部分主力仍然存在,而日军反而被削弱,日本战 前之目的是在武汉作最后决战、以消灭国军的主力 及结束战争的目的未能达到;日军直至1944年的一 号作战为止再也没有发动如同武汉规格相同的大规 模作战
敌后战场和正面战场互相支撑、相辅相成
尽管国民党抗战的态度 较初期消极,但还是坚 持了抗战。在此时期钳 制了大量的日军,并使 敌人受到一定的消耗, 在客观上配合了敌后战 场的坚持和发展,减轻 了敌后战场的压力。从 战略上讲,正面战场起 到了战略配合的作用 。
从整个抗战过程来看,虽然国民党在后期消
“正面战场”是中国人控制的连片国土与日
军侵华推进线上日控区对峙交战而形成的战 场。由于在这个战场上作战的中国军队主要 是国民党的军队,因此一般也称其为国民党 正面战场。
国民党正面战场两个阶段:
略防御阶段 战略相持阶段
战略防御阶段
从1937年7月卢沟桥事变,到1938年10 月武汉失守,中国抗日战争处于战略 防御阶段。在此阶段,以国民党军队 为主体的正面战场,担负了抗击日军 战略进攻的主要任务,先后组织了淞 沪、太原、徐州、武汉会战等一系列 大战役
淞沪会战原先蒋中正打算速战速决,并将日军的注意力 从华北转移到华中,为了达到这目的他将手中受过德国 顾问训练最精良的部队全数送上前线。不过由于速战速 决的目标失败,导致更多兵力加码投入战场与具有军舰 支援且补给源源不绝的日军进行绞肉战,总计国民政府 在这场战争除了中央军外,先后各派系部队共78个师、 7个独立旅、3个暂编旅、中央军校教导总队、炮兵7团、 财政部税警总团、宪兵1个团、上海市保安总团、上海 市警察总队、江苏省保安团4个团,3队海军舰队,兵力 总数60万人以上。其中精锐部队在战斗中损失了三分之 二以上,使蒋中正的实力大为削弱。 所以淞沪之战,简直是以我们的血肉之躯来填入敌人的 火海。每小时的死伤辄以千计,牺牲的壮烈,在中华民 族抵御外来的历史上,鲜有前例。……是我国抗战八年, 牺牲最大,战斗最惨的一役。——《李宗仁回忆录》
抗日战争之正面战场河南
![抗日战争之正面战场河南](https://img.taocdn.com/s3/m/591aef67af1ffc4ffe47ac2a.png)
郑州战役号角吹响
百团大战
在1940年下半年,彭德怀指挥八路军一二九师和 晋察军区等共一百零五个团二十余万兵力,对华 北地区的日伪军发动了一次进攻战役。这次战役 共进行大小战斗1800余次,攻克据点2900余个 ,歼灭日伪军45000余人,给日伪军以沉重打击 。百团大战严重地破坏了日军在华北的主要交通 线,收复了被日军占领的部分地区,粉碎了日军 的“囚笼政策”,给了侵华日军以强有力的打击 ,推迟了日军的南进步伐。
台儿庄战役军略图
诚然抗日战争给中国人带来了 沉重的灾难,多少人流离失所,妻 离子散,也带给中华民族深深地耻 辱。但是中国人民团结向上,一致 对外的精神永远是中国的脊梁。我 们的土地一寸也不能割让,应当让 它成为最后一次耻辱,需要每个的 努力,每个党派的团结协作。
英烈
血的教训
在中国近代史上有了一个个血的记忆,时 刻警醒着炎黄子孙奋发向上,为中华前进 肩负一份重任,善于向历史学习,才能不 让前人的血白流。
张自忠将军
郑州会战
1940年日军集中兵力分三路渡过黄河 进犯郑州,10月4日中午守备空虚的郑州 陷落敌手。卫立煌认为郑州是中原战略重 镇,不可丢弃,责令驻守郑州的司令官孙 桐萱带领第3军团,负责将郑州收复。孙 桐萱统率全兵团三个师于10月13日拂晓实 施全面反攻,拼死向郑州猛扑。卫立煌也 亲临前线督战。经一昼夜厮杀,日军败退 到中牟,郑州失而复得。
豫西会战
1945年3月22日起,日军第12集团军向豫 西进攻。26日,日军以吉武支队(相当于 旅)攻南阳,主力分向老河口、西峡等地 进攻。30日和4月1日陷西峡、淅川,即向 重阳店方向攻击。守军第31集团军主力奋 勇阻击,激战至7日击退日军进攻,先后 歼日军4000余人。此外,由日军第110师 一个团组成的豫西地区队于3月23日从洛 宁西犯,至4月9日被第4集团军一部击退 ,随即大部转向西峡方面,余部在长水镇 附近地区与守军对峙。此战历时72天,日 军以损失1.6万人的代价占领豫西。
第20课 正面战场的抗战课件(23张PPT)2023_2024学年统编版八年级历史上册
![第20课 正面战场的抗战课件(23张PPT)2023_2024学年统编版八年级历史上册](https://img.taocdn.com/s3/m/9c04310dc950ad02de80d4d8d15abe23482f03bd.png)
战略相持
广州、武汉失陷后,日军的兵力 已严重不足,物力财力都感觉困 难,抗日战争进入相持阶段。
1938年广州沦陷后 日本人占领市政府
七
1937年7月平津沦陷
七
事
变
1937年11月上海沦陷
后
日
本
1937年12月南京沦陷
加
紧
侵
1938年广州、武汉相继沦陷
略
中
国
抗日战争进入相持阶段
第三次长沙会战(1941.12.24 — 1942.1.15)的 世界背景
时间 背景
1941年12月——1942年1月
抗日战争进入相持阶段;前两次长沙会战日 军未能占领长沙。
长沙城下,中国军队与日军鏖战肉搏,并打 经过 退来援敌人。在中国军队的搏杀下,歼灭大
批日军,中国军队取得会战的胜利。
“第成三则次以长功沙勋会报战祖是国太,平洋死战则争以爆长发沙后为,坟盟墓军!” 影响 方对面接获连得败—的 退—第 的一 英守个 美备胜 盟长利 军沙起的到第鼓10舞军的将作士用遗嘱
在中国军队内外夹击下, 日军被迫撤退,中国军 队乘胜追击
在台儿庄内激战的时候, 中国军队主力完成了对日 军的包围,发起全面反攻
1938年4月6日中国军队发起全线攻击,肃清城
内残敌,台儿庄战役以中国方面的胜利而告结束 胜利
台儿庄战役
时间 1938年3-4月
地点 山东台儿庄
指挥 第五战区司令官李宗仁
歼敌 歼灭日军1万多人
影响
抗战以来中国正面战场 取得的最大的一场胜仗, 振奋了中国军民的精神, 坚定了抗战意志和信念
台儿庄捷报传出后, 举国若狂……台儿庄 区区之地,经此一战 之后 , 我军得此鼓励, 无不精神百倍,各处 断壁残垣之上,都出 现一片欢乐之情……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太原会战(1937.10—1937.11)
太原会战是抗日战争时期民国26年9月11日至11月8日间,国民 政府第二战区与日本军队在山西太原附近地区进行的一场战略性防 御战役。包括:平型关战役、忻口战役、娘子关保卫战、太原保卫 战。
此战中,日军参战总兵力约合4个半师团共14万 人,伤亡近3万人,中国军队参战总兵力6个集团军计 52个师,共28万余人,伤亡10万人以上。八路军在会 战中有力的配合国民军作战,平型关伏击战打破了 “日军不可战胜的神话”,忻口会战大量消耗日军有 生力量,牵制了日军延平汉铁路(今北京—汉口)南 下的作战行动。惟娘子关方面防范疏漏,被日军趁虚 而入,致会战失败。战役结束后,中国政府在华北、 西北的大规模战事宣告结束,日军成功取得了大同一 带的煤炭资源
李宗仁
未完待续
------------------------------------------------ 战役ing
第一次长沙会战:1939年9月14日-10月
主要将领:薛岳、罗卓英 日军动用10万兵力,却在第九战区第十五集团军的抵抗下损失惨重。日军承认“在部 分战场上,部分战况之激烈超过了诺门坎”。在中国军队反击下,日军伤亡达2万人, 被迫撤退,中国军队伤亡3万多人。
¢ 1932年,一•二八事变后,国民党第十
九路军奋起抗击进攻上海的日军
例外
¢ 1933年5月,原西北军将领冯玉祥在张
家口成立察哈尔民众抗日同盟军,并谋求 同共产党合作。
¢ 同年11月,国民党第十九路军将领蔡
廷锴、蒋光鼐以及国民党内爱国人士李济 深、陈铭枢等在福州发动反蒋抗日事变 (福建事变)。
¢ ...................
豫南会战:1941年1月25日-2月7日 主要将领:李宗仁 豫南会战是武汉周围地区防御作战中的一次战役。日军一度攻占 安徽界首和太和,但在伤亡9000人后,日军最终撤退。
上高会战:1941年3月15日-4月9日 主要将领:罗卓英、王耀武 为保证南昌及附近占领区的安全,日军发动试图消灭赣北 中国军队主力的上高会战。日军在三路围攻、其中两路受 阻的情况下,形成一路孤军深入,被中国军队包围而仓皇 撤退,伤亡高达1.5万人。 晋南会战:1941年5月 主要将领:卫立煌、唐淮源(中条山) 此次战役日军的目的是“在华北要歼灭山西南部的中央 军”。中国军队伤亡4.2万余人,被俘3.5万余人,日军 伤亡仅为中国军队的1/12,成为“抗战史上最大的耻 辱”。
Now!
^-^
Are you ready?
抗日战争
之
正面战场
^-^ 周阳、马云娇、吴丽萍
What’s Hale Waihona Puke his?Yeah~樱花
你 喜 欢 哪 个 ?
进入正题了啊
嘻嘻嘻~
南京大屠杀 1937 血与仇
日本侵华的背景
一、明治维新后,日本资本主义经济固有的特点
(浓厚的封建色彩和军事主义色彩、后进性、资源缺 乏)决定其必然对外侵略扩张。
蒋介石视察武汉会战部队
南 昌 会 战 (
1939.3—1939.4
战略相持阶段
)
南昌会战流血纪念
武汉会战后,中国在长江南北分别以 第9、第5战区重兵武汉形成包围态势。 南昌地区的战略地位更显突出,既掩 护联系第3、第9战区的战略运输线即 浙赣铁路,又是中国方面集结重兵的 战略基地,对日军构成重大威胁。南 昌还有飞机场,中国飞机经常前往轰 炸日军长江中的军舰。为此日军积极 准备进攻南昌。 南昌会战,1939年夏季日军第11军司 令冈村宁次中将指挥3个师团在短期内 打败了罗卓英指挥的第九战区右翼30 几个师,占领了南昌,并打退了国军 的反攻。
常德会战:1943年11月2日-12月 主要将领:孙连仲、余程万 在日军3万优势兵力进攻下,中国57师9000余人孤军誓死抵抗长达16 天。最终中国军队收复常德等阵地,毙伤日军2万人。 豫中会战:1944年4月-5月25日 主要将领:汤恩伯(洛阳)、李家钰 日军试图通过豫中会战围歼第一战区主力,并打通平汉线。由于 国民党军指挥失当,洛阳沦陷。日军实现最初的作战计划。
徐州会战(1938.2—1938.5)
徐州会战,是1938年1月至5月, 中国第五战区部队与日军华北方面军、 华中派遣军各一部,在以江苏省徐州 为中心的津浦(天津至浦口),陇海 (宝鸡至连云港)铁路地区进行的大 规模的防御战役。 其中,三四月间的台儿庄大战最为著 名,因围歼日军一万余人,史称之为 台儿庄大捷。
武汉会战(中国称为武汉保卫战, 日本称为武汉攻略战)是抗日战 争中一场大规模战役,超过一百 万名国民革命军在蒋介石的领导 下防守武汉,日本帝国陆军,战 场在长江南岸及北岸,横跨安徽 省、河南省、江西省及湖北省, 战线长达400余公里,南北两军 共117个师总兵力达1100000人, 这些部队一半是徐州会战突围保 存下来的,该战役共进行了四个 半月,是整个抗日战争中时间最 长、规模最庞大和最出名的战役。
卢沟桥事变,又称七七事变。发生于 1937年7月7日,日军自1931年占领中国 东北后,为进一步发起全面战争,陆续 运兵入关。到1936年,日军及伪军已从 东、西、北三面包围了北平。1937年七 月七日日军在卢沟桥悍然进攻中国军队, 炮轰宛平城,挑起事端,中国守军第29 军37师219团予以还击。中国守军和日 军在卢沟桥激战,日本派大批援军,向 天津、北平大举进攻。29军副军长佟麟 阁,132师师长赵登禹先后战死。7月, 29军军长宋哲元 天津沦陷。这是日本帝国主义全面侵华 的开端和中华民族全面抗战的开始。
第二次长沙会战:1941年9月-10月1日 主要将领:薛岳、王耀武 中国军队第六战区在正面战场主动发起1941年以来惟一一次主动进 攻作战,歼灭日军7000人。最终由于第九战区指挥失误,日军一度 攻占长沙,中国军队伤亡失踪7万人,日军伤亡2万人。 第三次长沙会战:1941年12月23日-1942年1月6日 主要将领:薛岳、李玉堂、方先觉 中国军队第九战区制定了坚壁清野,诱敌深入的战略,取得了长沙会战大 捷,共毙伤日军5万余人。成为“12月7日(日军偷袭珍珠港)以来,同盟 军惟一决定性之胜利”。 第一次缅北会战:1942年3月-9月 主要将领:罗卓英、杜聿明、戴安澜、孙立人 戴安澜牺牲。此战,远征军经一个多月作战,在保卫东吁、解救英军诸战 中,英勇顽强为世人所赞誉。但由于出国时机过晚,盟军作战缺少协同, 多头指挥等原因,使远征军始终处于被动态势,未能达成战役企图。
随枣会战(1939.5.1—1939.5.24)
随枣战役发生于1939年5月(民国二十 八年),中国国民革命军在湖北随县 (今随州)、枣阳地区与日军的作战。 5月1日,日军第十一军司令官冈村宁次 为解除国民革命军对平汉线交通的威胁, 以第三、第十三、第十六师团和骑兵第 二、第四旅团等,向随县、枣阳地区进 攻。为牵制和阻击日军进攻,中国第五 战区司令长官李宗仁将所属部队编为左、 右两个集团军和江防守军进行防御,并 实行反击。战至23日,第五战区部队先 后收复枣阳、随县。日军退回钟祥、应 山,恢复战前态势,会战宣告结束。此 战役,日军伤亡1.3万人,中国军队伤 亡2万余人。
¤“九一八”事变
1931年9月18日晚,盘踞在中国东北的日 本关东军按照精心策划的阴谋,由铁道“守备队”炸 毁沈阳柳条湖附近的南满铁路路轨,并嫁祸于中国军 队。这就是所谓的“柳条湖事件”。日军以此为借口, 突然向驻守在沈阳北大营的中国军队发动进攻。由于 东北军执行“不抵抗政策”,当晚日军便攻占北大营, 次日占领整个沈阳城。日军继续向辽宁、吉林和黑龙 江的广大地区进攻,短短4个多月内,128万平方公里、 相当于日本国土3.5倍的中国东北全部沦陷,3000多 万父老成了亡国奴。这就是震惊中外的“九一八”事 变。
浙赣会战:1942年4月-7月28日 主要将领:顾祝同、王敬 久(衢州) 日军大本营决定摧毁浙赣两省中 国军队机场,打通浙赣铁路,最 后基本实现预定目标,曾经占领 衢州机场,但遭到严重损失,第 15师团师团长阵亡,日军战史记 载伤亡17148人。
鄂西会战:1943年5月-6月 主要将领:陈诚、孙连仲(代)、胡琏 (石牌要塞) 日军沿长江向上游进攻,国民党第18军坚守石牌要塞,第 六战区及友邻部队夹击日军,歼灭敌军4000人。
桂南会战:1939年11月13日-1940年10月30日
主要将领:白崇禧、杜聿明(昆仑关) 日军占领南宁和昆仑关后,国民政府从数百公里 外急调10个精锐师,对日军发动立体化进攻,取 得昆仑关大捷,迫使日军改变对广东的作战计划, 造成日军在战略上的部分被动。
冬季攻势:1939年12月-1940年3月
主要将领:蒋介石、李宗仁、薛岳 在这次攻势中,中国军队直接参战兵力约71个师,55万余人, 与敌作战1340次,其中主动出击1050次,毙敌九万多人,我 军伤亡七万多人。冬季攻势是中国军队继鸦片战争以来第一 次对外主动出击,改写中国百年来基本上只有“挨打”的历 史,日军亦承认这次作战中我国军队的英勇。更为重要的是, 抗日战争从被动挨打转入主动进攻,一扫全国民众之颓丧之 气,树立起抗战必胜之决心。
徐州会战之台儿庄大捷
台儿庄大捷(1938.3—1938.4)是 中华民族全面抗战以来,继平型关大捷 等战役后,中国人民取得的又一次巨大 胜利。鼓舞了全民族的士气,灭了日本 侵略者的威风。消灭了日寇大量有生力 量。同时,也有数万华夏英雄儿女为国 捐躯。
Come on baby !
累了吗?
武汉会战(1938.8—1938.10)
淞沪会战(1937.8-1937.11)
淞沪会战是1937年8月13日起中国军队抗击侵华 日军进攻上海的战役,又称作“八·一三淞沪战役” 这场战役是中国抗日战争中第一场重要战役,也是 抗日战争中规模最大、战斗最惨烈的战役,前后共 历时3个月,日军投入9个师团和2个旅团30万余人, 宣布死伤4万余人;中国军队投入75个师和9个旅75 余万人,自己统计死伤30万人;至1937年11月12日 上海沦陷,淞沪会战结束,中国军民浴血苦战,粉 碎了日本“三个月灭亡中国”的狂妄计划,激发了 中国军民的抗战热忱;并争取了时间,从上海等地 迁出大批厂矿机器及战略物资,为坚持长期抗战起 了重大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