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桃花源记》有感600字作文
桃花源记读后感标准范文
![桃花源记读后感标准范文](https://img.taocdn.com/s3/m/3001cdccd5d8d15abe23482fb4daa58da0111c1e.png)
桃花源记读后感标准范文《桃花源记》是中国古代文学作品之一,由唐代诗人陶渊明所写。
这篇小说以桃花源为背景,讲述了一个与世隔绝、自给自足的至乐园。
读完《桃花源记》,我深深被这个故事所感动。
它不仅展现了人类内心对自然和自由的向往,还对社会现象和人性有着深刻的思考。
首先,这个故事向我展现了一个与世隔绝的理想社会。
桃花源里的人们过着宁静、幸福的生活。
他们远离了战乱和政治纷争,没有了贪婪和欺诈,人与人之间互相帮助和关怀。
桃花源里的田地肥沃,果树枝繁叶茂,人们衣食无忧。
这个社会没有了剥削和压迫,不存在贫富差距和阶级矛盾。
每个人都能够自由地追求自己的爱好和兴趣。
这样的社会让人向往,让人想象。
其次,《桃花源记》还触发了我对社会现象和人性的思考。
故事中,当外界的人们发现桃花源后,他们将它看作是一个新的乐土,纷纷涌入这里。
然而,随之而来的是社会秩序的破坏和资源的枯竭。
来自外界的人们带来的是贪欲与欺诈,他们蚕食了桃花源的资源,危及了这个美丽的地方。
这个故事让我思考社会现象背后的问题,人性的弱点和社会秩序的脆弱。
同时,它也让我反思自己的行为,以及我在社会中所扮演的角色。
通过对比,我更加珍惜桃花源中的宁静与和谐,也更加意识到保护这个社会的重要性。
最后,故事中的主人公积极主动地选择回归桃花源,而不是选择继续与外界发生矛盾。
这让我想起了人类对理想社会的追求和人们对内心平静的向往。
在外界纷乱的生活中,我们时常感到压力和无力。
回归自然和内心的平静,似乎是一个解决之道。
这不仅需要对社会现象有着深刻的理解和觉察,还需要内心的力量和勇气去做出选择。
这个故事给了我很大的启示,希望我能够在现实生活中寻找到自己的桃花源,找到内心的平静与和谐。
总的来说,读完《桃花源记》让我受益匪浅。
它向我展示了一个理想社会的美好,触发了我对社会现象和人性的思考,给予了我寻求内心平静的启示。
这个故事不仅在历史背景下有着深刻的意义,也让我在现实生活中有了更多的思考和行动的方向。
桃花源记读后感
![桃花源记读后感](https://img.taocdn.com/s3/m/e0098e0ecdbff121dd36a32d7375a417866fc18b.png)
桃花源记读后感20篇桃花源记读后感篇1陶渊明的《桃花源记》深深地将我吸引,陶渊明将桃花源写成一个若真似幻的仙境,描绘了一幅没有剥削,没有压迫,人人安居乐业,彼此和睦相处的生活图景。
在当时那个能用“黑暗"形容的的社会,所有的人都会向往光明吧!脑海里浮现了陶渊明不为五斗米折腰的画面。
公元405年秋天,陶渊明为了养家糊口,来到离家乡不远的彭泽当县令。
这年冬天,他的上司派来一名官员来视察,这位官员是一个粗俗而又傲慢的人,他一到彭泽县的地界,就派人叫县令来拜见他。
陶渊明得到消息,虽然心里对这种假借上司名义发号施令的人很瞧不起,但也只得马上动身。
不料他的秘书拦住陶渊明说:“参见这位官员要十分注意小节,衣服要穿得整齐,态度要谦恭,不然的话,他会在上司面前说你的坏话。
”一向正直清高的陶渊明再也忍不住了,他长叹一声说:“我宁肯饿死,也不能因为五斗米的官饷,向这样差劲的人折腰。
”他马上写了一封辞职信,离开只当了八十多天的县令职位,从此再也没有做过官。
有骨气,不趋炎附势的陶渊明让我震撼。
陶渊明虽然放弃了官职,回到了家乡,但是他得到了心灵上的解脱。
我想这应该就是真正的光明吧!在现实社会中多少人为了利益何止是不择手段。
他们也不想想难道有钱就快乐了吗?如果金钱名利与快乐成正比的话,那陶渊明岂不是一个十足的大笨蛋?其实一切的一切都起源于你的心底。
其实你在金钱名利中表现出来的,只是你眼中的贪婪。
有的人为民请命,鞠躬尽瘁,有的人追逐名利,勾心斗角;有的人信奉人为财死鸟为食亡;有的人恪守毫不利己专门利人。
我们可以做一个资历平凡,家庭平凡的人,但是我们决不能做平庸的事。
光明的人,会选择平凡但是拒绝平庸!平凡的人,要做不平凡的事!桃花源记读后感篇2桃花源是东晋大诗人陶渊明描绘的人间仙境、世外桃源,至今已有一千六百多年的历史。
其山水田园之美,寺观亭阁之盛,诗文碑刻之丰,历史传说之奇,举世闻名,具有很高的游览价值、历史价值和文化艺术价值。
桃花源记读后感600字五篇精选
![桃花源记读后感600字五篇精选](https://img.taocdn.com/s3/m/9848df6ab4daa58da0114ab5.png)
桃花源记读后感600字五篇精选----WORD文档,下载后可编辑修改----《桃花源记》读后感600字一东晋大诗人,陶渊明在《桃花源记》中创造了一个“世外桃源”。
桃花源是与现实世界不同的另一个世界,是一个自由的理想化的世界。
陶翁理想中的桃源世界诞生于公元421年,也就是他辞去县令归隐(405年)后的第16年。
桃花源里的此情此景也许就是陶渊明归隐生活的写照。
其实,桃花源是当时人们逃避现实社会的“避难所”。
诗人把它描绘成一个自由而理想化的王国,形成了与现实社会并存的,又相对立的与世隔绝的理想乐园。
这不能不说这是陶渊明的伟大创举,诗人描绘出人类理想社会的雏形。
它有点类似于英国作家莫尔笔下的“乌托邦”(莫尔的《关于最完美的国家制度和乌托邦新岛的既有利益又有趣的金书》写于1515-1516出使欧洲时期),但要比“乌托邦”早一千多年。
以作家的年龄比,陶渊明是莫尔的爷爷的爷爷了,所以,可以说陶渊明是人类理想王国的鼻祖。
“世外桃源”至今已流传了一千五百八十多年,仍然令现在许多人向往不已。
这样的艺术效果和社会作用,是陶翁当时创作时做梦也想不到的(文学的社会作用往往会大大地超越作家当时创作意图),其价值远远超过了文学本身!这究意为何呢?经过反复思考,本人感悟有三:第一、人的本性就是向往平等自由,追求和谐快乐的幸福生活。
这也许就是人生的真谛之所在!人是从必然王国,走向自由王国。
第二、在人类社会里,只要有私欲的存在,就始终存在剥削、压迫、侵略、争权夺利、尔虞我诈等等背离人性的行为。
因此,人与人之间的矛盾冲突就在所难免。
“强者为王”,顺我者昌,逆我者亡。
亡者不逃则死!俗话说:俺惹不起,躲得起;三十六计,走为上。
躲到那里去呢?!陶令不知何处去,桃花源里可耕田。
第三、桃花源是一种意境,是一种理想,是一个美梦,是一个精神乐园。
未必要苦苦寻求!只要心中有“佛”,与世无争,天下为公,乐在其中!人生活在现实社会中,难免有现实和理想的冲突,当你对现实感到无奈的时候,就会想跳出这个圈子,寻求自己的理想王国。
《桃花源记》优秀读后感600字5篇
![《桃花源记》优秀读后感600字5篇](https://img.taocdn.com/s3/m/3ccce28a0129bd64783e0912a216147917117e17.png)
《桃花源记》优秀读后感600字5篇读完《桃花源记》这篇文章后,深深地被陶渊明笔下那片“世外桃源”吸引住了,他用淋漓尽致的字句展现了一幅美好、和谐的画面。
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桃花源记》优秀读后感600字,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桃花源记》优秀读后感600字1大家应该都听说过“世外桃源”这个故事吧。
这个故事出自《桃花源记》这篇课文。
这是一个虚构的故事,因为古时候人们多战乱,没有安定的生活,作者就想象出这样一个理想的社会生活。
没有战乱。
贫困,有的只是幸福,快乐。
作者通过想象,把“桃花源”这个地方的景致展现的淋漓尽致,其中几处写的非常好。
第一处: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从这句中可看出这里的人已经很久没有出去了,见到除了桃花源以外的人非常惊奇。
从这里还可以看出一个问题:为什么这里的人不愿出去呢?如果说是因为战乱的话,那他们早就出去了,因为战争是不会一直停在一个地方的。
所以说,他们留在这里,还有一个原因,那就是这个地方仿佛人间仙境,树木茂盛,芳草清香,土地肥沃,非常适合居住。
再加之这个地方又极少知道,所以他们决定留在这里,自己创造一个理想的家园。
第二处:及郡下,诣太守,说如此。
太守即遣人随其往,寻向所志。
遂迷,不复得路,这段话让我们心生猜忌:渔人不是去壹次了吗?他应该还记得路的,假如他真的忘了,可是他也做了记号呀!再看下面一段内容:南阳刘子骥,高尚土也,闻之,欣然规往,未果,寻病终。
后遂无问津者。
后来又有人去找了桃花源,可始终没有找到,这是为什么呢?不过,这篇课文真的写的不错。
把这个桃花源写的亦真亦假,作者的这个结尾倒是提醒了我们,若我们也想有这样一个真正的桃花源,就应该保护环境,不准滥砍滥伐,共同建造一个属于我们的桃花源。
《桃花源记》优秀读后感600字2品读《桃花源记》,我们可以感受到陶渊明的一颗赤子之心。
我们在羡慕桃花源宁静、和谐的生活的同时,也能想到一些不可避免的问题,从而体会作者写作时的心情。
首先,如果真如桃花源中人所说,“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
读《桃花源记》有感600字(精选19篇)
![读《桃花源记》有感600字(精选19篇)](https://img.taocdn.com/s3/m/8a26e9f0cf2f0066f5335a8102d276a20029601c.png)
读《桃花源记》有感读《桃花源记》有感600字(精选19篇)读完一本书以后,相信大家一定领会了不少东西,不能光会读哦,写一篇读后感吧。
那么你会写读后感吗?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读《桃花源记》有感600字(精选19篇),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读《桃花源记》有感篇1读了陶渊明的《桃花源记》以后,我的灵魂会情不自禁地跟着他走进那个人间仙境。
那里没有烦恼,没有忧愁,有的只是快乐和谐的生活。
我经常幻想着那样的人间仙境。
但这仅仅是幻想,当回过神来,就会有一种说不出的失落感,因为现实中的世界距离那个有山有水的地方相差甚远。
一次偶然的机会使我明白了关爱森林,保护环境的重要性。
那是一个夏日的傍晚,我带着弟弟到室外散步,我们沿着荷花塘走过,微风拂面,淡淡的荷叶清香中夹着柏油的气味,原本令我心旷神怡的舒适感一扫而光。
这时我想到这附近的一片竹林,如果它还存在,那么还可以闻到竹叶的清香呢。
可是,现在大部分的气味都被尘土的气息所代替了。
当今,随着科技的发展,工厂越来越多,排放的气体严重污染了环境,还有各种车辆排放的尾气,使原本就污染严重的环境雪上加霜,想起这些,心里一阵遗憾。
夜幕如期降临,我和弟弟沿着原路返回,弟弟突然停止了脚步,我问他:“你怎么不走了呢,天快黑了。
”他指着一只打转的鸟儿说:“姐姐你看,是小鸟,好可爱呀,也在做游戏吗?”我说:“可能是吧。
”他想了一会儿,看着我说:“怎么只有一只呢,其他小鸟呢?它是不是找不到妈妈,找不到家了?晚上会害怕吗?”面对他这一连串的问题我愣了一下,不知如何作答。
观望四周,这里原本是一片茂密的竹林,后来为了造路、建房,竹林变成了柏油路与居民区,或许这只鸟儿正如我弟弟所说的那样失去了家园,无家可归了。
晚上,我躺在床上,弟弟的问题使我陷入了深深的沉思。
失去了家园的何止是这一只小鸟呢,有多少小动物无家可归,有多少动物濒临灭绝或苦苦挣扎在生死边缘,这都是人类所赐。
渐渐地我开始进入梦乡,我仿佛变成了刚才所见到的那只鸟儿,来到了一个人间仙境,这儿晴空万里、山清水秀、我在这蔚蓝的天空中自由地飞翔,享受着阳光的温暖,往下看,绿树成荫,鸟语花香,四季如春的气候,在阳光的照耀下,花儿显得分外鲜艳。
读《桃花源记》有感作文600字
![读《桃花源记》有感作文600字](https://img.taocdn.com/s3/m/458ffc4d178884868762caaedd3383c4bb4cb49a.png)
读《桃花源记》有感作文600字读《桃花源记》有感作文600字(精选20篇)陶渊明在《桃花源记》里面描绘了一个人间仙境,让人心之神往。
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读《桃花源记》有感作文600字,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大家。
读《桃花源记》有感作文600字篇1“林尽水源,便得一山。
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
便舍船,从口入。
初极狭,才通人。
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
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
阡陌交通,鸡犬相闻。
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
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这一段的意思是这样的:“桃林在溪水发源的地方就到头了,就出现了一座山,山上有个小洞口,洞里好像隐隐约约有些光亮。
渔人就下了船,从洞口进去。
起初洞口很狭窄,仅能容一个人通过。
他又往前走了几十步,眼前由狭窄幽暗突然变得开阔明亮了。
呈现在眼前的是一片平坦宽广的土地,房屋整整齐齐,有肥沃的土地,美丽的池塘,桑树竹子之类。
田间小路交错相通,(村落间)能互相听到鸡鸣狗叫的声音。
其中来往工作的人,男男女女的穿着全都跟外面的人一样。
老人和孩子,都安闲快乐。
”每当读到这一句时,我总是爱在脑海中想象出桃花源的样子,并想象自己身处其中,怡然自得。
桃花源不正是人们心目中的一片乐土吗?于是有了“及郡下,诣太守,说如此。
太守即遣人随其往,寻向所志”和“南阳刘子骥,高尚士也。
闻之,欣然规往,未果,寻病终。
后遂无问津者。
”的故事。
看完之后,我忍不住想,为什么渔人能在无意间进入桃花源,而太守和南阳的刘子骥带了那么多人那么仔细的找却找不到呢?会不会是因为渔人心无杂念而其他人却心怀不轨?太守可能这样,但“南阳刘子骥,高尚士也”,他也会这么想吗?由此我又想到了一篇叫做《金斧与农夫》的故事,故事是说一位农夫一不小心把自己的铁斧掉进了河里,招来了赫尔墨斯,赫尔墨斯捞上了一个金斧和银斧,农夫却只要他的那把铁斧,赫尔墨斯被他感动了,于是把三把斧子都送给了他。
另一位农夫听了很羡慕,却因为贪心变得一无所有。
桃花源记读后感600字初中免费
![桃花源记读后感600字初中免费](https://img.taocdn.com/s3/m/fad83863b5daa58da0116c175f0e7cd185251816.png)
桃花源记读后感
桃花源记是一篇发人深省的文章,讲述了一个古老神秘的桃花源故事。
在阅读这篇文章的过程中,我深刻地感受到了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之间的关系。
文章描述了一个渔夫的奇遇,他偶然发现了一个隐秘的桃花源。
这个桃花源无人知晓,充满和平与宁静。
渔夫离开后,他带着当地人前来这个桃花源,但却再也找不到回去的路。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有时候我们在追寻幸福时,会迷失方向,陷入困境。
在桃花源中,人们过着简单而宁静的生活,他们与大自然和谐相处,没有欲望的侵扰,没有争斗的烦恼。
这让我深思:现代社会中的繁杂与纷扰,是否是我们离开“桃花源”的原因?我们是否可以将心灵归于宁静,寻找内心的平和?
桃花源的故事让我明白,尽管外面的世界变化万千,我们依然可以在内心寻找片刻的宁静与清净。
这并不意味着逃避现实,而是在繁杂的生活中保持一份平和与善良。
正如桃花源一样,我们也可以在心灵深处建立一片属于自己的宁静世界。
通过阅读《桃花源记》,我学到了珍惜现实生活中的温馨与美好,同时也要保持对内心世界的清晰与自由。
或许,我们每个人心中都有一个桃花源,等待着我们去发现。
总的来说,桃花源记是一篇给人启发的文章,让我思考生活的本质与意义。
希望我们都能像桃花源里的人一样,心怀感恩与理解,活出自己的桃花源生活。
桃花源记读后感范文600字(精选23篇)
![桃花源记读后感范文600字(精选23篇)](https://img.taocdn.com/s3/m/c111a700905f804d2b160b4e767f5acfa1c783ad.png)
桃花源记读后感600字桃花源记读后感范文600字(精选23篇)读完一本书以后,相信你一定有很多值得分享的收获,是时候写一篇读后感好好记录一下了。
但是读后感有什么要求呢?以下是小编整理的桃花源记读后感范文600字(精选23篇),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桃花源记读后感600字篇1《桃花源记》选自《陶渊明集》,陶渊明又名潜、字元亮,东晋浔阳柴桑人,著名诗人。
本文是陶渊明的名作。
作品资料是作者根据广大人民的愿望与自我的理想而凭空虚构的。
他虚构了一个在武陵大山中与世隔绝的理想社会,那里生活着一批几百年前为避战乱而躲到那里的人。
这些人世人和睦相处,幸福快乐,桃花源里的景色优美,土地肥沃,资源丰富,风俗淳朴,没有压迫,没有战乱,社会安定,和平自由,人人平等,确实是当时乃至整个封建社会中人民的理想世界。
作者描述的这个“世外桃源”虽是虚构的,但仍不管用心的思想好处。
作者借此一方面揭露了当时长期战乱,民不聊生的社会现实,另一方面反映了人民群众要求摆脱剥削,压迫,用自我的劳动创造幸福,和平生活的强烈愿望,同时也表现出自我对理想社会的憧憬。
这篇文章中给我感触最深的就是‘及郡下,诣太守,说如此’。
渔人非但没有遵守自我的诺言,还带领别人去桃花源,好在他最后没有找到桃花源。
也许礻是他的报应吧。
我们每个人都就应遵守诺言,因为这不但是别人对你的依靠也更是自我对自我的,如果你连这一点都做不到,那别人会怎样看你呢?跟世外桃源的人相比之下,可见得我们是有多幸福,所以我们也要珍惜这来之不易的幸福。
在那里,我也想对桃花源里的人说:你们不要住在桃花源了,你看我们此刻已经有了电视机,电冰箱,空调……跟你们比,我们可要幸福多了呢,你们快出来吧,此刻那里已经没有战争了,只有和平与幸福,此刻的科技可发达了。
读完《桃花源记》这一篇文章,我觉得自我也好像里面的人一样,每一天快快乐乐,无忧无虑。
如果你也想感受一下,那就请读《桃花源记》这一课吧!桃花源记读后感600字篇2《桃花源记》选自《陶渊明集》,陶渊明又名潜、字元亮,东晋浔阳柴桑人,著名诗人。
读桃花源记有感600字范文
![读桃花源记有感600字范文](https://img.taocdn.com/s3/m/a6b1dd92bed5b9f3f80f1c38.png)
读桃花源记有感600字范文桃花源,桃花缘,武陵渔人一个贸贸然间闯入,见其美景,桃花百步,落英缤纷,甚奇异。
下面就是给大家带来的读桃花源记有感,希望大家喜欢!读桃花源记有感1陶渊明的《桃花源记》深深地将我吸引,陶渊明将桃花源写成一个若真似幻的仙境,描绘了一幅没有剥削,没有压迫,人人安居乐业,彼此和睦相处的生活图景。
在当时那个能用“黑暗"形容的的社会,所有的人都会向往光明吧!脑海里浮现了陶渊明不为五斗米折腰的画面。
公元405年秋天,陶渊明为了养家糊口,来到离家乡不远的彭泽当县令。
这年冬天,他的上司派来一名官员来视察,这位官员是一个粗俗而又傲慢的人,他一到彭泽县的地界,就派人叫县令来拜见他。
陶渊明得到消息,虽然心里对这种假借上司名义发号施令的人很瞧不起,但也只得马上动身。
不料他的秘书拦住陶渊明说:“参见这位官员要十分注意小节,衣服要穿得整齐,态度要谦恭,不然的话,他会在上司面前说你的坏话。
”一向正直清高的陶渊明再也忍不住了,他长叹一声说:“我宁肯饿死,也不能因为五斗米的官饷,向这样差劲的人折腰。
”他马上写了一封辞职信,离开只当了八十多天的县令职位,从此再也没有做过官。
有骨气,不趋炎附势的陶渊明让我震撼。
陶渊明虽然放弃了官职,回到了家乡,但是他得到了心灵上的解脱。
我想这应该就是真正的光明吧!在现实社会中多少人为了利益何止是不择手段。
他们也不想想难道有钱就快乐了吗?如果金钱名利与快乐成正比的话,那陶渊明岂不是一个十足的大笨蛋?其实一切的一切都起源于你的心底。
其实你在金钱名利中表现出来的,只是你眼中的贪婪。
有的人为民请命,鞠躬尽瘁,有的人追逐名利,勾心斗角;有的人信奉人为财死鸟为食亡;有的人恪守毫不利己专门利人。
我们可以做一个资历平凡,家庭平凡的人,但是我们决不能做平庸的事。
光明的人,会选择平凡但是拒绝平庸!平凡的人,要做不平凡的事!读桃花源记有感2桃花源是东晋大诗人陶渊明描绘的人间仙境、世外桃源,至今已有一千六百多年的历史。
《桃花源记》读后感
![《桃花源记》读后感](https://img.taocdn.com/s3/m/8dd5e70bae45b307e87101f69e3143323968f5b9.png)
《桃花源记》读后感《桃花源记》读后感(通用33篇)当细细品完一本名著后,想必你有不少可以分享的东西,现在就让我们写一篇走心的读后感吧。
怎样写读后感才能避免写成“流水账”呢?以下是店铺为大家收集的《桃花源记》读后感,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桃花源记》读后感篇1《桃花源记》是陶渊明的代表作之一。
他是中国东晋时期杰出的诗人,他的诗已成为中国古典文库中的宝贵遗产,其中最出色的《桃花源记》和《桃花源诗》,已经成为世代人民雅俗共赏的精彩作品。
《桃花源记》是一篇故事性很强的艺术作品,表达了陶渊明对理想社会的追求。
他写这个虚构的故事是为了寄托他对当时现实社会的不满,和他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他是个归隐之士,在写这篇诗作的时候已经离开尘世过隐居农村生活十余年了。
他出生寒门,少时虽有抱负,却壮志未酬。
他从懂事起就经历了很多的社会和政治上的变迁和纷扰,社会的伪诈、污秽、黑暗令他感到窒息、愤懑。
他性格耿直,为官清廉,不愿卑躬屈气攀附权贵,因而与污浊黑暗的现实社会格格不入,后来辞官归隐田园,过自耕自力,日出而作,日入而息的简朴生活。
在陶渊明的笔下,”桃花源”呈现在我们面前的是“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
阡陌交通。
鸡犬相闻。
”作者的手笔简练易读,妙笔生花。
简单的几句话,就生动的描绘了桃源恬静、优美的自然环境,心旷神怡的景象,长长的绿水,夹岸的桃林,纷飞的花片,芬芳的嫩草,使人赏心悦目,无限的向往。
《桃花源记》的主体和核心是借“避秦之乱”这一历史事实来抒发对当时社会的不满,并由此产生的对理想境界的热烈追求。
作者通过形象地描写,神话式的虚构故事和美的激情,打动了千千万万读者的心。
最后,作者更用悬念的手法,暗示这样一个完美无瑕的理想境界,是虚无的,只是作者对自由和极乐世界的追求。
所以,当我看到陶渊明的《桃花源记》的时候,我无法不被这种世外桃源的景色、安居乐业的人们、快乐和平的生活所深深折服。
那里没有剥削、没有压迫,人人都拥有享受自由与平等的权利,他们日出而作、日落而息,过着与世无争的平静生活。
读《桃花源记》有感15篇
![读《桃花源记》有感15篇](https://img.taocdn.com/s3/m/551d0dacb8d528ea81c758f5f61fb7360b4c2b2e.png)
读《桃花源记》有感读《桃花源记》有感15篇认真读完一本著作后,大家心中一定有不少感悟,记录下来很重要哦,一起来写一篇读后感吧。
千万不能认为读后感随便应付就可以,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读《桃花源记》有感,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读《桃花源记》有感1武陵渔人发现桃花源后,引起媒体的高度关注。
在金钱的诱惑下,渔人忘记了当初智者告诉他的不足为外人道也的训诫,竟把线索卖给了出价最高的电视台,做一次导游,再去一次桃花源。
又是沿溪行,依旧忽逢桃花林,仍然夹岸数百步,中无杂树,又到了桃花源头,又看到了良田美池桑竹之属和数朝的遗民。
桃源人看到他们的来到,颇为不悦,但本着来者是客的古风,设酒杀鸡作食。
记者们享用着酒食,一边拍奇闻趣事,桃源访谈很快拍完了。
一拍完,就拿到外国去放,老外大叫good,将当年的金蛤蟆奖颁给了他们。
消息很快传回来,传到一直找不到下一个经济增长点的太守耳中,太守立马兴奋起来,决定部署以开发桃花源为龙头的经济战略。
首先贷款10亿元,建直达桃源的高速公路,再贷款5亿元拓宽水渠,为满足游客的需求,建一栋60层的星级宾馆。
不仅如此,还请陶渊明写一篇《新桃花源记》,拉明星当形象大使,到处唱我爱桃花源,就像老鼠爱大米。
于是,一些好玩贪玩会玩的主儿如苍蝇一般涌来。
自从飞机场修起来后,桃花所剩无几,并且没有一枝开了花。
读《桃花源记》有感2读了陶渊明的《桃花源记》,我在心里叹道:哎,世上竟有人可以描绘出如此美好的小世界。
陶渊明生活在政治黑暗、兵祸连年的东晋末年,他看到人民生活困苦,百姓流离失所,处处一片哀戚,心中的良心促使他哀民不幸,从而对那时黑暗的现实极为不满。
因此,在他心中,渐渐形成了一个寡国小民、民风淳朴、宁静安乐、风景优美的小世界。
文章第一段写了渔人遇见桃花林,描写了桃花林“中无杂树,芳草鲜美,落英缤纷”的美丽景色,暗示渔人即将到往一个美丽的去处。
文章第二段写渔人进入桃花源,看到宁静喜乐的景象。
《桃花源记》读后感范文600字(通用24篇)
![《桃花源记》读后感范文600字(通用24篇)](https://img.taocdn.com/s3/m/751dca1c11661ed9ad51f01dc281e53a5802510c.png)
《桃花源记》读后感600字《桃花源记》读后感范文600字(通用24篇)当品味完一本著作后,相信你一定有很多值得分享的收获,需要好好地就所收获的东西写一篇读后感了。
想必许多人都在为如何写好读后感而烦恼吧,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桃花源记》读后感范文600字,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桃花源记》读后感600字篇1陶渊明的《桃花源记》深深地将我吸引,陶渊明将桃花源写成一个若真似幻的仙境,描绘了一幅没有剥削,没有压迫,人人安居乐业,彼此和睦相处的生活图景。
在当时那个能用“黑暗"形容的的社会,所有的人都会向往光明吧!脑海里浮现了陶渊明不为五斗米折腰的画面。
公元405年秋天,陶渊明为了养家糊口,来到离家乡不远的彭泽当县令。
这年冬天,他的上司派来一名官员来视察,这位官员是一个粗俗而又傲慢的人,他一到彭泽县的地界,就派人叫县令来拜见他。
陶渊明得到消息,虽然心里对这种假借上司名义发号施令的人很瞧不起,但也只得马上动身。
不料他的秘书拦住陶渊明说:“参见这位官员要十分注意小节,衣服要穿得整齐,态度要谦恭,不然的话,他会在上司面前说你的坏话。
”一向正直清高的陶渊明再也忍不住了,他长叹一声说:“我宁肯饿死,也不能因为五斗米的官饷,向这样差劲的人折腰。
”他马上写了一封辞职信,离开只当了八十多天的县令职位,从此再也没有做过官。
有骨气,不趋炎附势的陶渊明让我震撼。
陶渊明虽然放弃了官职,回到了家乡,但是他得到了心灵上的解脱。
我想这应该就是真正的光明吧!在现实社会中多少人为了利益何止是不择手段。
他们也不想想难道有钱就快乐了吗?如果金钱名利与快乐成正比的话,那陶渊明岂不是一个十足的大笨蛋?其实一切的一切都起源于你的心底。
其实你在金钱名利中表现出来的,只是你眼中的贪婪。
有的人为民请命,鞠躬尽瘁,有的人追逐名利,勾心斗角;有的人信奉人为财死鸟为食亡;有的人恪守毫不利己专门利人。
我们可以做一个资历平凡,家庭平凡的人,但是我们决不能做平庸的事。
桃花源记读后感600字5篇
![桃花源记读后感600字5篇](https://img.taocdn.com/s3/m/cf71e86e7ed5360cba1aa8114431b90d6c8589a1.png)
桃花源记读后感600字5篇读完《桃花源记》后,被深深的吸引住了,陶渊明选取用淋漓尽致的字句构造了一种安详、安静的环境。
下面是我为大家整理的《桃花源记》读后感,仅供参考,盼望能够关心到大家。
《桃花源记》读后感600字1读完《桃花源记》后,我深深的被起吸引,陶渊明先生用淋漓尽致的字句构造了一种安详、安静的环境。
逢桃花林,夹岸数百步,中无杂树,芳草鲜美,落英缤纷一句让人浮想联翩,仿佛我已身处于这篇幽幽桃花林之中。
桃花盛开,勃勃生气,安静优雅,立刻使人飘飘渺渺、若已成仙。
粉红的桃花透着一阵阵芳香,无不使人忘却忧愁与苦恼,只得悄悄的享受这大自然的美景。
然而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又显示出了桃花源人民的喧闹。
我又仿佛观察了男女老少纷纷来迎接这个外来人,你争我抢,热喧闹闹。
陶渊明先生以武陵人误入桃花源而道出了盼望世间的和平。
在当时这个黑暗、腐败的社会中,桃花源确实是令人们憧憬的一个地方。
说起和平,我不禁也想住入桃花源这个地方,在如今这个信息时代里,处处是尔虞我诈、明争暗斗的。
想起最近的以色列狂轰加沙这条消息,我越来越想住进那个能够与人肯定和平共处的地方。
可是,桃花源永久是不行能存在的,那不过是一个美妙的幻想。
如今的社会,腐败、自私这些丑陋的东西在不知不觉中侵蚀了人类的心灵。
甚至一些人产生了制服世界的想法。
这些看来无知、可笑的想法,却塑造了一个丑恶的人。
想到这,《桃花源记》的美妙感觉立刻戛然而止,好像感觉丑陋的思想渐渐笼盖了湛蓝的天空,笼盖了孩子的笑脸,笼盖了人类纯净的心灵。
但是,我们却不能让丑陋的思想连续扩散下去,我们因该努力去制造一个全新的社会,把不洁净的东西排斥出去。
而如今的我们,则因该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读圣贤书,订正生活中不良习惯,要擅长与人和平相处,这样就能挽回一些失去的纯净与和平。
《桃花源记》读后感600字2从古至今,在人们的印象中,桃花源是一个布满诗意的地方。
那里布满了欢乐,布满了美好。
东晋诗人陶渊明,他一向正直品洁,因看不惯世俗污秽,辞官隐居。
《桃花源记》读后感(六篇)
![《桃花源记》读后感(六篇)](https://img.taocdn.com/s3/m/214254fa48649b6648d7c1c708a1284ac85005a3.png)
《桃花源记》读后感(六篇)《桃花源记》读后感1林尽水源之地,仿佛若有光,光点尽散,显出世外桃源。
蜂蝶飞舞,鱼鸟和鸣,迟暮的老人和童稚的孩子都安闲快乐,溪水静逝,落英缤纷。
花瓣零落成泥踏成通往仙境的路,栖着繁星的小口,隔着梦与泪。
不惑之年,抛却凡世,辞官而没。
这一路,他走的潇洒而淡然。
不顾世人嘲讽,他用诗歌坚持追求。
相比宦场沉浮,他还是更喜欢“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的生活。
问及,只道:“羁鸟恋旧林,池鱼思故渊”。
不屑政事污浊,他用传奇诠释理想。
前尘皆忘,携梦再入轮回,仅为心中那片桃林。
不解,只笑:“得山水有清音,就荒三径,归去来兮”。
不要功名利禄,他用汗水彰显淡泊。
悠悠竹篱之间,清酒香菊相伴,一世清贫为伍。
摇头,只叹:“晨兴理荒秽,带月荷锄归”。
满目堆青叠翠让他迷恋,春日欣赏莺歌燕舞,夏天观看荷叶田田,秋季感受层林尽染,冬夜聆听雪落无声。
我暗叹:与世隔绝,不问世事,矢志不移与随波逐流之间,他选的毅然决然。
可挂印归田园,真的是他毕生所求吗?曾几何时,面对官宦人家的纸醉金迷,晦暗官场的勾心斗角,他愤懑而失望;现如今,望着悠然飞溅的泉,倦飞知返的鸟,他满足而释然。
草长莺飞之际,他已忘却仕途的不顺,却牢记世人的愿望,可身在绝境,他无能为力,也无可奈何,只得将自己心间的光,点在纸页,落在笔尖,寄于桃花源。
人生旷达如此,浮华洗尽,琴上无弦又有何妨?唯愿此生清梦,流传千古。
因此落笔生花,以桃花源记为媒,泼墨挥毫,吟一曲淡泊,遗万世芬芳。
在纷飞战火中描绘桃花源,从彭泽县走向桃花源的路,他走出了自己特立独行的人生。
他不但描绘出桃花源如梦似幻的美,也让我明白:在竞争激烈的现实世界,总有遗憾,总有挫折,但只有敢于放马去追逐梦想的人,才能放下那些人生桎梏。
曾几何时,面对繁重学业的紧迫压力,胸怀大志却漫无目标,我们怠倦而气馁;直到遇见鸟语花香的桃花源,遇见与世无争的陶渊明,心中积郁的块垒霎时消散如烟。
尘世的喧嚣,让我们背负了太多阴影,承担了太多希冀。
《桃花源记》读书心得
![《桃花源记》读书心得](https://img.taocdn.com/s3/m/b4c1487cb80d6c85ec3a87c24028915f814d844c.png)
《桃花源记》读书心得
《桃花源记》是一篇描写桃花源的传奇故事,通过这个故事,我深刻地体会到了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美好。
故事中描述了一个偶然发现的桃花源,那里的人们与世隔绝,过着安宁祥和的生活。
他们与自然和谐相处,没有战争、没有纷争,生活简单而幸福。
读完这篇故事,我深深感受到了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重要性。
在现代社会,人们常常为了发展和利益而破坏环境,导致了许多自然灾害和生态平衡的破坏。
然而,我们应该反思,人类应该与自然和谐相处,而不是剥削和破坏它。
《桃花源记》也让我感受到了对简单生活的向往。
现代社会,人们常常被物质和利益所迷惑,追求繁华和奢华的生活,却忽略了简单而幸福的生活。
桃花源中的人们生活简单,却过得非常幸福,这让我深刻地反思了自己对生活的追求。
总的来说,读完《桃花源记》让我对人与自然和谐共生有了更深刻的理解,也让我对简单生活有了新的认识。
这篇故事让我更加珍惜自然,向往简单而幸福的生活。
希望能够通过自己的努力,让自己的生活更加和谐、简单而美好。
《桃花源记》读后感作文600字范文10篇
![《桃花源记》读后感作文600字范文10篇](https://img.taocdn.com/s3/m/0d1eb7f72dc58bd63186bceb19e8b8f67c1ceffb.png)
《桃花源记》读后感作文600字范文10篇《桃花源记》读后感作文600字(精选篇1)我躺在柔软的床上正惬意地做着美梦,打着香甜的梦呓。
突然,一阵婉转的鸟啼声在我耳边响起,这叫声渐变得急促而尖锐,紧接着,我的手臂像是被什么东西狠狠地啄了几下,我立刻从梦中惊醒。
原来是那只长栖在我家屋后樱花林中的鸟儿小忆。
我伸了个懒腰,看了看墙上的“隐形触摸时间表”显示:公元2065年03月20日08:50.我摸了摸自己火辣辣的手臂,和小忆调侃道:“坏东西,下次叫我起床时能不能温柔点啊!”小忆它叽叽喳喳地说了好一阵子,接着,从:“鸟语翻译器”中传出了小忆的话,“我每天都叫你这个懒猫起床,而且还不问你要毛毛虫作工资,你竟然还怪我不温柔!”只见小忆跳到了我的大腿上,羽毛气得都竖直了。
我笑着说:“你的胆子可是越来越大了,想当初在五十年以前,哪有鸟儿敢像你……”这时机器人彼得走过来打断了我的话,“主人,还有两分钟就到了您和朋友约好和早茶的时间了。
”“哎呀,还有两分钟就到时间了,估计这回我的迟到了!”彼得说道:“主人,您若使用原来的敞篷车肯定会迟到,若使用‘树木敞篷车2.0版’速度可提升80%,还能减少碳排放量90%,哦,对了,根据《新环保法》规定,您得在本月种植10棵树和5平方米的青草来抵消我工作所产生的碳排放量……”“知道了,先别说了……”我气喘吁吁地跑到我的敞篷车前,只听见彼得在后面“是,主人”的声音……在开往朋友家的途中,彼得不时从“鸟语收音机”接收到讯息,他提醒我说道:“主人,今天是‘爱鸟日’的五十周年纪念日,您是否要给小忆买几条‘美味虫’当作礼物?”“好吧。
”我说道。
眨眼间,我已到了朋友家门口,朋友把我带到了他家的“私人森林”中边喝早茶边叙旧。
我刚进入森林,便有两只小鸟飞到了我的手臂上,亲热地亲吻我的手,我坐下和老朋友谈笑着,老朋友按了一下桌角的按钮,“保姆机器人”便自动为我们送上早餐和茶水,一只调皮的小鸟竟先偷喝了……哦不,应该是大模大样地喝了一口原为我准备的蔬菜汤。
2023年初二桃花源记读书体会600字
![2023年初二桃花源记读书体会600字](https://img.taocdn.com/s3/m/9d2a301930126edb6f1aff00bed5b9f3f90f721c.png)
2023年初二桃花源记读书体会600字2023年初二桃花源记读书体会600字1陶渊明的《桃花源记》深深地将我吸引,陶渊明将桃花源写成一个若真似幻的仙境,描绘了一幅没有剥削,没有压迫,人人安居乐业,彼此和睦相处的生活图景。
在当时那个能用“黑暗"形容的的社会,所有的人都会向往光明吧!脑海里浮现了陶渊明不为五斗米折腰的画面。
公元405年秋天,陶渊明为了养家糊口,来到离家乡不远的彭泽当县令。
这年冬天,他的上司派来一名官员来视察,这位官员是一个粗俗而又傲慢的人,他一到彭泽县的地界,就派人叫县令来拜见他。
陶渊明得到消息,虽然心里对这种假借上司名义发号施令的人很瞧不起,但也只得马上动身。
不料他的秘书拦住陶渊明说:“参见这位官员要十分注意小节,衣服要穿得整齐,态度要谦恭,不然的话,他会在上司面前说你的坏话。
”一向正直清高的陶渊明再也忍不住了,他长叹一声说:“我宁肯饿死,也不能因为五斗米的官饷,向这样差劲的人折腰。
”他马上写了一封辞职信,离开只当了八十多天的县令职位,从此再也没有做过官。
有骨气,不趋炎附势的陶渊明让我震撼。
陶渊明虽然放弃了官职,回到了家乡,但是他得到了心灵上的解脱。
我想这应该就是真正的光明吧!在现实社会中多少人为了利益何止是不择手段。
他们也不想想难道有钱就快乐了吗?如果金钱名利与快乐成正比的话,那陶渊明岂不是一个十足的大笨蛋?其实一切的一切都起源于你的心底。
其实你在金钱名利中表现出来的,只是你眼中的贪婪。
有的人为民请命,鞠躬尽瘁,有的人追逐名利,勾心斗角;有的人信奉人为财死鸟为食亡;有的人恪守毫不利己专门利人。
我们可以做一个资历平凡,家庭平凡的人,但是我们决不能做平庸的事。
光明的人,会选择平凡但是拒绝平庸!平凡的人,要做不平凡的事!2023年初二桃花源记读书体会600字2前段时间我们学了文言文《桃花源记》,读完这篇文言文,我不禁想起了在外婆家无忧无虑的好时光。
“忽逢桃花林,夹岸数百步,中无杂树,芳草鲜美,落英缤纷。
桃花源记读后随笔六百字
![桃花源记读后随笔六百字](https://img.taocdn.com/s3/m/e6896f2d777f5acfa1c7aa00b52acfc788eb9f52.png)
桃花源记读后随笔六百字《桃花源记读后随笔》读完《桃花源记》,心中久久不能平静。
这篇短文,宛如一幅清幽的画卷,在我眼前徐徐展开,又似一首悠扬的古曲,余音袅袅,韵味无穷。
文章开篇,“晋太元中,武陵人捕鱼为业。
缘溪行,忘路之远近。
”简单的几句,就把我们带入了一个神秘的情境之中。
武陵渔人,因着生计,偶然间闯入了那片世外桃源。
他沿着溪流前行,不知不觉中迷失了方向,这看似偶然的际遇,却仿佛是命运的安排,引领着他去揭开那隐藏在山林深处的神秘面纱。
随着渔人继续前行,“忽逢桃花林,夹岸数百步,中无杂树,芳草鲜美,落英缤纷。
”那漫天飞舞的桃花花瓣,如粉色的雪花般纷纷扬扬,铺满了溪流两岸。
芳草的清新气息,混合着桃花的芬芳,令人陶醉。
如此美景,仿佛是大自然特意为这片土地披上的华丽盛装,美得让人窒息。
穿过桃花林,“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
”这山中小口,那微弱的光线,犹如黑暗中的一丝希望,吸引着渔人去探寻。
而当渔人进入其中,“初极狭,才通人。
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
”那种由狭窄到开阔的转变,给人带来的震撼是难以言表的。
仿佛是从一个世界走进了另一个截然不同的世界,眼前的景象让人目瞪口呆。
“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
阡陌交通,鸡犬相闻。
”这里的土地平坦宽广,房屋整齐有序,肥沃的田地、美丽的池塘、繁茂的桑树和竹林,构成了一幅宁静而美好的田园风光图。
田间小路交错相通,鸡鸣狗吠之声相互呼应,充满了生活的气息。
这里没有战乱,没有纷争,人们安居乐业,过着自给自足的生活。
“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
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人们在田间劳作,男女的穿着和外面的人一样,但他们的神情却是那样的悠闲自在。
老人和孩子都快乐满足,这种幸福的场景让人羡慕不已。
这里没有官场的尔虞我诈,没有社会的复杂险恶,有的只是人与人之间的真诚相待,人与自然的和谐共处。
然而,当渔人离开桃花源时,“既出,得其船,便扶向路,处处志之。
及郡下,诣太守,说如此。
关于桃花源记的读后感600字_读后感作文_
![关于桃花源记的读后感600字_读后感作文_](https://img.taocdn.com/s3/m/046cc6db4793daef5ef7ba0d4a7302768e996fbf.png)
关于桃花源记的读后感600字《桃花源记》把现实和理想境界联系起来,通过对桃花源的安宁和乐、自由平等生活的描绘,表现了作者追求美好生活的理想和对当时的现实生活不满。
那么《桃花源记》的读后感该怎么写呢?下面我们一起来了解一下吧。
读《桃花源记》有感读完《桃花源记》后,我深深的被起吸引,陶渊明先生用淋漓尽致的字句构造了一种安详、宁静的环境。
逢桃花林,夹岸数百步,中无杂树,芳草鲜美,落英缤纷一句让人浮想联翩,仿佛我已身处于这篇幽幽桃花林之中。
桃花盛开,勃勃生机,宁静优雅,顿时使人飘飘渺渺、若已成仙。
粉红的桃花透着一阵阵清香,无不使人忘却忧愁与烦恼,只得静静的享受这大自然的美景。
然而便要(yāo)还家,设酒杀鸡作食又显示出了桃花源人民的热闹。
我又仿佛看见了男女老少纷纷来迎接这个外来人,你争我抢,热热闹闹。
陶渊明先生以武陵人误入桃花源而道出了希望世间的和平。
在当时这个黑暗、腐败的社会中,桃花源的确是令人们向往的一个地方。
说起和平,我不禁也想住入桃花源这个地方,在如今这个信息时代里,到处是尔虞我诈、明争暗斗的。
想起最近的以色列狂轰加沙这条消息,我越来越想住进那个能够与人绝对和平共处的地方。
可是,桃花源永远是不可能存在的,那不过是一个美好的幻想。
现在的社会,腐败、自私这些丑陋的东西在不知不觉中侵蚀了人类的心灵。
甚至一些人产生了征服世界的想法。
这些看来无知、可笑的想法,却塑造了一个丑恶的人。
想到这,《桃花源记》的美好感觉顿时戛然而止,似乎感觉丑陋的思想逐渐笼盖了湛蓝的天空,笼盖了孩子的笑脸,笼盖了人类纯洁的心灵。
但是,我们却不能让丑陋的思想继续蔓延下去,我们因该努力去创造一个全新的社会,把不干净的东西排斥出去。
而现在的我们,则因该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读圣贤书,纠正生活中不良习惯,要善于与人和平相处,这样就能挽回一些失去的纯洁与和平。
桃花源记读后感600字东晋大诗人,陶渊明在《桃花源记》中创造了一个“世外桃源”。
桃花源是与现实世界不同的另一个世界,是一个自由的理想化的世界。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读《桃花源记》有感600字作文小时候偶尔听人提起世外桃源的故事,但对详细内容并不知晓。
只是对那美好的景象有一种若隐若现的渴望,莫名奇妙的向往。
下面是橙子为大家整理收集的读《桃花源记》有感600字作文,欢迎大家阅读!读《桃花源记》有感600字作文读了陶渊明的《桃花源记》,我在心里叹道:哎,世上竟有人可以描绘出如此美好的小世界。
陶渊明生活在政治黑暗、兵祸连年的东晋末年,他看到人民生活困苦,百姓流离失所,处处一片哀戚,心中的良心促使他哀民不幸,从而对那时黑暗的现实极为不满。
因此,在他心中,渐渐形成了一个寡国小民、民风淳朴、宁静安乐、风景优美的小世界。
文章第一段写了渔人遇见桃花林,描写了桃花林“中无杂树,芳草鲜美,落英缤纷”的美丽景色,暗示渔人即将到往一个美丽的去处。
文章第二段写渔人进入桃花源,看到宁静喜乐的景象。
写老人幼童“黄发垂髻,并怡然自乐”。
男女往来种作,村内鸡犬相闻,一片和乐融融之景。
渔人生活在东晋末年的现实社会,亦是看到民生疾苦,自己也是穷困潦倒,如今看到眼前一片和平景象,不知心内作何感想?第三段写村中人与世隔绝已久,“不知有汉,无论魏晋”。
又写村内人“延至其家,皆出酒食”,可见村内人的热情好客,友善温情。
村内人若想到放渔人离开桃花源,很可能会给桃花源内的人带来灾难,但是他们只是提醒渔人说:“不足为外人道也。
”村里人也可能和乐已久,心地纯善,料不到世外人心险恶,故而纵虎归山。
第四段写渔人背弃诺言,“处处志之”,将自己所见桃花源说与太守听。
这真是可恶极了。
但是时代如此,或有内里详情,渔人何辜!结尾写品德高尚的南阳人士刘子骥寻桃花源,“未果,寻病终”。
自他以后,桃花源再无人问津了。
即使是现在,世人虽然不知道桃花源如何去,也心向往之。
中国现在是个和平的国家,但是社会上仍然会发生让人咬牙切齿的恶事,尤其现在校园欺凌、社会欺凌事件时有耳闻,自杀者不可数之。
法律也心有余力不足,而道德又不足以约束良心已经被蒙蔽的人。
这种时刻,就更加向往民风淳朴、宁静喜乐的桃花源啊!桃花源记读后感600字读了陶渊明的《桃花源记》后,我不由地被“世外桃源”的美丽景色吸引:那里没有空气污染,有的只是纯粹的原汁原味;那里没有战争的硝烟,有的只是安祥与和平。
这也许就是作者和千百年来所有的人们的理想。
他们认为在这个世界的某一个神秘角落,真有一个不为人知的“世外桃源”,并希望自己能在那里度过平平淡淡的一生。
其实在我的记忆中,真的有一个像《桃花源记》一样美好的地方,虽算不上“世外桃源”,但那却是我更向往的地方。
小时侯,在农村老家的屋后不远,有一片很大很大的树林,我常常吵闹着去那里玩儿,妈妈拗不过我,我们经常做的趣事就是逮蚂蚱。
只有你身临其境才能知道那里是多么美好,简直像人间仙境一般,不,应该说是天堂:满眼都是茂密葱茏的植被,艳丽肥硕的大牵牛花,有深蓝色的、绛红色的、淡紫色的和浅粉色的,一朵朵竟相争妍,万紫千红,娇嫩欲滴。
地上还匍匐着一大片一大片的不知名的小花,有像珊瑚豆似的金灿灿的小黄花,有像蝴蝶似的飘飘欲飞,还有种花宛如一个个小灯笼,招惹得蜜蜂飞赖飞去。
林子深处有几株齐天高的松树,丫叉间挂满了沉甸甸的松果,偶尔在树枝间隐约看见一团灰色的大尾巴一闪而过……也许现在看来那里并没有多少神奇,但幼年的我却竟是如此的迷恋它,并完全陶醉在其中。
可是,这一切注定要告一段落,现在那里已盖起了一栋栋豪华气派的公寓。
所有的树木都已被砍下,所有的空气都失去了以往的清香,这一切就像一个已完结但并不完整的美梦一样结束,尽管这个梦是每个人都向往的。
我们都曾做过一个同样的梦,因为我们都有同一个梦想:追求自己想要的人生。
于是,上帝给每个人插上一双梦想的翅膀,只是在飞行过程中,有时会碰到一块叫“现实”的石头,也会被一个叫“私利”的美女所引诱。
很多时侯,我们完全可以凭自己的双手创造出“世外桃源”,只是,我们不相信,不相信自己能击败现实,不相信自己能禁住私利的诱惑,不相信自己能双耳不闻世人的评说,更不相信奇迹的发生,我们最不敢相信的人竟是自己。
仅此而已!桃花源记读后感作文小时候偶尔听人提起世外桃源的故事,但对详细内容并不知晓。
只是对那美好的景象有一种若隐若现的渴望,莫名奇妙的向往。
他写这个虚构的故事是为了寄托他对当时现实社会的不满,和他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他是个归隐之士,在写这篇诗作的时候已经离开尘世过隐居农村生活十余年了。
他出生寒门,少时虽有抱负,却壮志未酬。
他从懂事起就经历了很多的社会和政治上的变迁和纷扰,社会的伪诈、污秽、黑暗令他感到窒息、愤懑。
他性格耿直,为官清廉,不愿卑躬屈气攀附权贵,因而与污浊黑暗的现实社会格格不入,后来辞官归隐田园,过自耕自力,日出而作,日入而息的简朴生活。
在陶渊明的笔下,”桃花源”呈现在我们面前的是“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
阡陌交通。
鸡犬相闻。
”作者的手笔简练易读,妙笔生花。
简单的几句话,就生动的描绘了桃源恬静、优美的自然环境,心旷神怡的景象,长长的绿水,夹岸的桃林,纷飞的花片,芬芳的嫩草,使人赏心悦目,无限的向往。
《桃花源记》的主体和核心是借“避秦之乱”这一历史事实来抒发对当时社会的不满,并由此产生的对理想境界的热烈追求。
作者通过形象地描写,神话式的虚构故事和美的激情,打动了千千万万读者的心。
最后,作者更用悬念的手法,暗示这样一个完美无瑕的理想境界,是虚无的,只是作者对自由和极乐世界的追求。
所以,当我看到陶渊明的《桃花源记》的时候,我无法不被这世外桃源的景色、安居乐业的人们、快乐和平的生活所深深折服。
那里没有剥削、没有压迫,人人都有享受自由与平等的权利,他们日出而作、日落而息,过着与世无争的平静生活。
这一切如今令我深深向往。
虽然是虚构的世界,却给了我无限畅想空间……桃花源记读书心得体会这是中国人心中的理想国。
这个理想世界是通过水路到达的,水总是给人以神秘的感觉。
那么理想国的外围是怎样的,先是桃花、芳草,而落英缤纷给人以很美很静的感觉,很有画的意境。
渔人的好奇心帮助他找到了理想国,好奇未必能害死猫,有时也许能找到桃花源。
作者对通往桃花源的过程描写非常科幻,“仿佛若有光”,“初极狭,才通人”等都很写实。
那么最后见到的理想国是怎样的呢,土地、屋舍、良田美池桑竹,阡陌交通,鸡犬相闻,这都是物,从今天来看,土地代表空间,屋舍也许就是高楼大厦,良田是农业,美池可以垂钓,可以洗浴,可以泛舟,桑竹都是可用的东西,而鸡与犬,都是家中必备的东西,就像是现在的电脑和汽车。
理想国里的人,都忙着种作,显然都不是闲人,衣着吗,很潮,很哈秦,老人小孩都很快乐。
然后就是相遇了。
乃大惊,外星人见到地球人也会惊恐的,但是非常有礼貌,非常豪爽,杀鸡作食。
很温暖的是“村中闻有此人,感来问讯”说明大家都很相识。
然后大家竟然都不知道外面朝代的更迭。
村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真是好客,都争着邀请到家中来,招待他。
但最后还是有人说:“不足为外人道也”说明他们也是很满足于现在的生活。
那么离开的时候,渔人还是不舍这个地方,希望能回来。
所以“处处志之”最后他很功利地叫太守来,但是迷路了,理想不适宜于功利。
刘子骥,高尚士也,这一段只是为了增加整个故事的真实性,就像电影的最后要加上一段,某某多少年后怎么样了。
桃花源记中学生读后感作文怀着小小的激动心情,我阅读了陶渊明的《桃花源记》。
那么美丽、祥和的世外桃源,深深的吸引了我。
有时候我也不时的在幻想,要是有一天我也生活在那样的环境下,那该是多么美好啊。
可是那就是仅仅只是幻想,当我缓过神来,就会有一种道不明的失落感,人类的破坏,人类的不和谐,造成现实社会已经冷冰冰的了。
在那个黑暗,腐败的社会中,‘桃花源’的确是人们向往的地方,没有压迫,没有剥削。
‘忽逢桃花林,夹岸数百步,中无杂树,芳草鲜美,落英缤纷’,仿佛我已经深入其中。
小溪两岸群山连绵,顺着小溪走,一个神秘的地方出现了,桃花盛开,到处生机勃勃。
那粉红色的桃花一朵紧挨一朵,挤满了整个枝丫,羞羞答答地互相簇拥着,它们像一群顽童,争先恐后地让人们来观赏自己的艳丽丰姿。
小草带着泥土的芳香钻了出来,一丛丛,一簇簇,又嫩又绿花儿也伸了伸懒腰,打了个哈欠,探出了小脑袋;小朋友们都脱掉了笨重的冬衣,换上了既轻便又鲜艳的春装;小鸟们从家里飞了出来,唱着动听的歌。
跟着陶渊明的踪迹,我们来到了充满和平宁静的桃花源。
‘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阡陌交通,鸡犬相闻’,好一幅和平宁静的景象。
土地平坦宽阔,肥沃的土地上种满了庄稼,年轻的小伙子下田耕种,不畏炎热,都在努力的为自己的生活播种着。
‘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
’除了那可爱的桃花,还有一群群小动物,小鱼和小虾嬉戏着,来来回回,都好像在寻找自己的好朋友,有时候还朝着我们眨眨眼。
啊,桃花源里的池塘真绿,仿佛是一块无瑕的翡翠,涟涟秋水,给人几丝凉意;瞧!‘黄发垂髫,怡然自乐’把桃花源人们的幸福生活表现的淋漓尽致。
‘设酒杀鸡作食’对于一个外来人,老百姓们热情招待他,热热闹闹,并没有觉得他是个外人,会给人们带来伤害,他们那么淳朴,善良,可是这个武陵人却不记恩德,恩将仇报,妄想打扰他们的安宁生活,以为可以得到一大笔财富。
他们自私自利,见利忘义,只活在钱财之中。
我们用心想想,在现实社会中,这种人有吗?多吗?确实,多。
多的数不胜数。
社会上正是有了那么多这种人,社会才变的那么乱。
如果现实社会中的人们,都能为他人着想,为他人考虑,不要只想着自己,那么‘桃花源’将不再是梦想,而是现实。
想到这里美好的感觉戛然而止,黑暗已经笼罩了整个天空,笼罩了人们的心灵。
我们不应该让黑暗继续蔓延下去,作为现实社会中的一份子,我们应该担当起保护家园的责任,创建一个和谐美好的社会,只有欢笑,没有压迫,没有家破人亡,每家每户都是如此的幸福,把那些邪恶,肮脏的思想通通从灵魂里清楚。
作为现代的中学生,要好好学习,长大后为自己的祖国贡献一份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