诸子百家思想中相互对立的观点

合集下载

2019_2020学年高中历史第一单元中国古代思想宝库第2课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教案含解析岳麓版必修3

2019_2020学年高中历史第一单元中国古代思想宝库第2课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教案含解析岳麓版必修3

第2课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学习目标]一、孟子、荀子与儒家1.孟子(1)地位:孟子是战国时期著名的思想家,是儒家学派的重要奠基人。

(2)思想(3)影响①孟子的仁政学说后来成为中国传统政治思想的理论基础。

②唐代以后,《孟子》一书被当做经典,南宋朱熹将其列为“四书”之一。

③孟子被尊为“亚圣”,对传统文化产生了很大影响。

判断正误(1)“百家争鸣”中的“百家”实指一百个思想流派。

( ×)提示“百家争鸣”中的“百家”泛指数量多,主要有儒、道、墨、法等思想流派,而非实指。

(2)诸子都代表着新兴地主阶级的利益。

( ×)提示此说法绝对化,不是“百家”中的所有学者都是新兴地主阶级的代表,如孔子就代表奴隶主贵族阶级的利益。

(3)孟子的“仁政”不是对孔子的“仁”的简单重复,而是对孔子“为政以德”的思想的发展。

( √)提示孔子的“仁”是一种含义极广的伦理道德观念,其最基本的精神即“爱人”;孟子从孔子“仁”的思想出发,把它扩充发展成包括政治、思想、经济、文化等各个方面的施政纲领,即“仁政”。

孔子的“仁”属于伦理思想,孟子的“仁政”学说属于政治思想。

问题思考材料“地方百里而可以王。

王如施仁政于民,省刑罚,薄税敛,深耕易耨。

……故曰:‘仁者无敌。

’”——《孟子·梁惠王上》思考材料反映了孟子的什么主张?体现了先秦儒学的哪一重要思想?提示仁政的主张。

反映了先秦儒学的民本思想。

2.荀子(1)地位:荀子是战国时期儒家的另一位重要代表。

(2)思想(3)影响:作为战国时期百家思想的集大成者,荀子学说对中国哲学具有深远的影响。

问题思考材料天行有常,不为尧存,不为桀亡。

大天而思之,孰与物畜而制之!从天而颂之,孰与制天命而用之!——荀况《荀子·天论》君人者,隆礼尊贤而王,重法爱民而霸。

——荀况《荀子·大略》思考据材料归纳荀子的思想有哪些?反映了荀子思想的什么特点?提示思想:“天行有常”;“制天命而用之”;礼法并施。

春秋战国时期,诸子蜂起,百家争鸣,形成了一个辉煌壮观

春秋战国时期,诸子蜂起,百家争鸣,形成了一个辉煌壮观
在力学、几何学、代数学、光学等方面,都有重大贡献。 其思想体系一直影响着中国的历史进程中人们的核心价 值观认识。
深化·拓展
1.正确认识儒家、道家、墨家法家的阶级性 2.结合韩非思想分析为什么说法家思想是战国时 期最有用的思想?为什么儒家思想不受重视? 3.“百家争鸣”的意义
(三)“百家争鸣”的历史影响
作 用 为专制主义政治体制的建立 和秦始皇统一全国奠定理论基础
墨子 “虽在农与工肆之人,有能则举之,高予
以 富之贵爵”伦尚,理 贤重观 ,予: 节俭“以兼之相禄爱”,,交“相反利”对骨,非肉攻之, 亲,无故
墨 认识论:认识以客观实践为来源。 子 (“三表法”)
逻辑学:重视类比和推理,建立了 由个别到一般的归纳推理的方法论 基础。
民莫敢不敬;上好义,则民莫敢不服;上好信, 则民莫敢不用情。”这段话体现的是
A.民本思想 B.仁政思想
C.礼法并重 D.礼治为先
3.(2010年浙江)儒道思想犹如中国古代思想的双 璧。下列言论中,最能体现道家因循自然、崇尚 无为思想的是
A.不以人助天
B.制天命而用之
C.天地不仁,以万物为刍狗
D.天行有常,不为尧存,不为桀亡
对待中国传统文化的态度:以与时俱进的精神,批判继
承、取其精华,去其糟粕,要继承和发扬儒家传统文化
中的宝贵遗产.
归纳提升:
百家争鸣中的主要治国理念
1.各学派核心主张 (1)儒家推崇“人治”,治国时偏重人的作用,强调道
德感化,实行仁政,带有民本思想。即所谓的“王 (2)道法”家。提倡“法治”,即强调法的作用,主张用严刑 峻法来统一人们的思想和行为,建立君主专制的中央 集权国家。即所谓的“霸道”。
(4)在人生态度上,儒家主张积极入世,强调社会责 任;道家主张“逍遥”的人生态度,主张避世,强 调“超脱”。

诸子百家的思想激荡与融合

诸子百家的思想激荡与融合

诸子百家的思想激荡与融合诸子百家,是中国古代春秋战国时期诸子百家思想的总称,是中国古代哲学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

在这个时期,诸子百家思想各具特色,互相交锋、互相借鉴、互相融合,形成了丰富多彩的思想宝库。

本文将从儒家、道家、墨家、法家、名家等几个主要流派入手,探讨诸子百家的思想激荡与融合。

儒家思想是中国古代思想的重要流派之一,代表人物有孔子、孟子等。

儒家注重礼乐教化,强调仁爱之道,提倡“仁者爱人”、“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等思想。

儒家思想对后世产生了深远影响,成为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与儒家思想相对立的是道家思想,代表人物有老子、庄子等。

道家强调“无为而治”、“返璞归真”等思想,主张顺应自然,追求心灵的宁静与自由。

儒家注重人伦道德,强调社会秩序和个人修养;道家则注重个体修炼,强调与自然的和谐统一。

尽管儒家与道家在某些观点上存在分歧,但二者在中国古代思想史上却有着密切的联系与互相影响。

墨家思想是中国古代思想的又一重要流派,代表人物有墨子。

墨家主张“兼爱”、“非攻”等思想,反对战争、主张和平。

墨家强调实用主义,注重实践和效果,提倡“兼爱”以实现社会和谐。

墨家思想对后世的影响也是深远的。

法家思想则强调法治,代表人物有商鞅、韩非等。

法家主张“法治”,强调法律的严明和执行的公正,提倡“重法治国”,以实现社会秩序和政治稳定。

墨家注重道德伦理,法家注重法律制度,二者在中国古代思想史上各具特色,相互补充,共同推动了中国古代社会的发展。

此外,名家思想也是诸子百家思想中的重要流派之一,代表人物有荀子、荀况等。

名家思想强调“性恶论”、“性善论”等观点,探讨人性本善与本恶的问题,对后世产生了深远影响。

名家思想与儒家、道家、墨家、法家等流派一样,共同构成了中国古代思想宝库的重要组成部分。

总的来说,诸子百家的思想激荡与融合,体现了中国古代思想史上的多元化和包容性。

各家思想在相互碰撞、交流、融合中不断发展壮大,为中国古代哲学思想的繁荣奠定了坚实基础。

第1讲 “百家争鸣”和儒家思想的形成及“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第1讲 “百家争鸣”和儒家思想的形成及“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第1讲“百家争鸣”和儒家思想的形成及“罢黜百家,独尊儒术”考点一春秋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1.“百家争鸣”局面的出现(1)原因①经济上:井田制崩溃,封建经济迅速发展。

②政治上:周王室衰微,诸侯纷争,分封制瓦解。

③阶级关系上:士的活跃和受重用。

④思想文化上:从“学在官府”到“学在民间”。

(2)流派:主要有道家、法家、墨家、儒家等流派。

(3)特点:互相诘难、批驳又彼此吸收、融合。

(4)影响①思想: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思想解放运动,推动了社会大变革。

②文化:奠定了中国思想文化发展的基础。

23.其他思想流派(1)道家①春秋时期老子:认为世界万物的本原是“道”;提出“无为而治”的政治主张;认为世界万物和人类社会都在不停地运动。

②战国时期庄子:把世间万物都看作是相对的,认为放弃一切差别观念,就能获得精神上的自由。

(2)法家:韩非子①地位:战国末期法家学派的集大成者。

②主张:主张君主要以法治国,提出系统的法治理论。

(3)墨家:墨子①地位:墨家创始人。

②主张:“兼爱”“非攻”“节俭”“尚贤”等。

学以致用1.孔子在不同场合下对“仁”有多种解读,如“爱人”“克己复礼为仁”“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据此指出孔子思想中的“仁”的具体体现。

试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考点二汉代儒学成为正统思想1.背景(1)客观:汉武帝时期诸侯国势力膨胀,土地兼并剧烈,匈奴为患,汉初采用黄老之学的“无为而治”不再适应时代要求,积极有为的政治思想成为时代需要。

(2)主观:董仲舒把道家、法家和阴阳五行家的一些思想糅合到儒家思想中加以改造,形成了新的儒学体系。

2.主张(1)加强中央集权:提出“春秋大一统”和“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主张。

诸子百家表

诸子百家表
荀子
战国
儒家
《荀子》
实行“礼治”,明确尊卑等级,以维系社会秩序
庄子
战国
道家
《庄子》
治国顺其自然和民心,追求精神自由,保持独立的人格
墨子
战国
墨家
《墨子》
“兼爱”“非攻”选贤能的人治理国家,提倡节俭
韩非
战国
法家
《韩非子》
主张改革,反对空谈“仁义”;提倡以法治国;树立君主的权威,主张建立中央集权专制统治
孙武
春秋时期
兵家
《孙子兵法》
“知彼知己,百战不殆”
百家争鸣
姓名
时期
学派
著作
主要思想心思想是“仁”提出“仁者爱人”的学说;主张“以德治国”;反对苛政;主张“有教无类”、“因材施教”
老子
春秋晚期
道家
《道德经》
认为一切事物都有对立面,对立的双方可以相互转化;“无为而治”
孟子
战国
儒家
《孟子》
主张实行“仁政”,提出“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的思想,提出“春秋无义战”,反对一切非正义的战争;

2017-2018学年高中历史3学案:第1课“百家争鸣”和儒家思想的形成含答案

2017-2018学年高中历史3学案:第1课“百家争鸣”和儒家思想的形成含答案

第一单元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第1课“百家争鸣”和儒家思想的形成一、“百家争鸣"局面的出现1.背景(1)时代背景:春秋战国时期,中国社会发生重大变革。

(2)阶级关系:社会地位较低的士阶层活跃起来.(3)教育学术:出现了私人讲学,平民百姓也开始接受教育.2.概况:道家学派的老子和庄子;儒家学派的孔子、孟子和荀子;墨家学派的墨子;法家学派的商鞅、韩非子;等等。

这些学派互相诘难、批驳,形成了“百家争鸣”的局面。

3.意义:“百家争鸣”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思想解放运动,是中国学术文化、思想道德发展史上的重要阶段,奠定了中国思想文化发展的基础.二、孔子和早期儒学1.孔子(1)地位:春秋晚期,孔子创立儒家学派。

(2)主张:①核心思想:孔子的思想核心是“仁”。

他认为仁就是爱人,要做到待人宽容,“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②政治思想:强调统治者要以德治民,爱惜民力,取信于民,反对苛政和任意刑杀.主张“克己复礼”,使每个人的行为符合礼的要求.③教育思想:首创私人讲学,主张“有教无类",打破了贵族垄断文化教育的局面。

2.孟子和荀子(1)孟子:继承并发展孔子的学说,被尊为“亚圣”.①政治思想:发展孔子“仁”的思想,主张“仁政”,提出“民贵君轻”的民本思想。

②伦理观:主张“性本善”,认为人的天性善良。

(2)荀子:儒家思想的集大成者。

①政治思想:主张“仁义”和“王道",以德服人,提出“君舟民水”,强调人民力量。

②伦理观:提出“人之性恶",强调用礼乐来规范人的行为,使人向善。

(3)影响:战国后期,儒学发展成为诸子百家中的蔚然大宗。

三、道家和法家1.道家思想(1)老子:春秋晚期,道家创始人。

①哲学思想:世界本原是“道”,万物都存在对立面并相互转化。

②政治思想:主张“无为"和“小国寡民”。

(2)庄子:战国时期,继承发展老子的学说.①一切事物都是相对的.②放弃一切欲念,获取精神自由。

诸子百家思想要点整理复习提纲

诸子百家思想要点整理复习提纲

诸子百家思想要点整理复习提纲一、孔子及其思想孔子,名丘,字仲尼,春秋时期鲁国人。

中国著名的大思想家、大教育家、政治家,儒家学派的创始人。

1.德政思想用德和礼来治理国家,即“德治”“礼治”。

德治就是主张以道德去感化教育人;所谓“礼治”,即遵守严格的等级制度,君臣、父子、贵贱、尊卑都有严格的区别。

2.礼治思想(1)“礼”是社会道德规范,用来调和人与人之间的矛盾,与法律互补。

(2)在孔子心目中,西周是理想完美的社会,其政治偶像是制定周礼的周公。

周礼的核心内容是“各安其分”,强调君君、臣臣、父父、子子的等级制度和血缘关系的宗法制度。

但孔子所处的时代,虽然周天子还在,可是王权不再,周朝那套礼乐制度早已毁坏,君不君,臣不臣,社会秩序不再像西周一样井然有序。

面对礼崩乐坏的现状,孔子一心想通过“复礼”来重建社会,即以礼治国。

(3)“礼教思想”是孔子“德政思想”的重要内容,孔子“德”的核心是“仁”,那么如何实现“仁”呢?那就要通过“复礼”。

如果一个人能够按“礼”行事,那就达到了“仁”。

可见“礼”和“仁”是表里关系。

(4)我们经常把“礼”和“乐”并称,其实,“乐”即音乐,是表达人们思想情感的一种形式,在西周,它是“礼”的一部分,什么场合用什么音乐,什么人用什么音乐都是有规定的。

如西周规定天子奏乐舞蹈用“八佾”,诸侯用“六佾”即此。

3.“仁”的内涵“仁”是孔子思想核心,是一种道德境界,其核心是“爱”。

具体表现在两方面:忠和恕。

仁:爱忠:为人尽心竭力,真心为他人,希望自已好,也希望他人好。

(“已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恕:待人宽厚,设身处地为他人想,将心比心,以已推人,自己不想受到恶待,就不要恶待他人。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4.处世哲学(1)中庸之道“中庸”指恰到好处、不走极端。

“中庸”是孔子倡导的处世原则,强调为人处事应遵循“适度原则”“和谐原则”“合礼原则”。

孔子的“中庸”决不是和稀泥,不是做好好先生。

(2)和而不同君子在人际交往中能够与他人保持一种和谐友善的关系,但在对具体问题的看法上却不必苟同于对方。

2021高考北师大历史一轮复习讲义: 第12单元 第23讲 从百家争鸣到独尊儒术

2021高考北师大历史一轮复习讲义: 第12单元 第23讲 从百家争鸣到独尊儒术

单元概览时期春秋战国时期汉代宋、明时期明末清初主要表现春秋时期,孔子创立儒家学派。

战国时期孟子、荀子继承开展了儒家思想,与其他学派形成“百家争鸣〞的局面汉武帝采纳董仲舒的建议,“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使儒家思想确立了在中国传统文化中的主流地位儒学吸收佛道思想,开展为“理学〞,更加理论化和思辨化,使儒学进入了一个崭新的阶段思想家批判开展儒家思想,使中国传统文化重新焕发生机主旨儒家思想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代表,随着社会的不断开展,儒家思想也不断地吸收新内容,兼容并蓄,不断演变,并呈现出明显的时代特色第23讲从百家争鸣到独尊儒术考点1| “百家争鸣〞识记——主干梳理·知识自查一、老子和孔子的思想1.老子的学说(1)历史地位:春秋时期重要的思想家,道家学派创始人。

(2)思想①核心思想:“道〞是派生万物的根源。

②朴素的辩证法思想:一切事物都有对立面,对立的双方相互依存,相互转化。

③政治主张:“无为而治〞,反对严刑峻法。

2.孔子的思想(1)历史地位:孔子是儒家学派的创始人,伟大的教育家。

(2)思想①哲学思想的核心是“仁〞,倡导“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②强调统治者要“为政以德〞。

③崇尚周礼,提出“克己复礼为仁〞。

④兴办私学,主张“有教无类〞、“因材施教〞等。

[易误辨析]老子不是道教创始人老子是道家学派的创始人,而道教兴起于东汉,虽然与道家思想有着密切联系,但道家不等于道教,故老子不是道教的创始人。

二、百家争鸣1.原因(1)根本原因:春秋战国时期是社会大变革的时期。

(2)各派政治势力的斗争十分剧烈。

(3)代表各派政治势力的思想家,按照各自的利益和要求积极发表意见,提出治国济世的主张。

2.代表人物及主张(1)儒家①孟子:以“仁〞“义〞为核心,主张“性善论〞;提倡“仁政〞“保民〞,反对剥削和压迫。

②荀子:重民,提出“水那么载舟,水那么覆舟〞的思想;主张“性恶论〞,主张王霸并用,德治与法治相结合。

(2)道家:庄子。

春秋战国时期诸子百家的思想异同点

春秋战国时期诸子百家的思想异同点

春秋战国时期诸子百家的思想异同点战国诸子百家,儒道墨法最为声名显著,虽争鸣对立而实渊源流长。

儒家鼻祖孔子,曾适周问礼于道家始祖老子;墨家出于儒家;法家集大成者韩非乃是儒家大师荀子的学生,且韩非深受道家影响,《解老》《喻老》即是明证。

四家虽渊源深厚,然亦经历了争鸣、结合、重组的对立与融合过程。

一、儒墨、道法四家的对立点与相同点。

儒道墨法四家,就其对待“人”和“社会”而言,可以分为两类:1、儒家和墨家,两家虽表现为对立,然墨家出于儒家,故“天志”之与“天命”,“兼爱”之于“仁”,何其相似!儒墨两家,均重视人与人之情感,表现为“以人为本”,关爱社会,只不过儒家是知识分子为统治者着想,希望恢复“礼乐征伐自天子出”的盛世,最终实现“天下为公”的大同社会,而墨家则是手工业者为下层劳动人民着想,建立一个“尚同”“尚贤”的小生产者的乐园。

2、道家与法家,法家与道家渊源密切,申不害、慎到,法家集大成者韩非深受道家影响。

此两派虽然社会观炯然不同,然出发点却很一致:都是从自然主义出发,道家提倡“道法自然”,目的是恢复“结绳而治”的“小国寡民”的氏族社会,其本质仍然是代表下层知识分子和劳动者;法家则从道家吸取了自然主义,从自然动物性的“恶”来定位人本性,制定了法、术、势三结合的一整套统驭之术,专门为上层统治者作独裁服务。

二、儒道墨法在汉代以后的整合。

虽然儒家和墨家,道家与法家各有相同之处,然而,因为各自立足之本位不同,故自汉代始,不断整合。

首先是汉初,吸取秦亡的教训,“法道合流”,用道家来包装法家,汉初黄老之术盛行,其本体曰“道生法”,是为“道法家”。

然而,因为其各自代表的阶层利益不同,特别是汉武帝时,综合国力强盛,故这个联盟很快瓦解,因为统治者驭人则可,一切法“自然”则绝对不能。

故此时,董仲舒应运而生,“阳儒阴法”外加阴阳,即以法家为骨骼、以儒家为血肉肌肤、以阴阳家为外衣装饰。

经过董仲舒改造的儒家,实际上是儒家和法家的有机结合,二者一拍即合,影响中国政治历史两千余年。

春秋战国时期诸子百家的思想异同点

春秋战国时期诸子百家的思想异同点

春秋战国时期诸子百家的思想异同点春秋战国时期是中国历史上思想文化的一个高峰时期,诸子百家思想流派并存,不同思想之间相互交流、互相借鉴、相互对立,形成对中国传统文化发展的深远影响。

本文将从思想内容和思想特点两个方面来探讨诸子百家思想的异同点。

一、思想内容上的异同1.儒家思想儒家思想强调人伦,注重礼法,认为只有依靠正确的道德知识,才能达到人民幸福安康的目的。

儒家主张文治,旨在通过规范人民的生活方式和行为规范来维护社会秩序。

儒家极尽差别对待,追求“仁”,强调行为规范和礼仪规范,认为“君子以义语不以利言”。

儒家思想倡导的是一种温和、谦虚、有为而不自我表达的精神,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主脉,影响广泛。

2.道家思想道家思想倡导“无为而治”,主张“无为而成天下之事,观之如今之芸芸众生”。

道家主张超脱于世俗,强调自然,追求心灵的自由与宁静。

道家学说强调自然,认为天下万物皆从道而来,道即自然法则。

道家思想以其自然、超然、无为、悠然自得的特点,在中国哲学史上独树一帜,是中国传统文化中重要的思想流派之一。

3.墨家思想墨家学派强调“兼爱”,认为“非君子者不爱人”。

墨家对现实社会中的利益分配很有关注,提出了捐助、平分、比较少等政策。

墨家信仰武器攻击。

墨子认为战争与武器最终无法带来和平和幸福,提出和平和满足当前需要的技术解决方案。

墨家思想以其“爱”的思想为特色,影响了中国道德伦理的形成。

4.名家思想名家学派强调辩论,主张言辞之道。

名家强调语言的表达与控制,重视辩论的技巧和人际交往的策略。

名家学派倡导的是机智、说服力和表达能力的学问,对于中国古代的文化发展有着重要的贡献。

5.法家思想法家学派强调法治,认为“惟忠信无以长久”,主张统治当局依据人性和逻辑需要,以明确规则为基础,实现治理法治和完善法制建设。

法家思想以其强有力的保障和管理方式,为中国传统文化的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

6.杂家思想杂家学派集中了不同文化学派的思想,他们的学说多样化,既有强调自然的道家学派,又有崇尚实用的农家学派,还有重视墨学、名学的思想。

七上历史百家争鸣讲解

七上历史百家争鸣讲解

一、老子
1.历史地位:春秋后期楚国人,道家学派的创始人。

2.思想主张:人们应顺应自然,世间的事物都有其对立面,对立的双方可以相互转化;善于从正反两方面思考问题。

主张“无为而治”。

3.相关著作:《道德经》成为道家经典。

二、孔子和儒家学说
1.历史地位:春秋后期鲁国人,大思想家、大教育家,儒家学派的创始人。

2.思想成就:核心思想“仁”;政治上推崇西周的制度,主张以德治国。

3.教育成就:创办私学,主张“有教无类”;在教学中,注重道德教育和文化知识教育,提出一系列教学原则和方法。

4.相关著作:其思想由弟子整理成《论语》一书。

5.历史影响:
(1)孔子的学说,对中国古代文化的发展有非常重要的影响。

(2)他所提出的一些道德规范对中国社会的发展也具有深远影响。

三、百家争鸣
1.背景:战国时期,旧的社会制度进一步崩溃,新的社会制度逐步确立,学术思想领域活跃,形成了“诸子百家”。

2.学派:
3.影响:促进了思想和学术的繁荣,成为中国古代第一次思想文化发展的高峰,为中国古代文化的发展奠定了基础,对后世有十分重要而深远的影响。

2020年高考历史一轮复习:先秦时期的思想文化

2020年高考历史一轮复习:先秦时期的思想文化

2020年高考历史一轮复习:先秦时期的思想文化一、春秋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1.孔子和早期儒学(1)孔子①主张:政治上提出了“仁”与“礼”的学说;主张德治;注重政治与人事,对鬼神敬而远之;教育上开创私人讲学之风,主张“有教无类”,注重人的全面发展。

②影响:孔子是儒家学派的创始人,《诗》、《书》、《礼》、《乐》、《易》、《春秋》是儒学的“六经”。

(2)孟子:继承了孔子的学说,提出仁、义、礼、智四种道德规范;发挥孔子的“德治”思想,提倡“仁政”学说,并提出“君轻民贵”的原则,成为中国早期民本思想的基础。

(3)荀子:强调“天行有常”,又指出人道有为,提出了“制天命而用之”的思想;认为学习的最高目标是把握“礼”。

`[易误警示]孟子的“民本”思想与现代的“以人为本”理念二者有着本质的区别。

孟子的思想对缓和阶级矛盾,维护统治的长治久安发挥了重要作用。

但是,孟子的“仁政”“民本”思想并不是以维护人民利益为出发点,而是维护封建统治的一种策略。

2.其他学派、[轻巧识记]百家争鸣●[选修融会]儒家文化创始人孔子(选修4)1.背景(1)春秋时期社会由奴隶制社会向封建制社会转变,违背周礼的行为司空见惯,人际关系紧张。

(2)孔子决心通过恢复周礼,承担传承文化和改善人际关系的社会道义。

2.内容、(1)政治①礼:主张以“礼”来规范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把“礼”作为立国立身的基础,主张“克己复礼”,匡正社会秩序。

②仁:仁是孔子思想的核心,是处理人际关系的最高准则。

主张以德和礼治理社会,反对政府向百姓收重税。

③中庸:为恰当地协调礼与仁的关系,提出中庸思想。

(2)教育:开创私学,提出“有教无类”“因材施教”的教育思想。

3.对后世的影响(1)对中国:创立的儒学成为中国传统文化的主流。

(2)对世界`①亚洲:汉朝以后,儒家典籍传入越南、朝鲜、日本等,产生了深远影响。

②西方:明清以后,孔子学说传到西方,产生了重大影响。

二、先秦时期的科技文化1.科技2.汉字(1)起源:刻画在早期陶器上的简单符号被认为是中国文字的起源。

诸子百家思想要点整理

诸子百家思想要点整理

诸子百家思想要点整理一、孔子及其思想孔子,名丘,字仲尼,春秋时期鲁国人。

中国著名的大思想家、大教育家、政治家,儒家学派的创始人。

1.德政思想用德和礼来治理国家,即“德治”“礼治”。

德治就是主张以道德去感化教育人;所谓“礼治”,即遵守严格的等级制度,君臣、父子、贵贱、尊卑都有严格的区别。

2.礼治思想(1)“礼”是社会道德规范,用来调和人与人之间的矛盾,与法律互补。

(2)在孔子心目中,西周是理想完美的社会,其政治偶像是制定周礼的周公。

周礼的核心内容是“各安其分”,强调君君、臣臣、父父、子子的等级制度和血缘关系的宗法制度。

但孔子所处的时代,虽然周天子还在,可是王权不再,周朝那套礼乐制度早已毁坏,君不君,臣不臣,社会秩序不再像西周一样井然有序。

面对礼崩乐坏的现状,孔子一心想通过“复礼”来重建社会,即以礼治国。

(3)“礼教思想”是孔子“德政思想”的重要内容,孔子“德”的核心是“仁”,那么如何实现“仁”呢?那就要通过“复礼”。

如果一个人能够按“礼”行事,那就达到了“仁”。

可见“礼”和“仁”是表里关系。

(4)我们经常把“礼”和“乐”并称,其实,“乐”即音乐,是表达人们思想情感的一种形式,在西周,它是“礼”的一部分,什么场合用什么音乐,什么人用什么音乐都是有规定的。

如西周规定天子奏乐舞蹈用“八佾”,诸侯用“六佾”即此。

3.“仁”的内涵“仁”是孔子思想核心,是一种道德境界,其核心是“爱”。

具体表现在两方面:忠和恕。

仁:爱忠:为人尽心竭力,真心为他人,希望自已好,也希望他人好。

(“已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恕:待人宽厚,设身处地为他人想,将心比心,以已推人,自己不想受到恶待,就不要恶待他人。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4.处世哲学(1)中庸之道“中庸”指恰到好处、不走极端。

“中庸”是孔子倡导的处世原则,强调为人处事应遵循“适度原则”“和谐原则”“合礼原则”。

孔子的“中庸”决不是和稀泥,不是做好好先生。

(2)和而不同君子在人际交往中能够与他人保持一种和谐友善的关系,但在对具体问题的看法上却不必苟同于对方。

初中七年级上册历史 第8课 百家争鸣

初中七年级上册历史 第8课 百家争鸣

名师点拨
预习反馈
基础训练
能力训练
素养提升
第4页
七年级 历史 上册 人教版
名师点拨
预习反馈
基础训练
能力训练
素养提升
第5页
七年级 历史 上册 人教版
思想主张:应顺应自然;世间的事物都有其 对立面 ,
老子
对立的双方是可以相互转化的;主张“无为而治” 思想成就:其学说集中在《 道德经 》一书中
百家争鸣
名师点拨
预习反馈
基础训练
能力训练
素养提升
第 19 页
七年级 历史 上册 人教版
13.辨别下列史实的正误,正确的打“√”,错误的打“×”,并 加以改正。 【 √ 】(1)老子认为世间的事物都有其对立面,对立的双方是可以 相互转化的。
名师点拨
预习反馈
基础训练
能力训练
素养提升
第 20 页
七年级 历史 上册 人教版
素养提升
第 13 页
七年级 历史 上册 人教版
7.战国时期,有一学派认为:明主像天,因为他依法行事,公正无
私。明主有权威、权力以加强其命令的力量。这一学派是 ( C )
A.儒家
B.墨家
C.法家
D.道家
名师点拨
预习反馈
基础训练
能力训练
素养提升
第 14 页
七年级 历史 上册 人教版
【易错易混】 诸子百家的主张
(D )
A.分封制的崩溃
B.商鞅变法的作用
C.兼并战争的后果
D.百家争鸣的原因
名师点拨
预习反馈
基础训练
能力训练
素养提升
第 17 页
七年级 历史 上册 人教版

春秋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

春秋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

春秋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
一、释义:诸子百家与百家争鸣
1、诸子百家:先秦至汉初学术思想流派的总称。

2、百家争鸣:春秋战国时期,社会经济、政治、文化都发生剧烈变化,一批杰出思想家各
自提出关于自然、社
会和人生的主张,形
成派别之间相互竞
争、相互学习、相互
吸收的形势。

二、百家:人物及思
想(见右图)
三、争鸣:相互竞争,
相互学习
1、相互竞争:
(1)墨子……反对儒家有层次、差等的“仁爱”……在经济和社会生活方面,……反对儒家倡导的厚葬和礼乐建设,认为这都会造成不必要的浪费。

(参见教材P7)
(2)庄子相对主义思想更加强烈,……几乎抹杀了一切对立事物的界限。

由此他反对社会进步,否定文化知识,痛恨仁义礼乐,主张恢复人的自然本性,
2、相互学习:韩非辩证法因素在一定程度上受到老子的影响,但与老子较多地强调对立面转化(老子认为转化是无条件的),韩非更重视对立面的冲突、斗争因素。

道家和法家代表中国思想传统的两个极端:道家认为,人本来是天真无邪的,法家则认为人生来性恶。

“无为,而无不为。

”这是道家的思想,它也是法家的思想,在韩非子和法家看来,君王应当具备的一项品质便是“为无为”,自己表现出“无为而治”,不需要动手做任何事情,一切需要办的事情都假手别人去做。

四、评价:中国思想文化第一个繁荣期,为文化宝库贡献精彩内容;是中国思想文化取得进步的重要条件。

春秋战国时期的诸子百家思想

春秋战国时期的诸子百家思想

春秋战国时期的诸子百家思想春秋战国时期是中国古代思想文化宝库中的辉煌时期,众多思想家的思想与学说相互交锋、碰撞,形成了百家争鸣的局面。

这些诸子百家的思想影响了中国几千年的历史与文化,并且对后来的中国哲学与思想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本文将从儒家、道家、墨家、法家、名家和纵横家等角度,来探究春秋战国时期的诸子百家思想。

儒家思想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中国古代社会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孔子是儒家学派的创始人,他提出了“仁”的观念,并倡导了礼制与道德修养,强调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以及个体对社会的责任。

儒家思想的核心是“仁者爱人”,注重和谐的人际关系,强调个体修养与社会公德,为中国古代政治、教育和道德价值观奠定了重要基础。

与儒家思想相对立的是道家思想,道家的代表人物是老子和庄子。

道家强调返璞归真,追求个体的自由和自然状态,主张顺其自然、无为而治。

他们认为世间万物都是依循“道”的自然法则运行,人应该尊重自然并与之和谐共存。

道家思想对于后来的中国哲学理论与实践产生了重要影响,也对个体的心灵修养与人际关系有着深刻的启示。

墨家思想则提倡爱人无差别,以“兼爱”为核心价值观。

墨子反对战争与压迫,主张和平与公正,倡导兼并天下的大同思想。

他们主张贫富平均,反对奢侈享乐,倡导世界和平并发展以人为本的社会关系。

墨子的思想对于后来的中国社会主义和道德观念的发展都有着重要的影响。

法家思想注重法律与秩序,主张以法治国,治理社会。

法家学派的代表人物是韩非子和李斯,他们认为只有通过严明的法律和严厉的刑罚才能维护社会的稳定和秩序。

在春秋战国时期的动荡局势下,法家思想吸引了不少君主与政治家,并对中国古代政治制度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名家学派对于春秋战国时期的思想文化具有独特的贡献。

名家注重辩论与辩证思维,提倡思辨与逻辑思维的发展。

在名家学派中,荀子主张人性本恶,主张政治上的权谋与道义的平衡;韩非子则提出了以法治国的思想理论。

两位名家的思想都对中国古代政治学与伦理学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诸子百家思想主张及代表人物

诸子百家思想主张及代表人物

中国古典文化——先秦诸子百家一览表诸子百家儒家代表人物:孔子、孟子、荀子。

作品:《论语》、《孟子》、《荀子》儒家是战国时期重要的学派之一,它以春秋时孔子为师,以六艺为法,崇尚「礼乐」和「仁义」,提倡「忠恕」和不偏不倚的「中庸」之道,主张「德治」和「仁政」,重视道德伦理教育和人的自身修养的一个学术派别。

儒家强调教育的功能,认为重教化、轻刑罚是国家安定、人民富裕幸福的必由之路。

主张「有教无类」,对统治者和被统治者都应该进行教育,使全国上下都成为道德高尚的人。

在政治上,还主张以礼治国,以德服人,呼吁恢复「周礼」,并认为「周礼」是实现理想政治的理想大道。

至战国时,儒家分有八派,重要的有孟子和荀子两派。

孟子的思想主要是“民贵君轻”,提倡统治者实行“仁政”,在对人性的论述上,他认为人性本善,提出“性善论”,与荀子的“性恶论”截然不同,荀子之所以提出人性本恶,也是战国时期社会矛盾更加尖锐的表现。

儒家的百家争鸣之孔子。

创始人是孔子。

孔子姓孔名丘字仲尼,春秋末期,鲁国陬邑(现在山东曲阜)人,被后人尊称为“万世师表”。

他的理论的核心是“仁”,他认为仁就是要爱人,要求人与人之间要相互爱护,融洽相处;实现'仁’要做到待人宽容,“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而体现仁的制度或行为的准则是“克己复礼”。

孔子首创私人教学,主张“有教无类”,认为不分贫富,人人都有受教育的权利。

同时也打破了贵族垄断文化教育的局面。

孔子主张"为政以德","节用而爱人",使百姓"足食",国家"足兵",取得"民信".这种思想包含了民本思想,也是他所提倡的道德观和伦理观。

重视道德教育,特别是个人修养,强调关爱别人,用社会规范约束自己的行为。

著作:《春秋》,孔子整理的《诗》、《书》、《礼》、《易》、《乐》五种教本,连同《春秋》被后人称为"六经"。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