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产养殖质量安全管理规定
水产养殖质量安全管理规定模版

水产养殖质量安全管理规定模版一、总则1. 目的:为保障水产养殖行业的质量安全,促进行业健康发展,制定本管理规定。
2. 适用范围:本规定适用于水产养殖企业及相关单位,包括养殖基地、养殖户、养殖设施等。
3. 定义:在本规定中,下列术语的定义如下:3.1 水产养殖:指通过人工控制和利用水域、养殖设施等条件,进行各类水生动物的人工繁殖、饲养和养殖管理的活动。
3.2 质量安全:指水产养殖产品符合相关标准和法律法规的要求,无任何对人体健康造成危害的因素。
3.3 养殖设施:指用于水产养殖活动的池塘、网箱、鱼池、养殖舍等设施。
3.4 养殖基地:指专门从事水产养殖活动的地区,包括养殖设施和相关设备。
3.5 养殖户:指从事水产养殖活动的个体或组织。
4. 主管部门:水产养殖质量安全监管机构是本行业的主管部门。
二、质量安全管理要求1. 养殖基地管理1.1 基地选址:养殖基地应选择水质清洁、环境卫生良好的地区,远离工业废气、废水、污染源等影响因素。
1.2 水源管理:养殖基地使用的水源应符合国家相关标准,不得使用含重金属和有毒物质超标的水源。
1.3 设施建设:养殖基地应按照相关规定建设养殖设施,并定期检查和维护设施,确保其安全可靠。
1.4 防疫措施:养殖基地应建立健全的防疫制度,采取科学有效的预防措施,防止疾病的发生和传播。
2. 养殖户管理2.1 养殖计划:养殖户应编制养殖计划,合理安排养殖品种、数量和周期,并按时进行养殖作业。
2.2 饲料管理:养殖户应选用合格的饲料,并按照标准进行饲喂,不得使用禁止使用的饲料或添加剂。
2.3 疾病监测:养殖户应定期检查水产养殖生物的健康状况,若发现疾病情况,应及时报告并采取相应措施。
2.4 养殖环境监测:养殖户应定期检测养殖水质、养殖设施状况、养殖密度等,确保养殖环境符合要求。
3. 养殖产品质量安全控制3.1 检疫检验:养殖产品应按照相关规定进行检疫检验,确保符合质量安全要求。
3.2 药物使用管理:养殖户在使用药物时应按照规定使用合格的药物,并按照规定的剂量和禁限期使用。
水产养殖质量安全管理规定

水产养殖质量安全管理规定水产养殖质量安全管理规定为了保障水产养殖产品的质量安全,维护消费者的身体健康和合法权益,确保水产养殖业的可持续发展,制定本规定。
一、养殖场环境管理1. 养殖场周围应保持洁净,禁止任何有害物质和污染源进入养殖区域。
2. 养殖池塘、鱼池等必须保持水质清洁,定期清理残渣和鱼粪等杂物。
3. 养殖场应配备合格的水质检测设备,定期对养殖水体进行检测,并确保水质符合相关标准。
4. 养殖场必须按照相关规定建立日常检查记录,定期评估养殖环境的卫生安全情况。
二、养殖品种选育1. 养殖场必须选择适应当地水质环境的优质品种进行养殖,确保养殖品种的生长状况和抗病能力。
2. 养殖场必须配备专业的技术人员,进行科学的养殖技术指导,确保养殖品种的生长和免疫健康。
3. 养殖场必须遵循规范的养殖操作流程,确保养殖品种的合理饲养和管理。
三、养殖饲料管理1. 养殖场应选择符合国家标准的饲料产品,并定期检测饲料的营养成分和安全性。
2. 养殖场必须按照规定的喂养量和喂养次数进行饲喂,并确保饲料的摄入量适宜。
3. 养殖场应经常监测饲料的质量,定期检测饲料中的有害物质含量,确保饲料的安全性。
四、养殖水质管理1. 养殖场应定期检测养殖水质的微生物、重金属、有害物质等指标,确保养殖水质符合相关标准。
2. 养殖场必须进行科学的水质处理,确保养殖水域的生态平衡和水质安全。
3. 养殖场必须按照规定的养殖密度进行养殖,合理控制养殖水体中的鱼体密度,防止疫病传播和水体污染。
五、养殖疫病防控1. 养殖场应建立完善的疫病防控机制,定期对养殖品种进行疫苗接种和防病处理。
2. 养殖场必须配备专业的疫病防控人员,并进行规范化的疫病监测和管理。
3. 养殖场应加强对养殖场周边环境和人员的卫生管理,防止病原体交叉感染。
六、养殖产品质量检验1. 养殖场必须在养殖周期结束后,对养殖产品进行质量检验,确保产品符合相关标准。
2. 养殖场应定期开展对养殖产品的检测,检测项目包括重金属、农药残留和生物毒素等。
水产养殖质量安全管理规定模版

水产养殖质量安全管理规定模版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了规范水产养殖质量安全管理,保障水产养殖产品的质量和安全,提高水产养殖行业的发展水平,特制定本规定。
第二条水产养殖质量安全管理应依据国家相关法律法规、行业标准,按照科学、统一、公开、公正的原则进行。
第三条水产养殖质量安全管理的目标是确保水产养殖产品的质量稳定、安全无害,保护人民群众的生命健康和合法权益。
第四条水产养殖质量安全管理应坚持预防为主、综合治理的原则,采取科学合理的技术和措施,加强监管,强化责任,改善生产环境,提高水产养殖产能。
第五条水产养殖企业应建立健全质量安全管理制度,明确质量安全管理的责任、要求和标准,确保养殖过程中各项要素的严格执行。
第六条水产养殖质量安全管理工作应与相关部门紧密配合,形成合力,加强信息互通,共同推动水产养殖业的可持续发展。
第二章质量安全管理制度第七条水产养殖企业应建立和完善质量安全管理制度,包括养殖物种的选择、养殖过程的管理、饲料的质量控制、疫病防控措施等内容。
第八条水产养殖企业应设立质量安全管理部门,负责水产养殖质量安全管理的组织和实施工作。
质量安全管理部门应有专职人员负责,具备相关技术和管理经验。
第九条水产养殖企业应制定质量安全管理责任制,明确各级质量安全管理人员的职责和权力,保障质量安全管理的有效落实。
第十条水产养殖企业应定期组织质量安全管理培训,提高员工的质量安全意识和技能,确保员工能够正确执行质量安全管理制度。
第十一条水产养殖企业应建立完善质量安全记录制度,健全质量数据管理流程,确保质量数据的真实、准确、完整。
第十二条水产养殖企业应建立质量安全风险评估机制,按照风险评估结果制定相应的应对方案,及时解决质量安全问题。
第三章养殖物种的选择第十三条水产养殖企业应选择适合当地水环境的养殖物种,避免引入外来物种,防止外来物种对当地生态环境的破坏。
第十四条水产养殖企业应确保养殖物种的来源合法,遵守相关批准手续和规定,禁止使用未经批准的养殖物种。
水产品养殖质量安全管理制度

水产品养殖质量安全管理制度一、引言水产品养殖质量安全是保障人们饮食健康和水生态平衡的重要环节。
为了规范水产品养殖行业,提高水产品质量安全管理水平,本文制定了水产品养殖质量安全管理制度。
二、适用范围本制度适用于各类水产品养殖场,包括淡水和海水养殖。
三、养殖场选址和环境1. 养殖场应选址在水质清洁的区域,远离化工厂、污水处理厂和生态破坏严重的区域。
2. 养殖场周边禁止排污,禁止使用含有重金属和有毒物质的化肥和农药。
四、水质管理1. 养殖场应定期监测养殖水质,包括温度、PH值、溶解氧、氨氮、亚硝酸盐和硝酸盐等指标。
2. 若水质指标超出国家相关标准,养殖场应及时采取措施,如提高水体流动性、增加氧气供给、采用生态修复等方法进行调整。
五、饲料管理1. 养殖场应使用合格的水产品饲料,饲料生产企业必须持有合法证书。
2. 饲料的配方应符合水产品营养需求,禁止添加禁用药物或激素。
3. 饲养过程中应合理控制饲料投放量,以避免过度投喂造成污染和营养浪费。
六、疫情防控1. 养殖场应建立健全疫情监测和报告制度,定期检查养殖场内水产品的健康状况。
2. 若发现水产品出现异常现象,如异常死亡、食欲不振等,应及时报告疾病防控部门,并采取必要的隔离和治疗措施。
3. 疫情防控期间,禁止向疫情区域销售和运输水产品,确保疫情不扩散。
七、兽药使用管理1. 养殖场应妥善存放兽药,按照规定使用,并记录兽药种类、使用日期、剂量等信息。
2. 兽药的使用必须符合国家相关法规和标准,严禁使用有毒兽药和超量使用兽药。
八、养殖记录和追溯1. 养殖场应建立健全养殖记录制度,包括养殖过程中的水质监测记录、饲料投喂记录、兽药使用记录等。
2. 每批养殖的水产品必须进行标识和记录,包括养殖起止时间、养殖场信息、投喂饲料信息等,以便追溯产品来源和质量。
九、检测和抽检1. 养殖场应定期进行水产品质量检测,包括重金属、有害物质和兽药残留等指标。
2. 相关部门会定期进行抽检,以确保水产品质量安全。
水产养殖质量安全管理规定范本

水产养殖质量安全管理规定范本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了加强水产养殖质量安全管理,保障消费者的身体健康和权益,规范水产养殖行业的生产经营行为,根据《食品安全法》等相关法律法规,制定本规定。
第二条水产养殖质量安全管理应当坚持风险控制、预防为主的原则,按照“从源头到餐桌”的全程管理要求,强化责任意识,加强监督检查,确保水产养殖产品的质量安全。
第三条水产养殖质量安全管理涵盖水产养殖生产环节、产品质量安全标准、监督检验、溯源追溯等内容。
第四条水产养殖企业应当建立健全质量安全管理制度,明确质量安全管理人员职责,加强培训教育,确保质量安全管理制度的有效执行。
第五条水产养殖企业应当建立健全质量安全档案,包括水产养殖场的原料采购记录、养殖过程监控记录、产品质量检验记录等。
第二章水产养殖生产环节管理第六条水产养殖企业应当选择合格的水产苗种,苗种来源应当合法合规,有进货记录和检验合格证明。
第七条水产养殖场应当建立合理的养殖环境,包括水质、水生态系统、养殖设备等,确保水产养殖过程的环境安全。
第八条水产养殖场应当制定养殖操作规程,明确养殖过程中的关键环节和要求,加强养殖人员的培训,提高操作技能。
第九条水产养殖过程中的饲料使用应当符合国家相关标准,禁止使用未经检验合格的饲料,饲料来源应当明确记录。
第十条水产养殖场应当建立健全兽药使用管理制度,严禁超量使用兽药,兽药使用记录应当详细、真实。
第三章产品质量安全标准第十一条水产养殖产品应当符合国家相关质量安全标准,包括有关生产环境、水质、饲料、兽药残留、重金属含量等方面的要求。
第十二条水产养殖产品应当标注产品名称、生产日期、产地、规格、质量等级等相关信息,确保产品的可追溯性。
第十三条水产养殖产品应当按照规定进行抽样检验和监督检查,确保产品质量安全。
第四章监督检验第十四条监督检验机构应当具备相关资质,按照国家标准和程序进行水产养殖产品质量安全检验。
第十五条监督检验机构应当对水产养殖产品进行抽样检验,建立检验档案,确保检验结果真实可靠。
水库水产养殖安全管理制度

一、总则第一条为了加强水库水产养殖安全管理,保障水库水产养殖业的健康发展,维护水库生态环境,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渔业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等相关法律法规,结合本水库实际情况,特制定本制度。
第二条本制度适用于本水库范围内的水产养殖活动,包括水库养殖、增殖、捕捞、加工、销售、科研、教学等各个环节。
第三条水库水产养殖安全管理遵循以下原则:(一)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综合治理;(二)依法管理、科学管理、严格管理;(三)责任明确、分工负责、协同配合。
二、组织机构及职责第四条水库水产养殖安全管理实行统一领导、分级管理、责任到人的管理体制。
第五条水库水产养殖安全管理领导小组负责水库水产养殖安全管理的全面工作,其主要职责如下:(一)贯彻执行国家有关水产养殖安全管理的法律法规和政策;(二)制定水库水产养殖安全管理规章制度;(三)组织协调水库水产养殖安全管理工作;(四)监督、检查水库水产养殖安全管理工作;(五)处理水库水产养殖安全事故。
第六条水库水产养殖安全管理办公室负责具体实施水库水产养殖安全管理工作,其主要职责如下:(一)贯彻执行水库水产养殖安全管理领导小组的决策;(二)负责水库水产养殖安全管理制度的建设和实施;(三)负责水库水产养殖安全培训、宣传、教育;(四)负责水库水产养殖安全事故的调查、处理和统计;(五)负责水库水产养殖安全设施的维护和管理。
第七条各相关部门按照职责分工,协同配合,共同做好水库水产养殖安全管理工作。
三、安全管理措施第八条水库水产养殖安全设施建设:(一)水库水产养殖设施应符合国家相关标准,确保安全生产;(二)水库水产养殖设施应定期检查、维护,确保设施安全可靠;(三)水库水产养殖设施应配备必要的安全防护设施,如防护网、防逃网、防病隔离设施等。
第九条水库水产养殖生产操作:(一)严格执行水产养殖生产操作规程,确保生产安全;(二)加强对养殖人员的安全教育培训,提高安全意识;(三)加强生产过程中的监督检查,及时发现和排除安全隐患;(四)严格执行水产养殖用药制度,确保水产养殖产品质量安全。
水产养殖质量安全管理规定(精)

水产养殖质量安全管理规定水产养殖质量安全管理规定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提高养殖水产品质量安全水平,保护渔业生态环境,促进水产养殖业的健康发展,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渔业法》等法律,行政法规,制定本规定. 第二条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从事水产养殖的单位和个人,应当遵守本规定. 第三条农业部主管全国水产养殖质量安全管理工作. 县级以上地方各级人民政府渔业行政主管部门主管本行政区域内水产养殖质量安全管理工作. 第四条国家鼓励水产养殖单位和个人发展健康养殖,减少水产养殖病害发生;控制养殖用药,保证养殖水产品质量安全;推广生态养殖,保护养殖环境. 国家鼓励水产养殖单位和个人依照有关规定申请无公害农产品认证. 第二章养殖用水第五条水产养殖用水应当符合农业部《无公害食品海水养殖用水水质》(NY5052-2001)或《无公害食品淡水养殖用水水质》(NY5051-2001)等标准,禁止将不符合水质标准的水源用于水产养殖. 第六条水产养殖单位和个人应当定期监测养殖用水水质. 养殖用水水源受到污染时,应当立即停止使用;确需使用的,应当经过净化处理达到养殖用水水质标准. 养殖水体水质不符合养殖用水水质标准时,应当立即采取措施进行处理.经处理后仍达不到要求的,应当停止养殖活动,并向当地渔业行政主管部门报告,其养殖水产品按本规定第十三条处理. 第七条养殖场或池塘的进排水系统应当分开.水产养殖废水排放应当达到国家规定的排放标准. 第三章养殖生产第八条县级以上地方各级人民政府渔业行政主管部门应当根据水产养殖规划要求,合理确定用于水产养殖的水域和滩涂,同时根据水域滩涂环境状况划分养殖功能区,合理安排养殖生产布局,科学确定养殖规模,养殖方式. 第九条使用水域,滩涂从事水产养殖的单位和个人应当按有关规定申领养殖证,并按核准的区域,规模从事养殖生产. 第十条水产养殖生产应当符合国家有关养殖技术规范操作要求.水产养殖单位和个人应当配置与养殖水体和生产能力相适应的水处理设施和相应的水质,水生生物检测等基础性仪器设备. 水产养殖使用的苗种应当符合国家或地方质量标准. 第十一条水产养殖专业技术人员应当逐步按国家有关就业准入要求,经过职业技能培训并获得职业资格证书后,方能上岗. 第十二条水产养殖单位和个人应当填写《水产养殖生产记录》(格式见附件1),记载养殖种类,苗种来源及生长情况,饲料来源及投喂情况,水质变化等内容.《水产养殖生产记录》应当保存至该批水产品全部销售后2年以上. 第十三条销售的养殖水产品应当符合国家或地方的有关标准.不符合标准的产品应当进行净化处理,净化处理后仍不符合标准的产品禁止销售. 第十四条水产养殖单位销售自养水产品应当附具《产品标签》(格式见附件2),注明单位名称,地址,产品种类,规格,出池日期等. 第四章渔用饲料和水产养殖用药第十五条使用渔用饲料应当符合《饲料和饲料添加剂管理条例》和农业部《无公害食品渔用饲料安全限量》(NY5072-2002).鼓励使用配合饲料.限制直接投喂冰鲜(冻)饵料,防止残饵污染水质. 禁止使用无产品质量标准,无质量检验合格证,无生产许可证和产品批准文号的饲料,饲料添加剂.禁止使用变质和过期饲料. 第十六条使用水产养殖用药应当符合《兽药管理条例》和农业部《无公害食品渔药使用准则》(NY5071-2002).使用药物的养殖水产品在休药期内不得用于人类食品消费. 禁止使用假,劣兽药及农业部规定禁止使用的药品,其他化合物和生物制剂.原料药不得直接用于水产养殖. 第十七条水产养殖单位和个人应当按照水产养殖用药使用说明书的要求或在水生生物病害防治员的指导下科学用药. 水生生物病害防治员应当按照有关就业准入的要求,经过职业技能培训并获得职业资格证书后,方能上岗. 第十八条水产养殖单位和个人应当填写《水产养殖用药记录》(格式见附件3),记载病害发生情况,主要症状,用药名称,时间,用量等内容.《水产养殖用药记录》应当保存至该批水产品全部销售后2年以上. 第十九条各级渔业行政主管部门和技术推广机构应当加强水产养殖用药安全使用的宣传,培训和技术指导工作. 第二十条农业部负责制定全国养殖水产品药物残留监控计划,并组织实施. 县级以上地方各级人民政府渔业行政主管部门负责本行政区域内养殖水产品药物残留的监控工作. 第二十一条水产养殖单位和个人应当接受县级以上人民政府渔业行政主管部门组织的养殖水产品药物残留抽样检测. 第五章附则第二十二条本规定用语定义: 健康养殖指通过采用投放无疫病苗种,投喂全价饲料及人为控制养殖环境条件等技术措施,使养殖生物保持最适宜生长和发育的状态,实现减少养殖病害发生,提高产品质量的一种养殖方式. 生态养殖指根据不同养殖生物间的共生互补原理,利用自然界物质循环系统,在一定的养殖空间和区域内,通过相应的技术和管理措施,使不同生物在同一环境中共同生长,实现保持生态平衡,提高养殖效益的一种养殖方式. 第二十三条违反本规定的,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渔业法》,《兽药管理条例》和《饲料和饲料添加剂管理条例》等法律法规进行处罚. 第二十四条本规定由农业部负责解释. 第二十五条本规定自2003年9月1日起施行.·。
水产养殖质量安全管理规定(4篇)

水产养殖质量安全管理规定水产养殖质量安全是指为了保障水产养殖产品的质量和安全而采取的一系列管理措施。
水产养殖行业的发展对于保障食品安全和提高人民群众的生活水平有着重要的作用。
为此,国家出台了一系列的水产养殖质量安全管理规定,以规范水产养殖业的发展并保障消费者的权益。
以下是水产养殖质量安全管理规定的相关内容。
一、水产养殖基本要求1. 养殖场选址必须在环境和水质条件良好的地方,且必须远离城市、工厂和化工厂等污染源。
2. 养殖场应建立健全的养殖管理制度和安全监测制度,对养殖过程进行监控和记录,并定期对养殖环境、饲料和养殖方式进行检测。
3. 养殖场应定期组织对养殖人员进行培训,提高其养殖技术和安全意识,确保养殖过程的规范和安全。
4. 养殖场应建立健全的水产养殖档案管理制度,对每批次的养殖过程进行记录和档案保存,以备后续的质量安全追溯。
二、水质管理要求1. 养殖场应在选址前对水质进行全面的检测,保证水质符合水产养殖的要求。
2. 养殖场应定期对养殖水体的理化指标进行监测,如水温、溶氧量、酸碱度、盐度等,并据此调整养殖环境。
3. 养殖场应定期对水体中的重金属、农药和兽药等污染物进行检测,保证水产养殖产品的安全。
4. 养殖场应定期清理和消毒养殖池,并确保养殖环境的清洁和卫生。
三、饲料管理要求1. 养殖场应选用符合国家标准的饲料,且应对饲料进行检测,确保饲料的质量和安全。
2. 养殖场应制定科学的饲料投喂方案,根据水体的温度、氧气和养殖阶段的需求进行合理的饲养。
3. 养殖场应严格控制饲料的投喂量,避免因饲料过量而导致养殖水体的污染和鱼类的生长不良。
4. 养殖场应定期监测养殖水体中的饲料残留物,保证养殖环境的卫生和鱼类的健康。
四、疫病防控要求1. 养殖场应建立健全的疫病监测和报告制度,对养殖过程中出现的疫病及时报告相关部门,并采取有效的防控措施。
2. 养殖场应定期对养殖水体和鱼类进行疫病的检测,确保养殖产品的安全和质量。
2024年水产养殖质量安全管理规定

2024年水产养殖质量安全管理规定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了加强水产品养殖质量安全管理,保障人民群众的饮食安全,规范养殖业经营行为,制定本规定。
第二条本规定适用于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所有水产品养殖活动。
第三条水产品养殖应当遵循科学规划、规范养殖、饮食安全的原则,保证水产品的质量安全。
第四条水产品养殖应当依法取得相关审批手续,完善养殖管理制度,加强养殖现场监管,保障水产品质量安全。
第二章养殖基地管理第五条水产品养殖基地应当选址适宜,水质优良,土壤肥沃,具备良好的光照、温度和气候条件。
第六条水产品养殖基地应当建立健全管理制度,明确养殖区域划定,规范养殖活动。
第七条水产品养殖基地应定期进行水质检测,确保水质符合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
第八条水产品养殖基地应加强疫病防控,定期进行养殖区域消毒,确保养殖环境卫生。
第九条水产品养殖基地应加强对养殖场地、设备和饲料的检修、保养和清洁,确保运行正常。
第三章养殖过程管理第十条水产品养殖过程应开展兽医监测和兽药使用管理,确保水产品健康。
第十一条水产品养殖应采取科学的养殖方式,合理控制养殖密度,防止饲料残留和污染。
第十二条水产品养殖应遵循生态养殖原则,保护养殖水域生态环境,减少对水质的污染。
第十三条水产品养殖应加强对养殖过程中疫病的防控,及时对病死水产品进行处理,防止疫病扩散。
第四章产品质量安全管理第十四条水产品应按照国家标准进行养殖、加工、储存和运输,保证产品质量安全。
第十五条水产品加工企业应建立健全质量管理体系,加强对原料、半成品和成品的检验控制。
第十六条水产品加工过程应遵循卫生安全规范,加强食品卫生管理,保证产品无细菌和有害物质。
第十七条水产品加工企业应定期组织人员进行食品安全培训,提高员工的质量安全意识。
第十八条水产品养殖过程中发现质量安全问题,应及时停产、没收违法所得,并依法追究相关责任人的法律责任。
第五章监督检查与处罚第十九条监督部门应加强对水产品养殖过程的监督检查,及时发现问题并进行处理。
水产养殖质量安全管理规定范文

水产养殖质量安全管理规定范文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加强水产养殖质量安全管理,保障水产品质量安全,确保消费者的身体健康和利益不受侵害,根据相关法律法规,制定本规定。
第二条本规定适用于各类水产养殖企业、单位和个人,以及从事水产品加工、销售等经营活动的单位和个人。
第三条水产养殖质量安全管理应遵循公平、公正、公开、科学的原则,依法履行有关的法律法规和标准化管理规定,推行全程全网监管,建立起从源头到餐桌的质量安全追溯体系。
第四条水产养殖质量安全管理应注重预防为主,加强监管,强化责任,突出重点,创新监管方式,完善管理制度,提高水产品质量安全水平。
第五条相关部门应加强对水产养殖质量安全管理的组织领导,制定并贯彻执行工作计划,加强宣传教育,提高监管能力,做好协调和督促工作。
第二章水产养殖过程管理第六条水产养殖过程应按照环境保护要求,选择合适的养殖水域或养殖场地,增加养殖密度时应确保水质符合相关标准,防止养殖污染。
第七条水产养殖过程中,应选用符合质量标准的种苗,并建立相应的购苗登记制度,确保种苗来源可追溯。
第八条水产养殖过程中,应严禁使用未经注册的兽药、饲料和添加剂,严禁使用禁用的养殖辅助药物,严禁使用有毒有害物质。
第九条水产养殖过程中,应科学合理安排饲料,严禁过度投喂,坚决杜绝任何形式的添加非食用物质。
第十条水产养殖过程中,应定期检测饲料和水质,确保水产养殖过程符合相关的规范和标准。
第十一条水产养殖过程中,应定期对养殖场进行综合排查,做好病害防控工作,及时发现和处理病害,保证水产健康生长。
第三章水产品质量安全管理第十二条水产品质量安全应检验合格,不合格产品不得销售。
第十三条水产品质量安全应按照相关标准进行检测,包括渔业产品质量安全标准、食品安全国家标准等。
第十四条水产品质量安全检测应委托具备资质的检测机构进行,检测结果应及时向生产企业、经营者和相关部门通报。
第十五条水产品质量安全检测结果不合格的,应及时采取措施进行处理,包括停产、下架、召回等。
水产养殖质量安全管理规定

水产养殖质量安全管理规定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提高养殖水产品质量安全水平,保护渔业生态环境,促进水产养殖业的健康发展,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渔业法》等法律、行政法规,制定本规定。
第二条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从事水产养殖的单位和个人,应当遵守本规定。
第三条农业部主管全国水产养殖质量安全管理工作。
县级以上地方各级人民政府渔业行政主管部门主管本行政区域内水产养殖质量安全管理工作。
第四条国家鼓励水产养殖单位和个人发展健康养殖,减少水产养殖病害发生;控制养殖用药,保证养殖水产品质量安全;推广生态养殖,保护养殖环境。
国家鼓励水产养殖单位和个人依照有关规定申请无公害农产品认证。
第二章养殖用水第五条水产养殖用水应当符合农业部《无公害食品海水养殖用水水质》(NY5052—2001)或《无公害食品淡水养殖用水水质》(NY5051—2001)等标准,禁止将不符合水质标准的水源用于水产养殖。
第六条水产养殖单位和个人应当定期监测养殖用水水质。
养殖用水水源受到污染时,应当立即停止使用;确需使用的,应当经过净化处理达到养殖用水水质标准。
养殖水体水质不符合养殖用水水质标准时,应当立即采取措施进行处理。
经处理后仍达不到要求的,应当停止养殖活动,并向当地渔业行政主管部门报告,其养殖水产品按本规定第十三条处理。
第七条养殖场或池塘的进排水系统应当分开。
水产养殖废水排放应当达到国家规定的排放标准。
第三章养殖生产第八条县级以上地方各级人民政府渔业行政主管部门应当根据水产养殖规划要求,合理确定用于水产养殖的水域和滩涂,同时根据水域滩涂环境状况划分养殖功能区,合理安排养殖生产布局,科学确定养殖规模、养殖方式。
第九条使用水域、滩涂从事水产养殖的单位和个人应当按有关规定申领养殖证,并按核准的区域、规模从事养殖生产。
第十条水产养殖生产应当符合国家有关养殖技术规范操作要求。
水产养殖单位和个人应当配置与养殖水体和生产能力相适应的水处理设施和相应的水质、水生生物检测等基础性仪器设备。
水产养殖质量安全管理规定

水产养殖质量安全管理规定
是指针对水产养殖行业制定的一系列规定和标准,旨在保障水产养殖产品的质量和安全。
这些规定通常包括以下内容:
1. 水质管理:包括水源选择与管理、水质监测与调控、废水处理等方面的规定,确保养殖水体的水质安全。
2. 饲料管理:包括合理饲料搭配、安全饲料使用、饲料添加剂使用规定等,保证养殖动物食物的质量和安全性。
3. 养殖环境管理:包括池塘或网箱设计与管理、养殖设施设备管理、养殖密度控制等方面的规定,确保养殖环境的卫生和安全。
4. 疫病防控管理:包括疫苗接种、疾病监测与报告制度、疫病防控措施等,保证养殖动物的健康和安全。
5. 药物使用管理:包括合格药物的选择与使用、兽药残留限量标准、用药记录等,确保养殖动物药物使用的安全和合理性。
6. 营养成分检测:包括养殖动物产品中重金属、有害物质、营养成分等的检测标准和限量要求,确保产品的质量和安全符合国家标准。
7. 监管与处罚:制定相应的监管机构、监督检查和违规处罚机制,对不符合规定的养殖企业进行严厉处罚,以保证养殖产品质量和消费者的权益。
水产养殖质量安全管理规定的制定和执行,对于提高水产养殖产品的质量和安全性,保障消费者的健康是非常重要的。
同
时,养殖企业也应加强自身的管理和自律,积极配合监管部门的监督检查工作,共同维护水产养殖行业的良好发展。
2023年水产养殖质量安全管理规定

2023年水产养殖质量安全管理规定为了更好地加强和规范水产养殖行业,保障水产养殖产品的质量安全,提高消费者的信任度和满意度,特制定以下规定:一、水产养殖基地管理1. 水产养殖基地应具备合法的经营资质,并配备专业的管理人员,负责日常管理和监督工作。
2. 水产养殖基地应有完善的养殖设施和设备,保证水产养殖环境的安全卫生和养殖动物的生活质量。
3. 水产养殖基地应建立健全的记录管理制度,包括养殖过程中的投饵记录、水质监测记录、疾病防控记录等,以便日后的追溯和监管。
二、水质监测与控制1. 水产养殖基地应定期对养殖水体进行检测,包括水质指标、水生物毒素等。
检测结果应保存并报送相关部门。
2. 如发现水质不合格的情况,水产养殖基地应立即采取相应的措施,如更换养殖水体、改善饲料配方等,确保水质恢复正常。
3. 水产养殖基地应加强对养殖水体的管理与保护,防止闲置土地、工业废水等对水体造成污染。
三、投饵管理1. 水产养殖基地应使用合法、合规的饲料,并保证其符合国家食品安全标准。
2. 水产养殖基地应建立健全的投饵记录制度,并按要求保存投饵记录,达到日后的溯源要求。
3. 水产养殖基地应根据养殖动物的需要,科学合理地配制投饵量,避免过度投饵造成环境污染和养殖动物的健康问题。
四、疾病防控1. 水产养殖基地应建立健全的养殖动物疫病防控制度,包括疫苗使用、疫情监测、防止疫病扩散等。
2. 水产养殖基地应配备专业的兽医人员,负责疫病的预防和治疗工作。
3. 水产养殖基地应做好动物弃置和病死动物的处理工作,防止疫病的传播。
4. 水产养殖基地应做好疫苗的采购和使用记录,并按要求保存。
五、动物用药管理1. 水产养殖基地应根据养殖动物的需要,选择合适的兽药,并按照兽药的使用说明使用。
2. 水产养殖基地应建立动物用药记录制度,并保存记录,以符合溯源要求。
3. 水产养殖基地应加强对动物用药的监测和控制,防止兽药残留超标。
六、产品质量控制1. 水产养殖基地应建立完善的产品质量控制制度,包括产品检测、质量管理等。
水产养殖质量安全管理规定

水产养殖质量安全管理规定
是指针对水产养殖行业的质量安全管理制定的规定和标准。
主要包括以下内容:
1. 生产环境管理:规定了养殖场的选址要求、水源水质控制、环境污染防控等要求,确保养殖环境符合质量安全要求。
2. 养殖设施和设备管理:规定了养殖设施和设备的选用和维护要求,确保设施和设备的安全可靠性和卫生条件。
3. 养殖种苗管理:规定了种苗的来源、运输、养殖前的检疫和防疫要求,确保养殖种苗的质量和健康状况。
4. 饲养管理:规定了饲料配方、饲养密度、水质管理和合理使用兽药等要求,确保饲养过程中符合质量安全标准。
5. 疫病防控管理:规定了疫病的监测、报告、隔离和治疗要求,确保疫病的预防和控制措施有效执行。
6. 药残物残留控制管理:规定了兽药使用的规范和安全间隔期,确保养殖产品中无超标残留物。
7. 水质安全监测管理:规定了水质监测频率、项目和限值要求,确保水质符合质量安全要求。
8. 养殖产品质量安全管理:规定了产品采集、检验、追溯和标识要求,确保养殖产品的质量安全可追溯。
以上是针对水产养殖质量安全管理的一些常见规定和要求,具体内容可能会因地区和国家的不同而有所差异。
第 1 页共 1 页。
水产养殖质量安全管理规定

水产养殖质量安全管理规定一、概述本规定旨在加强水产养殖行业的质量安全管理,保障水产品的质量安全,提高消费者的满意度和信任度。
本规定适用于所有水产养殖企业和从业人员,涵盖水产养殖的各个环节。
二、养殖基地管理1. 养殖基地选址养殖基地应选取水环境优良、水质清洁、水流稳定的地区,避免选址在重工业区、农药污染区等不利于水产养殖的环境。
2. 养殖水质监测养殖基地应定期对养殖水质进行监测,包括水体的pH值、溶解氧含量、浊度、有机物含量等指标。
一旦水质出现异常,应立即采取措施进行调整或处理。
3. 养殖设施管理养殖设施应符合相关标准要求,保证其安全、耐用性和环境友好性。
定期检查维护设施,并确保其正常运行。
4. 饲料管理饲料应选择符合国家标准的优质产品,严禁使用有毒有害物质作为饲料。
饲料的投放量应适中,避免浪费和对水体造成污染。
5. 养殖疾病防控建立健全的养殖疾病监测和防控机制,定期进行疫情调查和疫苗接种。
对有疫情发生的养殖场,应立即采取隔离、治疗等措施,防止疫情扩散。
三、水产养殖过程管理1. 种苗选择选择健康的、无病无虫的种苗,避免引入疾病源和病毒。
种苗的来源应可追溯,保证其质量和安全性。
2. 养殖管理合理安排投饵、换水和清洁作业,保持养殖环境的良好状态。
组织定期人工清理和消毒,防止病原菌滋生和扩散。
3. 养殖环境保护养殖场禁止乱倒污水、废弃物及养殖剩余物,制定科学的废弃物处理方案,确保养殖场的环境卫生。
四、产品加工和销售管理1. 加工安全加工环节应符合食品安全卫生规定,建立完善的食品安全管理体系。
加工场所应具备良好的卫生条件,操作人员应定期进行健康检查。
2. 检验检疫对出栏的水产品进行全面检验检疫,检测有害物质残留、病原微生物和其他有害物质。
合格后方可出厂销售。
3. 产品标识产品应进行标识,并标明养殖基地、出栏日期、养殖方式等相关信息,方便消费者查询和追溯。
标签应符合国家要求,明确产品的质量和安全性。
4. 销售渠道管理建立完善的销售渠道管理制度,对销售商进行认证和审核,保证水产品的正常销售。
水产养殖管理规定

水产养殖质量安全管理规定《水产养殖质量安全管理规定》,已于2003年7月14日经农业部第18次常务会议审议通过,自2003年9月1日起实施。
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提高养殖水产品质量安全水平,保护渔业生态环境,促进水产养殖业的健康发展,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渔业法》等法律、行政法规,制定本规定。
第二条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从事水产养殖的单位和个人,应当遵守本规定。
第三条农业部主管全国水产养殖质量安全管理工作。
县级以上地方各级人民政府渔业行政主管部门主管本行政区域内水产养殖质量安全管理工作。
第四条国家鼓励水产养殖单位和个人发展健康养殖,减少水产养殖病害发生;控制养殖用药,保证养殖水产品质量安全;推广生态养殖,保护养殖环境。
国家鼓励水产养殖单位和个人依照有关规定申请无公害农产品认证。
第二章养殖用水第五条水产养殖用水应当符合农业部《无公害食品海水养殖用水水质》(NY5052-2001)或《无公害食品淡水养殖用水水质》(NY5051-2001)等标准,禁止将不符合水质标准的水源用于水产养殖。
第六条水产养殖单位和个人应当定期监测养殖用水水质。
养殖用水水源受到污染时,应当立即停止使用;确需使用的,应当经过净化处理达到养殖用水水质标准。
养殖水体水质不符合养殖用水水质标准时,应当立即采取措施进行处理。
经处理后仍达不到要求的,应当停止养殖活动,并向当地渔业行政主管部门报告,其养殖水产品按本规定第十三条处理。
第七条养殖场或池塘的进排水系统应当分开。
水产养殖废水排放应当达到国家规定的排放标准。
第三章养殖生产第八条县级以上地方各级人民政府渔业行政主管部门应当根据水产养殖规划要求,合理确定用于水产养殖的水域和滩涂,同时根据水域滩涂环境状况划分养殖功能区,合理安排养殖生产布局,科学确定养殖规模、养殖方式。
第九条使用水域、滩涂从事水产养殖的单位和个人应当按有关规定申领养殖证,并按核准的区域、规模从事养殖生产。
第十条水产养殖生产应当符合国家有关养殖技术规范操作要求。
水产养殖质量安全管理规定

水产养殖质量安全管理规定
是指针对水产养殖业进行的管理措施,以保障养殖水产品的质量和安全。
以下是一些水产养殖质量安全管理规定的内容:
1. 养殖环境管理规定:包括水质管理、水体污染防控、饲料供应管理等,以确保养殖环境符合相关质量安全要求。
2. 养殖设施管理规定:包括养殖场的建设要求、设施设备的维护管理等,确保设施设备的安全性和有效性。
3. 养殖动物管理规定:包括选种、疾病防控、饲养管理等,保障养殖动物的健康和生长发育。
4. 养殖投入品管理规定:包括饲料、药物、饲料添加剂等的选择和使用规范,防止养殖投入品对水产品质量和安全的影响。
5. 养殖过程监测和管理规定:包括养殖过程的监测、记录和报告要求,及时掌握养殖水产品的情况,做出相应的调整和改进。
6. 养殖产品质量安全检测规定:包括对养殖水产品进行质量和安全检测的标准和方法,以确保养殖产品符合相关质量安全要求。
7. 养殖产品追溯管理规定:包括养殖产品的追溯制度建立和运行,确保养殖产品可追溯到养殖源头,提高产品的可信度和可靠性。
以上是水产养殖质量安全管理规定的一些内容,具体的规定会根据不同地区和国家的实际情况有所差异。
第 1 页共 1 页。
水产养殖质量安全管理规定(doc12)(1)

水产养殖质量安全管理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部令第31号《水产养殖质量安全管理规定》,已于2003年7月14日经农业部第18次常务会议审议通过,现予发布,自2003年9月1日起实施。
部长:杜青林二00三年七月二十四日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提高养殖水产品质量安全水平,保护渔业生态环境,促进水产养殖业的健康发展,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渔业法》等法律、行政法规,制定本规定。
第二条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从事水产养殖的单位和个人,应当遵守本规定。
第三条农业部主管全国水产养殖质量安全管理工作。
县级以上地方各级人民政府渔业行政主管部门主管本行政区域内水产养殖质量安全管理工作。
第四条国家鼓励水产养殖单位和个人发展健康养殖,减少水产养殖病害发生;控制养殖用药,保证养殖水产品质量安全;推广生态养殖,保护养殖环境。
国家鼓励水产养殖单位和个人依照有关规定申请无公害农产品认证。
第二章养殖用水第五条水产养殖用水应当符合农业部《无公害食品海水养殖用水水质》(NY5052-2001)或《无公害食品淡水养殖用水水质》(NY5051-2001) 等标准,禁止将不符合水质标准的水源用于水产养殖。
第六条水产养殖单位和个人应当定期监测养殖用水水质。
养殖用水水源受到污染时,应当立即停止使用;确需使用的,应当经过净化处理达到养殖用水水质标准。
养殖水体水质不符合养殖用水水质标准时,应当立即采取措施进行处理。
经处理后仍达不到要求的,应当停止养殖活动,并向当地渔业行政主管部门报告,其养殖水产品按本规定第十三条处理。
第七条养殖场或池塘的进排水系统应当分开。
水产养殖废水排放应当达到国家规定的排放标准。
第三章养殖生产第八条县级以上地方各级人民政府渔业行政主管部门应当根据水产养殖规划要求,合理确定用于水产养殖的水域和滩涂,同时根据水域滩涂环境状况划分养殖功能区,合理安排养殖生产布局,科学确定养殖规模、养殖方式。
第九条使用水域、滩涂从事水产养殖的单位和个人应当按有关规定申领养殖证,并按核准的区域、规模从事养殖生产。
水产养殖业安全管理制度

一、总则为了提高水产养殖水产品质量安全水平,保护渔业生态环境,促进水产养殖业的健康发展,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渔业法》等法律法规,结合我国水产养殖业实际情况,特制定本制度。
二、适用范围本制度适用于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从事水产养殖的单位和个人。
三、养殖用水管理1. 水产养殖用水应当符合农业部《无公害食品海水养殖用水水质》(NY5052—2001)或《无公害食品淡水养殖用水水质》(NY5051—2001)等标准。
2. 养殖单位和个人应定期监测养殖用水水质,确保水质达标。
3. 养殖用水水源受到污染时,应立即停止使用,并采取措施进行净化。
四、养殖生产管理1. 养殖生产应遵守国家有关养殖技术规范操作要求。
2. 水产养殖专业技术人员应逐步按国家有关就业准入要求,经过职业技能培训并获得职业资格证书后,方能上岗。
3. 销售的养殖水产品应符合国家或地方的相关标准。
五、渔用饲料管理1. 使用渔用饲料应符合《饲料和饲料添加剂管理条例》和农业部《无公害食品渔用饲料安全限量》(NY5072—2002)。
2. 严禁使用违禁药物和添加剂。
六、水产养殖用药管理1. 使用水产养殖用药应符合《兽药管理条例》和农业部《无公害食品渔药使用准则》(NY5071—2002)。
2. 严格执行休药期制度,确保水产品质量安全。
七、水质监测与污染防控1. 定期监测养殖用水水质,发现水质异常时,应立即采取措施进行治理。
2. 加强水产养殖污染防控,合理使用化肥、农药,减少对水环境的污染。
八、人员管理与培训1. 养殖场应建立健全人员管理制度,明确各岗位职责。
2. 定期对养殖人员进行技术培训,提高其业务素质。
3. 对养殖人员进行安全生产教育,确保生产安全。
九、监督检查1. 养殖单位和个人应自觉接受渔业主管部门的监督检查。
2. 鼓励社会公众对水产养殖质量安全进行监督,举报违法行为。
十、附则本制度自发布之日起施行。
本制度未尽事宜,按国家有关法律法规执行。
本制度由XX省渔业主管部门负责解释。
水产养殖质量安全管理规定范本(2篇)

水产养殖质量安全管理规定范本一、总则本规定旨在加强水产养殖质量安全管理,保障水产养殖产品的质量与安全,维护消费者的合法权益。
在水产养殖过程中,应遵守国家相关法律法规,确保养殖环境健康、饲养水产品种合理、养殖管理科学、养殖水质清洁,以提供优质的水产养殖产品。
二、养殖环境管理1. 养殖场的建设:养殖场应选择合适的场地建设,避免建在工业污染源附近、水质污染或水流缺乏的地方。
2. 养殖池的清洁:定期清洗养殖池,确保养殖池内废物、残饵等物质及时清除,保持水体的清洁。
3. 养殖池与水源的隔离:养殖池应隔离并严禁与污染源接触,防止水产养殖环境受到污染。
三、养殖品种管理1. 合理品种选择:选择具有良好遗传特性、抗病能力强的品种,提高水产养殖的产量与质量,降低病害的发生率。
2. 饲料使用规范:使用符合国家标准的水产饲料,避免使用含有激素、抗生素等非法添加物的饲料,确保使用安全健康的饲料。
四、养殖管理措施1. 养殖管理制度:建立科学的养殖管理制度,包括疾病防控、饲养管理、药物使用等方面的规定,确保养殖过程有序进行。
2. 疫苗接种管理:对养殖水产进行疫苗接种,按照规定的程序和时间进行,提高水产养殖的免疫力,预防疾病的发生。
3. 饲料管理:合理控制饲料的投喂量,根据养殖水产的生长状况、环境条件等因素进行调整,以避免过度投喂造成浪费和水体污染。
4. 养殖密度管理:严格控制养殖密度,保持适度的空间以利于水产生长和活动,防止过度养殖引发水质恶化和疾病传播。
五、水质管理1. 水源选择:选择清洁、无污染的水源供给养殖,避免使用有毒或重金属污染的水体。
2. 水质监测:定期对养殖水体进行监测,包括水质的温度、pH 值、溶氧量、亚硝酸盐、氨氮等指标,以确保水质符合国家标准。
3. 水体处理:对水体中出现的异常情况,采取相应的处理措施,如鱼病爆发时及时进行治疗,防止疫情扩散。
六、产品质量安全控制1. 防止药物残留:使用药物时按照使用说明进行,避免药物滥用和超量使用,以免导致药物残留超标。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水产养殖质量安全管理规定
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部令
第31号
《水产养殖质量安全管理规定》,已于2003年7月14日经农业部第18次常
务会议审议通过,现予发布,自2003年9月1日起实施。
部长:杜青林
二00三年七月二十四日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为提高养殖水产品质量安全水平,保护渔业生态环境,促进水产
养殖业的健康发展,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渔业法》等法律、行政法规,制
定本规定。
第二条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从事水产养殖的单位和个人,应当遵守本
规定。
第三条农业部主管全国水产养殖质量安全管理工作。
县级以上地方各级人民政府渔业行政主管部门主管本行政区域内水产养
殖质量安全管理工作。
第四条国家鼓励水产养殖单位和个人发展健康养殖,减少水产养殖病害
发生;控制养殖用药,保证养殖水产品质量安全;推广生态养殖,保护养殖
环境。
国家鼓励水产养殖单位和个人依照有关规定申请无公害农产品认证。
第二章养殖用水
第五条水产养殖用水应当符合农业部《无公害食品海水养殖用水水质》
(NY5052-2001)或《无公害食品淡水养殖用水水质》(NY5051-2001)等标准,
禁止将不符合水质标准的水源用于水产养殖。
第六条水产养殖单位和个人应当定期监测养殖用水水质。
养殖用水水源受到污染时,应当立即停止使用;确需使用的,应当经过
净化处理达到养殖用水水质标准。
养殖水体水质不符合养殖用水水质标准时,应当立即采取措施进行处理。
经处理后仍达不到要求的,应当停止养殖活动,并向当地渔业行政主管部门
报告,其养殖水产品按本规定第十三条处理。
第七条养殖场或池塘的进排水系统应当分开。
水产养殖废水排放应当达
到国家规定的排放标准。
第三章养殖生产
第八条县级以上地方各级人民政府渔业行政主管部门应当根据水产养殖
规划要求,合理确定用于水产养殖的水域和滩涂,同时根据水域滩涂环境状
况划分养殖功能区,合理安排养殖生产布局,科学确定养殖规模、养殖方式。
第九条使用水域、滩涂从事水产养殖的单位和个人应当按有关规定申领
养殖证,并按核准的区域、规模从事养殖生产。
第十条水产养殖生产应当符合国家有关养殖技术规范操作要求。
水产养
殖单位和个人应当配置与养殖水体和生产能力相适应的水处理设施和相应的
水质、水生生物检测等基础性仪器设备。
水产养殖使用的苗种应当符合国家或地方质量标准。
第十一条水产养殖专业技术人员应当逐步按国家有关就业准入要求,经
过职业技能培训并获得职业资格证书后,方能上岗。
第十二条水产养殖单位和个人应当填写《水产养殖生产记录》(格式见
附件1),记载养殖种类、苗种来源及生长情况、饲料来源及投喂情况、水质
变化等内容。
《水产养殖生产记录》应当保存至该批水产品全部销售后2年以
上。
第十三条销售的养殖水产品应当符合国家或地方的有关标准。
不符合标
准的产品应当进行净化处理,净化处理后仍不符合标准的产品禁止销售。
第十四条水产养殖单位销售自养水产品应当附具《产品标签》(格式见
附件2),注明单位名称、地址,产品种类、规格,出池日期等。
第四章渔用饲料和水产养殖用药
第十五条使用渔用饲料应当符合《饲料和饲料添加剂管理条例》和农业
部《无公害食品渔用饲料安全限量》(NY5072-2002)。
鼓励使用配合饲料。
限
制直接投喂冰鲜(冻)饵料,防止残饵污染水质。
禁止使用无产品质量标准、无质量检验合格证、无生产许可证和产品批
准文号的饲料、饲料添加剂。
禁止使用变质和过期饲料。
第十六条使用水产养殖用药应当符合《兽药管理条例》和农业部《无公
害食品渔药使用准则》(NY5071-2002)。
使用药物的养殖水产品在休药期内不
得用于人类食品消费。
禁止使用假、劣兽药及农业部规定禁止使用的药品、其他化合物和生物
制剂。
原料药不得直接用于水产养殖。
第十七条水产养殖单位和个人应当按照水产养殖用药使用说明书的要求
或在水生生物病害防治员的指导下科学用药。
水生生物病害防治员应当按照有关就业准入的要求,经过职业技能培训
并获得职业资格证书后,方能上岗。
第十八条水产养殖单位和个人应当填写《水产养殖用药记录》(格式见
附件3),记载病害发生情况,主要症状,用药名称、时间、用量等内容。
《
水产养殖用药记录》应当保存至该批水产品全部销售后2年以上。
第十九条各级渔业行政主管部门和技术推广机构应当加强水产养殖用药
安全使用的宣传、培训和技术指导工作。
第二十条农业部负责制定全国养殖水产品药物残留监控计划,并组织实
施。
县级以上地方各级人民政府渔业行政主管部门负责本行政区域内养殖水
产品药物残留的监控工作。
第二十一条水产养殖单位和个人应当接受县级以上人民政府渔业行政主
管部门组织的养殖水产品药物残留抽样检测。
第五章附则
第二十二条本规定用语定义:
健康养殖指通过采用投放无疫病苗种、投喂全价饲料及人为控制养殖环
境条件等技术措施,使养殖生物保持最适宜生长和发育的状态,实现减少养
殖病害发生、提高产品质量的一种养殖方式。
生态养殖指根据不同养殖生物间的共生互补原理,利用自然界物质循环
系统,在一定的养殖空间和区域内,通过相应的技术和管理措施,使不同生
物在同一环境中共同生长,实现保持生态平衡、提高养殖效益的一种养殖方
式。
第二十三条违反本规定的,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渔业法》、《兽药管
理条例》和《饲料和饲料添加剂管理条例》等法律法规进行处罚。
第二十四条本规定由农业部负责解释。
第二十五条本规定自2003年9月1日起施行。
附件1:水产养殖生产记录
池塘号:;面积:亩;养殖种类:
饲料来源
检测单位
饲料品牌
苗种来源
是否检疫
投放时间
检疫单位
时间
体长
体重
投饵量
水温
溶氧
pH值
氨氮
养殖场名称:养殖证编号:()养证[]第号养殖场场长:养殖技术负责人:
附件2:产品标签
养殖单位
地址
养殖证编号
()养证[]第号
产品种类
产品规格
出池日期
附件3:水产养殖用药记录序号
时间
池号
用药名称
用量/浓度
平均体重/总重量
病害发生情况
主要症状
处方
处方人
施药人员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