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七年级下册课外古诗词诵读
人教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下册课外古诗词诵读 (一)
词语解释
课件PPT
⑴竹里馆:辋川别墅胜景之一,房屋周围有竹林, 故名。 ⑵幽篁(huáng):幽深的竹林。 ⑶啸(xiào):嘬口发出长而清脆的声音,类似于 打口哨。 ⑷深林:指“幽篁”。 ⑸相照:与“独坐”相应,意思是说,左右无人相 伴,唯有明月似解人意,偏来相照。 ⑹长啸:撮口而呼,这里指吟咏、歌唱。古代一些 超逸之士常用来抒发感情。魏晋名士称吹口哨为啸。 也指吹口哨。
逢入京使
岑参
故园东望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漫漫,双袖龙钟泪不干。
马上相逢无纸笔,凭君传语报平安。
作者档案
课件PPT
岑参(715~770),唐代诗人。南 阳人。出身于官僚家庭。三十岁举进士, 授兵曹参军。天宝年间,两度出塞,居 边塞六年,颇有雄心壮志。安史乱后回 朝,由杜甫等推荐任右补阙,转起居舍 人等职,大历(766~779)年间官至 嘉州刺史,世称岑嘉州。
晚春
韩愈
草树知春不久归,百般红紫斗芳菲。 杨花榆荚无才思,惟解漫天作雪飞。
作者档案
韩愈(768—824),字退之, 河南河阳(今河南省孟州市)人, 汉族,自称“郡望昌黎”,世称 “韩昌黎”、“昌黎先生”。唐代 杰出的文学家、思想家、哲学家, 政治家。
课件PPT
词语解释
(1)久不归:即将结束。 (2)杨花:指柳絮。 (3)榆荚:亦称榆钱。榆未生叶时,先在枝间生 荚,荚小,形如钱,荚老呈白色,随风飘落。 (4)才思:才华和能力。 (5)惟解:只知道。
人教部编版
七年级 语文 下册
课件PPT
课外古诗词诵读(一)
竹里馆
王维
课件PPT
独坐幽篁里, 弹琴复长啸。 深林人不知, 明月来相照。
作者档案
王维(701-761),字摩诘。汉 族,唐朝太原祁州人(今山西省祁县 人),外号“诗佛”,唐代杰出诗人、 画家,开元进士,后官至尚书右丞。 王维精通佛学,佛教有一部《维摩诘 经》,是维摩诘向弟子们讲学的书, 王维很钦佩维摩诘,所以自己名为维, 字摩诘。
人教部编版初中语文七年级下册课外古诗词诵读:《泊秦淮》等四首(共34张PPT)
读诗句
贾生 李商隐 宣室/求贤/访/逐臣, 贾生/才调/更/无伦。 可怜/夜半/虚/前席, 不问/苍生/问/鬼神。
新知讲解
李商隐(813—858),字义山,号 玉溪生、樊南生,唐代著名诗人,祖籍 河内沁阳。他是晚唐最出色的诗人之一, 和杜牧合称“小李杜”,与温庭筠合称 为“温李”,因诗文与同时期的段成式、 温庭筠风格相近,且三人都在家族里排 行第十六,故并称为“三十六体”。作 品收录为《李义山诗集》。
七年级语文下册
课外古诗词诵读
泊秦淮、贾生、过松源晨炊漆公店、约客
新知导入
导入语
同学们,在我国源远流长、丰富多 彩的长河中,诗歌就像一朵馨香独具的 奇葩,永开不败。有的诗人,他胸怀大 志,博览群书;有的诗人,他屡受排挤, 报国无门;有的诗人,他独登高楼,难 觅知音。于是他们百感交集,写下了一 首首千古绝唱。今天我们就一起走进诗 人们的内心世界,领略中华古诗的魅力!
明诗意
新知讲解
读古诗赏佳句知今译
歌女
怨恨,仇恨
商女不知亡国恨,
指秦淮河。
曲名,《玉树后庭花》的简称,南朝 陈后主所作,后世多称为亡国之音。
隔江犹唱后庭花。
今译:可怜的商女不知道国已经要亡, 还在对岸唱着淫靡之曲《后庭花》。
简析:这两句表面是批判歌女,实际上 批判颓靡世风和不知之将亡的统治者。
明诗意
知作者
新知讲解
知背景
贾谊贬长沙,久已成为诗人们抒 写不遇之感的熟滥题材。作者独辟蹊 径,特意选取贾谊自长沙召回,宣室 夜对的情节作为诗材。坐宣室。上因 感鬼神事,而问鬼神之本。贾生因具 道所以然之状。至夜半,文帝前席(在 坐席上移膝靠近对方)。既罢曰:“吾久 不见贾生,自以为过之,今不及也。”
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下册第六单元《课外古诗词诵读》知识点梳理
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下册第六单元《课外古诗词诵读》知识点梳理泊秦淮烟笼寒水月笼沙,夜泊秦淮近酒家。
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
注释:笼:笼罩。
寒水:寒冷的河水。
夜:名词作状语,在夜里。
商女:歌女。
江:指秦淮河。
译文:烟雾和月光笼罩着寒冷的水面和水边的沙滩。
在夜里,船在秦淮河上停泊,与岸上的酒店靠得很近。
歌女不知道南朝亡国的怨恨,隔着河还在唱《玉树后庭花》。
赏析:这首诗情景交融,形象而典型地表现了晚唐的时代特征,使人从陈后主的荒淫亡国联想到江河日下的晚唐的命运,委婉含蓄地表达了诗人对历史的思考,对现实的忧思。
本诗首句渲染气氛,迷蒙中透着悲凉;第二句点明环境,在结构上起过渡作用;后两句以议论作结,针砭时弊,抒发心中不满。
另外诗中还巧妙地运用典故,很值得我们学习。
问题:1.诗中的两个“笼”字有何妙处?“笼”是笼罩的意思,两个“笼”字连用,将轻烟、淡月、寒水、细沙四种景物融为一体,贴切地勾画出秦淮河两岸朦胧冷寂的景象。
2.如何理解“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这两句诗?诗人在船上听到岸上的酒楼中,歌女在演唱“亡国之音”,心中激起了无限的忧愤。
从字面上看是在批评歌女,实际上是在批评纵情声色、醉生梦死的颓靡世风,批评沉溺于歌舞升平而不知国之将亡的统治者。
贾生宣室求贤访逐臣,贾生才调更无伦。
可怜夜半虚前席,不问苍生问鬼神。
注释:访:咨询,征求意见。
才调:才华,这里指贾谊的政治才能。
无伦:无人能比。
可怜:可惜。
虚:徒然。
译文:汉文帝在宣室求问被贬谪的贤臣,贾谊的才华更是无人能比。
谈至深夜汉文帝挪动双膝靠近贾谊,可惜他不垂询治国安民的道理和方法,却问无关轻重的鬼神之事。
赏析:诗的前两句由“求”而“访”而“赞”,层层递进,表现了汉文帝对贾生的推服器重。
第三句承、转交错,是全诗枢纽。
承,即所谓“夜半前席”,把汉文帝当时那种虚心垂询、凝神倾听,以至于“不自知膝之前于席”的情状描绘得惟妙惟肖。
而“转”,也就在这戏剧高潮中同时开始。
部编本七下语文课外古诗词诵读(共八首)
七年级 语文 下册
黄斜文课件教案试卷制作
课外古诗词诵读(一)
黄斜文课件教案试卷制作
竹 里 馆
王 维
独坐幽篁里, 弹琴复长啸。 深林人不知,
明月来相照。
黄斜文课件教案试卷制作
作者档案
王维(701-761),字摩诘。汉 族,唐朝太原祁州人(今山西省祁县 人),外号“诗佛”,唐代杰出诗人 、画家,开元进士,后官至尚书右丞 。王维精通佛学,佛教有一部《维摩 诘经》,是维摩诘向弟子们讲学的书 ,王维很钦佩维摩诘,所以自己名为 维,字摩诘。
词语解释
①入京使:回京城长安的使者。 ②故园:指长安和自己在长安的家。 ③漫漫:形容路途十分遥远。 ④龙钟:涕泪淋漓的样子,这里是沾湿的意思。卞 和《退怨之歌》:“空山歔欷泪龙钟。” ⑤凭:托,烦,请。 ⑥传语:捎口信。
黄斜文课件教案试卷制作
参考译文
回头向东看自己的故乡,路途遥远, 满面泪水沾湿了衣袖,涕泪依然擦不干。 途中与君马上相遇,想要写封信却没有纸与笔, 唯有托你捎个口信,回家帮我报个平安。
黄斜文课件教案试卷制作
诗歌赏析
诗的第一句“故园东望路漫漫”是写眼前的 实景。“故园”指自己的家园,“东望”点明家园 的位置,也说明自己在走马西行.“路漫漫”三字,说 明离家之远。诗人辞家远征,回首望故乡,自觉长路 漫漫,平沙莽莽,真不知家山何处?“漫漫”二字,给 人以茫茫然的感觉。下句诗“双袖龙钟泪不干” 写思乡的情状,思乡之泪,龙钟交横,涕泗滂沱。
黄斜文课件教案试卷制作
写作背景
这首诗是唐玄宗开元二十三年(735年)李白 游洛城(即洛阳)时所作。洛阳在唐代是一个很 繁华的都市,时称东都。当时李白客居洛城,大 概正在客栈里,因偶然听到笛声而触发故园情, 作此诗。
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下册 课外古诗词诵读 (一)
诗歌赏析
“马上相逢无纸笔”句,“逢”字点出了题目,在 赴安西的途中,遇到作为入京使者的故人,彼此都鞍 马倥偬,交臂而过,一个继续西行,一个东归长安,而自 己的妻子也正在长安,正好托故人带封平安家信回 去,可偏偏又无纸笔,彼此行色匆匆,只好托故人带个 口信,“凭君传语报平安”吧。这最后一句诗处理 得很简单,收束得很干净利落,但简净之中寄寓着诗 人的一片深情,寄至味于淡薄,颇有韵味。
逢入京使
岑 参
故园东望路漫漫,双袖龙钟泪不干。 马上相逢无纸笔,凭君传语报平安。
作者档案
岑参(715~770),唐代诗人。南 阳人。出身于官僚家庭。三十岁举进士 ,授兵曹参军。天宝年间,两度出塞, 居边塞六年,颇有雄心壮志。安史乱后 回朝,由杜甫等推荐任右补阙,转起居 舍人等职,大历(766~779)年间官 至嘉州刺史,世称岑嘉州。
春夜洛城闻笛
李 白
谁家玉笛暗飞声,散入春风满洛城。 此夜曲中闻折柳,何人不起故园情。
作者档案
李白(701~762),字太白, 号青莲居士。是屈原之后最具个 性特色、最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 有“诗仙”之美誉,与杜甫并称 “李杜”。其诗以抒情为主,表 现出蔑视权贵的傲岸精神,对人 民疾苦表示同情,又善于描绘自 然景色,表达对祖国山河的热爱。
参考译文
独自坐在幽深的竹林里, 我又是弹琴又是长啸。 竹林深处清幽寂静无人知晓, 只有那天上的明月将我相照。
诗歌赏析
这是一首写隐者的闲适生活情趣的诗,描绘了 诗人月下独坐、弹琴长啸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悠闲生活。这首小诗总 共四句。拆开来看,既无动人的景语,也无动人的 情语;既找不到哪个字是诗眼,也很难说哪一句是 警策。且诗的用字造语、写景,写人都极平淡无奇。 然而它的妙处也就在于以自然平淡的笔调,描绘出 清新诱人的月夜幽林的意境,夜静人寂融情景为一 体,蕴含着一种特殊的美的艺术魅力,使其成为千 古佳品。
第六单元 课外古诗词诵读(课件)七年级语文下册(部编版)
领悟诗情
泊秦淮 杜牧
烟笼寒水月笼沙, 夜泊秦淮近酒家。 商女不知亡国恨, 隔江犹唱后庭花。
赏析
这两句诗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这两句诗表现出辛辣的讽刺,深沉的悲痛,无
限的感慨,堪称“绝唱”。 表达诗人对国家命运的关怀和忧虑。
对比阅读
题临安邸
[宋]林升
山外青山楼外楼, 西湖歌舞几时休? 暖风熏得游人醉, 直把杭州作汴州!
体会情感
约客
赵师秀
黄梅时节家家雨, 青草池塘处处蛙。 有约不来过夜半, 闲敲棋子落灯花。
赏析
捕捉了诗人怎样的心理和动作,分析表达效果。 “落灯花” 委婉地表现了灯芯燃久、期客时长的情
递进,表现了文帝对贾生的推服器重。从字 面上看对汉文帝是褒扬的。
体会情感
贾生 李商隐 宣室求贤访逐臣, 贾生才调更无伦。 可怜夜半虚前席, 不问苍生问鬼神。
赏析
本诗用了怎样的写作手法? 诗人语含讽刺,用了欲抑先扬的写作手法。
诗的前两句仿佛热烈颂扬文帝求贤若渴、虚 怀若谷并赞叹贾生的才华。后面两句揭露了 汉文帝不关心国计民生,自顾求仙访道的嘴 脸。
作者简介
赵 师 秀 (1170—1219年)
字紫芝,号灵秀,亦称灵芝,又号天乐。 永嘉(今浙江温州)人。南宋诗人。与徐 照、徐玑、翁卷并称“永嘉四灵”,人称 “鬼才”,开创 “江湖派”一代诗风。
体会情感
约客
赵师秀
黄梅时节家家雨, 青草池塘处处蛙。 有约不来过夜半, 闲敲棋子落灯花。
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几幅画面? ①梅子黄熟的江南雨季,烟雨蒙蒙,家家户户都笼罩在 蒙蒙的细雨之中。 ②笼罩在蒙蒙烟雨中的青草池塘里,传来阵阵蛙鸣,江 南的夏夜寂静而美好。
品析诗句
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下册课外古诗词8首 阅读鉴赏题背诵 中考考题汇总(含答案)0
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下册课外古诗词8首阅读鉴赏题背诵中考考题汇总(含答案)课外古诗词诵读(一)目录《竹里馆》王维《春夜洛城闻笛》李白《逢入京使》岑参《晚春》韩愈课外古诗词诵读(二)目录《泊秦淮》杜牧《贾生》李商隐《过松源晨炊漆公店》杨万里《约客》赵师秀一、《竹里馆》王维独坐幽篁里,弹琴复长啸。
深林人不知,明月来相照。
译文:独自闲坐在幽静竹林,一边弹琴一边高歌长啸。
深深的山林中无人知晓,只有一轮明月静静与我相伴。
1.解释词语幽篁:幽深的竹林啸:长常的口哨2.苏东坡评王维的诗是“诗中有画”,请用生动的语言描绘诗中所展现的画面。
答:月夜,诗人独自坐在幽深静谧的竹林里,一边弹琴,一边高声长啸。
竹林深深,没有人知道诗人在这里,只有皎洁的明月透过茂密的竹子照射过来,洒在诗人的身上,也洒在诗人的琴上。
3.诗歌营造了一种什么样的意境?表现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能体现诗人思想感情的词语有哪些?答:优美、高雅的意境。
表达了诗人宁静、淡泊的心情。
词语:独坐、弹琴、长啸。
4.请从修辞角度赏析“深林人不知,明月来相照”一句。
(2分)运用了拟人修辞,把“来相照”的明月当成知己,展示出诗人新颖而独到的想象力。
5.《竹里馆》表现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2分)答:本诗描绘了月夜竹林的清新幽静,刻画了一个孤高自许、高洁脱俗的隐者形象,表达了诗人宁静、淡泊、愉悦的心情。
6.请说明“竹”这一艺术形象在诗中的作用。
(2分)答:竹与夜色、明月一起,形成幽深静谧的氛围,烘托诗中抚琴者特立独行、自在放旷的形象,表现诗人醉心美好自然、厌弃纷杂俗世的志趣。
7.“独”是中国古代文人追求的一种精神境界,是表达不与世俗同流合污的独立人格,说说“独”字好在哪里?(2分)答:“独”是“独自”的意思。
诗人独自坐在幽静的竹林里.时而弹琴时而长啸.这一系列高雅的动作.表现了诗人的孤高自许、高洁脱俗的品质,表达了诗人宁静、淡泊、愉悦的心情。
8.请赏析一下“独坐幽篁里,弹琴复长啸”的艺术特色。
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下册第三单元_课外古诗词诵读_赏析
谁家玉笛暗飞声,散入春风满洛城。 [来~源:中国教育出&%版^网#] 此夜曲中闻折柳,何人不起故园情。
【古诗译文】 阵阵悠扬的笛声,是从谁家中飘出来的?随着春风的飘扬,传遍洛阳全城。就在今夜,听到令 人哀伤的《折杨柳》,有谁的思乡之情不会油然而生呢? 【全诗主旨】 本诗是作者李白游洛阳时所作。全诗描写在夜深人静之时,听到笛声而引起的思乡之情。
K12 教育初中语文
课外独坐幽篁里,弹琴复长啸。 深林人不知,明月来相照。 【古诗译文】 我独自坐在幽深的竹林里,一边弹琴一边高歌长啸。没有人知道我在竹林深处,只有明月相伴 静静地照耀着。 【全诗主旨】 这是诗人晚年隐居时创作的一首五绝。诗中意境淡雅、月华如水、涤荡胸怀。诗人在与自然对 话、与天地精神往来的惬意中,充分感悟隐居生活的美好情趣。 【名句赏析】 “深林人不知,明月来相照。”意思是说,自己僻居深林之中,也不为此感到孤独,因为那一 轮皎洁的月亮还在时时地照耀着自己。这是使用了拟人化手法,把倾洒银辉的一轮明月当成心心相 印的知心朋友,显示出诗人非常新颖而独到的想象力。 【诵读默写】
【名句赏析】 “杨花榆荚无才思,惟解漫天作雪飞。”此两句诗使用拟人化的手法,展现出杨花、榆荚也不甘 示弱,化作雪花随风飘舞,为晚春增添一景。启示人们:一个人无才思不可怕,要紧的是珍惜光阴, 不失时机,去创造价值。
如果没有您爱的滋润,怎么会绽放那么多美好的灵魂之花!
[w@ww.zzste*p.#%co&m]
【名句赏析】 “此夜曲中闻折柳,何人不起故园情。”在夜深人静时,听到伤离惜别的曲调,勾起诗人无尽 的乡思。这两句写诗人自己的情怀,却从他人反说,这是主观情感的推衍,更见诗人感触之深、思
如果没有您爱的滋润,怎么会绽放那么多美好的灵魂之花!
课外古诗词诵读《晚春》七年级语文下册(部编版)
诵读诗歌 晚春
草树知春不久归, 百般红紫斗芳菲。 杨花榆荚无才思, 惟解漫天作雪飞。
诵读诗歌
读准字音,读出节奏,读出感情。
晚春
韩愈
草树/知春/不久/归,
fēi
百般/红紫/斗/芳 。
jiá
杨花/榆 /无/才思,
jiě
惟 /漫天/作雪/飞。
理解诗意
竞争,比赛
草树知春不久归,百般红紫斗
本指花草树木,此指花草的芳香。
4、请发挥想像,用自己的话描绘“扬花”“漫天作雪飞”的情景。
柳絮朵朵,像白雪一样,又轻又白,漫天飞舞,随 风飘荡。
5、结合写作背景,后两句诗从另一角度思考 ,似乎是在启示我们什么?
启示:我们有什么理由不能抛弃那点小小的 自卑心理,放弃那点微不足道的自尊,抓住 时机,利用大好时光投身到为自己、为他人 创造美好未来的大环境中呢?
指柳絮 才气、才情 只知道 满天
杨花榆荚无才思,惟解漫天作雪飞。
意思是杨花榆荚不像别的花那样“百般 红紫”,如同人之“无才思”。
赏诗悟情
1、请赏析“草树知春不久归,百般红紫斗芳菲”。 运用拟人的修辞手法,描摹了晚春花草灿烂的情态,
极有效地表达了诗人珍惜春天和时光的美好情怀。
2、请说出“百般红紫斗芳菲”中的“斗”的修辞手法,并简析其妙处。
人生哲理:
“杨花榆荚”虽无才思,但不畏他人讥讽,坚持为暮春添色, 勇气非常可爱。这就启示我们:一个人“无才思”并不可怕,要 紧的是珍惜光阴,不失时机。
6、这首诗从花草树木的角度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这首诗从花草树木的角度抒发了诗人对春天的留恋、 喜爱之情,同时也表达了诗人感叹时光易逝,劝喻人们珍 惜时光、勤奋努力的思想感情。
第五单元课外古诗词诵读教案-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下册
(四)学生小组讨论(用时10分钟)
1.讨论主题:学生将围绕“古诗词在现代生活中的意义”这一主题展开讨论。他们将被鼓励提出自己的观点和想法,并与其他小组成员进行交流。
2.引导与启发:在讨论过程中,我将作为一个引导者,帮助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并解决问题。我会提出一些开放性的问题来启发他们的思考。
其次,在分组讨论环节,部分学生参与度不高,这可能是因为我对讨论主题的设置不够贴近学生的实际生活。在今后的教学中,我会尽量让讨论主题更加贴近学生的兴趣和需求,以提高他们的参与热情。
此外,古诗词的韵律、节奏对于学生来说也是一个挑战。在教学中,我尝试通过朗诵示范和指导来帮助学生掌握这一点,但仍有部分学生难以把握。我考虑在接下来的教学中,增加一些有趣的韵律练习,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习。
第五单元课外古诗词诵读教案-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下册
一、教学内容
《第五单元课外古诗词诵读》教案,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下册。本节课将围绕以下古诗词进行深入学习:
1.李白《静夜思》
2.王之涣《登鹳雀楼》
3.杜甫《春望》
4.白居易《赋得古原草送别》
二、核心素养目标
本节课的核心素养目标旨在培养学生的文学素养、审美情趣和文化理解能力。通过学习《第五单元课外古诗词诵读》,使学生能够:
举例:《静夜思》中“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两句,要求学生理解其中的韵律美和对仗工整。
(2)古诗词意境的领悟:通过分析古诗词中的意象,体会诗人的情感表达和意境创设。
举例:《登鹳雀楼》中“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引导学生感受大自然的壮阔景象,领悟诗人的豪情壮志。
(3)文化背景的理解:了解诗人的生平、创作背景,增强学生对古诗词文化内涵的理解。
人教部编版初中七年级语文下册课外古诗词诵读赏析(二)
⼈教部编版初中七年级语⽂下册课外古诗词诵读赏析(⼆)⼈教部编版初中七年级语⽂下册课外古诗词诵读赏析(⼆)(⼀)泊秦淮杜牧烟笼寒⽔⽉笼沙,夜泊秦淮近酒家。
商⼥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
译⽂:浩渺寒江之上弥漫着迷蒙的烟雾,皓⽉的清辉洒在⽩⾊沙渚之上。
⼊夜,我将⼩⾈泊在秦淮河畔,临近酒家。
⾦陵歌⼥似乎不知何为亡国之恨、⿉离之悲,竟依然在对岸吟唱着淫靡之曲《⽟树后庭花》。
赏析:这⾸诗是诗⼈夜泊秦淮时触景感怀之作,于六代兴亡之地的感叹中,寓含忧念现世之情怀。
这⾸诗在语⾔运⽤⽅⾯也颇见⼯夫。
⾸句写景,“烟”“⽔”“⽉”“沙”由两个“笼”字联系起来,融合成⼀幅朦胧清冷的⽔⾊夜景,渲染⽓氛,朦胧中透出忧凉。
次句点题,并以“近酒家”的丰富内涵启动思古之幽情。
秦淮⼀带在六朝时是著名的游乐场所,酒家林⽴。
因此昔⽇那种歌舞游宴的⽆尽繁华实已包含在诗⼈此时的思绪之中。
后两句由⼀曲《⽟树后庭花》引发⽆限感慨,“不知”抒发了诗⼈对“商⼥”的愤慨,也间接讽刺了不以国事为重、纸醉⾦迷的达官贵⼈,即醉⽣梦死的统治者。
“犹唱”⼆字将历史、现实巧妙地联为⼀体,伤时之痛委婉深沉。
清代评论家沈德潜推崇此诗为“绝唱”,⼀个“犹”字透露出作者批判之意、忧虑之情。
管世铭甚⾄称其为唐⼈七绝压卷之作。
诗⼈深夜泊⾈秦淮河畔,隔江传来商⼥《⽟树后庭花》的歌声,听着这亡国之⾳,不禁激起时代兴衰之感。
后两句对只知征歌征舞、买笑逐欢,⽽不以历史为鉴的统治者,给以深深的谴责。
本诗情景交融,朦胧的景⾊与诗⼈⼼中淡淡的哀愁和谐统⼀。
这是⼀⾸触景⽣情之作,通过写夜泊秦淮的所见所闻,揭露了晚唐统治者沉溺声⾊、醉⽣梦死的腐朽⽣活。
秦淮河两岸是六朝时的繁华之地,是权贵富豪、墨客骚⼈纵情声⾊、寻欢作乐的场所。
诗⼈夜泊秦淮,在茫茫沙⽉、迷蒙烟⽔中眼见灯红酒绿,⽿闻淫歌艳曲,不禁触景⽣情,顿⽣家国兴亡之思,将对历史的咏叹与对现实的思考紧密结合,从陈的荒淫亡国联想到江河⽇下的晚唐命运。
最新部编七年级语文下册第六单元 课外古诗词诵读(含答案)
部编七年级语文下册第六单元课外古诗词诵读(含答案)------------------------------------------作者xxxx------------------------------------------日期xxxx一、学习《泊秦淮》杜牧1、作者作品杜牧,唐代文学家,字牧之。
以济世之才自负。
写景抒情的小诗,多清俊生动。
其诗在晚唐成就颇高,后人称杜甫为“老杜”,称杜牧为“小杜”。
有《樊川文集》。
《泊秦淮》是杜牧游金陵,夜泊秦淮时所作。
诗人泊舟于此,眼见灯红酒绿,耳闻淫歌艳曲,触景生情,借古讽今,写下了这篇的七绝,抨击那些沉湎酒色、不理朝政的上层人物,表达了诗人对国家命运的关怀和忧愤。
3、诗歌欣赏烟笼寒水月笼沙写景——夜景夜泊秦淮近酒家交代时间、地点“近酒家”引出下文“商女”的出场。
诗歌欣赏写迷蒙的月色和轻烟笼罩着寒水和岸沙。
这是秦淮河美丽的夜景,着墨不多而风情毕现,意境非常淡雅。
连用两个“笼”字,用字妥帖而有韵味。
烟、寒水、月、沙,都是最能反映秦淮河风貌的特有景致。
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
抒发了作者的忧愤之情诗人在此用了曲笔。
试想一下,歌女所唱,还不是为取悦寻欢作乐的达官贵人吗?可见“不知亡国恨”的是那些听歌的家伙。
“不知”二字,凸现出诗人的感慨之深;一个“犹”字,凸现出诗人的忧愤之切。
在杜牧看来,晚唐政局已经危机四伏,达官贵人不以国事为重,仍然过着纸醉金迷的生活,今日听亡国之音取乐,明日有可能自己就要上演亡国的悲剧。
4、本诗主题作者借古讽今,抨击了那些沉迷酒色、不理朝政的上层人物,表达了诗人对国家命运的关怀和忧愤。
二、学习《贾生》李商隐1、李商隐晚唐著名诗人。
擅长骈文写作,诗作文学价值也很高,他和杜牧合称“小李杜”,与温庭筠合称为“温李”,因诗文与同时期的段成式、温庭筠风格相近,且三人都在家族里排行第十六,故并称为“三十六体”。
其诗构思新奇,风格浓丽,尤其是一些爱情诗写得缠绵悱恻,为人传诵。
部编版初中语文 七年级下册第六单元课外古诗词诵读
第六单元课外古诗词诵读理解性默写(一)《泊秦淮》(杜牧)1.杜牧的《泊秦淮》一诗中,诗人借“商女”而批评沉溺于歌舞升平而“不知”国之将亡的统治者的一句诗是: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
2.杜牧的《泊秦淮》中描写秦淮河特有的夜间景致的句子是:烟笼寒水月笼沙,夜泊秦淮近酒家。
3.《泊秦淮》中表现诗人的忧患意识(借古讽今)的诗句是: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
4.杜牧的《泊秦淮》鞭挞沉溺酒色,醉生梦死的统治阶级,告诉他们将重蹈南朝亡国覆辙的诗句是: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
5.杜牧的《泊秦淮》描写秦淮河特有的夜间景致的句子是:烟笼寒水夜笼纱,夜泊秦淮近酒家。
6.杜牧的《泊秦淮》表现作者忧国忧民的一句是: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
7.杜牧《泊秦淮》一诗中渲染了一幅迷茫、冷落的水上夜景图的句子是:烟笼寒水夜笼纱,夜泊秦淮近酒家。
8.杜牧在《泊秦淮》中用寓情于景的手法,感慨家国兴亡的主题。
其中“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
”引发的历史兴衰之慰,有一种将兴亡之忧融入悲凉意境的沉重感。
9.杜牧《泊秦淮》中的“烟笼寒水夜笼纱”,描写了一幅朦胧的水色夜景,渲染出一种凄凉的气氛。
10.杜牧《泊秦淮》中讽喻晚唐统治者醉生梦死荒淫误国的诗句: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
11.杜牧在《泊秦淮》中借月亮创设了一种朦胧凄清的意境,这两句诗是:烟笼寒水夜笼纱,夜泊秦淮近酒家。
12.杜牧在《泊秦淮》一诗中对那些只知寻欢作乐,不以国事为重的达官贵人表示忧虑与愤慨的诗句是: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
13.杜牧《泊秦淮》中借古讽今,批判统治者贪图享乐,抒发忧国忧民的句子是: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
14.杜牧在《泊秦淮》中用“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
”再现了一幅朦胧而又清凉淡雅的水乡图。
15.《泊秦淮》中,“烟笼寒水夜笼纱,夜泊秦淮近酒家”一句,将往昔如梦似幻的繁华朦胧在秦淮的水色里,平添几分凄清的气氛。
部编版七年级下册语文《课外古诗词四首PPT课件》ppt课件
1、《竹里馆》中表现诗人 安闲自得的生活的句子是:
独坐幽篁里 弹琴复长啸
2、王维《竹里馆》中,写夜 静人寂、明月相伴,表现诗人 淡泊情怀的句子是:
深林人不知,明月来相照
3、王维《竹里馆》中写月夜 竹林的幽静,以“弹琴复长啸 来反衬。
春夜洛城闻笛
李白
春夜洛城闻笛
李白 谁家玉笛/暗飞声,散入春风/满洛城。 此夜曲中/闻折柳,何人不起/故园情?
此诗作于公元749年(天宝八载)诗人赴安西途中。这是 岑参第一次远赴西域,充安西节度使高仙芝幕府书记。此时诗 人34岁,前半生功名不如意,无奈之下,出塞任职。他告别 了在长安的妻子,跃马踏上漫漫征途,西出阳关,奔赴安西。 他的边塞诗多数是昂扬乐观的,表现出唐军高昂的士气和震撼 大地的声威。但当一个战士踏上征途之后,他们不可能没有思 乡的感情,也不可能不思念父母妻子。岑参的《逢入京使》所 表现的就是对故园和家人的思念,这是真挚健康的感情,虽然 调子不怎么高昂。但不能认为是消极的、悲观的,尽管他流下 了思乡之泪。岑参也不知走了多少天,就在通西域的大路上, 他忽地迎面碰见一个老相识。立马而谈,互叙寒温,知道对方 要返京述职,顿时想到请他捎封家信回长安去。此诗就描写了 这一情景。 此诗创作于天宝8年(749)作者赴安西途中,表达
4 韩愈《晚春》
晚春
韩愈(唐)
草树\知春\不久归,
百般\红紫\斗芳菲。 杨花\榆荚\无才思,
惟解\漫天\作雪飞。
韩愈,字退之,河南河阳(今河 南省孟州市)人,世称“韩昌黎”、 “昌黎先生”。唐代杰出的文学家、 思想家、哲学家,政治家。
韩愈是唐代古文运动的倡导者, 被后人尊为“唐宋八大家”之首,与 柳宗元并称“韩柳”,有“文章巨公” 和“百代文宗”之名。后人将其与 柳宗元、欧阳修和苏轼合称“千古文 章四大家”。
部编版初中语文七年下册《课外古诗词诵读:竹里馆》说课稿(附教学反思、板书)课件
小结:对作者及诗歌写作背景的详细了解,既有助于我们更进一步地了 解王维诗歌“诗中有画,画中有诗”的特点,也有助于我们理解和把握 王维诗歌中的情感。 设计意图:了解了作者的基本情况后,再明确诗歌的写作背景,更有利 于学生理解和把握诗歌。
板块三、朗读感知诗歌内容 1.读顺字音节奏。 (1)师配古筝乐范读,生听读正音,划出节奏并自由朗读。
王维精通佛学,佛教有一部书叫《维摩诘经》,是维摩诘向弟子们讲 学的书,王维很钦佩维摩诘,所以自己起名为“维”,字摩诘。外号“ 诗佛”。
2.知背景。 《竹里馆》作于王维晚年隐居蓝田辋川时期。王维早年有过积极的政治 抱负希望做出一番大事业,后来由于政局的变化无常工作不顺心仕途坎 坷而逐渐消沉下来,四十岁以后就过着半官半隐的生活。正如他自己所 说:“晚年惟好静,万事不关心。”因而常常独自坐在幽深的竹林之中 ,弹着古琴以抒寂寞的情怀。
板块六、课堂练习 读《竹里馆》做题 1.这首诗表现了诗人怎样的心情? 诗中描述了诗人在幽深的竹林中享受着安宁与自在的生活,一会儿弹琴 一会儿高歌长啸,夜晚明月来相伴,展现了如诗如画的美景,传达出诗 人宁静、淡泊、悠然自得、自在和愉悦的心情。
2. “独坐幽篁里”的“幽”字,“深林人不知”中的“深”字,渲染了 怎样的境界? “幽”“深”字的运用,渲染了一种幽静、雅致的境界。
设计意图:通过反复诵读,让学生与文本对话,感知诗歌的节奏和韵律 ,读出情味。同时初步感知诗歌的内容,为后面理解诗歌的情感、志趣 做铺垫。
板块四、品诗词 环节1:读 1、范读、生跟读。 2、教师从韵律、词义、情感等角度指导学生朗读。 3、找同学读,齐读。
环节2:译 1、注释 幽篁:幽深的竹林,篁:竹林 复:又 啸:撮口发出长而清脆的声音,类似于打口哨。 深林:指幽篁。 相照:照射我,意思是明月来陪伴我。
最新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下册课外古诗词诵读课件
诗歌赏析
课件PPT
“马上相逢无纸笔”句,“逢”字点出了题目,在 赴安西的途中,遇到作为入京使者的故人,彼此都鞍 马倥偬,交臂而过,一个继续西行,一个东归长安,而自 己的妻子也正在长安,正好托故人带封平安家信回 去,可偏偏又无纸笔,彼此行色匆匆,只好托故人带个 口信,“凭君传语报平安”吧。这最后一句诗处理 得很简单,收束得很干净利落,但简净之中寄寓着诗 人的一片深情,寄至味于淡薄,颇有韵味。
人教版
七年级 语文 下册
课件PPT
课外古诗词诵读(一)
竹里馆
王维
课件PPT
独坐幽篁里, 弹琴复长啸。 深林人不知, 明月来相照。
作者档案
王维(701-761),字摩诘。汉 族,唐朝太原祁州人(今山西省祁县 人),外号“诗佛”,唐代杰出诗人 、画家,开元进士,后官至尚书右丞 。王维精通佛学,佛教有一部《维摩 诘经》,是维摩诘向弟子们讲学的书 ,王维很钦佩维摩诘,所以自己名为 维,字摩诘。
晚春
韩愈
草树知春不久归,百般红紫斗芳菲。 杨花榆荚无才思,惟解漫天作雪飞。
作者档案
韩愈(768—824),字退之, 河南河阳(今河南省孟州市)人, 汉族,自称“郡望昌黎”,世称“ 韩昌黎”、“昌黎先生”。唐代杰 出的文学家、思想家、哲学家,政 治家。
课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PPT
词语解释
(1)久不归:即将结束。 (2)杨花:指柳絮。 (3)榆荚:亦称榆钱。榆未生叶时,先在枝间生荚, 荚小,形如钱,荚老呈白色,随风飘落。 (4)才思:才华和能力。 (5)惟解:只知道。
参考译文
独自坐在幽深的竹林里, 我又是弹琴又是长啸。 竹林深处清幽寂静无人知晓, 只有那天上的明月将我相照。
诗歌赏析
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下册《课外古诗词诵读:约客》
思考探究
1、本诗写的是什么季节?描写了哪 些景物?这些景物渲染了什么气氛?
季节:夏初(梅雨季节)
夜晚之景:雨、池塘、蛙。
以闹衬静,烘托出乡村夜晚的 恬静和谐气氛。
2 、诗的后两句中哪一句点题?
“有约不来过夜半”点题
3、哪个细节描写为传神?这一细节透露 出诗人怎样的心情?
“闲敲棋子”
透露诗人久候友人不至时的无聊、焦 躁、无奈、失落心情。
4、第四句诗中“闲”字能否改为“忙” 字?为什么?
不能,因为“闲”字充分表现诗人焦 急等待客人到来而客人却迟迟不到的 无聊和无奈心情。“忙”字与诗的意 境和诗人心情不协调。
一些常见意象比较固定的象征意义:
离别
①杨柳、长亭、孤帆、古道、浮凄云凉--悲愁
约客
赵师秀
黄梅/时节/家家/雨, 青草/池塘/处处/蛙。 有约/不来/过/夜半, 闲敲/棋子/落/灯花。
(重音、停顿、语气、语调)
再读诗歌,疏通诗意
黄梅时节家家雨
江南的梅雨时节雨水很多。
青草池塘处处蛙。
长满了青草的池塘中蛙声不断。
有约不来过夜半,
与客人有约在先,但过了半夜还不见 人来。
闲敲棋子落灯花
② 大风、寒霜、飞雪、苦雨--
高洁隐逸
③梅花、翠竹、、羌管 明音月信--、书信
⑤鸿雁、青鸟、尺素-- 高洁
⑥白雪、玉壶、冰心--
注:古人的书信,常用白绢来写,长约一 尺左右,称为“尺素”,
请同学们朗读这首诗,找一找诗中有哪 些意象融入了诗人的情感?
(雨声、青草、池塘、蛙声、棋子、灯花等)
作业
1.搜集其他以动衬静的诗歌,并 尝试通过诵读及诗歌的意象品析 诗人的心境,明天和大家分享。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弹琴/复长啸 4.相照:与“独坐”相
深林/人不知, 应,意思是说,独坐幽
明月/来相照。篁,无人相伴,唯有明
月似解人意,偏来相照。
课外古诗词诵读
译文: 独坐幽篁里, 月夜,独坐幽静的竹林子里。
弹琴复长啸.
或弹弹琴,或吹吹口哨。
深林人不知,
竹林里僻静幽深,无人知晓。
明月来相照。
却有明月陪伴,殷勤来相照。
课外古诗词诵读
01 王维《竹里馆》
颂其诗,读其书,不知其人, 可乎?是以论其世也。
——孟子
知识备查
作者介绍
王维(701-761年),字摩诘jié,盛唐时期 的著名诗人、画家,官至尚书右丞,原籍祁 qí(今山西祁县),崇信佛教。其诗、画成就都 很高,苏东坡赞他“诗中有画,画中有诗”。 王维尤以山水诗成就最高,与孟浩然合称“王 孟”。他晚年无心仕途,专诚奉佛,故后世人 称他为“诗佛”。王维的代表诗作有《相思》 《山居秋暝》等,著作有《王右丞集》《画学 秘诀》。
课外古诗词诵读
赏析诗句
全诗传达出诗人怎样的心 境?能体现诗人思想感情的 词语有哪些?
传达出诗人宁静、淡 泊心境。 “独坐”、“弹 琴”“长啸”。
独坐幽篁里,弹琴复长啸.
修辞角度:运用反衬,以动衬静,以弹琴长啸反衬 月夜竹林的寂静,表现出诗人宁静淡泊的心境。
炼字角度:“独”是“独自”的意思,诗 人独自坐在幽静的竹林里,用弹琴、 长啸来陶冶情操,表达了诗人宁静淡 泊的心境。
学习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诗歌,背诵并默写诗歌。 (重点) 2.运用想象和联想描绘诗歌画面,通过解读诗歌意象了 解诗歌主旨。(难点) 3.在反复诵读与想象中感受诗歌的意象,体会诗歌表达 的感情,感受传统诗词的美感。(素养)
课外古诗词诵读
王维《竹里馆》 李白《春夜洛城闻笛》 岑参《逢入京使》 韩愈《晚春》
合作探究
再读诗歌,思考以下问题: 1.请简要分析“竹”这一艺术形象在诗中的作用。
竹林幽幽,清静高雅。满眼翠绿是隔挡滚滚 红尘的最佳屏障,其清凉闲适与洒脱超然曾使 多少“穷则独善其身”的高人隐士流连其中。 诗中的竹与夜色、明月一起,营造了幽深静谧 的氛围,烘托了诗中抚琴者特立独行、自在放 旷的形象,表现出诗人醉心美好自然、厌弃纷 杂俗世的志趣。
小练习
1、《春夜洛城闻笛》一诗中,形容笛声悠扬、深远、飘忽不定情状的两句是:
2、表达诗人自己情怀,却从他人反说。不言“我”,却更见“我”感触之深, 乡思之切的是:
此夜曲中闻折柳,何人不起故园情。
思乡的诗句
1、今夜月明人尽望,不知秋思落谁家。 ——王建 (唐) 《十五夜望月寄杜郎中》
2、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 ——王湾 (唐)《次北固山下》
诗歌鉴赏
•
此诗写诗人在竹林里独自弹琴、长啸、
与明月相伴的情景。前二句渲染了竹林清
幽、恬静的环境和诗人“独坐”、“弹
琴”、“长啸”等动作,足见诗人的闲情
雅致。后二句写夜静人寂,明月相伴。全
诗没有特意写景物,着重写人在竹林里的
活动,意境优美高雅,传达出诗人宁静、
淡泊的心情。
课外古诗词诵读
本诗写诗人与 竹林相伴的情 景,形成了高 雅的意境,传 达出诗人宁静、 淡泊的心境。
逢入京使
注释∶
[唐]岑参
①入京使:回京的使者。
故园东望路漫漫, ②故园:指长安和自己在长
双袖龙钟泪不干。
安的家园。漫漫:形容路途 遥远。
马上相逢无纸笔, ③龙钟:涕泪淋漓的样子。
凭君传语报平安。 ④凭:托。
译文:回头向东望自己的故乡,路途遥远迷漫; 满面泪水沾湿了衣袖,涕泪依然擦不干。途中 与你在马上邂逅xiè hòu,想要写封信却没有 笔与纸;唯有托你捎个口信,回家报个平安。
作者介绍
李白(701-762年),字太白,号青莲居士,唐代 浪漫主义诗人,被后人誉为“诗仙”。李白与杜甫并 称为“李杜”,为了与另两位诗人李商隐与杜牧即“ 小李杜”区别,杜甫与李白又合称“大李杜”。李白 其人爽朗大方,爱饮酒作诗,喜交友。李白有《李太 白集》传世,诗作多是醉时所写。
他的代表作有《望庐山瀑布》《行路难》《蜀道难 》《将进酒》《早发白帝城》等。
1.诗中表达了诗人远涉边疆的思乡怀亲之情的是?
马上相逢无纸笔,凭君传语报平安
这两句是写遇到入京使者时欲捎书回家报平安又苦于 没有纸笔的情形,完全是马上相逢行者匆匆的口气,写得 十分传神。“逢”字点出了题目,在赴安西的途中,遇到 作为入京使者的故人,彼此都鞍马倥偬kǒng zǒng,交臂 而过,一个继续西行,一个东归长安,而自己的妻子也正 在长安,正好托故人带封平安家信回去,可偏偏又无纸笔, 也顾不上写信了,只好托故人带个口信,“凭君传语报平 安”吧。这最后一句诗,处理得很简单,收束得很干净利 落,但简净之中寄寓着诗人的一片深情。岑参此行是抱着 “功名只向马上取”的雄心的,此时,心情是复杂的。他 一方面有对故园相思眷恋的柔情,一方面也表现了诗人开 阔豪迈的胸襟。
逢入京使
cén
岑参
故 园/东 望/ 路 漫 漫,
双 袖/龙 钟/泪 不 干。
马 上/相 逢/无 纸 笔,
凭 君/传 语/报 平 安。
知识备查
作者介绍
岑参(715—770年),荆州江陵(今湖北 江陵)人,唐代边塞诗人。岑参出身于官僚家 庭,其曾祖父、伯祖父、伯父都官至宰相,父 亲两任州刺史。但他的父亲早死,家道衰落。 他自幼从兄受书,遍读经史。二十岁至长安, 求仕不成,奔走京洛,北游河朔。三十岁举进 士,授兵曹参军。
深林人不知, 明月来相照。
运用了拟人的手法,把天上的 明月当作心心相印的知己,表现 出诗人新颖而独特的想象力。表 达了诗人宁静淡泊的心境。
1、《竹里馆》中表现诗人 安闲自得的生活的句子是:
独坐幽篁里 弹琴复长啸
2、王维《竹里馆》中,写夜 静人寂、明月相伴,表现诗人 淡泊情怀的句子是:
深林人不知,明月来相照
1、展开想象,想象出一二句的画面
赏
诗人了离开长安已经很久了,回首望去, 只觉长路漫漫,烟尘蔽天,看不到家乡在什 么地方,使诗人不禁思念家乡和亲人,掩面 而泣,泪水很快就沾湿了衣袖。
2、分析“双袖龙钟泪不干”这一句的 表达效果
析
“龙钟”是沾湿的意思,这一 句运用夸张的手法,生动形象 地描绘了诗人对长安亲人无限 眷恋的深情。
2、赏析“散入春风满洛城”中“散”“满” 字的妙处。
“散“是散入,准确的表现了笛声随着春风传到各地,勾出
。 了多少旅人的情思
“满”遍布,这是作者主观的夸张,写 出笛声无处不在无处不闻,表现了诗人
思乡之浓。
3、用生动的语言描述诗中“谁家玉 笛暗飞声,散入春风满洛城”的画面。
在一个春风沉醉的晚上,不知从何 而来的一曲悠扬的笛声飘入耳际, 曲声随着春风飘扬,传遍洛阳城的 每一个角落。
维摩诘”是印度高僧,意译为"纯净"或"无垢尘"。
知识备查
背景资料
《竹里馆》作于王维晚年隐居蓝田辋wǎng川时期。王维早年 信奉佛教,思想超脱,加之仕途坎坷,四十岁以后就过着半官半 隐的生活。正如他自己所说:“晚年惟好静,万事不关心。”因 而他常常独自坐在幽深的竹林之中,弹着古琴以抒发的情怀。诗 人是在意兴清幽、心灵澄净的状态下与竹林、明月本身所具有的 清幽澄净的属性悠然相会,而命笔成篇的。竹里馆是辋川别墅二 十景之一,应当是建在竹林里的屋舍。
《春夜洛城闻笛》创作背景
这首诗是开元二十三年(735) 李白游洛阳时所作。描写在夜深人静 之时,闻笛声而引起思乡之情。
积累,解释重点字词。
玉笛:精美的笛。 暗飞声:声音不知从何处传来。 春风:指春天的风,后比喻恩泽, 融和的气氛等引申涵义 闻:听;听见。 故园:指故乡,家乡。
谁家玉笛暗飞声,
不知谁家的玉笛吹出悠扬的笛声, 散入春风满洛城。
全诗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随着春风飘扬,传遍整个洛阳城。
此夜曲中闻折柳,
就在今夜,听到哀伤的《折杨柳》曲调,
何人不起故园情。
谁不会萌发思念故乡的深情。
三、合作探究 1、诗歌首句中的“暗”字有何妙处?
“暗”是隐隐约约、断断续 续的意思,写出笛声的飘渺旷远, 烘托夜的寂静,表达了诗人闻笛 的孤寂,触发了诗人的思乡之情; 另一方面照应了“谁家”,让人 产生无限遐想.
3、以明月的光影,反衬深林的 昏暗的诗句
深_林_人__不_知_,_明_月_来__相_照_。______
整体感知
自由朗读诗歌,采取各种形式把诗歌读通读顺,注意读准字 音、节奏。
春夜洛城闻笛
李白 谁家/玉笛/暗飞声,
sàn
散入/春风/满洛城。
zhé
此夜/曲中/闻折柳, 何人/不起/故园情。
知识备查
知识备查
背景资料
此诗作于公元749年(天宝八载)诗人赴安西途中。这是岑参第一次远赴 西域,充安西节度使高仙芝幕府书记。此时诗人34岁,前半生功名不如意, 无奈之下,出塞任职。他告别了在长安的妻子,跃马踏上漫漫征途,西出阳 关,奔赴安西。岑参的从军,思想上有两根精神支柱:一个支柱是建功边陲 的理想在鼓舞着他,他曾自言:“功名只应马上取,真正英雄一丈夫。”( 《送李副使赴碛西官军》)另一个支柱是他认为从军出塞,是为了报效祖国 ,赴国家之急。他曾自我表白:“万里奉王事,一身无所求。也知塞垣苦, 岂为妻子谋。”(《初过陇山途中呈宇文判官》)正是基于这两点,所以他 的边塞诗多数是昂扬乐观的,表现出唐军高昂的士气和震撼大地的声威。但 当一个战士踏上征途之后,他们不可能没有思乡的感情,也不可能不思念父 母妻子。
2.诗中表现作者强烈思想感情的是?
故园东望路漫漫,双袖龙钟泪不干。
“故园东望路漫漫”,写的是眼前的实际感受。 诗人已经离开家多日,正行进在去往西域的途中,回 望东边的家乡长安城当然是漫漫长路,思念之情不免 涌上心头。乡愁难收。“故园”,指的是在长安的家。 “东望”是点明长安的位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