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本必修教材使用建议 “思辨性阅读与表达”任务群
新课标下高中语文教学:“思辨性”阅读与表达任务群及设计案例
![新课标下高中语文教学:“思辨性”阅读与表达任务群及设计案例](https://img.taocdn.com/s3/m/38107632571252d380eb6294dd88d0d232d43c03.png)
新课标下高中语文教学: “思辨性”阅读与表达任务群及设计案例摘要:高中语文新课标特别重视“思辨”, 思辨性阅读与表达正成为语文学习与研究的热点甚至重点。
围绕此方面展开的研究与探索, 既有成功的、有效的实践, 也存在一些模糊和浅解现象, 值得进一步研讨和厘清。
如“思辨”旨归于批判性思维, 批判性思维是一种思维特质;“思辨”的文本对象不限于论述类文本;“思辨”与语文学习其他内容的关系;等等。
关键词: 思辨批判性思维任务群文本对象新的语文课标特别重视与强调“思辨”。
可从以下几个方面理解与把握:在语文学科核心素养中, 把“思维的发展与提升”与“语言建构与运用”“审美鉴赏与创造”“文化传承与理解”并列为四大核心素养。
在四者关系中, 语言是基础, 其他三者是不同的学习领域, 也是基础素养的提升层次;而就“思维的发展与提升”来说, 它又不仅仅是一个学习领域或内容, 还是其他三者的品质所在, 因为如果思维不在场, 其他三个核心素养很难得到品质保障。
新课标特别强调了思辨素养, “(培养运用祖国语言文字的能力)同时, 发展思辨能力, 提升思维品质……培养高尚的审美情趣, 积累丰厚的文化底蕴, 理解文化多样性。
”在课程目标的阐述中, 就思维发展与提升, 又进一步明确, “自觉反思和分析自己的语文活动经验, 提高语言运用的能力, 增强思维的深刻性、敏捷性、灵活性、批判性和独创性”。
新课标呈现了全新的课程内容——学习任务群, 它是先进的学习形态, 而在必修课程里, “思辨性阅读与表达”成为七个必修任务群之一, 与文学作品阅读与写作、整本书阅读、语言积累梳理与探究等并列, 从这个内容设计看, “思辨”被提升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
随着核心素养说的确立和新课标的颁布与实施, 再加上近几年语文界一批老师的推动和鼓呼, 思辨性阅读、写作正成为语文学习与研究的热点甚至是重点。
围绕此方面展开的研究与探索, 既有成功的有效的实践, 也存在一些模糊和浅表滑行现象, 归结起来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值得进一步研讨和厘清:01“思辨”旨归于批判性思维, 批判性思维是一种思维特质新课程方案和语文新课标中提到的“思辨”, 其实是基于批判性思维培养的。
“思辨性阅读与表达”学习任务群的理解与教材单元教学建议 (共61张PPT)
![“思辨性阅读与表达”学习任务群的理解与教材单元教学建议 (共61张PPT)](https://img.taocdn.com/s3/m/7e6c41341a37f111f1855b88.png)
单元学习目标的呈现·学习之道
单元导语:要准确把握作者的观点和态度,关注作
2.单元学习目标聚焦·关键能力
要准确把握作者的观点和态度,关注作者思考问题 的角度,学习他们有针对性地表达观点的方法;学会 发现问题,从合适的角度以恰当的方式阐述自己的看 法。 阅读史传文要关注文章叙事曲折有序、写人生动传 神的特点,尝试理性评价历史叙述中体现的思想、观 念,认识历史人物和历史事件。 要注意领会作者观点及其现实针对性,把握其解决 现实问题的理性思维方式,鉴赏文章的说理艺术,学 会在辩证分析与合理推理的基础上进行理性判断,养 成大胆质疑、缜密推断的批判性思维习惯。
单元学习目标的呈现·学习之道
单元导语:要准确把握作者的观点和态度,关 注作者思考问题的角度,学习他们有针对性地 表达观点的方法
单元学习任务: 三 ……随着社会的发展变化,我们今天在学习
中又遇到了新的难题。针对当下学习中的某些 问题,以《“劝学”新说》为题,写一篇不少于 800字的文章。
单元学习目标的结构·中华文明之光
学习本单元,以“学习之道”为核心,通过梳理探究 和反思,形成正确的学习观,改进学习方法,提高学 习能力。
单元主题的结构·学习之道
价值意义
方法路径
学习 之道
态度立场
经历感受
2.单元学习目标
单元1 单元2 单元3
学习本单元,以“学习之道”为核心,通过梳理探究和反思, 形成正确的学习观,改进学习方法,提高学习能力。要准确 把握作者的观点和态度,关注作者思考问题的角度,学习他 们有针对性地表达观点的方法;学会发现问题,从合适的角 度以恰当的方式阐述自己的看法。
第六单元 思辨性阅读与表达 教学设计--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
![第六单元 思辨性阅读与表达 教学设计--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https://img.taocdn.com/s3/m/e4f243fecf2f0066f5335a8102d276a201296047.png)
统编版(2019)必修上册第六单元思辨性阅读与表达学习之道任务群6 思辨性阅读与表达1.阅读古今中外论说名篇,把握作者的观点、态度和语言特点,理解作者阐述观点的方法和逻辑。
在阅读各类文本时,分析质疑,多元解读,培养思辨能力。
2.学习表达和阐发自己的观点,力求立论正确,语言准确,论据恰当,讲究逻辑。
学习多角度思考问题。
学习反驳,能够做到有理有据,以理服人。
3.围绕感兴趣的话题开展讨论和辩论,能理性、有条理地表达自己的观点,有针对性、有风度、有礼貌地进行辩驳。
学习任务一:梳理《劝学》和《师说》中文言文基础知识。
学习任务二:整理分析《劝学》、《拿来主义》的比喻论证和《师说》中的对比论证。
明确:借用生活中常见的现象设类取譬,把抽象的道理说得生动明白,深入浅出。
1.《劝学》:“登高而招”“顺风而呼”“假舆马者”“假舟楫者”“积土成山”“积水成渊”“不积跬步”“不积小流”。
2. 《拿来主义》创设一组形成有机关联的喻体:“大宅子”“鸦片”“烟灯烟枪”“姨太太”。
3.《师说》三组对比:①“古之圣人”与“今之众人”;②“于其子”与“于其身”;③“巫医乐师百工之人”与“士大夫之族”。
【链接高考】(2020年全国新高考Ⅰ卷19题)比喻具有相似性,请据此对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所用比喻进行简要分析。
(2022年全国高考乙卷2题)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正确的一项是(3分)A.文章通过对中国传统叙事作品视角的分析,证明了流动视角和复眼映视式的视角优于定点透视。
B.文章第二段以《水浒传》中“大闹快活林”为例,论证流动视角更利于人物性格的塑造。
C.文章末段以《阅微草堂笔记》中一则小故事为例,论证视角在同一层面和不同层面流动存在着差别。
√D.除了举例论证,文章还使用了对比论证等方法,让专业性很强的叙事学概念变得较易理解。
学习任务三:探究《反对党八股》和《拿来主义》“边破边立”的论证方法。
明确:1. 《反对党八股》批判每一条罪状一般按“摆情况、论危害、挖根源、提改正方法”的思路进行,从批判中阐明正面主张,“破中有立”。
“思辨性阅读与表达”任务群教学设计与建议
![“思辨性阅读与表达”任务群教学设计与建议](https://img.taocdn.com/s3/m/2ef90e6fcfc789eb162dc83a.png)
思辨性阅读与表达教学设计与建议本任务群旨在引导学生学习思辨性的阅读和表达,发展实证、推理、批判与发现的能力,增强思维的逻辑性和深刻性,认清事物的本质,辨别是非、善恶、美丑,提高理性思维水平。
课内阅读篇目中中国古代优秀作品全读。
1、学习目标与内容⑴阅读古今中外论说名篇,把握论者的观点、态度和语言特点,理解作者阐述观点的方法和逻辑。
阅读近期重要的时事评论,学习作者评说国内外大事或社会热点问题时的立场、观点、方法。
在阅读各类文本时,分析质疑,多元解读,培养思辨能力。
⑵学习表达和阐发自己的观点,力求立论正确,语言准确,论据恰当,讲究逻辑。
学习多角度思考问题。
学习反驳,能够做到有理有据,以理服人。
⑶围绕感兴趣的话题开展讨论和辩论,能理性、有条理地表达自己的观点,平等商讨,有针对性、有风度、有礼貌地进行辩驳。
2. 教学提示本任务群第六单元。
每个单元至少两个专题。
12课时左右。
写作3篇以上,专题讨论与辩论不少于1次。
⑴以专题性学习为主要方式。
选择日常生活和学习中、历史或当今社会学生共同关心的话题,要求学生通过阅读与鉴赏、表达与交流、梳理与探究等语文学习活动,阅读古今中外典型的思辨性文本,学习与梳理论证方法,学习用口头与书面语言阐述和论证自己的观点,驳斥错误的观点。
⑵教学过程要注重对学生思维过程和思维方法的引导,注意发展学生的辩证思维和批判性思维,注重培养学生思维的逻辑性。
结合学生阅读和表达中遇到的实际问题,适时适度地引导学生学习必要的逻辑知识;相关知识的教学要简明、实用,能有效地帮助学生解决概念、判断、推理等方面遇到的问题;避免进行不必要的、机械的训练第六单元:单元目标---“学习之道关键能力:议论要有针对性;文言字词句式的积累针对现实问题:个别之事——一般之理针对特定的读者:写作时要考虑读者的年龄、知识层次、阅读能力与喜好、读者关心的问题、如何表达更容易让读者信服等问题。
积累一定量的课内外文言字词及句式。
单元学习目标的呈现---学习之道单元导语:要准确把握作者的观点和态度,关注作者思考问题的角度,学习他们有针对性地表达观点的方法。
“思辨性阅读与表达”任务群的理解与实施
![“思辨性阅读与表达”任务群的理解与实施](https://img.taocdn.com/s3/m/d0af59317cd184254b3535f2.png)
编者按一一一一一一一一近年来,“思辨性”成为语文教育领域的关键词,这不仅体现在相关研究性文章数量的不断增多上,也体现在中高考命题趋势上。
注重培养学生“实证、推理、批判与发现的能力,增强思维的逻辑性和深刻性”,不仅是《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2017年版)》对语文教学的基本要求,也已成为目前语文教育界的共识。
“思辨性阅读与表达”任务群是2017年版高中课标必修课程中的7个任务群之一,是必修课程最基础性的学习内容,贯穿整个高中语文课程的学习。
其重要性不言而喻。
如何理解这一学习任务群?如何实施?这恐怕是目前迫切需要厘清和解决的问题。
本期,江苏省教育学会陆志平、江苏省中小学教研室张克中就“思辨性阅读与表达”任务群的理解与实施进行了具体分析;江苏省苏州中学园区校孙晋诺、西安交通大学苏州附属中学陈兴才分别以“跟四位‘名师’学思辨”“哀怨曲还是欢乐颂”两个任务群为例,对其学习目标与内容、情境与任务、学习资源及评价建议进行了设计、分析。
希望这些解读和探索能对教师更好地理解和实施“思辨性阅读与表达”任务群有所帮助。
2019.02“思辨性阅读与表达”任务群的理解与实施江苏省教育学会陆志平江苏省中小学教研室张克中“思辨性阅读与表达”任务群是《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2017年版)》必修课程中的7个任务群之一,在8学分的必修课程中占1.5学分,仅比“文学阅读与写作”任务群学分少,可见其在必修课程中的重要性。
这种重要性我们可以从基础性课程内容的角度去理解,也可以从学习语文课程应具备的基本能力的角度去把握。
前者主要是指“思辨性阅读与表达”任务群是必修课程最基础性的学习内容,承载着培养学生语文学科核心素养最基本能力的任务,没有这个任务群,学生的思维能力和思维水平就无法得到保障;后者是指“思辨性阅读与表达”任务群所承载的课程任务在转化为学生的语文能力后,要贯穿整个高中语文课程的学习,在选择性必修课程与选修课程阶段,学生都要依托在这个任务群学习过程中形成的思维能力和思维方式,进一步提升自己的语文课程学习质量。
“思辨性阅读与表达”学习任务群设计与实施
![“思辨性阅读与表达”学习任务群设计与实施](https://img.taocdn.com/s3/m/afcf550d580102020740be1e650e52ea5518ce6a.png)
“思辨性阅读与表达”学习任务群设计与实施“思辨性阅读与表达”是《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22 年版)》(以下简称“2022年版义教课标”)课程内容中突出强调的三个发展型学习任务群之一。
该任务群延续2017 年颁布的高中语文课标的学习任务群要求,对标义教阶段的思维能力、语言运用等语文课程核心素养。
按照王宁、巢宗祺的说法“,提升学生的思维活跃度以及思辨能力有重要意义”。
对于“思辨性阅读与表达”任务群的理解与实施,主要涉及“思辨性“”阅读与表达“”学习任务群”三个维度。
本文试围绕该任务群的内涵和特征、课程设计理念及教学实施等展开讨论。
一、“思辨性阅读与表达”的内涵“思辨”的课程意义的代迁,大致经历了“发展思维“”思维环节与思维空间”,再到明确将“思维能力”纳入语文课程核心素养等几个阶段。
简言之,即从将思维作为教学内容,到强调思维方法的学习,再到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
思辨性阅读与表达”的提出,就是将“思辨”明确作为课程内容组织、表达方式的核心。
就“思辨”这一概念的发展历程而言,20 世纪20年代杜威提出“反省性思维”(reflective thinking)开启这一议题。
格拉泽尔则于1941年正式提出“审辩式思维”(critical thinking)。
后人则据此对这一概念及其理论模型、实践及规律进行探讨。
而无论是“审辩”还是“思辨”,中国学者都乐于将其上溯至《礼记·中庸》的“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体现了将这一问题本土化的旨趣。
就语文学科来说,近年来吴格明、余党绪、陈兴才致力于“思辨”与阅读、表达的结合,将理性精神和理性实践与语文教学结合起来。
明确了起点,再来思考现状。
2022 年版义教课标有两处着力强调这一议题。
在“核心素养内涵”的阐释中明确指出“:思维能力是指学生在语文学习过程中的联想想象、分析比较、归纳判断等认知表现,主要包括直觉思维、形象思维、逻辑思维、辩证思维和创造思维。
“思辨性阅读与表达”学习任务群的教学设计
![“思辨性阅读与表达”学习任务群的教学设计](https://img.taocdn.com/s3/m/39f65eda03d276a20029bd64783e0912a3167c71.png)
“思辨性阅读与表达”学习任务群的教学设计作者:陈丽来源:《中学语文·下旬》2023年第09期摘要设计和应用“思辨性阅读与表达”学习任务群对培养学生的思辨意识、探究能力和质疑精神能起到关键的作用。
要准确理解“思辨性阅读与表达”学习任务群的概念和内涵,通过统整主题、聚焦语篇和组织活动等方式展开教学设计。
关键词思辨性阅读与表达学习任务群教学设计“思辨性阅读与表达”学习任务群,要求以语文实践活动为主线,引导学生利用比较、猜想、质疑和推理等手段,对阅读资料中的主要观点、思想主旨、邏辑结构等进行梳理和分析,强化辨别是非和善恶的能力。
在该学习任务群的驱动和引领下,学生的学习自主性、求知欲等都能明显增强。
同时,他们能养成勤学好问的良好习惯,掌握辩证性解读和表达观点的方法。
一、统整主题,明确目标统编初中语文教材以“双线组元”为基本的结构特征,每一个单元中都包含人文主题和语文要素两条主线。
在这一单元中,其内容、资源和方法相对集中,是实施“思辨性阅读与表达”学习任务群的有效载体。
所以,将统编初中语文教材中的单元体例作为设计和实施学习任务群的素材,在统整单元主题的前提下,明确学习任务群的具体目标。
九年级上册第二单元的单元导语中,第一段直接阐明了本单元的文体特点,即“本单元所选的都是议论性文章”。
从《敬业与乐业》《论教养》《精神的三间小屋》等选文内容看,这些议论性文章,或是谈论人生、或是谈论人的教养和社会的发展,都蕴含了人的智慧、闪耀着思维的光芒。
在此类文章的阅读中,能够深化学生对自我、社会乃至人生的思考,有助于强化其思辨意识和深度学习能力。
单元导语的第二段,重点体现了语文要素,旨在让学生在议论性文章的阅读和学习过程中,掌握多样化的论证方法、把握作者的核心论点。
经过对人文主题和语文要素这两条单元主线的梳理和整合,可以提炼出单元主题,如“在议论中释放思想的光芒”。
这一主题,既覆盖了整个单元的教学内容和教学要求,指明了“思辨性阅读与表达”学习任务群的具体方向。
单元统整下“思辨性阅读与表达”学习任务群推进策略
![单元统整下“思辨性阅读与表达”学习任务群推进策略](https://img.taocdn.com/s3/m/087daa47cd7931b765ce0508763231126edb770b.png)
单元统整下“思辨性阅读与表达”学习任务群推进策略作者:孙钦慧来源:《天津教育·下》2024年第02期“学习任务群”是在教育变革的过程中所衍生出来的一种新的教学模式,而“思辨性阅读与表达”则是其中的一种类型。
在单元整体教学实施过程中,小学语文教师应遵从“一主多元”的原则,展开有意义的统筹规划,聚焦于学生思维品质的发展、语言建构和表达能力的提升,通过设置相应的问题导向、情境任务以及创意性活动等方式,启发学生深层次参与到文本解读和感知的过程中,把握其中的客观逻辑,联系具象化认知,展开相应的比较、辨析,逐步由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在有意义的阅读、赏析、分析、想象、反思、批判中拓宽学生的整体思维空间,让他们在一体化的活动中获得有意义的成长。
一、“思辨性阅读与表达”学习任务群的内涵《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 2022年版)》明确提出“发展学生思维能力,提升学生思维品质”的要求,更是将“思维能力”列入语文教学核心素养的重要方面,“思辨性阅读与表达”学习任务群由此衍生出来,是对核心素养的重要回应。
从本质上来看,与其他类型的任务群一样,这一任务群的确立以及有效完善对学生整体性成长有着非常重要的价值。
顾名思义,“思辨性阅读与表达”往往是由思维所主导的一种阅读和表达形式,即“阅读—思辨—表达”融合在一起的过程。
因此,教师必须多角度推进有创意的阅读教学活动,唤醒学生的阅读期待和阅读反思,拓宽他们的思维空间,引导学生在逐步参与的过程中建立更加敏捷、独创、灵活以及深刻的思维。
同时,教师需要关注“思辨性阅读与表达”任务群的衍生特点,即更倾向于发展学生整体的辩证思维和逻辑思维,促使学生在语言学习、感知、表达的过程中形成适用于终身发展的品格和能力,助力学生核心素养的提升。
二、聚焦:设定素养导向的教学目标基于核心素养这一导向,创设“思辨性阅读与表达”学习任务的宗旨在于引导学生在深层次的实践过程中,通过阅读、感知、比较、分析、推理、讨论等方法对文章中的事实、材料、观点展开有意义的分类,把握其中蕴含的一些观点和立场,充分培养学生的好奇心以及探究欲望,发展学生自觉学习和主动研究的习惯,强化他们的逻辑思维以及理性精神,进而展开有意义的表达。
高中语文“思辨性阅读与表达”任务群教学的实施建议
![高中语文“思辨性阅读与表达”任务群教学的实施建议](https://img.taocdn.com/s3/m/e5fcaefa8ad63186bceb19e8b8f67c1cfad6ee28.png)
四、学习活动示例
活动二:循道——阐述学习之道 核心任务:归纳不同文本的说理思路
子任务1:教师示范绘制《反对党八股(节选)》论证 思路图,学生依据思路图归纳、概括其说理艺术。 实施途径:圈——划——绘——理 任务完成评价:关注表达的逻辑性。
四、学习活动示例
活动二:循道——阐述学习之道 核心任务:归纳不同文本的说理思路 子任务2:学生仿照任务1,编制《劝学》《师说》《拿 来主义》思路图,并进行组内解说、评选,各小组评选 优秀作品进行展示,并说明“优秀”的理由。 任务助推材料:刘自歆《关于〈劝学〉首句立段和中心 论点等问题》;刘秀明《溯本追源,从文体角度分析 〈师说〉的中心论点》 任务完成评价: 结构图的评选主要看两点:能否准确反映课文的逻辑思 路;能否从多角度阐述理由。此外还要关注关注学生的 思辨性思维。
责任与担当
(必修下册第八单元)
《谏太宗十思疏》 《答司马谏议书》
《反对党八股》 (节选)
《烛之武退秦师》
《阿房宫赋》 《六国论》
《拿来主义》
《读书:目的和前提》 《上图书馆》
《鸿门宴》
6
三、统编教材必修上册第六单元 教学思路
教学 设计 目录
1 单元学习目标 2 学习内容框架 3 学习任务框架 4 学习活动示例
四、学习活动示例
活动二:循道——阐述学习之道 核心任务:归纳不同文本的说理思路 子任务3:基于这四篇文章的论证思路的学习,小组共 同建构议论文说理的基本结构,并展示。 任务完成评价:关注结构的实用性。
四、学习活动示例
活动二:循道——阐述学习之道 核心任务:归纳不同文本的说理思路 子任务4:《反对党八股》《拿来主义》针对现实问题 发表议论,先批判错误,然后有针对性地提出自己的主 张。《反对党八股》破中有立,《拿来主义》先破后立 。学习借鉴《拿来主义》或《反对党八股》批驳的思路 方法, 针对社会上一些人诋毁英雄的现象,写一段不 少于400字驳论性文字。 任务助推:夏丏尊、叶圣陶《立论和驳论》,选自《国 文八百课》;人民日报评论《“他们是为我牺牲,岂容 亵渎?》 任务完成评价:关注批驳理由的充分性。
“思辨性阅读与表达”学习任务群培养家国情怀
![“思辨性阅读与表达”学习任务群培养家国情怀](https://img.taocdn.com/s3/m/93702d4653d380eb6294dd88d0d233d4b14e3f3f.png)
52“思辨性阅读与表达”学习任务群培养家国情怀刘艳|江苏省靖江市滨江学校“家国情怀”是中华文化传承中不可忽视的基因密码,且随着时代的变迁而更新着意义和内容。
教育部印发的《完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指导纲要》中明确指出,家国情怀应位于教育的首位。
因此,语文学习中培育小学生的家国情怀,把大爱大德大情怀的“根基”在小学阶段打扎实,让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渗透到学生心灵深处,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教师可依托《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22年版)》(以下简称“新课标”)中提出的“思辨性阅读与表达”学习任务群的要求,设计系列思辨性的阅读与表达任务,让学生在具体的语文实践中体会家国情怀的重要性,并培养他们的家国情怀。
本文以部编版五年级下册第四单元为例,探讨如何运用“思辨性阅读与表达”学习任务群的方法来涵养学生的家国情怀。
“思辨性阅读与表达”学习任务群的阅读设计指向家国情怀的“思辨性阅读与表达”目标设计。
新课标从四个方面明确核心素养的内涵,列在第一位的就是“文化自信”。
在中小学阶段,家国情怀指学生能够热爱中华文化,能够继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革命文化、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爱祖国、爱人民、爱家乡、爱集体……那么,结合“思辨性阅读与表达”学习任务群的要求,教师对部编版五年级下册第四单元的学习目标进行了设计:认知目标,了解国家的历史、文化和社会现状,明白国家的繁荣与先辈的付出和努力是分不开的;情感目标,具有浓厚的爱国之情,对国家尊重与热爱,对国家未来充满希望和期待;行为目标,在日常行为中,能够有良好的公民习惯,在行动上表现出对国家的忠诚;思维目标,具备独立思考能力,从不同角度看待问题,对国家和社会现象有个人见解。
指向家国情怀的“思辨性阅读与表达”元素整理。
部编版五年级下册第四单元有三首古诗《从军行》《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闻官军收河南河北》,两篇精读课文《青山处处埋忠骨》《军神》,一篇略读课文《清贫》,习作《他___了》。
小学语文“思辨性阅读与表达“学习任务群的教学要旨与实施策略
![小学语文“思辨性阅读与表达“学习任务群的教学要旨与实施策略](https://img.taocdn.com/s3/m/01f0738e9fc3d5bbfd0a79563c1ec5da51e2d66f.png)
小学语文“思辨性阅读与表达”学习任务群的教学要旨甘实施策略——以五年级下册第六单元为例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22 年版)》又(以下 简称“义教新课标”)设置了 “思辨性阅读与表达”学习任务群,旨在培养学生的理性思维与理 性精神 ,提高学生的思辨力。
如何准确理解 “思辨性阅读与表达”学习任务群的教学要旨,探寻有效的教学策略,是当前亟待解决的问题。
一、“思辨性阅读与表达”学习任务群的教学要旨“思辨性阅读与表达”学习任务群指向核心索养中的 “思维能力”。
义教新课标指出,“本学习任务群旨在引导学生在语文实践活动中,通过阅读、比较、推断、质疑、讨论等方式,梳理观点、事实与材料及其关系;辨析态度与立场,辨别是非、善恶、美 丑,保持好奇心和求知欲,养成勤学好问的习惯;负责任、有中心、有条理、重证据地表达,培养理性思维和理性精神”。
这一表述明确了“思辨性阅读与表达”学习任务群的教学目标、教学内容和教学方式。
落实到教学层面上,其教学要旨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首先,掌握科学的思维方法。
科学的思维方法是发现问题与解决问题的前提。
根据思维发展的特点,小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需要借助科学故事、智慧故事、寓言故事、成语故事等文本的阅读,通过比较、推断、质疑、讨论等学习方式,在猜想、验证、推理中把握事物之间的逻辑关系,学习科学的思维方法,并在具体的语言情境中加以运用。
其次,提升思辨性读写能力。
思辨能力是提升理性思维的关键,是创新思维的内核。
在阅读中,学生通过梳理观点、推测分析等探究性活动 ,区分事实、观点、材料及其内在的逻辑;以正确的价值观念,识别作者的立场、观点及情感、好恶;明辨是非、善恶美丑,提高思辨能力。
最后 ,培养质疑和反思的习惯。
质疑和反思能促进批判性思维的形成,是学生独立思考和主动探求真知的表现。
在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质疑和反思的习惯,能帮助学生客观、理性地思考和看待事物,随时反思、监控自己的思维过程,培养理性精神。
思辨能力:“思辨性阅读与表达”学习任务群设计的核心要义
![思辨能力:“思辨性阅读与表达”学习任务群设计的核心要义](https://img.taocdn.com/s3/m/192902e3c67da26925c52cc58bd63186bdeb921a.png)
思辨能力:“思辨性阅读与表达”学习任务群设计的核心要义——以五下第六单元为例思辨能力是在分析所获取的信息基础上,对事物和问题进行推敲、辨别、评测,最后解决问题的综合能力,是高素质人才所必须具备的能力,也是语文学科“思维能力”核心素养的具体落实。
从这个意义上说,“思辨性阅读与表达”学习任务群的根本目标就是要培养学生可以带得走的思辨能力。
因此,“思辨性阅读与表达”学习任务群的设计要回答以下几个问题:1.怎么让文本服务于思辨能力的落实,即“学什么”;2.怎么以思辨能力为出发点设计各项活动,即“怎么学”;3.怎么以学生思辨能力的发展为旨归,即“怎么评”。
本文以五下第六单元为例,呈现“思辨性阅读与表达”学习任务群设计的核心要义。
一、“学什么”:让文本服务于思辨能力的落实“思辨性阅读与表达”学习任务群的设计,首先要整体观照教材文本,纵横关联,提炼该任务群思辨能力的核心聚焦点。
(一)纵向进阶统编教材的语文要素都是有序安排在单元课文中,这为学习任务群的设计提供了可能和基础性条件。
以五下第六单元为例。
“了解人物的思维过程,加深对课文内容的理解”“根据情境编故事,把事情发展变化的过程写具体”两个语文要素看似不关联,其实从习作内容“展开丰富合理的想象,把遇到的困境、求生的方法写具体”可以看出,其重点仍在“遇到困境解决问题”的思维方法,阅读、表达的要素都聚焦思维,归属“思辨性阅读与表达”学习领域。
学生在第一、二学段接触过聚焦思维的课文,我们列表梳理如下(见表1)。
表1 统编教材第一、二学段“思辨性阅读与表达”思维指向梳理表按照《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22 年版》(以下简称“2022 年版课标”)的教学提示,“思辨性阅读与表达”学习任务群教学“应注意不同学段特点,避免操之过急、求之过深”。
如果说第一学段的重点是“看事物异同”,即“重在保护学生的好奇心、自信心,引导学生多观察相似事物的异同点……”;第二学段的重点是“辨事理不同”,即“可通过具体例子引导学生知道事实与观点的不同……”;那么,第三学段就可以概括为“析理证联系”,即“应引导学生分析证据和观点之间的联系……有条理地表达自己的观点”,这与“思辨性阅读与表达”学习任务群第三学段“阅读哲人故事、寓言故事、成语故事等,感受其中的智慧,学习其中的思维方法”的学习内容一脉相承。
“思辨性阅读与表达”任务群设计原则与实施路径
![“思辨性阅读与表达”任务群设计原则与实施路径](https://img.taocdn.com/s3/m/59d23bf29fc3d5bbfd0a79563c1ec5da51e2d65d.png)
“思辨性阅读与表达”任务群设计原则与实施路径摘要:“思辨性阅读与表达”是《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22年版)》(以下简称“2022年版义教课标”)课程内容中突出强调的三个发展型学习任务群之一。
该任务群延续2017年颁布的高中语文课标的学习任务群要求,对标义教阶段的思维能力、语言运用等语文课程核心素养。
对于“思辨性阅读与表达”任务群的理解与实施,主要涉及“思辨性”“阅读与表达”“学习任务群”三个维度。
关键词:思辨性阅读与表达;任务群设计原则;实施引言总的来说,“思辨性阅读与表达”任务群着重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和批判性思维。
在语文实际教学中,表现为学生需要掌握比较、分析、概括、推理等思维方法和同一律、矛盾律等思维规律,辩证地思考问题,有理有据、负责任地表达自己的观点,养成实事求是、崇尚真知的态度。
一、“思辨性阅读与表达”任务群的设计原则(一)教材内容与文本逻辑“思辨性阅读与表达”的任务训练中,特别强调对语言信息的吸收和运用。
对于学生而言,逻辑性是他们需要在语言运用和实践过程中进行训练强化的。
而在某种程度上,语文教学中缺乏逻辑性的例子比比皆是。
“教材无非是个例子”,语文教材中充满思维智慧的文本首先应该成为提升学生思维能力的学习支架。
(二)思维倾向与情感特质思辨性阅读教学是引导学生从文本信息中合理、有效地获取结论和表达观点的阅读认知过程。
但是,语文课程性质也强调“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形成良好个性和健全人格”。
“语言是思想的直接现实。
”思维倾向和情感特质的培养,对于学生来说尤为重要。
要求学生能够意识到“理”与“据”之间的联系,“据”真实可靠,“据”能说明、证明“理”,说的“理”正确、令人信服,说“理”的过程科学、有逻辑,说“理”时态度真诚而不强词夺理、不蛮横无理,等等。
应对学生在语文课堂上的思维能力层级进行评价,并以此指导教师对“思辨性阅读与表达”进行课程设计。
思辨能力的评价框架主要包括思辨技能、思辨标准、情感特质三个范畴。
“思辨性阅读与表达”学习任务群教学策略
![“思辨性阅读与表达”学习任务群教学策略](https://img.taocdn.com/s3/m/7e8aba78492fb4daa58da0116c175f0e7dd1197a.png)
“思辨性阅读与表达”学习任务群教学策略作者:***来源:《小学语文教学·人物》2023年第10期2022年版课标提出了学习任务群的概念,“思辨性阅读与表达”任务群是其中之一。
它包含两部分内容:思辨性阅读和思辨性表达。
思辨性阅读的学习内容主要是带有思辨性色彩的课文和阅读链接的内容,思辨性表达则是在阅读的基础上进行的读写活动。
在日常教学中,关于“思辨性阅读与表达”任务群的实际落地仍然需要不断探索。
统编本语文教材每个单元都有一个主题,单元的语文要素非常明确,但是老师们仍习惯将每个单元的课文单独教学,看似在每篇课文的教学中完成了一定的语文要素与人文要素,但是“任务群”的组织与呈现较弱,学生的高阶思维能力发展受限。
如何将课标中的学习任务群行之有效地落地,更好地发展学生的高阶思维能力,培养学生的理性思维和理性精神,本文将从以下三個方面对“思辨性阅读与表达”任务群教学进行探究。
一、基于主题创设任务情境“情境”是“思辨性阅读与表达”的教学要素之一。
“思辨性阅读与表达”任务群的教学实践必须遵循以学生为主体的原则进行教学设计和教学实施,应关注体验式学习情境的创设,即基于真实的语言环境创设任务情境。
情境的设置贵在“求真不求大”,学生能否完成阅读与表达任务,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任务设置的真实性与可思考性。
唯有厚植学生真实学习生活的任务才能引发学生的认知冲突,激发阅读兴趣,自主学习,领会文本的语言文字现象和蕴含的思想精神,从而激发其问题意识,进行深入思辨。
从学习者中心的视角,教师要了解学生原有的语文素养,分析不同学生学习新内容的有利和不利因素,进而设计有效的学习情境。
从评价者中心的视角,教师的教学设计应更多注重形成性评价情境设计,及时把握学生学习的状况和能力。
从共同体中心的视角,教师的教学设计要充分考虑到班级这个学习共同体在知识学习中的各种有利和不利情况,将班级或者学习小组作为情境。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对新媒体技术利用得当,新媒体技术也就成了学习情境的潜在因素,会为教学带来极大帮助。
统编教材必修(下)第八单元属于“思辨性阅读与表达”学习任务群 教学设计
![统编教材必修(下)第八单元属于“思辨性阅读与表达”学习任务群 教学设计](https://img.taocdn.com/s3/m/c433628327284b73f342501d.png)
统编教材必修(下)第八单元属于“思辨性阅读与表达”学习任务群教学设计《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2017年版)解读》中明确指出“设置学习任务群‘思辨性阅读与表达的目的在于,引导学生学习思辨性阅读和表达,发展实证、推理、批判与发现的能力,增强思维的逻辑性和深刻性。
”而以“以理服人”为要义的议论文写作正是引导学生学会思辨、学会表达的重要阵地。
因此,在对课内文章的议论思路和方法进行归纳总结基础上,引导学生结合写作实践灵活运用,是落实单元任务和提升学生思辨性表达的重要途径。
一、学情分析本单元属于必修课程三个“思辨性阅读与表达”任务群之一。
在此之前,高一学生通过必修(上)第六单元“学习之道”认识思辨性文本的特质,把握思辨阅读与表达的一般策略;通过必修(下)第一单元“中华文明之光”体会不同的说理技巧和表达风格。
在两个单元的选文学习和写作任务训练基础上,学生逐步形成议论文写作思路,并掌握多种论证方法。
然而在具体习作中,问题突出表现为议论的绝对化与自说自话现象,从而导致文章说理性不强,逻辑漏洞明显。
改变这一现状需要提升议论文的“论辩”色彩,即从以自我为中心的“告知”,到以“读者”为中心的“说服”,改变仅从自身立场出发,选择自认为合适的论据,沉醉于自我感情抒发的论证思路,而是在自身观点明确的基础上,揣测是否存在不同于己的观点,针对其合理性和实质,进行解释或说明。
进而考虑自身观点的漏洞并补充完善,增强议论文的思维力和说服力。
而实现这一点的关键在于增强议论文写作的对话意识。
二、教材单元选文中的对话意识分析统编教材必修(下)第八单元属于“思辨性阅读与表达”学习任务群的第三个单元。
本单元旨在通过阅读较为复杂的政论性文章,领会古代士人的家國情怀和责任担当意识,把握他们解决现实问题的理性思维方式,学会在辩证分析与合理推论的基础上对作品作出理性判断,养成良好的批判性思维习惯。
选文分为两组,第一组围绕国家治理,选取了魏征《谏太宗十思疏》和王安石的《答司马谏议书》。
“思辨性阅读与表达”学习任务群在语文教学中的运用
![“思辨性阅读与表达”学习任务群在语文教学中的运用](https://img.taocdn.com/s3/m/129f8970ec630b1c59eef8c75fbfc77da2699783.png)
“思辨性阅读与表达”学习任务群在语文教学中的运用作者:汪曦来源:《启迪与智慧·下半月》2024年第05期摘要:在新课程标准背景下,“思辨性阅读与表达”学习任务群成为重要的学习模式。
这一模式强调学生在阅读过程中应学会辨析不同的态度和立场,并培养勤学好问的优良习惯。
为了实现这一目标,教师需要明确每个单元的教学目标、核心任务及其子任务。
此外,还需要合理规划每个单元的教学活动,并设计适当的评价方法,以提升学生的学习效果。
关键词:思辨性阅读与表达;任务群;核心素养在《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22年版)》(以下简称语文新课标)中,学习任务群是一个核心概念,它强调学生要在实际情境中完成一系列相关的学习任务,以促进他们深度学习和高阶思维的发展。
“思辨性阅读与表达”作为其中的一个重要任务群,旨在引导学生在语文实践活动中,通过阅读、比较、推断、质疑和讨论等方式,梳理观点、事实与材料及其关系;辨析态度与立场,辨别是非、善恶和美丑,保持好奇心和求知欲,养成勤学好问的好习惯;并可以负责任、有中心、有条理和重证据地表达,以培养理性思维和理性精神。
这个任务群主要包含两个部分:思辨性阅读和思辨性表达。
在思辨性阅读中,学生不仅需要理解课文的内容,而且需要通过分析、评价和反思来深入挖掘文本的深层含义和主题。
而思辨性表达则是在阅读的基础上,学生通过参与写作、讨论和辩论等活动,将所学的知识和思考表达出来,以提升其批判性思维和表达能力。
如何有效地实施学习任务群并进一步提升学生的高阶思维能力、培养学生的理性思维和理性精神,是当前小学语文教师面临的重要课题。
1 基于课标要求定准任务目标在小学语文“思辨性阅读与表达”学习任务群的教学中,教师要基于语文新课标提出的基本要求,确定单元学习任务的具体目标,这样才能为学生进行高效化的任务群学习奠定基础。
1.1定准任务目标,培养批判性思维小学生正处于思维活跃和好奇心旺盛的阶段,是培养良好思维习惯和能力的关键时期。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单元学习目标的结构·中华文明之光
单元导语: 学习本单元,要在理解文意的基础上,整体把 握经典选篇的思想内涵,认识其文化价值,思 考其现代意义。初步了解儒家、道家思想的特 征,体会相关课文论事说理的技巧和不同的表 达风格。阅读史传文要关注文章叙事曲折有序、 写人生动传神的特点,尝试理性评价历史叙述 中体现的思想、观念,认识历史人物和历史事 件。
2.单元学习目标的结构·关键能力
要准确把握作者的观点和态度,关注作者思考问题 的角度,学习他们有针对性地表达观点的方法;学会 发现问题,从合适的角度以恰当的方式阐述自己的看 法。 阅读史传文要关注文章叙事曲折有序、写人生动传 神的特点,尝试理性评价历史叙述中体现的思想、观 念,认识历史人物和历史事件。 要注意领会作者观点及其现实针对性,把握其解决 现实问题的理性思维方式,鉴赏文章的说理艺术,学 会在辩证分析与合理推理的基础上进行理性判断,养 成大胆质疑、缜密推断的批判性思维习惯。
学习任务群6 思辨性阅读与表达
本任务群旨在引导学生学习思辨性的阅读 和表达,发展实证、推理、批判与发现的能力, 增强思维的逻辑性和深刻性,认清事物的本质, 辨别是非、善恶、美丑,提高理性思维水平。 课内阅读篇目中中国古代优秀作品不少于1/2。
学习任务群6 思辨性阅读与表达
学习目标与内容
⑴阅读古今中外论说名篇,把握论者的观点、态度和语 言特点,理解作者阐述观点的方法和逻辑。阅读近期重 要的时事评论,学习作者评说国内外大事或社会热点问 题时的立场、观点、方法。在阅读各类文本时,分析质 疑,多元解读,培养思辨能力。 ⑵学习表达和阐发自己的观点,力求立论正确,语言准 确,论据恰当,讲究逻辑。学习多角度思考问题。学习 反驳,能够做到有理有据,以理服人。 ⑶围绕感兴趣的话题开展讨论和辩论,能理性、有条理 地表达自己的观点,平等商讨,有针对性、有风度、有 礼貌地进行辩驳。
学习本单元,以“学习之道”为核心,通过梳理探究 和反思,形成正确的学习观,改进学习方法,提高学 习能力。
单元主题的结构·学习之道
价值意义
方法路径
学习 之道
态度立场
经历感受
链接: 叶丽新《 教材“结构体例”的多层次立体设计》
大主题(Big Idea),每册教材的每一个单元都 有几组选文,每组选文都由一个“大主题”引领。 这些主题与内容或文本特征有关,用于组织选文, 并借此将选文与学生个体、社会重要议题关联起来。 高中阶段涉及的“大主题”如:回馈和奉献、忠诚 和背叛、走向独立之路、信念的力量、解救和征服、 离奇的和不可思议的……
语文学习任务群
学习任务群以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性 学习为主要学习方式, 凸显学生学习语文的根 本途径。这些任务群追求语言、知识、技能和 思想情感、文化修养等多方面、多层次目标发 展的综合效应,而不是学科知识逐 “点”解析、 学科技能逐项训练的简单线性排列和连接。任 务群的教学,旨在引领高中语文教学的改革, 力求改变教师大量讲解分析的教学模式。
学习任务群6 思辨性阅读与表达
2. 教学提示
⑵教学过程要注重对学生思维过程和思维方法 的引导,注意发展学生的辩证思维和批判性思维, 注重培养学生思维的逻辑性。结合学生阅读和表 达中遇到的实际问题,适时适度地引导学生学习 必要的逻辑知识;相关知识的教学要简明、实用, 能有效地帮助学生解决概念、判断、推理等方面 遇到的问题;避免进行不必要的、机械的训练。
学习任务群6 思辨性阅读与表达
2. 教学提示
本任务群为1.5学分,27课时。写作3篇以上, 专题讨论与辩论不少于3次。
⑴以专题性学习为主要方式。选择日常生活 和学习中、历史或当今社会学生共同关心的话题, 要求学生通过阅读与鉴赏、表达与交流、梳理与 探究等语文学习活动,阅读古今中外典型的思辨 性文本,学习与梳理论证方法,学习用口头与书 面语言阐述和论证自己的观点,驳斥错误的观点。
语文学习任务群
“语文学习任务群”以任务为导向,以学习项目为 载体,整合学习情境、学习内容、学习方法和学习资源, 引导学生在运用语言的过程中提升语文素养。若干学习 项目组成学习任务群。学习任务所涉及的语言学习素材 与运用范例、语文实践的话题与情境、语体与文体等, 覆盖历来语文课程所包含的古今“实用类”“文学 类”“论述类”等基本语篇类型。任务群的设计着于 培养语言运用基础能力,充分顾及问题导向、跨文化、 自主合作、个性化、创造性等因素,并关注语言文字运 用的新现象和跨媒介运用的新特点。
学习任务中; 每个单元的主题都有相对具体化、结构化的展开
单元学习主题的结构·学习之道
单元导语
学习是永恒的话题。从《礼记・学记》中的“玉不琢, 不成器”,到当今社会倡导的终身学习和个性化学习, 数千年来,人们一直在不懈地探索学习之道以更好地 获取知识,提升能力和自身修养。
本单元的文章从不同角度论述有关学习的问题或阐述 学习的意义,或讨论学习的态度与方法,或描述读书 的经历与感受,使我们获得不同的启迪。
单元学习目标的呈现·学习之道
单元导语:要准确把握作者的观点和态度,关注作
者思考问题的角度,学习他们有针对性地表达观点的 方法
单元学习任务:
2.本单元的文章大都针对现实问题发表议论,往往先 批判错误,然后有针对性地提出自己的主张。阅读这 些文章,看看文中列举了哪些错误现象,作者又是 如何层层辩驳剖析,并给出“药方”的。
• 学习古代仁人 志士的情怀
• 增强为中华民 族复兴而读书 的责任意识
个人修养
家国情怀
设计单元学习主题的思考
培育语文学科核心素养,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 与学生的生活世界关联,与学生的语文经验关联; 与学习任务群学习目标、典范的学习资源、核心任
务有机融合; 单元主题体现在单元导语、选文、学习提示、单元
必修课程学习要求中的部分规定
发展独立阅读的能力。灵活运用精读、略读、 浏览等阅读方法,从整体上把握文本内容,理 清思路,概括要点,理解文本所表达的思想、 观点和感情。努力从不同的角度和层面进行阐 发、评价和质疑,对文本作出自己的分析判断。 阅读论述类文本,能准确把握和评价作者的 观点与态度,辨析观点与材料(道理、事实、 数据、图表等)之间的联系。
学习本单元,要在理解文意的基础上,整体把握经典选篇的思想内 涵,认识其文化价值,思考其现代意义。初步了解儒家、道家思想 的特征,体会相关课文论事说理的技巧和不同的表达风格。阅读史 传文要关注文章叙事曲折有序、写人生动传神的特点,尝试理性评 价历史叙述中体现的思想、观念,认识历史人物和历史事件。
本单元学习,围绕“倾听理性的声音”这一核心任务展开。 要注意领会作者观点及其现实针对性,把握其解决现实问题 的理性思维方式,鉴赏文章的说理艺术,学会在辩证分析与 合理推理的基础上进行理性判断,养成大胆质疑、缜密推断 的批判性思维习惯。
(《阿房宫赋》《六国论》)朗读课文,感受赋和 论的文体特点,体会作者灌注其中的感情和气势。
语言建构与运用+思维发展与提升+审美鉴赏与创造+文化传承与理解
单元学习目标的结构·责任与担当
学习提示:
古汉语很多实词的义项往往保留在现代汉语的成语 或合成词中,比加“永保无疆之休”的“休”,与 “休戚”的“休”同义;“能克终者盖寡”之“克”, 其义项仍保存在成语“克勤克俭”中。联系现代汉语 中的相应词语,有时可以帮助理解文言实词的意思。 课文中有一些词的意义与现代汉语的常见意义不同, 比如“直走咸阳”“函谷举”“率赂秦耶”“始速祸 焉”等语句中划线的词。注意古今词义的不同,有助 于我们准确把握文言文的语义。
——麦格劳-希尔(McGraw-Hill)公司于2009年修订出版
的“格兰克文学系列”(Glencoe Literature ),共有八本学 生用书
2.单元学习目标的结构
1单元 2单元 3单元
学习本单元,以“学习之道”为核心,通过梳理探究和反思, 形成正确的学习观,改进学习方法,提高学习能力。要准确 把握作者的观点和态度,关注作者思考问题的角度,学习他 们有针对性地表达观点的方法;学会发现问题,从合适的角 度以恰当的方式阐述自己的看法。
二、教材中该任务群的结构
单元学习主题的框架 单元学习目标的结构与呈现 学习任务的结构 学习资源的构成
1.单元学习主题的框架
学习之道
• 把握学习的价 值与意义、原 则与方法
• 提升修养,培 养终身学习的 理念
中华文明之光
• 领略传统智慧 • 培养理性精神 • 增强文化自信
责任与担当
单元学习目标的呈现·学习之道
单元导语:要准确把握作者的观点和态度,关 注作者思考问题的角度,学习他们有针对性地 表达观点的方法 单元学习任务: 三 ……随着社会的发展变化,我们今天在学
习中又遇到了新的难题。针对当下学习中的某 些问题,以《“劝学”新说》为题,写一篇不 少于800字的文章。
“学习之道”单元目标·关键能力
议论要有针对性
针对现实问题:个别之事——一般之理 针对特定的读者:写作时要考虑读者的年龄、
知识层次、阅读能力与喜好、读者关心的问 题、如何表达更容易让读者信服等问题。
单元学习目标的呈现·学习之道
单元导语:要准确把握作者的观点和态度,关注作者 思考问题的角度,学习他们有针对性地表达观点的方法 学习提示: 《劝学》和《师说》都是我国古代探讨学习问题的名 篇。熟读这两篇文章,找出文中谈学习的名句,推敲句 子的含义,以此为基础把握两篇文章中关于学习的主要 观点。 阅读时,要注意联系作者的思想主张和写作背景去理 解文章的观点,分析作者提出观点的依据。
2.单元学习目标的结构·关键能力
“中华文明之光”·单元导语
阅读史传文要关注文章叙事曲折有序、写人生 动传神的特点,尝试理性评价历史叙述中体现 的思想、观念,认识历史人物和历史事件。
“中华文明之光”·单元学习任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