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公务员考试行测备考:直言命题的含义及其矛盾关系

合集下载

公务员行测逻辑推理知识点总结

公务员行测逻辑推理知识点总结

公务员行测逻辑推理知识点总结在公务员行测考试中,逻辑推理是一个重要的板块,对于考生的思维能力和解题技巧有着较高的要求。

下面就来对逻辑推理的常见知识点进行一个系统的总结。

一、直言命题直言命题是表达对事物直接判断的命题。

比如“所有的苹果都是红色的”“有的花不是白色的”等。

1、直言命题的种类分为全称肯定命题(所有 S 都是 P)、全称否定命题(所有 S 都不是 P)、特称肯定命题(有的 S 是 P)、特称否定命题(有的 S 不是P)、单称肯定命题(某个 S 是 P)、单称否定命题(某个 S 不是 P)。

2、直言命题的对当关系(1)矛盾关系:“所有 S 都是P”与“有的 S 不是P”;“所有 S 都不是P”与“有的 S 是P”。

这两对命题必然一真一假。

(2)反对关系:“所有 S 都是P”与“所有 S 都不是P”。

两个“所有”至少一假。

(3)下反对关系:“有的 S 是P”与“有的 S 不是P”。

两个“有的”至少一真。

(4)从属关系:全称真则特称真,特称假则全称假。

二、联言命题联言命题是指多个命题同时成立的情况。

比如“小明既聪明又勤奋”。

1、逻辑形式:A 且 B2、真假判定:A、B 都为真时,“A 且B”为真;只要 A、B 中有一个为假,“A 且B”就为假。

三、选言命题选言命题分为相容选言命题和不相容选言命题。

1、相容选言命题逻辑形式:A 或 B。

只要 A、B 中有一个为真,“A 或B”就为真;A、B 都为假时,“A 或B”为假。

2、不相容选言命题逻辑形式:要么 A,要么 B。

A、B 中只有一个为真时,“要么 A,要么B”为真;A、B 都为真或都为假时,“要么 A,要么B”为假。

四、假言命题假言命题是反映条件关系的命题。

1、充分条件假言命题逻辑形式:如果 A,那么 B(A→B)。

A 为真且 B 为假时,“A→B”为假;其他情况都为真。

2、必要条件假言命题逻辑形式:只有 A,才 B(B→A)。

A 为假且 B 为真时,“B→A”为假;其他情况都为真。

国家公务员行测:行测逻辑判断, 直言命题“矛盾”中求答案

国家公务员行测:行测逻辑判断, 直言命题“矛盾”中求答案

不管是中央、国家机关公务员考试还是地方公务员考试,行测中最令大部分考生头疼的应该属逻辑判断这一块,而且在国考中逻辑判断在试卷中排题靠后,做完语言、数学、图形题,再去做逻辑判断这样高思维运转的题型,的确让很多考生力不从心。

逻辑判断分有很多种类型,矛盾、反对、从属、加强、削弱、前提、结论、解释、预设型等等,所以在这种复杂难度又大的题型中,力求考生能运用一些简单的方法去做题,所以在此,本文将给考生们介绍一种直言命题矛盾关系逻辑判断的简便方法。

概念:矛盾关系是指两个语句或命题之间不能同真(必有一假),也不能同假(必有一真)。

不能同真,就是说当其中一个命题真时,另一个命题必假;不能同假,就是说当其中一个命题假时,另一个命题必真。

注意:做这种题目一定要分清题干中所给条件是否构成矛盾要素。

一般互为矛盾的有几下几种,举例:“我考研过线了”和“我考研没有过线”互为矛盾“所有考生考研都过线了”和“有些考生考研没有过线”互为矛盾“所有考生考研都没有过线”和“有些考生考研过线了”互为矛盾根据直言命题之间的矛盾关系必有一真,必有一假,由此来简单的求解矛盾关系的逻辑判断。

例题1:某珠宝店失窃,甲、乙、丙、丁四人涉嫌被拘审四人的口供如下:甲:案犯是丙。

乙:丁是罪犯。

丙:如果我作案,那么丁是主犯。

丁:作案的不是我。

四个口供中只有一个是假的。

如果上述断定为真,那么以下哪项是真的?A.说假话的是甲,作案的是乙B.说假话的是丁,作案的是丙和丁C.说假话的是乙,作案的是丙D.说假话的是丙,作案的是丙【解析】:从题干中,共有四个人的口供,仔细看过之后,丁的口供经过转化其实就是:“我不是罪犯”。

很显然,丁和乙的口供有矛盾,所以这两个人必然有一个人是说的真话,一个人说的是假话。

在看题干中说四个口供中只有一个是假的。

所以得出甲和丙说的是真话,即从甲的口供得出丙是罪犯,再从丙的口供中得出丁是主犯,答案显而易见!例题2:方宁、王宜和余涌,一个是江西人,一个是安徽人,一个是上海人,余涌的年龄比上海人大,方宁和安徽人不同岁,安徽人比王宜年龄小。

2016山西公务员行测逻辑判断:直击直言命题中的反对关系

2016山西公务员行测逻辑判断:直击直言命题中的反对关系

最全汇总>>>山西公务员历年真题2016山西公务员行测逻辑判断:直击直言命题中的反对关系通过最新山西公务员考试资讯、大纲可以了解到,《行政职业能力测验》主要测查从事公务员职业必须具备的基本素质和潜在能力,测试内容包括言语理解与表达能力、判断推理能力、数理能力、常识应用能力和综合分析能力。

山西中公教育整理了山西省考资料大全供考生备考学习。

需要更多指导,请选择在线咨询一对一解答。

在山西省公务员考试行测的逻辑判断部分,直言命题是一个重要考点,其中主要考察直言命题的三种关系:矛盾关系,反对关系,推出关系。

这三种关系最常出现在真假话问题中。

这里我们重点讲解一下如何利用反对关系解决直言命题的真假话问题。

反对关系具体分为两种:上反对和下反对。

对于反对关系,我们只需要记住几组结论。

上反对的关系有三组:“所有是”和“所有非”,“所有是”和“某个非”,“所有非”和“某个是”。

每组都满足“一定有假话”的结论。

例如“所有人都来了”和“小红没来”,属于“所有是”和“某个非”,满足上反对关系,所以我们可以断定,这两句话中一定有假话。

【例1】关于一个班的英语六级通过情况有如下陈述:(1)班长通过了英语六级考试。

(2)该班所有人都通过了英语六级考试。

(3)该班没有人通过英语六级考试。

经过详细调查,发现上述断定有两个是真的,那么这个班的英语六级通过情况到底是怎样的?A.班长没有通过英语六级考试B.所有的人都没有通过英语六级考试C.有些人没有通过英语六级考试D.有些人通过了英语六级考试【答案】D。

解析:这道题运用的就是上反对关系。

我们发现第(2)句是“所有是”,第(3)句是“所有非”,二者是上反对关系,所以两句中一定有假话,而题中又说三句话“有两个是真的”,即只有一句假话,可见这句唯一的假话一定在(2)(3)中,所以第(1)句为真,班长通过了英语六级,既然班长通过了,我们就可以断定“有人通过了”,所以选D。

上面的例题是运用了上反对关系。

2016辽宁公务员考试行测:直言命题全方位分析

2016辽宁公务员考试行测:直言命题全方位分析

2016辽宁公务员考试行测:直言命题全方位分析在历年辽宁公务员考试中,行测考试题量都很大,两个小时的时间大部分考生做不完所有题目。

而对于申论而言,考生往往写不完作文。

因此,如何在这有限的时间内最大限度取得高分是考生最为关心的。

下面,中公教育专家就告诉考生如何利用有效的辽宁公务员解题技巧来获得高分。

想第一时间了解公职考试解析吗?请点击>>>辽宁公职辅导讲座资讯直言命题是逻辑必然性推理中最简单的一个章节,但是它是后面复言命题的基础所以十分重要。

今天中公教育专家带领大家来了解一下直言命题及其矛盾关系的相关问题。

一、含义直言命题的含义我们可以从两方面来看:直言:一句话,单句。

命题:表达判断的语言形式。

所以直言命题的含义就是表示判断关系的单句。

二、直言命题的结构所有苹果是水果量项主项联项谓项逻辑之中我们并不研究推理内容,而是主要研究推理形式,因此主项谓项是研究重点。

主项除了所有之外还有有些、某个,联项有是和非。

量项有三个,联项有两个,因此直言命题有六种基本句式。

三、直言命题六种基本句式所有A是B所有A非B有些A是B有些A非B某个A是B(具体某一个)某个A非B(具体某一个)四、什么是矛盾矛盾:表示同一个事物的描述只分为AB两种情况,且AB不相交,AB就是一对矛盾,换言之,矛盾双方要满足如下两点要求:1.AB包含所有情况2.AB没有交集五、怎么找矛盾在命题前面加、减“非”或者“并非”例如:并非所有同学喜欢有些老师。

这句话的矛盾即是:所有同学喜欢有些老师。

六、矛盾的意义矛盾双方有两点要求:1.矛盾命题必定永远一真一假2.原命题矛盾的矛盾是本身。

对同一个事物的描述分为A和B,A的矛盾是B,B的矛盾是A。

3.一个命题的矛盾有且只有一个。

七、直言命题间的矛盾关系直言命题的六种基本句式之间也是存在三对矛盾关系的,我们就一起来找一下:1.所有人都考上大学了(所有……是……)2.矛盾命题:并非所有人都考上大学了=至少有一人没考上大学=有些人没考上大学(有些……是……)3.所有A是B,矛盾:有些A是B;同理,所有A非B,矛盾:有些A非B;最后某个A 是B,矛盾:某个A非B(这里的某个是特指某一个对象并且得是同一对象),直言命题求矛盾的方法,将句子中的“所有”和“有些”替换、“是”和“非”替换,要将所有这样的词语全部替换。

直言命题之矛盾、反对、差等关系详解

直言命题之矛盾、反对、差等关系详解

直⾔命题之⽭盾、反对、差等关系详解直⾔命题之⽭盾、反对、差等关系华图教育李⼴弟⼀、直⾔命题的定义及表现形式逻辑学上的直⾔命题指的是“反应事物是否具有某种性质的简单命题”。

直⾔命题⼀般表⽰为“所有(有的)S是(不是)P”,由主项(S)、谓项(P)、联项(是或不是)、量项(所有或有的)四部分构成。

联项⼜称为命题的质,是表⽰主项与谓项主项谓项是指直⾔命题中指称事物具有或不具有的性质的词项;联项主项是指直⾔命题中指称事物的词;谓项量项是表⽰主项外延数量的词项,有全称、特称和单称三种,“所有”“任之间逻辑关系的词项,有肯定与否定两种,⽤“是”或“不是”来表⽰;量项何”“每⼀个”“凡”等表⽰全称,“有的”“⼀些”“⾄少有⼀个”表⽰特称。

直⾔命题的表现形式有:所有的S是P(简写为SAP);所有的S不是P(简写为SEP);有的S是P(SIP);有的S不是P(SOP)⼆、直⾔命题的真值表直⾔命题的⽭盾、反对、差等关系表现形式三、三、直⾔命题的⽭盾、反对、差等关系表现形式1、⽭盾关系“所有S是P(SAP)”与“有的S不是P(SOP)”是⽭盾关系;“所有S不是P(SEP)”与“有的S是P(SIP)”是⽭盾关系。

⽭盾关系的两句话必然⼀真⼀假,⼀真可推⼀假,⼀假可推⼀真。

2、反对关系“所有S是P(SAP)”与“所有S不是P(SEP)”是上反对关系:可同假,不同真(必有⼀假)(由⼀真可推⼀假);“有的S是P(SIP)”与“有的S不是P(SOP)”是下反对关系:可同真,不同假(必有⼀真)(由⼀假可推⼀真)。

3、差等关系“所有S是P(SAP)”与“有的S是P(SIP)”是差等关系:如果SAP为真,则SIP为真,如果SIP为假,则SAP为假;“所有S不是P(SEP)”与“有的S不是P(SOP)”是差等关系:如果SEP为真,则SOP为真,如果SOP为假,则SEP为假。

4、三种关系的逻辑⽅阵为此⽅阵中多了两个命题“某个S是P”与“某个S不是P”,这两个是单称直⾔命题,其内在的逻辑关系是“某个S是P”与“某个S不是P”是⽭盾关系;“所有的S是P(SAP)”与“某个S是P”是差等关系;“某个S是P”与“有的S是P(SIP)”是差等关系;“所有S不是P(SEP)”与“某个S不是P”是差等关系;“某个S不是P”与“有的S不是P(SOP)”是差等关系。

行测考试中直言命题的含义及其矛盾关系

行测考试中直言命题的含义及其矛盾关系

行测考试中直言命题的含义及其矛盾关系直言命题是公务员考试所有命题形式中最为简单的一类命题,但是它是我们学习整个命题的基础,也是我们学习逻辑的基础。

学好直言命题,对于我们解决各类问题都有很大的帮助。

一、直言命题的含义与结构直言命题即表达一个断定的命题。

如:所有的女人都是爱美的;黑龙江不是江;马克思主义是科学……我们可以通过举一个简单的例子来分析一下直言命题的结构:解析:在这个直言命题中,“四边形”和“长方形”分别是主项和谓项,“所有”是对数量的限定,叫量项,“是”是连接主项和谓项的,叫联项。

一个直言命题,主要研究的是A(四边形)和B(长方形)两个概念之间的关系,即研究A是(不是)B,以及有多少A是(不是)B 的。

因此,主要研究的是量项和联项。

在一个直言命题中,主项和谓项的变化形式是多样的,而量项和联项变化单一,对一个事物的属性的界定也是通过量项和联项来界定的。

直言命题的量项包括三种,即“所有、有些和某个”,联项包括两个即“是和非”,所以将量项和联项简单的排列组合就可以得到直言命题的六种句式,即:所有…是…;所有…非…;有些…是…;有些…非…;某个…是…;某个…非…;二、直言命题的矛盾关系如果命题A、B满足两个条件:①A+B=Ω,②A∩B=Ф,此时,A和B互为一对矛盾。

那么,直言命题的矛盾关系是什么呢?举个例子:所有人都是北京人。

这个命题的矛盾是: (并非)所有人都是北京人,也就是至少有一个人不是北京人,即有些人不是北京人。

所以,直言命题的矛盾关系,就是将量项互变,联项互变即可,也就是所有变为有些,是变为非即可。

利用矛盾主要解决两种问题,(1)以真求假型,以假求真型(变矛盾)提问方式:已知上述断定为假,以下哪项一定为真;或者已知上述断定为真,以下哪项一定为假。

因为互为矛盾的两个命题永远一真一假。

(只要A、B互为矛盾,无论时空如何变化,A 真B永远假,A假B永远真。

)例1:近年来,有个别地方出现孩子辍学现象,这与某些家长的认识有关。

行测“必然性推理”之深度剖析“直言命题”矛盾

行测“必然性推理”之深度剖析“直言命题”矛盾

行测“必然性推理”之深度剖析“直言命题”矛盾中公教育研究与辅导专家徐睿省考公告下发,考生们已经开始积极准备,“必然性推理”一直是备考的一个难点,瓶颈我们要尽快突破,所以今天中公教育专家就针对“必然性推理”中的“直言命题”的难点进行一个深度的剖析。

一、“直言命题”——“矛盾”关系“矛盾”是指,对一事物对象的描述只有A、B两种,且A、B永不相交,则A、B互为一组矛盾,因此矛盾也具备一条重要性质“互为矛盾,一真一假”。

直言命题结构共有六种“所有是”、“所有非”、“有些是”、“有些非”、“某个是”、“某个非”,所以两两构成一组矛盾,共有三组矛盾。

“所有是”矛盾为“有些非”;“所有非”矛盾为“有些是”;“某个是”矛盾为“某个非”。

举个例子帮助大家理解一下,给出一个命题“所有同学都喜欢吃苹果”,如何反驳?一个同学不喜欢,可以反驳;部分同学不喜欢,可以反驳;全部同学都不喜欢,依旧可以反驳。

上述情况总结起来就是“存在同学不喜欢吃苹果”,无论存在多少,只要有,只要存在就可以,即“有些同学不喜欢吃苹果”。

通过这个例子,相信大家就能够理解“所有是”的矛盾之所以是“有些非”了吧。

同样,给出一个命题“所有同学都不喜欢吃香蕉”,如何反驳呢?一个同学喜欢,可以反驳;部分同学喜欢,可以反驳;全部同学都喜欢,依旧可以反驳。

综合起来就是“存在同学喜欢吃香蕉”,即“有些同学喜欢吃香蕉”,所以“所有非”矛盾为“有些是”。

那现在给出一个命题“小明喜欢吃橙子”,请问如何反驳,直接有针对性的提出“小明不喜欢吃橙子”就可以了,所以“某个是”的矛盾是“某个非”,这组比较容易理解。

二、实战运用例:预计2020年底,某县有个别乡镇不能完成脱贫指标。

上述断定为假,以下判定可以确定为真的是:A.预计2020年底,某县大多数乡镇都不能完成脱贫指标B.预计2020年底,某县没有乡镇能完成脱贫指标C.预计2020年底,某县所有乡镇都能完成脱贫指标D.预计2020年底,某县有的乡镇能完成脱贫指标中公解析:正确答案为C。

判断推理:直言命题之直言矛盾

判断推理:直言命题之直言矛盾

判断推理:直言命题之直言矛盾行测考试中的判断推理部分一直以都是考生所诟病的部分,因为在这里需要我们具有一些简单的逻辑思维,但是呢只要掌握方法其实逻辑也就成了你的加分项。

逻辑中的必然性推理是规律性极强的一种题目类型,其中直言命题也是大部分必然性推理的基础性内容,这个章节看似简单实则重要性十足。

所以要掌握逻辑,直言命题不可或缺。

在直言命题中比较喜欢测查的是直言命题间的一些对当关系,而矛盾命题就是直言命题最具代表性一种关系。

矛盾即永远一真一假的两个命题就为矛盾命题,这个解释对于大部分考生来讲相对较难理解,如何去理解永远一真一假我们可以换种较为通俗的表述方式去理解:这人对同一事件的发生情况只能分为A、B两种,且A、B无交集就为矛盾。

矛盾是两个命题之间的关系,这两个命题是针对同一件事发生的,而且是只能分为A、B两种,也就意味着A、B这两个发生情况就包含了事件发生的所有可能性,并且A、B无交集就说明两者之间毫无共同部分,也就是A发生B一定不发生,反之B发生A也一定不发生。

最终可以由这两个特点总结出矛盾我们在解题过程中的最重要的一点,也就是一真一假。

正因为他有真假性的特点,所以真假话问题就成为了命题的宠儿。

接下来我们通过一道题目来看看如何利用直言矛盾去解答问题。

甲乙丙三人中只有一人去汉中看油菜花:甲:我去汉中看了油菜花,可美了乙:我没去汉中看油菜花丙:甲没去汉中看油菜花已知以上三句话只有一个是真的A.乙说的是真话B.丙说的是假话C.甲去汉中看了油菜花D.乙去汉中看了油菜花这道题目涉及到了真假,三个人只有一个人说了真话,而且甲丙两人都在讨论甲去还是没去的问题,这两句话也就是矛盾命题了,针对甲有去或者不去,那必然会有一真一假,所以呢我们就知道了甲丙之中必有一真,三个人中的真话在甲丙之中,那也就意味着“乙:我没去汉中看油菜花”这句话为假,则乙想表达的真实含义即乙去过汉中看油菜花,所以这道题目的答案是D。

这就是利用矛盾去解题的一种展示,矛盾的应用多数应用在以真求假或者以假求真的题目当中,只要我们能够迅速的辨别出矛盾命题必然一真一假,也就能够理解矛盾的精髓。

【优质】行测逻辑判断的直言命题解析-实用word文档 (8页)

【优质】行测逻辑判断的直言命题解析-实用word文档 (8页)

本文部分内容来自网络整理,本司不为其真实性负责,如有异议或侵权请及时联系,本司将立即删除!== 本文为word格式,下载后可方便编辑和修改! ==行测逻辑判断的直言命题解析行政职业能力测验主要测查与公务员职业密切相关的、适合通过客观化纸笔测验方式进行考查的基本素质和能力要素,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行测逻辑判断的直言命题分析,希望能帮到大家!行测逻辑判断的直言命题分析(一)含义直言命题的含义我们可以从两方面来看:直言:一句话,单句。

命题:表达判断的语言形式。

所以直言命题的含义就是表示判断关系的单句。

(二)直言命题的结构所有苹果是水果量项主项联项谓项逻辑之中我们并不研究推理内容,主要研究推理形式,因此主项谓项是研究重点。

主项除了“所有”之外还有有些、某个,联项有是和非。

直言命题总共有六种基本句式。

(三)直言命题六种基本句式所有A是B所有A非B有些A是B有些A非B某个A是B(具体某一个)某个A非B(具体某一个)(四) 什么是矛盾矛盾:表示同一个事物的描述只分为A、B两种情况,且AB不相交,AB就是一对矛盾,换言之矛盾双方要满足如下两点要求:1、A、B包含所有情况。

2、A、B没有交集。

(五)怎么找矛盾举例:思考黑人的矛盾是什么,男人的矛盾是什么,结果黑人的矛盾是除了黑人之外所有的人,即非黑人;男人的矛盾是除了男人之外所有的人,即非男人。

所以找矛盾的方法就是:在命题前面加、减“非或者并非”。

(六)矛盾的意义矛盾双方有两点要求:(1)矛盾命题必定永远一真一假。

(2)原命题矛盾的矛盾是本身。

对同一个事物的描述分为A和B,A的矛盾是B,B的矛盾是A。

(3)一个命题的矛盾有且只有一个。

(七)直言命题间的矛盾关系直言命题的六种基本句式之间也是存在三对矛盾关系的,我们就一起来找一下:所有人都考上大学了(所有……是……)矛盾命题:并非所有人都考上大学了=至少有一人没考上大学=有些人没考上大学(有些……是……)所有A是B矛盾,有些A是B,同理,所有A非B矛盾,有些A非B,最后某个A是B矛盾,某个A非B(这里的某个是特指某一个对象并且得是同一对象),直言命题求矛盾的方法,将句子中的所有和有些替换,是和非替换,要将所有这样的词语全部替换。

2016国考行测判断推理之直言命题的等值命题求解技巧

2016国考行测判断推理之直言命题的等值命题求解技巧

2016国家公务员考试行测判断推理之直言命题的等值命题求解技巧直言命题是断定对象具有或不具有某种性质的命题。

例如“所有的男生都喜欢打篮球。

”这句话就是一个直言命题,对象是男生,喜欢打篮球是某种性质。

在直言命题的考查过程中有时候会有这样一类求等值命题的题型,有时候在考查别的知识点的前提下要先找出等值命题。

大部分考生找等值命题都是凭借自己的感觉,并不懂得找出的等值命题遵循怎样的原则和引用了怎样的知识点,有少数考生会选择放弃这一类题目或者瞎蒙。

例如:求“并非植物都不是乔木”的等值命题,有些考生凭借感觉可以得出“有些植物不是乔木”,这样的确可以求出等值命题,但这种凭感觉不保险,而且遇到比较难的题目就只能坐以待毙,比如:求“不能说有些社会现象没阶级性”的等值命题,就不能一下子凭借感觉求出正确的等值命题了。

下面中公教育专家通过原命题的矛盾命题的知识点来给大家讲解一下求原命题的等值命题时的依据和方法,帮助大家科学求出等值命题。

首先,矛盾命题指描述一个事物仅分为A、B两种情况,且A、B相互之间没有交集。

其次,B是A的对立面,对A求矛盾是B,继续对B求矛盾又是A。

最后,对于描述一个事物的集合A,它的矛盾命题可以表示为非A,就是在集合A前加一个“非”的否定词。

另外还可以改变直言命题中的量项和联项关系来表示相互之间的矛盾关系,如“所有…是与有些…非是矛盾关系”、“所有…非和有些…是是矛盾关系”、“某个…是和某个…非是矛盾关系”。

这是两种求矛盾命题的方法。

例题1:求“并非植物都不是乔木”的等值命题。

中公解析:把“植物都不是乔木”这句话描述的集合设为A,那么原命题是“非A”,它的矛盾命题是“A”,集合A中的量项和联项关系是“所有…非”,对A求矛盾命题是“有些植物是乔木”,描述的就是非A,与原名题的含义相同。

是原命题的等值命题。

例题2:求“不能说有些社会现象没阶级性”等值命题。

中公解析:把“有些社会现象没阶级性”这句话描述的集合设为A,那么原命题中不能说A的含义就是“非A”,它的矛盾命题是“A”,集合A中的量项和联项关系是“有些…非”,对A求矛盾命题是“所有社会现象有阶级性”,描述的就是非A,与原名题的含义相同。

行测判断推理技巧:直言命题的矛盾关系

行测判断推理技巧:直言命题的矛盾关系

行测判断推理技巧:直言命题的矛盾关系公务员行测考试主要是考量大家的数学推理能力和逻辑分析能力,下面由小编为你精心准备了“行测判断推理技巧:直言命题的矛盾关系”,持续关注本站将可以持续获取更多的考试资讯!行测判断推理技巧:直言命题的矛盾关系在行测备考中,合适的技巧和方法非常重要。

那么一起来学习一下直言命题中的矛盾关系。

矛盾关系是指在同一个素材的两个命题在所有情况下都满足一真一假的情况,则这两个命题是矛盾关系。

如果两个命题是矛盾关系,那么它们就是“非此即彼,永远是一真一假”的关系。

我们可以在命题前加并非,或者将关键词进行转化来找到矛盾。

许多必然性推理的题目都可以通过找矛盾关系进行解题。

接下来我们一起来看一看。

例1:在索莱岛上,有四个草屋,每个草屋的门上挂着一块牌子。

第一块牌子上写着:“有些草屋中没有食物。

”第二块牌子上写着:“该草屋中没有猎枪。

”第三块牌子上写着:“所有的草屋中都有食物。

”第四块牌子上写着:“该草屋中有草药。

”索莱岛上的游客发现,四块牌子中只有一块牌子上写着真话。

由此可以推出:A、四个草屋中都有草药B、四个草屋中都有食物C、第三个草屋中有猎枪D、第四个草屋中没有草药解析:根据题干,第一块牌子和第三块牌子之间是矛盾关系,必定是一真一假。

而题干中已知四块牌子中只有一块牌子上写着真话,则第二块和第四块牌子的话则为假。

说明第二个草屋中有猎枪,第四个草屋没有草药。

结合选项,则选择D项。

例2:北京市某公司发现有年收入在12万元以上的人员未申报缴纳个人所得税。

如果上述断定为真,则以下哪项不能确定真假?Ⅰ.北京市某公司所有年收入在12万元以上的人员都未申报缴纳个人所得税。

Ⅱ.北京市某公司所有年收入在12万元以上的人员都申报缴纳了个人所得税。

Ⅲ.北京市某公司有年收入在12万元以上的人员申报缴纳了个人所得税。

Ⅳ.北京市某公司年收入在12万元以上的小李申报缴纳了个人所得税。

A、Ⅰ、Ⅱ、Ⅲ和ⅣB、Ⅰ、Ⅲ、ⅣC、Ⅰ和ⅢD、Ⅰ和Ⅳ解析:第Ⅰ句话中有些非无法推出所有非,所以Ⅰ无法确定真假。

2016国考行测答题技巧:逻辑判断中直言命题如何寻找矛盾

2016国考行测答题技巧:逻辑判断中直言命题如何寻找矛盾

逻辑判断可谓判断推理之基础,而直言命题又是逻辑判断最基础的知识点,因为直言命题是复言命题的基础,只有充分掌握直言命题各知识点,我们才能学好必然性推理中各大命题。

直言命题中矛盾关系可谓重中之重。

在这里主要给各位考生讲解一下直言命题中矛盾是什么以及我们如何去寻找矛盾,希望对各位考生备战2016年国家公务员考试有所帮助。

首先,关于矛盾我们要明确它的定义,就是矛盾双方必然包含所有情况且不能同时成立。

例如“生”的矛盾是“死”,而“黑”的矛盾是“非黑”,并不是“白”,这个需要考生加以注意。

直言命题中关于矛盾关系的考察主要是通过矛盾必然一真一假这个性质来考察的,关键是我们要区分出来题干中哪两句话形成矛盾。

1、直言命题中直接考察矛盾关系解题方法:通过加上/去掉否定词“并非”来寻找题干中的矛盾,并要熟练运用直言命题六种形式的矛盾分别是什么,从而选出正确选项。

【例题】某派出所发现有民警违法办案。

如果此命题为真,那么以下判断中不能确定其真假的是:()Ⅰ在某派出所中没有民警办案不违法Ⅱ在某派出所中有的民警办案没有违纪Ⅲ在某派出所中所有的民警办案都未违法A. 只有ⅡB.只有Ⅰ和ⅡC.只有Ⅰ和ⅢD.Ⅰ、Ⅱ和Ⅲ【答案】B.解析:此题可以用逆向思维,找出确定真假的选项,剩下的即为不能确定真假的选项。

依据直言命题的三对基本矛盾关系,“某派出所发现有民警违法办案”就是说“某派出所有些民警违法办案”,它的矛盾命题就是“某派出所所有民警都没有违法办案”这样就可以看出Ⅲ是可以确定真假的,那么不用分析Ⅰ和Ⅱ的真假情况,就可以得出选项B是正确答案。

2、直言命题中考察真假话问题解题方法:出现真假话问题时,优先从题干中寻找矛盾选项,再看剩余题干为真话还是假话,有时还需要判断出剩余题干选项的真假后再判断矛盾选项双方谁为真谁为假,也就是我们俗称的“一找二绕三返回”,从而找出正确选项。

【例题】某珠宝商店失窃,甲、乙、丙、丁四人涉嫌被拘审。

四人的口供如下:甲:案犯是丙。

直言命题中的矛盾关系和推出关系

直言命题中的矛盾关系和推出关系

直言命题中的矛盾关系和推出关系行测考试中,在逻辑判断这部分内容,从考察侧重点上来看,可能性推理是考察的重点,但是必然性推理的考察每年仍然会出现,直言命题更是必然性推的一个基础性内容,所以今天的内容主要围绕直言命题当中的矛盾关系和推出这两种重要关系展开论述。

首先,矛盾关系是指两个命题之间的“非此即彼”的关系,即一真一假,所以在考察的过程中命题形式经常以两种形式出现,一是问法为“题干为真(假),则以下哪项必然为假(真)”,二是以真假话的题型出现,即题干当中出现4句话(更为常见),告诉其中只有一句话为真或者只有一句话为假时,也是对矛盾关系的考察(如果出现了两真两假的考察时,除了运用到矛盾关系,还会涉及到假设法的运用)。

在直言命题当中,存在着三对矛盾关系,分别是“有些是与所有非”,“有些非与所有是”,“某个是与某个非”,而同学们需要注意的是首先能够识别出题干中所给出的逻辑形式,其次根据我们所掌握的矛盾关系来进行解题,下面我们以这样的一道题目为例。

例1: 甲:为富皆不仁,为官皆不义。

乙:你说的两句都不对。

以下哪项与乙的说法最为接近或相似?A.为富皆仁,为官皆义B.有的为富仁,有的为官义C.有的为富不仁,有的为官不义D.仁者不为富,义者不为官【解析】B。

首先看题干当中所说的“为富皆不仁,为官皆不义”是属于直言命题当中的“所有非”这样的逻辑形式,乙谈到了甲所说的两句话都不对,即乙的观点是甲的观点的矛盾命题,“所有非”的矛盾命题为“有些是”,所以我们选择B项。

其次,在直言命题的推出关系当中,首先我们要理解推出关系的含义,即由一个命题为真可以得出哪些命题为真,此外,同学们还需要了解“不能推出”的含义,即由一个命题为真不能确定哪个命题为真。

在直言命题的推出关系当中,“所有是(非)”能够推出“有些是(非)”、“某个是(非)”,“某个是(非)”能够推出“有些是(非)”,尤其需要注意的是关于“有些”的理解,“有些是”与“有些非”之间不具备推出关系,下面我们以这样的一道题目为例。

详解直言命题矛盾关系

详解直言命题矛盾关系

详解直言命题矛盾关系一.直言命题矛盾含义简单来说,三个条件。

①对于一个话题②有且只有A,B两种情况③并且A,B不交叉。

比如说:生和死,男和女,开和关。

对于生存状态,有且只有生死两种,并且生死不交叉;性别也只有男女,机器的状态也只有开和关两种。

那么比如,黑和白是否是矛盾关系呢?答案显然是否定的,因为颜色不仅有黑白,不符合第二个条件,并不是反义词就是矛盾,这个大家需要注意。

二.矛盾的性质矛盾二者必为一真一假。

如果A真,那么B假;如果A假,那么B真。

比如我说:小明是男生为真,那么能推出小明是女生这句话必然为假。

三.如何找矛盾加否定词。

在命题前加否定词“并非”,或者在概念前加否定词“非”。

一些比较简单的,当然可以根据常识判断。

但是一些一时之间判断不出来反义词和矛盾之间区别的,可以在前面加入否定词。

比如:男生的矛盾是女生,开的矛盾是关。

这些比较简单。

但是如果比如黑色,可能有些同学就会自然觉得是白色。

但是实际并非如此,所以我们在判断的时候,可以在黑色前面加“非”,所以黑色的矛盾是非黑色。

四.直言命题中的矛盾在直言命题中主要考查三对矛盾关系:所有是和有些非,所有非和有些是,某个是和某个非。

比如我班所有同学都考上了公务员,找到矛盾,命题前加“并非”,即“并非所有同学都考上了公务员”,说明至少有一个同学没考上,那么就等价于有些同学未考上。

所以,所有是的矛盾是有些非,其他情况同样如此推理。

那么大家在记忆的时候,总而言之就是:“所有”和“有些”的互换,“是”和“非”的互换。

五.矛盾的意义矛盾的矛盾是它本身。

比如①所有是的矛盾是②并非所有是,那么②并非所有是意为③有些非,③有些非的矛盾则为①所有是。

也就是说,所有是矛盾的矛盾仍然是所有是。

相当于是双重否定变成了肯定。

六.矛盾的应用1.真假性问题真假性问题,题型特征为,直接在问答中涉及,如果上述命题为真,下列哪项必然为假?或者如果上述命题为假,下列哪项必然为真。

【例】不可能所有的证人都说实话。

2016国考行测逻辑判断考点:直言命题的矛盾关系

2016国考行测逻辑判断考点:直言命题的矛盾关系

2016国考行测逻辑判断考点:直言命题的矛盾关系直言命题是国考行测逻辑判断部分的一个重要考点,也是方法性非常强的一类题型。

其中直言命题的矛盾关系又是直言命题的重中之重。

这里我们重点学习如何运用矛盾关系解决直言命题中的真假话问题。

要利用矛盾关系来解题,首先我们要知道“矛盾”的定义。

简单地说,一个命题的矛盾就是在这个命题前加一个表示否定的词,如“不是”“并非”“非”等。

例如,“是大胖子”的矛盾即为“不是大胖子”;“大于五”的矛盾即为“不大于五”;“小红是好人”的矛盾即为“并非小红是好人”或者“小红不是好人”……学会了求一个命题的矛盾,目的是利用矛盾的性质来解题。

矛盾关系中最重要的一个性质是“一个命题和它的矛盾命题必为一真一假。

”例如:“小红是好人”和“小红不是好人”这两个命题是矛盾关系,所以它们当中一定有一句是真的,一句是假的。

接下来我们通过一个具体的例题来学习一下到底如何利用矛盾关系解题。

例1:教师让四名学生每人去拿一只桌球,不论什么颜色。

学生拿了球后,教师发现唯一的一只白球被拿走了,问谁拿了白球。

甲说:我没有拿白球。

乙说:是丁拿的白球。

丙说:是乙拿的白球。

丁说:白球不是我拿的。

如果四人中只有一人说的是真话,那么拿了白球的是:A.甲B.乙C.丙D.丁解析:此题选A.对于题目中四个人说的话,我们经过分析发现,乙说“白球是丁拿的”,而丁说白球不是他拿的,即两个人中一个说是丁拿的,一个说不是丁拿的,互为矛盾关系,根据“互为矛盾的两个命题必为一真一假”的性质,我们知道乙和丁肯定说的话有一句是真的,一句是假的。

题目中又说“四人中只有一句真话”,而四句话中唯一的真话肯定在乙和丁之间,由此推知,甲和丙说的都是假话。

甲说“我没有拿白球”是假话,说明事实上甲拿了白球,因此选A,拿了白球的是甲。

根据这道题目,我们可以总结一下利用矛盾关系解决真假话问题的步骤:1.找矛盾(找到几句话中互为矛盾关系的两句,由此可以断定它们必为一真一假)2.跳出矛盾,结合其它条件进行判断(当找到矛盾以后,我们可以确定互为矛盾的两个命题必为一真一假,但是无法确定它们谁真谁假。

公务员考试行测技巧:矛盾关系

公务员考试行测技巧:矛盾关系

公务员考试行测技巧:矛盾关系我们平时经常听到矛盾,那么矛盾到底是什么呢?矛盾的概念是非常抽象的,矛盾关系是指两个语句或命题之间不能同真(必有一假),也不能同假(必有一真)。

不能同真,就是说当其中一个命题真时,另一个命题必假;不能同假,就是说当其中一个命题假时,另一个命题必真。

例如:“我考试及格了”和“我考试没有及格”互为矛盾“所有学生考试都及格了”和“有些学生考试没有及格”互为矛盾“所有学生考试都没有及格”和“有些学生考试及格了”互为矛盾通过对于矛盾定义的了解我们可以发现互为矛盾的两个命题必为一真一假,在涉及到真假话问题时,我们就可以从矛盾的角度出发寻找突破口。

【例1】某单位需要派出下乡扶贫人员1至2人。

经过宣传号召,众人纷纷报名。

经过一番考虑,领导最后将扶贫人选集中在小王和小张两人身上。

大家对最终的挑选结果作了如下猜测:(1)小王会被挑选上;(2)如果小王被挑选上,那么小张就不会被挑选上;(3)只有小王被挑选上,小张才会被挑选上;(4)小王和小张都会被挑选上。

事后得知,这四句猜测中只有一句是真话。

据此,可以推断:A.两人都会被挑选上B.两人都不会被挑选上C.小王会被挑选上,而小张不会D.小张会被挑选上,而小王不会【解析】D。

根据大家的猜测,我们可以做以下表述:1、小王;2、小王→非小张;3、小张→小王;4、小王且小张。

看到这里如果大家知道A→B与A且非B是一对矛盾关系的话,就很容易看出2和4是一对矛盾关系。

因为矛盾关系肯定是一个为真,另一个为假,并且题目中的条件是只有一个为真,因此1和3肯定为假。

只需要把1和3转换成它们各自的矛盾就可轻松得出答案。

1的矛盾是非小王,3的矛盾是小张且非小王。

所以得出选小张,不选小王。

【例2】某仓库失窃,四个保管员因涉嫌而被传讯。

四人的供述如下:甲:我们四人都没作案;乙:我们中有人作案;丙:乙和丁至少有一人没作案;丁:我没作案。

如果四人中有两人说的是真话,有两人说的是假话,则以下哪项断定成立?A.说真话的是甲和丁B.说真话的是乙和丙C.说真话的是甲和丙D.说真话的是乙和丁【解析】B。

公务员行测逻辑推理知识点解析

公务员行测逻辑推理知识点解析

公务员行测逻辑推理知识点解析在公务员行测考试中,逻辑推理是一个重要的板块,它对于考查考生的思维能力、分析能力和判断能力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掌握好逻辑推理的知识点,不仅能在考试中取得好成绩,也对日后的工作和生活中的理性思考大有裨益。

接下来,让我们一起深入探讨一下公务员行测逻辑推理中的常见知识点。

一、直言命题直言命题是逻辑推理中最基础的部分。

它是指断定事物具有或不具有某种性质的简单命题。

比如“所有的苹果都是红色的”“有的学生是勤奋的”等。

在直言命题中,我们需要重点掌握对当关系,包括矛盾关系、反对关系、下反对关系和从属关系。

矛盾关系是最为关键的,“所有是”与“有的非”、“所有非”与“有的是”相互矛盾。

掌握矛盾关系对于解决真假推理问题非常有用。

例如,已知“所有的花都是红色的”为假,那么其矛盾命题“有的花不是红色的”就一定为真。

反对关系存在于“所有是”和“所有非”之间,两个“所有”必有一假。

下反对关系在“有的是”和“有的非”之间,两个“有的”必有一真。

二、联言命题与选言命题联言命题表示几种情况同时存在,例如“小明既聪明又勤奋”。

只有当所有联言支都为真时,整个联言命题才为真。

选言命题分为相容选言命题和不相容选言命题。

相容选言命题,比如“或者去北京,或者去上海”,只要其中一个选言支为真,整个命题就为真;不相容选言命题,比如“要么去北京,要么去上海”,则只有一个选言支为真时命题才为真。

在解题时,我们要根据题目所给条件,准确判断是哪种选言命题,并运用相应的推理规则。

三、假言命题假言命题是逻辑推理中的重点和难点。

它反映了事物情况之间的条件关系,包括充分条件假言命题、必要条件假言命题和充分必要条件假言命题。

充分条件假言命题,常见的关联词有“如果……那么……”,其推理规则为“肯前必肯后,否后必否前,否前肯后无必然”。

必要条件假言命题,关联词如“只有……才……”,推理规则是“肯后必肯前,否前必否后,肯前否后无必然”。

充分必要条件假言命题,即“当且仅当”,条件和结果是等价的。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6公务员考试行测备考:直言命题的含义及其矛盾关系
直言命题是公务员考试所有命题形式中最为简单的一类命题,但是它是我们学习整个命题
的基础,也是我们学习逻辑的基础。

中公教育专家指出,学好直言命题,对于我们解决各
类问题都有很大的帮助。

直言命题即表达一个断定的命题。

如:所有的女人都是爱美的;黑龙江不是江;马克思主义
是科学……我们可以通过举一个简单的例子来分析一下直言命题的结构:
中公解析:在这个直言命题中,“四边形”和“长方形”分别是主项和谓项,“所有”是对数量的限定,叫量项,“是”是连接主项和谓项的,叫联项。

一个直言命题,主要研究的是A(四边形)和B(长方形)两个概念之间的关系,即研究A是(不是)B,以及有多少A是(不是)B的。

因此,主要研究的是量项和联项。

在一个直言命题中,主项和谓项的变化形式是多样的,
而量项和联项变化单一,对一个事物的属性的界定也是通过量项和联项来界定的。

直言命
题的量项包括三种,即“所有、有些和某个”,联项包括两个即“是和非”,所以将量项和联
项简单的排列组合就可以得到直言命题的六种句式,即:
所有…是…;所有…非…;
有些…是…;有些…非…;
某个…是…;某个…非…;
如果命题A、B满足两个条件:①A+B=Ω,②A∩B=Ф,此时,A和B互为一对矛盾。

那么,直言命题的矛盾关系是什么呢?举个例子:所有人都是北京人。

这个命题的矛盾是:(并非)所有人都是北京人,也就是至少有一个人不是北京人,即有些人不是北京人。

所以,直言命题的矛盾关系,就是将量项互变,联项互变即可,也就是所有变为有些,是变为非
即可。

利用矛盾主要解决两种问题,
提问方式:已知上述断定为假,以下哪项一定为真;或者已知上述断定为真,以下哪项一定为假。

因为互为矛盾的两个命题永远一真一假。

(只要A、B互为矛盾,无论时空如何变化,A真
B永远假,A假B永远真。

)
例1:近年来,有个别地方出现孩子辍学现象,这与某些家长的认识有关。

有些农村家长
认为,反正孩子今后长大要外出打工,现在根本没必要上学读书。

显然,这种认识是错误的。

据此,可以推出
A 有些长大不要外出打工的孩子现在有必要读书
B有些长大要外出打工的孩子现在有必要上学读书
C所有长大要外出打工的孩子现在都没有必要上学读书
D有些长大要外出打工的孩子现在没有必要上学读书
【中公解析】从问法可知题目问的是如果上述都为真,则哪个可以推出来,题干已经说这
种认识是错误的,即要推出下列哪个是对的,这种涉及真假的考法,一般是考查矛盾命题。

分析选项即题干,我们知道主项即“长大要外出打工的孩子”谓项即“上学读书”,在题干中
找到主项和谓项分别在红色区域的两个句子中,先整合为一个直言命题即“所有长大要外
出打工的孩子都没有必要读书”(题干没说有些的就默认为所有),为“所有…非…”的形式,
矛盾关系为“有些…是…”。

即“有些长大要外出打工的孩子现在有必要上学读书”。

选B。

例:某公司招聘,甲乙丙丁四个人去参加面试,面试结束之后四人对结果进行预测如下:
甲说:“我们四个人都能进公司”,乙说:“我不能进公司”丙说:“乙和我都不能进公司。

”丁说:“不会所有人都能进公司”
结果表明,只有两个人的预测是正确的,这两个人是:
A 甲和丙
B 乙和丁
C 乙和丙
D 丙和丁
【中公解析】四句话分别是甲:所有是,乙:“非乙”,丙:非乙、非丙,丁:并非所有是。

可知甲和丁互为矛盾,必然一真一假,题干中说有两个人的预测是真的,那么在乙和丙中
也必然一真一假,设丙真,则非乙,非丙,那么乙也是真的。

此时有三句真话,不行,所
以乙是真话,推出非乙。

那么甲说“所有是”就是假的,那么丁是真话,由此可知,预测正
确的是乙和丁。

选B。

更多行测相关高分备考技巧请参考中公教育。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