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验二 玻璃熔制讲义
3 玻璃的熔制及熔(1)讲解
(5)玻璃液冷却阶段 将清澄和均化了的玻璃液均匀降温,使玻璃 液具有成型所需的黏度; 在冷却阶段应不破坏玻璃液的质量; 浮法玻璃冷却阶段结束的温度在1100~ 1050℃左右。
3.1.1 配合料的熔化
(1)配合料的加热及初熔 (2)各种反应简介 多晶转变 盐类分解 水分的逸出 (3)成分的挥发 R2O的挥发 由纯碱引入时:引入量×0.032% 由芒硝引入时:引入量×0.06%
3.1.3 澄清
(1)目的 消除玻璃液中的气泡 (2)玻璃液中的气泡形态和种类 形态:可见气泡、溶解气泡、化学结合的气 体。还有熔体表面上的气体。 种类: CO2、SO2、SO3、N2、O2、H2O、H2
(3) 排泡与去气 澄清是排出玻璃液中的可见气泡; 去气是全部排除玻璃液中的气体,包括化学 结合的气体。
B.二次气泡(灰泡,直径小于0.1mm) ①硫酸盐和其他盐类的继续分解; ②溶解气体的析出; ③耐火材料气泡 ④玻璃液流股间的化学反应; ⑤电化学反应
r=1mm时, 2σ/r =0.6kPa; r<0.01mm时, 2σ/r > 0.06MPa; R= 0.001mm时, 2σ/r= 0.6MPa。 可以看出,表面张力对大气泡的影响可以忽 略,对小气泡的影响则是巨大的。 玻璃液中存在的微小气泡,在温度降低时, 内部的压力急剧增大,使气泡内的气体分压 明显大于玻璃液中气体的分压,从而溶解于 玻璃液中;温度升高时,气泡又会析出。
B.新气泡的产生 澄清好的玻璃液一般不能再次产生气泡。 原因是: 新生气泡的半径r≈0,需要克服的
2σ/r≈∞。
(8)影响澄清的因素
A.配合料中的气体率 一般15~20% B.澄清温度 温度高,黏度小,有利于澄清;熔窑温度受 耐火材料的限制。 C.窑压 微正延长澄清时间 B.提高澄清温度 C.搅拌 D.鼓泡 E .加澄清剂(最常用)
玻璃的熔制
NaCO3 ~700℃ Na2O CO2 CaCO3 ~500℃ CaO CO2
8.2 硅酸盐形成和玻璃液形成
•温度↑,二氧化硅与某些组分形成硅酸盐
MgCO3 SiO2 450~700℃ MgSiO3 CO2
700~900℃
Na2CO3 SiO2 NaSiO3 CO2
•石英(SiO2)晶体在等温下晶型转变,使结构蔬松 •硅酸盐大量分解,有CO2大量逸出,并有液相产生
结果:硅酸盐熔体和砂粒及未熔融的硅酸盐 颗粒等粘附在一起的烧结物
结论:一般的工业玻璃,硅酸盐形成在800-900 ℃即可进行,反应速度较慢,时间较长 (3-5分)
8.2 硅酸盐形成和玻璃液的形成
8.2.2 玻璃液的形成 •是硅酸盐形成的继续。 •温度↑1200-1500℃,各种硅酸盐开始熔融, 同时未熔化的石英砂被完全熔解在硅酸盐熔 体中形成玻璃液。
结果:透明的玻璃液
结论:硅酸盐形成和玻璃形成没有明显的界 线,玻璃形成大约28-29分。
8.2 硅酸盐形成和玻璃液形成 8.2.3 配合料的加热反应
由单组分的加热反应可归纳 • 多晶转化:具有多种晶型的组分在高温下可
由一种晶型转变为另一种晶型;
• 盐类分解:各种碳酸盐、硫酸盐、硝酸盐在 一定的温度下均发生分解并释出气体;
v dc dt
• 随着反应物浓度的增加,正反应速度也相应 的增加。
8.2 硅酸盐形成和玻璃形成
8.2.5 玻璃液形成过程的动力学 在玻璃熔制过程中玻璃形成速度与玻璃成分、 砂粒大小、熔制温度等有关。
1 玻璃成分
沃尔夫(M.Volf)提出玻璃熔化速度常数τ的方程
一般工业玻璃 SiO2 Al2O3
不同τ值所对应的熔制温度
玻璃的熔制及熔窑.ppt
编篮式是连续通道式格子体结构的改进形式,由 于格子砖的两个端面都是受热面,所以其单位格 子体体积的受热面积最大,而且稳定性也好。
十字形格子砖是一种新型格子砖,是AZS电熔浇 注砖,耐高温侵蚀性能好,容积密度大、热容量 高、热导率大等特性。蓄热效能好,周期温度波 动小,是一种理想的格子体。
3 玻璃的熔制及熔窑
3.2.2 热源供给及余热回收部分
3.2.2.1 热源供给 主要指小炉和燃烧喷嘴。 小炉是玻璃熔窑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使燃料和
空气预热、混合、组织燃烧的配置。 (1)燃油与天然气小炉 (2) 燃煤气小炉
A.小炉结构:应保证火焰有一定长度、亮度、刚 度、角度,有足够的覆盖面积,不发飘,不分层, 还要满足窑内所需的温度和气氛的要求。
e.炉条碹
炉条是承受蓄热室格子体重力的砖材结构。实际上 也是拱碹结构,是由单一的碹砖砌成的一条一条拱 碹,条与条之间留空以通气体,俗称炉条碹。
炉条碹是承受格子体重力的拱碹,上面码砌格子砖, 因此拱碹上面必须找平。
找平的方法有几种: ①在拱碹的弧形上面用爬碴砖砌平 ②直接用上面平直而下面弧形的碹砖砌成。
玻璃池窑那些部位耐火材料受到的侵蚀 最严重?举例说明蓄热室格子体耐火材 料的配置方案?
A 连通式蓄热室 熔窑一侧小炉下面的空气蓄热室为连通的一个 室,煤气蓄热室也为连通的一个室。 气流分布不均,容易形 成局部过热使格子砖很快烧损,目前已不再使用。
B 分隔式蓄热室 熔窑一侧蓄热室以每个小炉分成若干个互不相通的独立室, 气体分配分别由各分支烟道上的闸板调节,并分别与煤气及 空气支烟道上的闸板调节,并分别与煤气及空气支烟道相通。 其结构特点是气体分配调节方便,热修条件较好,但分隔墙 占据较多空间,减少了格子体的有效体积。是最普遍采用的 方式之一.2.2 余热回收部分
玻璃的高温熔制
玻璃的高温熔制一、实验目的1、在实验室条件下进行玻璃成分的设计、原料的选择、配料的计算、配合料的制备、用小型坩埚进行玻璃的熔制、玻璃试样的成形等,完成一整套玻璃材料制备过程的基本训练;2、了解熔制玻璃的设备及其测试仪器,掌握其使用方法;3、观察熔制温度、保温时间和助熔剂对熔化过程的影响;4、根据实验结果分析玻璃成分、熔制制度是否合理。
二、实验原理玻璃的高温熔制,是指通过一定的高温过程,最终制的具有一定性能的玻璃产品。
熔制是玻璃生产中重要的工序之一,它是配合料经过高温加热形成均匀的、无气泡的、并符合成形要求的玻璃液的过程。
玻璃的高温熔制过程是一个相当复杂的过程,它包括一系列的物理的、化学的、物理化学的现象和反应,这些现象和反应的结果使各种原料的机械混合物变成了复杂的熔融物即玻璃液。
物理过程:指配合料加热时水分的排除,某些组成的挥发,单晶转变以及单组分的融化过程。
化学过程:各种盐类被加热后结晶水的排除,盐类的分解,各组分间的相互反应以及硅酸盐的形成等过程。
物理化学过程:包括物料的固相反应,共熔体的产生,各组分生成物的互熔,玻璃液与炉气之间、玻璃液与耐火材料之间的相互作用等过程。
应当指出,这些反应和现象在熔制过程中常常不是严格按照某些预定的顺序进行的,而是彼此之间有着密切的关系。
例如,在硅酸盐形成阶段中伴随着玻璃形成过程,在澄清阶段中同样存在着玻璃液的均化。
为便于学习和研究,常可根据熔制过程中的不同实质而分为硅酸盐形成、玻璃形成、玻璃液的澄清、均化和冷却五个阶段。
纵观玻璃熔制的全过程,就是把合格的配合料加热融化使之成为合乎成型要求的玻璃液。
其实质就是把配合料熔制成玻璃液,把不均质的玻璃液进一步改善成均质的玻璃液,并使之冷却到成型所需要的粘度。
因此,也可把玻璃熔制的全过程划分为两个阶段,即配合料的熔制阶段和玻璃液的精炼阶段。
三、实验准备1、高温电炉一台及其附属设备(调压器一台,电流表一只,电压表一只,测温铂铑—铂热电偶一只,电位差计一台).如图1所示:2、高铝坩埚(100m1 或 150m1).3、研钵一个;料勺若干(每种原料一把).4、百分之一天平(也可用千分之一天平),一台.5、坩埚钳,石棉手套.6、浇注玻璃样品的模具.7、退火用马弗炉(附控温仪表).8、化工原料:石英砂(SiO2),纯碱(Na2CO3).碳酸钙(CaCO3),碳酸镁(MgCO3),氢氧化铝[A1(OH)3]等四、实验步骤(一)玻璃成分的设计首先,要确定玻璃的物理化学性质及工艺性能,并依此选择能形成玻璃的氧化物系统. 确定决定玻璃主要性质的氧化物, 然后确定各氧化物的含量. 玻璃系统一般为三组分或四组分,其主要氧化物的总量往往要达到 90%(质量) .此外,为了改善玻璃某些性能还要适当加入一些既不使玻璃的主要性质变坏而同时使玻璃具有其他必要性质的氧化物. 因此,大部分工业玻璃都是五六个组分以上。
玻璃2-玻璃的熔制试验
在硅酸盐形成阶段,配合料变成由硅酸盐 和二氧化硅组成的不透明烧结物。经过进一步 加热,不透明烧结物,变成透明玻璃体,此时, 配合料全部反应完毕,但玻璃液含有大量可见 气泡和条纹。澄清和均化过程就是为了消除玻 璃液中的可见气泡和条纹。玻璃的冷却阶段, 是指把澄清均化后无气泡的、均匀玻璃液降低 200-300C,以满足成型时的粘度要求。 玻璃熔制的各个阶段,各有其特点,同 时又彼此关联,在实际过程中。常常是同时进 行或交错进行的,这主要取决于熔制的工艺条 件和玻璃熔窑的结构类型。
③让电炉继续升温,当温度达到预定的熔制 温度时,在该温度下保温,保温时间根据玻 璃熔化程度而定、在此期间,根据需要可搅 拌并挑料观察,同时记录实验现象。
④当玻璃熔制好后,关闭电炉、从炉内取出 坩埚,倒出玻璃液,并按性能测试的试样要 求成型。将成型好的样品放入事先已升温的 退火炉中退火。在退火温度下保温 0.5至 1小 时,然后让其随炉冷却至室温取出,供进一 步实验用。
①检查熔制设备是否正常,若无误,接通电 源,让电炉按一定升温速率升温,升温之前, 在电炉内应事先放置好坩埚,并在炉膛底铺一 层氧化铝粉,以防坩埚破裂时漏料损坏炉体耐 火材料。
②当温度升到加料温度时,打开炉门,将配 的合格配合料迅速加入炉内坩埚中,若一次加 不完,分多次加料,每次加料完毕后,炉温会 有不同程度下降,待重新升至加料温度且停留 一段时间后再行加料、按此方法直至加完为止。
一、实验目的
1 .通过玻璃的熔制试验,使同学们掌握在 实验室条件下熔制玻璃的方法,为以后从 事玻璃工业生产和科研工作打下一定基础。 2.熟悉常用玻璃原料的颜色、性状。 3.掌握配方计算及配合料的制备
二、实验原理
配合料在高温作用下,经过一系列复杂的 物理化学反应,变成均匀、无气泡且符 合成型要求的玻璃液,此即玻璃的熔制 过程。它可分为几个阶段? 它可分为烧结体(硅酸盐)形成 过程、玻璃液形成过程、澄清、均化和 冷却五个阶段。为何要澄清和均化?
玻璃的高温熔制
玻璃的高温熔制一、实验目的1、在实验室条件下进行玻璃成分的设计、原料的选择、配料的计算、配合料的制备、用小型坩埚进行玻璃的熔制、玻璃试样的成形等,完成一整套玻璃材料制备过程的基本训练;2、了解熔制玻璃的设备及其测试仪器,掌握其使用方法;3、观察熔制温度、保温时间和助熔剂对熔化过程的影响;4、根据实验结果分析玻璃成分、熔制制度是否合理。
二、实验原理玻璃的高温熔制,是指通过一定的高温过程,最终制的具有一定性能的玻璃产品。
熔制是玻璃生产中重要的工序之一,它是配合料经过高温加热形成均匀的、无气泡的、并符合成形要求的玻璃液的过程。
玻璃的高温熔制过程是一个相当复杂的过程,它包括一系列的物理的、化学的、物理化学的现象和反应,这些现象和反应的结果使各种原料的机械混合物变成了复杂的熔融物即玻璃液。
物理过程:指配合料加热时水分的排除,某些组成的挥发,单晶转变以及单组分的融化过程。
化学过程:各种盐类被加热后结晶水的排除,盐类的分解,各组分间的相互反应以及硅酸盐的形成等过程。
物理化学过程:包括物料的固相反应,共熔体的产生,各组分生成物的互熔,玻璃液与炉气之间、玻璃液与耐火材料之间的相互作用等过程。
应当指出,这些反应和现象在熔制过程中常常不是严格按照某些预定的顺序进行的,而是彼此之间有着密切的关系。
例如,在硅酸盐形成阶段中伴随着玻璃形成过程,在澄清阶段中同样存在着玻璃液的均化。
为便于学习和研究,常可根据熔制过程中的不同实质而分为硅酸盐形成、玻璃形成、玻璃液的澄清、均化和冷却五个阶段。
纵观玻璃熔制的全过程,就是把合格的配合料加热融化使之成为合乎成型要求的玻璃液。
其实质就是把配合料熔制成玻璃液,把不均质的玻璃液进一步改善成均质的玻璃液,并使之冷却到成型所需要的粘度。
因此,也可把玻璃熔制的全过程划分为两个阶段,即配合料的熔制阶段和玻璃液的精炼阶段。
三、实验准备1、高温电炉一台及其附属设备(调压器一台,电流表一只,电压表一只,测温铂铑—铂热电偶一只,电位差计一台).如图1所示:2、高铝坩埚(100m1 或 150m1).3、研钵一个;料勺若干(每种原料一把).4、百分之一天平(也可用千分之一天平),一台.5、坩埚钳,石棉手套.6、浇注玻璃样品的模具.7、退火用马弗炉(附控温仪表).8、化工原料:石英砂(SiO2),纯碱(Na2CO3).碳酸钙(CaCO3),碳酸镁(MgCO3),氢氧化铝[A1(OH)3]等四、实验步骤(一)玻璃成分的设计首先,要确定玻璃的物理化学性质及工艺性能,并依此选择能形成玻璃的氧化物系统. 确定决定玻璃主要性质的氧化物, 然后确定各氧化物的含量. 玻璃系统一般为三组分或四组分,其主要氧化物的总量往往要达到 90%(质量) .此外,为了改善玻璃某些性能还要适当加入一些既不使玻璃的主要性质变坏而同时使玻璃具有其他必要性质的氧化物. 因此,大部分工业玻璃都是五六个组分以上。
玻璃熔化操作与控制 ppt课件
• 电熔锆刚玉砖成分范围为: Al 2 O 3 47 %~ 51 %; Zr O 2 30 %~ 43 %; Si 0 2 10 %~ 18 %。一般把电熔锆刚玉 砖中按 Zr O 2 含量分为 33 # 、 36 # 、 41# 等若干级。
(2)投料设备 毯式投料机
ppt课件
27
3、液面监控设备
(1)铁钩; (2)液面镜; (液面镜摄像式测量法)
ppt课件
概念:熔化好的与没有熔化好的玻璃液之间的
分界线,是生产流与热对流达到平衡的结果。
影响因素:投料量与拉引量;
料堆宽度与厚度;
热点与投料口温度差;
温度制度;
配合料熔化难易程度等
ppt课件
26
(四)液面
1、要求 : 做到投料量与玻璃拉引量相适应,保持稳定。
2、投料
(1)要求 A、投料量与玻璃拉引量适应; B、料堆薄而小,不跑偏; C、振动小,落差小。
气泡条纹结石一气泡种类1一次气泡2二次气泡原溶解于玻璃液中的气体由于温度增高而引起溶解度的下降所以析出了极细小的分布均匀的数量极多的气泡3空气泡粉料颗粒间的空气在高温熔化时未能及时排除4耐火材料气泡耐火材料本身有一定的气孔率当与玻璃液接触后因毛细管作用玻璃液进入缝隙而将气体挤出而成气泡5铁泡铁中的碳氧化成co而形成气泡
• 随着温度继续升高,达到1400~1500℃时, 玻璃液的黏度约为10Pa·s,玻璃液在形成 阶段的可见气泡和熔解气体,由于温度升 高,体积增大,玻璃液黏度的降低而逸出。
玻璃熔制 玻璃熔制
5 玻璃熔制5.1 实验目的意义玻璃是无机材料的一个重要领域。
它所涉及的应用范围相当广泛,在现代高科技领域,特种玻璃制品有激光玻璃、零膨胀微晶玻璃、特种光纤、特种玻璃涂层…。
伴随着科技的高速发展,玻璃制备的方法也逐渐多样化,从传统的高温熔制方法到现在的低温液相法、气相沉积法。
但是传统的高温熔制法仍然占据着当前玻璃制品生产的绝大部分。
:本实验的目的本实验的目的:(1)通过玻璃的高温熔制实验了解玻璃的制备工艺流程。
(2)了解影响玻璃制备的各种物理、化学因素。
(3)根据玻璃的性能要求能独立完成玻璃的制作配方、制定工艺流程图。
(4)了解玻璃的高温熔制设备。
5.2 实验基本原理玻璃的基本概念::(1) 玻璃的基本概念按照现代玻璃的定义主要包含两个条件即A: 存在非晶态固体。
B: 表现出玻璃的转变现象。
根据上述条件玻璃的范围被拓展了,与此同时制备玻璃的方法也发生了变化,除了高温熔制以外出现了低温合成、气相沉积…。
(2) 玻璃的基本组成玻璃的基本组成::按照玻璃组成中的化合物主体分类可分为硅酸盐、磷酸盐、氟化物玻璃、硫系玻璃…。
通常在玻璃组成设计过程中都是根据所需的特定物理、化学性能指标进行单一或者多种化合物的组合。
(3) 熔融法玻璃制备过程(工艺流程图):(A)玻璃配合料: 根据配方确定玻璃的主要原料(Si、Al、B、Ca、Na…),辅助原料(氧化剂、还原剂、助熔剂、澄清剂、晶核剂、着色剂、脱色剂),玻璃熟料(同组成碎玻璃,起助熔和节能效果)。
(B)玻璃高温熔融过程:玻璃配合料加热→配合料熔化(主要是完成玻璃化反应)→残余原料颗粒的熔解→澄清→均化→调节到玻璃的成形温度。
(C)玻璃制备工艺流程图:玻璃配合料→混合(控制粉体的颗粒度、均匀度、水分)→坩埚(根据需要选择坩埚的种类和尺寸)→高温熔制设备(自动控温、定时,制定升温、保温、冷却曲线图)→玻璃成形设备(手工成形、自动成形)→退火设备(去除玻璃应力)→检验→包装入库。
玻璃实验讲义:玻璃高温熔制、玻璃内应力与透射比的测定
实验1玻璃的高温熔制一实验的目的与意义在实际生产中,玻璃熔制是关键环节。
在教学、科研和生产中,玻璃的熔制实验也是一项非常重要的实验,因为在进行玻璃新品种的开发或对玻璃生产工艺进行改革中,就必须通过多次或反复进行玻璃的熔制实验来寻找合理玻璃成分、了解玻璃熔制过程各种因素的影响、提出合理熔制工艺制度和具有指导生产实践的各种数据。
玻璃的高温熔制实验的目的如下:①在实验条件下,依据指定配方进行配合料的制备,并根据玻璃熔制制度(温度制度、压力制度、气氛制度、液面制度),进行玻璃的熔制和成形,完成一整套玻璃材料制备过程的基本训练(玻璃熔制和成形由指导教师操作)②了解熔制玻璃的设备及其测试仪器,掌握使用方法③观察熔制温度、保温时间对熔化过程的影响④根据实验结果分析玻璃成分、熔制制度的合理性注意:由于学院实验条件所限,玻璃成分的设计、原料的选择、配料计算和制定玻璃熔制制度在课堂教学阶段中进行说明,,指导教师做配料、玻璃熔制和成形演示实验,学生记录实验结果并进行分析,做实验报告。
二实验原理玻璃的熔制过程是一个复杂的过程,它包括一系列物理变化、化学变化和物理化学变化过程。
物理变化是配合料的加热、吸附水分的蒸发排除、某些单独组分的熔融、某些组分的多晶转变、个别组分的挥发;化学变化是固相反应、各种盐类的分解、水化合物的分解、化学结合水的排除、组分间的相互反应及硅酸盐的生成;物理化学变化是低共熔物生成、组分或生成物间的相互溶解、玻璃和炉气介质之间的相互作用、玻璃液和耐火材料的相互作用及玻璃液和其中夹杂气体的相互作用。
正因为有了这些反应和现象,由各种原料通过机械混合而成的配合料才能变成复杂且具有一定物理化学性质的熔融玻璃液。
若以硅酸盐玻璃为例,依据熔制过程中的不同实质,大致可分为硅酸盐形成、玻璃的形成、澄清、均化和冷却五个阶段。
但必须指出,这五个阶段不是严格顺序进行的,而是彼此之间有着相互密切的关系,各个阶段有交叉。
不管怎样,玻璃熔制就是配合料经高温加热熔化成均匀的、无气泡的并符合成形要求的玻璃液的过程。
第三章1_玻璃的熔制
物理化学过程
1. 共熔体形成 2. 固态溶解,液态互溶 3. 玻璃液、炉气、气泡间
的相互作用 4. 玻璃液与耐火材料作用
2-626
1.1 玻璃的熔制的过程
玻璃熔制
硅酸盐形 玻璃形成 玻璃液澄 玻璃液均 玻璃液冷
成阶段
阶段
清阶段
化阶段
却阶段
2-626
硅酸盐的形成: 800~900℃ 粉料的各组成发生一系列的物理和化 学变化,料粉中的主要反应完成;
均匀体,对玻璃制品产生不利影响。
玻璃均化的三种方式: ① 不均匀体的溶解与扩散的均化过程(成分不同 造成); ② 因气泡上升而引起的搅拌均化作用。 ③ 玻璃液的对流均化过程(温度不同造成);
影响因素:玻璃液的粘度和表面张力。
2-626
1.5 玻璃的冷却
将玻璃的粘度增高到成型所需的范围,通常约降低200~ 300℃
3.石灰石和菱镁矿分别在500℃和300℃左右分解:
CaCO3CaO+CO2↑;MgCO3MgO+CO2↑ 2-626
4.碳酸钡多晶转变: 斜方晶形 8六11℃方晶形 等9轴82 ℃晶形 在1000℃左右开始分解;
5.白云石,700℃左右MgCO3分解完全,CaCO3分解很少; 6.芒硝多晶转变:
Na2SO4+2C=Na2S+2CO2↑
Na2S+Na2SO4+2SiO2=2(Na2O·SiO2)+SO2↑+S
㈢ SiO2+CaCO3混合物(800℃) :
CaCO3+SiO2=CaO·SiO2+2CO2↑ ㈣ Na2CO3+CaCO3混合物(600℃) :
CaCO3+Na2CO3 CaNa2(CO3)2
3 玻璃的熔制及熔窑(2)讲解
(3)泡界线
A.泡界线 泡界线——泡沫稠密区与清净玻璃液之间就 形成了一条整齐明晰的分界线,在线的里面, 玻璃形成反应激烈进行,液面有很多泡沫。 而在线的外面,液面像镜子一样明亮。这条 分界线就是泡界线。
B.泡界线的形成
进入熔窑的配合料受到三方面的作用 : 投料机将料堆向前推进的力 ; 从热点向投料口的对流对料堆施加的阻止其 前进的反方向的力 ; 高温熔化作用 。 在三者的作用平衡时,料堆就固定在熔窑的 某一位置消失。此后未熔粉料颗粒和反应放 出的气体形成泡沫稠密区,并在三者作用下 完全熔融,形成清净的玻璃液。
d.温度 当熔化部温度高时,玻璃液粘度减小,回流 速度加快,参与回流的玻璃液量增多,配合 料迅速熔化,泡界线趋近于投料口; 熔化部温度降低时,玻璃液粘度变大,回流 慢,液量少,未熔配合料增多,泡界线挪后 变远;当窑内横向温差变大时,横向液流明 显加剧,泡界线紊乱、模糊,直至偏斜,发 生“跑料”现象。
e.生产量的变化 但生产量的多少与拉引速度、品种、厚度变 化有关。当作业流量增加时,泡界线变远, 反之变近。 f.卡脖水包的影响 卡脖水包冷却强度越大,插入玻璃液中越深, 玻璃液回流量越小,泡界线越向后移。 反之,玻璃液回流量大,泡界线向前移。
g.其它因素 如小炉碹、喷火口、小炉舌头的角度、长 度设计得不合理以及熔窑在生产中因受侵蚀、 烧损而变得不合理,使煤气与空气混合得不 好,或火焰上飘、下倾,都使熔化受影响, 泡界线不正常。由于热修等也可引起泡界线 的波动。
D.熔化率与熔化温度的关系
玻璃熔化温度(℃)1370 1420 1470 1500 1530 1600 熔化率(kg/m2· d) 350 700 1050 1500 2000 3000
玻璃熔制综合实验
项目
保温时间
玻璃熔制 情况分析
熔透程度 澄清情况 透明度及颜色 其他特征 坩埚侵蚀情况
研究结论
900 1号料 2号料
最高熔制温度 1200
1号料 2号料
1400 1号料 2号料
物理过程 1.配合料的加热 2.配合料脱水 3.各个组分熔化
4.晶相转化
5.个别组分的挥发
化学过程 1.固相反应 2.各种盐分解 3.水化物分解
4.结晶水分解
5.硅酸盐的形成和相互 作用
物理化学过程
1.共熔体的生成 2.固体熔解、液态互熔 3.玻璃液、炉气、气泡间 的相互作用
4.玻璃液与耐火材料间的 相互作用
T/℃
1450~1460 1420 1380~1400 1320~1340
• 玻璃原料的选择
(1)原料质量应符合技术要求,原料的品位高、化学成分稳定、水分稳定 、颗粒组成均匀、着色矿物(主要是Fe2O3)和难熔矿物(主要是铬铁 矿物)要少,便于调整玻璃成分。
(2)适于熔化和澄清。 (3)对耐火材料的侵蚀小。
为了得到较多的玻璃料(样品),必须在此温度下多次加料,以充 分利用坩埚的容积或减少配合料中低熔点物料的挥发。
(4)最后一次加料并保温1h后,从炉中取出两种配合料的坩埚各一只, 放人已经加热到500~600℃马弗炉中退火。
(5)以3℃/min升温速度,继续升温到1200℃,保温1h,从炉中取出两种配 料的坩埚各一只放入马弗炉中退火。
一、实验目的
• 在实验室条件下进行玻璃成分的设计、原料的选 择、配料计算、配合料的制备、用小型坩埚进行 玻璃的熔制、玻璃试样的成形等,完成一整套玻 璃材料制备过程的基本训练;
• 了解熔制玻璃的设备及其测试仪器,掌握其使用 方法;
培训学习资料-玻璃的熔制-2022年学习资料
四、玻璃液的冷却-目的:将粘度提高到成形制品所需的范围。-要求:①玻璃液的温度要均匀一致;-②防止二次气泡 产生。-酸盐工艺学
五、影响玻璃熔制过程的因素-一影响玻璃熔制过程的因素-■1.配合料化学组成:化学组成不用,熔制温度不同。硅酸盐熔体,组成中R0+R,O/S0,的值越高,则-越易熔化。-■2.配合料的物理状态:-①-原料品种-颗 组成:影响熔化阶段的熔化速度和熔融时-间。影响最大的是石英,其次是白云石、纯碱、芒硝-。颗粒增大,熔融时间 。-陆暖盐工艺学
■6.熔窑的温度制度:确定合理的温度制度、气氛制-度。-■7.耐火材料的性质:-■8.加速剂的应用:加速剂 于化学活性物质,一般-不改变熔体的组成与性质,但可降低熔体的粘度和表-面张力,增加熔体的透热性,有利于熔体 气泡的消-除和化学均化,提高熔体质量。-酸盐工艺学
二加速玻璃熔化的其它措施-1.机械搅拌和鼓泡;-2.采用辅助电熔,即用燃料加热的同时池窑中,-同时直接通电 热。-3.采用真空和高压熔炼(如在光学石英玻璃的生-产工艺中采用,用于消除可见气泡。采用高压使可-见气泡溶 于玻璃之中;采用真空法使可见气泡迅速-膨胀而排除。-酸盐工艺学
■3.熟料的引入量:熟料的加入可促进熔化,其添加-量和粒度对熔化速度有较大影响。粒度太细、加入-量太多不利 熔化。碎玻璃加入量一般为配合料的-20~30%,粒度2~20mm。-■4。配合料的均匀度:对熔制质量、速度 影响。-■5.加料方式:薄层加料可加速热传递,熔制彻底,-且有利于熔体中气泡的排除、缩短澄清时间。
740800℃-CaNa2C032—Na2CO3低共熔物形成和熔化,-CaNazCO2+Na,CO3+2S O2-Na2SiO3+Casio3+3CO2-813℃-CaNaCO32熔融;-855℃-Na,CO3熔融 912℃CaC03分解;-960℃-CaNa2C032分解-1010℃左右-Ca02+Si02一CaSi0 -1200~1300℃开始形成玻璃,进行熔体的均化。-陆暖盐工艺学
实验二 玻璃熔制讲义
玻璃熔制实验一、实验目的在玻璃科学研究和生产中,研制一种新型玻璃或新产品,改善玻璃的性质,改革玻璃的熔制工艺,探讨各种因素对玻璃性能的影响等都需要进行熔制实验。
玻璃熔制实验是进行生产质量控制、新产品开发和材料研究的重要方法。
本实验的目的:1.掌握玻璃组成的设计方法和配方的计算方法。
2.了解玻璃熔制的原理和过程以及影响玻璃熔制的各种因素。
3.针对生产工艺上出现的问题提出解决的方法。
4.熟悉高温炉和退火炉的使用方法和玻璃熔制的操作技能。
5.掌握玻璃熔制制度的确定方法。
二、实验原理根据玻璃制品的性能要求,设计玻璃的化学组成,并以此为主要依据,进行配料,制备好的配合料在高温下加热,将发生一系列的物理的、化学的、物理化学的变化,变化的结果使各种原料的机械混合物变成了复杂的熔融物,即没有气泡、结石、均匀的玻璃液,然后均匀地降温以供成型需要。
这个过程大致分为五个阶段:硅酸盐形成、玻璃形成、澄清、均化和冷却。
三、仪器设备硅钼棒电炉(使用上限温度为1 600℃)一台、控温仪一台、马弗炉一台、天平(感量0.001 g)、坩埚、不锈钢挑料棒、500 mm以上坩埚钳、加料勺、护目镜、石棉手套、成型模具等。
四、实验步骤1.配料熔制玻璃采用多种原料进行配料,配料与玻璃成分、原料有关。
配料是根据设计的玻璃成分和选择的原料的化学组成来计算的,为得到指定性能的玻璃,在实验室熔制玻璃要反复多次熔制,多次修改玻璃成分,以达到合乎要求的玻璃性能和其他条件,因此要反复改变料方,改变原料和它们的质量配合比。
配料时应注意原料中所含的水分变动,要确切地掌握原料的化学成分,然后可按所要求的玻璃成分,根据各种原料的化学成分来计算料方。
计算时有些原料(如碳粉)并不引入玻璃成分中,则应根据需要另行计算。
配料时必须准确称量各种原料,注意适当的气体比,配合料应含有适当的水分,必须重视均匀混合,并防止飞尘和结块,粉料的化学成分和玻璃制品的化学成分是不完全相同的,在计算料方时可加以调整。
光学玻璃熔炼培训资料(66页)
第五章光学玻璃熔炼本章通过不同的熔炼生产工艺,讲述光学玻璃熔炼的生产方法。
5.1玻璃电熔基础知识5.1.1 玻璃的导电性玻璃的直接电熔就是利用高温下玻璃液中的低价阳离子导电的性质,使玻璃液本身发热,其发热量满足2×R,玻璃自身发热使玻璃液表面的炉料加速熔化、澄清、均化。
在常温下一般玻璃是电绝缘材料,但是,随着温度的升高,玻璃的导电性迅速提高,特别是在转变温度点以上,导电率飞跃地增加,到熔融状态,玻璃变成良导体。
例如:一般玻璃的电阻率,在常温下是1011-1012欧姆·米,而在熔融状态下降至10-2-3×10-3欧姆·米。
玻璃的电导率是表示通过电流的能力。
玻璃的电导率分为体积电导率和表面电导率两种,一般系指体积电导率而言。
电导率与材料的截面积成正比,与其长度成反比。
SL式中K——电导率X——比电导率;西·米-1(S*1) 11/1ΩL——材料长度;米S——材料截面积;米2电导率为电阻率R的倒数,比电导率X是比电阻率ρ的倒数。
5.1.2 影响玻璃体积电导率的因素:玻璃的电导率与玻璃的化学组成,玻璃的温度,热历史有关。
玻璃的电阻率与配方组成和温度,配方中的碱金属离子浓度密接相关。
研究了二元碱金属玻璃在高温下的电导率,发现玻璃电导率最大,玻璃的电导率最小。
对同一牌号的玻璃,碱金属氧化物的摩尔含量分别是25%、30%、35%进行测量,当用2O3部分地代替2O、K2O时,其电导率明显下降。
其原因是两种离子半径不同的碱离子共存引起混合碱效应,在电流传输中,碱离子通过硅酸盐的骨架空隙中运动,小离子半径容易通过,而大离子被捕获或阻挡。
导致电导率降低。
电导率随温度升高而增加,另外电导率与玻璃骨架的成键能力和电场强度也密切相关(一)化学组成玻璃各组份互相置换时电导率的变化如下图22-2.0℃-1.0 900℃-1.0 900℃1000℃22玻璃=10%1000 ℃12 14 16 18 4 6 8 102图A 2被2O取代图B 2被取代-2.0-1.0 1000 ℃2 4 6 8 10 12 14图C 2O 被取代从图看出:1.当含量不变时,以2O置换2<20%,玻璃的电导率增加。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玻璃熔制实验一、实验目的在玻璃科学研究和生产中,研制一种新型玻璃或新产品,改善玻璃的性质,改革玻璃的熔制工艺,探讨各种因素对玻璃性能的影响等都需要进行熔制实验。
玻璃熔制实验是进行生产质量控制、新产品开发和材料研究的重要方法。
本实验的目的:1.掌握玻璃组成的设计方法和配方的计算方法。
2.了解玻璃熔制的原理和过程以及影响玻璃熔制的各种因素。
3.针对生产工艺上出现的问题提出解决的方法。
4.熟悉高温炉和退火炉的使用方法和玻璃熔制的操作技能。
5.掌握玻璃熔制制度的确定方法。
二、实验原理根据玻璃制品的性能要求,设计玻璃的化学组成,并以此为主要依据,进行配料,制备好的配合料在高温下加热,将发生一系列的物理的、化学的、物理化学的变化,变化的结果使各种原料的机械混合物变成了复杂的熔融物,即没有气泡、结石、均匀的玻璃液,然后均匀地降温以供成型需要。
这个过程大致分为五个阶段:硅酸盐形成、玻璃形成、澄清、均化和冷却。
三、仪器设备硅钼棒电炉(使用上限温度为1 600℃)一台、控温仪一台、马弗炉一台、天平(感量0.001 g)、坩埚、不锈钢挑料棒、500 mm以上坩埚钳、加料勺、护目镜、石棉手套、成型模具等。
四、实验步骤1.配料熔制玻璃采用多种原料进行配料,配料与玻璃成分、原料有关。
配料是根据设计的玻璃成分和选择的原料的化学组成来计算的,为得到指定性能的玻璃,在实验室熔制玻璃要反复多次熔制,多次修改玻璃成分,以达到合乎要求的玻璃性能和其他条件,因此要反复改变料方,改变原料和它们的质量配合比。
配料时应注意原料中所含的水分变动,要确切地掌握原料的化学成分,然后可按所要求的玻璃成分,根据各种原料的化学成分来计算料方。
计算时有些原料(如碳粉)并不引入玻璃成分中,则应根据需要另行计算。
配料时必须准确称量各种原料,注意适当的气体比,配合料应含有适当的水分,必须重视均匀混合,并防止飞尘和结块,粉料的化学成分和玻璃制品的化学成分是不完全相同的,在计算料方时可加以调整。
2.熔制料配好后,即将粉料加到经在炉内预热到指定温度的坩埚里,然后放入炉内(为防止坩埚意外破裂造成电炉损坏,可将坩埚放入浅的耐火匣钵中,坩埚底部垫Al2O3粉)进行熔化。
粉料入炉前的准备工作:首先把熔炉升温,在升温同时,必须将料配好,且把坩埚准备好,升温的控制是根据化什么料而定,因为不同的玻璃加料温度不同。
因此,必须事先拟订一个熔制的温度制度,即从加料开始,经过澄清,直至出料为止的温度和时间的曲线。
温度制度主要根据玻璃成分来制定。
但常常加入一些澄清剂或其他原料后,就能改变温度曲线。
在实际上这是一个复杂的问题,不通过实践是不能解决的,不能单靠理论推算,因为影响熔制的因素很多。
即使确定了合理的温度制度,还不一定能熔制好玻璃,除了严格控制温度条件外,还涉及到耐火材料坩埚的质量,侵蚀性不同的玻璃,对坩埚也有相应的要求。
特别熔制光学玻璃,则坩埚的质量是关键。
在实验室里常采用白金坩埚,白金坩埚也有老化问题,白金坩埚被侵蚀后会影响玻璃的质量。
此外,原料本身的纯度、颗粒度、水分以及配合料的均匀性、含水量、料形等以及炉内的气氛、压力都与熔化有关。
总之,粉料入炉前的准备有以下几项:1.起始电压则为工作电压的 l/4到 l/3,大约采用 15min的起始电压,然后很快转换到下一挡,在 30 min内可转到全工作电压。
以后,一般以 300-400℃/h的速度升温。
对于硼酸酐等含有高温下产气物质的配合料,则升温速度要降低,以防物料溢出。
(2)准备好坩埚,耐火材料坩埚必须预热,尤其是新坩埚,要防止开裂。
(3)配好合格的粉料。
(4)拟订好温度制度。
准备工作做好后,坩埚在炉内达到加料温度时,即可开始加料。
当然有些料也可在加料温度前投入坩埚。
加料一般都要分几次,因为熔化时有大量气体逸出,翻腾很剧烈,所以第一次加料不能加满,在第二次加料时,坩埚的料粉基本上已经熔化,这样就可以稍满些。
加料的次数、数量和相隔时间,就要看玻璃熔化的实际情况,加料可在炉外加,这就需要加得快,尽可能减少飞尘。
加料时间太长,会使炉内温度波动大大。
料加完后,主要是玻璃熔化阶段,实际上这个时间较短。
在高温下配合料很快转化为玻璃液,在实验室熔制玻璃时,加料温度相当于玻璃熔化温度,加料的过程处于玻璃熔化的过程中。
粉料熔化后,玻璃还需澄清,即去除玻璃液内可见的气泡,这样较复杂,常采取提高温度,并保持相当长的时间(一般2-3h)。
此时使玻璃液不但去除一些小气泡,同时也使玻璃液更均匀。
也有在提高温度后,再适当降低些温度,更有利于消除气泡,还需采用机械搅拌。
搅拌的快慢、位置和方向等都直接影响到玻璃熔制的质量和速度,搅拌浆的材料和结构也很重要。
所以熔制光学玻璃尚需拟订搅拌制度,即转速和时间的曲线,一般控制在30一60 r/min。
在坩埚里熔制玻璃,加料、熔化、澄清、均化虽可分成先后阶段,而实际上是交错进行的。
加料时玻璃已在熔化,澄清主要去除小气泡,但大量气泡逸出是在熔化时,澄清时亦难免还有些原料尚未完全熔化,因此又是玻璃熔化的继续。
根据玻璃成分不同,决定澄清的温度和时间。
常常加些澄清剂,主要目的为了去除气泡,并缩短澄清时间。
玻璃液去除气泡对玻璃液均化亦有利。
但有时亦不一致,如升高温度降低玻璃液粘度有利于气泡逸出,但由于增加了对耐火材料的侵蚀而产生不均匀,甚至相反发生更多的气泡,这就取决于耐火材料的质量。
玻璃液保持一定时间澄清后,挑出的料如果无砂粒、条纹和大气泡,并且透亮均匀,即可开始冷却,在冷却过程中,亦对气泡的均匀性有关,因此需要适当的冷却速度。
冷却的终点即达出料温度。
3.出料冷却到一定温度即可出料。
在实验室中,玻璃的成型一般采取模型浇注法或“破埚法”。
前者把坩埚从炉内取出,倒在预热的模子里成型(块或棒),然后送入退火炉,根据规定的温度(一般500-600℃)进行退火,当冷却到接近室温时,即可从退火炉取出玻璃制品。
应注意的是成型时玻璃液倒入模子时,不使气泡和条纹再产生,并防止开裂。
特别应注意退火温度制度的控制。
后者是在完成熔制后,连同坩埚一起冷却并退火,冷却后再除去坩埚,得到所需要的试样。
五、实验记录和实验结果在熔制实验过程中,要详细记录观察到的现象。
熔制实验完成后,可按下表填写实验结果。
六、注意事项1.高温操作时要戴防护用具。
2.操作时必须严肃认真。
3.钳坩埚时要防止发生意外事故。
七、思考题1.在设计玻璃组成时应注意哪些原则?2.在配方计算时应注意哪些事项?3.配合料的混合均匀度与哪些因素有关?4.影响熔制过程的因素有哪些?5.如何选用坩埚?6.如何判断玻璃的熔制质量?固相反应法制备硅酸盐长余辉发光粉一、实验目的1.掌握固相合成法的基本原理和方法2.了解硅酸盐长余辉发光粉的发光机理3.掌握高温炉和荧光灯的使用方法二、仪器和药品1.仪器:玛瑙研钵,高温炉,荧光分析仪,X一射线衍射仪,坩埚,电子天平。
2.药品:SiO2,SrCO3,(MgCO3)4·Mg(OH)2,Eu203和Dy2 03,H3BO3,无水乙醇等,它们的纯度均为分析纯;粒状活性碳。
三、实验原理固体合成是材料研究和生产中最重要的方法之一,其特点是流程短,速度快,无污染等优点,缺点是能耗较大。
由于固体混合的接触面积小,固体颗粒大小一般在几个微米,因而必须用提高温度来加快反应速度;高温使反应物的接触界面部分熔融而反应,然后向体相中扩散,最后成为单一物相而反应完全。
固体反应是指原料在其熔化前至少是主要原料未熔化前进行的反应。
若熔化后进行的反应则与普通液体反应没有差别。
固体反应是非常复杂的,尤其在原料组成复杂时,往往很难进行得彻底,甚至得不到所要的产物,这与局部浓度和传质有关系。
一般来说影响固体合成的因素主要有样品混合的均匀程度和温度。
样品不均匀容易使得到的产物含有杂相,有时甚至得不到所需要的产物。
样品的均匀性可以通过长时间研磨、合成前驱体(溶胶一凝胶法、共沉淀法、配合物法等)等方法来改善,长时间研磨只能有限地改善样品的均匀性,一般可以使粉末颗粒达到数微米,更进一步磨细事实上不太可能;合成前驱体法比研磨法有效得多,如共沉淀法可以达到反应物分子水平的均一混合。
原料颗粒越小,混合越均匀,反应所需要的温度就越低,故前驱作法往往可以使固体反应温度下降200~500度,但缺点是周期长,合成前驱体之前有溶剂污染。
反应温度往往是材料合成中最重要的,过高和过低的温度都是应该避免的,过高的温度会导致产物熔化损坏坩埚,甚至使目的产物分解,而过低的温度则导致反应不完全,出现杂相,反应时间过长的缺点。
最佳温度一般需要通过实验来确定,但一般估计是反应物中最低熔点的三分之二左右便能使反应有效进行,若辅以助熔剂,则反应温度还可以进一步降低。
助熔剂在固体合成中经常用到,正象水溶液中合成水所起的作用一样,助熔剂往往起到媒介和降低温度作用,故助熔剂的熔点往往比各种反应物的熔点低。
助熔剂的选择原则除了熔点低外,还需要考虑反应过程中对产物纯度和性能方面的影响或反应过程中容易除去。
助熔剂的用量往往很少。
反应物原料的选择对固体合成也很重要,如无定形体反应物比晶形反应物的反应活性高得多,而新分解得到的中间反应物也比晶形反应物的活性高,高活性的原料也会使反应所需的温度降低,故原料的选择上将优先考虑无定形体和易分解成活性反应物的一类。
如常用碳酸盐、硝酸盐、草酸盐或其它有机酸盐作原料以使反应更易进行。
具体使用何种盐类有时还需要考虑这些盐分解所产生的气氛,硝酸盐分解得到氧化性气氛(NO2,O2),草酸盐和其它有机酸盐分解得到还原性气氛(CO),而碳酸盐分解产生的气氛既无氧化性又无还原性(CO2)污染也最小,因而碳酸盐是常用原料之一。
要得到碱性氧化物可以用硝酸盐、碳酸盐、草酸盐等一类阴离子易分解成气体的原料,而要得到酸性氧化物可以用铵盐或酸性氧化物的水合物这一类阳离子部分易分解成气体的原料。
固体合成通常在高温炉(马福炉)中进行。
高温炉通常根据设计温度来使用加热炉丝和耐火保温材料。
常见的高温炉有普通电阻丝作加热元件的高温炉,碳硅棒作加热元件的高温炉和硅钼棒作加热元件的高温炉。
普通电阻丝高温炉只能提供常温到1000℃的温度,碳硅棒作加热元件的高温炉则可提供从常温到1300℃的温度,而硅钢棒作加热元件的高温炉则可以提供从800℃到1700℃的温度(一般不在1000℃以下使用)。
可根据需要选用不同的高温炉。
长余辉发光材料又称为“夜光粉”,是指在光源激发下能吸收光能并将能量储存起来,在激光停止后又以光的形式将能量慢慢的释放出来的一类光致储能功能材料。
它可制成发光涂料、发光油墨、发光水泥、发光塑料、发光纤维、发光纸、发光陶瓷、工艺美术品、夜光钟表和夜光仪表等,广泛应用于建筑装饰、交通运输、弱光照明、应急指示、军事、工艺美术、防伪标志等领域,近年来又逐渐拓展到信息存储、高能射线探测等应用领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