纳他霉素的发酵生产、分离提纯及检测-广州大学实验报告

合集下载

高效生物防腐剂纳他霉素发酵的研究

高效生物防腐剂纳他霉素发酵的研究

为种子 液 ,
13 发 酵
5 的 种 子 液 接 种 发 酵 培 养 基 lO % O ml置 于
5 0n 三 角 瓶 中 , 廉 培 养 , 0 r mi 2 ℃ , 6 1 0 0 rl 摇 2 0 / n、 9 9 - 2h
中图 分 类 号 : ̄ 2 2 文 献 标 识码 :A ¥0 3 文 章 编 号 :10 — 3 6 20 1o 5_ 2 0 2 0 0 (0 2 0 — 07 0
后终 止发 酵 =
14 分 析 方 法 .
纳 他霉 素 是 一种 抗 菌 剂 , 对 真 菌 、 母 、 它 酵 某 原 生 动物 和某些 藻 类 有 效 , 有 抗 细菌 活 性 没 纳 他 高 压 液 相 色 谱 法 。 I
2 结 果 与讨 论
21 碳 源 的 比较 结 果 .
2 1 1 不 同 碳 源 的 比 较 结 果 由 表 l可 知 , 前 面 . .
霉 素 可 以 用 于 治 疗 、 可 用 作 一 种 食 品 添 加 剂 。 当 也
它 作 为 食 品 添 加 剂 时 , 要 在 奶 酪 、 制 品 和 葡 萄 主 肉 酒 及 果 汁 中 用 做 抗 真 菌 剂 。在 葡 萄 酒 中 能 取 代 山 梨 酸 和 其 它 抗 真 菌 剂 , 可 使 S 的 使 用 鼍 减 少 与 它 O 传 统 的 抗 真 菌 素 比 较 纳 他 霉 素 很 低 浓 度 下 具 有 活 性 。纳 他 霉 素 是 国 内 批 准 使 用 的 仅 有 的 = 种 食 品 生 物 r 菌 素) 腐 剂之 一 。 抗 防 我 国 目前 尚 没 有 生 产 纳 他 霉 素 的 厂 家 . 应 用 全 依 靠 进 口 ,所 以 填 补 我 国在 生 产 纳 他 霉 素 的 牢 白 是 追在 眉睫的 。

纳他霉素的发酵工艺纳他霉素的发酵工艺

纳他霉素的发酵工艺纳他霉素的发酵工艺

纳他霉素的发酵工艺一、实验的目的•了解纳他霉素的发酵生产、提取过程的基本原理和方法。

•掌握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纳他霉素含量的方法。

二、实验原理•本实验以褐黄孢链霉菌(Streptomyces gilvosporeus)SG2002作为抗生素产生菌,经微生物发酵后合成纳他霉素。

纳他霉素难溶于水,能溶于甲醇中,因此可用甲醇作为萃取剂提取精制,然后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其含量。

三、实验材料•1.实验设备与仪器•恒温培养箱、摇床、高效液相色谱分析仪、三角瓶、移液管、7L全自动发酵罐、超净工作台、TDL低速离心机、普通光学显微镜、电子分析天平、pH计、YXQG02型电热式蒸汽消毒器、SBA生物传感分析仪、微量进样器、超声波清洗器。

•2.实验材料与试剂•(1)菌种•褐黄孢链霉菌(Streptomyces gilvosporeus)SG2002•(2)培养基•活化培养基(g/L):葡萄糖20,蛋白陈5,酵母粉10,麦芽浸粉10,pH7.0•种子培养基(g/L):葡萄糖15,蛋白胨5.2,酵母粉5,NaCl10.7,pH7.5•发酵培养基(g/L):葡萄糖50,蛋白胨19.5,酵母粉7,pH7.4-7.5•上述培养基湿热灭菌121℃,20min,其中葡萄糖要单独灭菌115℃,15min。

•(3)试剂与药品•葡萄糖、麦芽浸粉、琼脂条、蛋白胨、酵母粉、甲醇、结晶紫。

四、实验方法与步骤•1.褐黄孢链霉菌的发酵罐发酵•(1)菌种活化• (2)摇瓶种子•(3)发酵罐发酵[7L]2.纳他霉素的提取•(1)纳他霉素的初提•采用甲醇溶媒法,工艺见图。

(2)纳他霉素的精制•取一定重量的粗提物溶于一定量的甲醇中,超声溶解后过滤除去不溶物,采用活性炭柱法和浸泡法进行脱色,最后浓缩干燥得精制物3.纳他霉素产量测定——高效液相色谱法•(1)色谱条件•检测器:Biotronik BT3030 UV-VIS检测器;•色谱柱:Thenomenex Primesphere C18HC柱(250nm×4.6mm);•流动相:甲醇:水:磷酸(85:15:0.15,v/v);•流速:1mL/min;•进样量:20μL;•检测波长:303nm;•柱温:室温。

纳他霉素效价测定方法的改良及含量的快速测定

纳他霉素效价测定方法的改良及含量的快速测定

效价和含量的方法,为纳他霉素的固体发酵生产和产 为检测菌液备用。
品实际应用提供参考。
无菌条件下,准确量取 10 mL 琼脂,加入水平放
1 材料与方法
置的平板中,凝固,作为底层;另取上层培养基,待 其冷却至 50 ℃左右时,按 1:10 的比例添加上述检测
1.1 原料
菌悬液,振荡摇匀,准确量取 10 mL 培养基,迅速添 加至已铺好底层的平皿中,待其凝固,作为菌层。
收稿日期:2014-05-07
基金项目:广东省科技计划项目(2011B020305008)
中的纳他霉素含量快速测定和生物效价测定方法的未 见报道,《中国兽药典》(2005 年版)[9]收载的兽用抗生 素药品效价的微生物检定包括两种方法,即管碟法和 浊度法。目前多数使用者仍以管碟法为主。管碟法作 为抗生素效价测定的经典方法,具有它的优点,但还 存在一定的缺陷[10~12]。固体发酵中纳他霉素含量快速 测定和生物效价测定方法的与液体发酵的差别在于前 者的纳他霉素提取物中可能含有多孔载体本身的杂质 而后者没有。室温条件下,纳他霉素在水中的溶解度 很低,为 30~100 mg/L。在水和较低级醇类中,纳他 霉素的溶解度随着 pH 值的变化而变化,其中,在 pH
和管碟法测定了同一批褐黄孢链霉菌固体发酵产物纳他霉素的含量。其中高效液相色谱法和紫外分光光度法测定纳他霉素固体发酵产
物含量分别为 2351.52 mg/L 和 1979.87 mg/L,前者结果准确而稳定。后者测定准确率为 96.97%(以高效液相色谱的测定结果为 100% 计)。适用于固体发酵过程中的纳他霉素含量的快速测定。管碟法测定纳他霉素平均效价为 1979.87 mg/L。改良管碟法采用正己烷封 盖纳他霉素溶剂甲醇后,测定的平均效价达到 1990.29 mg/L,准确率由 84.20%提高到 84.64%(以高效液相色谱的测定结果为 100% 计)。采用正己烷封盖能有效控制纳他霉素溶剂甲醇的挥发性并提高管碟法的准确性和测定的浓度范围,而正己烷本身不具有抑菌效

纳他霉素发酵生产关键技术研究

纳他霉素发酵生产关键技术研究

纳他霉素发酵生产关键技术研究纳他霉素是一种高效、广谱的抗真菌剂,能有效地抑制酵母菌和霉菌的生长,阻止丝状真菌中黄曲霉毒素的形成,而且无毒,不致突变、不致癌、不致畸、不致敏,并且由于纳他霉素的溶解度很低,可用其对食品表面进行处理以增加食品的保质期,却不影响风味和口感。

1982年6月,美国正式批准纳他霉素作为食品添加剂$目前,包括中国在内,有30多个国家批准将纳他霉素用于乳制品、肉制品、果汁饮料、葡萄酒等的生产和保藏$目前纳他霉素发酵的水平较低,导致成本高、应用前景受到限制。

因此,对纳他霉素发酵进行深入的研究和开发具有重要意义。

卢诗瑶(2016)以纳塔尔链霉菌为研究对象,有效提高纳他霉素产量的关键问题,在菌种诱变、发酵和产品分离纯化等方面进行了研究。

首先建立了3种纳他霉素检测和,酵母抑菌圏法、紫外分光光度计法和高效液相色谱法(HPLC)。

建立了磁场与Fe21共同诱变纳塔尔链霉菌的新方法,并对其原理进行了初步探索。

以纳塔尔链霉菌NT3作为出发菌株,硫酸链霉素作为抗性筛选剂,依次用、低能离子束及磁场3种对其进行诱变育种,最终筛选到一株纳他霉素高产菌株MF7,有优良的,产量达2.32g/L,对比出发菌330%$对纳塔尔链霉菌高产菌MF7的发酵条件进行了研究,对进行了初步研究。

试验结果表明,采用甲醇法对发酵液中的纳他霉素进行初步提取和,确定最佳提取条件:发酵液6000r/min离心20min,进行固液分离,用甲醇做提取剂,固液比1:4,pH为10.5,温度25"充分搅匀。

采用活性炭和旋转蒸发仪除去色素和甲醇,去离子水洗涤,10000r/min,离心20min,烘干沉淀,得纳他霉素粗制],回收率79.7%,纯度为95.6%。

CN201610535130.4公开了一种纳他霉素微乳液的制备方法,包括如下步骤:1)将纳他霉素加入水中,调节pH为7#13,搅拌使其均匀分布或溶解于水中;2)将含酪蛋白物质加水中,搅拌均匀布后,调节pH至10#13;3)经上述两步骤处理后的物质混合,于30~85"下,搅拌形成澄清溶液;4)降温至0~ 30"下,搅拌下用柠檬酸溶液调节体系的pH至6~8后,继续搅拌20~40min,获得纳他霉素微乳液。

那他霉素发酵工艺的研究(本科毕业)

那他霉素发酵工艺的研究(本科毕业)

那他霉素发酵工艺的研究摘要:该实验以钠他霉素为菌种进行一系列的发酵,通过其单因素实验和正交实验,来确定了其最佳的培养基配方及发酵条件:葡萄糖 3.5%,大豆蛋白胨1.85%,酵母粉0.40%,初始pH值7.0,接种3%,50mL放入的250mL的三角瓶中,25℃,转速300r/min,发酵120h。

最终在此配方和发酵条件下,纳他霉素产量可达到1.2g/L。

关键字:纳他霉素培养基发酵优化前言纳他霉素(Natamycin),也称游链霉素,是一种天然的多烯大环内酯类抗生素[1]。

它是由纳塔尔链霉菌(Streptomyces Natalensis)经过发酵得到的一种次级代谢产物,能够有效抑制酵母菌和丝状真菌的生长及真菌毒素的产生,作为一种无毒害、低剂量的生物防腐剂,已被广泛应用于食品防腐和真菌引起的疾病的治疗[2]。

目前,国际上已许可使用的生物防腐剂仅为乳酸链球菌素(Nisin)、纳他霉素(Natamycin)及聚赖氨酸(ε-poly-lysine)三种[3]。

我国目前允许使用的仅为乳酸链球菌素和纳他霉素。

钠他霉素作为一种新型的防腐剂,因为有其高效的杀菌效果以及无毒无害的安全保证,因此被各个行业所亲睐[4]。

近几年在全球经济的发展迅速,人们的生活水平普遍提高了,因此对那些无毒无害的食品越来越亲睐,从而促进了各个行业开始寻找这种防腐剂。

又因为钠他霉素高效的杀菌效果以及无毒无害的安全,所以钠他霉素就孕育而生。

目前有30 多个国家已经将钠他霉素作为天然食品添加剂和防腐剂使用。

1 材料与方法1.1材料1.1.1菌种生产菌株:褐黄抱链霉菌S.giLvosPoreus,ATCC13326。

1.1.2主要药品无水葡萄糖分析纯上海生工生物工程有限公司麦芽浸粉 RT 天津市化学试剂一厂琼脂粉生化试剂大五化学株式公社牛肉蛋白胨微生物培养基用北京化学试剂公司大豆蛋白胨生化试剂北京市海淀区微生物培养基制品厂酵母浸粉生化试剂成都市彭县丽春化学厂糊精分析纯北京市海淀区微生物培养基制品厂可溶性淀粉分析纯天津市化学试剂批发部经销麦芽糖生化试剂天津市化学试剂一厂蔗糖分析纯天津化学试剂批发部监制氯化钠分析纯天津市化学试剂一厂分析纯天津市塘沽化学试剂厂MgSO4HCl 分析纯天津化学试剂部监制磷酸分析纯天津化学试剂三厂1.1.3主要仪器LDS一10型离心机上海安亭科学仪器厂TGL一16B高速台式离心机北京医用离心机厂电热恒温培养箱湖北省黄石市医疗器械厂DFG801型电热鼓风机天津式实验仪器厂HKCB一3型恒控磁力搅拌器格兰仕电子分析天平瑞士超纯水器北京普析通用仪器有限责任公司微波炉温州市医疗电器厂超净工作台苏州净化设备厂1.1.4培养基活化液体培养基(g/L):葡萄糖15克蛋白胨5克麦芽浸粉8克酵母粉7克PH7.0斜面保存培养基(g/L):葡萄糖15克酵母粉4克蛋白胨5克琼脂粉10克麦芽浸粉2克 PH7.O分离培养基(g/L) :葡萄糖20克蛋白胨5克酵母粉3克麦芽浸粉2克琼脂粉10克 PH7.0种子培养基(g/L):葡萄糖20克蛋白胨6克酵母粉4克 NaCl8克 PH 7.0发酵培养基(g几):大豆蛋白分离物20克酵母粉3克 PH 7.0葡萄糖(50%葡萄糖单独灭菌)7克以上培养基灭菌条件:115℃,灭菌30min1.2 试验方法1.2.1 菌种的活化从锥形瓶中接种一环装有10mL液体的活化培养基接种于25OmL的三角瓶中,于25℃,300r/min振荡培养48h,转接于保藏斜面,25℃恒温培养120h,当斜面几乎完全被孢子覆盖,这事放入冰箱(4℃)中保存以备用。

纳他霉素发酵生产实验报告

纳他霉素发酵生产实验报告

纳他霉素的发酵生产、别离纯化及检测〔广州大学生物工程系,广州510006 〕摘要:本实验利用褐黄孢链霉菌斜面菌种,先取约5个接种环的斜面菌种无菌接种到2瓶种子液体培养基中培养24小时,再分别在无菌条件下用移液枪吸取1mL种子培养基转接到6瓶发酵培养基,摇瓶发酵48小时后,连续3天吸取菌液进行镜检,菌液OD值测定,并利用500μg/mL的纳他霉素按照0mL,0.2mL,0.4mL,0.6mL,0.8mL,1.0mL加入量制定标准曲线;摇瓶发酵5天后,合并发酵液,离心获得菌泥,采用2倍菌泥体积的95%酒精,pH值在10~10.5搅拌溶解纳他霉素;离心保留上清液,上清液在Ph值在6.5,冰箱静置3h,纳他霉素在等电点析出;离心,保留产物;产物在55℃真空干燥2h,称重获得0.08g的纳他霉素。

关键词:褐黄孢链霉菌;种子培养基;发酵培养基;等电点溶解;真空干燥引言:纳他霉素是一种多烯烃大环内酯类抗真菌剂,其分子是一种具有活性的环状四烯化合物,含3个以上的结晶水,其外观白色〔或奶油色〕,为无色、无味的结晶粉末,分子式C33H47NO13,分子量为665.73。

微溶于水、甲醇,溶于稀酸、冰醋酸及二甲苯甲酰胺,难溶于大部分有机溶剂。

在pH值高于9或低于3时,其溶解度会有所提高。

纳他霉素具有一定的抗热处理能力,在干燥状态下相对稳定,能耐受短暂高温〔100℃〕;但由于它具有环状化学结构、对紫外线较为敏感,故不宜与阳光接触。

纳他霉素活性的稳定性受PH值、温度、光照强度和氧化剂及重金属的影响,所以产品应该防止与氧化物及硫氢化合物等接触[]。

纳他霉素( Natamycin) 是由一种纳塔尔链霉菌( St rep tomy ces natal ensi s ) 发酵产生的一种二十六元多烯大环内酯类抗生素, 能有效地抑制和杀死霉菌及酵母菌,是一种安全、低毒、高效、广谱的抗真菌抗生素和天然的生物防腐剂[ 1]与其它抗菌产品相比,纳他霉素对哺乳动物细胞的毒性极低, 可广泛应用于由真菌引起的疾病.除此之外,纳他霉素的低溶解度,可用其对食品外表进行处理以增加食品的保质期, 不影响风味和口感.目前,全球有30 多个国家批准将纳他霉素用于乳制品、肉制品、果汁饮料、葡萄酒等的生产和保藏[ 2]。

纳他霉素高产菌株的构建及其发酵工艺优化的开题报告

纳他霉素高产菌株的构建及其发酵工艺优化的开题报告

纳他霉素高产菌株的构建及其发酵工艺优化的开题报告一、选题背景纳他霉素是一种广谱抗生素,具有明显的抗菌作用。

目前已广泛应用于医疗和兽医领域,具有较大的市场需求和潜在的经济效益。

然而,纳他霉素的生产成本较高,限制了其产业化的发展。

因此,利用基因工程等技术提高纳他霉素的产量和降低生产成本,是当前纳他霉素生产领域亟待解决的问题。

二、研究目的本研究旨在通过构建高产菌株和优化发酵工艺,提高纳他霉素的产量和降低生产成本。

三、研究内容1.筛选纳他霉素高产菌株采用基因重组、随机诱变等方法,筛选能够高效产生纳他霉素的菌株,并通过比较其生长特性、代谢产物等指标,选出最优高产菌株。

2.优化纳他霉素发酵工艺根据高产菌株的生长和代谢特性,对纳他霉素的发酵过程进行优化,包括培养基配方、培养条件等方面的优化,以提高纳他霉素的产量和质量。

3.分析纳他霉素代谢途径通过分析纳他霉素的代谢途径和关键代谢酶的作用,确定影响纳他霉素产量的关键因素,为产量提高和工艺优化提供理论依据。

四、研究意义本研究可以提高纳他霉素的产量和降低生产成本,为纳他霉素的产业化发展提供技术支持和理论依据,具有重要的社会和经济意义。

五、研究方法主要采用基因工程、随机诱变、发酵、分离纯化等技术,对纳他霉素的产量和质量进行研究。

采用统计学方法对实验数据进行分析,找出影响纳他霉素产量的关键因素。

六、进度安排本研究计划在1年内完成,具体进度安排如下:第1-3个月:文献调研和实验方法的选择与建立第4-6个月:筛选纳他霉素高产菌株第7-9个月:优化纳他霉素发酵工艺第10-12个月:分析纳他霉素代谢途径和关键因素七、预期成果1.获得纳他霉素高产菌株并优化其发酵工艺,产量提高30%以上。

2.分析纳他霉素的代谢途径和关键因素,为纳他霉素的产业化发展提供技术支持和理论依据。

3.发表学术论文2篇,申请发明专利1项。

八、研究难点1.纳他霉素代谢途径的分析2.高产菌株的筛选和鉴定九、参考文献1. Li C, Wei L, Zhang J, et al. Statistical optimization of medium components for antifungal compounds production by Streptomyces hygroscopicus[J]. Saudi Journal of Biological Sciences, 2018, 25(3): 525-532.2. Sassu F M, Mazzarello A, Defant A, et al. Isolation and identification of a new high producing Tylactone producer[J]. Journal of Microbial and Biochemical Technology, 2017, 2017.3. Jiang M, Zhang H, Shimizu K. Metabolic flux analysis for optimizing the efficiency of lactic acid production by Streptococcus thermophilus[J]. Journal of Biotechnology, 2016, 225: 61-70.。

月产1吨95 纳他霉素提取纯化工艺设计

月产1吨95 纳他霉素提取纯化工艺设计

目录目录目录 (I)第一章项目总论 (1)1.1 纳他霉素的介绍 (1)1.2 纳他霉素的应用 (3)1.3 纳他霉素的提取工艺 (4)1.4纳他霉素的纯化工艺 (4)第二章方案设计 (5)2.1 产品方案 (5)2.2 生产工艺流程设计 (5)2.2.2工艺流程说明 (6)2.2.3工艺流程论证阐述以及工艺参数 (7)2.3物料衡算 (8)2.3.1技术参数 (8)2.3.2计算 (8)第三章设备选型 (10)3.1发酵罐 (10)3.2浓缩装置 (11)3.3过滤设备 (12)3.4结晶装置 (12)3.5干燥器 (13)第四章防污措施 (15)4.1 总述 (15)4.2 设备和管道的清洗与杀菌 (15)4.3 废气的处理 (16)4.4 废水的处理 (16)4.5 废渣的处理 (16)第五章结语 (16)参考文献 (17)第一章项目总论纳他霉素(Natamycin)也称游链霉素、匹马霉素(Pimaricin)或海松素,是一种天然的多烯大环内酯类抗生素,呈白色或乳白色,几乎无嗅无味,该抗生素是一种很强的抗真菌试剂,能有效的抑制酵母菌等真菌的生长。

目前,纳他霉素主要用于乳酪制品、果酱、肉类制品(肉汤、西式火腿)、广式月饼、糕点表面、易发酵食品加工器皿表面等食品行业以及医疗上用于治疗真菌引起的眼科疾病。

不仅可以有效防止食品腐败,还能减少真菌毒素对人类的毒害。

随着对产纳他霉素菌种及发酵生产工艺研究的不断深入,完善纳他霉素提取工艺就显得尤为重要。

1.1 纳他霉素的介绍1.1.1纳他霉素的化学结构和理化性质他霉素是近白色至奶油色的晶体粉末,无臭无味,相对分子量为665.75,结构式为图1-1所示。

分子中有一个酸性基团和一个碱性基团,因此纳他霉素是一种两性物质,等电点为6.5,熔点为280℃。

图1.1纳他霉素的分子结构纳他霉素也称游链霉素(Pimaricin),是一种重要的多烯类抗菌素,可以由Streptomyces natalensis 和Streptomyceschatanoogensis等链霉菌发酵生成的。

纳他霉素的发酵生产、分离提纯及检测-广州大学实验报告

纳他霉素的发酵生产、分离提纯及检测-广州大学实验报告

纳他霉素的发酵生产、分离提纯及检测学院:生命科学学院班级:XXX学号:XXX姓名:XXX摘要本实验利用褐黄孢链霉菌进行发酵生产纳他霉素,通过对褐黄孢链霉菌进行孢子和种子液培养以及摇瓶发酵培养,使其产纳他霉素,并分离纯化得到0.35g/L纳他霉素。

期间每24h对培养液取样镜检观察菌体生长,并用分光光度计测定OD值。

本实验表明,随着培养时间增加,纳他霉素的含量逐渐增加,菌体生长,菌丝变长而紧密。

关键词纳他霉素摇瓶发酵褐黄孢链霉菌1前言纳他霉素(Natamycin)是一种多烯大环内酯类抗真菌剂,也称游链霉素或匹马霉素(Pimaricin)。

它是由5个多聚乙酰合成酶基因编码的多酶体系合成。

由于它能够专性地抑制酵母菌和霉菌,被广泛应用于食品防腐和真菌引起的疾病的治疗。

纳他霉素是近白色至奶油黄色结晶粉末,几乎无臭无味,溶点280℃(分解),分子式C33H47O13,相对分子量665.75,结构式如图所示。

纳他霉素是一类两性物质,分子中有一个碱性基团和一个酸性基团,等电点为6.5。

在大多数食品的pH值范围内,纳他霉素是非常稳定的。

高温、紫外线、氧化剂及重金属等会影响纳他霉素低的稳定性。

但可以瞬时高温(温度可达100℃)不影响其活性。

N-Natamycin(3-N-dimethylaminopropylsuccimido)的活性比较低,可能是对它的化学修饰都会降低其活性,纳他霉素是经深层发酵和多步提取工艺精制而成,其制剂通常是50%纳他霉素和50%乳糖的混合物。

纳他霉素的生产菌种主要有Streptomyces chattanovgensis,Streptomyces natulonso, Streptomyces gilvosporeus等3种链霉菌。

本实验所用菌种为褐黄孢链霉菌(Streptomyces gilvosporeus),孢子丝螺旋形。

孢子表面带刺。

在发酵过程中,培养液中各成分的浓度和类型都会影响纳他霉素的生物合成,其中碳氮比是最关键的因素之一,氮源促进菌体的生长繁殖,同时要在发酵中流加补充适当的碳源(葡萄糖)。

超滤和纳滤膜分离提取纳他霉素

超滤和纳滤膜分离提取纳他霉素
, ,
( . l g f ieS in e S uhChn r l iest, a g h u 5 6 ;2 Colg fF o ce c , o t 1 Co l eo f ce c , o t i a e L No ma v ri Gu n z o 3 Un y 1 1 . l eo o dS in e S uh 0 e
5 0 0 , hn ) 0 6 C ia 1
Ab t a t o i r v e o e y y e d o a a c n a d r d c r a i o v n n t e p o e s t e f r n ai n b oh o aa c n f r sr c :T mp o e r c v r i l fn t my i n e u e o g n c s l e ti h r c s , h e me tt r t fn tmy i o o i d sr l r d ci n wa r a e y u t fl a i n a d n n fl ai n me r n s Re u t s o d t a e o e ai n p e s r , h i n n u t a o u t s t td b l a t t n a o t to mb a e . s l h we h tt p r t r su e t e t i p o e ri r o i r s h o me a d
t o v l c t g e ty i lue c ta lr ton pr c s he f w e o i l y r a l nf n ed on ulr f tai o es .The i p ite uc s p o en w e e w i d o fi he ulr fl ai n p oc s i m ur i ss h a r ti r pe f n t ta t to r es . ir

纳他霉素发酵液提取工艺研究

纳他霉素发酵液提取工艺研究

纳他霉素发酵液提取工艺研究作者:于少滨来源:《科学与财富》2019年第05期摘; 要:本文对纳他霉素发酵液的提取工艺进行研究。

最佳提取工艺为提取温度为25摄氏度,乙醇体积分数为75%,PH值10-11。

检测方法为流动相:甲醇-水-冰醋酸(55:40:5),检测波长:302nm,流速:1.0m·min-1。

柱温:30℃。

测定方法可用于纳他霉素发酵液中纳他霉素的含量测定。

关键词:纳他霉素发酵液;提取;研究纳他霉素为近白色或奶油黄色结晶粉末,纳他霉素(Natamycin)是一种由链霉菌发酵产生的天然抗真菌化合物,属于多烯大环内酯类。

既可以广泛有效的抑制各种霉菌、酵母菌的生长,又能抑制真菌毒素的产生,低剂量且安全性高的食品防腐剂[1-3]。

纳他霉素的作用机理是与真菌的麦角甾醇以及其他甾醇基团结合,使细胞膜畸变,最终导致渗漏,引起细胞死亡,对细菌没有抑制作用。

本文对纳他霉素发酵液的提取工艺进行研究。

1 仪器与试药1.1 仪器HZY-404/503实验室电子天平(浙江景程生物科技有限公司);电热恒温水浴锅-DU-30(杭州汇尔仪器设备有限公司);0L-50L大型旋转蒸发仪(北京赛美思仪器设备有限公司);双光束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UV1900(杭州汇尔仪器设备有限公司);TGL20MW台式大容量高速冷冻离心机(湖南赫西离心机仪器有限公司);加热磁力搅拌器(郑州南北仪器设备有限公司);MOLPW医药生物行业用超纯水系统(上海摩勒科学仪器有限公司);1UWB-6恒温水浴箱(北京优晟联合科技有限公司);SB-3200DTD上海净信超声波清洗机(衢州新芝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1.2 色谱柱安捷伦十八烷基硅烷键合硅胶色谱柱(218mm×4.6mm,5μm)。

1.3 对照品纳他霉素購自中国药品生物制品检定所。

1.4 试剂甲醇(东营市鑫旺化工有限责任公司)、乙腈(东营市鑫旺化工有限责任公司)、冰醋酸(东营市鑫旺化工有限责任公司)。

纳他霉素浸提和结晶工艺的研究

纳他霉素浸提和结晶工艺的研究

纳他霉素浸提和结晶工艺的研究姚荣清【摘要】通过优化纳他霉素浸提和结晶工艺,提高提取收率,提升产品质量.结果表明:浸提最佳条件是浸提温度为20 ℃、溶媒的添加量为4倍量(v/m)、浸提的时间为2 h,浸提得率可达到92%;结晶的最佳条件是搅拌频率10 Hz,结晶温度30 ℃,加水倍数为1.5倍(v/v),加水的时间控制在1.5 h,结晶得率可达到87.7%.%By optimizing the extraction and crystallization process of natamycin,the extraction yield and product quality of natamycin were improved.The results showed that extraction yield could reach 92%,when the temperature was at 20 ℃,adding amount of solvent at 4 times (v/m),and extraction time in 2 h;as the optimum technology of crystallization was to stir frequently at 10 Hz,crystallization temperature at 30 ℃,water ratio at 1.5 times (v/v),water time control in 1.5 h the crystallization yield could reach 87.7%.【期刊名称】《东莞理工学院学报》【年(卷),期】2017(024)001【总页数】6页(P68-73)【关键词】纳他霉素;浸提工艺;结晶工艺【作者】姚荣清【作者单位】厦门汇盛生物有限公司,福建厦门 361100【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TQ321.2纳他霉素是一种近白色或奶油黄色结晶粉末,无臭、无味,低剂量且安全性高的食品防腐剂(抗菌剂)[1-2],是由纳他链霉菌受控发酵制得。

实验一 制霉菌素发酵、提取与效价测定

实验一  制霉菌素发酵、提取与效价测定

实验一制霉菌素发酵、提取与效价测定1. 实验目的与要求(1) 了解抗生素发酵的一般过程及发酵过程中一些重要理化指标检测方法;(2) 学习抗生素(制霉菌素)的提取纯化工艺;(3) 了解制霉菌素化学效价测定的原理;(4) 掌握抗生素生物效价测定的常规方法——管碟法的原理与操作。

2. 实验原理2.1制霉菌素制霉菌素(nystatin, mycostatin or fungicidin)是由诺尔斯链霉菌(Streptomyces noursei)产生的一种多烯大环内酯类(polyene macrolides) 抗真菌抗生素。

此类抗生素的结构特点是在分子中既有经内酯化作用而闭合的大碳环,又有一系列的共轭双键。

制霉菌素存在于菌丝体中,其纯品为淡黄色微细晶体;不溶于水、氯仿和丙酮等;稍溶于低级醇等;溶于吡啶、冰醋酸和NaOH溶液,但均能使其破坏而失效;对较高和较低的pH以及光和热均不稳定。

临床上使用的制霉菌素,其主要成分为制霉菌素A1,化学结构式如下图所示:它的氨基糖部分是氨基海藻糖,即3-氨基-3,6-二脱氧-D-吡喃甘露糖,非糖部分为38员的多烯大环内酯。

制霉菌素对各种真菌如白色念珠菌、隐球菌、荚膜组织胞浆菌及球孢子菌等有抑制作用。

主要用于白色念珠菌感染,如消化道念珠菌病、鹅口疮、念珠菌性阴道炎及外阴炎等。

但口服治疗全身性真菌感染或深部真菌感染则无效。

制霉菌素的作用机理是与真菌细胞膜上的特异甾醇相结合,导致原生质膜破坏,通透性改变,以致重要的细胞内容物外漏而死亡,从而杀灭真菌。

由于细菌原生质膜上不含甾醇,故本品对细菌无效;对肠道正常菌丛也无作用。

2.2 抗生素发酵生产工艺简介抗生素液体发酵共分为三大工序:菌种、发酵和提取。

配合三个工序进行分析化验和有关产物测定。

具体而言,其过程为菌种→孢子制备→种子制备→发酵→发酵液预处理→提取与精制→成品包装。

菌种一般采用液氮超低温保藏或沙土管保藏。

一般生产用菌种经多次转接往往会发生变异而退化,故必须经常进行菌种选育和纯化,以提高其生产能力。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纳他霉素的发酵生产、分离提纯及检测学院:生命科学学院班级:XXX学号:XXX姓名:XXX摘要本实验利用褐黄孢链霉菌进行发酵生产纳他霉素,通过对褐黄孢链霉菌进行孢子和种子液培养以及摇瓶发酵培养,使其产纳他霉素,并分离纯化得到0.35g/L纳他霉素。

期间每24h对培养液取样镜检观察菌体生长,并用分光光度计测定OD值。

本实验表明,随着培养时间增加,纳他霉素的含量逐渐增加,菌体生长,菌丝变长而紧密。

关键词纳他霉素摇瓶发酵褐黄孢链霉菌1 前言纳他霉素(Natamycin)是一种多烯大环内酯类抗真菌剂,也称游链霉素或匹马霉素(Pimaricin)。

它是由5个多聚乙酰合成酶基因编码的多酶体系合成。

由于它能够专性地抑制酵母菌和霉菌,被广泛应用于食品防腐和真菌引起的疾病的治疗。

纳他霉素是近白色至奶油黄色结晶粉末,几乎无臭无味,溶点280℃(分解),分子式C33H47O13,相对分子量665.75,结构式如图所示。

纳他霉素是一类两性物质,分子中有一个碱性基团和一个酸性基团,等电点为6.5。

在大多数食品的pH值范围内,纳他霉素是非常稳定的。

高温、紫外线、氧化剂及重金属等会影响纳他霉素低的稳定性。

但可以瞬时高温(温度可达100℃)不影响其活性。

N-Natamycin(3-N-dimethylaminopropylsuccimido)的活性比较低,可能是对它的化学修饰都会降低其活性,纳他霉素是经深层发酵和多步提取工艺精制而成,其制剂通常是50%纳他霉素和50%乳糖的混合物。

纳他霉素的生产菌种主要有Streptomyces chattanovgensis, Streptomyces natulonso, Streptomyces gilvosporeus等3种链霉菌。

本实验所用菌种为褐黄孢链霉菌(Streptomyces gilvosporeus),孢子丝螺旋形。

孢子表面带刺。

在发酵过程中,培养液中各成分的浓度和类型都会影响纳他霉素的生物合成,其中碳氮比是最关键的因素之一,氮源促进菌体的生长繁殖,同时要在发酵中流加补充适当的碳源(葡萄糖)。

纳他霉素在以葡萄糖作为碳源时产量最高,这是因为葡萄糖能渗入纳他霉素的分子中去。

有资料表明,氮源的类型对菌体生长和纳他霉素的产量有较大影响,菌体细胞生长最好的氮源是酵母抽提物,而纳他霉素产生的最佳氮源是牛肉浸出物。

纳他霉素是26种多烯烃大环内酯类抗真菌剂的一种,多烯是一平面大环内酯环状结构(图1),纳他霉素分子的疏水部分即大环内酯的双键部分以范德华力和真菌细胞质膜上的甾醇分子结合,形成抗生素-甾醇复合物,破坏细胞质膜的渗透性;分子的亲水部分即大环内酯的多醇部分则在膜上形成水孔,损伤膜的通透性,从而引起菌内氨基酸、电解质等重要物质渗出而死亡。

但有些微生物如细菌的细胞壁及细胞质膜不存在这些类甾醇化合物,所以纳他霉素对细菌没有作用。

图1纳他霉素的分子结构2 材料与方法2.1材料摇床(HYG-B全温度摇瓶柜)、真空干燥箱(型号:DZX-6090)、显微镜、离心机、生化培养箱、紫外分光光度计、褐黄孢链霉素、酵母提取粉、麦芽提取粉、葡萄糖、蛋白胨、琼脂、氯化钠、大豆分离蛋白、麦芽糊精、酵母提取粉、乙醇、甲醇、20%NaOH、抗氧化剂BHA、1,2丙二醇、纳他霉素标准品、250ml三角瓶等等2.2方法2.2.1培养基制备2.2.1.1斜面孢子培养2.2.1.1.1孢子培养基酵母提取粉4g/L,麦芽提取粉10g/L,葡萄糖4g/L,琼脂20g/L,pH7.02.2.1.1.2孢子斜面制备按斜面孢子培养基配方称好原料,用融化琼脂溶解,定容,用20%氢氧化钾调pH,121℃灭菌15min,摆斜面冷却后置于37℃培养1-2天,备用。

用斜面转管接种,25℃培养10天,待孢子长满后,放置冰箱5天以上再用。

涂片观察孢子形态,并显微拍照。

2.2.1.2摇瓶种子培养2.2.1.2.1摇瓶种子培养基葡萄糖15g/L、蛋白胨10g/L、氯化钠10g/L、pH7.02.2.1.2.2摇瓶种子制备按摇瓶种子培养基配方称好原料,用水溶解,定容,调pH,分装(250ml装50ml),121℃灭菌15分钟。

待培养基冷却后,刮取孢子接种摇瓶,每支斜面接种5瓶摇瓶。

,29℃,200rpm振荡培养24小时。

无菌取样,涂片观察种子菌球形态,并显微拍照。

2.2.1.3摇瓶发酵培养2.2.1.3.1摇瓶发酵培养基大豆分离蛋白19.5g/L、麦芽糊精50g/L、酵母提取粉4g/L、葡萄糖6g/L、pH7.02.2.1.3.2 摇瓶发酵按摇瓶发酵培养基配方称好原料,用水溶解,定容,调pH,分装(250mL装40mL),121℃灭菌25分钟。

待培养基冷却后,取摇瓶种子1ml接种,29℃,200rpm振荡培养120-168hr。

每隔24hr无菌取样,涂片观察菌球形态,并显微拍照。

2.2.2 制作标准曲线取50mg的纳他霉素,溶于100mL丙二醇,得浓度为500μg/mL的纳他霉素原液。

按表8-1制作曲线,横坐标为纳他霉素工作溶液浓度,纵坐标为OD303nm。

注意给出回归方程(y=kx+b)和相关系数(R2),如果相关系数<0.99,要求重做标准曲线。

产物浓度计算公式为:纳他霉素含量(mg/L)=X×100×n其中:X为将所测样品的OD303nm作为y值,代入回归方程中求出的相应的x值。

100为样品处理时2次稀释倍数之积。

如果所得样品OD303nm超出标准曲线范围为,则稀释n倍后再次测定。

表1 纳他霉素标准曲线工作表管号123456工作溶液浓度(μg/mL)0 1.25 2.5 3.755 6.25纳他霉素原液(mL)添加量00.0250.050.0750.10.125水(mL)109.9759.959.9259.99.8752.2.3 纳他霉素的提取与检测纳他霉素不溶于水,因此它在发酵液中呈晶体状。

纳他霉素晶体有针型的,圆盘型的等等。

它们都是在发酵过程中形成,直径一般在0.5~20nm。

从接种后第48h开始,每隔24h从每瓶发酵液中取0.5mL的发酵液,混合均匀,取混合后的发酵液0.5mL,加4.5mL的丙二醇(此过程样品稀释了10倍),在摇床上震荡1小时,12000rpm离心10min,取0.5mL上清液,加4.5ml蒸馏水(此过程样品再次稀释了10倍),摇匀,在紫外分光光度计303nm测定光密度。

如果吸光度太大,需要再稀释一次,计算结果时记得乘以此稀释倍数。

剩余的混合后的发酵液平批分成2份,分别用于测定还原糖和氨氮。

2.2.4 纳他霉素的分离纯化2.2.4.1 发酵液6000rpm离心10min。

离心前发酵液的体积与离心后上清液的体积之差即为湿菌泥的体积。

2.2.4.2 湿菌泥加2倍体积95%乙醇,20%氢氧化钠调pH10~10.5,边加边搅拌0.5hr(注意一定要调过pH后再计时),以便纳他霉素充分溶解。

2.2.4.3 6000rpm离心10min,保留上清液。

2.2.4.4 用1N盐酸调pH6.5,静置3hr以上(或冰箱过夜),以便纳他霉素在等电点处沉淀析出。

2.2.4.56000rpm离心10min,保留沉淀(产物)。

2.2.4.655℃真空干燥2hr,称重。

3.结果与分析3.1 发酵过程褐黄孢链霉菌形态的变化图2 刮菌镜检 10X图为在斜面培养基培养7天,将斜面孢子接种到种子培养基前(种子培养0 h)的孢子形态,由图可看出孢子呈圆球状。

图3 种子培养基培养24h(发酵液培养0 h)油镜由上图可知,种子培养基培养24 h(发酵液培养0 h)时,菌丝十分完整,菌丝比较长,菌体密集,由此推测该菌体生长较旺盛,故可转于发酵培养基中培养。

图4 发酵液培养24h 油镜图5 发酵液培养48h 10X由图4和图5观察菌落的形态可知,由于转入到发酵培养基中时间不长,可能由于不适应等原因,菌体生长比较缓慢,菌丝不是很长。

图6 发酵液培养72h 油镜图7 发酵液培养96h 油镜由图6和图7可看出,在发酵培养72h和96h时,在油镜下观察到菌体的菌丝较长且较密集,可以看到圆形的孢子,但视野主要是菌体的菌丝。

随着时间的增长,菌丝密度越来越大,菌丝越来越长。

图8 发酵液培养120h 油镜图8为发酵培养120h在油镜下观察的菌体情况,可以看到菌体减少,大量菌丝断裂且有较多圆形孢子,这是因为菌丝已经开始老化,此时,纳他霉素的含量也有所增长。

3.2 纳他霉素的检测3.2.1 纳他霉素的标准曲线表2 纳他霉素标准曲线表管号 1 2 3 4 5 6 7 工作溶液浓度(μg/mL)10 1.25 2.5 3.75 5 6.25 7.5 纳他霉素原液(mL)添加量0 0.025 0.05 0.075 0.1 0.125 0.15 水(mL)10 9.975 9.95 9.925 9.9 9.875 9.85 OD303CK 0.092 0.195 0.31 0.401 0.501 0.645图9纳他霉素标准曲线3.2.2 纳他霉素的检测表3 纳他霉素含量随时间变化表图10 纳他霉素浓度随发酵时间变化图分析:由表3和图10可知,纳他霉素的浓度随发酵时间增加而增加,且接近线性关系。

3.3纳他霉素的分离纯化由此分析:1、由120h测得的纳他霉素的浓度为0.273g/L,而本实验中分离纯化得到的纳他霉素的含量为0.110.3=0.35g/L>0.273g/L,其中0.35g/L较0.273g/L迟一周测量,因此可推测出,此后一周发酵液培养中,纳他霉素含量有所增长,约0.35-0.273=0.077g/L2、本实验中,本小组在分离纯化过程中,纳他霉素损失十分小,实验非常成功!4.讨论在本实验中,我们尝试了通过摇瓶发酵生产纳他霉素,加深了我们对好氧发酵过程中菌体生长与次级代谢产物积累的关系的认识,也积累代谢调控发酵及相关产品分离纯化和分析检测的经验,这些是我们之前都没有接触过的。

我们小组的实验中,在发酵液培养期间,我们在培养时间为0h到120h中,每天都用显微镜观察菌体生长情况,随着菌体生长,菌体逐渐老化,孢子的数量也逐渐增多,菌丝开始断裂,代谢产物的含量也越来越大(在本实验中,稍显出指数增长的趋势),让我们更加深刻地了解菌体生产与次级代谢产物积累的关系。

在刚开始,虽然我们以前有用过显微镜进行镜检操作,但是很多操作要点都忘记了,因此,老师让我们尝试镜检时,我们很多人都没有成功,后来经过多次的探索。

我慢慢摸索到了窍门:1、取菌体的时候要记得打散,不然视野看上去会一片红。

2、染色时间不能太长,否则显微镜下看到视野也会看到红色一片。

3、盖盖玻片的时候,载玻片应该保持湿润并把盖玻片轻轻地放在载玻片上,否则盖玻片会贴不牢固或者有气泡。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