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花深处影视视听语言分析
百花深处分析
![百花深处分析](https://img.taocdn.com/s3/m/5bf96747ed630b1c59eeb578.png)
《百花深处》分析陈凯歌的电影,《黄土地》肇其端,《大阅兵》、《孩子王》、《边走边唱》继其后,都提出并探讨一些重大的人文主题。
这位执着于文化思考的大导演总是尖锐的目光审视中国人的生存状态。
对于短片《百花深处》(2002)陈凯歌也是赋予其丰厚的主文思想,使其真实地表现出时光逝去这一主题。
故事讲述的是一位住在百花深处胡同的冯先生请搬家公司帮他搬家。
可是当搬家公司的人到了胡同后,却发现那儿只有一个小土坡和一棵大树。
但是为了要得报酬,于是就上演了一幕滑稽的搬家过程,工人们装模作样的按照冯先生的指示搬起了家,但是因为当做玩笑一个工友“摔坏”了一个前清的灯座,搬家就在冯先生的无线哀痛中结束了。
返回过程中,他们找到了冯先生以前挂在房檐上的风铃,转悲为喜的冯先生像个孩子似地边摇着手中的铃铛边跑回了“家”。
时光流逝——永恒的主题影片讲述了一位老北京人冯先生的悲剧故事。
这是一位典型的生活在社会经济飞速奔向现代化却又沉迷于故土文化,因安土重迁而与现代化文明相抵触的顽固形象。
他集中了一批老一辈人的乡土情结加以夸张的手法,通过搬家一事展现给观众。
影片中,当搬家公司的小伙问到他怎么称呼时,他不断地点着头,略略笑道:“我姓冯,大家都叫我冯先生”。
“先生”一词本源于西方(古时中国的“先生”作“老师”一意,与今意不同),是在国民时期随着西服、西餐一起流传到中国。
倘若按照中国式的方式,大可叫一声“老冯”或“冯师傅”。
由此我们不难看出,迫于现代文明的冲击与压迫,中国的传统文化也淡出了光彩。
在短短的十分钟内,陈凯歌导演不仅鲜明志表现出时光流逝这一中心主题,同时也表露出他对于人文的思考。
搬家公司的几个小伙是典型的势利小人。
由于生活压迫和金钱利诱,他们便也干从配合冯先生在小土丘上上演了一出搬家的戏,“卖力”地表现出使劲的表情。
“十分钟年华老去”陈凯歌大概是这样解题的:用搬家的十分钟来见证世事变迁。
人物分析1、冯先生——似疯非疯宽大的西装衫配上一条红色运动裤,瘦削的体形,红色T恤,黄色帽子,灰色外套。
陈凯歌导演短片《百花深处》的人文性解读
![陈凯歌导演短片《百花深处》的人文性解读](https://img.taocdn.com/s3/m/e0517d6a26284b73f242336c1eb91a37f11132de.png)
陈凯歌导演短片《百花深处》的人文性解读《百花深处》讲述了一位“老北京”冯先生与搬家公司之间的故事。
故事从混乱、嘈杂的搬家场景开始。
一位住在百花深处胡同的冯先生请搬家公司为他搬家,搬家公司的人到了胡同,发现那儿只是一片废墟地,他们意识到冯先生原来是个“疯子”。
为了讨要车费,工人折回冯先生所谓的“家”,继而上演了一幕滑稽的搬家过程……作为《十分钟年华老去》系列中唯一一部出自华人之手的影片,《百花深处》无疑是令人震撼的。
短短十分钟内,它不仅向人们讲述了一个完整、精炼的故事,更引起了我们对社会进步与文明变迁的深刻反思。
可以说,短短十分钟内,《百花深处》将生命的意义燃放殆尽。
叙事风格:以小见大,虚实交错影片与搬家有关,第一个镜头便是欢天喜地的搬家场景。
“搬家”是一个由客观条件与人的主观能动性共同参与的活动,它体现着事物由旧到新的发展过程,而这个过程是不可逆转的。
在这里,导演其实已经开始透露影片的内涵。
随着镜头辗转,第二个场景是众人为冯先生搬“家”。
当汽车穿过一条条喧嚣的柏油马路,最终停靠在一片废墟地时,众人明白了,冯先生所谓的家,不过是一堆断壁残垣。
然而,影片的精妙之处正在于此:虽然冯先生被众人定义成“疯子”,但一场滑稽的搬家活动最终还是上演了……如此一个虚拟甚至带有荒诞性质的场景,恰恰将现代人失去精神家园后内心的失落表现得淋漓尽致。
在影片结尾,搬家工人无意间从废墟里挖出一个象征历史遗留物的铃铛时,冯先生欣喜若狂。
伴随着清脆悦耳的铃铛声,屏幕最终呈现出一幅旧时铃铛与建筑物完美契合的水墨胡同画,到这里,观众幡然悔悟。
原来冯先生并不是真的疯,而是因为他失去了物质依托的精神家园而又找不到新的落脚点,因此内心荒芜。
同时,特技手法的运用与冯先生的“疯子精神”前后呼应,正如水墨画这一传统艺术形式一样,社会变迁也需要传承、交互与融合,这是影片对文明进步做出的最终解答。
人物形象:对比鲜明,明暗结合宽大的西装衫配一条红色运动裤、黄色帽子,语言夸张,神情怪异,这便是冯先生――一个生活在社会经济转型时期却又沉迷于故土、对现代文明强烈抵触的“疯子”。
《百花深处》影视视听语言
![《百花深处》影视视听语言](https://img.taocdn.com/s3/m/df366d3587c24028915fc3c6.png)
七、拍摄角度
1.仰拍
主体建筑物的面积 和高度被夸张放大,省 去了其他陪体,使得大 楼看起来更加宏伟壮观 ,同时也给人一种压抑 感。表现出现代化大都 市的气息。
2、俯拍
俯拍的角度会使画 面中人物显得渺小,强 调环境、空间和人物在 其中的位置,表现出冯 先生孤立无援的境地, 营造出一种荒凉、困窘 的氛围。
影视视听语言期中作业
王勇俊 学号:你猜 班级:10级戏文四班 TEL:你接着猜 指导老师:高冠林
注:本幻灯片须全屏观看
《百花深处》
——视听语言分析
一、故事名称、导演、内容
二、景别运用特点
三、镜头运动特点
四、光线运用特点
五、色彩运用特点 六、构图特点 七、拍摄角度 八、调度手段
一、故事名称.导演.内容
导演:
• 陈凯歌:中国著名导演,福建 长乐人,毕业于北京电影学院 导演系。中国第五代导演的代 表人物之一,执导过《黄土地 》、《霸王别姬》、《梅兰芳 》等多部经典作品。至今仍为 唯一获得戛纳电影节金棕榈奖 的华人导演。在第47届希腊塞 萨洛尼基电影节上获得终身成 就奖。
影片内容:
表面上看,《百花深处》讲述的是一个荒诞不经的 滑稽故事。一位冯(疯)先生请人为自己搬家,而所要搬 的那个“家”实际上确实不存在的。在冯先生类似于疯癫 的坚持之下,一出模拟搬家的喜剧在那片被拆迁的废墟之 上上演了。但陈凯歌用这种方式来表现时间的主题绝非一 种玩世不恭的“堕落”,实际上他是在用一种极具个人化 的思维表达着自己一贯的创作理念。而《百花深处》也在 短短的十分钟里表现了虚与实的交错、历史与现实的传承 、以及对于过往细腻而繁杂的怀恋。
全景:
全景景别展现出人 物在画面中的动作 、又 能体现出人物所处的环 境,画面中叙述的信息 比较全面。图中主人公 身单影只站在一片荒芜 中,既强调了主人公和 这个世界的格格不入, 又表现出传统文明被破 坏后的一片荒芜。
百花深处
![百花深处](https://img.taocdn.com/s3/m/8c084617227916888486d7e5.png)
《百花深处》音响与音乐表现音响与音乐这两个元素是电影视听体验中声音语言的有机组成部分,它们对于影片的主题及叙事都起着重要的诠释作用。
陈凯歌导演在《百花深处》中对于音响和音乐的运用非常到位,声音与影像合二为一。
在影像流动中,通过对白、音响和音乐来强调和重现那片逝去的文化风景,给淡漠了记忆的人们一个重新寻找记忆的机会与深深思索的空间。
下面笔者将对影片中的音响与音乐所出现的位置以及使用情况做一个梳理,分析这些音响与音乐和影片主题之间的联系。
根据影片声音的使用特性,我们大致可将影片中出现的声音分为有源声音和无源声音。
有源声音是影片必不可少的,它是推动剧情发展、营造真实画面空间的重要元素。
无源声音除了烘托与渲染情绪之外,也参与叙事,表达主题。
从声音运用的角度来说,有源声音的构思相对客观,各种声音主要来自画面提供的视觉信息,而无源声音的构思则相对主观,是画面外的声音,所以导演设计的主观意图更强。
《百花深处》的场景共有四处,分别是新建的高层住宅小区,城市街道,充满废墟的胡同和空旷的百花深处胡同。
这四场戏中,导演独具匠心地逐渐引入无源音响和音乐,使影片的听觉世界不动声色地由客观渐渐步入主观,随着影片具体情节的起承转合和情感情绪的深入,呈现出由写实走向戏剧化、写意化的发展轨迹,将影片的主题随着这条轨迹细腻地传达给观众。
( 一) 由写实向写意过渡的音响音乐空间影片第一场景中的声音主要以有源音响构成,呈现的动效和环境音响旨在为影片的情境营造一个真实的生活氛围。
搬家时的动效音响有脚步声、家具搬动的磕碰摩擦声及开关车门声等,环境音响有乔迁新禧的鞭炮声及车上的收音机广播等,这些伴随着动作烘托情境的各种音响,把一个乔迁新居的生活片段客观地呈现了出来。
随着卡车开动的引擎声,影片很自然地过渡到第二场戏。
在这场戏中,导演在有源音响中添加上一笔无源音响,于是这场戏的听觉世界就有了一丝导演主观意念的闪现。
当搬家公司的伙计们载着冯先生途径北京平安大道时,此时的有源环境音响为机械沉闷的车轮摩擦声、此起彼伏的汽车鸣叫声及卡车收音机交通台的路况信息声,背景音乐为饭店里传出来的《东北人都是活雷锋》的流行歌曲。
2009年艺术类考试四川大学编导考试影片分析试题 《百花深处》赏析 内容 ...
![2009年艺术类考试四川大学编导考试影片分析试题 《百花深处》赏析 内容 ...](https://img.taocdn.com/s3/m/d88235f29e314332396893f2.png)
2009年艺术类考试四川大学编导考试影片分析试题《百花深处》赏析内容概要:现代都市,一派施工建设的忙碌景象。
某搬场公司接到一着装、言谈怪异男子的搬家业务,将信将疑之余,以G( 耿乐饰演 )带头的一行人跟着“疯人”几经周折来到了一块市郊荒芜的空地。
土坡成堆,人迹稀疏。
G等一行人理应因上当受骗而怒火中烧之感渐被消磨,甚至感同身受。
原来,从“疯人”的夸张举止和表情神态中他们知道了被夷平的土地上曾有他的美丽家园。
赏析一:传统与现代文明的撞击该片作为《十分钟年华老去》系列短片之一,表达了一位东方导演有别于其他导演的关于逝去年华的内涵理解和体悟。
从结构主义批评的角度来看,本片中最基本的双元对立是“传统和现代”这两种文明的碰撞。
呈现给观众的一方面是一座到处是工地、到处搞建设的北京现代化大都市;而它的对立面则是“疯人”记忆中的温馨四合院。
两种文明的交汇和碰撞具体展现在了不同人物的交往过程中。
由耿乐等人饰演的搬家公司员工们显然是都市发展、文明演进下的产物,身上更多体现着现代的气息;而冯远征饰演的失去家园的“疯人”就不言而喻了。
仔细分析反映在这两方不同人物身上的各自传统和现代的因素,不难发现支撑这对最基本对立关系的是若干组对立因素形成。
一、通过人物言行突出主题都说“电影是黄金,语言是白银”。
从语言结构分析,较能说明问题。
从双方打交道的对话中看,搬运工人明确表示需要预付款再搬运,并且强烈质疑“疯人”的经济偿付能力。
可见金钱因素已经深入了现代生产生活的方方面面。
物质利益和拜金现象成为了普遍。
整个社会在商品经济大潮的冲刷下人被渐渐地染上了一股铜钱味儿。
“疯人”的语音语调怪里怪气,反复唠叨,简单重复。
乍看给观众“痴人说梦”的印象。
作为传统文明的象征符号,他在现代文明面前包括语言在内的各个方面都是怪异的、“失态”的。
这类似于《欲望号街车》里费雯丽扮演的角色,她代表了南方没落的种植园式的奴隶制文明,但身居北方工业文明的环境中却又处处显得各个不入。
百花深处影片分析
![百花深处影片分析](https://img.taocdn.com/s3/m/bf0798205fbfc77da369b1d4.png)
《百花深处》影片分析(总3页)--本页仅作为文档封面,使用时请直接删除即可----内页可以根据需求调整合适字体及大小--《百花深处》影片分析《十分钟年华老去》是英国一家公司斥资上亿元打造的一部短片集,这家公司邀请了全球着名的15位导演每人拍摄一个10分钟的短片,短片的主题就是流逝的时间。
《百花深处》是这部短片集的压轴作品,导演陈凯歌作为制作方邀请的唯一一个中国导演用自己独特的方式展现了他对年华老去的思考与理解。
《百花深处》讲述的是一个老北京的故事,主角冯先生找搬家公司帮忙搬家,搬家公司的人到了空无一物的黄土坡上才知道这个冯先生是个疯子,为了拿到出车费他们就在什么都没有的空地上上演了一出搬家的荒诞剧,最后却得到了一个意想不到的结果。
整个短片一共只有不到十分钟,却有着丰富的镜头语言和象征符号,揭示了传统文化在现代文明中逐渐消逝的主题。
《百花深处》一共可以分为四个场景。
场景一也就是故事的开头,是以一个搬床垫的镜头开始,搬家工人的一个“起”字给了一种向上的力量,影片想要展现的传统文化与现代文明的力量对比也由此展开。
接下来镜头里出现了一系列的符号语言,导演以一个仰拍的角度将一栋高楼纳入镜头中,虽然有喜庆的灯笼鞭炮,充满画面的高楼还是给人强烈的压抑感,现代化的生活标志充斥着画面,小孩大叫着“爸爸,我的电脑呢”冲进高楼中,然后我们看见了搬家公司的车,车上贴着“鼎力搬家”几个字,可以联想到成语“鼎力相助”,搬家公司的名字原来也是传统文化在现代化生活中的一种残存。
这时,冯远征饰演的冯先生出场了,与耿乐饰演的搬家工人开始了一段对话,在这里导演让冯先生处于被俯视的角度,暗示了冯先生与搬家公司的力量强弱。
冯先生请搬家公司帮自己搬家,对方回答“给钱的活都干”,体现了现代消费主义物质至上的观念。
整个场景一向人们展示的就是快节奏的现代生活,这之中出现过两次“慢点慢点”,却正暗示着现代化生活已经快的慢不下来,而与之相对的传统文化却在现代化、消费主义、工业文明的夹击中苟延残喘。
百花深处影评
![百花深处影评](https://img.taocdn.com/s3/m/69ed559edaef5ef7ba0d3c2e.png)
文化与音乐的交织陈凯歌的电影,《黄土地》肇其端,《大阅兵》、《孩子王》、《边走边唱》继其后,都提出并探讨一些重大的人文主题。
这位执着于文化思考的大导演总是尖锐的目光审视中国人的生存状态。
对于短片《百花深处》陈凯歌也是赋予其丰厚的主文思想,使其真实地表现出时光逝去这一主题。
1.明光流逝——永恒的主题影片讲述了一位老北京人冯先生的悲剧故事。
这是一位典型的生活在社会经济飞速奔向现代化却又沉迷于故土文化,因安土重迁而与现代化文明相抵触的顽固形象。
他集中了一批老一辈人的乡土情结加以夸张的手法,通过搬家一事展现给观众。
影片中,当搬家公司的小伙问到他怎么称呼时,他不断地点着头,略略笑道:“我姓冯,大家都叫我冯先生”。
“先生”一词本源于西方(古时中国的“先生”作“老师”一意,与今意不同),是在国民时期随着西服、西餐一起流传到中国。
倘若按照中国式的方式,大可叫一声“老冯”或“冯师傅”。
由此我们不难看出,迫于现代文明的冲击与压迫,中国的传统文化也淡出了光彩。
生活在冯先生周围的人都逐渐融入新文化的潮流,而悲剧人物冯先生却以一个有些女性化的荧屏形象扮演了一位在这般潮流前勇于抵挡、坚守家园的老者。
他的女性化,与他固执的内心形成鲜明地对比,他的花指,掩饰不了他内心中真挚的故乡情。
而这一切在年轻的小伙子心中是丑陋、低俗的。
在冯先生、年轻小伙这一矛盾背后,掩藏的是传统文明与现代文明的矛盾,而这一深刻矛盾便是时间流逝与经济发展留下的痕迹与烙印。
在短短的十分钟内,陈凯歌导演不仅鲜明志表现出时光流逝这一中心主题,同时也表露出他对于人文的思考。
搬家公司的几个小伙是典型的势利小人。
由于生活压迫和金钱利诱,他们便也干从配合冯先生在小土丘上上演了一出搬家的戏,“卖力”地表现出使劲的表情。
2.沉淀文化主题——背景音乐短片的背景音乐也是对深化主题,塑造人物起到突出作用。
所选用的大都是民族乐器,如鼓、笛子。
其实塑造悲凉气氛有多种选择。
例如影片《辛德勒名单》中,导演斯皮尔伯格运用童声合唱作为背景音乐,企图以童声的的美好反衬纳粹的残忍行为并获得巨大成功。
历史短片《百花深处》影评
![历史短片《百花深处》影评](https://img.taocdn.com/s3/m/c4822f5a7f21af45b307e87101f69e314332faa6.png)
历史短片《百花深处》影评《百花深处》这是一部特有感情的好片子,是一部以寓言展现的片。
以下是PINCAI小编收集的《百花深处》影评,仅供大家阅读参考!历史短片《百花深处》影评这是一部片长不过10分18秒的电影,由著名的陈凯歌导演所拍摄,片子的名字就叫做《百花深处》。
该影片交代了一个这样的故事:一位冯(疯)先生让搬家公司去一条名叫百花深处的胡同搬家,可是到了百花深处却发现那里已经移为平地,搬家公司在接到上头的电话时才明白,原来这位冯先生竟是一位疯先生。
而这部只有10分18秒的片子之所以如此吸引人,大概是因为其中演员的表现,影片中的冯先生将一位失去家园的疯先生演绎的十分到位,从影片一开头他那副木纳的表情就让观众一下子了解了这位冯先生就是一个十足的老北京,当他坐在搬家公司的车子,看着一路上高楼大厦那副迷茫更加把一个老北京演绎的活灵活现。
在来到百花深处时,他又把一个半疯半正常的疯先生演的让人赞不绝口,比如:他在搬家公司替他“搬东西”的时候那种小心翼翼、那种认真的神情,让搬家公司都为之动容。
另外一位演员的表现也很不错,他就是这部影片的搬家公司的头头,他把一个唯利是图的小市民演的淋漓尽致,比如:在冯先生问他可以替自己搬家的时候,他说:“搬,只要有钱就搬”说这句话的表情真的就像一个唯利是图的小市民搬上了荧幕。
还有在他将车开到‘百花深处’时生气加郁闷而后又因为必须和冯先生讨钱时那两种不同的表情更是将一个唯利是图的小市民让人发出这样的感叹:怎么会有这么死要钱的人?当然除了影片的人物,他的音响效果也很不错。
比如:在冯先生见到自己心爱的铃铛时将铃铛摇的铃铛作响时的那种声音。
让人有一种很空灵的感觉,连唯利是图的搬家工在听到冯先生‘摇’的铃铛时,也放松了心情,洗涤了心灵,他们不再是唯利是图的搬家工,只是普普通通的市民,甚至还让他们看到了“百花深处”。
还有就是影片的最后,那背景音乐把冯先生的悲伤和‘喜悦’渲染的很好。
还有。
该影片大量的运用了特写镜头和蒙太奇。
浓缩的生命旅途
![浓缩的生命旅途](https://img.taocdn.com/s3/m/db1449cb33d4b14e852468b0.png)
时间,无疑是人类永恒的话题。而对于时间 的感悟从更深的层次上来讲,实际上就是对于生 命的感悟。影片镜头所到之处尽是一片荒芒,这 是城市外壳下最鲜明的背景。而在老槐树下面光 秃秃的土丘上,还守望并且代表着过去的传统。 逝去的传统文化被禁锢在高耸城市的钢筋混凝土 外壳中,而且只能通过疯子的疯癫,才能表现出 传统文化逝去之后人的精神孤独和空虚。陈凯歌 的《百花深处》让我们看到,他浓缩的是对逝去 年华的内涵独特的理解和体悟。就像消逝的百花 深处一样,更多的是一种怀恋与记忆!
而在人物交往中,故事开 始的起初多俯拍“疯人”, 仰拍搬家工人。这不仅体 现了情境之中一类人对另 一类人的态度和看法,也 表明了居于强势地位的现 代文明对传统文明的蔑视 和不屑。对话发生时,耿 坐在搬运公司面包车内, 位置略高于冯,形成小俯 角,相应地冯对耿形成了 一个小仰角。心态上的高 低表现很是微妙。
作为中国第五代导演的代 表人物之一,陈凯歌的作 品多数存在着一种萦绕不 去的历史沉重感。出生于 艺术家庭的他,少年时期 经历过文革和插队。在他 的电影中一直对中国文化 进行反思。他善于剖析历 史和传统的重负对人的精 神的制约与影响,影片充 满了对更和谐、更明智的 人类生存状态的关切与向 往。因而,在《百花深处》 中,我们可以看到陈凯歌 对于时间的不同理解。
影片一开始的仰镜头拍 摄的大楼,就体现出搬 家成为了当代的主流, 以及在现代工业文明面 前旧文化的渺小无力。 以及最钟爱花瓶被打碎 后,冯先生惊恐的面部 特写,无不说明了花瓶 以及以往的事物,在冯 先生心中的重要性。这 些极具表现力的镜头, 无不使观众更加深刻地 体会到了导演的用意。
二、巧妙的镜头运动
“百花深处”这个意寓东方古典文化意 境,蕴集了中华民族文化特色的名字,初 听时充满了诗情画意,让人满怀向往。百 花深处胡同,这个本应该是一个京韵十足、 古香浓郁的老北京胡同,却伴随着工业文 明消亡了,一同消亡的还有老北京关于过 往的· 记忆,这些在时光流逝中流逝的年华 和记忆带给人的是那样的凄凉,取而代之 的是一座座高耸入云的广厦。我们不禁问 道,这样一座座建立在精神的废墟,文化 的荒原之上的楼宇大厦真的会存之长远吗? 当传统文化这个物质家园被摧毁之后,人 类的精神家园还会有枝可依吗?
电影《百花深处》分析教学提纲
![电影《百花深处》分析教学提纲](https://img.taocdn.com/s3/m/4911c9ecc77da26924c5b02f.png)
第二节 经典影片分析
பைடு நூலகம்
第二节 经典影片分析
第五代导演是指八十年代从北京电 影学院毕业的年轻导演,他们的作 品特点是主观性、象征性、寓意性 十分强烈,代表人物有张艺谋、陈 凯歌、田壮壮等。
这批导演在少年时代卷入了中国社 会大动荡的漩涡中,有的下过乡, 有的当过兵,经受了10年浩劫的磨 难。在改革开放的年代,他们接受 专业训练,带着创新的激情走上影 坛,他们对新的思想、新的艺术手 法特别敏锐,力图在每一部影片中 寻找新的角度。
第二节 经典影片分析
《百花深处》100 Flowers Hidden Deep (中国) 导演:陈凯歌 这是一部特有感情的好片子,是一部以寓言展现的
片。冯先生(确切地说是个疯子)是个老北京,住 了大半岁月,看过花开花落。房子早已拆了,但他 的心还留在过去,埋藏在那棵家族的大树下。搬家 工人装模作样的搬着只存在于老先生视野里的家具, 再加上那一口北平土话/京片子,突然又有了那种传 统相声的喜感。而藏在传统段子里的那种深沉哀痛, 却也一点一滴地表露无遗。那种昨日琼楼玉宇今日 黄花的辛酸!
第二节 经典影片分析
他们强烈渴望通过影片探索民族文化的历史和民族心理的结构, 因此在选材、叙事、塑造人物、镜头语言、画面处理等方面,都 力求标新立异。第五代导演在90年代获得了世界三大国际电影节 最高奖,即金熊奖、金狮奖、金棕榈奖,曾4次提名奥斯卡最佳 外语片,是迄今为止中国导演最辉煌的一代。
第二节 经典影片分析
终身成就奖。
第二节 经典影片分析
第二节 经典影片分析
第二节 经典影片分析
第二节 经典影片分析
《十分钟,年华老去》由英国“10分钟,年华老去”有限公司 斥资上亿元人民币拍摄,邀请了15位世界大师级导演,旨在展 示当代世界电影的最高艺术水准,15位导演各拍10分钟,串成 一部150分钟的电影。每位导演在10分钟内所选择的主题和题 材不拘一格。这十五部短片分为大提琴篇和小号篇。作为制作 方唯一邀请的一个中国导演,陈凯歌在《十分钟年华老去》中 的表现无疑是让我们欣喜的。
视听语言分析
![视听语言分析](https://img.taocdn.com/s3/m/402562a309a1284ac850ad02de80d4d8d05a0107.png)
——作业讲解
目录:
构图 角度 色彩
movie
运动 剪辑 开头
构图
movie
【DIRECTORY】
构图:
movie
图中人物位于边缘地带,这种不平衡的构图方式准确的传达出 人物落寞伤感的情绪。
THE FIRST 其中影调偏暗,则突出表现了两人压抑的内心情感。
图中两人各自靠墙而坐且面对不同的方向,也隐喻的暗示出影
。
剪辑:
movie
王 家 卫 《 花 样 年 华 》
【DIRECTORY】
剪辑:
movie
苏丽珍独自去找周慕云。这一幕是影片节奏最快的地方。 首先是苏丽珍接到周慕云电话,随之镜头切换到出租车上的苏丽珍,
表情平静中带着焦虑,她下意识地用手摸着嘴边的腮红,显示出她既不安
THE FIRST 又期待的内心情感。镜头随之转入宾馆,节奏逐渐加快:她奔向房间时的
镜头被分解简化成高跟鞋,虚化掉的后景,表示出她奔跑的速度很快;侧
拍她跑上楼梯;然后又下Q楼U的A画RT面E,R表S示AL人E物S 曾有过徘徊犹豫;接着侧拍
她伏在楼道的栏杆上喘气。短暂平静后,剪切节奏比上楼时更快:她腿部 行走的特写镜头;向房间走去的侧面拍摄;离去时的背影;由坐着迅速站 起;下楼过程等若干个画面在极短的时间内交替出现,让观众充分体会到 苏丽珍急切探望周慕云却又害怕退缩的矛盾心理。巧妙运用多角度剪辑, 充分贴切的传达了人物的内心情感。
现代不断碰撞,现代文T化H强E势崛F起IR。 ST
QUARTER SALES
色彩:
movie
【DIRECTORY】
色彩:
movie
整部影片的主色调是暗色,呈现出忧郁朦胧的美感。如路灯是
影视声音艺术 影片分析
![影视声音艺术 影片分析](https://img.taocdn.com/s3/m/b9f97181cc22bcd126ff0c24.png)
论述题大红灯笼高高挂声音艺术在这部电影中,除了张艺谋所善用的镜头画面外,最重要的部分就是声音了。
而其中的音乐又不可否认的成为这部电影声音重要的组成部分,这里的音乐除了起着推动叙事发展的作用,还成为了片中女性角色的延伸语言,生活在深宅大院的太太丫鬟们有着太多压抑在内心的话而不得说出,片中的音乐恰到好处的变身成为这些欲言又止的话语,通过音乐传达给观众影片中人们无尽的思绪。
在电影《大红灯笼高高挂》,张艺谋选择了与赵季平合作,全因赵季平在音乐与画面结合方面有其独特的悟性,他善于运用民族素材,来表现民族的心理素质和精神面貌。
他所创作的电影音乐能够揭示了某些画面所未能表达的深层情感,使音乐与画面的结合浑然一体,而他与第五代导演的碰撞,也成就了中国电影的辉煌。
在《大红灯笼高高挂》中赵季平采用的是交响组曲,音乐的基本素材取自京剧西皮流水的引子加工而成的“循环圈”,以女声合唱的无词歌、乐队及京剧打击乐的另类组合来演绎,音乐在思想性和艺术性方面超出了影片,达到一种新的境界。
一、声音我们现在来说说在《大红灯笼高高挂》中导演对声音的运用。
大部分观影者在初看电影时多会被里面的音乐所吸引,我也不例外,这也是我为什么会选择分析这部影片的原因。
但当我为了更准确的完成这篇文章而再一次观看这部影片时,我却被电影中的导演对声音的运用再一次吸引。
本片中大部分的声音使用目的在于对画面的强调或对氛围的更深塑造,比如颂莲嫁去陈家的那天,我们听到的是婚嫁唢呐的声音,可镜头画面上却是一身素雅的颂莲独自拿着行李走在去陈家的路上,传入耳内的喜庆声音与镜头内面无表情又孤单的颂莲形成了鲜明的声画对比,也向观众暗示着这场婚姻背后的不幸。
当颂莲第一次走进陈家大院的时候,传入我们耳内的清晰的脚步声,这从侧面体现出陈家的空旷、幽静和无人气儿。
还有就是每次点灯过后的第二天要灭灯的时候,导演总会特别强调吹灭的那一瞬间,不仅特写灯灭掉的瞬间,还特别着重突出了吹灭灯笼的声音,这粗重的一声,不仅吹灭了那盏灯笼,还将头夜点灯的太太所获得的所有“特权”(锤脚、点灯、宠幸、点菜等)全部吹熄,化为乌有,一切又回归原点,下一个得到“特权”的又会是谁?除了老爷谁也无法预料。
《百花深处》影评
![《百花深处》影评](https://img.taocdn.com/s3/m/4d3d757776232f60ddccda38376baf1ffc4fe32a.png)
《百花深处》影评第一篇:《百花深处》影评意味悠长的镜头,巧妙绝伦的音符----评《百花深处》的镜头与声音《百花深处》是陈凯歌以“十分钟,年华老去”为这主题拍摄的一部短片。
影片讲述了一个疯子“冯先生”请搬家公司到早已成为一片废墟的“百花深处”搬家的闹剧。
而在整部影片中导演通过对镜头,声音等视听手法的独特处理,深刻的诠释了在新旧交替的社会现代化进程中,中国传统文化面临的生存困境这一主题。
(总述)(论点1)被称为“电影哲人”的陈凯歌一向善于运用寓言化地电影语言为影片带来深沉的批判力量。
同样,在这部影片中陈凯歌也运用了大量的隐喻镜头,坚实了新旧文化冲突这一命题。
影片一开始,镜头从下到上扫过一栋矗立的高楼最后停留在一个仰拍镜头中,这个镜头不仅介绍了人物所处的大环境,同时高大的楼房与下面渺小的人群形成鲜明的对比也寓意着普通人在城市当中的渺小与无助。
(举例,论据1)随着故事的发展,当汽车驶入满目疮痍随处都印着“拆”字的“百花深处”时,导演在远处通过窗户给了一个汽车驶过的镜头。
窗户又好似画框,当汽车缓慢的从“画框”中驶过后留下了静止一片荒凉的土地时,导演仿佛在告诉我们,这些曾经代表着老北京文化的胡同注定会成为一张照片被永远的尘封在历史的记忆里。
(举例,论据2)之后在搬家公司工人得知冯先生是疯子开车离开时,在一个汽车反光镜中“窥人”的镜头中我门看见冯先生孤零零的站在小土坡的大树旁边,暗黄的色调阴沉的气氛,都无不在暗示着冯先生这个唯一的文化坚守者的无助处境。
(举例,论据3)而影片的最后,在一个远景中,落日伴着余晖的剪影,冯先生手中摇曳着风铃,伴随着一曲悠扬哀怨的古老笛声,冯先生一边高喊着“搬新家了,搬新家了.....”一边奔向画面的深处。
整个画面浑然一体是仿佛唱响了一曲时代的挽歌,预示着“北京胡同”作为传统文化符号标志的消失,老北京文化也即将走向黄昏的命运。
(举例,论据4)这些众多的寓意性镜头,通过导演巧妙的运用都无一不展示出了令人震撼的力量。
电影《百花深处》
![电影《百花深处》](https://img.taocdn.com/s3/m/b71504e79e31433239689370.png)
《十分钟,年华老去》由英国“10分钟,年华老去”有限公司 斥资上亿元人民币拍摄,邀请了15位世界大师级导演,旨在展 示当代世界电影的最高艺术水准,15位导演各拍10分钟,串成 一部150分钟的电影。每位导演在10分钟内所选择的主题和题 材不拘一格。这十五部短片分为大提琴篇和小号篇。作为制作 方唯一邀请的一个中国导演,陈凯歌在《十分钟年华老去》中 的表现无疑是让我们欣喜的。
他们强烈渴望通过影片探索民族文化的历史和民族心理的结构, 因此在选材、叙事、塑造人物、镜头语言、画面处理等方面,都 力求标新立异。第五代导演在90年代获得了世界三大国际电影节 最高奖,即金熊奖、金狮奖、金棕榈奖,曾4次提名奥斯卡最佳 外语片,是迄今为止中国导演最辉煌的一代。
陈凯歌出身于艺术家庭,少年时期经 历过文革和插队。 1970年,陈凯歌参军。 1974年复员转业1976年到北京电影 洗印厂工作。 1978年,陈凯歌考入北京电影学院 导演系。 1982年北京电影学院导演系毕业 , 后任北京电影制片厂导演。 1984年开始执导影片。
他执导的《黄土地》,以其突破性的电影语言, 对中国电影产生了极大的影响,并为中国第五代 导演走向世界奠定了基础。执导的《霸王别姬》 被影评家认为是中国文革后最有艺术价值的一部 电影,诠释了中国半个世纪的风雨变换和人物命 运。至今仍为惟一获得戛纳电影节金棕榈奖的中 国导演。在第47届希腊塞萨洛尼基电影节上获得 终身成就奖。
百花深处 影评
![百花深处 影评](https://img.taocdn.com/s3/m/875e6ee02e3f5727a4e96211.png)
影片只有短短十分钟,而这十分钟里的画面主色调变换是十分精妙的。片中从庆祝搬家的场面到展现高速建设的北京样貌时,画面是冷色调,展现了现实生活中百姓新迁的真实场景和城市建设的高速运转。冷色调带有的安静色彩也与本应喜庆的场面做出对比和冲突,这一切都在为之后的影片高潮做出铺垫。当卡车驶入废墟,伴着夕阳的光线,画面自然地转为了暖色调,暗示着实际上他们也一步步走进了冯先生的幻想世界中。暖黄色为主的画面,极力展现这一种怀旧的情怀。同时也给人一丝压抑,这份压抑由这种色调与人物的悲凉一同带来。导演对于主色调的变化把控,既应和了剧情发展,也把观众设身处地得带入了那一幅幅场景之中,随颜色的静而静,悲而悲。这冷暖不同的色调不断分别暗示着这部电影反思现实与缅怀过去两方面的主旨,也将冯先生的内心情感做了最巧妙的外化。
“长歌当哭”,看完整部影片,片尾胡同原貌通过虚拟影像展现时,背景响起的音乐还很沉郁悠长地回响在每个观众心里。像是老北京集市上高亢的叫卖声,又像是街头艺人喃喃呓语之中的长吟,极力散发着一份苍凉感与厚重感,歌声似乎带着冯先生心中的凄凉与悲伤,通过这样的方式更加动情,更加直击人心的四散开来。这里适时而起的音乐也伴随着剧情高潮把所有想表达的情感推至顶点。音乐中有竹笛和打击乐的声音,在画面上呈现“百花深处”胡同原貌时集中出现,竹笛有一份传统的意味,衬托着一种久远的历史氛围,再现了那个时代的真实性。音乐化为听觉语言极易深入观众内心,通过高低起伏和节奏旋律给人一种代入感,于是,片尾的音乐也为主题的展现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
冯先生的京片子以及他女性化的动作和神情让他一出场便吸引了观众。而他在片中用这样熟悉的口音说出的台词是值得挖掘且令人回味的。影片中数次出现了冯先生介绍性的台词:向搬家工人们介绍胡同地址、如数家珍地提醒他们屋中陈列摆设、还有那盏铃铛失而复得后的欣喜描述。这一切都在告诉观众,冯先生脑中的“百花深处”还那么清晰可见,甚至整个北京在他眼中都同从前一样没有变化。导演并没有直接将悲情用镜头展现给观众,而是通过台词的方式不停地放大这个人物令人怜惜,无比悲凉的现实处境。最令人深刻的台词,是那一句“搬新家咯!”画面上冯先生蹦蹦跳跳地向夕阳跑去,嘴里高声重复着这四个字,他欣喜若狂的语气不断叠加,人物身上的宿命感与悲剧感也在不断扩大,直至影片在这种冲突中结尾。这一声声叫喊也直击观众的内心,那是一个疯子在叩问,在哀悼,也是城市文明野蛮侵略的不堪回声,更是这个京城遗少的悲情绝唱。
百花深处影视视听语言分析
![百花深处影视视听语言分析](https://img.taocdn.com/s3/m/66ab2e2b79563c1ec5da7137.png)
四、光线运用特点
本片中大量采用自然光 线,自然光线亮度强。且亮 度均匀。 侧面光:从左面照过来 的光体现冯远征脸上面部的 褶皱,被打碎花瓶后面部展 现的无奈的表情被细腻刻画 出来。如右图
五、色彩运用特点
片中人物服 装化妆颜色 迎合影片暗 色调,服装 颜色符合人 物身份特点。
片子短短十分钟, 色反差并不强烈。 以昏黄色为主导 色调
二、景别运用特点
远景: 在影片开头不久便出 现了远景画面,明确了事 件所发生的大背景、交代 环境。
近景:
运用近景镜头刻画出老人 面部喜悦表情,表情上的 细节得以展现,从而展现 出人物的内心世界。
特写:
特写镜头具有强烈的 视觉感受。 用得精可起强调作用 ,给观众以强烈的印象。 表明镜头中的这个铃铛的 重要意义。 冯先生的面部表情表 现出花瓶打碎时的紧张心 情。
七、拍摄角度
1.仰拍
主体建筑物的面积 和高度被夸张放大,省 去了其他陪体,使得大 楼看起来更加宏伟壮观 ,同时也给人一种压抑 感。表现出现代化大都 市的气息。
2、俯拍
俯拍的角度会使画 面中人物显得渺小,强 调环境、空间和人物在 其中的位置,表现出冯 先生孤立无援的境地, 营造出一种荒凉、困窘 的氛围。
《百花深处》
——视听语言分析
一、故事名称、导演、内容
二、景别运用特点
三、镜头运动特点
四、光线运用特点
五、色彩运用特点 六、构图特点 七、拍摄角度 八、调度手段
一、故事名称.导演.内容
故事名称(名字由来):
百花深处胡同位于西城区东北部,临近新街口大 街,被视为北京最有春意和诗意的地名。相传明朝 万历年间曾有张姓夫妇在此以种菜为生,后来有了 积蓄,便开始在园中大面积种植树木花草,并修建 了假山、水池、甬路、草阁、茅亭等景致,使这一 带的景色越来越美,时称“花园子”。每到春天, 百花盛开,香风扑面,游人至此,顿感心旷神怡。 清乾隆年间此处成为专门种植花卉的场所,称“花 局胡同”。后被改称为“百花深处胡同”,但因名 字数过多,叫着不顺口儿,又被简称为“百花深 处”,使这一地名更富有意境和韵味,给人许多美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导演:
• 陈凯歌:中国著名导演,福建 长乐人,毕业于北京电影学院 导演系。中国第五代导演的代 表人物之一,执导过《黄土地 》、《霸王别姬》、《梅兰芳 》等多部经典作品。至今仍为 唯一获得戛纳电影节金棕榈奖 的华人导演。在第47届希腊塞 萨洛尼基电影节上获得终身成 就奖。
影片内容:
表面上看,《百花深处》讲述的是一个荒诞不经的 滑稽故事。一位冯(疯)先生请人为自己搬家,而所要搬 的那个“家”实际上确实不存在的。在冯先生类似于疯癫 的坚持之下,一出模拟搬家的喜剧在那片被拆迁的废墟之 上上演了。但陈凯歌用这种方式来表现时间的主题绝非一 种玩世不恭的“堕落”,实际上他是在用一种极具个人化 的思维表达着自己一贯的创作理念。而《百花深处》也在 短短的十分钟里表现了虚与实的交错、历史与现实的传承 、以及对于过往细腻而繁杂的怀恋。
八、调度手段
以最后一个镜头为 例,冯先生从进出奔向远 处,这个镜头使用了人物 调度里的纵深调度。
更深层地渲染了人物 所处的环境空间,也展现 出了主演的表演技能。
谢谢观赏!
百花深处
王勇俊 学号:101110406
100 flowers hidden deep 班级:10级戏文四班
影片中插入一段动画效果,动画中 色彩绚丽明亮,色彩的变化渲染了一种 祥和宁静的氛围。影片表达的情绪节奏 发生变化。
色彩的对比表现出镜头色彩的明快 亮丽,与前几组镜头形成明显对比。
六、构图特点
冯先生占据画面中大部分面积,给 人视觉重量加大,强调主要对象的 重要性。
其身后人物被虚化,面部光线完 全暗淡与前者形成对比。
冯先生的面部表情表 现出花瓶打碎时的紧张心 情。
全景:
全景景别展现出人 物在画面中的动作 、又 能体现出人物所处的环 境,画面中叙述的信息 比较全面。图中主人公 身单影只站在一片荒芜 中,既强调了主人公和 这个世界的格格不入, 又表现出传统文明被破 坏后的一片荒芜。
三、镜头运动特点:
仰拍并通过鱼眼镜头处理的无数的高楼大 厦是很漂亮的主观镜头。
故事名称(名字由来):
百花深处胡同位于西城区东北部,临近新街口大 街,被视为北京最有春意和诗意的地名。相传明朝 万历年间曾有张姓夫妇在此以种菜为生,后来有了 积蓄,便开始在园中大面积种植树木花草,并修建 了假山、水池、甬路、草阁、茅亭等景致,使这一 带的景色越来越美,时称“花园子”。每到春天, 百花盛开,香风扑面,游人至此,顿感心旷神怡。 清乾隆年间此处成为专门种植花卉的场所,称“花 局胡同”。后被改称为“百花深处胡同”,但因名 字数过多,叫着不顺口儿,又被简称为“百花深 处”,使这一地名更富有意境和韵味,给人许多美
冯先生处于画面 右侧位置,边缘 化的构图,表现 出受到排斥挤压 显得渺小无力量。
七、拍摄角度
1.仰拍
主体建筑物的面积 和高度被夸张放大,省 去了其他陪体,使得大 楼看起来更加宏伟壮观 ,同时也给人一种压抑 感。表现出现代化大都 市的气息。
2、俯拍
俯拍的角度会使画 面中人物显得渺小,强 调环境、空间和人物在 其中的位置,表现出冯 先生孤立无援的境地, 营造出一种荒凉、困窘 的氛围。
影视视听语言期中作业
王勇俊 学号:你猜 班级:10级戏文四班 TEL:你接着猜 指导老师:高冠林
注:本幻灯片须全屏观看
《百花深处》
——视听语言分析
一、故事名称、导演、内容 二、景别运用特点 三、镜头运动特点 四、光线运用特点 五、色彩运用特点 六、构图特点 七、拍摄角度 八、调度手段
一、故事名称.导演.内容
四、光线运用特点
本片中大量采用自然光 线,自然光线亮度强。且亮 度均匀。
侧面光:从左面照过来 的光体现冯远征脸上面部的 褶皱,被打碎花瓶后面部展 现的无奈的表情被细腻刻画 出来。如右图
五、色彩运用特点
片中人物服 装化妆颜色 迎合影片暗 色调,服装 颜色符合人 物身份特点。
片子短短十分钟, 色反差并不强烈。 以昏黄色为主导 色调
一个迥异于现代化的新北京的破败不堪的 “旧背景”跟随着移动的汽车一路颠颇之后映 入我们眼中。冯先生兴奋的表情与语言告诉我 们,这便是百花深处。穿过残垣断壁后,停靠 在一个空荡荡的拆迁工地上,镜头升起,一棵 老槐树孤零零地伫立着。镜头紧紧跟随着冯先 生,描绘着冯先生回家后的欣喜姿态。但镜头 慢慢升高,最后以俯拍镜头展现了冯疯子在一 片空荡山丘上兴奋比划着说要搬家的寂影片开头不久便出 现了远景画面,明确了事 件所发生的大背景、交代 环境。
近景:
运用近景镜头刻画出老人 面部喜悦表情,表情上的 细节得以展现,从而展现 出人物的内心世界。
特写:
特写镜头具有强烈的 视觉感受。
用得精可起强调作用 ,给观众以强烈的印象。 表明镜头中的这个铃铛的 重要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