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江江阴段监测点渔业资源监测与分析
渔政年度总结报告(3篇)
![渔政年度总结报告(3篇)](https://img.taocdn.com/s3/m/825565aba0c7aa00b52acfc789eb172ded6399de.png)
第1篇一、前言2023年,我国渔政管理工作在各级政府的高度重视和渔业管理部门的精心组织下,取得了显著成效。
本报告旨在全面总结2023年渔政工作的成果与不足,为今后工作的开展提供借鉴和指导。
二、工作概述2023年,渔政工作紧紧围绕国家渔业发展战略,以渔业资源保护与合理利用为核心,以维护渔业生产者合法权益为目标,积极开展了一系列渔政执法和渔业资源管理工作。
三、主要工作及成效1. 渔业资源保护(1)加强渔业资源监测。
通过设立渔业资源监测站,对主要渔业水域进行定期监测,实时掌握渔业资源状况,为渔业资源管理提供科学依据。
(2)实施渔业资源增殖放流。
全年共放流各类水生生物1500万尾,有效改善水域生态环境,恢复渔业资源。
(3)加强渔业资源保护执法。
严厉打击非法捕捞、破坏渔业资源等违法行为,全年共查处渔业违法案件200余起,罚款金额100万元。
2. 渔业水域生态环境保护(1)加强渔业水域生态环境保护宣传。
通过举办渔业知识讲座、发放宣传资料等形式,提高渔民和群众对渔业水域生态环境保护的意识。
(2)开展渔业水域生态环境保护专项行动。
对重点水域进行整治,清理非法渔网、渔具,恢复渔业水域生态环境。
(3)加强渔业水域生态环境保护执法。
严厉打击非法排污、倾倒垃圾等破坏渔业水域生态环境的违法行为,全年共查处相关案件50余起。
3. 渔业生产管理(1)加强渔业生产指导。
针对不同渔业生产环节,开展技术培训、咨询服务,提高渔民的生产技术水平。
(2)规范渔业生产秩序。
对渔业生产许可证、捕捞证等进行审查,确保渔业生产合法有序。
(3)促进渔业产业结构调整。
引导渔民发展生态渔业、休闲渔业等新型渔业业态,提高渔业经济效益。
4. 渔政队伍建设(1)加强渔政执法人员培训。
通过举办培训班、开展执法交流活动,提高渔政执法人员的业务素质和执法能力。
(2)完善渔政执法装备。
购置执法车、执法艇等装备,提高渔政执法效率。
(3)加强渔政执法队伍建设。
严格渔政执法人员选拔、考核和奖惩,打造一支高素质的渔政执法队伍。
江阴水利枢纽水平位移自动监测系统应用分析
![江阴水利枢纽水平位移自动监测系统应用分析](https://img.taocdn.com/s3/m/1fa98e8f77a20029bd64783e0912a21614797fd4.png)
江阴水利枢纽水平位移自动监测系统应用分析
卢沈煜;包界;苏睿;何清
【期刊名称】《江苏水利》
【年(卷),期】2024()5
【摘要】采用全站仪极坐标法进行江阴水利枢纽水平位移自动监测,每块底板布置2个测点,闸站5块底板共布置10个棱镜,安装于泵站节制闸排架上。
配套自动化监测系统,具有数据采集、管理、通讯、浏览等功能,亦具备人工控制条件,自动监测和人工比测精度相当,均满足规范要求。
系统应用以来稳定可靠,为工程安全监测提供了技术支撑。
【总页数】3页(P70-72)
【作者】卢沈煜;包界;苏睿;何清
【作者单位】江苏省太湖地区水利工程管理处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TV698
【相关文献】
1.汉江王甫洲水利枢纽泄水闸水平位移监测
2.水平位移监测的一致性分析研究——以线性构筑物位移监测为例
3.浅谈浑河闸水平位移变形自动监测分析系统
4.横泉水库大坝表面位移变形自动化监测系统应用与分析
5.自动化测斜系统在深层土体水平位移监测中的应用——以围海造地工程海堤监测为例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渔业资源调查和评估方法
![渔业资源调查和评估方法](https://img.taocdn.com/s3/m/428393cdcd22bcd126fff705cc17552707225efa.png)
渔业资源调查和评估方法在渔业管理和可持续发展的背景下,渔业资源调查和评估方法成为至关重要的课题。
本文将探讨常用的渔业资源调查和评估方法,以提供一个全面的了解和指导。
一、渔业资源调查方法1.典型地点采样法该方法选择典型渔场或渔港作为代表,通过对该地区的调查和监测获取渔业资源的信息。
典型地点采样法可提供多个地点的数据,以反映该地区的渔业资源状况。
该方法能够提供有限的渔业资源信息,但由于单一地点的限制,不能全面反映整个海域的情况。
2.飞机或卫星遥感法利用遥感技术,通过航空或卫星图像来获取渔业资源的信息。
飞机或卫星遥感法具有广覆盖和高分辨率的优点,可以快速获取大范围的数据,同时可以对目标区域进行多时段、多层次的比较和分析。
然而,由于遥感图像的限制,该方法仍然需要与其他调查方法结合使用。
3.渔船调查法通过在渔船上进行调查和监测,获取渔业资源的信息。
渔船调查法可以提供渔获物的种类、数量、大小等详细数据,对渔业资源的评估和管理具有重要意义。
然而,渔船调查法的样本容量有限,可能存在抽样误差,因此需要与其他调查方法结合使用。
二、渔业资源评估方法1.传统渔业资源评估方法传统的渔业资源评估方法基于渔业统计数据和渔业生物学特征参数,通过建立数学模型来估计渔业资源的状况。
这些方法可以提供可靠的结果,但需要大量的数据和研究工作,也可能受到渔业统计数据的不完备性和误报等因素的影响。
2.渔业资源模型渔业资源模型是一种基于渔业生态和渔业生物学原理构建的模型,用于评估渔业资源的可持续性和管理措施的效果。
渔业资源模型可以考虑渔业资源的生物学特征、环境因素、捕捞压力等多个因素,通过模拟和预测来评估渔业资源的状况。
3.现代技术应用随着现代技术的发展,一些新的方法被应用于渔业资源的评估中。
例如,基于遥感和地理信息系统(GIS)的渔业资源评估方法,可以将渔业资源的分布与环境因素进行关联,提供更精确和全面的数据。
三、渔业资源调查和评估方法的挑战和展望1.数据质量和可靠性渔业资源调查和评估方法的可靠性和准确性直接依赖于数据的质量。
长江上游鱼类资源现状及早期资源调查研究
![长江上游鱼类资源现状及早期资源调查研究](https://img.taocdn.com/s3/m/f56fb66e4a35eefdc8d376eeaeaad1f347931158.png)
度,促进地方经济的发展,减少对渔业资源的依赖。只有通过共同努力,才 能实现长江上游鱼类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和发展。
参考内容
长江上游是中国重要的淡水鱼类资源分布区,其中鮈亚科鱼类是其中的重要 组成部分。随着人类活动的不断扩张,这些鱼类的生境选择策略受到了越来越多 的。本研究旨在深入探讨长江上游鮈亚科鱼类资源及生境选择策略,为保护和管 理这些珍贵资源提供科学依据。
本研究对于深入了解长江上游鮈亚科鱼类的生境选择策略具有重要意义。首 先,通过了解这些策略,我们可以更好地预测这些鱼类在未来的生存和发展趋势。 其次,这些知识可以为保护和管理这些珍贵资源提供科学依据,包括制定针对性 的保护措施、
合理规划水域利用等。然而,本研究仍存在一定的局限性。例如,未能全面 考虑非生物因素如气候变化对鱼类生境选择的影响等问题。因此,未来研究可以 进一步拓展和深化,综合考虑多种因素,以更好地保护和管理长江上游的鱼类资 源。
本研究采用了多种研究方法,包括样本采集、数据分析、问卷调查等。首先, 我们在长江上游的不同水域进行了鱼类样本采集,获得了大量鮈亚科鱼类的数据。 随后,我们对这些数据进行了详细的分析,包括种类组成、数量分布、生长状况 等。
此外,我们还采用问卷调查的方式,与当地渔民和专家进行了深入的交流, 了解了他们对鮈亚科鱼类生境选择策略的看法和经验。
3、经济价值下降
由于长江上游鱼类资源的减少,渔民的收入也受到影响,导致经济价值下降。 此外,水产业的发展也面临一定的困境,许多渔民面临着转行的压力。
二、早期资源调查研究
1、调查方法
为了了解长江上游鱼类资源的现状,研究人员采用了多种调查方法,包括渔 获量测定、物种鉴定、生态观察等。渔获量测定主要是了解渔民的捕捞量和捕捞 种类;物种鉴定是对长江上游的鱼类进行种类和分布的调查;生态观察则主要是 对水域生态环境进行评估。
大水面渔业资源调查研究内容
![大水面渔业资源调查研究内容](https://img.taocdn.com/s3/m/cc47c2a80875f46527d3240c844769eae109a346.png)
大水面渔业资源调查研究内容
1. 渔业资源调查,对目标水域的渔业资源进行全面的调查,包括渔业资源的种类、数量、分布、生长状况等。
这可能涉及使用各种科学方法和工具,如拖网、刺网、声纳等,来获取渔业资源的相关数据。
2. 生物学研究,对目标水域中各种渔业资源的生物学特性进行研究,包括生长规律、繁殖习性、食性等,以便更好地了解渔业资源的生态特征和保护需求。
3. 渔业资源管理,研究如何合理利用和保护渔业资源,包括制定渔业资源保护政策、管理措施和监测系统,以维护渔业资源的可持续利用。
4. 环境影响评估,对大水面渔业活动对水域生态环境的影响进行评估,包括渔业活动对水质、水生物多样性、生态平衡等方面的影响,以便制定保护环境的措施。
5. 社会经济研究,研究渔业资源对当地社会经济发展的影响,包括渔业资源的经济价值、对当地居民生计的影响等,以便更好地
协调渔业资源的利用和社会经济的发展。
总的来说,大水面渔业资源调查研究内容涵盖了渔业资源的调查、生物学研究、资源管理、环境影响评估和社会经济研究等多个
方面,旨在全面了解和保护大水面渔业资源,促进渔业可持续发展。
渔业资源评估与监测方法
![渔业资源评估与监测方法](https://img.taocdn.com/s3/m/db191d53cd7931b765ce0508763231126edb77f3.png)
渔业资源评估与监测方法渔业资源评估与监测是保护和管理渔业资源的重要手段,它能够为渔业决策提供可靠的数据和信息。
本文将介绍常用的渔业资源评估与监测方法,并探讨其优缺点及应用场景。
一、渔业资源评估方法1. 作业调查法作业调查法是最常用的评估渔业资源的方法之一,它通过在海洋或其他水域进行调查和观察,收集有关鱼类种群的数据。
这些数据包括种群数量、大小、年龄结构和生物量等。
作业调查法可以运用不同的平台,如渔船、潜水器和遥感技术等,来收集数据。
这种方法相对简单直观,但由于调查时空局限性和成本较高,可能无法全面覆盖整个渔业资源。
2. 生态系统模型生态系统模型是一种基于渔业资源和环境相互作用的定量分析方法。
它通过构建数学模型来模拟渔业系统中的各种过程,包括生物种群的生长、捕食、迁徙和死亡等。
生态系统模型可以通过输入不同的参数和假设,预测未来渔业资源的变化趋势。
然而,生态系统模型需要大量的数据和复杂的数学计算,对模型构建者的专业知识有较高要求。
3. 遥感技术遥感技术是利用航天器或其他平台传感器获取远距离地面、海洋和大气的信息,并进行分析和解释的方法。
在渔业资源评估中,遥感技术可以用来监测海洋表面温度、叶绿素浓度和海洋生态系统的空间分布等。
这些数据可以帮助评估鱼类的分布范围、数量和生态环境的变化。
遥感技术具有高效、全面和非入侵性的优点,但也存在数据分辨率和解释的困难。
二、渔业资源监测方法1. 标记与回收法标记与回收法是一种常用的渔业资源监测方法,它通过给捕获的鱼类进行标记,然后释放它们回到自然环境中。
之后,在一段时间后再次进行捕捞,记录捕捞到的标记鱼的数量。
通过对比标记鱼和非标记鱼的比例,可以估算出鱼类的生存率和迁徙情况。
尽管标记与回收法可以提供准确的个体信息,但其操作复杂且需要长时间的跟踪。
2. 无人机技术无人机技术在近年来渔业资源监测中得到了广泛应用。
无人机可以搭载多光谱摄像仪、红外传感器等设备,通过空中拍摄和数据采集来监测渔业资源的变化。
渔业资源监测与管理技术
![渔业资源监测与管理技术](https://img.taocdn.com/s3/m/6d99f1855ebfc77da26925c52cc58bd6318693e8.png)
渔业资源监测与管理技术渔业资源监测与管理技术起着保护海洋生态环境和持续渔获的重要作用。
随着全球渔业资源的减少和渔业产业的快速发展,科学、准确、高效的渔业资源监测与管理技术成为了重要的需求。
本文将综述渔业资源监测与管理技术的现状和发展方向。
一、渔业资源监测技术渔业资源监测技术是对渔业资源数量、质量和分布情况进行科学、准确监测的技术手段。
它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渔业资源调查技术:通过船舶巡航、无人机航拍、水下摄像等手段,对渔场进行调查,并记录渔业资源的种类、数量、分布等信息。
2. 渔业资源统计技术:利用统计学方法对渔业资源进行采样和估算,获取全面、准确的渔获数据。
3. 渔业资源遥感技术:借助卫星、航空遥感技术,对海洋渔业资源进行遥感监测,以获取大范围、高分辨率的渔业资源信息。
4. 渔业资源生态学监测技术:通过生态学方法和指标,对渔业资源的生态环境进行监测,评估其生态健康状况。
二、渔业资源管理技术渔业资源管理技术是为了合理利用渔业资源,实现可持续渔业发展而采取的技术措施。
以下是常用的渔业资源管理技术:1. 渔业资源评估技术:通过渔业资源调查和统计,对渔业资源的状况进行评估,以判断是否存在过度捕捞等问题,并制定相应管理措施。
2. 渔业资源保护技术:采取禁捕区划设、生态补偿等措施,保护重要渔业资源的繁殖和生长环境,维护渔业资源的健康。
3. 渔业资源休渔技术:通过制定休渔期和休渔区域,限制或停止渔业活动,以恢复和保护渔业资源,实现资源的可持续利用。
4. 渔业资源种质保护技术:通过建立渔业资源种质库和种质保护区,保存和保护重要的渔业资源种质,防止基因流失和遗传多样性的丧失。
三、渔业资源监测与管理技术的发展方向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和需求的不断增加,渔业资源监测与管理技术也在不断发展和完善。
以下是几个发展方向:1. 先进的遥感技术应用:利用高分辨率卫星、无人机等遥感技术,提高对渔业资源的监测和管理水平,实现对渔业活动的实时监控和精确预测。
渔业资源保护的监测与评估
![渔业资源保护的监测与评估](https://img.taocdn.com/s3/m/ea1c7848ba68a98271fe910ef12d2af90342a872.png)
渔业资源保护的监测与评估随着人口的不断增加和饮食结构的改变,渔业资源的保护越来越成为重要的课题。
渔业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对于维持人类的渔业产业和生态平衡至关重要。
为了确保资源的合理利用和保护,提高渔业的可持续发展,监测与评估成为至关重要的环节。
一、监测渔业资源状况监测渔业资源状况是为了了解目前渔业资源的种类、分布、数量和生态环境等重要信息。
这样的监测可以帮助我们及时掌握资源的动态变化,采取相应的保护措施。
监测的方法可以通过多领域的数据收集和分析来实现,例如:1.渔业统计数据:收集和整理各地捕捞渔船的作业数据,包括捕捞量、渔获物种、捕捞地点等等。
这些数据可以反映出资源的供需状况和重要渔种的变化情况。
2.生态环境监测:通过监测水质、水温、氧气含量等环境指标,可以了解到资源在不同生态环境中的适应性以及重要鱼种的栖息条件。
3.遥感技术:利用卫星遥感技术,可以监测到大规模的海洋面积,了解资源在不同地理位置的分布情况,为资源的保护提供科学依据。
二、评估渔业资源利用效益评估渔业资源的利用效益是为了了解渔业经营的效果和可持续性,并为制定相关政策提供依据。
评估的内容包括:1.经济效益评估:通过分析渔业经济数据,包括捕捞收益、投入产出比、就业机会等,评估渔业对经济的贡献和可持续性。
同时还需要考虑到渔民的收入状况和渔业公司的盈利情况。
2.生态效益评估:通过研究渔业对生态环境的影响,包括渔业对生态系统的稳定性、种群数量和多样性等影响,评估渔业活动对生态系统的负荷和可持续性。
3.社会效益评估:考虑到渔村的社会福利和群众的生活质量,评估渔业对社会文化的影响和贡献。
这包括渔业对当地文化传统的保护、就业机会的提供和基础设施建设的投入等。
三、渔业资源保护的策略与措施在监测与评估的基础上,制定科学的保护策略和措施是确保渔业资源可持续利用的关键。
以下是一些常见的保护措施:1.限制捕捞规模:通过设定合理的捕捞和养殖限额,控制捕捞量和规模,避免过度捕捞引发资源衰竭。
郑冰清:守护长江的95后新渔民
![郑冰清:守护长江的95后新渔民](https://img.taocdn.com/s3/m/8f3d2f13326c1eb91a37f111f18583d049640ff1.png)
郑冰清:守护长江的95后新渔民作者:二向箔来源:《莫愁·时代人物》2021年第11期每年6月19日,在江苏省江阴市都有一项简朴而庄重的守护仪式。
随着一声汽笛的响起,来到长江港口边的志愿者们打开一个个塑料袋,轻轻向下倾倒,一条条鱼儿跃入滚滚长江。
这些生命力旺盛的鱼苗回到长江,将有助于长江生态环境的整体修复,为长江注入新的生命和希望。
郑金良就是“长江放流日”的倡导者。
孙女郑冰清从5岁起跟着爷爷到长江边放流,目睹爷爷为了保护长江中濒临灭绝的鱼类数十年如一日地奔波,她决定传承爷爷的使命,做“长江精灵”的守护者。
江阴地处江尾海头,历代为江防要塞,是长江南北的重要交通枢纽和江海联运的天然良港,因地处“大江之阴”而得名。
刀鱼鲜、鲥鱼肥、河豚美,长江江阴段曾盛产“长江三鲜”。
郑金良从小在江边长大,母亲经常让他拎一筐青菜去船上换刀鱼。
那时的他怎么都没有料到,长江鲥鱼居然会有被人类吃得绝迹的一天,而且卖到上万元一斤。
1993 年3 月,江阴长山镇渔民在江中捕到一条三四斤重的鲥鱼,此后,长江江阴段鲥鱼再难觅其踪迹。
这深深刺痛了郑金良的心,他下决心追回“三鲜”,让它们重回长江。
从2000年开始,郑金良放下钢材流通生意,转攻水产养殖。
那一年,郑冰清4岁。
每到春夏之交,郑金良都会溯江而上,追寻鱼种,最多时一天要在渔船上工作15个小时。
花了一年时间,河豚繁育成功后,郑金良就和刀鱼“杠”上了,寻鱼种足足用了五年时间,还差点送了命。
和郑冰清说起这些追鱼经历,郑金良一点都不后悔,“追鱼过程很辛苦,但最大的收获是摸索出了刀鱼的生长和繁育习性。
”沿江奔波二十年,郑金良通过人工繁育填补了养殖“长江三鲜”的空白,连专家都叫他“农民水产院士”。
2002年6月10日,郑金良培育出60万尾河豚鱼苗,其中40万尾向长江放流。
他说:“我养鱼就是为了放流,看着河豚鱼苗跃入长江,就盼着它们健康成长。
”这是郑金良第一次无偿放流,他不仅带了渔业专家和渔政人员,还带上了郑冰清。
长江渔业资源调查报告
![长江渔业资源调查报告](https://img.taocdn.com/s3/m/7a1a15826037ee06eff9aef8941ea76e58fa4a08.png)
长江渔业资源调查报告
1. 调查背景
本次调查旨在对长江流域的渔业资源进行全面了解,并提供相关数据支持,以便制定合理的渔业保护和管理措施。
2. 调查方法
为了获得准确的数据,我们采用了以下调查方法:
- 生态调查:通过现场观察和数据记录,对长江流域的生态系统进行调查,了解不同生物的种类和数量。
- 区域采样:选择长江流域的代表性湖泊、河段和水域,进行样本采集和分析。
- 数据分析:将采集到的数据进行统计和分析,得出渔业资源的基本状况和变化趋势。
3. 调查结果
根据调查数据,我们得出以下结论:
- 渔业资源种类丰富:长江流域拥有丰富多样的鱼类资源,包括江鲈、鲤鱼、草鱼等。
- 渔业资源数量逐年下降:由于过度捕捞和环境污染等因素,长江渔业资源的数量呈现逐年减少的趋势。
- 鱼类生长情况不佳:调查发现部分鱼类生长缓慢,有的个体偏小,可能由于水质恶化和栖息地破坏导致。
4. 建议措施
为了保护和管理长江渔业资源,我们提出以下建议措施:
- 加强渔业资源保护:限制捕捞量、禁止使用不环保的捕捞工具等,以减缓渔业资源减少的速度。
- 改善水质环境:加大治水力度,减少污染物的排放,改善长江的水质。
- 恢复栖息地:加强湖泊和河段的生态修复工作,提供更适宜鱼类生存和繁衍的栖息环境。
5. 结论
长江渔业资源的调查表明,当前情况下需要加强渔业资源的保护和管理,以便长远维护渔业的可持续发展。
我们希望通过这份报告的发布,引起相关部门和社会的重视,共同努力保护长江的渔业资源。
以上为长江渔业资源调查报告的全部内容,感谢阅读。
渔业监测实施方案
![渔业监测实施方案](https://img.taocdn.com/s3/m/661d1a829fc3d5bbfd0a79563c1ec5da50e2d60c.png)
渔业监测实施方案1. 背景介绍渔业作为我国重要的传统产业,对国民经济和人民生活具有重要意义。
但随着渔业资源的过度开发和环境污染等问题日益突出,渔业资源的可持续利用面临严峻挑战。
因此,加强对渔业资源的监测和管理,保护渔业资源,促进渔业可持续发展显得尤为重要。
2. 监测目标渔业监测的目标是全面了解渔业资源的数量、分布、生长状况和生态环境,为科学合理地开展渔业生产提供依据。
具体包括对渔业资源种类、数量、分布、生长发育状况、生态环境等方面进行监测。
3. 监测内容(1)渔业资源种类监测:通过定点观测和抽样调查,了解渔业资源的种类、数量和分布情况。
(2)生长发育状况监测:对渔业资源的生长发育情况进行定期监测,包括年龄结构、体长、体重等指标。
(3)生态环境监测:对渔业资源生长繁殖所处的水域环境进行监测,包括水质、水温、水深等指标。
4. 监测方法(1)定点观测法:选取一定数量的监测点,定期进行渔业资源的种类、数量、分布情况监测。
(2)抽样调查法:通过抽取样本的方式,对渔业资源进行抽样监测,获取全面、真实的数据。
(3)生态环境监测站:建立生态环境监测站,对渔业资源生长繁殖所处的水域环境进行全面监测。
5. 数据分析与利用对监测获取的数据进行统计分析,形成渔业资源的数量、分布、生长状况和生态环境的监测报告。
并将监测结果应用于渔业资源的合理开发利用和生态环境的保护治理中。
6. 监测管理建立健全的渔业资源监测管理体系,包括监测计划的制定、监测设备的维护、监测数据的管理和分析、监测报告的编制和发布等环节,确保监测工作的科学性和规范性。
7. 结语渔业资源是我国重要的生态资源,加强对渔业资源的监测和管理,对于保护渔业资源、促进渔业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希望通过本监测实施方案的制定和实施,能够为我国渔业资源的科学合理开发利用和生态环境的保护治理提供有力支撑。
以上就是渔业监测实施方案的相关内容,希望能够得到大家的认可和支持。
对长江江苏段水上安全监管热点难点治理的思考
![对长江江苏段水上安全监管热点难点治理的思考](https://img.taocdn.com/s3/m/84f68d03f12d2af90242e613.png)
对长江江苏段水上安全监管热点难点治理的思考作者:张士元来源:《中国水运》2013年第02期摘要:阐述了长江江苏段水上安全监管长期存在的非法采砂、非法从事港口经营活动、非法过驳、渔船碍航捕捞等热点难点问题的主要表现形式和特点,对其存在的危害性进行了分析,提出了破解水上安全监管热点难点的对策与建议。
关键词:安全监管热点难点对策长江江苏段位于长江下游,地处长江三角洲冲积平原,地势低平,襟海带江,工业发达,经济腹地辽阔,流域全长360多千米,有10个一类开放港口,2011年船舶货运量达11.12亿吨,是我国内河港口经济最为发达的区域。
其中,京杭大运河在镇江段横穿南北,该区域内是长江江苏段通航密度最大的水域,此外,长江江苏段还有引江河口、过船港河口等10余个与江苏乃至其他省市通航水域紧密相连的叉河河口,共同构成了发达的水运交通网络。
近几年来,随着江苏沿江沿海开发大提速,沿江各开放港口经济迅猛发展,港口吞吐量不断增长,水上交通呈现出船舶流量大、交通密度高的特点,与此同时,还出现了非法采砂、非法从事港口经营活动、非法过驳、渔船碍航捕捞等一系列严重影响水上安全监管的热点难点问题,水上交通事故,特别是船舶碰撞事故的发生概率明显增大。
水上安全监管热点难点呈现的主要特点历史上存在时间长、数量多。
一些监管的热点难点问题在长江江苏段存在的时间长,存在的数量庞大,严重制约着港口经济的发展。
例如长江江苏段作为传统的渔业生产区历史悠久,渔业生产力与航运生产力之间的矛盾在经济建设的同时更加凸显。
黄砂过驳区在九十年代便自发形成,其在长江江苏段存在的时间长、过驳浮吊多,已经达到既成事实的态势。
但随着长江江苏段各港口岸线的规划和使用,黄砂过驳区占用了部分深水岸线前沿水域,已不符合各港口迅猛发展的实际。
伴随港口繁荣而发展,有市场需求空间。
长江江苏段各港口在2005年后得到了跨越式发展,港口配套设施却未跟上港口发展的步伐,“三无船”费用低廉、机动灵活等特点,为“三无船”从事交通、供应、修理、黄砂过驳等提供了天然的市场空间。
对长江南京段渔业资源开发与利用的基本设想
![对长江南京段渔业资源开发与利用的基本设想](https://img.taocdn.com/s3/m/80161cf03086bceb19e8b8f67c1cfad6195fe9ab.png)
对长江南京段渔业资源开发与利用的基本设想
窦存银;王祥
【期刊名称】《渔业致富指南》
【年(卷),期】2008(000)009
【摘要】长江是我国一条跨流域多功能的水系,其中跨越江苏段364公里,而南京地处长江中下游,在江苏境内则处上游江段,是江苏唯一跨江发展的城市,长江南京段干流岸线全长195.2公里,包括部分一级通江河堤在内,标准堤长度286公里。
地理位置显著特点是洲滩土层较厚,理化性能受污染程度轻,每年丰水期在2月左右。
汛期淹没的广大水域里水草及芦苇成为水生动物栖息和觅食的天然资源,是鱼类生长、繁殖、索饵的重要场所。
【总页数】2页(P21-22)
【作者】窦存银;王祥
【作者单位】南京市北京东路43-2南京市农林局,210008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F326.4
【相关文献】
1.潜洲:南京市一块尚未开垦的处女地——南京长江潜洲的开发设想 [J], 王则任
2.长江江苏段渔业资源衰退的原因及保护对策探讨 [J], 李琴;矫新明
3.长江南京段渔业资源监测与分析(2010-2012年) [J], 刘小维;唐晟凯;张彤晴;刘
丽平;丁玉
4.长江江阴段监测点渔业资源监测与分析 [J], 查晓宗;张彤晴;方建清;顾树信
5.长江上游珍稀特有鱼类自然保护区重庆段渔业资源现状调查 [J], 何滔;魏耀东;卢群;廖莹;刘建虎;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渔业资源调查与监测
![渔业资源调查与监测](https://img.taocdn.com/s3/m/5507534303020740be1e650e52ea551810a6c936.png)
渔业资源调查与监测渔业资源是指海洋和内陆水域中的鱼类、贝类、虾类等各种水生生物资源。
渔业资源的合理利用和保护对于维持渔业的可持续发展至关重要。
为了确保渔业资源的健康状况,进行渔业资源的调查与监测是必不可少的。
一、渔业资源调查渔业资源调查是对渔业资源分布、数量、种类和生态环境等方面进行系统的、经常性的监测和评估的过程。
通过渔业资源调查,我们可以全面了解渔业资源的状况,为渔业管理和决策提供科学依据。
1. 调查方法(1)渔业资源调查常用的方法包括定点调查、定区调查和抽样调查等。
定点调查主要通过选取一些固定的调查点位,对渔业资源进行定期监测。
定区调查则是将调查区域划分为若干个小区域,对每个小区域进行调查。
而抽样调查则是通过随机选择样本点进行调查,以获取整个调查区域的信息。
(2)现代技术的应用也为渔业资源调查提供了更多的可能性。
例如,卫星遥感技术可以用于获取渔业资源调查所需的大范围的数据,无人机则可以用于进行渔业资源的精确监测。
2. 调查内容(1)渔业资源调查的内容包括渔业资源的数量、分布、种类和规模等。
通过对渔业资源数量的调查,可以了解资源的总量及其变化趋势。
通过对资源分布的调查,可以确定适宜的渔业开发区域。
同时,对于不同种类资源的调查,也有助于科学制定渔业管理措施。
(2)此外,渔业资源调查还应包括对渔业生态环境的评估。
渔业资源的生存与繁殖需要依赖适宜的生态环境。
通过调查生态环境的变化,可以及时预警并采取相应措施,以保护渔业资源的健康状况。
二、渔业资源监测渔业资源监测是对已开展渔业活动的资源进行实时监测和动态评估。
通过渔业资源监测,我们可以了解渔业生产的情况,及时掌握资源的变化,以便采取相应的措施,确保渔业资源的可持续利用。
1. 监测方法(1)渔业资源监测主要依靠船舶观测、渔业渔政部门的巡查以及远程传感器等手段。
船舶观测可以通过定期派遣渔业调查船舶,对渔业资源进行实时观测和采样。
渔业渔政部门的巡查则可以及时发现和处理非法捕捞行为。
渔业生态系统监测技术与方法
![渔业生态系统监测技术与方法](https://img.taocdn.com/s3/m/1b1eeb6ce3bd960590c69ec3d5bbfd0a7856d565.png)
渔业生态系统监测技术与方法渔业是全球众多沿海国家的重要经济支柱和食品来源之一。
为了保护海洋资源和合理利用渔业资源,对渔业生态系统进行监测是至关重要的。
本文将介绍渔业生态系统监测的技术和方法。
一、卫星遥感技术卫星遥感技术是一种非常有效的渔业生态系统监测方法。
通过卫星图像的获取和分析,可以对海洋环境、海水温度、营养盐含量、叶绿素浓度等进行监测。
同时,卫星遥感还可以检测海洋中的浮游动物聚集区,从而为渔业资源调查和捕捞活动提供重要的参考。
二、声学监测技术声学监测技术是渔业生态系统监测中的一项重要技术。
通过声纳设备,可以探测和监测渔业资源生境中的鱼类、浮游动物等。
声学监测技术可以提供关于鱼群分布、种类、数量和行为等信息,帮助渔民进行钓鱼和捕鱼活动,同时也可以监测和评估渔业资源的变化情况。
三、水下摄影技术水下摄影技术能够记录渔业生态系统中的物种和生境,提供重要的生态信息。
通过水下摄影,可以观察和记录鱼类、珊瑚、海藻等生物的分布、数量、生长状况等。
这些信息有助于了解渔业资源的状况,评估生物多样性和生态环境的状况,从而制定有效的保护措施和管理策略。
四、遥感气象技术遥感气象技术结合了遥感和气象学的知识,用于监测和预测海洋的气象条件。
对渔业来说,气象因素对捕捞活动非常重要。
通过遥感气象技术,可以实时监测和预测风力、风向、海浪高度、潮汐等气象条件,为渔民提供准确的气象信息,确保渔业活动的安全和高效。
五、环境DNA技术环境DNA技术是一种新兴的渔业生态系统监测方法。
该技术利用生物体在环境中释放的DNA,通过提取和分析DNA来检测和监测生态系统中的物种多样性和数量。
环境DNA技术具有高灵敏度、高精确度和非侵入性等特点,可以帮助监测和评估渔业资源的状态和演变。
综上所述,渔业生态系统监测技术和方法多种多样,每种技术都有其特点和适用范围。
在实际应用中,应根据具体监测目标和需求选择合适的技术和方法,同时也可以结合多种技术手段来进行综合监测,提高监测效果和准确性。
长江口区渔业资源_生态环境和生产现状及渔业的定位和调整
![长江口区渔业资源_生态环境和生产现状及渔业的定位和调整](https://img.taocdn.com/s3/m/ea7b3fe29b89680203d825e2.png)
收稿日期:2006-03-1;修回日期:2006-04-16 作者简介:倪 勇(1941-),男,研究员,主要从事鱼类学及渔业资源研究。
通讯作者:陈亚瞿(1938-),男,研究员,主要从事渔业资源及生态环境研究。
项目资助:交通部长江口航道管理局资助。
长江口区渔业资源、生态环境和生产现状及渔业的定位和调整倪 勇 陈亚瞿(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东海水产研究所农业部海洋与河口渔业重点开放实验室,上海市 200090) 长江口区是我国最大的河口区,其特点是水质肥沃,也是长江———黄金水道的入海口。
肥沃的水域孕育了丰富的渔业资源,许多生物种群包括主要经济鱼、虾、蟹类经河口水域洄游、繁殖、生长,使这里成为我国最大的河口渔场。
这里曾盛产鲥鱼、前颌间银鱼、刀鲚、凤鲚、白虾、中华绒螯蟹及蟹苗、鳗鲡和鳗苗等。
近三十年来,长江口区渔业资源全面衰退,生态环境逐渐恶化,渔场面积不断缩小,导致产量日渐减少,渔业生产难以为继。
本文就上述几方面作一概述,并对长江口渔业的定位和调整进行客观分析。
1长江口区主要经济水产动物的资源现状———全面衰退1.1刀鲚(Coilia nasus Te mm inek et Schlegel ),俗称刀鱼、鲚鱼刀鲚为长江中、下游的重要经济鱼类之一,据1973~1982年上海、江苏、安徽等省市的不完全统计,年产量为1500~3500t 。
上海市刀鲚的产量,1959~1971年的13年中平均年产仅为12.2t (1~40.9t ),原因是当时渔船吨位小,有的为风帆船,动力小,马力低,捕捞量较低,刀鱼资源未遭到破坏;1972~1987年期间,随着渔船吨位逐渐增大,机动化程度的不断提高以及网具的日益改进,产量显著增加,这16年的平均年产量为189.2t;其后8年(1988~1995年)年产量有所下降,平均为65t;再后的7年(1996~2002年)年产量又有所回升,年均为178.9t,处于较高强度的捕捞状态,其中2001年产量最高,为300t;2003~2005年产量又显著下降,仅分别为25t 、35t 和40t 。
渔业资源评估与保护研究
![渔业资源评估与保护研究](https://img.taocdn.com/s3/m/ec628849fbd6195f312b3169a45177232f60e4bb.png)
渔业资源评估与保护研究渔业资源是海洋与淡水生态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维护生物多样性和生态平衡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
然而,随着人类活动的不断加剧,渔业资源的过度开发与破坏已成为全球性的问题,对渔业资源的评估与保护研究显得尤为重要。
渔业资源的评估渔业资源的评估是了解渔业资源现状的基础,其目的是确定渔业资源的种类、数量、分布和生态特征,以及其开发与保护的现状和趋势。
渔业资源的评估主要包括直接评估和间接评估两种方法。
直接评估直接评估是指通过实地调查和观测,获取渔业资源的数据。
常用的直接评估方法包括定性和定量两种。
定性方法主要包括现场观察、专家咨询和历史文化资料研究等;定量方法主要包括种群动态模型、资源统计模型和渔获量分析等。
间接评估间接评估是指通过研究渔业资源的生态环境和生物学特征,间接推断渔业资源的状况。
常用的间接评估方法包括生态模型、环境指标和生物多样性指标等。
渔业资源的保护渔业资源的保护是维护生态平衡、保障渔业可持续发展的关键。
渔业资源的保护主要包括资源管理和资源修复两个方面。
资源管理资源管理是指通过制定和实施相关法律法规,对渔业资源进行科学合理的开发和利用。
资源管理主要包括渔业捕捞管理、渔业养殖管理和渔业保护区管理。
资源修复资源修复是指对已经受到破坏的渔业资源进行修复和恢复。
常用的资源修复方法包括生态修复、人工增殖和生物保护等。
渔业资源评估与保护的研究现状及展望当前,我国在渔业资源评估与保护方面已取得了一定的研究成果,但在面临着渔业资源日益减少、生态环境不断恶化的挑战下,仍需要进一步加强研究。
未来的研究应注重以下几个方面:1.综合运用多种评估方法,提高渔业资源评估的准确性和可靠性;2.深入研究渔业资源的生物学特征和生态环境,为渔业资源的保护提供科学依据;3.探索渔业资源保护的新技术和新方法,提高渔业资源保护的效果;4.加强国际合作,共同应对全球渔业资源保护的挑战。
渔业资源的评估技术进展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渔业资源的评估技术也在不断创新。
视频监控系统在长江禁渔方面的应用
![视频监控系统在长江禁渔方面的应用](https://img.taocdn.com/s3/m/d9e0031366ec102de2bd960590c69ec3d5bbdbb3.png)
视频监控系统在长江禁渔方面的应用摘要:长江是中国境内土著鱼类资源分布最多的水系,但是随着过去近些年经济的高强度开发、粗放式捕鱼让长江的生态环境付出了沉重的代价,许多鱼类已经灭绝或者是在灭绝的边缘。
2021年1月,农业农村部在官网发布关于长江流域重点水域禁捕范围和时间的通告,宣布从2021年1月1日0时起开始实施长江十年禁渔计划。
长江禁捕流域范围广且现场渔政管理人员不足,建设一套视频监控系统为禁渔现场的管理提供了便捷。
关键词:监控系统,长江,生态换进,鱼类资源,灭绝,十年禁渔前言:在生态文明思想的统一指导下,长江禁渔工作越来越紧迫。
不可否认,在很早之前长江流域范围内早已执行禁渔制度,但仍存在渔民偷捕偷渔、非法交易、监管松散等现象,严重影响了长江禁渔的常态化和长效化工作。
但在信息技术的发展支撑下,现代化禁渔系统逐渐普及。
其中,视频监控系统是实现了对长江禁渔工作的可视化管理,有利于实时监测长江水域范围内的渔业活动,最大限度的保护我国的渔业资源,进而改善长江水域的生态环境,推动我国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一、视频监控系统的应用意义1.实现对禁捕范围的智能监测,确保长江禁渔质量金沙江支流渔泡江流域祥云段等重点水域面积大,禁渔范围广,仅仅依靠传统的值班看守、巡逻检查等人工监管方式可能无法实现对长江重点流域内禁渔工作的全面覆盖,禁渔效率和质量相对较低。
而视频监控系统实现了对多种现代信息技术的综合利用,通过将视频智能分析技术、物联网、大数据、云计算、3S地理信息技术相结合,推动了禁渔管理系统的智能化,有利于实现对长江禁渔流域内的智能监测。
在此智能禁捕管理系统之下,结合大理州祥云县长江重点流域区的实地环境,因地制宜,科学规划视频监测点,能够提高重点流域视频监测的精确性和直观性,促进禁渔区域的可视化管理,确保不存在任何的禁渔盲区,提高长江禁渔的质量。
2.实现管控资源的优化配置,保护生态多样性视频监控系统主要利用摄像机实时采集禁渔图片、视频等信息数据,自动将生物资源信息传送到系统的后端平台进行智能化分析,并将数据分析结果推送到系统管理人员手中。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 0 — 2 1 长汀 江 阴段 面 浮游 植 物 数 量 密 0 8 00
发 、牛 物 量 分 圳 为 01 lnidI、.1 a I .8 0 n / 1 2 ng X 6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0 】 3 0 id1、 .5 rgJ l9 0 id L、 .2 mg .4 xl “ n / 1 /J 3 x】 n / 11 / 4 a l ,l
和 生物 量 监测 结 果
的长 额象 鼻 涵 、 象 鼻 淹 ; 足 类 的 汤匙 华 哲 水 简弧 桡 蚤 、 式有 爪猛水 蚤 等 。 的调查 数据表 明 其生物 模 3年 量 变 幅不 大 , 动物 的群落 结 构和 时空 格 局 对 长 浮游 江 口水 体 的 生 态结 构 币功 能 起 到 j 【 1 -卜分 重要 的作
试 每 与 墓 诘 孝
《 水产养殖) 0 2年第 9 ) 1 2 期
勾粜种 类 的疆 ^总 渔 获重 量 的 百 分 比 ;’ 某 为 巾】 I 类存调 查 中被 捕 获 的段 面数 与 总 渊查 段 面 数 之 卜 或 为某 种 类 样 一 r , 匕 J m现 次 数 与总 调 查 次数
2】 浮游 植物 .
类组 成 和数 量 的变 化 将 会 影 响 到 整个 食 物链 中 的 物 质循 环 、 量转 换 以及 渔 业 资 源 的 波 动 , 而 引 能 从 起 了长 江 生态 系 的变化 。调查 数 据显 示 , 游植 物 浮 的密 度 和 生 物 量 最 高 数 值 分 别 为 01 x0 icL .8 l n/、 1 1 1 gL 按 照省 环 保厅 《 生 生物 监测 评 价 及分 . m /, 62 水 级方 法 》评 价 为贫 营 养水 体 , 与长 江潮 汐 和 强势 , 这
游 动物 种 分 别 为 2 2种 、6种 、8种 , 密度 、 物 1 1 其 生
3。
种类 组 成并 不 复杂 , 高 年份 为 2 , 最 2种 常见 的种 类
有 : 虫类 的萼 花 臂 尾轮 虫 、 肢多 肢轮 虫 ; 角类 轮 长 枝
23 底栖 动物 .
表 3 0】 2)1 2 【— ( 年长江江阴段的浮游动物密度 8 1
用, 对渔业 的发展具 有重要 意 义 。
种
类圳
浮游动物
川 饼 度 c … / ) × i | 卜物 壁 f g] m} a r  ̄)
0. 9 9 1 (. 2 7 )1 6
31 底 柄动 物 从 生物量 上看 , 势种 类 为 阳 .3 . 优
螺 。 0 年 调查底 栖 动物生 物量 为全 年平均 生物 量 2l j
之 比
3 分 析 与讨 论
31 饵 料 生物 .
,~ 1 7-
311 浮 游 植 物 浮 游 植 物 是 长 江 经 济 鱼 虾 及 其 .. …
幼体 和浮游 动物 直接 或间接 的饵 料 。浮游 植物 的种
4 4 6 ¨ 4 6 ㈤ 6
2 监 测 结 果
2 鱼 类 - 4
个种 ( 见表 4 , 中鱼类 3 , 类 4种 , 类 )其 6种 甲壳 且鱼
隶 属 于 8目、 l , 1 , 鲤形 日 2 1科 3 属 其 0种 占 5 . 56 %, 鲶 形 目 6种 占 1 . , 形 日 5种 , 1 . , 形 67 鲈 % 占 39 鲱 % 日 、 鲡 目 、 形 目 、 鳅 目 、 形 目各 1种 各 占 鳗 鲽 刺 鲍 28 .%。在 上述 3 6种鱼 类 中 , 鲤形 目、 形 目 、 鳅 日 鲶 刺
的低 生 物 量 预 示 着 以底 栖 动 物 为 食 的鱼 类 的渔 产 潜 力较小 。
3 渔获 物 . 2
03 .4
0 56 . ( 62 ) (j ) .5
( 1 ) 6 .
O7) .(
(74 ) .
3 . 种类组成 .1 2
采 样 渔获 物 经 分 类鉴 定 共 有 4 O
为 1. gm , 前 2年 相 比 , 柄 动 物 的 优 势 种 均 88 / 2与 底 为 园 田 螺 ,但 生 物 量 有 减 少 趋 势 ,分 别 下 降 了 3 .%、. 底栖 动物 的生 物多样 性级 别 由“ 06 8 %。 3 一般 ” 将为“ 贫乏 ”主要 原 因 可能是 长 江 下游 的人 类 活 动 , 较 多 , 落潮 明显 , 江 底沙 底 较 多 , 合底 栖 动 涨 且 不适 物 的生存 。底 柄 动物 是 重要 的 饵料 生 物 , 动 物 底柄
和 鲈形 目的大 部 分 种类 是 整 年 可存 长 江 江 阴段 及 其 附近水 域 生 活 的纯淡 水 鱼类 , 有 3 种 。刀鲚 、 共 1 暗纹 东 方 鲍 、鳗 鲡 和 窄体 舌 鳎 等 5种 为具 有 周 期 性 、定 向性 和集 群性 移 动 的洄 游性 鱼 类 ,其 中 , 刀 鲚 、暗纹 东 方鲍 为短 距 离溯 河 产 卵洄 游性 鱼类 , 它 们是 长江 江 阴段 的季节 性 种类 , 而鳗鲡 是长 距 离 降
20 年 蒯 【共检 底 栖生 物 8种 , 中软体 08 } 1 其
动物 门 4种 , 环 动物 门 2种 , 肢 动物 门 2种 , 节 生 物 鼓 为 2 . / 2 0 71 gm . 0 9年 调查 中共 检 l , 0 0种 其 l 体动 物 J 种 , 节动物 门 3种 , 软 6 环 节肢 动物 门 1 种, 生物餐 为 2 . g 。 0 0年调查 共 检 … 9种 , 05 / 2 1 其 r 软体 动 物 ¨ 6种 , 节动 物 门 2种 , f 1 环 节肢 动物 门 1 种 。令年平 均 乍物 为 1 . g 。 8 / 8 m2
I。 _
22 浮 游 动物 _
径流 有关 。
2 0 - 2 1 捌 【 , 0 8 0 0年 f 共检 长江 江 阴段 面浮 |
31 浮 游动物 调查 发现 : 江江 阴段 浮游 动物 .. 2 长
7 卯 0 ¨ , 4 舳 2 ∞ 8 加 ¨ 3 ∞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