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 信息交流
合集下载
相关主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6)支持条件,信息交流得以实现的保障。它包括:①自 然条件,如光、声、电、空气在传导信息时的作用;②技 术条件,包括各种通讯技术、存贮、处理技术等等;③社 会条件,即信息交流的社会保障体系,如法律、政策、经 济条件、信息机构及相关组织的建立。
2.2 信息交流的模式
2.2.1 通讯的数学模型 —— 通讯领域 (无线电通讯,机器控制) 香农,韦弗1949年在贝尔电话实验室提出
(4)符号体系,信息传递交流时依附的载体。它包括语言、 文字、手势、表情、信物、烽火狼烟、旗语、计算机语言 等,同时还包括这些符号体系内部各符号元素之间互相联 系与组织的方式及规则。
(5)知识信息库,人脑知识信息的总称,包括人所创造的 各种知识或信息,是信息交流的最根本来源和最终极的归 宿。
时间栈主要实现信息的时间传递,有档案馆、 博物馆、图书馆、美术馆、文献中心等; 空间栈主要实现信息的远距离传递,有新闻、 报纸、互联网、邮政系统、广播电视等。
栈的职能
职能:从S或前栈获取信息,并加以处理、转 换、存贮、积累和选择;对R或后栈传递信息。 信息栈虽然经常被R当成直接信息源,但实质上 它仅仅是信息交流中的一个节点,其真正的信息 来源是分散于各个时代、各个地区的信息生产者 S,他们是社会信息的初始来源。信息中心、图 书馆、数据中心等的职能只是信息传递的社会机 制。
信息交流过程的特点
信息交流过程,必须有一个信息传递者(Sender, 简称S),他是信息的初始来源,实际上是信息生产者; 一个信息接收者(Receiver,简称R),他实际上是信息 的最终利用者。
信息交流实质上是一种单向传递。当我们分析交流过 程时会发现,信息的流动永远是S流向R,是一种时间不 可逆过程。 信息交流还必须是交流双方的目的行为,即S与R均是 故意要传递与接收信息。若仅有一方故意,则不属于信 息交流行为。也就是说,R有信息需求,S有目的地提供。
②语义改变。指信息传递过程中, 语义转换造成信息的损失。 ③语用衰减。所谓语用是指信息对 于接收者R的价值。信息的重复提供其 价值会迅速减低。
2.信息附加
造成信息附加的原因包括: ①自然因素。自然因素是指信息交流 过程中由于物质间的相互作用而导致附加 信息产生的因素。 ②技术因素。 ③社会因素。
信息交流
人-自然信息交流 人-生物信息交流 人-人的信息交流
2.1.2 信息交流的含义与特征
定义:信息交流 不同时间或不同空间上的认知主体(人 或由人组成的机构、组织)之间相互交换信 息的过程。
传统上理解的信息交流是在同一时间平面 上实现的,是一种横向交流或共时交流,亦即 此时此地或此时彼地的交流。
信息交流与认识过程
2.1.3 信息交流的条件和要素
(1)信息发送者,也称信息传递者或信息生产者,是信息 的初始来源,信息传递链上的初始环节。
(2)信息接收者,或称受信者,是信息的最后接受者或利 用者。 (3)交流通道,即信息达到受信者所经过的渠道。对于S 和R而言,发送和接受信息的基本通道是交流双方的感官 系统,包括视觉、听觉、味觉、嗅觉、触觉等。其他通道 或技术系统仅仅是这些感官通道的扩展、延伸或变换。
(3)S—R直接交流都是共时交流,而社会代理交流 既有共时交流,又有历时交流,历时交流又有回 溯式和未来式两种,其信息传递的时间范围及空 间范围都比较大,且能有效地对S、R进行匹配。
(4)直接交流是S—R关系,社会代理是S—wk.baidu.com—R关系。
(5)当A出现多级代理时,根据其传递性特点,可 以将与其直接联系的一次代理视为全部代理。
2.4.2信息扩散原理
1.信息扩散的多向对称性
信息扩散的多向对称性是指信息在传递或扩散 过程中,如果信息源S所处的外围介质(包括自然介 质、社会介质)是同质均匀分布的话,则S的信息传 递就成一种各向对称结构。
多向对称的形式: ①传递速度对称; ②传递内容对称; ③传递空间(或距离)对称; ④传递的信息强度对称。
互联网、传真、电话、电报、 刻制光盘、拷贝磁盘、录音、 广播、电视、邮政、身势、 录像、照相、绘画、文献、 旗语、钟、鼓、灯、烽火、 档案、古迹、文物、口语等 口语、实物等
共时信息交流与历时信息交流的关系
d
电 话 、 共时 信息交流 面谈 历时
互
联
信函
文献 档案记录文物
信息
交流
网
t
共时 与历时 的关系 交流 交流
直接交流与社会代理交流的比较
(1)直接交流的媒介系统是纯自然的和客观的,没有社 会因素的介入;而社会代理交流则是借助于社会系统的 介入才完成的交流。直接交流生动、直观、反馈迅速、 时间间隔短;而社会代理交流则没有这些特征。
(2)直接交流中,源信息(即S提供的信息)或需求信息(R 提出的信息)是直接沟通的,信息内容不会受到社会系统 的干预和控制;而社会代理交流的源信息和需求信息均 需由A代理,由于表述与转换因而常常发生变化。许多专 职的社会代理信息机构比较严谨,直接交流则具有较大 的随意性。
2.2.4 门泽尔 —— 社会学领域
正式交流:依法组织,具有正轨渠道,受法律保护 非正式交流:自由自愿的交流
2.2.5 维克利 —— 信息学领域 S – C – R 模式
2.3 信息交流与传播中的栈
一个信息链:
著者(S) 出版社 书店发行系统 采编部 图书馆系统 图 2-4 著者到读者的信息流 零售店 流通部 读者(R)
2.信息传递的密度递减法则
从空间方面来说,设S为信息源,并设其在t时 刻以声音向外传递信息。信息是以各向对称形式发 送的,呈圆周对称形状。如果以他声音的压强为信 息特征,显然,压强大,则信息被感受的可能性就 大,当压强减至一定程度时,信息就无法被接受者 感知。(论证过程) 从时间上来说,也存在信息递减,即S所发生 的信息,时间越久,衰减越严重。 除了物理空间的信息密度递减外,在精神空 间中亦是如此。在时间轴上,知识也存在一种积淀 过程。现代所获知的信息中,10年后可能有1/3是 被剔除的,20年后可能就有一半是过时的 。
信 息 交 流
2.1信息交流的基本概念
2.1.1信息交流的分类
信息交流与传播是人类社会和自然界中最普遍的现象, 只要宇宙间有事物的存在和运动,就有相应的信息产生,就 会伴随着信息的交流与传播。我们可以将信息交流划分为下 列几种形式:
非生物-非生物信息交流 自然信息交流 生物-生物信息交流 人-非生物信息交流
2.4 信息传递的基本规律:守恒与扩散
2.4.1信息守恒
信息守恒:信息一经生成,只能被掩蔽,但不会被消灭。同 样,信息被接收后只能被遗忘,但不会消失。
信息守恒的三个角度: S信息守恒意味着任何信息生产者,只要信息自他的大脑中 输到外部世界,这些信息就是永恒存在的。 R信息守恒描述的是信息接受者在接收信息时所特有的“0” 或“1”的特征。信息要么被接收,要么被选择过滤。 “信息栈”传递信息守恒,即T(Transfer)信息守恒保证信 息输出与信息输入的信息守恒,保证在对信息进行种种加工、 处理过程中,不篡改或损害信息的内容。
科学信息在时间上的压缩
A—— 科学事实 B—— 科学假说、构想、 理论 C—— 形成一定的科学基 础或知识领域的假说、 构想、理论和规律的总 和 D——世界观性质的科学 信息
2.5 信息交流的实现与障碍
2.5.1信息交流的实现机制
信息交流过程的核心是信息传递,但任何信息 的传递都伴随着载体和符号的运动。在载体变换过 程中,符号要发生转换,即信息要从一种载体中的 符号形式转换成另一载体中的符号形式。在载体位 移过程中,符号表现为保持状态。 信息交流过程的时间和空间实际上表现为载体 变换、载体位移、符号转换与符号保持四个方面。
共时信息交流和历时信息交流的比较
共时信息交流或横向信息交流的主要功能是克服交流的 空间障碍,达到及时的信息共享;而历时信息交流或纵向 信息交流的主要功能在于消除交流的时间障碍,填补过去 和现在的鸿沟,将古代与现代联系起来,为继承和发展提 供条件。
信息交流
共时交流(消除空间障碍) 交 流 手 段 历时交流(消除时间障碍)
信息栈拓扑图
S R 均匀介质
S R
图 2-7 信息栈拓扑结构图
多向对称性法则的引申原则(二)
②多路传递法则
多路传递法则,又称多通道原则,它是 指在S至R的信息传递过程中,除了S与R的直 接沟通之外,还可以通过其他的通道,经过 或不经过信息栈而将信息传递给接受者R。
多路传递法则的理论基础:
a.信息是可以分享的; b.信息是可以分栈传递的。
多向对称性法则的条件及其引申原则
多向对称性原则的适用条件是同质均匀分布的 外部介质,当这一条件不成立时,也就导出了一些新 的信息扩散规律。这就是多向对称的引申原则,具体 包括: ①信息传递的拓扑原则(信息栈拓扑图) 拓扑原则是指信息从S传递至R时,如果是均匀介 质环境,则S—R是最直接、最快速的传递。但若是非均 匀介质条件下,S—R信息流就要出现拓扑变换,即在传 递过程中会出现种种“信息栈”来传递信息,因为信 息介质的每一次改变都要经过一次转换 ,都要经过 “信息栈”予以变换。
2.3.4 信息交流中的交换过程
信息交换过程是指信息自S流向R,而R则以相应行 为对S予以回报的过程。
(1)S—R式。信息直接从S流向R,S与R直接完成交流,这 种交流回报可以是经济式的,也可以是社会式的。 (2)S—A—R式。在S(A)—R传递中,R只与A联系,而A与R的 联系既可以是经济式也可以是社会式的,它们之间的联系 独立于S—A的关系。同样在回报关系上,S—A中S所获的回报 来自于A,而A又从R获得回报,R所给予的回报可以传递、 也可以不传递给S。虽然信息具有传递性,且是S→R,但回 报却不具备传递性,而且往往是滞后的传递。
2.3.2 信息交流传递中的代理
信息交流分为直接交流(零栈交流)与间接交流(栈交流), 直接交流是由S、R直接完成信息传递。而间接交流由于交 流者双方(S,R) 无法直接实现,信息交流需要在人与人之 间完成。
信息交流中的社会代理(或中介)是指信息交流双方(S 或R)在信息交流过程中由于无法直接将信息传递给另一方 (R或S),于是将信息交流行为转移到社会中的信息栈,由 信息栈代理S或R来传递交流信息,从而完成信息交流。信 息栈被称为代理者(A),栈交流被称为社会代理交流。
信道 信源 编码器 解码器 信宿
噪声
2.2 信息交流的模式
2.2.2 拉斯韦尔模型 —— 政治学领域 (5W模式) 1948年,美国政治学家哈罗德 拉斯韦尔提出著 名命题:描述传播行为的一个方便的方法,是回答下 列5个问题:
2.2 信息交流的模式
2.2.3 施拉姆 —— 传播学领域
2.2 信息交流的模式
2.3.3 信息传递模式
(1)多向主动传递 多向主动传递是S或A针对整个社会的需要将自己生产或收集 到的信息主动传递给事先未确定的接收者(R) 。 (2)单向主动传递 单向主动传递是S或A将信息传递给事先确定的接收者(R)。
(3)多向被动传递 多向被动传递事先也没有确定的接收者,是A面向整个社会开 展的信息服务,也称为无向被动传递。 (4)单向被动传递 单向被动传递主要指由S或A开展的信息咨询服务,这种信息 传递也称为有向被动传递。
上图中节点可以进行信息的存贮、转换、处理、传递, 称为“信息栈”。信息栈(以W表示),是信息从S向R流动过 程中所经过的环节。S与R的直接交流则可称之为“零栈交 流”。其余可以称之为“栈交流”。
信息传播的栈模式
零栈交流
S
R
W1 W2
Wn
图 2-6 信息传播的栈模式
信息栈的特征和职能
根据信息栈W的功能特征将其分为时间栈 和空间栈。
2.5.2信息变异的障碍
1.信息失真
信息失真的衡量标准是S的表出信息,它是描述 信息栈及R在收到S所传递的信息内容时,接受到的 信息与S表出信息的相似性的度量。
信息失真原因:
①技术或通道障碍导致信息失真。 ②信息栈过多导致失真。 ③社会因素导致信息失真。 ④自然因素导致信息失真。
信息失真的形式
①物理失真。所谓物理失真是指信 息传递所依赖的物质系统(包括载体及 符号)在传递信息时发生失真。
2.2 信息交流的模式
2.2.1 通讯的数学模型 —— 通讯领域 (无线电通讯,机器控制) 香农,韦弗1949年在贝尔电话实验室提出
(4)符号体系,信息传递交流时依附的载体。它包括语言、 文字、手势、表情、信物、烽火狼烟、旗语、计算机语言 等,同时还包括这些符号体系内部各符号元素之间互相联 系与组织的方式及规则。
(5)知识信息库,人脑知识信息的总称,包括人所创造的 各种知识或信息,是信息交流的最根本来源和最终极的归 宿。
时间栈主要实现信息的时间传递,有档案馆、 博物馆、图书馆、美术馆、文献中心等; 空间栈主要实现信息的远距离传递,有新闻、 报纸、互联网、邮政系统、广播电视等。
栈的职能
职能:从S或前栈获取信息,并加以处理、转 换、存贮、积累和选择;对R或后栈传递信息。 信息栈虽然经常被R当成直接信息源,但实质上 它仅仅是信息交流中的一个节点,其真正的信息 来源是分散于各个时代、各个地区的信息生产者 S,他们是社会信息的初始来源。信息中心、图 书馆、数据中心等的职能只是信息传递的社会机 制。
信息交流过程的特点
信息交流过程,必须有一个信息传递者(Sender, 简称S),他是信息的初始来源,实际上是信息生产者; 一个信息接收者(Receiver,简称R),他实际上是信息 的最终利用者。
信息交流实质上是一种单向传递。当我们分析交流过 程时会发现,信息的流动永远是S流向R,是一种时间不 可逆过程。 信息交流还必须是交流双方的目的行为,即S与R均是 故意要传递与接收信息。若仅有一方故意,则不属于信 息交流行为。也就是说,R有信息需求,S有目的地提供。
②语义改变。指信息传递过程中, 语义转换造成信息的损失。 ③语用衰减。所谓语用是指信息对 于接收者R的价值。信息的重复提供其 价值会迅速减低。
2.信息附加
造成信息附加的原因包括: ①自然因素。自然因素是指信息交流 过程中由于物质间的相互作用而导致附加 信息产生的因素。 ②技术因素。 ③社会因素。
信息交流
人-自然信息交流 人-生物信息交流 人-人的信息交流
2.1.2 信息交流的含义与特征
定义:信息交流 不同时间或不同空间上的认知主体(人 或由人组成的机构、组织)之间相互交换信 息的过程。
传统上理解的信息交流是在同一时间平面 上实现的,是一种横向交流或共时交流,亦即 此时此地或此时彼地的交流。
信息交流与认识过程
2.1.3 信息交流的条件和要素
(1)信息发送者,也称信息传递者或信息生产者,是信息 的初始来源,信息传递链上的初始环节。
(2)信息接收者,或称受信者,是信息的最后接受者或利 用者。 (3)交流通道,即信息达到受信者所经过的渠道。对于S 和R而言,发送和接受信息的基本通道是交流双方的感官 系统,包括视觉、听觉、味觉、嗅觉、触觉等。其他通道 或技术系统仅仅是这些感官通道的扩展、延伸或变换。
(3)S—R直接交流都是共时交流,而社会代理交流 既有共时交流,又有历时交流,历时交流又有回 溯式和未来式两种,其信息传递的时间范围及空 间范围都比较大,且能有效地对S、R进行匹配。
(4)直接交流是S—R关系,社会代理是S—wk.baidu.com—R关系。
(5)当A出现多级代理时,根据其传递性特点,可 以将与其直接联系的一次代理视为全部代理。
2.4.2信息扩散原理
1.信息扩散的多向对称性
信息扩散的多向对称性是指信息在传递或扩散 过程中,如果信息源S所处的外围介质(包括自然介 质、社会介质)是同质均匀分布的话,则S的信息传 递就成一种各向对称结构。
多向对称的形式: ①传递速度对称; ②传递内容对称; ③传递空间(或距离)对称; ④传递的信息强度对称。
互联网、传真、电话、电报、 刻制光盘、拷贝磁盘、录音、 广播、电视、邮政、身势、 录像、照相、绘画、文献、 旗语、钟、鼓、灯、烽火、 档案、古迹、文物、口语等 口语、实物等
共时信息交流与历时信息交流的关系
d
电 话 、 共时 信息交流 面谈 历时
互
联
信函
文献 档案记录文物
信息
交流
网
t
共时 与历时 的关系 交流 交流
直接交流与社会代理交流的比较
(1)直接交流的媒介系统是纯自然的和客观的,没有社 会因素的介入;而社会代理交流则是借助于社会系统的 介入才完成的交流。直接交流生动、直观、反馈迅速、 时间间隔短;而社会代理交流则没有这些特征。
(2)直接交流中,源信息(即S提供的信息)或需求信息(R 提出的信息)是直接沟通的,信息内容不会受到社会系统 的干预和控制;而社会代理交流的源信息和需求信息均 需由A代理,由于表述与转换因而常常发生变化。许多专 职的社会代理信息机构比较严谨,直接交流则具有较大 的随意性。
2.2.4 门泽尔 —— 社会学领域
正式交流:依法组织,具有正轨渠道,受法律保护 非正式交流:自由自愿的交流
2.2.5 维克利 —— 信息学领域 S – C – R 模式
2.3 信息交流与传播中的栈
一个信息链:
著者(S) 出版社 书店发行系统 采编部 图书馆系统 图 2-4 著者到读者的信息流 零售店 流通部 读者(R)
2.信息传递的密度递减法则
从空间方面来说,设S为信息源,并设其在t时 刻以声音向外传递信息。信息是以各向对称形式发 送的,呈圆周对称形状。如果以他声音的压强为信 息特征,显然,压强大,则信息被感受的可能性就 大,当压强减至一定程度时,信息就无法被接受者 感知。(论证过程) 从时间上来说,也存在信息递减,即S所发生 的信息,时间越久,衰减越严重。 除了物理空间的信息密度递减外,在精神空 间中亦是如此。在时间轴上,知识也存在一种积淀 过程。现代所获知的信息中,10年后可能有1/3是 被剔除的,20年后可能就有一半是过时的 。
信 息 交 流
2.1信息交流的基本概念
2.1.1信息交流的分类
信息交流与传播是人类社会和自然界中最普遍的现象, 只要宇宙间有事物的存在和运动,就有相应的信息产生,就 会伴随着信息的交流与传播。我们可以将信息交流划分为下 列几种形式:
非生物-非生物信息交流 自然信息交流 生物-生物信息交流 人-非生物信息交流
2.4 信息传递的基本规律:守恒与扩散
2.4.1信息守恒
信息守恒:信息一经生成,只能被掩蔽,但不会被消灭。同 样,信息被接收后只能被遗忘,但不会消失。
信息守恒的三个角度: S信息守恒意味着任何信息生产者,只要信息自他的大脑中 输到外部世界,这些信息就是永恒存在的。 R信息守恒描述的是信息接受者在接收信息时所特有的“0” 或“1”的特征。信息要么被接收,要么被选择过滤。 “信息栈”传递信息守恒,即T(Transfer)信息守恒保证信 息输出与信息输入的信息守恒,保证在对信息进行种种加工、 处理过程中,不篡改或损害信息的内容。
科学信息在时间上的压缩
A—— 科学事实 B—— 科学假说、构想、 理论 C—— 形成一定的科学基 础或知识领域的假说、 构想、理论和规律的总 和 D——世界观性质的科学 信息
2.5 信息交流的实现与障碍
2.5.1信息交流的实现机制
信息交流过程的核心是信息传递,但任何信息 的传递都伴随着载体和符号的运动。在载体变换过 程中,符号要发生转换,即信息要从一种载体中的 符号形式转换成另一载体中的符号形式。在载体位 移过程中,符号表现为保持状态。 信息交流过程的时间和空间实际上表现为载体 变换、载体位移、符号转换与符号保持四个方面。
共时信息交流和历时信息交流的比较
共时信息交流或横向信息交流的主要功能是克服交流的 空间障碍,达到及时的信息共享;而历时信息交流或纵向 信息交流的主要功能在于消除交流的时间障碍,填补过去 和现在的鸿沟,将古代与现代联系起来,为继承和发展提 供条件。
信息交流
共时交流(消除空间障碍) 交 流 手 段 历时交流(消除时间障碍)
信息栈拓扑图
S R 均匀介质
S R
图 2-7 信息栈拓扑结构图
多向对称性法则的引申原则(二)
②多路传递法则
多路传递法则,又称多通道原则,它是 指在S至R的信息传递过程中,除了S与R的直 接沟通之外,还可以通过其他的通道,经过 或不经过信息栈而将信息传递给接受者R。
多路传递法则的理论基础:
a.信息是可以分享的; b.信息是可以分栈传递的。
多向对称性法则的条件及其引申原则
多向对称性原则的适用条件是同质均匀分布的 外部介质,当这一条件不成立时,也就导出了一些新 的信息扩散规律。这就是多向对称的引申原则,具体 包括: ①信息传递的拓扑原则(信息栈拓扑图) 拓扑原则是指信息从S传递至R时,如果是均匀介 质环境,则S—R是最直接、最快速的传递。但若是非均 匀介质条件下,S—R信息流就要出现拓扑变换,即在传 递过程中会出现种种“信息栈”来传递信息,因为信 息介质的每一次改变都要经过一次转换 ,都要经过 “信息栈”予以变换。
2.3.4 信息交流中的交换过程
信息交换过程是指信息自S流向R,而R则以相应行 为对S予以回报的过程。
(1)S—R式。信息直接从S流向R,S与R直接完成交流,这 种交流回报可以是经济式的,也可以是社会式的。 (2)S—A—R式。在S(A)—R传递中,R只与A联系,而A与R的 联系既可以是经济式也可以是社会式的,它们之间的联系 独立于S—A的关系。同样在回报关系上,S—A中S所获的回报 来自于A,而A又从R获得回报,R所给予的回报可以传递、 也可以不传递给S。虽然信息具有传递性,且是S→R,但回 报却不具备传递性,而且往往是滞后的传递。
2.3.2 信息交流传递中的代理
信息交流分为直接交流(零栈交流)与间接交流(栈交流), 直接交流是由S、R直接完成信息传递。而间接交流由于交 流者双方(S,R) 无法直接实现,信息交流需要在人与人之 间完成。
信息交流中的社会代理(或中介)是指信息交流双方(S 或R)在信息交流过程中由于无法直接将信息传递给另一方 (R或S),于是将信息交流行为转移到社会中的信息栈,由 信息栈代理S或R来传递交流信息,从而完成信息交流。信 息栈被称为代理者(A),栈交流被称为社会代理交流。
信道 信源 编码器 解码器 信宿
噪声
2.2 信息交流的模式
2.2.2 拉斯韦尔模型 —— 政治学领域 (5W模式) 1948年,美国政治学家哈罗德 拉斯韦尔提出著 名命题:描述传播行为的一个方便的方法,是回答下 列5个问题:
2.2 信息交流的模式
2.2.3 施拉姆 —— 传播学领域
2.2 信息交流的模式
2.3.3 信息传递模式
(1)多向主动传递 多向主动传递是S或A针对整个社会的需要将自己生产或收集 到的信息主动传递给事先未确定的接收者(R) 。 (2)单向主动传递 单向主动传递是S或A将信息传递给事先确定的接收者(R)。
(3)多向被动传递 多向被动传递事先也没有确定的接收者,是A面向整个社会开 展的信息服务,也称为无向被动传递。 (4)单向被动传递 单向被动传递主要指由S或A开展的信息咨询服务,这种信息 传递也称为有向被动传递。
上图中节点可以进行信息的存贮、转换、处理、传递, 称为“信息栈”。信息栈(以W表示),是信息从S向R流动过 程中所经过的环节。S与R的直接交流则可称之为“零栈交 流”。其余可以称之为“栈交流”。
信息传播的栈模式
零栈交流
S
R
W1 W2
Wn
图 2-6 信息传播的栈模式
信息栈的特征和职能
根据信息栈W的功能特征将其分为时间栈 和空间栈。
2.5.2信息变异的障碍
1.信息失真
信息失真的衡量标准是S的表出信息,它是描述 信息栈及R在收到S所传递的信息内容时,接受到的 信息与S表出信息的相似性的度量。
信息失真原因:
①技术或通道障碍导致信息失真。 ②信息栈过多导致失真。 ③社会因素导致信息失真。 ④自然因素导致信息失真。
信息失真的形式
①物理失真。所谓物理失真是指信 息传递所依赖的物质系统(包括载体及 符号)在传递信息时发生失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