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市~上海师范大学附属中学~孙黎颖~用三个培养皿,进行气体微型化学实验

合集下载

初三化学上学期空气中氧气成分的测定-上海教育版(2019)

初三化学上学期空气中氧气成分的测定-上海教育版(2019)
根据“燃素理论”推知,燃烧后物质 的质量应该减轻,但法国化学家拉瓦锡在 研究磷以及一些金属燃烧时,做了大量定 量实验,实验的结果都与“燃素理论”相 违背。他大胆质疑,尊重实验事实,进行 深入研究,克服重重阻力,击破了“燃素 理论”,真正发现了氧气。
化学实验分为:定性实验和定量实验
定性实验:鉴定物质中含有哪些元素或成分, 但不能确定其含量(例如:鉴定氧气)
定量实验:测定物质中有关成分的含量
;cloudtoken,cloud token,cloudtoken钱包,cloud token钱包,cloudtoken云钱包,cloud token云钱包: ;
虏柱国项佗 今臣往 未尝不垂涕 章邯遂击破杀周市等军 以右丞相击陈豨 固守其所 李斯乃求为秦相文信侯吕不韦舍人;彗星见东方 是为卫康叔 张仪已卒之後 今太后崩 不能载其常任;天下无治尚书者 楚王、梁王皆来送葬 曰:“嗟乎 赐姓嬴 推数循理而观之 西戎、析枝、渠廋、氐、羌 与 燕鄚、易 郎中令贾寿使从齐来 无小馀;作下畤 九年之间 谨遗教於後耳 有众率怠不和 元公毋信 今建弃军 釂蕝陈书 赵盾在外 乃西面事秦 每上冢伏腊 至阳武博狼沙中 顾上有不能致者 不特创见 封三万户 昼见而经天 管仲卒 不可 晋为伐卫 而君王不蚤定 大孝之本也 是为文侯 作多方 已 而至纣之嬖妾二女 大破秦军 “悉若心 穰侯相秦 屠之 十二年 时有坠星 又使不得去者数日 居家室吉 卫之阳地危;盖天好阴 其极惨礉少恩 以孝景帝前二年用皇子为河间王 司星子韦曰:“可移於相 从车骑 故谓之“桎梏”也 秦急攻之 而无是公在焉 山东水旱 民众而士厉 疾力 於是已破秦 军 桓齮攻赵平阳 父母及身兄弟及女 阻深闇昧得耀乎光明 诸侯以此益疏 汉军因发轻骑夜追之 官皆至二千石 国未可量也 上读其书 民素畏之 人之攻之必万於虎矣 臣之所见 十二 宫中人悉出 黄

制作气体化学实验报告

制作气体化学实验报告

一、实验目的1. 熟悉实验室气体制备方法。

2. 掌握常见气体的收集方法。

3. 学习气体的检验和鉴别方法。

4. 培养实验操作技能和观察能力。

二、实验原理气体化学实验是化学实验中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实验可以制备、收集、检验和鉴别各种气体。

本实验以制备氧气、二氧化碳和氢气为例,介绍气体制备方法、收集方法和检验方法。

1. 氧气制备:利用过氧化氢溶液与二氧化锰反应制备氧气。

2. 二氧化碳制备:利用大理石(碳酸钙)与盐酸反应制备二氧化碳。

3. 氢气制备:利用锌粒与稀硫酸反应制备氢气。

三、实验仪器与试剂1. 仪器:试管、酒精灯、集气瓶、导管、橡皮塞、镊子、滴管、烧杯、水槽、火柴等。

2. 试剂:过氧化氢溶液、二氧化锰、大理石、盐酸、锌粒、稀硫酸、澄清石灰水、紫色石蕊试液等。

四、实验步骤1. 制备氧气:(1)取一个试管,加入适量的过氧化氢溶液。

(2)加入少量二氧化锰,用橡皮塞密封试管。

(3)用导管将试管连接到集气瓶,集气瓶中放入水槽。

(4)点燃酒精灯,加热试管,氧气开始生成,收集氧气。

2. 制备二氧化碳:(1)取一个试管,加入适量的大理石。

(2)加入适量的盐酸,用橡皮塞密封试管。

(3)用导管将试管连接到集气瓶,集气瓶中放入水槽。

(4)点燃酒精灯,加热试管,二氧化碳开始生成,收集二氧化碳。

3. 制备氢气:(1)取一个试管,加入适量的锌粒。

(2)加入适量的稀硫酸,用橡皮塞密封试管。

(3)用导管将试管连接到集气瓶,集气瓶中放入水槽。

(4)点燃酒精灯,加热试管,氢气开始生成,收集氢气。

五、实验结果与分析1. 氧气制备:通过观察,氧气为无色无味气体,不易溶于水。

将集气瓶中的氧气通入澄清石灰水中,石灰水变浑浊,证明氧气已生成。

2. 二氧化碳制备:通过观察,二氧化碳为无色无味气体,不易溶于水。

将集气瓶中的二氧化碳通入紫色石蕊试液中,试液变红,证明二氧化碳已生成。

3. 氢气制备:通过观察,氢气为无色无味气体,不易溶于水。

将集气瓶中的氢气点燃,产生淡蓝色火焰,证明氢气已生成。

教师论文 用三个培养皿,进行气体微型化学实验

教师论文 用三个培养皿,进行气体微型化学实验

中国网络大学CHINESE NETWORK UNIVERSITY 毕业设计(论文)院系名称:百度网络学院专业:百度学生姓名:百度学号:123456789指导老师:百度中国网络大学教务处制2019年3月1日用三个培养皿,进行气体微型化学实验摘要三个培养皿气体微型实验使用自制试纸,水贴法等简单创新技能,在大中小三个培养皿里,同时完成氯气等有毒有害气体的制取,反应和吸收实验。

这个微型实验绿色环保,仪器简单,操作简便,反应迅速,经济成本低,综合性强,易推广。

关键词三个培养皿,试纸,气体微型实验,绿色环保气体化学实验在人们正确认识物质世界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拉瓦锡用“二十天实验”发现了氧气,同时还终结了盘踞在人们头脑中近100年的燃素说。

气体的神秘性质激发了一代代化学家的好奇心。

随着化学实验的进步,气体的面纱被逐渐揭开。

近30年来出现的微型化学实验,大大地方便了老师和学生在课堂上认识一些有毒有害的气体。

微型化学实验(简写为ML),崛起于20世纪80年代,是国际公认的在微型化的条件下,对化学实验创新和变革的一种新技术和新方法,即用尽可能少的药品来获取最有效的实验信息。

它具体是指药品用量少(一般为常规量的1/10~1/1000)、仪器容量小、成本低、基本无污染、操作简单、方便省时、现象明显,安全的化学实验。

ML不是常规实验的简单的缩微或减量,而是在绿色化学理念指引下,化学实验创新性的变革。

微型化学实验因良好的教学功能和效果,受到国内外化学界的青睐。

气体微型化学实验,顾名思义,就是研究气体的制备,性质和气体有关的的微型化学实验。

气体实验在中学化学实验中占据了很大的比例。

现在有多种气体微型化学实验方法,如Alyea,Viktor Obendrauf 和Bruce Mattson等人的针筒注射器法,Slater ,Rayner-Canham,周怀宁等人的井穴板法,Kvittingen 和Verley的离心管法,Per-Odd Eggen 和 Lise Kvittingen的培养皿电解法,Martin M.F. Choi(蔡明发)的培养皿法,James Kilroy 和Mary Virginia Orna的胶头滴管栅试管法,Andreas Kometz的微缩启普发生气单体法等。

上海市各区年中考化学2019一模二氧化碳和氧气气体的制备试题(含答案)(1)

上海市各区年中考化学2019一模二氧化碳和氧气气体的制备试题(含答案)(1)

常见气体的制备(一)1.【2019年宝山区中考化学一模】根据下图提供的实验装置,完成相关问题:①写出仪器名称:I。

②实验室用氯酸钾和二氧化镒制取氧气的发生装置应选择 ,若要收集较纯净的氧气,应选择装置,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反应基本类型为 ,其中二氧化镒的作用是。

③实验室用大理石与稀盐酸反应制取二氧化碳,可用装置或装置F作发生装置,选用装置F的优点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④某同学取两份块状大理石(大小、质量、纯度均相同),一份加入足量的稀盐酸,充分反应后共制得0.1mol 二氧化碳,请问这份大理石中含碳酸钙多少克?(根据化学方程式列式计算)他在另一份中加入足量的稀硫酸(已知硫酸钙微溶),他可能观察到的现象是【答案】50.①长颈漏斗②A; E; 2KC1O 3 MnO 2 2KC1+3O 2 T;分解反应;催化③B;可随时控制反应的开始与停止④10g; 一开始有气泡产生,后面产生气泡的速度越来越慢,最终停止212019黄浦区中考化学一模】气体的制取是初中化学常见的实验(装置气密性均良好)。

①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

I仪器m的名称是。

从长颈漏斗中加入的试剂名称是II将二氧化碳通入紫色石蕊试液中,观察到石蕊变色。

III用法收集一瓶二氧化碳。

证明二氧化碳已经收集满的方法是②实验室制取氧气。

I取用二氧化镒操作正确的是(选填编号)。

II用3%左右的双氧水可平稳地制取氧气。

现有100g 15%的双氧水,为稀释成3%的双氧水,需加入g 水。

III如需制取0.1摩尔的氧气,所需过氧化氢的质量至少为多少克?(根据化学方程式列式计算)【答案】50.①长颈漏斗②A; E; 2KC1O 3 MnO 2 2KCl+3O2f;分解反应;催化③B;可随时控制反应的开始与停止④10g; 一开始有气泡产生,后面产生气泡的速度越来越慢,最终停止上海市各区年中考化学2019 一模二氧化碳和氧气 气体的制备试题(含答案)(1)3.12019崇明区中考化学一模】 结合下图所示的实验装置回答问题。

专题 14 气体的制备-2021中考化学一模分类汇编(上海专用)(解析版)

专题 14 气体的制备-2021中考化学一模分类汇编(上海专用)(解析版)

专题14 气体的制备1.(2021宝山区一模)利用下图实验装置可制取某些气体。

(1)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常用的药品为_____和稀盐酸,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

若要随时控制反应的发生和停止,可选用的发生装置是_____(填装置编号,下同),应选用的收集装置是_____,检验二氧化碳收集满了的方法是_________;(2)实验室常用氯酸钾和二氧化锰共热制取氧气,其中二氧化锰的作用是_____;反应中若消耗了0.02mol 氯酸钾,理论上可产生氧气多少克?(根据化学方程式计算)_________;若要测定产生的氧气的体积,可利用A 和G 装置进行实验,实验具体操作是_____。

【答案】石灰石或大理石 CaCO 3+2HCl=CaCl 2+H 2O+CO 2↑ C 或D E 将燃着的木条置于集气瓶口,木条熄灭则已集满 催化 解:0.02mol 氯酸钾的质量=0.02mol×122.5g/mol=2.45g 设生成氧气的质量为x232MnO 2KClO 2KCl +O Δ245962.45gx2452.45g =96xx =0.96g答:可生成氧气的质量为0.96g 。

将 G 中量筒装满水倒置于水槽中,将 A 中导气管置于量筒口,点燃酒精灯,反应完全至室温,记录量筒读数【解析】(1)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常用的药品为石灰石或大理石和稀盐酸,故填石灰石或大理石;碳酸钙和稀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钙、水和二氧化碳,故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写为:CaCO 3+2HCl=CaCl 2+H 2O+CO 2↑; 碳酸钙与稀盐酸反应生成二氧化碳是固体与液体在常温条件下反应生成气体的反应,应选择固液常温发生装置,要随时控制反应的发生和停止,装置上应安装分液漏斗,即装置C ,也可选择装置D ,故填C 或D ; 二氧化碳能溶于水,且密度大于空气的密度,所以收集二氧化碳只能选择向上排空气法,即装置E ,故填E ;二氧化碳既不燃烧也不支持燃烧,所以验满二氧化碳的方法是将燃着的木条置于集气瓶口,木条熄灭则已集满,故填将燃着的木条置于集气瓶口,木条熄灭则已集满。

教师论文 用三个培养皿,进行气体微型化学实验

教师论文 用三个培养皿,进行气体微型化学实验

用三个培养皿,进行气体微型化学实验摘要三个培养皿气体微型实验使用自制试纸,水贴法等简单创新技能,在大中小三个培养皿里,同时完成氯气等有毒有害气体的制取,反应和吸收实验。

这个微型实验绿色环保,仪器简单,操作简便,反应迅速,经济成本低,综合性强,易推广。

关键词三个培养皿,试纸,气体微型实验,绿色环保气体化学实验在人们正确认识物质世界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拉瓦锡用“二十天实验”发现了氧气,同时还终结了盘踞在人们头脑中近100年的燃素说。

气体的神秘性质激发了一代代化学家的好奇心。

随着化学实验的进步,气体的面纱被逐渐揭开。

近30年来出现的微型化学实验,大大地方便了老师和学生在课堂上认识一些有毒有害的气体。

微型化学实验(简写为ML),崛起于20世纪80年代,是国际公认的在微型化的条件下,对化学实验创新和变革的一种新技术和新方法,即用尽可能少的药品来获取最有效的实验信息。

它具体是指药品用量少(一般为常规量的1/10~1/1000)、仪器容量小、成本低、基本无污染、操作简单、方便省时、现象明显,安全的化学实验。

ML不是常规实验的简单的缩微或减量,而是在绿色化学理念指引下,化学实验创新性的变革。

微型化学实验因良好的教学功能和效果,受到国内外化学界的青睐。

气体微型化学实验,顾名思义,就是研究气体的制备,性质和气体有关的的微型化学实验。

气体实验在中学化学实验中占据了很大的比例。

现在有多种气体微型化学实验方法,如Alyea,Viktor Obendrauf 和Bruce Mattson等人的针筒注射器法,Slater ,Rayner-Canham,周怀宁等人的井穴板法,Kvittingen 和Verley的离心管法,Per-Odd Eggen 和 Lise Kvittingen的培养皿电解法,Martin M.F. Choi(蔡明发)的培养皿法,James Kilroy 和Mary Virginia Orna的胶头滴管栅试管法,Andreas Kometz的微缩启普发生气单体法等。

小小化学家的化学实验

小小化学家的化学实验

小小化学家的化学实验化学实验是小小化学家们锻炼动手能力、培养科学思维的重要途径。

通过实验,他们能够观察和探索物质的性质与变化规律。

本文将介绍几个适合小小化学家进行的简单化学实验,帮助他们在玩乐中学习,实践中成长。

实验一:彩色酸碱中和材料:1. 红、蓝、黄三种指示剂2. 醋、柠檬汁、洗洁精3. 三个透明容器4. 蓝色石蕊试剂(红色花里胶)步骤:1. 将红、蓝、黄三种指示剂分别与醋、柠檬汁、洗洁精混合,分别装入三个透明容器中。

2. 将醋慢慢滴入黄色指示剂中,观察颜色的变化。

3. 重复步骤2,但这次用柠檬汁和蓝色指示剂,观察颜色的变化。

4. 重复步骤2,但这次用洗洁精和红色指示剂,观察颜色的变化。

实验原理:这个实验的原理是酸碱中和反应。

醋和柠檬汁是酸性物质,与黄色指示剂反应后,颜色会发生变化。

洗洁精是碱性物质,与红色指示剂反应后,颜色也会发生变化。

这是因为酸性和碱性物质的性质不同,它们与指示剂发生反应时,会导致颜色的变化。

实验二:气体的产生材料:1. 氢氧化钠颗粒(一小撮)2. 精致玻璃瓶/烧杯3. 水4. 蓝色石蕊试剂5. 醋步骤:1. 将一小撮氢氧化钠颗粒加入玻璃瓶/烧杯中。

2. 加入足够的水,然后用手指或玻璃棒搅拌,观察有什么变化。

3. 将蓝色石蕊试剂滴入瓶内,观察颜色的变化。

4. 将醋滴入瓶内,观察有什么变化。

实验原理:这个实验是通过反应生成气体的变化来观察化学变化。

氢氧化钠与水反应会产生氢气,当氢气接触到蓝色石蕊试剂时,会使其颜色逐渐变淡。

而当醋加入反应瓶中时,会产生二氧化碳气泡。

实验三:颜料的分离材料:1. 纸巾2. 彩色水笔3. 烧杯4. 酒精或醋步骤:1. 在烧杯中加入适量的酒精或醋。

2. 用彩色水笔尖蘸取少许颜料,将其点在纸巾上。

3. 将纸巾的一端浸入烧杯中的酒精或醋中,剩余部分悬空。

4. 观察颜料在纸巾上的变化。

实验原理:这个实验利用了酒精或醋的溶解性和液的上升性。

颜料在接触到酒精或醋后,会溶解并随着上升的液体在纸巾上发生分离,从而展现出不同的颜色。

2022年上海中考化学一模分类汇编专题12 气体的制备(解析版)

2022年上海中考化学一模分类汇编专题12 气体的制备(解析版)

专题13 气体的制备1.(2022·上海金山·一模)根据下图装置回答问题。

(1)图中仪器 x 的名称是______。

(2)实验室用过氧化氢溶液和二氧化锰制取氧气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_,要使气流平稳产生, 图中可选择的发生装置是______(填字母);若要收集较纯净的氧气,最好选择的收集装置是______(填字母);从反应后的液体中回收二氧化锰,可采用______操作方法。

若要制得 16g 氧气,需要过氧化氢的物质的量是______mol 。

(3)实验室常用D 装置制备二氧化碳,选择该发生装置的依据是______;多孔隔板上应放置的块状固体名称为______,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_;实验中需控制加入稀盐酸的量,若反应时液面处于图中 a 处位置,关闭弹簧夹后,可能造成的后果是______; 若用 G 装置收集二氧化碳气体,检验集满的方法是______。

【答案】(1)锥形瓶 (2) 22222MnO 2H O 2H O+O ↑ C E 过滤解:设需要过氧化氢的质量为x22222MnO 2H O 2H O +O 683216gx↑683216gx=x =34g 故需要过氧化氢的物质的量为:34g134g /mol mol=(3) 反应物为块状固体与液体,反应条件为常温 大理石##石灰石 3222CaCO 2HCl=CaCl +H O+CO +↑ 盐酸从长颈漏斗溢出 将燃着的木条置于 n 处,木条熄灭则已集满 【解析】(1)由图可知,图中仪器x 的名称是:锥形瓶;(2)过氧化氢在二氧化锰的催化下分解为水和氧气,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22222MnO 2H O 2H O+O ↑;该反应属于固液不加热反应,要使气流平稳产生, 图中可选择的发生装置是C ,C 装置可通过分液漏斗控制液体的滴加速率,从而控制反应速率;氧气不易溶于水,密度比空气大,可用排水法或向上排空气法收集,排水法收集的氧气比较纯净,故收集装置可选E ;二氧化锰难溶于水,从反应后的液体中回收二氧化锰,可采用过滤的操作方法; 见答案;(3)实验室常用D 装置制备二氧化碳,选择该发生装置的依据是:反应物是块状固体和液体,反应条件是常温;多孔隔板上应放置的块状固体名称为:石灰石或大理石;石灰石的主要成分是碳酸钙,碳酸钙和稀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钙、二氧化碳和水,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3222CaCO 2HCl=CaCl +H O+CO +↑;实验中需控制加入稀盐酸的量,若反应时液面处于图中 a 处位置,关闭弹簧夹后,固液接触,生成气体,装置内压强增大,可能造成的后果是盐酸从长颈漏斗溢出;若用 G 装置收集二氧化碳气体,二氧化碳密度比空气大,应从m 端进入,二氧化碳不燃烧、不支持燃烧,检验集满的方法是:将燃着的木条置于 n 处,木条熄灭,则已集满。

上海市浦东新区第三教育署2025届化学九年级第一学期期末学业质量监测模拟试题含解析

上海市浦东新区第三教育署2025届化学九年级第一学期期末学业质量监测模拟试题含解析

上海市浦东新区第三教育署2025届化学九年级第一学期期末学业质量监测模拟试题注意事项: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它答案标号。

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3.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一、单选题(本大题共15小题,共30分)1.下列不属于二氧化碳的用途的是()A.灭火B.供给呼吸C.生产碳酸饮料D.用作制冷剂2.不能跟稀盐酸反应产生氢气的是()A.锌B.银C.铝D.镁3.下列物质中属于氧化物的是A.H2OB.H2SO4C.NaOHD.O24.现有三瓶失去标签的无色溶液,分别是稀硫酸、氢氧化钠溶液、食盐溶液。

下列试剂能够一次性鉴别出三种溶液的是A.紫色石蕊试液B.无色酚酞试液C.碳酸钠溶液D.氯化钡溶液5.下面是一些物质粒子的示意图,其中可能属于氧化物的是()A.B.C.D.6.实验室加热氯酸钾和二氧化锰的混合物制取氧气,下列图象能正确反映对应变化关系的是()A.B.C.D.7.下列化学符号既能表示一种元素,又能表示一个原子,还能表示一种物质的是()A.O B.Fe C.N2D.Zn2+8.“信阳毛尖”是一种绿茶,绿茶中含有的单宁酸(化学式为C76H52O46)具有抑制血压上升、清热解毒等功效。

下列有关单宁酸的说法正确的是()A.属于氧化物B.由碳原子、氢分子和氧分子构成C.氢元素的质量分数最小D.碳、氧两种元素的质量比为76:469.对于下列几种化学符号,有关说法正确的是()①H ②Fe2+ ③④P2O5⑤KClO3A.表示物质组成的化学式有①④⑤B.表示阳离子的有②③C.④中数字“5”表示五氧化二磷中有5个氧原子D.⑤中氯元素的化合价为+110.将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和用高锰酸钾制取氧气进行相比较,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气体发生装置可能相同B.反应条件相同C.气体收集方法可能相同D.反应的基本反应类型相同11.下列关于原子、分子叙述错误的是()A.分子是由原子构成的B.分子和原子都在不停运动C.化学变化中都能再分D.都是构成物质的微粒12.正确的实验操作是安全地进行实验并获得可靠实验结果的前提。

上海市2021年九年级化学第二章测空气中氧气的体积分数实验专题

上海市2021年九年级化学第二章测空气中氧气的体积分数实验专题
①空气中体积分数约为78%的物质是___________。
②为测定空气中氧气体积分数,设计图1实验。
Ⅰ.红磷燃烧的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
Ⅱ.冷却至室温后打开止水夹观察到的现象是___________。
③实验过程中广口瓶内压强变化曲线如图2。
CD段气压变化的原因是___________。通过对BC段的分析可知广口瓶内的温度___________(“升高”或“降低”)。
(4)结合你的学习经验,若要寻找红磷或铁粉除氧剂的替代物。用图一或图二装置测定空气中氧气的体积分数,该替代物应满足的条件是__________________(写两点)。
11.某实验小组利用如图所示装置测量空气中氧气体积分数并取得成功。
(查阅资料)白磷的着火点40℃。
(提出问题)氧气体积约占空气总体积的多少?
(1)在装置二中,根据下表提供的实验数据,完成下表。
硬质玻璃管中空气的体积
反应前注射器中空气体积
反应后注射器中气体体积
实验测得空气中氧气的体积分数
20mL
10 mL
5 mL
____
(2)装置一和装置二中气球的位置不同,________(填“装置一”或“装置二”)更合理,理由是________。
(3)若实验测得的结果偏小(氧气的体积分数小于21%),可能的原因有哪些?(列举两条)________;________。
C氧化汞的密度小于汞,且不溶于汞,因此易与汞分离。
D汞的沸点低,汞蒸气与氧气反应比较充分,能将密闭装置内空气中的氧气几乎耗尽。
但现在实验室的模仿研究却不用“汞”的原因有:__________。
③加热红色氧化汞粉末得到汞和氧气的微观过程如下:
根据图示获得的信息是__________。

2023年上海市杨浦区兰生复旦中学中考化学二模试卷+答案解析(附后)

2023年上海市杨浦区兰生复旦中学中考化学二模试卷+答案解析(附后)

2023年上海市杨浦区兰生复旦中学中考化学二模试卷1. 石头纸是以碳酸钙粉末为主要原料,加少量聚乙烯和胶合剂制成。

下列关于“石头纸”的说法中错误的是( )A. 石头纸不宜在高温条件下生产B. 利用稀盐酸可以区别石头纸和木浆纸C. 石头纸不易燃烧,易溶于水D. 使用石头纸,有利于保护森林,且环保2. 下列各组中物质的俗称、学名与化学式表示同一种物质的是( )A. 氯化氢、盐酸、HClB. 苛性钠、氢氧化钠、NaOHC.胆矾、硫酸铜、 D. 苏打、碳酸氢钠、3. 磁性陶瓷对电子产业有重要作用,某种磁性陶瓷的主要成分,下列关于叙述正确的是( )A. 属于氧化物B. 中铁元素的化合价为C. 含有7个原子D. 铁、氧两种元素质量比为1:24. 已知偏二甲肼是“神舟号”系列火箭使用的一种燃料,其化学式为,燃料燃烧时发生的化学方程式为:,则X的化学式是( )A. NOB.C.D.5. 图为物质的分类关系图,①与②是并列关系,③包含在②中,若②是纯净物,则③不可能是( )A. 硫酸镁B. 液态氧C. 天然气D. 干冰6. 将二氧化碳通入滴有紫色石蕊试液的试管中,再充分加热,溶液的颜色会( )A. 先变红后变紫B. 先褪色后变红C. 先变红后褪色D. 先变蓝后变紫7. 1个二氧化碳分子质量单位:克的计算表达式为( )A. B.C. D.8. 逻辑推理是化学学习常用的思维方法。

下列推理正确的是( )A. 酸溶液的pH都小于7,所以pH小于7的溶液都是酸溶液B. 有机化合物都含碳元素,所以含碳元素的化合物都是有机化合物C. 二氧化碳、三氧化硫都是酸性氧化物,所以非金属氧化物都能使酚酞变红D. 氢氧化钠、氢氧化钙溶液都能使酚酞变红,所以碱溶液都能使酚酞变红9. A、B、C、D四种金属相互转化关系如图所示,其中金属活动性最弱的是( )A. AB. BC. CD. D10. 以下物质之间的转化不能一步实现的是( )A. 酸碱B. 有机物无机物C. 金属单质非金属单质D. 盐氧化物11. 实验小组用如图所示装置进行空气中氧气含量测定实验。

中学微型化学实验选例

中学微型化学实验选例

读书破万卷 下笔如有神
把精确测得质量的镁条用一根细线系住。
(2)取一只 10mL 小量筒,筒口上配一个单孔橡皮塞,孔内插很短的 一小段细玻管。在量筒里加入 2~3mL6m0l/L 硫酸,然后十分仔细地向筒 内缓慢加入纯水,把沾在量筒壁上的酸液洗下,使下层为酸,上层为水, 尽量不混合,保证加满水时上面 20~30mm 的水是中性的。
【准备】选两只 10~30mL 的透明空药瓶(只要无色透明,玻璃或塑 料的都可以),作为盛放待反应的氨水和收集反应产物的容器。取一段内 径约 6mm、长约 100mm 的玻管作反应管,管的中部装入一些三氧化铬作催 化剂,用量在管内达 10mm 长。催化剂的两端分别塞一些玻璃丝,防止催 化剂被气流冲击而移位。按上图所示装配好反应装置。
(5)镁条反应完后再静置 3~5 分钟,使量筒内的温度冷却到室温, 扶直量筒,使量筒内水面跟烧杯的液面相平(使内、外压强相同),读出 量筒内气体的体积数。由于气体的体积是倒置在量筒之中,实际体积要比 读数体积小约 0.2mL,所以量筒内实际的氢气体积 VH2=体积读数-0.20mL (用 10mL 的量筒量取)。
读书破万卷 下笔如有神
【操作】 (1)向反应槽内灌满 3%的硝酸钠溶液,两根炭棒通过导线分别跟 3~6V 电源的正负极相接,使水发生电解。 (2)当两根炭棒表面附有较多的气体后拆下电源,把两根导线跟发 光二极管连接,发光二极管即发光。 发光时间能维持约一分钟。如果再次充电,就能再次使二极管发光。 【说明】电源可选用小号干电池。发光二极管有正、负极之分,如果 不能辨识,可直接用燃料电池接试,如不发光,说明电极接反了,交换一 下电极就行。 摩尔气体常数测定 【原理】用已知质量的镁条跟过量的酸反应产生氢气。把这氢气的体 积、实验时的温度和压强代入理想气体状态方程式(pV=nRT)中,就能 算出摩尔气体常数 R 的值。实验时的温度(T)和压强(p)可分别由温度 计和气压计测得,氢气的物质的量(n)可以由镁的质量求得。下述方法 收集到的氢气混有水蒸气,根据分压定律可求得氢气的分压(p(H2)=p(总) -p(H2O)),不同温度下的 p(H2O)值可以查表得到。 【操作】 (1)精确测量镁条的质量 方法一:用分析天平称取一段质量约 10mg 的表面被打亮的镁条(精 确到 1mg)。 方法二:取 1m 长的镁带,表面用细砂纸打亮,称出质量(精确到 0.1g)。 把这镁带剪成长 10mm 的小段(一般 10mm 的镁条质量不超过 10mg),再 根据所称镁带质量求得每 10mm 镁条的质量。如果 10mm 镁条的质量超过 10mg,再相应缩短到 9mm 或 8mm。

微型实验在初中化学教学中的应用

微型实验在初中化学教学中的应用

微型实验在初中化学教学中的应用
微型实验指的是在少量试剂和简单仪器下进行的实验,适用于初中化学的教学环节中。

其优点在于无需大量试剂、简化实验步骤、缩短实验时间、降低实验难度、减少安全事故等。

微型实验在初中化学教学中的应用较为广泛,例如在酸碱中和现象实验、气体实验、反应物质量关系等方面。

具体实验操作和步骤会根据不同的实验进行相应的调整,以下是一个简单的示例:酸碱中和现象实验:
(材料:1ml盐酸、1ml氨水、红色酚酞指示剂、蒸馏水、滴管、试管、酒精灯等)
1、在试管内滴加红色酚酞指示剂,加入少量蒸馏水搅拌均匀,颜色变为浅红。

2、滴加少量盐酸,观察到颜色不变或有微弱变化。

3、接着滴加氨水,直到颜色变成了深红色。

4、观察反应前后的现象和指示剂颜色变化,可以引导学生理解酸碱反应理论和酸碱指示剂的使用。

以上是一个简单的酸碱中和现象实验的操作步骤与教学实例,并不代表微型实验的全部,还有很多类似于挥发性气体实验、甜味剂检测实验、铜的氧化还原实验等,都可以通过微型实验方式进行。

总的来说,微型实验在初中化学教学中发挥了很大的作用,它不仅可以锻炼学生的操作技能、思维能力和实验观察力,同时还能使学生更加深刻地理解化学基本原理和现象。

上海陆行中学南校人教版初中化学九年级第二章我们周围的空气基础卷(答案解析)

上海陆行中学南校人教版初中化学九年级第二章我们周围的空气基础卷(答案解析)

考试范围:xxx;满分:***分;考试时间:100分钟;命题人:xxx 学校: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 班级:__________ 考号:__________一、选择题1.下列物质中存在着氧分子的是()A.空气B.二氧化碳C.双氧水D.高锰酸钾2.下列实验现象的描述中,正确的是()A.镁带在空气中燃烧,发出耀眼的白光,放热,生成白色粉末B.硫在氧气中燃烧,发出淡蓝色火焰,闻到刺激性气味C.白磷和红磷在空气中燃烧,都产生大量的白雾,放出热量D.铁丝在空气中燃烧,火星四溅,生成四氧化三铁3.某化学兴趣小组同学利用数字化手持技术,探究双氧水与二氧化锰在密闭容器中混合,这一过程中温度和压强的变化如图所示。

从图中所获信息错误的是A.该反应过程中,有热量放出B.50s前,双氧水与二氧化锰还未接触C.50~100s,生成气体是压强增大的原因之一D.100~150s,压强减小是因为无气体生成4.某兴趣小组的同学对教材中“测定空气里氧气含量”的实验进行了大胆改进。

选用45mL的18×180mm的试管和针筒注射器进行了实验,效果良好。

关于以上两组实验,有如下说法:①图Ⅰ实验红磷在瓶中燃烧时的主要现象是产生大量白烟。

②图Ⅰ实验等到红磷熄灭后立即打开止水夹。

③若图Ⅰ实验从开始到结束止水夹始终未夹紧会导致测定结果偏小。

④按图Ⅱ所示的装置进行实验前,将注射器的活塞从20mL刻度处推至15mL处,然后松手,若活塞仍能返回20mL刻度处,则说明装置不漏气。

⑤按图Ⅱ所示的装置进行实验,当红磷与氧气充分反应后,熄灭酒精灯,待冷却并打开弹簧夹,注射器活塞将从15mL刻度处慢慢前移到约为10mL刻度处才停止。

其中不正确的说法是()A.①③④B.②③④C.②③⑤D.②④⑤5.生活中常见的下列变化中没有氧气参加的是A.电灯发光B.食物腐烂C.铁器生锈D.酒精燃烧6.氧气是我们身边的常见物质,以下有关氧气的叙述正确的是A.无色无味密度比空气大的气体一定是氧气B.鱼虾等在水中能生存是由于氧气易溶于水C.物质与氧气发生的反应都是氧化反应D.物质在氧气中燃烧的反应一定是化合反应7.某同学误将少量高锰酸钾当成二氧化锰加入氯酸钾中进行加热制取氧气,部分物质质量随时间变化的关系如下图所示(已知物质发生化学反应时,反应物质量会减少,生成物质量会增加),下列关于该过程的说法正确的是A.t2时刻,氯酸钾开始分解B.t2时刻,氧气开始产生C.c代表生成的所有氧气的质量D.二氧化锰的质量一直保持不变8.下图表示一定质量的高锰酸钾固体受热过程中某些量随时间的变化趋势,其中正确的是A.B.C.D.9.实验室也常用氯酸钾制取氧气,今有A、B两质量相等的固体,其中A为纯氯酸钾,B 是氯酸钾和二氧化锰的混合物,在酒精灯上同时加热,均完全反应,得到气体质量与时间的关系图像正确的是A.B.C.D.10.区别木炭粉、红磷、硫粉、铁丝四种药品,最为简便的方法是A.加热分解B.观察颜色C.加水溶解D.测定物质的密度11.实验室分别用等质量的高锰酸钾和氯酸钾(另加少量的二氧化锰)制取氧气,氧气质量随时间变化的关系如图所示。

2025届上海市复旦大学附属中学高一化学第一学期期中学业质量监测试题含解析

2025届上海市复旦大学附属中学高一化学第一学期期中学业质量监测试题含解析

2025届上海市复旦大学附属中学高一化学第一学期期中学业质量监测试题考生请注意:1.答题前请将考场、试室号、座位号、考生号、姓名写在试卷密封线内,不得在试卷上作任何标记。

2.第一部分选择题每小题选出答案后,需将答案写在试卷指定的括号内,第二部分非选择题答案写在试卷题目指定的位置上。

3.考生必须保证答题卡的整洁。

考试结束后,请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一、选择题(共包括22个小题。

每小题均只有一个符合题意的选项)1、下列实验操作正确的是A.用蒸发皿蒸发溶液时,边加热边用玻璃棒搅拌,直到液体全部蒸干B.分液操作时,分液漏斗中下层液体从下口放出,上层液体从上口倒出C.做焰色反应实验所用的铂丝应先蘸稀硫酸,再放在火焰上烧至无色D.萃取操作时,应选择有机萃取剂,且萃取剂的密度必须比水大2、VmLAl2(SO4)3溶液中含SO42- ag,取V/4mL溶液稀释到4VmL,则稀释后溶液Al3+中的物质的量浓度是A.125a/(576V) mol/L B.125a/(288V)mol/LC.125a/(144V )mol/L D.125a/(96V)mol/L3、古诗词是我们宝贵的精神财富。

下列诗句中不涉及氧化还原反应的是()A.泉眼无声惜细流,树阴照水爱晴柔B.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C.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D.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4、已知X、Y的核电荷数分别是a和b,它们的离子X n+和Y m-的核外电子排布相同,则下列关系式中正确的是() A.a=b+m+n B.a=b-m+nC.a=b+m-n D.a=b-m-n5、已知反应:3Cu+8HNO3(稀) = 3Cu(NO3)2 + 2NO↑+ 4H2O。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Cu被氧化,NO是还原产物B.氧化剂和还原剂的物质的量比为8:3C.HNO3体现氧化性和酸性D.若反应掉32gCu,转移电子数为6.02×10236、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1 mol CO2的质量为44 g/mol B.H2SO4的摩尔质量为98C.标准状况下,气体摩尔体积约为22.4 L D.O2的相对分子质量为327、物质的量浓度相同的NaCl、MgCl2、AlCl3三种溶液,当溶液的体积比为3∶2∶1时,三种溶液中Cl-的物质的量之比为()A.1∶1∶1 B.1∶2∶3 C.3∶2∶1 D.3∶4∶38、常温下,可以发生下列两个反应:①Fe+Cu2+=Fe2++Cu②2Ag++Cu=2Ag+Cu2+,由此得出的正确结论是()A.Fe Cu Ag中Fe还原性最强B.Cu2+Fe2+Ag+中Ag+氧化性最弱C.Fe+2Ag+=Fe2++2Ag反应不能发生D.①反应中Fe被还原9、关于胶体的性质与应用,相关说法错误的是A.静电除尘器除去空气或工厂废气中的飘尘是利用了胶粒的带电性B.由于胶粒之间有排斥作用,胶粒不易聚集成大的颗粒,这是胶体具有介稳性的主要原因C.纳米材料微粒直径一般从几纳米到几十纳米,因此纳米材料属于胶体D.Al(OH)3胶体吸附水中的悬浮物属于物理过程10、下列物质在一定条件下能够导电,但不是电解质的是( )A.铝B.氢氧化钠C.硫酸D.蔗糖11、下列哪种物质所含的原子数与1mol H2O所含原子数相等()A.0.6mol H2O2B.0.5molCO2C.1mol HNO3D.1.5mol H212、下列物质中含有自由移动的Cl-的是()A.KClO3溶液B.液态HCl C.KCl固体D.MgCl2溶液13、用N A表示阿伏加德罗常数的值。

上海上海师范大学第三附属实验学校2020年初三化学上册期中试卷及答案

上海上海师范大学第三附属实验学校2020年初三化学上册期中试卷及答案

上海上海师范大学第三附属实验学校2020年化学上册期中试卷及答案一、选择题(培优题较难)1.某同学误将少量KMnO4当成MnO2加入KClO3中进行加热制取氧气,部分物质质量随时间变化如下图所示,下列关于该过程的说法正确的是()A.c代表氧气B.t2时刻,O2开始产生C.t1时刻,KMnO4开始分解D.起催化作用物质的质量一直保持不变2.下列实验操作正确的是A.塞紧橡皮塞B.加热液体C.取用液体D.读出液体的体积3.下列各图中和分别表示不同元素的原子,则其中表示化合物的是( )A.B.C.D.4.下列实验设计不能达到其对应实验目的的是( )A.测定空气里氧气的含量B.检查装置的气密性C.验证质量守恒定律D.证明CO2密度比空气的大5.2017年10月27日央视财经报道:王者归“铼”,中国发现超级金属铼,制造出航空发动机核心部件。

如图是铼在元素周期表中的相关信息,下列有关说法不正确的是()A.铼原子的核内质子数为75 B.铼的相对原子质量为186.2gC.铼的元素符号是Re D.铼原子的核外电子数为756.宏观辨识和微观剖析是化学核心素养之一。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反应前后元素的种类及化合价均未发生改变B.参加反应的和的微粒个数比是4:3C.反应涉及到的物质中,是由原子构成的单质,只有属于氧化物D.该反应生成的单质和化合物的质量比时3:207.下列是几种粒子的结构示意图,有关它们的叙述,你认为正确的是A.②表示的是阴离子B.①②③④表示的是四种不同元素C.③属于金属元素D.①③所表示的粒子化学性质相似8.“” “”表示两种不同元素的原子,下图表示化合物的是A.B.C.D.9.实验室测定蜡烛在盛有一定体积空气的密闭容器内燃烧至熄灭过程中,O2和CO含量随时间变化曲线如图,通过分析该图可推理出的结论是A.曲线①表示CO含量的变化B.蜡烛发生了不完全燃烧C.蜡烛由碳、氢元素组成D.蜡烛熄灭时,容器内氧气耗尽10.实验室里制取氧气大致可分为下列步骤:①点燃酒灯,加热试管;②检查装置的气密性;③将药品装入试管,用带导管的塞子塞紧试管并固定在铁架台上;④用排水法收集氧气;⑤连接好装置;⑥熄灭酒精灯;⑦将导管从水槽中取出。

上海上海师范大学第三附属实验学校初三化学上册期中试卷解析版

上海上海师范大学第三附属实验学校初三化学上册期中试卷解析版

上海上海师范大学第三附属实验学校化学上册期中试卷解析版一、选择题(培优题较难)1.卫星运载火箭的动力由高氯酸铵(NH4ClO4)发生反应提供,化学方程式为:2NH4ClO4高温N2↑+Cl2↑+2O2↑+4X.则X的化学式是()A.H2B.H2O C.H2O2D.HCl2.下列图示中的“错误实验操作”与图下面对应的“可能产生的后果”不一致的是()A.液体喷出B.污染试剂C.酒精溅出D.读数偏大3.下列滴管使用图示正确的是()A.取液时挤入空气B.代替玻璃棒进行搅拌C.向试管中滴加液体D.将残留溶液的滴管倒持4.用如图装置测定空气中氧气的含量,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点燃白磷后缓慢将燃烧匙插入瓶中,塞紧瓶塞B.用细铁丝代替白磷进行实验,不会影响实验结果C.不打开瓶塞,聚焦太阳光引燃足量白磷,实验效果更好D.若实验过程中,没有将弹簧夹夹紧,不会影响实验结果5.电解水实验装置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电解前后元素种类不变B .实验说明水由H 2和O 2组成C .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2H 2O=2H 2↑+O 2↑D .a 管收集的气体能使燃着的木条燃烧更旺6.在一个密闭容器中放入甲、乙、丙、丁四种物质,在一定条件下充分反应,测得反应前后各物质的质量如下表所示。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物质 甲 乙 丙 丁 反应前质量/g 10 0.3 4.8 2.8 反应后质量/g3.2待测86.4A .待测值为0.6B .此反应可表示为:丙+丁→甲C .反应中甲和丁变化的质量比为1:2D .甲一定是化合物7.某纯净物3g 在氧气中完全燃烧,生成8.8g 二氧化碳和5.4g 水。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 .该纯净物中含有C 、H 元素,不含O 元素 B .该反应中2O 和2CO 的质量比为14:11 C .该反应中2O 和2H O 的分子数之比为7:6 D .该纯净物中C 、H 原子的个数比为1:48.如图,将充满CO 2的试管倒扣在滴有紫色石蕊的蒸馏水中,一段时间后,下列实验现象描述正确的是①试管内液面上升 ②试管内溶液变红③试管内液面不上升④试管内溶液变蓝⑤试管内溶液不变色A.①②B.①④C.②③D.③⑤9.科学家用单个分子制戚的“纳米车”能在人工操纵下运输药物分子到病源处释放,杀死癌细胞。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用三个培养皿,进行气体微型化学实验孙黎颖上海市上海师范大学附属中学200234摘要三个培养皿气体微型实验使用自制试纸,水贴法等简单创新技能,在大中小三个培养皿里,同时完成氯气等有毒有害气体的制取,反应和吸收实验。

这个微型实验绿色环保,仪器简单,操作简便,反应迅速,经济成本低,综合性强,易推广。

关键词三个培养皿,试纸,气体微型实验,绿色环保气体化学实验在人们正确认识物质世界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拉瓦锡用“二十天实验”发现了氧气,同时还终结了盘踞在人们头脑中近100年的燃素说。

气体的神秘性质激发了一代代化学家的好奇心。

随着化学实验的进步,气体的面纱被逐渐揭开。

近30年来出现的微型化学实验,大大地方便了老师和学生在课堂上认识一些有毒有害的气体。

微型化学实验(简写为ML),崛起于20世纪80年代,是国际公认的在微型化的条件下,对化学实验创新和变革的一种新技术和新方法,即用尽可能少的药品来获取最有效的实验信息。

它具体是指药品用量少(一般为常规量的1/10~1/1000)、仪器容量小、成本低、基本无污染、操作简单、方便省时、现象明显,安全的化学实验。

ML不是常规实验的简单的缩微或减量,而是在绿色化学理念指引下,化学实验创新性的变革。

微型化学实验因良好的教学功能和效果,受到国内外化学界的青睐。

气体微型化学实验,顾名思义,就是研究气体的制备,性质和气体有关的的微型化学实验。

气体实验在中学化学实验中占据了很大的比例。

现在有多种气体微型化学实验方法,如Alyea,Viktor Obendrauf 和Bruce Mattson等人的针筒注射器法,Slater ,Rayner-Canham,周怀宁等人的井穴板法,Kvittingen 和Verley的离心管法,Per-Odd Eggen 和 Lise Kvittingen的培养皿电解法,Martin M.F. Choi(蔡明发)的培养皿法,James Kilroy 和Mary Virginia Orna的胶头滴管栅试管法,Andreas Kometz的微缩启普发生气单体法等。

本文提出的三个培养皿气体微型实验,是以Martin M.F. Choi (蔡明发)的培养皿法为基础改进而成。

它不仅能完成氯气的多种实验,而且还可以拓展到许多的气体实验,如SO2,H2S,NH3,CO2,NO,N2O4等。

一.培养皿气体微型实验的方法和现状Martin M.F. Choi(蔡明发)在2002年首先提出了用培养皿做氯气微型实验的方法。

该实验的主要仪器是一个带盖子的培养皿,如图1。

培养皿的中间是一滴漂水,四周的反应物每样各一滴。

向漂水中加入一滴H 2SO 4溶液后,盖上培养皿的盖子。

该实验设计十分巧妙,在小小的培养皿中同时完成氯气制取和性质的反应。

它颠覆了传统的操作烦琐污染严重的氯气实验方法,这是气体化学实验的一次重大创新和突破。

然而该实验仍存在明显的不足:首先,各种溶液滴在培养皿底部很容易混合,影响实验现象。

其次,反应时,虽然盖住了培养皿,但因盖子密封不严,氯气仍有可能向外扩散。

再次,处理多余的氯气时,必须掀开培养皿的盖子倒入NaOH 溶液,易危害人和环境。

因此,在Martin M.F. Choi (蔡明发)实验的基础上,又不断涌现了许多改进实验。

典型的方法有两种:方法一.培养皿(表面皿)和玻璃片法,如图2。

把KBr 等反应溶液滴在玻璃片上,围成半径小于培养皿的圆形,圆心放置KClO 3晶体,滴加浓盐酸后,立即将培养皿盖好。

方法二.培养皿和井穴板法,如图3。

这种方法专门制作了一个类似果盘的圆形的井穴板。

圆形井穴板的正中央有一个大井穴,旁边有几个小井穴。

大井穴中制备气体,小井穴中滴入各种反应溶液。

圆形井穴板放在培养皿内能有效地避免各种溶液混合,但还是无法解决氯气外逸等问题,而且在我国大陆地区很少见到这种特别制作的圆形井穴板。

另外,为清楚地观察现象,这个实验还要辅以白瓷砖,灯箱,放大镜等设备。

图2图11滴Fe 2+溶液1滴漂水和1滴硫酸溶液 1滴KI 溶液1滴Na 2SO 3溶液1滴葡萄汁培养皿综上所述,这些方法仍然不能彻底解决Martin M.F. Choi (蔡明发)培养皿实验的缺点。

而本文提出的三个培养皿气体微型实验则可以有效地解决这些难题。

二.三个培养皿气体微型实验简介三个培养皿气体微型实验的特点之一:增加了培养皿的数量。

一个培养皿改为三个培养皿,从而形成了完整的气体发生,反应和吸收体系,避免了污染。

特点之二:改革了实验的操作技能,用滤纸和水把各种和氯气反应的溶液固定在封闭的空间(培养皿)顶部,这样有效地避免了以往实验中溶液混合的缺点。

这种技法还替代了井穴板等特殊仪器,而且使实验现象更明显实验过程更完全。

特点之三:更加充分地利用了气体扩散的性质。

该实验两次利用气体扩散的原理。

气体向上扩散后,和各种物质反应体现气体的化学性质。

气体向下扩散后,和吸收尾气的溶液反应。

无须打开装置就能处理多余的气体,不会造成二次污染。

(一)三个培养皿气体微型实验的简介 1. 固定的成套实验仪器:一个大号培养皿(Φ=160mm ),一个中号培养皿(Φ=90mm ),一个小号培养皿(Φ=60mm ),滤纸,玻璃棒,白纸,30ml 蒸馏水滴瓶,剪刀,乳胶头,60ml 瓶球形胶头滴管,各种反应试剂溶液。

2.三个培养皿的功能:小号培养皿:气体发生装置。

反应类型有固体和液体反应,液体和液体反应,或液体挥发形成气体。

中号培养皿:气体反应装置。

各种和气体反应的物质用滤纸和水固定在中号培养皿内侧的顶部,如图4。

例外情况,反应没有明显的颜色变化,如无色溶液变为白色沉淀,则该反应物质放置在乳胶头中,乳胶头再放置在小号培养皿内。

圆形的井穴板作为反应碟井穴板和培养皿的组合图3图4反应物的试纸中号培养皿大号培养皿:尾气的吸收装置。

大号培养皿内盛放吸收多余气体的溶液。

3.培养皿的搭装方法:如图5,小号培养皿口向上,放置在大号培养皿中间。

中号培养皿倒扣在小号培养皿上方。

三.用三个培养皿气体微型实验,进行氯气化学性质的实验氯气是人类历史上使用的第一种人造毒气,黄绿颜色,刺激气味,对人体有害,易污染环境。

但15000多种含氯化合物大大地改善了生活和社会环境,在人类的社会活动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在传统实验中,氯气实验室制法必须在通风橱中进行,操作繁琐,仪器笨重难清洗。

氯气演示实验时,污染很大,刺激性气味弥漫了整个教室,学生易产生恐惧心理。

这个微型实验操作简便,对环境基本无污染,同时完成了氯气的制取、氯气的氧化性、酸性、漂白性等实验,迅速有效地实现了多重实验目标。

1.实验原理小号培养皿:氯气的制取。

本实验采用漂白粉和浓盐酸制取氯气。

漂白粉是白色的粉末,工业上用碱吸收氯气制成。

它的成分是次氯酸钙和氯化钙,有效成分是次氯酸钙,有效氯高达35%。

次氯酸钙和浓盐酸反应时,无需加热等其他条件就能很容易地制得氯气。

Ca(ClO)2 + 4HCl(浓) → CaCl 2 +2Cl 2↑ + 2H 2O中号培养皿:氯气化学性质的各种反应。

(1)氯气的氧化性。

氯原子最外层有7个电子,氯气具有很强的氧化性。

氯气和KI,KBr 等反应可以置换出卤族单质。

单质碘的特性是遇淀粉溶液变蓝色。

溴溶液为黄色。

氯气可以把二价铁离子氧化成三价铁离子,检验的方法是KSCN 溶液遇三价铁离子后变成血红色。

Cl 2 + 2KI → I 2 + 2KClI 2 + 5Cl 2 + 6H 2O → 2HIO 3 + 10HCl Cl 2 + 2KBr → Br 2 + 2KCl3Cl 2 + 6FeSO 4 → 2Fe 2(SO4)3 + 2FeCl 3 Fe3++ 3SCN -→Fe(SCN)3(血红色)图5产生气体 的反应物乳胶头 大号培养皿中号培养皿小号培养皿(2)氯气的漂白性。

氯气溶于水形成的氯水有漂白性。

氯水使置换出的卤族单质和红色鲜花褪色Cl2 + H2O HClO +HCl光照2 HClO → 2 HCl + O2↑大号培养皿:氯气的吸收。

氯气有毒,必须用氢氧化钠溶液反应消耗尽多余的氯气。

产物次氯酸钠是“84”消毒液的有效成分.反应废液可以用来冲洗厕所。

滴入酚酞的NaOH 溶液由红色变为无色,反应后红色消失。

2NaOH + Cl2→ NaCl+NaClO+H2O2.实验材料一个大号培养皿(Φ=160mm),一个中号培养皿(Φ=90mm),一个小号培养皿(Φ=60mm),饱和食盐水,淀粉KI试纸,红色鲜花瓣,滤纸,玻璃棒,60mL球形胶头滴管,剪刀,,漂白粉,37%的浓盐酸,10%的KBr溶液,0.5 mol/L NaOH溶液,1mol/L的KSCN溶液,新制的20%的 FeSO4溶液,酚酞试剂3.实验原理图实验纵切面图,如图6NaOH溶液漂白粉和浓盐酸图64.实验步骤(1)向大号培养皿内倒入饱和食盐水,溶液高约3mm。

(2) 用滤纸擦干中号培养皿。

(3) 中号培养皿底部外侧用记号笔标明各种试纸的名称。

(4)自制多种反应物的试纸,再用水等液体把这些试纸固定在中号培养皿内。

在中号培养皿的内侧底部,用水等液体分别贴上大小约2cm×1cm的各种试纸。

各种液体浸满试纸。

如图7,分别为①湿润的淀粉KI试纸。

在中号培养皿内侧的底部放一条规格约2cm×1cm 的淀粉KI试纸,然后用胶头滴管滴1至2滴水。

②红色的鲜花花瓣。

在培养皿的边缘滴1滴水,然后贴一片红色的鲜花瓣。

③ 自制的KBr 试纸。

制作KBr 试纸的方法:在培养皿内侧的底部放上一条2cm ×1cm 的滤纸,然后在上面滴1至2滴KBr 溶液。

④ 自制的FeSO 4和KSCN 试纸。

制作FeSO 4和KSCN 试纸的方法:在培养皿内侧的底部放一条2cm ×1cm 的滤纸,然后在上面滴新制的FeSO 4溶液和KSCN 溶液各1滴。

各种试纸都贴在中号培养皿内侧圆形底的边缘。

可以用玻璃棒适当调整试纸的位置,使各种试纸成正多边形,这样与各种试纸反应的氯气浓度基本相同。

(5)向小号培养皿中加入半药匙漂白粉,约0.2g,然后把小号培养皿放到大号培养皿中间。

(6)向小号培养皿中快速滴入1滴管浓盐酸约1ml 后,迅速用中号培养皿倒扣住小号培养皿,如图6。

(7)观察现象。

(8)向大号培养皿滴中入1滴酚酞,再倒入NaOH 溶液,液面增高约3mm,再继续观察现象。

图7湿润的淀粉KI 试纸红色的鲜花瓣自制的KBr 试纸自制的FeSO 4和KSCN 试纸中号培养皿(9)这个装置放置3至4个小时后,小号培养皿内的黄绿色气体基本会自动消失。

如要迅速处理多余的氯气,则戴上橡胶手套,盖上大号培养皿的盖子,双手紧握培养皿,轻轻振动,10s后,黄绿色的气体基本消失。

实验现象(10)对比实验1用水替代浓盐酸重复该实验,观察现象。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