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完整版)贫困的概念及概述

合集下载

关于贫困的概念

关于贫困的概念

关于贫困的概念贫困是一个综合性、动态性和相对性很强的概念。

它涉及到经济、社会、文化和政治等多个方面,是人们生活质量的重要指标之一。

首先,贫困是指人们生活水平低下,无法满足基本生活需求,缺乏必要的物质和非物质资源的状态。

在经济方面,贫困意味着收入水平低、就业机会少、生活条件差等。

在社会方面,贫困与社会地位和社会资源的分配不均密切相关,贫困群体通常面临着排斥、歧视、无声无息等现象。

在文化方面,贫困湮没了人们发展自己潜能的机会,限制了他们获取教育、文化等方面的资源。

在政治方面,贫困将人们排除在决策过程之外,缺乏对自己生活条件改善的控制权。

贫困是一个相对概念,它具有时空性。

在不同国家和地区,贫困的定义和标准有所不同。

世界银行将每天收入低于1.90美元的人口定义为极端贫困,而国际劳工组织将每天收入低于3.10美元的人口定义为贫困。

在中国,国家统计局公布的贫困线标准是每年收入低于2300元的农村居民。

此外,贫困还受到物价水平、社会保障制度、就业机会等因素的影响。

贫困具有动态性,即人们的贫困状态可以改变。

贫困是由于个体的物质和非物质资源不足而导致的,因此提高这些资源的获取和利用能力可以减少贫困。

这包括通过增加教育投资、提供职业培训、改善基础设施建设、推动可持续经济增长等方式来提升人们的技能和就业机会,从而增加收入和改善生活水平。

此外,社会保障制度、医疗保障、住房保障等政府政策也可以帮助人们走出贫困。

贫困问题是全球性的挑战,尤其是在发展中国家。

根据联合国的数据,目前全球有超过8亿人口生活在极端贫困中,占全球人口的10%以上,这是一个巨大的障碍阻碍了实现可持续发展目标。

因此,减少贫困、消除贫困已成为国际社会的共同目标。

为了实现消除贫困的目标,各国政府和国际组织采取了一系列的政策和措施。

这些包括:制定和实施扶贫政策,增加对贫困地区的投资,实施社会保障制度,加强教育和健康保健等公共服务的提供,推动公平的资源分配和社会公正。

贫困

贫困

贫困一、贫困的定义:因为贫穷而生活窘困,称之为贫困,是一种社会物质生活贫乏的现象,贫困是一种社会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的综合现。

二、主要根源是物质生活条件缺乏与精神生活没有或缺乏出路。

如常常说的:“哲学的贫困”、“无产阶级的贫困”等等。

三、发展中国贫困的原因外部原因:国际经济秩序不合理、债务负担沉重、贸易条件恶化、贸易地位不利。

内部原因:历史条件的制约、经济基础落后、自然资源匮乏、生态环境恶化、人口过渡增长、经济结构单一、发展战略不当、经济政策失误、制度不健全等。

历史原因:源于西方殖民者对亚非拉扩大地区的殖民掠夺根本原因:教育水平低现实原因:(1)发展中国家经济发展缓慢,外债增多。

(2)有的国家长期的政治动荡和战乱地大物贫人多是基因、严重的腐败是根源、机制不健全是土壤、严重的垄断是要因、分配的不公是关键。

四、贫困的本质它体现的是一种社会分配关系,及分配不合理形成的两极分化,它是制度的产物。

五、衡量贫困的分类相对贫困和绝对贫困、生存型贫困、温饱型贫困、发展型贫困、区域型贫困、个体型贫困、城市型贫困、城市和农村型贫困、狭义和广义贫困等。

六、贫困的衡量我国贫困有两个特征:一是“原生型贫困”,而是“发展型贫困”。

前者主要发生在我国农村地区,后者则突出的表现为收入增加了,但是居民的生活指数下降了,生活质量下降了,而使人们处于贫困状态。

因此,要合理地划分我国的贫困线就要从人均纯收入的官方“数字标准”、作为家庭财富象征的“物质指向”以及人们心目中“贫困认知观”等几方面来分析。

很显然,以前我国对贫困的理解主要停留在“生存”的需要上。

正是与国际组织存在理解和定义上得差距,才有目前中外在贫困界定标准上的差异。

新形势下为适应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要求,我国农村贫困标准应参考国际贫困线标准和诸多学者的观点,考虑物价因素、保障农民最低生活需求、健康需求、教育需求、缩小社会成员之间的社会的收入差距、国家财政收支等多种因素进行重新划定。

贫困

贫困

贫困的定义总结贫困是一个历史的、地域的综合概念,通常分为绝对贫困和相对贫困,绝对贫困又称生存贫困。

一般来说,发展国家面临的是绝对贫困,发达国家面临的是相对贫困。

世界银行(2000~2001年度报告)指出:“贫困不仅意味着低收入、低消费,而且意味着缺少受教育的机会,营养不良,健康状况差。

贫困意味着没有发言权和恐惧等。

”联合国开发计划署《人类发展报告》和《贫困报告》中有关贫困和发展的定义更具广泛性和多元性。

认为人类贫困指的是缺乏人类发展最基本的机会和选择—长寿、健康、体面的生活、自由、社会地位、自尊和他人的尊重。

这一定义强调贫困所具有的多元化性质,包括收入水平、人类和社会发展基本状况,如教育和卫生条件、妇女和男人的社会地位和福利、全体公民参与发展过程的能力。

认为减少人类贫困不仅需要增加收入,增加和利用物质或资本,而且还应该增强贫困人口的资产基础(包括资金、人力、社会资产、文化资产和环境资产),改善教育和卫生条件,消除性别、民族、年龄和残疾等原因造成的不利影响,防止这些因素加剧贫困,避免贫困人口无法参与经济发展过程。

克服人类贫困需要增强贫困人口应对疾病、经济冲击、自然灾害、冲突和歧视的能力。

此外,消除人类贫困还要注意一些对贫困人口不利的体制,如性别、种族、年龄和残疾。

改变这些可能加剧贫困的制度性因素不是仅仅提高收入所能完成的。

1998年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阿玛蒂亚·森认为:贫困的真正含义是贫困人口创造收入能力和机会的贫困;贫困意味着贫困人口缺少获取和享有正常生活的能力!朗特里和布思在1901年撰文认为:“一定数量的货物和服务对于个人和家庭的生存和福利的必需的;缺乏获得这些物品和服务的经济资源或经济能力的人和家庭的生活状况,即为贫困。

”(摘自百度百科)摘自:经济资料译丛1995年第4期发展中国家的贫困:定义,程度,意义伦纳特·斯科伯特著孙平译(原载[德国](经济学》卷49一50)一、贫困的概念1基本的定义只要翻翻有关文献就会马上发现,关于贫困的任何一个定义都未得到普遍一致的同意。

贫困说明书

贫困说明书

贫困说明书贫困说明书摘要本文档旨在提供有关贫困的详细说明,包括定义、原因、影响以及现有解决方案。

通过了解贫困问题的本质和背后的因素,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贫困的影响和如何采取行动来减轻其负面影响。

1. 贫困定义贫困通常指一个人或一个家庭因为所拥有的资源不足而无法满足基本需求的情况。

根据世界银行的定义,贫困的国际标准是每天生活费用低于1.9美元的人群。

然而,贫困的定义可以因国家、地区、文化和社会背景的不同而有所差异。

2. 贫困原因贫困通常由多种因素共同作用而产生,以下是一些常见的贫困原因:2.1 教育水平低教育水平低是贫困的一个重要原因。

缺乏教育机会和资源会限制人们的就业机会和收入潜力,从而使他们更容易陷入贫困。

2.2 就业机会不足就业机会不足也是导致贫困的主要原因之一。

高失业率和缺乏稳定的工作机会会使人们难以脱离贫困。

2.3 基础设施不完善缺乏基础设施,如道路、电力、医疗设施等,会限制人们的生产能力和经济发展。

特别是在贫困地区,基础设施建设的不足使贫困问题更加复杂。

2.4 不公平的社会制度不公平的社会制度,如财富和权力的不均衡分配以及种族、性别和阶级等方面的歧视,也是贫困产生的原因之一。

这些不公平的制度限制了人们的机会和资源获取途径,使他们更容易陷入贫困。

3. 贫困的影响贫困对个人、家庭和社会都会产生深远的影响,以下是一些常见的贫困影响:3.1 健康问题贫困限制了人们获取良好医疗保健的能力,使他们更容易患病并且无法获得适当的治疗。

同时,贫困还会导致营养不良和不良卫生条件,进一步加剧健康问题。

3.2 教育机会受限贫困限制了人们接受良好教育的机会。

缺乏教育会使个体难以获得良好的职业机会,并且容易陷入无尽的贫困循环。

3.3 社会不稳定贫困会导致社会不稳定,增加犯罪率和社会冲突的风险。

缺乏机会和资源的人们可能会感到绝望和无望,进而产生不满和不安。

4. 现有解决方案尽管贫困问题仍然存在,但已经有一些解决方案在实践中取得了一定的成功。

贫困

贫困

贫困:就是指由于制度因素和非制度因素所造成的使个人或家庭不能维持正常的物质和精神生活需要的一种生存状态贫困:是一个动态的,历史的和地域的概念,它是随着时间和空间以及人们的思想观念的变化而变化经济增长意思是一个国家当年国内生产总值对比往年的增长率。

经济增长的涵义是指,在一定时间内,一个经济体系生产内部成员生活所需要商品与劳务潜在生产力之扩大(亦即生产可能曲线向外扩张)。

经济增长通常是指在一个较长的时间跨度上,一个国家人均产出(或人均收入)水平的持续增加,“配第—克拉克定理”表述为:随着经济的发展,人均国民收入水平的提高,第一产业国民收入和劳动力的相对比重逐渐下降;第二产业国民收入和劳动力的相对比重上升,经济进一步发展,第三产业国民收入和劳动力的相对比重也开始上升。

配第—克拉克定理是有关经济发展中就业人口在三次产业中分布结构变化的理论技术进步主要是指生产工艺、中间投入品以及制造技能等方而的革新和改进。

具体表现为对旧设备的改造和采用新设备改进旧工艺,采用新工艺使用新的原材料和能源对原有产品进行改进研究开发新产品提高工人的劳动技能等。

从广义上讲,技术进步是指技术所涵盖的各种形式知识的积累与改进。

人口转变是指传统人口再生产类型(即高出生率、高死亡率和低自然增长率)向现代人口再生产类型(即低出生率、低死亡率和低自然曾长率)的过渡。

自然资源定义1:人类可以利用的自然形成的物质与能量。

定义2:自然界存在的有用自然物。

人类可以利用的、自然生成的物质与能量,是人类生存的物质基础。

主要包括气候、生物、水、土地和矿产等5大资源。

自然资源(natural resources):凡是自然物质经过人类的发现,被输入生产过程,或直接进入消耗过程,变成有用途的,或能给人以舒适感,从而产生有价值的东西。

人力资本形成有哪些途径主要包括在本国内的途径(即:教育、培训、科研等)与在全球范围内的途径(即:留学移民、国际贸易、外商直接投资、技术许可等)。

社会工作概论十六章贫困概述

社会工作概论十六章贫困概述

• 山里的他们,每年都在为生计而烦恼 ,年均收入不过千, • 孩子上不起学,老人看不起病, 衣服 残旧不堪。
• 我们也许没有很高的收入,我们也许没有多 余的存款, • 我们也许捐不起一座希望小学,但
• 我们可以把我们不需要的旧物转给那些需要 它们的人, • 这只需要我们的爱心。 • 请需要处理旧衣服的人们来这里寻找旧衣服 的去处, • 用我们的爱心给这些旧衣服增添新的光彩。 • 希望大家都行动起来,尽我们的绵薄之力, 帮到一些我们能帮到的人。 • 这也会是我们的快乐!

此外,物价上涨使相当一部分低收入居民 的生活陷入了困境。据国家统计局城调队 入户调查,1995年城镇居民人均生活费收 入每月平均在160元以下的户占调查总数 10%,其中在143元以下的户占5%。这一收 入水平相当于民政部实施的城市最低生活 保障线补助标准120——170元的水平。因 此可以认为,城镇贫困阶层人口约为2000 万——3000万人,约占城镇人口的5.7%— —8.5%。据民政部统计,截止2003年3月31 日止,我国城市低于最低生活保障线以下 的).现状:据《1995年社会蓝皮书》披露 :1994年,国有预算内企业亏损面达44.5% ,全国城市停产、半停产企业28000户,涉 及职工580万人,其中减发工资的314万人 占企业职工总人数的3%。同时随着城市经 济体制改革力度的加强和企业转换经营机 制的不断深入,失业人员增多,1994年失 业率达3%,人员500万人,而能领取保险金 的仅130万人。企业不景气也影响了离退休 人员的收入,截止1994年底,因故不能及 时领到离退休金的约49万人,占人员总数 的1.8%。
第一节 贫困问题概述
一、什么是贫困 (一)贫困的涵义 (二)贫困的测量 二、贫困的全球背景与中国的现状 (一)贫困的全球背景 (二)中国的贫困现状

关于贫困

关于贫困

1)因为贫穷而生活窘困,称之为贫困,贫困是一种社会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的综合现象,其主要根源是物质生活条件缺乏与精神生活没有或缺乏出路。

如常常说的:“哲学的贫困”、“无产阶级的贫困”等等。

2)贫困是一个十分复杂的问题,按照经济学的一般理论,贫困是经济、社会、文化贫困落后现象的总称。

3)贫困首先是一种物质生活的状态。

物质生活贫困,可定义为一个人或一个家庭的生活水平达不到一种社会可以接受的最低标准。

4)但贫困又绝非仅仅是一种简单的物质生活状态,它同时是一种社会结构现象。

贫困不仅只是经济概念,更关乎基本的公民权利、能力,其实质是一种权利和能力的贫困。

比如与高额医疗、养老、教育、住房等民生支出,对应的公民获得健康权、养老权、教育权、居住权的能力缺失。

5) 根据不同的划分标准,贫困可以分为不同的类型。

如绝对贫困和相对贫困,生存型贫困、温饱型贫困和发展型贫困,区域型贫困和个体型贫困,城市贫困和农村贫困,狭义贫困和广义贫困等等。

6)绝对贫困,是指在一定的社会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下,个人和家庭依靠其劳动所得和其他合法收入不能维持其基本的生存需要,这样的个人或家庭就称之为贫困人口或贫困户。

7)相对贫困,是指与社会平均水平相比其收入水平少到一定程度时维持的那种社会生活状况,各个社会阶层之间和各阶层内部的收入差异。

通常是把人口的一定比例确定生活在相对的贫困之中。

比如,有些国家把低于平均收入40%的人口归于相对贫困组别;世界银行的看法是收入只要(或少于)平均收入的1/3的社会成员便可以视为相对贫困。

8)贫困相对于富足,可以有一个人为划定的标准,这就是贫困线。

9)国际贫困标准(InternationalPovertyLineStandard)实际上是一种收入比例法。

一般“以一个国家或地区社会中位收入或平均收入的50%作为这个国家或地区的贫困线。

10)中国国家统计局从1998年开始,使用人均收入和人均消费双指标衡量一个农户是否属于贫困人口。

贫困

贫困

一、定义:在经济或精神上的贫乏窘困,称之为贫困,是一种社会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贫乏的现象,贫困是一种社会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的综合现象。

1998年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阿玛蒂亚·森认为:贫困的真正含义是贫困人口创造收入能力和机会的贫困;贫困意味着贫困人口缺少获取和享有正常生活的能力!朗特里和布思在1901年撰文认为:“一定数量的货物和服务对于个人和家庭的生存和福利的必需的;缺乏获得这些物品和服务的经济资源或经济能力的人和家庭的生活状况,即为贫困。

”国家统计局的《中国城镇居民贫困问题研究》课题组和《中国农村贫困标准》课题组在他们的研究报告中所作的贫困界定是:“贫困一般是指物质生活困难,即一个人或一个家庭的生活水平达不到一种社会可接受的最低标准。

他们缺乏某些必要的生活资料和服务,生活处于困难境地。

”世界银行2001年1月重新对贫困进行了定义,主要有3个特征:一是缺少机会参与经济活动,如果机会在哪里,你不接受,那么就是选择问题和贫困问题无关。

二是在一些关系到自己命运的重要决策上没有发言权。

三是容易受到经济以及其他冲击的影响,例如:疾病,粮食减少,宏观经济萧条等。

综上,贫困是指一定环境条件下,人们在长期内无法获得足够的收入来维持一种生理上的要求,社会文化课接受的和社会公认的基本生活水准的状态。

性质:一、贫困具有动态性。

由于贫困是一种社会现象,它是伴随着经济、家庭的,经济具有经济周期,一个家庭也具有家庭周期。

经济有繁荣也有衰退,家庭有兴盛也有日落西山。

故而贫困也会伴随着经济和家庭的变化而变化。

这就像水上行驶的船一样,他会随着波浪的上升和下降而波动。

二、贫困具有相对性。

贫困只要有阶级的社会就会存在,贫困只是相对的。

当一个团体中大多数人都食不果腹的时候,如果有一个人能够一日三餐不愁。

那么相对于这一个人而言,大多数人是贫困的;但是这一个人相对于我们现在社会的人而言他又是贫困的。

贫困是伴随着阶级产生而产生的资源相对匮乏的一种社会现象。

有关贫困的知识点有哪些

有关贫困的知识点有哪些

贫困是一个世界性问题,影响着许多国家和地区的人民生活。

了解有关贫困的知识点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这个问题,并为减少贫困做出贡献。

以下是有关贫困的一些知识点:1.定义:贫困是指人们基本生活需求无法得到满足,缺乏足够的物质财富和资源。

贫困通常与低收入、低教育水平、健康问题等相关。

2.贫困的分类:贫困可以分为绝对贫困和相对贫困。

绝对贫困是指人们无法满足基本的生存需求,如食物、住房和医疗等。

相对贫困是指人们的生活水平低于社会平均水平,无法满足一定的生活标准。

3.贫困的原因:贫困的原因复杂多样。

经济因素是主要原因之一,包括就业机会不足、低工资和产业结构问题。

社会因素如教育质量、医疗保障和社会福利政策也会影响贫困程度。

个人因素如缺乏技能、健康问题和家庭背景也会导致贫困。

4.贫困的影响:贫困不仅限制了人们的基本生活需求,还对教育、健康和社会参与等方面产生负面影响。

贫困可能导致教育机会不均等,使得贫困家庭的子女无法接受良好的教育。

贫困还与健康问题密切相关,由于缺乏医疗保障,贫困人口更容易患病。

此外,贫困还可能导致社会不稳定和犯罪率上升。

5.减贫措施:减少贫困是全球共同的目标。

各国和国际组织通过制定和实施减贫政策来应对贫困问题。

这些政策包括提供就业机会、改善教育和医疗条件、加强社会保障和扶贫项目等。

国际合作也起到了重要作用,通过援助和技术转让支持贫困国家的发展。

6.成功案例:世界各地已经取得了一些减贫的成功案例。

中国是一个减贫的典型例子,通过实施扶贫政策和发展经济,中国将几亿人口从贫困中解救出来。

其他国家如巴西、印度等也在减贫方面取得了显著进展。

7.全球目标:联合国制定了可持续发展目标,其中第一个目标是消除贫困。

全球各国致力于在2030年前消除极度贫困,并提供教育、健康和机会平等。

贫困是一个复杂的问题,需要全球共同努力来解决。

通过了解贫困的定义、分类、原因、影响以及减贫措施和成功案例,我们可以更好地认识和理解这个问题,并为解决贫困做出自己的贡献。

第九章贫困问题

第九章贫困问题

第九章贫困问题第一节贫困状况第二节贫困的原因第三节反贫困的措施一、贫困的概念与类型(相关概念)l、什么是贫困?贫困是一个十分复杂的问题,按照经济学的一般理论,贫困是经济、社会、文化贫困落后现象的总称。

但首先是指经济范畴的贫困,即物质生活贫困,可定义为一个人或一个家庭的生活水平达不到一种社会可以接受的最低标准。

贫困的存在有着历史与现实的双重原因,因而,贫困又是一个历史性的范畴。

根据不同的划分标准,贫困可以分为不同的类型。

如绝对贫困和相对贫困,生存型贫困、温饱型贫困和发展型贫困,区域型贫困和个体型贫困,城市贫困和农村贫困,狭义贫困和广义贫困等等。

2、什么是绝对贫困和相对贫困?绝对贫困又叫生存贫困.是指在一定的社会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下,个人和家庭依靠其劳动所得和其他合法收入不能维持其基本的生存需要,这样的个人或家庭就称之为贫困人口或贫困户。

从生产方面看,劳动力缺乏再生产的物资条件,难以维持自身的简单再生产,生产者只能进行萎缩再生产;从消费方面看,人们无法得到满足衣、食、住等人类生活基本需要的最低条件,也即人们常说的“食不裹腹.衣不遮体,住不避风寒”的状况。

相对贫困是指与社会平均水平相比其收入水平少到一定程度时维持的那种社会生活状况,各个社会阶层之间和各阶层内部的收入差异。

通常是把人口的一定比例确定生活在相对的贫困之中。

比如,有些国家把低于平均收入40%的人口归于相对贫困组别;世界银行的看法是收入只有(或少于)平均收入的1/3的社会成员便可以视为相对贫困。

绝对贫困和相对贫困是贫困的最常见的划分。

这种从贫困程度的角度的划分明确地反映了接近人类生存临界点最基本的贫困类型,尽管相对贫困在发展程度不同的社会有不同的解释,但绝对贫困的确定对于缓解、维持贫困人口的基本生存权起到了重要作用。

3、什么是生存型贫困、温饱型贫困和发展型贫困?生存型贫困是指生产资料匮乏,满足不了基本需要,解决食物和衣物成了主要的奋斗目标;基本生活没有保障,生存受到威胁。

农村社会学

农村社会学

二、中国农村贫困的状况和特点 (一)中国农村贫困的状况
新中国成立初1949---1952:贫困人口众多,贫富差距显著 社会主义改制完成1953---1978:由于原有社会阶层的格局打破, 贫困现象减少(水平低),但计划体制与人民公社制缺乏效率,农村经 济缺乏活力。 1978年以后,由于经济体制的改革,贫困人口数量迅速下降。农村 贫困主要是相对贫困。
(四)人力资本论
美国经济学家西奥多•W•舒尔茨提出:贫困产生的原因不在于物质的匮乏,而在于 人资本的匮乏和自身对人力投资的轻视,人的能力没有与物质资本保持齐头并进,而 变成经济增长的限制因素。(解决贫困问题时注重人力资本的开发)
(五)贫困功能论
是以功能主义取向研究贫困问题的理论类型。强调贫困对社会具有正功能, 满足了社会的某种需要,这是贫困长期存在的原因。其中迪尔凯姆、穆尔等 都提过。 贫困功能的扶贫观认为贫困和社会分层是社会中理所当然的现象,贫困 个体可以通过自身努力是自己跃迁至更高等级,只要它具备这方面的能力, 但贫困者作为一个整体应该保持,以满足社会这方面的需求。 扶贫应该做的是从社会整体角度个这个阶层创造足够多的适合他们的工 作机会,以维持贫困者的生存,进而达到社会稳定的目的。
(二)目前中国农村的贫困问题
1、贫困人口的数量规模庞大(一天不足一美元即为贫困) 2、贫困人口的贫困程度仍很深(恩格尔系数法)
(三)中国农村贫困问题的结构特点
1 、极端贫困、一般贫困和相对贫困并存,但此消彼长。 2 、区域贫困与阶层贫困并存 3、物质贫困与精神贫困并存
(六)贫困结构论
社会结构因素是社会贫困的主要成因,贫困是由这些社会制度固定下来 的社会结构产生并维持着贫困现象的存在。(消除或改良既有社会结构,用 新制度取代或弥补旧制度) 马克思:从资本主义所有制和资本积累的一般规律来探讨贫困的根源, 一方面通过资产所有权剥夺无产阶级创造的剩余价值。另一方面是资本有机 构成不断提高导致相对人口过剩,保证了有利于与资本家的失业大军始终存 在于社会中,造成贫困的不可避免性和延续性

贫困概念的内涵、演进与发展述评

贫困概念的内涵、演进与发展述评

贫困概念的内涵、演进与发展述评一、引言贫困问题一直是全球关注的热点,消除贫困也是联合国可持续发展目标之一。

贫困概念的内涵、演进与发展,涉及到社会学、经济学、政治学等多个学科领域。

本文将对贫困概念的内涵、演进与发展进行详细述评,以期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贫困问题的本质和解决方法。

二、贫困概念的内涵1. 绝对贫困与相对贫困绝对贫困是指个人或家庭收入水平低于维持基本生活需求的最低水平,而相对贫困则是指个人或家庭收入水平相对于社会平均收入水平较低。

这两种贫困概念都是基于收入水平来定义的,但绝对贫困更关注的是基本生活需求的满足,而相对贫困则更注重个人或家庭在社会中的地位和相对收入水平。

2. 能力贫困与权利贫困能力贫困是指个人或家庭由于缺乏教育、技能、健康等原因而无法获得足够的收入或就业机会,导致其基本生活需求无法得到满足。

权利贫困则是指个人或家庭由于种族、性别、社会地位等原因而被排斥在社会资源和机会之外,导致其无法享有与其他人平等的机会和权利。

这两种贫困概念都强调了贫困的多维性,不仅仅局限于经济收入的不足。

三、贫困概念的演进1. 从收入贫困到多维贫困随着对贫困问题研究的深入,人们逐渐认识到贫困不仅仅是收入不足的问题,还包括教育、健康、住房、社会保障等多个方面的不足。

因此,多维贫困概念逐渐得到认可和应用。

多维贫困指数考虑了个人或家庭在多个维度上的剥夺情况,可以更全面地反映贫困状况。

2. 从绝对贫困到相对贫困随着全球经济的发展和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绝对贫困标准也在不断提高。

然而,相对贫困问题却日益突出,即使在发达国家,也存在一部分人收入水平相对较低,无法满足其基本生活需求的情况。

因此,相对贫困概念逐渐得到关注和研究。

四、贫困概念的发展1. 精准扶贫战略的提出中国政府提出的精准扶贫战略是对传统扶贫方式的一次创新。

该战略强调因人因地施策、分类施策,通过精准识别、精准帮扶、精准管理等方式,提高扶贫效果和可持续性。

这一战略的实施,不仅有助于解决中国的贫困问题,也为全球贫困治理提供了有益的经验。

社会福利第九章 贫困和社会福利

社会福利第九章  贫困和社会福利

2 基尼系数
基尼系数(Gini coefficient)是衡量一个国家 贫富差距的重要指标。它是由意大利经济 学家基尼(C.Gini)根据洛伦兹曲线做出的衡 量收入分配平等程度的指标。
(二)贫困的指标
1 恩格尔系数 恩格尔系数法是指居民全年的食品支出与消费支
出的比率。一般而言,恩格尔系数越高,一个家 庭或个人的收入就越低。采用恩格尔系数划分贫 富的标准是:恩格尔系数达59%以上者为绝对贫 困;50%~59%为勉强度日;40%~50%为小康 水平;30%~40%为富裕;30%或以上则为最富 裕。通常情况下,恩格尔系数达60%为贫困线 (更准确地说为绝对贫困线)的标准,食品支出 除以60%就是贫困线。
(三)贫困的类型
1 绝对贫困与相对贫困 2 狭义贫困与广义贫困 3 区域贫困与个体贫困 4 长期贫困与暂时贫困 5 绝对贫困、基本贫困与相对贫困 唐森和莫泰基"三分法"
二、贫困的测量
(一)贫困的测度 1 洛伦兹曲线 洛伦兹首先将一国总人口按收入由低到高
排列,然后考虑收入最低的任意百分比所 得到的收入百分比,最后将这样得到的人 口累计百分比和收入累计百分比的对应关 系描绘在图形上,就得到了洛伦兹曲线。
且稳定在一定的规模 2.城市贫困程度 3.城市贫困人口构成
(二)我国城市贫困问题的成因
从表面上看,国有企业在改革中大量裁减 冗员,大批国有企业职工下岗或成为登记 失业者,造成收入相对或绝对下降甚至失 去生活来源,是改革开放以后城市贫困人 口迅速增加的直接原因;而深层次的原因 则是社会变革和转型时期社会经济制度的 变化。
(三)抚孤助残养寡是农村社会福利的重 点项目
(四)对贫困户实行实会福利措施

贫困的基本概念和基本知识消费经济学

贫困的基本概念和基本知识消费经济学

贫困的基本概念和基本知识l、什么是贫困?贫困是一个十分复杂的问题,按照经济学的一般理论,贫困是经济、社会、文化贫困落后现象的总称。

但首先是指经济范畴的贫困,即物质生活贫困,可定义为一个人或一个家庭的生活水平达不到一种社会可以接受的最低标准。

贫困的存在有着历史与现实的双重原因,因而,贫困又是一个历史性的范畴。

根据不同的划分标准,贫困可以分为不同的类型。

如绝对贫困和相对贫困,生存型贫困、温饱型贫困和发展型贫困,区域型贫困和个体型贫困,城市贫困和农村贫困,狭义贫困和广义贫困等等。

2、什么是绝对贫困和相对贫困?绝对贫困又叫生存贫困.是指在一定的社会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下,个人和家庭依靠其劳动所得和其他合法收入不能维持其基本的生存需要,这样的个人或家庭就称之为贫困人口或贫困户。

从生产方面看,劳动力缺乏再生产的物资条件,难以维持自身的简单再生产,生产者只能进行萎缩再生产;从消费方面看,人们无法得到满足衣、食、住等人类生活基本需要的最低条件,也即人们常说的“食不裹腹,衣不遮体,住不避风寒”的状况。

相对贫困是指与社会平均水平相比其收入水平少到一定程度时维持的那种社会生活状况,各个社会阶层之间和各阶层内部的收入差异。

通常是把人口的一定比例确定生活在相对的贫困之中。

比如,有些国家把低于平均收入40%的人口归于相对贫困组别;世界银行的看法是收入只要(或少于)平均收入的1/3的社会成员便可以视为相对贫困。

绝对贫困和相对贫困是贫困的最常见的划分。

这种从贫困程度的角度的划分明确地反映了接近人类生存临界点最基本的贫困类型,尽管相对贫困在发展程度不同的社会有不同的解释,但绝对贫困的确定对于缓解、维持贫困人口的基本生存权起到了重要作用。

3、什么是生存型贫困、温饱型贫困和发展型贫困?生存型贫困是指生产资料匮乏,满足不了基本需要,解决食物和衣物成了主要的奋斗目标;基本生活没有保障,生存受到威胁。

温饱型贫困是指在正常条件下,食物和衣物能够得到供给,但经济发展还很困难,生活水平还很低,抵御灾害的能力还很弱,食物和衣物的供给还缺乏可靠的基础,收入水平制约着进一步的发展,实现小康的道路还很漫长。

贫困的基本概念和基本知识消费经济学

贫困的基本概念和基本知识消费经济学

贫困的基本概念和基本知识l、什么是贫困?贫困是一个十分复杂的问题,按照经济学的一般理论,贫困是经济、社会、文化贫困落后现象的总称。

但首先是指经济范畴的贫困,即物质生活贫困,可定义为一个人或一个家庭的生活水平达不到一种社会可以接受的最低标准。

贫困的存在有着历史与现实的双重原因,因而,贫困又是一个历史性的范畴。

根据不同的划分标准,贫困可以分为不同的类型。

如绝对贫困和相对贫困,生存型贫困、温饱型贫困和发展型贫困,区域型贫困和个体型贫困,城市贫困和农村贫困,狭义贫困和广义贫困等等。

2、什么是绝对贫困和相对贫困?绝对贫困又叫生存贫困.是指在一定的社会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下,个人和家庭依靠其劳动所得和其他合法收入不能维持其基本的生存需要,这样的个人或家庭就称之为贫困人口或贫困户。

从生产方面看,劳动力缺乏再生产的物资条件,难以维持自身的简单再生产,生产者只能进行萎缩再生产;从消费方面看,人们无法得到满足衣、食、住等人类生活基本需要的最低条件,也即人们常说的“食不裹腹,衣不遮体,住不避风寒”的状况。

相对贫困是指与社会平均水平相比其收入水平少到一定程度时维持的那种社会生活状况,各个社会阶层之间和各阶层内部的收入差异。

通常是把人口的一定比例确定生活在相对的贫困之中。

比如,有些国家把低于平均收入40%的人口归于相对贫困组别;世界银行的看法是收入只要(或少于)平均收入的1/3的社会成员便可以视为相对贫困。

绝对贫困和相对贫困是贫困的最常见的划分。

这种从贫困程度的角度的划分明确地反映了接近人类生存临界点最基本的贫困类型,尽管相对贫困在发展程度不同的社会有不同的解释,但绝对贫困的确定对于缓解、维持贫困人口的基本生存权起到了重要作用。

3、什么是生存型贫困、温饱型贫困和发展型贫困?生存型贫困是指生产资料匮乏,满足不了基本需要,解决食物和衣物成了主要的奋斗目标;基本生活没有保障,生存受到威胁。

温饱型贫困是指在正常条件下,食物和衣物能够得到供给,但经济发展还很困难,生活水平还很低,抵御灾害的能力还很弱,食物和衣物的供给还缺乏可靠的基础,收入水平制约着进一步的发展,实现小康的道路还很漫长。

社会救助理论

社会救助理论
三、中国社会救助制度的发展
1. 底线公平原则下的制度构建 “底线公平”所包含的制度性内容包括三个方面:第一,
最低生活保障;第二,公共卫生和大病医疗救助;第 三,公共基础教育(义务教育)。 2.社会救助的制度发展的方向 (1)扶贫到户。 (2)教育救助。 (3)将城市流动人口逐步纳入正式社会保障体系。 (4)医疗救助。
深度阅读
1.《贝弗里奇报告》,中国劳动和社会保 障出版社,2004
2.《中国城市反贫困论纲》,李军著,经 济科学出版社,2004
本章小结
贫困是一个复杂的概念,经济的不平等直接导致贫困, 经济不平等程度通常以基尼系数来度量。贫困的指数 主要有贫困发生率、贫困缺口率、森贫困指数等。贫 困的测量是包括目标与指标构成的结构体系。对贫困 的认识与测量是社会救助的基本前提和必要基础。
➢ 在凯恩斯主义的影响下,基于社会救济的社会保护政 策在20世纪80年代以来发生了根本转变:
(1)由政府出面提供给个人及家庭收入相应的最低收入 保障;
(2)政府有责任帮助个人和家庭抵御社会风险可能带来 的危机;
(3)政府保证所有的国民享受尽可能最好的、没有确定 上限的社会服务。
第四节 中国社会救助制度的实践
第三节 主要国家社会救助制度的实践
一、社会救助制度的内容
➢ 英国救助立法时间悠久。 ➢ 美国救助制度也比较丰富完善。 ➢ 韩国的社会救助倾向于生活保护。 ➢ 德国的社会救助偏向于特殊困难家庭。
二、社会救助制度的机制
社会救助制度运行机制通常是通过两方面的社会政策 的相互作用来实现的。 运用各种社会政策增加工作回报。 解决受益者对福利的依赖,采取比较严厉的政策措施 把受益人“赶出”家门,寻找工作。
西方发达国家社会救助体系改革的一个措施便是用 “有选择的援助”代替普遍的受惠,责任重心由原 来的国家向个人转移。采取的措施主要有: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十三章贫困问题
概述:
人类社会在征服自然、改造自然方面取得了巨大成就,社会生产力得以提高,人民生活水平也得以提高。

但社会发展至今,贫困问题却日益严重地摆在人们面前,成为全世界的一个严峻课题。

人类社会渴求摆脱贫困,不断地寻找脱贫的出路,但结果并不如人所愿。

消除贫困是世界各国的基本国策,也是我国政府面临的一项长期而艰巨的历史重任。

本章从贫困的一般概念类型出发,对中国农村贫困问题、中国城市贫困问题和中国反贫困政策进行深入剖析。

世界:(观看世界贫困图片)在过去的50年中,世界财富增加了7倍,但世界范围内的贫困问题也日益恶化,据有关国际组织2005后统计,在最近5年里,全世界贫困人口从10亿增加到13亿,有10多亿人缺乏安全饮水等基本生活条件,每天有7.5亿人挨饿。

目前,发展中国家贫困人口约占其人口的1/3以上,其中90%以上的贫困人口集中在南亚、南洲、中美洲、巴西和中国。

非洲人口的一半挣扎在饥饿线上,拉美地区有近2亿人口生活在贫困线以下。

发展中国家每年都有50万妇女死于分娩及有关的并发症,700万人死于可以预防的疾病,800万儿童死于因饮水和空气污染而引起的疾病,这些数字之和远远超过战争所造成的死亡。

由于营养不良,发展中国家5000万儿童智力和体能不健全。

此外,有1.3亿学龄儿童失去了入学机会,其中80%是女童。

我国:(观看中国贫困图片)中国改革开放以来扶贫工作取得了很大成就,但是,国现在面临的贫困形势还是很严峻的。

(最新消息)扶贫办国际合作和社会扶贫司副司长刘书文2014-12-15日公布的消息,按照农民年人均纯收入2300元(2011年的最新标准,相当于每天1美元,25年保持低标准,终于接近世界扶贫标准)的扶贫标准,到2013年底,我国农村贫困人口有8249万人;按世界银行每天生活费1.25美元的标准,我国农村贫困人口大约还有2亿多。

在湖南、河南、广西、四川、贵州、云南这6个省份的贫困人口都在500万以上。

全国有3917个村不通电,影响近380万人,连片特困地区有3862万农村居民和601万学校师生没有解决饮水安全的问题。

所以说,贫困问题在世界范围内相当且依然严峻,它不仅仅是一个经济问题,它是指由于贫穷所直接导致或者衍生的一系列社会问题。

涉及全球政治稳定,人类文明的进步,全球稳定和谐发展。

要想全面的认识贫困问题,首先就要弄清楚什么是贫困。

较早的定义有:
★1901年,朗特里(S·Rowntree)提出的,他认为:“如果一个家庭的总收入不足以维持家庭人口最基本的生存活动要求,那么,这个家庭就基本上陷入了贫困之中。


此后,随着贫困研究日趋深入,关于贫困的定义越来越多。

★从20世纪80年代后期到90年代末,阿玛蒂亚.森(Amartya Sen):贫困是指对人类基本能力和权利的剥夺,而不仅仅是收入缺乏。

早期的贫困定义将视野局限于物质生活,而新近的贫困定义刚认为贫困不仅仅是经济问题,还有社会和个人等多方面原因。

★世界银行在《1990年世界发展报告》中对贫困下的定义:贫困是指缺少达到最低生活水准的能力。

提出按1985年价值人均每天l美元的绝对收入标准确定贫困线,是迄今为止进行贫困国际比较的最重要的尺度之一。

这个标准把贫困定义为物质生活,强调物质和收入的绝对数量……
可见,贫困是一个极为复杂的概念,它涉及经济、社会、历史、文化、心理、生理等多方面的问题,在不同的时问或不同的地域也有着不同的表现。

人们往往从不同的角度去认识贫困。

那么我们再从多角度对贫困去了解一下贫困,看看贫困有哪些类型。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