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李清照的咏花词
李清照咏花诗词之梅花
![李清照咏花诗词之梅花](https://img.taocdn.com/s3/m/fa419611bb1aa8114431b90d6c85ec3a87c28be3.png)
李清照咏花诗词之梅花
李清照作过多首咏梅词,却并未专门咏过荷花,只在其中几首作品中略有描写。
《如梦令》全词充满了少女活泼欢快的情调,极富生命力。
而后期在《一剪梅》中,词人则借香气已消散的红藕意象烘托出与丈夫分隔两地的相思愁苦,细致生动地表现出闺阁女子凄凉独处时的内心感受。
《南歌子---天上星河转》,暗用'莲'与'怜'、'藕'与'偶'的谐音,透露出孤独的自己对逝去丈夫的深深思念。
《如梦令》
常记溪亭日暮,沉醉不知归路。
兴尽晚回舟,误入藕花深处。
争渡,争渡,惊起一滩鸥鹭。
《一剪梅》
红藕香残玉簟秋。
轻解罗裳,独上兰舟。
云中谁寄锦书来,雁字回时,月满西楼。
花自飘零水自流。
一种相思,两处闲愁。
此情无计可消除,才下眉头,却上心头。
《南歌子》
天上星河转,人间帘幕垂。
凉生枕簟泪痕滋。
起解罗衣聊问夜何其翠贴莲蓬小,金销藕叶稀。
旧时天气旧时衣。
只有情怀不似旧家时!。
李清照咏梅词探析
![李清照咏梅词探析](https://img.taocdn.com/s3/m/d6add4f229ea81c758f5f61fb7360b4c2e3f2a01.png)
李清照咏梅词探析摘要:李清照的咏物词以咏梅最具代表性,词人笔下的梅花,不仅具有特殊的审美意蕴,更与词人在心灵上互相呼应。
李清照的人生可以分为早期、中期和晚期三个阶段,从浪漫的青年到憔悴的中年,再到飘零的晚年,其咏梅词也经历了早期咏梅花之美,中期感梅花之伤,晚期借梅花悼亡的递进和转换,这个过程也折射出李清照在人生不同阶段内心情感的变化和人生命运的沉浮。
关键词:李清照;咏梅词;探析梅花素来受文人喜爱,享有“雪中高士”的美誉。
宋朝时期把它奉为国花,更是赢得了众多文人雅士的青睐。
词人李清照虽为女性,但她和同时代男性文人一样对梅花情有独钟。
在《李清照集校注》收录的 60 首词中,专咏梅花的有 9 首,提及梅花的有 11 首,约占她存世词总数的 1/3。
正如陈祖美在《李清照作品赏析集》前言中所说:《漱玉集》中比重最大的是咏梅词。
假如把它们依次联章,简直可以构成一部堪与两宋之间的三、四代皇室兴衰史相始终的作者心灵史”。
[1] 根据这种说法,可以认为李清照实际上是以梅花为媒介表达着自己不同时期的情绪和心声。
所以,本文旨在通过探讨李清照三个时期的咏梅词,从而进一步揭示咏梅词背后所隐喻的作者不同人生时期的情感变化和生命感悟。
一、早期咏梅:赏梅花之形,展青春曼妙这个阶段是李清照屏居青州之前的少女少妇时代。
据史料记载,李清照出生在宋代士大夫家庭,其父李格非以文章著称于世,著有《洛阳名园记》,是“苏门后四学士”之一,官至礼部员外郎。
母亲王氏也知书善文,李清照从小就生活在文学气氛浓厚,开明宽容的家庭环境中,她整日沉浸于闺房花园、诗书秋千构成的生活空间,与赵明诚结婚以后,两人志同道合,经常谈诗论画、鉴赏金石,同样延续着闺房中的温暖与惬意。
李清照是幸运的,她的文学才华不但没有因为嫁人而中断,反而得到了更大的发展,因为她拥有了那个时代极其难得的爱人、知己。
此时,活跃在她笔下的梅花娇艳明丽、花姿柔美,既表达了词人对美好青春和爱情的礼赞,也流露出些微少女、少妇惜花伤春的情怀。
赏析李清照词中花的意象
![赏析李清照词中花的意象](https://img.taocdn.com/s3/m/9e82b8ff64ce0508763231126edb6f1afe007112.png)
从文学角度来看,李清照运用花意象的技巧非常高超。她将花与自己的情感和 思想巧妙地结合在一起,使花成为她表达自己内心世界的独特媒介。同时,李 清照在运用花意象时,善于运用比喻、象征等修辞手法,使花的形象更加生动、 具体。例如,“风住尘香花已尽,日晚倦梳头。”这句话中,李清照以花喻人, 表达了自己在孤独、寂寞中的坚强与执着。
三、李清照选择花目作为意象载 体的原因
李清照选择花目作为意象载体并非偶然,而是与她的生活经历和时代背景密切 相关。
1、少女时期的轻松氛围
李清照的少女时期在一个充满欢笑和无忧无虑的环境中度过。这个轻松的氛围 对她的人生观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她用荷花来描绘那段时光,表达了对纯真无 暇、充满活力的青春岁月的怀念。
参考内容二
基本内容
醉花阴,词牌名,曲调为《瑞鹧鸪》,上下片同。定格为:双调五十二字,前 后片各三仄韵。此词以一个女子的愁绪书写人生苦短的伤感。作者通过描述自 己前往丈夫所任县令之地后长时间寄居的处境和无法消遣的愁闷心情,表达了 作者对丈夫的思念和寂寞空虚的伤感。
上片“薄雾浓云愁永昼,瑞脑销金兽”写室内外天气阴沉,更增加了阴郁的气 氛。“薄雾浓云”是天气阴霾的写照,“愁永昼”则是心绪的直接抒发。词中 所写“愁”字,是全词的词眼,下面的描写都是围绕愁字展开的。“瑞脑销金 兽”一句,交代了愁的原因:原来丈夫不在身边,她独自在室内百无聊赖,看 着香炉里瑞脑香的烟雾袅袅而起,心中充满了思念与忧愁。
参考内容三
基本内容
李清照,这位宋代著名女词人,以其独特的艺术风格和深刻的人生感悟,成为 了中国文学史上的一颗璀璨明珠。她的词作中,花意象的运用尤为引人注目。 本次演示将从唐宋文人审美和女性情感两个角度,深入探讨李清照词中的花意 象。
一、李清照词中“花”的特点
论李清照词中的花意象
![论李清照词中的花意象](https://img.taocdn.com/s3/m/819c1657524de518964b7dfe.png)
论李清照词中的花意象[内容摘要]李清照钟爱于花,在她的词中,花作为主要的意象频频出现,这些“花”意象和词人自己形成了一种独特的隐喻和象征关系。
花地开谢枯荣贯穿在李清照人生的不同阶段,她把感情完全地融注在花的世界中,李清照词中的花意象不是单纯地咏物抒情,而是已经上升为词人的人生哲理与情感寄托,达到人亦是花,花亦是人的境界。
不同时期的花正代表着词人不同时期的心态和思想。
从“花”的意象中我们感受着李清照细腻的情怀和感伤的人生。
其笔下少女时期、少妇时期、寡妇时期,花的意象都是一个个鲜活的个体,淋漓尽致地展现了李清照的生命流程及其蕴涵的深刻情感,本文试通过剖析她词作中的“花”意象来再现她人生各个时期的生命状态和情感历程。
[关键词]李清照词花意象意象作为古诗词中一种突出的文化现象,是中国文化特有的范畴,它很早就出现于中国古典哲学、美学与文论中。
“意”指审美主体的意识、心志、情义、旨趣等心理内涵,表现在艺术作品中,则指其思想含义、情理内容、精神境界。
“象”来自于物,又不是单纯的物,它是从具体的形象概括而来,不仅成为形象与想象的共名,而且积淀了具象思维的中国文化的丰富内涵,意象主义者认为意象是主观选择、加工和创造而融入了情义和美感的有意味的形象。
将人的情思融入对意象地体察中,把它写成有知有觉有爱有恨的有情物,以形传神,从有限中传出无限。
中国的诗词是古代文化中的精华部分,历代许多文人地创作往往由“物”而引发某种深思或者情感体验。
而其中的“花”更是文人骚客的至爱,娇美的花带给他们许多的遐思,同时更是个人情感与品性的一种寄托。
屈原的“制芰荷以为衣服兮,集芙蓉以为裳”,李商隐的“寒梅最堪恨,常作去年花”,欧阳修的“候馆梅残,溪桥柳细,草薰风暖摇征辔”等。
在这些男性文人的诗词中寄寓了他们对于自我生命的一种深刻感悟。
宋代杰出的女词人李清照亦写了许多关于“花”的词,作为女性词人,她所显露的更多的是作为女性主体的生命经历和情感体验,与男性诗人有着微妙的区别,她的“花”比男性文人写得更为细腻、真切。
李清照《鹧鸪天·桂花》译文《鹧鸪天·桂花》鉴赏及赏析
![李清照《鹧鸪天·桂花》译文《鹧鸪天·桂花》鉴赏及赏析](https://img.taocdn.com/s3/m/593311e60408763231126edb6f1aff00bed570fd.png)
李清照《鹧鸪天·桂花》译文《鹧鸪天·桂花》鉴赏及赏析《鹧鸪天·桂花》是由李清海藻所创作的,李清照的这首咏桂词一反传统,以议论入词,又托物抒怀。
咏物既不乏形象,议论也能充满诗意,堪称别开生面。
今天小编在这给大家整理了一些关于《鹧鸪天·桂花》的译文及鉴赏,我们一起来看看吧!《鹧鸪天·桂花》宋代:李清照暗淡轻黄体性柔,情疏迹远只香留。
何须浅碧深红色,自是花中第一流。
(深一作:轻)梅定妒,菊应羞,画阑开处冠中秋。
骚人可煞无情思,何事当年不见收。
(阑通:栏)《鹧鸪天·桂花》译文此花浅黄而清幽,形貌温顺又娇羞。
性情萧疏远离尘世,它的浓香却久久存留。
无须用浅绿或大红的色相去招摇炫弄,它本来就是花中的第一流。
梅花肯定妒忌它,而它又足以令迟开的菊花感到害羞。
在装有华丽护栏的花园里,它在中秋的应时花木中无双无俦。
大诗人屈原啊,可真叫无情无义,在写到诸多花木的《离骚》里,为何岩桂不被收?《鹧鸪天·桂花》注释鹧鸪天:词牌名。
“画阑”句:化用李贺《金铜仙人辞汉歌》的“画栏桂树悬秋香”之句意,谓桂花为中秋时节首屈一指的花木。
“骚人”二句:取意于陈与义《清平乐·木犀》的“楚人未识孤妍,《离骚》遗恨千年”之句意。
“骚人”、“楚人”均指屈原。
可煞:疑问词,犹可是。
情思:情意。
何事:为何。
此二句意谓《离骚》多载花木名称而未及桂花。
《鹧鸪天·桂花》赏析一咏物诗词一般以咏物抒情为主,绝少议论。
李清照的这首咏桂词一反传统,以议论入词,又托物抒怀。
咏物既不乏形象,议论也能充满诗意,堪称别开生面。
“暗淡轻黄体性柔,情疏迹远只香留。
”短短十四字却形神兼备,写出了桂花的独特风韵。
上句重在赋“色”,兼及体性;下句重在咏怀,突出“香”字。
据有关记载,桂树花白者名银桂,黄者名金桂,红者为丹桂。
它常生于高山之上,冬夏常青,以同类为林,间无杂树。
又秋天开花者为多,其花香味浓郁。
试论李清照词_花_的人生象征意义
![试论李清照词_花_的人生象征意义](https://img.taocdn.com/s3/m/9bcbf0ff9e314332396893c1.png)
2005年7月第26卷 第4期东岳论丛Don g Yue TribuneJul.,2005Vol.26 No.4[收稿日期]2005-03-02[作者简介]许金华(1955-),男,浙江树人大学人文学院副教授。
=文学研究>试论李清照词/花0的人生象征意义许 金 华(浙江树人大学人文学院,浙江杭州311121)[关键词]李清照;棠菊梅桂[摘 要]宋代女词人李清照有词作不少写到棠、菊、梅、桂等花木。
海棠之感,菊之恋,梅之怨,桂之闲,正好形象地构成了她人生和心灵的发展轨迹,有力地呈现了她所具有的心理和品格特征。
毋庸贬低或拔高其意义,应还其作为伟大女性词人的真实面貌。
[中图分类号]I222.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8353(2005)04-0094-04李清照(自号易安居士)作为女性大词人,较之一般男性词人可能更热衷于描述花卉,在她现存的四十余首词中,或作为歌咏的主体或作为环境氛围的营造或作为情感的烘托,写到梅、菊、桂、海棠和芭蕉之类的词作约占三分之二。
花卉在古代诗词中非常多见,古代的诗家词客常常引以自喻,或作为其人格的象征,或表达其人生的追求。
屈原的/扈江离与辟芷兮,纫秋兰以为佩0(5离骚6);陶渊明的/芳菊开林耀,青松冠岩列,怀此贞秀姿,卓为霜下客0(5和郭主簿6其二);李白的/风吹芳兰折,日没鸟雀喧0(5送裴十八图南归嵩山6);杜甫的/葵藿倾太阳,物性固莫夺0(5自京赴奉先县咏怀五百字6);苏轼的/故作小红桃杏色,尚余孤瘦雪霜姿0(5红梅6)等等,无不是其内在品格的形象呈现。
而女性作家写花不仅用花来象征其精神品质,而且还用花来比喻其外表形象,正如李白所说的/美人如花隔云端0(5长相思6)中的/美人如花0。
因而这种内涵与外表相统一的花卉自拟的写法更能表现女性的特点和魅力。
李清照作为大词人的女性更是如此。
黑格尔说:/在艺术里,这样感性的形状和声音之所以呈现出来,并不只是为着它的本身或是它的直接现于感官的那种模样,形状,而是为着要用那种模样去满足更高的心灵的旨趣,因为它们有力量从人的心灵深处唤起反应和回响。
从咏花词看李清照
![从咏花词看李清照](https://img.taocdn.com/s3/m/a514eb3aaf1ffc4ffe47ac7b.png)
从咏花词看李清照【摘要】李清照的咏花词多描绘自然景物,吟咏四季花卉,寄情于景,情景交融,达到了花品和人格的统一,实现了物我合一的崇高艺术境界。
前期的咏花词反映闺阁生活,大胆书写“离愁别恨”;后期的咏花词以反映国破、家亡、夫死为主要内容,个人命运、民族情绪、爱国情感相互交织在一起,抒发“哀愁凄苦”。
前期咏花词在平静舒适的环境中创作而成,题材比较单调,情调偏于感伤。
后期咏花词的创作是在颠沛流离的生活中,环境变幻莫测,基调悲怆凄苦。
个人的兴趣、修养、生活经历和艺术才能、家庭环境和时代氛围,皆为咏花词创作内容、创作风格不可忽视的重要因素。
李清照的咏花词含蓄蕴藉,既有“婉约”,又有“豪放”。
李清照的咏花词是寄情感、身世于物的自传。
李清照和她的咏花词是一杯香醇的美酒,让人流连忘返,回味无穷。
【关键词】李清照咏花词花品人格物我合一【中图分类号】G633.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8)13-0115-01在李清照现存的四十多首词中,绝大多数是咏花词。
词作中多描绘自然景物,吟咏四季花卉,寄情于景,情景交融,实现了花品和人格的统一,达到了物我合一的崇高艺术境界。
李清照生活在仕宦家庭中,父母亲对她的影响极大,她的天才得到了培养和表现的机会。
与赵明诚结婚后,生活和谐幸福,除了因丈夫离别而引起的淡淡的哀愁和寂寞以外,过着平静的学者生活。
多方面的兴趣和爱好,培养了她健康的生活意趣,咏花刻意追求惊人之句,才欲压倒须眉。
哲人别林斯基说:“诗的本质就在于描绘不具形的思想以生动的、感情的、美丽的形象。
”李清照前期咏花词正是传神、细腻、逼真的描绘花的形象,塑造自我形象,寄寓自己日常生活中的闺阁之情。
如《如梦令》:“常记溪亭日暮,沉醉不知归路。
兴尽晚归舟,误入藕花深处。
争渡,争渡,惊起一滩鸥鹭。
”一个洒脱、可爱的少女荡舟游来游去,茫然争渡之际,惊起滩上栖息的鸥鹭。
立刻顿悟,原来是沉浸在秀丽迷人的藕花丛中,形象地描绘出了女主人公欣欣然生气蓬勃、爱惜芳华的性格。
李清照诗词中的“花”意象
![李清照诗词中的“花”意象](https://img.taocdn.com/s3/m/7bd73134bfd5b9f3f90f76c66137ee06eef94e50.png)
李清照诗词中的“花”意象李清照诗词中的“花”意象作为一个热爱生活,热爱自然的女子,李清照多将爱花之情付诸笔下,对花的欣赏、喜爱,是她少女闺阁生活的重要内容,而借花寄托相思,咏花标致情操,又是她词作中经常出现的主题。
李清照现存词作四十六首,以南渡为分期,词风变化明显,但词人在创作中爱用“花”意象却没有改变。
在李清照的词作中,除了八首没有提到“花”之外,其余,或单独吟咏,或泛指鲜花,总是离不开花的影子,如“不如随分尊前醉,莫负东篱菊蕊黄” ,“共赏金尊沉绿蚁,莫辞醉,此花不与群花比” ,“兴尽晚回舟,误入藕花深处” 等,在李清照的词作中用花表达出了极为饱满的人生内容和丰富的精神世界。
一、“花”意象凸显其美好诗意的生活花,一直都是美好的象征,李清照笔下常通过对花的描写烘托意境,显现出她对美的追求与向往,对生活方式的一种诗意表达。
昨夜雨疏风骤,浓睡不消残酒。
试问卷帘人,却道:“海棠依旧。
”“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
这首词描写了一幅简单的生活片段,似一帧剪影般记录下了一幅动人的画面。
夜晚伴着紧密的风声,淅淅沥沥地下着疏朗的小雨,次日香闺中,沉睡一晚的女子,慵懒地醒来,酒意未退,晨妆未梳就开始关心园中海棠。
“试问卷帘人”一个“试”字道出多少急切和犹豫,是心底已经猜晓结果而又担心结果成真的揣测心态,而卷帘人漠然回答“却道海棠依旧”更让女主人黯然叹息,“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
“绿”借代绿叶,“红”借代红花,含蓄精炼,色彩对比鲜明。
“肥”形容雨后的叶子因水份充足而茂盛肥大,“瘦”形容雨后的花朵因不堪雨打而凋谢稀少,拟人手法使这两种状态的对比显得生动别致,形象逼真。
本来平平常常的四个字,经词人的搭配组合,便使涵义得到丰富和扩大。
由这四个字生发联想,那“红瘦”不正表明春天的渐渐消逝,而“绿肥”象征着绿叶成荫的盛夏即将来临,这种极富概括性的语言,实在令人叹为观止。
胡仔《苕溪渔隐丛话》称:“此语甚新”,《草堂诗余别录》评:“结句尤为委曲精工,含蓄无穷意焉。
李清照“花诗词”有哪些
![李清照“花诗词”有哪些](https://img.taocdn.com/s3/m/d656f026f02d2af90242a8956bec0975f465a480.png)
李清照“花诗词”有哪些赏花是古代人生活中的一种雅兴。
最早的赏花活动是到自然界中去寻找芳姿,观赏万物丛中的花色美景,并由此构成了游乐消遣的一项重要内容。
下面就是店铺给大家带来李清照“花诗词”,欢迎大家阅读!1、鹧鸪天·桂花作者:李清照【宋代】暗淡轻黄体性柔。
情疏迹远只香留。
何须浅碧深红色,自是花中第一流。
梅定妒,菊应羞。
画阑开处冠中秋。
骚人可煞无情思,何事当年不见收。
2、醉花阴·薄雾浓云愁永昼作者:李清照【宋代】薄雾浓云愁永昼,瑞脑销金兽。
佳节又重阳,玉枕纱橱,半夜凉初透。
东篱把酒黄昏后,有暗香盈袖。
莫道不销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
3、减字木兰花·卖花担上作者:李清照【宋代】卖花担上。
买得一枝春欲放。
泪染轻匀。
犹带彤霞晓露痕。
怕郎猜道。
奴面不如花面好。
云鬓斜簪。
徒要教郎比并看。
4、懈恋花作者:李清照【清代】晴风初破冻,柳眼梅腮,已觉春心动。
酒意诗情谁与共?泪融残粉花钿重。
乍试夹衫金缕缝,山枕斜欹,枕损钗头凤。
独抱浓愁无好梦,夜阑犹剪灯花弄。
5、庆清朝慢·禁幄低张作者:李清照【宋代】禁幄低张,彤阑巧护,就中独占残春。
容华淡伫,绰约俱见天真。
待得群花过后,一番风露晓妆新。
妖娆艳态,妒风笑月,长殢东君。
东城边,南陌上,正日烘池馆,竟走香轮。
绮筵散日,谁人可继芳尘。
更好明光宫殿,几枝先近日边匀。
金尊倒,拚了尽烛,不管黄昏。
6、鹧鸪天·桂花作者:李清照【宋代】暗淡轻黄体性柔,情疏迹远只香留。
何须浅碧深红色,自是花中第一流。
梅定妒,菊应羞,画阑开处冠中秋。
骚人可煞无情思,何事当年不见收。
李清照带17个花的诗句
![李清照带17个花的诗句](https://img.taocdn.com/s3/m/0fe0ab9c3086bceb19e8b8f67c1cfad6195fe93e.png)
李清照与花的诗意对话在中国古代文学史上,李清照是一位卓越的女性诗人。
她的诗词,犹如一朵朵盛开的花朵,清新脱俗,散发出独特的芬芳。
在这篇文章中,我们将通过17个包含“花”字的诗句,来品味李清照的诗意世界。
一、“人比黄花瘦”,这是李清照《如梦令》中的名句,她以花喻人,表达了自己对美好事物的追求和对生活的热爱。
二、“一夜东风吹雨过,满地落红无数”,在《声声慢》中,李清照用花瓣飘落的形象,展现了时光流逝的无情。
三、“花开堪折直须折,莫待无花空折枝”,这是李清照对人生短暂、珍惜当下的深刻理解。
四、“云想衣裳花想容,春风拂槛露华浓”,这句诗出自《浣溪沙》,李清照用花比喻女子的美丽,表现了她对美的独特感悟。
五、“桃花依旧笑春寒,柳絮飞时泪满巾”,在《武陵春》中,李清照以花寓情,抒发了自己的哀愁和无奈。
六、“绿杨烟外晓寒轻,红杏枝头春意闹”,这句诗描绘了春天的生机勃勃,李清照以此表达了自己的乐观态度。
七、“花自飘零水自流,一种相思,两处闲愁”,在《一剪梅》中,李清照用花表达了深深的思念之情。
八、“去年今日此门中,人面桃花相映红”,这是李清照回忆过去美好时光的深情诗句。
九、“花间一壶酒,独坐夜深处”,在《青玉案·元夕》中,李清照以花酒为伴,表现出自己的孤独和寂寥。
十、“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李清照用花来形容西湖的美丽,体现了她对自然之美的深深赞美。
十一、“云鬓花颜金步摇,芙蓉帐暖度春宵”,这是李清照在《长恨歌》中,用花形容杨贵妃的美貌。
十二、“花影压重门,疏帘铺月明”,李清照以花影为背景,烘托出了夜晚的宁静和神秘。
十三、“花非花,雾非雾,夜半来,天明去”,李清照在《梦游天姥吟留别》中,用花作为象征,表达了人生的无常和虚幻。
十四、“花有清香月有阴,此事古难全”,李清照以花月之美,感叹人生的不完美。
十五、“日暮东风怨啼鸟,落花犹似坠楼人”,在《临江仙·夜登小阁忆洛中旧游》中,李清照以花鸟为引,表达了对过去的怀念。
李清照词赏析
![李清照词赏析](https://img.taocdn.com/s3/m/4b2d62f8ba0d4a7302763ad4.png)
桂之典雅1“暗淡轻黄体性柔,情疏迹远只香留”一句是对桂花形象和神韵的特写,全词中唯有这两句是描写,余下的均是此二句引出的议论和联想。
第一句侧重在描写桂花的颜色,“暗淡轻黄”四字描摹了桂花的光泽和颜色:写出了桂花不甚耀眼,却也让人十分舒坦的柔美和典雅的质感。
“何须浅碧深红色,自是花中第一流”这句对桂花的评论是全词的重点和画龙点睛之笔,同样也是易安的个人真实写照。
“浅碧”、“深红”都是明亮耀眼之色,是众多名花的外在优势和精神来源,但是这些世俗的颜色并不是桂花需要的,桂花自身散发的馥郁香气便足以称得上“花中第一流”!这些对桂花特殊的情愫反映了易安的人生价值观和审美取向:外在的华美高贵不是真典雅,只是浮夸和虚华罢了。
真的典雅在于,内在品质的动人和芬芳。
作者借“梅定妒,菊应羞”来衬托桂花的独特品格,有升华桂花典雅气质和层次之意。
最后两句“骚人可煞无情思,何事当年不见收”是易安对桂花最后的告白与咏叹。
屈原当年作《离骚》,桂花唯独是没有的。
而易安在上面的议论基础上,特地指出屈原将桂花这样“冠中秋”之花漏掉的遗憾,结尾的对桂花的思想汇聚与情感总结,是作者对桂花的所有赞美与思量,其情感跃然纸上、一览无余。
桂之典雅2这首词写于金兵入据中原时,词人丈夫赵明诚病死,词人重病后晚年流寓越中所作。
“病起”写的是词人大病初愈后的境况。
词人久病卧床,如今有起色,可以下床活动,所以“病起”。
下床第一件事,是坐在梳妆镜前梳理乱发。
当词人看到两鬓的发丝为“萧萧”时候,万千感慨涌上心头。
“终日向人多酝藉”一句写出词人赏花时的情境。
“木犀花”是桂花的俗称,已是入秋,词人看书倦怠之时,起来活动筋骨,恰巧散步于庭院感受清新空气。
下雨过后的庭院更是赏心悦目,桂花飘香四溢含露开放。
典雅的香气,让词人眼前一亮,精神为之一振,大有一扫前面病态的感觉。
“酝藉”一词有“含蓄而不显露”的意义,这体现了桂花“清幽淡雅”的质感。
正是此花陪伴词人度过这落寞的境况。
论李清照咏花词中的女性意识
![论李清照咏花词中的女性意识](https://img.taocdn.com/s3/m/548068c5bb0d4a7302768e9951e79b89680268f0.png)
论李清照咏花词中的女性意识论李清照咏花词中的女性意识李清照是中国古代文坛著名女性作家,其词号为“易安体”。
词集名为《漱玉词》,存词约六十余首。
清照词描绘了一个温婉娇媚,清秀多情的女性世界。
生活闲适的前期,词作热情明朗天真;国破家亡、流浪生活后期,词风缠绵凄苦伤感。
清照作了大量咏花词,用自己的笔描绘了一个独特的女性眼中的百花王国。
花是她少女生活的重要内容,也是她少妇情肠,深情相思的寄托,花是她晚年孤苦,历尽创伤心灵的外化,花更是她女性意识和独立人格的真实写照。
本文试以李清照的咏花词为线索,追寻“花”意象背后蕴涵的女性意识。
一、清照咏花词举隅百花中被清照采集于笔的往往是格高韵远如红梅、黄菊、雨荷者,清新淡雅。
例如:咏梅有“红酥肯放琼苞碎,探着南枝开遍未。
”(《玉楼春》)“莫根香消玉减,须倍道,扫迹情留。
难言处,良宵淡月,疏影尚风流。
”(《满庭芳》)“此花不与群花比。
”(《渔家傲》)“不知蕴藉几多香,但见包藏无限意。
(《玉楼春》)“夜来沉醉缺妆迟。
”(《诉衷情》)“看取晚来风势,故应难看。
”《清平乐》咏菊有“东篱把酒黄昏后,有暗香盈袖。
”(《醉花阴》)“秋已尽,日犹长,仲宣怀远更凄凉,不如随分尊前醉,莫负东篱菊蕊黄。
”(《天》)“莫道不销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
”(《醉花阴》)“,满地黄花堆积。
憔悴损,如今有谁堪摘!”(《声声慢》)“纵爱惜,不知从此,留得几多时。
”(《多丽》)咏梨花有“秋千苍陌人静,皎月初斜,浸梨花。
”(《怨王孙》)“欲谢恐难禁。
”(《浣溪沙》)咏桂有:“暗淡清黄体性柔,情疏迹远只香留”(《天》)。
咏荷有“兴尽晚回舟,深入藕花深处”(《如梦令》),还有:“醉里插花花莫笑,可怜春似人将花。
”(《蝶恋花》)“待得群花过后,一番风露晓妆新,妖饶艳态,妒风笑胃,长殒东君。
”(《庆清朝慢》)“何须浅碧轻红色,自是花中第一流。
”(《天》)上例可管窥清照咏花词之一斑。
二、李清照咏花词中的女性意识女性意识,相对男性意识而言。
论李清照咏花词中的比兴寄托
![论李清照咏花词中的比兴寄托](https://img.taocdn.com/s3/m/84c2ddea0912a2161579297f.png)
论李清照咏花词中的比兴寄托关于李清照词的存留情况,学术界存在不同观点,本文依据的是陈祖美的版本1。
据笔者统计,李清照47首词中,出现的花意象包括梅花、菊花、海棠、桂花等,共有34首。
其中,有6首词中的花意象只是作为单纯的植物出现,没有寄托意义。
除此以外符合比兴寄托的28首词,将其统称为李清照的咏花词。
其中既包括《庆清朝》(禁幄低张)、《多丽》(小楼寒)等通篇咏花词;也包括《摊破浣溪沙》(病起萧萧两鬓华)、《孤雁儿》(藤床低帐朝眠起)等花意象只是局部出现的词。
李清照的咏花词,一直是学术界关注的热点之一。
朗润之先生早在1935年的《红豆》上就发表了《李清照与黄花》,论述的是李清照的菊花词;之后刘逸先生则在1961年5月的《羊城晚报》上发表了《何事关心问海棠》,论述的是李清照的海棠词;其后张文生、郭慧英等都发表过相关文章对李清照的咏花词进行分析论述。
2论文多从李清照咏花词的思想情感、词中体现的女性意识、咏花词与李清照生平遭际的关系或者是对某一类具体咏花词进行分析等几方面入手,从比兴寄托的角度切入论述的还比较少。
因此,本文就着重分析李清照咏花词中的比兴寄托。
比兴寄托,指的是运用比兴的手法,在意象原来意义的基础上衍发或引申出来的意义。
本文按照李清照咏花词中通过比兴寄托所表现的情感的不同,将28首咏花词大致分为四类:借花的意象表现少女惜春、伤春情怀;以花品喻人品,表现自己的高洁品性和审美理想;用花自况,表现对自己身世之悲的感伤;托花言志,表现对故国的思念和对国事的担忧。
一、借花的意象表现少女惜春、伤春的情怀李清照的一生大致以南渡后丈夫赵明诚的死为界限,划分为前后两个时期。
李清照的前期,特别是出嫁之前,囿于生活环境的限制和少女特有的情思,通过描写落花来表现少女的惜春、伤春之情是比较常见的。
这样的作品有4首:《如梦令》(昨夜雨疏风骤)、《浣溪沙》(小院闲窗春色深)、《浣溪沙》(淡荡春光寒食天)、《浣溪沙》(髻子伤春慵更梳)。
论李清照词中花之意象
![论李清照词中花之意象](https://img.taocdn.com/s3/m/f26ce2caa1c7aa00b52acb1c.png)
论李清照词中花之意象摘要:“一代词宗”李清照创作了大量的写花之作,其笔下的“花”意蕴丰赡:高洁情趣的象征,人格力量的载体,多重情感的聚合。
她的写花词与男性词人与众不同,花是词人生命历程的某种代言。
她以吾手写吾心,以花寄情,花人合一,抒写着自己芬芳的“花”样人生。
关键词:李清照花意象词作Abstract: “a generation of respected writer” Li Qing zhao created massively has written work flowe red, its writing “the flower” the implication abundant supported: Noble and pure appeal symbol, personality strength carrier; Multiple emotion polymerizations. She writes the flowered word and the masculine excellent poet is out of the ordinary, the flower is excellent poet life course some kind speaks on another's behalf. She writes by hand my heart by me, expresses feelings by the flower, the colored person unites, is expressing in writing fragrantly “the flower” the type life.Key Words: Li Qingzhao Flower image Ci花,素来代表最美的春光,最美的生命形态,自古便有“女儿如花”之说。
花与女性有着不解之缘,“一代词宗”李清照的“易安词”里有大量的写花之作,“花”这一意象在她词的意象系统里占据了非常重要的地位。
李清照的咏花词
![李清照的咏花词](https://img.taocdn.com/s3/m/81419fcefbb069dc5022aaea998fcc22bcd14332.png)
李清照的咏花词李清照的咏花词李清照的词在文学史上享有很高的地位,她的咏花词更为后人欣赏。
以下是小编分享的李清照的咏花词,欢迎大家阅读!李清照是我国古代文学史上具有独特风格的女词人。
在其词作中,描写最多的是不同姿态的花,几乎每首词中都有花的影子。
而且不同的花表达了词人不同的心情,甚至同一种花也因作者心情的变化而赋予不同的意义。
不同种类的花,如:高雅脱俗的梅花、傲然挺立的菊花、绰约多姿的海棠、轻盈柔匀的桂花、明净纯洁的梨花、妖娆富贵的芍药等等,都因作者心情的不同而给予特别的情感观照。
一、国破思乡的孤寂哀愁李词不仅写闺房情怨,也写了许多热爱祖国的词章,并在词中通过花加以充分的表现。
《临江仙》道“庭院深深深几许?云窗雾阁常扃。
柳梢梅萼渐分明。
春归秣陵树,人老建康城。
”通过早春景象的描写,表现出作者南渡之后,当又一个春天来临,百感交集:中原恢复无望,自己流离迁徙;悲叹命运,系念家国的复杂感情。
含蓄蕴藉,耐人寻味。
再如《清平乐》中“年年雪里,常插梅花醉。
尽梅花无好意,赢得满衣清泪。
今年海角天涯,萧萧两鬓生华。
看取晚来风势,故应难看梅花。
”这首词处处跳动着词人生活的脉搏。
她早年的欢乐,中年的幽怨,晚年的沦落,在这首词中都约略可见。
作者采用今昔对比的手法慨感而今深沉的家国之思。
这里的“风势”既是自然的风势,也是政治的风势,即“国势”“晚来风势”暗含金兵疯狂进犯之意。
“难看梅花”(“梅花”比喻美好事物)则是指国家的遭难,而且颇有经受不住之势。
隐喻着南宋王朝的岌岌可危,人民深陷于水深火热之中,在这种情况下,她哪里还有赏梅的闲情逸致呢!这就把词人的身世之苦,故国之思,国家之难,揉合在一起毫无保留地显示了出来。
二、思夫盼归的迫切哀怨爱情自古以来是人类生活的重要组成内容之一,当爱情这根极为敏感的神经被拨动时,我们会听到作者发自内心深处的真挚回声。
丈夫赵明诚作官在外,而李清照总是独守闺房,因而触景生情,思夫盼归的情感油然而生。
浅谈李清照的咏花词
![浅谈李清照的咏花词](https://img.taocdn.com/s3/m/7a1837fea48da0116c175f0e7cd184254b351b0a.png)
浅谈李清照的咏花词
杨金惠
【期刊名称】《中学语文(下旬·大语文论坛)》
【年(卷),期】2011(000)004
【摘要】李清照的词在文学史上享有很高的地位,她的咏花词更为后人欣赏.本文通过对其咏花词的简析,分析词人笔下的花作为一种无声语言是怎样体现作者的不同心情和无尽内涵的.
【总页数】3页(P108-110)
【作者】杨金惠
【作者单位】甘肃省陇南市礼县第二中学
【正文语种】中文
【相关文献】
1.菊芳雅致梅傲雪--李清照后期的咏花词分析 [J], 李鹤男
2.探析李清照咏花词中女性意识的萌芽 [J], 李海燕
3.试析李清照咏花词的语言风格 [J], 李志高
4.从李清照咏花词看境遇及创作 [J], 陈加森;史敬芳;
5.此花不与群花比自是花中第一流——浅谈李清照咏花词的独特风格 [J], 夏青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李清照花木词的审美意蕴探析
![李清照花木词的审美意蕴探析](https://img.taocdn.com/s3/m/f113f9ff227916888586d7b4.png)
李清照花木词的审美意蕴探析摘要:李清照现存词作中专事咏物或涉及花卉意象的占到相当比重,无论其创作态度还是所取得的总体艺术成就在古代诗词创作中都是极其突出的,这些词不仅是作者独特的审美观照和情感体验的外显,还是易安词艺术品格的重要标志。
关键词:李清照;咏梅词:菊花;桂花;审美意蕴李清照现存约60余首词中,专事咏物的词约14首。
其中涉及花物品类的主要有梅花约7首、桂花约2首、菊花1首、牡丹1首、银杏1首、梧桐1首、芭蕉1首。
词中涉及花卉意象的约22首,大抵也在梅花、菊花(黄花)、海棠、桂花、梨花、荷花、梧桐、桃李、杨柳之间。
它们都是作者独特的审美观照和情感体验的外显。
是易安词艺术品格的重要标志。
一李清照多梅花词。
陈祖美先生指出:李清照的“《漱玉集》中比重最大的是咏梅词,假如把它们依次联章,简直可以构成一部堪与两宋之间的三、四代皇室的兴衰史相始终的作者的心灵史”。
梅品即是人品。
作者咏梅赏梅、爱梅怜梅,即是自咏自赏、自爱自怜的情感的外化。
而且都能写得形神高远,物我合一,浑然一体,意境深广,远非一般咏梅词可比。
还在早年的一首《渔家傲》词中,她就曾盛赞“此花不与群花比”:雪里己知春信至,寒梅点缀琼枝腻。
香脸半开娇旖旎,当庭际。
玉人浴出新妆洗。
造化可能偏有意,故教明月玲珑地。
共赏金尊沈绿蚁,莫辞醉,此花不与群花比。
这首词吟咏傲立霜雪的寒梅,表现出词人赏梅、爱梅的芳心。
词中“香脸半开娇旖旎”、“造化可能偏有意”、“此花不与群花比”,正是作者少女时期处境优裕、孤高自赏、超群拨俗品格和形象的真实写照。
对于盛开的梅花。
李清照则用“柳眼梅腮”(《蝶恋花,暖雨晴风初破冻》)、“柳梢梅萼”(《临江仙・并序》)来状写,显出早春风光的艳冶灿烂。
即使面对“残枝”、“残蕊”(《诉衷情・夜来沈醉卸妆迟》),她也仍然充满信心。
象《满庭芳》写“残梅”:小阁藏春,闲窗锁昼,画堂无限深幽。
篆香烧尽,日影下帘钩。
手种红梅渐好,又何必、临水登楼。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浅谈李清照的咏花词》开题报告
1.选题的意义与价值:李清照是我国古代文学史上婉派词人代表,她的咏花词不达意最能反映“别是一家”的艺术风格和“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的人格魅力。
从文化的角度来讲,李清照的咏花词属真正的艺术作品,因为它们不仅表现了词人独特的经历和真贽的感情,也反映了中国妇女在那个时代的痛苦与悲愁,具有很高的社会价值。
2.论文主要结构与内容
1.1序论:李清照的咏花词按其生命历程可分三个时期:第一时期为少女竺字闺中,风格清新明丽;第二时期为少妇的幸福与别悉,伤感忧郁;第三时期为南渡后的晚年,沉郁凄怆。
1.2本论:(1)清逸淡雅咏荷花。
(2)超凡典雅赏桂花。
(3)寒霜冷傲雪赞梅花。
(4)凌霜傲雪赞梅花。
(5)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饰。
1.3结论:从内容上看,李清照舍弃对花柳庸俗浮泛的描写,而代之以真实感的抒发和对生活细致深刻的体会,并且善于运用多种多样的艺术手段将这种真挚的感情表现出来。
从语言上看,李清照以其惊人的才华,驾轻犹熟地创造了清新流畅、明白如话的语言,浅显易懂,朴素淡雅。
从审美上来看,李清照的咏花词不达意具有含蓄美的特点。
总之,从文化论的角度来讲,李清照的咏花词属真正的艺术作品,因为它们不仅表现了词人独特的经历和真挚的感情,也反映了中国妇女在那个时代的痛苦与悲愁,具有很高的社会价值。
3.参考文献:
①郑孟彤《李清照词赏析》[M]黑龙江人民出版社1984年版
②张文生《李清照论稿》[C]远方出版社1998年版
③王学初《李清照集校注》[M]人民文学出版社1979年版
④褚斌杰《李清照资料汇编》[M]中华书局1984年版
⑤朱立元《美学》[M]高等教育出版社2002年版
《浅谈李清照的咏花词》的写作题纲
1.中心论点:词中有审美情操的自然流露,有人生哲理的深厚蕴含,有忧国之情的沉痛抒发,具有独特的艺术风格。
2.序论:李清照的咏花词按其生命历程可分三个时期:第一时期为少女竺字闺中,风格清新明丽;第二时期为少妇的幸福与别悉,伤感忧郁;第三时期为南渡后的晚年,沉郁凄怆。
3.本论:(1)清逸淡雅咏荷花。
(2)超凡典雅赏桂花。
(3)寒霜冷傲雪赞梅花。
(4)凌霜傲雪赞梅花。
(5)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饰。
4.结论:从内容上看,李清照舍弃对花柳庸俗浮泛的描写,而代之以真实感的抒发和对生活细致深刻的体会,并且善于运用多种多样的艺术手段将这种真挚的感情表现出来。
从语言上看,李清照以其惊人的才华,驾轻犹熟地创造了清新流畅、明白如话的语言,浅显易懂,朴素淡雅。
从审美上来看,李清照的咏花词不达意具有含蓄美的特点。
总之,从文化论的角度来讲,李清照的咏花词属真正的艺术作品,因为它们不仅表现了词人独特的经历和真挚的感情,也反映了中国妇女在那个时代的痛苦与悲愁,具有很高的社会价值。
目录:
1.清逸淡雅咏荷花 (1)
2.超凡典雅赏桂花 (3)
3.寒霜冷露叹菊花 (3)
4.凌霜傲雪赞梅花 (4)
5.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饰 (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