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现当代文学著名作品中典型的悲剧人物

合集下载

热闹中的孤寂——解读张恨水《金粉世家》作品中人物悲剧

热闹中的孤寂——解读张恨水《金粉世家》作品中人物悲剧

文学评论・现当代文学热闹中的孤寂——解读张恨水《金粉世家》作品中人物悲剧孙小敏 重庆师范大学涉外商贸学院摘 要:本文对张恨水《金粉世家》作品中的人物悲剧进行了深入的解析。

如王国维所说:“列之于世界大悲剧中,亦得到了充分的体现。

无愧色也”。

它之所以享有如此高的声誊,是与它的艺术舵力和美学价值分不开的。

本文从两个角度探讨张恨水《金粉世家》作品中悲剧意识,并以此为研究依据,可以充分展现当时中国社会黑暗、残酷、混乱的悲剧封建时代,同时也能深入感受到在热闹时代背景中爱情的孤寂。

关键词:张恨水;金粉世家;人物悲剧作者简介:孙小敏(1995-),女,重庆师范大学涉外商贸学院文学与新闻传播学院汉语言文学(师范)专业。

[中图分类号]:I206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2-2139(2016)-35-036-02一、作者及作品简介张恨水(1895年5月18日-1967年2月15日) ,是我国著名章回小说家,也是鸳鸯蝴蝶派代表作家。

从他的作品中可以感慨时代的变迁,岁月流逝,人生冷暖。

在“冷暖人间”中可以体会他内心的冲动、热忱,使人感同身受。

在文革后张恨水的作品虽少了些青春灵动、朝气蓬勃但更多的是沉静忧思,这也是张恨水留给时代的遗产。

艺术的内容和形式是相互依存的关系,形式是内容的外在表达,也是内容的载体,张恨水作品内容的批判性体现在他文章的叙事风格、文章结构和语言的特点上,这些共同构成了张恨水的艺术风格。

本文所探讨的《金粉世家》是他最喜欢也是最具有代表性的作品。

当中的人物形象的塑造成为了造就这部作品的关键因素,也承载着作品独特的艺术魅力,张恨水就是通过这一个个鲜活的人物表达作品的艺术追求,展现作品的时代风貌。

在张恨水的笔下《金粉世家》描写最多的是金家的风光与落败,公子哥金燕西与寒门小姐冷清秋的爱恨情仇。

这两条矛盾主线完美叙述这这场时代背景。

二、《金粉世家》人物悲剧结局(一)风光的金氏家族落败《金粉世界》中的金家是当时的权贵代表,那个时代的豪门,代表着官僚资产阶级,生活奢靡西式,家中的主人、少爷小姐姐夫等基本上都有留过洋,虽有着传统的官僚主义但却也凸显出了其先进性。

文学作品中可憎可悲的人物形象

文学作品中可憎可悲的人物形象

文学作品中可憎可悲的人物形象
第一个想到的就是鲁迅笔下的祥林嫂。

祥林嫂虽然是一个寡妇,但干活很勤快,原本是一个积极生活的人。

独自一人来到鲁镇当女工,靠着本分老实勤劳肯干的性格,生活也算有了些起色。

但命运总是喜欢开玩笑。

突然有一天,祥林嫂之前的婆婆来到鲁镇强行带走了她,为了给小叔子举办婚礼筹备彩礼钱,强行将祥林嫂嫁到大山里去。

被逼无奈下,祥林嫂嫁给了贺老六。

后面祥林嫂生了一个儿子,要说生活就这么平平安安下去,倒也还算没那么悲惨。

但厄运却再次降临,祥林嫂的丈夫先是死于风寒,儿子又丧命于虎口。

接二连三的打击下,祥林嫂完全奔溃了。

为了讨生活,祥林嫂再次来到鲁镇,但完全不复之前的模样。

死气沉沉,只能反复念叨儿子惨死的悲剧,村里人一开始还出于好奇会倾听,到后面只觉得厌恶。

而东家也觉得祥林嫂败坏风俗,不再让她插手重要的工活,这对祥林嫂更是一次挫败。

生活已经看不到希望。

完全失去信心如同傀儡般活着的祥林嫂,在众人眼里跟一块垃圾没什么区别。

后面她被赶出鲁家,成为了乞丐,最后惨死于街头。

祥林嫂的悲剧是当时贫苦民众的一个缩影,加上底层妇女的劳苦。

她完全是一件附属品,没有自己的自由。

被传统观念死死的束缚,根本无法逃离时代的枷锁,最后成为一件牺牲品。

除了祥林嫂,还有其他的女性人物我个人觉得有些悲剧。

像《边城》里的翠翠,等一个不知道会不会回来的人。

还有《活着》里面的凤霞,长大生病变成哑巴,弟弟被砸死,婚后好不容易生活平静了一些,又因为难产而死。

这些悲剧角色都反映了当时的一些社会状况,令人哀叹惋惜。

中国现当代文学论述题,以一两篇作品为实例,谈谈对悲剧的理解

中国现当代文学论述题,以一两篇作品为实例,谈谈对悲剧的理解

中国现当代文学论述题,以一两篇作品为实例,谈谈对悲剧的理解悲剧则是通过美好事物的毁灭去揭露丑恶。

这是我们对悲剧最直接的一个了解。

但悲剧在美学中到底是一个怎样的本质?悲剧是美学基本范畴之一,是与喜剧美相对的特殊表现形态。

它是指现实生活或艺术反映中那些作为实践主体的肯定性社会力量,在具有必然性的社会矛盾冲突中,遭到不应有、但又不可避免的苦难或毁灭,从而引发悲痛、同情和奋发感受的一种审美形态及其特性。

悲剧从两个方面揭示矛盾冲突:一方面正面的事物在毁灭中显示其价值,在暂时失败中预示着未来的胜利;另一方面反面事物在其暂时胜利中暴露了它的虚弱和必然灭亡。

如果说真正的喜剧接近悲剧,那么真正的悲剧则同时预言着旧事物最后喜剧的到来。

悲剧是崇高的集中形态,是一种崇高美。

悲剧是崇高特征,是通过社会上新旧力量的矛盾冲突,显示力量与旧势力的抗争。

他经常表现为在一定的时期内,还具有强大的实际力量的旧势力对新生力量暂时的压倒,表现为带有一定历史发展必然性的失败和挫折,表现为正义的毁灭,英雄的牺牲,严重的灾难、困苦……等等,在严重的实践斗争中显示出先进人物的巨大精神力量和伟大人格。

悲剧中所体现的崇高,经常以其庄严的内容和粗犷的形式震撼人心,引起人们的崇敬和自豪。

它是对社会力量的实践斗争的积极肯定。

它与悲观、悲惨、消沉等完全是不同的。

悲剧意识即当人类意识到自身个体的短促性、渺小性、悲剧性的时候产生的一种个体的孤独感,价值的空没感,生命的无奈感。

余华小说的悲剧意识则主要表现在:1、对人性的探索。

其中体现在对“恶”饿极度渲染和夸张,对人性的深刻揭露。

2、对命运无常和苦难的描写。

3、对死亡的描写。

很多伟大的作品很难不触及死亡,大量的死亡事件充斥在余华早期暴力血腥的作品中。

二、余华小说的悲剧人物(一)、悲剧男性《活着》,深刻的勾画出富贵的生活随着家庭、时代的变化而发生巨大的变化。

余华曾说:福贵是“我见到的这个世界上对于生命最尊重的一个人,他拥有了比别人多很多死去的理由,可是他活着。

初中语文中国现当代文学名作分析曹禺作品《雷雨》分析

初中语文中国现当代文学名作分析曹禺作品《雷雨》分析

中国现当代文学名作分析:曹禺作品《雷雨》分析曹禺(1910—1996)现代著名戏剧家。

原名万家宝,祖籍湖北潜江,出生在天津。

出身封建官僚家庭。

1924年入南开中学读书,广泛阅读“五四”以来优秀文学作品和外国戏剧名著,参加了戏剧团体“南开新剧团”。

1928年入南开大学,后转入清华大学西洋文学系。

1933年写成处女作四幕剧《雷雨》,次年在《文学季刊》发表,以深邃的思想内容和卓越的艺术技巧,引起剧坛震动,成为暴露封建的资产阶级大家庭罪恶的优秀现实主义悲剧。

曾先后到保定中学、天津河北女子师范学校、上海复旦中学教书,同时从事剧本创作。

1935年写出四幕剧《日出》,揭露半封建、半殖民地上层社会的种种腐败和罪恶。

1936年至1942年,他任教于国立戏剧专科学校。

此间他创作了反映农村的三幕剧《原野》。

1938年至1940年,还创作抗战剧《黑字二十八》以及与宋之的合作的《蜕变》。

1941年创作《北京人》,通过一个典型的封建大家庭的崩溃过程,揭露封建主义衰败与新一代追求新生活的必然性。

他的创作,融合了中外戏剧的表现手法,具有良好的艺术效果。

他的戏剧文学创作标志着中国话剧的成熟。

《雷雨》、《日出》、《北京人》等,不仅使中国有了长演不衰的传统保留剧目,也得到国外戏剧界的高度赞扬。

《雷雨》分析四幕剧《雷雨》在一天的时间(上午到午夜两点)、两个场景(周家客厅和鲁家住房)内集中展示了周鲁两家前后三十年复杂的矛盾纠葛,暴露了具有强烈封建性的资产阶级家庭的罪恶;人们可以从中看到半封建半殖民地中国畸形社会的某些侧面,听到其腐朽崩溃的消息。

《雷雨》三条线索分析周朴园与繁漪之间的矛盾是主要线索一是周朴园和侍女梅侍萍的矛盾。

这是主仆之间不平等的婚恋矛盾,周仆园爱过侍萍,但最终又将她抛弃,使她深受精神创伤和痛苦生活的煎熬。

抛弃侍萍之后,虽然周朴园也留有对往日情份的眷恋与悔恨,但当他又一次果真与侍萍相遇时,主仆地位的悬殊,上层社会的绅士和生活底层的仆人之间的隔膜,终究使他再次暴露出剥削阶级虚伪、狠毒的本质;二是周朴园与鲁大海的矛盾。

中国现当代文学著名作品中典型的悲剧人物

中国现当代文学著名作品中典型的悲剧人物

中国现当代文学作品中典型的悲剧人物中国现当代文学作品中典型的悲剧人物有很多:鲁迅《阿Q正传》、《祝福》中的阿Q、祥林嫂张恨水《金粉世家》、《啼笑姻缘》中的金燕西、沈凤喜巴金《家》中的鸣凤、梅、瑞珏曹禺《雷雨》、《日出》中的周萍、周冲、四凤、陈白露老舍《骆驼祥子》中的祥子叶圣陶《倪焕之》中的倪焕之萧红《呼兰河传》中的小团圆媳妇郭沫若《屈原》、《南冠草》中的婵娟、夏元敦张爱玲《金锁记》中的曹七巧茅盾《子夜》、《春蚕》中的吴荪甫、老通宝王统照《山雨》中的奚二叔叶紫《丰收》、《杨七公公过年》中的云普叔,杨七公公吴祖缃《官官的补品》中的奶婆端木蕻良《科尔沁旗草原》中的丁宁路翎《王家老太婆和她底小猪》、《财主底儿女们》中的王家老太婆、蒋捷三、蒋慰祖、蒋少祖、蒋纯祖丘东平《友军的连长》中的友军连长夏衍《包身工》中的包身工芦柴棒郁达夫《沉沦》中的留学生以上是现代文学部分的。

陆文夫《小巷深处》中的改造后却受到要挟的窑女谌容《人到中年》中的陆文婷刘心武《如意》中的金绮纹、葛大爷礼平《晚霞消失的时候》中的南珊戴厚英《人啊,人》中的孙悦、许恒忠、孙憾梁晓声《今夜有暴风雪》中的献身知青从维熙《大墙下的红玉兰》中的葛翎、高欣周克芹《许茂和他的女儿们》中的许秀云姚雪垠《李自成》中的崇祯皇帝凌力《倾城倾国》、《少年天子》中的孙元化、顺治皇帝、董鄂妃路遥《平凡的世界》中的郝红梅、贺凤莲霍达《穆斯林的葬礼》中的韩子奇、新月刘白羽《第二个太阳》中的白洁巴金《怀念萧珊》中的萧珊方之《内奸》中的严赤陈忠实《白鹿原》中的鹿子霖徐兴业《金瓯缺》中的马扩、高世宣、耶律大石刘斯奋《白门柳》中的柳如是、董小宛王安忆《长恨歌》中的王绮瑶熊召政《张居正》中的张居正。

鲁迅先生笔下有哪些人物

鲁迅先生笔下有哪些人物

鲁迅先生笔下有哪些人物
鲁迅(1881年9月25日-1936年10月19日)是中国现代文学的杰出作家和文学评论家,他的作品涵盖了广泛的主题,描绘了许多丰富多彩的人物。

以下是一些鲁迅先生笔下的经典人物:
孔乙己:
出现在鲁迅的短篇小说《孔乙己》中,是一个生活在酒馆的贫苦的酒保,被描绘成一个孤独、悲观的形象。

阿Q:
阿Q是鲁迅小说《阿Q正传》中的主人公,他是一个典型的中国农村地痞无赖,鲁迅通过阿Q来讽刺中国封建社会的种种弊端。

沈从文:
在鲁迅的小说《药》中,沈从文是一个无足轻重的小人物,通过他展现了封建社会对普通人的压迫和摧残。

吴文英:
出现在小说《风波》中,吴文英是一位中国封建社会中受尽折磨的女性,她的悲惨命运反映了当时社会对女性的歧视。

黄凤栖:
在鲁迅的小说《野草》中,黄凤栖是一个勇敢坚韧的女性形象,她在抗击横祸的斗争中体现了顽强的生命力。

狂人:
在鲁迅的《呐喊》中,“狂人”是一个充满疯狂和反叛精神的形象,代表了鲁迅对旧有社会秩序的反抗。

这仅仅是鲁迅作品中的一小部分人物,鲁迅的文学作品涵盖了丰富多彩的人物形象,通过这些人物,他深刻地反映了当时社会的不公和人性的脆弱。

鲁迅笔下的悲剧人物

鲁迅笔下的悲剧人物

谈鲁迅笔下的悲剧人物----读《呐喊》有感假期闲来无事,便去图书馆转转。

扫视着琳琅满目的书籍,终于,在看到《呐喊》的时候,我停了下来。

对于鲁迅先生,我是比较熟悉的。

因为以前的语文教材都有收录他的文章。

因为他的思想的深刻,所以即使过了那么多年,我仍能说出它们的名字。

再重新看一遍,我有了和以前不一样的感受。

《呐喊》是一部巨作,虽然它的篇幅小,文章少,但是在文中揭露的中国却是针针见血。

《狂人日记》固然给了我很大的震撼,但这次我想说说鲁迅笔下的几个悲剧人物。

从他们身上,我不仅看到了他们自身的悲剧命运,似乎也看到整个社会的病态,或许每一个人物都是中华民族人民的缩影吧。

一、《阿Q正传》里的阿Q鲁迅塑造的经典形象,我曾问自己为何如今文人笔下没有如此生动的形象诞生?究起原因,是社会造人。

那时是封建思想顽固、地主当道、军阀统治的时代,未庄就是被封建思想毒害了的村庄。

《阿Q 正传》是以辛亥革命前后一个农村小镇未庄坐为背景,塑造了一个从物质到精神都受到迫害的农民典型。

上无片瓦,下无寸土,孤苦伶仃地寄住在土谷祠里。

无名无姓。

有个姓氏却被赵太爷剥夺了。

只能靠打短工来维持生计。

他的可悲却主要还不在物质生活条件的被剥夺,而在于他精神生活的被扭曲。

比如,被人打了,就用“儿子打老子”来自我安慰;别人说他混得差,他就用“祖先比你阔”来搪塞。

分明是别人借乱抢走了他赌赢的钱,他却在愤怒之中抡起巴掌打自己一个耳光,仿佛是在打别人一样。

在接连不断地幻想自己是胜利者,用以自我安慰。

有人说阿Q这是乐观的表现,是值得我们去学习的。

这实在是要不得的,这根本就是驼鸟心态。

阿Q的“精神胜利法”实际上只是一种自我麻醉的手段,它并不会使他变得更强,也可以说是他自暴自弃的表现方法吧,使他不能够正视自己被压迫的悲惨地位并沉溺到更为屈辱的奴隶生活中去。

这就是阿Q的生活哲学,甚至于说是在封建压迫制度下,更多弱者的生活哲学。

他的“精神胜利法”在那个时代具有广泛的代表性。

中国现当代文学主要作品及必读书目

中国现当代文学主要作品及必读书目

中国现当代文学主要作品及必读书目一、赵树理小说四篇1.《小二黑结婚》《小二黑结婚》写于1943 年 5 月,华北新华书店1943 年9 月出版,之后被许多出版社反复再版和翻印,收入1952 年版的《高级中学语文课本》,数以百计的剧团改编为不同地方剧种搬上舞台。

《小二黑结婚》的原素材是山西左权县山村一件真实的爱情悲剧:村民兵小队长岳冬至与俊俏的智英祥自由恋爱,遭家长及社会反对,岳冬至被垂涎智英祥的富农村长挟私报复致死。

赵树理化悲剧为喜剧,描写成刘家峧新一代农民青抗先队长小二黑与本村纯洁美丽的小芹姑娘自由恋爱,遭到双方家长二诸葛、三仙姑反对和村里封建恶势力金旺弟兄的迫害,最终在区政府的支持下,恶棍被惩治,上一辈被教育,有情人终成眷属。

小说共12 节,这里节选其中的第5 、8 、12 节。

《小二黑结婚》是“赵树理方向”的奠基石,无论是在人物塑造,还是情节结构和语言驾驭上,都开辟了一个崭新的为老百姓所喜闻乐见的、独特的艺术世界。

从此,赵树理踏上了“老百姓喜欢看,政治上起作用”的辉煌而坎坷的创作之途。

《小二黑结婚》的成功来源于现实的真实性与艺术的创造性的生动结合。

赵树理传奇的文学人生折射出中国近半个世纪的文学风潮变化。

从纵向看,1943 年赵树理发表《小二黑结婚》时37 岁,与鲁迅发表《狂人日记》(1918 年)时的年龄相同。

这两篇小说均被认为是在现代文学史上具有某种历史象征意义的小说。

《狂人日记》被看作是中国文学现代化的惊世之作;《小二黑结婚》被看作是中国文学大众化的经典之作。

赵树理笔下的农民系列特别是落后农民系列与鲁迅笔下的“阿Q 系列”有着某种历史的沿袭性。

赵树理继承了鲁迅热忱关注中国农民的传统,弥补了新文学严重脱离农民大众的不足,选择了一条新文化与中国农民相结合的道路——文艺大众化的道路。

从横向看,《小二黑结婚》的发行盛况空前,在太行山区竟销到 4 万份,超出了作者以及作品的批评者、甚至支持者的意料,赵树理因此成为解放区家喻户晓的大作家,在农民中的知名度仅次于毛泽东和彭德怀。

论鲁迅小说中的悲剧人物

论鲁迅小说中的悲剧人物

论鲁迅小说中的悲剧人物鲁迅是中国近现代小说的奠基人。

这不仅是因为他写出了中国第一部白话文小说《狂人日记》。

更是因为他的小说一开始就十分成熟。

《呐喊》《彷徨》等都是十分成熟的作品。

无论在思想内容上还是在风格体式上,鲁迅的小说都有开创性的意义,并且影响了大部分中国近现代作家的文体风格。

纵观鲁迅的小说,我们可以发现其中两大模式“离乡-返乡-再离乡”和“看与被看”。

“看与被看”这一模式在鲁迅的小说中更为的普遍,可以说这是基础性的,更耐人寻味的。

这种关系不仅体现在小说的人物之间,叙述者与被叙述者这件,也体现在隐含作者与叙述者,被叙述者之间。

鲁迅通过这一结构模式,表现得是当时社会中人与人之间的关系。

在小说中,任务“看”的眼光所折射出的,是人性与当时人们的思想状况。

哀其不幸,怒其不争--孔乙己《孔乙己》是鲁迅先生的一篇短篇小说。

小说以第一人称“我”的视角,以回忆的方式来讲述故事。

孔乙己像个笑话,酒店小伙计在单调枯燥的日子中过的压抑,唯一的乐趣就是孔乙己上门吃酒时,在大家取消他时,跟着乐。

然而孔乙己确是一个“好脾气”的书呆子,他保守、自我、死要面子、又懒又馋,可是不管如何,他却依然维护着自己读书人的尊严。

他穿长衫。

顾客们见着他就嘲笑他,“呦,孔乙己,你脸上又添新伤疤了!”不知道他是有自知之明,知道了说也白说,还是因为读书人的清高,总之,孔乙己不理会旁人,自己下自己的单。

小孩子们围着他也来凑热闹,孔乙己会给小孩子们茴香豆吃,发现茴香豆不多了,才会捂着碗说“不多,不多。

多哉乎?不多也”孔乙己也没有什么朋友,所以他骨子里是一个寂寞,渴望交流的人。

他在与小伙计沟通时,并没有发现小伙计的内心其实也是瞧不上他的。

孔乙己是大家的“乐子”,周围的人看孔乙己,就像看动物园里的猴子,他们把他当作一个笑话,笑的时候,自己也成了一只被看的猴子,活成了一个笑话。

每个人自以为居高临下,实际上都不过是笑话。

就连我这个读者,年少时读《孔乙己》的时候,只看的见纸面上的人物,读不懂背后的悲情,也笑话孔乙己,觉得他真是个老顽固、老穷酸、怪不得这么穷困潦倒。

现当代文学——性格决定命运:从人物性格分析高家林的爱情悲剧

现当代文学——性格决定命运:从人物性格分析高家林的爱情悲剧

性格决定命运——从人物性格分析高家林的爱情悲剧高加林是路遥的小说《人生》中的男主角。

在小说里,高加林是一个契合当时实际情况具有时代精神的人物形象。

作者运用了现实主义手法将高加林塑造成为一个性格复杂,既自尊又自卑,既脆弱又勇敢,既朴实又虚伪并且具有浓郁陕北气息的当代新农村知识青年形象。

然而他的爱情则是个彻头彻尾的悲剧,无论是和刘巧珍还是和黄雅萍,这不得不从高家林的复杂且矛盾的性格谈起。

一·矛盾性格的统一体高加林是一个具有复杂且矛盾性格的当代农村青年的典型形象。

在他的性格中,既有自尊、自信、自强、富有理想的一面,又有自卑、自负、自私的一面;既有乐观、倔强、由于追求的一面,又有悲观、懦弱、虚荣的一面;既有反抗的一面,又有妥协的一面。

黑格尔说:“人的特点就在于他不仅担负多方面的矛盾,而且还忍受多方面的矛盾,在这种矛盾里仍然保持自己的本色,忠实于自己。

”高加林的性格就是这种复杂的矛盾和矛盾的诸方面组成的统一体,是独特的“这一个”。

(一)自尊与自卑并存高加林是一个农民的儿子,他接受过新思想教育,血气方刚,热情奔放。

高加林是有能力的人,连高明楼这样的“大能人”也不能不感到一种威慑,不能不感到“将来村里真正的能人是他”。

他有强烈的自尊心,不甘屈居高明楼之下。

他有文化、有能力、有理性,这是他与其他年轻人的不同之处。

然而在他自信的背后,我们可以发现一种隐藏更深的自卑感。

在他第一次去卖馍,却因为面子问题害怕遇见熟人而不愿去做那笔生意。

在城里掏粪时,紧张防备周围,鬼鬼祟祟象做贼一样,恐怕被熟人看见丢面子。

即使和巧珍在一起,他也会认为那是堕落和消极的表现,他的自卑感是强烈的。

(二)脆弱与勇敢同在高加林是自信的,但是一旦现实扼制了他的“欲望”,他又变得灰溜溜的,一蹶不振。

他只能在顺境中驰骋自己的想象,而无法在逆境中改变自己的命运。

在他貌似强者的外衣下,隐藏着的却是一颗脆弱的、不稳定的自我。

当高加林被挤掉教师职务,第一次复归到土地上当农民时,他感到理想破灭。

谁毁了他们的“伊甸园”?——漫谈鲁迅作品中人物的悲剧命运

谁毁了他们的“伊甸园”?——漫谈鲁迅作品中人物的悲剧命运

谁毁了他们的“伊甸园”?——漫谈鲁迅作品中人物的悲剧命运1 祥林嫂祥林嫂,鲁迅小说《彷徨》中主要的人物,她是一个封建社会中农村妇女最典型的形象。

她——勤劳善良,有力气,本可以凭借自己的劳动过上幸福的生活,建立自己的家庭,拥有自己的美好的“伊甸园”。

但是,她后来几乎沦为乞丐,最终客死他乡!是谁毁了她的“伊甸园”呢?读罢全文,掩面沉思,我想:是封建礼教的毒害,更是社会的冷酷彻底毁了她的人生,彻底摧毁了祥林嫂梦寐以求的“伊甸园”!1 封建礼教的毒害本文写于1924年2月7日,二十世纪初的中国,兴起的革命浪潮还没在鲁镇人们心灵的湖面上吹起半点儿涟漪,民主革命的东风还未吹到这个闭塞的小镇,在鲁镇最大的感受是“都没有什么大改变”。

所以,在鲁镇,仍然保留着许多古老的传统习俗,封建等级关系仍然是天经地义的观念。

“祝福”是鲁镇年终的大典,“致敬尽礼,迎接福神,拜求来年一年的好运气。

”这时候,女人们忙着准备一切“祝福”的事宜:杀鸡,宰鹅,买猪肉,还要“用心细细地洗,”“臂膊都在水里浸得通红”,但祝福时“拜的却只限于男人”,这是男人的专利,是中国几千年来封建礼教赋予男人的尊严与特权,这是老祖宗留下的训诫:男尊女卑,长尊幼卑,上尊下卑,亘古不变,没有谁能超越。

另外,在“饿死事极小,失节事极大”的封建理学里,不幸却早早降临在祥林嫂身上——年纪轻轻(二十六七岁)便守寡,再嫁——婆婆把她卖给货老六——日子不长,新丈夫年纪轻轻便患伤寒而死,继而唯一的亲人儿子又被狼衔去了。

所以,祥林嫂在鲁四老爷的眼里就是一个“谬种”,是“可恶”,是“异端”。

似乎死了丈夫丢了孩子本身就是她的错。

所以,鲁镇的“祝福”不属于祥林嫂,她没有“资格”祭奠神灵,因为她是“谬种”,鲁四老爷怕“失节”的她玷污了神位,亵渎了神灵,因而,鲁家人在“祝福”时处处提防着,冷漠着她,远离着她,不让触碰任何与祭奠有关的东西。

“她在这一天可做的事是不过在灶下烧火”。

所以,封建礼教吞噬了祥林嫂做人的骄傲,毁灭了她构想的“伊甸园”!2 社会的冷酷祥林嫂,同鲁迅先生塑造的另一个人物啊Q一样,没有人知道她姓什么,只是大家都叫她“祥林嫂”,中介人老婆子是卫家人,说祥林嫂是邻居,既然如此,大家便推测她也姓卫罢了。

中国现当代文学主要作品及必读书目

中国现当代文学主要作品及必读书目

中国现当代文学主要作品及必读书目一、赵树理小说四篇1.《小二黑结婚》《小二黑结婚》写于1943 年 5 月,华北新华书店1943 年9 月出版,之后被许多出版社反复再版和翻印,收入1952 年版的《高级中学语文课本》,数以百计的剧团改编为不同地方剧种搬上舞台。

《小二黑结婚》的原素材是山西左权县山村一件真实的爱情悲剧:村民兵小队长岳冬至与俊俏的智英祥自由恋爱,遭家长及社会反对,岳冬至被垂涎智英祥的富农村长挟私报复致死。

赵树理化悲剧为喜剧,描写成刘家峧新一代农民青抗先队长小二黑与本村纯洁美丽的小芹姑娘自由恋爱,遭到双方家长二诸葛、三仙姑反对和村里封建恶势力金旺弟兄的迫害,最终在区政府的支持下,恶棍被惩治,上一辈被教育,有情人终成眷属。

小说共12 节,这里节选其中的第5 、8 、12 节。

《小二黑结婚》是“赵树理方向”的奠基石,无论是在人物塑造,还是情节结构和语言驾驭上,都开辟了一个崭新的为老百姓所喜闻乐见的、独特的艺术世界。

从此,赵树理踏上了“老百姓喜欢看,政治上起作用”的辉煌而坎坷的创作之途。

《小二黑结婚》的成功来源于现实的真实性与艺术的创造性的生动结合。

赵树理传奇的文学人生折射出中国近半个世纪的文学风潮变化。

从纵向看,1943 年赵树理发表《小二黑结婚》时37 岁,与鲁迅发表《狂人日记》(1918 年)时的年龄相同。

这两篇小说均被认为是在现代文学史上具有某种历史象征意义的小说。

《狂人日记》被看作是中国文学现代化的惊世之作;《小二黑结婚》被看作是中国文学大众化的经典之作。

赵树理笔下的农民系列特别是落后农民系列与鲁迅笔下的“阿Q 系列”有着某种历史的沿袭性。

赵树理继承了鲁迅热忱关注中国农民的传统,弥补了新文学严重脱离农民大众的不足,选择了一条新文化与中国农民相结合的道路——文艺大众化的道路。

从横向看,《小二黑结婚》的发行盛况空前,在太行山区竟销到 4 万份,超出了作者以及作品的批评者、甚至支持者的意料,赵树理因此成为解放区家喻户晓的大作家,在农民中的知名度仅次于毛泽东和彭德怀。

《伤逝》、《边城》、《寒夜》中的悲剧

《伤逝》、《边城》、《寒夜》中的悲剧

《伤逝》、《边城》、《寒夜》中的悲剧纵观古今中外的文学作品,不难发现,能够登大雅之堂、永垂不朽地为后人传颂的往往是那些悲剧作品。

中国的四大名著可以称的上是国之经典,文化荟萃,但仔细分析作品便可以总结他们的一个共同点——悲剧性。

就《红楼梦》的结局而言,四大家族最终归于沉寂,湮没在历史的尘封中,林黛玉和贾宝玉也最终天人永隔;四大家族最终走向衰败灭亡,宝黛爱情也以失败告终。

就《水浒传》的结局而言,本来有望与朝廷一争天下的梁山好汉却放弃抵抗,归顺了朝廷,最终落得个身首异处的下场;就《三国演义》的结局而言,在历经了多少血雨腥风后,多少仁人志士命丧其中,多少百姓在战火硝烟的夹缝中艰难求存。

为何悲剧性的作品更能够流传下来?为何悲剧性的作品更能够成就其经典?为什么只有经历过苦难的作者才能写出经典?本文将通过对鲁迅的《伤逝》、沈从文的《伤逝》、巴金的《寒夜》的具体分析来解答这些问题。

一、《伤逝》的悲剧《伤逝》创作于1925年,是鲁迅唯一以青年的恋爱和婚姻为题材的小说。

1925年鲁迅为北京女子高等师范学生讲授《中国小说史》,许广平成了他的学生。

许广平从此走进了鲁迅先生的生活,再也没出来。

随着深入了解,二人互生爱意。

1927年10月,鲁迅与许广平在上海景云里23号正式同居。

从这段历史可以看出,鲁迅在创作《伤逝》期间,可谓是迎来了“爱情的春天”,那他为何在自己情感出现亮色的时候创作出《伤逝》这样的悲剧作品呢?1.悲剧体现(1)题材选择前面谈到《伤逝》是鲁迅唯一一部以青年的恋爱和婚姻为题材的小说,那为何鲁迅为选择这个题材呢?这与其自身的情感经历是分不开的。

从鲁迅的经历可以知道,鲁迅在年轻时曾和朱安结过婚,这是传统的包办婚姻,鲁迅本人对于这种包办婚姻本来无感,然而这种旧社会的传统是鲁迅先生摈弃的,这可以说的上是鲁迅先生情感上的一个伤疤。

而《伤逝》创作期间鲁迅先生和许广平女士之间发生了爱情。

这可以说是鲁迅选择以青年恋爱为题材的一个背景。

鲁迅小说中悲剧女性的形象

鲁迅小说中悲剧女性的形象

鲁迅小说中悲剧女性的形象鲁迅小说中悲剧女性的形象导语:鲁迅笔下这两个主要女性的悲剧人生,固有其个人性格的原因,作者既哀其不幸,又怒其不争,但作品挖掘的最终造成她们的悲剧的根源是压迫人、毒害人的封建制度、封建思想。

以下是文学网小编整理的鲁迅小说中悲剧女性的形象,欢迎大家阅读浏览!鲁迅小说中的人物大致有三种类型:农民、妇女和知识分子。

其中,中国封建社会中的妇女,生活在社会的最底层,她们必须恪守封建礼教及其道德标准,因而所受的苦难最深重。

在小说《明天》、《祝福》中,鲁迅先生成功塑造了单四嫂子、祥林嫂两个典型的女性形象,并通过她们的不幸遭遇,深刻地揭示了残酷的社会现实和封建礼教对劳动妇女的精神摧残,揭露了旧中国劳动妇女悲惨命运的社会根源。

一天生苦命,饱受摧残1.单四嫂子的形象。

单四嫂子生前守了寡,为了生存,只能靠自己的一双手纺出棉纱来养活自己和他三岁的儿子,在深更半夜就开始张罗明天的生活。

艰难与困苦并未让在饿死边缘挣扎的单四嫂子对生活失去信心,皆因自己三岁的儿子——宝儿。

丈夫死后,所有的寄托和希望,都押在了宝儿身上。

然而,厄运却向她袭来。

宝儿生病,求签、许愿、吃单方,但宝儿最终还是死了。

单四嫂子失去了希望,她没有了明天,面对的是无尽的空虚与压抑。

她只能把希望寄托在梦里,希望在梦里与宝儿见面,她只能呆呆地“等候明天” ,但明天又会怎样?“作者虽然没有明说,实际上却通过种种迹象,把一个残酷的世界,摆在了读者面前。

”2.苦命的祥林嫂。

在丽春之日,祥林嫂的丈夫夭折。

严厉的婆婆决定把她象商品一样卖掉。

为了保住自己的“名誉”,祥林嫂逃到鲁家做工。

然而不久,她的婆婆把她劫回,强嫁给山里人贺老六,并有了儿子。

可贺老六不久“断送在伤寒上”、孩子也“给狼衔去了”。

儿子死了,“大伯来收屋,又赶她,她真是走投无路了,只好来求老主人”。

她再次来到鲁家,四婶四叔柳妈对她的态度完全变了。

沦为乞丐后,她的遭遇更是凄惨,常常连饭也要不到。

鲁迅笔下被社会摧残的人物故事

鲁迅笔下被社会摧残的人物故事

鲁迅笔下的人物故事:被社会摧残的命运鲁迅是中国现代文学的瑰宝,他的作品深入人心,引人深思。

在他的笔下,有很多人物形象被描绘得栩栩如生,他们被社会的种种不公所摧残,让人深感同情。

本文将探讨鲁迅笔下被社会摧残的人物故事,分析其背后的社会意义。

一、祥林嫂祥林嫂是鲁迅短篇小说《祝福》中的主人公,她是一个勤劳、善良、朴实的农村妇女。

在丈夫去世后,她被迫卖身为奴,为生计奔波。

然而,社会的残酷让她一次又一次地失去孩子,最后在孤独和绝望中死去。

祥林嫂的悲剧命运,反映了封建社会对妇女的压迫和残害。

二、阿Q阿Q是鲁迅中篇小说《阿Q正传》的主人公,他是一个没有固定职业、饱受欺凌的底层小人物。

阿Q的性格中充满了自欺欺人和自我安慰的元素,他的形象深刻地揭示了当时中国社会的普遍心理。

阿Q 的悲剧命运,不仅是他个人的命运,更是整个中国社会的命运。

三、闰土闰土是鲁迅短篇小说《故乡》中的主人公,他是一个机智勇敢、见多识广的青年农民。

然而,在封建社会和帝国主义的双重压迫下,他的命运变得十分悲惨。

闰土的形象,代表了当时中国农民的苦难和抗争。

四、社会意义鲁迅笔下被社会摧残的人物故事,具有深刻的社会意义。

首先,这些人物形象揭示了当时社会的黑暗面,让人们看到了封建社会和帝国主义的残暴和压迫。

其次,这些人物形象展示了人性的复杂性和多样性,让人们更加深入地理解了人性的本质。

最后,这些人物形象激发了人们的同情心和爱国情感,让人们更加珍惜当下的幸福生活。

总之,鲁迅笔下被社会摧残的人物故事,是中国现代文学的经典之作。

这些人物形象不仅展示了当时社会的黑暗面,也展示了人性的复杂性和多样性。

他们的命运激发了人们的同情心和爱国情感,让人们更加珍惜当下的幸福生活。

同时,这些作品也启示我们:要关注弱势群体,反对不公不义,为构建一个更加公平、正义的社会而努力奋斗。

论老舍笔下的悲剧人物——“骆驼祥子”

论老舍笔下的悲剧人物——“骆驼祥子”

论老舍笔下的悲剧人物——“骆驼祥子”国现当代文学研究论老舍笔下的悲剧人物0宋睿李传友老舍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一位卓越的现实主义作家.他一生创作了众多作品,作品内容均取材于现实生活,尤以贫民生活为主要写作内容.长篇小说《骆驼祥子》是老舍的代表作,作品通过塑造祥子这一悲剧人物,尖锐地提出了城市贫民摆脱悲剧命运的社会课题.《骆驼祥子》写的是旧中国北平一个人力车夫——"祥子"的悲剧.祥子是一个破产的青年农民,他的生活习性和内在心态都保留着农民的烙印:诚实,质朴,木讷,保守.祥子认为农村没有生活出路,渴望在城市里创立新的生活.进城之后,祥子认准了拉车这一行,他渴望拥有一辆自己的车子,"可以不再受拴车人的气".于是,祥子开始了他"三起三落"的生活.第一次,经过三年奋斗,祥子终于买上了自己的车子,但才拉了半年,车子被大兵抢去了.第二次,车还没买上,省吃俭用积下的钱又被特务敲诈走了.第三次,用虎妞的钱买了车,拉了没多久,又因埋葬虎妞,被迫把车卖掉了.祥子承受着一次又一次的打击,他努力使自己振作起来,反复与生活搏斗,显示了其执着的态度与坚韧'的个性,而这种个性也反映了生活在社会底层的个体劳动者对于美好生活的强烈渴望及他们所付出的艰辛努力.然而,祥子经过"三起三落"最终还是失败了,祥子的失败告诉人们:在那种时代,单凭个人的努力是无法改变其悲剧命运的.为了更清晰地认识祥子这一悲剧人物,笔者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了深入地思考.(1)老舍将祥子塑造成悲剧人物的原因众所周知,悲剧往往是将美好的,有价值的东西毁坏给人们看.在真,善,美与假,恶,丑,正义与邪恶的较量中,前者往往为人们所同情,喜爱与尊敬,而后者则为人们所憎恨和唾弃,当前者因力量薄弱而在较量中失败以致毁灭时,最能激起人们的悲愤之情.老舍清楚悲剧的力量,所以赋予了祥子悲剧的命运.从外形上来说.祥子是青春的,健康的,美好的.祥子是从乡野的泥土中生长出来的,"他确乎有点像一棵树,坚壮,沉默,而又有生气."作为劳动者,祥子也具有着众多优秀品质.祥子觉得"用力拉车去挣饭吃,是天下最有骨气的事".在曹宅拉车出了事故,他主动引咎辞工,情愿把工钱退给主人作2∞8.o5''骆驼祥子''赔偿;受曹先生牵连,积蓄被特务欺诈了,但他仍留守曹宅,决不拿曹宅一针一线;他自己一向勤俭,但他甘愿给老马祖孙买羊肉包子充饥.这一切都体现了祥子作为一个劳动者的美好品质.然而,就是这样一个祥子,随着他生活愿望的破灭,他原来所具有的美好品质却被他不经意地抛弃了.祥子讨厌拉车了,他"完全入了辙,他不比别的车夫好,也不比他们坏,就是那么个车夫样的车夫.""他吃,他喝,他嫖,他赌,他懒,他狡猾",甚至为了几个钱而出卖人命.祥子的外形也随之变得肮脏,猥琐了.最后,祥子成为了一个行尸走肉般的无业游民.祥子本是一个缺乏觉悟的劳动者,他梦想拥有自己的车子,凭自己的力气吃饭,以此表达对命运的抗争;但最后他什么都不再想,只求活下去,则表明祥子服从了命运的安排,忍受了生活的侮辱与磨难,甚至连一点抱怨都没有了.作者最后不禁感叹"体面的,要强的,好梦想的,利己的,个人的,健壮的,伟大的祥子,不知陪着人家送了多少回殡,不知道何时何地会埋起他自己来,埋起这堕落的,自私的,不幸的,社会病胎的产儿,个人主义的末路鬼."祥子所失去的不仅仅是车子,积蓄,更重要的是劳动者所具有的美德,以及不断求进取的生活态度.祥子"没了心,他的心被人家摘了去".祥子的悲剧之悲正在于这.老舍试图用祥子的悲剧激起人们的悲愤,唤起人民的斗志..(2)促成祥子悲剧发生的重要因素社会因素:祥子的悲剧首先是他所生活的那个旧社会的产物.人总是生活在社会之中的,受着各种社会力量的制约,一个人所处韵社会地位决定了这个人的生活道路.祥子生活在社会的最底层,这便注定了他的生活道路将是多灾多难的.祥子生活在军阀混战的年代,连年的战争威胁着人民的安全,不知给人民带来了多么深重的灾难.祥子为了多赚些钱,尽管知道城外打仗,仍大着胆子拉车去城外,结果刚一出城门,便被逃兵连人带车抢去了.祥子的遭遇固然是不幸的,但在那个动荡不安的年代里,祥子不过是遭受苦难人民中的一员,祥子的遭遇也不过是发生在战乱时期的一段小小的插曲.祥子是卑微的,卑微的祥子必须承受来自社会各厅面的打击.祥子的主人曹先生被人出卖了,祥子不过是给曹先生家拉车的,曹先生的所作所为与祥子并不相干,但既然"祥子是落到'点子'上了",那只能是活该被孙侦探敲诈,"谁都有办法,哪里都有缝子,只有祥子跑不了,冈为他是个拉车的.""他要卖最大的力气,得最低的报酬;要:在人间的最低处,等着一切人一切法一切困苦的打击."祥子卑微的社会地位决定了任何打击都会随意地落在他头上,处于穷途末路的逃兵或一个小小的特务看似轻松的'击都可以给祥子带来终身的祸害.孙侦探曾对祥子说过这样'一句, "把你放了像放个屁,把你杀了像抹个臭虫!"这句话更清晰地反映出了祥子地位的卑微,更深刻地揭示了那个无理的社会对于祥子这类小人物的不公平待遇.情感因素:祥子的悲剧不仅发生在生活中,还发生在他的感情世界里.祥子一心要找个"年轻力壮,吃得苦,能洗能做的姑娘",但车厂主女儿虎妞的介入,却使祥子先前的愿望彻底破灭了.祥子同虎妞之问发生的纠葛,是酿成徉子悲剧的又一个原因.祥子与虎妞结合的本身就是令祥子难以忍受的灾难.祥子作为劳动者渴望通过自己的劳动养活自己,而作为车厂主女儿的虎妞却从内心深处鄙视劳动者,这两种生活态度的冲突是尖锐的.虎妞不甘心做._辈子车夫的老婆,她幻想祥子能改变地位,成为车厂老板.而祥子却认为只有"凭着自己的本事买上车,娶上老婆,这才正大光明",不管刘四有多少辆车,他都不能要虎妞.但祥子经不住虎妞的诱骗,还是在虎妞的胁迫下同她结合了.婚后,虎妞仗着自己在经济上的优势强迫祥子按照她的意志行事.经济地位的不同造成了他们关系的不平等.即使成了夫妻,也没有改变他们原来车主与车夫的关系.祥子痛苦地体会到,"要了她,便没了他".当然,虎妞嫁给祥子并不是为了去压迫祥子,虎妞是喜欢祥子的,为了祥子她甚至失去了父亲和钱财,但这却丝毫改变不了她的阶级地位.她是隶属于剥削阶级的,她爿惯了压迫剥削别人,习惯了凭借金钱的力量去支使别人,即使对自己的丈夫也不例外.她曾在婚后对祥子这样说过,"你娶老婆,可是我花的钱,你没往外掏一个小钱.想想吧,咱俩是谁该听谁的."这句话充分证实了虎妞作为剥削阶级企图凭借金钱统治别人的丑恶心理.而这势必会造成隶属丁被剥削阶级的祥子与虎妞之间的冲突.所以,祥子与虎妞之间存在的问题决不仅仅是思想感情上的隔膜,更重要的是由于阶级立场不同形成的无法调和的对立.尽管祥子认识到了他与虎妞之间的对立,尽管他厌恶虎妞,他却始终无法摆脱虎妞的纠缠.与虎妞生活在一起打破了祥子的生活愿望,使祥子由奋发有为到怀疑自己直至自甘堕落.由这里可体会剑祥子的悲剧不仅在于不能获得自己所要求的,还在于他甚至无法拒绝自己所厌恶的.这样,来自于精神世界的深入人物内心的摧残与折磨更彻底成就了祥子的悲剧.性格因素:性格决定命运,祥子的悲剧自然离不开他个人的原因.祥子悲剧产生的原,除了旧的社会环境之外,还在于个体劳动者术身的弱点.祥于的失败是和他个人奋斗的方式分不开的,这反映了作者对都市贫民怎样摆脱悲剧命中胃乡擎研老运这社会问题的思考与探索.祥子先前是个农,后来进城成了一个车夫,不论是农民还是车夫,都是个体劳动者.作为'个没有觉悟的个体劳动者,祥子"不管别人",只关心他的年,他认为只要"有了自己的车,他可以不再受栓午人的气,也无须敷衍别人;有自己的力气与洋车,睁开眼就可以有饭吃".F如此,尽管祥子怀有改善自己生活地位的迫切要求,却完伞不懂如何解放自己,更不知道大家应团结起来进行斗争,而仅仪是幻想凭借个人的努力与奋斗成为生活的主人.分散的个体的职业活动,使祥子…类人各不相顾,甚至棚互排斥.在样子第'次丢车以后,为了多挣些钱,他开始与刖的车夫抢生意,"不管是和谁抢生意,他只管拉』:买卖,不管别的,像.一只饿疯的野兽."而祥子的这种行为更扩大了与其他I午夫之问的隔膜,这使得本来就不善于交友的祥子变得更加孤立无援了.祥子们认识不到"大家顶立在一块,而是各走各的路,个人的希望与努力蒙住了个人的眼,每个人都觉得赤手空拳可以成家立业,在黑暗中各自去摸索个人的路."正是这种个人奋斗的方式导致了人们无法获得幸福生活,但可怜的祥子却不能从别人的失败之中得出教训,而是抱着侥幸心理,顺着一条死路盲目地走F去.祥子这种对自我的欺骗不是其个人的愚笨造成的,而是由他所隶属的小生产者的阶级局限性所决定的.祥子作为一个农民,…个小生产者,他不懂政治,不知道阶级斗争.他不知道自己的敌人是谁,也不知道促成自己失败的原因究竟是什么.受狭隘的生活观念的限制,祥子把一切统统归咎于"命".既然命该如此,那么做什么都是徒劳的;既然过去自己那么努力,到头来都是失败,那么何不放弃努力混下去,甚至像欺负自己的人那样去欺负别人.祥子终于堕落了,成为了一个"个人主义的末路鬼".就这样,作为个体劳动者的祥子由于其自身存在的弱点不可避免的到_『悲l的泥沼巾.(3)"骆驼祥子"在现代文学史的意义"五叫"以后的文学多关注知识分子及农的生活,很少去关注城市贫民的生活,"骆驼祥子"的出现打破了这种局面,拓展了新文学的表现范围,为新文学的发展做j};了特殊贡献.个体劳动者祥子由积极台斗到心从意懒再到自甘堕落的命运悲剧,真实地反映了旧中城市底层人民的苦难生活;揭示了半殖民地的城市不能把样子这样的农民吸收到现代一业中,把他们变成现代无产阶级,却以无情的剥削和腐蚀,将他们甩到流氓无产者的队伍:展现了二三十年代那个动荡不安的社会现实.在控诉黑暗社会现实的同时,老舍还透过"祥子"这一人物形象揭示了"国民性格弱点",狭隘保守的心理特点及个人奋斗的行为模式注定了其奋斗的亢日性和脆弱性,也注定了悲剧命运的产生.作者通过祥子的悲剧命运告诫人们:若想彻底改变自身的悲剧命运,不但应该改造客观世界,同时也要改造主观世界.由此,老舍先生塑造的"骆驼佯子"这…悲剧人物成为了叶l国现代文学史L独具风味,永不褪色的人物形象.(宋睿李传友,山东莱芜职业技术学院师范教育系)2006.05。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国现当代文学作品中典型的悲剧人物
中国现当代文学作品中典型的悲剧人物有很多:
鲁迅《阿Q正传》、《祝福》中的阿Q、祥林嫂
张恨水《金粉世家》、《啼笑姻缘》中的金燕西、沈凤喜
巴金《家》中的鸣凤、梅、瑞珏
曹禺《雷雨》、《日出》中的周萍、周冲、四凤、陈白露
老舍《骆驼祥子》中的祥子
叶圣陶《倪焕之》中的倪焕之
萧红《呼兰河传》中的小团圆媳妇
郭沫若《屈原》、《南冠草》中的婵娟、夏元敦
张爱玲《金锁记》中的曹七巧
茅盾《子夜》、《春蚕》中的吴荪甫、老通宝
王统照《山雨》中的奚二叔
叶紫《丰收》、《杨七公公过年》中的云普叔,杨七公公
吴祖缃《官官的补品》中的奶婆
端木蕻良《科尔沁旗草原》中的丁宁
路翎《王家老太婆和她底小猪》、《财主底儿女们》中的王家老太婆、蒋捷三、蒋慰祖、蒋少祖、蒋纯祖
丘东平《友军的连长》中的友军连长
夏衍《包身工》中的包身工芦柴棒
郁达夫《沉沦》中的留学生
以上是现代文学部分的。

陆文夫《小巷深处》中的改造后却受到要挟的窑女
谌容《人到中年》中的陆文婷
刘心武《如意》中的金绮纹、葛大爷
礼平《晚霞消失的时候》中的南珊
戴厚英《人啊,人》中的孙悦、许恒忠、孙憾
梁晓声《今夜有暴风雪》中的献身知青
从维熙《大墙下的红玉兰》中的葛翎、高欣
周克芹《许茂和他的女儿们》中的许秀云
姚雪垠《李自成》中的崇祯皇帝
凌力《倾城倾国》、《少年天子》中的孙元化、顺治皇帝、董鄂妃路遥《平凡的世界》中的郝红梅、贺凤莲
霍达《穆斯林的葬礼》中的韩子奇、新月
刘白羽《第二个太阳》中的白洁
巴金《怀念萧珊》中的萧珊
方之《内奸》中的严赤
陈忠实《白鹿原》中的鹿子霖
徐兴业《金瓯缺》中的马扩、高世宣、耶律大石
刘斯奋《白门柳》中的柳如是、董小宛
王安忆《长恨歌》中的王绮瑶
熊召政《张居正》中的张居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