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JB《质量经济性分析控制程序》.doc

合集下载

GJB《质量经济性分析控制程序》

GJB《质量经济性分析控制程序》

质量经济性分析控制程序1 目的通过财务手段度量质量体系的有效性,识别改进机会,促进改善工作效果和提高效率、降低损失。

2 适用范围适用于对质量成本的策划、收集、汇总、分析、改进控制活动。

3 定义质量损失:包括产品报废、返工、返修等所造成的损失。

4 职责4.1 财务部是财务责任部门,负责制订产品质量成本目标,组织编制质量成本计划,实施费用控制,负责设置质量成本核算项目,组织收集、整理、核算、分析质量成本数据,编制质量经济性分析报告。

4.2 财务部负责组织对质量经济性分析报告进行分析,提出改进计划并验证改进结果。

4.3 总经理负责改进计划批准。

4.4 产生质量损失的单位负责质量损失的申报、传递。

4.5 各质量成本发生部门负责控制职责范围内质量成本,负责所辖质量成本数据的收集、统计、核算并按期上报财务部门。

5 内容和要求5.1 质量成本预算5.1.1 每年12月上旬,财务部门根据质量管理体系要求和实际运行状况,制定质量成本预算编制工作计划,说明预算编制方法与要求,明确分项预算编制职责分工、时间安排、审批程序等。

5.1.2 各部门根据质量工作计划,编制『质量成本(预防成本)预算/核算表』、『质量成本(鉴定成本)预算/核算表』、『质量成本(内部故障成本)预算/核算表』、『质量成本(外部故障成本)预算/核算表』,报财务部门。

5.1.2 财务部门根据质量目标、质量工作计划综合平衡,制定产品『质量成本计划表』、『质量损失分解表』,经财务负责人审批后下发执行。

5.1.3 当公司所处经济条件或生产经营发生变化,影响到质量体系的运行和质量成本目标实现时,质量成本目标及其分解目标责任部门可填写『预算调整申请表』,经财务负责人审批后执行。

5.2 质量成本数据收集5.2.1 质量成本分为预防成本、鉴定成本、内部故障成本、外部故障成本四大科目,各科目明细成本项目、各项目核算内容、费用开支范围及数据来源见附录1《质量成本构成》。

GJB《质量经济性分析控制程序》-

GJB《质量经济性分析控制程序》-

质量经济性分析控制程序1 目的通过财务手段度量质量体系的有效性,识别改进机会,促进改善工作效果和提高效率、降低损失。

2 适用范围适用于对质量成本的策划、收集、汇总、分析、改进控制活动。

3 定义质量损失:包括产品报废、返工、返修等所造成的损失。

4 职责4.1 财务部是财务责任部门,负责制订产品质量成本目标,组织编制质量成本计划,实施费用控制,负责设置质量成本核算项目,组织收集、整理、核算、分析质量成本数据,编制质量经济性分析报告。

4.2 财务部负责组织对质量经济性分析报告进行分析,提出改进计划并验证改进结果。

4.3 总经理负责改进计划批准。

4.4 产生质量损失的单位负责质量损失的申报、传递。

4.5 各质量成本发生部门负责控制职责范围内质量成本,负责所辖质量成本数据的收集、统计、核算并按期上报财务部门。

5 内容和要求5.1 质量成本预算5.1.1 每年12月上旬,财务部门根据质量管理体系要求和实际运行状况,制定质量成本预算编制工作计划,说明预算编制方法与要求,明确分项预算编制职责分工、时间安排、审批程序等。

5.1.2 各部门根据质量工作计划,编制『质量成本(预防成本)预算/核算表』、『质量成本(鉴定成本)预算/核算表』、『质量成本(内部故障成本)预算/核算表』、『质量成本(外部故障成本)预算/核算表』,报财务部门。

5.1.2 财务部门根据质量目标、质量工作计划综合平衡,制定产品『质量成本计划表』、『质量损失分解表』,经财务负责人审批后下发执行。

5.1.3 当公司所处经济条件或生产经营发生变化,影响到质量体系的运行和质量成本目标实现时,质量成本目标及其分解目标责任部门可填写『预算调整申请表』,经财务负责人审批后执行。

5.2 质量成本数据收集5.2.1 质量成本分为预防成本、鉴定成本、内部故障成本、外部故障成本四大科目,各科目明细成本项目、各项目核算内容、费用开支范围及数据来源见附录1《质量成本构成》。

GJB质量经济性分析报告(精编文档).doc

GJB质量经济性分析报告(精编文档).doc

【最新整理,下载后即可编辑】质量经济性分析报告一、基本情况根据GB/T19001-2008《质量管理体系要求》和GJB9001B-2009《质量管理体系要求》质量管理体系过程“5.6.2.2 财务部门负责提供质量经济性分析报告。

”和“8.4.2 d) 财务部门负责质量成本统计和质量经济性数据分析(按作业指导书《质量经济性统计和分析实施细则》)”的要求,财务部编制的质量经济性分析报告作为管理评审输入之一。

为此,财务部采用了“质量成本法”,根据从质管部、经营部、生产部、经核室、工艺室等部门传递过来的质量、工艺工时、材料消耗等数据,结合本部门形成的生产经营财务数据,按照预防成本、鉴定成本及内、外部故障损失等四个方面进行了质量成本的统计分析,同时结合生产经营财务数据分析了质量成本的变动状况,对质量管理体系的财务支出有效性进行了评价,并针对一些问题提出了相应的改进方向,以便综合实施质量改进,不断提高我公司质量管理体系的有效性和经济性。

为了真实地反映公司质量管理体系的财务状况,财务部根据本公司有关职能部门提供的有关质量成本数据,从财务会计账簿中收集了有关财务信息,按照质量成本核算办法,进行了统计、核算、分析、汇总、报告,并从财务角度识别质量管理体系上的薄弱环节及其无效的管理活动活动,从提出完善质量体系的方向,提高质量管理体系的经济性。

二、综合分析现将2011.7~2012.6期间的质量经济性分析结果汇报如下:(一)质量成本构成关系分析2011年7月至2012年6月质量总成本约为165.13万元(详见下表)。

2011年7月至2012年6月质量总成本汇总表为70.64%;最低的是外部损失成本,为0.31%。

各项质量成本的组成如下:1、预防成本费用34.46万元,占质量总成本的20.93% 其中:质量培训费24,530.00质量改进措施费86,219.81质量管理活动费55,773.80质量评审费15,000.00工资及福利费209,732.492、70.64% 其中:检验试验费110,393.82检测部门办公费5,276.80检验设备维修折旧费107,282.99工资及福利费943,586.063、8.11%其中:废品损失127,505.02质量处理费6,500.004、外部损失成本费用0.52万元,占质量总成本的0.31%其中:售后服务费5,200.00(二)1、总质量成本呈下降变化趋势。

GJB质量经济性分析控制程序

GJB质量经济性分析控制程序

GJB质量经济性分析控制程序该程序主要包括质量经济性分析、质量控制和经济控制三个主要部分。

通过对产品制造过程进行全面的分析和控制,可以帮助企业降低成本、提高产品质量、提高经济效益。

一、质量经济性分析质量经济性分析是该程序的核心部分。

它通过对产品制造过程中各个环节进行数据收集和分析,评估不同环节对产品质量和经济性的影响,并找出可能存在的问题和改进的空间。

该分析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成本分析:对产品制造过程中的各个环节进行成本分析,包括材料成本、人工成本、能源成本等,以确定各个环节的经济性。

2.质量分析:对产品制造过程中各个环节的质量进行评估,包括产品的外观质量、尺寸精度、性能稳定性等,以确定各个环节的质量控制要求。

3.风险分析:对产品制造过程中可能出现的各种风险进行分析,包括生产线故障、原材料供应不足等,以确定对策和应对措施。

通过以上分析,可以得出产品制造过程中不同环节的经济性和质量情况,并确定优化措施和改进方向。

二、质量控制质量控制是保证产品质量的关键环节。

在该程序中,质量控制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质量标准制定:根据质量经济性分析的结果,确定产品各个环节的质量标准,包括外观要求、尺寸精度、性能要求等,以保证产品质量。

2.工艺控制:对产品制造过程中的各个环节进行工艺控制,包括材料的选择和加工、工艺参数的设定、设备状态的监控等,以确保产品质量。

3.过程控制:对产品制造过程中的各个环节进行过程控制,包括设备的维护和保养、作业人员的培训和管理等,以防止存在的问题对产品质量的影响。

通过以上控制措施,可以有效地控制产品质量,提高制造过程的稳定性和一致性。

三、经济控制经济控制是保证产品制造过程经济性的关键环节。

在该程序中,经济控制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成本控制:通过控制产品制造过程中的各个环节的成本,包括材料成本、人工成本、能源成本等,以降低产品生产的总成本。

2.效率控制:通过提高产品制造过程中的各个环节的效率,包括设备利用率、生产周期、工艺流程等,以提高生产效率和经济效益。

GJB《质量经济性分析控制程序》

GJB《质量经济性分析控制程序》

质量经济性分析控制程序1 目的通过财务手段度量质量体系的有效性,识别改进机会,促进改善工作效果和提高效率、降低损失。

2 适用范围适用于对质量成本的策划、收集、汇总、分析、改进控制活动。

3 定义质量损失:包括产品报废、返工、返修等所造成的损失。

4 职责4.1 财务部是财务责任部门,负责制订产品质量成本目标,组织编制质量成本计划,实施费用控制,负责设置质量成本核算项目,组织收集、整理、核算、分析质量成本数据,编制质量经济性分析报告。

4.2 财务部负责组织对质量经济性分析报告进行分析,提出改进计划并验证改进结果。

4.3 总经理负责改进计划批准。

4.4 产生质量损失的单位负责质量损失的申报、传递。

4.5 各质量成本发生部门负责控制职责范围内质量成本,负责所辖质量成本数据的收集、统计、核算并按期上报财务部门。

5 内容和要求5.1 质量成本预算5.1.1 每年12月上旬,财务部门根据质量管理体系要求和实际运行状况,制定质量成本预算编制工作计划,说明预算编制方法与要求,明确分项预算编制职责分工、时间安排、审批程序等。

5.1.2 各部门根据质量工作计划,编制『质量成本(预防成本)预算/核算表』、『质量成本(鉴定成本)预算/核算表』、『质量成本(内部故障成本)预算/核算表』、『质量成本(外部故障成本)预算/核算表』,报财务部门。

5.1.2 财务部门根据质量目标、质量工作计划综合平衡,制定产品『质量成本计划表』、『质量损失分解表』,经财务负责人审批后下发执行。

5.1.3 当公司所处经济条件或生产经营发生变化,影响到质量体系的运行和质量成本目标实现时,质量成本目标及其分解目标责任部门可填写『预算调整申请表』,经财务负责人审批后执行。

5.2 质量成本数据收集5.2.1 质量成本分为预防成本、鉴定成本、内部故障成本、外部故障成本四大科目,各科目明细成本项目、各项目核算内容、费用开支范围及数据来源见附录1《质量成本构成》。

GJB《高质量经济性分析报告控制系统程序》

GJB《高质量经济性分析报告控制系统程序》

质量经济性分析控制程序1 目的通过财务手段度量质量体系的有效性,识别改进机会,促进改善工作效果和提高效率、降低损失。

2 适用围适用于对质量成本的策划、收集、汇总、分析、改进控制活动。

3 定义质量损失:包括产品报废、返工、返修等所造成的损失。

4 职责4.1 财务部是财务责任部门,负责制订产品质量成本目标,组织编制质量成本计划,实施费用控制,负责设置质量成本核算项目,组织收集、整理、核算、分析质量成本数据,编制质量经济性分析报告。

4.2 财务部负责组织对质量经济性分析报告进行分析,提出改进计划并验证改进结果。

4.3 总经理负责改进计划批准。

4.4 产生质量损失的单位负责质量损失的申报、传递。

4.5 各质量成本发生部门负责控制职责围质量成本,负责所辖质量成本数据的收集、统计、核算并按期上报财务部门。

5 容和要求5.1 质量成本预算5.1.1 每年12月上旬,财务部门根据质量管理体系要求和实际运行状况,制定质量成本预算编制工作计划,说明预算编制方法与要求,明确分项预算编制职责分工、时间安排、审批程序等。

5.1.2 各部门根据质量工作计划,编制『质量成本(预防成本)预算/核算表』、『质量成本(鉴定成本)预算/核算表』、『质量成本(部故障成本)预算/核算表』、『质量成本(外部故障成本)预算/核算表』,报财务部门。

5.1.2 财务部门根据质量目标、质量工作计划综合平衡,制定产品『质量成本计划表』、『质量损失分解表』,经财务负责人审批后下发执行。

5.1.3 当公司所处经济条件或生产经营发生变化,影响到质量体系的运行和质量成本目标实现时,质量成本目标及其分解目标责任部门可填写『预算调整申请表』,经财务负责人审批后执行。

5.2 质量成本数据收集5.2.1 质量成本分为预防成本、鉴定成本、部故障成本、外部故障成本四大科目,各科目明细成本项目、各项目核算容、费用开支围及数据来源见附录1《质量成本构成》。

5.2.2 质量成本核算对象为所有产品。

GJB《质量经济性分析控制程序》(7月20日).pdf

GJB《质量经济性分析控制程序》(7月20日).pdf
6 引用文件
6.1 《纠正和预防措施控制程序》
3
学海无涯
7 记录/表单
7.1 806B1『质量成本(预防成本)核算/核算表』 7.2 806B2『质量成本(鉴定成本)预算/核算表』 7.3 806B3『质量成本(内部故障成本)预算/核算表』 7.4 806B4『质量成本(外部故障成本)预算/核算表』 7.5 806B5『质量成本计划表』 7.6 806B6『质量损失分解表』 7.7 806B7『质量成本核算报表』 7.8 806B8『质量损失明细表』 7.9 806B9『质量成本汇总表』 7.10 806B10『质量损失认定表』
管理费用 制造费用
量管理机构的办公费等
差旅费及有关的行政费用
授课 授课人员及培训人员的
2.质量培训 为提高职工质量意识和质量管理业 有关书籍、文具费、资料费、 管理费用
费 务水平所进行的培训而发生的费用
制造费用
工时及授课补助费
对本厂和分承制方的产品质量及质
3.质量评审 量体系进行审核,以及对新产品进 资料费、会议费、办公费、差 管理费用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版本
学海无涯


1、目的 2、适用范围 3、定义 4、职责 5、内容和要求 6、引用文件/表单 7、记录/表单 8、附录 9、工作程序(流程图)
修订 修订内容
历史 修订日期 修 订 者 批准者
发 范
文 围
总经理、综合部、研发部、生产部、营销部、质量部




编制 日期
1 目的
审核 日期
批准 日期
收文 部门
5 内容和要求
5.1 质量成本预算 5.1.1 每年 12 月上旬,财务部门根据质量管理体系要求和实际运行状况,制定 质量成本预算编制工作计划,说明预算编制方法与要求,明确分项预算编制职责 分工、时间安排、审批程序等。 5.1.2 各部门根据质量工作计划,编制『质量成本(预防成本)预算/核算表』、 『质量成本(鉴定成本)预算/核算表』、『质量成本(内部故障成本)预算/核算 表』、『质量成本(外部故障成本)预算/核算表』,报财务部门。 5.1.2 财务部门根据质量目标、质量工作计划综合平衡,制定产品『质量成本 计划表』、『质量损失分解表』,经财务负责人审批后下发执行。 5.1.3 当公司所处经济条件或生产经营发生变化,影响到质量体系的运行和质 量成本目标实现时,质量成本目标及其分解目标责任部门可填写『预算调整申请 表』,经财务负责人审批后执行。 5.2 质量成本数据收集 5.2.1 质量成本分为预防成本、鉴定成本、内部故障成本、外部故障成本四大

GJB《高质量经济性分析报告控制程序》

GJB《高质量经济性分析报告控制程序》

质量经济性分析控制程序1 目的通过财务手段度量质量体系的有效性,识别改进机会,促进改善工作效果和提高效率、降低损失。

2 适用范围适用于对质量成本的策划、收集、汇总、分析、改进控制活动。

3 定义质量损失:包括产品报废、返工、返修等所造成的损失。

4 职责4.1 财务部是财务责任部门,负责制订产品质量成本目标,组织编制质量成本计划,实施费用控制,负责设置质量成本核算项目,组织收集、整理、核算、分析质量成本数据,编制质量经济性分析报告。

4.2 财务部负责组织对质量经济性分析报告进行分析,提出改进计划并验证改进结果。

4.3 总经理负责改进计划批准。

4.4 产生质量损失的单位负责质量损失的申报、传递。

4.5 各质量成本发生部门负责控制职责范围内质量成本,负责所辖质量成本数据的收集、统计、核算并按期上报财务部门。

5 内容和要求5.1 质量成本预算5.1.1 每年12月上旬,财务部门根据质量管理体系要求和实际运行状况,制定质量成本预算编制工作计划,说明预算编制方法与要求,明确分项预算编制职责分工、时间安排、审批程序等。

5.1.2 各部门根据质量工作计划,编制『质量成本(预防成本)预算/核算表』、『质量成本(鉴定成本)预算/核算表』、『质量成本(内部故障成本)预算/核算表』、『质量成本(外部故障成本)预算/核算表』,报财务部门。

5.1.2 财务部门根据质量目标、质量工作计划综合平衡,制定产品『质量成本计划表』、『质量损失分解表』,经财务负责人审批后下发执行。

5.1.3 当公司所处经济条件或生产经营发生变化,影响到质量体系的运行和质量成本目标实现时,质量成本目标及其分解目标责任部门可填写『预算调整申请表』,经财务负责人审批后执行。

5.2 质量成本数据收集5.2.1 质量成本分为预防成本、鉴定成本、内部故障成本、外部故障成本四大科目,各科目明细成本项目、各项目核算内容、费用开支范围及数据来源见附录1《质量成本构成》。

GJB《高质量经济性分析报告控制程序》

GJB《高质量经济性分析报告控制程序》

质量经济性分析控制程序1 目的通过财务手段度量质量体系的有效性,识别改进机会,促进改善工作效果和提高效率、降低损失。

2 适用范围适用于对质量成本的策划、收集、汇总、分析、改进控制活动。

3 定义质量损失:包括产品报废、返工、返修等所造成的损失。

4 职责4.1 财务部是财务责任部门,负责制订产品质量成本目标,组织编制质量成本计划,实施费用控制,负责设置质量成本核算项目,组织收集、整理、核算、分析质量成本数据,编制质量经济性分析报告。

4.2 财务部负责组织对质量经济性分析报告进行分析,提出改进计划并验证改进结果。

4.3 总经理负责改进计划批准。

4.4 产生质量损失的单位负责质量损失的申报、传递。

4.5 各质量成本发生部门负责控制职责范围内质量成本,负责所辖质量成本数据的收集、统计、核算并按期上报财务部门。

5 内容和要求5.1 质量成本预算5.1.1 每年12月上旬,财务部门根据质量管理体系要求和实际运行状况,制定质量成本预算编制工作计划,说明预算编制方法与要求,明确分项预算编制职责分工、时间安排、审批程序等。

5.1.2 各部门根据质量工作计划,编制『质量成本(预防成本)预算/核算表』、『质量成本(鉴定成本)预算/核算表』、『质量成本(内部故障成本)预算/核算表』、『质量成本(外部故障成本)预算/核算表』,报财务部门。

5.1.2 财务部门根据质量目标、质量工作计划综合平衡,制定产品『质量成本计划表』、『质量损失分解表』,经财务负责人审批后下发执行。

5.1.3 当公司所处经济条件或生产经营发生变化,影响到质量体系的运行和质量成本目标实现时,质量成本目标及其分解目标责任部门可填写『预算调整申请表』,经财务负责人审批后执行。

5.2 质量成本数据收集5.2.1 质量成本分为预防成本、鉴定成本、内部故障成本、外部故障成本四大科目,各科目明细成本项目、各项目核算内容、费用开支范围及数据来源见附录1《质量成本构成》。

GJB9001C质量经济性分析控制程序

GJB9001C质量经济性分析控制程序

文件制修订记录1.0 目的对产品质量成本、总成本、利润等有关数据进行统计、核算和分析,从质量经济性角度来评价质量管理体系运行的有效性,以便采取相应措施,应对相关风险并完善质量管理体系。

2.0 范围适用于军用产品研制、生产和管理过程中的质量经济性分析。

3.0 引用文件和标准3.1记录控制程序4.0 职责3.1 质量管理部是质量经济性分析的主管部门,负责质量成本、总成本、利润等数据统计核算工作,编写质量经济性分析报告。

3.2 各部门、各单位负责收集上报质量成本数据,并保证数据资料的准确、及时、完整。

5.0 定义5.1 质量经济性分析——质量经济性分析过程的输入是质量成本、总成本、利润等有关数据的确定,确定需要收集的质量成本等数据的范围、内容和要求;其输出是质量经济性分析报告,对质量经济性分析报告的具体应用使质量管理体系得到改进;其活动是质量成本、总成本、利润等数据收集的策划,确定收集范围,确定项目和要求,进行收集、传递、分析归纳、编写分析报告,反映产品质量与投入与产出之间的关系,揭示和披露质量管理中存在的问题,识别、分析以及评价质量管理中存在的相关财务风险,反馈给相关业务部门,报告单位财务负责人与公司领导。

6.0质量经济性分析控制流程6.1过程流程图省略6.2 过程内容6.2.1 质量成本开支范围质量成本开支范围包括:为了预防产生不合格品与质量故障而发生的各项费用;检查和评定产品是否达到规定的质量标准所发生的费用;产品出厂前,因未满足规定的质量要求所支付的费用;产品出厂后,因未达到规定的质量要求,导致顾客索赔、修理、更换或信誉损失等而支付的费用。

6.2.2 质量成本的填报要求6.2.2.1 质量成本支出按照谁支出谁填报的原则上报。

6.2.2.2 根据军品科研生产的特点,有些难以计算的费用可通过合理的估算填写。

6.2.2.3 质量成本支出填报实行“零申报”制度,即当季未发生也应填报。

6.2.2.4质量成本支出表由各单位统计员负责收集汇总,单位负责人批准后方能上报。

gjb质量经济性分析控制程序》

gjb质量经济性分析控制程序》

质量经济性分析控制程序1 目的通过财务手段度量质量体系的有效性,识别改进机会,促进改善工作效果和提高效率、降低损失。

2 适用范围适用于对质量成本的策划、收集、汇总、分析、改进控制活动。

3 定义质量损失:包括产品报废、返工、返修等所造成的损失。

4 职责4.1 财务部是财务责任部门,负责制订产品质量成本目标,组织编制质量成本计划,实施费用控制,负责设置质量成本核算项目,组织收集、整理、核算、分析质量成本数据,编制质量经济性分析报告。

4.2 财务部负责组织对质量经济性分析报告进行分析,提出改进计划并验证改进结果。

4.3 总经理负责改进计划批准。

4.4 产生质量损失的单位负责质量损失的申报、传递。

4.5 各质量成本发生部门负责控制职责范围内质量成本,负责所辖质量成本数据的收集、统计、核算并按期上报财务部门。

5 内容和要求5.1 质量成本预算5.1.1 每年12月上旬,财务部门根据质量管理体系要求和实际运行状况,制定质量成本预算编制工作计划,说明预算编制方法与要求,明确分项预算编制职责分工、时间安排、审批程序等。

5.1.2 各部门根据质量工作计划,编制『质量成本(预防成本)预算/核算表』、『质量成本(鉴定成本)预算/核算表』、『质量成本(内部故障成本)预算/核算表』、『质量成本(外部故障成本)预算/核算表』,报财务部门。

5.1.2 财务部门根据质量目标、质量工作计划综合平衡,制定产品『质量成本计划表』、『质量损失分解表』,经财务负责人审批后下发执行。

5.1.3 当公司所处经济条件或生产经营发生变化,影响到质量体系的运行和质量成本目标实现时,质量成本目标及其分解目标责任部门可填写『预算调整申请表』,经财务负责人审批后执行。

5.2 质量成本数据收集5.2.1 质量成本分为预防成本、鉴定成本、内部故障成本、外部故障成本四大科目,各科目明细成本项目、各项目核算内容、费用开支范围及数据来源见附录1《质量成本构成》。

GJB质量经济性分析控制程序

GJB质量经济性分析控制程序

G J B质量经济性分析控制程序标准化管理处编码[BBX968T-XBB8968-NNJ668-MM9N]质量经济性分析控制程序1 目的通过财务手段度量质量体系的有效性,识别改进机会,促进改善工作效果和提高效率、降低损失。

2 适用范围适用于对质量成本的策划、收集、汇总、分析、改进控制活动。

3 定义质量损失:包括产品报废、返工、返修等所造成的损失。

4 职责4.1 财务部是财务责任部门,负责制订产品质量成本目标,组织编制质量成本计划,实施费用控制,负责设置质量成本核算项目,组织收集、整理、核算、分析质量成本数据,编制质量经济性分析报告。

4.2 财务部负责组织对质量经济性分析报告进行分析,提出改进计划并验证改进结果。

4.3 总经理负责改进计划批准。

4.4 产生质量损失的单位负责质量损失的申报、传递。

4.5 各质量成本发生部门负责控制职责范围内质量成本,负责所辖质量成本数据的收集、统计、核算并按期上报财务部门。

5 内容和要求5.1 质量成本预算5.1.1 每年12月上旬,财务部门根据质量管理体系要求和实际运行状况,制定质量成本预算编制工作计划,说明预算编制方法与要求,明确分项预算编制职责分工、时间安排、审批程序等。

5.1.2 各部门根据质量工作计划,编制『质量成本(预防成本)预算/核算表』、『质量成本(鉴定成本)预算/核算表』、『质量成本(内部故障成本)预算/核算表』、『质量成本(外部故障成本)预算/核算表』,报财务部门。

5.1.2 财务部门根据质量目标、质量工作计划综合平衡,制定产品『质量成本计划表』、『质量损失分解表』,经财务负责人审批后下发执行。

5.1.3 当公司所处经济条件或生产经营发生变化,影响到质量体系的运行和质量成本目标实现时,质量成本目标及其分解目标责任部门可填写『预算调整申请表』,经财务负责人审批后执行。

5.2 质量成本数据收集5.2.1 质量成本分为预防成本、鉴定成本、内部故障成本、外部故障成本四大科目,各科目明细成本项目、各项目核算内容、费用开支范围及数据来源见附录1《质量成本构成》。

GJB《质量经济性分析控制程序》

GJB《质量经济性分析控制程序》

9 修 程 日目录1、目的2、适用范围3、定义4、职责5、内容和要求6、引用文件/表单7、记录/表单8、附录 修 订 历 史版 本修 订内 容、工作程序(流订 图)期 修 订 者批 准 者发 文受 控 总经理、综合部、研发部、生产部、营销部、质量部范 围印 章质量经济性分析控制程序1目的通过财务手段度量质量体系的有效性,识别改进机会,促进改善工作效果和提高效率、降低损失。

2适用范围适用于对质量成本的策划、收集、汇总、分析、改进控制活动。

3定义质量损失:包括产品报废、返工、返修等所造成的损失。

4职责4.1财务部是财务责任部门,负责制订产品质量成本目标,组织编制质量成本计划,实施费用控制,负责设置质量成本核算项目,组织收集、整理、核算、分析质量成本数据,编制质量经济性分析报告。

4.2财务部负责组织对质量经济性分析报告进行分析,提出改进计划并验证改进结果。

4.3总经理负责改进计划批准。

4.4产生质量损失的单位负责质量损失的申报、传递。

4.5各质量成本发生部门负责控制职责范围内质量成本,负责所辖质量成本数据的收集、统计、核算并按期上报财务部门。

5内容和要求5.1质量成本预算5.1.1每年12月上旬,财务部门根据质量管理体系要求和实际运行状况,制定质量成本预算编制工作计划,说明预算编制方法与要求,明确分项预算编制职责分工、时间安排、审批程序等。

5.1.2各部门根据质量工作计划,编制『质量成本(预防成本)预算/核算表』、『质量成本(鉴定成本)预算/核算表』、『质量成本(内部故障成本)预算/核算表』、『质量成本(外部故障成本)预算/核算表』,报财务部门。

5.1.2财务部门根据质量目标、质量工作计划综合平衡,制定产品『质量成本计划表』、『质量损失分解表』,经财务负责人审批后下发执行。

5.1.3当公司所处经济条件或生产经营发生变化,影响到质量体系的运行和质量成本目标实现时,质量成本目标及其分解目标责任部门可填写『预算调整申请表』,经财务负责人审批后执行。

GJB质量经济性分析控制程序》-

GJB质量经济性分析控制程序》-

质量经济性分析控制程序1 目的通过财务手段度量质量体系的有效性,识别改进机会,促进改善工作效果和提高效率、降低损失。

2 适用范围适用于对质量成本的策划、收集、汇总、分析、改进控制活动。

3 定义质量损失:包括产品报废、返工、返修等所造成的损失。

4 职责4.1 财务部是财务责任部门,负责制订产品质量成本目标,组织编制质量成本计划,实施费用控制,负责设置质量成本核算项目,组织收集、整理、核算、分析质量成本数据,编制质量经济性分析报告。

4.2 财务部负责组织对质量经济性分析报告进行分析,提出改进计划并验证改进结果。

4.3 总经理负责改进计划批准。

4.4 产生质量损失的单位负责质量损失的申报、传递。

4.5 各质量成本发生部门负责控制职责范围内质量成本,负责所辖质量成本数据的收集、统计、核算并按期上报财务部门。

5 内容和要求5.1 质量成本预算5.1.1 每年12月上旬,财务部门根据质量管理体系要求和实际运行状况,制定质量成本预算编制工作计划,说明预算编制方法与要求,明确分项预算编制职责分工、时间安排、审批程序等。

5.1.2 各部门根据质量工作计划,编制『质量成本(预防成本)预算/核算表』、『质量成本(鉴定成本)预算/核算表』、『质量成本(内部故障成本)预算/核算表』、『质量成本(外部故障成本)预算/核算表』,报财务部门。

5.1.2 财务部门根据质量目标、质量工作计划综合平衡,制定产品『质量成本计划表』、『质量损失分解表』,经财务负责人审批后下发执行。

5.1.3 当公司所处经济条件或生产经营发生变化,影响到质量体系的运行和质量成本目标实现时,质量成本目标及其分解目标责任部门可填写『预算调整申请表』,经财务负责人审批后执行。

5.2 质量成本数据收集5.2.1 质量成本分为预防成本、鉴定成本、内部故障成本、外部故障成本四大科目,各科目明细成本项目、各项目核算内容、费用开支范围及数据来源见附录1《质量成本构成》。

GJB质量经济性分析控制程序

GJB质量经济性分析控制程序

G J B质量经济性分析控制程序This model paper was revised by the Standardization Office on December 10, 2020质量经济性分析控制程序1 目的通过财务手段度量质量体系的有效性,识别改进机会,促进改善工作效果和提高效率、降低损失。

2 适用范围适用于对质量成本的策划、收集、汇总、分析、改进控制活动。

3 定义质量损失:包括产品报废、返工、返修等所造成的损失。

4 职责4.1 财务部是财务责任部门,负责制订产品质量成本目标,组织编制质量成本计划,实施费用控制,负责设置质量成本核算项目,组织收集、整理、核算、分析质量成本数据,编制质量经济性分析报告。

4.2 财务部负责组织对质量经济性分析报告进行分析,提出改进计划并验证改进结果。

4.3 总经理负责改进计划批准。

4.4 产生质量损失的单位负责质量损失的申报、传递。

4.5 各质量成本发生部门负责控制职责范围内质量成本,负责所辖质量成本数据的收集、统计、核算并按期上报财务部门。

5 内容和要求5.1 质量成本预算5.1.1 每年12月上旬,财务部门根据质量管理体系要求和实际运行状况,制定质量成本预算编制工作计划,说明预算编制方法与要求,明确分项预算编制职责分工、时间安排、审批程序等。

5.1.2 各部门根据质量工作计划,编制『质量成本(预防成本)预算/核算表』、『质量成本(鉴定成本)预算/核算表』、『质量成本(内部故障成本)预算/核算表』、『质量成本(外部故障成本)预算/核算表』,报财务部门。

5.1.2 财务部门根据质量目标、质量工作计划综合平衡,制定产品『质量成本计划表』、『质量损失分解表』,经财务负责人审批后下发执行。

5.1.3 当公司所处经济条件或生产经营发生变化,影响到质量体系的运行和质量成本目标实现时,质量成本目标及其分解目标责任部门可填写『预算调整申请表』,经财务负责人审批后执行。

GJB《高质量经济性分析报告控制程序》

GJB《高质量经济性分析报告控制程序》

质量经济性分析控制程序1 目的通过财务手段度量质量体系的有效性,识别改良机会,促进改善工作效果和提高效率、降低损失。

2 适用X围适用于对质量本钱的策划、收集、汇总、分析、改良控制活动。

3 定义质量损失:包括产品报废、返工、返修等所造成的损失。

4 职责4.1 财务部是财务责任部门,负责制订产品质量本钱目标,组织编制质量本钱计划,实施费用控制,负责设置质量本钱核算项目,组织收集、整理、核算、分析质量本钱数据,编制质量经济性分析报告。

4.2 财务部负责组织对质量经济性分析报告进展分析,提出改良计划并验证改良结果。

4.3 总经理负责改良计划批准。

4.4 产生质量损失的单位负责质量损失的申报、传递。

4.5 各质量本钱发生部门负责控制职责X围内质量本钱,负责所辖质量本钱数据的收集、统计、核算并按期上报财务部门。

5 内容和要求5.1 质量本钱预算5.1.1 每年12月上旬,财务部门根据质量管理体系要求和实际运行状况,制定质量本钱预算编制工作计划,说明预算编制方法与要求,明确分项预算编制职责分工、时间安排、审批程序等。

5.1.2 各部门根据质量工作计划,编制『质量本钱〔预防本钱〕预算/核算表』、『质量本钱〔鉴定本钱〕预算/核算表』、『质量本钱〔内部故障本钱〕预算/核算表』、『质量本钱〔外部故障本钱〕预算/核算表』,报财务部门。

5.1.2 财务部门根据质量目标、质量工作计划综合平衡,制定产品『质量本钱计划表』、『质量损失分解表』,经财务负责人审批后下发执行。

5.1.3 当公司所处经济条件或生产经营发生变化,影响到质量体系的运行和质量本钱目标实现时,质量本钱目标与其分解目标责任部门可填写『预算调整申请表』,经财务负责人审批后执行。

5.2 质量本钱数据收集5.2.1 质量本钱分为预防本钱、鉴定本钱、内部故障本钱、外部故障本钱四大科目,各科目明细本钱项目、各项目核算内容、费用开支X围与数据来源见附录1《质量本钱构成》。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质量经济性分析控制程序1 目的
通过财务手段度量质量体系的有效性,识别改进机会,促进改善工作效果和提高效率、降低损失。

2 适用范围
适用于对质量成本的策划、收集、汇总、分析、改进控制活动。

3 定义
质量损失:包括产品报废、返工、返修等所造成的损失。

4 职责
4.1 财务部是财务责任部门,负责制订产品质量成本目标,组织编制质量成本计划,实施费用控制,负责设置质量成本核算项目,组织收集、整理、核算、分析质量成本数据,编制质量经济性分析报告。

4.2 财务部负责组织对质量经济性分析报告进行分析,提出改进计划并验证改进结果。

4.3 总经理负责改进计划批准。

4.4 产生质量损失的单位负责质量损失的申报、传递。

4.5 各质量成本发生部门负责控制职责范围内质量成本,负责所辖质量成本数据的收集、统计、核算并按期上报财务部门。

5 内容和要求
5.1 质量成本预算
5.1.1 每年12月上旬,财务部门根据质量管理体系要求和实际运行状况,制定质量成本预算编制工作计划,说明预算编制方法与要求,明确分项预算编制职责分工、时间安排、审批程序等。

5.1.2 各部门根据质量工作计划,编制『质量成本(预防成本)预算/核算表』、『质量成本(鉴定成本)预算/核算表』、『质量成本(内部故障成本)预算/核算表』、『质量成本(外部故障成本)预算/核算表』,报财务部门。

5.1.2 财务部门根据质量目标、质量工作计划综合平衡,制定产品『质量成本计划表』、『质量损失分解表』,经财务负责人审批后下发执行。

5.1.3 当公司所处经济条件或生产经营发生变化,影响到质量体系的运行和质量成本目标实现时,质量成本目标及其分解目标责任部门可填写『预算调整申请表』,经财务负责人审批后执行。

5.2 质量成本数据收集
5.2.1 质量成本分为预防成本、鉴定成本、内部故障成本、外部故障成本四大
科目,各科目明细成本项目、各项目核算内容、费用开支范围及数据来源见附录1《质量成本构成》。

5.2.2 质量成本核算对象为所有产品。

5.2.3 各质量成本发生部门每月按《质量成本构成》规定的内容收集、核算、统计本部门所负责质量成本数据,确保数据准确和可靠。

5.2.4 质量损失的认定与数据收集
5.2.4.1 产生质量损失的单位根据不合格品审理结论填写『质量损失认定表』,准确描述废品及其产生原因。

5.2.4.2 经质量、设计、工艺主管部门出具认定意见后,由不合格品审理机构认定质量损失责任单位。

5.2.4.3 经财务部门计算确认质量损失金额后,由质量损失责任单位签字确认。

责任单位为供方的,直接传递到采购责任部门,由采购责任部门向供方索赔。

5.2.4.4 质量损失认定结果由产生质量损失的单位和内部责任单位纳入质量成本核算。

5.2.4.5 各部门每月将所统计数据列入『质量成本核算报表』中,于次月8日前提交财务部门。

5.3 质量经济性分析、改进
5.3.1 财务部门根据各部门『质量成本核算报表』、『质量损失明细表』进行汇总,形成『质量成本汇总表』。

5.3.2 财务部门负责明确质量成本主要指标及指标计算方法,见附录2《质量成本主要指标及其计算方法》。

5.3.4 财务部门根据『质量成本汇总表』和质量管理需要,运用指标分析、趋势分析等方法分析评价产品质量水平和质量管理水平变化趋势和变动程度及其对经济效益的影响,发现影响产品质量和质量管理的薄弱环节,评价质量管理体系的适宜性和有效性等,按季编制质量经济性分析报告并传递质量部。

5.3.5 质量部组织相关部门对质量经济性分析报告进行分析,结合目标值(基准)的对比情况制订改进计划,并提交总经理批准。

5.3.6 质量部组织和协调各责任部门按《纠正和预防措施控制程序》要求落实改进计划,并验证改进结果。

5.4 财务部门根据每年度产品质量成本指标与目标值对比趋势,重新审核或修订下一年度产品质量成本目标以及产品质量成本计划。

6 引用文件
6.1 《纠正和预防措施控制程序》
7 记录/表单
7.1 806B1『质量成本(预防成本)核算/核算表』
7.2 806B2『质量成本(鉴定成本)预算/核算表』
7.3 806B3『质量成本(内部故障成本)预算/核算表』7.4 806B4『质量成本(外部故障成本)预算/核算表』7.5 806B5『质量成本计划表』
7.6 806B6『质量损失分解表』
7.7 806B7『质量成本核算报表』
7.8 806B8『质量损失明细表』
7.9 806B9『质量成本汇总表』
7.10 806B10『质量损失认定表』
8 附录
8.1 附录1《质量成本构成》
8.2 附录2《质量成本主要指标及其计算方法》
9 工作程序(流程图)
9.1 废品损失认定流程
附录1 质量成本构成
附录2
质量成本主要指标及其计算方法
1、质量成本计划完成情况分析,即:
质量成本计划完成程度=
质量成本计划额
质量成本总额
× 100%
2、质量成本构成情况分析: 预防成本率 =
质量成本总额预防成本×100% 内部故障成本率 = 质量成本总额
内部故障成本×
100%
鉴定成本率 =
质量成本总额鉴定成本×100% 外部故障成本率 = 质量成本总额
外部故障成本
×
100%
3、相关指标分析
a . 销售收入质量成本率 =
销售收入
质量成本总额
× 100%
b . 产值质量成本率 =
)
(现价工业总产值质量成本总额
× 100%
c .产品质量成本率 =
产品总成本
质量成本总额
× 100%
d .废品损失率 =
产品总成本
废品损失
× 100%
e .生产成本质量损失率 =
产品总成本
内部故障成本
× 100%
f .销售收入外部损失率 =
销售收入
外部故障成本
× 100%
g .产值质量损失率 =
)
(现价工业总产值外部故障成本
内部故障成本+× 100%
h .产品质量损失率 =
产品总成本外部故障成本
内部故障成本+× 100%
i .损益质量损失率 =
)
(或亏损利润外部故障成本
内部故障成本+× 100%
4、质量成本变动指标分析
a. 质量成本损失降低额=本期商品产品总成本 ×(上期或基期商品产品
质量损失
率—本期商品产品质量损失率)
b. 质量成本损失
降低率=1 —
失率
上期或基期产品质量损本期产品质量损失率
流程图。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