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碳酸盐岩油藏油井产能评价方法及其影响因素研究
碳酸盐岩储层的测井评价方式
![碳酸盐岩储层的测井评价方式](https://img.taocdn.com/s3/m/cf5db42269eae009581becb2.png)
随着全球能源需求量的进一步提高,如今油气勘探的开发程度和开发水平,再一次被提到了能源采集创新议程。
碳酸盐岩油气藏,是目前讨论较为热门,且十分重要的油气开发领域。
众所周知,我国东部大部分油田均属于低渗透油藏。
且剩余的油藏分布区间和类型十分复杂,这为石油的开采工作,创造了巨大难度,且采收效率极低。
而我国的西部油气资源则主要汇集于碳酸盐岩油气藏中,这些事例证明。
我国的碳酸盐岩油气藏有着巨大开采潜力,必须围绕以碳酸盐岩油气藏开发,进行深度研究。
1 测井地质模型构建(1)岩石特征与物性 白云岩是碳酸盐岩的主要构成,其次则是灰质白云岩以及泥云岩和白云质灰岩等等。
在白云岩当中,有着含量较高的氧化镁,从其化学特性的分析得知,一氧化钙与一氧化镁数值范围在1.42至1.48区间的白云岩,为纯白云岩。
试油证实与岩芯观察后得出表明如若白云岩与含泥在裂缝中发育,那么被称为储集岩。
而泥岩裂缝、白云质泥岩则为非储岩。
据资料证实,碳酸盐岩的晶间缝与晶间孔是较为重要的储集空间。
可以说碳酸盐岩的储集空间非常复杂,多达孔、洞、缝三种。
(2)岩块孔隙几何模型 岩块孔隙的储层是十分经典的,双重介质模型。
因而需要搭建两种几何模型与流体模型。
首先是裂缝几何模型。
作为最为常见的空间模型,裂缝孔隙也被称为网状裂缝。
在构建这种类型的模型过程中,裂缝系统将会严重干扰测井反应时间,同时在储层含有状况的反馈上,也存在不实情况。
其次对于下储层而言。
裂缝流体通常只有两种,分别是大部分含烃,或全部含水。
在钻井后的储层,裂缝流体基本只有泥浆。
泥浆的侵入是与孔隙滤液入侵大不相同的。
即,并不会出现泥饼,泥浆会在裂缝中,一直渗透与侵入,直到流入很深的空间当中。
而从另一个角度来说,这种深入过程时间不长。
因为其并不能依靠泥饼阻止入侵,只能依靠平衡压力终止[1]。
不同的裂缝系统,泥浆的入侵能力是大不相同的。
必须将其与裂缝模型紧密结合,才可以明确了解流体模型状态。
(3)流体原始模型 从油气聚集与运移理论不难得知,次生油气藏由两次运移生成。
塔河碳酸盐岩油藏注水失效井原因分析及治理技术效果评价
![塔河碳酸盐岩油藏注水失效井原因分析及治理技术效果评价](https://img.taocdn.com/s3/m/7d4ddf2dc381e53a580216fc700abb68a982ad1c.png)
塔河碳酸盐岩油藏注水失效井原因分析及治理技术效果评价塔河碳酸盐岩油藏具有非均质性强、缝洞组合类型复杂、连通方式多样以及油水关系复杂等特征[1-2],随着油田开发,油藏整体能量下降,注水是补充能量,提高采收率的主导技术,但注水失效井比例逐年增大,极大影响了注水开发效果,对其有效治理迫在眉睫。
本文主要对注水失效井失效原因进行分类,针对不同失效原因油井类型结合生产过程中动静态特征,总结出注水失效井的挖潜对策并对现场应用效果进行评价,结果表明分类治理注水失效井效果显著,为后期类似注水失效油井治理提供技术方法。
标签:碳酸盐岩;注水;注水失效;方法塔河某厂碳酸盐岩油藏探明储量面积933.9km2,探明石油地质储量4.53×108t,截止2017年2月动用地质储量2.72×108t,标定可采储量3936×104t,标定采收率14.5%,至2017年2月底共有注水井189口,水驱覆盖储量1.21亿吨,水驱储量覆盖47.1%。
随着注水开发的不断推进,注水失效井数达21口,且逐年增多,严重影响了油藏整体开发,因此对于注水失效原因进行精细分析并进行相应治理恢复产能至关重要。
1 注水失效井原因分析(1)近井剩余油减少。
多轮次注水,近井油水置换程度高,导致近井剩余油减少,人工油水界面抬升注水效果变差或失效,此类油井18口,占比85%。
(2)泄油体积突变。
生产过程中地层垮塌或裂缝导流能力下降,能量指示曲线出现突降拐点,或注水指示曲线显示异常起压,表明泄油体积变小,此类油井2口。
(3)储集体发育程度差。
井周储集体小,油气富集程度低,物质基础差。
2 注水失效井治理技术对策2.1近井剩余油减少类注水失效井治理对策(1)单井注气动用顶部剩余油。
静态资料显示储集体发育或有二套储集体,溢出口较低,有一定存气空间,动态上能量指示曲线或注水指示曲线显示储集体结构完好的失效单井,通过注气三采,在储集体顶部形成人工气顶[3],动用顶部剩余油。
碳酸盐岩缝洞型油藏产能评价方法探讨
![碳酸盐岩缝洞型油藏产能评价方法探讨](https://img.taocdn.com/s3/m/546b2d62561252d380eb6e8e.png)
P p 。 f + e \r 51 _ 1 n /
式 中 : 为 产能 指数 , ( ・ a ; 为单井 产 量 , ; . , t d MP ) q / p 为 地 层压 力 , ap MP ; 为 井底 流压 , a 为地 层 渗透 率 , MP ; t x ; m 为油 层 厚 度 ,3 z 地 层 原 油 黏 度 , P ・ ; 1; 为 1/ m a S日为 地 层原 油 体积 系数 , 3 /为 油井 泄油 半 径 , / 为 m/ ; m ' e m; ' w 油井 完井半 径 , S为 油井表 皮 因子 。 m; 根 据 不 同 的油 、 、 产 量 , 能 指数 可 进 一 步细 气 水 产
分 为 采 油 指数 、 气 指数 和产 水 指 数 , ( ) 产 式 1 中产 量 q
可 相应 转换 为产 油量 g、 。产气 量 g 和产水量 g 。另外 , 为 了更 精细 地评 价油 气储层 产 能 ,有 时还 用米 采 油指 数 来进 行定 量描 述 。 定 义为 油层完 全 打开 时单位
变 化 均不 大 ,折算 后 的产 量 基 本 维 持在 1 0t 6 d的 水 /
平, 油压 充足 稳定 . 现 出显 著 的高产 稳 产特 征 。线 性 表 拟 合 方程 为 q= . 2 2 .2 产 能 系数 为 82 2 t d 。82 p一 3 , 8 4 . (・ 8 / MP )产 能 较 高 。2 H7 1 数 据点 线 性 相关 性 较好 , a, ) 0井 油 压 回落较 快 , 据点 集 中在 图 中左 下部 , 数 总体 油压 不 高 . 明地 层 能量 不 足是 产量 下 滑 的 主要原 因 _, 过 说 8通 ]
基于产能刻度测井碳酸盐岩储层品质评价方法
![基于产能刻度测井碳酸盐岩储层品质评价方法](https://img.taocdn.com/s3/m/4796b6035f0e7cd184253699.png)
南 堡 凹陷 奥 陶பைடு நூலகம்系潜 山具 有 埋 深大 ( 4 0 0 0~
5 5 0 0 r n ) 、 地层温度高 ( 1 7 0 ~ 2 0 0  ̄ C) 、 地 层 非 均 质
性强 的特点 , 目的层 段采用裸 眼完 井和大井段
林发武 , 周凤 鸣 , 刘得 芳 , 陈晶莹 , 殷秋 丽
( 中油冀东油 田分公 司, 河北 唐山 0 6 3 0 0 4 )
摘要 : 碳酸 盐岩储层发 育裂缝 、 孔洞双重储集空 间, 一般具 有孔 隙度 低 、 非均质 性强等特 点 , 利 用岩心刻度测井技术计算储层渗透率 , 以此评 价储层 品质具有较 大 的局 限性 。采 用产能 刻度
籼
D O I : 1 0 . 3 9 6 9 / j . i s s n . 1 0 0 6 — 6 5 3 5 . 2 0 1 5 . 0 2 . 0 1 5
簟2 2 ● 第2 期 2 0 1 5 年4 月
基 于 产 能 刻 度 测 井 碳 酸 盐 岩 储 层 品 质 评 价 方 法
作者简介 : 林发武 ( 1 9 8 2 - ) , 男, 高级工程师 , 2 0 0 3 年毕业于 中国石油大学 ( 华东 ) 勘查技术与工程专业 , 2 0 0 6 年毕业 于中国石油大 学( 北京 ) 地球探测 与信 息技术专业 , 获硕士学位, 现从事测井解释与评价技术研究工作。
6 4
I . I 米 产液 指数 定义
等 因素影 响 , 其储 集 空 间 由不 同尺 度 的孔 洞 、 裂 缝
构成 i - 2 ] 。 由于不 同储 集 空 间 的组合 关 系 复 杂 , 储 层 往往 表现 出极强 的非均质 性 。 因此 , 客 观评价 其
碳酸盐岩油藏开发评价技术与方法研究
![碳酸盐岩油藏开发评价技术与方法研究](https://img.taocdn.com/s3/m/02146e269a6648d7c1c708a1284ac850ac020457.png)
碳酸盐岩油藏开发评价技术与方法研究碳酸盐岩油藏是一类优质油藏,但其开发难度较大。
为了更好地开发和利用这些油藏,需要科学、合理地评价其储量、井网布局和注采方案。
因此,本文将探讨一些常用的碳酸盐岩油藏开发评价技术和方法。
一、储量评价储量评价是开发碳酸盐岩油藏的关键步骤之一。
传统的方法包括:单井试油、封闭矿井试采和长距离注水试验。
这些方法虽然简单易行,但成本高且经验不足时易导致误差。
近几年来,伴随着科技的发展,日益完善的地震勘探技术为储量评价提供了更为准确和全面的数据来源。
地震反演、岩石物理学参数解释和地震资料分析综合等方法都可以用来评估碳酸盐岩油藏的储量。
地震反演法是一种基于地震波传播特性对地下储层性质定量反演的方法。
该方法可获得储层深度、厚度、物性等信息,较为准确地估算储量和油藏形态。
岩石物理学参数解释方法则是基于地震反演得到的数据,采用岩石模型计算出储层的弹性参数、泊松比等物理性质,为后续的生产模拟提供必要准确的输入数据。
综上所述,地震勘探技术是一种全面、准确、科学的储量评价方法,它可以大大降低评估成本,提高储量估算的精度。
二、井网布局井网布局是指在不同储层中,合理地确定井口位置和井之间的距离,从而达到较好的开采效果。
传统的方法包括:经验井网、多重普通循环和随机井网。
但由于这些方法缺乏针对性和系统性,因此现在已被淘汰。
近年来,随着三维地震勘探技术的广泛应用,使用地震取样资料的三维建模和可视化技术成为了井网布局的主流方式。
此方法可以准确地预测油藏的空间位置、大小、形态和若干地质属性,再通过模拟和优化,从而制定更优、更科学的井网方案。
三、注采方案注采方案可以高效地提高采收率,是碳酸盐岩油藏开发的核心。
传统的方法是基于经验的,包括缓冲期生产、稳定生产、水驱和气驱等。
这些方法虽然简单易行,但珂朵莉难以定量评估和优化方案,效果差强人意。
近几年来,人工神经网络模型、数值模拟、最优注采方案等方法应用变得越来越广泛。
碳酸盐岩储层特征与评价
![碳酸盐岩储层特征与评价](https://img.taocdn.com/s3/m/2d6a05c0b8d528ea81c758f5f61fb7360b4c2b37.png)
碳酸盐岩储层特征与评价碳酸盐岩储层是石油和天然气资源的重要储备基质之一。
对碳酸盐岩储层的特征和评价有着深入的研究,可以帮助油气开发人员更好地了解储层的性质和潜力,并提供指导性的依据。
本文将介绍碳酸盐岩储层的特征和评价方法。
一、碳酸盐岩储层的特征碳酸盐岩储层主要由碳酸盐矿物组成,其主要特征包括孔隙度、渗透率、储层构造和成岩作用。
以下将对这些特征逐一进行介绍。
1. 孔隙度碳酸盐岩储层的孔隙度是指储层中存在的孔隙和裂缝的总体积与岩石体积的比值。
碳酸盐岩的孔隙类型多样,包括生物孔隙、溶蚀孔隙、溶解缝、晶间隙和溶洞等。
碳酸盐岩储层的孔隙度通常较低,但是由于溶蚀作用的影响,部分碳酸盐岩储层的孔隙度可达到较高水平。
2. 渗透率碳酸盐岩储层的渗透率是指岩石中流体流动的能力,是储层导流能力的重要指标。
影响渗透率的因素包括孔隙度、孔隙连通性、孔喉半径和孔隙结构等。
通常情况下,碳酸盐岩储层的渗透率相对较低,但是由于孔隙结构的复杂性,有些储层的渗透率仍然较高。
3. 储层构造碳酸盐岩储层的构造特征包括裂缝、节理和构造缝洞等。
这些构造特征对储层的渗透性和储集性能有着重要影响。
通过对储层构造的研究和评价,可以了解储层的导流性和导存能力。
4. 成岩作用碳酸盐岩储层的成岩作用是地质历史过程中产生的物理、化学改变。
成岩作用包括压实作用、溶解作用、胶结作用和脱水作用等。
成岩作用对储层的物性和储集性能有着重要影响。
通过分析成岩作用的类型和程度,可以评价储层的成熟度和储集能力。
二、碳酸盐岩储层的评价方法对碳酸盐岩储层进行评价主要从储集条件、储集模式和储集效果等方面进行分析。
以下将介绍常用的评价方法。
1. 储集条件评价储集条件评价主要研究储层物性参数,包括孔隙度、渗透率、孔隙结构和岩性特征等。
可以通过岩心分析、测井解释和物性实验等方法获取储集条件的参数,从而评价储层的物性和储集潜力。
2. 储集模式评价碳酸盐岩储层的储集模式包括溶蚀缝洞型、晶间孔隙型和胶结型等。
碳酸盐岩油气藏开发技术的研究
![碳酸盐岩油气藏开发技术的研究](https://img.taocdn.com/s3/m/185bafb8a1116c175f0e7cd184254b35eefd1ae7.png)
碳酸盐岩油气藏开发技术的研究碳酸盐岩油气藏是一种工业价值极高的储量,并广泛分布在全球各地。
因此,开发和利用这些油气藏是当今石油工业的一个重要研究课题。
本文就碳酸盐岩油气藏开发技术的研究作一些探讨。
碳酸盐岩油气藏的特征首先,碳酸盐岩油气藏具有一定的岩性特点。
这种沉积层通常是由含有很多碳酸盐元素的岩层形成。
这些碳酸盐岩石周围通常被覆盖着一层较硬的石灰岩。
由于石灰岩不易渗透,容易造成地下油、气无法很好地储存及流动。
其次,碳酸盐岩油气藏还具有裂缝和孔隙。
在这些岩石中,存在着一些很小的孔隙,而大部分油气就储存在这些孔隙之中。
此外,岩石中的一些裂缝也会被油气充实。
开发碳酸盐岩油气藏的挑战即便碳酸盐岩油气藏具有可开发的资源储量,但开采难度比起其他油气资源也相当大。
由于碳酸盐岩石中的油气储量较少,裂缝和孔隙也很难被充分利用。
因此,开发这些油气藏的技术和方法便显得尤为重要。
这也是碳酸盐岩油气藏开发技术的研究必不可少的原因。
碳酸盐岩油气藏技术的发展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和人们对清洁能源日益关注,碳酸盐岩油气藏的开发也日渐成熟。
目前,许多新技术的应用已经成为了开采碳酸盐岩油气藏的重要途径。
首先,水平井技术已经成为了当今单线井原理;通过纵向、横向的井网及不同组合方式,寻找到最佳开采方案;用高分辨率、高精度的控制注水技术,克服了当地硬地层高渗井油气藏采收率低的难题。
通过使用此项技术,可以使得井效益最小化并使储层产生最大化的开采效果。
此外还有地下采矿技术,这种方法可以利用地下矿井对地下油气进行开采。
这种技术所产生的储层变化大,矿井开采较为困难,但是井下的水压不需要过高,可以防止井筒塌陷等问题,获取高质量的油气储备,是我们开采利用天然气的重要方法。
最后,利用电磁成像技术研究出距离更远、探测深度更高的勘探仪器。
渐进探测技术和远场电磁探测技术的结合,可以现场实时对数据进行处理和分析,提高勘探的成功率和准确率。
总而言之,对于碳酸盐岩油气藏的开采,需要通过综合使用多种技术和方法,才能达到最佳的效果。
缝洞型碳酸盐岩油藏开发描述及评价以塔河油田奥陶系油藏为例
![缝洞型碳酸盐岩油藏开发描述及评价以塔河油田奥陶系油藏为例](https://img.taocdn.com/s3/m/164c84ac4bfe04a1b0717fd5360cba1aa8118c10.png)
未来发展方向方面,除了进一步优化现有技术手段外,还应积极探索新的开发 策略和理念。例如,考虑到碳酸盐岩缝洞型油藏的特殊性质,可以加强非牛顿 流体力学、物理模拟技术、数值模拟技术等研究,为该类油藏的开发提供更加 有力的支持。
谢谢观看
缝洞型碳酸盐岩油藏开发描述及评价以 塔河油田奥陶系油藏为例
目录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01 塔河油田奥陶系油藏 开发描述及评价
02
一、塔河油田奥陶系 油藏概述
03
二、塔河油田奥陶系 油藏开发描述
04
三、塔河油田奥陶系 油藏评价结果
05 参考内容
塔河油田奥陶系油藏开发描述及 评价
塔河油田位于中国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塔里木盆地北部,拥有丰富的石油资源。 其中,奥陶系油藏是塔河油田的主要油藏之一,具有较大的开发潜力。本次演 示以塔河油田奥陶系油藏为例,对其开发情况及评价结果进行详细描述。
3、需要注意的问题和挑战
在塔河油田奥陶系油藏的开发过程中,需要注意以下问题和挑战:首先,应注 重科技创新和研发,提高碳酸盐岩油藏开发的核心竞争力。其次,加强与国内 外先进企业的合作与交流,引进先进技术和经验,提高开发水平。同时,政策 变化和行业动态,及时调整开发策略以适应市场变化。此外,还需注重生态保 护和可持续发展,实现石油资源的开发和环境保护的协调发展。
三、塔河油田奥陶系油藏评价结 果
1、资源潜力、可持续性和风险 综合评价
通过对塔河油田奥陶系油藏的开发潜力进行综合评价,结果显示该油藏具有较 大的资源潜力。在可持续性方面,奥陶系油藏的开发需注重环保和节能,提高 资源利用效率。同时,由于碳酸盐岩油藏开发的复杂性和不确定性,开发过程 中可能面临多种风险,如技术风险、市场风险和政策风险等。因此,在开发过 程中需对这些风险进行全面评估和规避。
中国古老海相碳酸盐岩油气成藏组合的评价方法及其应用
![中国古老海相碳酸盐岩油气成藏组合的评价方法及其应用](https://img.taocdn.com/s3/m/a4ddd8ec9fc3d5bbfd0a79563c1ec5da51e2d653.png)
中国古老海相碳酸盐岩油气成藏组合的评价方法及其应用近年来,碳酸盐岩油气资源存在于全球各地,尤其是中国古老海相碳酸盐岩油气成藏组合,由于地质结构复杂,油气分布不均,评价方法已经发展成为一个重要的研究课题,越来越受到国内外石油专家的关注,针对中国古老海相碳酸盐岩油气成藏组合的评价方法,本文旨在介绍其评价方法及其应用。
一、中国古老海相碳酸盐岩油气成藏组合评价方法(1)计算结果分析法计算结果分析法是一种以计算结果作为条件来评判油气成藏组合的方法,也是评价古老海相碳酸盐岩油气成藏组合的常用方法之一。
这一方法包括计算沉积量、油气量以及各种储层特征参数,如油气基础类型、储层保存状态等,并对这些参数与滩涂形态、控限环境等进行综合比较,从而推断油气资源的成藏类型和潜力。
(2)模型拟合分析法模型拟合分析是基于油气勘探与开发经验,利用计算机进行等值线模拟绘制和拟合,从而反映油气成藏组合特征的评价方法。
通过模型拟合,可以反映油气资源的分布特征,并可以全面了解储层的构造环境、油气的流动规律及油气的分布特点。
(3)模拟评价法模拟评价法是指在现有的油气资源总量的基础上,利用计算机进行油气富集和分布的模拟,从而评价古老海相碳酸盐岩油气成藏组合特征的方法。
本方法具有计算结果精确、结果可信度高和模拟范围广等优点,可以更加准确地反映油气分布与储层成因构造环境之间的关系,因此得到了广泛的应用。
二、中国古老海相碳酸盐岩油气成藏组合应用(1)油气资源总量估算利用中国古老海相碳酸盐岩油气成藏组合的评价方法,可以更加准确的估算油气资源的总量,从而为油气勘探和开发提供科学依据。
(2)油气勘探目标估算利用中国古老海相碳酸盐岩油气成藏组合评价方法,可以估测油气资源分布的数量、组构及其特征,从而为油气勘探提供有利的方向和目标。
(3)油气开发规划利用中国古老海相碳酸盐岩油气成藏组合评价方法,可以反映油气资源的分布特征,从而为油气开发规划提供科学依据。
综上所述,中国古老海相碳酸盐岩油气成藏组合评价方法及其应用,是全球石油勘探开发的重要研究课题,可以为石油勘探开发提供更加科学有效的管理手段。
碳酸盐岩储层评价与技术研究
![碳酸盐岩储层评价与技术研究](https://img.taocdn.com/s3/m/f6338e75b80d6c85ec3a87c24028915f804d8436.png)
碳酸盐岩储层评价与技术研究碳酸盐岩是一种广泛分布于地壳中的岩石类型,其具有高孔隙度和渗透性,被广泛用作油气储层。
然而,由于碳酸盐岩的复杂性和非均质性,其储层评价和开发技术的研究一直是油气行业的焦点。
一、碳酸盐岩储层评价方法在评价碳酸盐岩储层时,我们需要考虑以下几个关键因素:孔隙度、渗透率、有效面积、孔隙结构、有机质、水含量以及地质构造。
针对这些因素,现代研究中出现了多种评价方法。
1. 物理评价方法物理评价方法通过使用测井数据,如密度测井、声波测井和自然伽玛测井,来解释碳酸盐岩储层中的不同岩性和孔隙结构。
通过分析测井曲线特征,我们可以获得储层的孔隙度、渗透率等重要参数。
2. 地震评价方法地震评价方法通过使用地震勘探技术,如地震反射和地震折射,来获得储层的地质信息和构造特征。
利用地震数据反演模型,可以获得储层的孔隙度、渗透率、储量等参数。
3. 岩心评价方法岩心评价方法通过岩心分析实验,来得到储层的物理性质和岩石组分。
通过岩心描述、薄片分析、物性实验等手段,可以准确地评估储层的孔隙度、渗透率和孔隙结构。
二、碳酸盐岩储层评价技术研究为了更准确地评价碳酸盐岩储层,科学家们进行了大量的技术研究,以提高储层评价的准确性和精度。
以下是一些常用的碳酸盐岩储层评价技术:1. 数值模拟技术数值模拟技术是通过建立储层数学模型,模拟储层内流体的运动和传输过程。
通过模拟不同参数变化对储层性质的影响,可以定量地评估储层的孔隙度、渗透率等关键参数。
2. 统计分析技术统计分析技术可以通过对大量的储层数据进行分析,挖掘数据之间的关联性和规律性。
通过建立统计模型,可以预测储层的孔隙度、渗透率等参数,并为进一步开发提供指导。
3. 地质模型技术地质模型技术通过对储层的地质构造和地层分布进行建模,以获得三维的储层地质模型。
通过地质模型,可以直观地展示储层的孔隙度、渗透率等特征,并为开发提供可视化的指导。
三、碳酸盐岩储层技术研究的意义碳酸盐岩储层技术研究的意义在于为油气勘探和开发提供科学的依据和技术支持。
碳酸盐岩气藏储量参数测井评价方法
![碳酸盐岩气藏储量参数测井评价方法](https://img.taocdn.com/s3/m/cdd3d4f7fab069dc502201cf.png)
第2 5卷 第 6期
2 0 1 3年 1 2月
岩
性
油 气
藏
V0 1 . 2 5 No . 6
De c .2 01 3
L I TH0LOGI C RES ERV0I RS
文章 编 号 : 1 6 7 3 — 8 9 2 6 ( 2 0 1 3 ) 0 6 — 0 0 9 8 — 0 5
碳酸盐油田调研报告
![碳酸盐油田调研报告](https://img.taocdn.com/s3/m/cce2630f30126edb6f1aff00bed5b9f3f80f7276.png)
碳酸盐油田调研报告碳酸盐油田调研报告摘要:本次调研报告旨在了解碳酸盐油田的特点、开发技术以及目前的发展状况。
通过实地考察和相关数据的收集与分析,得出了一些关于碳酸盐油田开发的结论,并提出了进一步的建议。
一、引言碳酸盐油田是指由碳酸盐岩所构成的储层中含有油气的油田。
碳酸盐岩具有孔隙度高、渗透率低等特点,使得从碳酸盐岩中开采油气具有较高的难度。
而碳酸盐油田的开发技术在近年来有了重大突破,成为了石油勘探开发领域的研究热点之一。
二、调研内容1. 碳酸盐油田的特点碳酸盐岩储层的特点是多孔、多缝,但渗透率较低,油气藏具有薄层、大中小型构造、低孔低渗和复杂孔隙结构等特点。
这些特点使得碳酸盐油田的开发难度较大,需要采用一系列的技术手段来提高采收率。
2. 碳酸盐油田的开发技术在碳酸盐油田的开发过程中,常用的技术手段包括水平井、酸化、冲洗等。
水平井的应用可以提高有效网厚度;酸化技术可以溶解或变性储层中的碳酸盐矿物,增加渗透率;冲洗技术可以清除沉积在孔隙中的固体颗粒,提高渗透率。
这些技术手段的应用可以有效提高碳酸盐油田的采收率。
3. 碳酸盐油田的发展状况目前,碳酸盐油田的开发已经取得了一些重要的成果。
一些先进的开发技术被应用于碳酸盐油田中,取得了较高的采收率。
但是,碳酸盐油田的开发仍然面临一些困难和挑战,如储层多变性、油气分布不均等。
因此,进一步研究和开发碳酸盐油田的技术还有待加强。
三、结论与建议通过本次调研,我们得出以下结论:1. 碳酸盐岩储层的孔隙度低、渗透率低,对开发提出了挑战。
2. 水平井、酸化和冲洗等技术手段对碳酸盐油田的开发具有重要意义。
3. 目前碳酸盐油田的开发已经取得了一些重要的进展,但仍面临一些挑战。
基于以上结论,我们提出以下建议:1. 继续加强碳酸盐岩储层的研究,提高对储层特征的认识。
2. 加大对碳酸盐油田开发技术的研究和应用,寻求更有效的开发手段。
3. 加强国内外合作,分享经验与技术,推动碳酸盐油田的开发。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图2
油 井 井 径 示 意 图
~
井斜 表皮 系数 ;
=
I n
() 7
5广 部分 打开 表皮 系数 ; S ~筛 管表 皮 系数 : S一油 藏形状 系数 ;
Sli 一 n
,
如果 以普 通井 作 为参 考,并 假定 普 通井 眼 为理 想完善 井 , 引入 表皮 系数
碳酸盐 岩是 一种 十分重 要 的储 集层 类型 。碳 酸 盐 岩 比较 复杂 , 盆 地形 成 时 间跨 度 大 、 深 跨 度 如 埋
由式 ( ) 以看 出 , 井产 量 随油嘴 的增大 而增 1可 油 加 , 比例 系数用 符号 O 示 , 其 l 表 它反 映 了油 井产 量对
油嘴大 小 的依 赖程 度 ,也 反 映了油井 产能 的大小 以 及 地层 甚至井 筒 的性质 。
产 , 径 同轴 , 井 如同2 示 。稳定 流 动时 , 所 对于小 井 眼 r 以认为 地层 流体 先 流到r. , 从r。 。这 可 w 处 再 到r 样 在地 层 中 ,小 井眼 比普通 井 眼多 了一 个从 r 到r w
的压力 降落 。此段 压 力降落 可 以表示 为 :
第 l 3卷 第 2期
重 庆科技 学院学 报 ( 自然科 学版 )
2 1 年 4月 01
一
种碳酸盐岩 油藏油井产能评价 方法及 其影响 因素研究
刘 峰 王 博 姚 淑 影 李 春 磊 杨 程博
( 南石 油 大学油 气藏地 质及 开发 工程 国家重点 实验 室 , 都 60 0 ) 西 成 1 5 0
大 学 ,0 3 20.
[】 承 军 , 2谭 吕景 英 , 国蓉 . 河 油 田碳 酸 盐 岩 油 藏 产 能 特 李 塔
征 与 储 集 层 类 型 的 相 关 性 【] 气 地 质 与 采 收 率 ,0 1 J .油 2 0 善
逝
H 鼍
( ) 4 .5 3 :34 .
【】 章 责 , 勇. 里木 盆地 轮 古 油 田勘 探 开发 一 体 化 论 文 3练 刘 塔
g= 。
尺
。
d
() 1
产 能 就越 高 。 而且 , 带 宽 度 对 产 能 的影 响很 大 , 条
式 中 :。 油 井产量 , 3 ; g一 m/ d
p 油 压 , a 。 一 MP ;
唇
日
山
R蚰 - 井生 产气 油体 积 比 ; -油
d 油嘴 大小 , 一 mm。
~
钻 井 损 害 、 孑 、 石 充 填 这 几 个 作 业 环 节 对 油 射 L砾
气井 的产 能 有较 大影 响 . 以钻 井 时要 尽量 保 护 油 所 气藏 , 使储 层 损 害尽 可 能降 到最 小 。另 外射 孔 参数 对 油气井 产 能 的影响 非 常显 著 , 孑 参数 优 选 的 好 射 L
汇编 【 . M] 北京 : 油 工业 出版 社 ,0 71 613 石 20 : —5 . 4
0 0.5 O 0.0 1 0.5 1 02 .0 O2 .5
[】 传 亮. 藏 工程 原 理 [ . 京 : 油工 业 出版社 ,05 4李 油 M】北 石 20. (] 建 光 , 志 明 , 小 秋 . 5魏 汪 王 浅析 油 气井 产 能 的 影 响 因 素 【 . J 】
响。油 嘴小 时 , 油井 产量 低 , 嘴大 时 , 井产量 高 。 油 油 因此 . 需要 从 油井 产 量指 标 上衍 生 出 与油 嘴无 关 的 参 数作 为油 井 的产 能评 价指标 。根 据 国内外油 井 的 统 计 资料得 到下 面关 系式『 ] 1 :
1 . 9 l8 12 D 8
钻 采 工 艺 ,0 5 2 () 34 . 2 0 ,914 —5 :
井 径 / m
图3
井径 与 压 降 的 关 系
Pr d tv t s s m e tM eho nd IsI fue c n c o s o uc i iy Ase s n t d a t n l n i g Fa t r f r Ca b na e Re e v i o r o t s r o r
曼
、
为 了矿 场 应用 方便 , 于特 定 的油 井 , ( ) 对 式 1 可
以近似写 成 :
2
b m /
qo od = t
图1 油 井产 能与 条 带 宽 度 关 系 曲线
收 稿 日期 :01 一l — 4 2 0 12
基 金项 目: 国家 重 大 专项 (0 8 X 5 1 2 0 ) 2 0 Z 0 0 0 o 3 作者 简 介 : 峰 ( 9 4 ) 男 , 西 咸 阳人 , 南 石 油大 学 在 读 硕 士 研 究 生 , 究方 向为 油 气 藏 工 程 。 刘 18 一 , 陕 西 研
井 的产 能 。 嘴产能 系数 不仅反 映 了地 层 的性 质 . 油 也
=
E i
E( i
) ]
(0 1)
反 映 了 井 筒 的 性 质
则相应 的表 皮 系数
r
() 2 条带 越窄 , 产能就 越低 ; 条带越 宽 , 能就越 产
高。 皮系数 对产 能的影 响非 常重要 , 表 生产 中尽量 使
2 碳 酸 盐 岩 油 藏 油 井 产 能 影 响 因素 分 析
21 条 带形储 层对产 能 的影 响 . 如果油 井位 于一个 条带形 储层 的 中间 ,条带 宽
1 碳 酸 盐岩 油 嘴产 能评 价 方 法
油井 产量计 量 简单方便 , 可靠性 高 , 基本 无潜 在 的不确 定性 因素 。但 是 , 井产 量 受油 嘴 大小 的影 油
坏 直接 影响 到油气 井 的产能 。对 管 内砾 石 充填 防砂 井 . 注意孑 眼 和砾石 的搭 配 , 总表皮 系数最小 。 要 L 使
23 井 径 对 油 井 产 能 的 影 响 .
根 据 达 西 定 律 , 气 井 裸 眼 完 善 条 件 下 的 产 能 油 公式 为 :
由无限大 地层 稳定 渗流 的压 力分 布公式 ( ) 6 可 以知 道 , 压力 分布 主要 与地层 压力 和井底 流 压有关 ,
现 , 不能 体现 各作 业环 节对 油井产 能 的影 响。 并 因 此研 究表 皮系 数是 由哪 几部分组 成 以及各 部分 对产 能 的影响非 常重 要 。 在进行 定量 分析 和评价 近井 区流 动阻 力和 附加 压降 时 , 总表 皮 系数可 以被分 解 为 :
5= l +s { ..
发 生 变 化 时 , 式 ( ) 算 得 到 的 阻 力 变 化 如 图3 由 7计 所 示 。 显然 , 着井 径 变 小 , 皮 系 数 迅 速增 加 。 随 表
基 于相 同的分 析 , 于不 稳定 流动 , 对 由于 井 径 变
化 引起 的压力 降 为 :
・
35 ・
刘峰 , 王博 , 姚淑 影 , 李春磊 , 杨程 博 : 种碳酸 盐岩 油藏 油井产 能评价 方法及 其影 响 因素研 究 一
大、 非均 质性 强 、 缝溶 洞 发育 影 响 因素 较多 、 裂 老地 层 经历 多期 构 造运 动 的改 变 等特 点 , 而导 致 碳酸 从
盐 岩 油气 田分 布 的规 律 不 易 掌握 。中 国有 近 3 0 0x 14m 的碳 酸盐 岩分 布 区 , 0k 其勘探 领域 潜力 巨大 。 快 速 发 展 的 国 民经 济 也 对 石 油 工 业 提 出 了更 高 的要 求。 因此 , 对碳 酸盐 岩油 藏油井 的研 究意 义深远l 2 1 。
( 5)
l , Lt i J I
l
。
S
pu s ̄ ei
l t Dq — 7
式 中 :一 总 表 皮 系 数 : s
一
.
与流 量无 关 的表皮 系数 : 一 流量相 关 的表皮 系数 ; 地层 损害 表皮 系数 ;
射孔 表皮 系数 ;
一
s
s l( . =nr/ 2 r) () 8
管 外 充 填 达 西 表 皮 系 数 : 管 外充填 非 达两 表皮 系数 :
则 小井 眼相 对普 通井 H 引起 的 附加压 力降 为 艮
』
=
一
~
射孑 孑 眼砾 石充填 达 西表皮 系数 : LL
环 空砾 石层 达两 表皮 系数 : 环空 砾石 层非 达两 表皮 系数 。
r w
—
—
— —
L ( 斗, 4)
# l( r Bnr ) / +
对 于不 同的完井 方式 , 皮系 数S 同。在 油气 表 不 井 完成 之 后 , 利用 试 井等 方 法确 定 的 表皮 系 数是 评 价 油气 层 损害 程 度 、产能 预 测和 评 价 的重 要 参数 。
w) ( z一 一
总 表皮 系数最 小 。随着井 径变 小 ,表皮 系数 迅速增 4加, 生产 压差 也增加
参 考 文 献
3 结 论
() 1 油嘴 产 能系 数适 合 于 评价 碳 酸盐 岩 油藏 油
【】 志 宏. 酸 盐岩 油 藏 动 态储 层 评 价 【 】成 都 : 都 理 工 1康 碳 D. 成
而 后 者 与井 径 联 系 比较 紧密 。
p- =P ̄Pw1 - lr I n f p : J
l n
r
2 k( w " hp f u ) t l( r z nr B /)
,
( 0 6)
其 他完 井方式 下 的油气 井产 能公式 皆 表示为 :
:
摘
要: 介绍 一 种 油 井 产 能 的评 价 方 法 , 析 影 响 碳 酸 盐 岩 油 藏 油井 产 能 的 主要 因素 , 括 条带 形储 层 、 皮 系 数 和 分 包 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