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中考数学必考知识点归纳
2023年数学中考知识点

2023年数学中考知识点2023年数学中考知识点11.不在同一直线上的三点确定一个圆。
2.垂径定理垂直于弦的直径平分这条弦并且平分弦所对的两条弧推论1①平分弦(不是直径)的直径垂直于弦,并且平分弦所对的两条弧②弦的垂直平分线经过圆心,并且平分弦所对的两条弧③平分弦所对的一条弧的直径,垂直平分弦,并且平分弦所对的另一条弧推论2圆的两条平行弦所夹的弧相等3.圆是以圆心为对称中心的中心对称图形4.圆是定点的距离等于定长的点的集合5.圆的内部可以看作是圆心的距离小于半径的点的集合6.圆的外部可以看作是圆心的距离大于半径的点的集合7.同圆或等圆的半径相等8.到定点的距离等于定长的点的轨迹,是以定点为圆心,定长为半径的圆9.定理在同圆或等圆中,相等的圆心角所对的弧相等,所对的弦相等,所对的弦的弦心距相等10.推论在同圆或等圆中,如果两个圆心角、两条弧、两条弦或两弦的弦心距中有一组量相等那么它们所对应的其余各组量都相等。
11定理圆的内接四边形的对角互补,并且任何一个外角都等于它的内对角12.①直线L和⊙O相交d②直线L和⊙O相切d=r③直线L和⊙O相离d>r13.切线的判定定理经过半径的外端并且垂直于这条半径的直线是圆的切线14.切线的性质定理圆的切线垂直于经过切点的半径15.推论1经过圆心且垂直于切线的直线必经过切点16.推论2经过切点且垂直于切线的直线必经过圆心17.切线长定理从圆外一点引圆的两条切线,它们的切线长相等,圆心和这一点的连线平分两条切线的夹角18.圆的外切四边形的两组对边的和相等外角等于内对角19.如果两个圆相切,那么切点一定在连心线上20.①两圆外离d>R+r②两圆外切d=R+r③.两圆相交R-rr)④.两圆内切d=R-r(R>r)⑤两圆内含dr)2023年数学中考知识点21、有序数对:有顺序的两个数a与b组成的数对叫做有序数对,记做(a,b)。
2、平面直角坐标系:在平面内,两条互相垂直且有公共原点的数轴组成平面直角坐标系。
中考数学必考知识点大全

中考数学必考知识点大全1.整数的加减乘除运算:掌握整数的加减乘除运算法则,包括加法、减法、乘法和除法。
2.分数的加减乘除运算:掌握分数的加减乘除运算法则,包括分数的加法、减法、乘法和除法。
3.百分数的计算:掌握百分数的计算方法,包括百分数的转化和百分数之间的比较。
4.小数的加减乘除运算:掌握小数的加减乘除运算法则,包括小数的加法、减法、乘法和除法。
5.整式的加减乘除运算:掌握整式的加减乘除运算法则,包括整式的加法、减法、乘法和除法。
6.一元一次方程与一元一次不等式:掌握一元一次方程和一元一次不等式的解法和问题的应用。
7.二次根式:掌握二次根式的定义和性质,包括二次根式的化简和运算。
8.平方根与立方根:掌握平方根和立方根的计算方法和性质,包括平方根和立方根的开放计算和化简。
9.平面图形的面积和周长:掌握各种平面图形的面积和周长的计算方法,包括矩形、正方形、三角形、梯形、圆等。
10.空间图形的体积和表面积:掌握各种空间图形的体积和表面积的计算方法,包括长方体、正方体、三棱锥、四棱锥、棱柱、棱台、球等。
11.初等概率与统计:掌握初等概率和统计的基本概念和计算方法,包括样本空间、事件、概率、频率、直方图等。
12.等比数列与等差数列:掌握等比数列和等差数列的定义和性质,包括等比数列和等差数列的通项公式和求和公式。
13.直角三角形的性质与应用:掌握直角三角形的性质和定理,包括勾股定理、正弦定理、余弦定理等。
14.平行线与相交线:掌握平行线和相交线的基本性质和判定方法,包括平行线的性质、相交线的性质和相交线的角度关系。
15.二次函数与二次方程:掌握二次函数和二次方程的定义和性质,包括二次函数的图像、二次方程的解法和二次函数和二次方程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
中考生必看初中数学必考的21个知识点

中考生必看初中数学必考的21个知识点1. 整数加减法:了解正数、负数和零的概念,掌握整数的加减法规则,能够应用于实际问题的计算。
2. 分数与小数的互换:掌握分数与小数之间的转换方法,能够在分数和小数之间灵活运用。
3. 数的倍数与约数:了解倍数和约数的概念,能够判断一个数是否为另一个数的倍数或约数。
4. 分数的加减法:掌握分数的加减法运算规则,能够应用于实际情景的计算。
5. 分数的乘除法:理解分数的乘法与除法的概念,能够进行分数的乘除运算。
6. 百分数与比例:了解百分数和比例的概念,能够将实际情况转化为百分数或比例,并对其进行计算。
7. 平方与平方根:掌握平方数和平方根的概念,能够计算给定数的平方或平方根。
8. 一元一次方程:了解一元一次方程的概念,能够解决包含一元一次方程的实际问题。
9. 几何图形的认识:熟悉平面图形和立体图形的名称、性质及特点,能够辨认和绘制各种几何图形。
10. 图形的周长与面积:掌握计算各种几何图形的周长和面积的方法,能够在实际问题中应用。
11. 相似三角形:了解相似三角形的概念与判定条件,能够计算相似三角形的边长比例和面积比例。
12. 平行线与角:认识平行线与角的关系,能够判断两条线段是否平行,以及计算角的度数。
13. 数据的收集与整理:了解数据的收集方法和整理方式,能够制作各种统计图表并进行数据分析。
14. 运算集合与逻辑推理:理解集合的交、并、差运算,以及逻辑推理的基本原则。
15. 坐标系与平面直角坐标系:了解坐标系的概念与构建方法,能够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进行点的定位与运算。
16. 折线图与曲线图:能够根据实际情况绘制折线图或曲线图,并进行数据分析与比较。
17. 统计与概率:了解统计与概率的基本概念和计算方法,能够进行简单的统计和概率计算。
18. 三角函数:理解三角函数的概念与性质,能够计算常见角的三角函数值。
19. 角的平分线与垂直平分线:掌握角的平分线和垂直平分线的构建方法,能够应用于实际问题中。
2023中考数学知识点整理

2023中考数学知识点整理
一、代数与函数
1. 一元一次方程
2. 一元二次方程
3. 平面直角坐标系与图形的关系
4. 函数概念及表示法
5. 函数图像的性质
6. 函数的平移、翻折和缩放
7. 直线与线性函数
8. 应用题解法
二、几何与图形
1. 直线与角
2. 图形与尺规作图
3. 三角形的性质与判定
4. 四边形的性质与判定
5. 圆的性质与判定
6. 三角形与圆的关系
7. 平行线与比例
8. 面积计算
9. 几何变换的概念与性质
10. 直线与平面的关系
三、数据分析与统计
1. 数据调查与收集
2. 集合及其运算
3. 数据的图表表示
4. 平均数的计算
5. 数据的概率与计数
四、实数与运算
1. 集合及其运算
2. 实数的性质与判定
3. 实数的四则运算与化简
4. 根式与指数
5. 相关关系的运算
五、解决问题和思想方法
1. 数学解决问题的基本思想方法
2. 数学建模与现实问题应用
以上是2023中考数学知识点的整理,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参考来源:。
中考数学重要知识点归纳

中考数学重要知识点归纳
一、数与式
1.整数与分数的运算
2.整式与分式的运算
3.代数式的加减乘除运算
4.矩形的面积与周长计算
二、代数式与方程
1.一元一次方程求解
2.一元二次方程求解
3.线性方程组求解
4.不等式的解集表示
三、几何
1.平面直角坐标系
2.直线与线段的性质
3.圆的性质与计算
4.三角形的性质与计算
5.平行线与角的性质
6.平面图形的对称性
四、函数
1.线性函数与线性方程的关系
2.幂函数与指数函数的计算与图像
3.函数的平移、翻折与对称
4.函数的最值与极值
五、统计与概率
1.统计数据的收集与整理
2.平均数、中位数、众数的计算
3.概率的计算与事件的排列组合
4.抽样调查的设计与分析
六、三角函数
1.直角三角形中的三角函数计算
2.任意角的三角函数计算
3.三角恒等式的证明与应用
4.根据图像判断三角函数与角度的关系
七、利益问题
1.简单利息与复利的计算
2.等额本息与等本等息的还款计算
3.百分数与比例的计算
以上是中考数学的重要知识点的归纳,考生可以根据这些知识点进行
系统地学习和总结,以提高数学考试成绩。
当然,除了掌握基础知识,考
生还需注重练习和思维能力的培养,通过多做题目、深入理解和独立思考,才能真正掌握数学知识,提升解题能力。
中考数学必背知识点(精简必背)

中考数学必背知识点(精简必背)中考数学必背知识点一、不为零的量1.分式 $\frac{A}{B}$,分母 $B\neq 0$;2.二次方程 $ax^2+bx+c=0$($a\neq 0$);3.一次函数 $y=kx+b$($k\neq 0$);4.反比例函数 $y=\frac{k}{x}$($k\neq 0$);5.二次函数 $y=ax^2+bx+c=0$($a\neq 0$)。
二、非负数1.$|a|\geq 0$;2.$a\geq 0$($a\geq 0$);3.$a^{2n}\geq 0$($n$ 为自然数)。
三、绝对值:$|a|=\begin{cases}a。
& a\geq 0\\-a。
& a<0\end{cases}$四、重要概念1.平方根与算术平方根:如果 $x^2=a$($a\geq 0$),则称 $x$ 为 $a$ 的平方根,记作:$x=\pm\sqrt{a}$,其中$x=\sqrt{a}$ 称为 $x$ 的算术平方根;2.负指数:$a^{-p}=\frac{1}{a^p}$;3.零指数:$a=1$($a\neq 0$);4.科学计数法:$a\times 10^n$($n$ 为整数,$1\leqa<10$)。
五、重要公式一)幂的运算性质1.同底数幂的乘法法则:$a^m\timesa^n=a^{m+n}$($a\neq 0$,$m$,$n$ 都是正数);2.幂的乘方法则:$(a^m)^n=a^{mn}$($m$,$n$ 都是正数);3.积的乘方法则:$(ab)^n=a^n\times b^n$($n$ 为正整数);4.同底数幂的除法法则:$\frac{a^m}{a^n}=a^{m-n}$($a\neq 0$,$m$,$n$ 都是正数,且 $m>n$)。
二)整式的运算1.平方差公式:$(a+b)(a-b)=a^2-b^2$;2.完全平方公式:$(a\pm b)^2=a^2\pm 2ab+b^2$。
中考数学全部知识点及高频考点全归纳

中考数学全部知识点及高频考点全归纳中考数学是中学生升入高中的重要关口,也是考生们备战高考的基础。
掌握数学的全部知识点,尤其是高频考点,对于取得优异成绩至关重要。
本文将对中考数学的全部知识点及高频考点进行全面归纳,以便广大考生进行系统的复习和备考。
1. 数与式的运算数与式的运算是数学学习的基础,是后续知识点的基石。
其中包括整数、有理数、小数、分数等的加减乘除运算,以及幂运算、根式运算等。
2. 图形的性质与变换图形的性质与变换是中考数学中的重要考点。
主要包括平移、旋转、对称等几何变换,以及图形的面积、周长等性质计算。
3. 方程与不等式方程与不等式是解决实际问题的常用工具。
考生需掌握一元一次方程、一元二次方程等的解法,以及不等式的性质和求解方法。
4. 比例与相似比例与相似是中考数学的常见考点,也是实际问题求解的重要方法。
学生需要掌握比例的性质和计算方法,以及相似三角形的判定条件和计算应用。
5. 数据的收集与处理数据的收集与处理是中考数学的实践性考点。
包括数据的收集、整理、分析以及用图表形式展示,要求学生具备一定的统计分析和数据处理能力。
6. 几何证明几何证明是中考数学的重点和难点。
涉及直线的平行、垂直、三角形的相似、全等等证明过程,需要考生具备严密的逻辑思维和推理能力。
7. 统计与概率统计与概率是数学中的实际应用领域。
学生需要掌握数据的收集、整理、分析方法,以及概率的计算和应用,能够解决相关问题。
以上是中考数学的全部知识点的归纳概述。
考生在备考过程中,应注重掌握各个知识点的基础概念和运算方法,建立数学思维和解题能力的基础。
同时,要注意做题时的时间掌握和答题技巧,提高解题效率和准确性。
此外,以下是中考数学中的高频考点,考生在备考过程中要特别关注:1. 整数加减法和乘除法运算;2. 分数的四则运算和化简;3. 坐标系的认识和运用;4. 三角形的性质和面积计算;5. 直线与曲线的方程与交点计算;6. 平移、旋转、对称等几何变换的性质和计算;7. 一元一次方程和一元二次方程的解法;8. 平行四边形、矩形、正方形等的性质及计算;9. 相交线和平行线的性质与计算;10. 统计图表的应用和数据的分析。
数学中考复习必背知识点

数学中考复习必背知识点数学中考复习必背知识点1实数的知识点1、数轴------规定了原点、正方向、单位长度的直线,叫做数轴。
实数和数轴上的点是一一对应的。
2、相反数-----只有符号不同的两个数叫做互为相反数。
(1)几何意义:在数轴上,表示相反的两个点位于原点的两侧,且到原点的距离相等,关于原点对称;(2)实数a的相反数为-a;(3)a和b互为相反数则,a+b=0;(4)相反数是它本身的数是0。
3、倒数----乘积是1的两个数互为倒数。
(1)实数a的倒数是1/a,其中a≠0;(2)a和b互为倒数则,a__b=1;(3)倒数是它本身的数有-1和1。
4、绝对值----一般地,数轴上表示数a的点与原点的距离叫做数a的绝对值,记作|a|。
绝对值的性质:即,(1)、a0时,|a|=±a;(2)|a|=|b|,则a=b或a+b=0;(2)|a|=|b|,则a=b或a+b=0;(3)任意实数的绝对值具有非负性,即|a|≥0;(4)含有绝对值代数式的化简、运算,首先考虑代数式的性质,即正负性,再根据绝对值的性质去掉绝对值符号进行化简、运算。
5、实数的分类:有理数和无理数。
常见无理数种类:(1)具有特殊意义的常数,例如:π、π-1、π+4、9π等;(2)特殊结构类型,例如:0.101001000100001.(每两个1之间0的个数依次增加1)等无限不循环小数;(3)根号类型,例如:、等不能开的尽方的二次根式;当然具有根号,但是能开方就是有理数;2二次根式1、一般地,形如√a的代数式叫做二次根式,其中,a叫做被开方数。
当a≥0时,√a表示a的算术平方根;当a小于0时,√a的值为纯虚数。
2、最简二次根式:若二次根式满足:被开方数的因数是整数,因式是整式;被开方数中不含能开得尽方的因数或因式,这样的二次根式叫做最简二次根式。
3、化二次根式为最简二次根式的方法和步骤:(1)如果被开方数是分数(包括小数)或分式,先利用商的算数平方根的性质把它写成分式的形式,然后利用分母有理化进行化简。
最新中考数学知识点总结(完整版)

中考数学总复习资料代数部分第一章:实数基础知识点:一、实数的分类:无限不循环小数负无理数正无理数无理数数有限小数或无限循环小负分数正分数分数负整数零正整数整数有理数实数1、有理数:任何一个有理数总可以写成qp 的形式,其中p 、q 是互质的整数,这是有理数的重要特征。
2、无理数:初中遇到的无理数有三种:开不尽的方根,如2、34;特定结构的不限环无限小数,如1.101001000100001,,;特定意义的数,如π、45sin °等。
3、判断一个实数的数性不能仅凭表面上的感觉,往往要经过整理化简后才下结论。
二、实数中的几个概念1、相反数:只有符号不同的两个数叫做互为相反数。
(1)实数a 的相反数是 -a ;(2)a 和b 互为相反数a+b=02、倒数:(1)实数a (a ≠0)的倒数是a1;(2)a 和b 互为倒数1ab ;(3)注意0没有倒数3、绝对值:(1)一个数 a 的绝对值有以下三种情况:,0,00,aa a a a a(2)实数的绝对值是一个非负数,从数轴上看,一个实数的绝对值,就是数轴上表示这个数的点到原点的距离。
(3)去掉绝对值符号(化简)必须要对绝对值符号里面的实数进行数性(正、负)确认,再去掉绝对值符号。
4、n 次方根(1)平方根,算术平方根:设a ≥0,称a 叫a 的平方根,a 叫a 的算术平方根。
(2)正数的平方根有两个,它们互为相反数;0的平方根是0;负数没有平方根。
(3)立方根:3a 叫实数a 的立方根。
(4)一个正数有一个正的立方根;0的立方根是0;一个负数有一个负的立方根。
三、实数与数轴1、数轴:规定了原点、正方向、单位长度的直线称为数轴。
原点、正方向、单位长度是数轴的三要素。
2、数轴上的点和实数的对应关系:数轴上的每一个点都表示一个实数,而每一个实数都可以用数轴上的唯一的点来表示。
实数和数轴上的点是一一对应的关系。
四、实数大小的比较1、在数轴上表示两个数,右边的数总比左边的数大。
2023初中数学中考必背知识点总结归纳

2023初中数学中考必背知识点总结归纳同学们应该在数学方面应该一开始就打下良好的基础,并进行强化训练。
以下是整理的一些2023初中数学中考必背知识点总结,欢迎阅读参考。
中考数学知识点梳理归纳1一元一次方程知识点(一)方程:先设字母表示未知数,然后根据相等关系,写出含有未知数的等式叫做方程。
(二)一元一次方程一元一次方程指只含有一个未知数、未知数的最高次数为1且两边都为整式的等式,叫做一元一次方程。
求出方程中未知数的值叫做方程式的解。
(三)解方程式的步骤解一元一次方程的步骤:去分母、去括号、移项、合并同类项、未知数系数化为1。
2一元二次方程(一)只含有一个未知数(一元),并且未知数项的最高次数是2(二次)的整式方程叫做一元二次方程。
一元二次方程经过整理都可化成一般形式aX?+bX+c=0(a≠0).其第1页共9页中aX?叫作二次项,a是二次项系数;bx叫作一次项,b是一次项系数;c叫作常数项。
(二)一元二次方程的解法1.开平方法形如(X-m)?=n(n≥0)一元二次方程可以直接开平方法求得解为X=m±√n。
①等号左边是一个数的平方的形式而等号右边是一个常数。
②降次的实质是由一个一元二次方程转化为两个一元一次方程。
③方法是根据平方根的意义开平方。
2.配方法用配方法解一元二次方程的步骤:①把原方程化为一般形式;②方程两边同除以二次项系数,使二次项系数为1,并把常数项移到方程右边;③方程两边同时加上一次项系数一半的平方;④把左边配成一个完全平方式,右边化为一个常数;⑤进一步通过直接开平方法求出方程的解,如果右边是非负数,则方程有两个实根;如果右边是一个负数,则方程有一对共轭虚根。
3.求根公式用求根公式法解一元二次方程的一般步骤为:①把方程化成一般形式aX?+bX+c=0,确定a,b,c的值(注意符号);②求出判别式△=b?-4ac的值,判断根的情况。
当Δ0时,x=[-b±(b?-4ac)^(1/2)]/2a,方程有两个不相等的实数根;当Δ=0时,方程有两个相等的实数根;当Δ0时,方程无实数根,但有2个共轭复根。
中考数学必考知识点

中考数学必考知识点中考数学的必考知识点主要包括以下内容:一、数与代数运算1.数的基本概念:整数、有理数、实数、自然数、负数、正数等2.整数的加减乘除运算及性质3.分数的加减乘除运算及性质4.百分数、纯小数、循环小数的相互转换和运算5.正比例、反比例关系及其应用6.代数式的概念和基本运算:加法、乘法、合并同类项、分配律等7.一次方程与一次方程组的概念、解法及应用二、几何与空间1.图形的分类与性质:点、线、面、角2.直角、全等、相似三角形及其性质3.平行线与平行线的性质:同位角、内错角、对顶角等4.三角形内外角的关系、三角形中位线、高线的性质5.平面镶嵌、园的常见性质、多边形的周长和面积计算三、函数与方程1.函数的概念:自变量、函数值、定义域、值域等2.一次函数和二次函数的概念、图像和性质3.代数方程的解法:一次方程、二次方程的解法及应用4.不等式的解法及其应用四、数据与统计1.数据的收集和整理:频数、频率、众数等2.统计图的绘制:折线图、柱状图、饼图等3.平均数的计算:算术平均数、加权平均数等4.相关系数和回归直线的概念及计算方法五、概率与统计1.基本概念:试验、随机事件、样本空间、事件等2.概率的计算:古典概型、条件概率、事件的独立性等3.概率树的绘制及应用4.排列与组合的概念和计算方法六、应用题1.复合运算:综合运用多个知识点解决实际问题2.数学建模: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3.空间几何、概率统计等知识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以上是中考数学的必考知识点的一个大致概括,具体考纲可能因不同地区、不同年份而有所不同。
在备考中,一定要结合教材进行系统学习,并进行大量的练习和题型熟悉,同时特别重视基础知识的巩固和应用题的拓展训练,这样才能全面提升数学水平,取得好成绩。
中考数学复习知识点归纳总结6篇

中考数学复习知识点归纳总结6篇篇1一、数与代数1. 数的基本概念:整数、分数、小数、百分数、比例、方程等。
2. 数的运算:加减乘除四则运算,乘方、开方运算,分数运算,小数运算等。
3. 代数表达式:用字母表示数,表达数量关系和变化规律。
4. 方程与不等式:解一元一次方程,解一元一次不等式,理解函数的概念。
二、几何与图形1. 几何概念:点、线、面、体,角、度数,平行、垂直等基本几何概念。
2. 图形与变换:平移、旋转、对称等图形变换,相似图形,全等图形。
3. 面积与体积:计算平面图形的面积,计算立体图形的体积。
4. 解析几何:理解直线的方程,理解圆及其方程。
三、函数与图像1. 函数的概念:理解变量间的关系,用解析式表示函数关系。
2. 函数的运算:函数的加减法,函数的乘法,复合函数。
3. 函数的图像:理解函数的图像及其变换,根据图像理解函数的性质。
4. 反函数与对称函数:理解反函数的概念,理解对称函数的概念。
四、数据与概率1. 数据收集与整理:理解数据收集的方法,会用统计图表表示数据。
2. 数据的计算:平均数、中位数、众数等统计量的计算,方差和标准差的计算。
3. 概率的概念:理解概率的基本概念,会计算事件的概率。
4. 概率的应用:理解概率在生活中的应用,会解决与概率相关的问题。
五、综合与实践1. 图形的变换与对称:运用几何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理解图形的变换和对称。
2. 函数的实际应用:理解函数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如利润、成本等问题。
3. 数据的分析与决策:运用统计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理解数据的分析与决策。
4. 课题学习与研究性学习:理解课题学习与研究性学习的意义和方法。
在中考数学复习过程中,我们需要对以上知识点进行全面的梳理和总结,形成系统的知识框架。
同时,我们需要关注考试动态和命题趋势,结合历年真题进行有针对性的练习和巩固。
此外,我们还要注重解题技巧和策略的学习和应用,提高解题效率和准确性。
希望同学们能够认真复习备考,取得优异的成绩!篇2一、数与代数(一)数的认识复习要点:整数、小数、分数、百分数的认识及其关系,数的运算规则和运算性质。
中考数学重点知识点归纳整理,中考数学必考知识点归纳(四篇)

中考数学重点知识点归纳整理,中考数学必考知识点归纳(四篇)无论是在学校还是在社会上,大家都尝试过写作,写作也可以提高我们的语言组织能力。
写范文需要注意什么?有哪些格式需要注意?我在这里整理了一些优秀的范文,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下面我们就来看看他们。
中考数学重点知识点归纳整理中考数学必考知识点归纳篇一1.定义:用符号〉,=,〈号连接的式子叫不等式。
2.性质:①不等式的两边都加上或减去同一个整式,不等号方向不变。
②不等式的两边都乘以或者除以一个正数,不等号方向不变。
③不等式的两边都乘以或除以同一个负数,不等号方向相反。
3.分类:①一元一次不等式:左右两边都是整式,只含有一个未知数,且未知数的最高次数是1的不等式叫一元一次不等式。
②一元一次不等式组:a.关于同一个未知数的几个一元一次不等式合在一起,就组成了一元一次不等式组。
b.一元一次不等式组中各个不等式的解集的公共部分,叫做这个一元一次不等式组的解集。
4.考点:①解一元一次不等式(组)②根据具体问题中的数量关系列不等式(组)并解决简单实际问题③用数轴表示一元一次不等式(组)的解集中考数学重点知识点归纳整理中考数学必考知识点归纳篇二圆的初步认识一、圆及圆的相关量的定义(28个)1.由平面到固定点的距离等于固定长度的所有点组成的图形称为圆。
固定的点称为圆心,固定的长度称为半径。
2.圆上任意两点之间的部分称为弧,或简称为弧。
大于半圆的弧称为上弧,小于半圆的弧称为下弧。
连接圆上任意两点的线段称为弦。
通过圆心的弦叫做直径。
3.顶点在圆心上的角度叫做圆心角。
顶点在圆周上,两边又与圆相交的角叫圆周角。
过三角形三个顶点的圆称为三角形的外接圆,其圆心称为三角形的外圆心。
与一个三角形的三条边都相切的圆叫做这个三角形的内切圆,它的圆心叫做心。
5.直线与圆有3种位置关系:无公共点为相离;有2个公共点为相交;圆与直线有唯一公共点为相切,这条直线叫做圆的切线,这个唯一的公共点叫做切点。
初中数学-中考数学必背公式大全

初中数学-中考数学必背公式大全初中数学中考数学必背公式大全数学,这门充满逻辑与智慧的学科,在初中阶段为我们的学习之路铺上了坚实的基石。
而在中考数学中,掌握一系列重要的公式是取得好成绩的关键。
接下来,让我们一同梳理那些必背的公式,为中考数学打下坚实的基础。
一、代数部分1、实数运算(1)加法交换律:a + b = b + a(2)加法结合律:(a + b) + c = a +(b + c)(3)乘法交换律:ab = ba(4)乘法结合律:(ab)c = a(bc)(5)乘法分配律:a(b + c) = ab + ac2、整式运算(1)同底数幂的乘法:a^m × a^n = a^(m + n)(2)幂的乘方:(a^m)^n = a^(mn)(3)积的乘方:(ab)^n = a^n × b^n(4)同底数幂的除法:a^m ÷ a^n = a^(m n) (a ≠ 0)3、乘法公式(1)平方差公式:(a + b)(a b) = a^2 b^2(2)完全平方公式:(a ± b)^2 = a^2 ± 2ab + b^24、一元一次方程解一元一次方程的一般步骤:去分母、去括号、移项、合并同类项、系数化为 1。
公式:ax + b = 0 (a ≠ 0),则 x = b / a5、二元一次方程组(1)代入消元法(2)加减消元法6、一元二次方程(1)一般形式:ax^2 + bx + c = 0 (a ≠ 0)(2)求根公式:x =b ± √(b^2 4ac) /(2a)7、分式(1)分式的基本性质:分式的分子和分母同时乘以(或除以)同一个不为 0 的整式,分式的值不变。
(2)分式的加减:通分后进行加减运算。
(3)分式的乘除:分子乘分子,分母乘分母;除以一个分式,等于乘以它的倒数。
二、几何部分1、线段与角(1)线段的中点:若点 C 是线段 AB 的中点,则 AC = BC = 1/2 AB(2)角平分线:若射线 OC 是∠AOB 的平分线,则∠AOC =∠BOC = 1/2 ∠AOB2、相交线与平行线(1)对顶角相等(2)邻补角互补(3)平行线的性质:两直线平行,同位角相等;两直线平行,内错角相等;两直线平行,同旁内角互补。
数学中考知识点归纳2024

数学中考知识点归纳2024一、数与代数。
(一)有理数。
1. 有理数的概念。
- 整数和分数统称为有理数。
整数包括正整数、0、负整数;分数包括有限小数和无限循环小数。
- 能准确区分有理数和无理数,无理数是无限不循环小数,如π、√(2)等。
2. 有理数的运算。
- 加法:同号两数相加,取相同的符号,并把绝对值相加;异号两数相加,取绝对值较大的符号,并用较大的绝对值减去较小的绝对值;互为相反数的两个数相加得0;一个数同0相加,仍得这个数。
- 减法:减去一个数,等于加上这个数的相反数。
- 乘法:两数相乘,同号得正,异号得负,并把绝对值相乘;任何数同0相乘都得0;几个不为0的数相乘,负因数的个数为偶数时,积为正,负因数的个数为奇数时,积为负。
- 除法:除以一个不等于0的数,等于乘这个数的倒数;两数相除,同号得正,异号得负,并把绝对值相除;0除以任何一个不等于0的数都得0。
- 乘方:求n个相同因数的积的运算叫做乘方,乘方的结果叫做幂。
a^n中,a 叫做底数,n叫做指数。
正数的任何次幂都是正数;负数的奇次幂是负数,负数的偶次幂是正数;0的任何正整数次幂都是0。
- 运算顺序:先算乘方,再算乘除,最后算加减;有括号的先算括号里面的。
(二)实数。
1. 平方根、算术平方根、立方根。
- 平方根:如果x^2 = a(a≥slant0),那么x叫做a的平方根,记作x=±√(a)。
- 算术平方根:正数a的正的平方根叫做a的算术平方根,记作√(a),0的算术平方根是0。
- 立方根:如果x^3 = a,那么x叫做a的立方根,记作x = sqrt[3]{a}。
2. 实数的大小比较。
- 正数大于0,0大于负数,正数大于负数。
- 两个正数比较大小,绝对值大的数大;两个负数比较大小,绝对值大的数反而小。
- 还可以通过数轴比较实数大小,数轴上右边的数总比左边的数大。
(三)代数式。
1. 代数式的概念。
- 用运算符号(加、减、乘、除、乘方、开方)把数或表示数的字母连接而成的式子叫做代数式。
中考数学知识点归纳必看2023

中考数学知识点归纳必看2023初中数学公式知识点大全1.平方差公式:平方差公式有两项,符号相反切记牢,首加尾乘首减尾,莫与完全公式相混淆。
2.完全平方:完全平方有三项,首尾符号是同乡,首平方、尾平方,首尾二倍放中央;首±尾括号带平方,尾项符号随中央。
3.一元一次不等式解题的一般步骤:去分母、去括号,移项时候要变号,同类项、合并好,再把系数来除掉,两边除(以)负数时,不等号改向别忘了。
4. 一元一次不等式组的解集:大大取较大,小小取较小,小大,大小取中间,大小,小大无处找。
5.一元二次不等式、一元一次绝对值不等式的解集:大(鱼)于(吃)取两边,小(鱼)于(吃)取中间。
6.分式混合运算法则:分式四则运算,顺序乘除加减,乘除同级运算,除法符号须变(乘);乘法进行化简,因式分解在先,分子分母相约,然后再行运算;加减分母需同,分母化积关键;找出最简公分母,通分不是很难;变号必须两处,结果要求最简。
7.分式方程的解法步骤:同乘最简公分母,化成整式写清楚,求得解后须验根,原(根)留、增(根)舍别含糊。
8.最简根式的条件:最简根式三条件,号内不把分母含,幂指(数)根指(数)要互质,幂指比根指小一点。
9.特殊点坐标特征:坐标平面点(x,y),横在前来纵在后;(+,+),(-,+),(-,-)和(+,-),四个象限分前后;X轴上y为0,x为0在Y轴。
10.象限角的平分线:象限角的平分线,坐标特征有特点,一、三横纵都相等,二、四横纵确相反。
11.平行某轴的直线:平行某轴的直线,点的坐标有讲究,直线平行X轴,纵坐标相等横不同;直线平行于Y轴,点的横坐标仍照旧。
12.对称点坐标:对称点坐标要记牢,相反数位置莫混淆,X轴对称y相反, Y轴对称,x前面添负号;原点对称记,横纵坐标变符号。
13.自变量的取值范围:分式分母不为零,偶次根下负不行;零次幂底数不为零,整式、奇次根全能行。
14.函数图像的移动规律: 若把一次函数解析式写成y=k(x+0)+b、二次函数的解析式写成y=a(x+h)2+k的形式,则用下面后的口诀“左右平移在括号,上下平移在末稍,左正右负须牢记,上正下负错不了”。
初三数学必考知识点汇总

初三数学必考知识点汇总一、一元二次方程。
1. 定义。
- 只含有一个未知数(一元),并且未知数的最高次数是2(二次)的整式方程,叫做一元二次方程。
一般形式为ax^2+bx + c=0(a≠0),其中ax^2是二次项,a是二次项系数;bx是一次项,b是一次项系数;c是常数项。
2. 解法。
- 直接开平方法:对于方程x^2=k(k≥0),解得x=±√(k)。
例如方程(x - 3)^2=4,则x - 3=±2,解得x = 1或x = 5。
- 配方法:将一元二次方程通过配方转化为(x + m)^2=n(n≥0)的形式再求解。
例如对于方程x^2+6x - 1 = 0,配方得(x + 3)^2=10,解得x=-3±√(10)。
- 公式法:对于一元二次方程ax^2+bx + c = 0(a≠0),其求根公式为x=frac{-b±√(b^2)-4ac}{2a}。
例如方程2x^2-3x - 1 = 0,其中a = 2,b=-3,c=-1,代入公式可得x=(3±√(9 + 8))/(4)=(3±√(17))/(4)。
- 因式分解法:将方程化为两个一次因式乘积等于0的形式,即(mx +n)(px+q)=0,则mx + n = 0或px + q = 0。
例如方程x^2-3x + 2 = 0,因式分解为(x - 1)(x - 2)=0,解得x = 1或x = 2。
3. 根的判别式。
- 对于一元二次方程ax^2+bx + c = 0(a≠0),其判别式Δ=b^2-4ac。
- 当Δ>0时,方程有两个不相等的实数根;当Δ = 0时,方程有两个相等的实数根;当Δ<0时,方程没有实数根。
例如方程x^2-2x + 1 = 0,Δ=(-2)^2-4×1×1 = 0,方程有两个相等的实数根x = 1。
4. 根与系数的关系(韦达定理)- 对于一元二次方程ax^2+bx + c = 0(a≠0),设其两根为x_1,x_2,则x_1+x_2=-(b)/(a),x_1x_2=(c)/(a)。
中考数学全部知识点及高频考点全归纳

中考数学全部知识点及高频考点全归纳数学作为一门重要的学科,不仅在学生的学习过程中起到了基础性的作用,也在中考中占据着重要的地位。
为了帮助同学们更好地备考,下面将对中考数学的全部知识点以及高频考点进行全面的归纳和总结,以便同学们更好地复习和掌握。
一、数与计算1. 整数及其运算:包括整数的四则运算、整数的性质和规律等。
2. 分数及其运算:包括分数的四则运算、分数的性质和规律等。
3. 小数及其运算:包括小数的四则运算、小数的性质和规律等。
4. 百分数及其运算:包括百分数的相互转化、百分数的运算等。
5. 定比例:包括比例的概念、比例的性质和规律、比例的应用等。
二、代数初步1. 整式及其加减:包括整式的定义和性质、整式的加减等。
2. 简便计算及因式分解:包括乘法口诀、整数的因式分解等。
3. 一元一次方程及其应用:包括一元一次方程的解法、应用题的解法等。
三、图形初步1. 平面图形:a. 四边形:包括四边形的性质、四边形的分类和判定等。
b. 三角形:包括三角形的性质、三角形的分类和判定等。
c. 圆:包括圆的性质、圆的周长和面积的计算等。
2. 空间几何体:a. 三视图:包括正交投影的概念、三视图的绘制等。
b. 空间图形的展开与体积:包括立体图形的展开、立体图形的体积计算等。
四、数据与统计1. 统计的基本概念:包括调查、统计数据等。
2. 统计图表的初步认识:包括柱状图、条形图、折线图等。
3. 平均数及其应用:包括平均数的计算及应用、加减平均数的转化等。
以上是中考数学的全部知识点的归纳和总结,下面将列举一些中考中出现频率较高的考点,供同学们重点复习。
1. 线性方程组的解法:包括消元法、代入法、相减法等。
2. 四边形中的性质:包括平行四边形的性质、矩形的性质、菱形的性质等。
3. 圆的相关性质:包括弦长定理、切线定理、相切、相交等。
4. 分数、小数、百分数之间的相互转化及运算法则。
5. 几何图形的周长和面积计算。
6. 平均数及环比增长率的计算。
中考数学重要知识点归纳大全

中考数学重要知识点归纳大全
一、数与代数
1.自然数、整数、有理数、实数的概念及性质。
2.数字计算的初步技能,包括整数的加减乘除、分数的加减乘除、百分数的运算等。
3.基本的代数运算,包括代数表达式的计算、方程的求解、分式的运算等。
4.代数式的展开与因式分解。
5.利用等式解决问题。
二、几何与图形
1.平面内角的概念,直线与平面的位置关系。
2.常见图形的性质,如正方形、长方形、三角形、梯形等。
3.常见多面体和圆柱体的性质。
4.直线与曲线的位置关系。
5.平行线与平行四边形的性质。
6.相似与全等的判断。
7.平行线与平面的位置关系。
三、函数与方程
1.函数的概念与性质。
2.函数的图像和函数关系的表示。
3.线性函数的性质与图像。
4.二次函数的性质与图像。
5.函数的运算与复合函数。
6.一元一次方程与一元一次不等式。
7.二次方程及一元二次不等式的解法。
8.一元一次方程组的解法。
四、数据与概率
1.数据的收集和整理。
2.数据的统计和描述。
3.常见统计图表的制作与分析。
4.概率的概念与性质。
5.事件的概念与计算。
6.排列与组合的计算。
7.概率的计算与应用。
五、实际问题
1.实际问题中的数学模型建立。
2.实际问题解决中的数学计算与推理。
3.实际问题中的解释和表达能力。
2024中考数学知识点大全

2024中考数学知识点大全一、常见基础知识点:1.分数的加减乘除运算:分数的加法、减法、乘法、除法的计算方法和规律。
2.整数的加减乘除运算:整数的加法、减法、乘法、除法的计算方法和规律。
3.小数的加减乘除运算:小数的加法、减法、乘法、除法的计算方法和规律。
4.百分数与小数互化:百分数与小数的相互转化方法。
5.用比例解决问题:利用比例关系解决实际问题的方法。
6.连分数:连分数的计算和转化。
7.数值的比较:根据数的大小进行比较的方法。
8.分数及整数运算的扩展:如各种形式的加减乘除运算。
9.小数及整数运算的扩展:如各种形式的加减乘除运算。
10.有理数及其运算扩展:有理数的加法、减法、乘法、除法的计算方法和规律。
11.全体实数的分布:实数的有理数和无理数的分布情况。
12.正数、负数的加减运算:正数、负数的加法、减法运算方法和规律。
13.小数的表示和读法:小数的表示方法和相关读法。
14.整合性的应用题:综合性的数学问题解决方法。
二、图形与几何知识点:1.直线的性质:直线的定义、直线的相交关系、直线的平行关系。
2.线段的性质:线段的定义、线段的相等关系。
3.角的概念:角的定义、角的分类。
4.父子角、对顶角、同位角、内错角等概念。
5.三角形的性质:三角形的定义、三角形的分类、三角形的内角和外角性质。
6.圆的性质:圆的定义、圆的元素。
7.四边形的概念和性质:四边形的定义、四边形的分类、四边形的性质。
8.正方形、矩形、菱形和平行四边形的性质。
9.直角三角形的性质:直角三角形的定义、直角三角形的定理。
10.锐角三角形和钝角三角形的性质。
11.三角形中的角平分线和三角形的外心、内心、重心、垂心的性质。
12.周长和面积的计算:各种图形的周长和面积的计算方法。
13.体积的计算:各种立体图形的体积的计算方法。
14.直角坐标系与坐标计算:直角坐标系的基本概念和坐标计算方法。
15.平面镶嵌:平面上的几何图形的镶嵌和组合。
16.圆盘等分:平面上的圆盘等分和圆盘的中心角度的计算。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最新中考数学必考知识点归纳第一章 有理数一. 知识框架二.知识概念1.有理数:(1)凡能写成)0p q ,p (p q≠为整数且形式的数,都是有理数.(2)有理数的分类: ① ⎪⎪⎩⎪⎪⎨⎧⎩⎨⎧⎩⎨⎧负分数负整数负有理数零正分数正整数正有理数有理数 ②⎪⎪⎩⎪⎪⎨⎧⎩⎨⎧⎪⎩⎪⎨⎧负分数正分数分数负整数零正整数整数有理数注意:0即不是正数,也不是负数;-a 不一定是负数,+a 也不一定是正数;π不是有理数;2.数轴:数轴是规定了原点、正方向、单位长度的一条直线.3.相反数:(1)只有符号不同的两个数,互为相反数,即a 和- a 互为相反数; 0的相反数还是0;(2) a+b=0 ⇔ a 、b 互为相反数.4.绝对值:(1)绝对值的意义是数轴上表示某数的点离开原点的距离; (2) ⎪⎩⎪⎨⎧<-=>=)0()0(0)0(a a a a a a 或⎩⎨⎧<-≥=)0a (a )0a (a a 或⎩⎨⎧≤->=)0()0(a a a a a ; 正数的绝对值是其本身,0的绝对值是0,负数的绝对值是它的相反数;绝对值的问题经常分类讨论,零既可以和正数一组也可以和负数一组;5.有理数比大小:两个负数比大小,绝对值大的反而小;数轴上的两个数,右边的数总比左边的数大;大数-小数> 0,小数-大数< 0.6.倒数:乘积为1的两个数互为倒数;注意:0没有倒数;1;若 a≠0,那么a的倒数是a若ab=1⇔ a、b互为倒数;若ab=-1⇔ a、b互为负倒数.7. 有理数加法法则:(1)同号两数相加,取相同的符号,并把绝对值相加;(2)异号两数相加,取绝对值较大的符号,并用较大的绝对值减去较小的绝对值;(3)一个数与0相加,仍得这个数.8.有理数加法的运算律:(1)加法的交换律:a+b=b+a ;(2)加法的结合律:(a+b)+c=a+(b+c).9.有理数减法法则:减去一个数,等于加上这个数的相反数;即a-b=a+(-b).10 有理数乘法法则:(1)两数相乘,同号为正,异号为负,并把绝对值相乘;(2)任何数同零相乘都得零;(3)几个数相乘,有一个因式为零,积为零;各个因式都不为零,积的符号由负因式的个数决定,负因数为奇数个时乘积为负,负因数为偶数个时乘积为正.11 有理数乘法的运算律:(1)乘法的交换律:ab=ba;(2)乘法的结合律:(ab)c=a(bc);(3)乘法的分配律:a(b+c)=ab+ac .12.有理数除法法则:除以一个数等于乘以这个数的倒数;a.注意:零不能做除数,无意义即13.乘方的定义:(1)求相同因式积的运算,叫做乘方;(2)乘方中,相同的因式叫做底数,相同因式的个数叫做指数,乘方的结果叫做幂;14.有理数乘方的法则:(1)正数的任何次幂都是正数;(2)负数的奇次幂是负数;负数的偶次幂是正数;注意:当n为正奇数时: (-a)n=-a n或(a -b)n=-(b-a)n , 当n为正偶数时: (-a)n =a n 或 (a-b)n=(b-a)n .15.科学记数法:把一个大于10的数记成a×10n的形式,(其中1≤a<10)这种记数法叫科学记数法.16.近似数的精确位:一个近似数,四舍五入到那一位,就说这个近似数的精确到那一位.17.有效数字:从左边第一个不为零的数字起,到精确的位数止,所有数字,都叫这个近似数的有效数字.18.混合运算法则:先乘方,后乘除,最后加减.第二章整式的加减一.知识框架二.知识概念1.单项式:数字或字母的乘积叫单项式.2.单项式的系数与次数:单项式中不为零的数字因数,叫单项式的系数;单项式中所有字母指数的和,叫单项式的次数.3.多项式:几个单项式的和叫多项式.4.多项式的项数与次数:多项式中所含单项式的个数就是多项式的项数,每个单项式叫多项式的项;多项式里,次数最高项的次数叫多项式的次数。
5.同类项:所含字母相同,并且相同字母的指数也相同的单项式叫做同类型。
6.合并同类项:将同类项的系数相加减,字母和字母的指数不变。
第三章一元一次方程一.知识框架二.知识概念1.一元一次方程:只含有一个未知数,并且未知数的次数是1,并且含未知数项的系数不是零的整式方程是一元一次方程.2.一元一次方程的标准形式: ax+b=0(x是未知数,a、b是已知数,且a≠0).3.一元一次方程解法的一般步骤:整理方程……去分母……去括号……移项……合并同类项……系数化为1 ……(检验方程的解).4.列一元一次方程解应用题:(1)读题分析法:………… 多用于“和,差,倍,分问题”仔细读题,找出表示相等关系的关键字,例如:“大,小,多,少,是,共,合,为,完成,增加,减少,配套-----”,利用这些关键字列出文字等式,并且据题意设出未知数,最后利用题目中的量与量的关系填入代数式,得到方程.(2)画图分析法: ………… 多用于“行程问题”.4.列方程解应用题的常用公式:(1)行程问题: 距离=速度·时间 时间距离速度= 速度距离时间=; (2)工程问题: 工作量=工效·工时 工时工作量工效= 工效工作量工时=; (3)比率问题: 部分=全体·比率 全体部分比率= 比率部分全体=; (4)顺逆流问题: 顺流速度=静水速度+水流速度,逆流速度=静水速度-水流速度;(5)商品价格问题: 售价=定价·折·101 ,利润=售价-成本, %100⨯-=成本成本售价利润率; (6)周长、面积、体积问题:C 圆=2πR ,S 圆=πR 2,C 长方形=2(a+b),S 长方形=ab , C 正方形=4a ,S 正方形=a 2,S 环形=π(R 2-r 2),V 长方体=abc ,V 正方体=a 3,V 圆柱=πR 2h ,V 圆锥=31πR 2h.第四章图形的认识初步知识框架二.知识概念1.立体图形与平面图形的联系:立体图形的三视图是平面图形;立体图形的展开图是平面图形;面动成体.2.直线、射线、线段的区别(1)端点各数:直线没有端点,射线有一个端点,线段有两个端点;(2)可度量性:直线和射线都不可度量,所以没有大小可言,线段有大小;(3)延伸性:直线可以向两个方向延伸;射线可以向一个方向延伸;线段没有延伸性;3.角的表示方法:三个大些字母——适用于任何角;一个大些字母——适用独立角;一个阿拉伯数字或希腊字母——适用非复合角;4.余角和补角:和为90°的两个角互为余角;和为180°的两个角互为补角;5.定理、公理:(1)两点确定一条直线;(2)两点之间线段最短;(3)等角(或同角)的余角相等,等角(或同角)的补角相等;七年级数学(下)知识点第五章相交线与平行线一、知识框架二、知识概念1.邻补角:两条直线相交所构成的四个角中,有公共顶点且有一条公共边的两个角是邻补角。
2.对顶角:一个角的两边分别是另一个叫的两边的反向延长线,像这样的两个角互为对顶角。
3.垂线:两条直线相交成直角时,叫做互相垂直,其中一条叫做另一条的垂线。
4.平行线:在同一平面内,永不相交的两条直线叫做平行线。
5.同位角、内错角、同旁内角:同位角:∠1与∠5、∠2与∠6像这样具有相同位置关系的一对角叫做同位角。
内错角:∠4与∠6、∠3与∠5像这样的一对角叫做内错角。
同旁内角:∠4与∠5、∠3与∠6像这样的一对角叫做同旁内角。
6.命题:判断一件事情的语句叫命题。
7.平移:在平面内,将一个图形沿某个方向移动一定的距离,图形的这种移动叫做平移变换,简称平移。
8.对应点:平移后得到的新图形中每一点,都是由原图形中的某一点移动后得到的,这样的两个点叫做对应点。
9.对顶角的性质:对顶角相等。
10.垂线的性质:性质1:过一点有且只有一条直线与已知直线垂直。
性质2:连接直线外一点与直线上各点的所有线段中,垂线段最短。
11.平行公理:经过直线外一点有且只有一条直线与已知直线平行。
平行公理的推论:如果两条直线都与第三条直线平行,那么这两条直线也互相平行。
12.平行线的性质:性质1:两直线平行,同位角相等。
性质2:两直线平行,内错角相等。
性质3:两直线平行,同旁内角互补。
13.平行线的判定:判定1:同位角相等,两直线平行。
判定2:内错角相等,两直线平行。
判定3:同旁内角互补,两直线平行。
第六章平面直角坐标系一.知识框架二.知识概念1.有序数对:有顺序的两个数a与b组成的数对叫做有序数对,记做(a,b)2.平面直角坐标系:在平面内,两条互相垂直且有公共原点的数轴组成平面直角坐标系。
3.横轴、纵轴、原点:水平的数轴称为x轴或横轴;竖直的数轴称为y轴或纵轴;两坐标轴的交点为平面直角坐标系的原点。
4.坐标:对于平面内任一点P,过P分别向x轴,y轴作垂线,垂足分别在x轴,y轴上,对应的数a,b分别叫点P的横坐标和纵坐标。
5.象限:两条坐标轴把平面分成四个部分,右上部分叫第一象限,按逆时针方向一次叫第二象限、第三象限、第四象限。
注意:坐标轴上的点不在任何一个象限内。
第七章三角形一.知识框架二.知识概念1.三角形:由不在同一直线上的三条线段首尾顺次相接所组成的图形叫做三角形。
2.三边关系:三角形任意两边的和大于第三边,任意两边的差小于第三边。
3.高:从三角形的一个顶点向它的对边所在直线作垂线,顶点和垂足间的线段叫做三角形的高。
4.中线:在三角形中,连接一个顶点和它的对边中点的线段叫做三角形的中线。
5.角平分线:三角形的一个内角的平分线与这个角的对边相交,这个角的顶点和交点之间的线段叫做三角形的角平分线。
6.三角形的稳定性:三角形的形状是固定的,三角形的这个性质叫三角形的稳定性。
6.多边形:在平面内,由一些线段首尾顺次相接组成的图形叫做多边形。
7.多边形的内角:多边形相邻两边组成的角叫做它的内角。
8.多边形的外角:多边形的一边与它的邻边的延长线组成的角叫做多边形的外角。
9.多边形的对角线:连接多边形不相邻的两个顶点的线段,叫做多边形的对角线。
10.正多边形:在平面内,各个角都相等,各条边都相等的多边形叫做正多边形。
11.平面镶嵌:用一些不重叠摆放的多边形把平面的一部分完全覆盖,叫做用多边形覆盖平面。
12.公式与性质三角形的内角和:三角形的内角和为180°;三角形外角的性质:性质1:三角形的一个外角等于和它不相邻的两个内角的和。
性质2:三角形的一个外角大于任何一个和它不相邻的内角。
多边形内角和公式:n边形的内角和等于(n-2)·180°多边形的外角和:多边形的内角和为360°。
多边形对角线的条数:从n边形的一个顶点出发可以引(n-3)条对角线,把多边形分词(n-2)个三角形,n边形共有23)-n(n条对角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