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在投稿时推荐合适的审稿人

合集下载

论文投稿的推荐信模板

论文投稿的推荐信模板

敬爱的编辑:您好!我谨代表XX大学XX学院,向您推荐我院优秀青年教师XXX教授为贵刊的审稿人。

我深知贵刊在学术界的影响力,也了解到审稿人的重要性,因此在此慎重推荐,希望我的推荐能为贵刊带来一位优秀的审稿人。

XXX教授出生于1980年,于2003年获得XX大学博士学位,现为我院教授、博士生导师。

其主要研究领域为XXX,发表了一系列高水平的学术论文,在国内外学术界具有较高的声誉。

此外,XXX教授还担任了多个国内外学术期刊的编委和审稿人,积累了丰富的审稿经验。

在学术研究方面,XXX教授始终关注领域内的前沿动态,勇于创新,成果丰硕。

迄今为止,已在国内外知名学术期刊上发表论文XX篇,其中SCI/EI收录XX篇,撰写学术专著XX部,承担了国家级、省级科研项目XX项,并取得了显著成果。

XXX教授还积极参与国际学术交流,与国际上的知名学者保持着良好的合作关系,为我院的学术研究国际交流做出了突出贡献。

在教学方面,XXX教授始终坚守三尺讲台,关爱学生,严谨治学,为本科生和研究生讲授多门课程,教学效果优良。

近年来,XXX教授还获得了我校优秀教师、优秀班主任等荣誉称号。

XXX教授具有严谨的学术态度和高度的责任心,对待审稿工作认真负责。

在过去的审稿经历中,他始终严格遵守审稿原则,对待每篇论文都进行全面、细致的审查,提出了许多具有建设性的意见和建议,为提高期刊质量做出了积极贡献。

我相信,XXX教授一定能成为贵刊值得信赖的审稿人。

最后,请允许我再次表示衷心的感谢!希望贵刊能给予XXX教授审稿人资格,我相信这不仅是对他学术水平的肯定,也是对我院科研工作的支持。

如有需要,请随时联系我,电话:XXX,邮箱:XXX。

再次感谢!顺祝商祺!推荐人:XXX(签名)XXXX年XX月XX日。

论文投稿后推荐审稿人的技巧与建议

论文投稿后推荐审稿人的技巧与建议

论文投稿后推荐审稿人的技巧与建议转载:e论文(ID:englishpapers)推荐审稿人不仅是论文投稿时必须的步骤,而且对审稿结果有着一定的影响,是论文发表过程中一个重要的环节。

我们今天主要讨论一下应该推荐哪些审稿人?另外再来讨论一些常见的问题,比如能不能推荐熟人审稿等。

01为什么要推荐审稿人编辑一般都比较忙,每天要处理较多的稿件,而且不是对所有研究方向都熟悉,所以为了提高稿件处理速度,希望有一些参考的审稿人。

虽然作者推荐的审稿人不一定会被采用,但可以为编辑提供一个比较好的参考。

作者推荐审稿人对其自身也会有好处:一来可以加快稿件的处理速度;二来作者也可以选择潜在认可自己论文理念的审稿人,提高自己论文的命中率。

02审稿人选择标准审稿人的选择标准有很多,可以总结为以下几点:领域的熟悉程度。

熟悉论文所在领域的审稿人比较能够提出建设性的意见,能够为改进论文以及未来研究提供较好的思路。

但正是因为比较熟悉,也有可能会提出一些尖锐的问题,导致论文被拒。

所在的地理位置。

有些区域的审稿人由于生活节奏较慢,审稿会花费较长时间。

有些区域的审稿人由于文化影响,一般比较严谨,会提出很多意想不到的意见。

在杂志发过论文。

一般在所投杂志发表过论文作者的信息都会被收录到该杂志的作者信息库,所以推荐这些审稿人更容易获得编辑的认可。

作者的熟悉程度。

选择作者自己熟悉的审稿人固然对论文接受有积极影响,但一般编辑不会选择这些审稿人。

因为如果以前有过论文合作,很容易从系统里面查到,给编辑一个不好的印象。

所以一般不建议推荐熟悉的审稿人。

审稿人是否大牛。

大牛一般时间有限,很难有时间去亲自审稿。

如果是大牛自己审稿的话,通常所用阅读论文的时间不会太多。

如果是发给学生审稿,虽然可能会细读,但有可能会有理解偏差。

03几个通用问题•推荐前需要事前得到审稿人同意吗?- 不需要,审稿人一般和作者不熟悉。

•论文转投时可以选择相同的审稿人吗?- 这要分情况。

如果原来杂志在审稿后拒稿,则一般不建议使用相同的审稿人,这样很可能遇到同一个拒稿的审稿人。

如何甄选审稿人

如何甄选审稿人

如何甄选审稿人/home.php?mod=space&uid=330441&do=blog&id=418158&from=space许多杂志建议作者在投稿的同时提供3-5个左右的审稿人。

针对每篇来稿,编辑部尽可能的让稿件送审到同行专家手中评阅。

目前评阅人主要来自3方面:(1)杂志编委会成员;(2)世界同行、专家学者(编辑部通过关键词检索到类似文章,然后联系文章通讯作者);(3)作者提供的审稿人。

通常编辑部如果能够找到合适的审稿人,就不会采纳作者提供的审稿人。

然而在下列情况下编辑部可能有条件的选择作者提供的审稿人:(1)稿件研究的领域和内容不常见,文献检索未发现相似的文章;(2)编辑部指派的审稿人没有回复或者同意编辑部的邀请。

全部采纳作者提供的审稿人几乎是不可能。

作者提供审稿人可能增加稿件的接收率。

因为一方面提供的审稿人可能对你的工作比较了解,从某种程度上说审稿人可能会给你的稿件一个积极肯定的评价。

另一方面提供的审稿人可能具有相同的研究背景,因此这样的审稿人给出的意见可能更中肯、更科学。

如何选择审稿人?(1)如果对你的研究领域很熟悉,可直接选择该领域的最具份量的科学家。

(2)选择相同或类似领域的“朋友”,而不是“敌人”。

例如过去国外合作单位,或者国际会议结交的朋友等。

(3)来自于参考文献,这是一种最简单但不是最好的办法。

(4)尽管编辑部没有对审稿人的职称有具体的要求,大家最好选择有副教授及其以上职称的人员。

编辑部要求你提供审稿人姓名的同时,要求你提供他们的工作单位,地址,电话,传真以及EMAIL。

其中EMAIL要求一定要正确,而且能够联系得上,因为编辑部主要通过EMAIL与你的审稿人联系。

推荐reviewers似乎大多都是必须的,否则submission过程无法进行下去;也有杂志让作者自己推荐、但申明不一定采用、且对推荐的欧美外的同一国人士有数量限制,或者杂志edtioral team自己安排,但后者需要时间更长、缺乏可操作性。

投稿专家推荐信模板范文

投稿专家推荐信模板范文

敬爱的编辑:您好!我谨代表XX学院推荐XX老师参加贵刊的专家评审工作。

我深知评审工作的重要性,因此特此推荐在相关领域具有丰富经验和扎实学识的XX老师,相信她/他会为贵刊的评审工作带来宝贵的意见和建议。

XX老师基本情况如下:XX老师现任职于我国一所知名高校的XX学院,长期从事XX领域的研究工作。

她/他具备扎实的理论基础和丰富的实践经验,已在国内外知名期刊发表学术论文XX 篇,其中SCI/EI检索XX篇。

此外,XX老师还承担了国家级、省级科研项目XX项,并取得了显著的成果。

在此领域,XX老师具有较高的学术声誉和影响力。

在教学方面,XX老师始终坚守教育教学岗位,关爱学生,潜心钻研,为培养学生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做出了突出贡献。

她/他主讲课程XX门,指导学生完成毕业论文XX篇,并获得了良好的教学评价。

XX老师还积极参与教育教学改革,探索创新教学方法,为提高教学质量作出了不懈努力。

XX老师在学术团体和社会工作方面也表现出色。

她/他现任XX学会理事、XX期刊编委等职务,积极参与学会和期刊的组织管理工作,为行业发展做出了贡献。

此外,XX老师还曾担任XX大赛评委、XX项目评审专家等,展现了她在相关领域的专业素养和公平公正的态度。

基于以上表现,我坚信XX老师具备严谨的学术态度、高度的责任心和良好的职业道德,完全有资格担任贵刊的专家评审。

同时,我也相信XX老师在评审工作中能够充分发挥专业优势,为提高贵刊的学术质量和发展作出积极贡献。

在此,我恳请贵刊给予XX老师充分的信任和支持,让她/他有机会为我国学术界贡献自己的力量。

同时,也请贵刊工作人员对XX老师给予必要的帮助和指导,以便她/他能够更好地履行评审职责。

最后,我代表XX学院感谢贵刊对我校教师的认可和支持,期待贵刊越办越好,为我国学术界创造更多学术交流的平台。

谨祝工作顺利!推荐人:XX学院XX年XX月XX日。

审稿的期刊推荐信模板

审稿的期刊推荐信模板

敬爱的编辑:
您好!我非常荣幸地向您推荐我亲爱的同事和好友,XXX教授,作为贵期刊审稿人。

我深知他/她的学术造诣和严谨的工作态度,相信他/她一定会为贵期刊带来高质量的审稿意见。

XXX教授是我国知名高校的终身教授,博士生导师,同时也是我国某学科领域的领
军人物。

他/她在该领域有着丰富的研究经验和广泛的学术影响力,曾发表了大量
的学术论文,主持了多项国家级和省级科研项目,多次获得国家级和省级科研奖励。

此外,他/她还担任了多个国际学术期刊的编委和审稿人,积累了丰富的审稿经验。

在多年的学术合作与交流中,我深知XXX教授具有严谨的学术态度和高度的责任心。

他/她对待研究工作一丝不苟,精益求精,始终以追求真理和推动学科发展为首要
目标。

在学术交流中,他/她总是能够提出中肯而深刻的见解,为研究团队带来新
的思考和启示。

此外,他/她对待学生和同事关怀备至,耐心指导,善于激发他人
的潜能,深受大家的爱戴和尊敬。

基于以上原因,我相信XXX教授一定会成为贵期刊优秀的审稿人。

他/她不仅具有
扎实的学术功底和敏锐的洞察力,还能够客观、公正、全面地评价论文的质量。

此外,他/她工作认真严谨,能够在规定的时间内给出高质量的审稿意见。

在此,我衷心希望贵期刊能够给予XXX教授审稿人的机会,相信他/她一定会为贵
期刊的发展作出贡献。

如您需要进一步了解XXX教授的相关信息,请随时联系我。

非常感谢!
此致
敬礼!
推荐人:[您的姓名]
职务:[您的职务]
单位:[您的单位]
联系方式:[您的联系方式]
[[今天日期]]。

审稿推荐信模板

审稿推荐信模板

敬爱的编辑:您好!我非常荣幸地向您推荐我尊敬的同事和好友,XXX教授,作为贵刊审稿人。

我深知他/她的学术造诣和严谨的工作态度,相信他/她一定会为贵刊带来高质量的审稿意见。

XXX教授是我国知名的高校XXX学院的博士生导师和教授,主要研究领域为XXX。

他/她曾先后获得了XXX、XXX等基金的资助,并发表了100余篇学术论文,其中SCI/EI收录80余篇。

他/她在国际学术界具有较高的声誉,担任了多个国际期刊的编委和评审人。

此外,他/她还积极参与学术交流活动,多次在国际会议上担任学术委员会成员和分会场主席。

在学术研究方面,XXX教授取得了丰硕的成果。

他/她在XXX领域的研究具有开创性,提出了许多具有创新意义的理论和方法,为该领域的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

他/她的研究成果得到了国内外同行的广泛认可,引用次数累计超过XXXX。

同时,他/她注重团队建设,培养了一批优秀的青年学者,为我国XXX领域的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

在审稿方面,XXX教授具有严谨的工作态度和高度的责任心。

他/她曾多次担任国内外期刊的审稿人,对论文的质量要求严格,能够客观、公正地评价论文的优缺点。

他/她在审稿过程中,不仅关注论文的理论水平和创新性,还注重实证研究和实际应用价值。

他/她的审稿意见总是具有针对性和建设性,能够帮助作者提高论文质量。

我相信,有了XXX教授的加入,贵刊的审稿质量一定会得到进一步提高。

在此,我衷心希望您能给予他/她充分的关注和支持,相信他/她一定会为贵刊的发展作出贡献。

最后,请允许我再次表示衷心的感谢!如果您有任何疑问,请随时与我联系。

顺祝商祺!推荐人:姓名:XXX单位:XXX高校XXX学院职务:教授、博士生导师联系方式:XXX日期:XXXX年XX月XX日。

推荐审稿人3篇

推荐审稿人3篇

推荐审稿人
在学术界发表文章时,审稿人的选择可以说是至关重要
的一步。

一个好的审稿人不仅能够提出客观、专业的意见和建议,对于作者来说也能给予非常重要的指导和帮助。

所以,在这篇文章中,我想向大家推荐一些我认为比较好的审稿人。

1. 王教授
王教授是我在国内读研期间遇到的一位非常厉害的导师,也是我认为非常适合担任审稿人的人选之一。

他在自己的领域里做出了不少重要的贡献,因此也非常注重学术研究的严谨性和实用性。

另外,他非常注重细节,经常能够从一些小小的细节中发现一篇文章中存在的问题,给予极为有价值的指导和建议。

2. Professor Lisa
Lisa是我在国外留学期间的导师之一,也是一位非常出
色的审稿人。

她非常注重文章的逻辑性和连贯性,会从整体的角度去审查一篇文章,在指出问题的同时也会给予具体的建议。

另外,她对于语言的使用也非常敏感,能够帮助作者去除掉文章中存在的语言问题,使文章更加通顺易懂。

3. Dr. Li
Dr. Li是我在一次学术会议上认识的一位学者,也是我
认为非常适合担任审稿人的人选之一。

他非常注重文章的创新性和实用性,对于新颖的研究成果会给予充分的认可和赞赏。

此外,他也非常注重专业性,能够从专业角度给出非常有用的意见和建议。

总之,一个好的审稿人不仅要做到客观、专业,还要具备注重细节、注重语言和注重创新的能力。

当然,不同的作者会对于不同领域的审稿人有不同的需求,如果您需要更具体的推荐,可以在论文投稿前多咨询身边的老师或同学。

如何在投稿时推荐合适的审稿人五篇范文

如何在投稿时推荐合适的审稿人五篇范文

如何在投稿时推荐合适的审稿人五篇范文第一篇:如何在投稿时推荐合适的审稿人如何查找审稿人现在Elsevier的很多期刊要求推荐2~3名审稿人,有些期刊规定你推荐的审稿人必须是你所在国家之外的。

你的论文是否最终能送到你所推荐的审稿人那里去评审,这取决于主编的取舍,所以你所推荐的审稿人,只能说是Potential Reviewer。

即使推荐了referees,你的稿子也未必就被送他们手中去审。

虽然这次推荐在你身上不一定派上用场,但编辑把它们输入专家资料库,以后外国人投稿,他就找你选的中国人名字审稿。

1即常用的选择是(1)从文献中选择为佳,但应该以那些与你的观点接近,或者是你能给予人家支持的作者为主;(2)在参考文献中,千万不要找那些牛人,比如写过综述的。

因为他们的知识面一般是很宽的。

相反,你可以找那些由某个试验的通讯作者,那些人一般都是老板,且对该问题的了解可能并不深入。

2.更好的办法是找到你老板认识的国外朋友,让老板或老板的朋友帮助推荐一些熟人,即使专业不太对口也没关系。

3.建议:再投稿前找医学背景,哪怕是非本专业的老师或国外朋友帮助认真从文章的逻辑、内容和文法上好好修改一下,老师们的许多建议是很棒的。

同时也建议你让身边的同学帮助参谋一下,既能避免你不恰当的英文用法,又能增进彼此的感情。

祝一切顺利!早日大功告成1.是否有必要认真推荐审稿人呢?对作者作用不是特别大,因为不一定采纳,有时犯一些小错误还会害了你。

特别是推荐国内的同行熟人,在编辑看来是印象不好的。

甚至私下邮件联系审稿人,会被认为作弊而被reject。

如果你做的东西比较新,一般审稿人不太能承担,那么推荐审稿人能节省一定的时间。

推荐审稿人的作用主要是对于编辑来说,可以降低他的节省工作量。

2.推荐什么样的人?牛与不牛?非得专家么? 如是本领域内的真正的大牛学术水平和道德都不错的,即使被reject,也会得到一些建设性的意见对你以后的工作也是有益的。

投稿时推荐审稿人原因怎么写

投稿时推荐审稿人原因怎么写

选择审稿人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向入手,我们可以选择相同研究领域的专家,还可以选择专业内不是特别顶尖的专业技术人员,顶尖人员工作繁忙,通常无暇顾及审稿这项兼职,还可以选择同专业内支持自己结论的同行,作者可以回顾下自己参加过的学术会议、引用过的专业文献、或者接触过甚至是认识的机构负责人、导师等人员,他们都是合适的审稿人人选。

至于推荐理由,我们可以重点突出推荐人员的研究领域,只要可以显示出与自己文章的研究领域相符就可以,也可以体现出自己曾经引用过该推荐审稿人的文献,一是可以体现专业相关,研究领域相关,再者这是对该审稿人的一种认可,他在审稿过程中会更加认真对待作者的文章,原因的写作还应当突出该审稿人在学科内的专业影响力和权威性,以及该审稿人会做出客观、准确的评价。

审稿人的选择要尽量回避那些有利益冲突的同行,同时应避免与作者近期有过合作项目的学者等,以上就是对推荐审稿人的简单提示。

投稿时如何选择推荐审稿人?

投稿时如何选择推荐审稿人?

投稿时如何选择推荐审稿人?展开全文1. 期刊为什么要求作者推荐审稿人?随着学科专业化程度的提高,杂志很难找到进行合适的同行评审专家。

因此,要求作者推荐审稿人是互惠互利的做法:杂志能够找到合适的审稿人且节省寻找合适审稿人所需时间,作者则可以通过自己的联系网络提供支持,推荐最能理解投稿论文的学者。

2. 合适的审稿人需要哪些条件?第一,推荐审稿人的专业领域一定要和稿件涉及的内容密切相关;第二,推荐审稿人仍在继续从事科研工作;第三,对投稿文章从不同角度进行评价。

3. 如何选择推荐审稿人?了解了编辑需要什么样的审稿人之后,推荐审稿人的选择就可以从下面几个方面开始。

优先选择的是:你投稿论文中参考文献的作者。

选择和你的研究内容最直接相关的文章作者,或者多次出现的作者名作为候选。

推荐审稿人可以是研究的同一疾病领域,也可以是不同疾病的同一研究方向,还可以是应用了相同的方法学,从而满足从多个角度全面评估投稿论文的需求。

通过这种方式,找到3名推荐审稿人应该不难。

其次,通过数据库或者google scholar寻找到新发表的相关论文作者。

这些论文可能在刚刚开始研究时检索遗漏的文章、或者是在你研究及论文写作期间刚刚发表的最新论文。

第三,投稿期刊中发表的相关文章作者。

进入准备投稿的期刊网页,输入投稿论文关键词,寻找在该期刊内发表过的相关文章。

第四,在学术会议中交流过的学者。

如果你投稿的论文在之前参加过学术会议并做了交流,则会议期间交流过的本领域方面的专家是非常重要的推荐审稿人。

无论是对方来讨论你的报告,还是你在观摩别人的研究成果后,和对方讨论了双方的相关研究,都给别人留下一个直观的印象;在这个场合下结识的学者不仅仅会成为你文章的审稿人员,还有可能成为你未来的合作伙伴。

4. 如何提供精准的推荐审稿人信息?通过上述方式列好候选名单之后,下一步就是提供推荐审稿人的精准信息。

对于相关文章选择的推荐审稿人,通讯作者或者第一作者是合适的候选人。

需要推荐审稿人的原因

需要推荐审稿人的原因

需要推荐审稿人的原因,如何选择推荐审稿人有些期刊会要求作者必须推荐审稿人,对有些期刊来说则是非必要项,无论哪种情况,推荐审稿人一般对作者有利。

期刊要求作者推荐审稿人的部分原因:期刊常常遇到找不到审稿人的情况,导致审稿过程时间冗长长,很多时候是因为期刊找不到合适的审稿人,如果作者能够推荐多位审稿人,便能加快审稿流程。

有时候,期刊安排的审稿人未必具有论文主题的专业知识,或可能对研究有偏见,这种审稿人可能给出负评,所以作者如果能推荐一些审稿人比较理想。

你应该谨慎挑选审稿人,期刊要求推荐审稿人,期望的是能够给出客观﹑有建设性意见的审稿人;再者,你推荐的审稿人反映了你对这个领域的了解有多深,因此应该三思推荐哪些审稿人。

如何来选择推荐审稿人?如何选择审稿人仿佛不是一个非常透明的话题来。

但如果作者知道了编辑部如何选择审稿人,会有助于作者选择期刊、推荐审稿人、甚至撰写论文。

这对于期刊和作者应该算是双赢的事。

挑选审稿人时,不应只考虑如何让论文更容易通过,以下是推荐审稿人的注意事项:不要选熟识的人,因为他们会倾向同意你的看法;同时,也不应选对你有偏见的人,最好选一些能够给你的论文提供中肯评价的人。

避免选择与你的论文有利益冲突的人,最理想是推荐对你的论文感兴趣﹑了解这个领域的人作审稿人,他们能提出中肯的意见,建议有用的方法改善你的论文。

对大部分的年青研究人员而言,很自然会推荐自己参考文献中的作者,或者为自己论文重要观点提供基础的作者,推荐参考文献的作者是个好方法,因为他们对你的领域有深入研究,但也不应在参考文献中随便找几位作者,因为你不清楚他们的同行评审经验,有些作者可能对同行评审不感兴趣,有些可能评论文章时很严厉,所以最好推荐领域中的同事或者上级建议的作者作为审稿人。

由于很多人误用推荐审稿人的制度,不妨简单地写一下推荐这些审稿人的原因,带出你的决定背后的概念。

给审稿人的推荐信模板范文

给审稿人的推荐信模板范文

敬爱的审稿人:您好!在此,我向您推荐一位优秀的学者,他是我国某高校的教授XX,希望能得到您的关注和认可。

我深知您在学术界的权威和影响力,相信您的评价将为他的学术生涯带来重要的指导意义。

以下是我对XX教授的了解和评价,请您参考。

首先,XX教授在学术研究方面具有严谨的治学态度和卓越的科研成果。

他长期从事XX领域的研究,对相关理论和实践有着深刻的理解和丰富的经验。

在他的带领下,团队取得了一系列具有国际影响力的研究成果,为我国XX领域的发展做出了突出贡献。

他曾多次获得国家级、省级科研奖励,并担任了多个国家级、省级科研项目的主研人。

其次,XX教授在教学方面具有丰富的经验和高度的责任心。

他致力于培养新一代优秀人才,注重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

他的课堂生动有趣,善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创造力。

他所指导的研究生和本科生在学术研究和实践能力方面均取得了优异的成绩,获得了广泛的好评。

此外,XX教授在学术交流和团队合作方面表现出色。

他积极参加国内外学术会议,与同行保持良好的沟通和合作关系。

他担任了多个学术期刊的审稿人,为学术界的发展贡献了自己的力量。

在团队合作中,他既能发挥自己的专长,又能充分尊重和发挥团队成员的积极性,取得了显著的团队成果。

最后,我想强调的是,XX教授具有良好的道德品质和人际关系。

他关心学生,关注社会,积极参与公益事业,赢得了广泛的社会赞誉。

在与他交往的过程中,我深感他为人真诚、宽容、有担当,具备了一位优秀学者应有的品质。

综上所述,我对XX教授给予极高的评价,并强烈推荐他参加您的项目或获得您的认可。

我相信,他的加入将为您的团队带来强大的学术力量,推动项目取得更加辉煌的成果。

在此,我再次感谢您在百忙之中审阅这封推荐信,希望能得到您的关注和支持。

谨祝商祺!推荐人:姓名:职务:单位:联系方式:日期:。

给编辑推荐审稿人的信英文范文

给编辑推荐审稿人的信英文范文

给编辑推荐审稿人的信英文范文英文回答:Dear Editor,。

I am writing to recommend the following individuals as potential reviewers for the manuscript entitled "[Insert Manuscript Title]." This manuscript presents a novel approach to [Insert Key Concept]. My recommendations are based on these individuals' expertise in the relevant field and their proven track record as reviewers.1. Dr. Jane Doe.Dr. Doe is a renowned expert in the field of [Insert Subfield]. She has published extensively in top-tier journals on the topic of [Insert Specific Topic]. Her research interests closely align with the focus of this manuscript, and I am confident that she would provide insightful and constructive feedback.2. Dr. John Smith.Dr. Smith is an associate professor at [Insert Institution]. His research focuses on [Insert Subfield],with a particular emphasis on [Insert Specific Area]. Hehas a strong track record as a reviewer for major journalsin the field, and he is known for his critical but fair assessments.3. Dr. Mary Johnson.Dr. Johnson is a senior researcher at [Insert Company]. She has extensive experience in the practical applicationof [Insert Relevant Technology]. Her perspective on the manuscript's potential utility would be invaluable.4. Dr. David Lee.Dr. Lee is an independent consultant with expertise in [Insert Specific Area]. He has a deep understanding of the challenges and opportunities in this rapidly evolving field.His feedback would be particularly beneficial for assessing the manuscript's broader implications.I believe that these individuals possess the necessary qualifications and experience to provide a comprehensive and thorough review of this manuscript. Their diverse backgrounds and perspectives would ensure a balanced and nuanced evaluation.Thank you for your time and consideration.Sincerely,。

SCI 论文投稿如何挑选审稿人

SCI 论文投稿如何挑选审稿人

SCI 论文投稿如何挑选审稿人发表SCI论文过程中,最痛苦不是收集数据或英文写作。

根据1000名意诺客户反馈的意见,最让他们痛苦的是所投的稿件被杂志社分配给一个态度恶劣的审稿人。

这些审稿人往往因为一些小小的问题就无情的把自己辛苦一两年做的研究就否定了。

大部分科研工作者在投稿时没有意识到,其实您是可以自己挑选对自己有利的审稿人的。

有些SCI杂志在您投稿的时候,直接让您在投稿信里推荐几名审稿人。

遗憾的是,很多人为省事顺便写下本领域内自己不认识的人,从而浪费了一个挑选对自己有利的审稿人的机会。

有些SCI 杂志,没有让您推荐审稿人。

也不要放过这个机会。

您最好在投稿信里,指明几个和自己领域相关的,并对自己友好的同行,推荐他们作为自己的审稿人。

如果您认识的人里没有您要投稿的杂志编辑和审稿人,您也不要担心,意诺可以免费帮您。

意诺的几十名编辑目前在为200多家SCI杂志审稿。

您可以挑选他们作为您的审稿人,他们将为您提供很友好的审稿意见。

部分意诺编辑审稿的SCI杂志列举如下,后面相应的是意诺编辑本人名字的英文简写和他们供职的单位。

如果这些杂志里有您要投稿的杂志,请和意诺的客服联系,获取相应编辑的详细信息。

杂志名;姓名的缩写;就职单位Acta Pharmacologica Sinica; SY; University of FloridaInorganic Chemistry; ZB; Massachusetts Institute of Technology (MIT) Academic Journal Review Panel Membership; YS; Duke UniversityActa Pharmacologica Sinica; NL; Yale UniversityAdvances in Psychological Science; NL; Yale UniversityAmerican Journal of Epidemiology; CZ; Harvard UniversityAnalyst; SY; University of MichiganAnalyst; YS; Duke UniversityAnalytical Methods; YS; Duke UniversityApplied Optics; SY; University of MichiganApplied Optics; CM; California Institute of TechnologyApplied Optics; JH; University of DelawareApplied Soil Ecology; ZC; Columbia UniversityArabian Journal of Chemistry; GZ; University of ChicagoBehavioural Pharmacology; NL; Yale UniversityBiochemistry; ST; New York UniversityBiomedical Optics Express; SY; University of MichiganBiomedical Optics Express; CM; California Institute of Technology Biometrics; CZ; Harvard UniversityBioorganic and Medicinal Chemistry; GZ; University of Chicago Biophysical Journal; JD; Stanford UniversityBlood; HL; Cleveland ClinicBMC Research Notes; CZ; Harvard UniversityBritish Journal of Urology International; TA; Brown Universitycancer prevention research ; XL; National Institutes of Health (NIH)cancer research; XL; National Institutes of Health (NIH)Central European Journal of Chemistry; GZ; University of ChicagoChem. Phys; BD; Cornell UniversityChemical Society Reviews; GZ; University of ChicagoChemistry of Heterocyclic Compounds; GZ; University of ChicagoChinese Optics Letters; SY; University of Michiganclinical cancer research; XL; National Institutes of Health (NIH) Combinatorial Chemistry & High Throughput Screening; YS; Duke UniversityCompost Science and Utilization; ZC; Columbia UniversityCurrent Bioactive Compounds; GZ; University of ChicagoCurrent Biology; JL; Harvard UniversityCurrent Drug Metabolism; YS; Duke UniversityDepression and Anxiety; CZ; Harvard UniversityDrug Metabolism Letters; YS; Duke UniversityEcological Engineering; ZC; Columbia UniversityEuropean Journal of Medicinal Chemistry; GZ; University of Chicago European Journal of Organic Chemistry; GZ; University of ChicagoEuropean Journal of Pharmacology; NL; Yale UniversityFEBS Letter; NW; University of PennsylvaniaFEBS letter; HL; Cleveland ClinicGenes & Dev; ST; New York UniversityGenome Biology; NW; University of PennsylvaniaIEEE Journal of Selected Topics in Quantum Electronics; SY; University of MichiganIEEE Photonics Journal; JH; University of DelawareIEEE Photonics Technology Letters; JH; University of DelawareIEEE Transactions on Biomedical Engineering; SY; University of Michigan Industrial & Engineering Chemistry; ZB; Massachusetts Institute of Technology (MIT)Infectious Disorders-Drug T argets; YS; Duke University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cancer; YL; Vanderbilt University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Computational Science; CZ; Harvard University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Neuropsychopharmacology; NL; Yale University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Radiation Biology; JD; Stanford University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Urology; TA; Brown UniversityJBC; ST; New York UniversityJournal of Applied Electrochemistry; BD; Cornell UniversityJournal of Applied Physics; CM; California Institute of TechnologyJournal of Bioterrorism & Biodefence (Environmental Sciences Group); ZC; Columbia UniversityJournal of Environmental Engineering; ZC; Columbia UniversityJournal of Forestry; ZC; Columbia UniversityJournal of Materials Chemistry; ZB; Massachusetts Institute of Technology (MIT) Journal of Medical Case Reports; TA; Brown UniversityJournal of Molecular Biology; NW; University of PennsylvaniaJournal of Nanomaterials; JD; Stanford UniversityJournal of Nanoscience and Nanotechnology; JD; Stanford UniversityJournal of Nanoscience and Nanotechnology; ZB; Massachusetts Institute of Technology (MIT)Journal of Optics A: Pure and Applied Optics; SY; University of Michigan Journal of Physical Chemistry; JD; Stanford UniversityJournal of Soils and Sediments; ZC; Columbia UniversityJournal of the Optical Society of America A; CM; California Institute of TechnologyJournal of the Optical Society of America B; JH; University of Delaware Journal of Thermdynamic & Catalysis; GZ; University of Chicago Journal of Urology; TA; Brown UniversityJournal of Chemical Biology; GZ; University of ChicagoJournal of Psychopharmacology; NL; Yale UniversityJournal ofNanophotonics; CM; California Institute of Technology Langmuir; ZZ; George Institute of TechnologyLasers in Surgery and Medicine; SY; University of Michigan Measurement Science and Technology; SY; University of Michigan Medicinal Chemistry; GZ; University of ChicagoModern Physics Letters B; JD; Stanford UniversityMol cell; ST; New York UniversityMolecular Biology of Cell; NW; University of PennsylvaniaMolecular Cell; NW; University of PennsylvaniaMolecular Cellular Biology; NW; University of PennsylvaniaMolecular Diversity; GZ; University of ChicagoNano Letters; ZB; Massachusetts Institute of Technology (MIT) Nanoscale; JD; Stanford UniversityNanotoxicology; ZB; Massachusetts Institute of Technology (MIT) Nature; ST; New York UniversityNature Cell biology; ST; New York UniversityNature chemical biology; ST; New York UniversityNature Communications; JD; Stanford UniversityNature Protocols; CZ; Harvard UniversityNature Structural & Molecular Biology; JD; Stanford UniversityNeural Regeneration Research; NL; Yale UniversityNeuropharmacology; NL; Yale UniversityNeuropharmacology; CZ; Harvard UniversityNeuroscienceLetters; NL; Yale UniversityNew Journal of Physics; SY; University of MichiganNorthern Journal of Applied Forestry; ZC; Columbia UniversityNucleic Acids Research; CZ; Harvard Universityoncogene; YL; Vanderbilt UniversityOpen Access Journal of Urology; TA; Brown UniversityOptical Materials; JH; University of DelawareOptical Materials Express; JH; University of DelawareOptics Communications; CM; California Institute of TechnologyOptics Communications; JH; University of DelawareOptics Express; CM; California Institute of TechnologyOptics Express; JH; University of DelawareOptics Express, Optics Letters; SY; University of MichiganOptics Letters; CM; California Institute of TechnologyOptics Letters; JH; University of DelawareOrganic & Biomolecular Chemistry; ZB; Massachusetts Institute of Technology (MIT)Pest Management Science; ZC; Columbia UniversityPhys. Chem; BD; Cornell UniversityPhysical Review Letters; SY; University of MichiganPhysics in Medicine and Biology; SY; University of MichiganPlant Cell; NW; University of PennsylvaniaPlant Journal; NW; University of PennsylvaniaPLoS Biology; JL; Harvard UniversityPLoS ONE; JL; Harvard UniversityPNAS; NW; University of PennsylvaniaProceedings of the National Academy of Sciences; JD; Stanford University Progress in Neuro-Psychopharmacology and Biological Psychiatry; NL; Yale UniversityProtein & Peptide Letters ; JD; Stanford UniversityPsychiatry and Clinical Neuroscience; NL; Yale UniversityScience; NW; University of PennsylvaniaScience; ST; New York UniversityStructure; NW; University of Pennsylvania。

推荐审稿人理由

推荐审稿人理由

推荐审稿人理由
推荐审稿人:
张三博士。

张三博士在科学研究领域有着丰富的经验和专业知识,具有较高的学术地位和国际知名度,曾经发表过多篇高水平文章,在材料科学方面有着深厚的研究功底和广博的知识面,精通新型材料的研究方法和方法论,能够更准确地审阅我们所发表的论文。

此外,张三博士有多年影响力和从业经验,熟知多个领域,能够在更多情况下为我们提供宝贵的建议和帮助,能够判断论文的可行性和质量,内容的完整性,并且能够对被推荐的审稿人有着独特的见解,能够更好地为审稿提供帮助。

因此,我们强烈推荐张三博士作为审稿人,相信他一定能够带给我们一级有价值的研究贡献。

投稿编辑推荐信范文模板

投稿编辑推荐信范文模板

[您的职位][您的公司/机构名称][公司/机构地址][邮编][城市,省份][电子邮件地址][电话号码][日期][收件人姓名][收件人职位][收件人公司/机构名称][公司/机构地址][邮编][城市,省份]尊敬的[收件人姓名]:您好!在此,我谨代表[您的公司/机构名称]向您推荐一位优秀的投稿作者——[作者姓名],其作品《[作品标题]》已投稿至贵刊/网站。

经过我们严格的筛选和评估,我们认为该作品具有极高的出版价值,特此向您推荐。

一、作者简介[作者姓名],[作者年龄],[作者职业或研究领域],长期致力于[作者研究方向]的研究。

作者具有扎实的理论基础和丰富的实践经验,在业界享有良好的声誉。

以下是作者的部分成就:1. 发表论文[数量]篇,其中SCI/SSCI检索论文[数量]篇;2. 获得国家级/省部级科研奖项[数量]项;3. 参与编写专著[数量]部,其中担任副主编/主编[数量]部;4. 在国内外知名学术期刊/会议上发表演讲/报告[数量]次。

二、作品简介《[作品标题]》是[作者姓名]的最新力作,以[作品主题]为核心,从[作品角度]出发,深入探讨了[作品研究内容]。

作品具有以下特点:1. 创新性:作品在[作品创新点]方面取得了突破,填补了该领域的空白;2. 实用性:作品紧密结合实际,为[作品应用领域]提供了有益的参考;3. 可读性:作品语言流畅,逻辑清晰,易于读者理解。

三、推荐理由1. 作品内容丰富,观点独到,具有较高的学术价值和实践意义;2. 作者具备丰富的写作经验和严谨的学术态度,作品质量有保证;3. 作品与贵刊/网站的主题定位和受众需求高度契合。

综上所述,我们认为[作者姓名]的《[作品标题]》是一部极具价值的作品,非常适合在贵刊/网站上发表。

我们真诚地希望您能给予关注,并给予出版机会。

相信在您的支持下,该作品能够得到更多读者的认可和喜爱。

感谢您在百忙之中阅读此信,期待您的回复。

如需进一步了解作品详情,请随时联系我。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如何查找审稿人
现在Elsevier的很多期刊要求推荐2~3名审稿人,有些期刊规定你推荐的审稿人必须是你所在国家之外的。

你的论文是否最终能送到你所推荐的审稿人那里去评审,这取决于主编的取舍,所以你所推荐的审稿人,只能说是Potential Reviewer。

即使推荐了referees,你的稿子也未必就被送他们手中去审。

虽然这次推荐在你身上不一定派上用场,但编辑把它们输入专家资料库,以后外国人投稿,他就找你选的中国人名字审稿。

1即常用的选择是(1)从文献中选择为佳,但应该以那些与你的观点接近,或者是你能给予人家支持的作者为主;(2)在参考文献中,千万不要找那些牛人,比如写过综述的。

因为他们的知识面一般是很宽的。

相反,你可以找那些由某个试验的通讯作者,那些人一般都是老板,且对该问题的了解可能并不深入。

2.更好的办法是找到你老板认识的国外朋友,让老板或老板的朋友帮助推荐一些熟人,即使专业不太对口也没关系。

3.建议:再投稿前找医学背景,哪怕是非本专业的老师或国外朋友帮助认真从文章的逻辑、内容和文法上好好修改一下,老师们的许多建议是很棒的。

同时也建议你让身边的同学帮助参谋一下,既能避免你不恰当的英文用法,又能增进彼此的感情。

祝一切顺利!早日大功告成
1.是否有必要认真推荐审稿人呢?
对作者作用不是特别大,因为不一定采纳,有时犯一些小错误还会害了你。

特别是推荐国内的同行熟人,在编辑看来是印象不好的。

甚至私下邮件联系审稿人,会被认为作弊而被reject。

如果你做的东西比较新,一般审稿人不太能承担,那么推荐审稿人能节省一定的时间。

推荐审稿人的作用主要是对于编辑来说,可以降低他的节省工作量。

2.推荐什么样的人?
牛与不牛?非得专家么?
如是本领域内的真正的大牛学术水平和道德都不错的,即使被reject,也会得到一些建设性的意见对你以后的工作也是有益的。

在本领域有一定的知名度(至少在同水平的期刊上发表过文章)。

在你文章涉及领域内发表过相关文章的人,最好就是在所投杂志上刊登文章的。

通讯作者身份更好。

是否为manuscript引用文章通讯作者?
如果你引用的恰当,找引用文献的作者做审稿人是可以的,反之,会起相反的作用。

有人采取这样的做法:
推荐老板在国外的熟人(最好是比较牛的),比如说老板以前的同学、同事,在国际会议上认识的同行。

也可以推荐你自己的在国外的熟人,比如出国读研的本科同学(当然,此同学要以通讯作者的身份在此期刊上发表过文章才可以的。

)也可以找已经出国的学长们帮你推荐。

即便不成,让他们先帮你修改一下岂不很好。

3.回避什么样的人?
与你在五年内有共同合作项目的人
投国外杂志还可以要求编辑将文章不给某人审稿,这样的人或课题组不能超过两个,但是一般要说明理由。

比如课题有些冲突等等.....
中国人投稿一般不要找中国人,人家编辑一眼就看出是你以前的同学、老师,你写谁他不找谁。

4.如何写推荐信?
站内和网上有很多指点....
如何在投稿时推荐合适的审稿人
作者: freeware 发布日期: 2008-09-08
基本上所有的SCI期刊都是peer reviewed,其中绝大多数都需要作者在投稿时推荐3-5个审稿人,虽然其中一般最多只有一个人会被选择。

同行审稿大概是目前最公正的评价方式了,但个人(老板)在领域内的影响力、关系网或学术观点所属派别对稿件的最终评价无疑也会有很大影响。

为了尽可能地避免一些非稿件质量因素的影响(如果你或你老板非常powerful,可不必再关心这些了),其实我们或许是有一些应对手段的,至少不要盲目的选择,也不要假设本国审稿人会给你更好的评价,除非你(或你老板)真的认识他并有良好的关系。

在您还有兴趣继续阅读时,先要强调:工作质量是第一位的,没有足够的工作质量,下面的技巧都是无源之水——绝大多数情况下,只有实力相近时,这些小trick才能够起到足够显著的效果——对于工作质量处于边缘的情况,那么技巧或许就会发生决定性的影响。

首先,我们得大致清楚稿件的处理流程。

对于大部分稿件而言,是由编辑进行初筛的,包括审稿人的选择。

换一句话说,编辑是稿件去向的最重要的影响因素,期刊水平越高,编辑的学术水平以及相应的权力或控制力就越大,初筛淘汰的比例就越大。

对于很多非常专业的期刊而言,例如Circulation、Circ Res、ATVB、AR之类的,编辑可能就是你的小同行,直接就能够对你的稿件作出评价,并决定送什么审稿人(如果送到与反对你们观点的地方,那结果。

)。

其实在我们撰写论文时,大概就有对自己的工作质量的评价,并因此而有个基本投稿的目标了(通常会比现有水平高一些)。

部分期刊你是无法选择编辑的,它们只分亚洲区编辑、欧洲区编辑、美国编辑等;部分期刊是允许你从名单中作出有限的选择的。

无论是哪种情况,最好能够预先大致了解一下将处理你的稿件的编辑的研究方向和观点。

无论是否与你的方向接近,可考虑写信索要他的最近论文,并且最好能够有少许讨论(要注意讨论的质量,纯拍马屁是没有用的,尊重是由实力做基础的)。

如果方向接近,如果你们的学术观点也接近那最好;如果学术观点不同,就需要在行文中作出恰当的学术评价,既不能回避也不能一棍打死——事实上,这不仅仅是应对编辑,而是面对不同学术观点时应遵守的基本准则——大牛除外。

在选择审稿人的问题上,同样也是如此。

对潜在的审稿人,预先讨要一些对方发表的论文,并能够做些讨论——尤其重要的是,在你的论文中,应对其关键论文有所引用。

当然,必须注意到的是,你指定的审稿人通常只会有1个被选中。

编辑决定送审后,审稿人一般都会比较客气,这一点期刊水平越高,越是如此。

对不喜欢的稿件极少一棍打死,而一般是给出比较难以应付的大修意见,由编辑作出最后的选择。

如果编辑对你的观点或稿件质量比较认可,他在送审时就会考虑,而在收到意见后,有时也会选择再次送额外的一个审稿人评审。

如果能够收到审稿意见,如果是拒稿,且原因不足以说服你,你可以考虑争辩;如果是大修意见,你首先考虑的是逐条回复,必要时也需要争辩。

这里需要强调的是,争辩一定要有节,不能太强硬(大牛除外),客观地说明自己的观点和对方不当即可,保持礼貌——争辩通常没有用,目的在于给编辑和审稿人留下印象而已(有礼有节有(研究)实力),且印象不能差。

对于大修意见,如果可以,一定要逐条回复;对于审稿人的问题,一定要做到不厌其烦的详细说明,这也表明了你对对方意见的尊重。

对于起步阶段的年轻人,这实际上是少有的使你能够建立自己的学界联系和自己声誉的方式了,虽然你可能并不知道对方是谁,但大部分情况下这种方式会给对方留下好的印象。

即便目前的稿件可能因各种因素最终被拒稿,但下次的稿件呢?
最后需要强调的还是:工作质量是决定性因素;但如果你的工作质量处于平衡的边缘,那么这种好的声誉或许就会发生决定性的影响。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