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语文复习之古代诗歌鉴赏——表达技巧类PPT课件

合集下载

【】古代诗歌鉴赏3——表达技巧鉴赏课件

【】古代诗歌鉴赏3——表达技巧鉴赏课件
诗句化情思为景物。欣赏时要抓住景物特 征,融入所营造的气氛,体会其情感。
蛙声十里出山泉 踏花归去马蹄香 间关莺语花底滑 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 只恐双溪蚱蜢舟,载不动许多愁
化虚为实,以实写虚
有限为实,无限为虚
无限之境是在有限的基础上通过想象创造出来 的。宋代诗人梅尧臣说“含不尽之意,见于言外”, 这乃是作诗功夫之至。“不尽之意”则为无限。宋 代画家郭熙说,“山欲高,尽出之则不高,烟霞锁其 腰则高矣。水欲远,尽出之则不远,掩映断其脉则远 矣。”这就是诗画中的空白艺术。
抒托 情物 的言 区志 别与
借 景
1、托物言志常常借助于某物的一些特 性,此“物”非“景”,咏物不是写景。 借景抒情的“景”是指自然风景,而不 是某种物品。
2、托物言志的“志”可以指感情、志向 、情操、爱好、愿望、要求等,借景抒 情的“情”专指热爱、憎恶、赞美、快 乐、悲伤等感情。
台城 台城六代竟奢华,结绮临春事最奢。 万户前门成野草,只缘一曲后庭花。
春色满园关不住,一枝红杏出墙来 以少胜多,以有限之红杏表现无限之春意
别有幽愁暗恨生,此时无声胜有声
通过的想象,我们可以感受到作者复杂难言的情感
正面为实,侧面为虚
侧面描写能化实为虚,以虚写实,从而造成含 蓄蕴藉的效果,给读者留下较大的想象空间。
望天门山 李白 天门中断楚江开,碧水东流至此回。 两岸青山相对出,孤帆一片日边来。
(1)眼前之景为实,想象虚构之景为虚 (2)景物为实,情感为虚 (3)形象为实,抽象为虚 (4)有限为实,无为虚 (5)正面为实,侧面为虚
乌衣巷 刘禹锡 朱雀桥边野草花,乌衣巷口夕阳斜。 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 问:哪些是实景,哪些是虚景?这首诗表达 了作者怎样的感慨?

高考复习古代诗歌鉴赏之表达技巧(课件17)

高考复习古代诗歌鉴赏之表达技巧(课件17)

登幽州台歌 陈子昂 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 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
诗句开门见山, 直叙登上高台 后, “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 的凄怆、苍凉意境,这意境引发了诗 人感时伤事的情怀,想着天地悠悠 之大,而人之微小,不禁“独怆然 而涕下”。
阅读下面这首诗,然后回答问题。
参军行 杨炯
烽火照西京,心中自不平。牙璋辞凤阙,铁骑绕龙城。 雪暗凋旗画,风多杂鼓声。宁为百夫长,胜作一书生。
(自比)
《念奴娇·赤壁怀古》中用周瑜的 典故,意在以 “雄姿英发”、少 年得志、建功立业的周瑜和“早 生华发”、功业无成的自己形成 对照,暗寓怀才不遇的愤懑抑郁 之情。
(对照衬托)
(5) 即事感怀
在古风作品中比较常见。如白居易 的《卖炭翁》。
【区分几组概念】:
一、 “借景抒情”、“触景生情” 与“寓情于景”
画眉鸟 欧阳修 百啭千声随便移,山花红紫树高低。 始知锁向金笼听,不及林间自在啼。 本诗表现手法上最突出的特点是 什么?从诗中能领会到诗人怎样的思想 感情?
[答案] 借物咏怀 林中鸟与笼中鸟不同境 遇的对照手法表达了对自由的热情赞美,对束缚 个性、禁锢思想、窒息性灵的憎恶和否定。
【小试牛刀】
1、阅读下面这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8分) 闽中秋思(杜荀鹤)
注意乐景与哀景的关系:诗歌中只要有景 语,就一定与作者的情感有关,即所谓一切 景语皆情语。关于情景交融的鉴赏,关键在 于情是何情,事实上也就是要求我们品味出 景是何景了——哀景、乐景、愁景。一般情 况下,是乐景写乐情,哀景抒哀情,但也有 以乐景衬哀情或哀景写乐情的写法。以乐景 写哀情或以哀景写乐情,可以起到一倍增其 哀乐的效果。
以景传情达意(间接抒情)的往往具有一定

2023届高考语文复习鉴赏古代诗歌表达技巧之修辞手法 课件62张

2023届高考语文复习鉴赏古代诗歌表达技巧之修辞手法 课件62张

设问
概念:先提出问题(故意设置疑问),接着自己
把答案说出。即无疑而问,自问自答。
作用: (1)突出强调作用:通过自问自答,强调思想内容或表 达情感态度; (2)引人思考作用:提出问题,引起思考; (3)提纲挈领作用:辅助反映思维过程,起廓清思路、 提纲挈领的作用. (4)开头:点明题旨,领起下文;中间:承上启下,突 出内容;结尾:深化主题,令人回味。
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后面的题目折杨

萧译巫山巫峡长,垂柳复垂杨

同心且同折,故人怀故乡。山似莲花艳 ,流如明月光。
寒夜猿声彻,游子泪沾裳。 ①运用比问喻:手“法山,似山莲如花莲艳花,般流明如艳明,月水光如”月两光句般素洁 ,以莲花喻山历,来以为月人光称喻道水,,请形简象要写赏出析了。山之明丽与 水之清澈,描绘了一幅清幽的月下山水风光。②以乐 静写哀情,山水的美丽与下文猿声的悲哀、游子的愁 绪形成反差,凸显了游子思乡的悲哀。
辞手法。(6分)
比拟、排比。①“诗豪与风雪争先”“雪片与风鏖战”,用“ 争先”“鏖战”把“诗豪”“风”和“雪”拟人化,“诗和雪 缴缠”,用“缴缠”将“诗”拟物,把抽象的“诗”具象化, 生动形象地描写风雪交加的壮美,表现作者迸发的诗情。 ②“诗豪与风雪争先,雪片与风鏖战,诗和雪缴缠”构成排比 句,描写了作者的诗情与风雪难分难解的关系,渲染了气氛。
设问 反问 反复 双关 互文 顶真 列锦
比喻
用另一本质不同而又有相似之处的事物做比方 的修辞手法。诗歌中经常用打比方的方式对事物的
特征进行描绘或渲染。使语言化平淡为生动, 化抽象为具体,化深奥为浅显。
作用: 1、化平淡为生动,描写生动形象; 2、化抽象为具体,突出事物特征; 3、化深奥为浅显,表达某种情感; 4、化冗长为简洁,引发读者联想(激发读者共鸣)。

2024届高考语文专题复习:古代诗歌鉴赏 课件

2024届高考语文专题复习:古代诗歌鉴赏 课件
黄沙百战穿金甲, 不破楼兰终不还。--王昌龄《从 军 行》 5、厌恶战事,批评边将无能,反对统治者的穷兵黩武。 可怜无定河边骨,犹是春闺梦里人。--陈陶 《陇西行四首》
应该注意的是,边塞诗的思想感情,往往是复杂的,往 往是几种感情交织在一起。
比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就包含了几方面的内容: 边塞壮丽的风光,边塞环境的艰苦恶劣,和朋友离别的不舍 之情,对家乡的思念。
古代诗歌鉴赏专题
读懂一首诗,需要从哪些方面着手?
古 读标题:诗歌题材
读作者 代 读注释
思想情感

诗歌形象:人物、景物(意境)、事物 志向哲理

读诗文 关键字(诗眼)词句 语言风格
表达技巧(艺术手法) 典故
8
7
6
5
4
3
2
1



羁托咏





旅物史




怀
思言怀



怀

乡志古





诗诗诗


诗 歌 题

1
山水诗主要以山水作为 描写和抒发感情的对象。描 写自然风光为主。
田园诗多以田园风光为题 材。主要是描写农村生活、农 夫和农耕。
田园诗的典型物象 景物、人物、农具、植物、动物
1、景物:郭外、原野、农田、墟落、炊烟、白云、清泉、郊外 、草屋、柴门、荆扉、 2、人:邻人、野老、农夫、樵夫、渔夫、林叟、山客、牧童 3、农具:耒、耜、锄头、犁 4、植物(食品):五谷(黍)、栗、桑、麻、菊、 5、动物:鸡、犬、牛、羊、蚕、蛙
抒情方 ①借景抒情,融情入景;②乐景写哀情(反衬)。 式

高考语文复习:古代诗歌鉴赏——表达技巧课件

高考语文复习:古代诗歌鉴赏——表达技巧课件

情景 借景抒情 情——景——委婉含蓄
寓情于景
使客观景物涂抹强
情景交融
烈的xx色彩
情和景 之间的 衬托关 系
以乐景写乐情 以哀景写哀情 以哀景写乐情 以乐景写哀情
衬托
以明衬暗
明暗
以暗衬明
星斗阑干分外明 鸦矫荒寒影对翻
虚实
虚实结合 奇妙交错,亦幻亦真
先抑后扬
抑扬
先扬后抑
形成对照,印象深刻
表达技能 ——结构手法

景物——视听嗅味触意(《夜雪》)
结 合
渲染
正:渲染了怎样的环境 侧:烘托出某物的xx特点
渲染和烘托 是一对
侧面描写 不直接写都算侧面

面 结 细描:一个东西反复写
形象生动,细致入微
合 白描:同一东西,只写一次 质朴简练,逼真深刻
表达技能 ——抒情手法
抒情手法——直接+间接
鲜明地表达了xx的思想情感, 直接抒情 我爱你有几分 引起读者强烈共鸣。
观点二:①“弱”和“昏”用得好。弱是虚弱,昏是 昏花,在文中是指曹翰将军已经年老体衰,手臂 不如之前强健,眼睛变得昏花,但是仍旧嫌弓力 太软,仍旧能识得敌军的战阵; ②运用反衬的手法,更形象地写出了曹翰将军承 认自己已年老体衰的客观现实,但强调即便如此, 也还是能够冲锋陷阵; ③更强烈地表现出作者只要一息尚存,就不忘杀 敌报国的坚毅精神。
表达技能 ——修辞
修辞题怎么问?
1、请从修辞手法的角度赏析本诗第几句。 2、诗歌第三句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 3、某句历来为人称道,请赏析。 4、如何理解诗歌“……”这句话?(炼句题) 5、诗歌运用xx的典故,表达了什么样的思想 感情?
修辞题考什么?
炼句——一般不会直接问修辞或直接指

高三语文古代诗歌鉴赏专题复习ppt课件

高三语文古代诗歌鉴赏专题复习ppt课件
克服畏难情绪,巧拿关键8分
万年 中学
高2012级高考复习专用
鉴赏古代诗歌考点阐释 考点要求:
❖1、能阅读浅易的古代诗文,鉴赏文学 作品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
❖2、评价文学作品的思想内容和作者 的观点态度。
考点分解
❖鉴赏形象意境 ❖鉴赏语言风格 ❖赏析表达技巧 ❖分析思想态度
1
鉴 分析诗歌中的
1.意境上突出了幽静的特点。(2分)表 现了作者对优美大自然的热爱。(2分)
夜雨连明春雨生,娇云浓暖弄微晴。 帘虚日薄花竹静,时有乳鸽相对鸣。
2.这首诗表达技巧上很有特色,请分条简要 阐明。(4分)
2.表达技巧:(1)第二句运用了“弄”字, 具有拟人化特点,十分精当地描绘出和风轻拂, 雨云漂浮,丽日隐现的天气特征,相当传神。 (2)末句写耳中所闻,描写了绿阴深处乳鸽细 语的景象。以有声衬无声,突出了庭院寂寂之 境。(3)景中寓情,通过描写“春雨”“娇 云”“花竹”“乳鸽”等景物,表现诗人游沧 浪亭时闲适、愉悦的心情。(答对两条得4分)
⑵本诗在艺术手法上有何突出特点?试简要分 析。
诗人运用象征手法写景寓志,以云水的逍遥自 在比喻恬淡的胸怀和闲适的心情,用泉水激起 的自然风浪象征社会风浪,言浅意深,理趣盎 然。
1.诗歌刻画了一个怎样的人物形象?
思帝乡
孙光宪
如何?遣情情更多。永日水晶帘 下敛羞娥。六幅罗裙窣(sū)地,微行 曳碧波。看尽满池疏雨,打团荷。
白云泉
白居易
天平山上白云泉,云自无心水自闲。
何必奔冲山下去,更添波浪向人间。
⑴简要分析诗中抒情主人公的形象特点。
本诗抒情主人公是一个胸怀淡泊、精神闲适、渴望摆脱 俗务,具有出世归隐思想的仕人。
诗人的这一思想充斥在整篇诗作中。诗人以“云自无心 水自闲”自况,表面上写白云随风飘荡,舒卷自如,无 牵无挂,泉水淙淙潺潺,自由流淌,从容自得,实际上 正是诗人内心的独白。

2023届高考语文复习-诗歌鉴赏表达技巧 课件52张

2023届高考语文复习-诗歌鉴赏表达技巧 课件52张
表达方式
直接抒情(直抒胸臆)
间接抒情
托物言志
5.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题目。蓦山溪·梅曹 组 洗妆真态,不作铅花御。竹外一枝斜,想佳人,天寒日暮。黄昏院落,无处著清香,风细细,雪垂垂,何况江头路。 月边疏影,梦到消魂处。梅子欲黄时,又须作,廉纤细雨。孤芳一世,供断有情愁,消瘦损,东阳注也,试问花知否?注:东阳:沈约,因其曾做过东阳太守,故称。沈约暮年形体消瘦,此处喻作者自己。
7.阅读下面这首词,完成题目。菩萨蛮[唐]李晔① 登楼遥望秦宫殿,茫茫只见双飞燕。渭水一条流,千山与万丘。 野烟笼碧树,陌上行人去。安得有英雄,迎归大内②中。注:①李晔:唐昭宗。乾宁三年(896),凤翔节度使李茂贞攻入长安,李晔逃奔华州,心绪烦乱郁闷。“七月甲戌,帝与学士、亲王登齐云楼,西望长安,令乐工唱御制《菩萨蛮》词,奏毕,皆泣下沾襟。”(《旧唐书·昭宗纪》)②大内:皇帝居住的宫殿。
1.赏析某联的表达技巧。2.赏析某联的精妙之处。3.这首诗是如何表现什么的?4.请从虚实(动静)的角度赏析某联。5.本诗是如何抒情的?6.此诗运用了对比衬托的艺术手法,请简要分析。7.某联有何表达效果?……
明手法 + 析运用 + 说效果
认 识 理 解 表 达 技 巧
表达方式
直接抒情(直抒胸臆)
D
[解析] 骆宾王抒发的是患难人之语,李商隐抒发的是牢骚人之语。
(2) 两首咏蝉诗尾联都用了什么抒情方式?请简要分析。
[答案] 答:直抒胸臆。《咏蝉》尾联“无人信高洁,谁为表予心”,直抒胸臆,卒章显志,表达了诗人纯洁无瑕的报国诚心;《蝉》的尾联“烦君最相警,我亦举家清”直抒胸臆,卒章显志,表达了诗人的自悲和归思想感情的?请从艺术手法角度,结合词句简要分析。
[答案] 答:①借景抒情。词人由“客身”入梦,醒后却发觉古台城上月色暗淡,江潮水与岸平,以哀景衬哀情,将哀伤的心境渲染得更加寂寥凄怆。结尾之景抒发了词人对历史兴亡的沉痛感慨以及国破家亡的现实悲叹,故国将逝,其情哀婉,以淡语写深悲。②用典抒情。“新亭”一句通过化用典故来抒写自己的亡国之痛,反衬出自己的孤苦无依;“不见”两句又化用了刘禹锡《乌衣巷》的诗句来慨叹历史变迁的无情及南宋灭亡的悲痛。

高考语文《鉴赏古代诗歌的表达技巧》ppt课件

高考语文《鉴赏古代诗歌的表达技巧》ppt课件

语文(SD)
菜 单
隐 藏
高考总复习
透 析 考 点 提知能 补 足 短 板 求完善 巩 固 专 题 对点练
语文(SD)
(2013年高考浙江卷)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后面的问题。
秦中吟·歌舞 [唐]白居易
秦中岁云暮,大雪满皇州。雪中退朝者,朱紫尽公侯。贵有风雪
兴,富无饥寒忧。所营唯第宅,所务在追游。朱轮车马客,红烛歌舞 楼。欢酣促密坐,醉暖脱重裘。秋官为主人,廷尉居上头。日中为一
解析:本题考查鉴赏古代诗歌中的修辞手法,能力层级为D级。
从题干中可以看出,考的是修辞手法。回答时,结合诗句点明修辞手 法并具体分析,后简洁点明效果。韦诗的第一句有“如”字,较容易
看出使用了比喻。赵诗的第一句中“侵残烛”的应该是“月”,而用
“晕”字替代,本是指“月晕”,这时借代指月光,有点难度,不少 同学会答成“比拟”。
术效果,评价其对表现诗人的思想感情所起的作用。
鉴赏诗歌的表达技巧,在高考试题中往往综合出现,很少孤立地 命题,大多结合形象、语言、思想内容或作者的观点态度等综合设题。
从近几年高考试题来看,鉴赏诗歌的表达技巧是指准确判断诗词中所
运用的手法技巧,分析其本身的艺术效果,评价其对表现情感主旨的 作用。
菜 单 隐 藏
菜 单
隐 藏
高考总复习
透 析 考 点 提知能 补 足 短 板 求完善 巩 固 专 题 对点练
语文(SD)
古诗词的常见修辞手法
菜 单
隐 藏
高考总复习
透 析 考 点 提知能 补 足 短 板 求完善 巩 固 专 题 对点练
语文(SD)
菜 单
隐 藏
高考总复习
透 析 考 点 提知能 补 足 短 板 求完善 巩 固 专 题 对点练

高考语文复习-鉴赏古代诗歌语言课件(共27张PPT)

高考语文复习-鉴赏古代诗歌语言课件(共27张PPT)

6
示 例 “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杜甫《登高》)
“万里”“百年”的数字夸张,描绘出了辽阔无边的画面,极力抒发 分析
了诗人悲怆的感情 ①如实描绘,精练传神,诗意隽永,回味无穷; 效 果 ②虚化烘托,夸张突出特点,增强表现力; ③虚实相生,小大对比,强化情感抒发效果。
✓ 数词的出现往往伴随强调突出的作用。因此鉴赏时要抓住数词强调突出的对 象特点,把握数词的内涵。
✓ 赏析字(词)时不能把该字(词)孤立起来,要注意根据题目要求,把该字(词)放
Hale Waihona Puke 到具体的诗(词)句之中,并结合全诗(词)的结构、意境、情感,特别是主旨
来分析该字(词)的语法特点2或024年表可用达课件技巧。
11
诗 眼
所谓“诗眼”往往指整首诗或某句中最能体现作者思想观 点、情感态度或诗歌意境的,具有概括性、生动性或情趣性的能 统摄全诗或某句的字词,具体表现为句中“眼”和诗中“眼”两 种形式。
分析 两个动词使用拟人手法,赋予花鸟人的悲喜,生动营造出国家动乱,万物同 悲的深痛哀伤。 ①化静为动,以动写静;
效 果 ②描摹情态,突出特征; ③表达传神,蕴含手法。
2024年可用课件
5
示 例 “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王维《使至塞上》)
“直”和“圆”两字不仅准确描绘了沙漠的景象,而且表现了诗人真切 分析


第三讲 ·鉴赏古代诗歌语言
鉴赏
2024年可用课件
1
TIP
诗歌语言常见考察方向
诗歌是语言的艺术,诗歌丰富的思想感情、优美的意境都是通
过语言来表现的。诗歌的语言与其他文学样式的语言相比更加凝练、
优美,更具抒情性、含蓄性、跳跃性和感染力。

2025届高考语文复习:古诗表达技巧 课件(共94张PPT).ppt

2025届高考语文复习:古诗表达技巧 课件(共94张PPT).ppt
• 白居易《杨柳枝词》“一树春风千万枝,嫩于黄金软于丝。 永丰西角荒园里,尽日无人属阿谁?”
• 第一、二句运用正面描写的手法,描写了春天柳树的娇美 形态。
• 再如王昌龄《从军行》“大漠风尘日色昏,红旗半卷出辕 门。前军夜战洮河北,已报生擒吐谷浑。”
• 第一句景物描写,烘托了战况的紧张;第二句侧面描写 战况,一方面是风势很大,卷起红旗便于急行军,另一方面 是高度戒备,不事张扬,把战事的紧张状态突现出来。
• 再如 柳永《雨霖铃》中的名句:"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诗 人完全撇开了愁、怨、相思之类直抒胸臆的字眼,也没有借助比喻、夸 张等修辞手段,而是选择了"杨柳岸"这个颇能惹人缱绻情思的场景,再 把"晓风"、"残月"这两个色调上一清新、一凄惋形象剪接进去,造成鲜明 强烈的对比和呼应,使人获得空间宽广、时间连绵的审美感受,自然而 然地形成一个朦胧、深远又带点神秘意味的艺术境界。
• 颈联进一步写动景:竹林中传来阵阵欢声笑语,原来是洗衣少 女们归来,莲叶浮动,那是顺流而下的渔舟。
4、白描
白描本是国画的一种技法,纯用线条 勾勒,不加渲染烘托的表现手法。
• 马致远《天净沙•秋思》 • “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 • 把经过选择的九种事物(列锦),巧妙地排列开来, 勾勒出荒远古道上秋风飒飒的凄凉景象,写出了“断肠 人”眼中的凄凉景象,通过景象有力地烘托了人物的伤 感之情。
常用的表达方式有五种: 叙述、描写、抒情、议论和说明(诗 歌中没有“说明”这一种)。 返回
记叙:记叙人物的经历或事情的 发生、发展、变化过程。一般用于叙 事诗的表达,以高中课本中《琵琶行》 和《孔雀东南飞》为代表,而律诗和 绝句当中也有出现,如:杜甫的《登 岳阳楼》:“昔闻洞庭水,今上岳阳 楼。”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4届高三语文总复习
古代诗歌鉴赏
——表达技巧类
诗词之魅力填诗词小练习
最快的船—— 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 最害羞的人—— 千呼万唤始出来,犹抱琵琶半遮面。 最多的愁—— 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 最消瘦的人—— 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 最憔悴的人——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的人憔悴。 最忧愁的人——抽刀断水水更流,举杯消愁愁更愁。 眼力最差的人—— 众里寻他千,蓦然回首,那人却鉴赏表达技巧
提问方式:这首诗用了怎样的表现手法? 提问变体:请分析这首诗的表现技巧(或 艺 术手法,或修辞手法)。诗人是怎样 抒发自 己的情感的? 有何效果?
答题步骤: 步骤一:准确指出用了何种手法。 步骤二:结合诗句阐释该种手法在诗歌中的
具体运用。 步骤三:结合此手法的作用回答出怎样有效
描写出意象或意境的什么特征,表 达出诗人怎样的感情。
乐(哀)景哀(乐)情
谢亭送别
谢浑
劳歌一曲解行舟,红叶青山急水流。 日暮酒醒人已远,滿天风雨下西楼。
以“红叶青山”这样亮丽诗意的景色, 反衬诗人离愁别恨。
以景结情
山中
王勃
长江悲已滞, 万里念将归。
况属高风晚, 山山黄叶飞。
三四两句“况属高风晚,山山黄叶飞”,写诗人在 山中望见的实景,秋风萧瑟、黄叶飘零的景象,既用来 映衬旅思乡愁,也可以说是用来比拟诗人的萧瑟心境、 飘零旅况。同时,把“山山黄叶飞”这样一个纯景色描 写的句子安排在篇末,在写法上又是以景结情。南宋沈 义父在《乐府指迷》中说:“结句须要放开,含有不尽 之意,以景结情最好。”这首诗的结句就有宕出远神、 耐人寻味之妙。
虚实结合(虚实相生)
指眼前的、现实的、具体的景、事与过去 的、想像中的、虚构的景、事互相映衬、交织, 表达某种思想感情。
(1)眼前之景为实,想象虚构之景为虚 (2)景物为实,情感为虚 (3)形象为实,抽象为虚 (4)正面为实,侧面为虚
2013年湖北卷
临江仙 欧阳修
记得金銮同唱第,春风上国繁华。如今薄宦老 天涯。十年歧路,空负曲江花。
①想象奇特,虚实相生。词人忽发奇想, 将本来荒僻的阆州点化为神仙阆苑,赋予阆州 神话般的美丽。虚实处理得当,富有浪漫色彩。
②境界缥缈开阔,语言洒脱灵动。“阆山” 通“阆苑”,“滁州”望“阆州”,展现了多 重时空的组合变化。“闻说”二字导入传说, 忽又接以“楼高”句设想将来,灵动超逸,挥 洒自如。
抒情手法
抒情:表达作者强烈的爱憎、好恶、喜怒、哀乐等 主观感情。 直接抒情:即直抒胸臆。 间接抒情:❖ 借景抒情 寓情于景 情景交融 ❖托物言志或寓理 ❖借古讽今或借古抒怀 借用典故 ❖ 即事抒情
2013年广东卷 鹧鸪天 【宋】张炎
楼上谁将玉笛吹,山前水阔暝云低。劳劳①燕 子人千里,落落梨花雨一枝。
修禊②近,卖饧③时,故乡惟有梦相随。夜来 折得江头柳,不是苏堤④也皱眉。
尘,表现出归家时轻松愉悦的心情。尾联进一
步设想友人归家后悠闲自在的生活,寄托了对
友人真诚的祝福,也暗含着诗人对超脱世俗的
自由生活的向往。
课堂训练
鹧鸪天•送廓之秋试① [宋]辛弃疾 白苎②新袍入嫩凉。春蚕食叶响回廊,禹门
③已准桃花浪,月殿先收桂子香。 鹏北海,凤朝阳。又携书剑路茫茫。明年此
日青云去,却笑人间举子忙。
在灯火阑珊处。
最深的情—— 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 最高的楼—— 危楼高百尺,手可摘星辰。 最大的瀑布——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 架子最大的人——天子呼来不上船,自称臣是酒中仙。
1.表达方式 记叙、描写、议论、抒情、说明
直接抒情(直抒胸臆)

抒情类
借景抒情
诗 词
2.表现手法
间接抒情 托物言志
闻说阆山通阆苑,楼高不见君家。孤城寒日等 闲斜。离愁难尽,红树远连霞。
【注】欧阳修贬任滁州太守期间,一位同榜及第的朋友将 赴任阆州(今四川阆中)通判,远道来访,欧阳修席上作 此词相送。词中的“曲江花”代指新科进士的宴会,“阆 苑”指传说中神仙居住的地方。
前人评此词,称其“飘逸”。请结合“闻说阆山通 阆苑,楼高不见君家”两句作简要赏析。
试题引路
送何遁山人归蜀 [宋」梅尧臣
春风入树绿,童稚望柴扉。远壑杜鹃①响,前 山蜀客归。
到家逢社燕,下马浣征衣。终日自临水,应知 已息机②
(——选自《宋诗精华录》)
【注】①杜鹃:又名子规。②息机来抒 发情感的?请简要赏析。
颈联想象友人喜逢家乡的燕子,一洗征
【注】①劳劳:遥远。②修禊:古俗春季于水滨设祭。③ 卖饧:清明前后卖糖粥。④苏堤:作者家乡杭州的名胜, 以柳闻名。
作者在词的上片是怎样借景抒情的?
楼上谁将玉笛吹,山前水阔暝云低。 劳劳燕子人千里,落落梨花雨一枝。
借楼上笛声,迷蒙山水、千里燕子、 雨中梨花,用用典、对偶的手法委婉 的表达了愁苦的思乡之情
在描摹事物以尽其妙的基础上融入作者的感情, 寄托作者的心志。
杨柳枝词 白居易
一树春风千万枝,嫩于金色软于丝。
永丰西园荒园里,尽日无人属阿谁?
答案:托物言志,写柳树独出荒园无人观赏,抒 发人才被埋没的感概。
如“岁寒三友”的松柏象征坚贞不屈的英雄气概, 竹象征正直不折的气节,梅象征坚强不屈的意志。菊 象征不畏风霜 ,杏象征幸福 ,桃象征长寿 ,牡丹象 征富贵 ,荷花象征清白 ,折桂象征荣耀 ,桃李代表 门生 ,垂柳表示依恋 。
【注】①秋试:科举时代秋季举行的考试。②白苎 (zhù):用白色苎麻织成的布。③禹门:即龙门,古时以 “鱼跃龙门”喻指考试得中。
请举一例分析本词虚实相生的艺术手法。
例:“白苎新袍入嫩凉”“春蚕食叶响 回廊”是实写,点明进令和环境;“明年 此日青云去,却笑人间举子忙”是虚写, 想像金榜题名后轻松愉悦的心情。虚实相 生,表达对应考者的良好祝愿。
表 达
描写类 动静,虚实,侧面 烘托,细节描写, 白描等


3 .修辞方法 比喻 比拟(拟人拟物)对偶
夸张 借代 设问 反问 用典 顶 真等
提醒
在古诗鉴赏中,命题者往往将“表达 技巧、写作特色、写作技法、艺术特色、 表现手法 、手法”等几种称谓综合使用, 实则大同小异。答题要看清楚,不要被迷 惑。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