湿陷性黄土地基评价
呼和浩特地区黄土地基的湿陷性评价
![呼和浩特地区黄土地基的湿陷性评价](https://img.taocdn.com/s3/m/9fb23a0ab7360b4c2e3f6458.png)
4.80 ~ 5.80
1000
0.017
0.9
15.3
非自重
0.40 ~ 2.00
1600
0.020
0.9
28.8
12
3.00 ~ 4.00
1000
0.048
0.9
43.2
90
自重
5.00 ~ 6.00
1000
0.020
0.9
18.0
14
2.95 ~ 3.95
1000
0.025
0.9
22.5
23
非自重
地层编号
注
n---频数;min~max---最小~最大值;φm ---平均值;σf ---标准差;δ---变异系数
表 2 标准贯入试验实测锤击数 N (击)统计
n
范围值
φm
σ
δ
1
26~47
35.2
6.868
0.195
n---频数;φm ---平均值;σ---标准差;δ---变异系数
表 3 重型圆锥动力触探试验锤击数(击)统计表
0.40 ~ 1.80
1400
0.029
0.9
36.5
7
2.80 ~ 3.80
1000
0.030
0.9
27.0
77
自重
3.80 ~ 4.80
1000
0.015
0.9
13.5
9
2.90 ~ 4.00
1100
0.028
0.9
27.7
28
非自重
3.80 ~ 4.80
1000
0.017
0.9
15.3
10
湿陷性评价方法
![湿陷性评价方法](https://img.taocdn.com/s3/m/30c515ea0975f46527d3e152.png)
地基土的湿陷性评价
根据土工试验结果,第(2)层黄土状粉土、第(2-1)层粉质粘土及第(3)层粉质粘土大部分土样湿陷系数δs≥0.015,湿陷土样的湿陷系数δs主要介于0.017~0.054,湿陷性轻微~中等。
根据土工试验结果, 按《湿陷性黄土地区建筑规范》(GB50025-2004)第4.4.4条,计算地基土的自重湿陷量△zs<70mm。
根据《湿陷性黄土地区建筑规范》(GB50025-2004)第4.4.3条判定:该场地为非自重湿陷性场地。
具体计算详见表3。
为评价场区黄土地基的湿陷等级,按《湿陷性黄土地区建筑规范》(GB50025-2004)第4.4.5条,计算起始深度自基础底面(-2.5m)起算,经对湿陷系数δs≥0.015的土样进行计算得场地地基土的总湿陷量
△s=28.50~187.40mm,均小于300mm。
根据《湿陷性黄土地区建筑规范》(GB50025-2004)表4.4.7,可判定该地区湿陷性等级为I级(轻微)。
具体计算详见表4。
表3 湿陷性类型评价表
表4 湿陷性等级评价表。
黄土湿陷等级划分
![黄土湿陷等级划分](https://img.taocdn.com/s3/m/2d42e754d4d8d15abf234e11.png)
黄土湿陷等级划分
黄土湿陷是黄土的一种特殊的工程地质性质。
黄土湿陷等级是根据黄土湿陷量的大小来划分的黄土湿陷性强烈程度的级别。
划分的具体方法是按规定的压强(一般约为2×10 帕,折合20吨/平方米)求出湿陷系数,根据基底下各土层累计的总湿陷量(Δs)和计算自重湿陷量(Δzs)的大小等因素对湿陷性黄土地基进行划分的等级。
湿陷性黄土的评价指标
δs被地质学作为湿陷系数符号,代表着以δs为单位的厚度土层由于浸水在规定压力作用下产生的湿陷数值,定量标识了土样代表的湿陷等级系数。
地质上对黄土湿陷等级系数已有明确的划分。
判断土质是否具备湿陷性为,δs0.07为强烈湿陷。
判断湿陷性黄土场地的湿陷类型
1.自重湿陷量的实测值≤70mm为非自重湿陷性黄土场地;
2.自重湿陷量的实测值70mm为自重湿陷性黄土场地。
判定湿陷性黄土湿陷等级系数可按照《湿陷性黄土地区建筑规范》(GB50025-2004)的规定进行黄土湿陷等级系数判定。
因此,在黄土地区修建工程应优先考虑选用非湿陷黄土地基,假如建筑工程已规划在了湿陷性黄土上,应尽量选用非自重湿陷性黄土地基。
因为这种地基与自己重湿陷性黄土地基相比,要求较低。
今天。
地基湿陷等级判定的指标
![地基湿陷等级判定的指标](https://img.taocdn.com/s3/m/ab3985163a3567ec102de2bd960590c69ec3d8ec.png)
地基湿陷等级的判定指标包括以下方面:
首先,根据地基土的类别和状态,湿陷性黄土属于特殊土,其基本特性是受水浸湿后产生不均匀湿陷。
非黄土状粘性土在一定压力下,受水浸湿,当其残余粘性土的塑性指数大于4时,也会产生湿陷。
其次,在湿陷等级的判定中,压缩性也是一个重要指标。
地基土的压缩性是指地基土在外力作用下产生压缩而发生沉降的能力。
根据地基土的压缩性,可以将地基分为正常压缩性、欠固结、超固结等类型,不同类型地基的湿陷等级会有所不同。
再次,湿陷等级的判定还需要考虑地基土的结构和天然含水量。
湿陷性黄土的结构和含水量对湿陷性有重要影响。
在判定湿陷等级时,需要综合考虑这些因素。
最后,对于建筑物的安全等级,也会影响到湿陷等级的判定。
例如,对于安全等级为一级或二级的建筑物,其地基处理要求会更为严格,相应的湿陷等级也会更高。
在具体的工程实践中,通常会采用多种方法进行地基湿陷等级的判定,如勘探、原位测试、室内试验等。
只有准确判断地基湿陷等级,才能制定出合理的基础处理方案,保证工程的安全和质量。
需要注意的是,湿陷等级的判定是一项复杂的工作,需要考虑多方面的因素。
在实践中,应该结合具体情况进行分析和研究,以获得准确的判断结果。
同时,也需要考虑当地的历史、文化、环境等因素,进行综合评估和决策。
湿陷性黄土的地基处理
![湿陷性黄土的地基处理](https://img.taocdn.com/s3/m/2b91910dce2f0066f433226d.png)
湿陷性黄土的地基处理我国湿陷性黄土的分布面积约占我国黄土总面积的60%,大部分分布在黄河中游地区,土层厚度从几米到十几米,最后达30多米。
本文主要阐述了黄土湿陷性的判定、湿陷性黄土地基湿陷等级的评定以及常用的湿陷性黄土地基的处理措施。
针对不同湿陷性黄土地基的特性,采取相应的地基处理措施。
标签:湿陷性黄土;判定;湿陷等级;地基处理措施1、黄土地基湿陷性原因及分类1.1原因分析黄土在我国一般分布于中部、西部和西北部,属于干旱、半干旱氣候条件下长期作用产生的特殊性质的土。
黄土中粉粒分布概率达到六成以上,富含大量的硫酸盐、碳酸盐等物质,具有孔隙率高的特点,可保持直立的边坡状态。
黄土形成期间,受降雨条件的影响,导致松散的颗粒大量集聚在一起,长期干旱气候导致颗粒内部水分大量蒸发,最终结果是少量水分连接内部盐分,形成了粗颗粒接触连接的形式,即为沉淀类别的胶结物。
随着时间延长,含水量进一步降低,土体颗粒之间的距离变小,内部引力、结合力、毛细作用下的连接力增大,引起土颗粒之间的抵抗作用增加,降低了土粒之间的密实度,形成多孔隙形式的粗粉土颗粒。
大量的工程实践与研究表明,黄土结构、物质特性是湿陷的主要原因,水分子之间的作用力、浸润效果是产生湿陷的次要原因,也是外部的主要影响因素。
黄土在受水浸润状况下,土体之间的可溶性盐发生软化、水解状况,导致聚集物支撑骨架的强度下降,土体受自身重力、外界压力的影响致使结构破坏,进而发生土颗粒滑移现象,导致大量的附加作用产生沉陷结果,称为湿陷性黄土。
1.2黄土地基湿陷性的分类理论上,对湿陷系数<0.015的黄土定义为非湿陷性黄土,湿陷系数≥0.015的黄土称为湿陷性黄土,可分为自重湿陷和非自重湿陷两大类。
黄土受外部水浸湿的影响产生沉陷的为自重湿陷,受自身重力与外界压力共同影响产生湿陷的为非自重湿陷。
针对上述两种类型的黄土,需要进行室内浸水(饱和)压缩试验,以保证对其理论湿陷系数的精确定量化分析。
兰州地区湿陷性黄土工程特性综合评价与地基处理试验研究介绍PPT课件
![兰州地区湿陷性黄土工程特性综合评价与地基处理试验研究介绍PPT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77e576671a37f111f0855b62.png)
20
1.0m桩间距区载荷试验结果
试点 编号
fh01
fh02 (浸水)
fh03 (浸水)
极限荷载 /kPa
3
• 大型火力发电厂主要建构筑物均为乙类建筑,都应进行地基变形计算,且地基变形计算值不应大于地基变 形允许值。
• 当地基承载力不能满足上部结构的需求,会导致地基失稳,使建筑物出现局部或整体破坏;地基变形过大 或发生不均匀沉降,会导致建筑物产生倾斜、开裂或局部破坏,影响建设工程的正常使用。
4
2 湿陷性黄土区的发电厂建筑物分类
• 坑内浅标点现场实测黄土湿陷量与室内土样试验结果(未考虑地区土质差异系数)见下表,其中室内试验 数据根据施工图勘察结果,选择靠近试验区的J326、J328和J344号探井土样结果,现场浸水试验选择 Q29和Q30两个浅标结果。
10
11
现场实测黄土湿陷量与室内土样试验结果
现场实测湿陷 量/mm
室内试验结果 /mm
a3试桩在无荷载条件下浸水浸水随着时间的延长因黄土的自重湿陷所引起的对桩身的下拉力负摩擦力逐渐显现出来3m以上表现出对桩身的正摩擦力3m以下表现出对桩身的负摩擦力在28天后桩身截面175m处达2000kna2试桩在桩顶恒载5000kn下浸水最大负摩擦力比桩顶无荷载情况略小截面上移至15m左右随浸水时间的增加及桩身负摩擦力的影响桩顶累计沉降为1257mm
27
• 现场浸水历时21天,总耗水量约2400吨。停水后连续观测32天,最后5d的平均湿陷沉降量基本小于 1mm/d,试验终止。
湿陷性黄土地基处理
![湿陷性黄土地基处理](https://img.taocdn.com/s3/m/19509710cdbff121dd36a32d7375a417876fc17b.png)
用打入桩、冲钻或爆扩等方法在土中成孔,然后用石灰土或将石灰与粉煤灰混合分层夯填桩孔(少数也有用 素土),用挤密的方法破坏黄土地基的松散、大孔结构,达到消除或减轻地基的湿陷性。此方法适用于消除 5~10m深度内地基土的湿陷性。挤密桩的效果取决于土被挤密的程度,所采用的桩径、桩距应在现场用试验确定, 要求地基土在挤密范围边缘上干密度应达到16.0kN/m3以上。采用挤密桩处理湿陷性黄土地基时,应在地基表层 采取防水措施(如表层夯实等)。
重锤夯实法能消除浅层的湿陷性,如用15~40kN的重锤,落高2.5~4.5m,在最优含水量情况下,可消除在 1.0~1.5m深度内土层的湿陷性。强夯法根据国内使用记录,在锤重100~200kN,自由下落高度10~20m,锤击两遍, 可消除4~6m范围内土层的湿陷性。
两种方法均应事先在现场进行夯击试验,以确定为达到预期处理效果(一定深度内湿陷性的消除情况)所必 需的夯点、锤击数、夯沉量等,以指导施工,保证质量。
hi———基底以下第i层土的厚度(cm);
β———考虑地基土侧向挤出条件、浸水几率等因素的修正系数,基底下5m(或压缩层)深度内取1.5;5m (或压缩层)以下,非自重湿陷性黄土取β=0,自重湿陷性黄土地基可按β0取值。
基底以下地基的湿陷量Δs应自基础底面算起,对于非自重湿陷性黄土,累计至基底以下5m深度为止。对于 自重湿陷性黄土处的大桥和特大桥,累计至非湿陷性土层顶面为止;对于其他桥涵,当基底以下自重湿陷性黄土 厚度大于10m时,陇西、陇东、陕北、晋南、豫西地区的累计深度应不小于15m,其他地区应不小于10m,其中湿 陷系数δs小于0.015的土层可不累计。湿陷性黄土地基的湿陷等级,应根据自重湿陷量Δzs和基底以下地基湿陷 量Δs的大小按下表判定。
湿陷性黄土地基的湿陷等级,即地基土受水浸湿发生湿陷的程度,可以用地基内各土层湿陷下沉稳定后所发 生湿陷量的总和(总湿陷量)来衡量,总湿陷量越大,对桥涵等结构物的危害性越大,其设计、施工和处理措施 要求也应越高。基底以下地基的湿陷量Δs(cm)按下式计算:
关于湿陷性黄土地基的分析和评价及处理
![关于湿陷性黄土地基的分析和评价及处理](https://img.taocdn.com/s3/m/a58b2e1210a6f524ccbf8569.png)
1 工 程 概 况
该建筑施工场 地地 势大体平 坦 , 围有 小 山, 于山前 冲洪 周 属
勘 探 期 间基 本 一 致 , 出 现 异 常 。2 渗 透 性 试 验 。 室 内 对 该 土层 未 )
的试样进行 了渗 透性试 验 , 试验 结果 表 明其渗 透系 数为 1 5 .7×
2 地基 土层工 程地质 情况 及持 力层 的工 程地质 特性
地基土层的工程地质情 况 , 从上至下依次为 :
①层填土 , 松散 , 大量碎石 、 子及砖 头等 , 含 砂 仅在 小 范围 内 存在 , 厚度 为 0 1 .0m~0 4 强度低 , 程性质差 , . 5m, 工 不宜作持力 层; ②层耕土 , 松散 、 软弱 , 全场地均匀分布 , 厚度 0 1 .0m~14 I .01, T
第3 6卷 第 期
・
山 西 建 筑
S HANXI ARCHI TE( r URE
Vo . 6 NO 13 l
1 26 ・
20 10年 1月
Jn 2 1 a. 00
文 章编 号 :0 96 2 (0 0 0 —160 1 0 .8 5 2 1 l10 2 —2
试 结 果 为 湿 陷 系 数 均 在 规 范 范 围 内 小 于 0 0 5 不 能 确 定 其 是 否 .1, 具 有 湿 陷性 。5 现 场 天 然 地 基 静 载 荷 试 验 和 浸 水 湿 陷 性 试 验 。 )
试验方 法及过程 :) 1 试验基坑开挖 。每组 试验均按规 范要求 开挖 至建筑物基础 底标 高 , 坑底 为粉质 黏土 , 基 承压板 下均 采用
定 , 加 下 一 级 荷 载 。 4  ̄ 载 和 终 止 。试 一 加 载 顺 序 为 4 P一 可 )t l 1 0k a 8 P - 10k a 10k a 2 0k a该 试 验 在 加 载 20 k a稳 0k a "2 P 一 6 P 一 0 P , 0 P
浅谈湿陷性黄土地基的危害及处理
![浅谈湿陷性黄土地基的危害及处理](https://img.taocdn.com/s3/m/cd30c70a0b4e767f5acfce9f.png)
浅谈湿陷性黄土地基的危害及处理在上覆土层自重应力作用下,或者在自重应力和附加应力共同作用下,因浸水后土的结构破坏而发生显著附加变形的土称为湿陷性土,属于特殊土。
有些杂填土也具有湿陷性。
广泛分布于我国东北、西北、华中和华东部分地区的黄土多具湿陷性。
1.主要分为以下三大类:1.1湿陷性黄土:凡天然黄土在一定压力作用下,受水浸湿后,土的结构迅速破坏,发生显著的湿陷变形,强度也随之降低的,称为湿陷性黄土。
湿陷性黄土分为自重湿陷性和非自重湿陷性两种。
1.2自重湿陷性黄土:黄土受水浸湿后,在上覆土层自重应力作用下发生湿陷的称自重湿陷性黄土。
1.3非自重湿陷性黄土:若在自重应力作用下不发生湿陷,而需在自重和外荷共同作用下才发生湿陷的称为非自重湿陷性黄土。
2.黄土湿陷的原因:2.1水的浸湿:由于管道(或水池)漏水、地面积水、生产和生活用水等渗入地下,或由于降水量较大,灌溉渠和水库的渗漏或回水使地下水位上升等原因而引起。
2.2黄土的结构特征:季节性的短期雨水把松散干燥的粉粒粘聚起来,而长期的干旱使土中水分不断蒸发,于是,少量的水分连同溶于其中的盐类都集中在粗粉粒的接触点处。
可溶盐逐渐浓缩沉淀而成为胶结物。
随着含水量的减少土粒彼此靠近,颗粒间的分子引力以及结合水和毛细水的联结力也逐渐加大。
这些因素都增强了土粒之间抵抗滑移的能力,阻止了土体的自重压密,于是形成了以粗粉粒为主体骨架的多孔隙结构。
黄土受水浸湿时,结合水膜增厚楔入颗粒之间。
于是,结合水联结消失,盐类溶于水中,骨架强度随着降低,土体在上覆土层的自重应力或在附加应力与自重应力综合作用下,其结构迅速破坏,土粒滑向大孔,粒间孔隙减少。
这就是黄土湿陷现象的内在过程。
2.3物质成分:黄土中胶结物的多寡和成分,以及颗粒的组成和分布,对于黄土的结构特点和湿陷性的强弱有着重要的影响。
胶结物含量大,可把骨架颗粒包围起来,则结构致密。
粘粒含量多,并且均匀分布在骨架之间也起了胶结物的作用。
黄土的湿陷性判定及地基处理措施
![黄土的湿陷性判定及地基处理措施](https://img.taocdn.com/s3/m/f841541b76c66137ee0619c3.png)
黄土的湿陷性判定及地基处理措施摘要:在湿陷性黄土地区,准确评价场地黄土的湿陷性,将直接影响地基处理方案、工程周期长短及地基处理费用的高低等问题。
湿陷性黄土对工程建设影响较大,通过对黄土物理、力学特性指标的研究,揭示黄土的湿陷性就显得尤为重要。
在总结多年工程实践的基础上,结合现行工程建设规范、规程,把对湿陷性黄土评价和地基处理方法结合起来,从准确评价黄土湿陷性出发,分析如何选用适宜的地基处理方法。
关键词:黄土湿陷性湿陷性评价地基处理1引言黄土是第四纪干旱、半干旱气候条件下,陆相沉积的一种特殊土。
我国作为世界上黄土厚度最大、分布面积最广、地层层序最完整、成因类型最复杂的国家,黄土覆盖面积达6.40×105km2,主要分布在甘肃、陕西、山西三省,部分分布在青海、宁夏、河南,其他在河北、辽宁、黑龙江、山东、内蒙古和新疆等省(区)也有不连续或零星的分布。
其中湿陷性黄土的分布面积约为2.70×105km2,大部分分布在我国黄河中游地区。
随着中西部地区经济的快速发展以及国家西部大开发战略的实施,许多重大工程建设项目正在实施,不可避免地要遇到黄土湿陷性问题。
所以,研究黄土的湿陷性判定及地基处理措施显得尤为重要。
2.湿陷性黄土的主要工程特性湿陷性黄土的孔隙比一般较大,并常常具有肉眼可见的大孔隙,由于在颗粒间具有较高的结构强度,所以在天然干燥状态下,黄土仍然可以承受一定的荷重,并且变形量也较小。
但在自重或一定荷载作用下,受水浸湿后,黄土结构就会迅速被破坏而发生显著的附加下沉。
2.1物理性质指标(1)我国湿陷性黄土的几个物理性质指标:容重:一般为1.33~1.81g/m3,多数为1.40~1.60 g/m3;天然含水量:一般为7%~23%,多数为12%~20%;孔隙比:一般为0.78~1.50,多数为0.8~1.2;液限:一般为21.7%~32.5%,多数为25%~31%;塑性指数:一般为6.7~13.1,多数为8~12。
黄土湿陷量的计算与评价
![黄土湿陷量的计算与评价](https://img.taocdn.com/s3/m/54ed308c856a561253d36f2a.png)
黄土湿陷量的计算与评价摘要:湿陷统计针对特殊性岩土——黄土及黄土状土而言,其湿陷性统计的参数选择对于湿陷等级的划分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而影响湿陷性统计的因素众多,如何得到合理统计结果,对于工程评价准确到位、施工处理简单有效、经济实用是不可缺少的技术手段。
关键词:黄土湿陷;浸水饱和;修正系数;含水率;孔隙度1 黄土成因及特性黄土是指在干燥气候条件下形成的多孔性、具有柱状节理的黄色粉性土。
第四系新近形成的黄土在我国分布广泛,西起甘肃祁连山脉的东端,东至山西、河南、河北交接处的太行山脉,南抵陕西秦岭,北到长城,面积达54万平方公里。
一般质地均一,手搓成粉末,偶见钙质或黄土结核,多孔隙,有显著的垂直节理,层理不明显,在干燥时较坚硬,一被流水浸湿,其盐类成分溶解、蒸发,骨架坍塌而发生湿陷。
2 湿陷计算及等级判断2.1 湿陷系数的测定一般测定湿陷系数的方法有室内压缩试验、现场静载荷试验、现场试坑浸水试验,此次湿陷统计数据皆来此于室内压缩试验,其取样、试验均应符合《湿陷性黄土地区建筑标准》(GB50025 2018)要求。
湿陷系数的计算式如①①式中保持天然湿度和结构的试样,加至一定压力时,下沉稳定后的高度(mm);上述加压稳定后的试样,在浸水(饱和)作用下,附加下沉稳定后的高度(mm);试样的原始高度。
测定湿陷系数的试验压力,应自基础底面(如基底标高不确定时,自地面下1.5米)算起。
(1)基地下10米内的土层应用200Kpa,10米以下至非湿陷黄土顶面,应用其上覆土层的饱和自重压力(当大于300Kpa时,仍然用300Kpa);(2)当基地压力大于300Kpa时,宜用实际压力;(3)对压缩性高的新近堆积黄土,基地下5米以内的土层宜用100~150Kpa压力,5~10米和10米以下至非湿陷性黄土顶面,应分别用200Kpa和上覆土的饱和自重压力。
自重湿陷系数的计算式如②②式中保持天然湿度和结构的试样,加压至该试样上覆土的饱和自重压力时,下沉稳定后的高度(mm);上述加压稳定后的试样,在浸水(饱和)作用下,附加下沉稳定后的高度(mm);试样的原始高度。
西北地区湿陷性黄土工程特性综合评价与地基处理试验研究
![西北地区湿陷性黄土工程特性综合评价与地基处理试验研究](https://img.taocdn.com/s3/m/442b647ca22d7375a417866fb84ae45c3b35c204.png)
西北地区湿陷性黄土工程特性综合评价与地基处理试验研究引言西北地区是我国黄土分布较为集中的地区之一,其中湿陷性黄土因其特殊的物理力学性质对工程建设具有重要影响。
本文旨在综合评价西北地区湿陷性黄土的工程特性,并提出相应的地基处理措施,为工程建设提供科学依据。
湿陷性黄土工程特性湿陷性黄土是指其在水分变化下引起显著体积塑性变形的黄土。
西北地区湿陷性黄土具有以下特性:1. 高含水量湿陷性黄土的含水量较高,常在液态状态下存在。
由于吸附力、毛细作用等因素,黄土颗粒与水分子间存在较强的黏结作用,使得黄土表现出较高的塑性和粘性。
2. 显著的膨胀性湿陷性黄土在含水量增加时会发生膨胀,体积塑性变形明显,可导致地面沉降和结构破坏。
湿陷性黄土的膨胀性是由其颗粒结构和黄土矿物成分所决定的。
3. 塑性变形能力强湿陷性黄土具有较强的塑性变形能力,易形成可塑性流动层。
当工程上施加载荷时,黄土会发生流动,导致地基沉降。
塑性变形能力是湿陷性黄土不稳定性的主要表现之一。
4. 含砂量较高湿陷性黄土通常含有一定量的砂粒,并具有较高的含砂量。
砂粒对湿陷性黄土的工程特性产生较大影响,更易引起结构沉降和地面变形。
地基处理试验研究为了解决湿陷性黄土引起的工程问题,需要进行地基处理试验研究,以提高工程建设的稳定性和安全性。
以下是几种常见的地基处理方法:1. 固结预压法固结预压法通过施加垂直荷载,使湿陷性黄土在初期固结,减小其孔隙比和含水量,降低其膨胀性和塑性变形能力。
这种方法适用于湿陷性黄土地区的大型基础工程。
2. 加固处理法加固处理法主要是利用灌浆加固、土工合成材料、桩基础等方式加强湿陷性黄土地基的抗震和抗变形能力。
通过增加地基的强度和刚度,降低黄土的塑性变形能力和膨胀性。
3. 隔离处理法隔离处理法通过在湿陷性黄土地基上设置隔离层,将黄土与结构物隔离开,减小湿陷性黄土对结构物的影响。
隔离层可以采用高强度的土工合成材料或混凝土板等。
4. 排水处理法排水处理法通过在湿陷性黄土地基中设置排水系统,将地下水排泄,减小黄土的含水量和湿陷性。
基础工程课题之湿陷性黄土
![基础工程课题之湿陷性黄土](https://img.taocdn.com/s3/m/916a3f0a76c66137ee06199b.png)
黄土湿陷性评价
黄土的变形特性
压缩变形
浸水前黄土在压力作用下的竖向 变形 黄土在压力和浸水共同作用下, 黄土在压力和浸水共同作用下, 由于结构破坏而产生的竖向变形, 由于结构破坏而产生的竖向变形, 一般变形量大而且产生迅速 黄土在压力和渗透水长期作用下, 黄土在压力和渗透水长期作用下, 主要由于盐类溶滤和湿陷后剩余 孔隙继续压密而产生的湿陷变形
土(或灰土)垫层是一种浅层处理湿陷性黄土地基的 或灰土) 传统方法,我国已有2000多年的应用历史,在湿陷性 多年的应用历史, 传统方法,我国已有 多年的应用历史 黄土地区使用较广泛,具有因地制宜, 黄土地区使用较广泛,具有因地制宜,就地取材和施 工简便等特点。实践证明, 工简便等特点。实践证明,经过回填压实处理的黄土 地基湿陷性速率和湿陷量大大减少,一般表土垫层的 地基湿陷性速率和湿陷量大大减少, 湿陷量减少为1~ 湿陷量减少为 ~3cm,灰土垫层的湿陷量往往小于 , 1cm,垫层法适用于地下水位以上,对湿陷性黄土地 ,垫层法适用于地下水位以上, 基进行局部或整片处理, 基进行局部或整片处理,可处理的湿陷性黄土层厚度 在1~3m,垫层法根据施工方法不同可分为土垫层和 ~ , 灰土垫层,当同时要求提高垫层土的承载力及增强水 灰土垫层, 稳定时,宜采用整片灰土垫层处理。 稳定时,宜采用整片灰土垫层处理。
总湿陷量按自重应力和附加应力计算
n
-----第i层土在规定压力200KPa或300KPa 层土在规定压力200KPa或 200KPa WPi----时的湿陷系数; 时的湿陷系数; ----第 层土的厚度。 hi----第i层土的厚度。 计算总湿陷量时,土层厚度从基础底面算起。 计算总湿陷量时,土层厚度从基础底面算起。 对于非自重湿陷地区,则累计到基底下5m 5m或 对于非自重湿陷地区,则累计到基底下5m或 压缩层为止;对于自重湿陷地区, 压缩层为止;对于自重湿陷地区,应算到非 湿陷性土层为止。 湿陷性土层为止。
山区公路湿陷性黄土地基处理以及湿陷性评价方法
![山区公路湿陷性黄土地基处理以及湿陷性评价方法](https://img.taocdn.com/s3/m/21e07236482fb4daa58d4bd5.png)
4 结论
小结:现在国内外湿陷性黄土的处理出现了多 种不同的形式,总起来说主要归为三类:
(1)对湿陷性黄土的土体进行物理作用,或使使 其体积的到一定程度的压缩,或加入一定的材料,从而 使其物理性质发生一定的变化,从而在一定的深度及 程度上消除黄土的湿陷性,例如:强夯、冲击压实、挤 密桩加固路基法等等均为这种类型;
083
中国西部地区公路学会科技论文集
法在湿陷评价中的具体运用,对这方面的探讨尤其 具有现实意义和理论意义,黄土湿陷是具有特定物 质成分和结构特征的湿陷性黄土在赋存环境改变下 的微结构改组现象,其本质是微结构的改组,核心 是赋存状态改变后应力与结构强度的矛盾,通过经 验得出如下公式:
式中, S-现场浸水试验实测最大自重湿陷量 (浸水期湿陷量或总湿陷量),mm;
技术与施工
山区公路湿陷性黄土地基处理以及湿陷性评价方法
徐 昊 (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公路科学技术研究所,乌鲁木齐 830002)
摘 要: 湿陷性黄土具有在自重压力下或一定压力下遇水湿陷变形的特性,针对湿陷性黄土的这一特点,从 黄土产生湿陷性的机理出发,分析了工程中常用的几种黄土路基处理方法,并对这几种方法进行了 综合评价。本文对湿陷性的评价方法以及一些常用的地基处理方法,施工工艺及质量控制要点,予以 总结,重点介绍了强夯法,深层密实法。
湿陷性黄土地基处理
![湿陷性黄土地基处理](https://img.taocdn.com/s3/m/cb59d6c5f80f76c66137ee06eff9aef8941e4893.png)
湿陷性黄土地基处理湿陷性黄土是一种常见的地基土,这种土壤的黏性非常强,含水量较高,是土壤中最具有危害性的类型之一。
在施工过程中,若不注意对其进行处理,将会对建筑物的稳定性、耐久性和可靠性产生不良影响。
因此,湿陷性黄土地基处理至关重要。
一、湿陷性黄土地基的特点湿陷性黄土具有土壤黏性大、塑性大、含水量较高的特点。
黄土层中还会经常出现开裂、滑移等情况,使其在工程建设中表现出较强的难处理性。
土壤开裂会严重影响到工程的均匀性和稳定性,滑移则容易导致地基沉降、工程结构变形等问题。
二、处理方法1.加固处理由于湿陷性黄土土体存在一定的强度,可通过加固处理来提高其抗压性能,防止土体沉降。
加固处理的方法包括土钉加固、加筋混凝土、搅拌桩加固等。
土钉加固是通过将钢筋固定在土壤中,利用钢筋的拉力达到加固效果。
因此,需要考虑到钢筋数量、穿越深度、预埋深度和拉力的大小等因素。
加筋混凝土则需要在黄土表面压制一层钢筋网,并在上面浇筑混凝土。
这样可以提高黄土在拉力状态时的强度和稳定性。
搅拌桩加固需要将钢筋网穿透黄土,然后向地下注入从混凝土搅拌机中生产的预先预制的混凝土,达到加固效果。
2.改良处理改良地基是改变土体的物理性质、化学性质以及微观结构性质,以提高其强度和稳定性的一种方法。
通常包括土壤加固技术、加硬剂加固技术以及夯实加固技术等。
土壤加固技术是向土壤中注入填充材料,防止土壤塌陷、开裂和滑移。
比较常见的方法包括水泥或灰浆注浆法、颗粒增强法和粉末加固法等。
加硬剂加固技术是将聚合物或钙基加固剂引入土壤中,通过化学反应促进土壤的固化和加固。
加硬剂加固技术可以提高湿陷性黄土的抗压能力。
夯实加固技术是利用夯实机为黄土地基施加静载的一种方法。
夯实技术除了可以增加黄土的密实程度,还可以提高黄土地基的抗压承载能力。
三、注意事项处理湿陷性黄土地基不仅要选择合适的处理方法,还需要注意以下几个问题:1.加固材料的选择根据土壤加固技术的不同而不同。
选择合适的加固材料可以提高加固效果和工程质量。
新疆地区溶陷性和湿陷性土评价简述
![新疆地区溶陷性和湿陷性土评价简述](https://img.taocdn.com/s3/m/89f14e0755270722182ef700.png)
新疆地区溶陷性和湿陷性土评价简述[摘要]本文主要讨论新疆地区即构成盐渍土,又具有湿陷性岩土地区,如何进行综合考虑溶陷性和湿陷性的影响,并根据现行规范中的规定,在勘察报告中提出勘察建议和处理措施建议。
本文主要针对构成盐渍土地区的黄土、粉土和黏性土进行论述。
[关键词]盐渍土黄土溶陷性湿陷性1概述新疆地区是我国盐渍土分布范围较广地区之一,盐渍土分布类型比较全面广泛,岩土层厚度可达几十米;其中局部地区的粉土、黏性土同时具有非自重性湿陷性,某些地区如伊犁河谷等地具有自重性湿陷性,构成湿陷性岩土层厚度一般在6m以内,局部厚度较大。
粉土和黏性土溶陷性判断指标和湿陷性判断指标在规范中规定的试验方法均为侵水压缩法。
溶陷性判断指标溶陷系数δ值≥0.01时具有溶陷性,湿陷性判断指标δs值≥0.015时具有湿陷性。
由于溶陷性判定指标δ值比湿陷性判断指标δs值要求更严格,因此以往在新疆地区对于盐渍土沉降量判定主要以溶陷性为主,提出的地基处理建议也主要针对盐渍土的溶陷性进行处理。
但由于处理方式及计算沉降量不同等常容易引起争议。
本人根据本地区多年勘察经验和现行国家规范中的要求,针对以上问题解决方式进行简要论述。
2沉降机理简述盐渍土溶陷性主要是由于土中所含有的硫酸盐、碳酸盐和氯盐等易溶盐溶于水中,土在自重或者荷载作用下引起沉降;对于湿陷性国内规范主要认为是黄土等土体具有多孔结构,并且多钙系和垂直节理发育,在水的作用下土体结构破坏引起沉降的现象,国外一些学者也认为上述土体在压力作用下引起的结构破坏也属于湿陷性破坏范畴。
3如何评价湿陷性和溶陷性《盐渍土地区建筑规范》(SY/T 0317-2012)中规定当溶陷系数δ值大于或等于0.01时,应判定具有溶陷性,并根据溶陷系数δ 的大小分为以下三类:(1)当0.01≤δ≤ 0.03 时,具有轻微溶陷性;(2)当0.030.05时,具有强溶陷性。
盐渍土地基的总溶陷量应按下式计算:式中:Sδ0——盐渍土地基的总溶陷量(mm);δi——第i土层的溶陷系数;Hi ——第i层土的厚度(mm);n ——基础底面以下全部溶陷性盐渍土的层数。
湿陷性黄土地区岩土工程勘察和地基处理要点
![湿陷性黄土地区岩土工程勘察和地基处理要点](https://img.taocdn.com/s3/m/e33e8f9581eb6294dd88d0d233d4b14e85243e22.png)
湿陷性黄土地区岩土工程勘察和地基处理要点湿陷性黄土地区是中国西北地区常见的一种地质条件,在进行岩土工程勘察和地基处理时,必须要充分考虑到地质特点和湿陷性黄土的特性,采取相应的措施来保障工程质量和安全。
下面将就湿陷性黄土地区岩土工程勘察和地基处理要点进行详细的介绍。
一、岩土工程勘察要点1. 了解地质背景针对湿陷性黄土地区的岩土工程勘察,首先要了解该地区的地质背景,包括地层分布、岩土特性、地下水情况等。
湿陷性黄土地区常常存在土层松软、含水量高的特点,容易发生塌陷和变形,因此地质条件的了解对于后续的工程设计和地基处理非常重要。
2. 地层勘测和取样在勘察中,需要对地下地层进行详细勘测,并取样送检。
通过对地下地层的勘测和分析,可以了解到地层的性质和特点,为后续的地基处理提供重要的参考依据。
3. 地下水位和水文地质调查湿陷性黄土地区地下水位通常较浅,对工程的稳定性和安全性会产生较大的影响。
在勘察中要重点关注地下水位的情况,进行水文地质调查,了解地下水的来源和分布情况,为后续的工程设计提供参考。
4. 地质灾害和地基稳定性评价湿陷性黄土地区容易发生地质灾害,如塌陷、滑坡等,因此在岩土工程勘察中需要对地质灾害进行评价,确定工程地基的稳定性,并制定相应的地基处理措施。
5. 地下管线和地下设施勘察在进行岩土工程勘察时,还需要对地下管线和地下设施进行详细的勘察,了解其分布和情况,避免在施工中对其造成损坏,从而影响工程的进行。
二、地基处理要点1. 土质改良针对湿陷性黄土地区的地基处理,首先需要考虑土质改良的措施。
根据实际情况,可以采取加固土体、改良土质等方式,提高土壤的抗压强度和稳定性,降低地下水位对土壤的影响。
2. 基础设计在进行地基处理时,需要根据工程的实际情况,合理设计基础形式和尺寸,确保基础的承载能力和稳定性。
同时还需要考虑基础与地面的连接方式、支撑形式等细节问题,为工程的施工和使用提供可靠的基础支撑。
3. 排水设计由于湿陷性黄土地区地下水位较浅,容易对土壤和地基构成不利影响,因此需要进行排水设计。
浅谈陕西地区湿陷性黄土地基评价及处理方法
![浅谈陕西地区湿陷性黄土地基评价及处理方法](https://img.taocdn.com/s3/m/e3c0a77c168884868762d6da.png)
公路路面再生利用与养护新技术研讨会论文集浅谈陕西地区湿陷性黄土地基评价及处理方法张艳1 杨建锋2崔佳1张文军1李义辉1(1西安公路材料再生工程技术研究中心陕西西安7100652西安国通路桥工程有限公司陕西西安710068)摘要:本文简要阐明延安地区黄土湿陷机理和危害,通过对室内土工试验指标的应用,根据现行国家规范标准,针对岩土工程勘察过程中常遇到的问题,详述了湿陷性黄土地基湿陷的评价方法,并对其常用地基处理方法作了简要说明。
关键词:湿陷性黄土;湿陷性评价;湿陷等级;处理方法1.前言黄土是一种特殊的第四纪大陆疏散堆积物。
黄土按成因分为原生黄土(黄土)和次生黄土(黄土状土)、新近堆积黄土。
我国黄土堆积时代包括整个第四纪,面积达64万平方公里。
目前,危害较大、研究较多的湿陷性黄土分布面积约为27万平方公里。
2 .黄土的湿陷机理及其危害2.1黄土湿陷机理黄土是一种颜色呈褐黄—黄褐色;土质不甚均匀;粉粒含量较高;结构疏松,具大孔隙;垂直节理发育;富含钙质粉末;一般具有湿陷性和高压缩性等。
黄土是在干旱和半干旱条件下形成的,在干燥少雨的条件下,由于蒸发量大,水分不断减少,盐类析出,胶体凝结,产生了加固粘聚力,在土湿度不很大的情况下,上覆土层不足以克服土中形成的加固粘聚力,因而形成欠压密状态,一旦受水浸湿,加固粘聚力消失,便产生湿陷。
2.2 黄土湿陷危害黄土的湿陷性指黄土浸水后在外荷载或自重作用下发生下沉的现象。
通常在自重压力和附加压力共同作用下产生湿陷的黄土称非自重湿陷性黄土,而仅在自重压力下就产生湿陷的黄土称自重湿陷性黄土。
黄土的湿陷变形是由于地基被水浸湿所引起的一种附公路路面再生利用与养护新技术研讨会论文集加变形,这种变形往往是随机的,任何时间任何地段都可能发生,而且变形的速率很大,并且不均匀,易造成地面塌陷,从而导致建筑物倾斜甚至产生裂缝等工程事故,因此,岩土工程勘察过程中,应对黄土的湿陷性及地基湿陷等级作出正确评价,并建议合理的地基处理方案和施工中应注意的问题,以减少工程隐患。
黄土湿陷性指标试验
![黄土湿陷性指标试验](https://img.taocdn.com/s3/m/ce790516b9f3f90f77c61b39.png)
试验方法的选择:单线法较双线法更符合地基实际情况,从理论上讲单线 法比双线法好。但单线法需取五个环刀,对普通工程勘察来说,取土量大, 试验繁琐,且有时很难满足试验要求。
三 试验目的及标准
本试验的目的是测定黄土变形和压力的关系,以计算压缩变形系数、 湿陷变形系数,渗透溶滤变形系数、自重湿陷系数等黄土压缩性指标。 测定项目根据未处理的和预先浸水处理过的场地工程实际情况,选定 试验程序来确定。通过湿陷性黄土地基的湿陷性以及湿陷机理分析, 对湿陷类别和等级的判别,提出对湿陷性黄土地基处理的方法及质量 检测与控制施工中的建议。分析不同深度黄土的湿陷系数、湿陷起始 压应力、湿陷峰值压应力,从而为当地湿陷性黄土地基处理提供了重要 依据。
单线法:单线法需取五个环刀试样,要求含水量均匀一致,环刀试样间 密度差值小于等于0.03g/cm3,均在天然湿度下分级加荷,分别加至不同 的规定压力,下沉稳定后浸水至湿陷稳定为止。最后绘制δs~P 曲线, 在曲线上求得湿陷起始压力。
双线法:双线法需取两个环刀,环刀试样间密度差值小于等于0.03g/cm3, 分别在天然湿度下和浸水饱和后做压缩试验,利用两条压缩曲线的变形差绘 制δs ~P 曲线,在曲线上求得湿陷起始压力。
3 现场试坑浸水试验
在现场采用试坑浸水试验确定自重湿陷量的实测值,应符合下列要求: (1)试坑宜挖成圆(或方)形,其直径(或边长)不应小于湿陷性黄土层的厚度, 并不应小于10m;试坑深度宜为0.50m, 最深不应大工业于0.80m。坑底宜铺 100mm厚的砂、砾石。 (2)在坑底中部及其他部位,应对称设置观测自重湿陷的深标点,设置深度 及数量宜按各湿陷性黄土层顶面深度及分层数确定。在试坑底部,由中心向坑边 以不少于3个方向,均匀设置观测自重湿陷的浅标点;在试坑外沿浅标点方向10~ 20m范围内设置地面观测标点,观测精度为±0.10mm。 (3)试坑内的水头高度不宜小于300mm,在浸水过程中,应观测湿陷量、耗 水量、浸湿范围和地面裂缝。湿陷稳定可停止浸水,其稳定标准为最后到的平均 湿陷量小于1mm/d。 (4)设置观测标点前,可在坑底面打一定数量及深度的渗水孔,孔内应填满 砂砾。 (5)试坑内停止浸水后,应继续观测不少于10d,且连续到的平均下沉量不 大于1mm/d,试验终止。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湿陷性黄土地基评价
中图分类号:p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0745(2012)12-0189-01
摘要:文章论述了黄土湿陷性和湿陷性判定方式,分析湿陷性黄土地基评价需要综合的多种因素即兼顾室内湿陷性试验和现场浸水试验数据并将湿陷性和湿陷敏感性结合结合起来。
简单分析了在评价湿陷性黄土地基时应注意的几个问题。
关键词:黄土地基湿陷性湿陷敏感性评价
黄土分布广泛,大约占陆地总面积的9.3%,我国的黄土分布面积约占世界黄土总面积的4.9%,黄土多分布于干旱、半干旱地区,这一地区气候干燥,年降水量在250mm-500mm之间。
由于黄土形成的这一特殊环境,所以黄土成为一种特殊土质,在一定压力作用下具有浸水湿陷性。
近年来越来越多的项目在黄土地区开展,从而使得黄土的湿陷性评价逐渐成为一个对黄土区域工程至关重要的问题,因为对黄土地基湿陷性判断的准确程度,直接影响到整个工程在技术、经济上的合理性。
1 黄土的湿陷性
黄土的湿陷性是指黄土在一定附加压力作用下,受水浸湿而产生变形,称为湿陷性黄土。
当然并不是所有的黄土都具有湿陷性,有的黄土如老黄土(q1、q2)就不具有湿陷性,或只有轻微湿陷性。
新黄土(q3、q4)一般具有湿陷性。
黄土在饱和自重压力作用下产生湿陷,称为自重湿陷性黄土,否则称为非自重湿陷性黄土。
2 黄土的湿陷性的判定
判定黄土湿陷性的指标,湿陷性地区规范采用湿陷性系数δs。
然而只判定某一深度处的土是否具有湿陷性对工程往往不具有实际意义,因此对整个场地来说,我们要通过公式进一步计算自重湿陷量δzs从而判断黄土场的湿陷类型是非自重或是自重湿陷性,并由δzs和计算总湿陷量δs结合来判定场地的湿陷等级。
实验室内一般通过小型固结仪进行单线或双线法试验,分级施加压力,由公式(1)和(2)算得每层土的湿陷系数δs和自重湿陷系数δsz ,进而由公式(3)和(4)分别算得δs 和δzs 。
δs 为计算湿陷量,野外通过原位试坑浸水试验可得到实测湿陷量。
式中hp和hz为保持天然的湿度和结构的土样,分别加压至p和土的饱和自重压力时下沉稳定后的高度;hp`和h`z分别为上述加压稳定后的试样浸水下沉稳定后的高度;h0为试样的原始高度;β和β0为修正系数;δsi和δzsi分别为第i土层的湿陷系数和自重湿陷系数;hi为第i层土的厚度。
1)当计算得δs0.015为湿陷性黄土;δsz0.015为自重湿陷性黄土[1]。
2)当某场地当实测或计算δzs≤7厘米时,该场地为非自重湿陷性黄土场地,δzs >7厘米时为自重湿陷性场地。
3)当δs ≤30cm且δzs≤7cm时,场地属于ⅰ级轻微湿陷类型;当30cm35cm、δs≥50cm且δzs≥35cm或者δs >60cm且7cm60cm 且δzs >35cm时为ⅳ级很严重湿陷类型。
一般情况下,我们只要判定某场地为非自重湿陷性类型,那它的湿陷等级就是ⅰ级或者ⅱ级,自重湿陷性场地才可能出现ⅲ级或者ⅳ级。
我们通过对大量室内以及野外试验数据的分析,得到以下两点:(1)西北地区如甘肃,黄土的湿陷性强而试验值偏低,而山西、河南等地黄土的湿陷性弱而试验值偏高;(2)对于非自重湿陷性黄土地区,实测自重湿陷量δzs`常小于计算自重湿陷量δzs”,而在自重湿陷性黄土地区,实测自重湿陷量δzs`常大于自重湿陷量δzs”或二者接近,所以我们通过修正系数β0来调整地区差异。
3 湿陷性地基评价应注意的几个问题
1)我们在评价湿陷性黄土地基的时候要兼顾湿陷性和湿陷敏感性。
我们在分析在湿陷性黄土场地事故时发现:某些湿陷等级较低的场地对建筑物的危害反而大于某些湿陷等级较高的场地;某些场地总的湿陷量并不是特别大,但是对建筑物的危害却大于某些湿陷量很大的场地。
这是因为我们在评价湿陷性黄土地基时忽视了黄土的湿陷敏感性。
所谓湿陷敏感性,是指黄土浸水后湿陷发展的难易程度和湿陷发展速度。
判定自重湿陷敏感性的时候,比较可靠的方法是进行不同浸水面积和时间的现场试坑浸水试验,并可根据黄
土的地理位置和湿度历史、自重湿陷性土层埋深、颗粒组成、初始湿度、塑性高低、室内计算自重湿陷量,以及土中易溶盐含量等因素进行间接判定[2]。
2)黄土地层从虽然从宏观上看是比较均一的,但是实际上可能会出现自重湿陷与非自重湿陷土层交替的现象,由于我们取样的间隔较大,可能会导致厚度很小的一部分土层代表了整个土层的湿陷性,导致我们的判断出现偏差。
3)自重湿陷系数的规律性较差,并不是随饱和自重压力成比例关系,所以对白重湿陷黄土场地的评价应以现场试验结果较为可靠[3]。
4 结语
我们在对湿陷性黄土地基进行评价时要结合室内湿陷性试验和现场浸水试验,同时兼顾湿陷性和湿陷敏感性,取样时,有条件的话尽量减少间距,尽可能取到更具有代表性的试样,才能更准确的对湿陷性黄土地基做出评价,减少工程事故的发生。
参考文献:
[1]刘祖典. 黄土力学与工程[m]. 陕西科学技术出版社. 1996
[2]涂光社. 试论黄土地基的自重湿陷敏感性[j]. 工程勘察. 1980,02
[3]刘祖典. 影响黄土湿陷系数因素的分析[j]. 工程勘察. 1994,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