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原常见军事训练伤

合集下载

军事训练伤与防治措施

军事训练伤与防治措施

军事训练是部队平时的中心任务,在实施训练过程中,一些官兵由于防护意识不强,防护措施不落实,组织训练方法不科学及心理素质欠佳等因素,容易导致训练伤的发生。

军事训练伤的分类军事训练伤是由于军事训练直接导致参训人员组织器官功能障碍。

软组织损伤主要包括擦伤、挫伤、撕裂撕脱伤、急性腰扭伤、慢性腰肌劳损、腰椎间盘脱出、腱炎及腱鞘炎、肌筋膜炎、滑膜炎。

骨关节损伤主要包括骨折、关节脱位、关节扭伤。

器官损伤主要包括头、胸、腹内脏器以及眼、耳等的损伤。

军事训练伤的预防措施预防部队军事训练伤要从“生理——心理——社会医学”模式角度出发,根据部队官兵的特点和部队训练的要求,因势利导,最大限度地预防训练伤的发生。

训练管理加强科学性科学合理地安排军事训练是预防训练伤发生的重要环节之一。

科学制订训练计划和严密组织实施,不仅可以有效地克服训练中容易致伤的内外因素,而且能降低训练伤发生率,从而提高训练质量和效果。

加强军事训练安全和防护知识认真贯彻军队军事训练健康保护的相关要求和规定,要使全体参训人员充分认识预防训练损伤的重要性,普及训练伤的防护知识,了解器械训练的操作规程,以及正确使用防护用品的方法。

合理安排,科学施训认真学习部队条令、条例以及相关的政策文件,按照训练大纲,合理安排训练科目,不搞急于求成,突击达标。

训练要做到精心策划,严密组织,按照先简后繁、先易后难、先弱后强、先小后大的渐进方式安排进度和强度,避免单一动作过度训练。

训练前应做热身活动10~15分钟,训练后应做放松活动。

训练中抓好训练指导,切实按动作要领进行练习,做到体力、技巧运动相结合,以尽量避免和减少训练伤。

加强军事训练中的卫生监督和卫生防护为确保军事训练计划的落实,提高训练质量,减少或避免军事训练伤的发生,部队卫生人员应做好训练中的卫生监督和防护工作。

(1)在部队进行系统的军事训练前,卫生部门应对参训人员进行体质和健康的全面评估,对一些影响训练的伤病情况要及时向训练部门提出调整训练的意见。

常见军事训练伤的防护

常见军事训练伤的防护

常见军事训练伤的防护军事训练伤是指军事训练时直接导致参训人员的组织器官功能障碍或病理改变;按受伤部位不同分为软组织损伤、骨关节损伤和器官损伤三大类;普及军事训练伤的防护知识,指导大学生科学施训,防止军事训练伤发生,减少训练减员,提高训练质量,对保证训练任务完成具有重要意义;以下重点介绍几种常见军事训练伤的防治;一、应力性骨折人体骨骼是坚固的组织,非强大暴力一般不易造成骨折,但反复超负荷的应力、张力、剪力等因素作用或者疲劳、损伤的肌肉反复不协调收缩,可以造成骨骼“疲劳”损伤断裂,医学上称之为应力性骨折或疲劳骨折;一主要表现应力性骨折一般无明显急性外伤史,早期不易发现;当参训者四肢某部位出现无明显原因的较为固定的疼痛,并在疼痛出现前有一周至数周的强度较大的训练,而且疼痛随强度加大而加重;二防治要点1.针对长跑、武装越野或背沙袋跑及正步训练等课目,应进行科学计划、合理安排,强调实施“循环训练法”,克服单一动作长时间超负荷重复训练,严格要求熟练掌握动作要领;2.当有先兆症状出现时,应及时调整训练内容、时间和强度;3.发生应力性骨折,应予以停止训练,休息7—10天,同时辅以物理治疗,以避免显性、完全性骨折的发生;二、肩关节前脱位肩关节属球窝关节,其特点是活动范围大而稳定性差,故较易脱位;在军事训练损伤中以前脱位为最常见;一主要表现多表现为肩部外伤后出现局部肿胀、疼痛、畸形、活动障碍等症状;五防治要点1.实施科学训练、规范动作要领;克服恐惧害怕心理、尽量减少动作失误;2.重视训练前的热身运动;3.加强肩周肌肉力量及其关节的柔韧性和灵活度训练,将有利于提高肩周关节稳定性和抗损伤能力;4.一旦确诊,立即由专科医师进行手法复位;复位后关节须停止运动3周,否则易发生习惯性脱位;三、膝关节损伤膝关节是人体关节面最大,杠杆作用最强,负重较大的关节,也是容易发生损伤的关节之一,如创伤性滑膜炎、半月板、前后交叉韧带、内外侧副韧带损伤以及关节软骨、骨损伤等,均为军事训练中的常见损伤;一主要表现多表现为膝部外伤后出现局部肿胀、疼痛、畸形、活动障碍等症状;二防治要点1.重视平时膝周肌肉的力量性和协调性训练;特别是股四头肌的力量训练,对增强膝关节的稳定性,预防半月板损伤尤为重要;2.加强自我保护意识训练,提高对突发情况的快速判断、反应能力,如摔倒前的就地翻滚自我保护动作练习;3.加强膝关节的防伤知识普及教育;4.明确膝关节损伤时,轻者一般采取冷敷、加压包扎等对症治疗;予以适当调整训练科目,重者则停训休息;已出现关节积液者应尽早无菌条件下抽吸积液并加压包扎;特别严重者应立即转送上级医院诊治;四、肘关节骨关节病训练性肘关节骨关节病是指直接因军事训练所导致的肘关节关节软骨退行性变及继发性关节功能障碍和病理改变的统称;它是因肘关节反复超负荷训练或直接撞击、扭转等所造成的累积性损伤,多见于投弹、格斗、散打等项目,故又称投掷肘、肘内障等;一主要表现临床表现为肘关节屈伸活动受限,并伴有疼痛、肿胀或有关节交锁等现象;二防护要点1.适当主动地加强肘关节周围肌肉的肌力训练,以保持关节稳定性及抗损伤能力,纠正不正确的动作技术要领,防止暴力扭伤和直接撞击损伤;2.肘关节伤明确诊断后应即刻冷敷,停止训练2—3周,然后宜尽早在医生指导下进行主动功能操练;3.肘关节损伤后的康复期,功能操练中切忌采取被动过度拉伸的锻炼方法,就可最大程度地预防训练性肘关节骨关节病的发生;五、腕舟状骨骨折腕舟状骨骨折多因跃进、卧倒或摔倒时用手掌着地而发生;一主要表现骨折早起局部肿痛、压痛、腕关节活动受限,鼻烟窝处压痛是早期诊断的主要体征;陈旧性骨折的临床表现为活动痛及鼻烟窝压痛,个别严重者可导致腕关节创伤性关节炎;二防治要点1.加强对参训人员自我保护意识的训练,克服跌倒时用手撑地的习惯;2.早期得到正确诊治是预防创伤性关节炎的关键;对腕部摔伤后肿痛,特别在鼻烟窝处触痛者必须要给予应有的重视,即使伤后早期X射线检查难以发现骨折,亦应在伤后2周再进行一次X射线检查,以免延误诊治而导致创伤性关节炎的形成,此期间应予以石膏或支具制动;六、臂丛神经损伤臂丛神经损伤是军事训练较为常见的损伤之一;绝大多数在俯卧撑训练中发生,也可发生于单双杠、投弹等训练;一主要表现由于受伤的主要原因是俯卧撑训练时动作不规范、不协调,屈肘时肩关节过于外展长时间重复单一动作,造成胸小肌疲劳损伤与肿胀,从而导致臂丛神经受到卡压、反复摩擦,致使部分神经纤维变性,表现为不同程度的上肢无力、麻木、活动受限;二防治要点1.强调参训者熟练掌握正确的动作要领;防止练习时肩部及上肢过度外展,克服为追求次数而导致的动作完成不充分、频率过快的现象;2.全面加强身体素质训练,特别是身体的柔韧性训练,对预防此类损伤是尤为重要的;3.强调早期诊断,一般通过询问伤史等早期诊断;一旦明确诊断应及时停训,大多数伤者经休息可不治自愈,极少数长期不恢复者可考虑神经松解手术治疗;七、髌腱损伤训练性髌腱损伤是指发生于膝部髌骨下方的腱组织损伤;由于多发生在蛙跳、折返跑和400米障碍及球类竞技等训练,故也常称为“跳跃膝”;一主要表现该损伤大部分是因长时间、反复的屈膝半蹲跳起等超负荷训练所致;主要临床症状为髌腱或髌尖疼痛,常表现为跳跃、上下楼梯、半蹲发力等活动时痛,偶有“打软腿”现象;二防治要点1.强调有计划地逐步加强加大载荷的静蹲及蹲起力量的体能训练,以促进髌腱和髌尖部位的组织功能结构的塑形改建,适应和提高其承受牵拉暴力的能力;2.掌握正确的技术要领;运动医学研究认为:跳跃式膝关节起跳角度越小对髌腱的牵拉力越大,同时成绩也越差,而当起跳角度控制在150°左右时成绩最好,髌腱损伤的发生几率也最低;因此在训练中要指导参训者掌握良好的起跳角度,以减少训练性髌腱损伤的发生;3.严格实施训练计划,提倡循环训练法,是预防此类损伤的关键;八、习惯性崴脚踝关节扭伤后,由于早期未得到重视、误诊或未治疗,从而导致踝关节不稳定,极易发生再损伤,成为习惯性踝关节扭伤,俗称“习惯性崴脚”;一主要表现踝关节扭伤后,遇到路面稍不平整或小腿肌肉疲劳时,反复出现崴脚;二防治要点1.科学安排训练计划,避免维持踝部稳定性的小腿外侧肌群的过度疲劳,同时加强该肌群的专门力量训练,如进行踝外旋、足外展外翻、趾伸的专门抗阻练习,以增强足踝部抗内翻损伤的能力;在训练和考核前,认真进行各3—5分钟的足内翻和足外翻静力性拉伸练习;2.强调动作要领的掌握;防止足踝载荷应力的集中,使其保持平稳状态;3.改善训练场地条件,避免因场地凹凸不平所造成的扭伤及摔伤,穿着合适舒适的训练鞋;4.对足踝部有损伤症状或其他疾病者,应及时休息或治疗,以免加重损伤或延误治疗;踝关节扭伤后,应及时用冷敷或冷水冲洗降温、加压包扎、患肢制动和抬高等方法进行紧急处置;一般虽经X线检查排除骨折者,也应予以石膏或支具固定3周左右;如果侧副韧带损伤已发生断裂,应进行手术修复;九、跟腱断裂军事训练所致的跟腱断裂多发生于400米赛跑、400米障碍、5公里武装越野、格斗、球类竞技等训练;一旦发生,则需手术治疗,并常遗留一定程度的伤残,因此训练中应高度警惕跟腱断裂的发生;一主要表现跟腱发生断裂时伤者往往可以听到或感觉到足跟部“断裂声响”,伤则足尖不能站立,并在跟骨上方出现凹陷性压痛,足趾屈功能明显受限、无力;二防治要点1.强调正确掌握前足起跳动作的训练,克服踝过伸、全脚掌起跳起跑的错误习惯动作;2.训练中提倡循环训练法,避免过多或过早的踝背伸位发力训练;3.加强对患有慢性跟腱腱围炎的参训者进行医学监督、指导和有效治疗等,认真做好包含跳跑综合技术内容较多的科目训练前的身体准备活动,对于长期未进行正规体能训练的人员,特别是40岁以上的人员,应避免突然参加负荷大、强度高的科目训练及球类竞技活动;十、跟腱末端病这是一种常见的体能训练损伤,属于滑车型末端病的一种;多为踝过伸位起跳过多的训练所造成的慢性劳损;一主要表现主要表现为踏跳痛、蹬地痛、跟腱抗阻力痛,严重者静息时也痛;二防治要点1.强调提倡循环训练法,防止过劳损伤;2.纠正踝过伸全脚掌起跳起跑的错误习惯动作;重视训练前的准备活动,防止跟腱的急性暴力拉伸;3.发病后早期一般以休息、理疗为主、并辅以粘膏支持带将踝关节固定于背伸10度,以防止其因过度背伸继续拉伤腱止点;十一、下腰痛军事训练中发生下腰痛及腰腿痛较为多见,但这不是一种独立的伤病,而是一系列症状或称综合征;主要是由于慢性过劳损伤所引起的软组织损伤,多发生于搬抬重物用力过猛、弯腰时间过长或者过度疲劳,使韧带、肌肉过度牵拉损伤或部分断裂、劳损;一主要表现伤者下腰部疼痛或者压痛,无明显膝关节以下部位的放射痛,常伴有活动前疼痛,活动中可明显缓解,休息后再疼痛,且有加重趋势的现象;二防治要点1.加强腰背肌和腿部力量的训练,从身体素质的提高上来适应训练作业的要求;2.操作程序及动作要领的掌握,如搬抬重物时双下肢不要过于直立,膝关节应先屈曲,以防搬抬时导致腰部牵伸性拉伤,甚至造成椎间盘突出;3.做好训练作业前后的准备及放松活动,重点要进行腰部及腿部肌肉的伸展与放松,当训练强度过大时,训练后还可进行相互间按摩和放松;4.症状轻者一般通过消除致病因素,纠正不良的工作习惯和体位;卧床休息,并辅以物理、药物治疗;重者则可予以神经阻滞和手术治疗;十二、腰椎间盘突出症腰椎间盘突出症是军事训练中较为常见的损伤,多发生于需要进行超重举高及搬抬操作的训练与作业中;一主要表现表现为剧烈的突发的下腰痛,并伴有一侧或者双侧的下肢放射性疼痛,一般应反射到膝关节以下的小腿外或后侧、足背、足趾等部位;咳嗽、打喷嚏、大便用力等加大腹部压力时,腰腿痛随之加重;二防治要点1.平时加强对腰背肌的力量及柔韧性训练;由于军事训练中涉及腰背肌的训练及考核项目极少,而与之对应的腹部肌肉的训练及考核科目却相对较多,这必将导致脊柱的不平衡、不稳定、并使腰椎前凸消失,形成了腰椎间盘退行性变及腰椎间盘突出症;为此可做俗称“燕子飞”动作练习,即身体处于俯卧位并以腹部为支点,然后头肩上抬及双髋背伸,使身体呈燕子飞状,每日2组次,每组次可根据个人情况而定为20—50次不等,要持之以恒,可在最大程度上预防腰椎间盘突出症的发生,同时也是治疗该症的一种很好的有效方法;2.在训练与作业中当急需高举或搬抬重物时,应强调采取先屈膝再发力的动作,克服直腿弯腰发力的不良习惯;十三、运动性血尿和蛋白尿运动性血尿和蛋白尿是指参训者训练后所出现的一过性血尿、蛋白尿现象,经详细的体检和辅助检查,均未发现泌尿系统的器质性病理改变;多见于高强度的训练下;一主要表现大多数人没有相应的身体不适反应,少数可以出现乏力、头晕、肢体酸重感、腰痛等症状;二防治要点1.强调实施全面提高综合身体素质的训练,以增强机体适应代偿能力;2.不可过度训练,并避免在过硬场地上进行长时间超负荷的跑跳训练;3.在训练及考核时应注意及时补充饮水;4.一旦出现血尿和蛋白尿,应暂停训练,并及早进行检查诊治;对无特异性主诉的镜下血尿和蛋白尿者无需特殊治疗,通常休息3—7天后,血尿和蛋白尿就会消失;十四、过度训练综合征过度训练综合征,又叫过度疲劳,是指参训人员在训练期间接受超负荷训练,而整个机体未能获得适应,导致多个器官发生功能障碍或病理改变的一种症候群;一主要表现早期主要表现为受训者不愿意参加训练、睡眠不好、食欲减退、头晕、全身乏力、困倦或易激动,训练成绩下降;晚期表现除上述症状外还有失眠、多汗、体重减轻、浮肿、心悸、气促及心前区不适感,训练后脉搏明显加快;消化系统功能可出现紊乱,表现为腹痛、腹泻、便秘等,女生常可出现月经失调等症状;二防治要点1.严格执行军事训练伤健康保护规定,科目制订切合实际的训练计划,严禁带病参训,并采取快速消除疲劳及因人施训措施;2.严格遵守作息制度,保证充分的睡眠及合理营养膳食;3.诊断明确时,轻者早期应采取减少训练量,积极休息,对兴奋性降低者应延长其生理睡眠时间,对于兴奋性过高者可给予镇静剂,2—3周后可逐渐增加训练量,并采用心理干预,进行自我暗示放松、催眠放松、生物反馈等疗法,逐步恢复正常训练;严重者应终止训练活动,送上级医院治疗;十五、过度紧张综合征过度紧张综合征,是指在军事训练或考核时参训者所承受的体能、心理负荷超过了其个体的生理、心理耐受阈值即“极点”时而发生的生理紊乱或病理征象;特别是新入校的学生,由于具有年纪轻、训练基础差、机体适应性耐受性差,心理承受能力弱或原患有慢性疾病等特点,成为该征的易感个体;一主要表现短暂性脑血管痉挛缺血所引起的昏厥、虚脱、健忘或情感障碍;也可发生急性心功能不全或急性胃肠道症候群等症状;二防治要点1.加强军事训练期间的医学监督,开训前认真做好参训人员的身体检查,了解发现重点人员的潜在疾病,避免带病或病后初愈参加剧烈运动,对身体素质及训练基础差的参训者应强调循序渐进原则;2.加强军事训练期间的医学和心理知识教育与指导;3.该综合症绝大多数通过卧床休息、保暖、饮用温开水或咖啡等饮料以及吸氧、输液即可恢复,不会遗留后遗症;极少数较重损伤者应送医院接受相应的专科救治;。

高原军事训练中意外伤的调查与防治

高原军事训练中意外伤的调查与防治
分 布 : 年 新 兵 进入 高 原 地 区 集 训 为 最 多 , 时 训 练 次 之 ; 3 每 平 ()
4 防 治 策 略
根 据 以 上 资 料 , 预 防 高 原 官 兵 训 练 伤 的 发 生 , 做 好 相 为 应 应 的 准 备 及 防治 工 作 。 41 重视 理论教育 . 要对官兵 , 其是新兵进入 高原 训练前 , 尤 认 真 进 行 高 原 地 区环 境 、 候 、 理 的教 育 , 让 其 掌 握 高 原 地 气 地 并 区 对 人 体 机 能 是 如 何 产 生 及 产 生 哪 些 影 响 的 。 重 视 各 项 军 事 训 练 的理 论 教 育 , 其 从 理 论 上 理 解 和 掌 握 各 项 技 术 要 领 , 让 为
不 合 理 , 动量 ( 部 负担 ) 大 , 反 训 练 规 则 , 乏 保 护 ;5 运 局 过 违 缺 () 特 殊 军 训 存 在 相 关 危 险性 。 其 他 致 伤 原 因 有 器 械 、 地 不 良、 场 粗心大意 、 练纪律不严 等。 训 高 原 军 事 训 练 是 指 在 高 原 特殊 地 区 有 目的 、 计 划 地 将 指 有
训 练 伤 的发 生 率 也 随 之 增 高 , 其 是 在 高 原 地 区 。 为 了查 明 高 尤 原部 队 军 事训 练 中 意外 伤 发 生 情 况 和原 因 , 们 对 高 原 地 区 某 我 部参 加 军 事训 练 的 25位 官 兵 进 行 了 调 查 分 析 , 今 后 高 原 地 4 为 区 官 兵 军 事训 练 中 意外 伤 的 防治 工 作 提 供 较 可 靠 的科 学 依 据 。
【 图 分 类 号 】 R86 中 2
【 献标识码 】 B 文
【 文章 编 号 】 17—1320 )208—2 627 9 (08 0—090

高原新兵训练伤的原因分析与健康指导

高原新兵训练伤的原因分析与健康指导

高原新兵训练伤的原因分析与健康指导
宗瑛;余晓琴;胥全宏
【期刊名称】《西南军医》
【年(卷),期】2005(7)6
【摘要】军事训练是提高军事素质的根本途径,而训练伤是影响战士健康和部队战斗力的重要因素。

为指导战士在训练中能正确地进行自我防护,减少高原新兵军事训练伤。

现就我院2000年至2003年住院的386例新兵集训期间训练伤员进行分析。

【总页数】1页(P55-55)
【作者】宗瑛;余晓琴;胥全宏
【作者单位】解放军第41医院,西藏,山南,856000;解放军第41医院,西藏,山南,856000;解放军第41医院,西藏,山南,856000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R821
【相关文献】
1.综合心理干预对高原新兵训练伤的影响 [J], 朱嘉琦;刘存亮;孙丽君;胡芮;谢清平;阎鸣婵;李勇;张为聪;林映奇;尹黎明
2.高原地区新兵训练伤调查分析 [J], 赵安能;刘存亮;李勇
3.某高原部队新兵军事训练伤流行病学调查 [J], 董红让;米永;苏正林;魏林节;洛桑;王健
4.高原新兵集训期训练伤451例分析 [J], 冯廷春;索得福;赵至成;仲小舟;叶东平;吕
建虹;陶成芳
5.高原新兵训练伤原因分析 [J], 蔡志中;晏明义;胥全宏;赵书哲;沈定芝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军事训练伤的致病因素及预防机制

军事训练伤的致病因素及预防机制

军事训练伤的致病因素及预防机制摘要:军事训练伤是指军队(包括现役和预备役)、武警、民兵及其它接受军事训练的人员因训练导致肌肉骨骼系统的急、慢性损伤,简称训练伤。

而一般训练中出现的腿痛及肾脏功能紊乱、中暑、血尿等功能性病症,以及意外事故所造成的脏器、颅脑等损伤均不属于训练伤的范畴。

军事训练是部队平时的中心任务,,致伤因素极为复杂,既有人体本身的内因,也有训练场环境和气候的外因,为了保障和提高部队的训练效果,降低训练伤发生率,提高部队战斗力。

本文主要就就是训练伤的致病因素及相应的预防机制进行简单的分析。

关键词:军事训练;致病因素;预防机制在军事训练中,学员进行各种锻炼、参加各种活动,是为了让身体更强壮,是为了增强抵抗力。

但是如果在运动中受伤了,则会影响学员的身体发育,给他们的生活带来诸多不便。

所以,教官要尽量避免各种训练伤的发生,让学员在训练活动中得到更好的锻炼。

教官要整理、了解运动损伤的相关知识,使学员认识到训练伤的危害性,以及防治训练伤的方法,进而让学员通过学习了解训练伤的产生原因、预防处理手段,达到自我保护的目的。

同时,教官要让学员能运用所学知识进行正确的锻炼,预防训练伤的发生,并能够力所能及地指导和帮助身边的人进行训练伤的处理。

1军事训练伤发生特点1.1训练伤发生的伤情研究研究发现,软组织损伤和骨与关节损伤仍占据新兵受伤部位的前两位,且下肢伤发生率明显高于其他部位。

李春伶等研究中的膝关节以下部位损伤占训练伤发生率的89.1%。

新兵伤情以过劳性损伤和急性损伤为主,单病种中,关节扭伤、骨折、腱炎与腱鞘炎、肌肉拉伤则比较常见。

1.2训练伤致伤科目研究分析研究资料,发现3000m跑、100m跑、折返跑、队列训练、战术训练、投弹训练、障碍训练等均易导致训练伤发生,体能训练、战术训练、障碍训练为高致伤科目。

高志丹等认为,3000m跑和基础体能训练致伤最多。

训练内容和伤病的种类也有一定关系,3000m跑和队列训练易导致疲劳性骨折和滑膜炎的发生,战术训练易导致关节扭伤和皮肤擦伤,投弹训练易导致肌肉拉伤等观点在各研究资料里都有涉及。

高原试验意外情况处置预案

高原试验意外情况处置预案

一、预案背景高原试验是指在海拔较高的地区进行的各种科学实验、军事试验等。

由于高原地区特殊的地形、气候和生态环境,试验过程中可能会遇到各种意外情况,为确保试验人员安全、试验顺利进行,特制定本预案。

二、预案目标1. 保障试验人员生命安全;2. 确保试验设备安全;3. 最大程度降低试验损失;4. 提高应急处理能力。

三、预案组织架构1. 成立应急指挥部,负责指挥、协调、调度应急工作;2. 设置现场指挥组、医疗救护组、物资保障组、信息宣传组、后勤保障组等专项工作组。

四、预案内容(一)常见意外情况及处置措施1. 高原反应(1)症状:头晕、恶心、呕吐、乏力、失眠等。

(2)处置措施:低海拔地带休息,适量吸氧,补充水分和电解质,必要时服用抗高原反应药物。

2. 中暑(1)症状:体温升高、出汗、口渴、乏力、恶心、呕吐等。

(2)处置措施:立即转移至阴凉处,补充水分和电解质,适量使用退热药物,严重者送医院救治。

3. 脱水(1)症状:口渴、乏力、头晕、尿少、血压降低等。

(2)处置措施:适量饮水,补充电解质,严重者送医院救治。

4. 肺水肿(1)症状:呼吸困难、咳嗽、泡沫痰、紫绀等。

(2)处置措施:立即转移至低海拔地带,吸氧,送医院救治。

5. 交通意外(1)症状:人员伤亡、设备损坏等。

(2)处置措施:立即组织救援,拨打急救电话,对伤员进行初步救治,确保伤员生命安全。

(二)应急响应程序1. 发生意外情况后,现场指挥组立即向应急指挥部报告;2. 应急指挥部启动应急预案,指挥各组开展工作;3. 医疗救护组对伤员进行初步救治,必要时进行紧急转运;4. 物资保障组调配所需物资,确保应急物资供应;5. 信息宣传组及时发布相关信息,做好舆论引导;6. 后勤保障组负责现场保障工作,确保试验顺利进行。

五、预案实施与培训1. 定期组织应急演练,提高应急处置能力;2. 对试验人员进行应急知识培训,确保其掌握应急技能;3. 建立应急物资储备库,确保应急物资充足。

军事训练伤的防治知识

军事训练伤的防治知识

心理素质差.这类战士对耐力、爆发力、反应能力要求很高、高强度体能训练课目、尤其是进行器械训练时往往产生恐惧、紧张等,产生心理障碍,不能发挥其应有的训练水平,容易受伤. 性格内向.这些战友在受伤后,往往不好意思表现出来,忍着,结果耽误治疗,小伤引发大伤.
睡眠不良、思想麻痹、精神紧张、未做准备活动、着装不当、未从易到难、技术动作不熟练均显著提高训练伤的发生率. 此外,吸烟、食物摄入过多或限制都是危险因素.
军事训练伤
军事训练伤的概念 军事训练伤概况 军事训练伤的发生和影响因素 军事训练伤的预防原则和处置方法 常见的军事训练伤及预防处置
一、军事训练伤的概念
军队 <包括现役和预备役>、武警、民兵及其它接受军事训练的人员因训练导致肌肉骨骼系统和器官的急、慢性损伤,称为军事训练伤.
身体素质和解剖结构因素: 身体素质是进行体能训练和军事技术操作的保证.入伍前经常进行体育锻炼的士兵,其训练伤的发生率低,身体耐力相对较强. 一些骨关节的结构因素也是造成训练伤的原因,如先天髋过度外旋、足过度旋前等. 身高与身体质量的比值越大,损伤的机会越多.一般认为,身材矮小的人易发生训练伤;肥胖也被公认为是训练损伤的危险因素,其显著增加下肢在运动中的负荷,增加损伤机会.
二、军事训练伤概况
2.军事训练伤的危害
近年报告的军事训练伤发生率从8%到47.3 %不等,因受伤每人每年缺勤15天,军事训练伤是部队战斗力减弱、非战斗性减员最重要的原因!!
2.军事军事训练伤的危害 训练伤的危害
2.军事训练伤的危害
部队军事训练伤致伤因素极为复杂,既有人体本身的内因,也有训练场环境和气候的外因,因而制定预防措施,进行科学的训练和组织实施,加强卫生监督管理和教育,保证健全的心理健康等显得尤为重要.

高原驻训官兵常见疾病的预防

高原驻训官兵常见疾病的预防

World Latest Medicne Information (Electronic Version) 2016 Vo1.16 No.104 250·经验交流·高原驻训官兵常见疾病的预防陈伟,柴青芬,周爱香(解放军153医院 超声科,河南 郑州 450065)关键词:常见疾病;预防中图分类号:R174+.6 文献标识码:B DOI:10.3969/j.issn.1671-3141.2016.104.212为了适应现代战争的需要,部队跨区域、远距离、多兵种联合演习以及特殊复杂条件下的训练越来越多,平原部队官兵高原驻训就是在特殊地理气候环境下进行的中短期适应性训练,目的是提高官兵对高寒低压缺氧的耐受力,为战争准备,防患于未然。

部队从平原进入高原后,由于受低压缺氧等环境因素的影响,容易诱发及传染疾病,应特别注意预防。

包括缺氧所致的急性高原反应、呼吸道感染、消化道传染病、自然源性疾病以及经接触传播的其他疾病如寄生虫传染病等。

这些疾病的预防与环境及卫生密切相关,包括气压、氧含量,温度、湿度、环境变化及个人、群体、饮食、卫生条件等,应从预防高原反应、辅助用药、卫生消毒等几大方面进行。

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预防急性高原反应。

当官兵由平原进入高原后,寒冷缺氧会对人体心理、精神、神经、呼吸、循环、血液、消化等产生影响,还会引发一系列急性缺氧反应,出现头晕、头疼、眼胀、恶心、呕吐、心慌、气短、食欲减退、眩晕、鼻出血、眼底出血、手足发麻、抽搐、关节痛等症状[1]并影响训练、劳动生活能力。

采取的有效措施是心理辅导,平衡心态,消除恐惧、悲观、焦虑、无所谓心理;积极做好身体准备,严格身体检查,体检不合格的不宜进入高原,提前做好适应性训练;注重休息,保持睡眠,避免剧烈运动,减轻劳动强度;根据缺氧程度辅助吸氧,适量服用预防药物如红景天、西参、人参、党参等。

预防呼吸道传染病。

由于高原低压缺氧,寒冷干燥,昼夜温差大,气候变化快。

军事训练伤的防治

军事训练伤的防治

军事训练伤的防治军事体能训练是增强体能、提高战斗力的有力保障。

官兵进行体能训练时,如果组织方法不科学、防护措施不到位、训练动作不规范、心理素质不过硬,容易发生训练伤。

软组织损伤和骨损伤是较为常见的训练伤,多发生于足踝、膝关节、小腿等下肢部位。

如果早期处理不当,可能出现局部慢性疼痛、关节不稳定等情况,进而导致运动能力下降,如反复受伤易导致伤病残。

因此,出现训练损伤后要及时处理,并进行合理的康复训练。

一、运动损伤的治疗原则根据损伤的发展过程,可以分为早期、中期、后期3个阶段。

不同阶段要采取不同的处理方式。

1.早期运动损伤早期指受伤0~48小时内的急性炎症期,患处通常会出现红肿热痛、功能障碍等症状。

运动损伤的早期处理主要包括以下5个方面:1.1保护损伤早期要保护患肢,避免不顾疼痛的运动造成二次损伤。

注意不要按摩患处,否则会使肿胀症状加重。

1.2休息下肢不要负重或制动1~3天。

如果疼痛明显缓解或消失,可逐步恢复运动。

1.3冷敷受伤后立即用冰袋冷敷受伤部位。

冷敷时用干毛巾包裹冰袋,不要直接接触皮肤。

如果没有冰袋,也可以用冰棍或在乳胶手套内装冰块和水,对患处进行冷敷。

建议每次敷15~30分钟,1~1.5小时重复1次。

如果感觉局部过冷、疼痛,可取下冰袋,休息一段时间后再冷敷。

受伤后的24~48小时内都可进行冷敷。

如果48~72小时后疼痛、肿胀症状明显缓解,可进行局部热敷。

1.4加压包扎加压包扎可以在冷疗过程中或冷疗后进行。

加压包扎时要注意检查远端脚趾皮肤的颜色、温度及活动是否受限,确保绷带或护具没有压迫皮肤、神经或阻断血流。

如果损伤严重,打石膏托固定受伤肢体。

1.5抬高患肢建议在损伤后的24~48小时内,将患肢抬高至心脏30厘米以上,有助于减少损伤部位的血流量,促进血液回流,从而减轻肿胀和局部淤血。

1.中期运动损伤中期指受伤48~72小时后。

此时急性炎症症状逐渐消退,但患处仍有淤血和肿胀。

运动损伤中期要注意以下几点:2.1 及时负重。

军事训练伤的发生原因及预防措施

军事训练伤的发生原因及预防措施

对 所有参加训 练的人 员进 行健康知 识教育和心理疏导 工作 , 握战士 掌 的心理 活动 , 清心理 因素 对训 练的影 响 及保持 心理 稳定 的方法 , 讲 展开健
康向上的文体活动, 克服训练中的恐惧感和紧张感, 减轻心理压力, 增强自 信心 和主 观能动 性 , 高 训练 的适应 能力 , 身心投入 训练 。 提 全 23 加 强训练管理 科学性 . 科学合理地安排军事训练计划是预防军事训练伤发生的重要环节。 军 事训练计划的制定必须按照军 ̄il J I 练条倒和大纲的要求, 合理安排训练科 目, 不搞急于求成, 突击达标, 要做到精心策划, 严密组织, 按照先简后繁。
【 摘要 】 目的: 探讨 不同病情患者的静脉特 点及 静脉 穿刺 的准确方法和效果 。 方法: 对各种 不同性质 的血管 , 采用 不同的穿刺方法 , 结果及
结 论 : 刺 成 功 率 得 到很 大 的提 高 , 时 , 者 也 得 到 了最 快 、 及 时 、 有 效 的 治 疗 。 穿 同 患 最 最
血 管 , 则 , 率进 针 是很容 易 失败 。 否 草 2 肥 胖 患者
影响健侧肢体活动, 同时也有利于患侧肢体的血液循环, 减少血栓的形成 。
7 浮肿 患者 的 穿刺分 析
遇到此类患者时, 首先要镇静、 沉着, 做好其思想工作 , 取得其合作, 耐
心认 真寻 找血 管 , 以在 手 背或 足背先 按摩 皮 肤 , 按压 血管周 围的水 肿 可 并 部 位 , 过 多的 组织 液驱 散 至血 管旁 的皮 下组 织 , 静脉 显露 , 时 , 刻 将 使 此 立 消毒 皮肤 并穿 刺 , 穿刺 成 功。 易 8 休 克 患者 的穿 刺分 析 休克患 者的静 脉呈 塌陷状 , 血管 壁弹性较 差 , 管腔 也比正常 血管小 , 穿 刺 时凭 肉眼很 难看 到 充盈 的静 脉 , 只能 隐约 看 到浅 蓝色 血管 。 静脉 近 心 在

军事训练伤与防治措施

军事训练伤与防治措施

军事训练是部队平时的中心任务,在实施训练过程中,一些官兵由于防护意识不强,防护措施不落实,组织训练方法不科学及心理素质欠佳等因素,容易导致训练伤的发生。

军事训练伤的分类军事训练伤是由于军事训练直接导致参训人员组织器官功能障碍。

软组织损伤主要包括擦伤、挫伤、撕裂撕脱伤、急性腰扭伤、慢性腰肌劳损、腰椎间盘脱出、腱炎及腱鞘炎、肌筋膜炎、滑膜炎。

骨关节损伤主要包括骨折、关节脱位、关节扭伤。

器官损伤主要包括头、胸、腹内脏器以及眼、耳等的损伤。

军事训练伤的预防措施预防部队军事训练伤要从“生理——心理——社会医学”模式角度出发,根据部队官兵的特点和部队训练的要求,因势利导,最大限度地预防训练伤的发生。

训练管理加强科学性科学合理地安排军事训练是预防训练伤发生的重要环节之一。

科学制订训练计划和严密组织实施,不仅可以有效地克服训练中容易致伤的内外因素,而且能降低训练伤发生率,从而提高训练质量和效果。

加强军事训练安全和防护知识认真贯彻军队军事训练健康保护的相关要求和规定,要使全体参训人员充分认识预防训练损伤的重要性,普及训练伤的防护知识,了解器械训练的操作规程,以及正确使用防护用品的方法。

合理安排,科学施训认真学习部队条令、条例以及相关的政策文件,按照训练大纲,合理安排训练科目,不搞急于求成,突击达标。

训练要做到精心策划,严密组织,按照先简后繁、先易后难、先弱后强、先小后大的渐进方式安排进度和强度,避免单一动作过度训练。

训练前应做热身活动10~15分钟,训练后应做放松活动。

训练中抓好训练指导,切实按动作要领进行练习,做到体力、技巧运动相结合,以尽量避免和减少训练伤。

加强军事训练中的卫生监督和卫生防护为确保军事训练计划的落实,提高训练质量,减少或避免军事训练伤的发生,部队卫生人员应做好训练中的卫生监督和防护工作。

(1)在部队进行系统的军事训练前,卫生部门应对参训人员进行体质和健康的全面评估,对一些影响训练的伤病情况要及时向训练部门提出调整训练的意见。

军事训练伤的发生与预防

军事训练伤的发生与预防

军事训练伤的发生与预防发表时间:2018-08-09T11:17:36.787Z 来源:《基层建设》2018年第19期作者:齐伟豪[导读] 摘要:在军事训练过程中不可避免地会出现各种各样的问题,在这当中训练损伤是最严重的,由此带来的不良影响不仅对受训人员的人身健康、学习进度造成损害,而且处理不及时还可能使人残废甚至死亡。

身份证号码:13018319940109XXXX摘要:在军事训练过程中不可避免地会出现各种各样的问题,在这当中训练损伤是最严重的,由此带来的不良影响不仅对受训人员的人身健康、学习进度造成损害,而且处理不及时还可能使人残废甚至死亡。

同时,对国防教育训练也会造成负面社会影响和学员的心理问题。

因此,不论军事训练技术水平如何,只要进行军事训练,就要有合理科学的训练安排和必要的防护,就能避免不必要的损伤。

关键词:军事训练伤;发生;预防当前全军按照大抓训练的要求,使军事训练水平逐渐提高,对提升学员的身心健康,提高学习成绩起到了积极作用,但是尚存在一些薄弱环节,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学员的身心健康,制约了训练进程。

军校新入学学员以青壮年为主体,群体体质相对较好、预防措施易于实施和控制,相关医学干预的依从性好;与普通部队比较,其文化水平较高,培养预期目标高,培养成本大,训练安排紧凑,时间紧任务重,基础体能素质较差,训练伤发病率也高于普通部队。

因此加强军事训练伤的发生与预防方面的研究势在必行。

1常见军事训练伤分类及致伤原因国内《军事训练伤诊断标准及防治原则》将军事训练伤分为软组织损伤、骨关节损伤和器官损伤。

军事训练常见训练伤其特点主要为:①多为骨骼肌肉损伤。

朱晓俊的调查显示,职业损伤中,肌肉骨骼损伤占45.8%,其中在训练场合肌肉骨骼损伤占81.02%。

牛素玲报道,军事训练的损伤以腿部肌肉拉伤最常见(55.7%),其次为踝扭伤(35.2%)、腰肌损伤(34.7%);②受伤方式多以拉伤、扭伤为主。

2016-10美国消防协会(NFPA)发布的数据显示,军事训练常见伤是拉伤、扭伤或肌肉疼痛(52.7%),其次是擦伤、切割伤、出血(13.6%)。

某部高寒山地野外驻训卫生防病工作的做法与体会

某部高寒山地野外驻训卫生防病工作的做法与体会

某部高寒山地野外驻训卫生防病工作的做法与体会【关键词】高寒山地野外驻训卫生防病随着军事斗争准备的不断深入,为积极做好军事斗争卫勤保障准备,我部紧紧抓住高寒山地野外驻训时机,本着“准备在前,预防为主”的原则,从实战需要出发,围绕“保健康就是保战斗力”的要求,结合部队驻训地点多、面广、线长及特殊地理环境和气候特点,深入展开卫生防病工作,取得了初步成效。

在训练全过程中部队未发生一例医疗事故,无1例传染病流行和食物中毒事故发生,昼夜发病率控制在1.6%以下,为巩固和提高部队战斗力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现将我们的具体做法与体会报告如下。

1 健全组织,加强领导,确保卫勤准备工作落实到位是做好卫生防病工作的保证1.1 健全组织机构,明确目标要求成立了由部队领导任组长、机关各职能部门和基层军政主官为组员、卫生机构负责人为第一责任人的卫生防病工作领导小组,明确规定了各成员在卫生防病工作中的职责和任务,实行责任追究制,确保了卫生防病工作有人抓、有人管,形成了上下一条心,机关各部门密切协作、通力合作的良好局面。

1.2 分析形势任务,完善保障预案驻训前,卫生部门组织召开了卫生防病工作形势分析会,认真传达学习上级卫生防病工作指示,深刻分析部队输送途中和驻训地域的卫生防病形势,为有针对性地做好卫生防病工作提供了依据。

同时,按照战时卫勤保障工作的要求,结合驻训地域实际情况,制定了《野外驻训卫勤保障预案》、《野外驻训铁路公路输送预案》、《野外驻训疫情防治应急处置预案》等预案,对医务人员进行卫勤编组,明确各级人员在卫生防病工作中的职责和任务,增强了工作的计划性和预见性、针对性。

1.3 统一思想认识,打牢思想基础我们结合高原地区条件艰苦、环境恶劣的实际情况,对参训的医务人员进行广泛的思想发动和教育,统一了思想,提高了认识,增强了医务人员的责任感和使命感,激发了医护人员的参训热情,调动了工作积极性,为野外驻训卫生防病工作打牢了思想基础。

高原地区新兵训练意外伤23例分析

高原地区新兵训练意外伤23例分析

r .4 ; 部 3 例 , l .4 ; 身 多 处 伤 l 30 % 腹 占 30 % 全 2例 , 占
5 1 2. 4% 。
3 讨论
实有 效 的 措施 , 才能 减少 静 脉穿 刺皮 下 瘀血 的发 生 。 当然 总体 来 说应 主 要从 以下 几 方 面 着 手 : 1 严 格 按 照 医疗 护 () 理操 作 常规 和 基础 护 理 学 的要 求进 行 静 脉 穿 刺 基 本 功 的 训练 , 高穿 刺技 能 。 ( ) 了护理 知识 外 . 提 2除 护士应 掌 握 对
( 收稿 日期 :0 20 .3 2 0 .7 0 )
虑 、 惧 。 过 度 紧 张 的 心 理 使 其 在 投 弹 训 练 时 不 敢 正 眼 相 畏 看 , 心 与 投 弹 动 作 不 协 调 。 本 组 投 弹 训 练 亡 1人 , 是 身 就 由于新兵 投 弹时 过度 紧张 、 惧 导 致 投 弹动 作 不 协调 , 恐 手
准 》 1, 练 伤 分 为 软 组 织 损 伤 、 关 节 损 伤 及 器 官 损 伤 。 … 训 骨
2 结果
面针 眼 , 而未 彻 底压 住 血 管 的 针 眼 , 致 出 血 。病 人 或 家 导
属 不 能 掌 握 要 领 , 迫 时 来 回 晃 动 皮 肤 . 致 出 血 。 另 外 压 导 对 凝 血 机 制 较 差 的 病 人 , 压 时 间 不 足 也 是 造 成 皮 下 瘀 血 按 的重 要原 因 。因压 迫不 当 , 生瘀 血 者 5 发 8例 , 4 . % 。 占 03
2 3 致 伤 部 位 头 颈 部 5例 , 2 .4 ; 部 3例 , . 占 17 % 胸 占
不 足 , 刺 时 易产 生紧 张情 绪 , 患 者配 合不 佳 。 刺 失 败 穿 如 穿

高原训练伤1699例调查

高原训练伤1699例调查

采取 冷敷,8h 4 后进行热 敷 , 配台 理疗 、 并 拦拿等 治疗 ; 对 骨折 、 关节脱位、 严重 的韧带 、 礁伤 、 肌 颅脑胸 腹严 重剖 伤
等应住院治疗。
表 l 训 练项 目与受伤 类型的关系
参考文献 : [ 1 牛文忠 . 平原^急进 高原最大做功能力测试 】 西南国防 J
气候寒 玲 、 山高坡眭 、 枷练 场地不 规 范、 沙大 、 风 紫外 线光 为探讨 高原低氧环境下训l 练伤的发生特点 , 笔者对某
驻西藏 30 5 33 0m 的高原地 区的全训 部 队进 行 丁调 8 0 查, 现将结 果报告如下 。 1 调 童资料 1 1 一般 资料 . 本组 调查 47 0人 均为由平原进人 高原 8 幅射强 等都是促发训练伤的原因。 2 3 预防措施 , 除一般的常规组织 、 管理要 求外 , 开训 在
( 放罩第1 医院点毒军匡 孽 1 5 高J讲练伤防洁中 西蕈#芝 8 O0 , 6 0 0
美 建词 : 训练伤 : 低氧环境
中围分类号 : 83 R 7
影响机体恢复。缺乏科学训练和训 练伤防护知识 + 兵情 新 绪紧张、 焦虑恐惧、 缺乏 自信心 , 以及西藏 高原环 境特 殊 ,
地区的官 兵 . 年龄 L ~2 7 6岁 . 部为男 性、 全 汉族 。训练科 目为共同 科 目, 中发 生训f 伤 l69人 ( 3 0 。 其 练 9 占 5 5 %)
受 伤原 因 坠伤 、 撞伤 、 律伤 、 拉伤 为最多 。 12 训 练项 目与训练伤类型的关系 . 见表 L 。
( 云南陆军预鲁授步兵师第三团卫生队, 云南 蹬江 620 ) 550
关键 词 : 瘁痛 ; 计刺 孛围分类 号 :2 5 3 R 4 .

高原军事训练致舟骨骨折15例治疗体会

高原军事训练致舟骨骨折15例治疗体会

高原军事训练致舟骨骨折15例治疗体会
仲小舟;王秀敏;杨清聪;樊小燕;周晓彬;蒲勇;吴斌
【期刊名称】《临床军医杂志》
【年(卷),期】2003(31)1
【总页数】2页(P108-109)
【关键词】军事训练伤;舟骨骨折;高原
【作者】仲小舟;王秀敏;杨清聪;樊小燕;周晓彬;蒲勇;吴斌
【作者单位】解放军第115医院;解放军77680部队医院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R683.41
【相关文献】
1.高原军事训练致创伤性前颅窝底粉碎性骨折治疗研究 [J], 张渊;边成海;陈利;武敏;毛丽霞;崔琴红
2.高原军事训练致创伤性前颅窝底粉碎性骨折治疗研究 [J], 张渊;边成海;陈利;武敏;毛丽霞;崔琴红
3.军事训练致腕舟骨骨折的手术治疗 [J], 付存磊;胡宏伟;宁廷民;邹强;胡波
4.军事训练致手舟骨骨折34例治疗体会 [J], 李长军;杨利;赵珂;周续祥
5.军事训练致腕舟骨骨折7例 [J], 付岩利;贾晓明;何云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高原常见军事训练的防治原则
军事训练是部队平时的中心任务,由于我们部队长期驻在平原,在突然进驻在高原地区,生活、训练等环境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在实施训练过程中,一些官兵由于缺乏对高原地区的认识,防护意识不强,防护措施可能落实不倒位,组织训练方法不科学及心理素质欠佳等因素,容易导致训练伤的发生。

为了保障和提高部队的训练效果,有针对性地提出预防措施,降低训练伤发生率,提高部队战斗力。

我们医务人员要结合基层连队的训练情况,对常见军事训练伤的发病原因要进行分析,为他们有针对性的指导及提出防治措施。

一.军事训练伤的发生和影响因素
1.训练科目:训练伤的发生与训练的强度、频率、难度有直接关系,强度、频率、难度越高,训练伤的发生率越高。

训练科目太集中及安排不合理超过机体生理阈值为训练伤的致伤因素。

不同的科目发生不同的训练伤:夜行军易致踝关节扭伤,投掷手榴弹训练易致肩关节扭伤和肱骨骨折,双杠倒立的跌伤易产生胸颈部的外伤,倒功训练易致颅脑损伤等。

2.训练环境训练场地是否符合要求; 场地过硬、过滑、不整洁等,都会增加下肢承受应力,地面过硬也是造成颈椎损伤最常见原因。

场地凹凸不平,易致扭伤或跌倒损伤,而过于柔软的场地虽能减少冲击力,却易致膝踝关节扭伤。

训练器材是否完好无损,如单双杠、独木桥等的牢固性与稳定性,受训人员着装、鞋的保护作用是否起效等。

3.训练的准备活动是否充分:准备活动可提高肌肉组织的神经兴奋性,加强肌肉韧带的伸展与柔韧性,并促进思维活动,有利于身体处于良好状态,以提高训练成绩并预防训练伤发生。

心理是否平衡心理因素是训练伤发生的重要因素,心理上的不适应会引发整生理和精神状态的失调,尤其是新兵缺乏训练基础,部分受训人员有畏惧、焦虑的情绪,影响其身心的放松,肌肉韧带关节僵硬,动作不协调,易导致训练伤的发生。

二.军事训练伤的分类;军事训练伤是由于军事训练直接导致参训人员组织器官功能障碍。

1.软组织损伤; 主要包括擦伤、挫伤、撕裂撕脱伤、急性腰扭伤、慢性腰肌劳损、腰椎间盘脱出、腱炎及腱鞘炎、肌筋膜炎、滑膜炎。

2.骨关节损伤:主要包括骨折、关节脱位、关节扭伤。

3.器官损伤; 主要包括头、胸、腹内脏器以及眼、耳等的损伤。

4.训练部位; 训练伤发生的部位与主要受训部位相一致。

训练伤损伤部位见四肢,尤其好发于下肢,如急性创伤性损伤与过劳性损伤。

通过研究发现,对于男性与女性来说,膝盖都是最易受伤的部位,尤以其前交叉韧带为最。

训练中,下肢承受的负荷最重,应力长期作用于下肢,增加了下肢受伤机会
5.容易发生的训练伤:通过调查发现,过劳性损伤中应力性骨折最常见,次为滑膜炎和跟键炎。

急性创伤性损伤中,以关节扭伤最为常见,次为挫伤、急性腰扭伤和擦伤;环境伤则以冻伤和冻疮多见。

按单病种发生率前五位依次为:冻伤和冻疮、关节扭伤、软组织擦伤,急性腰扭伤、应力性骨折,以上5种军事伤累计占总伤率的67.75 % 。

三.军事训练伤的预防措施:
预防军事训练伤要从“生理-心理-社会医学”模式角度出发,根据部队官兵的特点和部队训练大纲的要求,因势利导,最大限度地预防训练伤的发生。

1.训练管理加强科学性;科学合理地安排军事训练是预防训练伤发生的重要环节之一。

科学制订训练计划和严密组织实施,不仅可以有效地克服训练中容易致伤的内外因素,而且能降低训练伤发生率,从而提高训练质量和效果。

2.加强军事训练安全和防护知识; 认真贯彻军队军事训练健康保护的相关要求和规定,要使全体参训人员充分认识预防训练损伤的重要性,普及训练伤的防护知识,了解器械训练
的操作规程,以及正确使用防护用品的方法。

2.加强军事训练安全和防护知识;认真贯彻军队军事训练健康保护的相关要求和规定,要使全体参训人员充分认识预防训练损伤的重要性,普及训练伤的防护知识,了解器械训练的操作规程,以及正确使用防护用品的方法。

3.合理安排,科学施训;认真学习部队条令、条例以及相关的政策文件,按照训练大纲,合理安排训练科目,不搞急于求成,突击达标。

训练要做到精心策划,严密组织,按照先简后繁,先易后难,先弱后强,先小后大的渐进方式安排进度和强度,避免单一动作过度训练。

训练前应做热身活动10~15min,训练后应做放松活动。

训练中抓好训练指导,切实按动作要领进行练习,做到体力、技巧运动相结合,以尽量避免和减少训练伤。

4.加强军事训练中的卫生监督和卫生防护; 为确保军事训练计划的落实,提高训练质量,减少或避免军事训练伤的发生,部队卫生人员应做好训练中的卫生监督和防护工作。

(1)在部队进行系统的军事训练前,卫生部门应对参训人员进行体质和健康的全面评估,对一些影响训练的伤病情况要及时向训练部门提出调整训练的意见。

(2)在体能训练过程中,卫生人员应深入训练现场,做好安全防护工作,对于包扎、止血、固定、搬运、人工呼吸、胸外心脏按压等急救技术进行现场演示,以进一步提高参训人员的自我防病和自救互救能力。

(3)训练中要注意饮食卫生和营养搭配。

合理的膳食有利于增强官兵的体质和训练后体力的迅速恢复。

训练前的一餐应以易消化的高糖低脂食物为主,训练后可适当进食高脂、高蛋白类食物。

出汗多时要适当补充水和盐分。

(4)保证充足睡眠。

睡眠不足和过度疲劳往往会增加训练伤的发生率。

据报道,很多军事训练伤与此有关。

充足的睡眠,充沛的精力是减少训练伤必不可少的方面。

5.开展心理疏导,强化心理训练; 对全体参训人员进行心理健康测评,对心理素质做出一个综合的评定,做好相应的心理教育和心理疏导工作,讲清心理因素对训练的影响及保持心理稳定的方法,克服训练中的恐惧感和紧张感,减轻心理压力,增强自信心和主观能动性,加强心理适应性训练,提高训练的适应能力。

定期检修器材设备,科学选择训练环境;建立每次训练前先严格检查场地和器械,后进行训练的制度,确保训练安全。

在训练中一般以选择平整的泥土砂石地为宜,并注意清除场地中的金属等障碍物,保持训练场地和器材的完好率达到100%。

四.军事训练伤治疗原则
(一). 软组织损伤治疗原则: 软组织损伤采用休息、冷敷、压迫、抬高患肢、局部制动,以及热敷、消除非感染性炎症、康复理疗等方法,进行止痛、消肿、消炎治疗。

1 .休息; 训练外伤发生后,首先是休息,休息可以减轻疼痛,减轻炎症发展,防止损伤加重。

2. 冷敷;用冰(块)袋,低于13~18℃冷水浸泡,伤后24~48h是急需期,每次冷敷20~30min。

冷敷可减轻组织液渗出的肿胀、出血、炎症和疼痛。

3. 压迫; 用弹性绷带包扎患部,目的在于减轻肿胀和组织液的渗出。

4. 抬高患肢: 局部制动:减少患部血流,减轻回流阻力,以缓解患肢肿胀。

5. 热敷; 在伤后24h无肿胀、出血的情况下适用,可缓解患部肌肉与关节的僵硬。

开放性软组织损伤; 除表浅的擦伤及小的刺伤外,应早做初期外科清创术。

6. 康复理疗;有助于加速损伤的早日康复和缓解伤情的发展。

以上治疗无效者,可进行外科手术治疗
7. 加强功能锻炼:恢复期加强功能锻炼,防止肌肉及韧带挛缩。

二)骨关节损伤治疗原则; 首先判断伤情,根据局部疼痛、畸形、肿胀、功能受限四个特征,判断有无骨折或脱位。

(二)骨关节损伤治疗原则; 首先判断伤情,根据局部疼痛、畸形、肿胀、功能受限四个特征,判断有无骨折或脱位。

1. 骨折; 正确实施移位骨折段的复位与固定,必须将肢体固定于功能位或治疗要求体位,骨折部位确实固定。

未固定的关节应充分功能活动,以防僵硬。

拆除固定后应使患肢充分活动,以恢复其功能,必要时可配合理疗、体疗、中草药外敷及康复治疗。

2.关节脱位; 力争早期正确的使脱位关节复位,选择麻醉(无痛和肌肉松弛)下手法复位。

手法复位失败者,可酌情行切开复位。

3关节扭伤; 按软组织损伤处理。

(三).器官损伤治疗原则; 器官损伤是一严重的训练伤,治疗关键在于尽快处理危及生命的并发症:休克、窒息、昏迷、大出血等,按照急救预案进行现场救护,紧急护送住院,进行专科救治。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