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原哲学基本原理(考研复习备用)

合集下载

马克思主义复习资料河南省考研马克思主义哲学基本原理梳理

马克思主义复习资料河南省考研马克思主义哲学基本原理梳理

马克思主义复习资料河南省考研马克思主义哲学基本原理梳理马克思主义复习资料:河南省考研马克思主义哲学基本原理梳理马克思主义哲学是马克思主义理论体系的基础和核心,对于理解和掌握马克思主义思想具有重要意义。

在河南省的考研复习中,马克思主义哲学也是必考的一门科目,因此深入学习和梳理马克思主义哲学基本原理显得尤为重要。

本文将对马克思主义哲学基本原理进行系统的梳理,希望对考生们的复习提供一些帮助。

一、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本原理1.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核心原理,是其基础和立足点。

辩证唯物主义强调对事物的全面认识,认为世界是由矛盾和斗争推动发展的。

历史唯物主义则从社会历史发展的角度分析人类社会的本质和规律。

2.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马克思主义哲学坚持唯物主义,反对唯心主义。

唯物主义认为物质是世界的本原,意识是物质的产物,否认意识的独立性和优越性。

唯心主义则将意识放在首位,认为物质是意识的产物。

3.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马克思主义哲学强调实践在认识和发展中的重要性,将实践作为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

只有在实践中,人们才能对世界进行有目的的改造,形成对事物本质的正确认识。

二、马克思主义哲学基本原理的具体内容1.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矛盾马克思主义哲学认为,生产力和生产关系之间的矛盾是推动社会发展的根本矛盾。

生产力是社会力量的总和,包括技术、劳动力和生产资料等,而生产关系则是人们在生产过程中形成的相互关系。

2.阶级斗争和社会变革马克思主义哲学认为,阶级斗争是社会发展的动力,是推动社会变革的源泉。

通过阶级斗争,剥削阶级被推翻,推动社会进步和革命的到来。

3.生产力发展决定生产关系的变革马克思主义哲学认为,生产力的发展是推动生产关系变革的基础。

在生产力发展到一定程度时,旧的生产关系将不能适应新的生产力,只有通过革命性的变革,建立适应新生产力发展的新生产关系。

4.社会历史发展的规律和形式马克思主义哲学强调社会历史发展的规律和形式,认为社会历史是一种客观的、有规律的发展过程。

考研马克思主义哲学基本原理知识点归纳

考研马克思主义哲学基本原理知识点归纳

考研马克思主义哲学基本原理知识点归纳马克思主义哲学是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基础,对于考研学子而言,了解并掌握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本原理是非常重要的。

本文将对考研马克思主义哲学基本原理的知识点进行归纳,帮助考研学子更好地准备考试。

一、唯物主义与唯心主义1. 唯物主义唯物主义是指一种基本哲学观点,认为物质是世界的本原和基础,意识是物质的产物。

马克思主义哲学以历史唯物主义和辩证唯物主义为理论基础,强调物质决定意识,认为世界是客观存在的。

2. 唯心主义唯心主义是指一种基本哲学观点,认为意识是世界的本原和基础,物质是意识的产物。

马克思主义哲学否定了唯心主义的观点,认为世界是物质存在的,意识是物质的产物。

二、辩证法的基本原理1. 辩证法的发展辩证法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核心思想之一,它包括发展的观点、矛盾的观点和转化的观点。

辩证法强调事物的发展是由内部矛盾推动的,通过矛盾的斗争和转化来实现事物的发展。

2. 矛盾的辩证法矛盾是事物内部存在的对立面之间的相互关系。

马克思主义哲学认为,矛盾是事物发展的动力,通过矛盾的斗争和转化来推动事物的发展。

3. 质量互变的原理质量互变是辩证法的基本原理之一,指的是事物在一定条件下可以发生质的变化。

马克思主义哲学认为,质量互变是事物发展的必然规律,通过质的变化来推动事物的发展。

三、历史唯物主义和历史唯心主义1. 历史唯物主义历史唯物主义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强调历史发展是由物质生产力和社会生产关系的矛盾推动的。

历史唯物主义认为,历史的发展是一个物质生产力不断进步的过程。

2. 历史唯心主义历史唯心主义是与历史唯物主义相对立的一种观点,它认为历史的发展是由人的意识和思想推动的。

马克思主义哲学否定了历史唯心主义的观点,认为历史的发展是由物质生产力的发展和社会生产关系的变化推动的。

四、阶级斗争和无产阶级革命1. 阶级斗争的基本原理阶级斗争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核心观点之一,它认为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社会结构是由阶级关系所决定的。

马克思主义哲学基本原理考研知识点归纳

马克思主义哲学基本原理考研知识点归纳

马克思主义哲学基本原理考研知识点归纳马克思主义哲学作为一门重要的学科,涵盖了丰富的思想内容和理论体系。

对于考研学生来说,了解和掌握马克思主义哲学基本原理是非常重要的。

本文将对马克思主义哲学基本原理进行归纳总结,帮助考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这一知识点。

马克思主义哲学基本原理的核心是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

唯物主义认为物质是世界的实体,意识是物质的反映,否定了任何形式的唯心主义观点。

历史唯物主义则强调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历史是社会的发展过程,社会发展的根本动力是生产力的发展。

一、唯物辩证法唯物辩证法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核心方法论,包括对立统一规律、矛盾普遍性、否定否定规律等基本概念。

对立统一规律强调事物的发展是通过对立面的斗争和统一来实现的,矛盾普遍性认为矛盾存在于一切事物和现象之中,否定否定规律指出事物的发展不是线性的,而是通过一系列的否定、转化、再肯定实现。

二、劳动与价值观马克思主义哲学强调劳动是人类社会的基本活动,是人类根本的存在方式。

劳动创造了价值,价值是商品与劳动的关系所反映出来的社会关系。

价值的实现是通过交换来实现的,交换中的等价关系体现了价值的量的大小。

三、阶级斗争和剥削马克思主义哲学认为社会存在着阶级的斗争和剥削现象。

阶级斗争是社会发展的基本动力,阶级关系是社会存在的基础。

剥削是资本主义社会的本质特征,剥削形式随着生产方式的变革而不同。

四、社会意识形态马克思主义哲学强调社会意识是社会存在的一种表现形式,包括宗教、哲学、法律、道德等等。

社会意识形态的产生和变化是受到社会经济基础的影响。

社会意识形态具有阶级性和支配性,是维护统治阶级统治地位的工具。

五、共产主义追求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最终目标是实现共产主义社会,即消灭私有制和阶级,实现人的全面发展和自由。

共产主义社会是一个没有剥削和压迫的社会,是人类历史的最高阶段。

六、实践的决定性作用马克思主义哲学认为实践是对认识的检验和发展的基础,实践是人类对自然和社会的改造过程。

考研马原知识点总结

考研马原知识点总结

考研马原知识点总结一、马克思主义哲学1. 哲学基本问题- 物质与意识的关系- 唯物主义与唯心主义- 辩证法与形而上学2. 物质与意识- 物质是世界的本原- 意识是物质的高级存在形式- 物质决定意识,意识反作用于物质3. 辩证唯物主义- 事物的普遍联系和永恒发展- 质量互变规律- 对立统一规律- 否定之否定规律二、政治经济学1. 商品经济与价值规律- 商品的二重性:使用价值与价值- 价值量的决定:社会必要劳动时间- 价值规律的作用与表现2. 资本主义生产方式- 剩余价值的生产- 资本积累过程- 资本主义基本矛盾3. 经济危机理论- 危机的根源与周期性- 资本主义生产无政府状态- 过剩生产危机三、科学社会主义1. 社会主义从空想到科学- 空想社会主义的批判- 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原理- 社会主义的必然性2. 无产阶级革命与无产阶级专政 - 无产阶级的历史使命- 无产阶级革命的性质与任务 - 无产阶级专政的经济基础3. 共产主义社会- 消灭阶级和国家- 全体成员的自由发展- “各尽所能,按需分配”原则四、马克思主义的历史观1. 历史唯物主义- 社会历史发展的规律性- 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的关系 - 阶级斗争的历史作用2. 社会发展五阶段论- 原始社会- 奴隶社会- 封建社会- 资本主义社会- 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社会五、马克思主义的实践观1. 实践的本质和作用- 实践是认识的基础- 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 - 实践是推动社会发展的动力2. 理论与实践的统一- 理论对实践的指导作用- 理论必须与实践相结合- 理论与实践的互动发展六、马克思主义中国化1. 毛泽东思想- 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 社会主义改造与建设- 矛盾论与实践论2.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 改革开放与现代化建设- 中国梦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七、马克思主义的世界观和方法论1. 世界观- 世界的物质统一性- 世界的多样性与统一性- 世界的永恒发展2. 方法论- 辩证法的方法- 历史唯物主义的方法- 实践的方法以上是考研马原知识点的一个简要总结,考生应根据具体的考试大纲和教材内容进行深入复习和理解。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复习资料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复习资料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复习资料一、马克思主义哲学1.辩证唯物论o物质决定意识,意识对物质具有能动的反作用。

例如,人们根据客观的自然规律发明了各种工具和技术,体现了意识对物质的能动作用。

o世界的物质统一性原理,世界是物质的世界,世界的真正统一性在于它的物质性。

1.唯物辩证法o联系的观点:世界是普遍联系的,联系具有普遍性、客观性、多样性。

比如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之间存在着密切的联系。

o发展的观点:事物是不断发展变化的,发展是前进性与曲折性的统一。

新事物的发展往往会经历曲折,但最终会取代旧事物。

o矛盾的观点:矛盾是事物发展的源泉和动力,矛盾具有普遍性和特殊性。

不同的事物具有不同的矛盾,同一事物在不同发展阶段也有不同的矛盾。

1.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o实践决定认识,实践是认识的来源、动力、目的和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

科学家通过实验来获取新的科学知识就是实践决定认识的体现。

o认识具有反复性、无限性和上升性。

二、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1.劳动价值论o商品的二因素:使用价值和价值。

商品是使用价值和价值的统一体。

o劳动的二重性:具体劳动和抽象劳动。

1.剩余价值论o剩余价值的生产过程,包括绝对剩余价值的生产和相对剩余价值的生产。

o资本主义的基本经济规律是剩余价值规律。

三、科学社会主义1.社会主义从空想到科学的发展o空想社会主义的局限性和科学社会主义的科学性。

1.无产阶级革命和无产阶级专政o无产阶级革命是人类历史上最广泛、最彻底、最深刻的革命。

o无产阶级专政是新型的国家政权。

四、马克思主义在当代的意义1.为认识和改造世界提供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

2.对当今社会的经济、政治、文化等方面的发展具有重要的指导作用。

哲学考研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知识点整理

哲学考研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知识点整理

哲学考研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知识点整理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是哲学考研中必备的知识点之一,对于考生来说掌握好这些知识点非常重要。

本文将对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进行整理,以帮助考生更好地理解和应对考试。

一、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的概述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是马克思主义的核心内容和精髓所在。

它包括了唯物论和辩证法这两个基础理论,马克思主义的哲学体系正是在这两个基础理论的指导下建立起来的。

二、唯物论的基本观点唯物论是马克思主义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是一种关于世界根本性质的哲学思想。

唯物论的基本观点有三个:物质第一性、物质的客观实在性和物质的无限可划分性。

1.物质第一性唯物论认为物质是世界的根本存在形式,一切存在的东西都归结为物质。

精神、意识等都是物质的特殊形式,不存在超出物质的东西。

2.物质的客观实在性唯物论强调物质的客观实在性,认为物质是客观存在的,不依赖于人的主观意识。

人们的认识只是对物质的反映和认识,而不是创造物质。

3.物质的无限可划分性唯物论认为物质是无限可划分的,没有最小的、不能再分割的基本粒子。

物质的无限可划分性是与唯心主义的有限可划分性相对立的观点。

三、辩证法的基本原理辩证法是马克思主义的另一个基础理论,它是研究事物运动和发展规律的方法论。

辩证法的基本原理包括了对立统一、质量互变、否定之否定这三个方面。

1.对立统一对立统一是辩证法的核心概念,它指的是事物内部存在着矛盾的两个方面,这两个方面既对立又统一。

对立统一是事物维持发展的内在动力。

2.质量互变质量互变是指事物在一定条件下由一个质量向另一个质量的转变,这种转变是通过对立面之间的斗争和统一完成的。

质量互变是事物发展的基本规律。

3.否定之否定否定之否定是事物发展的最终形态,它包含了对立面的否定、对立面的消亡、新对立的产生等过程。

否定之否定是事物发展的终点和新的起点。

四、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的现实意义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不仅是一种理论体系,更是指导实践的科学。

它对于马克思主义的传承和发展、为社会主义建设提供了基本的理论指导,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山东省考研复习必备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梳理

山东省考研复习必备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梳理

山东省考研复习必备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梳理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是马克思主义理论体系的核心内容,对于山东省考研的复习来说是非常重要的一部分。

本文将对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进行梳理,帮助考生系统地掌握这一知识点。

一、辩证唯物主义与历史唯物主义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是马克思主义的两大基本原理。

辩证唯物主义强调对事物的全面认识,认为世界上一切事物都是矛盾统一的。

历史唯物主义则强调社会历史的发展是由经济基础决定的,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历史发展是一个不断变化的过程。

二、剩余价值与价值规律剩余价值是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核心概念之一。

它是指在商品生产过程中,劳动力价值与劳动力实际创造价值之间的差额。

价值规律是马克思对商品交换价值规律的概括,即通过交换来实现价值对等的一种规律。

三、社会主义制度与社会主义建设社会主义制度是无产阶级通过革命夺取政权后建立起来的。

社会主义建设是指在社会主义制度下,按照一定的经济规律和发展方向进行建设,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

四、共产主义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共产主义是马克思主义的最高理想追求,是人类社会发展的最终阶段。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是由社会主义向共产主义过渡的过程,在这个阶段,存在着一定的阶级和阶级斗争。

五、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实践是马克思主义的核心观点之一,强调只有通过实践才能检验真理的正确性。

实践是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基本途径,只有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才能推动社会的发展。

六、科学社会主义与乌托邦社会主义科学社会主义是以马克思主义为代表的科学发展的社会主义思潮,它通过对社会科学的研究,提出了实现社会主义的科学方法。

乌托邦社会主义则是一种空想的社会主义思潮,没有科学的基础,只是一种幻想。

七、马克思列宁主义基本原理马克思列宁主义是马克思主义发展的第二个重要阶段,它是在列宁的领导下对马克思主义的进一步发展和创新。

马克思列宁主义包括了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同时还有列宁主义的一些新理论观点。

八、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中国共产党根据中国的国情和实际情况发展起来的一种社会主义理论和实践。

考研知识点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归纳

考研知识点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归纳

考研知识点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归纳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是我国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理论基石,深刻阐述了社会发展的规律,为中国共产党领导全国各族人民进行社会主义建设和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提供了科学指导。

在考研中,掌握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是非常重要的一项知识点。

本文将对考研中常见的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进行归纳和总结,为考生提供学习参考。

一、唯物论和唯心论的基本观点唯物论是一种基于对客观存在的正确认识的哲学观点。

它认为物质是世界的根本,意识是物质发展的产物。

唯物论的基本观点包括唯物的本质观、唯物的认识观和唯物的历史观。

唯心论则相反,强调意识或思想是世界的本质和先导。

二、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辩证唯物主义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核心内容之一,它认为事物的发展是矛盾斗争的结果。

辩证唯物主义的根本特征是发展观,即一切事物都是发展变化的。

历史唯物主义是辩证唯物主义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强调社会是发展变化的。

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观点包括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等。

三、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生产力是人们在生产实践中创造和运用的一切物质和精神力量的总和,包括生产力的物质技术条件和人的智能。

生产关系则是人们在生产实践中建立起来的社会关系。

生产力和生产关系是社会发展的两个基本要素,二者之间的矛盾运动推动着社会的不断变革。

四、剩余价值和剩余价值率剩余价值是劳动者创造的价值中超过其劳动力价值的部分,是资本主义经济中剥削劳动者的根本形式。

剩余价值率则是剩余价值与可变资本之比,是衡量资本家剥削程度的指标。

了解剩余价值和剩余价值率对理解资本主义经济和剥削问题具有重要意义。

五、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社会主义是马克思主义理论的一个重要命题,它是在资本主义社会基础上,通过无产阶级革命建立起来的一种社会制度。

社会主义社会的基本特征包括生产资料公有制、劳动者解放、社会主义经济和政治形式等。

共产主义则是社会主义发展的最高阶段,是人类历史上最理想的社会制度,实现共产主义需要克服阶级和国家的存在。

马克思主义哲学考研知识点归纳

马克思主义哲学考研知识点归纳

马克思主义哲学考研知识点归纳马克思主义哲学是中国考研哲学专业的必备知识点之一,了解和掌握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本原理和核心概念是考生成功通过考试的关键。

下面将对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相关知识点进行归纳和总结,帮助考生全面、系统地掌握这一学科。

一、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本原理1. 辩证唯物主义辩证唯物主义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核心思想,强调物质决定意识,反映客观世界发展规律的思维方法。

它包括对立统一、矛盾普遍性、否定之否定等基本概念。

2. 历史唯物主义历史唯物主义是辩证唯物主义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强调社会发展具有一定的历史规律性。

它包括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阶级斗争等基本概念。

3. 唯物辩证法唯物辩证法是辩证唯物主义的理论方法,强调对立统一、转化、否定之否定等基本法则的运用。

它包括对立统一规律、质量互变、否定之否定等基本原理。

二、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核心概念1. 历史唯物主义的核心概念包括生产力、生产关系、经济基础、上层建筑、社会形态等,它们构成了社会发展的基础。

2. 辩证唯物主义的核心概念包括对立统一、矛盾普遍性、否定之否定等,它们揭示了事物发展的规律。

3. 资本主义的本质与社会主义的本质资本主义的本质是剥削和压迫,社会主义的本质是消灭剥削和实现共同富裕。

三、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相关学说1. 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强调资本主义经济发展的规律,包括剩余价值理论、价值规律等。

2. 马克思主义法学强调法律的阶级性和历史性,包括阶级斗争原理、社会主义法治等。

3. 马克思主义教育学强调教育的阶级性和社会性,包括教育与生产劳动的关系、教育部门与国家的关系等。

四、马克思主义哲学在中国的发展与创新1. 中国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发展历程从20世纪初引入到中国,经过对中国社会现实的分析和实践经验的总结,形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

2. 科学发展观科学发展观是中国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新发展,强调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

它包括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等方面的内容。

马原必背知识点归纳

马原必背知识点归纳

马原必背知识点归纳一、马克思主义哲学基本原理1.唯物论的认识论基础:马克思主义坚持唯物主义认识论,即认为人的意识是物质的产物,人的认识是对客观世界的反映。

2.辩证法的认识论基础:辩证法是马克思主义的认识论基础,它强调矛盾的普遍性和发展的规律,认为矛盾是事物发展的动力。

3.实践是认识的来源和基础:马克思主义认为实践是认识的来源和基础,只有通过实践才能不断调整和修正对世界的认识,实现人的认识和改造世界的一致性。

4.唯物史观:唯物史观是马克思主义的历史观,认为物质条件决定社会意识和社会制度。

它强调社会形态的变革和社会发展的规律。

二、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的辩证关系1.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社会存在是指人们在社会生活中所处的经济条件和社会关系。

马克思主义认为,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社会意识是社会存在的反映和表现。

2.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的反作用: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具有一定的反作用。

社会意识可以通过改变人们的观念、思想和行为,间接地影响社会存在的发展和变化。

3.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矛盾:生产力是人们在一定历史条件下用来改造自然和满足人民物质生活需要的物质和技术力量。

生产关系是人们在生产活动中相互关系的总和。

生产力和生产关系之间存在矛盾,这种矛盾推动了社会形态的发展和变革。

4.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相互作用:经济基础是社会存在的基础,包括生产力和生产关系。

上层建筑是建立在经济基础之上的,包括政治、法律、宗教、哲学、文学、艺术等各个领域。

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相互作用,经济基础的变革会引起上层建筑的变革,上层建筑的变革又会反作用于经济基础。

三、阶级斗争与社会革命1.阶级的基本矛盾和阶级斗争:阶级是社会存在中的一个重要矛盾。

阶级之间的矛盾和斗争是社会发展的动力。

马克思主义认为,资本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是无产阶级与资产阶级之间的矛盾。

2.社会主义革命:社会主义革命是无产阶级推翻资产阶级专政,建立无产阶级专政的革命。

社会主义革命的基本路径是通过武装斗争推翻资产阶级政权,实现无产阶级政权的建立。

考研马原知识点总结

考研马原知识点总结

考研马原知识点总结考研马克思主义哲学(简称“马原”)作为考研综合科目的一部分,是考生们需要重点关注的内容之一。

马原是一门理论性较强的课程,内容繁杂,需要学生理解和记忆的知识点也较多。

下面我将对考研马原的一些重点知识点进行总结,希望对考生们有所帮助。

第一部分:马克思主义哲学基本原理1.辩证唯物主义:辩证唯物主义是马克思主义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基础,它反映了事物的本质属性以及事物之间的统一与斗争。

马克思主义认为,世界是多样和多变的,矛盾是事物发展的动力。

2.历史唯物主义:历史唯物主义是马克思主义的价值观和社会理论基础,它分析社会历史发展规律和改造社会的方略。

马克思主义认为,社会历史是有一定规律的,社会的发展是由经济基础决定的。

3.唯物论与唯心论的根本区别:唯物论和唯心论是哲学的两个派别,其根本区别在于它们对于物质和意识的看法。

唯物论认为物质是客观存在的,意识是由物质产生的;而唯心论则相反,认为意识是第一性的,物质是由意识创造的。

第二部分:社会发展与阶级斗争1.社会形态:社会形态是指人类社会在不同历史时期的基本经济结构和上层建筑的总和。

马克思主义认为,人类社会的发展是从原始公社到资本主义、社会主义直至共产主义的过程。

2.阶级斗争:马克思主义强调社会发展是阶级斗争的推动。

阶级斗争是指不同社会阶级在生产力和生产关系之间的矛盾冲突,主要表现为剥削阶级与被剥削阶级之间的对立和斗争。

3.社会形态过渡:社会形态的转变并非一帆风顺,通常会伴随着激烈的斗争和矛盾。

以资本主义向社会主义的过渡为例,这一过程需要通过无产阶级的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来实现。

第三部分:社会发展与个人自由1.社会主义与人的全面发展:社会主义强调人的全面发展,即在物质和精神两个方面促进人的自由发展。

社会主义的目标是实现人的自由和个别性的全面发展。

2.社会主义的公有制与私有制:社会主义经济体制强调公有制的主体地位,即生产资料的社会主义公有制。

与此同时,社会主义也承认一定范围内的私有制存在和发展的必要性,以保证多样性的发展。

马原的基本原理以及方法论意义总结--必须掌握的

马原的基本原理以及方法论意义总结--必须掌握的

一、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总结(58个)(一)、唯物论(三观两原理一方法论)10个原理1、三观:物质观、意识观和实践观①物质观:●物质和运动的辩证关系原理(并列,相互依存)。

✓物质都是运动着的物质,运动是物质的根本属性和存在形式,脱离运动的物质是不存在的;✓运动都是物质的运动,物质是运动的主体和承担者,没有离开物质的运动。

✓脱离物质谈运动,是唯心主义的观点。

脱离运动谈物质,是形而上学的观点。

●运动和静止的辩证关系原理(并列,都有)。

✓运动是无条件的、永恒的、绝对的;静止总是有条件的、暂时的、相对的。

✓在相对静止的事物中包含绝对运动的一面;处于绝对运动中的事物都有相对静止的一面。

(动中有静,静中有动)✓只看到事物相对静止的一面而忽视绝对运动,会陷入形而上学。

只看到绝对运动而忽视相对静止,会陷入相对主义和贵辩论的泥潭。

✓相对静止是是衡量运动的尺度,是事物产生、存在和发展的前提条件,也是认识事物的前提和基础。

●运动的物质与时间、空间的辩证关系原理(并列,相互依存)。

✓物质运动离不开时间和空间,离开时间和空间的物质运动是无法存在的。

✓时间和空间离不开物质运动,离开物质运动的时间和空间是不存在的。

✓割裂时间空间和物质运动的关系,把时间空间看成是感觉的产物,必然陷入唯心主义。

把时间空间看作是独立存在的、凝固不变的东西,必然陷入形而上学。

●时空的绝对性和相对性的辩证关系原理(并列,相互依存)。

时间和空间作为运动着的物质的存在形式,既有绝对性,又有相对性。

✓时间和空间的绝对性时间和空间的绝对性是指它的客观性和普遍性。

时间和空间作为运动着的物质的存在形式,是不依赖于人的意识而存在的;任何物质都存在于时间和空间之中,无一例外。

这就表明,时间和空间的存在是无条件的,绝对的。

物质及其运动的绝对性决定了时间和空间的绝对性。

✓时间和空间的相对性时间和空间的相对性是指时间和空间的具体特性的条件性和可变性。

这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首先,时间和空间的具体特性随着物质形态的不同而不同。

天津市考研马克思主义理论复习资料马克思主义哲学基本原理梳理

天津市考研马克思主义理论复习资料马克思主义哲学基本原理梳理

天津市考研马克思主义理论复习资料马克思主义哲学基本原理梳理马克思主义是一种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作为中国共产党的指导思想,对中国社会主义事业具有重要指导作用。

而马克思主义哲学是马克思主义理论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深入理解和把握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从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本原理入手,对其进行梳理和总结,以供天津市考研学子进行复习和备考。

一、物质与意识的辩证关系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本核心是辩证唯物主义,辩证唯物主义认为物质是客观存在的第一性要素,意识是在物质的基础上产生和发展起来的。

物质和意识是辩证统一的关系,二者相互作用、相互依存、相互转化。

物质决定意识,意识反作用于物质,这种辩证的关系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本原理之一。

二、历史唯物主义历史唯物主义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另一个基本原理,它认为历史是由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两个基本要素构成的,经济基础是社会发展的根本动力,上层建筑是经济基础的反映和表现。

社会的发展是历史的必然规律,各个历史时期的兴衰更迭是由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矛盾引起的。

历史唯物主义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为我们分析社会现象、认识社会历史提供了科学的方法和理论基础。

三、阶级斗争的基本原理马克思主义哲学认为,社会存在着阶级矛盾和阶级斗争,阶级斗争是社会发展的动力和前进的源泉。

阶级斗争是指社会上不同阶级之间为了争夺社会资源而进行的斗争。

这种斗争的结果,决定了社会历史的进程和社会制度的更替。

马克思主义哲学通过阶级斗争的分析,揭示了社会变革的规律和方向。

四、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矛盾马克思主义哲学认为,生产力和生产关系是社会发展的核心矛盾。

生产力是指人们在生产实践中创造出来的用于满足人类物质需要的一切物质和非物质的力量和手段。

而生产关系则是人们在生产过程中形成的社会关系和财产制度。

生产力和生产关系之间的矛盾,表现为社会革命的必然性和不断发展的动力。

五、人的全面发展马克思主义哲学强调人的全面发展是社会主义社会的本质要求,也是人类社会发展的最终目标。

湖北省考研哲学复习资料马克思主义哲学基本原理梳理

湖北省考研哲学复习资料马克思主义哲学基本原理梳理

湖北省考研哲学复习资料马克思主义哲学基本原理梳理湖北省考研哲学复习资料——马克思主义哲学基本原理梳理一、马克思主义哲学基本原理的概述马克思主义哲学是马克思主义理论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以马克思和恩格斯的学说为基础,有着丰富的深刻内涵。

作为马克思主义哲学基本原理的核心,马克思主义哲学基本原理包括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两个方面。

二、辩证唯物主义的基本原理辩证唯物主义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核心思想,它对物质与精神、本质与现象、形态与运动等一系列哲学问题作出了深刻的回答。

辩证唯物主义的基本原理主要包括以下几点:首先,辩证唯物主义认为世界是物质的。

马克思主义哲学强调物质是客观存在的根本形式,物质是构成世界的基本要素。

其次,辩证唯物主义认为世界是无限发展变化的。

马克思主义哲学认为世界的发展是永无止境的,事物的发展变化具有普遍性和无限性。

再次,辩证唯物主义强调矛盾的普遍性和斗争的普遍性。

辩证唯物主义认为矛盾是事物发展的根本原因,矛盾斗争是事物发展的动力。

最后,辩证唯物主义强调对立统一规律。

任何事物都包含着对立面,并在对立统一中发展变化。

三、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原理历史唯物主义作为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另一个基本原理,主要研究人类社会历史的发展规律和社会变革的动力。

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原理包括以下几个方面:首先,历史唯物主义认为社会是物质生产力和社会关系之间的相互作用。

物质生产力的发展是社会发展的根本动力。

其次,历史唯物主义认为社会发展具有客观规律性。

历史唯物主义强调社会发展有一定的规律性和必然性,并提出了社会形态发展的五个阶段:原始社会、奴隶社会、封建社会、资本主义社会和社会主义社会。

再次,历史唯物主义强调社会的革命性变革。

历史唯物主义认为社会变革是社会发展的必然结果,革命是推动社会变革的重要力量。

最后,历史唯物主义强调人的作用和人的解放。

历史唯物主义认为人是社会发展的主体,而人的解放是社会发展的目标。

四、马克思主义哲学基本原理的现实意义马克思主义哲学基本原理不仅具有理论上的重要意义,更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山东省考研哲学复习资料马克思主义哲学基本原理梳理

山东省考研哲学复习资料马克思主义哲学基本原理梳理

山东省考研哲学复习资料马克思主义哲学基本原理梳理马克思主义哲学是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基础,是指导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进行革命和建设的世界观和方法论。

作为一个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入门者,我们需要对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本原理进行深入学习和理解。

因此,在此文章中,本文将对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本原理进行梳理和总结,旨在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和应用这些原理。

一、辩证唯物主义辩证唯物主义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核心和基础。

它主张一切事物都是处于不断变化和发展的过程中,事物内部的矛盾是推动事物发展的根本原因。

辩证唯物主义有三个基本法则:矛盾的普遍性和运动性、矛盾的特殊性和普遍性、矛盾的同一性和斗争性。

二、历史唯物主义历史唯物主义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强调社会历史发展的规律性和人类历史的动力。

历史唯物主义认为社会制度的变革是历史发展的推动力量,而经济基础是社会制度变革的决定性因素。

三、实践论实践论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本观点之一,它强调实践是认识和改造世界的根本途径。

实践论包含两个重要方面:一是实践是认识的来源,二是实践是认识的目的。

四、阶级斗争理论阶级斗争理论是马克思主义的核心观点之一。

马克思主义认为社会发展的根本动力是阶级矛盾的斗争。

阶级斗争理论强调了无产阶级的历史使命和无产阶级革命的必然性。

五、社会主义理论社会主义理论是马克思主义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提出了社会主义的基本原则和路径。

社会主义理论强调了公有制经济和无产阶级专政的重要性,同时也探索了实现社会主义事业的方法和途径。

六、共产主义理论共产主义理论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最高目标和最终理想。

共产主义理论强调了消除私有制和阶级分化的重要性,提出了实现共产主义社会的远景。

综上所述,马克思主义哲学是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基础,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

深入学习和理解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本原理,对我们准备山东省考研哲学的同学来说具有重要的意义。

希望本文的梳理和总结能为大家提供一些帮助,使大家在复习过程中更好地掌握和应用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本原理。

上海市考研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复习资料马克思主义哲学基本原理梳理

上海市考研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复习资料马克思主义哲学基本原理梳理

上海市考研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复习资料马克思主义哲学基本原理梳理马克思主义哲学是一门重要的理论学科,对于理解和运用马克思主义理论具有重要意义。

在上海市考研中,马克思主义哲学是必修课程,要求考生掌握基本原理。

本文旨在为考生提供一份梳理马克思主义哲学基本原理的复习资料,帮助考生更好地备考。

一、物质与意识的辩证关系马克思主义哲学强调物质决定意识,物质是存在的基础,意识是物质的反映。

物质与意识相互作用、相互依赖,二者形成辩证关系。

这一原理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本观点,也是马克思主义世界观的核心。

二、唯物辩证法的基本原理唯物辩证法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础,包括对立统一规律、矛盾普遍性原理、否定之否定原理等基本原理。

其中,对立统一规律指出事物的矛盾是普遍存在的,矛盾是事物发展的动力;矛盾普遍性原理认为矛盾存在于一切事物的发展过程中;否定之否定原理强调事物发展是一种循环往复的过程。

三、历史唯物主义和历史唯心主义的对立历史唯物主义认为社会历史是物质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发展、变革的历史;历史唯心主义则强调意识、观念、信仰等因素对社会历史的作用。

历史唯物主义和历史唯心主义的对立是马克思主义哲学与传统哲学之间的重要分歧。

四、人的本质与个人与社会的关系马克思主义哲学认为人的本质是社会的产物,个人只能通过社会来实现自身价值。

个人与社会的关系是相互依存、相互制约的关系,个人的发展必须符合社会的发展,个人利益与社会利益是统一的。

五、阶级斗争与社会变革马克思主义哲学强调阶级斗争是社会发展的动力,社会变革是阶级斗争的结果。

阶级斗争贯穿于人类社会的各个历史阶段,是不可避免的。

只有通过阶级斗争和社会变革,才能推动社会向着更高的阶段发展。

在复习马克思主义哲学基本原理时,考生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深入学习和思考:首先,系统学习和掌握马克思、恩格斯的著作,阅读原著可以更好地理解和领悟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本原理。

其次,结合现实问题,运用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本原理进行分析和解决,加深对理论的理解和运用能力。

考研政治分析题重要知识点之马原必背原理

考研政治分析题重要知识点之马原必背原理

考研政治分析题重要知识点之马原必背原理分析题重要知识点之马原必背原理一、世界的物质性的关系1、世界观、方法论和哲学哲学是系统化、理论化的世界观,又是方法论。

2、哲学基本问题及其内容恩格斯明确提出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是哲学的基本问题,指出哲学基本问题包括思维和存在何者第一性与思维和存在有无同一性。

3、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可知论和不可知论,辩证法和形而上学①根据对哲学基本问题第一方面的不同回答,哲学可划分为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两派;②根据对哲学基本问题第二方面的不同回答,哲学可划分为可知论和不可知论;③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的关系问题是社会历史观的基本问题;④对世界事物是联系的还是孤立的,是发展的还是静止的不同回答划分为辩证法和形而上学。

4、马克思主义的物质观及其理论意义现在意识能动地反映和创造世界。

二、社会生活本质上是实践的客观规律性与主观能动性。

规律是事物的内部联系和发展的必然趋势。

规律这一范畴揭示的是事物运动发展中的本质的、必然的、稳定的联系。

三、联系和发展的普遍性联系的观点和发展的观点是唯物辩证法的基本观点和总特征。

1、联系的内涵和特点联系是指事物内部各要素之间和事物之间相互影响、相互制约和相互作用的关系。

辩证关系是以承认事物之间的区别为前提的,相互区别的事物又通过联系而相互过度。

联系具有一系列的特点:①联系具有客观性;②联系具有普遍性;③联系具有多样性。

系统特点:整体性、结构性、层次性和开放性。

2、发展的实质(1)发展是前进上升的运动,发展的实质是新事物的产生和旧事物的灭亡:①新事物是指合乎历史前进方向、具有远大前途的东西;②旧事物是指丧失历史必然性、日趋灭亡的东西。

(2)新事物必然战胜旧事物:①新事物有新的结构和功能,能适应已经变化了的环境和条件;②新生事物是对旧事物的扬弃,并添加了旧事物所不能容纳的新内容;③在社会历史领域内,新生事物符合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和要求。

3、联系和发展的基本环节(1)原因和结果是揭示事物的前后相继、彼此制约的关系范畴;引起某种现象的现象叫原因,被某种现象所引起的现象叫结果。

考研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知识点

考研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知识点

考研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知识点一、知识概述《物质的客观实在性》①基本定义:世界是物质的,物质就是不依赖于人的意识,并能为人的意识所反映的客观实在。

简单来说,物质不管你有没有感觉到它,它就在那儿,你能通过各种方式认识它。

比如桌子,不管你看没看见它,它都实实在在地在那放着,你能摸能碰能感觉到,这就是一种物质的存在。

②重要程度:这是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的根基概念。

如果把马克思主义哲学比作一座大厦,物质的客观实在性就是大厦的基石。

要是这个概念理解错了或者不清晰,整个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体系都会受到极大的影响。

③前置知识:需要有基本的唯物主义观念,就是说要相信存在是先于意识的。

比如古代朴素唯物主义者认为世界是由水或者火等原始物质组成的,虽然这种观点有局限性,但有这种朴素的实在观念会有助于理解物质的客观实在性。

④应用价值:在实际生活中很多方面都有体现。

在科学研究上,科学家们要承认自然现象背后的客观物质存在才能展开研究。

像牛顿研究万有引力,就是因为他承认物体间存在一种客观的相互吸引的力这种物质性的东西。

在社会发展方面,承认物质的客观实在性,就能明白社会存在的经济基础等是客观的,政策的制定就要符合生产力发展等这些客观情况,而不是仅凭空想。

二、知识体系①知识图谱:这一知识点在马克思主义哲学板块是最基础的部分,位于马克思主义的世界观的核心位置。

整个马克思主义对世界的认识都是从这个物质的本质概念出发构建起来的。

②关联知识:它与意识的本质与作用这一知识点紧密相连,物质决定意识,意识对物质有反作用,二者是辩证统一的关系。

还和唯物辩证法的内容相关联,因为唯物辩证法研究的就是物质世界的普遍联系和永恒发展规律。

③重难点分析:- 掌握难度:对于刚接触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人来说有点难度,因为这个概念很抽象。

很多人容易和具体的物质形态混淆。

比如说把物质就理解成看得见摸得着的东西,忽略了场等这些看不见摸不着但也是物质的东西。

- 关键点:要从本质上去理解不依赖于意识而存在,还能被意识反映这个特点。

考研政治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马原)必考知识点总结

考研政治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马原)必考知识点总结

考研政治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马原)必考知识点总结考点1:运动和静止,时间和空间(选择题)运动观:1、物质的根本属性是运动。

运动是物质的存在方式和根本属性,物质是一切运动变化和发展过程的实在基础和承担者;2、任何事物都是绝对运动和相对静止的统一;3、运动和静止的辩证关系是“动中有静,静中有动”;4、静止是运动的衡量尺度/标准。

5、静止是过去运动的结果和未来运动的开始。

时空观:1、时间和空间是物质运动的存在形式;2、具体物质形态的时空是有限的,而整个物质世界的时空是无限的;物质运动时间和空间的客观实在性是绝对的,物质运动时间和空间的具体特性是相对的。

考点2:物质和意识的辩证关系意识是人脑的机能和属性,是客观世界的主观映象。

物质对意识的决定作用表现在意识的起源、本质和作用上。

从意识的起源来看,是自然界长期发展的产物。

意识也是社会历史的产物。

社会实践特别是劳动在意识的产生和发展中起着决定性的作用,劳动为意识的产生和发展提供了客观需要和可能,在人们的劳动和交往中形成的语言促进了意识的发展。

意识从其本质来看,意识是特殊的物质——人脑的机能和属性,是客观世界的主观映象。

意识在内容上是客观的,在形式上是主观的,是客观内容和主观形式的统一。

意识的能动作用,即人特有的积极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能力和活动。

主要表现在:第一,意识反映世界具有自觉性、目的性和计划性。

第二,意识具有创造性。

第三,意识具有指导实践改造客观世界的作用。

第四,意识还具有指导、控制人的行为和生理活动的作用。

考点3:联系的内涵和特点联系具有一系列特点:①联系具有客观性。

②联系具有普遍性。

事物联系的普遍性有三层含义:其一,任何事物内部的不同部分和要素是相互联系的,即任何事物都具有内在的结构性。

其二,任何事物都不能孤立存在,都同其他事物处于一定的相互联系之中。

其三,整个世界是相互联系的统一整体,每一事物都是世界普遍联系中的一个成分或环节,并通过它表现出联系的普遍性。

四川省考研马克思主义理论复习资料马克思主义哲学基本原理概述

四川省考研马克思主义理论复习资料马克思主义哲学基本原理概述

四川省考研马克思主义理论复习资料马克思主义哲学基本原理概述马克思主义哲学是马克思主义理论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是对宇宙观、方法论和认识论等基本问题的系统性阐述。

作为马克思主义的精神灵魂和指导思想,马克思主义哲学在中国乃至全世界都具有极其重要的地位和作用。

本文将从哲学的基本概念、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两个方面对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本原理进行概述。

一、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本概念马克思主义哲学是指马克思主义关于基本哲学问题的理论体系。

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核心是唯物论和辩证法。

唯物论是指认识世界的方法和态度是唯物的,即物质决定意识;辩证法是指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思维方法和工具,是研究对象的矛盾和斗争的方法。

二、辩证唯物主义辩证唯物主义是马克思主义的哲学基础,它是一种关于宇宙和人类社会的根本世界观。

马克思主义辩证唯物主义包含了对物质世界和人类社会规律的认识。

它认为世界是物质的、运动的、变化的,人类社会是发展的、变化的,矛盾是运动和发展的源泉。

三、历史唯物主义历史唯物主义是马克思主义的哲学基础之一,它是对社会历史和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认识。

历史唯物主义研究社会历史的规律性、社会发展的动力和方向,并对社会形态的更替、社会阶级的斗争以及这些规律对人类社会的作用作出了科学的解释。

四、思辨哲学的实践思辨哲学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强调哲学理论要与实践相结合,要站在实际问题的高度去思考和研究。

只有把马克思主义哲学与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才能更好地运用和发展马克思主义哲学。

五、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时代意义马克思主义哲学是指导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革命、建设、改革事业的思想武器。

自马克思主义传入中国以来,通过不断的学习、实践和探索,使得马克思主义哲学深入人心,并在中国社会主义建设中发挥着巨大的作用。

结语马克思主义哲学是马克思主义理论体系的核心和灵魂,它对马克思主义的发展和完善具有重要的指导作用。

对于考研的同学来说,深入理解和掌握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本原理,对于科学理论与实践相结合,进一步提高自身的思辨能力和综合素质具有重要意义。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物质和运动不可分的原理(1)物质都是运动着的物质,运动是物质的根本属性和存在形式,脱离运动的物质是不存在的;(2)运动都是物质的运动,物质是运动的主体和承担者,没有离开物质的运动。

(3)脱离物质谈运动,是唯心主义的观点。

脱离运动谈物质,是形而上学的观点。

2、运动和静止的辩证关系运动是无条件的、永恒的、绝对的;静止总是有条件的、暂时的、相对的。

在相对静止的事物中包含绝对运动的一面;处于绝对运动中的事物都有相对静止的一面。

(动中有静,静中有动)只看到事物相对静止的一面而忽视绝对运动,会陷入形而上学。

只看到绝对运动而忽视相对静止,会陷入相对主义和贵辩论的泥潭。

相对静止是是衡量运动的尺度,是事物产生、存在和发展的前提条件,也是认识事物的前提和基础。

3、时间和空间与物质运动不可分离①物质运动离不开时间和空间,离开时间和空间的物质运动是无法存在的。

②时间和空间离不开物质运动,离开物质运动的时间和空间是不存在的。

割裂时间空间和物质运动的关系,把时间空间看成是感觉的产物,必然陷入唯心主义。

把时间空间看作是独立存在的、凝固不变的东西,必然陷入形而上学。

4、世界的物质统一性原理的内容(1)物质是其自身永恒存在和无限发展的唯一原因。

世界上的一切事物都根源于物质、来源于物质,是物质长期发展的产物。

(2)物质是属性存在的基础,属性依赖于物质。

物质的运动、时空等属性都不能离开物质独立存在。

意识作为物质发展到高级阶段的属性,更依赖于物质,根源于物质。

(3)世界是有差别的多样性的统一。

一方面世界万物是千差万别的。

另一方面千差万别的事物,在实质上又是统一的,它们都具有客观实在性。

世界的物质统一性原理的重要意义(1)世界的物质统一性原理是坚持唯物主义,批判宗教迷信、唯心论、二元论的重要思想武器。

(2)世界的物质统一性原理是党的思想路线的哲学基础,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指导思想。

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是世界的质统一性原理的生动体现。

5、意识的能动作用原理。

指意识能动地反映世界和指导实践改造世界的活动和能力。

主要表现在:(1)目的性、计划性。

(2)选择性、创造性。

(3)现实对象性。

指导实践,改造世界是意识能动性最突出的表现。

(4)高度的自控性。

意识活动能在一定条件下控制和调节人的生理活动。

如何正确发挥意识的能动作用(1)必须在物质决定意识的前提下,正确发挥意识的能动作用。

(2)发挥意识能动作用的出发点只能是客观实际,只有从客观实际出发,遵从客观规律,才能有效地发挥意识的能动作用。

(3)发挥意识能动作用的基本途径是人们的社会实践。

(4)意识能动作用的发挥,还必须依赖于一定的物质条件和物质手段。

6、主观能动性与客观规律性的辩证关系(1)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必须以尊重客观规律性为前提。

人们对客观规律的认识越深刻、越正确,就越能有效的发挥主观能动作用。

不顾规律和违背规律,只能把事情办糟。

(2)在尊重客观规律的基础上,要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

认识规律,利用规律都必须发挥主观能动性。

7、唯物辩证法关于联系的观点(1)联系具有普遍性。

联系的普遍性是指,世界上的任何事物都同前后周围的其他事物联系着;每一事物的各个要素和环节也同其它要素和环节联系着;整个世界是一个相互联系的统一整体。

(2)联系具有客观性,联系是事物本身所固有的,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

(3)联系具有多样性,事物、现象和过程的联系方式是极其复杂的和多种多样。

(4)联系具有系统性。

所谓系统,就是由一定数量相互联系的要素所组成的、具有特定功能的有机整体。

用联系的观点看问题(1)坚持联系的普遍性,在事物的全面联系中完整地把握事物。

(2)坚持联系的客观性,反对用主管臆想代替现实的联系。

(3)承认联系的客观性,就必须要善于抓住事物的内部联系、本质联系和必然联系。

(4)必须摈除形而上学的思维方式。

8、唯物辩证法关于发展的观点发展是事物从简单到复杂、从低级到高级的前进上升性质的运动。

发展体现了事物运动变化的总方向和总趋势。

发展的实质是新事物的产生和旧事物的灭亡。

发展是过程的集合体。

发展正是通过具体事物有生有灭的过程实现的。

用发展的观点看问题(1)要把一切事物看成是不断发展变化的过程。

(2)要树立长远的眼光。

(3)要认清事物发展的总趋势是前进的、上升的。

(4)要防止和克服形而上学静止不变的观点。

9、矛盾的同一性和斗争性的关系①矛盾的同一性和斗争性是相互区别的。

矛盾的同一性是暂时的、有条件的、相对的;矛盾的斗争性是永恒的、无条件的、绝对的。

②矛盾的同一性和斗争性又是相互联结的。

同一性离不开斗争性,同一性是以差别对立为前提的。

斗争性也离不开同一性,斗争性是矛盾统一体内部的斗争,斗争性寓于同一性之中。

总之,同一是对立中的统一,对立是同一中的对立,这就是矛盾的辩证法。

在认识和实践中,要学会在对立中把握统一,在同一中把握对立,掌握矛盾分析的方法,反对只见对立不见同一,或只见同一不见对立的形而上学的思想方法。

10、矛盾是事物发展的源泉和动力矛盾的同一性和斗争性相互联结、相互制约,共同推动着事物的发展。

矛盾的同一性是事物发展的前提条件(1)矛盾的同一性使对立面在相互依存的统一体中得以存在和发展。

一方的存在以另一方的存在为条件。

同样,一方的发展也以另一方的发展为条件。

(2)矛盾同一性使对立双方相互利用、相互吸取对方有利于自身的因素而得到发展。

(3)矛盾双方的相互贯通,规定着事物发展的基本趋势,规定了事物的发展是向自己的对立面转化。

承认矛盾双方在一定条件下相互依存的同一性,就是肯定事物在一定条件下存在的历史正当性。

矛盾的斗争性是事物发展的根本动力(1)矛盾的斗争性在事物的量变过程中的作用,就在于推动着矛盾双方力量的变化,为事物的质变准备条件。

(2)矛盾的斗争性在事物质变过程中起着决定性的作用。

只有把矛盾双方相互排斥的斗争贯彻到底,才有旧矛盾统一体的分裂,新的矛盾统一体的产生。

11、内因和外因的辩证关系(1)内因是事物的内部矛盾,是事物发展的第一位的原因;外因是事物的外部矛盾,是事物发展的第二位的原因。

(2)内因是事物变化发展的根据,它决定着事物的性质和发展方向,是事物发展的源泉和动力。

(3)外因是事物变化发展的条件,外因对事物的发展起加速或延缓的作用,使事物的发展呈现出特定的外貌。

(4)外因必须通过内因起作用。

12、矛盾的普遍性与特殊性的辩证关系①两者是对立的。

矛盾的普遍性是指矛盾的共性、一般,是绝对的;矛盾的特殊性即矛盾的个性、个别,是相对的。

②两者又是统一的。

一方面,普遍性不能脱离特殊性而独立存在,一般寓于个别之中,共性寓于个性之中。

另一方面,个别、特殊又同一般、普遍联系着,都包含着共性的东西。

③共性与个性相互连接,相互渗透,并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矛盾普遍性与特殊性辩证关系原理的意义矛盾普遍性和特殊性关系的原理,是矛盾学说的精髓,是掌握唯物辩证法的关键。

矛盾普遍性与特殊性关系的原理,是我们党把马克思主义普遍原理同中国革命具体实际相结合的重要哲学基础,也是我们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重要理论依据。

13、量变和质变的辩证关系(1)量变是质变的必要准备(2)质变是量变的必然结果(3)质变引起新的量变,并为其开辟道路。

(4)量变和质变相互渗透。

量变中有部分质变,质变中有量的扩张。

质量互变规律的方法论意义一要扎实苦干,勤于积累,反对左倾冒险主义。

二要要坚持革命,适时变革,反对右倾保守主义。

实际工作中,一方面要把远大的理想和埋头苦干的精神结合起来。

另一方面要把脚踏实地的工作作风与勇于开拓创新的改革精神结合起来。

14、辩证的否定观①辩证的否定是通过事物内部的矛盾运动而实现的自我否定,自我运动,自我发展。

②辩证的否定是事物发展的环节,即事物发展是通过新事物对旧事物的否定来实现的,只有经过否定,新事物才能产生。

③辩证的否定是事物联系的环节,即新事物是由旧事物演变而来,保留了旧事物中积极的、合理的因素,否定又把新旧事物联系起来。

④辩证的否定是包含着肯定的否定,其实质是“扬弃”,即新事物对旧事物既克服又保留,克服体现了发展过程中的非连续性,保留体现了发展中的连续性。

辩证否定观的方法论意义:对一切事物要采取科学分析的态度,反对肯定一切或否定一切的片面性错误。

正确对待历史文化遗产,对待外国文化,要做到取其精华,去其糟粕,古为今用,洋为中用。

15、否定之否定原理事物的发展是事物自己发展自己、自己完善自己的一个有规律的过程,即“肯定一否定一否定之否定”的过程。

否定之否定律所揭示的是事物自我运动的全过程,这一过程经过两次质变才能完成。

事物由肯定、否定到否定之否定,经过三个阶段,两次否定,完成一个周期性运动过程,从表现形式上看,是一个螺旋式上升,波浪式前进的过程,事物的发展道路是迂回曲折的,从实质内容上看,是事物自我发展、自我完善的过程,事物的发展趋势是上升前进的。

从总体上看,事物的发展呈现前进性和曲折性的统一。

把握否定之否定规律的重要意义。

第一,否定之否定规律告诉我们,前途是光明的,道路是曲折的。

我们在实际工作中应当认清事物发展的总方向、总趋势,坚持前进,反对倒退;同时又要客观地对待发展中的问题,充分估计到事物发展中的困难,尽量少走弯路。

第二,坚持前进性和曲折性统一的原理,要反对循环论和直线论。

第三,坚持前进性和曲折性统一的原理,就要坚定人们为人类美好事业而奋斗的信心。

社会主义、共产主义事业是人类历史上空前伟大的事业,在其发展过程中总会出现这样或那样的曲折,但它的发展符合历史发展的规律,代表人类前进的方向,最终必然取得胜利。

我们应当满怀信心,坚定信念,努力投身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事业中去。

16、实践和认识的辩证关系重要原理(1)实践对认识的决定作用:实践是整个人类认识的基础,它对认识具有决定作用。

实践是认识的来源,是认识发展的动力,是检验真理的标准,是认识的最终目的。

(2)、认识对实践的指导作用:正确的认识对实践起着积极的促进作用,它促进人们通过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获得积极的成果。

错误的认识对实践则起消极的阻碍作用,它妨碍人们去积极地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

实践和认识的辩证关系原理要求我们在实际工作中要做到:理论联系实际,理论与实践相结合。

要重视科学思想理论在社会之间中的重要指导作用。

17、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的辩证关系原理(1)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相互区别感性认识是人们在实践中通过感觉器官所获得的关于事物外部联系和表面特征的认识形式,它是认识的初级阶段。

感性认识的特点:直接性、具体性、形象性。

理性认识是人们通过抽象思维得到的关于事物本质、内部联系和规律性的认识,是认识的高级阶段。

理性认识的特点:间接性、抽象性、概括性。

(2)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相互依存相互转化一方面,理性认识依赖于感性认识。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