军工企业坚持具有中国特色的军民融合式发展的对策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军工企业坚持具有中国特色的军民融合式发展的对策

随着市场经济的深入发展,世界经济一体化进程的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成为我国新时期新阶段,深化经济体制改革,建立经济强国的战略选择。国防科技工业体系在国民经济建设中占有很大比例,是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战略重点。胡锦涛总书记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90周年大会上的重要讲话中指出:“我们必须统筹经济建设和国防建设,走出一条中国特色军民融合发展路子,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进程中实现富国和强军的统一”。

因此,“军民融合”之路也就成为国防现代化建设的必然选择,是中国特色市场经济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军工企业落实建立和完善军民结合寓军于民武器装备科研生产体系走新型工业化道路的战略性任务。在“十二五”发展中如何实现具有中国特色的军民融合式发展,军工企业必须认真加以研究和落实。

1 军工企业坚持中国特色军民融合式发展的内涵

军工企业坚持中国特色军民融合式发展有着深刻的科学内涵:根本目的是富国强军。将富国和强军的目标融入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走新兴工业化发展道路的伟大进程中,是实现富国和强军相统一的必由之路。其关键是利用统筹兼顾的方法,统筹好经济建设和国防建设,建立和完善军民结合寓军

于民的武器装备科研生产体系。落实国务院、中央军委的“五项基本要求”,即:着力精干军工主体、扩大协作配套范围;着力完善以自主创新为主导的国防科技创新体系;着力建立科学合理的产业组织结构;着力培育符合现代企业制度和现代科研院所制度要求的市场主体;着力健全有机协调、运转高效的管理机制。最终实现军工企业坚持中国特色军民融合式发展,建立和完善军民结合寓军于民的武器装备科研生产体系,实现“五大发展目标”,即:基本实现国防科技与民用科技、国防工业和民用工业的互通、互动、互补;基本实现从事武器装备科研生产的各类企事业单位在财政投入、税收政策、市场准入、军工固定资产投资方面的公平化,军品市场退出制度健全完善,军工资源开放共享;培育合格的市场竞争主体,军工企业股份制改造基本完成,军工科研院所改革取得积极进展;装备竞争性采购、集中采购、一体化采购工作稳步推进;军民结合产业快速发展,武器装备发展的产业基础明显加强。

2 军工企业军民融合式发展的现状、存在的问题和面临的机遇与挑战

2.1军工企业军民融合发展的现状

改革开放以来,武器装备科研生产领域的军民结合取得了显著进展,军工行业完成了由比较单一的军品结构向军民复合结构的战略性转变,军民结合产业快速发展,民用工业参与武器装备科研生产建设的范围不断扩大,军民结合、寓军于民的发展格局

基本形成。

改革开放以来,军工企业贯彻国家“军品优先,以民养军”的政策,按照国家和行业对军工企业的战略定位,制定企业的发展战略,形成了以各自军工技术特色为主的多层次业务框架。军工科研生产能力已有2/3转向为国民经济建设服务,有10多万项军工技术转为民用。国防科技工业已能生产50余大类,约1万种民用产品。这其中,年销售过亿元的民用产品近200种,过10亿元的近20种。2008年1-6月份,军工企业民品产值同比增长30%,占全部产值的比例达到74%,创下历史纪录。

尽管如此,国防科技工业要实现十七大确定的“军民融合”发展目标,把国防科研生产植根于国家科技与经济发展之中,充分利用军民两种资源为国防建设和经济发展服务,还有相当长的路要走。

2.2 军工企业军民融合发展存在的问题

在国防科技工业领域至今还程度不同存在军民结合产业支撑不足,资源共享程度不高,机制运行不畅,政策法规不健全等问题,不适应新时期武器装备发展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需要。

当前制约军民融合向深层次发展的主要因素,大致来自两个方面。

一是技术领域中军民技术双向流动机制不健全;军工企业在军转民发展过程中,基本维持的是一个军民分离的工业模式,军工企业内部,军民品只在制造层面利用军工制造技术实现工序间

融合,而在科技研发层面还是分离的。由于军民技术缺乏双向流动机制,即使在企业内部,军民品科技资源、科技成果,也无法实现全面共享。

军用技术标准与国家技术标准不通用,非军工企业技术进入军工企业与军工技术融合存在程度不同的障碍,在军民融合转型中对非军工企业形成了事实上的不平等竞争,同时也制约了军工企业利用民用高新技术开展科技创新。

二是在军品科研生产及订购中军工企业与非军工企业之间缺乏平等竞争的市场机制,在军民融合转型中对二者存在着程度不同的影响和制约。由于长期计划经济体制的影响和惯性,又缺乏市场推动机制,部分军工企业在军工科研生产领域程度不同仍存在着皇帝女儿不愁嫁的意识和优势地位,在军民融合转型中保持了一种若即若离的态度,这对军工企业经营质量和经济效益的提升十分不利,甚至带来青蛙效应,危害显而易见。另一方面,由于市场信息不对称,也在影响着军民技术融合,随着军、民产品界限的日益模糊,一些军工企业正在从事的工作,非军工企业也在同时进行,这无疑将造成社会资源的巨大浪费。

2.3 军工企业在军民融合发展中面临的机遇和挑战。

随着军民融合发展战略的实施,政府将陆续推出与之相衔接的政策,建立相应的体制机制。如立足国家工业基础,扩大协作配套范围,通过动态调整优化,加强科研生产条件建设;改进军品市场准入和退出制度,修订武器装备科研生产许可目录,并

面向社会公开发布,为各类企事业单位参于武器装备科研生产创造条件;改革现行军品税收政策,按照公平、高效的原则,对从事武器装备科研生产的企事业单位执行统一的税收政策等。一系列的政策、措施的出台,向传统的军工科技生产体系发出了强烈的改革信号,表达了国家建立军民融合式发展的军工科技生产体系的决心和信心。军工企业在军民融合式发展的改革浪潮中面临来自多方面的机遇与挑战。

军工企业的技术和产品将面临来自市场的冲击。国家面向社会建立开放式发展的武器装备科研生产格局,打破了军工企业自我封闭、一股独大的局面。改革开放几十年来,在各个领域形成和积累的科研和生产及技术优势,将如滚滚洪流冲开传统军工科技生产体系的堤坝,涌入武器装备科研生产领域,军工企业的技术和产品将面临来自市场机制下的竞争和冲击,在转制改革、军民融合发展中步伐较慢的军工企业将面临重大打击,有的甚至在市场竞争中被淘汰。

军工企业的技术和产品,在战略转型中同时也面临诸多机遇和巨大的市场空间。由于军工企业多年来自成体系,自我封闭,远离市场,有一段时间曾出现“搞导弹的不如卖鸡蛋的”尴尬局面。随着军民融合战略转型的深入发展,军工企业的经营在不断融入社会经济建设的过程中将获得来自多方面的市场机遇,多年来集聚的人才优势、科技优势将得到释放和发挥。在带动国家区域经济发展的同时,通过市场机制的推动与非军工企业将建立起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