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经济周期波动的特征和影响因素研究_姚敏
我国城镇居民和农村居民消费需求结构变化分析
一、居民消费需求研究进展综述
目前,国内学者对我国居民消费需求进行了多角度的研 究,采用的方法恰当、合理,得出的部分结论及其政策建议具有 现实的指导意义。通过对居民消费需求研究文献的梳理,可以 发现:第一,在研究内容上,分别研究城镇居民和农村居民消费 需求及其影响因素的文献较多,而包括城镇居民和农村居民消 费需求的研究成果相对较少。第二,在研究方法上,既有规范分 析也有实证分析,实证分析中数据多来源于近十几年的统计年 鉴数据,而基于较长时间序列的城镇居民和农村居民消费需求 的研究成果较少。第三,在研究结论上,关于居民消费需求及其 影响因素等问题的研究既存在共识,也存在着较大的分歧。这 些共识和分歧为深入分析我国居民消费需求的现状、变化规律 和演变趋势提供了科学的理论依据,同时也提供了不同的分析 方法和研究视角。 总体而言,随着我国经济发展和开放程度的不断提高,城 镇居民和农村居民的消费需求结构仍在不断发展变化,居民消 费研究领域尚有许多方面有待于进一步拓展与深化。
绝对值
比重 教育文化 娱乐服务
绝对值
比重
其他商品
与服务
绝对值
比重
鲨墨羔置羔翌兰墨等
资料来源:根据中国国家统计局编《中国统计年鉴》(1993--2011)数据计算 注:(1)由于从1992年开始居民人均消费性支出分为8个消费项目,表中时间区间为 1992--2010年;(2)绝对值是指按照当年物价水平的居民消费支出实际金额;比重是指各项 消费支出在人均消费总支出中所占的比重
5
178
8I
47 03
一——
198
一——一——一
53——一24 62 43 2l 65 92
52.22——一——一——一
5l
一——一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区域经济差异周期波动性研究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区域经济差异周期波动性研究
刘文旭
【期刊名称】《云南地理环境研究》
【年(卷),期】2012(24)6
【摘要】从1978年到2008年的30年间中国区域经济发生了一系列的变化:伴随着计划经济体制到市场经济体制的转轨,区域经济差异也相应产生了很大的变化,设计并验证区域经济差异周期波动模型,利用区域经济差异指标,揭示中国区域经济差异运动具有如下特征:(1)区域经济差异整体变化具有显著的周期性,而非单纯的阶段性收敛或扩散特征;(2)经济差异的周期性波动是市场内化动力与外部政策作用的耦合结果,但是后者作用力在逐渐减弱;(3)中国区域经济差异整体长期趋势为经济差异减速递增,区域经济差异的走向还是在扩张阶段,而且还没有达到拐点时期,中国区域经济差异还将在一定时期内扩大.
【总页数】6页(P70-75)
【作者】刘文旭
【作者单位】玉溪师范学院资源环境学院,云南玉溪653100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F127
【相关文献】
1.中国区域经济差异研究——关于中国区域经济差异的文献综述 [J], 刘效梅
2.中国流通效率增长的区域差异与周期波动性 [J], 丁宁;刘旭
3.文化差异对改革开放以来江苏南北区域经济差异的影响 [J], 严哲文
4.非寿险业保险周期与承保周期的波动性及结构性差异分析 [J], 吴杰;粟芳
5.改革开放以来贵州区域经济发展差异及对策研究 [J], 吴亮;张兴敏;康文峰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中国经济的周期性问题及其分析
中国经济的周期性问题及其分析近年来,中国经济一直是全球关注的焦点。
有人说,中国已经成为世界经济的“火车头”。
然而,在经济增长的背后,我们也要看到其中存在的周期性问题。
这些问题对于中国的长期发展有着极为重要的影响。
本文将从多个角度,对这些问题进行分析和探讨。
一、周期性问题的表现首先,我们需要明确周期性问题的表现形式。
在中国经济运行中,周期性问题一般表现为以下几个方面:1.经济增长速度波动。
由于周期性因素的影响,中国经济增长的速度经常会发生波动。
这种波动通常有明显的周期性,即几年一周期,所以我们常听到“经济周期”的说法。
2.通货膨胀率的波动。
由于通货膨胀率对经济增长的影响非常之大,所以每一次经济周期的变动,通货膨胀率也通常会相应升高或降低。
3.就业问题。
由于周期性问题的影响,就业也经常出现“周期性失衡”现象,即某个时期失业率增加。
4.股市和房地产市场。
股市和房地产市场也是周期性问题的重要体现。
这两个市场的波动不仅对经济发展有着直接的影响,也对普通百姓的生活水平产生着深远的影响。
二、周期性问题的原因了解周期性问题的表现形式之后,我们应该深入分析这些问题的根源。
经济周期的原因可以归结为两大类:内部因素和外部因素。
1.内部因素内部因素主要包括:(1)储蓄率的变化。
当储蓄率上升时,资金供给相对较多。
如果经济主体的消费不增加,资本市场上的压力就会增大,产生“金融过剩”或“信用紧缩”的问题。
(2)投资的变化。
投资是经济增长的重要推动力量之一。
当投资需求变化时,会导致资金市场上的供需变化,从而产生“经济危机”的问题。
(3)科技创新的变化。
科技创新对经济增长的推动作用非常之大。
但是,随着时间的推移,创新新品种的数量逐渐减少,从而导致经济增长放缓。
2.外部因素外部因素主要包括:(1)国际纷争。
国际市场的不确定性和动荡可能对中国经济造成冲击。
例如,国际贸易战、跨国公司的裁员等因素,都可能对中国经济造成负面影响。
(2)国际金融危机。
关于中国经济周期的问题研究
关于中国经济周期的问题研究【摘要】文章通过H-P滤波分离出实际GDP的趋势项和波动项,计算实际GDP的波动率,并依据波动率划分经济周期、分析经济周期波动的特征。
中国经济周期波动有如下特征:一是高位平稳运行,波动幅度减小、周期加长;二是中国宏观经济波动是稳定且衰减的阶梯波动;三是中国经济周期波动主要来源于内部传导。
【关键词】H-P 滤波经济周期波动从现有的文献来看,划分经济周期、分析经济周期波动大部分是基于增长率分析的,然而基于增长率分析经济波动有两个很大的问题:一是增长率变换对原数据中的周期结构产生一定影响,主要表现为减少了相对较长的周期波动的波幅,同时加大了数据中随机或不规则成分的波幅。
二是无法分离出经济指标中所包含的趋势项和波动项,因而,不能反映经济变量围绕其长期趋势的上下波动。
一、潜在产出的估计及波动率的测量1、潜在产出的估计方法若以y为实际产出,y*为潜在产出,yvar为实际产出对潜在产出的偏离。
则有:y=y*+yvar。
其中,yvar就是我们要最终得到的波动分量指标。
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OECD)秘书处对潜在产出的定义是:在稳定的通货膨胀率的条件下,一个国家中期的总产出水平,即潜在产出是与稳定的通货膨胀率相一致的产出水平。
在这个定义下,可以认为潜在产出近似为实际产出的长期趋势值。
本文中将实际产出的长期趋势值看作潜在产出。
估计潜在产出的方法有很多,目前比较流行的方法是H- P滤波法。
H- P滤波法把样本点的趋势值当作潜在产出,通过最小化实际产出和样本点的趋势值,来估算出潜在产出。
H- P滤波法用公式表示为:其中,Yt是t期的总产出,Xt是Yt序列中的趋势成分,λ是对趋势成分Xt波动的惩罚因子。
λ=0时,满足最小化问题的趋势成分Xt等于Yt;λ增加时,估计趋势中的变化总数相对于序列中的变化减少,即λ越大,估计趋势越光滑,λ趋于无穷大时,估计趋势将接近线性函数。
H- P滤波方法实际存在着权衡的问题,即要在趋势成分对实际序列的跟踪程度和趋势光滑度之间作一个选择。
我国经济周期波动原因探析(一)
我国经济周期波动原因探析(一)内容摘要:经济周期波动是各宏观经济变量波动的综合反映。
改革开放以来,总需求的波动已成为影响我国经济周期性波动的主要原因。
而总需求则主要包括投资需求、消费需求、政府需求和国外需求。
总供给冲击或与总需求冲击的组合会导致产量和就业的不稳定。
总供给冲击主要包括生产技术创新的冲击、农产品波动冲击和能源与原材料冲击。
关键词:经济周期,总需求分析,总供给分析一、我国经济周期波动原因的总需求分析我国自改革开放以来已经历了4次较为完整的经济波动:第1轮波动,1978-1981年,历时4年;第2轮波动,1982-1986年,历时5年;第3轮波动,1987-1990年,历时4年;第4轮波动,1991-1999年,历时8年。
2000年中国进入了第五个经济周期。
经济周期波动是各宏观经济变量波动的综合反映,原因众多,其中总需求的波动对经济周期有重要的影响。
对于我国来说,总需求对经济的影响日益深远,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已成为影响我国经济周期性波动的主要原因。
而总需求则主要包括投资需求、消费需求、政府需求和国外需求。
1.投资需求原因分析投资波动是我国经济周期性波动的重要原因。
投资波动是指投资总量增长率的上升或下降,即不同年份投资总量增长率出现不同程度的上升或下降。
在我国,虽然在各个时期,投资波动对总体经济波动的影响各有其特点,但都具有一个共同特征,即投资波动始终是决定总体经济波动的重要因素。
投资引起国民生产总值的波动,二者呈现出非常强的正相关性。
据测算,1979-1997年实际投资增长与GNP实际增长的相关系数高达79.5%。
名义投资与名义GNP的相关系数达到99%,投资波动与经济增长的波动基本上是一致的。
我国的投资波动影响我国经济周期性波动的具体传导机制如下:首先,在我国,投资波动特别是固定资产投资的扩张与收缩将直接带动生产资料生产部门的扩张与收缩,从而对总体经济周期性波动产生影响。
在我国的历次经济周期当中,固定资产投资一直是推动我国经济走向高涨的重要力量,每当固定资产投资增长速度上升,生产水泥、钢材等生产资料部门首先快速增长,由于产业关联性作用,它会推动其他产业部门的发展,从而推动整个经济水平的上升;相反,固定资产投资的收缩,也将会带动整个经济的回落。
我国市场经济周期性波动实证研究
我国市场经济周期性波动实证研究内容摘要:一国的经济增长过程并不存在直线式的增长,现代机器大工业建立以后的市场经济更是出现了有规律的周期性波动。
本文通过对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市场经济波动情况(以GDP实际增长率代表)的实证研究,发现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出现了“长度规则、峰位下降、谷位上升、振幅减小”的周期性波动。
这种波动特征证明了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机制经过三十余年的发展已得到初步完善,但同时在今后的宏观调控工作中应该:必须尊重经济波动周期性的规律、进一步深化市场经济体制改革、向第三个经济周期学习和借鉴宏观调控经验。
关键词:市场经济经济周期朱格拉周期实证研究问题的提出自第一次工业革命至今,人类取得了之前任何一个阶段或时期根本无法比拟的进步,尤其是经济增长的幅度和速度方面。
但早在古典主义经济学占据统治地位时期人们就发现,一国的经济增长过程并不存在直线式的增长,而是普遍存在着经济扩张和收缩交替运动的现象,主要表现为经济系统中的宏观总量总是围绕着其自身稳定的增长趋势呈现出循环往复的起伏波动。
后来人们一般将市场经济中宏观经济运行所表现出的重复出现、具有一定规律性的上下起伏变化谓之为经济周期,也称商业周期。
凯恩斯主义兴起之后,研究短期经济波动的经济周期理论获得了更大发展,它与研究长期经济增长的增长理论共同构成了宏观经济学的两个核心,近一二十年来,两个研究领域又出现了逐渐融合的趋势。
我国很多学者在这一领域也付出了大量心血,取得了不少成果,不过我国现有的经济周期波动研究成果中,存在诸如“对我国经济周期长度研究和类型的研究虽已开始,但众说不一”之类的问题。
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建设发端于1978年的改革开放。
具体国情、有别于西方国家的政治体制,“决定了我国市场经济周期的波动既是一个新的重大理论问题,又是一个关系到宏观经济运行与宏观经济调控实践的难题”。
而三十多年的市场经济历程告诉我们,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建设不仅需要敢于实践的勇气,更需要指导实践的理论。
新常态下中国经济周期波动的趋势性特征及其驱动因素研究
自经 济运 行进 入 新 常 态 以来 , 经 济 波 动 率 出现 了
急剧 下 降态势 , 截至 目前 , 本轮 周期 中经 济 波动 率
仅为0 . 4个 基 点 , 这 与 以往 的经 济 周 期 形 成 鲜 明
对比, 说明新常 态下 , 经济 周期运 行 模式较 以往 发 生 了重大转 变 。其 中 , 一个 最 突出 的特点 是 , 伴 随 着增 长率均 值 过 程 的趋 势 性 下 移 , 经 济 波 动 水 平
经济运行过程 中存在着许多“ 典型化事实 ” , 有些形成 了具 有代表性 和延 续性 的特定 发展方
式 ; 有 些具 有其 时代 特殊 性 , 有 些具 有 时 间或 区 域 内 的共 性② ; 有些 是持续 时 间很长 的常 态现 象 , 有些 是 由政府 干 预和经 济政 策调 控所 形成 的阶段 性特 征 ; 有些具有显著 的“ 溢 出效 应 ” 和“ 传 染
中 国增 长 型周期 的划 分及 其数 值特 征
一
效应” , 而有些则具有独立性和封闭性 。这些经 济发展过程 中的“ 典型化事实” 是宏观经济管理
的对 象 和 目标 , 推 动 了经济 理论 研究 的进 步 , 对研 究 现代宏 观 经济学 和经 济政 策理 论发 挥 了重要 作 用 。经济 新 常态就 是 目前我 国经济发 展 过程 中出
新 常 态 下 中 国 经 济 周 期 波 动 的
趋 势 性 特 征 及 其 驱 动 因素 研 究
刘 达 禹 刘金 全 于 洋
内容提要 自我 国经济发展步入新 常态 以来 , 经 济运行过 程 中出现 了一些新 的“ 典 型化事 实” 。新 常态 下, 我 国经济周期 的形 态特 征较 以往发生 了重大改变 , 具体表 现为 : 峰位下 降, 谷位上升 , 整个 收缩过程具 有 明
(国民经济学专业论文)中国经济周期波动特征的统计分析
随着国际间合作不断加强、国际贸易往来日趋频繁,各国的政治经济关系 愈来愈密切,一国经济的波动不仅会影响到本国经济的正常健康运行,还会影 响世界经济的稳定与发展。自2007年美国爆发次贷危机以来,世界经济进入新 一轮的经济低迷期,事态如何发展还在继续。2008年中国经历了寒潮、雪灾、 地震等自然灾害的考验,加之当前复杂的国际经济环境变化所带来的困难与挑 战,中国如何保持平稳的经济增长,成为中国经济研究的新问题。而通过对我 国经济周期运行波动特征进行全面深入地把握,将有助于科学准确地判断我国 经济运行态势,这对于保持我国经济的持续稳定具有重要意义。
自2001年底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以来,中国在国际舞台上的地位与所起 作用的日趋强大,而其与世界主要经济体的贸易往来也日趋频繁,无论是世界 经济对于中国的影响,还是中国经济的运行对于世界的影响都更加扩大。2007 年美国爆发了一场史无前例的次贷危机,随之引起国际金融界的一阵恐慌,从 贝尔斯登、美林到雷曼兄弟,美国五大投资银行半年倒了三家,也把世界经济 带入了一轮新的经济低迷期,事态如何发展还在进行的过程中,世界对中国的 经济影响与中国如何携手世界走出这场经济危机也还没有定论,但是正如2008 年10月斯洛文尼亚总统达尼洛·图尔克在北京亚欧首脑会议上所说,中国是解 决当前金融危机不可缺少的力量,中国经济的持续稳定发展将有利于全世界。 可见,当前形势下中国经济周期如何运行在此时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显得更加重 要,而从外部环境的角度上讲,此时对中国经济周期波动特征的研究也就显得 更有意义。
1.2基本概念
在对经济周期波动特征的具体研究分析之前,我们先对经济周期的有关基 本概念做一概述,以方便下文的讨论。经济周期是宏观经济学中一个十分重要 的概念,也是现实经济生活中使用频率较高的一个经济术语。随着经济理论的 发展,人们对经济周期的基本认识也有着不断深入的变化。
经济周期波动原因
经济周期波动原因经济周期是指经济活动在一定时间内起伏的循环性波动。
不同经济周期的出现是由各种内外因素相互作用的结果。
本文将探讨导致经济周期波动的主要原因,并分析其影响及应对措施。
一、内外需求波动内外需求的波动是经济周期起伏的主要原因之一。
内需的变化包括消费、投资等,而外需的变化涉及出口、进口等方面。
当内外需求增加时,经济增长进入扩张期;而需求下降则导致经济衰退。
经济周期波动的一个重要指标是国内生产总值(GDP)的变化。
例如,在经济蓬勃发展时期,消费者信心增强,投资活动增加,出口市场扩大,推动经济增长。
然而,当消费者信心下降、投资减少或国际经济形势不佳时,经济增长放缓甚至出现衰退。
二、货币政策调控货币政策对经济周期波动有着重要影响。
央行通过货币政策来控制货币供应量、利率水平等,以影响经济活动的发展。
当央行实施宽松的货币政策时,降低利率、增加货币供应,刺激投资和消费,促进经济增长。
相反,紧缩的货币政策会增加利率、减少货币供应,抑制经济活动,导致经济衰退。
货币政策的合理调控可以有效平稳经济周期波动,促进经济的持续健康发展。
然而,过度松弛或紧缩的货币政策都可能造成经济波动的加剧。
三、投资周期波动投资是经济增长的重要驱动力之一。
然而,由于投资具有高风险和长期性的特点,投资者对经济前景的不确定性往往导致投资周期的波动。
在经济繁荣期,投资者对经济前景充满信心,投资活动增加。
然而,在经济放缓或衰退时,投资者可能会收紧投资,导致投资活动减少,进而加剧经济下行。
四、外部冲击因素经济周期波动还受到外部冲击因素的影响。
国际经济形势和自然灾害等外部因素都可能对经济产生重要影响。
例如,全球金融危机、战争等国际事件都有可能引发全球经济的震荡,从而导致国内经济周期波动。
此外,自然灾害如地震、洪灾等也会对经济造成短期冲击。
五、应对措施为了应对经济周期波动,政府和央行可以采取一系列政策措施来实现经济稳定发展。
首先,适当的财政政策可以通过调整税收、增加政府支出,来刺激内需和投资活动,平稳经济周期波动。
中国经济周期波动态势分析
中国经济周期波动态势分析
彭建平;康娜;徐爱好
【期刊名称】《石家庄经济学院学报》
【年(卷),期】2007(30)3
【摘要】利用方差分析滤波法对中国经济周期的态势和变化特征进行了归纳分析.我国经济共经历了10个周期,经济周期波动发生的频率较高,但它既不同于中期,也不同于短期,而是处于两者之间.同时第10个周期一直在延续.
【总页数】4页(P33-36)
【作者】彭建平;康娜;徐爱好
【作者单位】石家庄经济学院,数理学院,河北,石家庄,050031;石家庄经济学院,数理学院,河北,石家庄,050031;辽宁大学,经济学院,辽宁,沈阳,110036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F224.9
【相关文献】
1.中国经济周期波动态势的实证分析 [J], 彭熠;邵桂荣;姚耀军
2.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经济周期波动态势分析 [J], 李瑞娟;夏青;蒋志华
3.中国经济周期波动新态势与经济增长趋势 [J], 陈杰
4.中国经济周期波动态势的实证分析 [J], 彭熠;邵桂荣;姚耀军
5.中国经济周期波动的新态势 [J], 刘恒;陈述云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当前我国短期经济波动周期影响因素简析
当前我国短期经济波动周期影响因素简析我国国民经济发展历程表明,长期看,我国经济是持续增长的,但短期看,我国的经济增长始终是与经济周期性波动相伴而行的,特别是改革开放以后,因受国际经济因素影响加大,我国的经济周期性波动特征更加明显。246810121416197819821986199019941998200220062010历年GDP增速(%)从图上可以看出,最近两个周期底部是一个1999年,一个是2009年,但本轮周期的底部目前看非常难以确定。正常情况下,从我国以往经济短期波动规律看,一般是在5年左右一个波峰(或波谷),但1992年以来这一个波谷特别异常,1992年---2007年整体形成了一个大U 字,其中原因非常复杂。简要看,我认为整体主因是国际经济运行的外部扰动,次因是我国的各项应对政策措施。因为随着我国经济对外开放程度提高和对外贸易联系增加,国际经济运行干规律对我国经济自身运行规律的影响在不断加大,而1992年---2007年这个大U 字,正是国际经济波动与我国经济自身波动的叠合形成,甚至可以看出,国际经济影响度还在不断加大。具体如下:1、1992---1997年,在这个周期我国经济原本应是完成一个下调周期,并在1997年基本达到波谷低端。但是,由于受1997年亚爆发洲金融风暴影响,我国经济却出现了进一步探底的现象。1997年7月2日,亚洲金融风暴席卷泰国,泰铢贬值。不久,这场风暴扫过了马来西亚、新加坡、日本和韩国等地,打破了亚洲经济急速发展的景象,亚洲一些经济大国的经济开始萧条,一些国家的政局也开始混乱。受此影响,我国GDP增速继续下滑2年,形成了1999年才真正形成新一轮上升期。2、1998年---2003年,正常看,此期间我国经济开始出现正常回弹,到了2002年~2003年左右,经济趋热的几个基本端倪已经冒头,如房地产价格快速上升、消费物价持续上涨,到2004年全国价格上涨高达103.9%,已接近104的国际警戒线,正常看,在此情况下,在2004年起我国经济本应进入下调周期,但受加入“WTO”这一新国际经济进入国内与国内经济开拓国际市场的新平台形成影响,2004年我国经济并未形成真正的大规模回调,只是现了略微小调。房地产价格与消费品价格表露出的经济趋热矛盾没有能够形成强力制约,国内经济继续一往直前。3、2004年---2007年。此期我国经济持续走高,到2007年终于到达坡项,而此期,国际经济的外需成为当时我国经济发展的重要主拉动。受2005年是我国履行加入世界贸易组织的关税减让承诺,较大幅度降税的最后一年影响。从2005年1月1日起,我国进一步降低进口关税,关税总水平将由10.4%降低至9.9%,涉及降税的共900多个税目。因而,在外需强劲拉动下,我国经济仅在2004年稍作调整后便进入了一个新的持续增长期,但这其中积累的正常经济运行产生的矛盾却依然没有能够在发展中得到消除,经济在求稳的财政与货币政策扶助下,在入世后对外贸易规模剧增的拉动下进入了一种“非常规环境的增长态”,其增长的若要模式应为外沿扩大型,其增长源泉,便是加入WTO这个国际新环境,资本流入流出与对外贸易量持续增加,并很快上到了新的数量级,如到2007年,我国出口货物额已达12204.56亿美元,为2003年的三倍左右。4、2007年---2009年,美国次贷危机爆发,我国经济周期与危机重叠,出现增速急剧下跌。2007年8月美国“次贷危机”全面爆发,并立即波及席卷欧盟和日本等世界主要金融市场,致使全球主要金融市场同步出现流动性不足危机。受国际市场需求影响急剧下滑影响,我国对外贸易规模开始出现趋缓。为保增长,维稳定,我国在2008年末开始启动投资和信贷的大规模经济刺激计划,当年4万亿元投资计划出台,年度新增货币量也在2009年由2008年的7万亿激增13万亿。这种情况下,大规模的投资迅速替代了疲软的出口形成了新的经济增长支撑,而13万亿的新增货币则大量地形成流动性弥补了外资不足,使得我国经济在2009年就迅速止跌,并在2010年开始回升,而这期间,房地产领域的矛盾进一步积累。5、2010年---2012年。可以说,这是2009年猛药后的调整期,但这期间,形势异常复杂,当前经济在很多方面出现了结构性失衡与矛盾,如:一方面大力拉动基础设施投资、房地产投资和通过补贴汽车、家电的消费的办法来延缓本轮底部到来,另一方面为缓解高房房价却又出台“住房限购令”。总的看,需求方面存在内外需不振与投机性房产需求过旺同时存在的情况,供给方面则存在生产领域流动性不足与投资投机领域流动性过盛同步出现的现象。但可以肯定的是,2009年的经济刺激计划将本轮经济周期的底部至少推迟4年,2013年或许才可能是本轮经济回调周期的底部。同时可以预见的是,本轮调整的压力与任务比以往哪一轮都重,因为可以说,基本1999年以后积累的矛盾都需要的本轮调整中得到尽可能解决,否则,我国经济将继续只能走在类似2007年-2010年的颠簸之路,这种短期的大幅波动对市场经济基础的损害是非常大的,只能用行政干预来维持平衡,而行政干预是一种代价大、难持久的调节措施。当前的房地产限购、汽车产业增长停滞、水泥、钢材价格迅速下跌等便是证明。行政干预后经济结构调整的转折力度和所抛弃的行业产能都会比平时更大,结果就是导致GDP 增长率在调整期出现更严重的下跌。因而,总的看,我国经济的波动受国际经济变动因素的影响是在不断加大的,而且我国政府在应对国际经济变动负面影响方面的能力在不断增强,但值得注意的是经济运行存在着自身规律,如果经济发展中的内生矛盾不解决,经济增长的稳定性会很差,并且发展的代价也会很大,因而当前要重点解决好在当前经济发展中存在的、长期积累产生的结构失衡矛盾,并要加速对外贸易转型,逐步促进形成主动调节式对外贸易,以使我国经济真正形成强大的内生动力,提高运行的稳定性与质量,提高自我调节能力。。
中国经济周期及其波动研究:1978——201O
中国经济周期及其波动研究:1978——201O杨珂;李燕【期刊名称】《红河学院学报》【年(卷),期】2011(000)006【摘要】文章通过对中国潜在经济增长率和经济周期的研究综述,详细分析了1978年——2010年中国经济增长及波动状况。
以增长率周期波动的“谷——谷”法来度量和划分,中国经济大致经历了四次周期性波动,且经济周期的特征逐渐向高谷底,低峰值,长扩张,短收缩转变,而近年来主动、适时的宏观调控政策也对该周期新特征的形成产生了重要影响。
%This paper based on China's economic growth potential and economic cycle research review, detailed analysis of the China economic growth and fluctuation from 1978 to 2009. To measure with the method of "valley to valley" of growth cycle, China's economy has experienced four cyclical fluctuations, and the economic cycle gradually to the characteristics of high-bottom, low-peak, long-expansion and short- contraction, in which the recently active macrocontrol policy had played a major impact.【总页数】5页(P39-43)【作者】杨珂;李燕【作者单位】红河学院商学院,云南蒙自661100;红河学院商学院,云南蒙自661100【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F012【相关文献】1.中国经济周期的实证研究:1978年~2005年 [J], 蒋满霖;王茂荣2.新常态下中国经济周期波动的趋势性特征及其驱动因素研究 [J], 刘达禹;刘金全;于洋3.考虑劳动时间波动的中国经济周期波动福利损失估算研究 [J], 何林浩4.新常态下的中国经济周期波动——基于金融摩擦视角的实证研究 [J], 刘金全;王译兴;刘子玉5.制度的红利:市场化进程如何影响了中国宏观经济——基于1978~2010年中国经济波动结构特征的实证研究 [J], 丁志帆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中国经济周期运行特点分析
中国经济周期运行特点分析摘要:研究了1953年以来,中国经济增长率的周期性波动情况,认为中国的经济周期已经从计划经济时期的古典型周期向改革开放以后的增长型周期转变,经济增长率波动呈现高位平稳的特点。
同时,经济周期的持续时间在不断延长,波动幅度不断缩小,波峰位置在逐渐下降,波谷位置在逐渐升高。
说明中国经济增长的稳定性在逐渐增强,抗衰退能力不断增加,经济增长的质量得到了提高。
关键词:经济周期,经济增长率,古典型周期,增长型周期经济的周期性运动是各国经济发展过程中普遍存在的现象,中国的经济发展过程也不例外。
在中国六十年经济建设的历程中,经济发展有时发展得十分顺利,有时又会出现比较大的滑坡。
随着中国经济发展进入到了一个新阶段,市场机制逐渐增强,产业结构加快转变,国民经济快速增长,受世界经济发展变化影响日益加深。
研究中国经济周期运行的特点,认清中国经济周期运行的规律,对于我们做好宏观调控工作和促进中国经济健康稳定发展有着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对经济周期的描述经济周期来源于对资本主义经济波动的研究。
在1825年,英国爆发了资本主义历史上第一次生产过剩性的经济危机,自那时起,类似的危机大约每隔十年就会爆发一次,这引起了经济学家们的关注。
1977年,卢卡斯在《对经济周期的理解》一文中对经济周期作了如下描述:“经济周期是经济变量对长期平稳增长趋势的偏离”。
在二战以前的大部分时间里,由于经济周期主要体现的是国民经济总产量绝对值的变动过程,古典经济学家一般认为经济周期是经济总量的上升和下降的交替过程,强调的是经济总量绝对值的扩张与收缩。
随着世界经济发展出现了新的变化,经济总产量绝对值下降的情况已经较少出现,现代经济学家对经济周期的描述也发生了一些改变,一般认为,经济周期是经济总量对长期均衡值偏离情况的周期性变化,对经济周期的考察主要体现为对年度经济增长率周期变化的研究。
一个完整的经济周期可以划分为四个阶段:复苏、繁荣、衰退、萧条,其中,经济的复苏和繁荣阶段构成了一个经济周期中的扩张期,而经济的衰退和萧条阶段则构成了经济周期中的收缩期。
中国经济周期波动特征的研究
《中国经济周期波动特征的研究》摘要:在经济波动的过程中,每一个周期都各自特点:持续时间上不完全一致,波动程度也存在区别,③波动幅度:波动幅度也称“振幅”,是波峰位置的要素值与波谷位置的要素值之差,用于衡量整个经济周期的波动程度,加强经济周期波动特征的研究,对于我国经济发展而言有着重要的意义高龙山摘要:宏观经济政策会影响经济的周期波动,当采用量化宽松的宏观经济政策时,国内经济周期可能出现扩张现象;而紧缩银根又能维稳过热的经济增长。
所以认清国内经济周期所处阶段、产生原因、波动程度等对于制定相应的宏观经济政策以及检验该宏观经济政策实施的效果都是很有必要的。
本文就中国经济周期波动特征进行了研究。
关键词:经济周期;波动特征;经济发展1 经济周期的基本概念周期的概念在科技领域中可以可表示为f(X)=f(X+T),其中T表示周期。
但是在经济学中,周期不可能是这样机械化的固定不变的结果。
在经济波动的过程中,每一个周期都各自特点:持续时间上不完全一致,波动程度也存在区别。
因此经济学上的经济周期(BusinessCycle)是指一定时期内,一个经济体的经济经历的繁荣、衰退、萧条和复苏的过程,或者说是实际国内生产总值对潜在国内生产总值的偏离(缺口)过程。
2 经济周期的理论基础2.1凯恩斯主义的经济周期理论凯恩斯经济周期理论建立于三个要素之上——边际消费递减、流动性偏好、预期的资本边际效率递减,认为资本的边际效率的突然奔溃(资本的边际效率突然大幅度下降)是引发经济周期的实际原因。
在市场繁荣阶段,投资者对资本品的未来收益持有过度乐观的心态,导致产出持续上涨。
但是消費者的消费倾向是“边际消费倾向递减”,所以扩张的生产与逐渐萎缩的消费之间产生了缺口——消费不足。
一旦消费出现不足,投资者对于投资的乐观期望破没,同时资本的边际效率暴跌。
进而引发社会的恐慌情绪,人们对未来的经济走势看法变得更为悲观,对资本的流动性偏好更为显著。
从而导致利率上涨,投资成本加剧、投资进一步减少,这样循环往复导致经济出现长期的衰退现象。
中国经济周期波动问题研究报告
中国经济周期波动问题研究导言经济周期问题是宏观经济学最为关心的理论和现实问题。
传统的经济周期理论中的中长周期所讲的增长---如库兹涅兹周期(20年左右)、熊彼特周期(10年)等,都是以发展阶段的增长特征作为分析对象的。
而中短的周期如基钦周期(3年)则以投资、库存和货币周期调整变化来分析的。
经济周期的“繁荣”与“萧条”是古典周期波动的特征。
古典周期波动的剧烈性引发“市场缺陷”的争论。
凯恩斯主义兴起以后,针对周期波动,政府干预明显加强。
尽管上个世纪70年代出现了“滞胀”导致所谓凯恩斯主义失败,但凯恩斯主义之后的经济周期波动幅度在明显下降,经济周期呈现“微波”化。
经济周期波动的“微波”化引致人们更多地关注经济增长,生经济增长理论兴起,研究生产率的兴趣提高。
真实经济周期理论(1984)更是将注意力集中在了增长本身,强调趋势即是周期,视短期因素为随机扰动。
卢卡斯依据美国增长与波动的数据,论证了美国降低经济增长一个百分点福利成本损失为20%,远远大于经济波动的福利成本损失0.008%,从而指出关注增长更有意义。
新古典周期理论对增长进行了理论解释。
现实的经济周期波动不仅仅存在于理论上的争论,更存在于现实的政策操作。
政策操作使得经济波动“微波”化了,而卢卡斯论证中如此低的经济波动也是政府干预出来的波动值。
波动的降低促进了经济增长;随着宏观政策干预波动的成熟,宏观政策所依据的理论也越来越倾向于新古典的逻辑,即以“提高生产率”为核心,回到中长经济周期的理论上,解释经济增长的决定原因等问题。
在政府干预理论中,将理性预期越来越多地引入到政策决策中来,将微观可预期的并可自我调整的都由微观自行处理了,政府干预的透明度加强。
经济政策通过“政策规则”降低政策不一致带来的波动,促进经济增长,并依据增长的变化调整波动干预的区间。
从凯恩斯的政府干预理论开始的政策操作,到新古典的“理性预期”、“真实经济周期”理论所提出的“透明”的干预政策,都是理论和现实的平衡,经济波动在理论和政策协同下得到进一步的熨平。
经济周期波动研究
经济周期波动研究一、经济周期波动的概念和分类1.经济周期波动概念经济周期波动是指市场经济体系中物价、就业、生产等方面发生的循环性变化,是市场调节机制的体现,是市场经济体系正常的表现。
2.经济周期波动分类(1)短期经济波动短期经济波动是指经济周期中以年为时间长度的周期波动,包括景气周期、季节性波动和机遇性波动。
(2)长期经济波动长期经济波动是以数十年甚至数百年为时间长度的周期波动,包括技术革命周期、全球经济周期和人口周期,也被称为结构性周期波动。
二、经济周期波动的原因1.内部因素(1)经济结构调整不同行业的景气程度不同,如果经济结构调整滞后于市场需求,会导致部分行业生产过剩,行业景气周期发生波动。
(2)投资和消费需求的变化投资和消费需求的变化会直接影响经济增长,如果投资和消费需求过剩或不足,会导致经济波动。
2.外部因素(1)国际贸易和投资的变化国际贸易和投资的变化会对国内经济带来影响,如外需下降会减少国内生产和出口,进而影响GDP增长。
(2)政治和安全因素国际形势变化、政治动荡和军事动荡等因素都会对国家经济产生影响,导致经济中长期波动。
三、经济周期波动特点1.周期性经济周期波动不断重复,且时间、幅度有规律性,从而形成周期性变化。
2.循环性经济周期波动具有循环性,不同的行业处于不同的周期。
3.非均衡性经济周期波动并不是均衡的,会导致一些市场出现供给过剩或者短缺的情况。
四、经济周期波动对商品交易的影响1.对交易策略的影响在经济低迷期,投资者要更加关注市场风险,采取保守交易策略。
在经济高峰期,投资者要更加关注行业和板块配置,确定买入交易策略。
2.对商品选择的影响在经济低迷期,选择稳健债券、成长股等风险较小的品种;在经济高峰期,选择热门板块和成长股等风险较高的品种。
3.对资金管理的影响在低迷期,要合理分配资金,保持充足的现金流并妥善安排闲置资金;在高峰期,要避免盲目跟风,短时间内大幅增加交易量。
五、经济周期波动的应对策略1.制定合适的政策措施政府可以通过财政政策、货币政策等手段保持宏观经济平稳运行并提高市场繁荣度。
中国与世界经济波动的相关性研究
中国与世界经济波动的相关性研究作者:石峰来源:《科学与财富》2018年第14期摘要: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经历了四次波动,目前正处于第四个波动期,不同的政策经济体制使得经济波动表现出不同的特征,其中最新一轮经济周期正在延展之中,进入新千年中国经济与世界经济表现出极大的相关性,说明中国已开始加速融入世界经济一体化。
通过对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周期的分析,简单验证我国经济与世界经济的相关性,在此基础上分析我国本轮经济周期的延展性。
关键词:经济周期相关性延展性经济周期是指经济增长沿着其一定的趋势所经历的有规律的扩张和收缩。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的周期性波动在整体上呈现出“高位平缓”的特点,与改革开放前相比,经济增长的质量有了很大提高。
20世纪90年代特别是新千年以来,我国经济周期波动的总体特征已经发生了新的变化,在此背景下,总结我国经济周期波动的新特点、分析引起这些新变化的深层次原因、预测今后我国经济周期波动的态势以及总结我国经济与世界经济的相关性对我国经济的未来发展有极为重要意义。
一、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经济周期鉴于统计资料的限制和我国学者研究经济周期问题的通行做法,本文选用GDP增长率作为衡量我国经济周期波动的指标来分析问题。
从经济增长率的一个最低点到另一个最低点可以把我国改革开放后的GDP增长率划分为四个周期:1982-1986年为第一个周期;1987-1989年为第二个周期;1990-2001年为第三个周期;2002年至今为第四个周期。
二、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与世界经济的关联性自改革开放至今的30年时间里,我国经济经历了从大幅波动到高位稳定增长的一个优化过程。
在这期间,中国经济同时也经历了与世界经济相磨合的过程,中国经济的发展与世界经济以及代表世界经济方向的美国欧盟经济的发展的相关性经历了一个从几乎不相关到相关性小,再到相关性大的过程。
笔者将从两个方面来予以分析。
相关系数反映出的我国与世界及主要国家地区经济的相关性正好与第一个模型所显示的趋于一致。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后的周期长度较改革前增加了 1. 8 年,由短周期向朱 应,是一种内部缓冲机制或自我调节机制,反映了经
格拉中周期转变。
济周期的 “内生性” 和经济周期的自我推动。外生
( 六) 中国经济周期扩张阶段有所延长
经济周期理论认为,经济周期产生于经济体系外的因
改革开放前,中国经济周期的扩张长度和收缩长 素,即经济系统外在的冲击通过系统内部传导而发生
使用最为常见的 “环比法”,即 “谷—谷” 法来确定
表 1 中国经济周期的划分与特征参数 ( 1953 - 2011)
周期序号
起止时间
1
1953 - 1957
2
1958 - 1961
3
1962 - 1968
4
1969 - 1972
5
1973 - 1976
6
1977 - 1981
7
1982 - 1986
平均位势 周期长度 扩张长度 收缩长度
9. 4
5
3
2
0. 6
4
1
3
5. 8
7
4
3
11. 8
4
2
2
4. 3
4
2
2
8. 0
5
3
2
11. 5
5
3
2
7. 7
4
1
3
10. 7
9
3
6
10. 3
10
7
3
—
—
—
—
8. 5
5. 7
2. 9
2. 8
6. 5
4. 8
2. 4
2. 4
10. 0
6. 6
3. 4
3. 2
3. 5
济行为增长率的波动状况。增长周期和增长率周期一 时,经济周期考察的重点是相对指标即经济增长速
作者简介: 姚敏 ( 1980 - ) ,女,现供职于中国人民银行兰州中心支行,助理研究员,经济学博士,研究方向: 区域经济发展 模式与政策、农村金融; 周潮 ( 1971 - ) ,男,现供职于中国人民银行张掖市中心支行,经济师,研究方向: 计量经济学与农村金融。
特别是进入 21 世纪以来经济波动呈现出微波化特征, 关研究文献,本文认为中国经济周期波动是内部传导
宏观经济更趋于平缓增长,经济周期波动整体上呈收 机制和外部冲击机制共同作用的结果,既要强调内部
敛态势 ( 见图 1) 。上述结果表明,随着市场化程度 传导机制对经济周期的决定作用,又要突出外部冲击
关键词: 经济周期; 经济波动; 影响因素
一、引言
般都用 来 研 究 不 存 在 绝 对 水 平 下 降 情 况 的 周 期 波
经济发展历程表明,经济增长方式从来都不是按 动。[2]
部就班、一成不变的。一个国家可以享受许多年令人
兴奋的经济繁荣,而接下来的也许就是一场经济衰
退,甚至是一场 经 济 危 机。[1] 因 此, 宏 观 经 济 运 行 是
革开放前后中国经济周期的主要特征,分别从内生和 年数据来源于 《中国统计年鉴》 ( 2000 - 2012) 。
外生角度探讨中国经济周期波动的影响因素。
反映经济周期波动的现象主要有国民收入变化、
二、中国经济周期波动的测度
失业率变化、通货膨胀或通货紧缩等,在分析经济周
对经济周期波动的考察通常包括古典周期、增长 期波动时,一般可使用经济增长率变动、投资变动或
图 1 中国 GDP 增长率波动曲线 ( 1953 - 2011)
来的损失,从 而 促 进 经 济 平 稳 较 快 发 展。 本 文 采 用
资料来源: 1953 - 1998 年中国 GDP 增长率数据
“谷—谷” 法对中国经济周期进行划分,重点分析改 来源于 《新中国五十年统计资料汇编》,1999 - 2011
6
改革开放前,中国经济周期波动的峰位和谷位分 现了快速增长阶段的持续增强,即中国经济呈现出
别为 21. 3 和 - 27. 3。改革开放后,峰位和谷位分别 “又好又快” 的增长态势。
为 15. 2 和 3. 8,峰位下降了 6. 1 百分点,谷位上升了
四、中国经济周期波动的影响因素分析
31. 1 个百分点,表明中国经济增长减少了盲目扩张
于典型的短扩张型周期,表明扩张在经济周期中占主 动机制,但系统外的冲击也会对经济周期产生影响,
导地位。尽管影响中国实际经济增长的不确定因素在 如果这种外在冲击的力量达到改变系统结构的关键参
增加,但经济增长的稳定性在逐步增强,经济增长在 数时,经济系统的运行将会改变原有的路径,甚至出
扩张期具有更强的持续性。
西方经济 学 家 很 早 就 注 意 到 宏 观 经 济 运 行 中 繁
性,同时经济抗衰退能力也得到明显增强。
荣、衰退、萧条、复 苏 交 替 出 现 的 经 济 周 期 波 动 现
( 四) 中国经济周期波动的平均位势有所提高
象,形成了众多的经济学流派,提出了形形色色的用
经济周期波动的平均位势受到峰位和谷位高低以 于解释经济周期波动的理论假说,如马克思经济危机
度均为 2. 4 年。改革开放后,中国经济周期的扩张长 的波动,来源于外生变量的自发性变化,可以是随机
度为 3. 4 年,收缩长度为 3. 2 年。总体来看,中国经 的或周期的。现代经济周期理论的研究表明,经济周
济周期的平均扩张长度大于平均收缩长度 0. 1 年,属 期波动的根源在于经济系统内在的缓冲机制与自我推
一种周期性的循环波动,经济变量在连续过程中会出
现普遍性、重复性地涨落,体现为经济繁荣与经济衰
退的交替出现,且每一周期大致都经历繁荣、衰退、
萧条、复苏四个阶段。宏观经济周期波动历来受到中
国经济学界和政府部门的关注和重视。科学地划分中
国经济周期的历史轨迹,深刻剖析其形成机理,有助
于全面准确把握中国经济周期规律,减少经济波动带
放后平均位势为 10,上升了 3. 5 个百分点,表明中 义、货币主义、理性预期学派 ( 新古典主义) 、实际
国经济增长水平显著提高,呈现出高位增长态势。 经济周期理论以及新凯恩斯主义等。上述经济学流派
( 五) 中国经济周期持续时间逐渐增加
对经济周期波动产生的原因提出了不同的观点和不同
中国经济周期长度参差不齐,长的 达 到 10 年, 的政策主张。
式,在经济周期的下降阶段,GDP 绝对下降,出现 负增长,导致经济增长率正负交替。改革开放后,中 国大多数经济指标在绝对量上都是增长的,经济周期 波动表现为经济增长速度的高低,属于增长型经济周
起伏的剧烈程度,波动幅度越大,说明经济增长越不 稳定。改 革 开 放 前,中 国 经 济 周 期 的 波 动 幅 度 为 48. 6,波动标准差为 10. 48,经济波动较为剧烈,表 现为大起大落。改革开放后,中国经济周期波动幅度 为 11. 4,波 动 标 准 差 仅 为 2. 73,波 动 幅 度 下 降 了 37. 2 个百分点,表明中国经济增长的平稳性在逐步 增强。
调整,1953 年正式实施第一个五年计划,从而开始 革开放后经历了 6 轮周期,目前正处于第 11 轮周期
大规模的经济建设。为全面反映中国经济周期波动状 中。根据 1953 - 2011 年 GDP 增长率,中国经济周期
况,GDP 增长率的样本区间为 1953—2011 年。本文 的划分和特征参数见表 1。
5
度,因此本文选择 GDP 增长率周期考察中国经济周 中国经 济 周 期 波 动 的 转 折 点 时 间。1953—2011 年,
期波动特征。
中国经济存在明显的周期性波动,共经历了 11 个周
1949 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经过 3 年的恢复 期 ( 见图 1) ,其中改革开放前经历了 5 轮周期,改
周期内各年度平均的经济增长率。
三、中国经济周期波动的特征分析
( 二) 中国经济周期的波动幅度呈下降趋势
根据图 1 和表 1,中国经济周期呈现以下主要特
经济周期波动幅度反映每个周期内经济增长高低
征: ( 一) 中国经济周期由古典型为主导向增长型为
主导转变 改革开放 前,中 国 经 济 周 期 是 古 典 增 长 周 期 模
改革开放后中国经济周期波动的主要特征可以概括 能决定经济周期的性质。[3]
为: 振幅减小、峰位下降、谷位上升、平均位势提
目前,经济学界关于中国经济周期波动影响因素
高、扩 张 长 度 延 长,即 “高 位———平 缓 波 动 ” 型。 的分析也可分为内部传导机制说与外部冲击机制说。
从整个波形来看,改革开放后的经济波动更加平缓, 结合改革开放 30 多年的经济实际发展情况和大量相
及整个周期 振 幅 大 小 的 影 响。周 期 的 “大 起 大 落” 理论、太阳黑子 理 论、消 费 不 足 理 论、投 资 过 度 理
往往会使整个周期平均的经济增长水平降低。改革开 论、货币信用过度论、创新理论、心理理论、政治周
放前,中国经济周期波动的平均位势为 6. 5 ,改革开 期理论、信心波动理论和后期的古典主义、凯恩斯主
期波动。①
( 三) 中国经济周期波动的峰位下降和谷位上升
① 增长型经济周期的主要特征是,实际产出增长过程中存在一个趋势上限,偶发的负向冲击可能引致产出增长率出现短暂的下降 或经济的短暂衰退,促使实际产出增长率与其趋势水平产生一定的偏离。由于负向冲击作用时间较短,并不能够对产出增长率带来持久 性影响,于是短暂负向冲击结束后,产出增长率会以高于冲击发生前的增长速度反弹,并逐渐向其均衡增长率接近。
1. 8
1. 0
0. 8
注: 1. 波动幅度也称为峰谷落差或振幅,是指每个周期内经济增长率上下波动的离差,即计算每个周期
内经济增长率波峰与波谷的落差。2. 波动的峰位也称为高度,是指每个周期内波峰年份的经济增长率。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