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经济周期波动的特征和影响因素研究_姚敏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西方经济 学 家 很 早 就 注 意 到 宏 观 经 济 运 行 中 繁
性,同时经济抗衰退能力也得到明显增强。
荣、衰退、萧条、复 苏 交 替 出 现 的 经 济 周 期 波 动 现
( 四) 中国经济周期波动的平均位势有所提高
象,形成了众多的经济学流派,提出了形形色色的用
经济周期波动的平均位势受到峰位和谷位高低以 于解释经济周期波动的理论假说,如马克思经济危机
《经济问题探索》2013 年第 7 期
中国经济周期波动的特征和影响因素研究
姚 敏1,周 潮2
( 1. 中国人民银行兰州中心支行,兰州 730000; 2. 中国人民银行张掖市中心支行,甘肃 张掖 734000 )
摘 要: 宏观经济周期波动历来受到中国经济学界和政府部门的关注和重视。本文以经济周期理论为依 据,采用 GDP 增速指标和 “谷—谷” 法,将 1953—2011 年中国经济增长分为 11 个周期。中国经济周期波动 从改革开放前的 “低位—剧烈振荡” 型转变为改革开放后的 “高位—平缓波动” 型,特别是进入 21 世纪以 来,中国经济波动呈现微波化特征,经济周期波动整体上呈收敛态势。本文认为中国经济周期波动是内部传 导机制与外部冲击机制共同作用的结果,分别从内生和外生角度探讨中国经济周期波动的影响因素。
5
度,因此本文选择 GDP 增长率周期考察中国经济周 中国经 济 周 期 波 动 的 转 折 点 时 间。1953—2011 年,
期波动特征。
中国经济存在明显的周期性波动,共经历了 11 个周
1949 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经过 3 年的恢复 期 ( 见图 1) ,其中改革开放前经历了 5 轮周期,改
6
改革开放前,中国经济周期波动的峰位和谷位分 现了快速增长阶段的持续增强,即中国经济呈现出
别为 21. 3 和 - 27. 3。改革开放后,峰位和谷位分别 “又好又快” 的增长态势。
为 15. 2 和 3. 8,峰位下降了 6. 1 百分点,谷位上升了
四、中国经济周期波动的影响因素分析
31. 1 个百分点,表明中国经济增长减少了盲目扩张
济行为增长率的波动状况。增长周期和增长率周期一 时,经济周期考察的重点是相对指标即经济增长速
作者简介: 姚敏 ( 1980 - ) ,女,现供职于中国人民银行兰州中心支行,助理研究员,经济学博士,研究方向: 区域经济发展 模式与政策、农村金融; 周潮 ( 1971 - ) ,男,现供职于中国人民银行张掖市中心支行,经济师,研究方向: 计量经济学与农村金融。
短的只有 4 年,差别很大。平均而言,中国经济周期
综合以上经济学流派对经济周期波动的主要观点
的长度为 5. 7 年。从周期长度变化来看,中国经济周 来看,存在 “内生” 和 “外生” 的分歧。内生经济
期有不断增长的趋势,改革开放前的平均周期长度为 周期理论认为,经济周期波动产生于经济体系内的因
4. 8 年,改革开放后的平均周期长度为 6. 6 年,改革 素,即经济系统内部结构特性所导致的对冲击的反
一种周期性的循环波动,经济变量在连续过程中会出
现普遍性、重复性地涨落,体现为经济繁荣与经济衰
退的交替出现,且每一周期大致都经历繁荣、衰退、
萧条、复苏四个阶段。宏观经济周期波动历来受到中
国经济学界和政府部门的关注和重视。科学地划分中
国经济周期的历史轨迹,深刻剖析其形成机理,有助
于全面准确把握中国经济周期规律,减少经济波动带
特别是进入 21 世纪以来经济波动呈现出微波化特征, 关研究文献,本文认为中国经济周期波动是内部传导
宏观经济更趋于平缓增长,经济周期波动整体上呈收 机制和外部冲击机制共同作用的结果,既要强调内部
敛态势 ( 见图 1) 。上述结果表明,随着市场化程度 传导机制对经济周期的决定作用,又要突出外部冲击
周期和增长率周期。古典周期是对经济变量绝对水平 失业率变动等进行分析。本文根据国内外经济周期研
周期波动的考察,多数发达国家考察的都是这种经济 究实践,在描述经济周期波动状态及趋势时,采用国
周期波动。增长周期或称离差周期是考察经济变量围 际通用的、具有较强可比性的、能反映宏观经济周期
绕其永久成分或趋势的波动。增长率周期关注的是经 波动和发展趋势的国内生产总值 ( GDP) 指标。同
图 1 中国 GDP 增长率波动曲线 ( 1953 - 2011)
来的损失,从 而 促 进 经 济 平 稳 较 快 发 展。 本 文 采 用
资料来源: 1953 - 1998 年中国 GDP 增长率数据
“谷—谷” 法对中国经济周期进行划分,重点分析改 来源于 《新中国五十年统计资料汇编》,1999 - 2011
放后平均位势为 10,上升了 3. 5 个百分点,表明中 义、货币主义、理性预期学派 ( 新古典主义) 、实际
国经济增长水平显著提高,呈现出高位增长态势。 经济周期理论以及新凯恩斯主义等。上述经济学流派
( 五) 中国经济周期持续时间逐渐增加
对经济周期波动产生的原因提出了不同的观点和不同
中国经济周期长度参差不齐,长的 达 到 10 年, 的政策主张。
现剧烈波动。也就是说,内部传导机制决定了经济波
总体而言,改革开放前中国经济周期波动的主要 动的周期性与周期的持续性以及经济周期的基本波
特征可以概括为: 振幅大、峰位高、谷位深、平均位 形,外部冲击则通过内部传导机制对经济周期的性质
势低、扩 张 长 度 短,即 “低 位———剧 烈 振 荡 ” 型。 施加影响,使经济周期的基本波形发生变化,但并不
周期内各年度平均的经济增长率。
三、中国经济周期波动的特征分析
( 二) 中国经济周期的波动幅度呈下降趋势
根据图 1 和表 1,中国经济周期呈现以下主要特
经济周期波动幅度反映每个周期内经济增长高低
征: ( 一) 中国经济周期由古典型为主导向增长型为
主导转变 改革开放 前,中 国 经 济 周 期 是 古 典 增 长 周 期 模
式,在经济周期的下降阶段,GDP 绝对下降,出现 负增长,导致经济增长率正负交替。改革开放后,中 国大多数经济指标在绝对量上都是增长的,经济周期 波动表现为经济增长速度的高低,属于增长型经济周
起伏的剧烈程度,波动幅度越大,说明经济增长越不 稳定。改 革 开 放 前,中 国 经 济 周 期 的 波 动 幅 度 为 48. 6,波动标准差为 10. 48,经济波动较为剧烈,表 现为大起大落。改革开放后,中国经济周期波动幅度 为 11. 4,波 动 标 准 差 仅 为 2. 73,波 动 幅 度 下 降 了 37. 2 个百分点,表明中国经济增长的平稳性在逐步 增强。
改革开放后中国经济周期波动的主要特征可以概括 能决定经济周期的性质。[3]
为: 振幅减小、峰位下降、谷位上升、平均位势提
目前,经济学界关于中国经济周期波动影响因素
高、扩 张 长 度 延 长,即 “高 位———平 缓 波 动 ” 型。 的分析也可分为内部传导机制说与外部冲击机制说。
从整个波形来看,改革开放后的经济波动更加平缓, 结合改革开放 30 多年的经济实际发展情况和大量相
于典型的短扩张型周期,表明扩张在经济周期中占主 动机制,但系统外的冲击也会对经济周期产生影响,
导地位。尽管影响中国实际经济增长的不确定因素在 如果这种外在冲击的力量达到改变系统结构的关键参
增加,但经济增长的稳定性在逐步增强,经济增长在 数时,经济系统的运行将会改变原有的路径,甚至出
扩张期具有更强的持续性。
期波动。①
( 三) 中国经济周期波动的峰位下降和谷位上升
① 增长型经济周期的主要特征是,实际产出增长过程中存在一个趋势上限,偶发的负向冲击可能引致产出增长率出现短暂的下降 或经济的短暂衰退,促使实际产出增长率与其趋势水平产生一定的偏离。由于负向冲击作用时间较短,并不能够对产出增长率带来持久 性影响,于是短暂负向冲击结束后,产出增长率会以高于冲击发生前的增长速度反弹,并逐渐向其均衡增长率接近。
调整,1953 年正式实施第一个五年计划,从而开始 革开放后经历了 6 轮周期,目前正处于第 11 轮周期
大规模的经济建设。为全面反映中国经济周期波动状 中。根据 1953 - 2011 年 GDP 增长率,中国经济周期
况,GDP 增长率的样本区间为 1953—2011 年。本文 的划分和特征参数见表 1。
革开放前后中国经济周期的主要特征,分别从内生和 年数据来源于 《中国统计年鉴》 ( 2000 - 2012) 。
外生角度探讨中国经济周期波动的影响因素。
反映经济周期波动的现象主要有国民收入变化、
二、中国经济周期波动的测度
失业率变化、通货膨胀或通货紧缩等,在分析经济周
对经济周期波动的考察通常包括古典周期、增长 期波动时,一般可使用经济增长率变动、投资变动或
度均为 2. 4 年。改革开放后,中国经济周期的扩张长 的波动,来源于外生变量的自发性变化,可以是随机
度为 3. 4 年,收缩长度为 3. 2 年。总体来看,中国经 的或周期的。现代经济周期理论的研究表明,经济周
济周期的平均扩张长度大于平均收缩长度 0. 1 年,属 期波动的根源在于经济系统内在的缓冲机制与自我推
8
1987 - 1990
9
1991 - 1999
10
2000 - 2009
11
2010 -
样本期


改革前


改革后

改革前后升降

波动幅度 11. 4 48. 6 24. 0 15. 6 10. 3 6. 5 6. 4 7. 8 6. 6 5. 9 — 48. 6 48. 6 11. 4 - 37. 2
峰位 15. 6 21. 3 18. 3 19. 4 8. 7 11. 7 15. 2 11. 6 14. 2 14. 2
— 21. 3 21. 3 15. 2 - 6. 1
谷位 4. 2 - 27. 3 - 5. 7 3. 8 - 1. 6 5. 2 8. 8 3. 8 7. 6 8. 3 — - 27. 3 - 27. 3 3. 8 31. 1
使用最为常见的 “环比法”,即 “谷—谷” 法来确定
表 1 中国经济周期的划分与特征参数 ( 1953 - 2011)
周期序号
起止时间
1
1953 - 1957
2
1958 - 1961
3
1962 - 1968
4
1969 - 1972
5
1973 - 1976
6
1977 - 1981
7
1982 - 1986
及整个周期 振 幅 大 小 的 影 响。周 期 的 “大 起 大 落” 理论、太阳黑子 理 论、消 费 不 足 理 论、投 资 过 度 理
往往会使整个周期平均的经济增长水平降低。改革开 论、货币信用过度论、创新理论、心理理论、政治周
放前,中国经济周期波动的平均位势为 6. 5 ,改革开 期理论、信心波动理论和后期的古典主义、凯恩斯主
平均位势 周期长度 扩张长度 收缩长度
9. 4
5
3
2
0. 6
4
1
3
5. 8
7
4
3
11. 8
4
2
2
4. 3
4
2
2
8. 0
5
3
2
11. 5
5
3
2
7. 7
4
1
3
10. 7
9
3
6
10. 3
10
7
3




8. 5
5. 7
2. 9
2. 8
6. 5
4. 8
2. 4
2. 4
Hale Waihona Puke Baidu
10. 0
6. 6
3. 4
3. 2
3. 5
关键词: 经济周期; 经济波动; 影响因素
一、引言
般都用 来 研 究 不 存 在 绝 对 水 平 下 降 情 况 的 周 期 波
经济发展历程表明,经济增长方式从来都不是按 动。[2]
部就班、一成不变的。一个国家可以享受许多年令人
兴奋的经济繁荣,而接下来的也许就是一场经济衰
退,甚至是一场 经 济 危 机。[1] 因 此, 宏 观 经 济 运 行 是
后的周期长度较改革前增加了 1. 8 年,由短周期向朱 应,是一种内部缓冲机制或自我调节机制,反映了经
格拉中周期转变。
济周期的 “内生性” 和经济周期的自我推动。外生
( 六) 中国经济周期扩张阶段有所延长
经济周期理论认为,经济周期产生于经济体系外的因
改革开放前,中国经济周期的扩张长度和收缩长 素,即经济系统外在的冲击通过系统内部传导而发生
1. 8
1. 0
0. 8
注: 1. 波动幅度也称为峰谷落差或振幅,是指每个周期内经济增长率上下波动的离差,即计算每个周期
内经济增长率波峰与波谷的落差。2. 波动的峰位也称为高度,是指每个周期内波峰年份的经济增长率。3.
波动的谷位也称为深度,是指每个周期内波谷年份的经济增长率。4. 波动的平均位势也称为波位,是指每个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