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学-康复资料-神经系统疾病的运动疗法2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二十四章神经系统疾病的运动疗法
第一节概述
一、运动疗法(Kinesiotherapy/therapeutic exercise)定义
运动疗法是物理疗法的核心部分,是依据生物力学、人体运动学、神经生理与神经发育学的基本原理,利用力学的因素对运动功能障碍的患者进行针对性的治疗与训练,以保持、重新获得功能或防止继发丧失功能的重要治疗方法。
运动疗法包括主动运动和被动运动两个方面。主动运动是要求主动参与的运动,如关节的运动、肌肉力量的训练、日常生活动作的训练等。被动运动治疗是利用机械或徒手的方法进行治疗,患者不需或不能主动活动,如牵引、按摩、关节松动手法、肌肉牵拉。运动疗法是物理治疗中最基本、最积极的治疗方法。运动疗法不是完全被动的接受治疗,患者应尽量地主动进行运动。但这并不意味着患者任意地活动,而是要严格按照医生的运动处方、在物理治疗师的指导下进行。运动疗法不需特殊的、复杂的、价格昂贵的器械,最需要的是具有丰富知识和娴熟技术的治疗师。
运动疗法对神经系统疾病的康复疗效明显,是神经系统疾病康复的重要组成部分。运动疗法的适应证非常广泛,主要适应于以下方面的神经系统疾病,如偏瘫、截瘫、脑瘫、脑外伤后遗症、周围神经损伤、神经衰弱、神经官能症等。本章主要介绍运动疗法在神经系统疾病康复中的应用和研究进展。
二、运动疗法作用机制
运动疗法通过神经反射、神经体液和生物力学作用等途径,对人体的局部和全身功能产生相应的影响和改变,改善原来失调的机体状态。其基本作用机制是提高神经系统的调节能力,提高身体的代谢能力,增强心肺和呼吸功能,并维持和恢复患者的运动功能,促进新的代偿机制形成[ 1 - 2 ]。
(一)运动疗法对心血管的影响人体参加运动就会引起复杂的心血管功能的调节,其调节幅度主要取决于运动的强度,作用在于满足运动肌肉氧和能源物质的需要及代谢产物的清除增加,以维持正常肌肉的做功环境。其影响主要表现
为以下几点。
1、血流的增加及再分配在安静状态下,肌肉的血流量很低,这主要由于骨骼肌中血管平滑肌有较高的内在张力,许多毛细血管处于闭合状态(有报道肌肉中30~40支微血管仅开放1支)。运动开始数秒钟后,因植物神经作用,血管张力很快降低,血管扩张以及较多的毛细血管开放[14]。同时由于运动时肌肉系统中血管的总容量极大,若完成扩张,则可超过全身总血容量。因此,在做功肌肉血管开放的同时,其他脏器血管相应收缩,使血液重新分配。在运动中,除心脏外的其他内脏血流量均减少,皮肤血管则先收缩后扩张。使得做功肌肉获得较多的血流,摄取较多的氧和能源物质。
2、神经性调节运动所导致血流的改变主要靠交感神经和激素的调节作用来实现。交感神经分布广泛,对脾、肾、肠管和皮肤血管的作用较为强烈,而对脑、骨骼肌和心脏的作用相对较弱。因此,运动时交感神经兴奋,使得血液重新分配,以适应运动中代谢的需要;同时也会引起静脉血管收缩,增加回心血量。
3、血流的局部调节安静状态下骨骼肌中血管平滑肌具有较高的张力,致使血管收缩,流经肌组织的血流量很低。由于运动使得肌张力很快减弱,而使血管舒张和开放的毛细血管增多。同时除了自主神经调节外,局部作用因素主要有局部组织氧张力降低,二氧化碳张力提高,乳酸堆积增加,使细胞内K+、组胺和腺苷等释放增加,从而对局部血流量进行调节。
(二)运动疗法对肺功能的影响肺的功能在于气体交换。而进行运动时使呼吸频率和肺通气量都增加。在逐渐增大运动负荷的过程中随着通气量增大而增加吸氧量。当超过无氧阈时,无氧代谢产物即酸性产物经血液中的缓冲作用产生二氧化碳,为排除较多的二氧化碳,通气量即增多。当运动在一定的负荷量下进行时,运动开始时摄氧量很快增高,达到稳定状态时即维持在相当的水平,运动停止后缓慢下降直至达安静水平。
三、运动疗法的种类和方法
1.按运动的用力程度分类:主动运动
(1)主动运动(active movement):指患者主动以肌肉收缩形式完成的运动。运动时既不需要助力,亦不用克服外来阻力的一种功能运动,它是运动疗法的主导方法,更是康复治疗的基础。此方法对肌肉、关节运动功能的恢复和神经系统功能具有良好作用。主动运动是患者在主观感觉下,根据疾病恢复的需要,进行单关节或多关节,单方向或多方向的运动。运动的速度和幅度可随需要调整。主动运动又可分为等张运动、等长运动和特殊主动运动(传递神经冲动)三种类型。等长运动(isometric movement),又称静力性肌肉收缩,肌肉收缩时,肌肉的起止点之间的距离无变化,其肌纤维长度基本不变,亦不发生关节运动,但肌张力明显增高,等长训练是增强肌力的最有效的方法,适用于关节不能活动,但需要锻炼肌肉力量的情况下,如肢体骨折处于固定期,采取这种运动不会引起骨折错位,还可用于因肌肉无力而完不成关节运动的情况;等张运动(isotonic contraction)指在有阻力的情况下进行的肌肉收缩,收缩过程中肌张力基本保持不变,但肌长度发生变化,产生关节的运动;包括以下类型:向心性收缩(concentric contraction)和离心性收缩(eccentric contracti on);传递神经冲动是患者试图运动肌肉的一种练习,能促进肌肉的神经支配功能恢复,广泛应用于偏瘫、截瘫和周围神经损伤后丧失功能的肌肉。一般与被动运动配合应用,能有效地促进主动运动的恢复。
(2)被动运动(passive movement)是指借助外力,如他人、患者健肢或器械的力量,来帮助肌肉和关节作被动练习,以恢复其功能。通过适当的关节被动运动,可保持肌肉的生理长度和张力,保持关节的正常活动范围,主要适应于肌痉挛或肌肉瘫痪引起的关节活动障碍的患者,在神经功能恢复前应及早进行关节的被动运动。被动运动一般应在无疼痛范围内进行,动作要先缓慢,活动度逐渐加大,使患肢关节作由小到大范围的被动活动,严禁暴力动作。
四、运动方式的选择
国内外均有许多文献报道了运动疗法在神经疾病康复中的有效性,主要包括以下方面的运动方式:
(一)关节被动运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