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了”的偏误分析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了”的偏误

一、“了”的语法意义

1.了1作动态助词,附在动词后,表示动作已完成:

例:他喝了一瓶啤酒。

2.了2作语气词:

用在陈述句句尾,表示新情况和变化;

例:春天了,树叶绿了。

用在陈述句句尾,表示认识、主张、想法、行动等有变化;

例:我同意你的意见了。

用在句尾,表示催促、劝告等;

例:行了,别说了。

二、“了”的常见偏误情况

1.“了1”的常见偏误

1.1否定句中的偏误

对于动态助词“了”的使用的偏误情况,表现的第一个方面就是在否定句中出现偏误。比如:(1)A:英子买花了没有?

B:英子没买了花。

在否定句中,动态助词“了”不能和“没”共现。因为否定词“没”已经否定了动词或者形容词所发出的动作和所表示的性状、状态,因此,也就不存在结束不结束的情况了。

例1,A问B的是英男买花还是没有买花,也就是说A想知道的是“买”的这个动作,英男有没有付诸行动,B想回答英男没有买花,也就是英男没有实施“买”的这个动作。既然英男没有实施“买”的动作,所以也就不存在完成不完成的情况了。

正确的应该是:

(1)A:英子买花了没有?

B:英子没买花。

1.2误加动态助词“了”

(2)她当老师了三年了。

(3)他们结婚了五年了。

例2说的是“她”从三年前开始当老师,并且一直持续到现在。而“当老师”后面的动态助词“了”的作用是表示动作已经结束,很显然“他当老师”到现在还在进行中,并没有完成,所以应该把句中的这个动态助词“了”省掉。例3也一样,这里的“结婚”是一个持续性的状态,要表达的是他们从五年前到现在一直处于己婚状态,而不是一个短暂的动作。所以,应该取掉这个句子中的动态助词“了”。

1.3遗漏动态助词“了”

动态助词“了”表达的是行为或者动作的完成,这种完成即有现在完成,又有过去和将来完成。但留学生(尤其是成年学生)在学习时,误认为动态助词“了”表达的是现在完成而不是过去完成,也不是将来完成。我们再看看下面几个例子:

(4)昨天,他喝三杯冰水,吃三个雪糕。

(5)直美说她毕业,就去中国上大学。

例4是一个表达过去完成的语句,例5表达的是将来完成。学习者在学习时认为动态助词“了”不能用在过去完成和将来完成的句子中,所以没有给这两个句子加动态助词“了”,因此出现了这种错误。在动态助词“了”的定义中,它被放置在动词或者形容词之后,表达的是动作、状态的结束,并与过去、现在和将来都是无所谓的关系。

再回到例句中,动词分别是“喝”“吃”“毕业”,都是表示动作行为的词语,而且是这种动作行为都是短暂的,发出之后很快就消失了,因此应该给这几个动词后面加上动态助词“了”表示完成。所以正确的句子应该改为“昨天,他喝了三杯冰水,吃了三个雪糕”和“直美说她毕了业,就去中国上大学。”

1.3有补语时产生的偏误

当遇到趋向补语和结果补语时,很易发生错误。

(6)看到直美,鲍勃迅速跑了上三楼。

(7)晚上十点,小元做了完数学作业。

这两个例句,第一个有趋向补语而第二个是结果补语。在给留学生讲动态助词时,说动态助词要放在动词或者形容词的后面,因此学生在碰到任何需要加动态助词“了”的时候,只要看到动词或者形容词,就会给它们后面加,于是就有了上面的错误(目的语规则泛化)。关于动态助词的位置,如果动词后面有结果补语或者趋向补语时,动态助词“了”应该加在补语之后,所以正确的语序应该是:动词或者形容词加上结果补语或者趋向补语再加上动态助

词“了”最后加上宾语。所以这部分应该变成“跑上了三楼”。例7的“完”是结果补语,说明的是前面的动作“做”的结果,而数学作业是宾语,所以这部分的正确语序应该变成“做完了数学作业”。所以这两个句子的应该变成是“看到直美,鲍勃迅速地跑上了三楼”和“晚上十点,小元做完了数学作业。”

1.4“了”的错序

“错序”是指动态助词“了”的位置不当,例如:

(8)刚才我看看了她写的文章。

在这个例句中,有一个叠词“看看”,动态助词“了”的使用原则中有一条规定,动态助词“了”遇到叠词时,“了”应放在叠词的中间。所以应把“看看了”改为“看了看”。(9)昨天下午我和同学去工书店买书。

例句9是一个连动句式“去书店买书”,又因为事情发生在“昨天下午”,所以需要加一个动态助词“了”表示动作的完了,但是有两个谓语动词,应该放在哪个位置上呢?在连动句式中要把动态助词放在第二个谓语动词的后面。所以应是“去书店买了书”。

2、“了2”的常见偏误

2.1“了2”的遗漏

句尾语气词“了:”,留学生常常会遗漏掉。例如:

(10)后来发生了第二次世界大战,他就没有工作。

(11)在大学里我一边学习一边工作。我已经工作了三年。

(12)但是人多了以后,我自己喝的水也不够。

“了2”不只有语气意义,还承担着成句的作用。例句(10)没有“了”就影响到句子的完整性,“他就没有工作了”才是个完整的句子。并且“了2”还表示新情况的出现。例句(11)“我已经工作了三年”属于“动词+了1+数量词+了2”格式,此格式中“了1”可以省略。那么原句就可以说成“我已经工作三年”,很显然它没有成句,必须在句末加上“了”读起来才通顺,语义才更完整。例句(12)中水从足够到“不够”描述的也是一种变化的情况,所以需要在句末加“了”。

2.2“了2”的误加

留学生在使用句尾语气词“了2”的时候误加的情况不在少数。例如:

(13)高中毕业的时候,我没考上大学工了,所以很伤心、很自卑。

(14)如果跟他们好好儿地谈话的话,能得到很多有益的事了。

(15)本人是北京大学毕业,在大学学广告设计了。

(16)以前我不孝顺父母工,但现在女儿长大了,虽然离开了父母,但我的心整天跟父母在一起。

例句(13)“考上大学了”是“动词+宾语+了”结构,用“没”来否定此结构时,“了”必须去掉。例如“我刚才去厕所了”用“没”来否定应该是“我刚才没去厕所”。

“了2”在句法功能上表示事情的完成或者新情况的出现,例句(14)是个假设的句子,也就是说“谈话”“得到”这些动作都没有发生,那句末就不可以再加表示完成意义的“了2”。例句(15)“学广告设计了”是陈述事实,并非强调变化,所以句末不可以加“了2”。

“了2”在陈述句末,表示对已然事实的确定和推断,例句(16)“以前我不孝顺父母了”是主观的陈述,这与“了2”的用法不符。所以,例句(16)中的第一个“了”应该去掉。

三、偏误原因

1.母语知识负迁移

“了”作为留学生学习中较难的语法点,其主要语法意义是表达完成和变化之义。

而英语中,表达完成时用过去时态,动词上有着明显的时态的变化。因为英语中没有能与“了”对应的语法点,所以掌握起来就费力。

例如“她现在已经结婚了,而且生了个很可爱的男孩子。”习得者之所以会遗漏“了”,是因为他们在写这个句子时,会在脑海中翻译出对应的母语的句子:she got married,and had a cute boy.再通过转码母语的句子,写出想要表达的汉语。很自然地写出受母语影响的句子:“她现在已经结婚了,而且生了个很可爱的男孩子。”这就是母语思维对留学生学习汉语的影响。

中介语体统,是学习者的语言系统,中介语系统是一个不断修正偏误的动态系统,是从一个偏误调整到另一个形式的偏误,直至脱离中介语系统,从而进入目的语系统。留学生之所以会出现大量的遗漏“了”的情况,那是因为在汉语中的“了”这个语言项目在母语中找不到相对应的形式。对比分析假设理论认为,当学习者的目的语与母语结构特征相似时,就会产生正迁移,学习起来比较容易;当目的语与与母语结构特征有差异时,就会产生负迁移,也就是母语干扰,学起来比较困难。母语干扰是引起困难和偏误的主要原因。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