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教版生物必修三第三章第二节《生物群落的构成》课件

合集下载

苏教版高考生物 必修 3 精品课件 3.2 生物群落的构成

苏教版高考生物 必修 3 精品课件 3.2 生物群落的构成

生物群落的构成[学习目标]1.概述生物群落的概念。

2.进行“统计大型土壤动物的物种丰富度”的实验探究。

3.描述生物群落的种间关系及特征。

4.结合教材P75~77的内容,描述生物群落的结构。

课堂导入方式一下图为呼伦贝尔大草原的图片,草原上生活着各种生物,如草本植物、小灌木、昆虫类、小型鸟类、啮齿类、蛇类、植食性动物类、肉食性动物类,还有进行腐生生活的细菌等等。

这些生物共同构成了生物群落。

生物群落的物种组成如何?各种生物之间的关系如何?生物群落有什么样的空间结构呢?方式二在一片农田中,既有作物、杂草等植物,也有昆虫、鸟、鼠等动物,还有细菌、真菌等微生物,所有这些生物共同生活在一起,彼此之间有着直接或间接的联系。

在自然界中,任何一个种群都不是单独存在的,而是与其他种群通过种间关系紧密联系在一起。

那么,在一个区域内,各种生物之间具有怎样的关系呢?内容索引新知导学达标检测新知导学1.概念在内占据一定空间的相互之间有直接或间接联系的各种生物种群的集合,叫做群落。

2.群落多样性的基础和表现(1)组成:群落由一些动物、植物和微生物种群组成。

(2)基础:一个群落中和,是群落多样性的基础。

(3)从赤道到北极依次分布、温带森林和苔原等不同类型的群落。

1.概念在内占据一定空间的相互之间有直接或间接联系的各种生物种群的集合,叫做群落。

2.群落多样性的基础和表现(1)组成:群落由一些动物、植物和微生物种群组成。

(2)基础:一个群落中 和,是群落多样性的基础。

(3)从赤道到北极依次分布、温带森林和苔原等不同类型的群落。

同一时间 物种的数目 每个种群的个体数量 热带雨林3.物种丰富度(1)概念:一个群落或生态系统中的多少。

(2)某一地域中的植物物种丰富度常用物种丰富度指数D来表示。

计算公式:D=S/ln A(S:物种数目;A: )。

4.统计大型土壤动物的物种丰富度(1)土壤动物:是指一生或一生中某个阶段在土壤中生活,并对土壤产生一定影响的动物。

高中苏教版生物必修3课件:第3章 第2节 生物群落的构成

高中苏教版生物必修3课件:第3章 第2节 生物群落的构成

②水平结构 a.概念:指群落中的 各个种群在水平状态下的 格局或 片状分布。 b.特点:种群呈现局部范围内的 片状分布,如植物群落水平 结构的主要特征是具有 镶嵌性。
(3)生态位 ①概念:指自然生态系统中一个种群在时间、空间上所占据的 位置及其与相关种群之间的 功能关系。 ②意义:生态位的多样性是群落结构相对稳定的基础。 a. 减少或排除了物种间的相互竞争而共存下来。 b.提高了生物利用 环境资源的能力。
(3)物种丰富度 ①概念:一个群落或生态系统中 物种数目的多少。
②计算公式:D=

D:物种丰富度指数),多用于群落的野外调查。
2.生物群落中的种间关系 (1)互利共生:两个种群生活在一起 ,相互依赖 、相互得益的 关系,如根瘤菌与豆科植物。 (2)竞争:生活在同一区域的两种或两种以上生物争夺 同一资源 而产生相互妨碍的现象。竞争的资源可能是食物、水分、 空间,也 可能是阳光、无机盐等。
1.下列关于物种“丰富度”的说法,正确的是( ) A.一个池塘中鲫鱼的种群密度大于鲤鱼的种群密度,则此池塘中鲫鱼 的物种丰富度高于鲤鱼 B.甲池塘中鲫鱼的种群数目多于乙池塘,则甲池塘中鲫鱼的物种丰富 度高于乙池塘 C.一片森林中的物种数目多于一片草原,则该森林的物种丰富度高于 该草原 D.不同的群落,物种丰富度是定值
B [由图可知,甲、乙、丙分别表示的是互利共生、捕食、竞 争关系的曲线。豆科植物与根瘤菌是互利共生关系;噬菌体与细菌 为寄生关系,而不是捕食关系。]
群落的结构
[问题探究] 某竹林中的箭竹高低错落有致,有同学认为该现象表明群落在 垂直结构上有分层现象,该同学的推论是否正确? 提示:不正确。竹林中的所有箭竹为同一物种,由于生长的阶 段不同而高低不同,所属范畴为种群,而非群落。

2013苏教版必修3第二节《生物群落的构成》ppt课件

2013苏教版必修3第二节《生物群落的构成》ppt课件

9
公式:
D
S
lnA
S:物种数目; A:样地面积; D:物种丰富度指数
10
右图表示从南极(90oS) 经过赤道(0o)到北极 物 (90oN)纬度梯度上群落中 种 的 物种多样性的变化趋向。试 丰 一般来说,环境条件愈优越,群落发育的时间愈长,生 分析说明: 富 物种的数目愈多,群落的结构也愈复杂。 从极地向热带推移,群落中 度 物种是怎样变化的? 这表明某地区群落物种的多 气候 少主要取决于哪些因素?
一、生物群落:
• 生态学上把在同一时间内、占据一定空间 的相互之间具有直接或间接联系的各种生 物种群的集合,叫做群落。
• 群落是由一定的动物、植物和微生物种群 组成的。
1
包括这个区域内 所有生物 !
2
思考:
判断下列实例是否属于群落: 1.一个池塘中全部鱼 2.一块朽木上的全部木耳 3.一棵枯树和其上的苔鲜、真菌、昆虫、蜗牛 等 4.一块水田里的全部水稻、水草、鱼、虾及其 它生物
2.下列属于区别不同群落的重要特征是( A ) A.群落的物种组成 B.群落中各生物的种间关系 C.群落的空间结构 D.群落中物种的数目
36
3、下列三图分别表示两种生物种群随时间推 移而发生的数量变化。那么,甲、乙、丙三 图表示的关系依次是
互利共生
捕食
竞争
37
4、下图是处于平衡状态的某草原上各生物种 群间的关系,请据图回答: 竞争 关系,猫头 图中鼠与兔之间构成了_______ 鹰和蛇之间既是 捕食 关系,又是 竞争 关 系。
思考:
关系类型 物种
种间关系
A B
关系一般特征 彼此有利 相互依存 一方有利 一方受害 彼此抑制 个体A得利 个体B有害 实例

苏教版必修三 3.2生物群落的构成 课件(34张)

苏教版必修三 3.2生物群落的构成 课件(34张)

D- 物种丰富度指数 。多用于群落的 野外 调查。
二、生物群落中的种间关系 (1)互利共生:两个种群生活在一起,相互依赖 ,相互 得益。如根瘤菌与豆科植物。 (2)竞争:生活在同一区域的两种或两种以上生物争夺 同一资源 而产生的 相互妨碍 作用的现象。竞争的资源 有 食物 、水分、 空间 ,以及 阳光 、无机盐等。
(6)一块草地上所有山羊在争夺食物,这属于竞争关系。
( )
(7)鸟类在森林中的分层现象主要是由食物资源决定的。 ( )
(8)生态系统的多样性是群落结构相对稳定的基础,群落
结构的形成是自然选择的结果。
答案:(1)× (7)√ (8)√ (2)× (3)× (4)√ (5)×
(
)
(6)×
2.连线:将左栏的实例与右栏中相对应的关系连起来
激烈,生态位重叠越多,竞争越激烈,激烈竞争的结果, 可使一个种群趋于绝灭。
[例1]
菟丝子叶片退化,茎黄色或黄褐色,常生长于
龙眼、柑橘等果树的树冠层。下列有关菟丝子和果树关系的 叙述,正确的是 ①影响果树的光合作用 竞争土壤水分和营养 ( ②吸收果树的水分和养分 ) ③
④共同生活,互惠互利
A.①③
化如曲线A所示。 组2:甲种与乙种于同一容器中饲养,乙种数量变化如 曲线F所示。 组3:乙种与丙种于同一容器中饲养,形成上、下层分
离分布,一段时间后每种动物的数量均较组1少。
(1)组1中,甲种动物的种群数量主要由________和 ________决定;若容器内饲养液体积为20 mL,则第40天时乙
种的种群密度为________。
(2)在某些生态系统中,存在与本实验类似的种间关系。 ①在同一段河流中食物相同的两种鱼,分别分布在河流 中央底部和临近河岸底部,其种间关系与图中曲线________ 代表的类似,其分布体现生物群落的________结构。

苏教版高中生物课件第3章 第2节 生物群落的构成

苏教版高中生物课件第3章 第2节 生物群落的构成
第三章
生物个体的稳态
第二节
生物群落的构成
课前自主预习
课堂互动探究
实验探究平台
课时演练广场
苏教版生物 ·必修3
课前自主预习
课堂互动探究
实验探究平台
课时演练广场
1.掌握生物群落的概念。 2.了解群落的结构特征。 3.会判断分析常见的种间关系。 4.知道群落的空间结构。 5.举例说出群落的主要类型。
苏教版生物 ·必修3
苏教版生物 ·必修3
课前自主预习
课堂互动探究
实验探究平台
课时演练广场
(2012 大纲全国高考 ) 一块农田中有豌豆、杂草、田鼠 和土壤微生物等生物,其中属于竞争关系的是
A.田鼠和杂草
B.豌豆和杂草 C.豌豆和其根中的根瘤菌 D.细菌和其细胞内的噬菌体 解析: 田鼠以杂草为食,捕食关系;杂草与豌豆争夺水
举例
互利共生
地衣内的 真菌和单 细胞藻 类;大豆 与根瘤菌
苏教版生物 ·必修3
课前自主预习
课堂互动探究
实验探究平台
课时演练广场
关系名称
数量坐标图
特点 对寄主有害,对寄生生 物有利。如果分开,则 寄生生物难以单独生 存,而寄主会生活得更 好 数量上呈现出“你死我 活”的同步性变化,两 种生物生存能力不同, 如图甲;生存能力相 当,则如图乙。一般生 态位互相重叠的不同物 种间竞争激烈
特征
种群密度、出生率 和死亡率、迁入和 迁出、年龄结构和 性别比例等
课前自主预习
课堂互动探究
实验探究平台
课时演练广场
2.种间关系的比较
关系名称
数量坐标图
特点
相互依赖,相互得 益。如果彼此分 开,则双方或者一 方不能独立生存。 数量上两种生物同 时增加,同时减 少,呈现出“同生 共死”的同步性变 化

高中生物苏教版必修三《生物群落的构成》课件

高中生物苏教版必修三《生物群落的构成》课件

捕食 竞争 互Βιβλιοθήκη 共生 寄生捕食:一种生物以另一种生物作为食物.
两种或两种以上生物相互争夺资源和空间等
竞争:大象和狮子抢夺水源
水稻和稗子的竞争 竞争的结果: 对一方有利,对另一方不利,甚至灭亡
寄生
一种生物(寄生者)寄生于另一种生物(寄主)的体内或体表,摄取寄主的养 分以维持生活
互利共生:
A

B


共生
3 时间
B



A
寄生
4 时间
判断下列各图表示的种间关系各是什么
捕食 个

B

A
1 时间
竞争 个

A

B 2 时间
三、生物群落的结构
垂直结构 生物群落的结构包括:
水平结构:
⒈垂直结构
在垂直方向上,生物群落具有明显的分层现象。
群落的空间结构——垂直结构
概念:是指群落在空间上的垂直分化或成层现象。它是群落中各植物间 及植物与环境间相互关系的一种特殊形式。
麻雀总是成群地在森林的上层的活 动,吃高大乔木的种子。
煤山雀、黄腰柳莺、和橙红翁等鸟 类总是森林的中层营巢。
血雉和棕尾虹则是典型的森林底层 鸟类,吃地面上的苔鲜和昆虫。
⒉水平结构
• 在水平方向上,由于地形的起伏、光照的明暗、湿度的大 小等因素的影响,不同地段往往分布着不同的种群,种群 的密度也有差别。
苏教版高中生物必修三
生物群落的构成
教学课件
群落的概念
群落的概念
同一时间内聚集在一定区域中各种 生物种群的集合,叫做群落。
生物群落概念(community)
同一时间内聚集在一定 区域中各种生物种群的

【三维设计】高中生物 第三章 第二节 生物群落的构成配套课件 苏教必修3

【三维设计】高中生物 第三章 第二节 生物群落的构成配套课件 苏教必修3

如图分别表示两种生物种群随时间推移而发生的数量变化。
那么,甲、乙、丙三图表示的关系依次是
()
A.竞争、捕食、互利共生 B.互利共生、捕食、竞争 C.竞争、互利共生、捕食 D.捕食、竞争、互利共生
解析:甲曲线中,两种生物数量同时增加,同时减少, 呈现出“同生共死”的同步性变化,所以属于互利共生关系; 乙曲线两种生物在数量上呈现的是“先增加者先减少,后 增加者后减少”的不同步性变化,二者属于捕食关系。丙 图中一种生物数量上升,另一种生物数量下降,以至消失, 呈现出“你死我活”的变化,属于竞争关系。
提示:在实验中两种草履虫的生态位相互重叠,竞争 激烈,使其中一种趋于绝灭,但在自然环境中通过自然选 择,生态位发生分化,减少或排除了物种间的竞争,使它 们共存下来。
[跟随名师·解疑难] 1.对生态位的理解 生态位不只是具体的栖息地,它除了说明栖息地以外, 还说明这一物种在这一群落中的营养地位,所需的物理和 生物条件,如温度、湿度、pH、压力(如在深水中)等,它 们需要什么食物,它们与其他生物有什么关系等,也就是 说,这一物种在群落中处于什么地位和起什么作用。一个 群落中各不相同的物种在形态结构和生活方式上都是不同 的,因此它们各有自己不同的生态位。
在某自然保护区中,甲物种与乙物种的种群
数量变化如图所示,下列叙述不. 正确的是
()
A.甲物种与乙物种的相互关系是捕食关系,乙为捕 食者,甲为被捕食者
B.甲物种种群数量受乙物种种群数量影响,但乙物 种种群数量不受甲物种种群数量的影响
C.甲物种种群数量变化受出生率和死亡率因素的影 响,也受迁入和迁出等因素的影响
物种群都比单独存在时更加稳定。群落结构的形成是
长期进化的结果,是一个相对稳定的统一整体

高中生物 第三章 生物群落的演替构成课件 苏教版必修3

高中生物 第三章 生物群落的演替构成课件 苏教版必修3

一二三
三、群落结构
1.垂直结构:群落的分层现象。 2.水平结构:群落中各个种群在水平状态下的格局或片状分布。 3.生态位:自然生态系统中一个种群在时间、空间上所占据的位置及其 与相关种群之间的功能关系。 (1)群落中生态位相似的物种要通过竞争相互夺取生态位。 (2)生态位的分化提高了生物利用环境资源的能力。 (3)生态位的多样性是群落结构相对稳定的基础。 4.群落结构的形成是自然选择的结果。
地衣;大豆与 根瘤菌
蛔虫与人;菟 丝子与大豆; 噬菌体与被侵 染的细菌
首页
J 基础知识 ICHU ZHISHI
Z 重点难点 HONGDIAN NANDIAN
S 随堂练习 UITANG LIANXI
探究一
探究二
竞 图a 争
图b 捕 食
两种生物生存能力不同,数量上呈现出 “你死我活”的“同步性变化”,如图 a;生存 能力相同,则如图 b。一般生态位越接近的 不同物种间竞争越激烈
12345
2.下列关于物种丰富度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群落中生物数目的多少称为丰富度 B.不同群落生物的丰富度是不同的 C.从赤道到北极,群落的丰富度逐渐减少 D.丰富度越多的群落,其结构越复杂 解析:群落中物种数目的多少校园有一片草坪和一片树林,下列关于这两个群落中动物分层现象的 叙述,正确的是( ) A.草坪和树林中的动物都具有分层现象 B.草坪和树林中的动物都没有分层现象 C.只有草坪和树林混杂在一起时动物才具有分层现象 D.草坪中的动物没有分层现象,而树林中的动物具有分层现象 解析:草坪和树林两个群落中的植物都具有分层现象,植物的分层会导致动 物分层。 答案:A
物的关系。 3.理解群落 的结构特点 及影响因 素。
一二三
一、生物群落

苏教版必修三 生物群落的构成 课件(27张)

苏教版必修三 生物群落的构成 课件(27张)
生物与环境
生物群落的构成
在一定的空间和时间内的同种生 概念:
种 群 小 结
特 征
物个体的总和。 种群密度:单位空间内某种群的 个体数量。 年龄组成:种群中各年龄期个体 所占比例。 性别比例:种群中雄性个体和雌 性个体所占的比例。 出生率:种群中单位数量个体在 单位时间内出生的新个体数。 死亡率:种群中单位数量个体在 单位时间内死亡的个体数。
农田 生物 群落
海洋 生物 群落
农田中除农民种植的农 作物外,还有杂草等多种植 物及昆虫、青蛙、老鼠等多 种动物及细菌等微生物。 海洋中除鱼类外,还有 珊瑚、贝类、甲壳类等许多 动物及海藻等各式各样的植 物和微生物。
森林中有大树、小树、 森林 草本等各种各样的植物,还 生物 有种类繁多鸟兽虫鱼各类动 群落 物及细菌、真菌等。 只要有生物的地方就不会只有一种,多种多样的生 物生活在一起就构成了生物群落。
适 宜 外界 环境 不 适 宜
种群 密度
死亡率
种群密度的 变化
性别 出生率 不合理 比例 合理
增长型
年龄组成
衰退型
图例
降低 提高
生物个体不但离不开自己的群体——种群, 也同样离不开环境中的其它生物。生活在一起 的许多种生物构成生物群落。
二、生物群落
生活在这些地方的各种动物、植物和微生 物,组成了它们的生物群落。
种 群 与 生 物 群 落 小 结
概念:在一定空间和时间内同种生物 个体的总和。 种群 种群密度、年龄组成 特征 性别比例、出生率与死亡率 概念:生活在一定的自然区域内,相 互之间具有直接或间接关系的各 种生物种群的总和。 群落 垂直结构:不同种群在垂直方 向上的分层现象。 结构 水平结构:不同种群在水平方 向上的分区现象。

高中生物 3-2生物群落的构成课件 苏教版必修3

高中生物 3-2生物群落的构成课件 苏教版必修3

生物群落
1.概念:在_同__一__时__间__内、占据_一__定__空__间__的相互之间有_直__ _接__或__间__接__联系的各种生物_种__群__的集合。
2.群落多样性的基础及表现 (1)群落由一定的动物、植物和_微__生__物__种群组成。 (2)群落中_物__种__的多少和每个_种__群__的个体数量,是群落多 样性的基础。
群落结构
1.形成原因:群落中的各个_种__群__在_进__化___过程中通过_相__互_ _作__用__形成。
2.类型 (1)垂直结构:指群落的_分__层___现象。 ①植物由高到低依次分为乔木层、_灌__木__层__、草本层等层 次。 ②动物的分层与不同层次提供的_食__物___和__微__环__境__有关。 (2)水平结构: ①概念:指群落中的_各__个__种__群__在水平状态下的__格__局__或 _片__状__分__布__ 。
4.寄生:一种生物以另一种生物的体液、组织或_已__消__化__利__用_ 的物质为营养并对宿主造成_危__害__的现象。 [思维激活2] 乌鳢俗称黑鱼,性凶猛,吃小黑鱼、其他小 鱼及蛙等小动物,请问吃同种小黑鱼和吃其他小鱼都属于 捕食吗?为什么? 提示 吃同种小黑鱼属于种内关系,不属于捕食关系;吃 其他小鱼属于种间关系中的捕食关系。
名师点津 判断是否是一个群落,要把握三要素:“同一时 间”“一定空间”和“全部种群”。群落包含了该自然区域内所 有的动物种群、植物种群和各种微生物种群,缺一不可。 2.种群与群落的关系:
种群之和=群落
【巩固1】 下面的实例中,不能构成生物群落的是
( )。
A.亚马孙河谷的热带雨林
B.无菌培养基污染后长出的共生菌落
1.列表比较
关系 名称

苏教版教学课件侍东升生物32《生物群落的构成》课件苏教版必修

苏教版教学课件侍东升生物32《生物群落的构成》课件苏教版必修

热带雨林
常绿阔叶林
落叶阔叶林
一般来说,环境条件愈优越,物种的数目愈 多,群落的结构也愈复杂。
区别不同 群落的重 要特征:
物种的组成
苔原
教学ppt
常绿针叶林 3
一、物种丰富度:
群落中物种的数目的多少称为丰富度
S D=
lnA
S:物种数目;A:样地面积; D:物种丰富度指数
教学ppt
4
二、群落中的种间关系
12Biblioteka 生 物 数生物A 生物B时间
A
B
A、B两生物个体数量变化不同步: 先增先减少者为被捕食者,后增后减者为捕食者; A为被捕食者,B为捕食者。
教学ppt
13
寄生:
一种生物(寄生者)寄生于另一种生物(寄主) 的体内或体表,摄取寄主的养分以维持生活
教学ppt
14
量生 物 数
A
B
体表寄生
B 寄生虫
教学ppt
执教者:侍东升
1
种群
种群密度
出生率和死亡率
迁入率和迁出率
年龄结构 性别比例
生物群落:同一时间内聚集 在一定区域中各种生物种群
的集合,叫做群落.
组成:植物、动物、微生物等
生物群落研究问题
教学ppt
物种的组成、优势种
种间关系
群落结构
群落演替
2
地球表面因降雨量、温度大小等生态因子从赤道 到北极依次有热带雨林、温带森林、和苔原等不同类 型的群落.
A 宿主(寄主)
时间
BA
教学ppt
体内寄生
16
种间关系
(“+”表示有利,“-”表示有害。)
关系类 物种 型菌 A B

苏教版教学课件第三章第二节 生物群落的构成(共49张PPT)

苏教版教学课件第三章第二节 生物群落的构成(共49张PPT)

A.双小核草履虫比大草履虫个体大 B.双小核草履虫是大草履虫的捕食者 C.双小核草履虫对环境的适应性更强
D.大草履虫比双小核草履虫个体大
【尝试解答】 C
【解析】
单独培养双小核草履虫和大草履虫时,
两者都能良好生存,但培养相同的天数后,双小
核草履虫的个体数比大草履虫个体数要多;而把 两者放在一起混合培养时,两者为了共同的生活 资源而竞争,结果大草履虫减少直至消亡,双小 核草履虫获胜并得到充分的生活条件而生存,可 见双小核草履虫对环境的适应性更强。
竞争
捕食
2.种内关系的分析 种内关系是同种生物个体之间的关系,如种内 斗争、种内互助。 概括如下:
种 内 关 同类相食 系 种内斗争 争夺配偶 争夺栖息环境
群聚互助:如蚂蚁的取食、鱼类洄游 种内互助报警互助:乌鸦看到猫头鹰就发出特殊鸣 叫以引起同类警惕
特别提醒
4.生物群落的其他特点 (1)生物群落具有物种的丰富度。
(2)具有一定的优势物种。
(3)群落内不同种群之间具有典型的营养结构。
例3 关于池塘生态系统的群落结构,以下叙述不正 .
确的是(
)
A.在垂直方向,鱼类具有明显的分层现象 B.鱼类在群落中的垂直分布主要依赖植物 C.池塘中的动物群落没有水平结构 D.在水平方向上,生物种类分布有差异
【尝试解答】
【解析】
C
池塘生态系统中由于植物的垂直分层
而导致以不同植物为食的鱼类也出现分层;因从
岸边到中心分布着不同种类的植物,必然导致池 塘中的动物群落有水平结构。
跟踪训练 大多数生物群落在空间上有垂直分层 现象,称为群落的垂直结构。引起森林群落中植 物和动物垂直分层现象的主要因素分别是( ) A.温度、食物 B.温度、光照 C.湿度、温度 D.光照、食物 解析:选D。生物群落的垂直结构最主要的特点 是分层,生物的生存受到环境中的如光照、温度、 水分等非生物因素的影响。光照影响光合作用, 因此,决定植物分布的因素是光照;动物之所以 分层是由于群落不同的层次提供不同的食物,其 次也是与不同层次的微环境有关,因此,食物是 动物分层的主要原因。

苏教版高中生物必修三《生物群落的构成》课件-新版

苏教版高中生物必修三《生物群落的构成》课件-新版

【解析】坐标图中的横坐标为摄取食物的种类,两 曲线不重叠时,仅表明M、N的食物不重叠,但两 种生物在其他方面可能会存在竞争,如生存空间;
b越大,表示生物摄食范围越广泛,适应环境的能
力越强;d<b时,表示M、N的食物重叠程度越大,
物种竞争越激烈;M、N均呈现“S”型增长。
【答案】AC
退 出
植物分布有区别,从而导致动物也有水平结构。在
垂直分布上也主要依赖于植物。
【答案】C
4.下图为某一区域M、N两个物种的资源利用曲线(纵 横坐标分别表示被M、N两个物种所摄取的食物数量 和种类)。下列表述正确的是(多选)( )
A.曲线不重叠时,M与N也可能存在竞争 B.b越大,生物适应环境的能力越弱 C.d<b时,M与N的种间竞争激烈 D.M、N将呈现“J”型增长
据实验判断,正确的是(多选)( B.大草履虫以栉毛虫为食

A.沉渣对栉毛虫的种群数量变化有影响
C.培养液为上述生态系统提供能量
D.大草履虫的能量除用于自身代谢外,其余部 分流入栉毛虫
【解析】从甲图中可以看出,大草履虫被栉毛虫所 捕食,在无隐蔽物的情况下,大草履虫被栉毛虫捕 食干净,栉毛虫也因食物缺乏而死亡。从乙图中的 曲线变化可以看出,沉渣对栉毛虫的种群数量变化 是致命的,大草履虫因有了隐蔽的场所,躲避栉毛 虫的能力增强,而栉毛虫因捕获不到足够的食物而 绝灭。该生态系统中的能量由培养液提供,大草履
群落的成层性,是自然选择的结果,是植物 与环境相互矛盾统一的反映。 成层现象(地上与地下成层)是群落中各种群之间
以及种群与环境之间相互竞争和相互选择的结果。它
不仅缓解了植物之间争夺阳光、空间、水分和矿质营 养等的矛盾,而且由于植物在空间上的成层排列,扩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栏目 导引
第三章
生物群落的演替
3.物种丰富度的调查
(1)选择样地时应考虑动物体型大小、活动 方式,例如采集大型土壤动物时,选择样地 一般是在林下或落叶等腐殖质较为丰富的地 方。
(2)工具:在野外采集中型土壤动物时,需
使用吸虫器,采集大型土壤动物时,主要使 用筛子和镊子等。
栏目 导引
第三章
生物群落的演替
栏目 导引
竞争
寄生
第三章
生物群落的演替
特别提醒
(1)不能将竞争与种内斗争混淆,竞争只适 用于种间关系。 (2)不能将寄生与腐生混淆,寄生生物依赖 于某一宿主,其营养物质来源于活体生物;
腐生生物不依赖于活体生物,其营养物质来
源于动物遗体、排泄物、植物残枝败叶或自 然环境中的有机物。
栏目 导引
第三章
D.基因频率发生改变说明形成了新物种
栏目 导引
第三章
生物群落的演替
解析:选B。森林中垂直方向上,群落具有
明显的分层现象。群落的结构是指各种生物 种群分别占据不同的空间,在竹林中,竹子 的底层有草本植物和少许的灌木,这就是群 落的垂直结构。种群的增长随种群密度的不
同而不同。新物种形成的标志是生殖隔离的
人和动物的影响等因素,不同地段分布着不 同的生物种群。多数情况下群落内各个种群 常常呈现局部范围内的片状分布。
栏目 导引
第三章
生物群落的演替
3.生态位
(1)特点
①一般地说,生态位互相重叠的生物种群之 间竞争激烈,如同一生活型的植物之间、食 性相同的动物之间的生态位完全重叠,竞争 尤为激烈。
②生态位的多样性是群落结构相对稳定的基
时,表示M、N的食物重叠程度越大,物种
竞争越激烈;M、N均呈现“S”型增长。 【答案】 AC
栏目 导引
第三章
生物群落的演替
【纠错笔记】
对生态位概念的理解
(1)生态位不只是具体的栖息地,它还说明 这一物种在该群落中的营养地位,所需的物 理和生物条件,如温度、pH、压力(如在深 水中)等,以及这一物种在群落中处于什么
生活在同一区域的两种或 牛与羊、 两种以上生物争夺 竞争 ______ 同一资源 农作物与 ___________而产生的相 杂草 互妨碍作用的现象
栏目 导引
第三章
生物群落的演替
类型
概念
实例
取食 一种生物______另一种生 羊与草、 捕食 _____ 物的种间关系 狼与兔 一种生物以另一种生物的 蛔虫与人、 体液、组织或已消化 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寄生 利用的物质 菟丝子与 ____________为营养,并 大豆 对宿主造成危害的现象
有关。 如在生物群落中,植物由高到低依次分为: 乔木层、灌木层、草本层、苔藓地衣层。 ②动物的分层:主要是由于群落的不同层次
提供不同的食物;其次是与不同层次的微环
境有关。
栏目 导引
第三章
生物群落的演替
(2)群落的水平结构:指群落中的各个种群在
水平状态下的格局或片状分布。
在水平方向上,由于光照强度、地形、湿度、
草履虫因有了隐蔽的场所,躲避栉毛虫的能
力增强,而栉毛虫因捕获不到足够的食物而 绝灭。该生态系统中的能量由培养液提供,
栏目 导引
第三章
生物群落的演替
大草履虫体内能量的去向有三个:自身代谢
利用、被栉毛虫利用和被分解者利用。
【答案】 AC
栏目 导引
第三章
生物群落的演替
【探规寻律】
(1)种内斗争与竞争的区别
生物群落的演替
(3)注意对捕食概念的理解,一定要体现出 是两种生物之间的捕食活动,“同种或与非 生物”之间的摄食,都不是捕食关系。
栏目 导引
第三章
生物群落的演替
例1 为研究人工生态系统中大草履虫和栉 毛虫间捕食关系的影响因素,设计两组实验: 实验一:在培养液中依次加入大草履虫和栉 毛虫,得到种群数量变化曲线(见甲图); 实验二:在培养液中先加入沉渣作隐蔽场所,
第三章
生物群落的演替
第二节 生物群落的构成
第三章
生物群落的演替
学习导航
1.生物群落、物种丰富度、生态位等概念。 2.生物群落中的种间关系。(重难点) 3.群落的结构及影响因素。(重点)
栏目 导引
第三章
生物群落的演替
新知初探思维启动
一、生物群落
1.概念 同一时间 生态学上把在__________内、占据一定空间 的相互之间有直接或间接联系的各种生物种 群的集合叫做群落。群落是由一定的动物、 微生物 植物和_________种群组成的。
栏目 导引
第三章
生物群落的演替
例2
关于池塘生态系统的群落结构,以
)
下叙述不正确的是(
A.在垂直方向,鱼类具有明显的分层现象
B.鱼类在群落中垂直分布主要依赖于植物 C.池塘中的动物群落没有水平结构 D.在水平方向上,生物种类分布有差异
栏目 导引
第三章
生物群落的演替
【解析】
池塘生态系统的群落结构,既有
栏目 导引
第三章
生物群落的演替
2.种间关系的分析
类型 互利 共生 曲线图例 箭头图例 种间关系 两种生物生活在一 起,彼此有利,相 互依存 捕食者种群的数量 和被捕食者种群的 数量呈周期性的波 动,且捕食者数量 高峰变动滞后于被 捕食者
栏目 导引
捕食
第三章
生物群落的演替
类型
曲线图 例
箭头图例
种间关系 C代表共同的生活条件, 结局有三:一是两种 群个体间形成平衡; 二是A取代B;三是二 者在空间、食性、活 动时间上产生生态位 的分离 寄生种群A得利,宿主 种群B受害,寄生物一 般比宿主小,如蛔虫 与人
础。
栏目 导引
第三章
生物群落的演替
③群落结构的形成是自然选择的结果。 (2)意义:生态位的分化是群落垂直结构和 水平结构的基础,提高了生物利用环境资源 的能力。
栏目 导引
第三章
生物群落的演替
特别提醒
群落的垂直结构与水平结构都与环境中生态
因素有关,垂直结构和水平结构的具体表现
都是在长期自然选择基础上形成的对环境的 适应。生物在垂直方向上的位置配置关系有 利于提高生物群落对自然资源的充分利用。
水平结构,也有垂直结构。水平方向上,如
池塘中心与水边上植物分布有区别,从而导
致动物也有水平结构。在垂直分布上也主要 依赖于植物。 【答案】 C
栏目 导引
第三章
生物群落的演替
变式训练
2.下列关于种群、物种与群落的说法正确 的是( ) A.某片竹林里的竹子长势整齐,可以说明 这个群落在垂直结构上没有明显的分层现象 B.引起森林群落中植物和动物垂直分层现 象的主要因素分别是阳光和食物 C.种群增长不受种群密度的制约
形成而不是基因频率的改变。
栏目 导引
第三章
生物群落的演替
易错警示
对生态位的概念模糊不清
【例题】 下图为某一区域M、N两个物种
的资源利用曲线(纵横坐标分别表示被M、N 两个物种所摄取的食物数量和种类)。下列 表述正确的是(多选)( )
栏目 导引
第三章
生物群落的演替
A.曲线不重叠时,M与N也可能存在竞争
B.b越大,生物适应环境的能力越弱
C.d<b时,M与N的种间竞争激烈 D.M、N将呈现“J”型增长
栏目 导引
第三章
生物群落的演替
【解析】
坐标图中的横坐标为摄取食物的
种类,两曲线不重叠时,仅表明M、N的食 物不重叠,但两种生物在其他方面可能会存 在竞争,如生存空间;b越大,表示生物摄 食范围越广泛,适应环境的能力越强;d<b
来。
栏目 导引
第三章
生物群落的演替
要点突破讲练互动
要点突破 生物群落中的种内关系与 种间关系
1.种内关系的分析 种内关系是同种生物个体之间的关系,如种 内斗争、种内互助。
栏目 导引
第三章
生物群落的演替
概括如下:
群聚互助:如蚂蚁的取食、鱼类洄游 种 种内互助报警互助:乌鸦看到猫头鹰就发出特殊鸣 叫以引起同类警惕 内 关 同类相食 系 种内斗争 争夺配偶 争夺栖息环境
栏目 导引
第三章
生物群落的演替
生物群落的结构
1.群落中的各个种群都具有一定的功能作 用,它们相互依存、相互制约,从而使群落 形成一定的结构。 2.群落结构是指群落中各个不同种群分别
占据不同空间,包括垂直结构与水平结构。
(1)群落的垂直结构:主要指群落的分层现 象。
栏目 导引
第三章
生物群落的演替
①植物的分层:植物的分层分布与光照强度
栏目 导引
第三章
生物群落的演替
判一判
(1)牛胃中的纤毛虫与牛之间的关系是寄生 (×) (2)青菜叶片上的蚜虫与青菜之间关系是捕 食(×)
(3)蚕与桑叶的关系是捕食(√)
(4)东北虎与华南虎的关系是竞争(×) (5)黑鱼以幼鱼为食是捕食(×)
栏目 导引
第三章
生物群落的演替
三、群落结构
1.形成原因:群落中的各个种群在进化过 相互作用 程中通过___________逐渐形成。 2.类型 分层 (1)垂直结构:指群落的_________现象。 ①植物由高到低依次分为乔木层、灌木层、 草本层等层次。 ②动物的分层与不同层次提供的食物和微环
境有关。
栏目 导引
第三章
生物群落的演替
(2)水平结构 水平状态 ①概念:指群落中的各个种群在__________
下的格局或片状分布。 片状 ②特点:种群呈现局部范围内的_______分 布,如植物群落水平结构的主要特征是具有 镶嵌性 _________。 光照 ③影响因素:地形、________、湿度、人与 动物等。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