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志华《外国建筑史(19世纪末叶以前)》(第4版)复习笔记-第6章 拜占庭的建筑【圣才出品】

合集下载

《外国建筑史》读书笔记

《外国建筑史》读书笔记

《外国建筑史》读书笔记《外国建筑史》读书笔记导读:【受惠的人,必须把那恩惠常藏心底,但是施恩的人则不可记住它。

——西塞罗】...《外国建筑史》读书笔记【受惠的人,必须把那恩惠常藏心底,但是施恩的人则不可记住它。

西塞罗】古典建筑的传承与发展:欧洲中世纪教堂建筑中世纪对于很多人来说是个黑暗的时代,就会立刻想到宗教裁判所,想到对异端的迫害的同时也戕害着科学的发展,世俗的王权分崩离析,无法形成统一的力量去针对神权,而教会确实空前的强大。

人们不知自己属于哪个国家,但很清楚自己是信仰什么宗教的,宗教建筑对后世作出了的巨大贡献。

395年罗马帝国分裂成东西两部,东罗马帝国信仰东正教,后世称为拜占庭帝国,它的建筑就是拜占庭建筑,影响了东欧一带;与之对应的信仰基督教(后来又分裂为旧教和天主教)的西罗马帝国影响了西欧一带,虽然都是宗教性的建筑但是不同的信仰对建筑的要求也是不同的。

拜占庭建筑的代表就是一系列的东正教教堂,它的特色就在于穹顶和集中式形制,它把穹顶支承在4个或者更多的独立支柱上,看到那种四四方方,有无数个穹顶挤在一堆的差不多就是拜占庭建筑了。

拜占庭建筑的特色之一就是它的外形结构。

它的集中形制的决定性结构因素就是穹顶。

拜占庭的穹顶技术借鉴了波斯和西亚的经验。

在方形平面的墙体上盖穹顶,要解决两种几何形状之间的承接过渡问题,拜占庭建筑把穹顶的重量完全地由4个券下面的柱墩承担,这样就可以摆脱古罗马时代的承重墙。

信仰东正教的拜占庭建筑的结构都是希腊十字,也就是中央穹顶和它四面的筒形拱成等臂的十字,一般都有五个穹顶,当中一个和四面各一个,其中中央的穹顶是中心。

省索菲亚大教堂也是希腊十字型的,看起来方方正正,只是它的中央穹顶的侧推力在东西两面各有半个穹顶扣在大劵上抵挡,它们的侧推力又由斜角上两个更小的半穹顶和东西两端两个墩子抵挡,这两个小半穹顶的力又传到两侧更矮的拱顶上去,一层一层关系明确。

圣索菲亚大教堂和其他教堂一样有一个入口处有一个院子,周围环着柱廊,院子的中央有个施洗的水池。

《外国建筑史导读》读书笔记模板

《外国建筑史导读》读书笔记模板

读书笔记
建筑和美学历史和继承是繁复也是最美好的事情如何兼顾建筑的美学和功能性也是历代建筑师褒贬探讨的问 题。
不少知识点忘了,翻一遍唤醒一下记忆。
内容多,知识量大,同时有些啰嗦,枯燥,图片没有色彩而且不清晰。
从古代神庙、城邦市政厅、城主府、公共建筑、教堂、城堡、宫殿…一直到现代建筑,宏伟的时间跨度,充 满了建筑师的梦想。
显著的政治连续性成为古埃及王朝时期的主要特征(类似中国封建社会)。这种政治的稳定是埃及能用几百年 持续建一座建筑的原因之一。
尼罗河两岸树木稀少,气候炎热,一年可分为干湿两季,终年不见霜雪且雨量很少,因此建筑常作平屋顶, 人可上去乘凉;为防日晒,建筑物的墙壁与屋顶做得很厚,窗子很小,门户亦窄,用以躲避酷暑。
9.1教堂 9.2艺术的综合 9.3城市广场 9.4巴洛克的流传和影响 思考题
10.1意大利影响下初期的变化 10.2法国早期古典主义建筑 10.3绝对君权的纪念碑——法国盛期古典主义建筑 10.4法国古典主义建筑的成就与影响
11.1府邸 11.2洛可可装饰 11.3广场 11.4小特里阿农 思考题
6.1历史背景 6.2拜占庭建筑的历史分期 6.3穹顶和集中式形制 6.4拜占庭建筑装饰艺术 6.5拜占庭建筑典型代表 6.6受拜占庭影响的东欧建筑 思考题
7.1早期基督教教堂建筑——发现巴西利卡 7.2罗马风教堂——从修道院教堂到城市主教堂 7.3以法国为中心的哥特式教堂 思考题
第8章意大利 文艺复兴建
世纪
法国
技术
时期
历史
地域
内容摘要
内容包括古埃及建筑、古西亚建筑、古希腊建筑、古罗马建筑、拜占庭建筑、西欧中世纪建筑、文艺复兴建 筑与巴洛克建筑、法国古典主义建筑与洛可可风格、复古主义建筑、19世纪下半叶至20世纪初的现代建筑探索、 现代主义建筑等十一个学习单元,时间跨度长达五千年,介绍每个时期的建筑从形成、发展到衰退的脉络。

外国建筑史(19世纪末叶以前)(第四版)

外国建筑史(19世纪末叶以前)(第四版)
卫城发展了民间自然神圣地自由活泼的布局方式,建筑物的安排顺应地势。为了同时照顾山上山下的观赏,主要建筑物贴近西、北、南三个边沿。供奉雅典娜的大庙帕提农在山顶,人工垫高了它的地坪。山势陡峭,只有西端一个孔道可以上下。
在每一段路程中都能看到优美的建筑景观,它们相继出现,前后呼应,构图作大幅度的变化。建筑物和雕刻交替成为画面的中心。建筑物有形制、形式和大小的变化,两种柱式交替。雕刻的材料、体裁、构图和位置都不一样。画面不对称,但主次分明,条理井然,很完整。为了构成这些画面,建筑物的朝向不死板,而向游行队伍显示最好的角度。
5、柱式石造的大型庙宇的典型型制是围廊式,因此,柱子、额枋和檐部的艺术处理基本上决定了庙宇的面貌。希腊建筑艺术的种种改进,也都集中在这些构件的形式、比例和相互组合上。公元前6世纪,它们已经相当稳定,有了成套的做法,这套做法以后被罗马人称为“柱式”——order。
6、多立克式一种在意大利西西里一带寡头制城邦里流行的柱式。粗笨,有古埃及建筑的影响,反映着寡头贵族的艺术趣味。多立克式柱身比例粗壮,由下而上逐渐缩小,细长比1:4-6。柱知刻有凹圆槽,槽背成棱角,柱头比较简单,无花纹,没有柱础而直接立在台基上檐部高度的比例为1:4,柱间距约为柱么匠1.2至1.5倍。
中王国时期——山地陵墓:曼都赫特普三世墓、哈特什帕苏墓
新王国时期——太阳神庙:卡纳克阿蒙神庙、鲁克索阿蒙神庙
埃德府神庙牌楼门
第二章 古代两河流域
一、地理状况和建筑特色
1、两河流域 幼发拉底河和第格利斯河。
2、山岳台公元前3000年,古代西亚人崇拜山岳、崇拜天体,观测星象的塔式建筑物。山岳台是一种多层的高台,有坡道或者阶梯逐层通达台顶,顶上有一间不大的神堂。实例:乌尔山岳台。

外建史期末复习资料(上)【古代建筑史部分】资料

外建史期末复习资料(上)【古代建筑史部分】资料

第一章古埃及建筑建筑特点:墙厚少窗建筑材料:石材及粘土、芦苇主要建筑形式:方尖碑——古埃及崇拜太阳的纪念碑,常成对的竖立在神庙的入口处。

其断面呈正方形,上小下大,顶部为金字塔形,常镀合金。

金字塔——古埃及法老的陵墓,造型多为正四方锥体太阳神庙——古埃及新生王国时期,太阳神庙代替陵墓成为皇帝崇拜的纪念性建筑物,占了最重要的地位。

马斯塔巴——埃及的一种住宅形式,以卵石为墙基,用土坏砌墙,密排圆木成屋顶,再铺上一层泥土,外形象一座有收分的长方形土台。

重要建筑:阿玛尔纳宫殿古王国时期——金字塔:第一王朝皇帝乃伯特卡在萨卡拉的陵墓萨卡拉的昭赛尔金字塔(第一座真正意义的金字塔)吉萨金字塔群——库富金字塔、哈弗拉金字塔、门卡乌拉金字塔中王国时期——山地陵墓:曼都赫特普三世墓、哈特什帕苏墓新王国时期——太阳神庙:卡纳克阿蒙神庙、鲁克索阿蒙神庙埃德府神庙牌楼门崖墓建筑的进步意义:1、充分尊重了自然环境2、出现了新结构形式:梁柱体系3、开始强调内部空间的重要意义4、群体建筑的轴线作用非常突出,空间序列逐次展开。

新王国时期庙宇的艺术重点:外部大门空间:举行群众性宗教仪式,力求富丽堂皇,和宗教仪式的戏剧性相适应。

内部大殿空间:皇帝等少数人朝拜的地方,力求幽暗威压,和仪式的神秘性相适应。

金字塔的发展特点:形制上:平台式向方锥形构图发展功能上:由实用型向纪念型发展材料上:由土坯向砖过度,最后转用石材装饰手法:从模仿木柱、芦苇花纹到表现石材特有风格祭祀厅堂由平台式的墓顶移至方锥式塔刹,位置由主变次构图形式:由平面向高、集中式发展,展现出纪念型建筑构图雏形第二章两河流域和伊朗高原的建筑两河流域:幼发拉底河和第格利斯河。

苏美尔时期的代表建筑:山岳台。

代表建筑:乌尔山岳台新巴比伦时期(前7-前6世纪):空中花园,新巴比伦城第三章欧洲古典时期的建筑古希腊、古罗马统称“古典时期”一、古希腊(一)爱琴文化:克里特文明的建筑最早大门和庙宇形制,最早的露天剧场和柱式特点:尺度亲切,风格平易,形式玲珑,变化突兀,富于装饰,典雅秀美。

陈志华《外国建筑史(19世纪末叶以前)》(第4版)复习笔记-第4章 古代希腊的建筑【圣才出品】

陈志华《外国建筑史(19世纪末叶以前)》(第4版)复习笔记-第4章 古代希腊的建筑【圣才出品】

③使庙宇与自然互相渗透,关系和谐。
④适合民间自然神的宗教观念和圣地世俗的节庆活动。
(4)演进
沿外廊式方向发展,公元前 6 世纪以后,重要的民间圣地庙宇普遍采用围廊式形制。
三、柱式的演进 1.木建筑向石建筑的过渡 (1)木建筑 早期庙宇是木构架,容易腐朽和失火。 (2)陶建筑 ①公元前 7 世纪起,使用陶瓦保护木架构,在檐部用陶片贴面。 a.陶片以长条形装饰线脚,把线脚引进建筑。
4 / 18
圣才电子书
十万种考研考证电子书、题库视频学习平


b.把彩绘引进建筑,使檐部覆满装饰。
c.为适应木构件的位置和形状,制造多种多样的贴面陶片。
d.使用陶片促进建筑构件形式定型化和规格化。
②公元前 7 世纪中叶,陶片贴面檐部的形式稳定。
a.额枋、檐壁、檐口大致定型,具有一定的模数关系。
十万种考研考证电子书、题库视频学习平


①初期庙宇,以狭端为正面。
②使用陶瓦后,屋顶两坡起脊,平面以长方形为宜,在两端构成三角形山墙。
③用木构架和土坯建造,为保护墙面常沿边搭一圈棚子遮雨,形成柱廊。
(3)艺术作用
①使庙宇四个立面连续统一,符合庙宇在建筑群中位置的要求。
②造成丰富的光影和虚实的变化,消除封闭墙面的沉闷之感。
2.古希腊建筑的历史分期 (1)荷马时期建筑(公元前 12 世纪~前 8 世纪) ①住宅基本形制是长方形正室,平面狭长,有的加一道横墙划分前后间。 ②氏族领袖的住宅兼作敬神场所,早期神庙采用与住宅相同的正室形制。 ③主要建筑材料是木头和生土。 (2)古风时期建筑(公元前 7 世纪~前 6 世纪)
1 / 18
b.既照顾到远处观赏的外部形象,又照顾到内部各个位置的观赏。

陈志华《外国建筑史(19世纪末叶以前)》(第4版)配套题库【章节题库】第6篇 亚洲封建社会的建筑【圣

陈志华《外国建筑史(19世纪末叶以前)》(第4版)配套题库【章节题库】第6篇 亚洲封建社会的建筑【圣

第6篇亚洲封建社会的建筑一、填空题1.中古伊斯兰建筑常有用以承托出挑构件的名称为______。

【答案】牛腿2.早期兴建的最大的清真寺______是在古罗马晚期的基督教堂基址上建造的。

【答案】大马士革的大清真寺3.圣石庙、帖木儿墓、库特伯塔、泰姬--马哈尔是______教的建筑。

【答案】伊斯兰4.伊朗和中亚中世纪时最重要的纪念性建筑物是______。

【答案】清真寺5.______主要是埋葬佛陀或圣徒骸骨和供奉信徒们苦修的僧院。

【答案】窣堵波6.______的半球体象征天宇,顶上相轮华盖的轴便是天宇的轴。

【答案】窣堵波7.早期伊斯兰教建筑最重要的遗物是德里的______。

【答案】库特伯塔8.莫卧儿王朝最杰出的建筑物是______,它是世界建筑史中最美丽的作品之一。

【答案】泰姬-马哈尔9.朝鲜和日本的建筑中保存比较浓厚的中国建筑特色是______的。

【答案】唐朝10.______很典型地表现了日本建筑的特点。

【答案】神社建筑11.日本是一种泛神崇拜,称为______。

主流是______。

最重要的神社是三重县的______。

【答案】神道教;神社神道;伊势神宫12.窣堵波、法隆寺五重塔是______建筑。

【答案】佛教13.______代表着中国唐代纪念性建筑风格。

【答案】唐招提寺金堂14.日本的写意庭院,在很大程度上就是盆景式园林,它集中代表是______。

【答案】枯山水15.枯山水用石块象征______,用白沙象征______。

【答案】山峦;湖海16.供人在其中漫步游赏的园林叫______园林。

【答案】回游式二、单项选择题1.下述哪项描述与日本伊势神宫建筑无关?()A.为祭祀天照大神的神道教建筑B.其粗砺的砌石与细致的木雕形成对比C.神宫立有每20年重建一次的规矩D.其白木茅草与黄金交相辉映【答案】B【解析】B项,伊势神宫地面为颗粒均匀的白色砾石铺装,建筑距今2000余年,木构架简洁质朴,无油饰,不做木雕装饰。

陈志华《外国建筑史(19世纪末叶以前)》(第4版)复习笔记-第2章 两河流域和伊朗高原的建筑【圣才出

陈志华《外国建筑史(19世纪末叶以前)》(第4版)复习笔记-第2章 两河流域和伊朗高原的建筑【圣才出

第2章 两河流域和伊朗高原的建筑一、主要的建筑类型和形制1.主要的建筑类型(1)土坯墙公元前四千年起,大量使用土坯砌墙。

在宫殿庙宇等重要建筑物的土坯墙上,砌垂直的凸出体,其中方的凸出体作为加强墙垣的措施而长期保留下来,常用于住宅和宫殿,墙体厚重。

(2)券拱结构只用于仓库、坟墓和水沟,住宅、宫殿和庙宇只在门洞上发券。

(3)房顶在土坯墙头排树干,铺芦苇,再拍一层土。

(4)住宅房间从四面以长边对着院子。

主要卧室朝北,有浴室,用砖铺地,设置下水道。

(5)宫殿①通常有串联的或并联的三个院子,一个是行政部分,一个是居住部分,一个是服役部分,有些宫殿还有一个神堂院子;②平面布局没有完整的构思,但是渐渐有追求对称和整齐并突出大殿和圣堂的趋势。

(6)门2.主要的建筑形制(1)山岳台①由来东部山区崇尚山的居民把庙宇称为“山的住宅”,将庙宇造在用土坯砌筑或夯土而成的高台上,形成山岳台。

②特征a.一种用土坯砌筑或夯土而成的高台,一般为7层,自下而上逐层缩小;b.有坡道或者阶梯逐层通达台顶,顶上有神堂,但是比较小;c.坡道或阶梯有正对着高台立面的,有沿正面左右分开上去的,也有螺旋式的。

③作用既使人感到庄严神圣,又可以成为聚落标志,引导荒漠中的行旅。

(2)星象台(天体台)①特征其形制与天神崇拜的宗教观念相合,建造方法仿照山岳台。

②作用人们可以在高台上向天神祈祷,和天神沟通。

(3)分布二、色彩斑斓的饰面技术两河流域下游古代建筑对后世影响最大的是饰面技术及其艺术传统。

1.饰面艺术的起源和演变(1)起源公元前四千年,为防止重要建筑物的重要部位受到暴雨侵蚀,人们将陶钉楔进土坯,以增加砌体的强度,并在陶钉底面涂上红、白、黑三种颜色,组成图案。

(2)演变①沥青公元前三千年之后,多用沥青保护墙面,再贴上各色石片和贝壳形成装饰图案。

②石板土坯墙下部用砖、石垒或石板贴面,做成墙裙,在墙的基脚部分或墙裙上作横幅浮雕。

③琉璃砖约公元前三千年,琉璃成为两河流域下游的主要饰面材料,它防水性能好,色泽美丽,不需采集,流传到上游地区和伊朗高原。

外国古建史复习提纲

外国古建史复习提纲

外国建筑史(19世纪前)复习提纲第一篇埃及、两河流域和伊朗高原1.名词解释:马斯塔巴2.金字塔的演变及“最早、最大、金字塔群、斯芬克斯像”3.阿蒙神庙如何运用空间来体现宗教的神秘性?4.名词解释:山岳台5.两河流域的饰面材料演变6.了解新巴比伦城及伊什达城门7.人首异牛像的出处8.了解萨艮二世王宫(亚述)和帕赛玻里斯宫(波斯)第二篇古典时代1.爱琴文明(克里特——迈锡尼)的建筑风格的异同2.泰仑卫城及狮子们3.古希腊柱式的特点4.绘制雅典卫城的总平面5.了解雅典卫城建筑物运用的主要柱式6.帕提农神庙是如何体现它在雅典卫城的最高地位?7.奖杯亭8.古罗马五大柱式的特点9.古罗马的建筑成就(材料、拱券结构、施工技术、空间特征、柱式的继承和发展)10.维特鲁威的《建筑十书》11.了解角斗场及其柱式12.了解罗马万神庙13.古罗马城市广场的发展:共和——罗曼努姆广场帝国——奥古斯都、凯撒、图拉真3第三篇中世纪1.名词解释:帆拱、飞扶壁、巴西利卡2.绘图题:飞扶壁、巴黎圣母院西立面3.理解“拉丁十字”、“希腊十字”的异同4.拜占庭的结构特点:帆拱、鼓座、穹顶相结合的做法5.阿尔罕布拉宫的两个院落6.了解圣索非亚大教堂7.了解圣马可教堂8.哥特式建筑的特点(结构4点、空间4点、外部造型4点、装饰2点)并例举几个实例。

9.威尼斯总统府(伊斯兰风格)第四篇文艺复兴和古典主义1.文艺复兴三个时期的发展中心及代表建筑物2.掌握着名建筑师及其代表作品3.了解佛罗伦萨大教堂的穹顶和圣彼得大教堂(掌握意义、作者、穹顶结构)4.代表建筑美迪奇府邸(早期)、巴齐礼拜堂(早期、伯鲁乃列斯基)育婴院(早期、伯鲁乃列斯基、科林斯柱廊)坦比哀多(盛期、掌握意义、伯拉孟特、造型)劳伦齐阿纳图书馆室内(盛期、米开朗基罗)法尔尼斯府邸(盛期、小桑迦洛、雄伟的纪念性)潘道菲尼府邸(盛期、拉菲尔)枢密院大厦(盛期)圣马可图书馆()维晋寨的巴西利卡(晚期、帕拉第奥母题)维晋寨的圆厅别墅(晚期、立面手绘)尤利亚三世别墅(晚期)麦西米府邸(晚期)奥林匹亚剧场(晚期)道利亚府邸…(晚期)5.佛罗伦萨的安农齐阿广场6.罗马的市政广场7.绘制威尼斯的圣马可广场的总平面图、并评论广场的设计特点(空间组合、设计手法、结合自然、艺术处理、比例尺度等方面)。

外国建筑史笔记讲解

外国建筑史笔记讲解

外国建筑史笔记讲解第一章古希腊建筑Ancient Greek Arch第一节古希腊建筑概况一、背景1、自然条件:北纬度30°左右,气候温和,冬季短,夏季多雨丘陵地区,盛产大理石、陶土2、社会历史:(1)社会结构:菱形(2)城邦制国家3、宗教与哲学(1)宗教:泛神论、多神教人本主义(2)哲学:思辨性与严密的逻辑性第二节爱琴文化时期的建筑一、关于爱琴文化的神话二、克里特岛的米诺斯王宫英国考古学家伊文思发现平面布局杂乱——迷宫最早有楼梯的建筑王后寝室——美加农室倒柱三、迈锡尼城德国人施里曼发现1、卫城狮子门卫城:山口、防御、城市中心狮子门:叠涩、倒柱2、阿伽门农墓叠涩穹隆第三节荷马文化时期的建筑一、荷马史诗二、《奥德修纪》中关于王宫的描述第四节古风文化时期的建筑一、神庙的型制1、端柱式:起源于美加农室,2根柱变异:前后廊端柱式2、列柱式:端柱式的发展,4-6根柱变异:前后列柱式3、列柱围廊式:防雨棚演变而来变异:假列柱围廊式双列柱围廊式第五节古典文化时期的建筑一、古典文化产生的背景二、古希腊三种柱式柱式:石质梁柱结构各元件和他们的组合的特定作法,从细部直到整体。

他们不但决定了建筑的形式和比例,而且决定了它的风格。

1、多立克柱式(陶立克,Doric)起源:公元前1000-600年性格:男性,刚健有力细长比:1:4-6横断面:20个浅槽装饰:无柱础,平淡柱头2、爱奥尼柱式(Ionic)起源:较多立克晚性格:女性,优美典雅细长比:1:9-10横断面:24个深槽装饰:柱头为卷涡和曲线,有柱础,装饰线脚多3、科林斯柱式(Corinth)起源:古典文化末期性格:少女柱头像花篮,其他同爱奥尼柱三、雅典卫城1、卫城的主题2、卫城的手法按行进路线展开布局重点突出,对比协调结合地形,精心布置不对称均衡的手法3、帕提农神庙设计人伊克提诺、卡里克拉特、雕刻家菲迪亚斯及门人选址:地势较高,利于造型型制:列柱围廊式,8*17柱,多立克柱式的典范视差纠正法入口:东端4、伊瑞克先神庙设计人皮泰欧(Pytheos)选址:神迹地,北部观赏需要构图上与帕提农对比型制:三个小神殿,两个门廊和一个女像柱廊南立面(对比帕提农):实墙+女像柱第六节希腊化时期的建筑希腊化时期的建筑特征及实例1、马其顿帝国的扩张,使希腊奴隶制经济突破了古典时期城邦制的局限,手工业和商业有了很大发展,促进建筑业进步实例:希波丹姆规划——米利都城阿索斯广场埃比道拉斯剧场2、对西方(希腊)的建筑传统和东方(埃及、两河等)建筑形式的融合实例:宙斯祭坛·对称布局·大台阶·强化轴线·柱廊·比例不当,基座浮雕动态感过强列雪格拉德音乐纪念亭·少有的杰作3、对建筑细部缺乏严谨的推敲,对装饰无节制,艺术水准下降实例:柯林斯柱式宙斯祭坛第二章古罗马建筑B.C.8C-A.D.476第一节古罗马建筑概况一、背景1、地理地质:多陶土、大理石、火山灰2、社会形态:奴隶共和制二、古罗马建筑史断代1、伊特鲁里亚时期(BC.8C-BC.2C)仅限于意大利半岛,有了初步的砖石加工能力,使用拱券2、共和时期(BC.2C-BC.30)代表建筑:剧场、角斗场、浴场、神庙、公寓、输水道、巴西利卡3、帝国时期(BC.30-AD.476)代表建筑:大型公共建筑与纪念性建筑、广场、凯旋门、纪功柱三、古罗马建筑概况1、材料与结构木、石、火山灰拱券、穹顶2、拱券、柱式及其组合(1)古罗马五种柱式:塔斯干:细长比1:7,柱身无槽多立克:细长比1:8,有柱础,柱头更细致爱奥尼:细长比1:9,柱头为工整直线科林斯:细长比1:10组合式:细长比1:10,柱头卷涡+花篮(2)柱的组合:列柱、壁柱、倚柱、巨柱、叠柱(3)拱券及其组合:筒形拱:墙承重交叉拱:柱承重多拱组合(4)拱券与柱式的组合:连续券、券柱式四、古罗马建筑的成就与特征1、从技术方面看,古罗马建筑完成了一次飞跃2、从空间创造方面看,完成了下述空间发展过程:外部空间——单一、内部空间——多空间组合3、从建筑艺术方面看,古罗马继承和发展了古希腊以柱式为基础的建筑构图,并将它与拱券结合,但对建筑装饰过度4、解决了大体量建筑及其组群问题5、形成了成熟的建筑理论,《建筑十书》奠定了西方建筑科学基础第二节古罗马公共建筑一、神庙实例:罗马万神庙·118-128年建·跨度43.43米·穹顶:跨度43.43米=高度集中体现古罗马技术成就·空间:静态、封闭、无导向、超人体尺度二、剧场、角斗场、赛车场实例:罗马大角斗场(圆剧场)·建于70-80年,罗马帝国强大的标志·型制:椭圆形平面·功能:中央表演区60排座位,分5区,80个出入口地下室·空间:超人体尺度、封闭、无导向三、浴场1、定义:集沐浴、社交、文体、商业活动于一体的大型公共建筑、公共活动场所2、型制:希腊化和罗马共和时期罗马帝国时期规模小规模大平面不对称附属用房设置在地下室趋向轴线对称3、实例:卡拉卡拉浴场·211-217年建造·庞大的建筑群,中央为主体建筑·内部完全对称布局四、巴西利卡1、定义:古罗马时期用于法庭、交易所等的一种长方形大厅式建筑2、结构:多拱组合3、空间:主厅 + 侧廊(有夹层)第三节古罗马纪念性建筑一、凯旋门用于炫耀对外侵略战争胜利的纪念物,常位于广场入口1、型制:单门洞、三门洞2、实例:泰塔斯凯旋门二、广场图拉真广场纪功柱:完整三段式第四节《建筑十书》一、关于作者维特鲁威与《建筑十书》维特鲁威:建筑师兼工程师《建筑十书》书信体,成书于约BC.22-BC.32二、《建筑十书》的理论来源1、摹仿论2、人本主义3、毕达哥拉斯学派三、《建筑十书》的意义1、奠定了西方建筑科学基础,提出了“实用”、“坚固”、“美观”三原则2、继承了毕达哥拉斯学派“美在和谐”的学说,具体分析了神庙的比例3、将亚里士多德的类型法移植到建筑上,提出建筑的性格类型理论四、关于拱券1、维特鲁威时期,罗马拱券技术未发展到顶峰2、《建筑十书》多处谈到了拱券3、为了逢迎奥古斯都,维特鲁威未能如实介绍共和末期拱券新技术的成就第三章西欧中世纪建筑(476-9C)第一节早期基督教建筑一、定义5-9世纪同拜占庭建筑同时发展起来的,包括罗马帝国迁都君士坦丁堡后的帝国西部、分裂后的西罗马帝国与西罗马帝国灭亡后长达三百多年西欧封建割据混战时期的建筑,类型主要有基督教堂。

《外国建筑史》期末考点复习

《外国建筑史》期末考点复习

《外国建筑史》期末考点复习一、什么是古典建筑1. 古希腊盛期时间:前5世纪——前2世纪代表建筑:帕提农神庙、雅典卫城特征:1)采用石质梁柱结构体系2)古希腊三种柱式(多立克柱式、爱奥尼柱式、科林斯柱式)3)立面采用视觉矫正法4)雕刻、装饰与建筑的紧密结合5)内部空间封闭简单2. 古罗马共和时期、古罗马帝国时期时间:前6世纪——前30年、前30年——476年代表建筑:罗马万神庙、大角斗场、卡拉卡拉浴场特征:1)采用梁柱、拱券结合的结构体系2)古罗马五种柱式(多立克柱式、爱奥尼柱式、科林斯柱式、塔斯干柱式、复合柱式)3)使用砖、木、石、火山灰制成的天然混凝土二、辨析文艺复兴建筑与法国古典主义建筑1. 文艺复兴建筑时间:15世纪——19世纪地点:由意大利至欧洲各国代表建筑:坦比哀多教堂、圣保罗大教堂代表建筑师:伯鲁乃列斯基、阿尔伯蒂、伯拉曼特、米开朗基罗2. 法国古典主义建筑时间:15世纪中叶——18世纪初地点:法国代表建筑:凡尔赛宫、卢浮宫代表建筑师:孟莎、勒伏、勒沃、彼洛3. 关系1)文艺复兴建筑在外观上影响了法国古典主义建筑2)文艺复兴建筑和法国古典主义建筑共同组成古典主义建筑,在西方建筑史中有着重要的影响和地位三、辨析巴洛克建筑与洛可可建筑1. 巴洛克建筑时间:16世纪末——17世纪末代表建筑:圣卡罗教堂代表建筑师:洛仑佐·贝尼尼、波洛米尼2. 洛可可建筑时间:18世纪代表建筑:苏俾士府邸客厅代表建筑师:勃夫杭、麦松尼埃3. 关系1)巴洛克建筑与洛可可建筑均追求奢华、虚而不实的装饰2)巴洛克建筑强调力度、变化、动感;洛可可建筑强调轻盈、华丽、精致四、探究新建筑过程中一些先驱者做的贡献1. 辛克尔柏林旧国家博物馆建筑师,对建筑进行了简化,引导建筑向新的建筑思潮发展2. 散帕尔辛克尔的继承者,推进工业与建筑的发展3. 拉布鲁斯特使图书馆建筑的功能与内部结构技术趋向现代化五、西方建筑的发展历程1. 发展历程与代表建筑1)古典建筑:罗马万神庙2)哥特式建筑:巴黎圣母院3)文艺复兴建筑:坦比哀多教堂4)巴洛克建筑:圣卡罗教堂5)法国古典主义建筑:卢浮宫6)洛可可建筑:苏俾士府邸客厅7)复古主义建筑:巴黎歌剧院8)现代主义建筑:包豪斯校舍9)后现代主义建筑:悉尼歌剧院2. 总结西方在理性和浪漫之间震荡,革命时期有哥特式建筑、文艺复兴建筑、现代主义建筑六、现代主义建筑大师的思想和作品1. 格罗皮乌斯思想:1)强调建筑走工业化道路2)提倡艺术与技术的结合代表建筑:法比乌斯工厂、包豪斯校舍2. 勒·柯布西耶思想:1)主张建筑工业化的发展方向2)强调建筑平面“由内而外、功能第一”的原则3)强调建筑的艺术性4)新建筑五点(底层架空、屋顶花园、横向长窗、自由平面、自由立面)代表建筑:萨伏伊别墅、朗香教堂3. 密斯·凡·德·罗思想:少即是多代表建筑:巴塞罗那德国馆、范斯沃斯住宅4. 莱特思想:建筑与环境的紧密结合代表建筑:草原住宅、流水别墅5. 阿尔瓦·阿尔托思想:探索民族化和人情化的现代建筑道路代表建筑:维堡图书馆、玛丽亚别墅七、19——20世纪探究新建筑的思潮1. 工艺美术运动时间:19世纪50年代地点:英国代表建筑:红屋代表建筑师:拉斯金、莫里斯特征:主张建造田园式住宅来摆脱古典建筑形式 2. 新艺术运动时间:19世纪80年代地点:比利时布鲁塞尔等代表建筑:德国魏玛艺术学校、英国格拉斯哥艺术学校、米拉公寓代表建筑师:凡·德·费尔德、贝伦斯、麦金托什特征:反对历史样式,简化内部装饰,建筑外部简洁3. 维也纳学派和分离派时间:19世纪90年代地点:奥地利维也纳代表建筑:维也纳邮政储蓄银行代表建筑师:瓦格纳、奥别列去、霍夫曼、路斯特征:主张造型简洁和集中装饰4. 芝加哥学派时间:19世纪70年代地点:美国芝加哥代表建筑:芝加哥家庭保险公司大厦、芝加哥百货公司大厦 代表建筑师:詹尼、沙利文特征:美国现代建筑的奠基,创造了高层金属框架结构和箱形基础5. 德意志制造联盟时间:1907年以后地点:德国代表建筑:法古斯工厂代表建筑师:彼得·贝伦斯特征:提倡艺术、工业、手工艺相结合,坚决反对任何装饰八、二战之后40——70年代的建筑思潮1. 在设计方法上 “重理”的倾向1)对“理性主义”进行充实提高的倾向2)讲究技术精美的倾向3)粗野主义倾向4)注重“高度工业技术”的倾向5)“典雅主义”倾向2. 在设计方法上 “偏情”的倾向1)“人情化”与“地方性”倾向2)讲究“个性”与“象征”的倾向3)后现代主义倾向九、代表性建筑基本信息十、建筑手绘。

外国建筑史小结

外国建筑史小结

外国建筑史第一章古代埃及的建筑1、古王国时期,作为皇帝陵墓的庞大的金字塔就是埃及建造的。

2、早在公元前四千纪,除了宽大的地下墓室之外,还在地上用砖造了祭祀的厅堂,仿佛在上埃及比较流行的住宅,像略有收分的长方形台子,在一端入口。

这种墓叫玛斯塔巴。

3、第一座石头的金子塔是昭塞尔金子塔,阶台形。

4、吉萨金字塔群是古埃及金字塔最成熟的代表。

第二章两河流域和伊朗高原的建筑1、山岳台或星象台是一种用土坯砌筑或夯土而成的高台,一般为7层,自下而上逐层缩小,有坡道或者阶梯逐层通达台顶,顶上有一个不大的神堂,坡道或阶梯有正对着高台立面的,由沿正面左右分开上去的,也有螺旋式的。

2、琉璃转:大约在公元前三千纪,两河下游在生产砖的过程中发明了琉璃。

第三章爱琴文化的建筑1、迈锡尼卫城城墙有个3.5m宽、3.5m高的“狮子门”,门上的过梁中央厚约90cm,两端渐薄,结构上很合理。

它上面发了一个叠涩券,大致呈正三角形,使过梁不必承重。

券里填一块石板,浮雕着一对相向而立的狮子,保护着中央一根象征宫殿的柱子,也是上粗下细的。

第四章古代希腊的建筑圣地建筑群和神庙建筑完全成熟,建造了古希腊圣地建筑群艺术的最高代表——雅典卫城,建造了古希腊神庙艺术的最高代表——帕提农神庙。

1、雅典卫城:圣地建筑群和神庙建筑完全成熟,建造了古希腊圣地建筑群艺术的最高代表。

2、雅典卫城由四部分组成:帕提农神庙、伊瑞克提翁神庙、胜利神庙、卫城山门和雅典娜神像。

3、庙宇外一圈柱廊的艺术作用:(1)它使庙宇四个立面连续统一(2)它造成了丰富的光影和虚实的变化,消除了封闭的墙面沉闷之惑(3)它使庙宇同自然互相渗透,关系和谐(4)它的形象适合于民间自然神的宗教观念,适合圣地上的时速的节庆活动4、(简答)多立克柱式爱奥尼柱式科林斯比例粗壮,开间比较小1:4-6 比例修长,开间比较宽1:9-101:10檐部比较重(柱高的1/3) 檐部比较轻(1/5) 纤巧柱头是简单而刚挺的倒立的圆锥台柱头是精巧柔和的涡卷忍冬叶饰组成,纤巧华丽柱身20个尖齿凹槽相交成锋利的棱角24个凹槽,棱上还有一小段圆面24个凹槽没有柱础有复杂的、看上去富有弹性的柱础有弹性的柱础收分和卷杀都比较明显收分和卷杀不很显著圆角连接台基是三层朴素的台阶台基侧面壁立,上下都有线脚,没有隆起仿男体,威武雄健仿女体,柔美秀丽借鉴爱奥尼柱式性更强5、雅典卫城的群体布局特点:(1)自由活泼的布局方式,建筑安排顺应地势(2)为了同时照顾山上山下的观赏,主要建筑物贴近西、北、南三个边沿(3)建筑群是根据动态观赏条件布局的(4)建筑物和雕刻交替成为画面的中心,建筑物有形制、形式和大小的变化,有两种柱式的交替(5)卫城景观画面不对称,但主次分明,条理井然,很完整,而向游行队伍显示最好的角度(6)布局体现对立统一的构图原则6、卫城建筑群建设的总负责人是雕刻家费地。

陈志华《外国建筑史(19世纪末叶以前)》(第4版)典型题详解-第3篇 欧洲中世纪建筑【圣才出品】

陈志华《外国建筑史(19世纪末叶以前)》(第4版)典型题详解-第3篇 欧洲中世纪建筑【圣才出品】

第3篇 欧洲中世纪建筑一、填空题1.著名的Trinita dei Monta(圣三一教堂)前的Spagna step是______风格的,说明建筑手法也可以用在城市规划上。

【答案】巴洛克2.拜占庭建筑的独特建构是______。

【答案】帆拱3.从罗马灭亡到14~15世纪资本主义制度萌芽,这个欧洲的封建时期被称为______。

【答案】中世纪4.西欧和东欧的中世纪历史是很不一样,他们的代表性建筑物______和______。

【答案】天主教堂;东正教堂二、单项选择题.右图为某哥特式教堂结构示意图,其中1、2、3部位的名称分别是()。

1A.侧拱、肋拱、尖拱B.侧拱、骨架券、花拱C.飞扶壁(飞券)、骨架券、尖拱D.飞扶壁(飞券)、十字拱、花拱【答案】C【解析】图中序号分别依次为哥特式建筑的飞扶壁、骨架券、尖拱。

飞扶壁起到分解侧向倾覆力的作用;骨架券主要是为了形成墙体采光窗和屋顶采用轻质材料,为哥特建筑竖向发展和空间的神秘感而产生出的构造形式;尖拱为双矢拱,是哥特建筑典型特征之一。

2.哥特式教堂结构体系是中世纪工匠的伟大成就,获得这个成就的主要原因是()。

A.建筑工匠进一步专业化和工匠中类似专业建筑师的产生B.建筑力学和建筑结构计算的推广C.教会的需求和王室的支持D.罗马建筑技术的传承和中世纪工匠技艺的精湛【答案】A【解析】哥特式教堂结构体系的伟大成就的取得,主要原因是随着城市经济的发展,建筑工匠进一步专业化,提高了专业化水平。

特别是从石匠中产生了类似专业的建筑师和工程师,对建筑水平的提高起着重要作用。

3.巴黎圣母院(Notre Dame,Paris)的平面形制是()。

A.巴西利卡式B.集中式C.拉丁十字式D.希腊十字式【答案】C【解析】欧洲早期基督教教堂多继承了罗马巴西利卡形式,由于后来宗教仪式日趋复杂,且圣品人增多,于是建造者又在祭坛前增建了一道横厅,形成了拉丁十字形平面。

巴黎圣母院的平面形制就是拉丁十字式。

陈志华《外国建筑史(19世纪末叶以前)》(第4版)复习笔记-第16章 伊斯兰国家的建筑【圣才出品】

陈志华《外国建筑史(19世纪末叶以前)》(第4版)复习笔记-第16章 伊斯兰国家的建筑【圣才出品】

第16章 伊斯兰国家的建筑一、伊斯兰世界的历史变迁1.伊斯兰国家的更迭(1)7世纪中叶,信奉伊斯兰教的阿拉伯人从阿拉伯半岛腹地出发,先后占领叙利亚、巴勒斯坦、两河流域、伊朗、中亚、阿塞拜疆和埃及,后经过北非。

(2)8世纪初,阿拉伯几乎占领整个欧洲西南部的比利牛斯半岛。

(3)660年至1258年,阿拉伯世界出现统一的宗教王朝,居民普遍皈依伊斯兰教。

各地的文化和风尚习俗渐渐趋同。

(4)15世纪中叶,信奉东正教的拜占庭始终和西亚的伊斯兰国家对峙。

9世纪起,伊朗、埃及、中亚和阿塞拜疆先后脱离阿拉伯人的统治。

(5)11世纪起,土耳其人在西亚、小亚和伊朗建立起强大的国家。

(6)1258年,蒙古人在中亚、伊朗和西亚先后建立伊儿汗国和帖木儿汗国,土耳其人和蒙古人都信仰伊斯兰教。

(7)15世纪,土耳其人重新统一小亚和西亚,占领巴尔干和北非。

(8)16世纪后,伊朗的蒙古人统治被推翻,建立起阿塞拜疆人的王朝,但仍然信仰伊斯兰教。

2.伊斯兰世界的成就(1)文化和经济交流频繁,手工业和商业兴盛,建筑物类型多样。

(2)商馆、旅驿、市场、商业街道和公共浴室等是特有的世俗建筑物。

(3)宗教建筑物和宫殿代表着当时建筑的成就。

3.伊斯兰教世界建筑的共同点(1)清真寺和住宅的形制大致相似。

(2)热衷于满铺的表面装饰,题材和手法相似。

(3)普遍使用拱券结构,拱券的样式富有装饰性。

二、西亚早期清真寺(附埃及)1.倭马亚王朝时期(1)建立时间阿拉伯人占领叙利亚,建立起第一个统一的倭马亚王朝(661~750年),建都大马士革,叙利亚文化占据主导地位。

(2)清真寺的建立最高统治者任用拜占庭和叙利亚的建筑师来建造清真寺,作为“圣索菲亚”。

因为财力有限,只能利用当地原有的巴西利卡式基督教堂作为清真寺。

(3)清真寺的布局①清真寺是西欧的基督教堂,圣坛在东端。

③大殿里的柱列,东西向用发券连接,两个柱列之间南北向架着木屋架。

④两坡屋顶呈东西向长条,大殿与屋顶紧密结合。

陈志华《外国建筑史(19世纪末叶以前)》(第4版)复习笔记-第15章19世纪中叶的欧洲与北美建筑【

陈志华《外国建筑史(19世纪末叶以前)》(第4版)复习笔记-第15章19世纪中叶的欧洲与北美建筑【

陈志华《外国建筑史(19世纪末叶以前)》(第4版)复习笔记-第15章19世纪中叶的欧洲与北美建筑【第15章 19世纪中叶的欧洲与北美建筑⼀、历史背景1.19世纪中叶(1)欧洲和北美主要国家的资本主义制度得到巩固,发展迅速。

(2)⼯业⾰命已经实现,现代⼤⼯业代替⼯场⼿⼯业,世界市场建⽴。

(3)哥特复兴失去意义,资产阶级古典复兴也失去意义。

2.19世纪下半叶(1)欧洲和北美的建筑史连成⼀⽚,国界的意义已经很⼩。

(2)古埃及、古希腊、古印度、伊斯兰、巴洛克、古典主义、希腊复兴、哥特复兴的建筑风格同时出现。

⼆、新建筑产⽣的壁垒1.根据不⾜资本主义制度下,材料、结构、施⼯⽅法、功能都没有新发展。

2.资产阶级的软弱性3.选择的多样性资本主义经济发展突破国家的界线,⽂化交流频繁,建筑样本更加丰富。

4.建筑式样的可购买性在商品经济社会中,资产阶级可以购买历史的建筑式样。

5.建筑师劳务的商品性建筑师的劳务是商品,他们熟知各种历史建筑式样,随时准备被资产阶级选购。

三、建筑师和他们的教养1.建筑师的表现(1)历史建筑式样的图集和样本册是建筑师的创作源泉。

(2)建筑师从建筑书籍中撷取⽴⾯和细部放到设计中。

2.建筑学校的表现(1)以法国艺术学院为⾸的各级建筑学校把各种历史样式教给学⽣,使他们能够惟(2)从培养宫廷供奉改为培养市侩,建筑师们善于揣摩⼝味、奉迎颜⾊,没有思想理论的深刻性和原则性。

(3)学院派的建筑教育⼀直维持到20世纪30年代。

四、建筑史研究1.新技术许多⼈从事测绘、写⽣,照相术的发明带给建筑史研究很⼤帮助。

2.特点(1)纯粹服务于模仿历史建筑样式,为各种风格总结出⼀整套标准的特点。

(2)便于业主选购。

(3)建筑史著作中泛滥着形⽽上学的教条主义,⼜称折中主义。

五、历史样式的独特阵地1.旧风格采⽤哥特式建教堂,采⽤古典主义式建政府⼤厦或银⾏,采⽤⽂艺复兴式建俱乐部,2.折中主义折中主义表现为部分建筑师把不同风格混⽤到⼀幢建筑物⾥。

外国建筑史笔记

外国建筑史笔记

外国建筑史笔记目录第一章古埃及建筑——————————P2第二章古代两河流域与波斯建筑————P5第四章古希腊建筑——————————P7第五章古罗马建筑——————————P11第六章早期基督教与拜占庭式建筑———P16第七章欧洲罗马式建筑———————P19第八章欧洲哥特式建筑————————P20第九章文艺复兴建筑—————————P22第十章意大利的巴洛克建筑——————P25第十一章法国古典主义和洛可可风格———P27第十二章欧美在建筑上的古典复兴运动——P28第十三章工艺美术和新艺术运动时期的建筑———P31第一章永恒的法则古埃及建筑一、历史背景地理:埃及就位于狭长的尼罗河谷地,东西横亘着沙漠,北临地中海,南依荒脊的高山。

(以石头为主,建筑材料:石头、芦苇、泥草)经济:古埃及非常繁荣,粮食和原材料都十分充足,为统治阶级大兴土木奠定了物质基础。

政治:王权与宗教相结合,形成了政教合一的强大中央集权。

(王权主要以法老“太阳神”)二、历史年份古朴时期——古王国时期——中王国时期——新王国时期——晚期三、古埃及的建筑代表1、金字塔金字塔的形制的形成有一个漫长的发展过程,它始终被视为埃及文化的象征。

规模比较大的金字塔,大多是古王国时期建造,他是由古朴时期君主与贵族的“马期塔巴”(以方形的为主)。

①、昭赛尔阶梯式金字塔(第一个完全以石头建筑的)埃及人第一次将金字塔,葬庙以礼仪性图像综合起来,建成了大规模皇家陵墓综合体。

昭赛尔金字塔以6层,唯一只有一扇门可进入,金字塔高约62米,东西长126米,南北宽106米。

(装饰以浮雕为主)②、角锥形金字塔太阳崇拜为国家宗教,主导着埃及的文化和社会意识形态,在太阳崇拜的影响下,国王的丧葬礼仪更为复杂和神秘化了。

古埃及住宅条件:通风,遮阳朝向,北方角锥形金字塔的特点:一、整个墓葬区域从南北轴向的长方形变成了东西朝向的正方形,金字塔朝向太阳升起的东方,塔下的享堂前设有安放雕像的大殿,并有一条长长的堤道。

外国建筑史19世纪末叶以前

外国建筑史19世纪末叶以前

外国建筑史(19世纪末叶以前)第一章古代埃及建筑1、古埃及建筑史的四个时期:①古王国时期(公元前3000年)——统一的奴隶制国家—金子塔本时期的代表性建筑是陵墓。

最初是仿照住宅的"玛斯塔巴"(MASTAB)式,即略有收分的长方形台子。

经多层阶梯状金字塔逐渐演化为方锥体式的金字塔陵墓。

多层金字塔以在萨卡拉的昭塞尔(Zoser)金字塔为代表。

在墓群的祭祀厅堂及附属建筑上仍有木构痕迹。

方锥形金字塔以在基寨的三大金字塔;库夫(Khufu)、哈夫拉(Khafra)、孟卡乌拉(Menkaura)为代表,金字塔墓主要由临河处的下庙、神道、上庙(祭祀厅堂)及方锥形塔墓组成。

哈弗拉金字塔前有著名的狮身人面像。

②中王国时期(公元前21C~18C)——手工业与商业发展,皇帝的纪念物从借助自然景观以外部表现力为主的陵墓想在内部举行神秘的宗教仪式为主的庙宇转化—石窟墓首都迁到上埃及的底比斯,在深窄峡谷的峭壁上开凿出石窟陵墓,如曼都赫特普三世(Mentuhotep置)墓。

此时祭祀厅堂成为陵墓建筑的主体,加强了内部空间的作用,在严整的中轴线上按纵深系列布局,整个悬崖被组织到陵墓的外部形象中。

③新王国时期(公元前16C~11C)——埃及最强大的时期,皇帝崇拜和太阳神崇拜相结合—太阳神庙形成适应专制制度的宗教,太阳神庙代替陵墓成为主要建筑类型。

著名的太阳神庙,如卡纳克一卢克索的阿蒙(Amon)神庙。

其布局沿轴线依次排列高大的牌楼门、柱廊院、多柱厅等神殿、密室和僧侣用房等,庙宇的两个艺术重点:一是牌楼门及其门前的神道及广场,是群众性宗教仪式处,力求富丽堂皇而隆重以适应戏剧性的宗教仪式,一是多柱厅神殿内少数人膜拜皇帝之所,力求幽暗而威严以适应仪典的神秘性。

神庙的建筑艺术重点已从外部形象转到了内部空间,从雄伟阔大而概括的纪念性转到内部空间的神秘性与压抑感。

④后期、希腊化时期和罗马时期——建筑有了许多希腊、罗马因素出现新的类型、形制和样式2、金字塔(古埃及法老的陵墓)的演化:台形……台阶形……方锥形玛斯塔巴……昭塞尔金子塔……吉萨金字塔群3、玛斯塔巴(Mastaba)陵墓的地上部分,用砖或石块砌成的长方形台状祭祀厅堂。

(NEW)陈志华《外国建筑史(19世纪末叶以前)》(第4版)配套题库【名校考研真题+章节题库+模拟试题】

(NEW)陈志华《外国建筑史(19世纪末叶以前)》(第4版)配套题库【名校考研真题+章节题库+模拟试题】

柱式。坦比哀多礼拜堂被称为文艺复兴盛期的纲领性作品。
7券柱式[哈尔滨工业大学2012年研]
答:券柱式是古罗马人在继承希腊柱式基础上发展起来的新柱式,柱子 凸出于墙面大约3/4个柱径,是在墙上或墩子上贴装饰性的柱式,从柱 础到檐口,一一具备,同时,把柱式的开间放宽,其他的细节比例不 变,贴在券洞的表面,券脚券面也用柱式线脚。
4法国古典主义建筑[大连理工大学2013年研]
答:法国古典主义建筑是指17世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到18世纪初法国建造的众多古典主义 风格的建筑。法国古典主义建筑造型严谨,普遍应用古典柱式、纵横三 段对称,内部装饰丰富多彩。法国古典主义建筑的代表作大多是规模巨 大、造型雄伟的宫廷建筑和纪念性的广场建筑群,凡尔赛宫是其中最杰 出的代表作。
能夸大道路的长度以及方尖碑和石墙的高度。
(4)色彩
石墙上满布彩色浮雕,墙前圆雕也着彩色。方尖碑的锥形顶子上包着金 箔。檐头彩旗猎猎。皇帝在这里被一套套仪式崇奉为“泽被万物的恩 主”。
(5)院落
院落三面围着柱廊,从侧高窗进来的光线被窗棂撕碎,散落在柱子上和 地面上,缓缓移动,增强大厅的神秘气氛。
(6)大厅
图3-3 帕提农神庙平面图
图3-4 帕提农神庙立面图 4巴黎圣母院立面图[哈尔滨工业大学2013年研][哈尔滨工业大学2012年 研] 答:
图3-5 巴黎圣母院立面图 5凡尔赛宫平面图[大连理工大学2013年研]
图3-6 凡尔赛宫总平面图 6水晶宫立面图[大连理工大学2013年研]
图3-7 水晶宫立面图 7包豪斯校舍平面图[大连理工大学2013年研]
目 录
第一部分 名校考研真题 一、名词解释 二、简答题 二、绘图题 第二部分 章节题库
第1篇 古代埃及、两河流域和伊朗 高原的建筑 第2篇 欧洲“古典时代”的建筑 第3篇 欧洲中世纪建筑

外国建筑史大纲

外国建筑史大纲

公共建筑
BASILICA 巴西利卡 图拉真Basilica(98年) 君士坦丁Basilica(307——312年) 剧场:马采鲁斯剧场(44B.C——13年) Colosseum大角斗场 公共大浴场the thermae
大角斗场
功能上满足几万观众的观看、疏散要求。 观众席有明确分区,不同等级人流,人 与兽不混杂 结构处理完善,使用拱券体系架在放射 性承重墙上,处理简洁明确。 材料使用合理, 按不同部位选材 充分利用观众席下空间 艺术处理富有韵律感,庄重而优美
早期基督教建筑
基本型制:由Basilica发展而来,祭坛在东 部,主入口在西部,发展为拉丁十字巴西 利卡,前有围廊院,中央为洗礼池。 特点:外形沉重粗糙,少装饰,院前有钟 楼,十字交叉处有采光亭
Romanesque—罗曼(罗马风) 9—12世纪
社会概况 修道院教堂 特点:采用罗马式的半圆拱和半圆形 装饰而形成其风格。钟塔、立面三部 分、透视门、大圆穹、扶壁等为其组 成要素 实例:意大利的比萨教堂(11—13世 纪)比萨罗曼式
住宅
潘萨府邸(庞贝) 城市公寓式多层住宅
城市与广场
共和时期广场 代表:罗曼努姆广场 自发性、公众性、多功能性、开敞性、不规则 性 帝国时期广场 代表:凯撒广场 奥古斯都广场 图拉真广场 严格规划、纪念性、封闭型、功能单一性
第六章拜占庭的建筑
社会概况 社会发展阶段 技术成熟 代表实例 希腊十字平面——四向等臂十字形 拜占庭建筑的彩色玻璃镶嵌画艺术和 粉画 东欧和俄罗斯国家的建筑
以法国为中心的Gothic建筑
社会概况 结构特点 平面型式 内部空间、室内空间 外部造型 装饰特点 实例 晚期哥特式建筑
二大柱式
多立克(DORICO) 檐部 柱头 柱身 柱础 比例 开间 收分卷杀 线脚 雕刻 性格表现 较高、重 1/3 柱高 20 个凹槽缝尖锐 无 粗壮 1:5.5~6 较小 1.2~1.5D 明显 较少、多方形 高浮雕、体积感强 男性 爱奥尼(克) (IONICO) 较薄、轻、不大于 1/3 柱高 24 个有小平面缝的凹槽 丰富而有弹性的组合 细长 1:9~10 较宽 约 2D 收分不显著 多种复合线脚 浅浮雕、线感强 女性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6章 拜占庭的建筑
一、拜占庭的建筑概况
1.发展概况
(1)君士坦丁专门培养建筑师,鼓励建筑事业的发展。

(2)公元450年左右,拜占庭建造一大批建筑物。

(3)7世纪后,拜占庭帝国的建筑事业渐渐式微,但受其影响的巴尔干、小亚细亚、亚美尼亚的建筑事业日益兴盛。

2.成就
拜占庭建筑既继承古希腊和古罗马的遗产,又汲取亚美尼亚、波斯、叙利亚等国家和民族的经验,创造出卓越的建筑体系。

二、穹顶和集中式形制
拜占庭建筑的代表是东正教教堂。

1.集中式形制的形成
(1)原因
①5~6世纪时,集中式形制教堂适合东正教宣扬信徒亲密一致的要求。

②拜占庭帝国发现集中式建筑物具有纪念意义。

(2)过程
集中式教堂的决定性结构因素是穹顶。

①波斯在古代两河流域拱券技术基础上发展了穹顶,火神庙采用集中式形制。

②拜占庭建筑借鉴巴勒斯坦建筑传统,彻底解决在方形平面上使用穹顶结构和建筑形式问题。

2.集中式形制的表现
(1)初级形式
①在4个柱墩上,沿方形平面发券,在4个券之间砌筑以方形平面对角线为直径的穹顶。

②穹顶重量完全由柱墩承担。

(2)发展形式
①在方形平面券的顶点的高程上作水平切口,在切口上再砌半圆穹顶。

②在水平切口上砌一段圆筒形鼓座,穹顶砌在鼓座上端。

③水平切口和发券之间余下的4个角上的球面三角形部分,称为帆拱。

3.集中式形制的创新
(1)扩展穹顶之下的自由空间。

(2)扩大穹顶的应用范围。

4.集中式形制的应用与影响
(1)在阿尔美尼亚和叙利亚形成带环廊的集中式教堂。

(2)发展了四面对着帆拱下的大发券砌筒形拱来抵挡穹顶推力的结构方法。

①希腊十字式
②以小穹顶代替筒形拱
(3)确定拜占庭东正教教堂的形制。

中央大穹顶和四面小穹顶用鼓座高举,中央最大最高,在外观上显现出5个穹顶。

三、装饰艺术
拜占庭建筑装饰的基本特点是在平整的墙面上贴彩色大理石板,拱券和穹顶的弧形表面用马赛克或者粉画。

1.马赛克壁画
(1)形制
①在拱顶和穹顶上铺一层底色。

②用贴金箔的小玻璃拼镶,造成明灭闪烁的效果。

(2)特点
①彩色斑斓的马赛克壁画统一在金黄色调中,格外明亮辉煌。

②马赛克壁画的砌筑感很强,与建筑十分协调。

③大多不表现空间,适合建筑的静态特点,保持建筑空间的明确性和结构逻辑。

④构图往往不严谨,不符合所在部位的几何形状。

2.粉画
(1)方法
①等待灰浆干之后画,质量不佳。

②在灰浆未干时画,比较持久,但必须挥洒快捷才能提高质量。

(2)特点
①教堂里马赛克壁画和粉画的题材都是宗教性的。

②在皇家教堂里,皇帝的事迹画占据着最重要的位置。

3.雕饰
(1)方法
利用石雕发券、拱脚、穹顶底脚、柱头、檐口等石头的特点,雕刻装饰,题材以几何图案或程式化的植物为主。

(2)特点
保持构件原来的几何形状,用镂空和三角形截面的凹槽来形成图案。

(1)原因
拜占庭特有柱头样式的目的在于完成从券底脚到圆柱的过渡。

(2)方法
①在柱头上加一块倒方锥台形的垫石。

②把柱头本身做成倒方锥台形。

③抹去立方体柱头的棱角。

(3)特点
①柱头的装饰题材大多是忍冬草叶。

6世纪后,柱头的装饰题材出现动物形象。

②教堂内部华丽精致,外观朴素淡雅。

四、圣索菲亚大教堂
1.地位
(1)圣索菲亚大教堂是东正教的中心教堂,是皇帝举行重要仪式的场所。

(2)圣索菲亚大教堂是拜占庭帝国极盛时代的纪念碑。

2.形制
圣索菲亚大教堂是集中式教堂。

①表现形式
a.教堂正中是穹顶,有40个肋,通过帆拱架在4个墩子上。

b.中央穹顶的侧推力在东西两面各由半个穹顶扣在大券上抵挡,大券的侧推力由斜角上的半穹顶和东西两端的墩子抵挡。

c.中央穹顶的南北方向以四爿墙抵挡侧推力。

②优点
结构关系明确,层次分明。

(2)内部空间
①表现形式
中央穹顶下的空间与南北两侧明确隔开,与东西两侧半穹顶下的空间完全连续。

②作用
a.增大纵深空间,适合宗教仪式的需要。

b.东西两侧逐个缩小的半穹顶扩大空间层次,突出中央穹顶的统率地位。

c.南北两侧空间内部被柱廊划分为多个层次,引起空间漫无际涯的幻觉。

(3)色彩效果
①表现形式
a.墩子和墙全部用彩色大理石贴面,组成图案。

b.柱子用深绿或深红色,柱头用白色大理石镶金箔,交界线有包金的铜箍。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