针灸手法操作演示教学

合集下载

针灸教学ppt课件

针灸教学ppt课件

Part
03
灸法技术
艾灸法
艾灸法介绍
艾灸法作用
艾灸法是一种利用艾叶制成的艾条或艾柱 ,点燃后对人体特定穴位进行温热刺激的 灸法技术。
艾灸法具有温通经络、调和气血、扶正祛 邪的功效,常用于治疗各种寒证、虚证和 痛证。
艾灸法操作方法
注意事项
艾灸法操作时需选择合适的穴位,将艾条 或艾柱点燃后置于所选穴位上方进行熏烤 ,一般以局部皮肤感到温热、舒适为宜。
安全防范措施
环境设置
确保治疗环境干净、整洁 1
,避免地面湿滑,保持室 内空气流通。
定期检查与维护
4
对针灸设备进行定期检查 和维护,确保设备的安全 性和有效性。
规范操作
2
严格按照针灸操作规范进
行,避免操作失误或不当
操作。
避免感染
3 确保针具、治疗部位和操
作者手部的无菌状态,防 止感染的发生。
异常情况处理与预防
注意事项
明确适应症与禁忌症
在开始针灸治疗前,应明确患者的适 应症和禁忌症,避免对不适合针灸的 患者进行治疗。
选择合适的针具
根据治疗需要,选择合适规格的针具 ,确保针具的质量和安全性。
消毒工作
对针具、治疗部位和操作者的手进行 严格消毒,防止交叉感染。
告知患者注意事项
在治疗前,告知患者相关注意事项, 如避免剧烈运动、保持针刺部位干燥 等。
理论基础
经络理论
针灸的理论基础之一是经络理论,认为人体内有十二条主要 的经络,这些经络与脏腑器官相连,运行气血。针灸通过刺 激特定的穴位来调节经络气血,达到治疗疾病的目的。
穴位理论
穴位是针灸治疗的关键点,每个穴位都有其特定的位置和功 能。通过对穴位的刺激,可以调和阴阳、扶正祛邪,达到治 疗疾病的效果。

针灸技术操作方法步骤

针灸技术操作方法步骤

针灸技术操作方法步骤
针灸是一种传统的中医疗法,用细针刺激人体的特定穴位来调节气血,治疗疾病。

下面是针灸技术的操作方法步骤:
1.准备工作:消毒使用的针具和穴位,确保操作环境干净卫生。

2.确定穴位:根据病症和治疗需要,在人体上确定要针灸的穴位。

3.选择针具:根据需要选择合适的细针,一般针长为25-75毫米。

4.调整针灸姿势:根据不同穴位,采取坐位、卧位或立位,确保患者舒适并易于进行操作。

5.定位穴位:使用手法或工具找到穴位的准确位置,以确保针灸的效果。

6.消毒穴位:用75%的酒精或其他消毒剂消毒要针灸的穴位。

7.插入针具:用手法或器械将针缓慢、稳定地插入穴位,插入深浅根据具体情况调整。

8.调整针位:插入后,根据患者的反应,适当调整针具的角度和位置,使其刺激到穴位。

9.保持时间:根据病情和需要,保持针具在穴位中的时间,一般几分钟到半小时不等。

10.取出针具:在治疗结束后,用快速而平稳的手法或器械将针具从穴位中取出。

11.观察反应:观察患者的反应和感受,记录治疗效果,如有需要,可以进行后续的针灸治疗。

针灸手法操作

针灸手法操作

针灸手法及针灸急救知识香河县中医医院徐冬梅一、针灸技术得掌握与操作技能一、毫针刺法1、针刺进针法(1)单手进针法:操作:单手进针法:术者以拇指、食指持针,中指端紧靠穴位,指腹紧靠针身下段。

当拇、食指向下用力按压时,中指随之屈曲,将针刺入,直刺至所要求得深度、适用:短针进针。

(2)双手进针法:①指切进针法操作:用左手拇指或食指或中指得爪甲切按在腧穴位置上,右手持针,紧靠左手指甲面将针刺入腧穴。

适用:短针进针。

②舒张进针法操作:用左手食、中二指或拇、食二指将所刺腧穴部位得皮肤向两侧撑开,使皮肤绷紧,右手持针,使针从左手食、中二指或拇、食二指得中间刺入、适用:皮肤松弛部位得腧穴。

③夹持进针法操作:左手拇食二指持捏消毒得干棉球,夹住针身下端,露出针尖,将针尖固定于针刺穴位得皮肤表面位置,右手持针柄,使针身垂直,在右手指力下压时,左手拇食二指同时用力,两手协同将针刺入穴位皮肤、适用:此法适用于长针得进针。

④提捏进针法操作:左手拇、食二指将所刺部位得皮肤捏起,右手持针,从捏起得上端将针刺入。

适用:适用于皮肤浅薄部位(如印堂、列缺)得进针。

2、行针手法行针又名运针,就是指将针刺入腧穴后为使之得气,调节针感与进行补泻而施行得各种针刺手法。

行针基本手法:提插法、捻转法。

行针辅助手法:循法、弹柄法、刮柄法、摇柄法、挫柄法、震颤法。

在第二站得操作考试中,行针手法题目极少,主要就是考基本手法,考生要注意两个基本手法动作要领得语言叙述、(1)提插法:操作:将针刺入腧穴一定深度后,施以上提下插动作得操作手法、(这种使针由浅层向下刺入深层得操作谓之插,从深层向上引退至浅层得操作谓之提,如此反复地上下呈纵向运动得行针手法,即为提插法)。

要领:使用提插法时得指力要均匀一致,幅度不宜过大,一般以3~5分为宜,频率不宜过快,每分钟60次左右,保持针身垂直,不改变针刺角度、方向与深度。

(2)捻转法:操作:将针刺入腧穴一定深度后,施以向前向后捻转动作得操作手法。

针灸手法操作

针灸手法操作

针灸手法操作(总8页)本页仅作为文档封面,使用时可以删除This document is for reference only-rar21year.March针灸手法及针灸急救知识香河县中医医院徐冬梅一.针灸技术的掌握与操作技能一、毫针刺法1、针刺进针法(1)单手进针法:操作:单手进针法:术者以拇指、食指持针,中指端紧靠穴位,指腹紧靠针身下段。

当拇、食指向下用力按压时,中指随之屈曲,将针刺入,直刺至所要求的深度。

适用:短针进针。

(2)双手进针法:①指切进针法操作:用左手拇指或食指或中指的爪甲切按在腧穴位置上,右手持针,紧靠左手指甲面将针刺入腧穴。

适用:短针进针。

②舒张进针法操作:用左手食、中二指或拇、食二指将所刺腧穴部位的皮肤向两侧撑开,使皮肤绷紧,右手持针,使针从左手食、中二指或拇、食二指的中间刺入。

适用:皮肤松弛部位得腧穴。

③夹持进针法操作:左手拇食二指持捏消毒的干棉球,夹住针身下端,露出针尖,将针尖固定于针刺穴位的皮肤表面位置,右手持针柄,使针身垂直,在右手指力下压时,左手拇食二指同时用力,两手协同将针刺入穴位皮肤。

适用:此法适用于长针的进针.④提捏进针法操作:左手拇、食二指将所刺部位的皮肤捏起,右手持针,从捏起的上端将针刺入。

适用:适用于皮肤浅薄部位(如印堂、列缺)的进针。

2、行针手法行针又名运针,是指将针刺入腧穴后为使之得气,调节针感和进行补泻而施行的各种针刺手法。

行针基本手法:提插法、捻转法。

行针辅助手法:循法、弹柄法、刮柄法、摇柄法、挫柄法、震颤法。

在第二站的操作考试中,行针手法题目极少,主要是考基本手法,考生要注意两个基本手法动作要领的语言叙述。

(1)提插法:操作:将针刺入腧穴一定深度后,施以上提下插动作的操作手法。

(这种使针由浅层向下刺入深层的操作谓之插,从深层向上引退至浅层的操作谓之提,如此反复地上下呈纵向运动的行针手法,即为提插法)。

要领:使用提插法时的指力要均匀一致,幅度不宜过大,一般以3~5分为宜,频率不宜过快,每分钟60次左右,保持针身垂直,不改变针刺角度、方向和深度。

针灸方法

针灸方法
平补平泻:“平”即“均”的意见 也就是说对于 虑实不太显著或虚实兼有的病证,得气后可施用 均匀地提插捻转手法即为平补平泻。
七、留针与出针
1)留针 当针刺入穴位之后,要安静地多留一些时间,
这种静留以待气至的方法,称“静留针”。 如果 在留针过程中、由于病情的需要,还应继续施用 手法,或为加强针感,或为达到补泻目的的方法, 称为“动留针”。 在临床上留针与否或留针时间的长短,应根据 具体情况而定。 2)出针 出针法是指行针完毕后,将针拔出的操作方法。 若拔针后,针孔偶有出血,是由于刺破血管所致, 可用消毒干棉球在针孔处轻轻按压片刻即可。
3)弯针
弯针是指进针时或将针刺入腧穴后,针身在体内 形成弯曲的现象。
处理:出现弯针后,便不得再行提插、捻转等手法。 如系轻度弯曲,可按一般拔针法,将针慢慢地退 出。若针身弯曲较大,应注意弯曲的方向,顺着 弯曲方向将针退出。如弯曲不止一处、须视针柄 扭转倾斜的方向,逐渐分段退出,切勿急拔猛抽, 以防断针。如患者体位改变,则应嘱患者恢复原 来体位,使局部肌肉放松,再行退针。
其它补泻方法:
疾徐补泻:进针时徐徐刺入,疾速出针者为补法, 反之,进针时疾速刺入,徐徐出针者为泻法。
迎随补泻:进针时针尖随着经脉循行去的方向 刺入为补法;针尖迎着经脉循行来的方向刺入为 泻法。
呼吸补泻:患者呼气时进针,吸气时出针为补; 反之,吸气时进针,呼气时出针为泻。
开阖补泻:出针后迅速揉按针孔为补法;出针时 摇大针孔而不立即揉按为泻法。
4).断针
断针又称折针,是指针体折断在人体内。若能术 前做好针具的检修和施术时加以应有的注意,是 可以避免的。
处理:医者态度必须镇静,并嘱患者不要惊慌,保 持原有体位,以防残端向深层陷入。若折断处针 体尚有部分露于皮肤之外,可用镊子钳出。若折 断针身残端与皮肤相平或稍低,而尚可见到残端 者,可用左手拇、食两指在针旁按压皮肤,使残 端露出皮肤之外,随即用右手持镊子将针拔出。 若折断部分全部深入皮下须在x线下定位,施行外 科手术取出。

中医针灸教学课件ppt

中医针灸教学课件ppt
颈椎病概述
颈椎病是一种由于颈椎间盘退行性改变、骨质增生等原因引起的疾病,针灸治疗颈椎病可 以缓解症状和促进康复。
针灸治疗方法
针灸治疗颈椎病主要选取颈部附近的穴位,如风府穴、大椎穴、天柱穴等,同时根据患者 症状进行配穴,如上肢麻木加曲池穴、合谷穴等。
治疗周期与注意事项
针灸治疗颈椎病一般需要10-20次治疗,每次间隔1-2天,期间要注意保持正确的姿势和 避免长时间低头使用手机和电脑等。
针灸后,患者可能会出现酸胀、疼痛 等感觉,属于正常反应,可适当休息 或热敷。
如出现晕针、断针、气胸等情况,应 立即报告医生并进行相应处理。
要点三
注意事项
对于初次接受针灸治疗的患者,应先 进行小剂量刺激,逐渐增加刺激量; 对于急性炎症、恶性肿瘤等患者,针 灸治疗需谨慎。
05
针灸学习建议
加强基本技能的练习
熟练掌握针灸基本技能
包括正确的进针、运针、针刺角度和深度等,可通过反复练习提高技能水平 。
学习多种针灸手法
了解和掌握多种针灸手法,包括补法、泻法、平补平泻等,以便更好地适应 临床需要。
注重临床实践
积极实习
参加医院、诊所等临床实习,观察老师的治疗过程,了解不同病症的针灸治疗方 法。
参与病人治疗
在老师指导下,尝试对病人进行针灸治疗,积累实践经验。
,期间要注意保暖和休息,避免过度劳累和食用生冷刺激性食物。
04
针灸的注意事项
针灸的禁忌
禁忌人群
针灸并非适合所有人群,对于年老体弱、气血虚弱、脏腑功能 低下者,以及妊娠妇女等,针灸应谨慎使用。
禁忌部位
有些特殊部位不宜进行针灸,如乳头、阴部等,防止造成意外 损伤或感染。
禁忌病情
对于有出血倾向或患有皮肤感染、炎症、肿瘤等病症的患者, 针灸治疗应慎重考虑。

针灸使用方法

针灸使用方法

一、毫针刺法1.进针法在针刺时,一般用右手持针操作,称“刺手”,右手爪切按压所刺部位或辅助针身,称“押手”。

具体方法有以下几种:①指切进针法又称爪切进针法,用左手拇指或食指端切按在腧穴位置旁,右手持针,紧靠左手指甲面将针刺入。

此法适宜于短针的进针。

(图10-66)②夹持进针法用左手拇、食二指持捏消毒干棉球,夹住针身下端,将针尖固定在腧穴表面,右手捻动针柄,将针刺入腧穴,此法适用于长针的进针。

(图10-67)③舒张进针法用左手食、拇指将所刺腧穴部位的皮肤向两侧撑开,使皮肤绷紧,右手持针,使针从左手拇、食二指的中间刺入。

此法主要用于皮肤弛部位的腧穴。

(图10-68)④提捏进针法用左手拇、食二指将针刺部位的皮肤捏起,右手持针,从捏起的上端将针刺入。

此法主要用于皮肉薄部位的进针,如印堂等。

(图10-69)2.针刺的角度和深度在针刺过程中,掌握正确的针刺角度,方向和深度,是增强针感,提高疗效,防止意外事故发生的重要环节。

同一腧穴,由于针刺角度、方向、深度的不同,所产生的针感强弱、方向和疗效常有明显差异。

①角度指进针时的针身与皮肤表面所形所的夹角。

它是根据腧穴所在位置和医者针刺时所要达到的目的结合而定,一般有:直刺针身与皮肤表面是900角左右垂直刺入。

此法适于大部分腧穴。

斜刺针身与皮肤表面呈450角左右倾斜刺入。

此法适用于肌肉较浅薄处或内在重要脏器或不宜于直刺、深刺的穴位。

平刺即横刺、沿皮刺。

是针身与皮肤表面呈150角左右沿皮刺入。

此法适于皮薄肉少的部位,如头部的腧穴等。

(图10-70)②深度指针身刺入人体内的深浅程度。

每个腧穴的针刺深度,在腧穴各论中已有详述,在此仅根据下列情况作介绍。

体质:身体瘦弱浅刺,身强体肥者深刺。

年龄:年老体弱及小儿娇嫩之体宜浅刺;中青年身强体壮者宜深刺。

病情:阳证、新病宜浅刺;阴证、久病宜深刺。

部位:头面和胸背及皮薄肉少处宜浅刺,四肢、臀、腹及肌肉丰满处宜深刺。

针刺的角度和深度关系极为密切,一般来说,深刺多用直刺;浅刺多用斜刺或平刺。

平衡针灸38个图解穴位

平衡针灸38个图解穴位

平衡针灸38个图解穴位平衡针灸38个图解穴位1.升提穴定位:此穴位于头顶正中,前发际正中10cm(5寸),后发际直上16cm(8寸)出,双耳尖2cm(1寸)处。

局部解剖:血管分布有帽状腱膜和左右颞浅动脉静脉,及左右枕动脉静脉吻合网,神经分布有枕大神经分支。

取穴原则:定位取穴。

针刺原则:定位取穴。

针刺特点:以针刺枕大神经分支或额神经分支出现的针感为宜。

针刺方法:针尖沿皮下骨膜外向前平刺4cm(2寸)左右,一只手向前进针,另一只手可摸着针尖不要露出体外。

针刺手法:采用滞针手法,待针体达到一定深度时,采用顺时针捻转6圈,然后再按逆时针捻转6—10圈后即可将针退出。

针感:以局部强化性针感出现麻胀紧沉为主。

(30分钟左右自动解除)功能:升阳固托,益气固本,助阳止泻,穴健脾,调节内脏,抗衰老,增加机体免疫机能。

主治:脱肛,子宫脱垂,胃下垂等中气下陷性疾病为主。

临床还用于治疗穴,穴,穴,遗尿,前列腺炎,前列腺肥大,肠炎,慢性肠炎,低血压,宫颈炎,穴炎,过敏性哮喘,慢性支气管炎,体质过敏,偏瘫等。

按语:升提穴是以主要部位功能命名的一个特定穴位。

临床主要用于治疗内脏下垂,中气下陷性疾病为主。

均有补气穴,穴穴之称。

同时对生殖泌尿系统,呼吸系统,神经系统,内分泌系统,运动系统都具有一定调节作用。

是中医用于益气穴的首选穴位。

亦可作为中老年人的保健穴位。

还可作为一切慢性病的辅助穴位。

对滞针后留下的针感一般30分钟自行解除。

歌诀中提到的肠风相当于现代医学的肠炎。

歌诀:升提穴位头顶中,枕神分支额神经,向前平刺4厘米,穴早泻遗尿精,脱肛脱垂胃下垂,前列腺炎与肠风。

(三寸毫针向前平刺2寸,百会穴上一寸)2.腰痛穴定位:此穴位于前额正中。

局部解剖:分布内侧动静脉分支和三叉神经的滑车上神经,前额两侧均有眶上神经分布。

取穴原则:定位取穴,交叉取穴原则。

针刺特点:其刺以滑车上神经或左右刺以眶上神经出现的正为宜。

手法:针刺手法采用上下提插法,达到要求针感时,即可出针。

针灸学课件6、毫针刺法

针灸学课件6、毫针刺法
行针又名运针,是指将针刺入腧穴后,为了使之得气、调 节针感强弱,以及使针感向某一方向传导而采取的操作方法。
(一)、基本手法
1、 提插法:先将针刺入腧 穴一定部位, 施以上提下插的 操作方法。“提”就是将针由 深而浅的向上的操作过程; “插”就是将针由浅而深的向 下的操作过程,提插法就是提 针和插针的结合应用。
腹抵住针尖和针身下端,当拇食指向下用力时,中指随 之屈曲,针尖迅速刺入皮肤。
拇、食指挟持针身下端,针尖露出少许,进针时针 尖对准穴位迅速刺入,然后拇、 食指再挟持针身上端或 针柄,将针刺入深层
拇、食指挟持针柄下端,中指指腹紧贴在针身旁, 依靠拇、食指关节的的屈伸运动,将针刺入。
2、针管进针法
3、双手进针法
挟持进针法:以左手拇、食两指挟持消毒干棉球, 再挟持针身下端,露出针尖,将针尖固定于针刺穴位 皮肤表面。右手持针柄,使针身垂直,在右手指力下 压时,左手拇、食两指同时用力,两手协同将针刺入 皮肤。
提捏进针法:以左 手拇指和食指将针刺 部位的皮肤捏起,右 手持针从捏起部的上 端刺入。
舒张进针法:用左手拇、食两指将所刺腧穴 部位的皮肤向两侧撑开绷紧,使针从左手拇、食 两指中间刺入。
2、捻转法 :将针刺入 一定深度后,用拇指与食、 中指挟持针柄,施以前后捻 转动作,使针在腧穴内反复 前后旋转的动作。
(二)辅助手法
循法:针刺后如无针感,或得气不显著时,用手 指沿针刺穴位所属经脉循行路线的上下左右轻轻地按 揉或叩打的方法,称为循法。
刮法:指针刺达一定深度后,用指甲刮动针柄 的方法。如以拇指或食指抵住针尾用拇指、食指 或中指指甲,从下向上刮动针柄;或以拇指、中 指挟持针根部,食指由上向下地刮动针柄,此法 可激发经气,是一种催气、行气之法。

针灸甲乙经操作方法

针灸甲乙经操作方法

针灸甲乙经操作方法
甲经操作方法:
1. 用手指按压找到甲经的起点,通常在拇指外侧指甲旁的腹部凹陷处。

2. 取一根针,插入起点,沿着指甲襻线向上插入,每隔一段距离旋转针头1-2圈。

3. 插入深度约为指甲长的1/2左右,或者到达患处疼痛或麻木处,然后轻轻旋转针头并轻压患处。

4. 如果需要更强的刺激,可以向内侧倾斜针头,并快速旋转针头,产生微弱的电流感。

乙经操作方法:
1. 找到乙经的起点,通常在小指侧跖骨下端的凹陷处。

2. 取一根针,从起点处开始沿着乙经线向上插入,每隔一段距离旋转针头1-2圈。

3. 插入深度约为小指长的1/2左右,或者到达患处疼痛或麻木处,然后轻轻旋转针头并轻压患处。

4. 如果需要更强的刺激,可以轻微旋转针头,通过针的震动来刺激患处的神经末梢。

注意不要插到过深,以免伤及神经和血管。

中医针灸PPT课件

中医针灸PPT课件

问题解答和讨论环节
学生提问
鼓励学生提出在学习和实 践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和困 惑,教师进行一一解答和 指导。
教师设问
教师提出一些与针灸相关 的问题和案例,引导学生 进行思考和讨论,加深对 针灸理论的理解和掌握。
小组讨论
学生分组进行小组讨论, 分享学习心得和实践经验 ,互相学习和借鉴,提高 学习效果和实践能力。
中医针灸PPT课件
CONTENTS 目录
• 针灸基本概念与原理 • 常见病症针灸治疗方法 • 针灸临床操作技巧与注意事项 • 现代科学研究与进展 • 实践操作演示环节
CHAPTER 01
针灸基本概念与原理
针灸定义及作用机制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针灸定义
针灸是一种通过刺激人体特定穴 位以调整气血运行的治疗方法, 具有疏通经络、调和气血、平衡 阴阳的作用。
神经系统疾病:头痛、失眠等
头痛针灸治疗
通过刺激相关穴位,如太阳穴、百会穴等,调和气血,缓解头痛症状。
失眠针灸治疗
针灸可调整人体阴阳平衡,选取神门、三阴交等穴位进行刺激,有助于改善睡 眠质量。
呼吸系统疾病:感冒、咳嗽等
感冒针灸治疗
针灸可疏风解表,选取大椎、风池等穴位进行刺激,有助于缓解感冒症状。
咳嗽针灸治疗
学生互动体验环节
01
02
03
学生分组练习
将学生分成小组,每组分 配一套针灸模型和练习工 具,让学生在指导下进行 针刺手法的练习。
学生互相体验
学生之间互相进行针刺体 验,感受针感和治疗效果 ,加深对针灸疗法的认识 和理解。
教师点评指导
教师对学生的练习和体验 过程进行点评和指导,指 出存在的问题和不足,提 出改进意见和建议。

针灸技术操作方法 ppt课件

针灸技术操作方法  ppt课件
8
(三)针刺前准备——针具选择
优良针具:针根无松动,针身光滑 挺直 ,无锈蚀及无弯曲, 针尖锋利无勾曲。
9
(三)针刺前准备——针具选择
合适型号:根据患者体质状况、年龄、耐受性、形体肥胖、 穴位特点选择合适的型号。
10
(三)针刺前准备——体位选择
选择原则
便于医生取穴、施术 便于留针、患者舒适
常用体位
刺法灸法
——针灸技术操作方法
1
【目的与要求】
• 1.了解常用针具及操作方法; • 2.了解灸法的内容、作用及适应证。
2
【索引】
• 一、毫针刺法 • 二、灸法 • 三、拔罐法 • 四、其他针灸技术
3
一、毫针刺法
4
(一)毫针的结构和规格
针尾:针柄的末端。是温针灸安置艾绒的部位 针柄:以铜丝或银丝将针的一端缠绕而成,是持针着力之处 针根:针柄与针身的交界处
36
(四)针刺操作——行针与得气
• 基本行针手法:提插法 捻转法
• 辅助行针手法:刮法 震法 循法 弹法 摇法 搓法 飞法
37
(四)针刺操作——行针与得气
提 插 法
提插法 提针与插针结合,对穴位上提 下插的操作方法 多用于四肢穴位
38
(四)针刺操作——行针与得气
捻转法
捻转法
将针左右来回旋转捻动。 多适用于躯干接近重要内脏的穴位。
18
(四)针刺操作——持针法
二指持针法 多指持针法
19
(四)针刺操作——进针法
针刺时可单手或双手进针,临床上多采用双手配合, 协同操作的双手进针法
一般是右手持针,故右手称为“刺手”;左手按压 腧穴皮肤或夹持针身以辅助进针,称为“押手”。

针灸推拿常用穴位图解PPT课件

针灸推拿常用穴位图解PPT课件
• 定位-----腕掌横纹的中点处,当掌长肌腱与桡侧 腕屈肌腱之间
许食盐,每日临睡觉前浸泡15~30分钟
• 用艾灸,每日一次,至涌泉穴有热感上行为度。
• 用按摩手法推搓、拍打涌泉穴 • “若要老人安,涌泉常温暖”---如果每日坚持推搓涌泉
穴,可使老人精力旺盛,体质增强,防病能力增强。
-
22
太溪穴
• 定位---内踝后方,当内踝尖与跟腱之间的中点凹陷处 • 临床应用 • 头痛、目眩、咽喉肿痛、齿痛、耳聋、耳鸣等肾虚性五官
升压
-
13
三阴交穴
• 定位-----在内踝尖直上三寸,胫骨后缘 • 临床应用 • 脾胃虚弱,消化不良,腹胀肠鸣,腹泻,月经不调,崩漏
,带下,闭经,子宫脱垂,难产,产后血晕,恶露不行, 遗精,阳痿,阴茎中痛,水肿,小便不利,遗尿,脚气, 失眠,湿疹,荨麻疹,神经性皮炎,高血压病
-
14
阴陵泉穴
• 定位-----胫骨内侧髁后下方凹陷处 • 临床应用 • 腹胀、腹泻、水肿、黄疸、小便不利等脾不运化
病证。 • 月经不调、遗精、阳痿、小便频数等泌尿生殖系疾患。 • 腰脊痛及下肢厥冷、内踝肿痛。 • 气喘、胸痛、咯血等肺部疾患。 • 消渴。 • 失眠、健忘等肾精不足证
-
23
劳宫穴
• 定位-----握拳屈指时中指尖处 • 临床应用 • 心痛,心悸 • 中暑昏迷----劳宫、水沟、十宣
-
24
大陵穴
针灸推拿常用穴位
-
1
手指同身寸的定位法
• 中指同身寸 --以患者的中指中节屈曲时内侧两端纹头之间作为一寸。 • 拇指同身 ----以患者拇指指关节的横度作为一寸 • 横指同身寸 ---令患者将食指、中指、无名指和小指并拢,以中指中节

中医自学针灸针刀操作方法

中医自学针灸针刀操作方法

中医自学针灸针刀操作方法中医自学针灸针刀操作方法相对复杂,需要具备一定的理论知识和技术实操能力。

下面将从准备、刺灸针操作、技巧和注意事项等方面进行详细讲解。

一、准备工作1.准备器械:主要包括刺灸针、针灸指疗针、刮痧板等。

2.准备工作台:清洁、整理、消毒工作台,并放置所需器械。

3.准备患者:提前了解患者身体状况,询问相关病史等。

4.准备自己:清洁双手、穿上操作时需要的工作服。

二、刺灸针的操作1.取针:将所需使用的刺灸针从包装中取出,先用手涂抹医用酒精进行消毒。

2.端针:持针端于中指和无名指间,骑勾顶住虎口根部。

3.定志:凝神专注,将心神集中在操作中,保持专注和稳定的思维状态。

4.按诊:将大拇指放于患者相应穴位,并用适当力度按压,了解患者身体状况及反应。

5.定位:根据按诊结果,准确找到需要刺激的穴位,并用无名指勾顶触摸。

6.刺入:握持刺灸针,以直指的方式以稳定而逐渐进入穴位,注意角度和深度。

三、针灸针刀技巧1.插入角度:一般穴位按压和刺激时,刺灸针角度以与皮肤平行或稍微倾斜为宜。

针器宜与皮肤平行,插入穴位后轻轻抽动为宜,避免过深进入。

2.插入深度:根据不同穴位或不同时期患者身体情况,针灸深度有不同要求。

一般浅刺为1-1.5寸,中刺1.5-2寸,深刺为2寸以上。

3.旋转:插入穴位后可用拇指对着索取主穴位方向旋转,增加刺激效果。

4.按压:插入穴位后可适当用指腹或拇指施加适当力度按压,以加强刺激作用。

5.抽掣:刺入穴位后,可适当抽掣刺灸针,以产生症状局部感觉。

但要注意力度和频率,不宜过大或过频。

四、注意事项1.消毒:刺灸针应在使用前进行严格消毒,并保证操作环境的卫生。

2.准确:了解每个穴位的准确位置和刺深,避免刺错或刺深过度。

3.疼痛:注意患者的疼痛感受和反应,以避免因操作不当导致患者疼痛或伤害。

4.慎重:对于特殊人群(如孕妇、老人、儿童等)以及有特殊病史(如血液疾病、心脏病等)的患者,需特别慎重处理。

5.技巧:操作前要进行充分的实操训练,掌握正确的操作技巧。

针灸针法

针灸针法


(表现、原因、处理、预防)
• 一、晕针
• 二、滞针
• 三、血肿
• 四、弯针、断针
• 五、气胸
针刺注意事项
1、注意患者的身体状况 2、妇女月经与怀孕状况 3、幼儿头部腧穴 4、血凝障碍者 5、施术部位皮肤状况 6、避免刺伤脏器 7、眼区、项部、脊椎部穴为针刺的角度和方向 8、避免刺伤膀胱
补泻手法
针前的准备
• 一、体位
• 选择原则 便于医生取穴、施术,便于留针、患者舒适。
仰卧位:适宜于取头、面、胸、腹部 腧穴和上、下肢部分(前侧面)腧穴
侧卧位:适宜于取身体侧面少 阳经腧穴和上、下肢部分腧穴
俯卧位:适宜于取头、项、脊背、腰 尻部腧穴和下肢背侧及上肢部分腧穴
仰靠坐位:适宜于取前头、 颜面和颈前等部位的腧穴
腑的急性剧痛病证; • 缪刺是取络穴或井穴浅刺或艾灸,治病在
络或自觉疼痛。
取穴原则
• 总原则:循经取穴 • 基本原则: • 1、局部取穴(局部穴+压痛点) • 2、远部取穴:“病在上者下取之,病在下者高取之,
病在头者取之足,病在足者取之腘。”——《灵枢·终始》
• 本经循经取穴:确定病变经脉,在该经脉的远端取穴。 • 异经取穴:表里经取穴法、辨证取穴法、同名经取穴法
盛则泻之、虚则补之、热则疾之、寒则 留之、陷下则灸之,不盛不虚以经取之。
• 提插 • 捻转 • 呼吸 • 疾徐 • 迎随 • 开阖 • 平补平泻 • 子母补泻
单式补泻手法
基本补泻手法
提插补泻
针下得气后,先浅后深、急按慢提、 重插轻提、提插幅度小,频率慢,操作时 间短者为补法。而先深后浅、急提慢按、 轻插重提、提插幅度大,频率快,操作时 间长者为泻法。

针灸学课件--刺灸方法 三棱针法PPT演示幻灯片共27页文档

针灸学课件--刺灸方法 三棱针法PPT演示幻灯片共27页文档
针灸学课件--刺灸方法 三棱针法PPT演示 幻灯 勤奋的 原因, 节制使 人枯萎 。 12、不问收获,只问耕耘。如同种树 ,先有 根茎, 再有枝 叶,尔 后花实 ,好好 劳动, 不要想 太多, 那样只 会使人 胆孝懒 惰,因 为不实 践,甚 至不接 触社会 ,难道 你是野 人。(名 言网) 13、不怕,不悔(虽然只有四个字,但 常看常 新。 14、我在心里默默地为每一个人祝福 。我爱 自己, 我用清 洁与节 制来珍 惜我的 身体, 我用智 慧和知 识充实 我的头 脑。 15、这世上的一切都借希望而完成。 农夫不 会播下 一粒玉 米,如 果他不 曾希望 它长成 种籽; 单身汉 不会娶 妻,如 果他不 曾希望 有小孩 ;商人 或手艺 人不会 工作, 如果他 不曾希 望因此 而有收 益。-- 马钉路 德。
45、自己的饭量自己知道。——苏联
41、学问是异常珍贵的东西,从任何源泉吸 收都不可耻。——阿卜·日·法拉兹
42、只有在人群中间,才能认识自 己。——德国
43、重复别人所说的话,只需要教育; 而要挑战别人所说的话,则需要头脑。—— 玛丽·佩蒂博恩·普尔
44、卓越的人一大优点是:在不利与艰 难的遭遇里百折不饶。——贝多芬

针灸疗法---毫针刺法

针灸疗法---毫针刺法
又称“爪切进针法”
以押手拇或食指之爪甲切按在 穴位旁,刺手持针紧靠指甲缘刺 入腧穴。
2021/2/22
适宜于短针的进针,骨骼和血管 旁的穴位。
2021/2/22
(2)夹持进针法
押手拇、 又称“骈指进针法” 食两指夹住针
身下段,露出 针尖,将针尖 对准穴位,刺 手拇、食指挟 持针柄, 双手 配合将针刺入。
选择原则 便于医生取穴、施术 便于留针、患者舒适 无意外事故发生
坐位
卧位
2021/2/22
仰卧位
适宜于取头、面、胸、腹部腧穴和 上 、下肢部分 (前侧面) 腧穴 ,如印 堂、百会、膻中、中脘、足三里等穴
俯卧位
2021/2/22
适宜取头、项、脊背、腰尻部腧 穴和下肢背侧及上肢部分腧穴,如 背俞穴、命门、委中等穴
2021/2/22
3.针刺部位消毒
①用75%的乙醇棉球, 或 0.5% 的碘伏棉球拭擦
②应从腧穴中心点向外 绕圈拭擦
2021/2/22
4.治疗室内的消毒
包括治疗台上的床垫、 枕巾、毛毯、垫席等物品, 要按时换洗、晾晒。治疗室 也应定期消毒净化,应保持 空气流通,环境卫生洁净。
2021/2/22
四、体位的选择
针柄与针身的连接处,观察 针身刺入穴位深度和提插幅 度的主要部位
针的主体,亦称针体,是毫 针刺入穴位内相应深度的主 要部位
针的尖端,亦称针芒,刺 入腧穴的关键部位
平柄 环柄 花柄 环柄 管柄
2021/2/22
2021/2/22
(三)毫针的检查
毫针在使用前,必须认真进 行检查,不符合要求者,严禁使 用。以免在针刺过程中,给病人 造成不必要的痛苦, 而影响疗效。检查针 具时应注意以下几点: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针灸手法及针灸急救知识香河县中医医院徐冬梅一.针灸技术的掌握与操作技能一、毫针刺法1、针刺进针法(1)单手进针法:操作:单手进针法:术者以拇指、食指持针,中指端紧靠穴位,指腹紧靠针身下段。

当拇、食指向下用力按压时,中指随之屈曲,将针刺入,直刺至所要求的深度。

适用:短针进针。

(2)双手进针法:①指切进针法操作:用左手拇指或食指或中指的爪甲切按在腧穴位置上,右手持针,紧靠左手指甲面将针刺入腧穴。

适用:短针进针。

②舒张进针法操作:用左手食、中二指或拇、食二指将所刺腧穴部位的皮肤向两侧撑开,使皮肤绷紧,右手持针,使针从左手食、中二指或拇、食二指的中间刺入。

适用:皮肤松弛部位得腧穴。

③夹持进针法操作:左手拇食二指持捏消毒的干棉球,夹住针身下端,露出针尖,将针尖固定于针刺穴位的皮肤表面位置,右手持针柄,使针身垂直,在右手指力下压时,左手拇食二指同时用力,两手协同将针刺入穴位皮肤。

适用:此法适用于长针的进针.④提捏进针法操作:左手拇、食二指将所刺部位的皮肤捏起,右手持针,从捏起的上端将针刺入。

适用:适用于皮肤浅薄部位(如印堂、列缺)的进针。

2、行针手法行针又名运针,是指将针刺入腧穴后为使之得气,调节针感和进行补泻而施行的各种针刺手法。

行针基本手法:提插法、捻转法。

行针辅助手法:循法、弹柄法、刮柄法、摇柄法、挫柄法、震颤法。

在第二站的操作考试中,行针手法题目极少,主要是考基本手法,考生要注意两个基本手法动作要领的语言叙述。

(1)提插法:操作:将针刺入腧穴一定深度后,施以上提下插动作的操作手法。

(这种使针由浅层向下刺入深层的操作谓之插,从深层向上引退至浅层的操作谓之提,如此反复地上下呈纵向运动的行针手法,即为提插法)。

要领:使用提插法时的指力要均匀一致,幅度不宜过大,一般以3~5分为宜,频率不宜过快,每分钟60次左右,保持针身垂直,不改变针刺角度、方向和深度。

(2)捻转法:操作:将针刺入腧穴一定深度后,施以向前向后捻转动作的操作手法。

(这种使针在腧穴内反复前后来口的旋转行针手法,即为捻转法)。

要领:使用捻转法时,指力要均匀,角度要适当,一般应掌握在180o左右,不能单向捻针,否则针身易被肌纤维等缠绕,引起局部疼痛和导致滞针而使出针困难。

3、针刺补泻手法针刺补泻手法中,最重要的是提插补泻法、捻转补泻法,这两项内容也是笔试中经常出现的考点。

记忆的时候,要配合动作找其中的规律,不要单纯背文字,不然很容易搞混的。

(1)提插补泻法:先浅后深,重插轻提,提插幅度小,频率慢,操作时间短者,为补法。

(下插用力为主)先深后浅,轻插重提,提插幅度大,频率快,操作时间长者,为泻法。

(上提用力为主)(2)捻转补泻法:捻转角度小,频率慢,时间短为补;捻转角度大,频率快,时间长为泻。

捻转时补法拇指向前,食指向后,左转为主;捻转时泻法拇指向后,食指向前,右转为主。

(3)迎随补泻法:进针时,针尖随着经脉循行去的方向刺入,为补法;进针时,针尖迎着经脉循行来的方向刺入,为泻法。

(4)疾徐补泻法:进针时徐徐刺入,少捻转,疾速出针者,为补法;进针时快速刺入,多捻转,徐徐出针者,为泻法。

(5)开阖补泻法:出针时迅速按拙揉针孔为补法;出针时摇大针孔而不立即按揉为泻法。

二、灸法操作1、灸法总论:灸法的内容看起来虽然比较多,但在实践技能第二站的考试中,考点主要集中在艾柱灸的间接灸和艾条灸的悬起灸。

这是复习的重点。

在灸法内容的复习中,首先要分清每个灸法的大概类别和内容,这样就容易多了。

艾灸主要分两大类:艾柱灸和艾条灸。

这两类的划分,是用于灸法的材料的不同。

艾柱灸用的是圆锥形的艾柱(小的如麦粒,大的象半截橄榄,每灸一个,叫做一壮)。

直接把艾柱放在皮肤上灸,就是直接灸;艾柱和皮肤之间放上姜片、蒜片等,就是间接灸。

间接灸的功效,取决于所放的隔热物的药性。

艾条灸用的是长条形的艾卷(也就是现在药店所售的艾条),艾条和皮肤保持距离的灸法,就是悬起灸。

其中,温和灸是保持艾条不动;雀啄灸是艾条和皮肤的垂直距离上忽近忽远;回旋灸是艾条和皮肤的垂直距离不变,而在等距离的水平面上回旋运动。

实按灸主要是指太乙针灸和雷火针灸,两者的主要差别在于艾条中添加的药物不同,其操作基本相同,都是点燃后隔布包裹直按腧穴或患处,所以称之为实按灸。

因外形也是长形艾卷,所以也归到艾条灸的类别。

温针灸是针刺和艾灸合用,针刺留针后,在针柄挂一个2厘米左右艾条施灸。

温灸器灸实际就是温和灸,只是用器具代替了手持艾条的作用。

其他灸法,就是指形式还是艾灸的形式,但改用不同药物代替艾柱或艾条刺激腧穴或皮肤,起到相应的药效。

实践技能考试中一般不涉及。

附:灸法分类表:2、艾柱灸(1)隔姜灸:操作:将鲜姜切成直径大约2—3厘米,厚为0.2—0.3厘米的薄片,中间用针刺数孔,然后将姜片置于应灸的腧穴部位或患处,再将艾炷放在姜片上点燃施灸,以使皮肤红润而不起泡为度。

(2)隔蒜灸:操作:用鲜大蒜头,切成厚约0.2—0.3厘米的薄片,中间以针刺数孔(捣蒜如泥亦可),置于应施灸腧穴及患处,然后将艾炷放在蒜片上,点燃施灸。

(3)隔盐灸:操作:用干燥的食盐填敷于脐部,或于盐上再置一薄姜片,上置大艾炷施灸。

(4)隔附子饼灸:操作:将附子研成粉末,用酒调和成直径约3厘米,厚约0.8厘米的附子饼,中间以针刺数孔,放在应灸腧穴或患处,上面再放艾炷施灸。

3、艾条灸(1)温和灸:操作:施灸时将艾条的一端点燃,对准应灸的腧穴部位或患处,约距皮肤2—3厘米左右,进行熏烤,使患者局部有温热感而无灼痛为宜,一般每处灸10—15分钟,至皮肤出现红晕为度。

(2)雀啄灸:操作:施灸时,将艾条点燃的一端与施灸部位的皮肤并不固定在一定距离,而是像鸟雀啄食一样,一上一下活动地施灸。

(3)回旋灸:操作:施灸时,艾条点燃的一端与施灸部位的皮肤虽然保持一定的距离,但不固定,而是向作右方向移动或反复旋转地施灸。

附:灸法功用汇总表:三、其他针法操作1、三棱针法三棱针刺法是用三棱针点刺穴位或浅表血络,放出少量血液,以防治疾病的方法。

操作过程的叙述中一定要提及注意无菌操作,防止感染。

另外,对点刺放血的叙述,要提及“宜轻、浅、快、出血不宜过多,不要刺伤深部大动脉”。

(1)三棱针点刺出血具体操作:①针刺前,在预定针刺部位上下用左手拇食指向针刺处推按,使血液积聚于针刺部位;②对针刺部位用2%碘酒棉球消毒,再用75%酒精棉球脱碘。

③针刺时,左手拇指、食指、中指三指捏紧被刺部位,右手持针,用拇指、食指捏住针柄,中指指腹紧靠针身下端,针尖露出3-5毫米,对准已消毒部位,刺入3-5毫米。

④刺入后,随即将针迅速退出,轻轻挤压针孔周围,使之出血少许,然后用消毒干棉球按压针孔。

(2)散刺法(又称围刺、豹纹刺)操作:消毒后,根据病变大小的不同,持三棱针由病变边缘呈环行向中心点刺,可刺10-20针或以上。

功用:去瘀生新,活血通络。

多用于局部瘀血、肿痛和顽癣等。

(3)挑刺法①首先消毒,以左手按压施术部位的两侧,使其皮肤固定;②右手持三棱针迅速刺入皮肤1-2mm,随即将针身倾斜,挑破皮肤,使之出少量血液或黏液;③也可再刺入5mm深,将针身倾斜并使针身轻轻提起,挑断部分皮下纤维组织;④出针,局部消毒,覆盖敷料。

功用:血管神经性头痛、肩周炎、失眠、胃脘痛、颈椎病、支气管哮喘等。

2、皮肤针叩刺皮肤针又叫“梅花针”、“七星针”,是用5~7枚钢针集束固定在针柄的一端而成,用它在皮肤上进行叩打以治疗疾病。

(1)操作方法局部消毒后,手握针柄的后端,针尖对准扣刺部位,食指压在针柄的中端,使用手腕的力量将针垂直叩打在皮肤上,并立即提起,反复进行。

(按叩打部位可分为循经叩刺、穴位叩刺和病变局部叩刺)。

(2)适用范围:皮肤针疗法适用于头痛、胁痛、斑秃、肌肤麻木、牛皮癣、腰背痛等。

(3)注意事项①针具和叩刺部位必须严格消毒,针尖应平齐、无钩。

②叩刺时应使用手腕的力量,针尖必须垂直而下,用力均匀,避免斜刺或钩挑。

③局部有外伤和溃疡者,不宜使用。

二、针灸异常情况处理能力1、晕针的处理方法:(1)立即停止针刺,将针全部起出。

(2)使患者平卧,头部稍低,注意保暖,轻者仰卧片刻,给饮温开水或糖水后,即可恢复正常。

(3)重者在上述处理基础上,可刺人中、素髎、内关、足三里,灸百会、关元、气海等穴,即可恢复。

(4)若仍不醒人事,呼吸细微,脉细弱者,可考虑配合其他治疗或采用急救措施。

2、滞针的处理方法:(1)若病人精神紧张,局部肌肉过度收缩时,可稍延长留针时间;(2)或于滞针腧穴附近进行循按或扣弹针柄。

(3)或在附近再刺一针,以宣散气血,而缓解肌肉的紧张。

(4)若行针不当,或单向捻针而致者,可向相反方向将针捻回,并用刮柄、弹柄法,使缠绕的肌纤维回释,即可消除滞针。

3、弯针的处理方法:(1)出现弯针后,即不得再行提插、捻转手法。

(2)如针柄轻微弯曲,应慢慢将针起出。

(3)若弯曲角度过大时,应顺着弯曲方向将针起出。

(4)若由病人移动体位所致,应使患者慢慢恢复原来体位,局部肌肉放松后,再将针缓缓起出。

(5)切忌强行拔针,以免将针折断,留在体内。

4、断针的处理方法:(1)医者从容镇定,嘱患者切勿更动原有体位,以防断针向肌肉深部陷入。

(2)若残端部分针身显露于体外时,可用手或镊子将针起出(3)若断端与皮肤相平或稍凹陷于体内者,可用左手拇、食二指垂直向下挤压针孔两旁,使断针暴露体外,右手持镊子将针取出。

(4)若断针完全深入皮下或肌肉深层时,应在x线下定位,手术取出。

5、血肿的处理方法:(1)若微量的皮下出血而局部小块青紫时,一般不必处理,可以自行消退。

(2)若局部肿胀疼痛较剧,青紫面积大而且影响到活动功能时,可先作冷敷止血后,再作热敷或在局部轻轻揉按,以促使局部瘀血消散吸收。

6、皮肤灼伤(起泡)的处理:(1)施灸后,局部皮肤出现微红灼热,属于正常现象,无需处理。

(2)如因施灸过量,时间过长,局部出现小水泡,只要注意不擦破,可任其自然吸收。

(3)如水泡较大,可用消毒的毫针刺破水泡,放出水液,或用注射针抽出水液,再涂以烫伤油等,并用消毒纱布包敷,以防感染。

(4)如用化脓灸者,在灸疮化脓期间,要注意适当休息,加强营养,保持局部清洁,并可用敷料保护灸疮,以防污染,待其自然愈合。

如处理不当,灸疮脓液呈黄绿色或有渗血现象者,可用消炎药膏或玉红膏涂敷。

拔罐过程中,若烫伤或留罐时间太长而皮肤起疱时,小的无需处理,仅敷消毒纱布,防止擦破即可。

三.常见急症的针灸技术应用能力。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