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人饮食习惯
中国饮食调查报告
![中国饮食调查报告](https://img.taocdn.com/s3/m/c0049060dc36a32d7375a417866fb84ae45cc3ad.png)
中国饮食调查报告中国饮食调查报告中国作为一个拥有悠久历史文化的国家,其饮食文化自然也是丰富多样。
在这份饮食调查报告中,我们将探讨中国人的饮食习惯、饮食结构以及对食物的偏好等方面内容。
一、饮食习惯中国人的饮食习惯受到地域、气候、历史等多种因素的影响。
根据调查数据显示,中国人普遍有早餐、午餐和晚餐三餐的习惯,其中晚餐是一天中最重要的一餐。
此外,中国人还有喜欢吃零食的习惯,比如瓜子、果干、饼干等。
二、饮食结构中国的饮食结构多样,根据地域的不同,饮食结构也有所差异。
北方人以面食为主,如面条、馒头等;而南方人则以米饭为主食。
此外,中国的饮食结构还包括蔬菜、肉类、豆类、水果等多种食物。
根据调查数据,中国人普遍认为饮食结构应该均衡,即包含五谷杂粮、蔬菜水果、肉类和豆类等。
三、食物偏好中国人对食物有着独特的偏好。
在主食方面,大部分中国人喜欢米饭,其次是面食。
在菜肴方面,中国菜以其独特的烹饪方法和口味而闻名于世。
调查数据显示,中国人喜欢吃的菜肴中,排名前几位的有麻婆豆腐、宫保鸡丁、糖醋里脊等。
此外,中国人还喜欢吃海鲜、火锅等。
四、饮食习俗中国人在饮食方面有着丰富的习俗。
例如,在中国的传统节日中,人们通常会准备一些特色的食物,如春节时的饺子、中秋节时的月饼等。
此外,中国人还有许多饮食禁忌,如不能在某些特定的日子吃肉、不能吃辣等。
五、饮食问题随着社会的发展和生活水平的提高,中国的饮食问题也逐渐凸显出来。
调查数据显示,中国人的饮食结构存在不均衡的情况,即过多的摄入高热量、高脂肪、高盐的食物,而蔬菜和水果的摄入量相对较低。
此外,中国人的饮食习惯也在发生变化,快餐、外卖等高热量、低营养的食品逐渐流行起来。
综上所述,中国的饮食文化丰富多样,饮食习惯、饮食结构和食物偏好等方面都有其独特之处。
然而,随着社会的变迁,中国的饮食问题也需要引起重视,以保持人们的健康和营养平衡。
希望这份饮食调查报告能为大家更好地了解中国的饮食文化提供一些参考。
中国饮食民俗概述
![中国饮食民俗概述](https://img.taocdn.com/s3/m/edfb5ef414791711cd7917c9.png)
1 . 中国饮食民俗的产生
生食:稍加处理,直接食用 熟食:以烧和烤为代表
烹饪:多种烹调技艺
2 . 中国传统的饮食结构
饮食结构是指日常生活中一日三餐的食物搭 配。
中国传统的饮食结构包括:
主食
菜肴
饮料
主食:
在中国传统的饮食结构中,主食主要为粮食作物:米饭、面食。 由于各地自然条件不同,粮食作物的品种不同,主食的原料和制作方
总之,在中国传统的的饮食中可以 看出中国人对社会和人生的态度,在饮 食习惯里,能够具体而微妙地体现出中 国文化的某些特性。
用来配制菜肴的原料有鱼肉、蛋乳、油脂、蔬菜、 瓜果、调味六种类型,把这六种食料进行合理的搭 配和烹制,进而产生了中国丰富多彩的烹调艺术, 形成了不同的菜系。
饮料:
常常作为饮食结构的补充,包括酒、茶、奶等。
中国各民族中普遍盛行饮酒的习俗。但由于采用的原料、配制方法和 饮酒习俗不同,酒在各民族饮食结构中的地位也不同。
中国是茶的故乡,各地饮茶的习俗也不尽相同。
此外,有些瓜果类食品,也是很好的清凉饮料。
3 . 中国民间饮食的特点
食品加工上 —— 以热食、熟食为主。 饮食方式上 —— 讲究聚食制。 食具方面 —— 使用筷子。
《吕氏春秋·本味》
“水居者腥,肉臊,草食即 膻。”热食、熟食可以“灭腥去臊 除膻”。
中国饮食民俗概述
饮食民俗是指有关食物和饮料,在加工、 烹制和食用过程中积久形成并传承不息的 风俗习惯,又称食俗。
它是民俗中最活跃、最持久、最有特色的 事象之一。
中国烹任是中国对人类文明的巨大贡献
一、中国饮食民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概述
1 . 中国饮食民俗的产生 2 . 中国传统的饮食结构 3 . 中国民间饮食的特点
中国的美食文化与饮食习惯
![中国的美食文化与饮食习惯](https://img.taocdn.com/s3/m/c2ee0ffb88eb172ded630b1c59eef8c75ebf9550.png)
中国的美食文化与饮食习惯中国是一个拥有悠久历史的国家,其美食文化与饮食习惯充满了丰富多样的元素,体现了中国人民对食物的独特理解和对生活的热爱。
中国的美食文化不仅仅是一种味觉享受,更是一种文化遗产,体现了中国人民的智慧和情感。
一、地域特色与风味鲜美中国的地域广阔,每个地方都有着独特的美食特色。
北方菜以炖、煮、烧为主,菜肴偏重于咸味,香气浓郁;南方菜以蒸、炒、炸为主,口感鲜嫩,清淡爽口。
四川菜辣味浓烈,以川椒为主要调料,充满了辣味和麻味;广东菜注重原汁原味,追求食材的鲜美和口感的丰富。
无论是麻辣火锅还是粤式烧腊,都能让人回味无穷。
二、精致的烹饪技艺中国的美食文化以其独特的烹饪技艺而闻名于世。
炒、煮、炸、烧、炖、蒸,每种烹饪方式都有其独特的手法和要求。
独具中国特色的烹饪技艺,如川菜的爆炒、粤菜的炒掂、鲁菜的烩爆等,都需要厨师们经过长时间的学习和实践才能掌握。
这些烹饪技艺不仅要求食材的新鲜和口感的独特,更要求厨师们在烹饪过程中注入自己的情感和创意,使每一道菜都成为一种艺术品。
三、饮食习惯的传统文化中国的饮食习惯源远流长,深受传统文化的影响。
从古代封建社会的宴会文化到现代家庭聚餐的习俗,中国人民对饭桌上的礼仪和规矩非常重视。
例如,吃饭时要用筷子,要注意支点的位置,尊重食物的形象,尊重他人的感受。
此外,中国人还注重饮食的节令餐,即根据不同季节的食材来搭配菜肴,以迎合自然的变化和人体的需求。
这些传统文化使得中国的饮食习惯更具有历史沉淀和人文内涵。
四、美食文化的社交与友谊在中国,饮食不仅是一种生活方式,更是一种社交和友谊的表达。
无论是家庭聚餐、朋友聚会还是商务宴请,中国人都喜欢通过共进美食来表达情感和建立人际关系。
坐在一起品尝美食,交流心情,成为许多人喜欢的社交方式。
当然,中国人也注重餐桌上的礼节,例如先让长辈、客人们先动筷子,尊重每位用餐者的口味和选择。
综上所述,中国的美食文化与饮食习惯是一个历史悠久且丰富多样的文化现象,它不仅仅是一种味觉享受,更体现了中国人民对食物的独特理解和对生活的热爱。
中国餐饮文化
![中国餐饮文化](https://img.taocdn.com/s3/m/65c81536f342336c1eb91a37f111f18582d00c74.png)
中国餐饮文化中国餐饮文化源远流长,历经千年的发展,成为中国民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中国餐饮文化包括多个方面,如饮食习惯、餐桌礼仪、烹饪技艺等,它们相互交织,形成了独特的中国味道。
一、饮食习惯中国是一个拥有五千年历史的国家,其饮食习惯丰富多样。
不同地区有不同的特色菜系,如川菜、粤菜、湘菜等。
每个菜系都有其独特的烹饪方法和口味特点。
此外,中国人注重平衡饮食,讲究五谷杂粮的搭配,以保证身体的健康。
二、餐桌礼仪中国餐桌礼仪是中国餐饮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在中国,吃饭不仅仅是为了填饱肚子,更是一种社交活动。
在宴席上,中国人讲究以尊重他人为前提,礼貌待客。
例如,在正式的餐桌上,主人会先向客人敬酒,客人则需要行酒仪,表示对主人的感谢和尊重。
此外,餐桌上的用具摆放也有严格的规定,如筷子的使用和放置位置等。
三、烹饪技艺中国烹饪技艺以其丰富多样的烹调方法和独特的口味而闻名于世。
中国菜的烹调方法主要包括烹、炒、煮、炸、炖等。
中国烹饪注重火候掌握和刀工技艺,追求菜品的色、香、味、形的完美统一。
例如,川菜以其麻辣味道和独特的刀工技艺而闻名,广东菜则注重原汁原味和刀工的细腻。
四、中国餐饮文化的传承和发展中国餐饮文化的传承和发展得到了国家的高度重视。
国家制定了一系列政策和规定,旨在保护和传承中国餐饮文化。
例如,设立中华烹饪协会,组织烹饪大赛,培养新一代烹饪人才。
同时,通过国际交流活动,推广中国餐饮文化,增进中国与其他国家的友谊。
中国餐饮的未来发展是多样化、创新化的。
随着社会的变革和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中国餐饮文化也在不断融合进入现代生活。
中西合璧,创新菜品,推出更多适应时代发展的新品种,满足人们对美食品质和多样选择的需求。
总结:中国餐饮文化以其悠久的历史和丰富多样的特色而广受认可。
其饮食习惯、餐桌礼仪和烹饪技艺都体现了中国人民对美食的热爱和对传统文化的尊重。
中国餐饮文化的传承和发展需要全社会共同努力,让中国的饮食文化继续在国内外发光发热。
中国人的饮食
![中国人的饮食](https://img.taocdn.com/s3/m/0653bfa06394dd88d0d233d4b14e852458fb399a.png)
中国人的饮食中国是一个拥有悠久历史和丰富文化的国家,饮食文化也是中国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中国人的饮食习惯源远流长,丰富多样,不仅在国内广受欢迎,也在世界范围内享有盛名。
中国人的饮食以谷物为主,主要包括大米、小麦、玉米等。
大米是中国人主要的主食,几乎每餐都离不开香喷喷的米饭。
而小麦则是用来制作面食,例如面条、馒头和包子等。
在中国,人们通常认为饭面是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无论是家庭聚餐还是宴会盛宴,都不可或缺。
中国的饮食文化非常讲究营养搭配和色香味俱佳。
中国人十分注重饮食中的荤素搭配,以确保身体得到全面均衡的营养。
蔬菜、水果、肉类和海鲜在中国餐桌上都有很高的地位。
蔬菜是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无论是清炒蔬菜还是凉拌菜,都可以保证人们摄入丰富的维生素和矿物质。
同时,肉类和海鲜也是中国人最喜欢的食物之一,它们不仅可以提供高质量的蛋白质,还能为人体提供所需的营养元素。
中国的饮食文化也注重烹饪技巧和调味方法。
中国人有着丰富的烹饪技巧,包括炒、煮、炸、蒸、煎等,每种技巧都能让食材的味道更加突出。
调味方法也非常多样,中国有各种各样的调味料,例如酱油、醋、花椒、五香粉等,它们能为食物增添独特的风味。
此外,中国人还有一种独特的饮食方式——饮茶。
中国人爱喝茶,茶在中国的历史上有着悠久的传统。
无论是早茶还是下午茶,喝茶都已经渗透到中国人的生活中。
茶水清凉解渴,还有降火消食、养肝明目的功效。
茶馆也成为人们休闲娱乐的场所,人们可以在茶馆里和朋友闲聊或者独自品味茶水的香气。
中国人的饮食文化丰富多样,同时也是中国悠久历史和文化的一部分。
它不仅满足人们的味觉需求,更是体现了中国人追求健康和平衡生活的理念。
无论是家庭聚餐还是宴会盛宴,中国人总能通过丰富多样的菜肴和独特的饮食文化,让人们感受到中国的热情和美食的魅力。
论中国的传统饮食习惯
![论中国的传统饮食习惯](https://img.taocdn.com/s3/m/8aa1dacc82d049649b6648d7c1c708a1284a0aa8.png)
论中国的传统饮食习惯中国是一个拥有悠久历史文化的国家,其饮食文化也独具特色。
中国的传统饮食习惯经过了千百年的积淀和演变,形成了独一无二的饮食文化体系。
本文将探讨中国的传统饮食习惯,并从食材选择、饮食习俗、饮食健康等方面进行阐述。
一、食材选择中国的饮食文化以“五谷为养,五果为助”为主旨,注重均衡膳食。
传统的中国饮食习惯主要是以优质的谷物和新鲜的蔬菜水果为主食,肉类、鱼类、禽类则为辅助食材。
这种食材选择的理念体现了中国人对健康饮食的追求,注重搭配、多样性和平衡。
谷物是中国传统饮食的重要组成部分。
以大米、小麦、玉米、高梁等为代表的五谷杂粮,富含丰富的维生素、蛋白质和纤维素,对于人体的营养健康有着重要的作用。
在中国的餐桌上,米饭、面条等主食是必不可少的。
此外,中国人喜欢食用新鲜的蔬菜水果。
蔬菜水果丰富多样,包括西红柿、黄瓜、菠菜、豆芽等。
这些蔬菜水果富含维生素、矿物质等营养物质,有助于增强免疫力、改善消化系统功能等。
二、饮食习俗中国的传统饮食习惯中,蕴含了丰富的文化内涵和礼仪。
饮食习俗体现了中国人对于吃饭的重视,也体现了人们对待食物的敬畏之心。
中国人很注重餐桌礼仪,主张尊重食物。
在饮食习俗中,人们习惯用公筷取菜,尊敬长辈先行,不剩饭菜等行为。
这些习俗不仅表现了中国人的传统美德,也体现了他们对食物的珍惜与感恩之情。
中国的传统饮食习惯还有着丰富多样的节庆食俗。
比如在春节期间,人们会享用春节年夜饭,包括饺子、鱼等寓意着团圆、财源滚滚。
在端午节,人们爱吃粽子,寓意着避邪。
这些饮食习俗贯穿于中国人的日常生活,与传统文化密不可分。
三、饮食健康中国的传统饮食习惯强调营养均衡和饮食健康。
中国人讲究食物的色、香、味、形,追求色香味俱佳的美食享受。
中国传统饮食注重烹调方式的选择。
中国菜以烹调方式多样而闻名,如炒、煮、蒸、炸等等。
这些烹调方式能够最大程度地保留食物的营养成分,并且味道鲜美。
此外,中国的传统饮食习惯也强调食物的搭配和荤素搭配。
中国的传统饮食习惯的方式
![中国的传统饮食习惯的方式](https://img.taocdn.com/s3/m/37a8b78dba4cf7ec4afe04a1b0717fd5360cb2b4.png)
中国的传统饮食习惯的方式中国是一个拥有悠久历史和丰富文化传统的国家,在饮食方面也有着独特的传统和习惯。
中国的传统饮食习惯是一种独特的生活方式,它体现了中国人对健康和平衡饮食的追求。
本文将介绍中国传统饮食习惯的方式,并对其在现代社会的挑战和发展进行探讨。
一、饮食文化的重要性中国人注重饮食,认为饮食对健康和生活质量有着至关重要的影响。
中国有着丰富的饮食文化,包括烹饪技艺、食材选择、菜品搭配等方面。
传统的中国饮食习惯强调平衡和谐,注重营养搭配,以及食材的新鲜和原汁原味的保留。
二、餐桌礼仪的传统在中国传统饮食习惯中,餐桌礼仪是非常重要的一部分。
在用餐时,人们要注意文明有序、尊重他人,遵守一定的礼仪规范。
例如,要等待年长者先行动筷子,用餐时不发出声响,尊重服务员和厨师等。
这种礼仪的传统体现了中国文化中的尊重和谦虚的价值观。
三、季节食材的选择与调理中国的传统饮食习惯注重季节食材的选择与调理。
在每个季节,人们选择当季新鲜的食材,以满足身体对特定营养的需求。
例如,在寒冷的冬天,人们喜欢吃温热的食物来保暖,而在夏天则倾向于清凉解暑的食材。
这种选材和调理方式是一种自然的保健方法,有助于人体的平衡和健康。
四、传统饮食习惯的挑战尽管中国的传统饮食习惯具有独特的优点,但在现代社会中也面临着一些挑战。
首先,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和生活节奏的加快,人们越来越依赖方便快捷的外卖和加工食品,这导致了营养失衡和食品安全问题。
其次,跨国公司和全球化的影响也带来了西方饮食和快餐文化的冲击,使得一些传统的中国食材和烹饪方式逐渐消失。
五、传统与现代的融合为了应对现代社会的挑战,中国传统饮食习惯也在不断发展与融合中。
一方面,人们开始重新关注健康饮食和平衡营养,追求回归传统的做法,例如选择有机食材、农家菜等。
另一方面,传统与现代的融合也带来了一些新的美食创新和概念,例如将传统的糕点与西式甜品相结合,创造出独特的口味和视觉效果。
六、中国传统饮食的国际影响中国传统饮食习惯在国际上也有着广泛的影响。
中国人二十年来饮食习惯的变化
![中国人二十年来饮食习惯的变化](https://img.taocdn.com/s3/m/b721bb2915791711cc7931b765ce050876327523.png)
中国人二十年来饮食习惯的变化
中国人二十年来饮食习惯发生了许多变化。
下面是一些主要的观察:
1.肉类消费增加:随着经济的快速增长和人们收入的增加,肉类消费在过去二十年中大幅增加。
中国人的膳食结构从主要以粮食为主转变为更加富含肉类和蛋白质的饮食。
2.西式快餐的流行:随着城市化和快节奏的生活方式,西方快餐在中国的流行度急剧增加。
许多西方快餐连锁店如肯德基、麦当劳和必胜客在中国开设了大量分店。
这种变化导致了更多人选择快速、方便的饮食方式。
3.更多的外来饮食文化影响:随着全球化的加速,中国许多城市迎来了更多的外国人和外来文化。
外来饮食文化的影响使得中国人开始尝试更多的国际美食,如日本料理、意大利面食和墨西哥玉米卷等。
4.乳制品消费增加:过去二十年来,中国人对乳制品的消费也呈现出快速增长的趋势。
许多人开始喝牛奶和酸奶,尤其是在城市地区。
这种变化主要归因于人们对营养和健康的关注。
5.健康饮食的崛起:随着社会福利的提高和健康意识的增强,许多人开始更加注重健康饮食。
他们更倾向于选择有机食品、素食和天然食材,并减少对油腻、高糖和高盐食物的摄入。
中国人的饮食习惯在过去二十年中发生了显著的变化,受到了经济、城市化和全球化等多种因素的影响。
看中国的传统饮食习惯
![看中国的传统饮食习惯](https://img.taocdn.com/s3/m/81d21c251fb91a37f111f18583d049649b660e88.png)
看中国的传统饮食习惯中国是一个拥有悠久历史和丰富文化的国家,其传统饮食习惯是中国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中国人对饮食有着独特的认识和理解,注重荤素搭配、食材新鲜、口味清淡等特点。
本文将从主食、食材选择、餐桌礼仪等方面,深入探讨中国的传统饮食习惯。
一、主食中国人的传统主食主要有米饭、面食和小米粥等。
其中,米饭是中国人最主要的食物之一。
在中国的传统家庭中,一日三餐,无论早餐、午餐还是晚餐,都离不开米饭。
面食则属于北方人常吃的主食,比如馒头、面条等。
小米粥则是南方人常喝的早餐,因其口感软糯,营养丰富,被人们称作是“粥中珍品”。
二、食材选择在中国的传统饮食中,食材选择很重要。
中国人注重食材的新鲜和时令。
不同的季节会有不同的食材供应,人们会根据季节的变化来选择食材。
比如在夏天,人们更喜欢吃清淡可口的蔬菜和瓜果;而在冬天,人们则更倾向于吃一些温热的食物,比如羊肉、鱼等。
此外,中国人还注重食材的搭配,有荤必有素,追求营养的平衡。
三、餐桌礼仪中国的传统餐桌礼仪根深蒂固,代代相传。
中国人尊重食物,认为餐桌应是一个大家共同分享美食的场所。
在吃饭时,人们应该保持庄重且有礼貌的姿态,不大声喧哗,不乱丢垃圾,不浪费食物。
根据传统礼仪,年长者会坐到主位,年轻人要等长辈先开饭。
还有一些细节,比如使用筷子吃饭时,不能戳取食物,不能将筷子立在饭碗中间,不能将筷子交给别人时碰触对方筷子的尖端等。
结语中国的传统饮食习惯是独一无二的,它代表了中国人民对于食物的执着和热爱。
中国人通过饮食来表达情感、传递文化,这种饮食习惯流传至今,在现代社会仍然深受人们喜爱。
随着时代的进步和社会的发展,中国的饮食文化也在不断演变,但传统的饮食习惯始终保持着重要的地位,它是华夏文明的瑰宝,也是中华民族的骄傲。
中国的传统饮食习惯以其独特的魅力吸引着世界各地的人们。
深入了解和体验中国的传统饮食文化,对于加深对中国文化的理解和认知,倡导健康的饮食生活方式都至关重要。
中国人饮食习惯
![中国人饮食习惯](https://img.taocdn.com/s3/m/9d472f2053d380eb6294dd88d0d233d4b14e3f0e.png)
中国人饮食习惯
中国是一个历史悠久、文化底蕴深厚的国家。
中国的饮食文化也是非常独特和丰富多
彩的,而且与中国的传统文化和哲学观念密切相关。
中国人饮食习惯不仅是食物的选择和
烹饪方法,还包括食物与人之间的关系和餐桌礼仪等方面。
饮食习惯是中国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中华民族的基本传统之一。
在中华文化中,饮食具有文化内涵、人文情感及生命价值的多层次的意义。
此外,对于中医药学来说,饮
食也是维持身体健康的重要因素。
中国人的饮食习惯强调“味合汤鲜”,即在烹饪过程中尽量保留食物天然的鲜味和汤汁,不添加任何污染物和化学添加剂。
中国人还有许多“食疗”方法,利用食物来调节身
体的健康和病症。
这些方法经过长期的实践和科学验证,被证明对身体具有好处。
中国人也非常注重餐桌礼仪。
在传统的中国文化中,饮食活动是一种尊重生命和敬畏
天地的行为,人们吃饭时要注意行为举止、言语规范和餐具用品的摆放等方面。
比如,一
般餐桌上要有主食、配菜、荤腥、素菜、饮品等多种食物,不能以荤腥为主。
喝汤时要用
勺子,不能将碗端起来喝,还要注意不要发出噪音和打嗝等行为。
在宴会或节日聚餐中,
主人要给客人夹菜或倒酒时,要用右手边的筷子或勺子,而不能使用左手边的筷子或勺子。
这些规矩和禁忌也体现了中国传统文化的价值观念和礼仪意义。
中国饮食特点以及饮食习惯优缺点
![中国饮食特点以及饮食习惯优缺点](https://img.taocdn.com/s3/m/fa004d2252d380eb62946d9f.png)
中国饮食特点与习惯中国是文明古国,因此,其饮食文化也历史悠久。
饮食民俗已成为中国悠久文化的一个重要方面,体现着中国社会和文化的特点;也成了重要的旅游资源,为国内外旅游者所叹服。
纵观中国饮食文化历史,我觉得可以归纳出以下几个特点:第一,风味多样。
由于我国幅员辽阔,地大物博,各地气候、物产、风俗习惯都存在着差异,长期以来,在饮食上也就形成了许多风味。
我国一直就有“南米北面”的说法,口味上有“南甜北咸东酸西辣”之分,主要是巴蜀、齐鲁、淮扬、粤闽四大风味。
在不同饮食习惯的基础上,形成了几大菜系,主要有鲁菜、川菜、粤菜、苏菜、徽菜、湘菜、浙菜、闽菜、京菜等等菜系。
这些菜系到明清时已经十分完善,品种风味蔚为大观,并各自成体系和特色。
第二,四季有别。
一年四季,按季节而吃,是中国烹饪又一大特征。
自古以来,我国一直按季节变化来调味、配菜,冬天味醇浓厚,夏天清淡凉爽;冬天多炖、焖、煨,夏天多凉拌冷冻。
第三,讲究美感。
中国的烹饪,不仅技术精湛,而且有讲究菜肴美感的传统,注意食物的色、香、味、形、器的协调一致。
对菜肴美感的表现是多方面的,无论是个红萝卜,还是一个白菜心,都可以雕出各种造型,独树一帜,达到色、香、味、形、美的和谐统一,给人以精神和物质高度统一的特殊享受。
第四,注重情趣。
我国烹饪很早就注重品味情趣,不仅对饭菜点心的色、香、味有严格的要求,而且对它们的命名、品味的方式、进餐时的节奏、娱乐的穿插等都有一定的要求。
中国菜肴的名称可以说出神入化、雅俗共赏。
菜肴名称既有根据主、辅、调料及烹调方法的写实命名,也有根据历史掌故、神话传说、名人食趣、菜肴形象来命名的,如“全家福”、“将军过桥”、“狮子头”、“叫化鸡”、“龙凤呈祥”、“鸿门宴”、“东坡肉”…….第五,食医结合。
我国的烹饪技术,与医疗保健有密切的联系,在几千年前有“医食同源”和“药膳同功”的说法,利用食物原料的药用价值,做成各种美味佳肴,达到对某些疾病防治的目的。
中国人饮食习俗的特点
![中国人饮食习俗的特点](https://img.taocdn.com/s3/m/b8f5d9a0541810a6f524ccbff121dd36a22dc417.png)
中国人饮食习俗的特点中国的饮食文化源远流长,具有悠久的历史和独特的特点。
中国人的饮食习俗在日常生活中起着重要的作用,反映了不同地域、民族和历史背景的多样性。
本文将就中国人饮食习俗的特点进行探讨。
中国人注重色、香、味、形中国人的饮食文化充满了对美食的追求和品味,注重菜肴的色、香、味、形。
中国菜以其多样的口味和独特的烹饪方法而闻名于世。
不同地域和民族的饮食习俗在这方面也有所不同,南方的菜肴偏重于清淡的口味,而北方的菜肴则更加香醇浓烈。
无论是烹饪技法还是菜品搭配,中国人都追求菜肴的色泽诱人、香气扑鼻、味道鲜美、形态美观。
中国人讲究“饭碗文化”中国人有着“粒粒皆辛苦”的习惯,所以在饮食方面也有着“饭碗文化”。
中国人认为饭是干活的动力来源,吃穷人的命根子,所以不轻易浪费。
中国人有“民以食为天”的谚语,食物对中国人而言有着特殊的意义,吃饭除了填饱肚子外,更是生活中不可或缺的重要部分。
中国人有着特殊的餐桌礼仪中国人在餐桌上有着独特的礼仪,如尊老爱幼、尊贵重贱、尊师爱友等等。
中国人在就餐时会注重与人的交流,饭桌上会传递感情,共同分享食物。
尊重长辈、照顾幼儿、团结睦邻是中国人餐桌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中国人的餐饮习惯与节气传统有关中国人的餐饮习惯与节气传统有着密切的联系。
中国古代有着二十四节气,每个节气都有着相应的饮食习俗。
比如春节时会吃饺子,端午节时会吃粽子,中秋节时会赏月吃月饼等等。
中国人在节日时会根据节气变换饮食,体现了对传统节日和节气的尊重和热爱。
中国人重视饮食平衡中国人讲究“荤素搭配、五谷丰登”,饮食主张平衡搭配。
中国人认为饮食中应该融合荤素搭配,肉食与蔬菜水果结合,五谷杂粮搭配。
中国人喜欢吃轻食清淡,尽量少油少盐,追求食物的原汁原味,保持健康的饮食习惯。
中国人的饮食习俗反映出了中国文化的博大精深,无论是在家庭聚会、传统节日还是商务宴请时,中国人的饮食习俗都体现出了对价值观念和道德原则的尊重。
通过餐桌上的美味佳肴和亲情友情的交流,中国人传承和弘扬着独特的饮食文化,体现了中华民族的博大情怀和人文精神。
中国人的饮食习惯
![中国人的饮食习惯](https://img.taocdn.com/s3/m/8be5d1f2b8f3f90f76c66137ee06eff9aff8495d.png)
中国人的饮食习惯
中国人的传统饮食习俗是以植物性食料为主。
主食是五谷,辅食是蔬菜,外加少量肉食。
形成这一习俗的主要原因是中原地区以农业生产为主要的经济生产方式。
但在不同阶层中,食物的配置比例不尽相同。
因此古代有称在位者为“肉食者”。
以热食、熟食为主,也是中国人饮食习俗的一大特点。
这和中国文明开化较早和烹调技术的发达有关。
中国古人认为:“水居者腥,肉臊,草食即膻。
"热食、熟食可以“灭腥去臊除膻”(《吕氏春秋.本味》)。
中国人的饮食历来以食谱广泛、烹调技术的精致而闻名于世。
史书载,南北朝时,梁武帝萧衍的厨师,一个瓜能变出十种式样,一个菜能做出几十种味道,烹调技术的高超,令人惊叹。
在饮食方式上,中国人也有自己的特点,这就是聚食制。
聚食制的起源很早,从许多地下文化遗存的发掘中可见,古代炊间和聚食的地方是统一的,炊间在住宅的中央,上有天窗出烟,下有篝火,在火上做炊,就食者围火聚食。
这种聚食古俗,一直至后世。
聚食制的长期流传,是中国重视血缘亲属关系和家族家庭观念在饮食方式上的反映。
在食具方面,中国人的饮食习俗的一大特点是使用筷子。
筷子,古代叫箸,在中国有悠久的历史。
《礼记》中曾说:“饭黍无以箸。
"可见至少在殷商时代,已经使用筷子进食。
筷子一般以竹制成,一双在手,运用自如,即简单经济,又很方便。
许多欧美人看到东方人使用筷子,叹为观止,赞为一种艺术创造。
实际上,东方各国使用筷子其源多出自中国。
中国人的祖先发明筷子,确实是对人类文明的一大贡献。
中国人一日三餐吃什么
![中国人一日三餐吃什么](https://img.taocdn.com/s3/m/c4efe079326c1eb91a37f111f18583d049640f86.png)
中国人一日三餐吃什么中国人一日三餐吃什么中国人一日三餐吃什么,俗话说“民以食为天”,吃,不仅是维持生命的最基本行为,吃得科学、合理还能预防慢性病的发生,助力健康与长寿。
下面来了解中国人一日三餐吃什么。
中国人一日三餐吃什么1六大准则变为八大准则1、谷类为主,合理搭配更加强调膳食模式的整体性作用,突出合理搭配的重要性,即食物种类和重量都需合理化。
通过荤素搭配、粗细搭配、颜色和口味搭配等方式,使蛋白质、脂肪和碳水化合物提供的能量比例适宜,并摄入足够的维生素、矿物质等,满足营养需求,以达到促进健康的目的。
具体来说,需要做到四点:①坚持谷类为主的膳食模式。
②每天的膳食应包括谷薯类、蔬果、禽畜鱼蛋奶和豆类食物。
③平均每天摄入 12 种以上食物,每周 25 种以上。
④每天摄入谷类食物 200~300g,其中包括全谷物和杂豆类 50~150g;薯类50~100g 。
2、更强调“多吃全谷”在“多吃蔬果、奶类、大豆”的基础上加入“全谷”,强调了全谷物摄入的必要性。
与精制米面相比,全谷物可提供更多的 B 族维生素、矿物质、膳食纤维等营养成分,对降低肥胖、2型糖尿病、心血管疾病、肿瘤等膳食相关疾病的发生风险具有重要作用。
所以日常应该将麦片、藜麦、糙米、荞麦、燕麦、大麦等加入到膳食中。
3、新增两个要点提倡规律进餐,足量饮水①定时进餐的重要性近 20 年来的数据显示,我国居民每日三餐规律的人群比例有所下降,零食消费率呈大幅增加趋势。
但经常饮食不规律,不仅会增加暴饮暴食风险,进而增加肥胖、超重风险;还会影响肠胃功能,损伤胃肠黏膜,诱发肠胃炎、胃溃疡等消化系统疾病;甚至影响到机体代谢以及胰岛素抵抗水平,增加 2 型糖尿病的发生几率……因此,建议大家最好固定三餐时间,定时定量。
②水,也是膳食的重要组成部分调查显示,我国约 2 的居民饮水不足。
当身体缺水时,以下这些危害可能悄悄来临:血液流量下降,体内运送氧气量减少,更容易产生疲劳感;皮肤更脆弱,提早出现皱纹、干燥、老化等;增加血液黏稠度,影响血液循环,增加血栓风险;摄入水分不足时,排尿次数减少,增加了结石风险……因此,新版《指南》提倡足量饮水、主动喝水、少量多次,低身体活动水平下的成年男性每天应喝 1700ml,成年女性每天应喝 1500ml。
中国饮食特点以及饮食习惯优缺点
![中国饮食特点以及饮食习惯优缺点](https://img.taocdn.com/s3/m/e3d61a15814d2b160b4e767f5acfa1c7ab008218.png)
中国饮食特点以及饮食习惯优缺点中国饮食在世界各国中独具特色,不仅有丰富多样的菜肴,还有独特的饮食习惯。
中国饮食特点体现了中国人对食物的热爱和追求,同时也蕴藏着许多优缺点。
在日常生活中,人们总是围绕着饮食展开,而中国人的饮食文化更是令人耳目一新。
接下来我们将深入探讨中国饮食特点以及饮食习惯的优缺点。
中国饮食特点之一是讲究颜色、香味、味道的平衡。
中国菜谱中色、香、味被誉为“餐桌上的三国演义”,精致的烹饪技巧使每道菜的颜色鲜艳、香味扑鼻、味道鲜美,使人们在享受美食的同时,也得到视觉、嗅觉和味觉上的愉悦。
这种讲究平衡的饮食特点,体现了中国人对食物的细致品味和追求。
另一方面,中国饮食强调“荤素搭配、主辅相成”。
中国人的饮食习惯注重食物的搭配和搭配方式。
荤素搭配可以使饮食更加均衡,保证身体各种营养的摄入。
主辅相成则强调食物之间的烹饪技巧和口味的搭配,使得每道菜品都具有独特的风味,让人们在品尝食物的过程中感受到不同的味蕾刺激。
此外,中国饮食特点还表现在讲究季节和地域性。
中国传统饮食文化中,讲究食材的季节性和地域性。
不同的季节有不同的应季食材,比如春季时以嫩菜为主,夏季时以清凉食物为主,秋季时则注重收获的时令食材,冬季时则追求补养的滋补食物。
地域性则体现在不同地区有不同的特色食材和烹饪方式,比如川菜、粤菜、鲁菜等,每种菜系都有其独特之处,激发了人们对地域美食的向往和探索。
然而,中国饮食特点中也存在一些不足之处。
例如,中国式饮食为主信息的博饰过度,有时容易使人们“重油腻、盐淡微、甜咸酸、辛重辣”,不易使口感混其间;再如中国一些传统节日或特殊场合上,吃过于价值观念上倾合,“菜篮菜”、“凉汤饼”、“手势糕”等原料消耗不一定广泛,营养分析方面不足一臂之力。
这些问题都体现了中国饮食习惯在现代社会中需要不断完善与调整的地方。
综上所述,中国饮食特点和饮食习惯既有其独特之处,也存在一些不足之处。
在传承和发展中国饮食文化的过程中,我们应该珍惜并传承中国饮食的优秀传统,同时也不断创新与调整,使中国饮食更具特色和健康。
中国的传统饮食习惯
![中国的传统饮食习惯](https://img.taocdn.com/s3/m/84acc1c5760bf78a6529647d27284b73f2423697.png)
中国的传统饮食习惯中国的传统饮食习惯源远流长,几千年的历史和文化形成了丰富多样的中国菜系。
这些传统饮食习惯不仅体现了中国人的独特思维方式和审美观念,还反映出中国尊重食材原味和讲究荤素搭配的食物哲学。
在本文中,我们将深入探讨中国传统饮食习惯的特点、产生的历史背景以及对健康的积极影响。
一、食物调理独特的原因中国传统饮食习惯的独特之处在于其注重调理食材的原味。
与西餐注重用调料和烹调技巧改变原食材口感的做法不同,中国菜系往往以保持食材的本真呈现为主。
无论是红烧肉、清炒时蔬还是蒸鱼片,中国人都力求保持食材的原汁原味,追求“天然,本真,鲜美”的烹调境界。
这种食物调理独特的原因在于中国人民对食材的尊重。
中国人认为食材是由大自然赋予的宝贵财富,应该尊重和珍惜。
因此,在烹调过程中不会浪费过多的食材和调料,而是更注重保持食材的原汁原味和营养成分。
二、历史背景与地域文化的影响中国传统饮食习惯的形成是与历史背景和地域文化紧密相关的。
中国幅员辽阔,各个地方都有自己独特的风味和特色菜肴。
由于交通和通讯不便的时代条件制约,各地菜系逐渐形成了不同的风格。
比如川菜以辣为主,粤菜偏重于清淡,鲁菜追求原汁原味。
同时,中国悠久的历史也为传统饮食习惯的形成提供了土壤。
中国古代的文人墨客们喜欢品味酒食,从而对食物的味道和烹调方式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他们尤其重视调酒调料的搭配和烹调技法的创新,极大地丰富了中国的烹饪技艺和食品文化。
三、中国传统饮食对健康的积极影响中国传统饮食习惯以谷物为主食,注重五谷杂粮和蔬菜水果的摄入。
这种饮食结构使得中国人能够获得均衡的营养,保持身体健康。
此外,中国菜系强调荤素搭配,追求食物的平衡性和和谐度。
蔬菜水果的大量摄入补充了维生素和矿物质,而荤菜的摄入提供了身体需要的蛋白质和脂肪。
中国传统饮食也注重食物的烹调方式。
中国人喜欢蒸煮、清炒和炖煮等轻微加热的方式,以保持食材的鲜美和营养成分。
这种低油热处理方式有助于减少烹调过程中的脂肪摄入量,降低心血管疾病和肥胖的风险。
中国的饮食文化
![中国的饮食文化](https://img.taocdn.com/s3/m/39e428677275a417866fb84ae45c3b3566ecdd4c.png)
中国的饮食文化中国的饮食文化源远流长,历史悠久丰富多彩。
中国人民讲究“食疗”、“养生”和“荤素搭配”,早在古代就有了“荤素调和、粗细相济”的饮食观念。
下面将从食材、烹饪方法、饮食习惯等方面来介绍中国的饮食文化。
一、食材中国的饮食文化丰富多样,各地风味各具特色。
北方以小麦为主食,有烤麸、馒头等传统面食;而南方则以稻米为主食,有米饭、粽子等传统美食。
此外,鱼、肉、蔬菜等食材种类繁多,使得中国饮食文化更加多元化。
二、烹饪方法中国有着悠久的烹饪历史,形成了独特的烹饪方法。
烹饪方法包括炒、煮、炖、煎、蒸等多种,其中炒菜是最常见的烹饪方式。
中国厨师们擅长巧妙运用火候、调味料和刀工,使得一道菜可以有不同口味和风味。
三、饮食习惯中国人民注重饮食的平衡与调和,认为不同食材的搭配可以使人体得到全面的营养。
中国餐桌上的菜品通常都是有荤有素、有味有型,一荤一素的搭配,荤素搭配的原则体现了中国人的饮食文化。
四、中国传统节日美食在中国的传统节日里,通常会有特定的食物与之相配,比如春节吃饺子、清明吃青团、端午吃粽子、中秋吃月饼等。
这些传统美食既有特定的象征意义,又能增进亲情、友情,在中国人的心中具有重要的地位。
五、地域风味中国幅员辽阔,各地风土人情各有特色,所以不同地域的饮食文化也有所不同。
比如四川的麻辣火锅、广东的港式点心、陕西的肉夹馍、云南的过桥米线等,都是代表性的地方美食,展现了中国饮食文化的多样性。
总之,中国的饮食文化是一幅璀璨的画卷,将中华民族的勤劳、智慧和民族性融入其中。
丰富的食材、独特的烹饪方法、平衡的饮食习惯、传统节日美食以及地域风味的体现,使得中国的饮食文化在世界各国中独具特色,值得我们传承和发扬。
中国饮食习惯
![中国饮食习惯](https://img.taocdn.com/s3/m/42cf22e0d0f34693daef5ef7ba0d4a7302766c3a.png)
中国饮食习惯中国饮食习惯源远流长,深受历史、文化和地域等多种因素的影响。
中国人讲究“民以食为天”,饮食在中国社会中有着极其重要的地位。
中国的饮食文化博大精深,不仅在于其种类之繁多,更在于其所蕴含的深厚文化内涵。
本文将从餐饮习惯、饮食调味、餐桌礼仪以及饮食习惯对健康的影响等方面来探讨中国饮食习惯的丰富多彩之处。
中国的餐饮习惯多样丰富,因地域、民族、习俗等不同而有所差异。
在北方,主食多是面食,如面条、馒头等;而在南方,主食则是米饭。
无论是在北方还是南方,中国人都讲究“荤素搭配,色香味俱全”,主食搭配菜品吃,营养搭配均衡,此乃传统饮食文化的精髓所在。
中国的饮食调味也是独具特色。
中国烹饪工艺博大精深,不同的菜系有着独特的烹饪方法和风味。
比如川菜的麻辣,粤菜的清淡,鲁菜的酱香等等,每种菜系都表现出浓厚的地域特色。
中国人喜欢使用各种调味料,如葱姜蒜、酱油、醋、花椒等,以增加菜品的味道和营养价值,使人们吃得开心满足。
在餐桌礼仪方面,中国有着独到的传统。
中国人讲究“宁拆一顿饭,不散一家亲”,把饮食看作是人们交流感情、增进友谊的方式。
在用餐时,中国人通常会遵循“尽量等全家人都上桌后再开始,尽量让老人、小孩先动筷”的原则,体现了对家庭和尊重的重视。
长期以来,中国的饮食习惯对人们的健康产生了积极的影响。
中国饮食注重荤素搭配,色香味俱全,均衡饮食,有益于健康。
比如中国的传统药膳文化,以食疗调理身体,保持健康。
此外,中国的饮食习惯还注重四季养生,根据季节变化调整饮食,使人体更好地适应环境变化。
综上所述,中国的饮食习惯丰富多彩,凝聚着中华民族的智慧和文化底蕴。
通过对餐饮习惯、饮食调味、餐桌礼仪以及饮食习惯对健康的影响等方面的介绍,我们不难发现中国饮食文化的独特魅力,希望能够引起更多人的关注和传承。
在当今社会,保持传统饮食习惯,注重健康饮食,将有助于我们更好地生活和工作。
愿我们能够继续传承和发扬中国传统的饮食文化,让它在当今社会继续发光发热。
中国人饮食习惯的十大优点
![中国人饮食习惯的十大优点](https://img.taocdn.com/s3/m/1e60634de55c3b3567ec102de2bd960590c6d946.png)
中国人饮食习惯的十大优点
一、中国人每天进食的新鲜蔬菜要比美国人多得多,而美国人虽每天摄入大量蛋白质,但肠胃功能却因进食纤维素太少而受到影响,因此消化系统的患病率及患癌率均大大超过
中国。
二、中国人喜欢吃粗粮,而美国人更喜欢细粮,如精制白粉。
事实上,粗谷物比细
谷物含有更多的营养。
三、中国人爱吃植物油,而美国人做菜喜用含胆固醇较高的动物油,此外,每人还摄
入大量黄油。
怪不得美国人心血管发病率特别高。
四、中国城乡居民喜欢豆浆、豆腐、豆芽和其他豆制品,但美国人往往远离它们。
五、中国人饭后、迎客都沏一杯热茶。
喝茶能降低血中胆固醇含量;相反,美国人喜
喝的咖啡,却有可能提高血脂并刺激心脏。
六、晚饭后,中国人喜欢吃甜瓜和水果,而美国人通常会加甜点。
甜瓜和水果自然
比糖果更健康。
七、中国人大部分家庭习惯于每天买新鲜食品,而美国人喜从超级市场一次性大量购回,然后每天食用冷冻食品。
美国人食用的罐头食品(含种种不利健康的化学添加剂)及
腌腊食品(含有多种可能致癌的物质)分别为中国人的15倍和6倍。
八、中国菜有丰富的吉祥色彩。
晚餐时,他们互相祝福。
饭后,他们常常感到高兴
和放松。
九、中国人用筷时需动用数十条肌肉和10余个关节,因而称之为\健身活动\并不夸张。
十、中国人喜欢在吃的时候加醋、姜、蒜、葱、胡椒等调味品,可以杀菌、消脂、
增进食欲、帮助消化。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综合国内外营养专家的意见,我国的饮食习俗主要存在着以下九大缺点,需要引起大家注意:1.中国人大多吃得过咸。
据统计,全国人均吃盐量为每天10克以上,其中以东北人最高,达18克。
而世界卫生组织建议应把食盐控制在每日5克以下。
吃得过咸会明显增加高血压、胃癌等病的发病率2.中国人吃味精过多,增加了人体对钠的摄入量,而钠元素对人体有害。
因此,吃汤菜等宜用鸡精、蘑菇精等代替味精3.中国人的吃饭方式多为集体进餐,又喜欢相互夹菜,这增加了疾病的传染概率。
4.中国人喜欢吃动物内脏。
动物内脏中含有较多的胆固醇,而胆固醇是诱发与加重动脉粥样硬化的重要因素。
5.中国人烹调多采用煎、炒、烹、炸等方法,喜欢吃炒菜和油炸食品,这增加了患癌症的机会。
6.中国人喜欢吃含脂肪较高的红肉(猪、牛、羊肉),吃白肉(鱼和鸡等)的比例较小。
近年来中国人吃白肉的比例在逐年增加,这是好现象。
7.中国有很多地区的人喜欢吃咸鱼、咸肉、咸菜等腌制食品,这不仅增加了盐的摄入量,且由于腌制食品中含有较多的亚硝酸盐,还增加了患癌症的机会。
8.中国人喜欢吃各种卤肉。
但制做卤肉时加入的肉桂、八角(大料)、茴香、丁香、花椒等香料不但性温燥,容易让人上火,而且由于其中含有一定量的黄樟素,有一定的诱变性和毒性,容易致癌。
所以,患有感冒、发烧、炎性疾病和慢性肝病者应少食卤肉。
9.中国人喜欢大摆宴席请客。
人们习惯于在宴席上饮大量白酒,或暴饮暴食,或烟酒同时来,有些地区还有布菜的不良习俗。
这些习惯不但造成浪费,而且对身体健康极为不利,容易诱发多种疾病。
中国饮食十大优点一、中国人每天进食的新鲜蔬菜要比美国人多得多,而美国人虽每天摄入大量蛋白质,但肠胃功能却因进食纤维素太少而受到影响,因此消化系统的患病率及患癌率均大大超过中国。
二、中国人喜食粗粮,而美国人偏爱精白粉等细粮。
实际上,粗粮所含营养物质要比细粮多。
三、中国人爱吃植物油,而美国人做菜喜用含胆固醇较高的动物油,此外,每人还摄入大量黄油。
怪不得美国人心血管发病率特别高。
四、中国城乡居民都喜食豆浆、豆腐、豆芽等豆制品,而美国人对此却往往“敬而远之”。
五、中国人饭后、迎客都沏一杯热茶。
喝茶能降低血中胆固醇含量;相反,美国人喜喝的咖啡,却有可能提高血脂并刺激心脏。
六、餐毕,中国人爱吃点瓜果,而美国人往往再加一份甜食。
瓜果自然要比甜食更利健康。
七、中国人大部分家庭习惯于每天买新鲜食品,而美国人喜从超级市场一次性大量购回,然后每天食用冷冻食品。
美国人食用的罐头食品(含种种不利健康的化学添加剂)及腌腊食品(含有多种可能致癌的物质)分别为中国人的15倍和6倍。
八、中国菜名多富吉利色彩,席间互说祝福话,餐毕往往心情愉快、心情放松。
九、中国人用筷时需动用数十条肌肉和10余个关节,因而称之为“健身活动”并不夸张。
十、中国人用餐时爱加醋、姜、蒜、葱、辣椒等佐料,能起杀菌、消脂、增进食欲、帮助消化等作用。
生活中,有些东西是你无法预料的,而有些则掌控在自己手中。
就如生活中看似平常的小事,却能决定你是否健康,甚至是否长寿。
《中国居民营养与健康状况调查报告》首次对我国国民“饮食与行为方式”进行了调查。
食物消费中存在不合理行为猪肉为主、不吃杂粮、不喝牛奶是人们饮食结构中的误区。
目前,我国居民的主食以白面、大米为主,很少有人吃粗粮。
此次调查报告中显示,约有40%的居民不吃杂粮,16%的人不吃薯类。
专家说,杂粮及薯类中富含的膳食纤维,是面粉、大米不可替代的,膳食纤维能够降低慢性疾病发生的危险。
此外,猪肉一直是居民餐桌上的主要肉食。
相比较而言,牛羊肉、禽肉及水产品的食用频率较低。
其实,鸡、鱼、牛肉等蛋白质含量较高,脂肪较低,而猪肉则恰恰相反,脂肪含量高。
而且,在国外比较普及的奶及奶制品,在我国的普及率依然较低。
调查发现,我国居民膳食提供的钙质普遍较低,平均只达到推荐供给量的一半左右。
而奶类除含有优质蛋白质和维生素外,还含有丰富的钙。
另外,我国居民豆类的消费也很低。
豆类含大量的优质蛋白质、不饱和脂肪酸、钙及维生素等。
就餐行为出现问题调查显示,城市居民一日两餐比例高于农村。
其中,青年人不吃早餐的比例最高。
大量的实验证明,早餐是一天中最重要的一餐,是能量和营养素的重要来源。
早餐不吃是不能从午餐和晚餐中得到充分补充的。
调查数据还显示,随着都市生活节奏的加快,越来越多的人经常选择在外就餐。
专家说,在外就餐给人们带来方便的同时也产生许多问题。
首先,在外就餐时,人们所点的菜肴偏重于荤菜,素食的摄入量相对较低,因此摄入脂肪量明显高于在家就餐者。
经常在外就餐的人体脂含量明显增加。
体脂的增加为心脑血管疾病、非胰岛素依赖型糖尿病、高血压和高血脂等慢性非传染性疾病埋下了隐患。
青少年饮酒行为值得注意此次调查的数据中,有一组数据值得关注:我国居民18岁之前开始饮酒的比例有增加的趋势。
据专家介绍,开始饮酒的年龄越小,就越容易发生酒精依赖,以后发生重度饮酒的机会、导致其成年后不良生活习惯的形成以及患各种慢性病的可能性也越大。
此外,饮酒与心脑血管病之间的关系也是各国研究者比较关注的问题。
以往研究发现,饮酒可导致酒精性心肌病、高血压等慢性病。
营养补充剂消费低我国居民使用营养补充剂、钙制品、铁剂、维生素和其他保健品的比例城市均高于农村;孕妇和乳母营养补充剂的使用率也处于较低水平。
专家建议在城市居民中开展营养教育,让人们了解如何保证营养均衡,并建议大家多吃牛肉、禽肉及鱼肉等,加强奶制品及豆类的摄入。
专家建议,为维持最佳的健康状态和减少疾病,成人每天应服用综合营养素。
如何吃才能更健康中国人的饮食习惯急需改进您重视吃早餐吗?您知道一顿营养早餐该吃些什么吗?在食物品种上您是怎么搭配的呢?最近全国营养学会公布的几项调查数据显示:在吃早餐的儿童中,早餐营养质量差的占到一半。
从这一结果中也可以看出,我国城市居民对早餐营养知识的缺乏和对早餐营养重视的不足。
大家都认为吃早餐挺重要的,可是吃的时候就马马虎虎了,无非就是些稀饭、馒头、豆浆、油条、牛奶、面包什么的,这样的早餐营养质量如何呢?早餐的营养质量对我们的健康非常重要,在我们进行的调查中发现,虽然有90%多的人在吃早餐,但是,如果用早餐的营养质量去评价就发现,差不多有一半多的人的早餐营养质量是比较差的。
因为大脑能够利用的唯一能源是血糖,所以,不吃早餐或早餐吃得不好,会使人的血糖水平降低,某些营养素的供应也会不足,从而导致大脑的兴奋度降低,不能及时为神经系统正常工作提供充足的物质能量。
另外,早餐损失的营养不能从午餐或晚餐中得到补充。
因为早餐提供全天营养摄入量的1/3,如果早餐营养不足,长期下去,会出现营养缺乏症、缺铁性贫血,影响儿童及青少年的生长发育。
现在早餐营养结构不合理的最大问题是蔬菜水果少。
我们平常吃的早餐多数是酸性食物,比如油条、鸡蛋、牛奶等,而蔬菜水果含有碱性物质,所以,对大多数人来讲,只要吃点蔬菜、水果补充一下,就能做到膳食酸碱以及各种营养素的平衡。
一顿高质量的早餐讲究的是食物营养组合的合理性,最近营养学专家们就根据早餐食物的种类制定了一种评价早餐营养质量的方法。
首先,他们按照膳食金字塔的分类方法把食物分为谷类、蔬菜(水果)类、肉类和奶类,如果食用了其中2类或者少于2类就算早餐质量差,食用了其中3类则为早餐质量较好,如果能全部食用这4类,则为早餐营养充足。
依据这一方法,营养专家为我们推荐了几个营养早餐方案:鸡蛋挂面可以配上一个桃子、一杯酸奶,这是一份高蛋白低脂肪的食谱,铁和维生素A、C也不缺乏。
一份瘦肉炒米粉加一杯牛奶和一根香蕉,这份食谱的优点是营养素供应全面。
春卷、豆浆和西瓜搭配也能满足能量和营养的需求。
如果是油条、酱豆腐、鸡蛋粥,这份早餐就少了维生素、钙、铁等营养,同时,含盐量则过高,所以应该添加黄瓜一类的蔬菜。
通常上午的工作学习比较紧张,营养不足会影响效率,切记早餐4样中不要少了蔬菜或水果。
在日常生活当中,有一种说法得到了人们的普遍认可,就是“早饭要吃好,午饭要吃饱,晚饭要吃少”。
而在实际生活中,我们却很难做到。
据一项调查发现,人们餐桌的特点是晚饭最为丰盛,像各种高热量、高脂肪,以及高蛋白的食品都上了我们晚餐的餐桌。
那么,这样做到底科学不科学?长此以往,它对我们的身体会产生什么样的影响呢?人吃了晚饭以后,大部分人的活动量少了,代谢也慢了,所以吃得过于咸、过于甜、过于油腻,吃得太饱或者吃得太晚,都不科学。
为什么呢?因为您吃了这么多油腻的东西,脂肪、热量都堆积在体内,增加了胃肠和心脏的负担,这样就容易猝发冠心病、脑血管病、心肌梗塞等,所以这么吃饭不科学。
看来,合理的晚餐是非常重要的。
对于老年人和患有高血压、冠心病的患者来说,建议您一定要少吃猪肉、鱼肉等肉类食品。
而对于很多的年轻人,也不应该过多地贪恋这些肉类食物,以免吃得太多而加重消化系统的负担,妨碍您晚上入睡。
那么怎样吃晚餐才最健康呢?人吃了晚饭以后,大部分人的活动量少了,代谢也慢了,所以吃得过于咸、过于甜、过于油腻,吃得太饱或者吃得太晚,都不科学。
为什么呢?因为您吃了这么多油腻的东西,脂肪、热量都堆积在体内,增加了胃肠和心脏的负担,这样就容易猝发冠心病、脑血管病、心肌梗塞等,所以这么吃饭不科学。
看来,合理的晚餐是非常重要的。
对于老年人和患有高血压、冠心病的患者来说,建议您一定要少吃猪肉、鱼肉等肉类食品。
而对于很多的年轻人,也不应该过多地贪恋这些肉类食物,以免吃得太多而加重消化系统的负担,妨碍您晚上入睡。
那么怎样吃晚餐才最健康呢?首先,晚餐一定要早吃。
一般在临睡前4个小时进食是最合适的。
如果您晚上需要熬夜或者是睡得较晚的话,不妨喝一些低脂牛奶、酸奶,或者吃一些低糖的新鲜水果,像苹果、梨、草莓、葡萄,用以补充能量。
因为这些食物是很容易被消化掉的。
其次,晚餐要适量。
像脂肪类、蛋白质类的食物吃的越少越好,最好多选择吃一些粗纤维的食品,比如说像芹菜、香菇、豆角、蒜苔等。
因为它们有助于吸附油脂,促进血液循环。
另外,一个人晚上吃主食100克~150克,50克肉或鱼,再加上200克蔬菜是比较合理的。
它的摄入量大概相当于全天所需热量的30%左右。
如果做到这样的搭配,就达到了既科学又营养的目的食品营养food nutrition人体从食品中所能获得的热能和营养素的总称。
食品营养价值的评价食品营养价值指食品中所含的热能和营养素能满足人体营养需要的程度。
对食品营养价值的评价,主要根据以下几方面:①食品所含热能和营养素的量,对蛋白质还包括必需氨基酸的含量及其相互间的比值,对脂类尚应考虑饱和与多不饱和脂肪酸的比例。
②食品中各种营养素的人体消化率,主要是蛋白质、脂类和钙、铁、锌等无机盐和微量元素的消化率。
③食品所含各种营养素在人体内的生物利用率,尤其是蛋白质、必需氨基酸、钙、铁、锌等营养素被消化吸收后,能在人体内被利用的程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