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验心理学讲义(情绪)
合集下载
相关主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测量指标:(1)从灯光熄灭到狗跳过隔板,平均需要多长时 间;(2)完全没有学会逃脱电击的狗在每组中所占的百分率。
实验结果
可逃脱组 控制组 不可逃脱组
逃脱的平均时间
可逃脱组 控制组 不可逃脱组
失败狗的百分比
来自百度文库
(三)人类抑郁与控制力缺失的关系研究
1976年,朗格(Langer, E. J.)和罗丁(Rodin)的 实验以人类为被试,希望能直接说明抑郁和控制力缺 失的关系。
(二)习得性失助的实验
塞里格曼(Seligman, M.)和梅尔(Maier, S. F.)的习得性 失助实验,采用动物被试进行研究,说明抑郁是由于对环境事 件严重缺乏控制而习得的(“习得性失助”)。
实验用狗被分为三组,每组8只。一组是“可逃脱组”, 另一组是“不可逃脱组”,第三组是“无束缚的控制组”。
1964年,芬泽(Fenz)进行了图片联想实验, 以说明情绪对认知的依赖性。
实验被试是54名见习跳伞运动员,平均分成两组。
研究者在第一次跳伞前二周、第一次跳伞前一 天和第一次跳伞的当天这三个时间对两组被试进行 图片联想测验。所用的联想图片按照与跳伞这个主 题的关系程度,制成低、中、高三个等级的图片材 料。
二、情绪与归因
归因就是对事件或行为的原因进行主观评价,它是一种 认知评估活动。
韦纳从三个方面来说明归因对情绪的影响,分别是:对原因 部位的知觉、对原因可控性的知觉以及对原因稳定性的知觉 与情绪、情感的关系。
韦纳等人(1978,1979)的研究发现,对成功的内部归 因都引起了更多的自豪、胜任、自信、满意的情绪、情感体 验。
二、情绪的先天获得----哈罗的实验
(一)实验背景
绝大多数心理学家认为婴儿与母亲之间的亲密 接触以及依恋的经验对他或她在未来生活中爱的能 力以及与他人亲近的能力有很重要的影响。
情绪的先天论者认为,爱是天生的需要。
行为主义者认为爱其实总是和解决饥饿、干渴 和避免痛苦这些基本需要相联系的,婴儿对母亲的 爱只不过是对食物需要的副产品。
测量的情绪生理指标:皮肤电反应(GSR)。
实验结果
(1)随着跳伞日期的临近,实验组被试的皮肤 电水平升高,表明被试内心的情绪紧张程度增加;
(2)刺激图片同跳伞相关联的程度愈高,则皮 肤电水平也愈高,表明被试紧张程度也愈高。这两 个结果都说明了认知对情绪的影响。
(二)情绪对认知的反作用
1958年,詹尼斯(Janis, I.)设计了一项准实验研 究,以说明情绪对认知的反作用。
第十章
情绪
章节内容
第一节 情绪的产生和获得 第二节 情绪的认知研究 第三节 情绪的测量 第四节 情绪的研究方法
第一节 情绪的产生和获得
一、情绪的产生----沙赫特的实验 沙赫特(Schacter, S.)和辛格(Singer, J.)的实验
展示了情绪的产生是如何受到环境事件、生理唤起和认知解 释这多重因素的共同影响,以及在情绪产生过程中以上因素 间的相互关系。
(三)实验结果
第二、第三组被试在愉快环境中表现出愉快的 情绪,在愤怒的情境中表现出愤怒的情绪,而第一 组被试在两种情境中都比较冷静。
在情绪的产生中,生理唤醒和环境都有影响, 但认知过程则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大脑皮层将环 境、生理和认知信息整合起来后,而产生了一定的 情绪。
沙赫特和辛格推论情绪是认知过程、生理状态 和环境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其中认知因素对情绪 的产生起关键作用。
韦纳和他的同事(1985)的另一项研究中发现,即便是儿 童也已经觉察到对别人消极行为的内部归因比外部归因更可 能伤害他的自尊。
三、情绪与决策
(一)失败的博弈----情绪调节缺陷对决策影响的 实验研究
实验对象为某家疗养院的老人,分为实验组和控 制组。分别告之不同的实验指导语,采用问卷调查外 和行为测量来了解被试的反应。
结果显示:两组被试的差异非常明显,其结果 支持了朗格和罗丁的预测,即控制力的掌握能产生 积极的作用。
第二节 情绪的认知研究
一、早期的情绪认知研究
(一)图片联想实验----情绪对认知的依赖
实验中,以病人在手术前的恐惧水平为自变量, 以他们对手术的认知为因变量。将手术前病人的恐 惧程度划为三类:第一类为手术前低恐惧水平组; 第二类为手术前中等恐惧水平组;第三类为手术前 高恐惧水平组。
结果表明,由于三组被试手术前恐惧情绪的不 同,导致了他们对手术的认知也不尽相同。
(三)耶克斯-道森定律----情绪与认知的交互关系
(三)实验结果
发现幼猴偏爱有绒布包裹的木制母猴,对木 制母猴产生强烈的依恋倾向。
当幼猴发现自己正面对一些害怕的事物时, 它们便很快跑向木制母猴,并抱住它以获得安慰 和保护。
当幼猴被置于陌生的环境后,所有幼猴都立 即冲向木制母猴,抓住它,用身体蹭它,并摆弄 它的脸和身体。
哈罗的观点:寻找安全感的需要比探求自然 的趋向更为强烈,由接触安慰产生的依恋情感是 独立于饥饿和干渴这些基本需要之外的。
哈罗的实验对象:恒河猴
(二)实验方法
实验材料:两只代理母猴:木制母猴和铁丝母 猴。
两只代理母猴间的主要差异:木制母猴能够提 供接触安慰,而铁丝母猴则不能。
实验对象:八只幼猴。随机分成两组,一组由 木制母猴喂养,另外一组由铁丝母猴喂养。
实验情境:实验者刻意地创造了某些恐惧或不熟 悉情景。三种情况:仅出现木制母猴,仅出现铁丝 母猴,或两者都不出现。
沙赫特和辛格实验的基本程序如下:
第一步:先给三组大学生被试注射肾上腺素, 使他们处于生理唤醒状态----使所有被试的生理唤 醒状态相同。
第二步:实验者对三组被试作了三种不同的说 明来解释这种药物可能引起的反应。
第三步:将每组被试各分成两部分,并让两部 分被试分别进入两种实验情境中(愉快情景和易怒 情景),实验者观察这两种环境下各组被试的情绪 反应。
三、情绪后天习得的实验研究
(一)小艾尔伯特的恐惧习得实验
行为主义创始人华生(Watson)认为人类情绪是 学习和条件反射的产物。他以一名9个月大的婴儿艾 尔伯特(Albert)为被试进行条件反射实验,说明了 恐惧情绪是可以通过条件反射后天习得的。
这一研究结果可以被套用来解释常见的其他情 绪,如愤怒、愉快、伤心、惊讶或厌恶等的缘由。
实验结果
可逃脱组 控制组 不可逃脱组
逃脱的平均时间
可逃脱组 控制组 不可逃脱组
失败狗的百分比
来自百度文库
(三)人类抑郁与控制力缺失的关系研究
1976年,朗格(Langer, E. J.)和罗丁(Rodin)的 实验以人类为被试,希望能直接说明抑郁和控制力缺 失的关系。
(二)习得性失助的实验
塞里格曼(Seligman, M.)和梅尔(Maier, S. F.)的习得性 失助实验,采用动物被试进行研究,说明抑郁是由于对环境事 件严重缺乏控制而习得的(“习得性失助”)。
实验用狗被分为三组,每组8只。一组是“可逃脱组”, 另一组是“不可逃脱组”,第三组是“无束缚的控制组”。
1964年,芬泽(Fenz)进行了图片联想实验, 以说明情绪对认知的依赖性。
实验被试是54名见习跳伞运动员,平均分成两组。
研究者在第一次跳伞前二周、第一次跳伞前一 天和第一次跳伞的当天这三个时间对两组被试进行 图片联想测验。所用的联想图片按照与跳伞这个主 题的关系程度,制成低、中、高三个等级的图片材 料。
二、情绪与归因
归因就是对事件或行为的原因进行主观评价,它是一种 认知评估活动。
韦纳从三个方面来说明归因对情绪的影响,分别是:对原因 部位的知觉、对原因可控性的知觉以及对原因稳定性的知觉 与情绪、情感的关系。
韦纳等人(1978,1979)的研究发现,对成功的内部归 因都引起了更多的自豪、胜任、自信、满意的情绪、情感体 验。
二、情绪的先天获得----哈罗的实验
(一)实验背景
绝大多数心理学家认为婴儿与母亲之间的亲密 接触以及依恋的经验对他或她在未来生活中爱的能 力以及与他人亲近的能力有很重要的影响。
情绪的先天论者认为,爱是天生的需要。
行为主义者认为爱其实总是和解决饥饿、干渴 和避免痛苦这些基本需要相联系的,婴儿对母亲的 爱只不过是对食物需要的副产品。
测量的情绪生理指标:皮肤电反应(GSR)。
实验结果
(1)随着跳伞日期的临近,实验组被试的皮肤 电水平升高,表明被试内心的情绪紧张程度增加;
(2)刺激图片同跳伞相关联的程度愈高,则皮 肤电水平也愈高,表明被试紧张程度也愈高。这两 个结果都说明了认知对情绪的影响。
(二)情绪对认知的反作用
1958年,詹尼斯(Janis, I.)设计了一项准实验研 究,以说明情绪对认知的反作用。
第十章
情绪
章节内容
第一节 情绪的产生和获得 第二节 情绪的认知研究 第三节 情绪的测量 第四节 情绪的研究方法
第一节 情绪的产生和获得
一、情绪的产生----沙赫特的实验 沙赫特(Schacter, S.)和辛格(Singer, J.)的实验
展示了情绪的产生是如何受到环境事件、生理唤起和认知解 释这多重因素的共同影响,以及在情绪产生过程中以上因素 间的相互关系。
(三)实验结果
第二、第三组被试在愉快环境中表现出愉快的 情绪,在愤怒的情境中表现出愤怒的情绪,而第一 组被试在两种情境中都比较冷静。
在情绪的产生中,生理唤醒和环境都有影响, 但认知过程则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大脑皮层将环 境、生理和认知信息整合起来后,而产生了一定的 情绪。
沙赫特和辛格推论情绪是认知过程、生理状态 和环境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其中认知因素对情绪 的产生起关键作用。
韦纳和他的同事(1985)的另一项研究中发现,即便是儿 童也已经觉察到对别人消极行为的内部归因比外部归因更可 能伤害他的自尊。
三、情绪与决策
(一)失败的博弈----情绪调节缺陷对决策影响的 实验研究
实验对象为某家疗养院的老人,分为实验组和控 制组。分别告之不同的实验指导语,采用问卷调查外 和行为测量来了解被试的反应。
结果显示:两组被试的差异非常明显,其结果 支持了朗格和罗丁的预测,即控制力的掌握能产生 积极的作用。
第二节 情绪的认知研究
一、早期的情绪认知研究
(一)图片联想实验----情绪对认知的依赖
实验中,以病人在手术前的恐惧水平为自变量, 以他们对手术的认知为因变量。将手术前病人的恐 惧程度划为三类:第一类为手术前低恐惧水平组; 第二类为手术前中等恐惧水平组;第三类为手术前 高恐惧水平组。
结果表明,由于三组被试手术前恐惧情绪的不 同,导致了他们对手术的认知也不尽相同。
(三)耶克斯-道森定律----情绪与认知的交互关系
(三)实验结果
发现幼猴偏爱有绒布包裹的木制母猴,对木 制母猴产生强烈的依恋倾向。
当幼猴发现自己正面对一些害怕的事物时, 它们便很快跑向木制母猴,并抱住它以获得安慰 和保护。
当幼猴被置于陌生的环境后,所有幼猴都立 即冲向木制母猴,抓住它,用身体蹭它,并摆弄 它的脸和身体。
哈罗的观点:寻找安全感的需要比探求自然 的趋向更为强烈,由接触安慰产生的依恋情感是 独立于饥饿和干渴这些基本需要之外的。
哈罗的实验对象:恒河猴
(二)实验方法
实验材料:两只代理母猴:木制母猴和铁丝母 猴。
两只代理母猴间的主要差异:木制母猴能够提 供接触安慰,而铁丝母猴则不能。
实验对象:八只幼猴。随机分成两组,一组由 木制母猴喂养,另外一组由铁丝母猴喂养。
实验情境:实验者刻意地创造了某些恐惧或不熟 悉情景。三种情况:仅出现木制母猴,仅出现铁丝 母猴,或两者都不出现。
沙赫特和辛格实验的基本程序如下:
第一步:先给三组大学生被试注射肾上腺素, 使他们处于生理唤醒状态----使所有被试的生理唤 醒状态相同。
第二步:实验者对三组被试作了三种不同的说 明来解释这种药物可能引起的反应。
第三步:将每组被试各分成两部分,并让两部 分被试分别进入两种实验情境中(愉快情景和易怒 情景),实验者观察这两种环境下各组被试的情绪 反应。
三、情绪后天习得的实验研究
(一)小艾尔伯特的恐惧习得实验
行为主义创始人华生(Watson)认为人类情绪是 学习和条件反射的产物。他以一名9个月大的婴儿艾 尔伯特(Albert)为被试进行条件反射实验,说明了 恐惧情绪是可以通过条件反射后天习得的。
这一研究结果可以被套用来解释常见的其他情 绪,如愤怒、愉快、伤心、惊讶或厌恶等的缘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