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四级科学公开课教案神奇的大气压力
《大气压力》教学设计
《大气压力》教学设计张东旭一、教学内容分析(一)课标分析小学科学课程是一门实践性课程,探究活动作为学生学习科学的重要方式,强调从学生熟悉的日常生活出发,通过学生亲身经历动手动脑等实践活动,了解科学探究的具体方法和技能,理解基本的科学知识,发现和提出生活实际中的简单科学问题,并尝试用科学方法和科学知识予以解决,在实践中体验和积累认知世界的经验,提高科学能力,培养科学态度,学习与同伴的交流、交往与合作。
空气属于物质领域当中看不见的物质,它可以产生力更可以对其他物体施加力。
在地球上的物体,无时无刻不在承受这种力,但它的存在往往又被人们忽视或者是误解为其他的力。
课标涉及的学习内容如下:(二)教材分析《大气压力》是首师大版小学科学教材五年级上册《力与生活》单元第四课时内容。
作为《力与生活》单元的最后一课,在学生对于“力与运动(或者说形变)”的关系有了一定的理解,并且认识了几种简单的力——推力、拉力的基础上,相对于不能直接用肉眼观察到施力物体的大气压力,通过受力物体的形变和与之的接触物进而进行推导和验证出大气压力的存在。
本课从建构主义和探究教学的思想出发,从生活实例入手,揭示大气压力的存在,引领学生在动手动脑的实践中开展研究与发现问题,使其学会在“做”中学。
本课内容是按照“观察推导、验证推导、延伸解决问题,”三个环节的活动进行编写的,让学生亲历:问题——猜想——验证——再猜想——再验证——结论——延伸的科学探究过程。
学生完成了从发现和提出生活实际中的科学问题,并且通过假设、实践、讨论等活动解决了相关问题,从而提高科学能力,培养科学思维。
二、学情分析对于吸盘式挂钩及其相似的大气压力应用的生活用品,学生都十分的熟悉,也能够正确的进行操作,但对于它们的工作原理——大气压力,绝大部分学生根本不了解,甚至错误地以为是粘力、吸力在起作用。
虽然大气压力无处不在,但是由于我们生活在地表正常状态下感知不到它的存在,因此造成了人们对大气压力存在的忽视,这恰是我们教学中需要探究、解决的问题,也正是学生逻辑思维得以提高的关键。
《大气压力》教学设计
《大气压力》教学设计-科学论文《大气压力》教学设计教学分析《大气压力》是《常见的力》单元的第三课。
本课旨在通过学生对日常生活中一些大气压力应用实例的观察,发现大气压力的存在。
再在了解其存在的基础上,了解更多的大气压力在生活中的应用,培养学生观察、分析和实验操作能力,让学生乐于用学到的科学知识解决问题。
由于时间原因,我把大气压力的存在和应用分为两个课时分别研究(第一课时了解大气压力的存在,第二课时认识大气压力的应用,本设计为第一课时)。
四年级学生已经学习了近两年的科学课程,对科学课的学习方式已比较熟悉,对探究过程也能熟练地进行;对于空气,同学们能或多或少地说出它的特点,但是由于大气压力看不见摸不着,客观上增加了学生认识大气压力的难度。
教学目标1.知道大气压力的存在。
2.在观察、实验中感受并分析大气压力。
3.意识到身边处处有科学,乐于用学到的知识去解释身边的现象。
教学过程一、游戏引入1.马德堡半球实验讲解:今天老师跟大家一块来玩一个游戏。
(出示马德堡半球,演示抽掉半球内空气)请班上的大力士尝试拉开它。
(四个学生拉马德堡半球,但没有拉开。
)提问:为什么四个大力士都拉不开这两个半球?(学生回答。
)意图:兴趣是学习的动力源泉。
当学生亲眼目睹了一个小小的铁球,居然四个同学都拉不开的时候,想知道为什么的那种强烈的欲望油然而生,为课堂营造了浓厚的探究氛围。
2.引入课题讲解:这个游戏就是著名的马德堡半球实验,1654年,德国科学家奥托通过这个实验,证明了大气压力存在,今天我们就来研究大气压力。
(板书课题。
)讲解:我们的身边充满了空气,这些空气非常多,包围了整个地球,我们把这层厚厚的空气称为大气,地表上的所有物体,都要承受从地面到高空的空气的重量,这就是大气压力。
意图:对于这些无法亲历的科学知识和概念性的知识,讲授仍然是有效的方式之一。
二、初步了解大气压力的存在1.谈话:我们可以利用身边的物体来研究大气压力。
(教师出示并介绍吸盘,给学生两分钟时间,要求在自由玩吸盘的同时寻找问题。
小学 科学 粤教版 四年级下册大气压力
《大气压力》第一课时教学设计【教学内容】粤教科技版小学科学四年级下册第13课《大气压力》第一课时。
【教材分析】教材中在本节课设计了“活动1吸盘的秘密”、“活动2吸盘能挂多重的物体”、“活动3大气压力在生活中的应用”三个活动以及“讨论:吸盘吸在什么物体上才吸得最牢,挂得最多”、“资料:马德堡半球实验”五部分的内容。
前两个活动的目的在于引导学生知道大气压力的存在,以及归纳出吸盘能吸紧物体的条件和方法;“讨论”作为探究活动的延伸,让学生对吸盘在物体的表面有进一步的了解;“资料”中介绍了著名的马德堡半球实验,目的是让学生通过阅读资料了解前人对科学的发现所作出的贡献。
【学情分析】四年级的学生对大气压力的认识感性对于理性,学习的动力和热情多来自他们的兴趣,而物理科学领域又以实验为基础,实验过程有利于帮助学生将感性认识上升为理性认识,自主建构科学概念。
【教学目标】1.知道在生活中存在着大气压力,感知大气压力的方向,了解大气压的大小。
2.懂得观察实验现象、分析实验现象,提高实验操作的能力。
3.意识到我们身边处处有科学,乐于用学到的知识去解释身边的现象。
【教学重难点】1.通过实验现象,分析大气压力的存在,感知大气压力的大小。
2.培养观察现象、分析问题的能力。
【设计理念】从学以致用的角度出发,本节课的探究活动不在于研究吸盘能够吸紧物体的条件和方法,而是在“吸盘”这一研究载体的基础上,增加了“注射器”和“覆杯实验”的探究,理念如下:1.在注重知识逻辑的同时,应重视学生的个人经验和心理特点,把学生对生活中物理现象的认识与掌握物理知识结合起来,加强学生的直接经验和亲身体验。
不仅要关注学生知道“是什么”,更要关注学生“为什么”,所以,能动手做的实验就让学生自己动手做,帮助学生自主建构概念。
2.在教学中,按照“体验→思考→分析→探究→应用”的思路逐一展开,让学生通过实验,体验大气压的存在,讨论大气压的特点,应用大气压知识解决实际问题,以及探究测量大气压的方法。
神奇的气压科学教案
神奇的气压科学教案
一、教学的基本理念
1.培养学生学习科学的兴趣,激发学生学习科学的热情;
2.将科学知识融入生活,使学生从科学实验中获得快乐;
3.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动手实践能力,培养学生的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4.解决实际问题,使学生将知识和实践有机的结合。
二、教学内容及实验步骤
1.气压的基本概念:
a.气压是由受到地球表面的一定的大气层重力的影响,形成的压强。
b.气压可以经由气压计或压力表来测量。
2.实验步骤:
a.准备实验材料:气压计、管子、水、空瓶等。
b.测试:用气压计将水中的压力测量出来,用压力表将室内的气压测量出来;
c.监测:用气压计给空瓶里加入水,监测室内和空瓶内的气压变化;
d.实验报告:汇总实验结果,编写实验报告。
三、教学的意义
1.学生可以了解到,气压是一种重要的物理现象,它对大气环境巨大的影响;
2.通过本课的学习,让学生更加深入地了解气压的定义及其作用;
3.学生可以体会到,变化的气压会对我们的生活产生影响;
4.培养学生探究及分析的能力,增进学生对科学及其应用的欣赏。
第三节大气压优秀教学案例
(二)问题导向
1.引导学生提出问题,如大气压是什么、大气压的单位是什么等,激发学生的思考。
2.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鼓励学生分享自己的观点和看法,培养学生的表达能力。
3.引导学生通过实验、观察等方法,收集证据,验证假设,解决问题。
4.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教师给予适当的引导和提示,帮助学生建立正确的思维模式。
第三节大气压优秀教学案例
一、案例背景
本案例背景选自小学科学四年级下册“第三节大气压”的内容。在之前的学习中,学生已经掌握了简单的水循环、气体的性质等知识。本节课主要让学生了解大气压的概念、作用以及在生活中的一些应用。通过学习,学生能够认识到大气压的存在,并能够运用大气压的知识解释生活中的现象。
为了提高教学效果,我以生活实际为切入点,设计了一系列具有启发性的教学活动。首先,我通过一个简单的小实验,让学生直观地感受到大气压的存在。接着,我引导学生观察生活中的一些现象,如吸管喝饮料、抽水机工作等,让学生认识到大气压在生活中的重要作用。在此基础上,我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分享彼此对大气压的理解和看法。最后,我布置了一个实践性作业,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设计一个利用大气压的简易装置。
2.设计有趣的实验,如马德堡半球实验、瓶子喷水实验等,让学生直观地感受大气压的存在,引发学生的好奇心。
3.提出问题,如大气压是什么、大气压的单位是什么等,激发学生的思考。
4.利用多媒体课件,展示大气压的相关现象和原理,增强学生的直观感受。
(二)讲授新知
1.讲解大气压的概念,让学生了解大气压的定义、特点和单位。
3.问题导向:创设问题情境,引导学生提出问题,激发学生的思考。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鼓励学生分享自己的观点和看法,培养学生的表达能力。通过问题导向,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和团队协作的能力。
粤教版四年级科学下册教学设计 13大气压力教案
《13大气压力》教案一、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1.知道在生活中存在着大气压力。
2.了解大气压力在生活中的应用。
(二)过程与方法1.培养学生观察、分析问题的能力。
2.培养学生实验操和收集整理信息的能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认识到科学是不断发展的。
2.乐于用学到的科学知识解决问题。
二、教学重点通过实验和活动认识到大气压力。
三、教学难点指导学生动手实验,引导他们通过观察、实验特别是吸盘能够吸住玻璃表面的实验,让学生通过分析、讨论,找出吸盘的秘密,知道这是大气压力的作用。
四、课时安排1课时五、教学准备吸盘、托盘、钩码、胶管、水槽、注射器、吸管、可乐、口服液的吸管等材料。
六、教学过程一、问题情景:波波指着墙上的吸盘说:“吸盘没有涂上胶水,为什么也能牢牢地吸在瓷砖上呢?”妍妍观察后说:“这个小小的吸盘还可以挂不少东西呢!”几位主题人物正在讨论着这个话题。
我们很多学生也会发现这些问题,也同样会提出类似的疑问。
这就需要我们通过学习有关大气压力的知识,探究有关的科学问题。
1.图片出示教学科书的任务驱动页。
2.问题请同学们回忆一下,在我们日常生活中,你有见过或者用过图示的吸盘呢?吸盘上有没有胶水?3.目的让学生联系生活中应用科学知识的实让学生联系生活中应用科学知识的实际例子。
培养学生善于观察生活细节的习惯。
二、活动一:吸盘的秘密看看吸盘的样子是怎样的,有什么特点,吸盘上没有涂胶水,但是为什么能够吸在光滑的物体表面上呢?这一连串有关吸盘的问题,正是这个活动需要进行探究的问题。
我们可以先组织学生观察吸盘的样子和结构,了解吸盘的特点。
然后,试一试把吸盘轻轻地放在光滑的物体(如玻璃)表面上,看看吸盘能不能被吸在物体的表面上(一般情况下,吸盘是不会被吸在物体的表面上的)。
但是,如果把吸盘紧紧地按压在光滑的物体表面(如玻璃)上,吸盘里的空气就被挤压出来,吸盘外的大气压力就会把吸盘牢牢地如果将吸盘紧紧按压在玻璃表面,吸盘的形状有什么变化?吸盘里的空气会怎样?吸盘能不能吸在玻璃板上呢?压在物体的表面上了。
大气压力_小学自然教案_模板
大气压力_小学自然教案_模板目的要求:1、通过本课教学,使学生知道大气有压力,大气压力来自四面八方;了解大气压力的应用。
2、培养学生的实验能力和归纳概括能力。
课前准备:教师:衣钩、挂图或投影、能挂在衣钩上的物体、投影仪、马德堡半球实验情景、大气压的应用投影片……分组实验材料:水槽、纸板、水。
学生准备材料:玻璃杯、自然实验盒(注射器、挂钩)、橡皮。
教学过程:导入新课:1、出示利用大气压力原理的塑料衣钩。
2、谈话:小朋友们知道这是什么吗?(这是塑料挂钩)你们知道它有什么用吗?(用他来挂衣服或炊具等物体)?怎么用它?(使劲按在墙壁或玻璃等比较平的物体上挂钩就会贴在上面了。
3、演示:(1)将塑料挂钩按在黑板上或窗玻璃上,用它来挂衣服或其它物体)。
(2)让小朋友们上来拉一拉,看看是否很粘。
(3)请小朋友们拿出学具袋中的一个塑料“碗”来按在课桌上,体会一下是不是很粘。
4、谈话:为什么这个塑料挂钩掉不下来呢?为什么你们把塑料“碗”按在课桌上要用一定的力才能把这个“碗”拔下来呢?5、讲述:这节课,我们就来研究塑料挂钩的秘密。
学习新课:1、指导学生认识大气压力(1)讲述:为了弄清塑料挂钩的秘密,我们来做个试验。
(2)演示实验:拿一只玻璃环装满水,将一块纸板盖住杯口,杯里不要有气泡,用手按住纸板,把杯子倒过来。
(先不要松手)(3)提问:松开手后,纸板会不会掉下来?杯里的水会不会流出来?(学生发表意见后,松手)(4)学生分组实验。
(同上)(5)学生汇报实验结果。
(6)讨论:·纸板为什么不会掉下来?水为什么流不出来?·是什么力量把纸板压得紧紧的?(希望学生能说出是大气压力)空气的压力是往什么方向压的?(启发学生说出是由下往上压)(7)学生分组实验:请同学们把自然实验盒中的注射器拿出来,将注射器的活塞推到底部,口朝下,用橡皮堵住口,把活塞往外拉。
(8)汇报实验结果:能把活塞拉出来吗?拉活塞时,你有什么感觉?(9)讨论:·为什么活塞拉不出来?是什么力量把活塞压得这样紧?(空气的压力)·空气的压力是向什么方向压?(启发学生说出是自上往下压)·以上两个实验有什么相同点?说明什么?(10)学生汇报。
《13大气压力》教案新部编本
精选教课教课设计设计| Excellent teaching plan教师学科教课设计[ 20–20学年度第__学期]任教课科: _____________任教年级: _____________任教老师: _____________xx市实验学校《 13 大气压力》教课设计一、教课目的(一)知识与技术1.知道在生活中存在着大气压力。
2.认识大气压力在生活中的应用。
(二)过程与方法1.培育学生察看、剖析问题的能力。
2.培育学生实验操和采集整理信息的能力。
(三)感情态度与价值观1.认识到科学是不停发展的。
2.乐于用学到的科学知识解决问题。
二、教课要点经过实验和活动认识到大气压力。
三、教课难点指导学生着手实验,指引他们经过察看、实验特别是吸盘能够吸住玻璃表面的实验,让学生经过剖析、议论,找出吸盘的奥密,知道这是大气压力的作用。
四、课时安排1课时五、教课准备吸盘、托盘、钩码、胶管、水槽、注射器、吸管、可乐、口服液的吸管等资料。
六、教课过程一、问题情形:波波指着墙上的吸盘说:“吸盘没有涂上胶水,为何也能紧紧地吸在瓷砖上呢?”妍妍察看后说:“这个小小的吸盘还能够挂许多东西呢!”几位主题人物正在议论着这个话题。
我们好多学生也会发现这些问题,也相同会提出近似的疑问。
这就需要我们经过学习有关大气压力的知识,研究相关的科学识题。
1.图片出示教课科书的任务驱动页。
2.问题请同学们回想一下,在我们平时生活中,你有见过或许用过图示的吸盘呢?吸盘上有没有胶水?3.目的让学生联系生活中应用科学知识的实让学生联系生活中应用科学知识的实质例子。
培育学生擅长察看生活细节的习惯。
二、活动一:吸盘的奥密看看吸盘的样子是如何的,有什么特色,吸盘上没有涂胶水,可是为何能够吸在圆滑的物体表面上呢?这一连串相关吸盘的问题,正是这个活动需要进行研究的问题。
我们能够先组织学生察看吸盘的样子和构造,认识吸盘的特色。
而后,试一试把吸盘轻轻地放在圆滑的物体(如玻璃)表面上,看看吸盘能不可以被吸在物体的表面上(一般状况下,吸盘是不会被吸在物体的表面上的)。
小学 科学 粤教版 四年级下册《认识大气压力》教案
13 认识大气压力(第一课时)教学目标:科学知识目标:知道在生活中存在着大气压力。
能力培养目标:1、培养学生观察、分析问题的能力。
2、培养学生实验操作的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1、意识到我们身边处处有科学。
2、乐于用学到的知识去解释身边的现象。
教学重点:1、知道在生活中存在着大气压力。
2、培养学生观察分析问题的能力。
教学难点:知道在生活中存在着大气压力。
教具准备:演示实验准备:杯子、塑料板。
分组实验准备(每组):学具吸盘(4个),学生自带各种吸盘。
研究讨论资料。
其它准备:课件教学时间:一课时教学过程:一、导入1、猜一猜魔术:塑料板盖着装满水的杯子,杯子倒立,会出现哪些现象?。
2、导出本节课研究课题,让学生对课题提出一些想研究的问题。
(板书:13 认识大气压力)二、通过吸盘实验,初步感知大气压力的存在1、玩一玩让学生看研究讨论资料卡,小组组织研究。
(提示当两个吸盘吸在一起时再拉开,感觉又怎样)2、讨论玩吸盘的过程,吸盘的形状变化,是否和空气有关。
3、通过学生自己课前收集资料分析实验现象。
4、课件解释“大气”和“大气压力”(强调有空气就会产生大气压力)(板书:大气→大气压力)5、让学生重新分析吸盘能吸在某些物体表面上原因:内外大气压力的差别,外面的大气压力把吸盘压在物体表面,而不是吸盘本身吸住物体表面。
三、通过刚学的大气压力知识,分析现象。
1、刚学的大气压力知识,分析魔术:塑料板盖着装满水的杯子,杯子倒立,塑料板为什么不会掉下来?2、学生提出对大气压力的其他疑问。
3、视频:展示马德堡半球实验,强调研究科学要克服困难,实践求真理。
四、利用大气压力知识,尝试发明创造和。
1、让学生说说生活里利用大气压力的其他例子。
2、让学生利用大气压力,设想创造发明。
3、欣赏别人创造发明。
五、课后设计实验,研究大气压力的大小,为第二课时的研究准备。
1、以木板、塑料板、钩码、吸盘为材料可以设计什么实验,研究什么问题?2、设计文字或图表。
粤教版科学四下第13课《大气压力》教学设计
粤教版科学四下第13课《大气压力》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粤教版科学四下第13课《大气压力》主要让学生了解大气压力的概念、作用和生活中的应用。
教材通过生动的实例和实验,引导学生探究大气压力的存在和作用,培养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和观察能力。
二. 学情分析四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实验操作能力和观察能力,对生活中的现象有好奇心。
但学生对大气压力的概念和原理理解起来可能有一定难度,需要通过具体的实例和实验让他们感受和理解大气压力的存在和作用。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了解大气压力的概念,知道大气压力的作用。
2.培养学生实验操作能力和观察能力,提高学生的科学思维能力。
3.培养学生对科学现象的好奇心和探究精神,增强学生对科学的兴趣。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大气压力的概念、作用和生活中的应用。
2.难点:大气压力的存在和作用的理解。
五. 教学方法1.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提出问题、探究问题、解决问题。
2.采用实验教学法,让学生亲身体验和观察大气压力的存在和作用。
3.采用生活中的实例教学法,让学生了解大气压力在生活中的应用。
六. 教学准备1.实验器材:气球、杯子、水、吸管等。
2.教学多媒体:PPT、视频等。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通过一个生活中的实例,如用吸管吸饮料,引出大气压力的概念。
2.呈现(10分钟)介绍大气压力的概念,让学生了解大气压力的存在和作用。
3.操练(15分钟)进行一个简单的实验,如用气球和杯子演示大气压力,让学生亲身体验和观察大气压力的存在和作用。
4.巩固(10分钟)通过PPT和视频,展示大气压力的应用,如呼吸、血压等,巩固学生对大气压力的理解。
5.拓展(10分钟)让学生思考和讨论大气压力在生活中的其他应用,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能力。
6.小结(5分钟)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总结,让学生明确大气压力的概念和作用。
7.家庭作业(5分钟)布置一道与大气压力相关的实践作业,如观察家里的电器设备中大气压力的应用。
2019-2020年粤教科版小学科学四年级下册《大气压力》教案附反思
2019-2020年粤教科版小学科学四年级下册《大气压力》教案附反思一、教材简析:《大气压力》一课选自粤教科技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小学《科学》四年级下册。
这节课包括:吸盘的秘密(引出问题),吸盘能挂多重的物体(实践活动),马德堡半球实验(历史资料),大气压力在生活中的应用(生活实例)。
整节课以最初的生活图片引出问题,且以探究问题和问题延伸为一条线,引导学生认识大气压力,其中以探究活动最为引人注目,并提醒学生注意从生活中提问和学习。
探究专题及观点:由于本节课探究活动所需材料对于某些学校可能有一定的困难,故本人现将课本的探究活动略为改动(实验探究活动会在教学过程中介绍到),在不影响教学目标的情况下,进一步增加可操作性和趣味性,丰富学生的探究活动,提高学生的认知兴趣。
二、学生分析:学生总体较好,活泼可爱,对事物有好奇感和探究性趣,思维灵敏,综合素质较强。
三、教学内容:粤教科技版小学科学四年级下册第71至75页。
另外,增加一个分组实验。
四、教学策略:首先通过提出问题设置悬念,进而通过全体学生亲自动手参与探究活动,再次联系生活实例,最后得到一般的规律和观念。
五、教学方法:学生亲自动手参与探究,教师演示实验展示,教师提问提示,学生自学交流讨论并回答问题。
六、教学目标:1、发现、认识大气压力的存在。
2、培养学生通过科学有效的实验手段来探究事物规律的学习方法。
3、养成爱科学、学科学、用科学的态度。
七、教学过程:1、设置疑问:(1)教师:请大家翻开书看第71页的图片,为什么吸盘能吸在墙壁上呢?学生:因为吸盘能吸在墙壁上。
教师:难道吸盘自己有吸引力吗?(2) 教师:水总是从高处往低处流,有没有不是这样的情况出现呢?学生:如果用东西盛住,或有东西阻挡,水才不会往下流。
教师:如果用盛满水的杯子倒过来呢?2、分组实验活动开始:分组:全班2人1组,共29组。
材料准备:每组1个塑料桶,1个玻璃杯,5张纸片(大小足够盖住杯口),半桶水。
粤教版小学《大气压力》教学设计
粤教版小学《大气压力》教学设计篇一:粤教版科学四年级下册教案之《大气压力》第十三课大气压力教学目标:科学知识:1.知道在生活中存在着大气压力。
2.了解大气压力在生活中的应用。
能力培养:1.培养学生观察、分析问题的能力。
2. 培养学生实验操和收集整理信息的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1.认识到科学是不断发展的。
2. 乐于用学到的科学知识解决问题。
重点难点:通过实验和活动认识到大气压力。
教学准备:吸盘、托盘、钩码、胶管、水槽、注射器、吸管、可乐、口服液的吸管等材料。
课时安排:2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问题情景:波波指着墙上的吸盘说:“吸盘没有涂上胶水,为什么也能牢牢地吸在瓷砖上呢?”妍妍观察后说:“这个小小的吸盘还可以挂不少东西呢!”几位主题人物正在讨论着这个话题。
我们很多学生也会发现这些问题,也同样会提出类似的疑问。
这就需要我们通过学习有关大气压力的知识,探究有关的科学问题。
1.图片出示教学科书的任务驱动页。
2.问题:请同学们回忆一下,在我们日常生活中,你有见过或者用过图示的吸盘呢?吸盘上有没有胶水?3.目的:让学生联系生活中应用科学知识的实让学生联系生活中应用科学知识的实际例子。
培养学生善于观察生活细节的习惯。
二、活动一:吸盘的秘密看看吸盘的样子是怎样的,有什么特点,吸盘上没有涂胶水,但是为什么能够吸在光滑的物体表面上呢?引申的问题:吸盘能吸在所有的物体表面吗?试一试,怎样才能让吸盘牢牢地吸在物体上。
1.媒体:出示吸盘的图片和实物并观察。
2.操作:让学生代表演示让吸盘吸住玻璃的做法。
3.问题:如何让吸盘可以稳稳地吸住玻璃?原理是什么?4.目的:通过实验与观察让学生知道吸盘吸住玻璃的原理,初步知道大气压力的存在。
三、活动二:吸盘能挂多重的物体引申的问题:为什么在吸盘吸物体之前,先用清水弄湿吸盘,这样吸盘能吸得更牢呢?1.问题:吸盘放在各种物体的表现上是一样的牢固吗?它最重能挂起多重的物体?2.实验:(1)小组猜测实验现象和结果,并以此设计实验所要的用品。
苏教版四年级科学课《神奇的大气压》教案
准备材料:空饮料瓶(塑料)、一杯温水、空杯子
实验二:
实验名称:杯子倒立不漏水
准备材料:齐口杯子、纸片、一杯水、水盆
教 学 效 果
良好
反 思
大气是学生熟悉的一种气体。但是它却又是看不见,摸不着的,对于大气压力更是无法想象其存在。
本课我认为成功的地方:为了让学生亲身感受到大气压力的存在,本课进行了两个实验活动,饮料瓶,水杯,液体水,纸片等材料是学生很熟悉的物体,在活动中,激起了学生思维的冲突,引发了思考:什么是大气压强?这同时也体现了大气压力神奇的一面,从而让学生深深体验到科学的无穷魅力,以及学习科学的乐趣,培养了他们的好奇心和探究欲。
平头镇中心学校“网络课堂”备课教案
学校
石河小学
年级
四年级
科目
科学
课题
《神奇的大气压》
时间
3.24
授课形式
直播授课
教学
目标
教学目标和能力要求:
1、科学知识目标
⑴ 知道在生活中存在着大气压力;
⑵ 了解大气压力在生活中的应用。
2、能力培养目标
⑴ 培养学生观察、分析问题的能力;
⑵ 培养学生实验操作和收集整理信息的能力。
实验二:
实验名称:杯子倒立不漏水
准备材料:齐口杯子、纸片、一杯水、水盆
2.补充相关知识
生活中的应用:压力锅,拔火罐,注射器,吸管喝水,吸尘器,吸盘挂钩
三.观看相关视频
四,总结
五,布置作业:
想想还有哪些物品利用了大气压的原理实验一:
实验名称:瓶子瘪了
《大气压强》教案
《大气压强》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大气压强的概念,知道大气压强的存在。
2. 让学生掌握大气压强的测量方法,学会使用气压计。
3. 让学生了解大气压强与天气、海拔等因素的关系。
4. 培养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和观察能力,提高学生的科学思维能力。
二、教学内容:1. 大气压强的概念及其存在2. 气压计的使用方法3. 大气压强与天气、海拔的关系4. 实验:探究大气压强的变化规律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大气压强的概念、测量方法以及大气压强与天气、海拔的关系。
2. 教学难点:大气压强的测量方法以及实验操作。
四、教学方法:1. 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探究大气压强的概念和存在。
2. 使用实验演示法,让学生直观地了解大气压强的测量方法和变化规律。
3. 运用小组讨论法,培养学生团队合作精神,共同分析大气压强与天气、海拔的关系。
五、教学准备:1. 教具:气压计、实验器材(如气球、水银柱、玻璃管等)。
2. 教学素材:相关PPT、视频、图片等。
3. 学生分组:提前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每组选定一名组长。
六、教学过程:1. 引入新课:通过展示PPT、视频或图片,引导学生关注大气压强现象,激发学生兴趣。
2. 讲解大气压强的概念及其存在:结合实例,讲解大气压强的定义和存在。
3. 演示气压计的使用方法:现场演示如何使用气压计测量大气压强,让学生了解测量原理。
4. 学生实验操作:分组进行实验,让学生动手操作,观察大气压强的变化规律。
六、课堂小结:1. 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让学生掌握大气压强的概念、测量方法和变化规律。
2. 强调大气压强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七、作业布置:1. 请学生查阅相关资料,了解大气压强与天气、海拔的关系。
2. 完成课后实验题,巩固所学知识。
八、教学反思:1. 反思本节课的教学效果,了解学生的掌握情况。
2. 对教学方法进行调整,以提高教学效果。
九、课后辅导:1. 针对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遇到的问题,进行个别辅导。
空气的压力科学教案
空气的压力科学教案示例文章篇一:《空气的压力》同学们,你们有没有想过,为什么我们能在地球上稳稳地站着,而不会飘到空中去?为什么气球可以鼓起来?又为什么有些东西会被空气压得紧紧的?今天,咱们就一起来探索神奇的空气压力!想象一下,空气就像一群看不见的小精灵,它们到处乱跑,还会对周围的东西施加力量。
这股力量就是空气压力啦!咱们先做个小实验。
准备一个塑料瓶和一张纸。
把塑料瓶装满水,然后把纸盖在瓶口上,迅速把瓶子倒过来。
哎呀,神奇的事情发生了,纸居然没有掉下来,水也没有流出来!这是为啥呢?难道是有魔法吗?当然不是啦!这就是空气压力在起作用。
瓶子里的水想流出来,但是外面的空气压力把纸紧紧地压在瓶口上,不让水流出来。
再想想看,我们平时用吸管喝饮料的时候,是不是吸一口,饮料就上来了?难道是饮料自己想跑到我们嘴里吗?哈哈,不是的!当我们吸吸管的时候,吸管里的空气被吸走了,里面的压力变小了,而外面的空气压力比较大,就把饮料压进吸管,送到我们嘴里啦。
还有呢,大家见过打气筒吧?给自行车轮胎打气的时候,不停地按压打气筒,轮胎就会越来越鼓。
这是因为打气筒把更多的空气打进轮胎里,轮胎里的空气越来越多,压力也就越来越大,把轮胎撑得鼓鼓的。
老师在课堂上给我们讲这些的时候,我都惊讶得合不拢嘴了,心里一直在想:“这空气压力也太神奇了吧!”同学们也都叽叽喳喳地讨论着,有的说:“这空气压力简直就是个隐形的大力士!”有的说:“要是能把空气压力控制好,那能做多少好玩的东西呀!”那空气压力在生活中还有哪些用处呢?比如,我们家里用的吸盘挂钩,它能紧紧地吸在墙上,就是因为把里面的空气挤出去了,外面的空气压力把它压在墙上。
还有高压锅,通过增加锅内的空气压力,能让食物更快地煮熟。
哎呀,这空气压力可真是无处不在,又这么重要!要是没有空气压力,咱们的生活得乱套啦!所以说,科学真是太有趣,太神奇啦!咱们可得好好学习科学知识,才能发现更多像空气压力这样好玩的东西,你们说是不是呀?我的观点是:空气压力虽然看不见摸不着,但它却对我们的生活有着巨大的影响。
粤教版科学四年级下册大气压力说课稿
13大气压力说课稿黑龙江省同江市第一小学刘正学尊敬的各位评委:我是来自黑龙江省同江市第一小学的科学教师。
我将要说课的内容是《大气压力》。
我将从七个方面进行说课一、说教材《大气压力》是九年义务教育六年制粤教版小学科学四年级下册第四单元《常见的力》中的第三课。
本课通过学生对日常生活中一些大气压力应用实例的观察,分析,以及相应的实验探究,要求达到以下教学目标:二、说教学理念:科学学习要以探究为核心。
探究既是科学学习的目标,又是科学学习的方式。
亲身经历以探究为主的学习活动是学生学习科学的主要途径。
在本节课中我把探究大气压力的存在和大小作为学习的核心,向学生提供充分的科学探究机会,使他们在像科学家那样进行科学探究的过程中,体验学习科学的乐趣。
三、说教学目标1、科学知识目标:使学生知道生活中存在着大气压力,并了解大气压力在生活中的应用。
2、能力培养目标:培养学生观察分析问题的能力,以及实验操作和收集整理信息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使学生认识到科学是不断发展的,并乐于用学到的科学知识去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四、说教学重难点:综合以上的分析和理解,我确立教学重难点如下:学生通过探究知道在生活中存在着大气压力。
用大气压力的知识来解决生活中的问题。
五、说教学准备:演为了更好地突出重点,突破难点,我利用了以下材料辅助教学示实验准备:杯子、水、针等分组实验准备:吸盘、玻璃片、铁文具盒、钩码、木板、实验记录单等其它准备:课件教学时间:1课时。
三、说教学理念:科学学习要以探究为核心。
探究既是科学学习的目标,又是科学学习的方式。
亲身经历以探究为主的学习活动是学生学习科学的主要途径。
在本节课中我把探究大气压力的存在和大小作为学习的核心,向学生提供充分的科学探究机会,使他们在像科学家那样进行科学探究的过程中,体验学习科学的乐趣。
六、说教法学法在本节课中,我主要采取了探究发现法,实验探索法,小组讨论法进行教学。
由于大气压力是看不见摸不着的,这就在客观上就增加了学生认知大气压力的难度。
小学四年级科学公开课教案:神奇的大气压力
小学四年级科学公开课教案:神奇的大气压力教学目标和能力要求:1、科学知识目标⑴知道在生活中存在着大气压力;⑵了解大气压力在生活中的应用。
2、能力培养目标⑴培养学生观察、分析问题的能力;⑵培养学生实验操作和收集整理信息的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⑴努力使学生保持强烈的探究欲望和积极尝试的探究精神,能主动完成实验,专注地参与讨论,培养相互合作的科学态度,并能体验到日常生活中处处有科学。
⑵乐于用学到的科学知识解决问题。
教学过程:(一)、游戏导入,提出问题师:(先出示一空瓶子,盖上一张纸,用手压住)倒过来纸会掉下来吗?生:会。
(教师演示:纸掉下来)师:(再出示一装满水的瓶子,盖上一张纸用手压住)倒过来,纸会掉下来吗?生:不会。
它被水吸住了。
(师操作,纸没有掉下来)师:为什么两次的现象不一样呢?这其中有什么奥秘?这节课我们来探索这个问题?(二)、亲历探索,解决问题师:(出示一吸盘)这是什么?玩过吗?生:是吸盘,玩过。
师:怎么玩?生:可以把它吸在玻璃上。
师:还能吸在哪里?试一试。
(生活动后汇报)生1:可以吸在书上。
生2:可以吸在手上,不过一会儿就掉下来。
生3:可以吸在文具盒上。
(有金属的,有塑料的)生4:可以吸在墙上。
……师:你在哪里见过吸盘?吸在哪里?做什么用?生1:我在厨房里见过,吸盘吸在墙上,用来挂一些锅勺什么的。
生2:我在卫生间里看过,吸在瓷砖上,用来挂一些布,一些卫生间里的用品。
生3:我的房间里有。
吸在墙上,用来挂装饰品。
生4:有的司机把吸盘吸在玻璃窗上挂一个中国结。
……师:生活中许多地方用到了吸盘,来挂一些物件。
那么怎样才能使吸盘牢牢的吸在一些物体上的?它的密秘在哪里?请同学们再次玩一玩吸盘,并仔细观察。
(一会儿,学生举手)生1:我发现吸盘只是放在玻璃上是吸不住的,必须把吸盘里的空气挤走,它才能吸上去。
生2:我发现必须要把里面的空气尽量挤走,吸盘变瘪了,这时就能牢牢地吸在物体上面。
师:是这样吗?生:是。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生2:我觉得大气压力很有趣很好玩。
生3:现在我知道吸饮料不是吸上来的,而是被大气压力压上来的。
生4:大气压力太神奇了。
生5:我觉得大气压力在生活中应用很广泛,对人类的帮助很大,可以给人们的生活带来方便。
……
(三)、拓展延伸,深化问题
师:生活中这样的事例还很多,如打点滴时,用玻璃瓶为什么比用塑料袋多一个小管子?高压锅又是应用了什么原理把食物压熟的呢?课后请同学们继续找一找什么地方还应用了大气压力原理,并查阅资料解释其中的现象。此外,你能利用大气压力原理制作一个小制作吗?课外时间试一试。
小学四年级科学公开课教案:神奇的大气压力
教学目标和能力要求:
1、科学知识目标
⑴ 知道在生活中存在着大气压力;
⑵ 了解大气压力在生活中的应用。
2、能力培养目标
⑴ 培养学生观察、分析问题的能力;
⑵ 培养学生实验操作和收集整理信息的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
⑴ 努力使学生保持强烈的探究欲望和积极尝试的探究精神,能主动完成实验,专注地参与讨论,培养相互合作的科学态度,并能体验到日常生活中处处有科学。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一会儿,学生举手)
生1:我发现吸盘只是放在玻璃上是吸不住的,必须把吸盘里的空气挤走,它才能吸上去。
生2:我发现必须要把里面的空气尽量挤走,吸盘变瘪了,这时就能牢牢地吸在物体上面。
师:是这样吗?
生:是。
生3:要吸在比较平的物体上,不然会掉下来。
师:你们观察的真仔细。为什么把里面的空气挤走就能使吸盘牢牢吸在物体上呢?这是因为我们地球上有一层厚厚的大气,在大气中的物体都会受到大气压力的影响。把吸盘里面的空气挤走,就只有外面的大气产生压力,把吸盘牢牢压在物体上。如果是不平的物体表面,空气就会进去,吸盘就会掉下来。那么吸盘吸在物体上后到底能挂多重的物体呢?(吸力有多大)
(二)、亲历探索,解决问题
师:(出示一吸盘)这是什么?玩过吗?
生:是吸盘,玩过。
师:怎么玩?
生:可以把它吸在玻璃上。
师:还能吸在哪里?试一试。
(生活动后汇报)
生1:可以吸在书上。
生2:可以吸在手上,不过一会儿就掉下来。
生3:可以吸在文具盒上。(有金属的,有塑料的)
生4:可以吸在墙上。
……
师:你在哪里见过吸盘?吸在哪里?做什么用?
师:对!空气进到吸盘里面,里外都有了大气,这时就不能把吸盘牢牢压在物体上了。请再仔细观察还有什么发现?
生:第11组为什么在木板上是零瓶。
师:请第1组和11组的代表把木板给大家看一看。并说说你们的做法。
生1:他们的木板都很粗糙。
生2:开始我们把吸盘吸在木板上就掉了下来。后来在吸盘上搞了一点水就吸上去了。但只挂了一瓶就掉了下来。
生1:说明了吸盘的吸力很大。
生2:说明了大气压力很大。
师:小小吸盘,大大吸力,这全是谁的神力?
生:大气压力的神力。
师:吸盘吸在什么样的物体上挂的物体多呢?下面请每个小组分别把吸盘吸在玻璃和木板上,看一看分别能挂多少瓶矿泉水。
(小组活动,教师巡视指导,做好的小组派代表填写表格)
师:观察以上数据你有什么发现?
(生小组讨论后)
生1:我们用的钢笔。吸墨水时,把里面的空气挤掉,放开手,大气就把墨水压进笔管。
生2:我们用的中性笔芯,用了一种液体封住油墨,大气压住这些液体,油墨就不会倒流出来,而是一点一点往下压。
师:见过茶壶吗?为什么盖上有一个小孔?
生:这个小孔是让大气进去,产生的大气压力把茶水倒出来。
师:通过以上的探究你有什么体会和感想?
生3:因为我们的木板太粗糙了。所以吸盘根本吸不上去。
师:说的很好。做实验时要尊重事实,我们学科学就应该实事求是,但要找出原因。现在,谁能解释一下开始上课时所做的实验。
生1:第一次空瓶里外都有空气,所以纸会掉下来。
生2:当瓶里只有水没有空气时,倒过来后大气压力托住了纸片。
师:对!在装满水的瓶子倒过来纸不会掉下来,主要是大气压力压住了纸片,而不全是被水吸住的缘故。是谁发现了神奇的大气压力呢?请同学阅读课文74页有关资料——马德堡半球实验。
生1:我发现吸盘吸在玻璃上挂的矿泉水比木板上多。
生2:我发现第一组和第九组在木板上数据相差太大。
师:请这两组同学把木板拿上来让大家比较一下有什么不同?
生1:第一组的木板比较粗糙,第九组的木板用油漆漆过,很光滑。
生2:我发现吸盘吸在光滑的物体上挂的东西多。
师:这是什么原因呢?
生:粗糙的木板,空气能进到吸盘里,而光滑的物体空气进不去。
生:可以做实验来看一看。
师:我们把吸盘吸在瓷砖上。猜一猜能挂多少瓶矿泉水(550毫升一瓶)。
(学生猜测,教师填写下表)
组别:
猜测瓶数:
实际瓶数:
师:实际操作时要怎样做,才能获得较为准确的数据?
生1:把吸盘吸在瓷砖上要尽量挤掉里面的空气。
生2:放瓶子时要小心,一个一个地放。
师:小组活动时还要注意分工合作。如果放7瓶,吸盘就掉下来,说明能挂几瓶?
这同时也体现了大气压力神奇的一面,从而让学生深深体验到科学的无穷魅力,以及学习科学的乐趣,培养了他们的好奇心和探究欲。此外,选择挂的物体用什么材料也进行了探索。根据学校的实际情况,从安全和易准备两个方面考虑,选择了饮料瓶来做所挂物体,不仅能让学生准备,而且也同时让学生体会到生活中处处有科学,科学并不神秘,就在身边。
师:生活中什么地方应用了大气压力呢?请同学们讨论课文75页有关事例。
师:饮料是你吸上来的吗?
生1:不是。吸饮料时,大气压力把饮料压入吸管,我们就喝到了饮料。
生2:打针时大气压力也帮了大忙。
生3:给金鱼缸换水时,把管中注满水,一头放入缸中,大气压力就会把水压到管中流了出来。
师:生活中还有哪些地方应用了大气压力?
⑵ 乐于用学到的科学知识解决问题。
教学过程:
(一)、游戏导入,提出问题
师:(先出示一空瓶子,盖上一张纸,用手压住)倒过来纸会掉下来吗?
生:会。(教师演示:纸掉下来)
师:(再出示一装满水的瓶子,盖上一张纸用手压住)倒过来,纸会掉下来吗?
生:不会。它被水吸住了。(师操作,纸没有掉下来)
师:为什么两次的现象不一样呢?这其中有什么奥秘?这节课我们来探索这个问题?
(小组阅读后)
师:这里有两个大小一样的吸盘。你能利用它们来体验一下马德堡半球实验吗?
生:能。把两个吸盘放在一起挤走空气,就成了马德堡半球。
(指名两个小女生来拉,拉不动。另叫两个个子大点的男生,使了很大的劲终于拉开了。)
师:这说明了什么?
生:大气是看不见,摸不着的,想不到它有这么神奇,用了十六匹马才拉开,大气压力太大了。
生:6瓶。
师:比一比,哪一组同学合作的好,做得又快。做好的小组派代表来填写表格。
(学生活动,教师巡视指导)
师:请同学们观察表中数据,有什么发现?
生1:我发现实际的瓶数大多数比猜测的多。
生2:令我们大吃一惊。
生3:超出了大家的预料。
生4:都不一样。
生5:全都增加了。
师:确实让我们预料不到。但这却说明了什么?
生1:我在厨房里见过,吸盘吸在墙上,用来挂一些锅勺什么的。
生2:我在卫生间里看过,吸在瓷砖上,用来挂一些布,一些卫生间里的用品。
生3:我的房间里有。吸在墙上,用来挂装饰品。
生4:有的司机把吸盘吸在玻璃窗上挂一个中国结。
……
师:生活中许多地方用到了吸盘,来挂一些物件。那么怎样才能使吸盘牢牢的吸在一些物体上的?它的密秘在哪里?请同学们再次玩一玩吸盘,并仔细观察。
教学反思:
大气是学生熟悉的一种气体。但是它却又是看不见,摸不着的,对于大气压力更是无法想象其存在。为了让学生亲身感受到大气压力的存在,本课进行了两个实验活动,即在玩一玩吸盘中发现被牢牢吸在物体上的密秘;又通过猜测和实际挂一挂的活动,亲身体会到一个小小吸盘,却有大大吸力的神奇所在——大气压力的存在。
选择有结构性的活动材料。木板、玻璃、瓷砖,吸盘等材料是学生很熟悉的物体,在选择木板时有意识的选择了表面比较粗糙的和表面油漆过很光滑的。在活动中,学生发现同是木板实验数据却相差很大,激起了学生思维的冲突,引发了思考:只要是在光滑的物体表面,并尽量挤走吸盘里的空气,就会让吸盘牢牢地吸在上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