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境化学名词解释知识分享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名词解释

环境污染:由于人为因素使环境的构成或状态发生改变,环境素质下降,从而扰乱和破坏了生态系统和人们的正常生活和生产条件

环境污染物:进入环境后使环境的正常组成和性质发生直接或间接有害于人类变化的物质优先污染物:由于化学污染物种类繁多,世界各国都筛选出一些毒性强、难降解、残留时间长、在环境中分布广的污染物优先进行控制。

环境效应:自然过程或人类的生产和生活活动会对环境造成污染和破坏,从而导致环境系统的结构和功能发生变化。

环境物理效应:有物理作用引起的

环境化学效应:在各种环境因素影响下,物质间发生化学反应产生的环境效应

环境生物效应:环境因素变化导致生态系统变异而产生的后果

热岛效应:因燃料燃烧而放出大量热量,再加街道和建筑群辐射的热量,使城市气温高于周围地带

污染物的迁移:污染物在环境中发生的空间位移及其所引起的富集、分散、和消失的过程污染物的转化:污染物在环境中通过物理、化学或生物的作用改变存在形态或转变为另一种物质的过程

一次污染物:直接从污染源排放的污染物质(CO、SO2、NO等)

二次污染物:由一次污染物经化学反应形成的污染物(O3、硫酸盐颗粒物等)

空燃比:空气质量与燃料质量比值

化学计量混合物:完全燃烧时空气与燃料的混合物

大气污染物的迁移:由污染源排放出来的污染物由于空气的运动使其传输和分散的过程气温垂直递减率:随高度升高气温的降低率

辐射逆温:地面因强烈辐射而冷却所形成的逆温

大气温度/密度层结:静大气的温度或密度在垂直方向上的分布

大气稳定度:气层的稳定程度,或者说大气中某一高度上的气块在垂直方向上的相对稳定的程度

干绝热垂直递减率:干空气在上升时温度降低值与上升高度之比Гd

干绝热过程:干空气或未饱和湿空气在上升或下沉过程中的绝热过程

湍流/动力乱流:有规律水平运动的气流遇到起伏不平的地形所产生

对流/热力乱流:近地面的热空气上升,冷空气下降形成

最大混合层高度:污染物最大可扩散的高度

大气污染物的转化:污染物在大气中经过化学反应,转化成为无毒化合物,或者转化为毒性更大的二次污染物,加重了污染

自由基(游离基):由于共价键均裂而生成的有未成对电子的碎片

自由基的稳定性:自由基或多或少解离成较小碎片,或通过键断裂进行重排的倾向

自由基的活性:一种自由基和其他作用物反应的难易程度

抑制剂:会使自由基反应的速率减慢或自由基反应完全被抑制的物质

碎裂:是指自由基碎裂成一个稳定的分子和一个新的自由基

重排:可以发生在环状的体系中,通常是邻近氧的C-C键断裂生成羰基和一个异构的自由基;或者是1,2-或1,5-氢原子的转移。

加成:自由基对不饱和体系的加成,生成一个新的饱和的自由基

取代:自由基夺取其他分子中的氢原子或卤素原子生成稳定化合物的过程

歧化反应:氧化还原反应中,同一反应物的化合价有升有降.一部分化合价升高,一部分降低光化学反应:分子、原子、自由基或离子吸收光子而发生的化学反应

量子产率:化学物种吸收光量子后,所产生的光物理过程或光化学过程相对效率PAN:过氧乙酰基硝酸酯

光化学烟雾:含有氮氧化物和碳氢化合物等一次污染物的大气,在阳光照射下发生光化学反应而产生二次污染物,这种由一次污染物和二次污染物的混合物所形成的烟雾污染现象。

硫酸烟雾型污染:由于燃煤而排放出来的SO2,颗粒物以及由SO2氧化所形成的硫酸盐颗粒物所造成的大气污染现象。

酸性降水是指通过降水,如雨、雪、雾、冰雹等将大气中的酸性物质迁移到地面的过程,这种降水过程称为湿沉降

干沉降:大气中的酸性物质在气流的作用下直接迁移到地面的过程

酸沉降:干湿沉降共同称为酸沉降

酸雨:PH小于5.6的降雨

温室效应:大气中的CO2吸收来自地面辐射出来的红外光,把能量截留于大气中,从而使得大气温度升高的现象。

温室气体:能够引起温室效应的气体

一次颗粒物:直接由污染源排放出来的

二次颗粒物:大气中的某些污染组分之间或者这些组分与大气成分之间发生反应而产生的颗粒物

干沉降:颗粒物在重力作用下沉降或者与其他物体碰撞发生而发生的沉降

湿沉降:通过降雨、降水等使颗粒物从大气中去除的过程。

空气动力学直径(Dp):与研究粒子有相同终端降落速度的、密度为1g/cm3的球体直径。

可吸入颗粒物:PM10,空气动力学直径Dp小于等于10um

大气颗粒物的三模态:依据空气动力学直径Dp来分,Aitken核模Dp<0.05um

、积聚模0.05um2um

成核作用:饱和蒸气在颗粒物表面上形成液滴的现象。如雨滴的形成

黏合或凝聚:小颗粒形成较大的凝聚体并最终达到很快沉降粒径的过程

吸收:气体或蒸气溶解在微粒中

吸着:吸附在颗粒物表面上

无机颗粒物:只含有无机成分的颗粒物

有机颗粒物:大气中有机物质凝聚而形成的颗粒物或者有机物质吸附在其他颗粒物上而形成的颗粒物

生化(生物)需氧量(BOD):在一定体积水中有机物降解所消耗的氧的量

天然水的碱度:水中能与强酸发生中和作用的全部物质,即能接受H+的物质总量。

总碱度/甲基橙碱度:用强酸标准溶液滴定,用甲基橙作为指示剂,黄色变为橙红色(PH 为4.3)停止滴定,得到的结果

酚酞碱度:以酚酞作为指示剂,当溶液的PH降到8.3时得到的结果

苛性碱度:达到Phco32-所需酸量时的碱度

天然水的酸度:水中能和强碱发生中和作用的全部物质,即放出H+或经过水解能产生H+的物质的总量

富营养化:生物所需的氮、磷等营养物质大量进入湖泊、河口、海湾等缓流水体,英气藻类及其他浮游生物迅速繁殖,水体溶解氧量下降,鱼类及其他生物大量死亡的现象。

腐殖质:是一种带负电的高分子弱电解质,其形态构型与官能团的解离程度有关

表面吸附:胶体具有巨大的比表面和表面能,所以固液界面存在着表面吸附作用。为物理吸附。

离子交换吸附:胶体大部分带负电荷,易吸附一部分的阳离子,同时放出等量的其他阳离子。物理化学吸附。

专属吸附:在吸附过程中,除了化学键作用外,尚有加强的憎水键和van der waals 力或氢键在起作用。专属吸附作用不但可以使表面电荷改变符号,而且可使离子化合物吸附在同号电荷的表面上。

吸附等温线:在固定温度下,当吸附达到平衡时,颗粒物表面上的吸附量G与溶液中溶质平衡浓度c之间的关系曲线,其相应的数学方程式称为吸附等温式。

表面配位模式:把具体表面看作一种聚合酸,其大量羟基可以发生表面配合反应,但在配合平衡过程中,需将临近基团的电荷影响考虑在内,由此区别于溶液中的配合反应。

凝聚或絮凝:胶体颗粒的聚集

凝聚:由电解质促成的聚集

絮凝:由聚合物促成的聚集

异体凝聚:如果两颗粒电荷符号相同但电性强弱不等,则位能曲线上的能峰高度总是取决于荷电较弱而电位较低的一方。因此,在异体凝聚时,只要其中一重胶体的稳定性甚低而电位达到临界状态,就可以发生快速凝聚,而不论另一种胶体的电位高低如何。

电子活度:pE是平衡状态的电子活度,衡量溶液接收或迁移电子的相对趋势,在还原性很强的溶液中,其趋势是给出电子。

决定电位:若某个单体系的含量比其他体系高得多,则此时该单体系电位几乎等于混合复杂体系的pE

稳定常数:衡量配合物稳定性大小的尺度

累积稳定常数:几个配体加到中心金属离子的过程的加和

分配系数:非离子性有机物可通过溶解作用分配到土壤有机质中,并经过一定时间达到分配平衡,此时有机物在土壤有机质和水中含量的比值称为分配系数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