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线面关系及角与距离的计算复习教案一对一
数学1.2《点、线、面之间的位置关系离》教案六(苏教版必修2)
1.若直线l 经过点)1,2()1,2(----a B a A ,,且与经过点)1,2(-C 且斜率为32-的直线垂直,则实数a 的值是__________________.2.顺次连结)0,3(),3,6(),5,2(),3,4(--D C B A 四点所组成的图形的形状是____________. 3:4判断下列两条直线是否相交,若相交,求出他们的交点:(1)07237221=-+ =- y x l y x l :,:; (2)0812*******=+- =+- y x l y x l :,:; (3)32042421+-==++ x y l y x l :,:.例题剖析直线l 经过原点,且经过另两条直线010832=--=++y x y x ,的交点,求直线l 的方程.(1)已知直线l 经过两条直线020332=++=--y x y x ,的交点,且与直线013=-+y x 平行,求直线l 的方程.(2)已知直线l 经过两条直线024301022=-+ =+-y x y x ,的交点,且垂直于直线0423=+-y x ,求直线l 的方程.例3 某商品的市场需求量1y (万件),市场供应量2y (万件)与市场价格x (元/件)例1 例2分别近似地满足下列关系:701+-=x y ,2022-=x y .当21y y =时的市场价格称为市场平衡价格,此时的需求量称为平衡需求量. (1)求平衡价格和平衡需求量;(2)若要使平衡需求量增加4万件,政府对每件商品应给予多少元补贴?巩固练习1.与直线032=--y x 相交的直线的方程是( ) A .0624=--y x B .x y 2=C .52+=x yD .32+-=x y2.若三条直线010832=--=++y x y x ,和021=+++k ky x 相交于一点,则k 的值为_______________. 3.(1)两条直线0=-y x 和02=++y x 的交点,且与直线013=-+y x 平行的直线方程为_______________.(2)过直线042=+-y x 与直线05=++y x 的交点,且与直线02=-y x 垂直的 直线方程是_______________.4.已知直线1l 的方程为03=++C y Ax ,直线2l 的方程为0432=+-y x ,若1l ,2l 的交点在y 轴上,则C 的值为( )A .4B .4-C .4±D .与A 有关课堂小结两直线方程联立方程组的解的个数与直线位置关系的联系课后训练班级:高一( )班 姓名:____________一 基础题 1.(1)斜率为2-,且过两直线043=+-y x 和04=-+y x 的交点的直线的方程为__________________.(2)过两条直线032=+-y x 和092=-+y x 的交点和原点的直线的方程为_________________.(3)过两条直线082=-+y x 和012=+-y x 的交点,且平行于直 线0734=--y x 的直线的方程为_______________.2.三条直线082=++y ax ,1034=+y x 和102=-y x 相交于一点,1则a 的值为_________________.3.若直线21++=k kx y l :与422+-=x y l :的交点在第一象限内, 则实数k 的取值范围是__________________.4.斜率为3-,且与直线042=+-y x 的交点恰好在x 轴上的直线方程为__________.二 提高题5.已知两条直线1l :2354)3(l m y x m ,-=++:8)5(2=++y m x , 当m 为何值时, 1l 与2l :(1)相交;(2)平行;(3)垂直.6.已知三条直线08201=+- =++y x y x ,和053=-+y ax 共有三个不同的交点, 求实数a 满足什么条件?三 能力题7.求经过两条直线082=-+y x 和012=+-y x 的交点且与两坐标轴围成的 三角形面积为21的直线l 的方程.。
高中数学必修二《点、直线、平面之间的位置关系》复习课优秀教学设计
掌握基本图形,证明平行垂直《点、直线、平面之间的位置关系》复习课教学设计【教材分析】点、直线、平面之间的位置关系,是立体几何的重要内容,也是高考的常考内容,题型以证明、计算为主。
本节课选自《人教A版2003课标版必修2》的《点、直线、平面之间的位置关系》复习小结。
本章的内容较多,复习课分两个课时,本课时内容为平行垂直的证明问题,第二课时为计算等综合问题。
【新课标要求】①借助长方体模型,在直观认识和理解空间点、线、面的位置关系的基础上,抽象出空间线、面位置关系的定义,并了解如下可以作为推理依据的公理和定理。
②以立体几何的上述定义、公理和定理为出发点,通过直观感知、操作确认、思辨论证,认识和理解空间中线面平行、垂直的有关性质与判定。
③能运用已获得的结论证明一些空间位置关系的简单命题。
【教学对象】高一年级学生【学情分析】通过直观感知、操作确认,学生对课本出现的公理、判定定理、性质定理有初步的认识,但是在思辨论证方面,特别是综合问题就显得束手无策。
本节课旨在通过简单的基本模型,如三棱锥,四棱锥,圆柱、正方体等,熟悉一些简单常见模型的线面关系,常见条件的转化方法,进而学会分析处理综合问题。
【设计理念】本节课采用自主学习+教师点拨的形式,由浅入深,从简单到综合,化解平行垂直证明的难点,在每个环节完成后,教师都会及时引导学生反思,提升认识。
【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掌握平行之间的转化,垂直之间的转化,通过对知识的梳理,提高学生归纳知识和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
过程与方法——通过对平行的转化关系和垂直的转化关系的梳理,认识到各类平行、垂直问题的实质;通过简单模型的推理与证明,熟悉常见条件的转化方法,凸显数学知识的发展与联系。
情感与价值观——通过对知识的整合、梳理,理解线线、线面、面面位置关系之间的联系,进一步培养学生空间想象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线线平行、线线垂直的证明方法【教学难点】平行、垂直关系的转化【教法】探究式、互动式、启发式【教具】激光翻页笔、PPT课件、学案【教学过程】I 、课前自主学习学案一、平行问题1. 直线与平面平行的判定与性质定义判定定理性质定理自然语言 一条直线与平面α没有公共点,就说这条直线与这个平面平行平面外一条直线与此平面内一条直线平行,则该直线与此平面平行一条直线与一个平面平行,则过这条直线的任一平面与此平面的交线与该直线平行图形条件结论a ∥αb ∥α a ∥b2. 面面平行的判定与性质判定性质定义 定理 自然 语言一个平面与另一个平面没有公共点,就说这个平面与另一个平面平行一个平面内的两条相交直线与另一个平面平行,则这两个平面平行一个平面与两个平行平面相交,则交线平行两个平面平行,其中一个平面内的任意直线都与另一个平面平行图形条件结论 α∥βα∥β a ∥ba ∥α二、垂直问题(一)、直线与平面垂直1.直线和平面垂直的定义:直线l 与平面α内的 都垂直,就说直线l 与平面α互相垂直.2.直线与平面垂直的判定定理及推论文字语言图形语言符号语言判定定理一条直线与一个平面内的两条相交直线都垂直,则该直线与此平面垂直推论如果在两条平行直线中,有一条垂直于平面,那么另一条直线也垂直这个平面3.直线与平面垂直的性质定理文字语言图形语言符号语言性质定理垂直于同一个平面的两条直线平行性质直线垂直于平面,则垂直于平面内任意直线.性质垂直于同一条直线的两平面平行.(二)、平面与平面垂直1.平面与平面垂直的判定定理文字语言图形语言符号语言判定定理一个平面过另一个平面的垂线,则这两个平面垂直2.平面与平面垂直的性质定理文字语言图形语言符号语言性质定理两个平面垂直,则一个平面内垂直于交线的直线垂直于另一个平面【学生活动】学生在课前完成知识点梳理【设计意图】学生通过课前梳理平行与垂直的定义、判定定理,性质定理,熟悉自然语言、符号语言、图形语言,特别是规范书写证明过程中的符号语言,提高课堂效率。
数学1.2《点、线、面之间的位置关系离》教案八(苏教版必修2)
1.平面的概念:光滑的桌面、平静的湖面等都是我们熟悉的平面形象,数学中的平面概念是现实平面加以抽象的结果.平面的特征:平面没有大小、厚薄和宽窄,平面在空间是无限延伸的.2.平面的画法:3.平面的表示方法:4.用数学符号来表示点、线、面之间的位置关系:点与直线的位置关系:点与平面的位置关系:直线与平面的位置关系:5.平面的基本性质:公理1:文字语言描述为:符号语言表示为:公理2:文字语言描述为:符号语言表示为:公理3:文字语言描述为:符号语言表示为:例题剖析例1 辨析:10个平面重叠起来,要比5个平面重叠起来厚.( ) 有一个平面的长是50米,宽是20米. ( ) 黑板面是平面. ( ) 平面是绝对的平,没有大小,没有厚度,可以无限延展的抽象的数学概念.( ) 例2例3 把下列语句用集合符号表示,并画出直观图.(1)点A 在平面α内,点B 不在平面α内,点A ,B 都在直线a 上; (2)平面α与平面β相交于直线m ,直线a 在平面α内且平行于直线m .例4 如图,ABC ∆中,若BC AB ,在平面α内,判断AC 是否在平面α内.巩固练习1.用符号表示“点A 在直线l 上,l 在平面α外”,正确的是( ) A .α∉∈l l A , B .α⊄∈l l A , C .α⊄⊂l l A , D .α∉⊂l l A , 2.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 ) A .ααα∈∴∈∈PQ Q P ,, C .αα∈∴∈∈⊂CD AB D AB C AB ,,, B .PQ Q P =⋂∴∈∈βαβα,, D .AB AB AB =⋂∴⊂⊂βαβα,, 3.为什么许多自行车后轮旁只安装一只撑脚?4.四条线段顺次首尾相接,所得的图形一定是平面图形吗?课堂小结正确使用集合符号表示点、线、面的位置关系,平面的基本性质.课后训练班级:高一( )班 姓名:____________一 基础题 12.直线和平面的公共点的个数可能为 . 3.根据下列条件画图:(1)a A a A ∈⊂∈,,αα; (2)αβα∈=⋂A l ,且β∈A ; (3)m B m B l l A A ∈=⋂=⋂∈∈,,,,βαβα;(4)ααα⊂⊂⊂c b a ,,且C a c B c b A b a =⋂=⋂=⋂,,.二 提高题4.如图,在长方体1111D C B A ABCD -中,下列命题 是否正确?并说明理由. ①.1AC 在平面B B CC 11内;②.若1O O 、分别为面1111D C B A ABCD 、的中心,则平面C C AA 11与平面11BDD B 的交线为1OO ; ③.由点C O A 、、可以确定平面;④.设直线⊄l 平面AC ,直线⊄m 平面C D 1,若l 与m 相交,则交点一定在直线CD 上;⑤.由点11B C A 、、确定的平面与由点D C A 、、确定的平面是同一个平面.5.平面⋂α平面l =β,直线α⊂a ,且a 与l 不平行,在β内作直线b ,使b a ,相交.三 能力题6.在正方体1111D C B A ABCD -中,画出平面1ACD 与平面1BDC 的交线,并说明理由.A 11A C A 1α β al。
高一数学辅导教案:空间点、线、面的关系
⎩⎪⎨⎪⎧ 共面直线⎩⎨⎧ 平行相交异面直线:不同在任何一个平面内,没有公共点(2)异面直线所成的角 ①定义:设a ,b 是两条异面直线,经过空间任一点O 作直线a ′∥a ,b ′∥b ,把a ′与b ′所成的锐角(或直角)叫做异面直线a ,b 所成的角(或夹角).②范围:⎝ ⎛⎦⎥⎤0,π2. 3.直线与平面的位置关系有平行、相交、在平面内三种情况.4.平面与平面的位置关系有平行、相交两种情况.5.等角定理空间中如果两个角的两边分别对应平行,那么这两个角相等或互补.二、重点题型讲解题型一 平面基本性质的应用例1 如图所示,正方体ABCD —A 1B 1C 1D 1中,E 、F 分别是AB 和AA 1的中点.求证:(1)E 、C 、D 1、F 四点共面;(2)CE 、D 1F 、DA 三线共点.思维升华 公理1是判断一条直线是否在某个平面的依据;公理2及其推论是判断或证明点、线共面的依据;公理3是证明三线共点或三点共线的依据.如图,平面ABEF⊥平面ABCD,四边形ABEF与四边形ABCD都是直角梯形,∠BAD=∠F AB=90°,BC∥AD且BC=12AD,BE∥AF且BE=12AF,G、H分别为F A、FD的中点.(1)证明:四边形BCHG是平行四边形;(2)C、D、F、E四点是否共面?为什么?题型二判断空间两直线的位置关系例2(1)如图,在正方体ABCD-A1B1C1D1中,M,N分别是BC1,CD1的中点,则下列判断错误的是()A.MN与CC1垂直B.MN与AC垂直C.MN与BD平行D.MN与A1B1平行(2)在图中,G、N、M、H分别是正三棱柱(两底面为正三角形的直棱柱)的顶点或所在棱的中如图,已知不共面的三条直线a、b、c相交于点P,A∈a,B∈a,C∈b,D∈c,求证:AD与BC是异面直线.题型三求两条异面直线所成的角例3空间四边形ABCD中,AB=CD且AB与CD所成的角为30°,E、F分别为BC、AD 的中点,求EF与AB所成角的大小.思维升华(1)求异面直线所成的角常用方法是平移法,平移的方法一般有三种类型:利用图中已有的平行线平移;利用特殊点(线段的端点或中点)作平行线平移;补形平移.(2)求异面直线所成的角的三步曲:即“一作、二证、三求”.其中空间选点任意,但要灵活,经常选择“端点、中点、等分点”,通过作三角形的中位线,平行四边形等进行平移,作出异面直线所成的角,转化为解三角形问题,进而求解.(1)已知正四面体ABCD中,E是AB的中点,则异面直线CE与BD所成角的余弦值为()确的命题是()①P∈a,P∈α⇒a⊂α;②a∩b=P,b⊂β⇒a⊂β;③a∥b,a⊂α,P∈b,P∈α⇒b⊂α;④α∩β=b,P∈α,P∈β⇒P∈b.A.①②B.②③C.①④D.③④5.如图所示,平面α,β,γ两两相交,a,b,c为三条交线,且a∥b,则a与c,b与c的位置关系是________.6.如图,正方体的底面与正四面体的底面在同一平面α上,且AB∥CD,则直线EF与正方体的六个面所在的平面相交的平面个数为________.7.若两条异面直线所成的角为60°,则称这对异面直线为“黄金异面直线对”,在连接正方体各顶点的所有直线中,“黄金异面直线对”共有________对.8.如图,空间四边形ABCD中,E、F、G分别在AB、BC、CD上,且满足AE∶EB=CF∶FB =2∶1,CG∶GD=3∶1,过E、F、G的平面交AD于点H.(1)求AH∶HD;(2)求证:EH、FG、BD三线共点.。
教案(空间中点、线、面的位置关系)
空间中点、线、面的位置关系教案3.点与平面空间中的平面也可看成这个平面上的所有点组成的集合.位置关系符号表示图形表示点A在平面α内α∈A点A不是平面α内的点α∉A4.直线与平面(1)直线l在平面α内(或平面α过直线l):直线l上的所有点都在平面α内,记作α⊂l.(2)直线l在平面α外:直线l上至少有一个点不在平面α内,记作α⊄l . ①直线l 与平面α相交:直线l 与平面α有且只有一个公共点A ,记作A l =α .①直线l 与平面α平行:直线l 与平面α没有公共点,记作α//l .5. 平面与平面位置关系符号表示图形表示 平面βα与相交 l =βα平面βα与平行 βα//三、直线与平面垂直1. 直线与平面垂直的定义:如果直线l 与平面α相交于点A ,且对平面α内任意一条过点A的直线m,都有ml⊥,则称直线l与平面α垂直(或l是平面α的一条垂线,α是直线l的一个垂面),记作α⊥l.其中点A称为垂足.2.点与面的距离:给定空间中的一个平面α及一个点A,过点A作只可以作平面α的一条垂线,如果记垂足为B,则称B为A在平面α内的射影(也称投影),线段AB为平面α的垂线段,AB的长为点A到平面α的距离.3.直线与平面的距离:当直线与平面平行时,直线上任意一点到平面的距离称为这条直线到这个平面的距离;4.两个平行平面的距离:当平面与平面平行时,一个平面上的任意一点到另一个平面的距离称为这两平行平面之间的距离.例 2 在正方体1111D C B A ABCD -中,(1)与直线1AA 异面的棱有 条; (2)与直线B A 1相交的棱有 条;(3)直线B A 1与直线C B 1的位置关系是 ; (4)直线B A 1与直线C D 1的位置关系是 .【答案】(1)排除相交和平行的情况,4条; (2)从一个顶点出发的棱有3条,所以共有6条;(3)异面,通过找到衬托平面来判断; (4)平行.例 3 已知1111D C B A ABCD -是长方体,且2,3,41===AA AD AB .(1)求点A 到平面11B BCC 的距离; (2)求直线AB 到平面1111D C B A 的距不在平面内,这与直线上无数个点都不在平面上不同.两条直线的平行依赖于在同一平面内没有公共点,所以仅由直线与平面平行不可得到.在正方体内,判断两条直线的位置关系,通过对图形的观察,熟练掌握位置关系描述和判断的方法.。
线和角的与复习的教案
线和角的整理与复习的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理解和掌握线和角的基本概念、性质和特点;能够运用线和角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2. 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操作、思考、交流等活动,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和创新思维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和好奇心,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和自主学习能力。
二、教学内容1. 线段的性质和特点2. 射线的性质和特点3. 直线的性质和特点4. 角的概念和分类5. 角的度量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线和角的基本概念、性质和特点的掌握。
2. 教学难点:角的概念和分类,角的度量。
四、教学准备1. 教学材料:教材、PPT、黑板、粉笔、几何模型等。
2. 教学环境:多媒体教室或教室。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一些图片,引导学生观察和描述其中的线和角,激发学生的兴趣和好奇心。
2. 新课导入:介绍线段、射线、直线的性质和特点,以及角的概念和分类。
3. 课堂讲解:通过PPT展示和黑板板书,详细讲解线段、射线、直线的性质和特点,以及角的概念和分类。
4. 实例解析:给出一些实际问题,引导学生运用线和角的知识解决,巩固所学内容。
5. 小组活动:学生分组讨论,互相交流对线和角的理解和应用,分享解题经验。
6. 课堂练习:给出一些练习题,让学生独立完成,检验对线和角的掌握程度。
7. 总结与复习: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总结和复习,强调重点和难点。
8. 拓展延伸:给出一些拓展题目,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9. 课堂小结:对本节课的学习内容进行小结,强调线和角的重要性和应用。
10. 布置作业:布置一些相关的作业题,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
六、教学评价1. 评价内容:学生对线和角的基本概念、性质和特点的理解和掌握程度。
2. 评价方法:通过课堂讲解、实例解析、小组活动和课堂练习,观察学生的参与程度、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 评价指标:对线和角的概念的理解、性质的掌握、解题能力的提升以及团队合作和自主学习的能力。
初中总复习点线面角教案
一、教学目标
1.巩固学生对点、线、面、角的定义及性质的理解;
2.提高学生运用点、线、面、角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
二、教学内容
1.点的性质及表示方法;
2.线的性质及表示方法,包括直线、射线、线段;
3.面的性质及表示方法,包括平面和曲面;
4.角的概念及分类,包括锐角、直角、钝角、周角;
3.案例分析:提供几个实际问题,让学生运用点、线、面、角的知识解决问题,巩固所学内容;
4.课堂练习:布置一些有关点、线、面、角的练习题,让学生独立完成,检测学习效果;
5.总结提升: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总结,强调重点知识,解答学生的疑问。
五、作业处理
1.布置一些有关点、线、面、角的课后练习题,要求学生独立完成;
2.鼓励学生进行空间想象,绘制点、线、面、角的图形,提高空间思维能力。
六、板书设计
1.点、线、面、角的定义及性质;
2.点、线、面、角之间的相互关系;
3.实际问题解决方法。
七、教学反思
本节课结束后,教师应认真反思教学效果,针对学生的掌握情况,调整教学策略,以便更好地引导学生复习和掌握点、线、面、角的知识。同时,注重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提高学生的数学素养。
5.点、线、面、角之间的相互关系;
6.运用点、线、面、角解决实际问题。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
1.重点:掌握点、线、面、角的定义及性质,能够运用点、线、面、角解决实际问题;
2.难点:理解点、线、面、角之间的相互关系,提高空间想象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
四、教学过程
1.复习导入:回顾点、线、面、角的定义及性质,引导学生回顾已学过的相关知识点的特点,无长度、宽度和高度,用小圆点表示;
空间点线面的位置关系复习学案人教课标版(优秀教案)
空间点线⾯的位置关系复习学案⼈教课标版(优秀教案)空间点线⾯的位置关系知识点回顾:、“∈”和“?”的区别点A在直线上,记作A a∈;直线a在平⾯α内,记作aα∈;点A在平⾯α内,记作Aα. 、公理及推论:公理的三个推论:推论经过⼀条直线和这条直线外⼀点,有且只有⼀个平⾯.推论经过两条相交直线,有且只有⼀个平⾯.推论经过两条平⾏直线,有且只有⼀个平⾯.公理平⾏于同⼀条直线的两条直线互相平⾏(平⾏传递)公理的应⽤⑴、证明线共⾯:⼀般是两线共⾯作原始题推⼴到多线共⾯,⼀般有两种证法:①两线确定⼀个平⾯,再证明第三线也在这个平⾯内.α、⼜同时具有确②其中两条直线确定⼀个平⾯α,另两条直线确定平⾯β,⽽βα、重合,从⽽三线共⾯.定平⾯的公共条件,进⽽β⑵、证明点共线:三点是某两个平⾯的公共点,则三点必定在平⾯的交线上.⑶、证明线共点:先证明两直线(不平⾏)必交于某⼀点,再证明第三条直线也经过这点(或者证明交点恰在第三条直线上),刚三线共点.⑷、证明多点共⾯:多点共⾯可转化为证明线共⾯问题.、直线的位置关系:共⾯平⾏(没有公共点)()直线与直线相交(有且只有⼀个公共点)异⾯(既不平⾏,⼜不相交)线在平⾯内(有⽆数个公共点)()直线和平⾯直线不在平⾯内平⾏(没有公共点)(直线在平⾯外)相交(有且只有⼀公共点)()平⾯与平⾯相交——有⼀条公共直线(⽆数个公共点)平⾏——⽆公共点、线线平⾏:中位线定理、平⾏四边形、⽐例线段等。
(后⾯学到的性质:线⾯平⾏、⾯⾯平⾏、线⾯垂直)、线⾯平⾏:若⼀条直线和平⾯没有公共点,则这直线与这个平⾯平⾏.判定:①线⾯平⾏的判定定理:如果平⾯外⼀条直线和这个平⾯内的⼀条直线平⾏,则这条直线与这个平⾯平⾏.即若?α?α,∥,则∥α.(线线平⾏推出线⾯平⾏)②两个平⾯平⾏,其中⼀个平⾯内的直线平⾏于另⼀个平⾯,即若α∥β?α,则∥β.性质:如果⼀条直线和⼀个平⾯平⾏,经过这条直线的平⾯和这个平⾯相交,那么这条直线和交线平⾏,即若∥α?β,α∩β,则∥.(线⾯平⾏推出线线平⾏)、⾯⾯平⾏:若⼀条直线和⼀个平⾯内的任何⼀条直线垂直,则这条直线和这个平⾯垂直.判定:如果两个平⾯没有公共点,那么这两个平⾯平⾏,即⽆公共点?α∥β.①⾯⾯平⾏判定定理:如果⼀个平⾯内有两条相交直线都平⾏于另⼀个平⾯,那么这两个平⾯平⾏即若?α,∩∥β∥β,则α∥β.(线⾯平⾏推出⾯⾯平⾏)②推论:⼀个平⾯内的两条直线分别平⾏于另⼀平⾯内的两条相交直线,则这两个平⾯平⾏即若?α?β∩∥∥,则α∥β.性质:两平⾏平⾯与同⼀个平⾯相交,那么两条交线平⾏即若α∥β,α∩γ,β∩γ,则∥(⾯⾯平⾏推出线线平⾏)考点分析:⼀、平⾯.下列命题中正确命题的个数是()①三⾓形是平⾯图形;②四边形是平⾯图形;③四边相等的四边形是平⾯图形;④圆是平⾯图形.个.个.个.个[答案][解析]①④正确,故选..三条直线两两相交,可以确定平⾯的个数为()..或2.或.[答案][解析]三条直线共点时,可以确定三个或⼀个平⾯,三条直线不共点时,确定⼀个平⾯,∴选..直线及不在直线上的不共线三点,最多可以确定平⾯的个数是()..2..[答案][解析]三个点,,分别与直线确定⼀个平⾯共个,三点,,确定⼀个平⾯,这时最多为个..空间三个平⾯如果每两个都相交,那么它们的交线的条数是().⼀条.两条.三条.⼀条或三条[答案]、下列四个命题:①三点确定⼀个平⾯②⼀条直线和⼀个点确定⼀个平⾯③若四点不共⾯,则每三点⼀定不共线④三条平⾏线确定三个平⾯其中正确结论的个数有() .个.个.个.个[答案][解析]因为不共线...三点确定⼀个平⾯、⼀条直线与线外..⼀点确定⼀个平⾯,故①②均不对;在平⾯α内任作三条平⾏线,可知④错;空间四点中,若有三点共线,则这条直线与第四点必共⾯,即这四点⼀定共⾯,∴③正确,故选.⼆、位置关系.(公理⼀)若直线上有两个点在平⾯外,则().直线上⾄少有⼀个点在平⾯内.直线上有⽆穷多个点在平⾯内.直线上所有点都在平⾯外.直线上⾄多有⼀个点在平⾯内[答案][解析]∵直线上有两个点在平⾯外,∴直线在平⾯外,∴直线与平⾯相交,或直线与平⾯⽆公共点.故选..下⾯四个命题中,正确的有()①如果两个平⾯有三个公共点,那么这两个平⾯重合.②空间中四点、、、,惟⼀确定⼀个平⾯,则必定有三点不共线.③若四边形有两个对⾓是直⾓,则这个四边形是圆内接四边形.④四边相等的四边形是菱形..个.2C.个.个[答案][解析]①三点共线时,两平⾯可能相交;②若四点惟⼀确定⼀个平⾯,则⾄少有三个点不共线;③④都把平⾯⼏何的结论搬到⽴体⼏何中来,都不对,故只有②对.、设表⽰⼀个点,、表⽰两条直线,α、β表⽰两个平⾯,给出下列四个命题,其中正确的命题是()①∈,∈α??α②∩=,?β??β③∥,?α,∈,∈α??α④α∩β=,∈α,∈β?∈.①②.②③.①④.③④[答案][解析]当∩α=时,∈,∈α,但?α,∴①错;∩β=时,②错;如图∵∥,∈,∴?,∴由直线与点确定唯⼀平⾯α,⼜∥,由与确定唯⼀平⾯β,但β经过直线与点,∴β与α重合,∴?α,故③正确;两个平⾯的公共点必在其交线上,故④正确,选..⼀正⽅体表⾯沿着⼏条棱裁开放平得到如图的展开图,则在原正⽅体中().∥.∥.∥.∥[答案][解析]折回原正⽅体如图,则与重合,与重合,显见∥.三、位置关系证明(点共线)、在正⽅体-1C中,、、分别在棱、、上,且、相交于点.求证:、、三点共线.[解析]∵∩=,∴∈且∈∴∈⾯且∈⾯,⼜⾯∩⾯=∴∈∴、、三点共线.四、异⾯直线、分别和两条异⾯直线都相交的两条直线的位置关系是().异⾯.相交.平⾏.异⾯或相交[答案]如图,、为异⾯直线,、分别与、都相交.图()中、异⾯,图()中、相交.、空间四边形中,、分别为、中点,若==,⊥,则与所成的⾓为().°.°.°.°[答案][解析]取的中点,连、,在△中∠=°,=,从⽽∠=°,故选.、过空间⼀点作与直线成°⾓的直线共有().条.条.条.⽆数条[答案][解析]如图,∠=°,∥,以为轴旋转,则总与成°⾓,从⽽与成°⾓,这样的直线,即圆锥的母线所在直线有⽆数条..正⽅体1C-中,与1C所成的⾓是().°.°.°.°[答案]∵∥1C,∴与所成的锐⾓(或直⾓)即为所求⾓,连结.∵△为正三⾓形,∴∠=°..空间四边形中,、、的中点分别为、、,且=,=,=,则和所成的⾓为() .°.°.°.°[答案][解析]如图,、、分别为、、中点,∴∥,∥,∴∠为和所成⾓⼜==,==,=∴=+,∴∠=°即和所成的⾓为°,故选.五、线⾯平⾏.已知两条相交直线、,∥平⾯α,则与α的位置关系().∥α.与α相交.?α.∥α或与α相交[答案]∵,相交,∴,确定⼀个平⾯为β,如果β∥α,则∥α,如果β不平⾏α,则与α相交..下列命题中正确的是()①过⼀点⼀定存在和两条异⾯直线都平⾏的平⾯②直线、平⾯α与同⼀条直线平⾏,则∥α③若两条直线没有公共点,则过其中⼀条直线⼀定有⼀个平⾯与另⼀条直线平⾏.①.③.①③.①②③[答案][解析]举反例,即特例法①当点在⼀条直线上时,不存在;②?α,∥时,②错;③两直线、⽆公共点,有两种情况:)∥)、异⾯,都存在平⾯α经过直线,且α∥故选..给出下列结论()过平⾯外⼀点有且只有⼀条直线与已知平⾯平⾏.()过直线外⼀点,有且只有⼀个平⾯与已知直线平⾏.()、是异⾯直线,则过存在惟⼀⼀个平⾯与平⾏.其中正确的有().个.个.个.个[答案][解析]()错()错()正确在上取⼀点,过这点平⾏于的直线只有⼀条′,与′确定唯⼀平⾯α,且∥α. .如图,在正⽅体-1C中,、分别是棱、的中点,则与平⾯的位置关系是().∥平⾯.与平⾯相交.?平⾯.与平⾯的位置关系⽆法判断[答案][证明]取的中点,连,,∵綊1C,綊1C,∴綊,∴四边形为平⾏四边形,∴∥∵?平⾯,?平⾯,∴∥平⾯,故选..如图,在正⽅体-1C中,是的中点,则直线与平⾯的位置关系是.[答案]相交[解析]因为是的中点,所以直线与直线相交,所以与平⾯有⼀个公共点,所以与平⾯相交.六、⾯⾯平⾏.已知⼀条直线与两个平⾏平⾯中的⼀个相交,则它必与另⼀个平⾯().平⾏.相交.平⾏或相交.平⾏或在平⾯内[答案].α、β是两个不重合的平⾯,在下列条件中,可判定α∥β的是().α、β都平⾏于直线、.α内有三个不共线的点到β内的某三个点的距离相等.、是α内的两条直线且∥β,∥β.、是两条异⾯直线且∥α,∥α,∥β,∥β[答案].下列命题中,正确命题的个数是()①若两个平⾯α∥β,?α,?β,则∥②若两个平⾯α∥β,?α,?β,则与异⾯③若两个平⾯α∥β,?α,?β,则与⼀定不相交④若两个平⾯α∥β,?α,?β,则与平⾏或异⾯.个.个.个.个[答案][解析]由α∥β,?α,?β知,、位置关系为平⾏或异⾯,③④正确故选..下⾯命题中正确的是()①若⼀个平⾯内有两条直线都与另⼀个平⾯平⾏,则这两个平⾯平⾏②若⼀个平⾯内有⽆数条直线都与另⼀个平⾯平⾏,则这两个平⾯平⾏③若⼀个平⾯内任何⼀条直线都平⾏于另⼀个平⾯,则这两个平⾯平⾏④若⼀个平⾯内的两条相交直线分别与另⼀个平⾯平⾏,则这两个平⾯平⾏.①③.②④验区.②③④.③④[答案].若平⾯α∥平⾯β,直线∥α,点∈β,则在平⾯β内过点的所有直线中().不⼀定存在与平⾏的直线.只有两条与平⾏的直线.存在⽆数条与平⾏的直线.存在唯⼀⼀条与平⾏的直线[答案][解析]当直线?β,∈上时满⾜条件,此时过不存在与平⾏的直线,故选.七、平⾏性质.已知直线、、及平⾯α,下列哪个条件能确定∥().∥α,∥α.⊥,⊥.、与成等⾓.∥,∥[答案].正⽅体-1C中,截⾯1C与直线的位置关系是().∥截⾯1C.与截⾯1C相交.在截⾯1C内.以上答案都错误[答案][解析]∵∥1C,⼜∵?⾯1C,∴∥⾯1C..下列说法正确的是().若直线平⾏于平⾯α内的⽆数条直线,则∥α.若直线在平⾯α外,则∥α.若直线∥,?α,则∥α.若直线∥,?α,那么直线就平⾏于平⾯α内的⽆数条直线C[答案].若α∥β,∥α,则与β的关系为( ) .∥β.?β.∥β或?β.∩β= [答案].已知α∥β,?α,∈β,则在β内过点的所有直线中( ) .不⼀定存在与平⾏的直线.只有两条与平⾏的直线.存在⽆数条与平⾏的直线.存在惟⼀⼀条与平⾏的直线 [答案]⼋、平⾏证明线⾯平⾏判定⼩试、、如图:S 是平⾏四边形ABCD 平⾯外⼀点,,M N 分别是,SA BD 上的点,且SM AM NDBN,求证://MN 平⾯提⽰:连接,延长与交于,利⽤⽐例证明平⾏于、如图,已知是平⾏四边形所在平⾯外⼀点,、分别是、的中点.()求证:∥平⾯;()若==,=,求异⾯直线与所成的⾓的⼤⼩.[解析] ()取的中点,连结,,∵是的中点,∴綊.由是的中点,∴綊,即四边形为平⾏四边形.∴∥.由?平⾯,?平⾯,∴∥平⾯.()连结并取其中点,连结、,∴∥,∥.∴∠就是异⾯直线与所成的⾓,由==,=,得=,=.∴+=,∴∠=°,即异⾯直线与成°的⾓.⾯⾯平⾏⼩试、.正⽅体-1C中,、分别是、的中点,求证:平⾯∥平⾯1F.[解析]设是的中点,连结、.∵∥,∥,∴∥.∴四边形是平⾏四边形.则∥.由题设可得∥,则綊.所以四边形是平⾏四边形.∴1F∥,因为1F?平⾯,?平⾯,所以1F∥平⾯.⼜∵∥,?平⾯,?平⾯.∴∥平⾯.∵∩1F=,∴平⾯∥平⾯1F.。
点线面之间的位置关系一对一教案
教师: 高一学生: 上课时间 2013年月日阶段: 基础(√)提高()强化()课时计划共次课第次课教学课题: 点、直线、平面之间的位置关系教学目标: 1.了解直线与平面之间的位置关系2.会求二面角教学重难点:重点:概念的掌握难点:位置关系的证明及二面角的球法教学过程1.2.3.4.课后作业家长建议家长签名:复习1: 本章知识结构图复习2: 空间平行和垂直关系的转化例1、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 、三点确定一个平面B 、空间四点中如果有三点共线,则这四点共面C 、三条直线两两相交,则这三条直线共面D 、两条直线确定一个平面 例2、下列四个结论:⑴两条直线都和同一个平面平行,则这两条直线平行。
⑵两条直线没有公共点,则这两条直线平行。
⑶两条直线都和第三条直线垂直,则这两条直线平行。
⑷一条直线和一个平面内无数条直线没有公共点,则这条直线和这个平面平行。
其中正确的个数为( ) A .0 B .1 C .2 D .3【随堂练习】1.下面列举的图形一定是平面图形的是( )A .有一个角是直角的四边形B .有两个角是直角的四边形 平面(公理1、公理2、公理3、公理4)线与线的位置关系 线与面的位置关系 面与面的位置关系空间直线、平面的位置关系相 交交平行行异面交相交交平 行行在面内交平行交相交交异面直线 所成的角斜线与平 面所成的角二面角的 平面角线与线平行面与面平行线与面平行线与线垂直线与面垂直 面与面垂直A .平行B .相交C .异面D .以上都有可能 3.下列命题中:(1)、平行于同一直线的两个平面平行; (2)、平行于同一平面的两个平面平行; (3)、垂直于同一直线的两直线平行; (4)、垂直于同一平面的两直线平行. 其中正确的个数有_____________。
4.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 .空间中,一组对边平行且相等的四边形是一定是平行四边形; B .同一平面的两条垂线一定共面;C .过直线上一点可以作无数条直线与这条直线垂直,且这些直线都在同一个平面内;D .过一条直线有且只有一个平面与已知平面垂直.例3、下列推理错误的是( ). A.A l ∈,A α∈,B l ∈,B α∈l α⇒⊂ B.A α∈,A β∈,B α∈,B β∈AB αβ⇒= C.l α⊄,A l A α∈⇒∉D.A ,B ,C α∈, A ,B ,C β∈,且A ,B ,C 不共线αβ⇒与重合例4、下列条件能推出平面α∥平面β的是( ). A.存在一条直线a ,a ∥α,a ∥β B.存在一条直线a ,a α⊂,a ∥βC.存在两条平行直线,a b ,,a b αβ⊂⊂,a ∥β,b ∥αD.存在两条异面直线,a b ,,a b αβ⊂⊂,a ∥β,b ∥α 例5、a b ⊥,且a ∥α,则直线b 和面α是( ). A.b α⊂ B.b 与α相交或b ∥α或b α⊂ C.b α⊄ D.b ∥α或b α⊂ 【随堂练习】5、a ,b 是异面直线,b ,c 是异面直线,则a ,c 的位置关系是( ).6、已知,,a b c 为三条不重合的直线,,,αβγ为三个不重合的平面:①a ∥c ,b ∥c ⇒a ∥b ; ②a ∥γ,b ∥γ⇒a ∥b ; ③a ∥c ,c ∥α⇒a ∥α; ④a ∥γ,a ∥αα⇒∥γ; ⑤a α⊄,b α⊂,a ∥b ⇒a ∥α. 其中正确的命题是( ) A.①⑤ B.①② C.②④ D.③⑤7、设,a b 为两条直线,,αβ为两个平面,下列三个结论正确的有( )个. ①若,a b 与α所成的角相等,则a ∥b ②若a ∥α,b ∥β,α∥β,则a ∥b ③若,a b αβ⊂⊂,a ∥b ,则α∥β A.0 B.1 C.2 D.38、,m n 是不重合的直线,,αβ是不重合的平面: ①m α⊂,n ∥α,则m ∥n ②m α⊂,m ∥β,则α∥β③n αβ= ,m ∥n ,则m ∥α且m ∥β 上面结论正确的有( ).A.0个B.1个C.2个D.3个9、 过平面外一点P :①存在无数条直线与平面α平行②存在无数条直线与平面α垂直③仅有一条直线与平面α平行④仅有一条直线与平面α垂直;其中正确结论的个数是( ). A.1个 B.2个 C.3个 D.4个 10、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过一点和一个平面垂直的平面有无数个B.过一个平面的一条垂线的所有平面都与此平面垂直C.过一个平面的一条斜线的平面与此平面不垂直D.二面角的任意一个平面角所在平面垂直于此二面角的两个面A.a ∥βB. a 与β相交不垂直C. a β⊥D.不能确定例6、如图4-4,是正方体的平面展开图,图4-4则在这个正方体中:①BM 与ED 平行 ②CN 与BE 是异面直线 ③CN 与BM 成60°角 ④DM 与BN 是异面直线 其中正确命题的序号是( ) A.①②③ B.②④ C.③④ D.②③④例7、空间四边形ABCD 中,P 、R 分别是AB 、CD 的中点,PR =3、AC = 4、BD =25,那么AC 与BD 所成角的度数是_________。
016_点、线、面之间的位置关系综合(教案)
在 中,由余弦定理得: ,
所以异面直线AE与CF所成的角的余弦值为 .
2.如图:在三棱柱 中,底面是等腰直角三角形, 为直角顶点, 底面 , , 为 中点,(1)求直线 与 所成的角;(2)求证: 平面 ;(3)求直线 与 所成的角;(4)求证: 平面 .
(1) ;
(2)连接 交 于 ,连接
教学准备回顾相关定义和定理
教学过程
一、数学应用
1.四面体A-BCD的棱长均为1,E、F分别为棱BC、AD的中点,(1)求 的长度;(2)求异面直线AE与CF所成的角的余弦值.
解(1)连接 ,易证 为等腰三角形,又 为
中点,所以 ,在 中,
可得 .
(2)取 的中点 ,连接 ,
为中点, , AE与CF所成的角等于FM与CF所成的角.
1.2点、线、面之间的位置关系(综合)
教学目标
1、知识技能目标:⑴会证明线面平行和线面垂直
⑵会求简单的空间角和空间距离
2、过程方法目标:通过对问题的求解,加深对定义、定理和相关概念的理解
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进一步培养空间想象能力和几何论证能力
教学重点线面位置关系的证明和数量关系的求解
教学难点对角和距离的定位以及规范答题
解:过点 作 平面 于点 ,连接 ,
则 在 内的射影分别是 ,
,在 中,
在等腰 中, ,在 中, ,
.所以点 到 的距离为1,斜边 与 所成的角为 .
4.已知 的斜,求点 到平面 的距离.
解:取 的中点. ,连接 ,易证得
是全等的直角三角形.
则有 平面 ,所以 的长即为所求.
三、回顾反思
理解并熟记定义和定理的内容是正确使用前提
作业见作业纸
数学:第二章《点、直线、平面之间的位置关系》教案(新人教A版必修2)
点、直线、平面之间的位置关系复习(一)课型:复习课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使学生掌握知识结构与联系,进一步巩固、深化所学知识;(2)通过对知识的梳理,提高学生的归纳知识和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
2、过程与方法利用框图对本章知识进行系统的小结,直观、简明再现所学知识,化抽象学习为直观学习,易于识记;同时凸现数学知识的发展和联系。
3情态与价值学生通过知识的整合、梳理,理会空间点、线面间的位置关系及其互相联系,进一步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和解决问题能力。
二、教学重点、难点重点:各知识点间的网络关系;难点:在空间如何实现平行关系、垂直关系、垂直与平行关系之间的转化。
三、教学设计(一)知识回顾,整体认识1、本章知识回顾(1)空间点、线、面间的位置关系;(2)直线、平面平行的判定及性质;(3)直线、平面垂直的判定及性质。
2、本章知识结构框图(二)整合知识,发展思维1、刻画平面的三个公理是立体几何公理体系的基石,是研究空间图形问题,进行逻辑推理的基础。
公理1——判定直线是否在平面内的依据;公理2——提供确定平面最基本的依据;公理3——判定两个平面交线位置的依据;公理4——判定空间直线之间平行的依据。
2、空间问题解决的重要思想方法:化空间问题为平面问题;3、空间平行、垂直之间的转化与联系:4、观察和推理是认识世界的两种重要手段,两者相辅相成,缺一不可。
(三)应用举例,深化巩固1、P.73 A 组第1题2、P.74 A 组第6、8题(四)、课堂练习:1.选择题 (1)如图BC 是R t ⊿ABC 的斜边,过A 作⊿ABC 所在平面α垂线AP ,连PB 、PC ,过A 作AD ⊥BC 于D ,连PD ,那么图中直角三角形的个数是( ) (A )4个 (B )6个 (C )7个 (D )8个(2)直线a 与平面α斜交,则在平面α内与直线a 垂直的直线( ) (A )没有 (B )有一条 (C )有无数条 (D )α内所有直线 答案:(1)D (2) C2.填空题(1)边长为a 的正六边形ABCDEF 在平面α内,PA ⊥α,PA =a ,则P 到CD 的距离为 ,P 到BC 的距离为 .(2)AC 是平面α的斜线,且AO =a ,AO 与α成60º角,OC ⊂α,AA '⊥α于A ',∠A 'OC =45º,则A 到直线OC 的距离是 , ∠AOC 的余弦值是 . 答案:(1)a a27,2; (2)42,414a 3.在正方体ABCD -A 1B 1C 1D 1中,求证:A 1C ⊥平面BC 1D .分析:A 1C 在上底面ABCD 的射影AC ⊥BD, A 1C 在右侧面的射影D 1C ⊥C 1D,所以A 1C ⊥BD, A 1C ⊥C 1D,从而有A 1C ⊥平面BC 1D .A A ′ CαOC1课后作业1、阅读本章知识内容,从中体会知识的发展过程,理会问题解决的思想方法;2、P.76 B组第2题。
6.2.1 点、线、面的位置关系教案—— 高一数学湘教版必修第三册
点、线、面位置关系(第二课时)一、教学目标:1、了解直线与平面之间的三种位置关系,会用符号语言和图形语言表示三种位置关系。
2、理解公理3、公理4的概念,与会用公理3、公理4解决一些简单的问题。
3、理解定理1(等角定理)。
二、教学重点:直线与面的位置关系,公理3、公理4的运用。
三、教学难点:利用公理3、公理4解决证明题。
四、教学过程:1、学习直线与面的位置关系(三种关系)练习:(1)如图,指出长方体ABCD-A’B’C’D’中,各个面所在的平面与棱AA’所在直线的位置关系。
(2)以下命题(其中a,b表示直线,α表示平面)⊂若a⊂b,b⊂α,则a⊂α;⊂若a⊂α,b⊂α,则a⊂b;⊂若a⊂b,b⊂α,则a⊂α;⊂若a⊂α,b⊂α,则a⊂b.其中正确命题的个数是(A)2、公理3(平行定理):平行于同一条直线的两条直线平行,这个性质也叫作空间平行线的传递性。
公理4:如果两个不重合的平面有一个公共点,那么它们的交集是一条过该点的直线。
例5:如图,已知E,F,G,H分别是空间四边形ABCD四条边AB,BC,CD,DA的中点。
求证四边形EFGH的平行四边形。
3、定理1(等角定理):空间中如果两个角的两条边分别对应平行,那么这两个角相等或互补。
(1) (2)EAHBCD G F 练习:已知棱长为a 的正方体ABCD -A ′B ′C ′D ′中,M ,N 分别为CD 、AD 的中点.求证:四边形MNA ′C ′是梯形.练习:如图所示,已知E,E1分别是正方体ABCD -A1B1C1D1的棱AD,A1D1的中点,求证:⊂C1E1B1=⊂CEB.课堂小结:1、直线与平面的位置关系有且只有三种:直线在平面内、直线与平面相交、直线与平面平行.2、如何利用公理3、公理4解决问题。
3、等角定理的应用。
小学数学一对一教案 线段与角(一)
教学目标掌握线段与角的定义及灵活分析线段之间的关系;重点难点线段之间的关系分析;线段与角(一)线段与角是初中平面几何中两个非常基本的概念,这两个概念在日常生活中有着广泛的应用.小明做作业需要买一些文具.在他家的左边200米处有一家文具店,他从家出发向文具店走去,走到一半发现忘了带钱,又回家取钱买了文具后回到家中.问小明共走了多长的路程?在高层建筑中,一般都设有电梯,人们上楼一般都乘坐电梯,你想过吗,设计电梯与线段的什么性质有关?钟表是大家熟悉的计时工具,你可曾观察过在2点到3点之间什么时候时针与分针重合?什么时候时针与分针成90°角?我们还可以在日常生活中提出许多与线段和角有关的问题,不少问题很有趣,也颇费脑筋,对于留心观察、勤于思考的人来说是锻炼脑筋的好机会.例1 已知:AB∶BC∶CD=2∶3∶4,E,F分别是AB和CD的中点,且EF=12厘米(cm),求AD的长(如图1-6).例2 在直线l上取 A,B两点,使AB=10厘米,再在l上取一点C,使AC=2厘米,M,N分别是AB,AC中点.求MN的长度(如图1-7).例3将长为10厘米的一条线段用任意方式分成5小段,以这5小段为边可以围成一个五边形.问其中最长的一段的取值范围.例4若一个角的余角与这个角的补角之比是2∶7,求这个角的邻补角.练习:1.如图1-14所示.B,C是线段AD上两点,M是AB的中点,N是CD的中点.若MN=a,BC=b,求AD.2.如图1-15所示.A2,A3是线段A1A4上两点,且A1A2=a1,A1A3=a2,A1A4=a3.求线段A1A4上所有线段之和.3.如图1-16所示.两个相邻墙面上有A,B两点,现要从A点沿墙面拉一线到B点.问应怎样拉线用线最省?4.互补的两角之差是28°,求其中一个角的余角.5.如图1-17所示.OB平分∠AOC,且∠2∶∠3∶∠4=2∶5∶3.求∠2,∠3,∠4.线段与角(二)例1、延长AB到C,使BC=3AB,M、N是BC上两点,且BM:MN=2:3,MN:NC=2:5,AC=100cm,求AB、BM、MN、NC的长。
线和角的与复习的教案
线和角的整理与复习的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识别和分类各种线(直线、射线、线段)和角(锐角、直角、钝角、周角)。
(2)掌握线和角的性质,如线的相交、平行、垂直等关系,以及角的度量、比较等方法。
(3)能够运用线和角的性质解决实际问题。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观察、操作、思考、交流等活动,提高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
(2)培养学生运用线和角的性质解决问题的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培养学生的探索精神和合作意识。
(2)培养学生认真、细致的学习态度,提高学生的自我评价和反思能力。
二、教学内容1. 线的分类和性质:直线、射线、线段;相交、平行、垂直等关系。
2. 角的分类和性质:锐角、直角、钝角、周角;角的度量、比较方法。
3. 线和角的应用:解决实际问题,如几何图形的面积计算、角度测量等。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重点:掌握线的分类和性质,角的分类和性质,以及线和角的应用。
2. 难点:运用线和角的性质解决实际问题。
四、教学方法1. 采用直观演示法,让学生通过观察、操作、思考、交流等活动,掌握线和角的性质。
2. 运用实例讲解法,引导学生将所学知识应用于实际问题,提高学生的运用能力。
3. 采用小组合作学习法,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通过展示生活中常见的线和角,引导学生关注数学与生活的联系,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知识讲解:讲解线的分类和性质,角的分类和性质,以及线和角的应用。
3. 课堂练习:设计一些有关线和角的练习题,让学生在课堂上完成,检验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程度。
4. 实例分析:选取一些实际问题,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提高学生的运用能力。
5. 课堂小结:对本节课的主要内容进行总结,强调重点和难点。
6. 作业布置:布置一些有关线和角的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7. 课后反思:教师对本节课的教学进行反思,分析学生的学习情况,为下一节课的教学做好准备。
高一数学上点线面关系教案
高一数学上点线面关系教案教案:高一数学上点线面关系1. 教学目标:- 理解点、线、面的定义;- 掌握点、线、面之间的关系;- 运用点线面的关系解决实际问题。
2. 教学重难点:- 点线面的定义;- 点线面之间的关系。
3. 教学准备:- 教学课件;- 直尺、量角器等绘图工具。
4. 教学过程:A. 点的定义与性质- 引导学生回顾平面几何中点的定义,并扩展到三维空间中;- 控制性示范,引导学生观察、总结点的性质,如无大小、无长宽高等。
B. 线的定义与性质- 引导学生思考线的概念,探讨线的定义;- 引导学生观察、总结线的性质,如无宽度、延伸无限等。
C. 面的定义与性质- 引导学生思考面的概念,探讨面的定义;- 引导学生观察、总结面的性质,如有无限延伸性、有宽度等。
D. 点线的关系- 引导学生思考点与线的关系,如点在直线上、不在直线上等;- 引导学生观察、总结点线关系的特点,如一点确定一线、两点确定一线等。
E. 点面的关系- 引导学生思考点与面的关系,如点在平面上、不在平面上等;- 引导学生观察、总结点面关系的特点,如一点确定一面、三点确定一面等。
F. 线面的关系- 引导学生思考线与面的关系,如线在平面上、线与平面相交等;- 引导学生观察、总结线面关系的特点,如一线确定一面、两线确定一面等。
G. 应用案例分析- 给出一些实际问题,要求学生根据点线面关系进行分析解决;- 引导学生运用点线面关系解决实际问题,并进行讨论和总结。
5. 教学拓展:- 引导学生进一步探索点线面关系在不同几何形体中的运用;- 引导学生进行相关练习,巩固和拓展所学知识。
6. 课堂小结:- 对本节课学习内容进行总结概括;- 强调点线面关系的重要性和应用范围。
7. 作业布置:- 布置相应的练习题,要求学生运用点线面关系解决问题,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和应用。
8. 教学反思:- 总结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和不足之处;- 反思教学策略和方法,为今后的教学改进做准备。
一对一辅导数学辅导教案教学内容
一对一辅导教案
日期:2015年1月26日上课时段:8:00----------10:00 辅导科目:数学课次:第1次课时:(2)小时上课地点:
教学目标1.理解任意角的概念(包括正角、负角、零角) 与区间角的概念.
2.会建立直角坐标系讨论任意角,能判断象限角,会书写终边相同角的集合;掌握区间角
教学内容
任意角
教学重难点重点:任意角概念的理解;区间角的集合的书写.
难点:终边相同角的集合的表示;区间角的集合的书写
教学过程一、引入:
1.回顾角的定义
①角的第一种定义是有公共端点的两条射线组成的图形叫做角.
②角的第二种定义是角可以看成平面内一条射线绕着端点从一个位置旋转到另一个位置所形成的图形.
二、新课:
1.角的有关概念:
①角的定义:
角可以看成平面内一条射线绕着端点从一个位置旋转到另一个位置所形成的图形.
②角的名称:
③角的分类:
④注意:
⑴在不引起混淆的情况下,“角α”或“∠α”可以简化成“α”;
⑵零角的终边与始边重合,如果α是零角α=0°;
⑶角的概念经过推广后,已包括正角、负角和零角.
⑤练习:请说出角α、β、γ各是多少度?
2.象限角的概念:
①定义:若将角顶点与原点重合,角的始边与x轴的非负半轴重合,那么角的终边(端点除外)在第几象限,我们就说这个角是第几象限角.
例1.如图⑴⑵中的角分别属于第几象限角?
正角:按逆时针方向旋转形成的角
零角:射线没有任何旋转形成的角
负角:按顺时针方向旋转形成的角
始边
终边
顶点 A
O
B
教学信息反馈表
日期年月日。
《,点、线、面,》教学设计教案
《点、线、面》教学设计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点、线、面的基本概念,掌握它们之间的关系。
2. 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动手能力和创新能力。
3. 提高学生对几何图形的审美意识。
二、教学内容:1. 点的特征和表示方法。
2. 线的特征和表示方法。
3. 面的特征和表示方法。
4. 点、线、面之间的关系。
5. 简单的几何图形及其应用。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重点:让学生掌握点、线、面的基本概念和表示方法,以及它们之间的关系。
2. 难点:理解点、线、面之间的转化和应用。
四、教学方法:1. 采用直观演示法,让学生通过观察、操作,理解点、线、面的特征。
2. 采用引导发现法,引导学生发现点、线、面之间的关系。
3. 采用实践操作法,让学生动手实践,巩固所学知识。
4. 采用分组合作法,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
五、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PPT、黑板、几何模型等教学道具。
2. 学生准备笔记本、尺子、铅笔等学习工具。
3. 教室准备足够的桌椅,以便学生动手实践。
4. 准备相关教学资源,如图片、视频等。
教案剩余部分(六至十五)待补充。
六、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通过展示生活中的点、线、面实例,引导学生关注身边几何图形的美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讲解点、线、面的特征:分别讲解点的特征(位置、大小),线的特征(长度、方向、弯曲程度),面的特征(封闭、面积、形状)。
3. 演示点、线、面的表示方法:用PPT或黑板展示不同符号表示点、线、面的方法。
4. 发现点、线、面之间的关系:引导学生观察、思考点、线、面之间的联系,如点动成线,线动成面等。
5. 实践操作:让学生分组进行几何图形创作,运用所学知识绘制点、线、面组成的图形,并互相展示、评价。
七、课堂练习:1. 完成课本练习题,巩固点、线、面的基本概念。
2. 设计一个几何图形,体现点、线、面的关系。
3. 分析生活中的几何图形,阐述其点、线、面的构成。
八、课堂小结:1. 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总结点、线、面的特征及其关系。
《点、线、面》教案
(2)线段、射线和直线的区分:对于线段、射线和直线的区分容易混淆,需要通过实例和练习加强理解。
举例:通过线段的两个端点、射线的起点和直线无端点的特点,帮助学生区分三者。
(3)平面图形的绘制:在绘制平面图形时,如何准确把握图形的边长和角度,特别是等边三角形、正方形等特殊图形。
3.成果分享:每个小组将选择一名代表来分享他们的讨论成果。这些成果将被记录在黑板上或投影仪上,以便全班都能看到。
(五)总结回顾(用时5分钟)
今天的学习,我们了解了点、线、面的基本概念、重要性和应用。同时,我们也通过实常生活中灵活运用。最后,如果有任何疑问或不明白的地方,请随时向我提问。
《点、线、面》教案
一、教学内容
《点、线、面》教案,本章节内容依据人教版小学四年级数学下册第五章《平面图形的认识》展开,主要包括以下内容:
1.点的认识:理解点的概念,学会用点表示位置,认识不同的点。
2.线的认识:理解线段、射线和直线的概念,学会画线段、射线和直线,认识不同的线。
3.面的认识:理解面的概念,学会识别不同的平面图形,如三角形、四边形等。
五、教学反思
在今天的教学过程中,我发现学生们对《点、线、面》这一章节的内容充满好奇。在导入新课环节,通过提问日常生活中的例子,成功引起了学生的兴趣。但在理论介绍部分,我发现有些学生对点、线、面概念的理解还不够透彻,需要我在讲授过程中反复举例、解释。
在新课讲授中,我采用了案例分析、重点难点解析等方法,尽可能地让学生理解点、线、面之间的关系以及线段、射线、直线的区别。实践活动中,分组讨论和实验操作让学生们积极参与,课堂氛围活跃。但在学生小组讨论环节,我发现部分学生仍较难独立发现问题、解决问题,需要我在一旁引导。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教师: 高一学生: 上课时间 2013年月日阶段: 基础(√)提高()强化()课时计划共次课第次课教学课题: 点线面的关系及角与距离的计算
教学目标: 1. 两条异面直线所成的角转化为两条相交直线的夹角,斜线与平面所成的角转化为直线与直线所成的角;立体几何中求各种角,几乎最后都划归为线线角问题,求二面角的大小是一个重点,更是一个难点.二面角的通常求法(1)由定义作出二面角的平面角;(2)作二面角棱的垂面,则垂面与二面角两个面的交线所成的角就是二面角的平面角.(3)利用三垂线定理(逆定理)作出二面角的平面角;(4)空间坐标求二面角的大小其中,(1)(2)点主要是根据定义来找二面角的平面角,再利用三角形的正、余弦定理解三角形.
2. 点面距离,线面距离、面面距离都可以相互转化.而面面距离可以转化为线面距离,再转化为点面距离,点面距离又可转化为点线距离. 3面和面平行可以转化为线面平行,线面平行又可转化为线线平行.而线线平行又可以由线面平行或面面平行得到,它们之间可以相互转化.同样面面垂直可以转化为线面垂直,进而转化为线线垂直.
教学重难点:重点:点、直线和平面这些内容是立体几何的基础,学好这部分内容首先要掌握好有关的公理、定理,另外就是认真学习定理的证明,尤其是一些很关键的定理的证明.例如:三垂线定理.定理的内容都很简单,就是线与线,线与面,面与面之间的关系的阐述.主要是充分运用“转化”这种数学思想,要明确在转化过程中什么变了,什么没变,有什么联系,这是非常关键的.
难点:1. 两条异面直线所成的角转化为两条相交直线的夹角,斜线与平面所成的角转化为直线与直线所成的角
2. 点面距离,线面距离、面面距离都可以相互转化.而面面距离可以转化为线面距离,再转化为点面距离,点面距离又可转化为点线距离.
3面和面平行可以转化为线面平行,线面平行又可转化为线线平行.而线线平行又可以由线面平行或面面平行得到,它们之间可以相互转化.同样面面垂直可以转化为线面垂直,进而转化为线线垂直.
教学过程1.
2.
3.
4.
课后作业
教
学反思
【励志故事】
相信自己可以
伟大的梦想让成就随之成长,渺小的希望让你永落人群之后,相信自己,就必然会做到;一切都由意识掌控。
如果自认高人一等,就一定出类拔萃,即使第一枚奖章还未颁发,你已获
得难得的自信,你已懂得随梦想起飞。
生命的战争并不总青睐于所谓的强者;或早或晚,赢得胜利的人,是相信是自己可以的人。
家长建议
家长签名:
附件:教案正文 核心内容: 【例题】
1.已知△ABC 三边所在直线分别与平面α交于P 、Q 、R 三点, 求证:P 、Q 、R 三点共线 .
2.在空间四边形ABCD 中,M 、N 、P 、Q 分别是四边上的点,且满足PD
CP
QD AQ NB CN MB AM ====k . 求证:M 、N 、P 、Q 共面.
3.将锐角为60°,边长为a 的菱形ABCD 沿较短的对角线BD 折成60°的二面角. (1)求异面直线AC 与BD 的距离; (2)求三棱锥C ABD -的体积; (3)求D 到面ABC 的距离.
4.已知斜三棱柱ABC -A 1 B 1 C 1的侧面A 1 ACC 1与底面ABC 垂直,∠ABC =90º,BC =2,AC=23,且AA 1 ⊥A 1C ,AA 1= A 1 C .
(1)求侧棱A 1A 与底面ABC 所成角的大小;
A
B
)
(C D
C
E
O
A
B C
P
Q
R
α
(2)求侧面A 1 ABB 1 与底面ABC 所成二面角的大小; (3)求顶点C 到侧面A 1 ABB 1的距离.
5.在棱长为a 的正方体ABCD —A ′B ′C ′D ′中,E 、F 分别是BC 、A ′D ′的中点. (1)求证:四边形B′EDF 是菱形; (2)求直线A′C 与DE 所成的角.
6.如图,ABCD 为矩形,PA ⊥平面ABCD ,PA=AD ,M 、N 、Q 分别是PC 、AB 、CD 中点. (1)求证:MN ∥PAD ;
(2)求证:平面QMN ∥平面PAD ; (3)求证:MN ⊥平面PCD .
7.已知:正四棱锥S-ABCD 中,底面边长为2,斜高为2. 求:(1)侧棱长;
(2)棱锥的高;
(3)侧棱与底面所成的角; (4)侧面与底面所成的角.
8.在直三棱柱ABC-A 1B 1C 1中,∠BAC=900,AB=BB 1=1,直线B 1C 与平面ABC 成︒30角.求二面角B-B 1C-A 的正弦值.
A
'
A B
C
D
E
F
'
B '
C '
D G P
A
B
C
D
M
N
Q
B
C
1
A 1
B 1
C
9.已知SA ⊥平面ABC ,SA=AB ,AB ⊥BC ,SB=BC ,E 是SC 的中点, DE ⊥SC 交AC 于D . (1)求证:SC ⊥面BDE ; (2)求二面角E —BD —C 的大小.
10.如图,四棱锥S —ABCD 的底面是边长为1的正方形,SD 垂直于底面ABCD ,SB=3.
(1)求证BC ⊥SC ;
(2)求面ASD 与面BSC 所成二面角的大小;
(3)设棱SA 的中点为M ,求异面直线DM 与SB 所成角的大小.
11.如图,在四棱锥P -ABCD 中,底面ABCD 是边长为1的菱形,∠ABC =60︒,
PC ⊥平面ABCD ,PC =1,E 为P A 的中点. (1)求证:平面EDB ⊥平面ABCD ; (2)求二面角A -EB -D 的正切值; (3)求点E 到平面PBC 的距离.
12.正四棱柱ABCD-A 1B 1C 1D 1的底面边长是3,侧棱长是3,点E ,F 分别在BB 1,DD 1上,且AE ⊥A 1B ,AF
⊥A 1D .
(1)求证:A 1C ⊥面AEF ; (2)求二面角A-EF-B 的大小; (3)点B 1到面AEF 的距离;
(4)平面AEF 延伸将正四棱柱分割成上下两部分,求V 上∶V 下.
S
A B
C
D
E
S
A
B
C
D
M P
D
A
B
C
E
课堂练习:
【习题】
一、选择题
1.如果平面α外一条直线l与α内的两条直线垂直,那么l与α的位置关系是( ) A.l平行α B.l重直α C.l与α斜交D.不能确定
2.如果a、b是异面直线,则a b的公垂线( ) A.不一定存在B.有且只有一条C.可能有一条也可能有无数条D.一定有无数条
3.设a、b是异面直线,那么( ) A.必然存在唯一的平面同时平行于直线a和b B.必然存在唯一的平面同时垂直于直线a和b
C.过直线a存在唯一的一个平面平行于直线b D.过直线a存在唯一的一个平面垂直于直线b
4.如图,已知角BAC是二面角α-a-β的平面角,那么下列各结论中错误的是( )
A.BA是AC在α内的射影B.AC是AB在β内的射影
C.A垂直平面ABC D.AB垂直AC
5.下列四个命题中,假命题是( )
A.若平面α 内有两条相交直线与平面β 内的两条相交直线分别平行,则α∥β
B.平行于同一平面的两个平面平行
C.如果平面α 内有无数条直线都与平面β 平行,则α平行β
D.如果平面α 内任意一条直线都与平面β 平行,则α平行β
6.如图,已知AA1与BB1是异面直线,且AA1=2,BB1=1,AB垂
直BB1,A1B1垂直BB1,则AA1 与BB1所成的角为( )
A.30°B.60°C.45°D.90°
二、填空题
7.过四条平行直线,最多可确定______个平面.
8.如果直线a∥平面β,a⊥平面α,则平面α与β所成的二面角等于__ __.
9.已知长方体ABCD-A'B'C'D'中棱AA'=5,AB=12,那么直线B'C'与平面A'BCD'的距离为____.
10.直线m⊥平面β,平面α⊥平面β,则直线m与平面α的位置关系是.
三、解答题
11.已知:三角形ABC中,AB=6cm,AC=8cm,BC=10cm,P是平面ABC外一点,且PA=PB=PC=6cm.(1)求点P到平面ABC的距离;
(2)求PA与平面ABC所成角的余弦.
12.已知:如图, PA⊥矩形ABCD所在的平面, M、N分别是AB、PC的中点.求证:MN⊥AB.
13.已知在三棱锥S-ABC中,∠ACB=900,又SA⊥平面ABC,AD⊥SC于D.
求证:AD⊥平面SBC.
14.四棱锥P-ABCD中,PA⊥底面正方形ABCD于A,且PA=AB=a,E、F是侧棱PD、PC的中点.
(1)求证:EF∥平面PAB;
(2)求直线PC与底面ABCD所成角θ的正切值.
15.在四面体ABCD中,已知所有棱长都为a,点E、F分别是AB、CD的中点.
(1)求线段EF的长(EF是两异面直线AB与CD的公垂线);
(2)求异面直线BC、AD所成角的大小.
16.已知四边形ABCD为矩形,PA⊥平面ABCD于A,PC⊥平面AEFG,且分别交PB、PC、PD于E、F、G.
(1)求证:面PAB⊥面PAD;
(2)求证:A、E、F、G四点共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