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高中课本中的光电效应现象的讨论
光电效应物理实验心得体会
光电效应物理实验心得体会一、前言光电效应是一种重要的物理现象,是在金属表面照射光线时,使得金属中的电子受到能量的激发,从而从金属中逸出。
在这次光电效应物理实验中,我们通过实际操作和观察,深入了解了光电效应的基本原理和实际应用,并从教学中汲取到了很多有益的经验和体会。
二、实验原理在光电效应实验中,实验装置的主要组件有光电池、光源、样品台以及电子倍增管等。
当光线照射到样品台上时,经过薄铝箔的反射,最终照射到光电池上,激发光电效应,产生的电子会经过信号放大器放大,最终输出到电压计上进行检测。
通过对输出的电压的大小和变化情况的观察和分析,我们可以得出各个参数之间的量变关系,进而比较直观地了解光电效应的实际应用。
三、实验步骤1.按照实验安排的步骤,先检查设备的工作情况是否正常,确保实验的顺利进行;2.根据实验要求,选取不同的样品台,并通过狭缝调节光源的强弱和方向,进行对比分析;3.获取各个参数的实验数据,如电压和电流等,通过实验操作和测量分析,确定光电效应与各个参数之间的关系,进而推测出实验结果的影响因素和规律;4.根据实验操作和实验数据的实际情况,对实验结果进行评价和总结,得出对光电效应实验的体会和感悟,为后续的学习和实践提供借鉴和启示。
四、实验体会和总结通过本次实验,我最大的收获是在实际操作和测量中,逐渐理解了光电效应的基本原理和实际应用,掌握了光电效应实验的关键技术和操作方法。
通过实验数据的统计和分析,我也更加深入地了解了各个参数之间的量变关系,可以更好地预测实验结果的影响因素和规律。
总的来说,光电效应实验是一次宝贵的学习和实践机会,对我们的学习和未来的职业发展都有着重要的意义。
希望通过本次实验,我们可以更好地掌握光电效应的基本原理和应用技术,为未来的学习和实践奠定坚实的基础。
探究光电效应的心得体会
探究光电效应的心得体会光电效应是物理学中一项重要的实验,在雷电实验中也曾被使用。
通过对光电效应的研究,我们可以更深入地理解光和电之间的关系,探索物质世界的奥秘。
在我的探究中,我发现光电效应不仅是一项有趣的实验,更是一种了解光和电之间相互作用的重要工具。
首先,光电效应的原理是光子与金属表面之间的相互作用。
当光子撞击金属表面时,会将其中的能量传递给金属中的电子。
如果光子的能量足够高,那么电子就会获得足够的能量从金属表面释放出来,产生光电流。
这种现象可以用来制造光电池,也可以用来检测光子的性质和能量。
就像在实验中看到的那样,使用不同的频率和强度的光源,可以产生不同大小的电子流。
其次,对于我们来说最有趣的是探究光电效应的参数。
我们可以用实验测量光电子的能量和最大动能,从而计算出电子的波长和光子的频率,这有助于我们了解光子的基本性质。
同时,我们也可以通过改变金属的材料和表面特性来研究光电效应的影响。
对于真空中的光电效应,我们还可以通过改变光子的强度和频率,来研究电子与光子之间的相互作用规律。
最后,我们也可以将光电效应应用到其他领域中。
光电池作为一种新型的能源被广泛应用于太阳能、照明和通讯等领域。
除此之外,光电效应还可以用于解析材料的组成和结构,探索化学和材料科学的新前沿。
总之,光电效应是一项精彩的实验,它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光和电之间的相互作用,深入探索物质世界的奥秘。
通过对光电效应的深入研究,我们可以更好地应用它的原理和方法,提高我们的科学创新能力,为人类探索未知的科学世界做出贡献。
61. 如何理解高中物理中的光电效应?
61. 如何理解高中物理中的光电效应?一、关键信息1、光电效应的定义及现象描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光电效应的实验发现及相关物理学家: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影响光电效应的关键因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光电效应与经典物理学理论的冲突: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5、爱因斯坦对光电效应的解释及光子理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6、光电效应的实际应用领域: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二、光电效应的定义及现象描述11 光电效应是指在高于某特定频率的电磁波照射下,某些物质内部的电子会被光子激发出来而形成电流,即光生电的现象。
111 当光照射到金属表面时,电子会从金属表面逸出。
这种逸出的电子被称为光电子。
112 光电效应具有瞬时性,即光电子的产生几乎是在光照射的瞬间发生的,不存在明显的延迟。
三、光电效应的实验发现及相关物理学家21 光电效应的实验最早由赫兹等人进行。
211 他们在研究电磁波的过程中,意外地发现了这一现象。
212 随后,勒纳德等物理学家对光电效应进行了更深入的研究和测量。
四、影响光电效应的关键因素31 入射光的频率是影响光电效应的关键因素之一。
只有当入射光的频率高于某一特定值(称为截止频率)时,才会发生光电效应。
311 入射光的强度对光电流的大小有影响,但对能否产生光电效应没有决定作用。
312 金属材料的种类也会影响光电效应的发生,不同金属的截止频率不同。
五、光电效应与经典物理学理论的冲突41 按照经典物理学的理论,光的能量是连续分布的,其强度决定了能否产生光电效应以及光电子的能量。
411 然而,光电效应的实验结果表明,光的能量是量子化的,即光是以光子的形式存在,每个光子具有特定的能量。
412 经典理论无法解释光电效应的瞬时性。
光电效应实验 体会和建议
光电效应实验体会和建议光电效应实验是一种重要的物理实验,通过实验可以观察到光的粒子性质和光电效应现象。
在进行光电效应实验时,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体会和建议:一、实验现象观察:1. 在实验中,可以观察到当光照射到金属表面时,电流表会显示出电流的流动,这一现象可以直观地展示光电效应的产生。
2. 实验中可以观察到当改变光的强度时,电流的大小也会相应改变。
光强的增大会使得电流增大,光强的减小则会使电流减小。
二、光电效应机制:3. 通过光电效应实验,可以进一步了解光电效应的机制。
实验结果表明,光电效应是由光子与金属表面的电子相互作用而产生的。
4. 当光照射到金属表面时,光子的能量被传递给金属中的电子,当电子获得的能量超过金属中电子的逸出功时,电子就会逸出金属表面,从而形成电流。
三、实验结果分析:5. 在光电效应实验中,观察到当改变光的频率时,电流的大小也会相应改变。
频率的增大会使得电流增大,频率的减小则会使电流减小。
6. 这一现象可以通过能量守恒原理解释,光子的能量与其频率有关,频率越高,光子的能量越大,电子获得的能量也越大,逸出金属表面的概率就越大,从而电流增大。
四、实验误差和改进:7. 光电效应实验中可能存在一些误差,如光源的不稳定性、电路接触不良等。
为了减小误差,可以使用稳定的光源,注意电路的连接质量。
8. 另外,实验中还可能存在光电管的非线性特性,可以通过选择合适的工作电压和测量电流的范围来减小这种误差。
五、实验应用和意义:9. 光电效应实验不仅是一种基础的物理实验,还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
光电效应的研究为光电器件的发展提供了理论基础,如光电二极管、光电倍增管等。
10. 光电效应的研究还在光谱分析、光电能转换等领域有广泛的应用,为科学研究和工程技术的发展提供了支持。
总结起来,光电效应实验通过观察现象、分析机制和探讨应用,可以更好地理解光的粒子性质和光电效应现象。
在实验过程中,我们可以注意实验误差和改进方法,提高实验结果的准确性。
物理高考光电效应解释
物理高考光电效应解释光电效应是一种基本的物理现象,广泛应用于光电子器件和光电子技术领域。
在高考物理中,对于光电效应的解释是必要的内容之一。
本文将对光电效应的原理和应用进行详细阐述。
一、光电效应的原理光电效应是指当光照射到金属表面时,使金属表面的电子受到能量的激发,从而跃迁到金属内,形成光电流的现象。
光电效应是量子力学的实验证明,它的基本原理可以概括为以下几点:1. 光的粒子性:根据量子理论,光具有粒子性和波动性的特性。
根据爱因斯坦的光量子假说,光以能量子的形式传播,在与物质相互作用时,光的能量被传递给物质的电子。
2. 光子能量:光的能量由光子携带,光子的能量与光的频率相关。
根据普朗克的能量量子化假说,光的能量E与光的频率ν的关系为E = hν,其中h为普朗克常量。
3. 光电子发射:金属表面的自由电子在光照射下吸收足够能量后,可以克服束缚力逸出金属表面,形成光电子。
光电子具有动能和电荷,可以在外电路中形成电流。
二、光电效应的公式光电效应可以用公式来描述。
根据实验观测到的光电效应现象,可以得到以下两个重要的公式:1. 光电效应方程:光电效应的动能定律可以用如下方程表达:E = hf - φ其中E为光电子的最大动能,h为普朗克常量,f为光的频率,φ为金属的逸出功。
该方程量化了光电效应中光子能量与光电子动能之间的关系。
2. 阈频公式:根据实验观察到的光电效应现象,发现当光的频率小于一定频率时,光电效应不会发生。
这个频率被称为阈频。
阈频可以用如下公式计算:f0 = φ / h其中f0为阈频,φ为金属的逸出功,h为普朗克常量。
阈频是金属材料的特性参数,不同金属具有不同的阈频。
三、光电效应的应用光电效应作为一种重要的物理现象,广泛应用于光电子器件和光电子技术领域。
以下是一些光电效应的应用:1. 光电池:利用光电效应原理,将光能转化为电能的器件被称为光电池。
光电池的工作原理是光照射在半导体材料上,产生电子-空穴对,并通过外电路形成电流。
光电效应实验思想感悟总结
光电效应实验思想感悟总结光电效应实验思想感悟总结光电效应是指当光照射到金属表面时,如果光的频率达到或超过一定临界频率,就能够使得金属表面产生电子的电流。
这种现象在实验室中是通过光电效应实验来研究和观察的。
光电效应实验不仅为我们揭示了光的粒子性和电子的波粒二象性,还在很多技术和应用领域有着广泛的应用。
通过参与光电效应实验,我不仅对光电效应有了更深的理解,而且收获了一些思考和感悟。
首先,光电效应实验让我对光的粒子性有了直观的认识。
在实验中,我们使用光源照射金属表面,并通过电路连接来测量电流的变化。
实验结果表明,光的强度和频率对电流的影响非常明显,而光的波动性对电流没有影响。
这一结果与我们平常对光的理解存在很大的不同,也揭示了光的粒子性的本质。
光电效应实验让我意识到,光实际上是由许多粒子(光子)组成的,而且与电子的相互作用会产生电流。
这一认识让我对光的本质有了更加深刻的理解。
光电效应实验还帮助我认识到电子波粒二象性的重要性。
在实验中,我们观察到金属表面的电流与光的频率有关,而与光的强度无关。
这一结果与经典的波动理论相矛盾,而与量子力学的粒子性理论相一致。
根据量子力学理论,光的频率与能量是相关的,光子的能量足以释放金属表面的束缚电子,从而产生电流。
通过光电效应实验,我深刻认识到电子波粒二象性在微观世界中的重要性。
这一认识也使我对量子力学的学习和理解产生了浓厚的兴趣。
此外,光电效应实验还让我对物质的量子特性有了更深入的认识。
在实验中,我们发现金属表面的电流与光的频率有关,而与光的强度无关。
这表明,金属表面对光子的吸收存在临界频率,低于临界频率时,光子无法释放束缚电子,从而金属表面的电流为零。
这一结果说明了电子在金属中的能级分布情况对光电效应具有重要影响。
通过光电效应实验,我认识到物质的量子特性可以通过与光的相互作用来研究和表征。
这一认识对我理解物质的微观结构和特性有着重要的启示作用。
此外,光电效应实验还让我进一步认识到实验设计和数据分析的重要性。
讨论物理学中的光电效应与量子力学
讨论物理学中的光电效应与量子力学光电效应是物理学中的一个重要现象,它是指当光照射到金属表面时,会引起电子的发射。
这个现象的发现和解释对于量子力学的发展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
本文将讨论光电效应与量子力学之间的关系,并探讨其在物理学中的重要性。
一、光电效应的发现光电效应最早是由德国物理学家赫兹在1887年发现的。
他发现,当紫外线照射到金属表面时,会有电流通过。
这个发现引起了物理学界的广泛关注,因为传统的波动理论无法解释这个现象。
根据波动理论,光是一种电磁波,其能量应该与光的强度有关,而不应该与光的频率有关。
然而,实验证明,光电效应的电流强度与光的频率成正比。
二、爱因斯坦的解释对于光电效应的解释,爱因斯坦在1905年提出了一个重要的假设:光的能量是以光子的形式传播的。
根据这个假设,光子的能量与其频率成正比,而与光的强度无关。
当光子与金属表面的电子相互作用时,如果光子的能量大于金属表面束缚电子的能量,那么电子就会被激发出来,形成光电流。
爱因斯坦的解释在当时引起了很大的争议,因为它违背了传统的波动理论。
然而,随着实验证据的不断积累,爱因斯坦的解释逐渐获得了广泛的认可。
光电效应的实验结果与爱因斯坦的理论预言非常吻合,这为量子力学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三、量子力学的发展光电效应的发现和爱因斯坦的解释对于量子力学的发展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
量子力学是一门研究微观粒子行为的物理学,它的核心概念就是量子。
量子是指能量的离散单位,光子就是一种量子。
爱因斯坦的解释表明,光的能量是以离散的光子形式传播的,这与传统的波动理论有着本质的区别。
量子力学的发展不仅解释了光电效应,还解释了许多其他看似奇怪的现象。
例如,量子力学可以解释原子的稳定性、粒子的波粒二象性以及量子纠缠等现象。
量子力学的发展不仅丰富了物理学的内容,也对其他学科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四、光电效应的应用光电效应不仅在理论物理学中有重要的意义,还在实际应用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光电效应的教学设计和反思
光电效应的教学设计和反思引言光电效应是物理学中的一个重要现象,它的研究对于理解光与物质相互作用的基本原理具有重要意义。
在高中物理教学中,光电效应一直是一个难以理解和掌握的内容。
本文旨在探讨光电效应的教学设计和反思,通过合理的教学设计和反思,提高学生对光电效应的理解和掌握能力。
一、教学设计1. 教学目标在教学过程中,应明确教学目标。
光电效应的教学目标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了解光电效应的基本概念和定义。
(2)掌握光电效应的实验方法和步骤。
(3)理解光电效应的机制和原理。
(4)能够运用光电效应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2. 教学内容和方法(1)教学内容:①光电效应的概念和定义;②光电效应的实验方法和步骤;③光电效应的机制和原理;④光电效应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2)教学方法:①启发式教学法:通过引导学生观察、实验和思考,帮助他们主动探索和发现光电效应的规律和规律。
②实验教学法:通过开展相关的实验活动,让学生亲自操作和观察,提高他们对光电效应的认识。
③讨论教学法: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或全班讨论,促进思维碰撞和交流,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创新思维能力。
④归纳总结法:在教学过程中,及时归纳和总结已学内容,帮助学生加深记忆和理解。
3. 教学过程(1)导入阶段:通过讲解一些与光电效应相关的现象或问题,引起学生的兴趣,并激发他们的探索欲望。
比如,可以提问:为什么在某些材料上照射光线会产生电流?(2)实验探究阶段:组织学生进行光电效应实验,让他们亲自操作并观察现象。
可以使用光电效应实验装置,通过改变光源强度、光源频率或光源材料等因素,观察其对光电效应的影响。
(3)概念讲解阶段:通过讲解和示例,帮助学生理解光电效应的基本概念和定义。
可以结合粒子模型和波动模型来进行说明,让学生对光电效应的本质有更深刻的理解。
(4)机制和原理阶段:通过讲解光电效应的机制和原理,引导学生深入探究和思考。
可以结合经典物理理论,解释光电效应发生的原因和光子的能量与频率之间的关系。
高二物理与光电效应知识点
高二物理与光电效应知识点光电效应是经典物理学中的一个重要现象,它指的是当光照射到某些物质表面时,会引起电子的发射。
这一现象的研究和应用对于理解光的性质以及开发光电器件具有重要意义。
在高二物理学习中,了解光电效应的知识点是非常重要的。
本文将对高二物理与光电效应的知识点进行介绍和论述。
一、光电效应的基本概念光电效应是指当光照射到金属或半导体材料的表面时,会产生电子的发射。
光电效应的基本过程是:光子与金属或半导体材料中的电子发生相互作用,使电子从材料表面脱离,并形成电子流。
光电效应的出现与光的粒子性质有关,即光的能量以光子的形式传递。
根据光电效应实验的结果,我们可以得出光电效应的几个重要规律。
二、光电效应的重要规律和公式1. 光电效应的截止频率:根据实验结果,我们发现照射在金属表面的光线必须具有一定的最小频率(截止频率)才能引起光电效应,低于截止频率的光线无法引起光电效应。
截止频率与金属种类有关,不同金属的截止频率不同。
2. 光电效应的动能定理:根据实验结果,光电子的最大动能与光的频率有关,与光的强度无关。
这个规律被称为光电效应的动能定理。
动能定理的数学表达式为:E = hf - φ其中,E为光电子的最大动能,h为普朗克常数,f为光的频率,φ为金属的逸出功(与金属种类有关)。
3. 光电效应的电流与电压关系:当光照射到金属或半导体材料的表面时,会引起电子的发射,形成电子流。
这个电子流可以形成一个电流。
根据实验结果,光电流与光的强度成正比,与光的频率无关。
而当外加电压逐渐增大时,光电流逐渐减小,最终趋向于零。
三、光电效应的应用1. 光电池:光电池是利用光电效应将光能转化为电能的装置。
光电池的核心组件是光电效应产生的电子流。
通过将光电池与外电路连接,可以将光能转化为电能,并用于供电或储存。
2. 光电倍增管:光电倍增管是一种利用光电效应放大光信号的器件。
光电倍增管将光信号转化为电信号,利用电子的倍增效应,使电信号放大到可测量或可观测的范围。
高中物理_光电效应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中物理_光电效应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教学设计】光电效应_物理_⾼中_1、引⼊:幻灯⽚展⽰光电效应的三个诺贝尔物理学奖项。
(得主照⽚与简介)光电效应最先由赫兹发现,他的学⽣勒纳德对光电效应的研究卓有成效并获1905年诺贝尔物理学奖,爱因斯坦提出光⼦说从理论上成功解决光电效应⾯临的难题并因此获1921年诺贝尔物理学奖,美国物理学家密⽴根通过精确实验验证了爱因斯坦理论,并获1923年诺贝尔物理学奖。
光电效应的科学之光经众多物理学奖前赴后继,三⼗年努⼒求索,在物理学史上成为绚丽夺⽬的篇章……(通过展⽰光电效应的三个物理学奖项引起学⽣对光电效应⼀探究竟的学习动机)(2’)2、视频演⽰实验:X光照射锌板演⽰光电效应现象。
观察现象,通过阶梯形、逻辑性提问引发思考。
提问如下:①:这个是什么仪器?(指着验电器问)②:这个仪器有什么⽤?③:现在验电器⾦属箔张开说明了什么?④:那么验电器为什么带电呢?与之前弧光灯不照射⾦属箔不张开对⽐,引导学⽣分析出正是因为弧光灯的照射,锌板发射出电⼦⾃⾝带上了正电。
(此处可设问这种现象与静电感应有何区别?)引导学⽣⽤⾃⼰的话描述光电效应现象,从⽽引出光电效应概念:物体在光的照射下发射电⼦的现象叫光电效应,发射出来的电⼦叫光电⼦。
(学⽣将了解并可以识别光电效应)光电效应是⼀个奇特的现象,有很多科学家对这个现象进⾏了研究,包括上⾯三位诺贝尔物理学奖得主,那么,如果是你,你会怎么去探究光电效应的规律呢?(5’)提问:我们从初中开始以及⾼中三年学过的实验探究的⽅法有哪些?(控制变量法,对⽐试验,转化法等)引导学⽣分析,要探究光电效应,⾸先需要让光电效应再⽣,也就是需要光电效应的发⽣装置(⽐如上述弧光灯照射锌板就是⼀个发⽣装置,但要定量探究还须改进)——>光电效应现象看不到摸不着,必须转化为可测量的量去研究它(转化法)——>光电效应既然有电⼦发射出来,那么可以从电⼦的⾓度去研究,与电⼦有关的量有什么呢,⽐如电流,如果要研究电流,就必须要有⼀个电路。
光电效应几个问题的讨论
光电效应几个问题的讨论光电效应现象,是光具有粒子性的第一个实验证据,在人类对光的本性认识中占有很重要的地位。
中学物理中编入这一内容,其目的在于引入光子概念,为说明光的粒子性提供依据。
因限于中学阶段物理知识水平,教材不可能详细阐述其产生机理,因此在教学实践中易产生一些模糊认识。
本文就下述几个问题谈谈看法,以供参考。
一、光电子的产生金属及其化合物在光的照射下释放出电子的现象叫光电效应现象,释放出来的电子叫光电子。
光电效应的实验规律必须用爱因斯坦光子理论解释。
在教学中经常遇到学生提问:吸收光子的电子是金属中的什么电子?是束缚电子还是自由电子?这个问题值得考虑。
吸收光子的电子应该是金属中的自由电子,而非束缚电子。
分析如下,如果是束缚电子,根据能量守恒定律,其光电效应方程应为:式中W是电子越过金属表面时克服表面势垒所做的功,E是束缚在某壳层上的电子电离出来所需的能量。
实际上,许多金属的逸出功的值约为2.0—7.0eV,比E的值要小得多,而和W相当。
例如铯的最低电离能约为3.9eV,其逸出功约为1.9eV,如用1.9—3.9eV的光子入能使铯产生光电效应,而不能使铯的束缚电子电离。
很显然逸出的光电子并非是束缚态的电子。
那么电子克服表面势垒所做的功W与逸出的功的关系怎样?在金属表面附近,由于垂直于表面的晶体周期性中断,作用在表面原子内外两侧的力失去平衡,相应的电子密度分布也发生变化,通过表面原子和电子自洽相互作用,使得表面原子和电子分布趋向新的平衡,在表面区出现电偶极层,电子穿越该层区逸出表面时要克服电场力做功。
此功与逸出功的值正好相当。
由上述可知,光电效应中光电子是金属中自由电子吸收了光子的能量而产生的。
当然,如果光子能量大于原子的电离能,则束缚电子也可以成为光电子。
由于普通光电效应中入射光子的能量并非很高,因此不可能使束缚电子逸出。
如若电子能量过高,则会发生康普顿效应而非光电效应。
因为不同能区的光子与金属发生相互作用时会产生不同的效应。
关于光电效应的思考与讨论
关于光电效应的思考与讨论
你好,光电效应的思考与讨论1、自然界中一切物体都具有热辐射和光辐射两种性质。
2、光在真空中传播时,速度极快.当它照到某些介质上时会发生反射或折射现象。
3、如果没有光源,人眼是不能看见东西的;
4、黑夜里面也可以看得很清楚;
5、对于我们观察来说,光线就像镜子,只要接收器透过光线,而后又被放大了,那么从这个角度来说,世界上任何事情都是倒立着看的。
6、但是,实际上世界上并不存在“倒立”的世界,也许只存在正常的世界,例如地球的表面有三分之二的陆地都覆盖着水,另外还有三分之一的陆地被冰雪所覆盖。
高中物理光电效应知识点总结-精选范文
高中物理光电效应知识点总结高中物理光电效应知识点(一)知识点一:光电效应现象1.光电效应的实验规律(1)任何一种金属都有一个极限频率,入射光的频率必须大于这个极限频率才能发生光电效应,低于这个极限频率则不能发生光电效应.(2)光电子的最大初动能与入射光的强度无关,其随入射光频率的增大而增大.(3)大于极限频率的光照射金属时,光电流强度(反映单位时间内发射出的光电子数的多少)与入射光强度成正比.(4)金属受到光照,光电子的发射一般不超过92.光子说爱因斯坦提出:空间传播的光不是连续的,而是一份一份的,每一份称为一个光子,光子具有的能量与光的频率成正比,即:ε=hν,其中h=6.63×1034 J·s.3.光电效应方程(1)表达式:hν=Ek+W0或Ek(2)hν,这些能量的一部分用来克服金属的逸出功W0,剩下的表现为逸出后电子的最大初动能Ekv2.知识点二: α粒子散射实验与核式结构模型1.卢瑟福的α粒子散射实验装置(如图13-2-1所示)2.实验现象绝大多数α粒子穿过金箔后,基本上仍沿原来的方向前进,但少数α粒子发生了大角度偏转,极少数α粒子甚至被撞了回来.如图13-2-2所示.α粒子散射实验的分析图3.原子的核式结构模型在原子中心有一个很小的核,原子全部的正电荷和几乎全部质量都集中在核里,带负电的电子在核外空间绕核旋转.知识点三:氢原子光谱和玻尔理论 1.光谱(1)(频率)和强度分布的记录,即光谱.(2)光谱分类有些光谱是一条条的亮线,这样的光谱叫做线状谱. 有的光谱是连在一起的光带,这样的光谱叫做连续谱. (3)氢原子光谱的实验规律.巴耳末线系是氢原子光谱在可见光区的谱线,其波长公式R()(n=3,4,5,?),R是里德伯常量,R=1.10×10 m,n为量子数.2.玻尔理论(1)电子虽然绕核运动,但并不向外辐射能量.(2)跃迁:原子从一种定态跃迁到另一种定态时,它辐射或吸收一定频率的光子,光子的能量由这两个定态的能量差决定,即hνh是普朗克常量,h=6.63×1034 J·s)(3)是不连续的,因此电子的可能轨道也是不连续的.点拨:易错提醒n?n-1?(1)一群氢原子跃迁发出可能的光谱线数为N=C2=,一个氢原子跃迁发出可能n的光谱线数最多为(n-1).(2)由能级图可知,由于电子的轨道半径不同,氢原子的能级不连续,这种现象叫能量量子化.考点一:对光电效应的理解 1.光电效应的实质光子照射到金属表面,某个电子吸收光子的能量使其动能变大,当电子的动能增大到足以克服原子核的引力时,便飞出金属表面成为光电子.2.极限频率的实质光子的能量和频率有关,而金属中电子克服原子核引力需要的能量是一定的,光子的能量必须大于金属的逸出功才能发生光电效应.这个能量的最小值等于这种金属对应的逸出功,所以每种金属都有一定的极限频率..对光电效应瞬时性的理解光照射到金属上时,电子吸收光子的能量不需要积累,吸收的能量立即转化为电子的能量,因此电子对光子的吸收十分迅速.光电效应方程电子吸收光子能量后从金属表面逸出,其中只有直接从金属表面飞出的光电子才具有最大初动能,根据能量守恒定律,Ek=hν-W0.如图13-2-4所示.5.用光电管研究光电效应(1)常见电路(2)两条线索①通过频率分析:光子频率高→光子能量大→产生光电子的最大初动能大.②通过光的强度分析:入射光强度大→光子数目多→产生的光电子多→光电流大. (3)常见概念辨析? ?每秒钟逸出的光电子数——决定着光电???流的强度光电子???光电子逸出后的最大初动能?1mv???强度——决定着每秒钟光源发射的光子数照射光??频率——决定着每个光子的能量ε=hν? 规律总结:(1)光电子也是电子,光子的本质是光,注意两者的区别.接发出的光电子初动能才最大.考点二:氢原子能级和能级跃迁1.氢原子的能级图n?n-1?(1)一群氢原子跃迁发出可能的光谱线条数为N=C2=. n(2)一个氢原子跃迁发出可能的光谱线条数最多为(n-1).高中物理光电效应知识点(二)知识点一:天然放射现象和衰变1.天然放射现象 (1)天然放射现象.元素自发地放出射线的现象,首先由贝可勒尔发现.天然放射现象的发现,说明原子核具有复杂的结构.(2)放射性和放射性元素.物质发射某种看不见的射线的性质叫放射性.具有放射性的元素叫放射性元素. (3)三种射线:放射性元素放射出的射线共有三种,分别是γ射线. (4)放射性同位素的应用与防护. ①放射性同位素:有天然放射性同位素和人工放射性同位素两类,放射性同位素的化学性质相同.②应用:消除静电、工业探伤、作示踪原子等. ③防护:防止放射性对人体组织的伤害. 2.原子核的衰变(1)原子核放出α粒子或β粒子,变成另一种原子核的变化称为原子核的衰变. (2)分类α衰变:AZX→Z-2Y Aβ衰变:AZX→Z+1Y(3)因素决定,跟原子所处的物理、化学状态无关.点拨:易错提醒?1?半衰期是大量原子核衰变时的统计规律,对个别或少数原子核,无半衰期可言.?2?原子核衰变时质量数守恒,核反应过程前、后质量发生变化?质量亏损?而释放出核能.知识点二:核反应和核能1.核反应在核物理学中,原子核在其他粒子的轰击下产生新原子核的过程.在核反应中,质量数守恒,电荷数守恒.2.核力核子间的作用力.核力是短程力,作用范围在1.5×1015 m之内,只在相邻的核子间发生作用.3.核能核子结合为原子核时释放的能量或原子核分解为核子时吸收的能量,叫做原子核的结合能,亦称核能.4.质能方程、质量亏损爱因斯坦质能方程E=mc2,原子核的质量必然比组成它的核子的质量和要小Δm,这就是质量亏损.由质量亏损可求出释放的核能ΔE=Δmc【考点解析:重点突破】考点一:衰变和半衰期2.对半衰期的理解(1)根据半衰期的概念,可总结出公式11N余=N原t/τ,m余=m原()t/τ22式中N原、m原表示衰变前的放射性元素的原子核数和质量,N余、m余表示衰变后尚未发生衰变的放射性元素的原子核数和质量,t表示衰变时间,τ表示半衰期.(2)影响因素:放射性元素衰变的快慢是由原子核内部因素决定的,跟原子所处的物理状态(如温度、压强)或化学状态(如单质、化合物)无关. 考点二:核反应方程的书写规律总结能用等号连接.来写核反应方程.考点三:核能的产生和计算1.获得核能的途径(1)重核裂变:重核俘获一个中子后分裂成为两个中等质量的核的反应过程.重核裂变的同时放出几个中子,并释放出大量核能.为了使铀235裂变时发生链式反应,铀块的体积应大于它的临界体积.(2)轻核聚变:某些轻核结合成质量较大的核的反应过程,同时释放出大量的核能,要想使氘核和氚核合成氦核,必须达到几百万度以上的高温,因此聚变反应又叫热核反应.2.核能的计算方法(1)应用ΔE=Δmc2:先计算质量亏损Δm,注;(2)核反应遵守动量守恒和能量守恒定律,因此我们;规律总结;2根据ΔE=Δmc计算核能时,若Δm以千克为单位;(1)应用ΔE=Δmc2:先计算质量亏损Δm,注意Δm的单位1 u=1.66×1027 kg,1 u相当于931.5 MeV的能量,u是原子质量单位.(2)核反应遵守动量守恒和能量守恒定律,因此我们可以结合动量守恒和能量守恒定律来计算核能.规律总结2根据ΔE=Δmc计算核能时,若Δm以千克为单位,“c”代入3×1082若Δm以“u”为单位,则由1uc=931.5_MeV得ΔE=Δm×931.5_MeV.高中物理光的本质知识点一、波的干涉和衍射:1、干涉:两列频率相同的波相互叠加,在某些地方振动加强,某些地方振动减弱,这种现象叫波的干涉;(1)发生干涉的条件:两列波的频率相同;(2)波峰与波峰重叠、波谷与波谷重叠振动加强;波峰与波谷重叠振动减弱;(3)振动加强的区域的振动位移并不是一致最大;2、衍射:波绕过障碍物,传到障碍物后方的现象,叫波的衍射;(隔墙有耳) 能观察到明显衍射现象的条件是:障碍物或小孔的尺寸比波长小,或差不多;3、衍射和干涉是波的特性,只有某物资具有这两种性质时,才能说该物资是波;二、光的电磁说:1、光是电磁波:(1)光在真空中的传播速度是3.0×108m/s;(2)光的传播不需要介质;(3)光能发生衍射、干涉现象;2、电磁波谱:无线电波、红外线、可见光、紫外线、伦琴射线、γ射线;(1)从左向右,频率逐渐变大,波长逐渐减小;(2)从左到右,衍射现象逐渐减弱;(3)红外线:热效应强,可加热,一切物体都能发射红外线;(4)紫外线:有荧光效应、化学效应能,能辨比细小差别,消毒杀菌;3、光的衍射:特例:萡松亮斑;4、光的干涉:(1)双缝(双孔)干涉:波长越长、双孔距离越小、光屏间距离越大,相邻亮条纹间的距离越大;(2)薄膜干涉:特例:肥皂泡上的彩色条纹;检测工件的平整性,夏天油路上油滴成彩色猜你感兴趣:1.高中物理关于向心加速度的知识点总结2.高中物理基础知识总结3.高三物理学习方法指导与学习方法总结4.高考物理考点总结高考物理复习纲要5.高一物理复习知识点总结6.高一必修一物理知识点归纳。
从六个角度阐述光电效应问题
ʏ浙江省桐乡第一中学 李 鑫原子物理相对力学㊁电学㊁磁学而言不算难点,但由于部分地区师生对原子物理这部分内容不够重视,而导致部分同学在初学阶段就没能及时掌握原子物理中的部分关键问题,叠加原子物理相关内容琐碎,牵扯的知识细节较多,导致在高考中原子物理相关内容反而成为同学们的易丢分点㊂下面选择原子物理知识模块中综合性较强,涉及知识面较广的光电效应问题,从六个角度进行阐述,以帮助同学们复习备考㊂一㊁历史回眸光电效应现象最早是由赫兹发现的,但是他并没有开展系统的光电效应研究㊂爱因斯坦是理论物理学家,他从理论上借用普朗克的量子假说成功解释了光电效应㊂厘清原子物理发展进程中各个阶段物理学家发现的物理现象并做出相应解释,并不容易㊂同学们若有兴趣可以认真研读‘量子史话“这本科普读物,它可以很好地帮助我们看清那段波澜壮阔的物理发展历程㊂二㊁基础概念光电效应发生得非常快,从金属中逃逸的电子会飞向空气㊂注意:光子的入射频率与截止频率无关,光电子是电子不是光子,光电子逃逸的动能分布在一定区间内,不是所有光电子的动能都是最大初动能㊂例1 如图1所示,用导线将验电器与某种金属板连接,用绿光照射金属板,验电器指针发生偏转,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㊂A.改用红光照射金属板,验电器指针仍图1会发生偏转B .减弱绿光的强度,验电器指针仍会发生偏转C .若验电器原来带负电,则指针偏转角先变小后变大D .若验电器原来带正电,则指针偏转角先变小后变大解析:改用红光照射金属板,因红光的频率小于绿光的频率,故不一定会发生光电效应,验电器指针不一定会发生偏转,选项A 错误㊂即使减弱绿光的强度,验电器指针仍会发生偏转,原因是入射光的频率没变,选项B 正确㊂因为发生光电效应时,金属板失去电子带正电,所以用验电器与金属板接触,验电器也带正电,若验电器原来带负电,则指针偏转角先变小后变大,若验电器原来带正电,则指针偏转角变大,选项C 正确,D 错误㊂答案:B C点评:不少同学会错选D ,究其原因是以为逃逸电子顺着导线到了验电器上,这个就是认知错误了㊂细节补遗:1887年,赫兹在研究电磁波的实验中发现,接收电路的间隙若受到光照,则会产生电火花,这种电火花就是从金属表面逸出的电子㊂这是最早发现的光电效应㊂按照爱因斯坦的理论,得到的爱因斯坦光电效应方程为E k =h ν-W 0,式中E k =12m e v 2是光电子的最大初动能,h 为普朗克常量,ν为光子的频率,W 0为电子克服金属的逸出功㊂爱因斯坦光电效应方程使得光电效应中理论与实验的矛盾迎刃而解㊂三㊁对光电效应电路装置的认知求解涉及光电效应装置的问题时,一要明白光电子㊁截止频率㊁遏止电压㊁逸出功㊁阴极和阳极㊁正向和反向电压的定义;二要清楚光电效应的本质,即解释光电效应的关键方程E k =h ν-W 0,E k 指的是光电子的最大初动能,W 0指的是逸出功,是金属导体束缚表面电子的本领,只有当h ν>W 0时,才有光电子逸出,逸出功决定了截止频率,最大初动能决定了遏止电压,若所加电压能使得光电子加速奔向正极,则为正向电压㊂例2 如图2所示是研究光电效应的实验装置,某同学进行了如下操作:(1)用频率为ν1的光照射光电管,此时微安表中有电流,将滑动变阻器的滑片P 调至位置M (图中未画出),使微安表示数恰好变为0,此时电压表示数为U 1;(2)用频率为ν2的光照射光电管,将滑片P 调至位置N (图中未画出),使微安表示数恰好变为0,此时电压表的示数为U 2㊂已知元电荷为e ,ν1<ν2㊂关于该实验,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㊂图2A.位置M 比N 更靠近b 端B .位置M ㊁N 与光强有关C .可求得普朗克常量为e (U 1-U 2)ν2-ν1D .该光电管中金属的极限频率为ν2U 1-ν1U 2U 1-U 2解析:根据电路图,结合逸出电子受到电场阻力时,微安表示数才可能为零,易知只有阴极K 的电势高于阳极A 的电势,即滑片P 向a 端滑动,才能实现微安表示数恰好变为零,根据光电效应方程得E k =h ν-W 0=e U c ,因ν1<ν2,则U 1<U 2,即位置M 对应的电压较小,位置M 比N 更靠近b 端,选项A正确㊂位置M ㊁N 对应的是遏止电压,与入射光的频率有关,与入射光的光强无关,选项B 错误㊂根据光电效应方程得E k 1=h ν1-W 0=e U 1,E k 2=h ν2-W 0=e U 2,解得普朗克常量h =e (U 2-U 1)ν2-ν1,逸出功W 0=e U 2ν1-e U 1ν2ν2-ν1,选项C 错误㊂根据W 0=h ν0,W 0=e U 2ν1-e U 1ν2ν2-ν1,解得该光电管中金属的极限频率ν0=ν2U 1-ν1U 2U 1-U 2,选项D 正确㊂答案:A D点评:求解本题需要在理解光电效应核心概念和核心方程的基础上,对光电效应发生装置有充分认知,尤其是正向㊁反向电压对电子动能和电流的影响,这是同学们普遍认知不足的区域,需要重点关注㊂四㊁对光电效应图像的理解关于光电效应问题,考查点主要集中在对I -U 图像的理解上㊂求解光电效应图像问题的关键是弄清楚遏止电压和饱和电流这两大要素,即最大入射光频率和材料的截止频率决定遏止电压的大小,入射光的光子数决定饱和电流的大小㊂例3 氢原子的能级如图3甲所示,一群处于n =5能级的氢原子,向低能级跃迁时发出多种光,分别用这些光照射如图3乙所示电路中的阴极K ,其中3条光电流I 随电压U 变化的曲线如图3丙所示,已知可见光的光子能量范围为1.62e V~3.11e V ㊂则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㊂A.氢原子从n =5能级向低能级跃迁时能辐射出10种频率的可见光B .在图乙电路中,当滑片P 从a 端移向b 端时,光电流I 可能增大C .在b 光和c 光强度相同的情况下,电图3路中的饱和电流一定相同D .图丙中曲线对应的a 光是氢原子从n =5能级向n =2能级跃迁时辐射出的解析:根据玻尔选择跃迁知识可知,氢原子从n =5能级向低能级跃迁时只能辐射出4种频率的可见光,选项A 错误㊂当滑片P 从a 端向b 端移动时,所加电压相当于是从反向电压逐渐变为正向电压,所以光电流I可能持续增大,直到出现饱和电流,选项B 正确㊂根据I -U 图像可知,b ㊁c 两光的频率不同,所以当它们的光强相同时,其光子数不同,照射光电管逸出的光电子数目不同,饱和电流大小不同,选项C 错误㊂根据入射光频率与遏止电压的关系可知,a 光的频率最大,其光子的能量最大,选项D 正确㊂答案:B D点评:本题是一道多知识点联动的好问题,它把玻尔选择跃迁问题,光电效应装置图,光电效应的I -U 图像等综合在一起,把这个问题弄明白了,光电效应的中心问题也就解决了㊂思维提升:关于光电效应还有一个令人困惑的问题,那就是当所有逸出的光电子都到达阳极A 之后,随着正向电压的增大,光电流还会增加吗此时增大电压,虽然光电子的数量不会增加,但是光电子的速度会增加,它们到达阳极A 的时间会缩短,根据平均电流公式I =Qt判断,光电流似乎应该逐渐增大,那么教材中画出的光电效应伏安特性曲线就错了吗?实质上,平均电流公式是用通过的 总电荷量 除以所用的 总时间 ㊂总时间不是一个电子通过的时间,而是从第一个光电子产生到最后一个光电子到达所用的时间㊂假设一个光电子通过极板间隔需要的时间为t ,光照射持续了时间T ,那么所有生成的光电子通过极板间隔的总时间为t +T ㊂一般T 可以控制为数秒至数分钟,下面估算一下t 的量级㊂光电管两极之间的距离为10-3m 量级,需要几伏的电压才能得到饱和光电流,电子的质量m =9.1ˑ10-31k g,电荷量e =1.6ˑ10-16C ,假设电子逸出速度为零且做匀加速直线运动到达阳极A ,那么通过光电管两极间隔的时间t 约为10-10s 量级,远小于光照持续时间T ,因此可以忽略不计㊂只要单色光的光强和阴极金属材料不变,任意一段时间内逸出的光电子总电荷量与光照持续时间之比都是常数,因此饱和光电流不会随着电压的增大而增大㊂以上结论也可以根据电流的微观解释I =n e S v 来解释㊂假设所有光电子的射出方向都垂直于极板,光电子电荷量e 和横截面积S 不变㊂增大电压,光电子的加速度增大,速率v 增大,但同时两个光电子之间的间隔也增大㊂因此在每一个时刻,电压大的极板间的光电子数量少,光电子密度小,即n 减小,总体而言电流I 不变㊂五、多光子的光电效应爱因斯坦因成功解释光电效应而获得了1921年的诺贝尔物理学奖,在当时的实验条件下,只能发生单光子光电效应,即一个电子最多只能吸收一个光子的能量,在现在的实验条件下,一个电子可以吸收多个光子能量,所以光电效应的一个大前提,频率低于截止频率的光不会发生光电效应就错了,这也是科学发展的必经历程㊂例4 在磁感应强度为B 的均匀磁场内放置一极薄的金属片,其极限波长为λ0(波长为λ0的入射光恰能产生光电效应),现用频率为ν的弱单色光照射,发现没有光电子放出㊂实验证明:在采用相同频率ν的强激光照射下,电子能吸收多个光子,也能发生光电效应,释放出的光电子(质量为m ,电荷量的绝对值为e )能在垂直于磁场的平面内做圆周运动,最大半径为R ,则( )㊂A.遏止电压为e B 2R22mB .此照射光光子的能量可能为h c2λ0+e 2R 2B 24mC .放出光电子的最大动量为h v c +hλ0D .单色光光子的动量可能为h3λ0+e 2B 2R26m c解析:设光电子的最大速度为v ,光电子在磁场中做圆周运动,则e v B =mv 2R,解得v =e B R m ,因此E k =e 2B 2R22m,根据遏止电压U =E k e ,解得U =e B 2R22m,选项A 正确㊂根据题设情景得n h ν=h c λ0+E k ,式中n 为大于1的自然数,当n =2时,此照射光光子的能量为h c 2λ0+e 2R 2B 24m ,选项B 正确㊂放出光电子的最大动量p =h νc ,选项C 错误㊂当n =3时,单色光光子的动量为h 3λ0+e 2B 2R26m c ,选项D 正确㊂答案:A B D能力提升:我们从理论上来估算为什么多光子光电效应很难出现㊂建立这样一个模型,功率为P 的点光源,能辐射频率为γ的光子,距离金属表面的距离为s ㊂考虑连续两个光子照射到金属表面的时间间隔,在点光源下距离为s 处单位时间单位面积接受光能p '=P4πs 2,单光子能量E =h γ,故单位时间金属表面单位面积接受光子数n =p 'E,每个原子的横截面积A =πr 2,即每个原子每秒接受光子数n '=n A ,则两个光子照射同一个原子的时间间隔t =1n ',取P =1W ,γ=1014H z,s =1m ,r =10-10m ,解得t ≫1s,而金属内部电子的碰撞十分频繁,平均碰撞时间为10-15s,即单个电子吸收一个光子后如果不能逸出那么就根本没时间吸收第二个光子㊂六、光电效应和康普顿效应照射到金属表面的光,能使金属中的电子从表面逸出,这种现象被称为光电效应㊂光在介质中与物质微粒相互作用,因而传播方向发生改变,这种现象叫光的散射㊂1918~1922年,美国物理学家康普顿在研究石墨对X 射线的散射时,发现在散射的X 射线中,除了与入射波长相同的成分,还有波长大于入射波长的成分,这个现象被称为康普顿效应㊂康普顿用光子的模型成功地解释了康普顿效应,因而获得了1927年的诺贝尔物理学奖㊂光电效应和康普顿效应深入地揭示了光的粒子性,前者表明光子具有能量,后者表明光子除具有能量之外还具有动量㊂例5 下列关于光电效应和康普顿效应的描述中正确的是( )㊂A.爱因斯坦提出了量子假说并成功解释了光电效应B .光电效应现象说明光子不仅有能量还有动量C .发生康普顿散射之后,发现X 射线的波长将会变长D .康普顿效应证实了光子具有动量的特性解析:量子假说由普朗克率先提出,爱因斯坦应用量子假说成功解释了光电效应,选项A 错误㊂光电效应只能证明光子具有能量特性,不能说明其有动量特性,爱因斯坦提出了光子具有动量特性的假说,选项B 错误㊂1918~1922年康普顿研究了X 射线被较轻物质(石墨㊁石蜡等)散射后光的成分,发现散射谱线中除了有波长与入射波长相同的成分,还有波长较大的成分,从而证明了光子不仅有能量还有动量,选项C ㊁D 正确㊂答案:C D点评:对于康普顿效应,很多同学感到陌生,尤其是康普顿效应和光电效应的对比,不少同学只记得康普顿效应得出的结论,而忽视了什么是康普顿效应,以及解释康普顿效应的过程㊂(责任编辑 张 巧)。
光电效应实验的心得体会(精选19篇)
光电效应实验的心得体会(精选19篇)(经典版)编制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核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批人:__________________编制单位:__________________编制时间:____年____月____日序言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经典范文,如职场文书、公文写作、党团资料、总结报告、演讲致辞、合同协议、条据书信、心得体会、教学资料、其他范文等等,想了解不同范文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 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Moreover, this store provides various types of classic sample essays for everyone, such as workplace documents, official document writing, party and youth information, summary reports, speeches, contract agreements, documentary letters, experiences, teaching materials, other sample essays, etc. If you want to learn about different sample formats and writing methods, please pay attention!光电效应实验的心得体会(精选19篇)心得体会是我们在学习、工作、生活等方面的经验总结和感悟。
光电效应的思考与感悟
光电效应的思考与感悟光电效应——众多科学现象之一,却是我最近深入思考的一个课题。
回想起我的初中时光,曾经在物理课上学习过这个概念,但当时并没有真正理解其意义和影响。
直到最近,我在一本科普读物中再次遇到光电效应,才开始对其产生了浓厚的兴趣。
光电效应是指当光照射到金属表面时,金属会发射出电子的现象。
这一现象虽然看似简单,但却引发了我对光与电的关系、量子物理的奇妙世界的深入思考。
光电效应的发现极大地推动了量子物理的发展。
爱因斯坦在1905年对光电效应进行了深入研究,并提出了光量子假设,为解释光电效应的规律提供了理论基础。
这一假设认为光是由一些离散的粒子组成的,这些粒子被称为光子。
光子具有能量和动量,当光子与金属表面相互作用时,能量可以转移给金属中的电子,从而使其脱离金属表面。
光电效应的发现不仅证实了光具有粒子性,也揭示了电子的波粒二象性。
在经典物理学中,电子被认为是一种质点,但在量子物理学中,电子也可以被描述为波动。
光电效应的实验结果表明,电子的行为受到粒子性和波动性的双重影响。
这一发现对于后来量子力学的建立具有重要意义,并为研究微观世界的奇妙现象打开了大门。
除了对量子物理的影响,光电效应还在实际应用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例如,光电效应被广泛应用于太阳能电池,将光能转化为电能。
太阳能电池作为一种可再生能源的代表,具有清洁、无污染的特点,成为了未来能源领域的热点。
而正是光电效应的应用,使得太阳能电池得以实现能量转换,为人类提供了一种可持续发展的能源选择。
思考光电效应的过程中,我不禁感叹科学的伟大和人类的智慧。
光电效应的发现和理论解释,不仅拓宽了我们对光和电的认识,也为量子物理学的发展提供了重要线索。
同时,光电效应的应用也改变了人类的生活方式,推动了可持续能源的发展。
这一科学现象的研究和应用,无疑已经深深地改变了我们的世界。
在光电效应的思考和感悟中,我不仅对科学的力量有了更深的理解,也对人类的智慧和创造力感到由衷的敬佩。
《光电效应现象》 讲义
《光电效应现象》讲义在物理学的众多奇妙现象中,光电效应无疑是一颗璀璨的明珠。
它不仅为我们揭示了光与物质相互作用的奥秘,还为现代科技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接下来,让我们一同走进光电效应的奇妙世界。
一、什么是光电效应光电效应,简单来说,就是当光照射到金属表面时,金属中的电子会吸收光子的能量,从而逸出金属表面的现象。
想象一下,光就像一个个小小的能量包,当它们撞击到金属表面时,有足够能量的光子就能把金属中的电子“踢”出来,让它们成为自由电子。
这个过程并不是光的强度越大就越容易发生。
实际上,光电效应的发生取决于光的频率。
只有当光的频率达到一定值时,才会有电子逸出。
二、光电效应的实验发现早期的科学家们通过一系列精心设计的实验,逐渐揭示了光电效应的神秘面纱。
例如,在实验中发现,无论光的强度如何,如果光的频率低于某个阈值,无论照射多久,都不会有电子逸出。
而一旦光的频率超过这个阈值,即使光很微弱,也会在瞬间有电子逸出。
而且,逸出的电子的动能与光的频率成正比,而与光的强度无关。
这些实验结果与当时经典物理学的理论产生了巨大的冲突。
三、经典物理学的解释困境按照经典物理学的观点,光被认为是一种连续的电磁波,能量是均匀分布的。
那么,当光照射到金属表面时,电子应该逐渐积累能量,直到能量足够大时才会逸出。
而且,光的强度越大,电子获得的能量应该越多,越容易逸出。
但光电效应的实验结果却完全不符合这些预期。
这让当时的物理学家们陷入了深深的困惑。
四、爱因斯坦的光量子假说就在大家对光电效应感到困惑不解的时候,爱因斯坦站了出来,提出了光量子假说。
他认为,光不是连续的波,而是由一个个离散的能量子——光子组成的。
每个光子的能量与光的频率成正比,即 E =hν,其中 E 是光子的能量,h 是普朗克常量,ν 是光的频率。
当光子照射到金属表面时,电子会一次性吸收一个光子的能量。
如果这个能量大于电子逸出金属表面所需的能量(称为逸出功),电子就会逸出。
对人教版教材中“光电效应”实验的商榷
综 上所 述 。新课 标教 材 中对 这个 实验 的改 动 值 得 商榷 :虽 然实 验 的效果 明显 了 ,但 这 个 效 果 是 否是 光 电效应 的原 因所 至? 即使 是 ,也得 花相 当 的时间 和笔墨 进行 说 明 ,有节 外生 枝之 嫌 。
编 者按 :光 电效 应实验 非 常 重 要 。爱 因斯 坦 用光 的量 子 理 论 成 功 地 解释 了光 电效 应 ,获 得 了诺 贝 尔 物理 学 奖 。 光 电 效 应 是 现 代 光 电应 用技 术 的 重要 基 础 。做 光 电 效应 实验 时 ,不 同 的光 源有 不 同 的 强度 ,不 同的 频 谱 分布 。 不 同的 材 料 (包括 锌 板 )发 生 光 电 效 应 也会 对 照 射 光 源 的 强 度 与 频 谱 有 不 同的 要 求 。 如 何在 中学 物理 教 学 中做 好 光 电效 应 实验 的 确 需 要认 真研 究 和 讨 论 。 参 考 文 献 : 【1】卢 亭.专 家称 居 庸 关长 城 游 客 遭 雷 击 事件 系 由打 手 机 引 发 .中 国新 闻 网 .2004[2004—07—25].http://www.chinanews.
Vo1.33 N o.485 11.2015 .62 .
物 理 教 学 探 讨 Joumd of Physics Teaching
高三物理关于高中课本中的光电效现象的讨论
峙对市爱惜阳光实验学校关于高中课本中的光电效现象的讨论摘要本文主要从物理教学角度对光电效概念进行了界,对光电验现象内容的一些认识在参考一些文献的根底点进行了澄清。
关键词光电效高中物理教学概念理解1.问题的提出光电效最早是赫兹在1886年12月进行电磁波研究中偶然发现的,随后的年间有多位物理学家对其进行了系统研究,爱因斯坦对光电效的解释而获得诺贝尔奖。
由于该在物理学史上有很高的地位,在教也普遍受到物理教师的。
但是不管是老师还是学生,对光电效现象的理解存在很多问题有很多是错误的认识。
随着物理学的开展,今天的光电效与1900年前后的光电效有了很大的不同,老师们在阅读一些文献时,有的老师对一些问题缺少正确的认识,不加分析的照搬。
本文在综合文献的根底上,对光电效现象的四条内容的理解及相关概念理解加以澄清。
其实任何光电效的任何一个方面都值得大做文章,限于篇幅与水平,对这些问题也是点到为止,与同行与专家们交流,欢送讨论。
2.光电效概念的界与现象描述光电效概念的界所谓“光电效〞是指在光的照射下金属外表发射电子的现象[ ]。
这里要说明的是,这一概念对于1900前后来说是正确的,随着对光电现象研究的深入,该概念的内涵已经发生了很大的变化。
后来物理学家把上初前后研究的光电效〔即高中课本上的这一类光电效〕称为外光电效,与内光电效相对。
也是说我们研究的现象是属于光电效,但光电效不只是我们课本上说的那样简单。
在这里,我们对概念的界是为了帮助我们教师对光电效概念了解更加深入。
注意我们在一些文献中看到的光电效可能不是高中课本上的概念,也有利于我们把握课本上的光电效的历史条件。
曾谨言教授对光电效的描述是“光照射到某些物质上,引起物质的电性质发生变化,这类光致电变的现象统称为光电效〞[ ],该表述说明了光电效包涵了比教材更为广泛的内含。
光电效现象的内容物理教材中对光电效的现象描述不是仅由一个家观察到的,而是综合了1900年前后多位家的观察结果。
对多光子光电效应的看法
对多光子光电效应的看法多光子光电效应是指多个光子同时作用于物体产生的效应。
一般来说,如果用波长较短的光照射到物体上,物体会吸收部分能量并发出较长波长的光;反之,如果用波长较长的光照射到物体上,物体会反射部分能量并发出较短波长的光。
由于这种现象太普遍了,所以一般把这种现象称为“光电效应”。
光电效应的发现是继爱因斯坦相对论后最伟大的物理学成就。
这一现象使得人们可以利用极细微的调节来控制很大的系统。
我在课本上看过,一束激光通过一个透镜会有一束波长在400-700nm之间的光,这束光通过透镜后再打到一个人的身上,那么这个人会将这束光聚焦起来,这样这束光就能打在屏幕上了。
只要能够让这束光聚焦,而且聚焦的角度恰好等于或大于小孔的直径,这样这束光就能打到屏幕上去了。
但是如果没有这些设备的话,想要观察到光电效应是不可能的,所以科学家们不断的努力,他们发现,只要将多束不同颜色的激光同时照射到一个小孔中,同样也能够让光聚集在一个点上。
而且这个小孔还具有某种特殊性质,比如说这个小孔是圆的,还是方的,又或者说它的表面粗糙程度是怎样的,只要这些条件符合,那么这束光就能聚集在这里了。
但是无论哪种情况,只要这个点处于任何一种特定的状态下,那么这束光都会发生散射现象。
很多人认为,如果一束光照到不均匀的物体上会发生反射和折射,然而事实并非如此。
当一束光穿过各种不同形状的物体时,它总是遵循着一条共同的规律:传播路线,或者说是入射角等于折射角。
当光线垂直地射向一个光密介质(比如空气)时,光的传播路线就被分成许多可能的光路径,其中每一条路径对应一个角度,所以一束光线入射到均匀介质中时,就可能有许多的入射角和折射角。
如果你用一个仪器进行测量,会发现这束光线通过不同的物体时折射率不同。
然而,在激光发生器中,激光被聚焦成一束很细的光线,所以即便你手持一个仪器从各个角度观察,也不会有任何误差。
从表面上看,这个解释似乎十分合理。
但实际上,真正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却十分奇怪。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关于高中课本中的光电效应现象的讨论
摘要:本文主要从中学物理教学角度对光电效应概念进行了界定,对光电效应实验现象内容的一些认识在参考一些文献的基础点进行了澄清。
关键词:光电效应高中物理教学概念理解
1.问题的提出
光电效应最早是赫兹在1886年12月进行电磁波实验研究中偶然发现的,随后的三十年间有多位物理学家对其进行了系统研究,爱因斯坦对光电效应的解释而获得诺贝尔奖。
由于该实验在物理学史上有很高的地位,在中学教学中也普遍受到物理教师的重视。
但是不管是老师还是学生,对光电效应现象的理解存在很多问题有很多是错误的认识。
随着物理学的发展,今天的光电效应与1900年前后的光电效应有了很大的不同,老师们在阅读一些文献时,有的老师对一些问题缺少正确的认识,不加分析的照搬。
本文在综合文献的基础上,对光电效应现象的四条内容的理解及相关概念理解加以澄清。
其实任何光电效应的任何一个方面都值得大做文章,限于篇幅与水平,对这些问题也是点到为止,与同行与专家们交流,欢迎讨论。
2.光电效应概念的界定与实验现象描述
2.1 光电效应概念的界定
所谓“光电效应”是指在光的照射下金属表面发射电子的现象[ ]。
这里要说明的是,这一概念对于1900前后来说是正确的,随着对光电现象研究的深入,该概念的内涵已经发生了很大的变化。
后来物理学家把上世纪初前后研究的光电效应(即高中课本上的这一类光电效应)称为外光电效应,与内光电效应相对应。
也是说我们中学研究的实验现象是属于光电效应,但光电效应不只是我们课本上说的那样简单。
在这里,我们对概念的界定是为了帮助我们中学教师对光电效应概念了解更加深入。
注意我们在一些文献中看到的光电效应可能不是高中课本上的概念,也有利于我们把握课本上的光电效应的历史条件。
曾谨言教授对光电效应的描述是“光照射到某些物质上,引起物质的电性质发生变化,这类光致电变的现象统称为光电效应”[ ],该表述说明了光电效应包涵了比中学教材更为广泛的内含。
2.2光电效应现象的内容
物理教材中对光电效应的现象描述不是仅由一个科学家观察到的,而是综合了1900年前后多位科学家的实验观察结果。
莱比锡大学的讲师哈尔瓦克斯,俄国的斯托列托夫对光电效应都进行了系统研究,并取得了重要成果。
但该实验最主要贡献者是赫兹的助手,德国科学家勒纳德(P. Lenard,1862-1947),他的实验观察结果[ ]与中学教材中的说法基本一
致。
其内容主要有四个方面: 1.对各种金属都存在着极限频率和极限波长,低于极限频率的任何入射光强度再大、照射时间再长都不会发生光电效应;2.光电子的最大初动能与入射光的强度无关,只随入射光频率的增大而增大; 3.只要入射光频率高于金属的极限频率,照到金属表面时光电子的发射几乎是瞬时的,不超过10-9S;4.发生光电效应时,光电流的强度与入射光的强度成正比。
这是光电效应现象常见的描述。
3.对四条内容的理解
对光电效应实验现象内容的理解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显得很混乱。
有的老师对内容妄加推测并任意发挥,出现了一些不该有的错误。
很多中学老师由于缺乏资料,对光电效应现象的认识也是停留在课本的水平上,不理解也是情有可原的,下面是笔者在查阅文献的基础上,对该问题提出一些看法,供大家参考。
3.1对极限频率的理解
对于该问题,需要理解的是为什么有极限频率。
对于中学生的要求是让学生了解有这一现象即可,同时也了解这一现象给波动理论的解释带来了困难,即按波动理论只要给以足够长的时间照射,都能发生光电效应相矛盾。
但是在教学实践中,学生对电子怎么吸收光子的,为什么不能吸收多个光子有疑问且感兴趣。
一般情况下我们的老师是直接告诉学生电子不吸收多个光子,无论是相继和同时。
学生再问为什么呢?很多老师也不知道了。
其实20世纪初的科学家和现在的中学老师们一样不知道电子怎样吸收光子和不能同时吸收多个光子,也只知道与波动论相冲突。
其中一个重要的原因是当时的实验条件是十分有限的,也谈不上精确,另外一个原因是物理学面对新的实验现象,理论还没有建立起来,科学家也是根据自己的理解来解释原因,都难以服众。
即使后来密立根实验很精确了,但理论还是还没有建立起相关理论。
目前有关文献对电子吸收光子的问题做出了一些分析,认为主要原因是同时吸收两个光子的概率太低,当时无法观察到。
普通光源光强较弱,从发光机制来讲自发辐射占主导地位。
在光电效应过程中,有人实验发现,当入射光的频率大于金属材料的截止频率时,入射104 数量级的光子才能射出一个电子[ ]。
对于该问题,《关于光电效应中电子不可能吸收两个光子的可能性的分析》[ ]一文中对此作了较为详细的计算,计算的结果是普通光源的产生光子的概率也是104 数量级。
而一个电子相继和同时吸收两个光子的概率,是108数量级的光子中才出现一次。
即在普通光源(即弱光)条件下,电子也有可能吸收两个光子,只是这种概率极小,相应的光电流远远小于测量仪器的灵敏度而不能够通过仪器测量出来。
在中学甚至大学物理中所叙述的光电效应规律都是物理学史实上的内容,是针对普通光源来讲
的,这也与历史上发现光电效应时没有更强的光源,特别是激光源有很大的关系。
激光的问世,相关实验还可观测到双光子、甚至四光子吸收现象,也会破坏极限频率的概念,这时候光电效应中的内容发生了很大的变化,所以我们要强调普通光源是当时观察光电效应的实验条件。
3.2对最大初动能的理解
有不少人认为,所有的光电子都具有最大初动能,有不少参考资料不明确说明是最大初动能,而是以动能来代替,这是历史的产物,是不准确的描述。
在教学中要明确说明,以免学生理解错误。
有不少文章研究表明,能吸收光子的电子是不自由的,至少在与光子作用的过程中,否则不遵守动量守恒定律与能量守恒定律。
一般认为,金属中电子吸收光子时,运动方向朝外,只克服原子实库仑力的光电子具有最大初动能。
其它光电子的动能在零与最大值之间。
克服原子实做功较多的光电子的动能较少。
光电子的初动能还受金属表面的清洁程度和表面吸附气体等因素的影响,光电子从金属表面逸出时需要消耗的能量也不同。
同第一问题一样,激光光源照射下,由于吸收多个光子,这一结论也不成立。
所以本结论也是在普通光源下。
3.3对瞬时性的理解
大家对瞬时性的理解没有问题,学生知道瞬时性用波动论理无法解释该现象即可。
为了解释光电效应的瞬时性问题,勒纳德在1902年还提出了触发假设。
笔者自己提出一个问题,供大家讨论。
勒纳德1902年关于瞬时性的实验现象的内容是:当入射光频率大于截止频率v时,光一照射便立即有电了从金属表面逸出,而低于截止频率的入射光不管多强都不可能产生光电效应。
文中并没有提出反应时间短到10-9S,学生对10-9S,没有概念,只知道时间很短即可。
是谁最早测量出的这一时间?笔者表示疑问,多方查阅材料,也没有结果。
在时间的测量史上,能测量10-7S的时间,也是上世纪六七十年代的事情。
所以,我有理由怀疑该叙事的合理性。
3.4对光电电流的理解
关于这一点的认识存在两个问题:第一个问题是课本为了减少概念的引入,没有说明光电电流是饱和电流,导致了很多学生无法正确理解这一点;第二个问题是本结论的前提是在大于极限频率的同一种照射结果,离开此条件无法讨论。
在中学生的教辅练习中有不少出现了类似情况,光电效应实验中,将一种光换成另外一种光,说光强度相同,比较它们饱和电流的大小。
其实完全没有必要,不同光的频率不同,电流与
频率的关系也较为复杂,不是中学生研究的问题。
如果频率变大了,会使更加深层的电子变为光电子,但同时单位时间的光子数目少了,哪一个起更大的作用?恐怕连老师也不清楚。
当然,作为老师,如果对这一问题进行了解也是可以的。
下面是笔者查阅文献的结果,总体情况是很复杂,没有定论。
以下是其中两种情况:
美国物理学家席夫在假设入射光为单色线偏振光射到原子的K层电子上,得出电子数与入射光频率的定量关系式,其结论是:[ ]
(1)在光强P一定时,光电子数N正比于v- 9/ 2,可见随着频率的增加光电子数迅速减少;(2)在光强P和频率v一定时,光电子数N正比于金属靶的原子序数Z的五次方,即光电子数随金属靶的原子序数的增大而迅速增加;(3)在金属和频率一定时,光电子数N正比于入射光光强P。
另一种情况是,不同频率的光子激发出光电子的本领是不同的。
有些材料特别是碱金属物质,在发生光电效应时,光电流饱和值随照射光频率变化而变化的规律较为复杂,称之为选择性光电效应[ ],根据有关文献说明是光电子数目与频率之间的变化关系图像是一个先大后小的关系。
所以中学老师要回避这类问题中典型错误,不要去讨论入射光频率与光电子数的关系,以免得出错误的结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