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媒体通信报告
多媒体综合实验报告
数字音频设备(也称codec,PCM,DSP,ADC/DAC设备):播放或录制数字化的声音。它的指标主要有:采样速率(电话为8K,DVD为96K)、channel数目(单声道,立体声)、采样分辨率(8-bit,16-bit)。
mixer(混频器):用来控制多个输入、输出的音量,也控制输入(microphone,line-in,CD之间的切换。
注意,用户始终要读/写一个完整的采样。例如一个16-bit的立体声模式下,每个采样有4个字节,所以应用程序每次必须读/写4的倍数个字节。
另外,由于OSS是一个跨平台的音频接口,所以用户在编程的时候,要考虑到可移植性的问题,其中一个重要的方面是读/写时的字节顺序。
4)设置参数
设置采样格式
在设置采样格式之前,可以先测试设备能够支持那些采样格式,方法如下:
4.
CVSD增量调制是由PCM发展而来的模拟信号数字化的一种编码方式,它是PCM的一种特例。增量调制编码基本原理是指用一位编码,这一位码不是表示信号抽样值的大小,而是表示抽样幅度的增量特性,即采用一位二进制数码“1”或“0”来表示信号在抽样时刻的值相对于前一个抽样时刻的值是增大还是减小,增大则输出“1”码,减小则输出“0”码。输出的“1”,“0”只是表示信号相对于前一个时刻的增减,不表示信号的绝对值。
#define INPUTBUFSIZE RAWBUFSIZE * 2
/* The max amount of bytes of speech data to process at once */
#define ENCODEDBUFSIZE RAWBUFSIZE / 2
int initSoundDevice(int fd);
#include <string.h>
中科大多媒体通信技术实验--基于组播的音频通信
6、实验总结 ....................................................................................................... 14
多媒体通信技术实验报告
基于组播的音频通信
尚国武 SA13006103
实验一、基于组播的音频通信
1、实验目的
1) 熟悉音频通信的基本原理,了解音频编码方式; 2) 了解组播通信方式,熟悉监测音频流状态的方法; 3) 熟悉掌握 VC++ MFC 的使用和综合能力; 4) 提高自己的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2、实验要求
1) 采用组播方式; 2) 音频需要选择一种编码方式; 3) 可选要求:使用 RTP/RTCP 监测音频流状态。
3.2 音频编解码 ............................................................................................................... 3
4、实验设计 ......................................................................................................... 4
2
多媒体通信技术实验报告
基于组播的音频通信
尚国武 SA13006103
3.2 音频编解码
本实验中采用 ADPCM 算法对音频信号进行编解码。 ADPCM (Adaptive Differential Pulse Code Modulation,即自适应差分脉冲编码调制) 是一种算法较简单的波形编码, 其根据语音信号具有短时平稳性的非平稳随机过程及相 邻样点间有着很强相关性的特点, 采用自适应量化和自适应预测技术对语音信号进行编 码。它的一个重要特点就是可以在较低的数据率的情况下,获得较高质量的重构语音。 其记录的量化值不是每个采样点的幅值,而是该点幅值与前一个采样点幅值之差。从而 实现了 64 kb/s A 律或 u 律 PCM(脉冲编码调制)速率和 32 kb/s 速率之间的相互转换,将 语音的传输速率提高了一倍。 ADPCM 系统的输入输出信号为标准的 A 律或μ律 64 kb/s PCM 信号,由于 64 kb/s PCM 是经过对数压缩后的数字信号,它不能直接进行一 般算术运算,所以,在进入 ADPCM 编码前,还必须把 A 律或μ律 PCM 码变换成自然 二进制码, 即线性 PCM 码。 这一变换可以通过两者之间的内在关系来实现。 在接收端, 则需要进行一次反变换,把 ADPCM 码解码得到用线性 PCM 码表示的重建信号,变换 成 A 律或μ律对数 PCM 信号输出。 其思想为: ①利用自适应的思想改变量化阶的大小, 即使用小的量化阶(step-size)去编码小的差值,使用大的量化阶去编码大的差值;②使用 过去的样本值估算下一个输入样本的预测值, 使实际样本值和预测值之间的差值总是最 小。它的编码简化框图如图 1 所示,解码原理图如图 2 所示。
基于IP网络的多媒体通信系统研究
基于IP网络的多媒体通信系统研究IP网络是一种基于互联网协议的通信网络,具有广泛的应用范围。
在当今信息化的社会中,多媒体通信系统在人们日常生活和工作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本文将重点研究基于IP网络的多媒体通信系统,并探讨其发展趋势和挑战。
首先,基于IP网络的多媒体通信系统具有高效的传输能力和灵活的扩展性。
IP网络可以通过互联网连接全球范围的计算机和终端设备。
多媒体数据可以通过IP网络传输,无论是音频、视频还是其他类型的数据都可以实现实时的传输和接收。
此外,IP网络具有灵活的扩展性,可以根据需求增加网络带宽和容量,以适应不断增长的用户和数据流量。
其次,基于IP网络的多媒体通信系统提供了丰富的功能和服务。
通过IP网络,用户可以进行语音通话、视频会议、实时影音传输等多种形式的多媒体通信。
同时,基于IP网络的多媒体通信系统还可以与其他应用进行集成,例如在线教育、远程医疗、智能家居等。
这些功能和服务为用户提供了更加便捷和丰富的通信体验。
然而,基于IP网络的多媒体通信系统也面临一些挑战。
首先,传输质量的稳定性和实时性是影响多媒体通信系统的关键因素。
由于互联网的不稳定性和延迟问题,可能会导致多媒体数据传输的中断和卡顿现象。
其次,基于IP网络的多媒体通信系统存在安全性和隐私保护的问题。
因为数据在传输过程中容易被窃取或篡改,保护用户的通信内容和个人信息成为一个重要的任务。
在未来,基于IP网络的多媒体通信系统将继续发展和改进。
首先,随着5G技术的推广和应用,基于IP网络的多媒体通信系统将拥有更快的速度和更低的延迟,用户可以享受到更好的通信体验。
其次,人工智能和大数据技术的发展将为基于IP网络的多媒体通信系统带来更多的创新和应用,例如自动语音识别、情感分析等。
此外,随着数字版权保护和用户隐私意识的增强,基于IP网络的多媒体通信系统也要加强安全性和隐私保护机制,保证用户的通信安全和个人隐私。
综上所述,基于IP网络的多媒体通信系统是一种重要的通信方式,在当今信息化的时代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
新版5G通讯数据分析报告
新版5G通讯数据分析报告在当今数字化的时代,5G 通讯技术的出现犹如一场革命,彻底改变了我们的生活和工作方式。
5G 不仅带来了更快的网速,还为众多行业带来了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
为了更深入地了解 5G 通讯的发展现状和未来趋势,我们进行了一次全面的数据分析。
一、5G 通讯的发展现状1、网络覆盖范围不断扩大5G 网络的建设正在全球范围内加速推进。
据统计,截至目前,全球已有多个国家和地区实现了 5G 网络的商用,覆盖的城市数量也在不断增加。
在我国,各大运营商积极布局 5G 基站,5G 网络已覆盖了大部分的一二线城市,并逐步向三四线城市和农村地区延伸。
2、用户数量持续增长随着 5G 手机的普及和 5G 套餐的推出,越来越多的用户选择升级到 5G 网络。
数据显示,5G 用户数量呈爆发式增长态势。
仅在我国,5G 套餐用户数已经超过了数亿户,并且这一数字还在不断攀升。
3、应用场景逐渐丰富5G 技术的低延迟、高带宽等特性为众多应用场景的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持。
在医疗领域,远程手术、医疗影像传输等应用已经取得了显著成果;在工业领域,5G 智能工厂、无人驾驶运输等应用也在逐步落地;在娱乐领域,高清视频直播、云游戏等业务也得到了快速发展。
二、5G 通讯数据的特点1、数据量大5G 网络的高速传输使得数据量大幅增加。
无论是用户的日常通信数据,还是各种应用产生的数据,其规模都远远超过了以往的通讯技术。
2、数据传输速度快5G 网络的峰值下载速度可达每秒数吉比特,这意味着数据能够在极短的时间内完成传输,大大提高了数据的时效性和处理效率。
3、数据类型多样化5G 时代,不仅有传统的文本、语音数据,还包括高清视频、虚拟现实、增强现实等多种新型数据类型,这对数据的存储和处理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三、5G 通讯数据的应用分析1、智能交通通过对车辆行驶数据、路况数据等的实时采集和分析,5G 通讯能够实现智能交通管理,优化交通流量,减少拥堵,提高出行效率。
多媒体技术及应用实验报告
多媒体技术及应用实验报告多媒体技术及应用实验报告一、引言多媒体技术是指利用计算机技术和通信技术,将文字、图像、声音、动画等多种媒体元素进行集成和处理的一种技术。
随着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多媒体技术在各个领域的应用越来越广泛,如教育、娱乐、广告等。
本实验旨在探究多媒体技术的原理和应用,通过实际操作和实验结果的分析,深入理解多媒体技术的工作原理和应用场景。
二、实验目的1. 掌握多媒体技术的基本原理和概念。
2. 熟悉多媒体技术的应用场景和实际操作。
3. 分析多媒体技术在教育、娱乐、广告等领域的应用效果和优势。
三、实验过程1. 实验设备准备:计算机、摄像头、音响、投影仪等。
2. 实验操作:通过计算机软件进行多媒体元素的集成和处理,包括文字编辑、图像处理、声音录制等。
3. 实验结果分析:观察和比较不同处理方式下的多媒体效果,评估其优劣和适用场景。
四、实验结果与讨论1. 文字编辑:通过多媒体软件进行文字编辑,可以实现字体、颜色、大小等多种样式的选择和调整。
在教育领域,可以利用多媒体技术制作教学课件,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理解能力。
在广告领域,可以通过多媒体技术设计炫目的文字广告,吸引消费者的注意力。
2. 图像处理:多媒体技术可以对图像进行编辑、修饰和合成,提高图像的质量和表现力。
在娱乐领域,多媒体技术可以用于电影特效的制作,创造出逼真的虚拟世界。
在广告领域,多媒体技术可以通过图像合成和处理,制作出吸引人眼球的广告海报。
3. 声音录制:多媒体技术可以实现声音的录制、剪辑和混音,提供更加丰富和逼真的音频体验。
在教育领域,可以利用多媒体技术制作语音教学材料,提高学生的听力和口语能力。
在娱乐领域,多媒体技术可以用于音乐制作和声音效果的设计,提供更加出色的音乐体验。
4. 视频处理:多媒体技术可以对视频进行编辑、剪辑和特效处理,提高视频的质量和观赏性。
在教育领域,可以利用多媒体技术制作教学视频,直观地展示实验过程和操作方法。
多媒体通信实验报告
实验名称:多媒体通信技术实验实验时间:2023年3月15日实验地点:计算机实验室实验目的:1. 理解多媒体通信的基本概念和原理。
2. 掌握多媒体通信系统的组成和关键技术。
3. 学习使用多媒体通信实验平台进行实际操作。
4. 分析实验结果,加深对多媒体通信技术的理解。
实验内容:1. 多媒体通信系统组成与工作原理2. 多媒体数据传输技术3. 实验平台搭建与操作4. 实验结果分析与讨论实验步骤:一、多媒体通信系统组成与工作原理1. 学习多媒体通信系统的基本组成,包括:发送端、传输网络、接收端。
2. 了解多媒体通信系统的工作原理,包括:信源编码、信道编码、传输、信源解码、信道解码。
3. 分析多媒体通信系统中的关键技术,如:视频编码、音频编码、图像压缩、差错控制、流量控制等。
二、多媒体数据传输技术1. 学习多媒体数据传输的基本方法,如:TCP/IP协议、UDP协议、RTCP协议等。
2. 了解多媒体数据传输中的关键技术,如:服务质量(QoS)保证、拥塞控制、丢包恢复等。
3. 分析多媒体数据传输技术在实际应用中的优缺点。
三、实验平台搭建与操作1. 搭建多媒体通信实验平台,包括:计算机、摄像头、麦克风、扬声器、网络设备等。
2. 使用实验平台进行实际操作,包括:视频通话、音频通话、文件传输等。
3. 观察实验现象,记录实验数据。
四、实验结果分析与讨论1. 分析实验数据,包括:传输速率、延迟、丢包率等。
2. 对比不同传输协议的优缺点,如:TCP与UDP。
3. 讨论多媒体通信技术在实际应用中的挑战和解决方案。
实验结果:一、多媒体通信系统组成与工作原理1. 实验过程中,搭建了多媒体通信实验平台,包括:发送端、传输网络、接收端。
2. 通过实验,了解了多媒体通信系统的工作原理,掌握了关键技术。
二、多媒体数据传输技术1. 使用实验平台进行视频通话、音频通话、文件传输等操作,观察实验现象。
2. 分析实验数据,得出以下结论:- 传输速率:视频通话传输速率约为500kbps,音频通话传输速率约为100kbps。
多媒体通信系统的设计与性能分析
多媒体通信系统的设计与性能分析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多媒体通信系统已经成为人们生活和工作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在这个信息爆炸的时代,多媒体通信系统的设计和性能分析对于保障通信的稳定性和提高用户体验至关重要。
本文将针对多媒体通信系统的设计与性能分析进行详细探讨,探寻其关键技术和应用场景。
一、多媒体通信系统的设计原则在设计多媒体通信系统时,我们需要考虑以下几个原则:1. 整合多种通信媒介:多媒体通信系统需要能够支持多种媒介,例如文字、图像、音频和视频等。
系统应该能够无缝地实现不同媒介之间的转换和传输,从而实现用户间的全方位互动。
2. 实现高质量的传输和接收:多媒体通信系统需要保证数据的传输和接收质量,避免出现数据丢失、延迟和卡顿等现象。
在设计系统时,应该考虑到网络带宽、数据压缩和编码解码等因素,以提高传输和接收的质量。
3. 支持实时互动:多媒体通信系统需要支持实时的互动性,让用户能够及时地进行交流和反馈。
为了实现这个目标,系统需要具备低延迟、快速响应和可靠的实时通信能力,从而满足用户在实时互动中的需求。
二、多媒体通信系统的核心技术1. 媒体编码和解码技术:在多媒体通信系统中,媒体编码和解码是实现数据传输和接收的关键技术。
通过对音频、视频等媒体数据进行压缩和编码,可以减小数据的传输量,提高传输效率。
同时,解码技术能够将接收到的数据进行解压缩和解码,还原成原始的音视频数据。
2. 实时传输和流媒体技术:实时传输是多媒体通信系统中另一个重要的技术。
通过实时传输技术,用户可以在不同的终端设备上实时观看或听取音视频内容。
流媒体技术通过将媒体数据切分成一系列的小数据包,在传输过程中使用流式的方式进行传输,从而实现快速的数据传输和实时播放。
3. 网络协议和通信技术:多媒体通信系统的设计离不开网络协议和通信技术的支持。
常见的网络协议如TCP/IP协议、HTTP协议和RTSP协议等,通过这些协议和通信技术,可以实现数据在网络中的传输和交换。
多媒体实验报告多篇
利用深度学习技术,对多媒体内容进行自动识别和分类,提高了识别的准确性和效率。
设计了多媒体数据可视化分析工具
通过可视化技术,将多媒体数据以直观、易懂的方式呈现给用户,方便用户进行数据分析和 挖掘。
存在问题分析及改进方向探讨
数据处理算法性能有待提 升
当前算法在处理大规模多媒体数据时性能较低, 需要进一步优化算法设计,提高处理效率。
02
多媒体数据处理基础
音频处理技术
01
02
03
音频信号数字化
包括采样、量化和编码三 个过程,将模拟音频信号 转换为数字信号。
音频压缩技术
通过去除冗余信息和人耳 不敏感的信息,降低音频 数据的存储空间和传输带 宽。
音频编辑和处理
包括剪切、复制、粘贴、 淡入淡出、音量调整等操 作,以及降噪、均衡、混 响等效果处理。
感谢您的观看
THANKS
UDP协议
与TCP不同,UDP是一种无连接 的协议,适用于实时性要求较高 的多媒体数据传输,如音频和视 频流。
RTP/RTCP协议
实时传输协议(RTP)用于在互 联网上传输音频或视频,而RTP 控制协议(RTCP)则提供流量控 制和拥塞控制机制。
存储介质选择与性能评估
存储介质类型
常见的存储介质包括硬盘、固态硬盘(SSD)、光盘、U盘等,各 有其优缺点和适用场景。
多媒体实验报告多篇
contents
目录
• 实验背景与目的 • 多媒体数据处理基础 • 多媒体数据压缩编码技术 • 多媒体数据传输与存储技术 • 多媒体系统设计与实现 • 多媒体应用案例分析 • 实验总结与展望
01
实验背景与目的
多媒体技术发展概述
多媒体期末总结报告范文(3篇)
第1篇一、前言随着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多媒体技术在教育、娱乐、商业等领域的应用日益广泛。
本学期,我们学习了多媒体技术的基础知识、制作方法和应用技巧,通过实践操作,提高了自己的多媒体制作能力。
现将本学期多媒体课程学习情况进行总结。
二、课程学习情况1. 理论学习本学期,我们学习了多媒体技术的基本概念、多媒体素材的采集与处理、多媒体作品的创作与制作等理论知识。
通过学习,我们对多媒体技术有了更加全面的认识,了解了多媒体制作的基本流程。
2. 实践操作在理论学习的指导下,我们进行了多媒体作品的创作与制作。
具体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图片处理:学习了Photoshop、GIMP等图片处理软件的基本操作,掌握了图像的裁剪、调整、合成等技巧。
(2)音频处理:学习了Audacity、Adobe Audition等音频处理软件的使用方法,掌握了音频的录制、剪辑、混音等技巧。
(3)视频制作:学习了Adobe Premiere Pro、Final Cut Pro等视频编辑软件的使用方法,掌握了视频的剪辑、特效添加、字幕制作等技巧。
(4)动画制作:学习了Adobe Flash、Anima等动画制作软件的使用方法,掌握了动画的绘制、动画制作、导出等技巧。
三、收获与体会1. 提升了自身技能通过本学期的学习,我们掌握了多媒体制作的基本技能,提高了自己的审美能力、创新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
2. 拓宽了知识面多媒体技术涉及多个领域,通过学习,我们拓宽了知识面,了解了多媒体在各个领域的应用。
3. 培养了兴趣多媒体制作是一项富有创意的工作,通过本学期的学习,我们对多媒体制作产生了浓厚的兴趣,激发了进一步学习的动力。
四、不足与反思1. 理论与实践结合不够紧密在学习过程中,我们发现理论与实践结合不够紧密,部分理论知识在实际操作中难以运用。
2. 创新意识不足在多媒体作品的创作过程中,我们的创新意识不足,作品缺乏个性化和创意。
3. 团队协作能力有待提高在团队协作过程中,我们发现沟通与协作能力有待提高,影响了作品的制作进度和质量。
多媒体通信技术论文
多媒体通信技术论文第一篇:多媒体通信技术论文摘要:多媒体通信技术是多媒体计算机技术、电视技术和通信技术相结合的产物,同时融入了多媒体的复合性、计算机的交互性、电视的实时性以及通信的分布性。
如今,随着信息时代的飞速发展和高新技术的不断涌现,多媒体通信已成为一种基本的通信方式。
关键词:多媒体;通信;应用;趋势引言:多媒体通信技术是一种把电视、通信和计算机技术有机结合在一起的新兴的通信技术,在交换和传递信息的过程中,人们可以采用智能的、可视的和个人的服务模式,并综合利用图、声、文等多种信息媒体。
一、多媒体通信的主要特征多媒体通信具有交互性、集成性和同步性三个特征,并且三者是缺一不可的。
1、交互性。
交互性是多媒体通信系统区别于其他通信系统的重要标志,它是指在通信系统中人与系统之间的相互控制能力。
交互性为用户提供了对通信全过程完备的交互控制能力。
2、集成性。
多媒体通信系统需要具备能同时处理如信息数据的采集、存储、传输和显示的能力。
由于各种媒体之间存在着空间关系、时间关系、链接关系等比较复杂的关系,因此,要求多媒体通信必须具有集成性。
3、同步性。
同步性是多媒体系统之间相互区别的根本标志。
它是由多媒体的定义决定的,是指多媒体通信终端上显示的声音、图像和文字等必须以同步的方式进行工作。
二、多媒体通信中的关键技术1、多媒体数据压缩技术。
多媒体数据压缩技术中最为关键的是音频和图像压缩编码技术。
(1)音频数据压缩技术。
作为携带信息的极其重要的媒体,声音是多媒体技术研究中的一个重要的内容。
为了使信号便于多媒体通信系统的传输和处理,并且使其具有较强的抗干扰能力,就需要对数字信号依次进行量化和压缩编码。
(2)图像数据压缩技术。
图像作为多媒体通信中的一类重要的煤体,能够更直观的体现信息的内涵,也更易于被接受。
但在通信的过程中,由于图像存储时需占用较大的空间,因此对其所生成的数据信号进行压缩是非常必要的。
2、多媒体通信网络技术。
《信息检索》课程报告
信息检索报告2012年12月17日姓名*** 学号*** 成绩检索课题课题名称多媒体通信技术的应用与发展课题分析随着全球信息化时代的到来,多媒体通信技术已成为当今世界科技领域中最有活力、发展最快的高新信息技术,已广泛应用于社会的各个行业,各个领域,影响着人类的生活方式和生活质量。
多媒体通信技术是多媒体计算机技术与通信技术相结合,其综合了多种媒体信息间的通信,它是通过现有的各种通讯网来传输、转储和接收多媒体信息的通讯方式,几乎覆盖了信息技术领域的所有范畴,包括数据、音频和视频的综合处理和应用技术。
如果说19世纪是电报的时代,20世纪是电话的时代,那么,21世纪将是多媒体通信的时代。
多媒体通信技术的应用非常广泛,可以提供VOD视频点播、远程教学、远程办公、远程医疗、多媒体电子邮件、可视电话、桌面视频会议、数字图书馆、电子百科书等多种多样的业务。
自选课题旨在多媒体通信技术范畴内,研究多媒体通信技术的应用及发展方向,例如:多媒体会议系统、远程教育和医疗、居家办公等问题。
其所属的学科专业包括电子科学与技术、电子信息工程、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等。
根据对于自选课题的主题类型与结构分析,对检索范围和要求做限定:⑴资源语种:根据选题分析以及馆藏信息资源特点,选择中文信息资源。
⑵资源年限:来自于检索主题分析提示,检索重点时限距现在5~8年。
⑶资源类型:重点检索图书(电子图书)、期刊论文、学位论文,检视检索结果,可以选择适当时机扩大检索范围到会议论文、报纸文献等。
⑷检索系统:对于信息检索系统的选择一般不超过本馆信息资源保障体系范畴,只有某些特例出现时,方可求助于馆际信息资源帮助。
①纸质图书(期刊)使用西昌学院图书馆OPAC系统全面掌控馆藏纸质书刊的收藏,结合入馆面查获取文献原文;②电子图书使用馆藏电子图书全文数据库进行检索利用;③数字化期刊使用馆藏数字化期刊全文数据库进行检索利用;④学位论文使用馆藏数字化学位论文全文库;⑤馆际信息资源只有当馆藏纸质书刊、电子资源不能全部满足自己的信息需要时启用使用流程。
多媒体通信技术发展
多媒体通信技术发展多媒体通信技术发展
一、引言
1.1 背景介绍
1.2 目的与目标
1.3 文档结构
二、多媒体通信技术概述
2.1 多媒体通信的定义
2.2 多媒体通信的基本原理
2.3 多媒体通信的应用领域
三、多媒体通信技术的发展历程
3.1 第一阶段:模拟多媒体通信技术 3.2 第二阶段:数字多媒体通信技术 3.3 第三阶段:互联网多媒体通信技术
3.4 第四阶段:移动多媒体通信技术
四、多媒体通信技术的关键技术
4.1 数据压缩与编码技术
4.2 媒体同步与时延控制技术
4.3 网络传输与交换技术
4.4 用户界面与交互技术
五、多媒体通信技术的挑战与未来发展趋势
5.1 挑战
5.1.1 带宽与网络资源限制
5.1.2 安全与隐私保护
5.1.3 跨平台互操作性
5.2 未来发展趋势
5.2.1 超高清视频与虚拟现实技术融合 5.2.2 边缘计算与物联网的结合
5.2.3 5G与物理层网络优化
六、结论
6.1 主要观点总结
6.2 对未来发展的展望
附件:
附件一、多媒体通信技术相关术语解释
附件二、相关参考文献
法律名词及注释:
1、著作权:指对文学、艺术和科学作品享有的法定权益。
2、专利权:指对发明的独占权利,可以排除他人在一定时期内在同一领域内制造、使用和销售该发明。
3、商标权:指对商品或服务的标志享有的权利,用以识别并区别来自不同商家或供应商的商品或服务。
ims研究报告
ims研究报告IMS 研究报告一、引言IMS(IP Multimedia Subsystem),即 IP 多媒体子系统,是一种基于 IP 网络的多媒体通信架构。
它的出现旨在为用户提供融合的语音、视频、数据等多媒体服务,以满足不断增长的通信需求。
随着通信技术的飞速发展,IMS 已成为通信领域的重要研究方向之一。
二、IMS 的基本概念与架构IMS 是一个基于 IP 网络的架构,旨在提供多媒体服务的控制和管理。
它将语音、视频、数据等多种媒体形式整合在一个统一的平台上,实现了不同类型业务的融合。
IMS 的架构主要由以下几个部分组成:1、控制层:包括呼叫会话控制功能(CSCF),负责处理会话的建立、修改和释放。
2、应用层:包含各种应用服务器,提供增值服务,如多媒体会议、即时消息等。
3、媒体资源层:负责处理媒体流的处理和分发。
三、IMS 的关键技术1、会话初始协议(SIP)SIP 是 IMS 中用于建立、修改和终止会话的主要协议。
它具有简单、灵活、易于扩展等特点,能够支持多种媒体类型的会话。
2、服务质量(QoS)保障为了确保多媒体服务的质量,IMS 采用了多种 QoS 保障机制,如资源预留、流量整形等。
3、安全机制IMS 采用了多种安全措施,包括身份认证、加密、授权等,以保障通信的安全性和隐私性。
四、IMS 的应用场景1、融合通信实现语音、视频、短信等多种通信方式的融合,为用户提供更加便捷的通信体验。
2、企业通信解决方案为企业提供统一的通信平台,提高沟通效率,降低通信成本。
3、物联网通信支持物联网设备之间的通信,实现智能化的控制和管理。
五、IMS 的发展现状与挑战目前,IMS 在全球范围内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和部署。
然而,它也面临着一些挑战:1、互操作性问题不同厂商的 IMS 设备之间可能存在互操作性问题,影响了网络的融合和业务的开展。
2、网络复杂性IMS 的架构较为复杂,需要对现有网络进行大规模的改造和升级,增加了部署的难度和成本。
多媒体实验报告
1、什么是MCI 接口?简述MCI 所囊括的内容。
答:MCI全称是Media control interface即多媒体控制接口,就是程序与多媒体解码器通讯的一个界面。
可利用这个接口跳过硬件访问,并调用本地的符合MCI规格的多媒体解码驱动。
完成对多媒体的回放录制与控制。
囊括的内容:从DX8之后MCI借助DirectShow和Direct Media的强大支持成为了一个低技术难度,高性能,多功能的优秀多媒体接口,可支持MPEG 1/2/4视频文件、Quick Time视频文件、Windows Media Video视频文件和AVI视频文件等多种Windows常见视频的回放;还可支持MPC音频、ADPCM音频、AIFF音频、MPEG Layer1\\Layer2\\Layer3音频、Windows Media Audio音频等常见音频;另外MCI还嵌入了数字音乐合成器控制、录音接口和基于DShow的摄像头接口。
2、Windows 下播放波形文件可以采用几种方法,各有什么优缺点?答:1、MessageBeep:即使计算机上没有安装声卡,也可以利用MessageBeep发出鸣叫声,如果有声卡就可以将波形文件(.wav)放入WIN.INI文件[Sound]部分的声音入口中,从而播放波形文件。
2、sndPlaySound:最基本的方式,提供的选择较少,对声音的控制也更加容易。
调用sndPlaySound不仅可以播放磁盘上的文件,还可以播放已经调入内存的文件。
3、MCI播放方式:MCI提供了一个标准的接口,将声卡,视频卡,CD唱片等设备当做一个设备进行处理,在写与这些设备通信的程序代码时,只有一种命令形式,这为写多媒体程序省去了很大的麻烦。
4、WaveOut的播放方式:WaveOut是最底层的使用波形文件的函数,以waveout为前缀。
利用该类函数可以控制产生的声音以达到音响硬件所能提供的功能的极限。
比如调整正在播放的声音的一些参数,包括音量,放音速度和音调等,并且所使用的波形文件的大小不受限制。
全媒体新闻总结报告范文(3篇)
第1篇一、报告概述随着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全媒体时代已经到来。
在这个背景下,新闻传播的方式和手段发生了深刻变革。
本报告对全媒体新闻的发展现状、主要特点以及存在问题进行总结,并提出改进建议。
一、全媒体新闻发展现状1. 技术支持:互联网、移动通信、大数据等技术的快速发展,为全媒体新闻提供了强大的技术支持。
新闻传播速度更快、范围更广、形式更多样。
2. 平台多样化:从传统媒体到新兴媒体,全媒体新闻平台日益丰富。
报纸、广播、电视、网络、社交媒体等相互融合,形成了一个多元化的传播体系。
3. 内容创新:全媒体新闻在内容上追求创新,注重用户体验,以吸引更多受众。
新闻报道形式多样化,包括图文、视频、音频等多种形式。
二、全媒体新闻主要特点1. 传播速度快:全媒体新闻传播速度快,信息更新迅速,受众可以第一时间获取新闻资讯。
2. 互动性强:全媒体新闻平台具有高度的互动性,受众可以参与讨论、评论、转发等,形成良好的互动氛围。
3. 覆盖面广:全媒体新闻传播范围广泛,不受地域限制,能够覆盖全球各个角落。
4. 个性化推荐:借助大数据技术,全媒体新闻可以根据受众的兴趣、偏好进行个性化推荐,提高新闻传播的精准度。
三、全媒体新闻存在问题1. 质量参差不齐:全媒体新闻平台众多,部分平台内容质量不高,存在虚假新闻、低俗信息等问题。
2. 传播秩序混乱:全媒体新闻传播过程中,部分新闻从业者缺乏职业道德,传播秩序混乱。
3. 监管难度加大:全媒体新闻监管难度加大,传统监管手段难以适应新时代的发展需求。
四、改进建议1. 加强内容审核:提高新闻从业者的职业道德,加强内容审核,确保新闻传播质量。
2. 完善监管体系:建立健全全媒体新闻监管体系,加强监管力度,规范传播秩序。
3. 提高技术水平:利用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技术,提高新闻传播的精准度和个性化推荐水平。
4. 强化行业自律:新闻从业者应加强行业自律,提高自身素质,树立良好的行业形象。
总之,全媒体新闻在传播速度、互动性、覆盖面等方面具有显著优势,但也存在一些问题。
多媒体通信技术的发展现状与趋势
多媒体通信技术的发展现状与趋势随着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多媒体通信技术也得到了飞速的发展,成为了我们生活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
多媒体通信技术指的是利用一定的通信技术和计算机技术,将声音、图像、文字等不同形式的信息进行数字化处理,并利用网络进行传输和交互的技术。
本文将主要从多媒体通信技术的发展现状以及未来发展趋势两个方面进行阐述。
一、多媒体通信技术的发展现状目前多媒体通信技术已经得到了广泛的应用,例如在线教育、远程医疗、视频会议、移动互联网等都依赖于多媒体通信技术。
特别是自疫情爆发以来,人们进一步认识到了多媒体通信技术所带来的便利,它为我们提供了一种全新的远程交流方式。
随着技术的不断进步,多媒体通信技术的传输速率也大幅提高。
例如4G LTE网络的出现,使得用户在移动设备上也能够流畅的观看高清视频。
同时,5G的推出更是将多媒体通信技术的传输速率提高到了一个全新的高度,将为人们带来更加高效的多媒体通信体验。
在多媒体通信技术的发展中,一个值得关注的方向是基于AI 技术的自适应多媒体传输。
在传统的多媒体传输中,由于网络环境、终端硬件等因素的不同,会导致传输质量的差异。
而基于AI 技术的自适应多媒体传输,可以根据网络条件的变化以及终端硬件的变化来实时的调整传输方案,从而保证多媒体通信的良好体验。
二、多媒体通信技术的未来发展趋势未来,多媒体通信技术的发展将面临着更加广阔的发展空间和更加复杂的技术挑战。
以下是多媒体通信技术的未来发展趋势:1、超高清视频领域的发展随着5G的普及和通信网络带宽的不断提高,超高清视频领域的发展将成为多媒体通信技术的一个重要方向。
在未来,我们将会看到更加清晰、更加逼真的视频画面,这将给用户带来更加丰富的视听体验。
2、AR/VR技术的应用随着AR/VR技术的不断发展,它们逐渐与多媒体通信技术相结合,为用户提供更加沉浸式的体验。
未来,我们可以预见到AR/VR技术将会广泛应用于教育、游戏、旅游等领域,成为人们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基于组播的音频通信程序多媒体通信实验报告
基于组播的音频通信程序多媒体通信实验报告多媒体通信是一种可以传输图像、音频和视频等多种形式媒体的通信方式。
在这个实验中,我们实现了基于组播的音频通信程序,并且进行了相应的测试和性能评估。
以下是本次实验的报告。
一、实验目的本次实验的主要目的是通过使用组播技术实现音频通信程序,并对其进行测试和性能评估,验证该通信程序的可行性和效率。
二、实验原理组播是一种一对多的通信方式,通过将数据广播到多个组播组中的成员,实现对多个终端的同时通信。
在本次实验中,我们使用组播来实现音频通信,从而实现多个用户之间的语音通话。
三、实验步骤1.搭建实验环境:创建一个音频通信的网络,包括发送端和接收端。
2.发送端:将音频数据编码并发送到指定的组播组。
3.接收端:从指定的组播组接收音频数据,并解码播放。
四、实验结果经过实验,我们成功实现了基于组播的音频通信程序,并进行了相关测试和性能评估。
1.网络连接稳定:在通信过程中,网络连接保持稳定,没有出现断连等异常情况。
2.音频传输流畅:音频的传输过程中,没有出现明显的延迟、卡顿等现象,保证了通信的实时性和流畅性。
3.多终端支持:我们成功实现了同时支持多个终端进行音频通信,并能正常接收和播放音频数据。
五、实验总结通过本次实验,我们深入了解了组播技术,并实现了基于组播的音频通信程序。
通过测试和性能评估,我们验证了该程序的可行性和效率。
与传统的点对点通信相比,组播通信可以实现对多个终端的同时通信,减少了网络的负载和带宽占用,提高了通信的效率和可靠性。
在实际应用中,基于组播的音频通信可以应用于多媒体会议、在线教育等场景,提供更好的用户体验和服务质量。
通信多媒体实验报告
一、实验目的1. 理解通信多媒体的基本概念和原理。
2. 掌握多媒体通信系统的组成和功能。
3. 熟悉常用多媒体通信技术,如音视频编解码、传输协议等。
4. 培养动手实践能力,提高对通信多媒体系统的设计、调试和优化能力。
二、实验原理通信多媒体是指将图像、音频、视频等多媒体信息通过通信网络进行传输、处理和显示的技术。
其基本原理如下:1. 多媒体信息采集:通过摄像头、麦克风等设备采集图像、音频、视频等多媒体信息。
2. 多媒体信息编码:将采集到的多媒体信息进行压缩编码,降低数据传输量,提高传输效率。
3. 数据传输:通过通信网络将编码后的多媒体信息传输到接收端。
4. 多媒体信息解码:接收端对接收到的多媒体信息进行解码,恢复原始的图像、音频、视频信息。
5. 多媒体信息显示:通过显示器、音响等设备将解码后的多媒体信息呈现给用户。
三、实验内容1. 实验一:音视频编解码技术(1)实验目的:掌握常用音视频编解码技术,如H.264、AAC等。
(2)实验步骤:① 采集一段音视频素材;② 使用音视频编解码软件对素材进行编码和解码;③ 比较编码前后音视频质量,分析编解码效果。
2. 实验二:多媒体通信系统搭建(1)实验目的:熟悉多媒体通信系统的组成和功能,掌握搭建多媒体通信系统的基本方法。
(2)实验步骤:① 准备硬件设备,如摄像头、麦克风、显示器、音响等;② 使用网络通信软件(如Wireshark)搭建多媒体通信系统;③ 实现音视频信息的采集、传输、解码和显示。
3. 实验三:多媒体通信系统优化(1)实验目的:掌握多媒体通信系统的优化方法,提高系统性能。
(2)实验步骤:① 分析多媒体通信系统的性能瓶颈;② 采取相应的优化措施,如调整编码参数、优化传输协议等;③ 评估优化效果,分析系统性能提升。
四、实验结果与分析1. 实验一:通过对比编码前后音视频质量,发现H.264编解码效果较好,压缩比高,音视频质量损失较小。
2. 实验二:搭建的多媒体通信系统能够实现音视频信息的采集、传输、解码和显示,系统运行稳定。
湖南省多媒体通信技术有限公司企业信用报告-天眼查
湖南省多媒体通信技术有限公司
企业信用报告
本报告生成时间为 2018 年 10 月 31 日 11:26:30, 您所看到的报告内容为截至该时间点该公司的天眼查数据快照。
目录
一.企业背景:工商信息、分支机构、变更记录、主要人员 二.股东信息 三.对外投资信息 四.企业发展:融资历史、投资事件、核心团队、企业业务、竞品信息 五.风险信息:失信信息、被执行人、法律诉讼、法院公告、行政处罚、严重违法、股权出质、
5.5 行政处罚
截止 2018 年 10 月 31 日,根据国内相关网站检索及天眼查数据库分析,未查询到相关信息。不排除因信 息公开来源尚未公开、公开形式存在差异等情况导致的信息与客观事实不完全一致的情形。仅供客户参 考。
5.6 严重违法
截止 2018 年 10 月 31 日,根据国内相关网站检索及天眼查数据库分析,未查询到相关信息。不排除因信 息公开来源尚未公开、公开形式存在差异等情况导致的信息与客观事实不完全一致的情形。仅供客户参 考。
1.3 变更记录
截止 2018 年 10 月 31 日,根据国内相关网站检索及天眼查数据库分析,未查询到相关信息。不排除因信 息公开来源尚未公开、公开形式存在差异等情况导致的信息与客观事实不完全一致的情形。仅供客户参 考。
1.4 主要人员
序号
1
姓名
章干泉
职位
董事长
二、股东信息
序号
1 2
股东
湖南省邮电管理局 湖南三力通信经贸公司
4.2 投资事件
截止 2018 年 10 月 31 日,根据国内相关网站检索及天眼查数据库分析,未查询到相关信息。不排除因信 息公开来源尚未公开、公开形式存在差异等情况导致的信息与客观事实不完全一致的情形。仅供客户参 考。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国地质大学(武汉)多媒体通信实验报告班级: 075103专业: 通信工程学院:机电学院日期:2012.10编码的仿真一、实验目的和要求目的:(1)、学会运用Matlab的基本操作及编码仿真(2)、通过实验加深理解FEC编码的基本原理;(3)、练习根据理论分析自行设计实验方法的能力。
要求:(1)用MATLAB 编写程序。
(2)写出详细试验报告(要有自己对实验结果的结论)。
二、实验原理:FEC:Forward Error Correction,前向纠错。
是一种数据编码技术,传输中检错由接收方进行验证,在FEC方式中,接收端不但能发现差错,而且能确定二进制码元发生错误的位置,从而加以纠正。
FEC方式必须使用纠错码。
发现错误无须通知发送方重发。
所有的操作都使用异或操作(XOR), 在N个包中,只能有一个包丢失,否则不能进行纠错。
无错误发生时。
三、实验内容利用MATLAB函数或工具对FEC编码进行信道编码的模拟,并作出其时延和信噪比与帧丢失率的波形,分析其结果。
四、实验过程描述:(1)利用函数产生一个8*M行8列的随机二进制矩阵,作为模拟的信源序列;(2)采用4/5速率传输,进行FEC编码,产生纠错帧,形成编码帧序列进行传输;(3)利用函数产生可控概率的二进制随机误码序列来模拟信道噪声,而其中的可控概率模拟信道信噪比(即理论上的帧丢失率);(4)将模拟噪声和经编码的信源序列进行叠加;(5)计算误码率和时廷(6)对于每次以4/5速率发送的编码包帧序列,若只有一帧丢失则异或运算解码;对于帧丢失超过或等于2帧的编码包帧序列,则直接丢弃;作出信噪比(即理论上的帧丢失率)和丢失率(即实际的丢失率)及时延的波形。
五、实验产生的波形:六、实验所编Matlab程序:Warning: Failed to load MathWorks locale database. Using MathWorks defaultlocale setting instead.>> a=int16(rand(1600));a=reshape(a,80000,32);f=zeros(80000,40);f(1:80000,1:32)=a;b=zeros(80000,8);c=zeros(80000,8);d=zeros(80000,8);e=zeros(80000,8);b(1:80000,1:8)=a(1:80000,1:8);c(1:80000,1:8)=a(1:80000,9:16);d(1:80000,1:8)=a(1:80000,17:24);e(1:80000,1:8)=a(1:80000,25:32);h=bitxor(b,c);j=bitxor(d,e);z=bitxor(h,j);%校验帧f(1:80000,33:40)=z;x=0;k=1;temp=0;for j=1:100cnt=0;%丢包数for i=1:400000%共6250帧p=unifrnd(0,100);%产生0~100的随机剩数,p<j用于产生概率%----------if rem(i,5)==0& p<jx=1;%用于标记校验帧出错的情况temp=temp+1;endif p<j&rem(i,5)~=0temp=temp+1;end%--------if rem(i,5)==0&temp>=2&x==1cnt=cnt+temp-1;%该组校验帧出错,丢包个数计算方法,任何一组出错帧为1均不丢包endif rem(i,5)==0&temp>=2&x~=1cnt=cnt+temp;end%temp用于记录每组的丢失帧,每组进行一次初始化if rem(i,5)==0x=0;temp=0;end%------endpercent(k)=cnt/320000;%用于记录各种丢失率下的丢包率。
k=k+1;endj=[1:100];plot(j,percent(j));七、实习心得由于第一次接触多媒体通信,对于这门课有很多地方都是我所不了解的。
对于刚刚接触FEC的我,更是无从下手,不知道该怎么做。
但是不能不做,摸着石头过河。
首先要掌握了matlab的使用方法。
当然一开始必然是毫无头绪。
不过,自己通过上网查资料,同时借阅一些书,并且询问了其他同学,慢慢的也有了一些头绪。
对于程序的运行,有的时候总是运行不出来,后来发现其中的一些语句有问题,不过经过长时间的修改,总算改出来了。
还好,最后还是能运行出来。
通过这次实验吧,明白自己要学习的地方还很多,不能止步不前,也知道,软件方面是自己的软肋,好多地方都很不明白。
知道自己的弱点,以后希望能加强对软件的学习,弥补不足。
多媒体通信——通信技术未来的发展方向多媒体通信的含义与特点当今的信息社会,随着信息高速公路的迅猛发展,人们对通信技术的要求越来越高,对能随意自如地操作、处理与传输图、文、声、像并茂的多媒体信息的期望也日益增长。
在此形势下,一种全新的通信技术——多媒体通信便应运而生了。
多媒体通信是指在多媒体网络上对用多种媒体(包括文本、声音、图形、图像及视频)表示的、机器可以处理的信息进行显示、存储、检索、交换和传输。
实现多媒体通信的4个基本要素是高效率、综合化的多媒体信息加工处理系统;高效率、大容量的多媒体数据库;综合化、多功能的多媒体终端;以及高速率、综合化的通信网络。
从通信角度来看,多媒体通信是继电报、电话、传真之后兴起的新一代通信手段。
它与电视广播的最大区别在于其交互性和可选择性。
它不仅能传送文本、图像和声音,更重要的是,它具有多媒体电脑的全部功能(如信息的存储、处理、检索、转发和交换功能),而且把通信双方的电脑连结了起来,构成了一种和个人电脑相结合的智能式通信系统。
多媒体通信是通信技术未来的发展方向。
从信息服务的角度来看,多媒体通信采用VI& P(Visual, Intelligent and Personal)的服务模式,即“视频的、智能的和个人的”服务模式,它能够提供以图像为中心的视频智能服务。
总之,多媒体通信是多媒体技术与通信技术的完美结合,它突破了计算机、电话、电视等传统产业的界线,把计算机的交互性、通信网络的分布性和多媒体信息的综合性融为一体,向人们提供全新的通信服务。
目前,经济发达国家正投入巨资研究多媒体通信技术,并开发出了上百种多媒体应用系统,为信息技术产业的革命开拓了又一新篇章。
各国多媒体通信的发展概况美国美国AT&T公司为建造多媒体通信网,在1993年至1994年间,连续与太平洋贝尔电信公司、大西洋贝尔电话公司签订了10亿多美元的合同,已推出了Telemedia多媒体系统、交互式电视等产品系列。
该公司与太平洋贝尔电信公司共同投资2500万美元,合作开发多媒体应用系统。
另外,太平洋贝尔公司还单独投资了1亿美元,预期在1996 年把加州的每一所学校、图书馆和社区学院与信息高速公路相连,提供会议电视、视像点播(VOD)和其它交互型多媒体通信服务。
美国US West公司也在奥马哈、丹佛、明尼阿波利斯、波特兰等地建成或筹建多媒体通信网,向用户提供远程购物、远程多媒体教学、VOD、交互式电子游戏等多媒体业务。
NYNEX公司从1986年起便着手开发能双向传输影像的宽频带技术,1993年已实用化,1994年已开始在纽约曼哈顿进行真正的双向CATV试验。
此外,美国还计划发展视频拨号音响(VDT: Video Dial Tone)服务,它利用非对称数字用户线(ADSL)传输技术及电话网络系统连接Gbps级的工作站设备,实现1.5Mbps的多媒体通信。
美国把开发多媒体通信的重点放在以下几方面:交互式信息服务,个人通信网络,多媒体新闻以及各种网络基础设施的建欧洲国家法国电信公司于1993年9月在连接里昂、日内瓦、洛桑的通信线路上采用了多媒体工作站。
德国电信公司将于1995年建立联系柏林、汉堡和科隆的多媒体通信系统。
英国的有线电视公司也计划投资数百万英镑进行多媒体服务试验。
该试验将涉及英格兰西北部地区的4000多个家庭,并计划在1994年底把试验扩大到2.5万个家庭。
韩国韩国积极引进先进国家的技术,发展本国的多媒体通信产业。
从1993年开始,韩国金星、三星等公司与美国、日本及欧洲一些著名公司开展战略性合作,开发标准多媒体通信。
多媒体通信向人们传送的信息包罗万象,人们在各种场合,从各种终端上获得的信息今后都可以从多媒体终端上获取。
多媒体通信的应用主要有以下一些方面。
可视电话多媒体通信的初级形式主要是可视电话,相距遥远的用户能够在通话的同时看到对方的形象,并传输所需的各种媒体信息。
计算机支持的协同工作(CSCW)多媒体通信技术不仅能让处于不同地点的多个用户通过屏幕看到对方的形象,自由地交谈,而且还能在双方的屏幕上同时显示同一文件,对同一文件或图表展开讨论,进行修改,在达成协议后再存储或打印出来。
一切复杂的、需要面对面讨论的问题,都可以在短短的十几分钟内解决。
这样,人们就可以在家中办公,不用为上下班花费时间,从而可大大地减少交通负担,进一步提高工作效率。
视频会议(Video Conference)视频会议系统是多媒体通信的重要应用之一。
其基本功能是利用多媒体计算机系统,将反映各个会场的场景、人物、图片、图像以及讲话的相关信息,同时进行数字化压缩,根据视频会议的控制模式,经过数字通信系统,向指定方向传输。
与此同时,在各个会议场点的多媒体计算机上,通过数字通信系统,实时接收,解压缩多媒体会议信息,并在显示屏上实时显示出指定会议参加方的现场情况,取得实时沟通的效果。
视频通信与自动控制相结合,还可用于远距离现场监测和指挥,用于现代军事通信、交通控制和生产管理等方面,使指挥或调度中心能根据现场情况准确地做出判断,并对现场进行实时控制和指挥。
根据目前国际市场行情,视频会议产品可分为3类:①高、中档会议系统;②桌面会议系统;③家庭终端型视频通信系统。
1991年全世界视频会议系统的市场约为2亿美元。
估计从1991 年到1996年每年增长率约为40%,到1997年估计其市场将为75亿美元。
远程医疗服务以多媒体技术为主体的综合医疗信息系统是医药卫生保健信息化、自动化的重要标志。
它能将医务人员的医务活动输入到以计算机为主体的各种设备中。
医务人员也可以通过这些设备充分利用各种形式的多媒体信息资源,以提高医疗效率和质量,直到实现医疗的自动化和智能化。
例如,美国堪萨斯大学的电视会议网络可使大学癌症中心的医生通过该网络同遥远的城镇医生及他们的病人一起会诊。
一些检查结果(如心电图、脑电图、CT图片等)都可在电视会诊网络上传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