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业昆虫学的原理和方法 PPT课件
合集下载
农业昆虫基础PPT课件
以及幼虫期对生活环境的特殊适应,产生了不同的变态类型,分完全变态(膜翅
目、鞘翅目、鳞翅目、双翅目、脉翅目昆虫)和不完全变态(直翅目、半翅目、
同翅目、缨翅目、等翅目昆虫)两类。
知识准备
二、 昆虫一生及其与环境的关系
2. 昆虫的发育
昆虫的个体发育过程可分为胚胎发育和胚后发育两个阶段。胚胎发育又称卵
内发育,是从受精卵至卵孵化为幼虫(又称若虫)的发育期。胚胎发育完成以后
口器的昆虫。
知识准备
一、 昆虫外部形态特征识别
2. 昆虫的头部
(2) 头部的附器
① 触角:昆虫的触角具有嗅觉、触觉和听觉的功能,由柄节、梗节、鞭节组
成。其类型多种多样,如刚毛状、丝状或线状、念珠状、齿状、球杆状等。
② 口器:农林害虫的口器大多为咀嚼式和刺吸式,此外还有虹吸式、舐吸式
、锉吸式等。
知识准备
过程称为羽化。昆虫羽化后的个体发育是其生活史的最后一个阶段,称为成虫期
。成虫期主要是交配产卵,繁殖后代,是昆虫的生殖期。
知识准备
二、 昆虫一生及其与环境的关系
2. 昆虫的发育
(4) 成虫期
① 繁殖方式:昆虫的生殖方式有两性生殖、孤雌生殖、多胚生殖和卵胎生。
其中两性生殖是昆虫生殖的主要方式,而孤雌生殖(家蚕、蚜虫)、多胚生殖(
虫的幼虫有原足型、多足型、寡足型和无足型四种类型。
知识准备
二、 昆虫一生及其与环境的关系
2. 昆虫的发育
(3) 蛹期:蛹期是全变态昆虫特有的发育阶段,也是幼虫转变为成虫的过渡时
期。各种昆虫蛹的形态不同,可分为离蛹(金龟甲和蜂类)、被蛹(蝶和蛾类)
、围蛹(蝇和虻类)三种类型。
(4) 成虫期:不完全变态的若虫和完全变态的蛹,蜕去最后一次皮变为成虫的
目、鞘翅目、鳞翅目、双翅目、脉翅目昆虫)和不完全变态(直翅目、半翅目、
同翅目、缨翅目、等翅目昆虫)两类。
知识准备
二、 昆虫一生及其与环境的关系
2. 昆虫的发育
昆虫的个体发育过程可分为胚胎发育和胚后发育两个阶段。胚胎发育又称卵
内发育,是从受精卵至卵孵化为幼虫(又称若虫)的发育期。胚胎发育完成以后
口器的昆虫。
知识准备
一、 昆虫外部形态特征识别
2. 昆虫的头部
(2) 头部的附器
① 触角:昆虫的触角具有嗅觉、触觉和听觉的功能,由柄节、梗节、鞭节组
成。其类型多种多样,如刚毛状、丝状或线状、念珠状、齿状、球杆状等。
② 口器:农林害虫的口器大多为咀嚼式和刺吸式,此外还有虹吸式、舐吸式
、锉吸式等。
知识准备
过程称为羽化。昆虫羽化后的个体发育是其生活史的最后一个阶段,称为成虫期
。成虫期主要是交配产卵,繁殖后代,是昆虫的生殖期。
知识准备
二、 昆虫一生及其与环境的关系
2. 昆虫的发育
(4) 成虫期
① 繁殖方式:昆虫的生殖方式有两性生殖、孤雌生殖、多胚生殖和卵胎生。
其中两性生殖是昆虫生殖的主要方式,而孤雌生殖(家蚕、蚜虫)、多胚生殖(
虫的幼虫有原足型、多足型、寡足型和无足型四种类型。
知识准备
二、 昆虫一生及其与环境的关系
2. 昆虫的发育
(3) 蛹期:蛹期是全变态昆虫特有的发育阶段,也是幼虫转变为成虫的过渡时
期。各种昆虫蛹的形态不同,可分为离蛹(金龟甲和蜂类)、被蛹(蝶和蛾类)
、围蛹(蝇和虻类)三种类型。
(4) 成虫期:不完全变态的若虫和完全变态的蛹,蜕去最后一次皮变为成虫的
农业昆虫学的原理和方法
科学,其历史不长,起始于清末,系统性地研究始于1911年的北京
前中央农事试验场病虫害科的设立,其体系在民国期间逐渐形成。
2600年前,治蝗和治螟的记载;
1800年前,砷制剂、汞制剂和藜芦等杀灭害 虫;
公元304年,黄猄蚁(Oecophylla
smaragdine)防治
柑桔害虫;
1500年前,稻麦“免虫”、“耐虫”的抗虫 品种的记载;
二、农业昆虫学的内容 农业昆虫学是一门理论性和实践性均很强 的综合性学科,其内容包括: 类别 (包括种的学名、分类地位、 鉴别) 为害方式(为害状) 生物学特性 数量变化规律与环境条件的关系 预测预报 有效的控制方法
2、任务
维护生态平衡, 控制害虫种群, 防止虫灾的发生 或最大限度地减 少虫灾的损失; 保护生态环境、 促进农业生产持 续性发展的同时,
[3]华南农业大学主编,1994,农业昆虫学,农业出 版
[4]刘绍友主编,1990,农业昆虫学,天则出版杜 [5]陈杰林编著,1988,害虫防治经济学,重庆大学
出版社 [6]张宗炳编著,1986,害虫综合治理,上海科学出
版社 [7]农业昆虫学,李云瑞 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2005
本课程的学习方法 1. 理论联系实际 2.归纳、对比的方法
害虫调查是积累资料的主要方法之一。 调查时必须采取科学的方法,才能获得准确 的数据。
一、昆虫田间分布型
(1) 随机分布型 个体在田间的分布是随机 的,较为均匀的。如玉米螟卵块
(2) 核心分布型 个体在田间的分布式不均 匀的,呈多个具有核心的小集团,并自小集 团向四周辐射,密度逐渐减小。但核心与核 心之间是随机分布的。如玉米螟幼虫。
1911年,北京中央农事试验场成立病虫害 科;
前中央农事试验场病虫害科的设立,其体系在民国期间逐渐形成。
2600年前,治蝗和治螟的记载;
1800年前,砷制剂、汞制剂和藜芦等杀灭害 虫;
公元304年,黄猄蚁(Oecophylla
smaragdine)防治
柑桔害虫;
1500年前,稻麦“免虫”、“耐虫”的抗虫 品种的记载;
二、农业昆虫学的内容 农业昆虫学是一门理论性和实践性均很强 的综合性学科,其内容包括: 类别 (包括种的学名、分类地位、 鉴别) 为害方式(为害状) 生物学特性 数量变化规律与环境条件的关系 预测预报 有效的控制方法
2、任务
维护生态平衡, 控制害虫种群, 防止虫灾的发生 或最大限度地减 少虫灾的损失; 保护生态环境、 促进农业生产持 续性发展的同时,
[3]华南农业大学主编,1994,农业昆虫学,农业出 版
[4]刘绍友主编,1990,农业昆虫学,天则出版杜 [5]陈杰林编著,1988,害虫防治经济学,重庆大学
出版社 [6]张宗炳编著,1986,害虫综合治理,上海科学出
版社 [7]农业昆虫学,李云瑞 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2005
本课程的学习方法 1. 理论联系实际 2.归纳、对比的方法
害虫调查是积累资料的主要方法之一。 调查时必须采取科学的方法,才能获得准确 的数据。
一、昆虫田间分布型
(1) 随机分布型 个体在田间的分布是随机 的,较为均匀的。如玉米螟卵块
(2) 核心分布型 个体在田间的分布式不均 匀的,呈多个具有核心的小集团,并自小集 团向四周辐射,密度逐渐减小。但核心与核 心之间是随机分布的。如玉米螟幼虫。
1911年,北京中央农事试验场成立病虫害 科;
《农业昆虫学》课件
腐食性
部分农业昆虫以腐烂有机物为 食,在农业生态系统中扮演分 解者的角色。
寄生性
部分农业昆虫寄生于其他生物 体内或卵中,对寄主造成危害
或影响其生长发育。
04 农业昆虫对农作物的危害 与防治
农业昆虫对农作物的危害
破坏农作物生长
01
农业昆虫通过啃食、刺吸等方式破坏农作物,影响其正常生长
,导致减产。
传播疾病
06 农业昆虫学的应用与发展 前景
农业昆虫学在农业生产中的应用
01
害虫防治
农业昆虫学为害虫防治提供了 科学依据和方法,通过研究害 虫的生物学特性、生态学特性 和种群动态,制定有效的防治 策略和控制措施。
02
生物防治
利用天敌昆虫、病原微生物等 生物资源进行害虫防治,是农 业昆虫学的重要应用之一。通 过研究天敌昆虫的生态学特性 和生物学习性,合理利用和保 护天敌资源,实现害虫的可持 续控制。
农业昆虫的保护与可持续利用
为了保护农业昆虫的种群数量和生态平衡,需要采取一系 列措施。例如,保护和恢复生态环境、减少农药使用、推 广生物防治等。
此外,为了实现农业昆虫的可持续利用,需要深入研究农 业昆虫的生态学和生物学特性,掌握其繁殖规律和种群动 态,制定科学合理的利用方案。同时,还需要加强宣传教 育,提高公众对农业昆虫的认识和保护意识。
生物防治
利用天敌昆虫、病原微生物等生物手 段防治农业昆虫。
农业防治
通过合理轮作、种植抗虫品种等农业 措施减少农业昆虫的危害。
生物防治与天敌利用
天敌昆虫
病原微生物
如瓢虫、草蛉等捕食性天敌和赤眼蜂等寄 生性天敌,可有效控制农业昆虫的数量。
如细菌、真菌等,通过侵染农业昆虫使其 死亡。
昆虫生态学原理与方法PPT
二、生态学的研究对象
传统生态学是研究生物个体以上水 平(个体、种群、群落、生态系统)的 生物与生物、生物与环境之间关系的科 学。它是生物学的基础学科之一(形态、 生理、遗传等),同时又是唯一将研究 对象扩大到生物体以外的科学。
生态学研究对象
现代生态学主要以生态系统为研究 的基本单位,生态系统由生产者、消费 者、分解者和非生物环境组成,其功能 主要表现在物质流、能量流和信息流 (稳态和调节功能)上,通过这三大流, 生态系统的各个成员联系成为一个具有 统一功能的系统。
生态学研究对象
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相互渗透,形成了许多交叉 学科,使得生态学的边界非常模糊。
三、生态学的分支
生态学不同于其它学科,它由许多学科归纳 而成,系多源起源的。
Odum把生物学的分支学科比作多层蛋糕, 水平向按研究内容分为一些基础学科,如形态学、 生理学、遗传学、生物化学、生态学、细胞学、 分子生物学等,垂直向按生物的类群划分为植物 学、动物学等分支学科。生态学是生物学的基础 学科之一,不同的分类类群有其分支学科,它还 与生物学之外的学科结合形成了许多边缘学科。
四、生态学的发展历史
(一)世界生态学发展
1. 萌芽期(公元前2世纪~公元16世纪) 生态学建立前期
(一)世界生态学发展
2. 成长期(16世纪~20世纪40年代) Réaumur, 1735, 6卷昆虫学著作 Malthus, 1798, 人口增长 Liebig, 1840, 植物最低因子定律 Lotka, 1925, 种群增长的数学模型 Elton, 1927, 《动物生态学》 Verhust, 1938, Logistic 方程
生态学定义
动物生态学家主要强调个体和种群。 7. Shelford(1907)研究有机体的生活要求 和家务习性的科学。 8. HaymoB(1955)研究动物的生活方式 与生存条件的联系,以及动物生存条件对繁 殖、生活数量及分布的意义。 9. Krebs(1972)环境与生物分布和数量的 相互关系。
农业昆虫学课件(袁峰主编)18页PPT
防治方法
⒈农业防治
⑴选种抗虫品种,在种植大豆时,选用成熟晚、秆硬、皮厚、抗
涝性强的品种,可以减轻豆天蛾的为害。
⑵及时秋耕、冬灌,降低越冬基数。
⑶水旱轮作,尽量避免连作豆科植物,可以减轻为害。
⒉物理防治
利用成虫较强的趋光性,设置黑光灯诱杀成虫,可以减少豆田的
落卵量。
1000倍,或50%辛硫磷乳油1500倍,或2.5溴氰菊酯乳剂
淡黄绿色,老熟时黄白色。头部及前胸盾板黑褐色。腹足明 显。
卵
长椭圆形,表面有稍弯曲的纵纹,纵纹间有横纹路成网纹,
初产乳白色,半透明,后转淡黄绿色。
(二)发生规律
花生须峭麦蛾1年发生多代。以蛹在花生藤蔓及田间落叶 残株中越 冬。成虫对弱光趋性强。卵多产在顶部叶片。幼虫喜食嫩叶,有吐丝 缀成虫苞的习性,在叶苞内咬食叶肉危害。3龄前幼虫一般做潜叶型 虫苞,3龄后做一卷叶型虫苞。被害叶片残缺不全,皱缩畸形,枯黄 脱落。沙土地虫量大,干旱年份危害重。
被害的叶片内越冬。翌春4月中下旬成虫羽化,第一代幼虫为害阳
畦菜苗、留种十字花科蔬菜、油菜及豌豆,5—6月为害最重;夏
季气温高时很少见到为害,到秋天又有活动,但数量不大。
防治方法 (1)收获后及时清除败叶和铲除地边、道 边等处的杂草,将其集中处理,可减少虫 源。(2)药剂防治。初见为害状时为成虫 大量活动期(5月中下旬),幼虫处于初龄 阶段,大部分幼虫尚未钻蛀隧道,药剂易 发挥作用。常用药剂有:50%马拉硫磷 乳油1000-2000倍液,20%氰戊菊酯 乳油或2.5%溴氰菊酯乳油或20%甲氰 菊酯乳油6000一7000倍液,或40%水 胺硫磷乳油1000倍液,隔7—10天喷1 次,连续防治2—3次,除豌豆田外,地 边、道边等处的杂草上也是成虫的聚集地, 应进行防治。农户如能统一防治效果将更 好。(3)上述药剂防效不理想的地区,可 选用防治美洲斑潜蝇的杀虫剂。 成虫白天活动,吸食花蜜,交尾产卵。产 卵多选择幼嫩绿叶,产于叶背边缘的叶肉 里,尤以近叶尖处为多,卵散产,每次1 粒,每雌可产50一100粒。幼虫孵化后 即蛀食叶肉,隧道随虫龄增大而加宽。幼 虫3龄老熟,即在隧道末端化蛹。各虫态 发育历期:13—15℃时,卵期3.9天, 幼虫期11天,蛹期15天,共计30天左右; 23—28℃时,各虫态历期分别为2.5、 5.2、6.8天,计14天左右,成虫寿命 一般7—20天,气温高时4-10天。
第一章 绪 论 农业昆虫学教学课件
▪ (一)昆虫纲繁盛的特点
▪ (二)昆虫纲繁盛的原因
▪ (三)保护昆虫多样性的意义
2020/9/30
第一章 绪 论
6
▪ (一)昆虫纲繁盛的特点 ▪1、历史长 ▪2、种类多 ▪3、数量大 ▪4、分布广
2020/9/30
第一章 绪 论
7
▪ (二)昆虫纲繁盛的原因
▪ 1、有翅能飞
▪ 2、繁殖力强
▪ 3、体小势优
▪ 广义的农业昆虫应该包括益、害虫 两个方面,但这里主要指的是害虫, 目前,还包括一部分害螨类和软体 动物。
2020/9/30
第一章 绪 论
12
▪ 任务:主要研究农田生态系中有害
昆虫的生物学特性、种群数量变动
与周围生物和非生物环境因子的关
系。同时,又研究寄主受害后的反
应,包括经济损失、补偿能力和抗
2020/9/30
第一章 绪 论
15
三、我国的植保方针 “预防为主,综合防治”。 “预防为主,综合治理”。
2020/9/30
第一章 绪 论
16
▪ 4、取食器官多样化
▪ 5、具有变态与发育阶段性
▪ 6、适应力强
2020/▪ (三)保护昆虫多样性的意义
▪ 生物多样性是人类社会赖以存在的物 质基础,保护生物多样性,使生物资 源能持续利用。是当今社会迫在眉睫 的一项全球性战略任务。据Wilson
(1988)报道目前生物物种灭绝的速度比 以前自然灭绝速度快1000-10000倍, 不少人预测如果不及时采取有效措施, 到21世纪中期,地球将有1/4的物种陷 入灭绝(Raven,1988)。
类的识别、地理分布、为害特性、
作物受害后反应、害虫生物学特
性及发生与环境条件的关系、预
继续教育农业昆虫及防治幻灯片PPT
❖ 化蛹 幼虫变为蛹就叫化蛹。
❖ 羽化 昆虫从前一个虫态蜕皮而出,变为 成虫的过程。
❖ 趋性:就是昆虫对某种刺激表现的喜爱或 反感的行为。如:趋热性、趋光性、趋化 性、趋湿性、趋地性等。
❖ 食性:食性即昆虫取食的习性。我们通常 按昆虫的食性将昆虫分为植食性、肉食性 (捕食性)、腐食性、杂食性等几个主要 类别。
二、专业基础知识
❖ 有害生物:作物从种到收,在整个生 长发育过程中,其根、茎、叶、花、 果实和种子,都可能遭受病、虫、鼠 的为害,使产量和产品质量受到损失。 田间杂草与农作物争夺水分、养料和 阳光,也影响作物的健康生长,草害 严重的地块,见草不见苗,减产非常 严重。这些对农作物生长不利的病虫 草鼠,我们通称为有害生物。
❖ 植保工作方针:1975年我国植保工作者长期 以来与病虫害斗争中总结了丰富的经验 ,提 出了“预防为主,综合防治”的植保工作方针。
❖ 各地经验说明,把“防”应作为贯彻植保工作 方针的指导思想。
❖ 农业昆虫的基础学科主要有:植物分类学、微 生物分类学、昆虫分类学、昆虫生物学、植物 化学保护等。
❖ 各级植保推广部门承担的主要工作是:农业植 物检疫、农作物病虫鼠害预测预报、农作物病 虫草鼠害综合防治、新农药药械的试验示范推 广等。
频振灯诱虫
黄板诱杀害虫试验
太阳能土壤消毒试验
❖生物防治 利用生物或其代谢 产物控制有害生物的发生、繁 殖或减轻其危害的方法。一般 指利用有害生物的寄生性、捕 食性和病原性天敌来消灭有害 生物。
❖化学防治 用化学农药防治有害 生物的方法。也称药剂防治。是 目前运用最普遍、最有效的方法, 但这种方法存在着环境污染、农 药残留、以及易产生药害等一系 列问题。
继续教育农业昆虫及防治 幻灯片PPT
农业昆虫学绪论ppt
7/25/2019
农业昆虫学教程 第一章 绪论
22
我国的植保方针(1)
建国以来,随着农业生产的发展,根据不同时期的 体情况,国家制定了相应的植物保护工作的方针. 1955年以前,为了强调预防虫害的意义,当时提出 “防重于治”的方针.
1955年以后,随着农药工业的发展,DDT,666等农 药 在国内的大量生产,还提出了“依靠互相合作, 主要采用以农业技术和化学药剂相结合的综合防治 办法”。
7/25/2019
农业昆虫学教程 第一章 绪论
17
我国植保科技已取得的成绩 (2)
4、提高了一些重大病虫鼠害关键防治技术水平;
随着IPM研究的深入发展,防治重大病虫草鼠害的关键技术水平有 了新突破。例如筛选出高效、长效、广谱,分别适用稻、麦、棉、油 及玉米等5大作物不同栽培制度下多种复配除草剂,并成功地进行一次 性用药试验示范,除草效果好、省工、对作物安全。
7/25/2019
农业昆虫学教程 第一章 绪论
3
7/25/2019
农业昆虫学教程 第一章 绪论
4
7/25/2019
农业昆虫学教程 第一章 绪论
5
7/25/2019
果树叶螨-山楂叶螨
农业昆虫学教程 第一章 绪论
6
苹 果 黄 蚜
7/25/2019
农业昆虫学教程 第一章 绪论
7
7/25/2019
2、农药使用不当,农业生态环境污染严重 目前每年全国农药用量已达2.6亿吨(原药),其中70%以上是
杀虫剂。在使用过程中仅l-5%的剂量降落在防治对象上,致使 农田生态系统受到严重的破坏,污染环境,一些地区农产品中 农药残留量严重超标,一些害虫抗药性明显加强,例如贵阳地 区小菜蛾对菊酯类农药的抗性已达千倍以上。
农业昆虫学课件
同翅目
特点:多为小型昆虫,刺 吸式口器,其基部着生于 头部的腹面后方,好像出 自前足基节之间。具翅种 类前后翅均为膜质,静止 时呈屋脊状覆于体背上, 很多种类雌虫无翅,介壳 虫和蚜虫常有无翅型,叶 蝉和蚜虫等还能传播植物 病毒。
粉虱科:温室白粉虱; 叶蝉科:黑尾叶蝉、大青叶蝉、棉叶蝉; 蜡蝉科:斑衣腊蝉 飞虱科:褐飞虱、白背飞虱、灰飞虱和 甘蔗扁角飞虱 蚜科:棉蚜、麦二叉蚜、麦长管蚜、桃 蚜、高梁蚜、萝卜蚜; 绵蚧科:吹绵蚧; 盾蚧科:桑盾蚧、矢尖盾蚧、梨圆蚧; 蜡蚧科:白蜡虫、红蜡蚧、朝鲜球坚蚧;
弄蝶科:直纹稻弄蝶、隐纹谷弄蝶; 凤蝶科:香糯凤蝶、玉带凤蝶; 粉蝶科:菜粉蝶; 蛱蝶科:苎麻赤蛱蝶、苎麻黄蛱蝶;
鞘翅目
昆虫纲的第一大目,有30万种以上,占昆虫总数的40%。 通称“甲虫”,简称“甲”。 特点:一般躯体坚硬,有光泽,头正常,也有向前延伸 成喙状的,末端为咀嚼式口器。前翅角质化,坚硬,称 为鞘翅,无明显翅脉
双翅目
包括蚊、蝇、虻等, 特点:刺吸式或舐吸式口器。前翅膜质发达, 后体退化为平衡棒。
实蝇科:相糯大实蝇、 瓜实蝇; 潜蝇科:麦叶灰潜蝇、 美洲斑潜蝇、豆杆黑潜 蝇; 黄潜蝇科:麦秆蝇; 花蝇科:种蝇、葱蝇、 萝卜蝇 寄蝇科:玉米螟厉寄蝇
谢谢观赏
要经过一系列的内部与外部体态上的变化,才能转 为性成熟的成虫,这种体态上的改变程伟变态。
常见农业害虫分类
昆虫纲是动物中最大的一纲,已知种类约有85 万种以上,占动物总数的4/5,。昆虫纲由3纲,33 目组成,与生产联系密切的由九个目:直翅目、缨 翅目、同翅目、半翅目、脉翅目、鳞翅目、鞘翅目、 膜翅目、段 ➢ 头部为感觉和取食的中心,具有三对口器附肢和一
对触角,通常有复眼和单眼〔复眼一对,单眼三个) ➢ 胸部是运动的中心,具有三对足,两对翅。 ➢ 腹部是生殖中心,其中包括生殖系统和大部分内脏,
农业昆虫学_PPT幻灯片
二、头部的形式:
昆虫由于食性的不同,取食器官的构造 和在头上着生的位置也不相同,头部因 之有三种不同的形式。
1.下口式:口器位于头的下部。头的纵轴 和体躯纵轴垂直。为植食性昆虫所具有。 如蝗虫、蝶、蛾类幼虫。
2.前口式:口器位于头的前部。头的纵轴 和体躯纵轴方向一致。多见于捕食性和 钻蛀性昆虫。如步行虫、潜叶蛾幼虫、 天牛幼虫等。
k.环毛状:鞭节各节有一圈细毛,愈接近基部的 细毛愈长,如雄蚊。
2.复眼和单眼:
眼是昆虫的视觉器官,在栖息、取食、 繁殖、避敌、决定行动方向等方面起着 很重要的作用。
复眼:昆虫的成虫和不全变态昆虫的若虫 一般具有复眼一对,着生于头部的侧上 方,大多为卵圆形,也有圆形或肾形, 外形较大,是昆虫的主要视觉器官,由 许多小眼集合而成,小眼与单眼的基本 构造相同,小眼数目越多,复眼造像越 清晰。
3.后口式:口器在头的下后方伸出,头的 纵轴和体躯纵轴成一锐角。见于刺吸式 口器昆虫。如蝉、蝽、蚜虫等。
三、头部的附器:
1.触角:
昆虫中,除原尾目无触角和高等的膜翅目、 双翅目幼虫的触角多退化外,一般都有一对触 角。
触角一般着生于额区,有的位于复眼之前, 有的位于复眼之间。
(1)触角的构造和功能:
昆虫对物体形象的分辨能力,一般 只是近Leabharlann 离的物体。3.昆虫的口器:
各种昆虫因食性和取食方式的不同,口 器在构造上有种种不同类型,取食固体食 物的为咀嚼式,取食液体食物的为吸收式, 兼食固体和液体两种食物的为嚼吸式。吸 收式口器按其取食方式又可分为刺吸式、 锉吸式和吸食暴露在物体表面的液体物质 的虹吸式、舔吸式。这些类型均由最基本 的最原始的构造—咀嚼式口器演变而来。
三、体形:
昆虫成虫的身体一般呈圆筒形,有的为椭圆形或 圆形,有的较扁平,有的较肥大,有的较细长。
农业昆虫学的原理和方法
第三十二页,共98页。
(三)农业防治的措施 1、调整耕作制度 (1)合理的作物布局
桃梨混栽或相邻的果园,梨小食心虫发生严重。 (2)合理轮作
麦稻轮作控制小麦吸浆虫。 (3)合理间作套种
棉麦间作防治棉蚜。 (4)耕作改制
水稻改制防治三化螟。
第三十三页,共98页。
2、深耕土地与晒土灭虫 3、科学播种
第二十四页,共98页。
2、调查取样方法 (1)取样方法 a. 五点取样 b. 对角线取样 c. 棋盘式取样 d. 平行线取样 e. “Z”字形取样
第二十五页,共98页。
随机分布型
核心分布型
嵌纹分布型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第二页,共98页。
2、任务 维护生态平衡,控制
害虫种群,防止虫灾的 发生或最大限度地减少 虫灾的损失;保护生态 环境、促进农业生产持 续性发展的同时,提高 农作物的产量和品值, 以求得最大的经济、生 态和社会效益。
(三)农业防治的措施 1、调整耕作制度 (1)合理的作物布局
桃梨混栽或相邻的果园,梨小食心虫发生严重。 (2)合理轮作
麦稻轮作控制小麦吸浆虫。 (3)合理间作套种
棉麦间作防治棉蚜。 (4)耕作改制
水稻改制防治三化螟。
第三十三页,共98页。
2、深耕土地与晒土灭虫 3、科学播种
第二十四页,共98页。
2、调查取样方法 (1)取样方法 a. 五点取样 b. 对角线取样 c. 棋盘式取样 d. 平行线取样 e. “Z”字形取样
第二十五页,共98页。
随机分布型
核心分布型
嵌纹分布型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第二页,共98页。
2、任务 维护生态平衡,控制
害虫种群,防止虫灾的 发生或最大限度地减少 虫灾的损失;保护生态 环境、促进农业生产持 续性发展的同时,提高 农作物的产量和品值, 以求得最大的经济、生 态和社会效益。
第一章农业昆虫学基础知识(6学时)第二节.pptx
离蛹
(1)离蛹:也称裸蛹,触角、 足和翅不粘附蛹体表面,能自由 活动,如甲虫的蛹。
脱皮(moulting):昆虫虫体长到一定程度, 重新形成新表皮,脱去旧表皮的现象。
龄期(stadium):相邻两次脱皮之间所经历的 时间;幼虫每蜕1次皮,增加1龄。
卵 孵化 1龄 脱皮 2龄 脱皮 3龄
脱皮
脱皮 老熟幼虫
成虫
脱皮
羽化
蛹
成虫
第一章 农业昆虫学基础知识
(2)幼虫的类型
多足型:具3对胸足与多对腹足,如鳞翅目、膜 翅目幼虫。
二、昆虫发生与环境 的关系
(一)非生物因子对 昆虫的影响
(二)生物因子对昆 虫的影响
(三)人类活动对昆 虫的影响
第一章 农业昆虫学基础知识
一、昆虫的生物学特性
昆虫的生物学特性(biological characteristics):研究昆虫个体发育的基本 规律,包括昆虫从生殖、胚胎发育、胚后发育 直至成虫各时期的生命特点;昆虫因种类不同, 每个种都有各自的生物学特性,即昆虫的种性, 具有一定的稳定性和可变性。
第一章 农业昆虫学基础知识
2、幼虫期发育
幼虫期(larval phase):幼虫孵化后至化蛹 之前或若虫变为成虫之前的这段时期;幼虫大 量取食,以获得营养,迅速生长发育;对于大 多害虫,幼虫期是主要为害时期,也是防治重 点虫期。
草 蛉
第一章 农业昆虫学基础知识
(1)生长与蜕皮
孵化(hatching):幼体破卵壳而孵出的过程。
第一章 农业昆虫学基础知识
3、蛹期发育
化蛹(pupate):完全变态昆 虫的末龄幼虫老熟后,寻找适 当场所,不食不动,缩短身体, 进入预蛹期,并且蜕去最后1次 皮变为蛹(pupa)的过程。
农业昆虫学的原理和方法100页PPT
❖ 知识就是财富 ❖ 丰富你的人生
71、既然我已经踏上这条道路,那么,任何东西都不应妨碍我沿着这条路走下去。——康德 72、家庭成为快乐的种子在外也不致成为障碍物但在旅行之际却是夜间的伴侣。——西塞罗 73、坚持意志伟大的事业需要始终不渝的精神。——伏尔泰 74、路漫漫其修道远,吾将上下而求索。——屈原 75、内外相应,言行相称。——韩非
农业昆虫学的原理和方法
1、 舟 遥 遥 以 轻飏, 风飘飘 而吹衣 。 2、 秋 菊 有 佳 色,裛 露掇其 英。 3、 日 月 掷 人 去,有 志不获 骋。 4、 未 言 心 相 醉,不 再接杯 酒。 5、 黄 发 垂 髫 ,并怡 然自乐 。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谢谢你的阅读
71、既然我已经踏上这条道路,那么,任何东西都不应妨碍我沿着这条路走下去。——康德 72、家庭成为快乐的种子在外也不致成为障碍物但在旅行之际却是夜间的伴侣。——西塞罗 73、坚持意志伟大的事业需要始终不渝的精神。——伏尔泰 74、路漫漫其修道远,吾将上下而求索。——屈原 75、内外相应,言行相称。——韩非
农业昆虫学的原理和方法
1、 舟 遥 遥 以 轻飏, 风飘飘 而吹衣 。 2、 秋 菊 有 佳 色,裛 露掇其 英。 3、 日 月 掷 人 去,有 志不获 骋。 4、 未 言 心 相 醉,不 再接杯 酒。 5、 黄 发 垂 髫 ,并怡 然自乐 。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谢谢你的阅读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寄生性天敌昆虫分属于昆虫纲5个目,97个科。大多数种类 属膜翅目和双翅目,分别通称为寄生蜂和寄生蝇。
赤眼蜂在自然界的种类很多,常见的有玉米螟赤眼蜂、 松毛虫赤眼蜂、螟黄赤眼蜂、拟澳洲赤眼蜂、广赤眼蜂、稻 螟赤眼蜂等20多种。
“ 僵蚜”—被蚜茧蜂寄生的寄生蜂保护器,人工收集瓢虫,以 保护其安全越冬。
二、农业昆虫学的内容 农业昆虫学是一门理论性和实践性均很强的综合性学科, 其内容包括: 类别 (包括种的学名、分类地位、鉴别) 为害方式(为害状) 生物学特性 数量变化规律与环境条件的关系 预测预报 有效的控制方法
2、任务
维护生态平衡,控制 害虫种群,防止虫灾的 发生或最大限度地减少 虫灾的损失;保护生态 环境、促进农业生产持 续性发展的同时,提高 农作物的产量和品值, 以求得最大的经济、生 态和社会效益。
[1]邹树文.中国昆虫学史[M].北京:科学出版社, 1981。
[2]周尧.中国昆虫学史[M].杨陵:昆虫分类学报社, 1980。
[3]王思明,周尧.中国近代昆虫学史:1840~1949[M]. 西安:陕西科学技术出版社,1995。
七、我国农业昆虫学研究的主要成就 1、健全了植物保护机构,基本普及了植保常识。 2、基本控制了历史上的灾害性害虫。 3、基本摸清了不同地区粮、棉、果、菜上的农业昆虫(包括
果园生草技术
(2)天敌昆虫的引进和移殖 澳洲瓢虫是1888~1889年由澳洲引进美国防治吹绵蚧,
此后,苏联、新西兰、中国等40多个国家相继引进,都 获成功。从国外引进日光蜂与我国日光蜂杂交,提高了防 治苹果绵蚜的效果;1983年自美国引入欧洲玉米螟赤眼 蜂防治蔗螟、玉米螟;1979年自英国、瑞典引入丽蚜小 蜂防治温室白粉虱;
⑥时间
第三节 害虫防治原理和方法
农业害虫的防治方法,根据作用原理和应用技术,可分为5 大类: 植物检疫 Plant Quarantine 农业防治 Cultural Control 生物防治 Biological Control 化学防治 Chemical Control 物理机械防治 Physical and Mechanical Control
一、昆虫田间分布型
(1) 随机分布型 个体在田间的分布是随机的,较为均匀的。 如玉米螟卵块
(2) 核心分布型 个体在田间的分布式不均匀的,呈多个具 有核心的小集团,并自小集团向四周辐射,密度逐渐减小。 但核心与核心之间是随机分布的。如玉米螟幼虫。
(3) 嵌纹分布型(负二项分布) 个体在田间的分布式不均 匀的,疏密相间,密集程度极不均匀,呈嵌纹状。如朱砂 叶螨。
第一章 害虫防治的基本原理和方法
第一节 虫害发生的原因 一、虫害形成的条件 1、害虫、虫害和虫灾
所谓害虫,是与人类争夺某些资源,降低人类对资源的 利用率、质量或价值,影响了人类的经济利益的昆虫。 害虫为害作物,造成了经济损失就构成了虫害。当某种 害虫的种群数量达到和超过某个阈值,由此造成的损害 和损失达到或超过一定的水平时,就形成了虫灾。
三、农业害虫发生的特点 1、种类多
国内水稻害虫380多种,小麦害虫240多种,玉米、高粱、 谷子等杂粮作物害虫500多种,棉花害虫300多种,蔬菜害 虫300余种,果树害虫900余种,杂食性害虫23种,储粮 害虫13种。
2、种群数量多
3、为害重 粮食5%~10%,棉花15%~25%,蔬菜15%~25%,果树 20%~30%。 “飞蝗蔽日”、“禾草一空”、“赤地千里,饿殍载道” 。
(三)害虫生物防治的方法 1、天敌昆虫 (1)天敌昆虫的种类 天敌昆虫可分为捕食性天敌和寄生性天
敌2大类。 捕食性天敌昆虫分属于昆虫纲18个目,近200个科内。
(2)天敌昆虫的利用途径 每种害虫都有几种、几十种,甚至上百种天敌昆虫,
如二化螟的天敌有56种,水稻叶蝉和飞虱天敌有200种。 自然界,天敌昆虫资源极为丰富。
(2)取样数量 一般取5、10、15或20个样点为宜。 (3)取样单位
①长度 适于密集生长的条播作物上害虫的调查。 ②面积 适于地下害虫的调查。 ③体积或重量 适于储粮害虫的调查。 ④植株及其部分器官 适于果树害虫的调查。 ⑤器械
黑光灯(20W)、糖醋酒盆、性诱盆、杨树枝把、谷草 把、粘虫板、黄皿、捕虫网等器械诱集或捕捉。以单位时 间内标准器械所获虫量为单位。
一、植物检疫 (PLANT QUARANTINE)
1、定义
植物检疫就是植物检疫机关依据国家法规,对植物及 其产品等进行检验和处理,以防止危险性的病、虫、杂草 等有害生物人为传入、传出的一项带有强制性的预防措施。 过去又称为“法规防治”(1egislative control)。 2、特点
具有预防性、强制性、彻底性的特点。
麦稻轮作控制小麦吸浆虫。 (3)合理间作套种
棉麦间作防治棉蚜。 (4)耕作改制
水稻改制防治三化螟。
2、深耕土地与晒土灭虫 3、科学播种
春麦区适当早播可以减轻麦秆蝇。 4、合理施肥与灌溉
提高作物的抗虫能力;改变土壤性状和环境条件;灌水还可 以杀死棉铃虫蛹等。
5、加强田间管理 清洁田园、消灭杂草、合理灌溉排水、适时收获等。
三、生物防治法(BIOLOGICA CONTROL) (一)定义 传统的生物防治
以虫治虫 以菌治虫 其他有益动物治虫 现代生物防治 以虫治虫 以菌治虫 其他有益动物治虫 昆虫信息化合物的利用(激素类) 昆虫生长调节剂 昆虫不育技术
(二)特点 1、优点 (1)不污染环境,对人畜及农作物安全; (2)不引起抗药性,不杀伤天敌及其它有益生物; (3)能自己繁殖扩散,控制作用相对持久稳定; 2、局限性 (1)不能在短期内达到理想的防治效果;(2)防治效果 受环境因素影响较大;(3)技术难度大等。
农业昆虫学 Agricultural Entomology
杨群芳 主讲
绪论
一、农业昆虫学的性质和任务 农田有害动物包括:昆虫、螨、蜗牛、蛞蝓和老鼠等。 昆业虫学是人类在与害虫长期斗争中发展起来的一门学 科。 农业昆虫学是研究研究农业害虫的发生、发展、消长规 律,及防治的理论和技术的学科。是昆虫学的一门分支 学科,也是一门具有广泛理论基础的应用学科。
一门系统的科学,其历史不长,起始于清末,系统性地研
究始于1911年的北京前中央农事试验场病虫害科的设立,
其体系在民国期间逐渐形成。
2600年前,治蝗和治螟的记载; 1800年前,砷制剂、汞制剂和藜芦等杀灭害虫;
公元304年,黄猄蚁(Oecophylla smaragdine)防治
柑桔害虫; 1500年前,稻麦“免虫”、“耐虫”的抗虫品种的记载; 北魏时期,农学家贾思勰《齐民要术》; 明代,徐光启《农政全书》。
1911年,北京中央农事试验场成立病虫害科; 1917年,江苏省成立治螟考察团; 1922年,创建江苏省昆虫局; 1924年,成立浙江省昆虫局; 1933年,中央农业实验所设立植物病虫害系。 我国昆虫学的前辈如秉志、邹树文、张巨伯、胡经甫、 张景欧等对推动我国昆虫学事业的发展做出了积极贡献。 新中国建立后,植物保护专业领导机构和科学研究单位; 各高等农业院校增设植物保护专业或昆虫专业。
4、成灾频繁 自公元前707年至1935年,共发生蝗灾796次。
五、农业昆虫学的历史 应用学科,至今历史不到200年。 古希腊、荷马和亚里士多德的著作中也有防治害虫的记载。 1841年,哈里斯《植物害虫论说》 1915年,桑德森《农田、菜地、果园的害虫》。
六、我国农业昆虫学的研究历史
我国关于农业昆虫的观察和研究历史悠久,但是作为
b. 人为增加自然界中天敌的食料 农业生态系统中,单一作物大面积种植,使得天敌
的食物(花蜜和花粉)、替代寄主或猎物、越冬和繁 育场所等资源严重不足。
种植蜜源植物,果园生草技术。 c.合理用药 选择杀虫剂种类(选择对天敌低毒的药剂,
内吸剂),选择施药方法 (毒饵法,挑治的方法代替全 面用药)。
水稻田埂种植芝麻
2、调查取样方法 (1)取样方法 a. 五点取样 b. 对角线取样 c. 棋盘式取样 d. 平行线取样 e. “Z”字形取样
随机分布型
核心分布型
嵌纹分布型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1)虫源 (2)环境条件 (3)寄主植物
适宜寄主种类、感虫品种、易受害生育期。
第二节 农业害虫的调查
农业害虫的预测预报和防治,都必须通过田间的实际 调查取得科学的数据,以掌握害虫种类组成、发育进度、分 布区域的大小、发生期的早晚、发生量的多少、作物受害程 度的轻重及防治效果等。
害虫调查是积累资料的主要方法之一。调查时必须采取 科学的方法,才能获得准确的数据。
大红瓢虫在我国从浙江移殖至湖北后又移殖至四川防治 柑桔吹绵蚧。
(3)天敌昆虫的繁殖与释放 生产天敌昆虫的公司已发展到80多家。 我国在研究赤眼蜂大量繁殖技术方面进展较快,创新了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