偏误分析
合集下载
相关主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以上例句偏误的原因
学习者在学习语言或是运用语言的过程中, 为克服困难、达到有效学习和顺利交际的 目的常常会采取各种计划和措施,这分别 表现为学习策略和交际策略。其中造成偏 误的学习策略主要有迁移、过度泛化和简 化;造成偏误的交际策略很多,回避和语 言转换是其中最常见的两种。
朋友,天冷,保重身体。 (此例句的使用者是个40多岁的非洲留学生,常 对20岁左右的中国学生这么说。“保重”是个很 正式的词,一般是长者之间,或是对长者说,此 处显然是对中国文化不了解造成的偏误。)
对比分析的步骤方法和难度等级模式 对比分析的步骤方法: 描写- 选择 -对比 -预测 对比分析的难度等级模式: 零级:(迁移)。发生正迁移,学习没有困难。 一级:合并。多种项目合并到一项。人称、时态 二级:差异不足。母语有,而目的语没有。如汉语 的量词;英语的the,时态,体,数,格, 三级:再解释。项目的形式、分布、功能有差异。 如all 和汉语的“都”、汉语 “被”字句 四级:超差异。母语没有,目的语有。“把”字句 五级:分裂。母语一个项目,目的语分为几个。汉 语的“是”。
源自文库
(19)虽然我很久以前买了这本书,但是一向 没看过它的内容。(日) (20)我一向没想到这件事情。(印度) (21)她很喜欢这条裙子,所以一直穿着。 (日) (22)他一个人一直说,所以我们不能说话。 (日) (23)这个课一直换吗?(日)
2.偏误认定 首先需要区分“失误”(lapse)和“偏误” (error);后者是缺乏语言能力造成的,前 者是有能力但一时疏忽引起的。 其次要区分“显性异常”(overtly idiosyncratic)和“隐性异常”(covertly idiosyncratic)。前者在形式上不符合句法 规则,即一般说的“病句”;后者单从句子 看没有语法毛病,但放在上下文里就有问题 了。
3.从本质上说,第二语言学习者的偏误和儿 童习得母语时出现的错误没有什么区别。正 如儿童习得母语一样,学习者也会对目的语 规则进行假设,偏误可以看成是检验假设的 手段,是一种学习策略。因此,偏误不是消 极的、需要彻底清除的东西。相反,偏误不 可避免,是学习过程中的必然现象。
4.偏误代表的是学习者现有语法和目的语语
博克的一个实验:给儿童看一张照片,上面是一只 像鸟但很怪异的动物,告诉儿童说This is a swug; 然后给儿童看另一张照片,上面有两只这种动物, 并对儿童说Now there is another one. There are two of them. There are two……?对于这个 问题,调查中92%的儿童都回答说swugs。 事实上,英语中并没有swug一词,这是研究人员为 了实验而生造的词。 这个实验说明:儿童并不是简单重复并记住从成人 那里听到的词语,而是在输入材料的基础上抽象出 关于复数的规则,然后再把规则运用到自己的话语 中。
对比分析仅仅对学习者的母语和目的语系统进
行对比,忽视了学习者的语言系统的研究。
偏误分析是第一个关注学习者的语言系统的理
论,提出了调查学习者语言系统的研究方法。
学者们认为,偏误分析是第二语言习得研究一
个恰当的起点。
偏误分析的背景
1.对比分析的迁移理论不能解释学习者的全部 偏误。 2.对比分析的理论基础——行为主义心理学 遭受批评,Chomsky不断提醒人们:语言能 力是人区别于动物的主要标志;语言运用是 一个受规则支配的、创造性的过程;刺激反 应无法解释语言学习和语言运用的全部。 3.第一语言习得研究的发展
偏误分析的步骤
1.语料收集
2
.偏误认定 3 .偏误分类及描写 4. 偏误解释 5. 偏误评估
偏误分析的步骤
1.语料收集 随时随地收集;有目的地收集(不同类别的偏误; 某些特定语言点的偏误)。 要考虑样本的大小、类别(如口语还是书面语, 随意语体还是谨慎语体)、一致性(学习者年龄、 母语、学习阶段)。 (1)他的性格一向不改变。(日) (2)他去年来到中国以后,一向学习汉语很努力。 (韩) (3)今天一向下大雨。(韩) (4)我一向看着那位小姐。(韩)
法之间的差别。学习者语言发展的顺序和步
骤是由“内在大纲”(built-in syllabus)
决定的,偏误是揭示学习者语言发展进程的
最重要的信息。因此,对偏误的研究有助于
了解学习者的内在大纲。不过,科德并没有
对内在大纲这一概念作进一步的研究。
按照科德的说法,偏误分析研究的是学习者 的语言系统,正确句子和偏误都在研究范围 之内。但是,从事偏误分析的研究者,注意 力一直都在偏误上,对正确的句子很少关注。 刘颂浩(2007)认为,这可能跟Johnson (2002)所说的“如果学习者的每一句话都 正确无误,我们就不知道他脑子里在想什么” 这一认识有关。
偏误分析
关注问题
何为“偏误分析”?
产生背景如何?
偏误分析观如何?
偏误分析的步骤?
偏误的类别?
汉语二语学习者的偏误分析
偏误分析(error analysis),就是对学生学 习第二语言过程中所犯的偏误进行分析,从而 发现第二语言学习者产生偏误的规律,包括偏 误的类型和偏误产生的原因等。 偏误是指第二语言学习者在使用语言时不自觉 地对目的语的偏离,是以目的语为标准表现出 来的错误或不完善之处。这种错误是成系统的、 有规律的,反映了说话人的语言能力,属于语 言能力范畴。
fact that learners do make errors, and that errors can be observed, analysed, and classified to reveal something of system operation with the learner, led to a surge of study of learner’s errors, called Error Analysis.
(三)偏误的来源 1. 语际迁移 2. 语内迁移 3. 学习语境 4. 交际策略 5. 文化迁移
韩国留学生学习汉语过程中常出现像这样 的语法偏误。如: 例1 我书包里词典有。 例2 我买了新书两本。 例3 我见到了Mary等去年见的朋友很多。
偏误的来源是什么
语际迁移
学习者在不熟悉目的语规则的情况下,常
(1)我一向过了很辛苦的生活。 (2)a. 他在这僻静的地方可以从容地讲价。
将例(1)称为“句子偏误” 显性 例(2)称为“话语偏误”,可能更明确一些。 隐性
偏误认定的目的是找出有偏误的句子,以及 目的语中与偏误句意义上等同的句子(称为 “重建句”,reconstructed utterance)。 偏误句和重建句共同组成偏误分析的语料。 偏误认定并不如想象的那么容易,因为形式 完好、甚至形式完好并且很得体的句子,都 有可能是偏误(所谓“隐性偏误”)。 最好的办法是用学习者的母语询问他。如果 没有办法这样做,就只能根据学习者的话语、 当时的语境以及我们对他的了解等进行推断。
常是依赖母语知识,同一母语者往往出现
同类性质的错误。韩语的基本语序为“主
语+宾语+谓语”、“修饰语+被修饰语”, 受母语的影响,韩国留学生学习汉语过程 中常出现像以上语法偏误。
我的汉语会话是不好,他们听不懂.。 (学习者在最初的学习中,会了解到“是”用来 表示判断、说明陈述对象的情况。但是如果判 读、说明部分含有“不”、“没”则不需要用 “是”。) 他明天没和我们一起去。 (对“没”和“不”的区别还没掌握住)没,用 于客观叙述,限于指过去和现在,不能指将来。 不,用于主观意愿,可指过去、现在和将来。, 留学生常出现倾向于“没”或是“不”的现象, 从而造成“没”或是“不”的泛化。此处是明 天的事,应该用“不”。)
我们认为: 对比分析试图用简单的语言学的方法解决复杂的 心理学问题。 第二语言习得涉及到学习的主体和客体的方方面 面。对比分析却仅仅局限于语言系统的对比。 对比分析强调学习者的母语和目的语两个系统的 对比,对学习者的语言系统却熟视无睹,忽略了 学习者这一主体及其习得过程。
“偏误分析”
The
科德的偏误分析观小结
1.第二语言学习者在发展过程的每一个阶段都会使用 一种特定的语言,科德称之为“特异方言” (idiosyncratic dialect),又称“过渡方言”。这 种语言尽管不完全是目的语,但有自己的系统和语法。
2.第二语言学习者的特异方言处在变化过程中,具有 不稳定性。正是在这个意义上,才可以谈论学习阶段。 因此,特异方言代表了学习者的“过渡能力” (transitional competence)。
A:后天是我奶奶的生日,我要回家。 B:真的吗?你奶奶几岁了? (“几岁”一般是问不到十岁的儿童 ,问老年人 一般用“多大年纪”或是“高寿”。说话人没有 顾及到问的对象的年龄,违背了交际原则,没有 理解中国的文化。)
造成以上偏误的缘由
一些偏误并不完全是语言本身的问题,而 是由于文化差异造成了语言形式上的偏误, 或是语言使用上的偏误。究其原因,不外 乎是受本国文化的影响,或是由于未能正 确理解目的语文化所造成的。
以上例句偏误原因是?
学习者在目的语学习过程中,常常会把 他所学的有限的、不充分的目的语知识 用类推的办法不适当地套用在目的语新 的语言现象上,造成偏误,这种现象也 称为过度概括(over-generalization)或 者过度泛化。
我们千佛山了。 (有个非洲留学生,总是发不好qu这个音,所以常常在 交谈中不说“去”这个字。) 我们一起大润发吧。 (回避“去”字) 我们运动会了。 (我们参加运动会了。留学生不会“参加”这个词,采取 了回避态度。) 泰山,早上很冷,日出,我喜欢。 (意思是要说“虽然早上泰山顶上很冷,但是我还是喜欢 在那里等着看日出。”说话者采取了简化策略,避免了 连词的使用。) 你不高兴,我没考好。 (简化策略。因为我没考好,你不高兴了。)
(5)雨一直下一天一夜。(波兰) (6)我一向过了很辛苦的生活。(韩) (7)我一向想跟你结婚。(韩) (8)怎么一向下雨。(韩) (9)一向下大雨。(韩) (10)我一向没去过北京。(日) (11)我最近一向很忙,因为太多工作了。 (印尼)
(12)这几天爸爸一向回家很晚。(印尼) (13)他一向没告诉这样的事情。(日) (14)情况一向没改变。(日) (15)我一向身体不舒服。(韩) (16)我一直看她。(韩) (17)我一向交女朋友。(韩) (18)他从昨天早上七点在学校门前一直等了 你。(日)
对比分析的目的是预测和描写那些引起学习者 困难,以及不会引起学习者困难的语言模式。 他强调了系统对比的重要性,而且不限于两种 语言系统的对比,还包括学习者的母语文化和 目的语文化的对比。
对比分析的作用: 对比分析把两种语言进行 对比,从而确定二者之间的相同点和不同点, 对比分析旨在预测母语对第二语言学习可能 造成的影响,确定教学重点和难点。 迁移:心理学上,把已获得的知识、情感和 态度对后续学习活动的影响,或者后续学习 活动对先前学习活动的影响称为学习迁移。
一、偏误分析的背景
二十世纪五六十年代,占统治地位的是对比分析 假说。——不能解释学习者的全部错误
乔姆斯基:语言能力是
人区别于动物的主要标志, 语言运用是一个由规则支 配的、创造性的过程,刺 激反应无法解释语言学习 和语言运用的全部。
对比分析
语言教学的对比分析始于美国拉多(R. Lado) 1957年发表的《跨文化的语言学》,他认为 在外语学习环境中,学习者广泛依赖已经掌握 的母语,倾向于将母语的语言形式、意义和与 母语相联系的文化迁移到外语学习中来。拉多 的著作以结构主义语法为理论框架,系统阐述 了语言对比的理论、方法和步骤,影响深远。
如,汉语方言较重的地区,一些人在英语发音上
总是带着方言的口音、语调。
语言学习中的迁移分为三种:正迁移、负迁移、
零迁移
正迁移是母语的某些知识和使用母语的经验对
于目的语的习得产生启发作用;
负迁移是母语的某些知识和使用母语的经验对
于目的语的习得产生阻碍或干扰作用;
零迁移是母语与目的语没有产生任何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