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次工业革命(人民版。一轮复习)

合集下载

高考历史一轮复习 92两次工业革命课件 新人教版

高考历史一轮复习 92两次工业革命课件 新人教版

典例1 “第二次工业革命极大地促进了世界经济的互动的整体化 趋势,世界市场进一步发展”,为论证该观点,你将选择的证据是
() ①第二次工业革命加强了国际交流,孕育着世界性市场的形成
②电力推动下的交通运输,密切了世界各地经济的联系 ③第二次工业
革命后的新殖民主义加速了世界经济一体化进程 ④电信工具的创新加
3.影响 (1)工业部门:诞生了一些新兴工业,传统工业也得到巨大进步, 促进生产力的又一次飞跃发展,使人类社会进入“电气时代”。 (2)生产结构:重化工业取代轻纺工业,成为生产的主要成分。 (3)生产组织形式:垄断组织的出现,各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向帝国 主义过渡。 (4)世界市场:世界市场最终形成,资本主义世界体系最终建立。
(2011年福州质检)某论文把巴拿马运河开通、印度向英国出口棉 花、华工赴美参与修建铁路、法国向俄国输出资本等作为重要证据。该 论文的主题最可能是( )
(2)表现 ①19世纪中后期,一个以欧美资本主义国家为主导的世界市场基 本形成。 ②英国成为世界工厂和世界贸易中心。 (3)影响:欧美资本主义国家在攫取利益的同时,客观上传播了先 进的思想和生产方式,开始改变世界的面貌。
2.进一步发展 (1)原因 ①第二次工业革命促进了生产力的巨大增长,世界各地经济联系更 加密切。 ②新型交通工具和通讯手段加强了世界各地的联系,促进了世界各 地之间商业信息的交流与传播。 (2)表现 ①世界贸易额增长了三倍左右。 ②亚非拉非工业国家生产的粮食和原料运往工业化国家,工业化国 家的产品销往全世界,国际分工日益明显。 (3)影响 ①列强掀起了瓜分世界的狂潮。 ②以欧美资本主义列强为主导的资本主义世界体系最终建立起来。
速了各地商业信息的交流
A.①②③④
B.①②③

高考历史一轮复习教案:专题16 两次工业革命(人教版).doc

高考历史一轮复习教案:专题16 两次工业革命(人教版).doc

2015届高考历史一轮复习教案:专题16 两次工业革命(人教版)【知识梳理】一、两次工业革命1.两次工业革命的异同相同点不同点项目第一次工业革命第二次工业革命(1)都促进了社会生产力的巨大提高;(2)都引起了社会关系的巨大变化;(3)都引起了国际关系的巨大变化;(4)都引起了思想领域的变化发明者发明创造者大多是工匠发明创造者均为科学家或科技人员、工程师成果多数是对生产经验的总结多数是科研产物,量多质高开展国家起先只限于英国,后来逐渐发展到其他国家一开始就在几个国家同时进行产业部门始于棉纺织业,后来在主要轻工业部门展开以重工业和电力行业为主要领域,对带动和改造整个国民经济具有重大的作用2.从新史观的角度认识两次工业革命的影响(1)从整体史观的角度看,两次工业革命中新型交通和通讯工具的发明为世界联系的加强提供了物质条件,推动了整体世界的形成和发展.(2)从文明史观的角度看,工业革命是人类由农业文明向工业文明转变的转折点.(3)从近代化史观的角度看,工业革命推动了全球近代化进程,带来了政治上的法制化、民主化,经济上的工业化和城市化,思想文化上的科学化,社会生活上的文明化.(4)从社会史观的角度看,工业革命带来了严重社会问题:无产阶级相对贫困化问题(包括童工问题);城市化问题(如伦敦人口剧增);严重的集群性的社会问题:特殊人群(失业者、退休者、残疾人等)的生活保障、医疗健康、教育、住房、社会服务(社会工作).(5)从生态史观的角度看,工业革命也造成了自然环境的恶化和资源的过度消耗,影响了人类的可持续发展.二、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形成1.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形成过程、阶段特征阶段推动因素主要资本显著特点形成进程工场手工业时期(15、16~18世纪中期)新航路开辟和殖民争夺商业资本暴力掠夺雏形阶段自由资本主义时期(18世纪中期~19世纪中期) 工业革命工业资本商品输出基本形成垄断资本主义时期(19世纪中后期以后) 第二次工业革命垄断资本资本输出进一步发展2.近代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影响(1)积极影响:①促进了世界各国生产力的蓬勃发展,进一步促进了西方资本主义的发展.②有利于世界各地经济和文化的交流与发展,使先进的生产方式扩展到世界各地,冲击和瓦解着各国传统的旧的经济结构,推动了人类近代化的进程.③加强了世界各国的经济联系,加速了世界经济全球化的进程,使世界成为一个不可分割的整体.④近代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形成,为今天世界经济规范化和制度化的贸易体系的形成和发展奠定了客观基础. (2)消极影响:①在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形成过程中,充满着对落后国家和地区的残酷殖民掠夺和奴役,给殖民地和半殖民地国家带来了深重的灾难.②资本主义世界市场是建立在少数资本主义国家对广大落后国家的剥削与压迫基础上的,导致东方从属于西方的一种很不公正、很不公平的经济现象,也是当今世界不合理经济秩序的根源.【高频考点突破】考点一、两次工业革命例1.下图为1600~1913年西班牙、荷兰、英国和美国(自殖民地时代起)人均国内生产总值变化曲线图.其中,代表英国的曲线是( )A.① B.②C.③D.④【解析】18世纪中后期起,英国率先进行工业革命,到19世纪中期,英国成为“世界工厂”,由此判断②代表的国家是英国,B项正确;17世纪上半叶是荷兰海上贸易的黄金时代,有“海上马车夫”之称,据此可以判断③代表的国家是荷兰,排除C项.美国工业总产值在19世纪末20世纪初跃居世界第一位,据此可以判断①代表的国家为美国,故排除A项.④代表的国家是西班牙,排除.【答案】 B【变式探究】阅读材料,回答问题.对18世纪的英国,市场机制究竟如何发挥作用,以及给美国社会带来了怎样的影响,针对这一系列问题进行讨论,两种解释框架引人注目.那些最先使用市场机制和“看不见的手”等术语来解释说明18、19世纪英国经济史的人,简称“斯密派”,而那些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仍然强调权力和“看得见的手”的人,简称为“马克思派”.“斯密派”和“马克思派”都承认18世纪的英国已经出现市场经济,商品价格最终由供需决定.其分歧在于,市场竞争在多大程度上是完美的.该在何种程度上实行自由的市场竞争以及随之产生的影响.“斯密派”认为“看不见的手”占绝对优势.在他们看来,英国的工业革命应当归因于早在18世纪英国经济就实现完全的自由竞争.与之相伴的还有稳步扩展的市场,以及其所提供的创新和增长的广阔平台.“马克思派”认为,英国之所以发生资本积累和投资行为是因为,从生产角度看,规模经济与范围经济受到政治领导的保护和支持而大行其道.以众多英国人变为完全依赖工资的劳动力这一事实为例,他们认为没有政府的合谋协助是不可想象的.——摘编自(荷)皮尔·弗里斯《从北京回望曼彻斯特:英国、工业革命和中国》以英国工业革命的相关史实为例,评述材料中的观点.(要求:围绕材料中的一种或两种观点展开评论,观点明确,史论结合.)考点二、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形成例2.下面是关于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形成过程的图示,按照世界市场形成发展的顺序排列正确的是( )A.①②③④B.①②④③C.④②①③D.④①②③解析:选C.本题考查西方列强殖民扩张的过程.①是第一次工业革命之后的商品输出,②是新航路开辟后的早期殖民扩张,③是第二次工业革命后的资本输出,④伴随着新航路的开辟,选择C项.【变式探究】历史学家指出:18世纪后期到19世纪中期,人类完成了第一次生产活动的国际分工.对这次“国际分工”的解读,正确的是( )A.稳定了东方国家原有的经济体系B.影响着国际经济格局的重大变化C.调和了资本主义国家间的贸易争夺D.实现了全球经济的均衡发展解析:选B.考查工业革命的影响.关键信息:18世纪后期到19世纪中期,A、C、D说法错误. 【经典考题精析】(2013·北京卷)计时——记时——纪史材料一公元前431年,底比斯军队入侵普拉提亚。

高考一轮复习必修二两次工业革命

高考一轮复习必修二两次工业革命

丹皮尔在《科学史及其与哲学和宗教的关系》中说:“ 科学过去是躲在经验技术的隐藏角落里辛勤工作的,当 它走到前面传递而且高举火炬的时候,科学时代可以说 已经开始了。”这里所说的“科学时代”是指
•A.文艺复兴
B.第三次科技革命
•C.第一次工业革命
D.第二次工业革命
两次工业革命的对比
第一次工业革命
第二次工业革命
由表1可以推知,19世纪70年代到20世纪初( )
表1 英、美、法、德工业生产总和在世界工业生产中 所占比例表
年代
1870
1896~1900 1913
比例
78%
74%
72%
•A.欧美发达国家已经开始盛极而衰 •B.世界各地的工业化有所发展 •C.世界各国工业发展差距明显缩小 •D.世界经济结构发生重大变化

1.每回以一个或多个人物为中心,而 以许多 次要人 物构成 一个社 会环境 ,从人 与人的 关系上 ,从种 种日常 生活活 动中, 来表现 人的思 想性格 与内心 世界。

2.这些各自独立、自成整体的故事, 在结构 上有一 些共同 的特点 。大概 而言, 第一, 故事的 发展, 前后勾 联,一 步紧一 步,但 又疏密 相间, 摇曳多 姿。
360
英国工人实际工资变化表(即按实际购买力计算的工资,1851 年为 100。)
年份
1755 1797
1835
指数
42.74 42.48
78.69
表3
•综合表3可知,在工业革命期间,英国
•A.工人实际收入与经济发展同步增长
•B.经济快速发展依赖于廉价的劳动力
•C.工人生活整体上没有改善
•D.社会贫富差距进一步拉大
•A.表明英国已无力主导世界市场

2025届高考历史一轮复习第二次工业革命考点练习卷新人教版

2025届高考历史一轮复习第二次工业革命考点练习卷新人教版

其次次工业革命一、选择题1.(2024·贵州航天高级中学模拟)下表为1870年和1913年美国与英国同类工业品价格比例表。

出现表中改变的主要缘由是( )AC.新技术革命的影响D.美国南北斗争制约2.(2024·河北辛集中学开学考)1876年费城世博会盛大开幕,这是美国首次承办世界博览会。

在这次展会上,美国要向世界展示一个新兴工业国家的崛起,证明它已走出欧洲工业强国的阴影。

能证明当时美国成为新兴工业国家、走出欧洲工业强国阴影的最新展品是( )A.机床B.发电机C.汽车D.电话3.(2024·江西吉安五校联考)从工厂制到股份公司制,从个人全部及合伙制到行业垄断的形成,工业化又走入一个新的发展阶段,这一发展阶段( )A.促使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初步形成B.培育了科技为先导的经济理念C.推动了工人阶级登上了历史舞台D.促进了近代化城市的渐渐兴起4.(2024·安徽定远期末)汽车大王亨利·福特曾在自传中说:“生产福特T型车须要7882个独立工序,其中949个须要‘强壮而训练有素的体格健壮的人’;其余工序‘670个可由失去双腿的人,2367个由一条腿的人,715个可由独手的人,10个由盲人来做’。

”这反映出( )A.福特不仅是实业家也是慈善家B.现代化机器生产对身体损伤大C.流水线生产降低了对人力要求D.机器完全取代人类成为主导者5.(2024·河北衡水摸底)某报纸曾刊登了这样一则消息:“那时,六大公司统治着德国化学工业市场,它们组成两大集团。

此后不久,它又吞并了两大独立的公司。

”从生产关系的角度来看,这段材料所反映的本质问题是( )A.化学工业发展快速B.工业生产竞争日趋激烈C.工厂的规模不断扩大D.垄断组织形成并不断扩大6.(2024·广西梧州摸底)1903年,有英国企业家宣称:最初,自己单独经营一家企业,后来有了几个合作者。

当实业超过了合作者所供应的资本,于是,就组织了股份公司。

高三历史一轮复习讲义 第4讲 两次工业革命 新人教版必修2

高三历史一轮复习讲义 第4讲 两次工业革命 新人教版必修2

第4讲 两次工业革命[考点清单] 工业革命。

一、工业革命1.条件:“光荣革命”以后,英国社会稳定,人口、资本流动自由,市场需求日益扩大,经济稳步发展。

2.表现⎩⎪⎨⎪⎧1 机器的发明和使用:1765年,工人哈格里夫斯发明珍妮纺纱机,工业革命开始。

2 机器动力的革新:瓦特改良蒸汽机。

3 交通运输业的革新:1807年美国人富尔顿发明蒸汽轮船,加强了洲际间的联系;1814年,史蒂芬孙发明蒸汽机车,人们迎来“铁路时代”。

整体把握四个“一”概括第一次工业革命3.扩展:半个世纪后,工业革命开始向欧美扩散,纺织业和铁路业成为两个领先的部门。

归纳总结 瓦特改良蒸汽机的意义,一个时代:使人类进入蒸汽时代。

,两大革命:动力革命和交通运输业革命。

,三大变化:城市化、工业化、平等化 社会关系 。

史论共识第一次工业革命为世界市场的发展和人类文明的进步奠定了雄厚的物质基础和先进的技术基础。

知识图解工业革命的重大影响二、第二次工业革命1.时间:19世纪70年代至20世纪初。

2.范围:在英国、德国、美国和法国等几个工业发达的国家几乎同时进行。

3.标志:以冶金、内燃机技术、发电机、合成化工为标志。

4.成就错误!5.影响⎩⎪⎨⎪⎧1 电的广泛使用,使人类进入了“电气时代”。

2 企业的规模越来越大,生产和资本开始集中,进入大企业时代。

整体把握用三个“一”巧记第二次工业革命三、工业时代的经济组织 1.工厂制度⎩⎪⎨⎪⎧ 1 原因:适应机器大生产的要求。

2 特点:将生产资料和工人集中,进行机器大生产;工人既受严格纪律约束, 又受机器支配。

2.企业规模⎩⎪⎨⎪⎧1 工业时代早期,中小企业占多数,企业主既是资本所有者,又是企业经营管 理者。

2 大企业时代,企业规模不断扩大,实现了经营权和所有权的分离。

四、世界市场的最终形成 1.途径 错误!2.时间:19世纪末20世纪初,以欧美工业国为主导的统一的世界市场最终形成。

易混易错 西方国家对外经济侵略手段的变化:早期资本主义时期主要是直接掠夺;第一次工业革命后主要是商品输出,即以争夺商品销售市场和原料产地为主要手段;第二次工业革命后主要是资本输出,即以寻求投资场所、瓜分世界为主要手段。

高考历史大一轮精讲 第21讲 两次工业革命 人民版

高考历史大一轮精讲 第21讲 两次工业革命 人民版

第21讲 两次工业革命[考纲要求] 工业革命。

考点一 第一次工业革命1.条件⎩⎪⎨⎪⎧海外殖民扩张和掠夺,提供了资金来源,扩大了海外市场。

圈地运动提供了劳动力资源,扩大了国内市场。

手工工场的发展使技术改革和机器发明的条件成熟。

资产阶级代议制度的确立提供了动力和政治保障。

2.表现⎩⎪⎨⎪⎧工业革命首先从棉纺织业开始。

瓦特改良的万能蒸汽机推动了各行业的革命。

以蒸汽机做动力的汽船、火车成为重要交通工具。

近代机器大工业诞生,资本主义工厂制度得到推广。

3.影响⎩⎪⎪⎨⎪⎪⎧提高了社会生产力,使英国从农业社会变为工业社会。

改变了英国的经济地理状况和人口结构,加快了城市 化进程。

工业革命在欧洲大陆和美洲广泛开展,机械化生产迅速普及,推动了世界工业化的进程。

人类社会进入蒸汽时代。

促进了科学教育事业的发展。

促进了科学共产主义的诞生。

错误!5.世界市场的孕育和成熟⎩⎪⎪⎪⎨⎪⎪⎪⎧形成条件⎩⎪⎨⎪⎧①物质条件:工业革命密切了国际交流。

②技术条件:交通运输业的发展。

③重要保障:资本主义世界殖民体系 的形成。

形成标志:19世纪中期,日本的“开国”、澳大 利亚成为英国的殖民地、印度完全被英国 控制及中国被迫“门户开放”。

成熟标志:19世纪,资本主义国家按照自由 主义原则确立了资本的自由流动、安全与 增值的国际经济交流的基本准则。

[思维导图] 工业革命的影响4.英国成为 “世界 工厂”史料一(英国拥有)很大的、不断扩大的市场……英国还拥有更多的、可作工业革命资金用的流动资本,源源流入英国的商业利润比流入其他任何国家的都多……由于行会较早瓦解,由于对传统的条块农田的圈占,英国获得了充裕的流动劳动力……贫穷的农民们失去了自己的部分甚至全部的土地,被迫当租地人或打散工的人,否则,就不得不去城里找工作。

——《全球通史》史料二持续的海外扩张和殖民贸易,带动了对商品的需求;科学意识和市场意识,提高了英国人普遍的认识水准。

在各种合力下,英国成为世界上第一个工业化国家。

高考历史一轮复习指导 第19讲 两次工业革命 新人教版

高考历史一轮复习指导 第19讲 两次工业革命 新人教版

高考一轮复习指导:第19讲两次工业革命【课标要求】1.了解两次工业革命的基本史实。

2.探讨两次工业革命对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发展的影响。

【备考指要】1.要把握西方国家两次工业革命的原因、条件、过程与影响。

2.要把握西方国家两次工业革命对中国的积极作用与消极影响,尤其应注意在西方工业文明冲击下中国社会的变化。

3.对于工业革命的考查,可以形成一条关于资本主义世界三次工业革命的纵向线索,其中可以包括生产力的变化、生产关系和阶级关系的变化、社会结构和经济制度的变化等丰富的内容。

【自主学习】考点1 工业革命1.从珍妮机到蒸汽机(1)工业革命的前提与条件①政治前提:18世纪时,随着________的进一步发展,英国经济迅速发展。

②市场条件:殖民地不仅为英国带来了巨额的财富,还提供了广阔的海外市场。

③劳动力条件:地主们热衷________,很多农民被迫离开土地,去工场做工。

④技术条件:手工工场日益兴旺,生产技术进一步发展。

(2)工业革命的进程①棉纺织业的技术革新:18世纪60年代,哈格里夫斯发明“________”。

它的出现引发了纺织业一系列的发明创造。

②工业生产的变化:后来在冶金、采煤等其他生产领域也纷纷出现了发明和使用机器的高潮。

________取代手工劳动,生产效率大幅度提高,第一次工业革命开始了。

③动力技术的革新:1785年,瓦特研制成的________,摆脱自然条件的限制,大大推动了机器的发明和使用,工业革命进入一个崭新的发展阶段。

2.从工场到工厂(1)工业革命引起生产组织形式变化:传统的手工工场无法适应机器生产的需要,________ 成为工业生产的主要组织形式,发挥着日益重要的作用。

(2)工业革命引起社会经济结构变化:农业在国民经济中的比重相对减少,工业发挥了日益重要的作用。

工业革命加快了________进程。

(3)工业革命引起社会关系变化:工业资产阶级和________成为社会的两大阶级。

(4)工业革命推动资产阶级调整内外政策:对内,希望进一步摆脱封建束缚,要求自由经营、________和自由贸易;对外,加快了殖民扩张和殖民掠夺的步伐。

2016高考历史(人教版)一轮总复习:第16讲两次工业革命(共65张PPT)

2016高考历史(人教版)一轮总复习:第16讲两次工业革命(共65张PPT)

开展 起先只限于英国,后来 国家 逐渐发展到其他国家
产业 始于棉纺织业,后来在 部门 主要轻工业部门展开
一开始就在几个国家同时进 行
以重工业和电力行业为主要 领域,对带动和改造整个国 民经济具有重大的作用
(2)相同点:
①都促进了社会生产力的巨大提高;②都引起了社会关 系的巨大变化;③都引起了国际关系的巨大变化;④都引起 了思想领域的变化。
了社会生活方 式、 习俗的变化。
史料五
工业革命使世界统一起
[教你读史]
来,统一的程度极大地超过了世界早先 在罗马人时代或蒙古人时代所曾有过 的统一程度;并且使欧洲对世界的支配 成为可能,这种支配一直持续到工业革 命扩散到其他地区为止。
史料五表明形 成了欧洲占主导的 资本主义世界体 系。
[史论形成]
济的发展。
第二次工业革命
[轻巧识记]
第二次工业革命
[概念阐释]
垄断组织
是指在资本主义社会的一个或几个经济部门中居于重要 地位的大企业之间的联合。它们凭借这种联合所建立的统治地 位,控制相应部门的商品生产,瓜分销售市场、原料产地和投 资场所,规定垄断价格,攫取高额利润。垄断组织在本质上是 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局部调整。
3.工业革命的重大影响
[易误指正]
正确区分工业革命开始和结束的标志
工业革命开始的标志是哈格里夫斯发明的珍妮纺纱机,不 是凯伊的飞梭,也不是瓦特改良的蒸汽机。工业革命完成的标 志不是大机器生产取代工场手工业,而是机器制造业的建立。
[辨析比较]
工场与工厂
工场是以手工劳动为主,以分散的家庭生产为组织形式; 工场是实行大机器生产,集中生产,分工细致,人成为机器的 附庸。
如果我们从股份公司进而

2025届高考历史一轮总复习两次工业革命时期第47课影响世界的工业革命课件

2025届高考历史一轮总复习两次工业革命时期第47课影响世界的工业革命课件

2
2
10
16
4
10
6
3
0.8万~ 1.0万
50 4 1 9 4
1.0万~ 1.5万以
1.5万

32
13
4



5
1
2
1
A.社会阶层固化 C.贫富差距扩大
√B.工业化程度有限
D.税收负担较沉重
解析:根据材料“1840年法国最高纳税人职业表”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
1840年,法国纳税人还主要是土地所有者,而不是工厂家,反映其工业化
——摘编自E.E.里奇等主编《剑桥欧洲经济史》等
据史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19段、工业革命(工业化)阶段。阶段性特征: “原工业化”阶段,手工工场快速发展;商人参与;使用雇佣劳动。工业 革命阶段,大机器生产;需要大量资本;形成工业资产阶级和工业无产阶 级两大阶级。
——摘自《中学历史教学参考资料》
(1)据史料一及所学知识,从生活方式和自然环境变化的角度简述工业革命 的影响。 [提示] 生活方式变化:工业化城市兴起;人们的生活有所改善;人们的 文化素养得到提高;女性受教育的机会增多。自然环境变化:造成环境污 染严重。
(2)根据史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从生产力、生产关系和全球化三方面分析 说明第二次工业革命是如何影响“全球人类共同体面貌”的。 [提示] 生产力:生产力极大发展,世界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开始进入“电 气时代”,影响了人类的社会生活;生产关系:生产和资本日益集中,进 入垄断资本主义时代;全球化:资本主义世界经济体系基本形成。
03 研练 重点考题
命题点1 工业革命的扩展 (2023·高考辽宁卷)据下表可知,当时法国( )
1840年法国最高纳税人职业表 (纳税货币单位:法郎)

高中历史一轮复习 第2单元 考点4两次工业革命精品学案 新人教版必修2

高中历史一轮复习 第2单元 考点4两次工业革命精品学案 新人教版必修2

必修2 第2单元考点4 两次工业革命课前自主学习一、第一次工业革命1.前提:英国资产阶级革命以后,确立了资本主义制度。

2.条件:(1)海外市场扩大,加上殖民贸易和殖民掠夺获得大量财富,有了充足的资本。

(2) 圈地运动迫使大批失去土地的农民涌入城市,提供了充足的廉价劳动力。

(3)工场手工业时期积累了大量生产技术和科学知识。

(4)英国海外扩张步伐加快,海外市场不断扩大,商品需求增加,工场手工业无法满足需求。

(原因)3.进程和重大发明:(1)18世纪60年代,哈格里夫斯发明珍妮纺织机是工业革命开始的标志;之后,冶金、采煤等领域出现了发明和使用机器的高潮。

(2)1785年,瓦特改良蒸汽机投入使用,推动了机器的发明和使用,工业革命进入崭新阶段。

(3)1840年前后,英国率先完成工业革命,成为世界上第一个工业化国家;不久法国和美国等国的工业革命也相继完成。

4.特征:机器生产取代手工劳动。

5.影响:(1)随着机器的日益增多,一种新的生产组织形式——工厂出现了。

(2)工业革命进程中,工业发挥了日益重要的作用;工厂逐渐集中,城市化进程明显加快。

(3)工业革命使社会关系发生变化,工业资产阶级和工业无产阶级成为社会的两大阶级。

(4)工业革命进一步巩固了资产阶级的统治。

工业革命以后,资产阶级要求自由经营、自由竞争和自由贸易,加快了殖民扩张和殖民掠夺的步伐。

(5)世界市场基本形成:①资产阶级凭借着工业革命带来的强大经济和军事实力,把越来越多的地区纳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之中。

19世纪中后期,一个以欧美资本主义国家为主导的世界市场基本形成;②英国已经成为世界工厂,也是世界贸易中心;③随着世界市场的逐渐形成,以英国为代表的欧美资本主义国家在攫取利益的同时,客观上也传播了先进的思想和生产方式,开始改变世界的面貌。

【疑点1】阅读材料:当革命风暴横扫整个法国的时候,英国正好在进行一场比较平静,但是并不因此就显得缺乏力量的变革。

蒸汽和新的工具机把工场手工业变成了现代大工业,从而把资产阶级社会的整个基础革命化了。

高考历史一轮复习 专题九 第21讲 两次工业革命课件 人民版

高考历史一轮复习 专题九 第21讲 两次工业革命课件 人民版
考点一
主干知识
史论结合
高考调研题组
返回
考点一
第一次工业革命
工业革命的影响
思维导图
考点一
主干知识
史论结合
高考调研题组
返回
考点一
第一次工业革命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史料一
(英国拥有)很大的、 不断扩大的市场„„英国还拥有
更多的、可作工业革命资金用的流动资本,源源流入英国的 商业利润比流入其他任何国家的都多 „„ 由于行会较早瓦 解,由于对传统的条块农田的圈占,英国获得了充裕的流动 劳动力 „„ 贫穷的农民们失去了自己的部分甚至全部的土 地,被迫当租地人或打散工的人,否则,就不得不去城里找 工作。
答案
考点一
C
史论结合 高考调研题组
返回
主干知识
考点一
第一次工业革命
1 2 3 4 5
高考调研题组
3.(2012· 福建高考)下图所示英国部分经济数据变化的因素 有多种,其中包括 ( )
A.奴隶贸易的兴起 C.内燃机的应用
考点一
B.自由贸易政策的推行 D.垄断组织的形成
史论结合 高考调研题组
返回
主干知识
考点一
(
)
主干知识
史论结合
高考调研题组
返回
考点一
第一次工业革命
1 2 3 4 5
高考调研题组
解析
解题关键在于“1820 年”,19 世纪初期的欧洲在经济领域 的大事是工业革命。 新航路开辟和早期殖民扩张是在 15、 16 世纪;资本主义世界体系在 20 世纪初形成。
答案
C
考点一
主干知识
史论结合
高考调研题组
考点二
主干知识

高三历史一轮复习 两次工业革命学案 人民版必修2

高三历史一轮复习 两次工业革命学案 人民版必修2

必修二专题五走向世界的资本主义市场两次工业革命★考点说明:1.考纲:工业革命2.考点:(1)第一次工业革命的前提条件与重大发明;对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发展的影响。

(2)第二次工业革命的前提条件;主要成就;垄断组织的出现;对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发展的影响。

3.重点把握(1)认识“科技是第一生产力”;树立重视科技发展的观念,为人类的可持续发展作贡献。

(2)辩证地看待世界整体化进程,要有正确的世界意识,尊重经济文化发展的多样化,认识开放和独立地进行现代化建设的重要性。

4.阅读内容“打造‘世界工厂’”、“瓜分世界的狂潮”两目★课前基础过关:一、第一次工业革命与世界市场的初步形成(一)英国工业革命的前提和条件:1、政治保障:2、条件:(1)资金的获得(2)劳动力的获得(3)技术的积累(4)必要性是(二)工业革命的主要成就与发展(18世纪60年代——19世纪中期)工业革命首先从(国家)的部门开始;最重要的发明是瓦特改良的的出现,水力纺纱厂的设立标志的诞生,也推动了新的生产组织形式制度的确立;交通运输的革新首先出现在(国家),标志是的发明;改变传统出门乘坐马车的发明是发明的。

(三)工业革命的影响1.经济上:提高了生产力,将人类推进到时代,诞生了近代大工业,产生了新的生产组织形式。

推动了英国由农业国向转变。

2.思想上:工业资产阶级要求实行自由经营、自由发展和自由贸易的自由主义潮流。

3.社会结构:产生两大对立阶级,工人运动产生,并因此诞生了思想。

4.生活方式:改变了英国经济地理状况和人口结构,生活方式和思想观念发生变化,出现了进程5.国际关系:成为世界霸主。

以和为媒介,确立了资产阶级对世界的统治,使东方从属于西方。

客观上传播了先进的生产技术和生产方式,冲击着当地落后思想和制度。

6.使得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初步形成。

(四)世界市场的孕育与成熟(初步形成)1.孕育:(1)工业革命后的密切,准备了物质基础;(2)领域的技术革命,提供了联系的纽带;(3)形成,提供了重要保障2.形成标志:世纪中期,的开国、成为英国殖民地及中国“”。

两次工业革命(人民版。一轮复习)

两次工业革命(人民版。一轮复习)

(三)主要成就:
领域 电力工业 电讯事业 内燃机和 交通工具 的创制 发明
发电机、电动机、电灯、 电车等机器与产品的涌现 有线电报、电话、无线 电通信技术 内燃机、柴油机、 汽车、飞机 化肥、染料等合成材料
意义
使人类跨进了“电 气时代”
使人类有了更加便 捷的联系方式 生产力飞跃发展,促 进新交通工具的创制 丰富了人们物质生活
化学工业
钢铁等传 统工业
炼钢技术
提高了了钢铁的质量★ 第二源自工业革命的特点:①多国同时进行; ◆ ②内燃机为动力; ◆ ③主要在重工业(钢铁工业)部门; ◆ ④发明者主要为科学家,科学理论与工 业生产 紧密结合; ◆ ⑤垄断组织(公司制)。

第二次工业革命与第一次工业革命相比有何特点? 第一次工业革命 第二次工业革命 项目 电力 动力 蒸汽
垄断组织产生
分组讨论学习
与第一次工业革命比较,在发明创造者的人才素质、 成果质量、开展的范围及部门等方面,第二次工业革命具 有哪些显著的优势? (1)人员素质:第一次工业革命的发明创造者大多是工 匠,第二次工业革命均为科学家或科技人员。 (2)成果质量:第一次工业革命的成果多数是生产经验 的总结,属经验型;第二次工业革命的成果是自然科学突 破的产物,属科研型,因而量多质高。 (3)发生范围:第一次工业革命起先只限于英国,后逐 渐发展到他国;第二次工业革命一开始在多国进行。 (4)发生部门:第一次工业革命始于棉纺织业,后来也 主要在轻工业部门展开;而第二次工业革命则在以电力、 交通、通讯、化工等几个行业同时发生,主要在重工业部 门展开,对生产力的促进作用更为猛烈。
史蒂芬孙
蒸汽机车
◆特点:①从英国一国到多国;②蒸汽机为动力;③主
要在轻工业(棉纺织业)部门;④发明者主要为技工, 科学理论与技术尚未真正结合;⑤工厂制。

高考历史一轮复习第18讲两次工业革命教案人民版

高考历史一轮复习第18讲两次工业革命教案人民版

第18讲 两次工业革命课时名片课标要求:了解两次工业革命的基本史实,探讨其对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发展的影响。

考纲明示:工业革命。

[主干知识 理一理]一、“蒸汽”的力量——工业革命 1.英国工业革命历史 条件⎩⎪⎨⎪⎧①殖民活动,为工业革命提供了资金来源和国际市场。

②圈地运动为工业革命提供了劳动力资源并促进了国内市场的扩大。

③手工工场的发展使技术改革和机器发明的条件成熟。

④资产阶级代议制度的确立,成为工业革命发生的巨大的动力和可靠的政治保障。

(2)过程错误!2.工业革命的扩展(1)1798年,惠特尼率先使用通用部件制造滑膛枪,推动了美国机床工业的诞生和工业生产的标准化。

(2)1807年,美国人富尔顿利用蒸汽做动力的汽船成为连接世界各地的重要的交通工具。

3.工业革命的影响(1)工业革命极大地提高了社会生产力 ,使英国从农业国变为工业国。

(2)工业革命改变了英国的经济地理状况和人口结构,促进了许多新兴城市的产生,加快了城市化进程。

(3)工业革命促进了科学教育事业的发展,也促进了科学社会主义的诞生。

(4)工业革命使英国的实力大大增强,到19世纪中期,英国逐步取得了“世界工厂”的地位。

(5)工业革命为世界市场的发展和人类的文明进步奠定了雄厚的物质基础和先进的技术基础。

4.打造“世界工厂”历史条件⎩⎪⎨⎪⎧①工业革命使英国实力大大增强。

②进行法制建设、建立社会福利制度,为经济发展提供了条件。

③运用自由主义经济思想发展经济。

④对外推行“炮舰政策”。

⑤大力兴办教育,传播科学技术。

(2)表现⎩⎪⎨⎪⎧①19世纪中期,英国取得“世界工厂”的地位。

②伦敦成为国际金融和贸易中心。

二、电气时代的来临——第二次工业革命 1.原因(1)欧美主要国家确立了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出现了相对稳定的政治局面,为第二次工业革命提供了前提。

(2)第一次工业革命后,欧美国家实现了初步的工业化,促进了世界市场的初步形成,大量积累的资本为新工业部门的创建和崛起提供了充足的资金。

两次工业革命【高考历史+一轮复习】

两次工业革命【高考历史+一轮复习】

知识研读
考点整合
第二阶段:从18世纪中期到19世纪中期,是世界 市场的初步形成时期。此间具有决定作用的是工 业革命。海外市场的扩大,商品需求的激增,提 出了变革生产技术的要求,于是发生了工业革命。 而工业革命在英国的开展及向其他国家的扩展, 提高了生产力发展水平,资本主义各国为夺取原 料产地和商品市场,按照自己的意志改造世界, 把亚非拉地区的许多国家强行纳入到资本主义世 界市场中。由于当时资本主义工业化尚处于早期 阶段,世界还未被瓜分完毕,所以世界市场只是 初步形成。
的地区纳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中。
知识梳理
知识研读
(2)表现 ①19世纪中后期,一个以欧美资本主义国家 为主导的世界市场 基本形成。 ②英国成为世界工厂 和世界贸易中心。
(3)影响:欧美资本主义国家在攫取利益的同 时,客观上也传播了先进的思想和 生产方 式,开始改变世界的面貌。
知识梳理
知识研读
2.进一步发展 (1)原因 ①第二次工业革命促进了生产力的巨大增长,世界各地经济 联系更加密切。 ②新型交通工具和通讯手段加强了世界各地的联系,促进了 世界各地之间商业信息的交流与传播。
第 十 单 元 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形成和发展
课程标准
知识研读
了解两次工业革命的基本史实, 探讨其对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发 展的影响。
知识研读
知识梳理
一、第一次工业革命 1.背景
前提
英国资本主义制度 确立并发展
市场
殖民地提供了广阔的海外市场
条件
劳动力 资本
圈地运动提供了自由劳动力
许多人把在殖民掠夺中获得的财富投资于手 工工场
知识研读
考点整合
考点二 全面认识世界市场 1.世界市场是指在世界范围内通过对外贸易联系起 来的各国市场的总和。广义上指世界范围内商品 交换关系的总和;狭义上指国际商品交易的场所 或领域。新航路开辟前不同国家和地区之间的贸 易已开始发展。新航路开辟为世界市场的形成准 备了地理条件。工业革命为世界市场的形成提供 了物质基础,密切了国际交流(为推动国际交流 提供了技术和经济条件),改变了世界格局,促 进了资本主义世界殖民体系的形成,殖民体系的 确立成为世界市场形成的重要保障。

高考历史一轮复习第31讲《两次工业革命》含解析

高考历史一轮复习第31讲《两次工业革命》含解析

2021年高考历史一轮复习第31讲《两次工业革命》一、单选题1.19世纪末20世纪初,资本主义“牺牲了市场竞争而获得进展,商业股份有限公司牺牲了私人小商号而获得进展,大商业和大企业牺牲了较小的商业和企业而获得进展,而这种集中显示出由一小撮支配性实业或企业控制市场的倾向”。

该现象()A. 说明国家加强了对经济的干预B. 适应了大工业发展的需要C. 实现了世界市场的基本形成D. 反映了列强商品输出的要求2.有学者认为:“到19世纪中叶,……大量数字说明工业革命造成的贫富距离在拉大,财富的分配极不合理。

社会的人文纽带被工业化完全拧断。

英国人花了好长时间才意识到,贫困不是客观规律,而是工业革命的失误。

”对材料最准确的理解是()A. 社会文明进步应注重社会整体均衡发展B. 工业资产阶级和无产阶级贫富差距扩大C. 工业革命使西方国家加快了城市化进程D. 工业革命的全部目标在于发展现代经济3.在工业时代的早期,企业绝大多数属于()A. 大企业B. 国际联合企业C. 跨国公司D. 中小企业4.1880年,美国95%的石油都是由标准石油公司提炼的。

自美国有史以来,还从来没有一个企业能如此完全彻底地独霸过市场,这反映了当时美国()A. 工厂制度的形成B. 自由竞争的加剧C. 垄断组织的出现D. 跨国公司的盛行5.1929-1933年,首先发生在美国的经济危机迅速席卷了整个资本主义世界,各国工业生产迅速大幅度下降,如下表所示。

出现这一现象的关键因素是()1929~1933年美、德、英、法、日国的工业生产下降情况美国德国英国法国日本46.2% 40.6% 28.4% 16.5% 8.4%A. 美国是资本主义世界的经济霸主B. 资本主义的基本矛盾激化C. 殖民地人民的抵制D. 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已经最终形成6.据统计,英国在1700年至1851年,制成品在进口商品中的比例从28.4%下降到4.9%,原料从45%上升到58.2%,1831年曾高达70.4%,食品从26.6%上升到36.9%。

[备考资料]2020届一轮复习人民版:第21讲 两次工业革命(教案).doc

[备考资料]2020届一轮复习人民版:第21讲 两次工业革命(教案).doc

第21讲两次工业革命[考纲要求] 1.工业革命。

2.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形成和发展。

考点一第一次工业革命一、“大工业”的狂飙时代1.前提条件(1)海外殖民扩张和掠夺,提供了资金来源,扩大了海外市场。

(2)圈地运动提供了劳动力资源,扩大了国内市场。

(3)手工工场的发展使技术改革和机器发明的条件成熟。

(4)资产阶级代议制度的确立提供了动力和政治保障。

2.进程(1)棉纺织业:18世纪60年代,哈格里夫斯发明珍妮纺纱机;阿克莱特建立第一座水力纺纱厂,标志着近代机器大工业的诞生,并确立了资本主义大工厂制度。

(2)动力:瓦特改良的万能蒸汽机广泛应用。

(3)交通运输业:火车和汽船成为重要交通工具。

3.影响(1)提高了社会生产力,使英国率先完成了从农业社会向工业社会的转变。

(2)促进了许多新兴城市的产生,加快了城市化进程。

同时也改变了人口的职业结构。

(3)促进了科学教育事业的发展,也促进了科学共产主义的诞生。

(4)推动了世界工业化的进程。

二、打造“世界工厂”1.条件(1)工业革命使英国的实力大大增强。

(2)进行民主化改革,为经济发展提供了有利条件。

(3)运用自由主义经济思想发展经济。

(4)进行法制化建设,建立社会福利制度,维持了资本主义自由劳动力市场。

(5)对外推行“炮舰政策”,强制推行自由贸易。

(6)大力兴办教育,传播科学技术。

2.表现(1)19世纪中期,英国取得“世界工厂”的地位。

(2)伦敦成为国际金融和贸易中心。

三、世界市场的孕育和成熟1.孕育(1)物质条件:工业革命密切了国际交流。

(2)重要保障:工业革命改变了世界格局,促进了资本主义世界殖民体系的形成。

2.过程(1)到19世纪中叶,随着日本“开国”和澳大利亚成为英国的殖民地、印度完全被英国控制以及中国被迫“门户开放”等,以资本主义国家为中心的世界市场形成。

(2)国际经济交流基本准则的确立,标志着资本主义世界市场逐渐成熟。

[图说历史]工业革命发生的条件[概念阐释]工业革命工业革命是资本主义发展史上用机器生产代替手工劳动的飞跃。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①生产力: 生产力高度发展,人类进入“电气时代”。
重化工业取代轻工业成主要生产部门。 ③生产结构:
19世纪末20世纪初,资本主义世界体 ④世界格局: 系最终形成,世界市场最终形成。
2、后果(消极):
帝国主义重新瓜分世界的矛盾加剧,世界性战争 阴影弥漫; 自然环境与人类生存环境进一步恶化,严重影响 了人类可持续发展。
(三)工业革命的主要发明:
时间 18世纪60 年代 1785年 人物
哈格里 夫斯
瓦特
作用:突破对人力、 重大发明 影响 畜力和自然地理自然 珍妮纺 揭开了工业革 条件的限制。
纱机 改良蒸汽机
命的序幕 推动机器的发明和推 广,进入新阶段 推动以蒸汽为动 力的时代到来
1807年 富尔顿(美) 蒸汽轮船 1814年
★ 垄断组织:
含义:大企业间为控制生产与市场以获取更大利润而
结成的经济联合体。这种控制是通过订立各种协议规 定价格、划分市场、分配产量来实现的。
原因:
①第二次工业革命的推动(根本原因); ②生产和资本的高度集中(直接原因); ③企业竞争求生存的需要。

方式:兼并或相互联合。 表现:控制某一种或几种产品的产量、价格和市场。 目的:资本家追求更多的利润。 实质: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局部调整。
B
3.(10年全国卷I)英国人麦考利1830年说:“如今 我们国家比1790年还穷吗?我们坚决相信,尽管 统治者有种种管理不当之处,但英国一直变得越 来越富。有时略有停顿,有时暂时倒退,但总的 趋势是不容置疑的。”这一说法的主要历史背景是 A.国际局势平稳发展 B.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形成 C.工业革命成效显著 D.西方殖民主义体系确立
B
5.(09全国文综)17——18世纪,欧洲大陆仍处 于以土地贵族和依附农民为主休的社会,而英国 较早发展成以土地贵族——中间阶级——工资劳 动者为主体的新的社会结构。这表明 A.英国工业发展水平远高于欧洲大陆 B.欧洲大陆农业发展水平远高于英国 C.英国的社会结构更有利于工业革命 D.社会结构变迁与工业革命同步发生
三、世界连接为一体
(一)原因:
第二次工业革命极大促进世界经济联系 (1)根本原因: 交通运输工具的变革和电信工具的创新 (2)客观条件:
(二)表现:
(1)基础(框架): 资本主义市场 (2)手段(途径):国际贸易、殖民主义 (3)主要内容: 物资交流、人口迁徙、文化交流、 社会形态的冲突 (4)形成时间: 19世纪末20世纪初
第二次工业革命与第一次工业革命相比有何特点? 第一次工业革命 第二次工业革命 项目 电力 动力 蒸汽
发明者 工匠 科学家和工程师 科学理论指导,与生 产紧密结合 几乎同时发生在几 个发达资本主义国家 重工业 德、俄、日两次工业 革命交叉进行 科技含量 经验主义,科学与技 术未真正结合 首发英国,后 发生时空 扩展到他国 起始部门 轻工业 从手工工场中 进行基础 实现飞跃 工厂取代手工工场成 生产组织 为主要生产组织形式
★ 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形成的影响:
生产力发展角度:促进了实际资本主义经济体系的 形成。 道德角度:亚非拉国家饱受列强的控制和剥夺,是 这类国家经济畸形、长期贫困落后、灾难深重的总 根源。 人类文明演进角度:客观上冲击了这些国家或地区 落后的社会经济体制,传播了先进的资本主义生产 方式、生产技术和文化,促使人类向现代文明转化, 有利于世界文明的交融和发展。
垄断组织产生
★ 两次工业革命的认识与启示:
1.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 2.经济的发展需要和平稳定的社会环境。 3.政治对经济具有反作用。 4.经济的发展需要雄厚的资金。 5.在经济发展的同时要注意保护环境,走人类可 持续发展之路。
两次科技革命的历史作用
经济: 社会生产力大幅度提高
积极 政治: 确立和巩固资产阶级的统治 世界格局: 资本主义世界体系最终确立 世界日益成为一个整体 社会生活: 城市兴起,人们生活更加丰富 多彩 消极: 带来殖民侵略、环境污染、贫富悬殊、 人际关系冷漠等社会问题
3、是文明传播的过程---文明史观
冲击了殖民地半殖民地相对落后的社会经济体制,传播了新兴 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和思想观念,有利于整体世界的进步。
4、是对外征服的过程--(辩证唯物法)
这是一个非常不平等的市场,资本主义列强对殖民地半殖民地 大肆掠夺,给当地人民带来了深沉的灾难,犯下了滔天罪行。
★ 对资本主义世界体系的认识:
内容: 包括资本主义制度在全球内的确立、资本主义 世界市场的逐渐形成、资本主义世界殖民体系的形 成三部分。 过程: ①17世纪中—19世纪初:早期资产阶级革命期间。 ②19世纪初—19世纪70年代:工业革命期间。 ③19世纪70年代—20世纪初:第二次工业革命期间。 途径: 资产阶级革命与改革、殖民扩展。 实质:
(三)影响
1、积极:
(1)促进了世界农业发展;
(2)提高了生产社会化程度; (3)世界一体化促进了全球文化交流的扩大;
2、消极: 世界一体化导致了国际关系的紧张。 ①资本主义国家之间不平衡 列强之间矛盾加剧
民族民主运动 ②资本主义列强与亚非拉之间不平衡
★ 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形成:
形成原因: (1)物质基础: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 (2)推动力量:两次工业革命(内在动力) 长期的殖民扩展与掠夺(外在动力)。 (3)技术条件:交通和通讯事业的不断发展。 形成途径: (1)武力殖民扩张; (2)殖民贸易(如:倾销商品、掠夺原材料与人口 及资本输出等)。
两次工业革命
课标要求:
1、了解两次工业革命的基本史实; 2、探讨其对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发展 的影响。
概念:
机器生产取代手工生产,工厂制度代替手工工场。
时间: 18世纪60年代——19世纪中期。 标志: 珍妮机的问世。 过程: 棉纺
织业 其他 行业 机器 动力 交通 运输
范围: 英国
法国、美国等欧美国家
化学工业
钢铁等传 统工业
炼钢技术
提高了了钢铁的质量
★ 第二次工业革命的特点:
①多国同时进行; ◆ ②内燃机为动力; ◆ ③主要在重工业(钢铁工业)部门; ◆ ④发明者主要为科学家,科学理论与工 业生产 紧密结合; ◆ ⑤垄断组织(公司制)。

(四)影响:
1、作用(积极):
②生产关系:产生垄断组织,主要资本主义国家进 入帝国主义阶段。
史蒂芬孙
蒸汽机车
◆特点:①从英国一国到多国;②蒸汽机为动力;③主
要在轻工业(棉纺织业)部门;④发明者主要为技工, 科学理论与技术尚未真正结合;⑤工厂制。
(四)工业革命的影响:
既是技术革命,又是社会革命。 1、性质: 2、作用(积极): ①生产力: 社会生产力极大提高,人类进入“蒸汽时代” 。 ②社会关系: 出现工业资产阶级和工业无产阶级。 ③人类生产、生活方式、思想观念发生巨大变化: 生产组织形式:工厂制度兴起; 生产方式:机器生产代替手工生产; 生活方式:开始城市化进程; 思想观念:自由主义盛行、马克思主义诞生。 经济结构:农业比重减少,工业比重渐增。 ④世界格局:欧美资产阶级在世界范围内确立起其统 治,世界市场初步(基本)形成。
★ 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形成过程:
◆开辟新航路(15世纪后期-16世纪早期)
——世界市场雏形出现
◆ 早期殖民扩张(16-18世纪中期)
——世界市场进一步拓展
◆第一次工业革命(18世纪60年代-19世纪中期)
——世界市场初步形成
◆第二次工业革命(19世纪末-20世纪初)——世Biblioteka 市场最终形成(正式形成)C
4.(09•全国Ⅰ卷文综)19世纪中期的一位英国记 者报道:“没有一个曼彻斯特的工人没有钟表,这 是他们须臾不可离开的东西……(他们)最通常的 物品是那小小的荷兰机械,有一个忙碌的摆,在整 个世界面前公开而公正地摆动着。”这一材料表明 当时的曼彻斯特 A.钟表工业非常发达 B.工厂纪律严格 C.工人消费水平较高 D.贫富差距缩小
★ 垄断组织的影响(续上):
积极: 适应了资本主义大生产要求,有利扩大生产 规模、改善企业经营管理,降低成本,提高生 产率。 消极: 降低广大居民生活水平、推动帝国主义更 加疯狂的殖民扩张,导致世界各国矛盾不断升 级、战争叠起。
分组讨论学习
与第一次工业革命比较,在发明创造者的人才素质、 成果质量、开展的范围及部门等方面,第二次工业革命具 有哪些显著的优势? (1)人员素质:第一次工业革命的发明创造者大多是工 匠,第二次工业革命均为科学家或科技人员。 (2)成果质量:第一次工业革命的成果多数是生产经验 的总结,属经验型;第二次工业革命的成果是自然科学突 破的产物,属科研型,因而量多质高。 (3)发生范围:第一次工业革命起先只限于英国,后逐 渐发展到他国;第二次工业革命一开始在多国进行。 (4)发生部门:第一次工业革命始于棉纺织业,后来也 主要在轻工业部门展开;而第二次工业革命则在以电力、 交通、通讯、化工等几个行业同时发生,主要在重工业部 门展开,对生产力的促进作用更为猛烈。
(二)工业革命的进程:
棉纺织业的技术革命(珍妮机的问世); 拉开工业革命的序幕 冶金、采煤等其他行业的革命; 1785年瓦特的改良蒸汽机出现; 动力革新,工业革命进入崭新阶段“蒸汽时代” 交通运输业的革命; 蒸汽轮船、火车的出现 1840年前后,英国率先完成工业革命; 19世纪中期,法、美等国也相继完成工业革命。
★ 两次工业革命对中国的影响:
总看:工业文明对中国传统社会的政治、经济、文化、 社会生活各方面的冲击有破坏性和建设性双重影响。
第一次工业革命: ①政治:发动两次鸦片战争,中国开始沦为“双半”社会。 ②经济:近代工业产生、社会生活变迁。 ③思想文化:主张西学。
第二次工业革命: ①政治:掀起瓜分中国狂潮,中国完全沦为“双半”社会。 ②经济:民族资本主义发展 ③思想文化:救亡图存运动高涨。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