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春地大《遥感原理与应用》在线作业二
《遥感原理与应用》基础性试题及解析
![《遥感原理与应用》基础性试题及解析](https://img.taocdn.com/s3/m/daa2057e814d2b160b4e767f5acfa1c7aa0082fd.png)
《遥感原理与应用》一、单项选择题(22 分)1.L andsat 卫星传感器TM 主题绘图仪有()个波段。
【基础类】A.5B.6C.7D.82.I KONOS-2 遥感传感器是()CCD 推扫式成像。
【基础类】A.单线阵B.双线阵C.三线阵D.面阵3.遥感技术是利用地物具有完全不同的电磁波()或()辐射特征来判断地物目标和自然现象。
【基础类】A.反射发射B.干涉衍射C.反射干涉D.反射衍射4.T M6 所采用的10.4~12.6um 属于()波段。
【基础类】A.红外B.紫外C.热红外D.微波5.彩红外影像上()呈现黑色,而()呈现红色。
【基础类】A.植被 B.水体 C.干土 D.建筑物6.影响地物光谱反射率的变化的主要原因包括()。
【基础类】A.太阳高度角 B.不同的地理位置C.卫星高度D.成像传感器姿态角7.红外姿态测量仪可以测定()。
【基础类】.航偏角 B.俯仰角 C.太阳高度角 D 角8.下面遥感卫星影像光谱分辨率最高的是()。
【基础类ndsat-7ETM+B.SPOT5C.IKONOS-2D.MODIS9.下面采用近极地轨道的卫星是()。
【基础类】ndsat-5B.SPOT5C.神州7 号D.IKONOS-210.下面可获取立体影像的遥感卫星是()。
【基础类】ndsat-7B.SPOT 5C.IKONOS-2D.MODIS11.侧视雷达图像的几何特征有()。
【基础类】A.ft体前倾B.高差产生投影差C.比例尺变化D.可构成立体像对12.通过推扫式传感器获得的一景遥感影像,在()属于中心投影。
【基础类】A.沿轨方向B.横轨方向C.平行于地球自转轴方向D.任意方向13.SPOT1-4 卫星上装载的HRV 传感器是一种线阵()扫描仪。
【基础类】A.面阵B.推扫式C.横扫式D.框幅式14.()只能处理三波段影像与全色影像的融合。
【基础类】A.IHS 变换B.KL 变换C.比值变换D.乘积变换15.下列软件中,属于遥感图像处理软件系统的是()。
【《遥感原理与应用》试卷(a)答案】
![【《遥感原理与应用》试卷(a)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6602e7cd6e1aff00bed5b9f3f90f76c661374c77.png)
A卷参考答案要点名词解释1.绝对黑体:指能够全部吸收而没有反射电磁波的理想物体。
2.大气窗口:大气对电磁波有影响,有些波段的电磁波通过大气后衰减较小,透过率较高的波段。
3.图像融合:由于单一传感器获取的图像信息量有限,难以满足应用需要,而不同传感器的数据又具有不同的时间、空间和光谱分辨率以及不同的极化方式,因此,需将这些多源遥感图像按照一定的算法,在规定的地理坐标系,生成新的图像,这个过程即图像融合。
4.距离分辨力:指测视雷达在发射脉冲方向上能分辨地物最小距离的能力。
它与脉冲宽度有关,而与距离无关。
5.特征选择:指从原有的m个测量值集合中,按某一规则选择出n个特征,以减少参加分类的特征图像的数目,从而从原始信息中抽取能更好的进行分类的特征图像。
即使用最少的影像数据最好的进行分类。
二、简答题(45)1.分析植被的反射波谱特性。
说明波谱特性在遥感中的作用。
由于植物进行光合作用,所以各类绿色植物具有相似的反射波谱特性,以区分植被与其他地物。
(1)由于叶绿素对蓝光和红光吸收作用强,而对绿色反射作用强,因而在可见光的绿波段有波峰,而在蓝、红波段则有吸收带;(2)在近红外波段(0.8-1.1微米)有一个反射的陡坡,形成了植被的独有特征;(3)在近红外波段(1.3-2.5微米)受绿色植物含水量的影响,吸收率大增,反射率大大下降;但是,由于植被中又分有很多的子类,以及受到季节、病虫害、含水量、波谱段不同等影响使得植物波谱间依然存在细部差别。
波谱特性的重要性:由于不同地物在不同波段有着不同的反射率这一特性,使得地物的波谱特性成为研究遥感成像机理,选择遥感波谱段、设计遥感仪器的依据;在外业测量中,它是选择合适的飞行时间和飞行方向的基础资料;有效地进行遥感图像数字处理的前提之一;用户判读、识别、分析遥感影像的基础;定量遥感的基础。
2.遥感图像处理软件的基本功能有哪些?1)图像文件管理——包括各种格式的遥感图像或其他格式的输入、输出、存储以及文件管理等;2)图像处理——包括影像增强、图像滤波及空间域滤波,纹理分析及目标检测等;3)图像校正——包括辐射校正与几何校正;4)多图像处理——包括图像运算、图像变换以及信息融合;5)图像信息获取——包括直方图统计、协方差矩阵、特征值和特征向量的计算等;6)图像分类——非监督分类和监督分类方法等;7)遥感专题图制作——如黑白、彩色正射影像图,真实感三维景观图等地图产品;8)三维虚拟显示——建立虚拟世界;9)GIS系统的接口——实现GIS数据的输入与输出等。
遥感原理与应用-第二章
![遥感原理与应用-第二章](https://img.taocdn.com/s3/m/3a1affe919e8b8f67c1cb99b.png)
第二章 遥感的理论基础—电磁辐射与地物光谱特性
(10)黑体:绝对黑体,指能够将外来辐射能量全部吸收的物体。 (11)发射率:地物单位面积上发射(辐射)能量M与同一温度下同面积黑体
Wavelength
Energy
Speed of light = wavelength () x frequency = 3 x 108 m/s in vacuum
In resources and environment remote sensing application, the main spectrum is visible, infrared, and microwave, Ultraviolet radiation is only used in special fields under limited conditions.
超远红外(SFIR):15m~1000m,
红外线也是RS中常用的波段之一,使用率仅次于可见光。
红外RS采用热感应方式探测地物本身的热辐射。红外线在云、雾、雨中
传播时,受到严重的衰减,因此红外RS不是全天候RS,不能在云、雾、雨
中进行,但不受日照条件的限制。
Infrared Spectrum Ranges from 0.7 to 1000μm. Reflected IR covers wavelengths approximately 0.7 μm to 3.0 μm; Thermal IR covers wavelengths from approximately 3.0 μm to 1000μm.
按照波长的长短顺序将各种电磁波排列制成的一张图表叫做电磁波谱。 在电磁波谱中,从左到右,波长逐渐增大。从左到右依次是宇宙射线、 射线、X射线、紫外线、可见光、红外线、微波、以及其它无线电波等。
(完整版)遥感原理与应用答案完整版
![(完整版)遥感原理与应用答案完整版](https://img.taocdn.com/s3/m/198f2974f342336c1eb91a37f111f18583d00cff.png)
第一章电磁涉及遥感物理基础名词解说:1、电磁波(变化的电场能够在其四周惹起变化的磁场,这一变化的磁场又在较远的地区内惹起新的变化电场,并在更远的地区内惹起新的变化磁场。
)变化电场和磁场的交替产生,以有限的速度由近及远在空间内流传的过程称为电磁波。
2、电磁波谱电磁波在真空中流传的波长或频次递加或递减次序摆列,就能获取电磁波谱。
3、绝对黑体关于任何波长的电磁辐射都所有汲取的物体称为绝对黑体。
4、辐射温度假如本质物体的总辐射出射度(包含所有波长)与某一温度绝对黑体的总辐射出射度相等,则黑体的温度称为该物体的辐射温度。
5、大气窗口电磁波经过大气层时较少被反射、汲取和散射的,透过率较高的电磁辐射波段。
6、发射率本质物体与同温下的黑体在同样条件下的辐射能量之比。
7、热惯量因为系统自己有必定的热容量,系统传热介质拥有必定的导热能力,因此当系统被加热或冷却时,系统温度上涨或降落常常需要经过必定的时间,这类性质称为系统的热惯量。
(地表温度振幅与热惯量 P 成反比,P越大的物体,其温度振幅越小;反之,其温度振幅越大。
)8、光谱反射率ρλ=Eρλ/ E λ ( 物体的反射辐射通量与入射辐射通量之比。
)9、光谱反射特征曲线依照某物体的反射率随波长变化的规律,以波长为横坐标,反射率为纵坐标所得的曲线。
填空题:1、电磁波谱按频次由高到低摆列主要由γ 射线、X射线、紫外线、可见光、红外线、微波、无线电波等构成。
2、绝对黑体辐射通量密度是温度T和波长λ 的函数。
3、一般物体的总辐射通量密度与绝对温度和发射率成正比关系。
4、维恩位移定律表示绝对黑体的最强辐射波长λ 乘绝对温度T是常数2897.8 。
当绝对黑体的温度增高时,它的辐射峰值波长向短波方向挪动。
5、大气层顶上太阳的辐射峰值波长为0.47μm选择题: ( 单项或多项选择 )1、绝对黑体的(②③ )①反射率等于 1 ②反射率等于 0 ③发射率等于 1 ④发射率等于 0。
2、物体的总辐射功率与以下那几项成正比关系(②⑥)①反射率②发射率③物体温度一次方④物体温度二次方⑤物体温度三次方⑥物体温度四次方。
《遥感原理与应用》实验报告
![《遥感原理与应用》实验报告](https://img.taocdn.com/s3/m/8b861e6e2bf90242a8956bec0975f46527d3a79d.png)
《遥感原理与应用》实验报告实验报告:遥感原理与应用一、实验目的通过实验了解遥感的基本原理,掌握遥感技术的基本应用方法。
二、实验仪器和材料1.遥感软件:ENVI、ERDAS、IDRISI等2.遥感数据:卫星遥感影像数据三、实验内容1.遥感影像地理信息提取通过遥感软件导入遥感影像数据,利用图像处理方法提取地理信息,如土地利用类型、植被覆盖度等。
2.遥感影像分类利用遥感影像数据进行分类分析,将影像中的不同对象或地物进行分类,如建筑物、农田、水域等。
3.遥感影像变化检测利用不同时间的遥感影像数据进行变化检测,观察地物变化的情况,如城市扩张、植被变化等。
四、实验步骤1.打开遥感软件,导入遥感影像数据。
2.使用图像处理方法提取地理信息,如选择适当的阈值进行植被覆盖度的提取。
3.利用分类分析方法将影像中的不同对象进行分类,可以使用最大似然分类方法或支持向量机分类方法等。
4.比较不同时间的遥感影像数据,通过图像差异分析方法进行变化检测。
五、实验结果通过实验,我们成功使用遥感软件导入遥感影像数据,并提取了植被覆盖度等地理信息。
同时,我们还使用分类分析方法将影像中的不同对象进行了分类,得到了建筑物、农田、水域等分类结果。
最后,我们通过比较不同时间的遥感影像数据,成功进行了变化检测,观察到了城市扩张和植被变化的情况。
六、实验感想通过这次实验,我们深入了解了遥感技术的基本原理和应用方法。
遥感技术具有非常广泛的应用领域,如环境监测、农业管理、城市规划等。
遥感影像数据可以提供大量的地理信息,通过图像处理和分类分析可以提取出有用的地理信息,同时通过变化检测可以观察到地物的变化情况。
掌握遥感技术对于我们理解地球变化、环境保护和资源利用具有重要意义。
总结:通过这次实验,我们不仅学习到了遥感技术的基本原理和应用方法,还亲自进行了实验操作,掌握了使用遥感软件进行遥感影像地理信息提取、分类分析和变化检测的基本技能。
希望今后能够将所学的遥感知识应用到实际工作中,为地球环境的保护和资源的利用做出贡献。
(完整)《遥感原理与应用》习题答案
![(完整)《遥感原理与应用》习题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43a45e9a011ca300a7c3908d.png)
遥感原理与应用习题第一章遥感物理基础一、名词解释1 遥感:在不接触的情况下,对目标或自然现象远距离感知的一门探测技术。
2遥感技术:遥感技术是从人造卫星、飞机或其他飞行器上收集地物目标的电磁辐射信息,判认地球环境和资源的技术.3电磁波:电磁波(又称电磁辐射)是由同相振荡且互相垂直的电场与磁场在空间中以波的形式移动,其传播方向垂直于电场与磁场构成的平面,有效的传递能量和动量。
电磁辐射可以按照频率分类,从低频率到高频率,包括有无线电波、微波、红外线、可见光、紫外光、4电磁波谱:把各种电磁波按照波长或频率的大小依次排列,就形成了电磁波谱5绝对黑体:能够完全吸收任何波长入射能量的物体6灰体:在各种波长处的发射率相等的实际物体.7绝对温度:热力学温度,又叫热力学温标,符号T,单位K(开尔文,简称开)8色温:在实际测定物体的光谱辐射通量密度曲线时,常常用一个最接近灰体辐射曲线的黑体辐射曲线作为参照这时的黑体辐射温度就叫色温.9大气窗口:电磁波通过大气层时较少被反射、吸收和散射的,透过率较高的波段称。
10发射率:实际物体与同温度的黑体在相同条件下的辐射功率之比.11光谱反射率:物体的反射辐射通量与入射辐射通量之比。
12波粒二象性:电磁波具有波动性和粒子性.13光谱反射特性曲线:反射波谱曲线是物体的反射率随波长变化的规律,以波长为横轴,反射率为纵轴的曲线。
问答题1黑体辐射遵循哪些规律?(1 由普朗克定理知与黑体辐射曲线下的面积成正比的总辐射通量密度W随温度T的增加而迅速增加。
(2 绝对黑体表面上,单位面积发射的总辐射能与绝对温度的四次方成正比。
(3 黑体的绝对温度升高时,它的辐射峰值向短波方向移动。
(4 好的辐射体一定是好的吸收体.(5 在微波段黑体的微波辐射亮度与温度的一次方成正比。
2电磁波谱由哪些不同特性的电磁波段组成?遥感中所用的电磁波段主要有哪些?a。
包括无线电波、微波、红外波、可见光、紫外线、x射线、伽玛射线等 b。
遥感原理与应用(专升本)模拟试题
![遥感原理与应用(专升本)模拟试题](https://img.taocdn.com/s3/m/20108119d0d233d4b04e6910.png)
遥感原理与应用(专升本)阶段性作业1总分: 100分考试时间:分钟单选题1. 遥感的英文缩写是_______。
(6分)(A) GIS(B) RS(C) GPS(D) GNSS参考答案:B2. 电磁波具有波动性和_______。
(6分)(A) 粒子性(B) 周期性(C) 稳定性(D) 趋势性参考答案:A3. 若波长为300nm的波,频率为_______(1/s)。
(6分)(A) 1010(B) 1012(C) 1015(D) 1018参考答案:C4. 可见光波谱波段范围位于_______。
(6分)(A) 100~400nm(B) 400~700nm(C) 700~1000nm(D) 1000~1200nm参考答案:B多选题5. 小卫星主要特点有:_______(7分)(A) 体积大(B) 重量轻(C) 研制周期短(D) 成本高(E) 功能单一参考答案:B,C,E6. 以下哪些是吸收性气体:_______(7分)(A) 水汽(B) 臭氧(C) 氢气(D) 二氧化碳(E) 氦气参考答案:A,B,D7. 以下哪些属于遥感影像的“测量维”分辨力:_______(7分)(A) 空间分辨力(B) 波谱分辨力(C) 角度分辨力(D) 辐射分辨力(E) 极化分辨力参考答案:A,B,C,D,E8. 构成“地物识别的十项基本特征”,即:_______、形状、阴影、_______、纹理、图案、高程/深度、地形/地势、位置、相关布局。
(7分)(A) 尺寸(B) 角度(C) 色调/颜色(D) 背景(E) 分辨率参考答案:A,C判断题9. 陆地卫星进一步向高时间分辨率和高光谱分辨率发展。
(4分)正确错误参考答案:正确解题思路:10. 大气散射中对大气分子产生的散射称为瑞利散射,分子散射随波长的增加快速减少。
(4分)正确错误参考答案:正确解题思路:11. 电磁波是纵波。
(4分)正确错误参考答案:错误解题思路:12. 如果一个闭合的轮廓内灰度相对均一,或者只有简单的梯度,或者有相对均匀的纹理或图案,并且此外不包含明显的轮廓线,我们称这一闭合轮廓包围的区域成称为线状特征。
《遥感原理与应用》试题答案及要点
![《遥感原理与应用》试题答案及要点](https://img.taocdn.com/s3/m/46300c12a9114431b90d6c85ec3a87c240288a14.png)
《遥感原理与应用》试题答案及要点一、名词解释(20分)1、多波段遥感:探测波段在可见光与近红外波段范围内,再分为若干窄波段来探测目标。
2、维恩位移定律:黑体辐射光谱中最强辐射的波长与黑体的绝对温度成反比。
黑体的温度越高,其曲线的峰顶就越往左移,即往短波方向移动。
3、瑞利散射与米氏散射:前者是指当大气中的粒子直径比波长小得多的时候所发生的大气散射现象。
后者是指气中的粒子直径与波长相当时发生的散射现象。
4、大气窗口;太阳辐射通过大气时,要发生反射、散射、吸收,从而使辐射强度发生衰减。
对传感器而言,某些波段里大气的投射率高,成为遥感的重要探测波段,这些波段就是大气窗口。
5、多源信息复合:遥感信息图遥感信息,以及遥感信息与非遥感信息的复合。
6、空间分辨率与波谱分辨率:像元多代表的地面范围的大小。
后者是传感器在接收目标地物辐射的波谱时,能分辨的最小波长间隔。
7、辐射畸变与辐射校正:图像像元上的亮度直接反映了目标地物的光谱反射率的差异,但也受到其他严肃的影响而发生改变,这一改变的部分就是需要校正的部分,称为辐射畸变。
通过简便的方法,去掉程辐射,使图像的质量得到改善,称为辐射校正。
8、平滑与锐化;图像中某些亮度变化过大的区域,或出现不该有的亮点时,采取的一种减小变化,使亮度平缓或去掉不必要的“燥声”点,有均值平滑和中值滤波两种。
锐化是为了突出图像的边缘、线状目标或某些亮度变化大的部分。
9、多光谱变换;通过函数变换,达到保留主要信息,降低数据量;增强或提取有用信息的目的。
本质是对遥感图像实行线形变换,使多光谱空间的坐标系按照一定的规律进行旋转。
10、监督分类:包括利用训练样本建立判别函数的“学习”过程和把待分像元代入判别函数进行判别的过程。
二、填空题(10分)1、2、轨道,其图像覆盖范围约为SPOT卫星较之陆地卫星,其最大优势是最高空间分辨率达到10米。
34、TMMSS图像有较大改进。
5的遥感图像解译专家系统。
《遥感原理与应用》试题答案及要点
![《遥感原理与应用》试题答案及要点](https://img.taocdn.com/s3/m/941e5ac0ddccda38376bafdb.png)
《遥感原理》试题及答案要点(3-12)《遥感原理》试题三答案要点一、名词解释(20分)1、多波段遥感:探测波段在可见光与近红外波段范围内,再分为若干窄波段来探测目标。
2、维恩位移定律:黑体辐射光谱中最强辐射的波长与黑体的绝对温度成反比。
黑体的温度越高,其曲线的峰顶就越往左移,即往短波方向移动。
3、瑞利散射与米氏散射:前者是指当大气中的粒子直径比波长小得多的时候所发生的大气散射现象。
后者是指气中的粒子直径与波长相当时发生的散射现象。
4、大气窗口;太阳辐射通过大气时,要发生反射、散射、吸收,从而使辐射强度发生衰减。
对传感器而言,某些波段里大气的投射率高,成为遥感的重要探测波段,这些波段就是大气窗口。
5、多源信息复合:遥感信息图遥感信息,以及遥感信息与非遥感信息的复合。
6、空间分辨率与波谱分辨率:像元多代表的地面范围的大小。
后者是传感器在接收目标地物辐射的波谱时,能分辨的最小波长间隔。
7、辐射畸变与辐射校正:图像像元上的亮度直接反映了目标地物的光谱反射率的差异,但也受到其他严肃的影响而发生改变,这一改变的部分就是需要校正的部分,称为辐射畸变。
通过简便的方法,去掉程辐射,使图像的质量得到改善,称为辐射校正。
8、平滑与锐化;图像中某些亮度变化过大的区域,或出现不该有的亮点时,采取的一种减小变化,使亮度平缓或去掉不必要的“燥声”点,有均值平滑和中值滤波两种。
锐化是为了突出图像的边缘、线状目标或某些亮度变化大的部分。
9、多光谱变换;通过函数变换,达到保留主要信息,降低数据量;增强或提取有用信息的目的。
本质是对遥感图像实行线形变换,使多光谱空间的坐标系按照一定的规律进行旋转。
10、监督分类:包括利用训练样本建立判别函数的“学习”过程和把待分像元代入判别函数进行判别的过程。
二、填空题(10分)1、1999年,我国第一颗地球资源遥感卫星(中巴地球资源卫星)在太原卫星发射中心发射成功。
2、陆地卫星的轨道是太阳同步轨道-轨道,其图像覆盖范围约为185-185平方公里。
遥感原理与应用第6章-遥感作业
![遥感原理与应用第6章-遥感作业](https://img.taocdn.com/s3/m/26e2880966ec102de2bd960590c69ec3d5bbdbaa.png)
遥感原理与应用第6章-遥感作业一、随着科技的发展,遥感技术在现代社会中被广泛运用。
遥感是指使用各种遥感设备对地球表面进行观测、探测和测量,以获取地球表面各种信息的技术。
在国民经济、军事防卫、科学研究等领域,遥感具有极其重要的应用价值。
二、遥感作业的流程遥感作业主要分为以下几个流程:1. 数据采集遥感技术需要通过特定的遥感设备对地球表面进行观测,采集各种数据。
常用的遥感设备有卫星、航空平台、无人机等。
2. 数据预处理在获取数据后,需要进行预处理,以去除噪声、纠正偏移、配准图像等。
常用的数据预处理方法有辐射校正、大气校正、地形校正、影像配准等。
3. 数据处理在预处理完成之后,需要对数据进行处理,提取出目标信息。
常用的数据处理方法有目标检测、分类、测量、分析等。
4. 数据可视化数据处理完成后,可以将处理结果进行可视化,以便于使用者进行分析和理解。
常用的数据可视化方法有数码图像处理、地理信息系统等。
三、遥感作业的应用1. 农业在农业生产中,遥感技术可以较准确地获取、分析地表植被覆盖情况,实现精准施肥、治理水土流失等目标,提高农作物的产量和质量。
2. 矿产资源遥感技术可以帮助寻找地底矿产资源,把握资源分布情况与数量,为矿业事业的开发提供科学的依据。
3. 环境保护随着环境保护意识的提高,遥感技术在环境保护领域的应用也日益重要。
通过遥感技术,可以对水体、空气、土地、植被等环境进行监测和分析,更好地保护环境。
4. 气象预报遥感技术可以获取地球各个地方的气象数据,对气象预报具有重要意义。
借助遥感技术,可以实现地表温度、湿度、气压等指标的观测与分析,为气象预报提供数据支撑。
四、遥感作业面临的问题和挑战1. 数据处理能力遥感数据具有海量性、多源性、高维性等特点,对数据的处理能力提出了很高的要求。
如何有效地提高数据处理效率,成为遥感技术研究的重要方向之一。
2. 数据质量遥感数据的质量是遥感技术的关键因素之一。
如何提高数据质量,避免因数据质量影响对处理结果和应用的准确性,是遥感技术研究的难点之一。
遥感原理与应用 作业(含答案)
![遥感原理与应用 作业(含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abea4af1915f804d2a16c104.png)
遥感原理与应用作业18地6118078607宋雨龙第一章绪论 (1)第二章电磁辐射与地物光谱特征 (3)第三章遥感成像原理与图像特征 (4)第四章卫星遥感平台 (5)第五章遥感数字图像处理基础 (6)第六章遥感数字图像处理 (7)第七章多源遥感信息融合 (9)第八章遥感图像分类 (9)第九章遥感技术应用 (10)第一章绪论1.阐述遥感的基本概念。
答:遥感(RS),即遥远的感知。
是指应用探测仪器,不与被测目标直接接触,在高空或远距离处,接收目标辐射或反射的电磁波信息,并对这些信息进行加工处理与分析,揭示出目标的特征性质及其运动状态的综合性探测技术。
2.遥感的主要特点表现在哪几方面?举例说明。
答:①感测范围大,具有综合、宏观的特点:遥感从飞机上或人造地球卫星上获取的航空或卫星影像,比在地面上观察视域范围大得多。
例如:一幅陆地卫星TM影像可反映出185km×185km的景观实况,我国全境仅需500余张这种影像就可拼接成全国卫星影像图。
②信息量大,具有手段多、技术先进的特点:根据不同的任务,遥感技术可选用不同波段和传感器来获取信息。
③获取信息快,更新周期短,具有动态监测的特点:卫星围绕地球运转,能及时获取所经地区的最新资料,例如:Landsat-5/7陆地卫星每16天即可对全球陆地表面成像一次。
④具有获取信息受条件限制少的特点:自然条件恶劣,人类难以到达的地方,如沙漠、沼泽、高山峻岭等都可以使用遥感进行观测。
⑤应用领域广,具有用途大、效益高的特点:遥感已广泛应用于环境监测、资源勘测、农林水利、地质勘探、环境保护、气象、地理、测绘、海洋研究和军事侦察等领域,且应用领域在不断扩展。
遥感在众多领域的广泛应用产生了十分可观的经济效应和卓有成效的社会效应。
3.遥感有哪几种主要分类?其分类依据是什么?4.当前遥感发展的现状和特点如何?答:当今,遥感技术已经发生了根本的变化,主要表现在遥感平台、传感器、遥感的基础研究和应用领域等方面。
遥感原理与应用孙家炳《遥感原理与应用》课件_图文
![遥感原理与应用孙家炳《遥感原理与应用》课件_图文](https://img.taocdn.com/s3/m/3f706d17bfd5b9f3f90f76c66137ee06eff94ed0.png)
遥感原理与应用孙家炳《遥感原理与应用》课件_图文导读:就爱阅读网友为您分享以下“孙家炳《遥感原理与应用》课件_图文”的资讯,希望对您有所帮助,感谢您对的支持!A和B为常数,A和B可以根据需要来确定:(6-27)(6-28)式中:—增强后图像的最大灰度值和最小灰度值;—为原始图像中最大和最小灰度值。
将A和B代入(6-26)式,有(6-29)线性变换过程可用图6-8来表示。
图6-8灰度变换的三种情况在实际计算时,一般先建立一个查找表,即建立原始图像灰度和变换后图像灰度之间对应值,在变换时只需使用查找表进行变换即可(如表6-1),这样计算速度将极大提高。
图像灰度变换查找表表6-1由于遥感图像的复杂性,线性变换往往难以满足要求,因此在实际应用中更多地采用分段线性变换(图6-8b),可以拉伸感兴趣目标与其他目标之间的反差。
6.2.3直方图均衡直方图均衡是将随机分布的图像直方图修改成均匀分布的直方图(图6-9),其实质是对图像进行非线性拉伸,重新分配图像像元值,使一定灰度范围内的像元的数量大致相等。
图6-9直方图均衡图中(a)为原始图像直方图,可用一维数组P(A)表示,有:图中b为均衡后的图像直方图,也用数组表示,有:其中:m为均衡后的直方图灰度级。
因此直方图均衡需知道图像均衡后的灰度级m。
由直方图可知:(6-30)为了达到均衡直方图的目的,可用累加的方法来实现,即:当时,原图像上的灰度为d0, d1 ,d2,?dk的像元都合并成均衡后的灰度dˊ0,同理:当时dk,+1 , dk+2,?dL合并为dˊ1,依次类推直到时dR,dR+1 ,?dn-1合并为dˊm-1。
可以用累积值直方图来图解解求,均衡直方图在原灰度轴上的区间,如图6-10所示,在P轴上等分m份,通过累积值曲线,投影到G轴上,则G轴上交出的各点就为均衡所取的原直方图灰度轴上的区间值。
一般先求出区间阈值,列成查找表,然后对整幅图像每个像元查找它们变换后的灰度值。
遥感原理与应用(试题及答案数套)嘉园
![遥感原理与应用(试题及答案数套)嘉园](https://img.taocdn.com/s3/m/e7ee02d94b73f242326c5f81.png)
遥感原理与应用练习一:A卷参考答案要点一、名词解释1.绝对黑体:指能够全部吸收而没有反射电磁波的理想物体.2.大气窗口:大气对电磁波有影响,有些波段的电磁波通过大气后衰减较小,透过率较高的波段.3.图像融合:由于单一传感器获取的图像信息量有限,难以满足应用需要,而不同传感器的数据又具有不同的时间、空间和光谱分辨率以及不同的极化方式,因此,需将这些多源遥感图像按照一定的算法,在规定的地理坐标系,生成新的图像,这个过程即图像融合。
4.距离分辨力:指侧视雷达在发射脉冲方向上能分辨地物最小距离的能力。
它与脉冲宽度有关,而与距离无关.5.特征选择:指从原有的m个测量值集合中,按某一规则选择出n个特征,以减少参加分类的特征图像的数目,从而从原始信息中抽取能更好的进行分类的特征图像。
即使用最少的影像数据最好的进行分类。
二、简答题(45)1.分析植被的反射波谱特性.说明波谱特性在遥感中的作用。
由于植物进行光合作用,所以各类绿色植物具有相似的反射波谱特性,以区分植被与其他地物。
(1)由于叶绿素对蓝光和红光吸收作用强,而对绿色反射作用强,因而在可见光的绿波段有波峰,而在蓝、红波段则有吸收带;(2)在近红外波段(0.8-1.1微米)有一个反射的陡坡,形成了植被的独有特征;(3)在近红外波段(1.3-2.5微米)受绿色植物含水量的影响,吸收率大增,反射率大大下降;但是,由于植被中又分有很多的子类,以及受到季节、病虫害、含水量、波谱段不同等影响使得植物波谱间依然存在细部差别。
波谱特性的重要性:由于不同地物在不同波段有着不同的反射率这一特性,使得地物的波谱特性成为研究遥感成像机理,选择遥感波谱段、设计遥感仪器的依据;在外业测量中,它是选择合适的飞行时间和飞行方向的基础资料;有效地进行遥感图像数字处理的前提之一;用户判读、识别、分析遥感影像的基础;定量遥感的基础。
3.遥感图像目视判读的依据有哪些,有哪些影响因素?地物的景物特征:光谱特征、空间特征和时间特征.影响因素包括:地物本身复杂性,传感器的性能以及目视能力。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单选题) 1: ()就是利用遥感技术对土地资源类型、质量数量、社会经济属性及土地利用的动态变化规律特征进行系统研究的过程。
A: 遥感土地资源调查B: 遥感土地资源动态监测C: 遥感土壤调查D: 野外概查正确答案:(单选题) 2: 下列关于SPOT卫星参数错误的是()A: 采用高度为830km,轨道倾角为98.7度的太阳同步准回归轨道B: 其一竟数据对应地面80×80km2的范围,在倾斜观测时横向最大可达81kmC: 卫星上搭载的传感器HRV采用CCD作为探测元件来获取地面目标物体的图像D: 卫星数据被14个地点的地面站所接收,数据应用目的以陆地上资源环境调查和监测为主正确答案:(单选题) 3: 下列传感器属于成像方式中的被动式的有()A: 红外辐射温度计B: 激光雷达C: 摄影机D: 微波辐射计正确答案:(单选题) 4: 以下哪种遥感平台属于航天平台A: 飞机B: 气球C: 汽艇D: 人造卫星正确答案:(单选题) 5: 对工业区进行遥感调查,下列选项不属于工业区重要判读标志的是()A: 阴影B: 色调C: 形状D: 大小正确答案:(单选题) 6: 关于遥感图像纠正地数字方法描述不正确的是()A: 指对以数字形式存在地遥感图像进行几何纠正地方法。
B: 数字图像纠正流程包括两个基本环节:象素坐标变换和象素亮度值的重抽样。
C: 数字图像纠正处理过程中逐个象素几何位置的变换在确定输出图像范围之前.D: 两种纠正变换方案中对于两种纠正方法:直接纠正法与间接纠正法。
正确答案:(单选题) 7: 下列光谱段不属于主色的是()A: 蓝B: 红C: 黄D: 绿正确答案:------------------------------------------------------------------------------------------------------------------------------ (单选题) 8: 下列选项不属于3S范畴的是()A: RSB: GISC: GPSD: INS正确答案:(单选题) 9: 羊草草地、贝加尔针茅草地、线叶菊草地、羊茅草地、沟羊茅草地都属于()草地型。
A: 温性草原类B: 温性草甸草原类C: 温性荒漠草原类D: 高寒草原类正确答案:(单选题) 10: 在遥感土地调查程序中,()的工作内容包括建立解释标志。
A: 野外概查B: 准备工作C: 土地面积量算D: 作业调绘正确答案:(单选题) 11: 下列选项中不属于土壤遥感调查的特点的是()A: 可以不改变自然环境的条件,真实反映自然界土壤光谱反射特性B: 遥感影像能直接反映地面特征C: 制图精度高D: 动态监测效果好正确答案:(单选题) 12: 反射波谱表现为缓斜型的为()土壤。
A: 沼泽土B: 水稻土C: 赤红壤D: 干旱荒漠地区土壤正确答案:(单选题) 13: 能用于航天摄影的感光材料是()A: 盲色片B: 正色片C: 全色片D: 红外片正确答案:(单选题) 14: 遥感技术利用电磁波的()特性,达到探测目标物电磁辐射信息的。
A: 电磁波的叠加原理B: 电磁波的相干性和非相干性C: 电磁波的波粒二相性D: 电磁波的衍射和偏振正确答案:------------------------------------------------------------------------------------------------------------------------------ (单选题) 15: ()作为公众基础信息系统,适合与全国性组织及任何希望向社会公众提供图形数据服务的单位。
A: 项目地理信息系统B: 社会地理信息系统C: 部门地理信息系统D: 行业地理信息系统正确答案:(单选题) 16: ()是应用卫星图像识别大宗作物最基本的方法。
A: 图像处理技术B: 目测判读C: 电子计算自动判读D: 综合判读正确答案:(单选题) 17: 下列选项不属于航片判读直接判读标志的是()A: 阴影B: 形状C: 大小D: 色调正确答案:(单选题) 18: 在外业调绘中()是最重要的一环。
A: 走B: 看C: 问D: 绘正确答案:(多选题) 1: 卫星图像的光学物理特征有()A: 灰阶与光谱效应B: 空间分辨率和不同季节对图像的影响C: 感光度与反差系数D: 地物发射光谱正确答案:(多选题) 2: 遥感专题图地表示方法有()A: 分散现象制图B: 线状现象制图C: 面状现象制图D: 点状现象制图正确答案:(多选题) 3: 航射影片产生的方向偏差原因有()A: 航片倾斜引起的方向偏差B: 摄影物镜畸变C: 地状起伏引起的方向偏差D: 大气折光正确答案:------------------------------------------------------------------------------------------------------------------------------ (多选题) 4: 地理信息系统的基本功能有()A: 数据获取与编辑B: 数据库管理功能C: 空间查询与分析功能D: 图形与交互显示正确答案:(多选题) 5: 高分辨率的地球资源卫星包括()A: 先进地球观测卫星B: 印度的遥感卫星C: 加拿大雷达卫星D: 美国的泰罗斯卫星正确答案:(多选题) 6: 雷达图像地判读特征包括()A: 色调和图案B: 形状和大小C: 构成与阴影D: 结构和阴影正确答案:(多选题) 7: 大宗农作物估产主要涉及()方面的工作。
A: 气象预报B: 作物识别C: 土地面积估算D: 作物长势分析正确答案:(单选题) 1: ()就是利用遥感技术对土地资源类型、质量数量、社会经济属性及土地利用的动态变化规律特征进行系统研究的过程。
A: 遥感土地资源调查B: 遥感土地资源动态监测C: 遥感土壤调查D: 野外概查正确答案:(单选题) 2: 下列关于SPOT卫星参数错误的是()A: 采用高度为830km,轨道倾角为98.7度的太阳同步准回归轨道B: 其一竟数据对应地面80×80km2的范围,在倾斜观测时横向最大可达81kmC: 卫星上搭载的传感器HRV采用CCD作为探测元件来获取地面目标物体的图像D: 卫星数据被14个地点的地面站所接收,数据应用目的以陆地上资源环境调查和监测为主正确答案:(单选题) 3: 下列传感器属于成像方式中的被动式的有()A: 红外辐射温度计B: 激光雷达C: 摄影机D: 微波辐射计正确答案:------------------------------------------------------------------------------------------------------------------------------ (单选题) 4: 以下哪种遥感平台属于航天平台A: 飞机B: 气球C: 汽艇D: 人造卫星正确答案:(单选题) 5: 对工业区进行遥感调查,下列选项不属于工业区重要判读标志的是()A: 阴影B: 色调C: 形状D: 大小正确答案:(单选题) 6: 关于遥感图像纠正地数字方法描述不正确的是()A: 指对以数字形式存在地遥感图像进行几何纠正地方法。
B: 数字图像纠正流程包括两个基本环节:象素坐标变换和象素亮度值的重抽样。
C: 数字图像纠正处理过程中逐个象素几何位置的变换在确定输出图像范围之前.D: 两种纠正变换方案中对于两种纠正方法:直接纠正法与间接纠正法。
正确答案:(单选题) 7: 下列光谱段不属于主色的是()A: 蓝B: 红C: 黄D: 绿正确答案:(单选题) 8: 下列选项不属于3S范畴的是()A: RSB: GISC: GPSD: INS正确答案:(单选题) 9: 羊草草地、贝加尔针茅草地、线叶菊草地、羊茅草地、沟羊茅草地都属于()草地型。
A: 温性草原类B: 温性草甸草原类C: 温性荒漠草原类D: 高寒草原类正确答案:(单选题) 10: 在遥感土地调查程序中,()的工作内容包括建立解释标志。
A: 野外概查B: 准备工作C: 土地面积量算D: 作业调绘正确答案:------------------------------------------------------------------------------------------------------------------------------ (单选题) 11: 下列选项中不属于土壤遥感调查的特点的是()A: 可以不改变自然环境的条件,真实反映自然界土壤光谱反射特性B: 遥感影像能直接反映地面特征C: 制图精度高D: 动态监测效果好正确答案:(单选题) 12: 反射波谱表现为缓斜型的为()土壤。
A: 沼泽土B: 水稻土C: 赤红壤D: 干旱荒漠地区土壤正确答案:(单选题) 13: 能用于航天摄影的感光材料是()A: 盲色片B: 正色片C: 全色片D: 红外片正确答案:(单选题) 14: 遥感技术利用电磁波的()特性,达到探测目标物电磁辐射信息的。
A: 电磁波的叠加原理B: 电磁波的相干性和非相干性C: 电磁波的波粒二相性D: 电磁波的衍射和偏振正确答案:(单选题) 15: ()作为公众基础信息系统,适合与全国性组织及任何希望向社会公众提供图形数据服务的单位。
A: 项目地理信息系统B: 社会地理信息系统C: 部门地理信息系统D: 行业地理信息系统正确答案:(单选题) 16: ()是应用卫星图像识别大宗作物最基本的方法。
A: 图像处理技术B: 目测判读C: 电子计算自动判读D: 综合判读正确答案:(单选题) 17: 下列选项不属于航片判读直接判读标志的是()A: 阴影B: 形状C: 大小D: 色调正确答案:------------------------------------------------------------------------------------------------------------------------------ (单选题) 18: 在外业调绘中()是最重要的一环。
A: 走B: 看C: 问D: 绘正确答案:(多选题) 1: 卫星图像的光学物理特征有()A: 灰阶与光谱效应B: 空间分辨率和不同季节对图像的影响C: 感光度与反差系数D: 地物发射光谱正确答案:(多选题) 2: 遥感专题图地表示方法有()A: 分散现象制图B: 线状现象制图C: 面状现象制图D: 点状现象制图正确答案:(多选题) 3: 航射影片产生的方向偏差原因有()A: 航片倾斜引起的方向偏差B: 摄影物镜畸变C: 地状起伏引起的方向偏差D: 大气折光正确答案:(多选题) 4: 地理信息系统的基本功能有()A: 数据获取与编辑B: 数据库管理功能C: 空间查询与分析功能D: 图形与交互显示正确答案:(多选题) 5: 高分辨率的地球资源卫星包括()A: 先进地球观测卫星B: 印度的遥感卫星C: 加拿大雷达卫星D: 美国的泰罗斯卫星正确答案:(多选题) 6: 雷达图像地判读特征包括()A: 色调和图案B: 形状和大小C: 构成与阴影D: 结构和阴影正确答案:(多选题) 7: 大宗农作物估产主要涉及()方面的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