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今词义异同

合集下载

古今词义的异同

古今词义的异同

(二)词义的轻重和感情色彩不同 1.词义轻重变化 (1)古义轻今义重 诛:《说文•言部》:“诛,责也。”成语“口 诛笔伐”。“朽木不可雕也,粪土之墙不可圬 也,于予与何诛?”后来词义变重,成为“杀” 的意思,《史记•项羽本纪》:“沛公至军,立 诛杀曹无伤。”成语有“天诛地灭”。 恨:古义指遗憾。“而长逝者魂魄私恨无穷。”
(2)古义重今义轻 怨:古义指痛恨。“秦父兄怨此三人,入于骨 髓。” “闻汉天子甚怨卫律。” 购:古义指重金购求、悬赏。“吾闻汉购吾头 千金,邑万户。”
2.词义感情色彩的变化
“谣言”指民间的歌谣谚语。 “下流”在古代指地位或处境低下。 “吹嘘”在古代指替人宣扬、称扬。 “爪牙”在古代指得力助手。 “谤”古指背后议论或批评别人的短处。
3.从成对使用的反义词、同义词上分析 反义词并用如“高下”、“富贫”、“穷达”。 同义词并用如“宫室”、“辅相”、“货财”。 4.从成语中考察 成语“揭竿而起”、“走马观花”。“举世无 双”、 “赴汤蹈火”,等等。
2.词义范围的扩大 词义扩大以后,其特点是古义的范围小于今义。
“焚,烧田也。” 響,回声。 色,脸色。 江、河,古代为长江、黄河的专名。 皮,古指兽皮,带毛的。 醒,由酒醉的状态恢复到正常的状态。 病古重病曰病。 粮:原指干粮。 涉,原指淌水过河。 匠,“木工也”。
3.词义范围的转移 即词义由指甲事物变为指乙事物,词义中心转移, 而甲乙两事物之间又有一定的联系(如相似或接 近等)。
赂,古指用财物送人,又指赠送的财物,中性词。 复辟:古义指恢复君位。 锻炼,在古代指玩弄法律陷害别人。 祥:古义指吉凶的征兆、预兆,中性。 后指吉 祥,为褒义。 侵:古义指不宣而战,无正义非正义之分。《左 传》:“凡师,有钟鼓曰伐,无钟鼓曰侵,轻曰 袭。”后指非正义的侵略、侵犯。

古今词义的异同

古今词义的异同

古今词义的异同语言是发展变化的,现代汉语是古代汉语的继承和发展。

语言诸要素中,词汇变化最显著最快,尤其是词义,几乎处于经常变动中。

古今词的异同主要表现在以下三方面:(一)古今词义基本相同如天地人马牛,日月风雨雪霜,东西南北左右上下等。

这些词使用频率高,构词能力强,历史悠久,经过各个语言时代一直流传至今,千百年来意义基本相同,没有发生变化,古今一脉相承。

(二)古今词义完全不同有些词,虽然词形没有变化,但古今词义完全不同,例:①走,今义为慢慢散步,古义为跑。

②去,今为往,古义为离开。

③慢,今为动作迟缓,古义为懈怠无礼。

④行李,今义为出行时携带的行装物品,古义为外交使节。

⑤牺牲,今义指为正义事业献出自己的生命,古义为祭神的猪、牛、羊。

⑥烈士,今义指为正义事业献出自己生命的人,古义为有理想有抱负的人。

⑦丈夫,今义为女子配偶,古义为男人。

⑧厌,今义为厌恶,古义为满足。

⑨毙,今义为死,古义为倒下。

⑩卑鄙,今义为品质恶劣行为下流,古义为出身卑贱,见识短浅。

(三)古今词义有同有异古今词义异同是词义演变发展的结果,新义和原义比较起来大致有以下几种情况:1.词义扩大睡——古指打瞌睡,今扩大为任何时候任何形式的睡。

菜——《说文》:“草可食者。

”扩大为鱼肉及其他食品。

醒——本文为酒醒,扩大为睡醒。

2.词义缩小子——本指儿女,不分男女,统称为子,后专指儿子。

臭——从自从犬,本义指气味,包括香气秽气,后专指秽气。

汤——本指热水,开水,后指菜汤内汤。

3.词义转移脚——原指小腿,后来指人体接触地面的部分。

闻——本义是听,现代指用鼻子嗅。

庙——原指供奉祖先的地方,后专指供奉神的地方。

4.词义褒贬色彩不同谤——古指公开议论,今指诽谤毁谤。

贿——古指财物或赠送财物,后指行贿,受贿。

祥——古指征兆,包吉兆凶兆,后代专指吉兆。

5.词义轻重程度不同疾病——疾:小病,病:大病怨恨——怨古重今轻,恨古轻今重。

古今词义的异同

古今词义的异同

古今词义的异同
古今词义的异同主要有以下几点:
1. 词义的扩展:随着时代的变迁,一些词的词义会发生扩展。

例如,古代的“区区”指的是小小、微不足道的意思,如今则常用于表示可怜、不值得称道的意思。

2. 词义的缩小:有些词在古代的意义相对较广泛,到了现代词义则被缩小了。

例如,古代的“子弟”指的是家中的儿子和弟弟,今天则特指官宦人家的子弟。

3. 义项的增减:随着社会发展和文化变迁,一些词的义项也会随之增加或减少。

例如,古代的“交”除了互相交流、沟通的意思外,还有亲近、结交的含义,而现代则强调互相沟通、交流。

4. 词义的变化:随着时代的演变,有些词的词义也可能会发生变化。

例如,古代的“知”指的是了解、明白的意思,而如今则
强调有学问、有知识。

总体来说,古今词义的异同主要是受到社会文化、语言环境以及时代背景的影响。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语言的变化,词义也会随之而变化。

请简述古今词义异同的基本情况,并举例说明

请简述古今词义异同的基本情况,并举例说明

请简述古今词义异同的基本情况,并举例说明
古今词义异同指的是一个词在古代和现代的使用中,其词义可能有所异同。

基本情况可以总结如下:
1. 词义保留:部分词在古代和现代的使用中,其词义保持一致。

例如,“花”一词,在古代和现代都有表示植物花朵的意思。

2. 词义发展:部分词在古代和现代的使用中,其词义经历了发展或扩展。

例如,“行”一词,在古代有“行走”之意,而在现代还有表示“事物是否符合规定”的意义,如“合法合规”。

3. 词义淡化或消失:部分词在古代的使用中有特定的词义,但在现代的使用中词义已经淡化或消失。

例如,“满江红”一词,在古代指的是一种指甲上紫红色的杂纹,而在现代已经失去了这个特定的词义。

4. 词义新增:随着社会的发展和文化的变迁,部分词在现代出现了新的词义,而这些词义在古代是不存在的。

例如,“网络”一词在古代指的是渔网或捕鸟网,而在现代则指代互联网。

需要注意的是,在古代和现代的不同语境中,一个词的词义可能会有所变化,或者存在多个词义。

对于某些古代词义在现代已经不常见的情况,可能需要依靠文
献或者辞书的说明才能准确理解。

精品课件!《古代汉语》_词汇_古今词义的异同课件

精品课件!《古代汉语》_词汇_古今词义的异同课件

(五)注意词义变化的社会性:词义变化与社会生 活的发展变化紧密相连。如: 例1:“寺、庙”的词义变化与东汉时佛教传入中 国有关。 寺:官府 —— 供奉佛的地方。(佛教) 庙:供奉祖先的地方、宗庙 ——供奉神的地 方。(道教) 例2:“左、右”的词义变化与古代尚右的民俗有 关。 左:左迁(贬官);闾左(古代穷人居闾门之 左)。 右:“位在廉颇之右”;右族(豪门大族); 座右铭(座位右方自勉的铭文)。
(二)注意词义变化的系列性:对某些词的词义变 化,不能孤立地考察,必须联系相关的词才能更好地看 出古今词义的变化。如: 步:慢步走 →→ 只保持量词义 趋:快步走 →→ 基本消失 走:跑 →→ 行走 跑:秦方言词,本“用足爪抓地”义,引申出 “跑”义
(三)注意词义变化的历史性:“古”和“今”是一 对相对概念,说某词今义是什么,并不是说这个意义是 现代汉语中才产生的。“古”和“今”只是表明了时间 的先后。如: 例1:币:《说文》:“币,帛也。”→→礼物 →→货币(至迟西汉已有) 例2:爪牙:得力助手→→坏人的帮凶(唐代已出 现)
二、古今词义的发展变化
(一)词的理性意义变化
1.词义范围的扩大。 江、河;皮、革、肤;醒;脸;保姆。 2.词义范围的缩小。 金;臭;亲戚。 3.词义范围的转移。 官;闻;涕。
词的感情意义变化。 (二)词的感情意义变化。如“始作俑 今天有人误用,就是对感情意义失察。 者”,今天有人误用,就是对感情意义失察。
古代汉语词汇古今词义的异同课件古代汉语是一门语言工具课其教学目的是培养学生阅读古书的能力提高语言素养为批判的继承古代文化遗产打下坚实的语言基础
古代汉语词汇
古今词义的异同
一、古今词义的异同的基本情况
1、旧义消失,新义产生,新义代替了旧义。如 “除”词义的发展演变。 2、新旧义互存。一个词新表达的义项的数量增 加了。如“被”词义的发展演变。 3、旧义消亡,没有产生新义。如“坟”词义的 消亡。 4、旧义仍然保存,但有了细微的变化。如“夺” 词义的变化。

词义的古今异同

词义的古今异同

18
暫、湯
默,犬暫逐人也。《說文·犬部》 突,犬從穴中暫出也。《說文·穴部》 《說文》:暫,不久也。從日斬聲。 冬日則饮湯,夏日則飲水。《孟子·告子上》 浴兰湯兮沐芳。《九歌·雲中君》 《說文》:“湯,熱水也,從水昜聲。”
19
“登大墳以遠望兮,聊以舒吾憂心。” 《九章· 哀郢》 “與君王哉!周不愛鼎,鄭敢愛田?《子革對靈 王》 “哭泣無涕,中心不戚。”《莊子》 “是女子不好 ...... 得更求好女。”《西門豹治 鄴》 “金就礪則利。”《荀子·勸學》 “臣所以去親戚而事君者,徒慕君之高義也。《 史記·廉頗藺相如列傳》 20
29
11
詞義縮小
古義大於今義,今義包含在古義中。 宮 瓦 禽 蟲
12

《說文·宀部》:“宮,室也” 。 唐·陸德明《經典釋文》:“宮, 古者貴賤同稱宮,秦漢以來惟王者 所居者為宮。” 上古之時,民穴居而野處,後世聖 人易之以宮室。 (《周易》) 父母妻子,皆同其宮。 (《墨子· 號令》)
13

《說文·瓦部》:“瓦,土器已燒之總名。 ” 乃生男子,載弄之璋。乃生女子,載弄之瓦。 (《詩經·小雅·斯干》)
14

吾有一術,名五禽之戲。一曰虎, 二曰鹿,三曰熊,四曰猿,五曰鳥 。(《三國志·魏書·方技傳》) 凡用禽獻,春行羔豚。(《周禮· 天官·庖人》) 《說文》:“禽,走獸之總名。” 《白虎通》:“禽者何?鳥獸之總 名。”
23
謗 《玉篇·言部》:“謗,對他人道其惡也。” 能謗譏于市朝,聞寡人之耳者,受下賞。《 戰國策·齊策》 厲王虐,国人謗王。《國語·周语》
24
由贬义或中性变为褒义
锻炼 锻炼之吏,持心近薄。《后汉书·韦彪传》 祥 段玉裁:“祥,统言之则灾亦谓之祥。” 是何祥也?吉凶安在?《左传·僖公十六年》 将有大祥,民震动,国几亡。《左传·昭公十 八年》

古今词义的异同

古今词义的异同

第一节古今词义的异同一、词义异同的情况1、古今无别基本词汇,自然现象、亲属名称、肢体名称2、古代使用、现代不用(1)随着历史事物的消亡而消亡,如觥;(2)随着社会观念的改变而消逝,如祲;(3)被别的词语取代,如倡优。

3、用字相同,但古义与今义迥别,如怕,本为泊的本字,与害怕之意无关。

4、古义与今义既有联系也有区别,关系较为复杂,可从以下几方面考察:(1)意义的多少不同。

池,古护城河、池塘;今池塘、旁边搞中间洼下的地方(乐池、舞池)。

古汉语中有些词,除有现代常有的意义外,还有些现代所无的意义,如国(都城)、家(卿大夫的封地)、怜(爱)。

(2)词义的侧重点不同。

售,古侧重于行为的结果,如《广韵》:“售,卖物出手。

”《晏子春秋》:“而酒酸不售。

”今只侧重行为的本身,如售票,零售。

再,古侧重行为的具体数量,即两次或第二次,如晁错《论贵粟疏》:“人情,一日不再食则饥。

”今侧重行为的重复。

(3)词义的轻重不同。

恨,古义轻,今义重。

如司马迁《报任安书》:“而长逝者魂魄私恨无穷。

”怨则是古义重,今义轻。

《史记·秦本纪》:“缪公之怨此三人入于骨髓。

”(4)词义感情色彩不同。

干宝《搜神记》:长安中谣言曰:“见乞儿,与美酒,以免破屋之咎。

”《报任安书》:下流多谤议。

《国语越语上》:“然谋臣与爪牙之士,不可不养而择也。

”(5)词义所指的名物制度不同。

《孟子·许行》:“虽使五尺之童适市,莫之或欺。

”二、词义变化的类型从词义适应的范围看,词义的变化分为词义的缩小、扩大、转移三类。

1、缩小。

古义范围大于今义。

坟:土堆积而成的高地。

亲戚:亲属,包括父母子女。

臭:气味。

宫:室,房屋。

禽:鸟兽。

丈夫:男子。

2、扩大。

古义范围小于今义。

色:脸色。

江:长江。

河:黄河。

雄:鸟父。

雌:鸟母。

户:单扇门。

3、转移。

词义由指甲事物变为指乙事物,词义中心转移,而甲乙两事物之间又有联系。

走:跑。

狱,案件。

诛,责求。

从词汇发展历史看,三者可以交替发生。

古今词义的异同

古今词义的异同

在古今词义的关系上,A图代表古今意义完全相同,B图代 表古义与今义之间的交叉关系,词义在发展过中,古义的 部分意义消失,今义又产生出来新的意义。这是多数词义 变化的情况。C图今义包含古义,表示今义扩大。D图古义 包含今义,表示今义缩小。E图古今意义不在同一个意义范 围,表示词义转移。


2.感情色彩上的差异


一、古今词义间的对应情况
1.古今词义基本相同
2.古今词义不同
3.古今词义有联系


二、古今词义变化的类型
1.范围上的差异


词义的扩大、 词义的缩小 、 词义的转移
2.感情色彩上的差异

褒贬方面、 轻重方面



5、河内凶,则移其民于河东,移其粟于河内。 《孟子· 梁惠王上》





6、今当远离,临表涕零,不知所言!《三国 志· 诸葛亮传》 7. 帝自捉刀立床头。《世说新语· 容止》 8. 丽山之徒数十万人,布皆与其徒豪杰交通。 《史记· 黥布列传》 9. 姜与子犯谋,醉而遣之。醒,以戈逐子犯。 《左传》 10. 日中如探汤。《列子· 汤问》


三、掌握词的古义的手段

1.从字形上分析
2.从语境上分析
据词所处的上下文,和词在句中的搭配关系分析。 童子莫对,垂头而睡。《秋声赋》 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 《左传》 3.从成对使用的反义词、同义词上分析。 联合式复合词可以提供考察词的古义的线索。 4.从今语中保存的古词古义上去考察,从成语中 去考察。
•1.范围上的差异 •①词义扩大 •某为太守,居常不敢食肉,只是吃菜;公为小官,
乃敢食肉,定非廉士。《鹤林玉露》

古今词义的异同

古今词义的异同

例如“劝”在古代表示对人的鼓励、劝勉。如《鞌 之战》:“人不难以死免其君,我戮之不祥。赦之, 以劝事君者。”即以此来鼓励事奉国君的人。又如 “劝学”、“劝农”都是鼓励的意思。但是人们常 会从现代语感出发,把“劝”简单地理解成劝说 (劝解)。 又如“敌”在古代是匹敌、相对等的意思。 《左传》有“凡公女嫁于敌国”的说法。意思是国 君的女儿嫁到大小对等的诸侯国去(即门当户对的 意思)。但是人们从许多语感出发,会把“敌国” 误解为敌对的国家。
(二) 古今词义基本不同 1、 旧词的死亡 如《报任安书》:“文史星历,近乎卜祝之 间,固主上所戏弄,倡优畜之,流俗之所轻 也。”句中的“倡优”指表演歌舞的和表演 杂技的艺人。现在一般叫做“演员”,旧词 “倡优”也就不用了。
2、 古今同字异词 如《鸿门宴》:“以头抢地耳是古义的范围小于今义。 “江”——古代为长江的专名,后来泛指 江河。 “河”——古代为黄河的专名,后来泛 指江河。等等。
3、 词义范围的转移 即词义由指甲事物变为指乙事物,词义中心 转移,而甲乙两事物之间又有一定的联系 (如相似或接近等)。
“兵”本来指兵器,如《郑伯克段于鄢》:“大叔 完聚,缮甲兵,具卒乘。”后来指拿兵器的人即士 兵,再由士兵的意义引申为军队、战争。词义发生 了转换。 “走”本来指跑,如《山海经》“夸父与日逐 走。”后来指步行,行走。词义发生了转换。 “狱”本来指案件,如《曹刿论战》:“小大 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后来指监狱。词义发 生了转换。
二、古今词义变化的类型 (一)词义范围的变化 1、 词义范围的缩小 其特点是词的古义的范围大于今义,今义一 般包括在古义之中。
“宫”在古代是房屋的统称。如《战国 策·苏秦连横约从》:“父母闻之,清宫除 道。”“清宫”即打扫房屋。后来“宫”专 指宫殿,词义范围缩小了。 又如“丈人”在古代是对老者的尊称。 《论语·子路从而后》:“子路从而后。遇丈 人,以杖荷蓧。”现代“丈人”专指妻子的 父亲,即岳父。词义范围缩小了。

通论(1) 古今词义的异同

通论(1) 古今词义的异同

臭:(古常用义)所有的气味。 (今常用义)难闻的气味。
《周易〃系辞上》:
“同心之言,其臭如兰”
3.词义转移
走 《说文》:“走,趋也。” 《释名〃释姿容》: “徐行曰步, 疾行曰趋,疾趋曰走。” 树 《孟子〃梁惠王上》:“五亩 之宅, 树之以桑。”
《管子〃权修》:“十年之计, 莫如树木;终身之计,莫如树 人。”
菜 《说文》:“草之可食者。” 《 鹤林玉 露 》 :仇泰然曰 : “某为太守,居常不敢食肉,只 是吃菜;公为小官,乃敢食肉, 定非廉士。”
2.词义缩小
宫:(古义)一切房屋。 (今义)某些较大的建筑物。
今 义 古义
《墨子· 节用中》:“古者人之始生,未有 宫室之时,因陵丘堀(kū)穴而处焉。” 金:(古义)金属;(今义)黄金。 《荀子· 劝学》:“故木受绳则直,金就 砺则利。”
㈢古今义同中有异 大量的一般词汇的意义古今既 有联系,又有发展,同中有异。 《左传·僖公三十二年》: “穆公访诸蹇叔。” 访:咨询。 《孟子· 告子上》:“冬日则饮 汤,夏日则饮水。” 汤:热水。
二、古今词义差异的类型
词义范围的差异 感情色彩的差异 义项 的增减 古义 ㈠词义范围的变化 1.词义扩大 今 江:(古义)长江 (今义)所有水道。 义 河:(古义)黄河 (今义)所有水道。 诗:(古义)诗经 (今义)所有可以歌 咏朗诵的韵文。
4. 饥—饿—饑—馑(郭本下P899)
5.征—伐—侵—袭(郭本下P902)
同义词辨析
1. 人—民
主要共同点:都指人,人类,以别于动物
主要差异: ①人,强调其自然性;民,强调社会性。“人体” 无“民体”,“男人”,“舍人而用犬”。 ②人,泛指,范围较大,可指贵族,也可指平民; 民,多指庶民、百姓。“贫民”(无“富 民”)“” ②人,可指整体,可指个体;民,多指整体。 “个人”(无“个民”),“民众”

古今词义异同

古今词义异同
“忙”,古代指心中烦乱,今指工作多。
(二) 词的感情色彩的变化
(1)古义褒今义贬的:复辟——古:恢复君位。今:泛指被推翻的反动统治者恢复原来的制度或地位。爪牙——古:得力助手。今:坏人的帮凶。吹嘘——古:替人宣扬、称扬。今:说大话,并且含贬义。
(2)古义贬今义褒的:“锻炼”原是“冶炼”的意思,用作比喻义时,指酷吏玩弄刑法对人进行诬谄。《后汉书·韦彪传》:“锻炼之吏,持心近薄。”今义则带褒义,使身体强壮,使思想提高。如“锻炼身体。”
(三) 古今词义有同有异
“怜”,古今都有可怜的意思,但是古代还有“爱”的意思。如:《史记·项羽本纪》“纵江东父老怜而王我,我何面目见之?”
“售”,古今都有卖东西的意思,但是“售”在古代强调的是卖的结果,即把东西卖出去,卖掉。《晏子春秋》:“而酒酸不售。”意思是直到酒味变酸了也卖不掉。而今天“售”指卖的行为。
(三) 从成对使用的反义词、同义词上分析
反义词并用如“进退”、“高下”、“富贫”、“穷达”。
同义词并用如“宫室”、“辅相”、“臣虏”、“货财”。
后代联合式复合词的词素一般都是同义、近义或反义的,可以提供考察词的古义的线索。如复合词“觉醒”说明“觉”与“醒”同义,它的古义是睡醒。又如复合词“寒暄”中的词素“暄”古义是温暖,与“寒”相反。对于这类复合词,我们可以由一个已知的词素意义去了解考察另一个词素的古义。
汉语词汇在由古到今的发展过程中,有一些词的意义基本上没有发生什么变化。
主要表现在基本词汇上,如自然现象的名称、亲属的称谓、肢体的名称等。象“天地人、马牛羊、日月星辰、风雨雹霜、父母兄弟、心耳手口、东南西北、上下大小、轻重长短”等等。
需要指出的是,这种古今意义基本相同的词是不多的,我们不要看到这些词大都是基本词汇,就反过来认为基本词汇意义上都没有什么变化。事实上,基本词汇中的许多词,由古到今,意义上也都发生了一些变化。

古今词义的异同

古今词义的异同
薛霸去燒一鍋百沸滚湯,提將來, 薛霸去燒一鍋百沸滚湯,提將來, 傾在脚盆内,叫道: 林教頭, 傾在脚盆内,叫道:“林教頭,你 也洗了脚好睡。 水滸傳》 也洗了脚好睡。”(《水滸傳》) 揚湯止沸; 揚湯止沸;赴湯蹈火 食物煮後所得的汁水。(《 食物煮後所得的汁水。(《現代 。( 漢語詞典》 漢語詞典》)
《說文》:獸皮治去其毛曰革。 說文》 獸皮治去其毛曰革。
掌秋斂皮,冬斂革。 周禮·天官 掌皮》 天官·掌皮 掌秋斂皮,冬斂革。( 《周禮 天官 掌皮》)
《說文》:臚,皮也。膚,籀文臚。 說文》 皮也。 籀文臚。
手如柔荑, 手如柔荑,膚如凝脂 。
衛風·碩人 (《詩經·衛風 碩人》 ) 詩經 衛風 碩人》
良嘗閒從容步游下邳圯上, 有一老父,衣褐,至良所, 直墮其履圯下,顧謂良曰: “孺子,下取履!”(《史
記·留侯世家》)
嘗:曾經。 閒:閑暇時。 從容:隨意。 步游:散步。 圯:橋。 老父:老年男子。 衣:穿。 褐:粗布短衣。
至:到。 所:地方。 直:特,故意。 墮:墜落。使動。 履:鞋子。 顧:回頭。 謂:告訴……說。 曰:說。 孺子:小子。
父: [男性]+[成年] +[人] 男性]+[成年] +[人 ]+[成年 [直系]+[緊鄰上一代]+[人] 直系]+[緊鄰上一代]+[人 ]+[緊鄰上一代]+[
生曰父曰母曰妻, 生曰父曰母曰妻,死曰考曰妣 曰嬪。 禮記·曲禮下 曲禮下》 曰嬪。 ( 《禮記 曲禮下》)
詞義的變化: 詞義的變化:
(一)義位的增減。 (二)義位的變化。

①聚合; 聚合; 見面; ②見面; 集會; ③集會; 團體; ④團體; 廟會; ⑤廟會; 民間組織; ⑦民間組織; 主要都市; ⑧主要都市; ⑨時機

古今词义的异同

古今词义的异同
• 很: 《说文解字》: “很,不听从 也。”
《史记·项羽本纪》: (宋义)因下令日: ‘猛如虎, 很如羊,贪如狼,强不可使者,皆斩之。’”
《庄子.渔父》: “见过不更,闻谏愈甚谓很。” “不听从”是“很”的古义, 这个意义今天已 经没人使用了。
古今词义完全不同-偷
• 偷。古代的常用义是苟且、懈怠、懒散。
晋武帝始登阼, 探策得‘一’。王者世数, 系此多少。帝既 不说, 群臣失色, 莫能有言者。” (《世说新语·言语》) “女也不爽, 士贰其行。士也罔极, 二三其德。” (《诗 经》)
“吾固事之也, 不敢贰也。” (《左传·成公十八年》)
30
词义的缩小-金
古 义: 金属
后起意义: 黄金
锲而不舍, 金石可镂。 《荀子·劝学》
古代的冶炼技术低下, 金属很少, 单用金指称所 有金属。银, 白金, 铜, 黄金, 铁, 黑金。后来出 现了黄金, 就用“金”专指“黄金”。
返回本章目录
词义的缩小-宫
古 义: 室、房屋
后起意义: 宫殿
父母闻之, 清宫除道。
通论二 古今词义的异同
1
古今词义异同的类型 古今词义发展的方式 古今词义文化意义的差异 古今词义感情色彩的差异 辨析古今词义应注意的问题
2
古汉语词汇的纵向观照
古用今废的 左司马 左尹 鲰生 历史词 瞋目 参乘 彘肩
竖子 啖 跽
阅读古文的
拦路虎
古今通用的 传承词
古今 义同
古今 义异
珍宝 壮士 鱼肉 怒 志 驰 告兄
中古以后: 羹汤
三日入厨下, 洗手作羹汤。
王建《新嫁娘
返回本章目录
词义的转移-庙、寺、观
上古义 后 起 意 义

04古今词义的异同

04古今词义的异同

2、詞義由重變輕,即古義重今義輕 ①怨:古義指痛恨。《史記·淮陰侯列傳》: “秦父兄怨此三人,入於骨髓。”《史記·袁 盎列傳》:“梁王由是怨盎,曾使人刺盎。” 《史記·秦本紀》:“繆公怨此三人,痛入骨 髓。”後指埋怨,《陌上桑》:“來歸相怨 怒,但坐觀羅敷。” ②購:古義指重金購求、懸賞。《說文·貝 部》:“購,以財有所求也。”《史記·項羽 本紀》:“吾聞漢購吾頭千金,邑萬戶。” 今義指一般的購買。《清史稿·兵志》:“請 令兩廣督臣續購大小洋炮。”
(三)詞義程度輕重不同 1、詞義由輕變重,即古義輕今義重 ①誅:古義爲責備。從誅的字形可以分析出來。 《說文·言部》:“誅,責也。”今成語有 “口誅筆伐”。《論語·公冶長》:“朽木不 可雕也,糞土之牆不可圬也,于予與何誅?” 後來詞義變重,成爲“殺”的意思。 ②恨:古義指遺憾。《史記·淮陰侯列傳》: “大王失職入漢中,秦民無不恨者。”今義指 痛恨,詞義程度明顯加重。
(见王念孙《读书杂志·余篇下》“察笃隐”条)
《史记·燕召公世家》:“国大乱,百姓恫恐。” 唐·司马贞索隐:“恫,痛也。恐,惧也。”司马 贞释“恫”为“痛”,误。“恫”与“恐”并列连 文,必与“恐”同义。 (见王念孙《读书杂志·史记第 三》“恫恐”条)
古今词义的异同
一、古今词义的异同有以下几种情况: 1、古今词义完全不同 例如: 《说文》:“粪,弃除也。”段注:“古 谓弃秽曰粪,今人直谓秽曰粪,此古义今义 之别也。”
2、古今词义有同有异 例如: 爱,古今都有爱护、喜爱的意思: 《史记·陈涉世家》:“吴广素爱人。” (爱护) 唐·韩愈《师说》:“爱其子,择师而教 之。”(喜爱) 古代还有吝惜、舍不得的意思: 《诗·郑风·将仲子》:“将仲子兮,无逾我 里,无折我树杞!岂敢爱之?畏我父母。仲 可怀也,父母之言,亦可畏也!”

古今词义的异同

古今词义的异同

古今词义的异同第三章词义第一节古今词义的异同一、古今词义的差异王力先生说:“读古书要有历史观点,要注意语言的时代性,要有发展的观点,要注意古今词义的差别”。

古代汉语是历史语言。

学习古代汉语的词义要有发展的眼光,不能把几千年间的词义放在同一历史平面来考察,更不能以今律古,以今义去理解古词。

古今词语差别从形式上看,古代汉语词汇以单音节词为主,现代汉语词汇以多音节词为主。

从词义上看,有以下几种情况:1.古今词义基本相同。

如:天、地、田、土、人,这体现了汉语发展的稳定性、继承性。

2.古今词义迥异。

如:绸:古义:缠绕。

《尔雅·释天》:“素锦绸杠。

”。

今义:丝绸。

涕:古义:眼泪。

《诗经·陈风》:“涕泗滂沱。

”今义:鼻涕。

3.古今词义同中有异对古今共用,但意义不相同的词尤其要注意,因为此类词被曲解的可能性最大。

二、古今词义演变的形式(一)从外延看词义范围扩大,如,河:古义:黄河,今义:河流的泛称。

词义范围缩小,如,宫:古义:房屋,屋舍。

今义:宫殿,少年宫。

词义转移,如:走,古义:跑,今义:步行。

(二)从词义的感情色彩看有褒、贬、中性词的转变谤:古为中性,今为贬义。

风骚:古为褒义,今为贬义。

词的本义和引申义第三章词义第二节词的本义和引申义一、词的意义词根据其意义多少的不同,可以分成单义词和多义词,根据词义和字形之间的关系的不同,多义词的各义项又分为本义、引申义、假借义。

严格地说,本义与假借义不是一个词,仅仅是同形而已。

二、本义1.本义指文献记载的最初的意义。

是词义引申的基础、源头。

也可以说,指文字产生时的意义,即文字形体结构所反映的并有史料证明的意义。

2.如何求本义(1)通过分析古文字字形(象形性文字),利用《说文解字》。

(2)注意各种造字法造出的字,表义的确切性是不一样的,按四体的排列顺序依次递减。

三、词的引申义1.由词的本义派生出来的意义叫词的引申义。

2.根据本义和引申义之间的关系的不同,引申义可分为直接引申、间接引申。

古今词义的异同

古今词义的异同

• 贼——古义指犯上作乱的人或杀人劫货的强 盗,词义重。《左传· 宣公二年》:“子为 正卿,亡不越竟,反不讨贼,非子而谁?” 句中的“贼”,是晋国太史董狐对杀死了 晋灵公的晋臣赵穿的称呼。《周礼· 秋官· 士 师》:“二曰邦贼。”郑玄注:“为逆乱 者。”《后汉书· 百官志一》:“贼曹(官名) 主盗贼事。”“盗”指小偷,“贼”指强 盗;“盗”是暗窃,“贼”是明抢。“贼” 的今义指偷东西的人,词义较轻。
• (2) 词义轻重的变化 • 有些词,古义所表程度轻,今义变重;有些词, 古义程度重,今义变轻。词义的这种古今变化, 也是值得注意的。例如: • 诛——古义较轻,表示用言词责备。《周礼· 天 官· 大宰》:“八曰诛,以驭其过。”郑玄注: “诛,责让也。”贾公彦疏:“诛以驭其过者, 臣有过失非故为之者,诛,责也,则以言语责 让之,故云以驭其过也。”《广雅· 释诂》: “诛,责也。”成语“口诛笔伐”之“诛”, 即此义。后来“诛”发展出“杀戮”之义,词 义变重,今义多用,并形成“诛戮”一词。
• 瓦——古义泛指一切陶器。《说文》:“瓦, 土器已烧之总名。” 今义主要指盖房顶用 的建筑材料。 • 金——古义泛指一切金属,如“银”叫“白 金”,“铜”叫“赤金”,“铁”叫“黑 金”,等等。今义专指“黄金”。 • 禽——古义是飞鸟和走兽的通称,如《三国 志· 华佗传》:“吾有一术,名五禽之戏: 一曰虎,二曰鹿,三曰熊,四曰猿,五曰 鸟。”今义专指飞鸟。
古今词义的异同
古今词义异同的三种情况 : 1、古今意义基本相同 • 语言中的基本词汇,即语言词汇中同人们 千百年来的社会生活密切相关的最基础的 部分,具有历时的稳定性。这些词数量不 多,但在长期的历史发展过程中,其意义 基本未变。
• 名词:人、手、牛、羊、日、月、山、川、 风、雨、雷、电。

常识(3)古今词义的异同

常识(3)古今词义的异同

一、古今词义的异同古今词义的异同,概括起来主要有三种情况:1、古今词义基本未变的。

如:马、牛、山、人、手作用:保证了汉语的稳定性。

能够保持语言的稳定性,词义基本未变的词汇是语言的“基本词汇”。

2、古今词义完全不同的。

如:《尔雅·释天》:“素锦绸杠。

”[绸]古:缠绕;今:丝绸。

《楚辞·招魂》:“招具该备。

”[该]古:完备;今:应当。

此类词是学习古汉语的重点词汇。

3、古今词义发展变化的。

如:城:城墙→城市国:国都的城墙→首都→国家二、古今词义在范围上的差异古今词义在范围上的差异,有三种情况:1、词义扩大:一个词的今义范围比古义大就是“词义扩大”。

菜——古:蔬菜。

今:与“饭”相对。

睡——古:瞌睡。

今:泛指睡觉。

脸——古:目下颊上。

今:面部。

皮——古:带毛的兽皮。

今:物体表层。

词义扩大是词义发展的重要途径。

2、词义缩小:一个词的今义范围比古义小就是“词义缩小”。

宫——古:房屋。

今:指某些文化娱乐场所。

瓦——古:陶器。

今:盖屋顶的建筑材料。

臭——古:气味。

今:臭味。

丈人——古:老人。

今:岳父。

3、词义转移:一个词的词义由原来的范围转移到新的范围中叫做“词义转移”。

暂——古:突然。

今:时间短。

汤——古:热水。

今:菜汤、米汤。

领——古:脖子。

今:领子。

忙——古:心中烦乱。

今:工作多。

总结:词义扩大的特点:今义大与古义,古义包括在今义之中。

词义缩小的特点:今义小与古义,今义是古义的一部分。

词义转移的特点:新义产生之后,旧义就不存在了,新旧义之间又有一定的联系。

三、古今词义感情色彩的差异古今词义感情色彩的差异表现在褒贬与轻重两个方面。

1、褒贬不同古义褒今义贬的:复辟——古:恢复君位。

今:开历史的倒车。

爪牙——古:得力助手。

今:坏人的帮凶。

古义贬今义褒的:锻炼——古:玩弄法律进行诬陷。

今:经过实践使之提高或变好古义中性今义贬的:谤——古:批评议论。

今:诽谤。

古义中性今义褒的:客——古:外地人。

今:宾客。

请简述古今词义异同的基本情况,并举例说明。

请简述古今词义异同的基本情况,并举例说明。

请简述古今词义异同的基本情况,并举例说明。

古今词义的异同主要有以下几种情况:
1.词义的扩大:古代某些词义范围较小,如今扩大为较大的范
围。

例如,“菜”在古代指蔬菜,而现在还包括肉类、蛋类等食品。

2.词义的缩小:古代某些词义范围较大,如今缩小为较小的范
围。

例如,“臭”在古代指一切气味,现在仅指臭味。

3.词义的转移:古代某些词义与现在的意义完全不同。

例如,
“涕”古代指眼泪,而现在指鼻涕。

4.感情色彩的变化:古今某些词的感情色彩发生了变化。

例如,
“爪牙”古代指武臣或得力助手,现在一般用于贬义,指坏人的帮凶。

下面是一些具体的例子:
1.词义扩大:古代的“河”专指黄河,而现代的“河”可以指任
何河流。

2.词义缩小:古代的“河”也可以指大的水沟或小溪,而现代的
“河”仅指河流。

3.词义转移:“妻”在古代是“男子的配偶”,而现代通常用于
指“妻子的配偶”。

4.感情色彩变化:“爪牙”在古代是褒义词,表示得力助手或武
臣,而现代通常用于贬义,表示坏人的帮凶。

以上是古今词义异同的基本情况和举例说明,希望能帮助到您。

古今词义异同

古今词义异同
❖词语,那一度是词语的词语,对 诸神从前的显现之所隐瞒起来了。 词语曾经是怎样的呢?

——德国·海德格尔

❖ 《在通向语言的途中》商务印书馆, ❖ 1997,p184
❖ 语言的各方面,词汇变化最快。旧词不断消 亡,新词 不断产生,词义不断演变。在学习 古代汉语时,我们必须特别注意古今词义的 异同。
❖ 如:坐,古今坐的方式不同,词义所指的礼 仪有了变化。
❖ 虹,古人认为虹是一种有生命的虫类, 传说它能吸饮,人们叫它“虹饮”。甲骨文 中 有“出虹自北饮于河”。这是由于古今对 同一现象的认识发生了变化。
古今义异词
(1)古今词义迥异 古今词义完全不同,有些词,从形体上看,古
今一致,从意义看,迥然不同。
锻炼:古义:玩弄法律对人进行 诬陷,贬义。 《后汉书·韋彪 传》:“忠孝之人,持心近厚; 锻炼之吏,持心近薄。”注: “锻炼,犹成熟也,言深文之吏, 入人之罪,犹工冶铸陶锻炼,使 之成孰也。”
今义:通过体育运动使身体强壮, 通过实践使思想觉悟,工作能力 提高,褒义。“锻炼”完全是褒 义,如“劳动锻炼”、“思想锻 炼”、“锻炼身体”等。
蟲:《尔雅·释虫》:“有足谓之蟲,无足谓之豸。” 今 方言中,鳥称蟲蟻,麻雀称小蟲,蛇称長蟲,虎称大蟲, 仍可见端倪。(《水浒传》:大蟲)
蟲:古义:一切动物(老虎叫大蟲)今义:昆蟲。
金:古义:泛指金属; 《说文·金部》:“五色金也。” 《说文》把“银”称为“白金”,“铜”称为“赤金”, “铁”为“黑金”。可见,“金”并不单指黄金。《左 传·僖公十八年》“郑伯始朝楚,楚子赐之金,既而悔之, 与之盟,曰:‘无以铸兵。’故以铸三钟。”——楚王赐 给郑国的“金”显然是指铜,那时,铸兵器、铸钟鼎都是 用铜的。今义缩小为表示黄金 。

古今词义的异同PPT课件

古今词义的异同PPT课件

一个组成部分。)
❖ 例:臭、宫、禽、瓦、其他
返回
-
30

❖ 古义泛指各种气味。既有好闻的,也有难闻的;既 有香气,也有臭气。《周易·系辞》:“同心之言, 其臭如兰(气味象兰草一样芳香)。”在表示秽气 时在“臭”之前加“恶”,如《礼记·大学》:“如 恶恶臭。”“恶臭”指难闻的气味。
❖ 后来又泛指各种气味而专指秽气,如大家熟悉的一 句话:“与善人居,如入芝兰之室,久而不闻其香 也;与恶人居,如入鲍鱼之肆,久而不闻其臭也。”
下一页
-
22
主要表现形式有:
❖ 1、词义扩大 ❖ 2、词义缩小 ❖ 3、词义转移
返回
-
23
1、词义扩大
❖ 词义从古义过渡到今义,所反映的客观事物 的范围随之扩大,即由部分到整体,由个别 到一般,由狭窄到宽泛,采取了全面扩张的 方式,使古义成为今义外延的一个组成部分, 这种演变称为词义范围扩大。(今义大于古 义,古义包含在今义之中,成为今义外延的
返回
-
11

❖ 古义指缠绕。《尔雅·释天》:“素锦绸杠。” 郭璞注:“以白地锦韬(缠绕、套住)旗之
杆。”《九歌·湘君》:“薜荔柏兮蕙绸。”
王逸注:“绸,缚束也。”
❖ 今义为丝织品的名称。
返回
-
12

❖ 古代常用义为完备。《楚辞·招魂》:“招 具该备,永啸呼些。”王逸注:“该。 亦备也。言撰设甘美招魂之具,靡不毕 备,故长啸大呼以招君也。”《方言》 卷十二:“备、该,咸也。”
一个组成部分。)
❖ 例:菜、睡、粮、皮、其他
返回
-
24

❖ 古义专指蔬菜。《说文·艹部》:“菜草之可食者。” 《礼记·学记》:“大学始教,皮弁祭菜。”注: “菜,谓芹藻之属。”到了宋代,菜仍不含肉、蛋 等副食。罗大经在《鹤林玉露》记载:仇泰然对一 幕僚说:“某为太守,居常不敢食肉,只是吃菜; 公为小官,乃敢食肉,定非廉士。”这里“菜”与 “肉”区别明显。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古今词义异同一、古今词义(词汇)的传承与存废1、古用今废词指在汉语历史上被淘汰、已经失去了交际作用、随旧事物的消亡而消失的词。

如:区分牲畜种类的词:羜,五月生羔;羳,黄肚羊;犙,三岁牛;牭,四岁牛。

古代官职等级:君、臣、仆、吏、奴、婢、大夫、尚书、丞相。

古祭祀名:祠,春祭;礿,夏祭;禅,祭天;社,祭地。

2、古今义同词多为基本词汇,古今意义和用法基本相同,个别词义所指仍有细微差别。

如:坐,古今坐的方法不同,词义所指的礼仪有了变化。

3、古今异义词(1)完全不同:在阅读文献时一定要注意。

绸:古义指缠绕,《尔雅•释天》:“素锦绸杠。

”郭璞注:“以白地锦韬(缠绕、套住)旗之杆。

”《九歌•湘君》:“薜荔柏兮蕙绸。

”王逸注:“绸,缚束也。

”今义为丝织品的名称。

该:古代常用义为完备。

《楚辞•招魂》:“招具该备,永啸呼些。

”王逸注:“该。

亦备也。

言撰设甘美招魂之具,靡不毕备,故长啸大呼以招君也。

”《方言》卷十二:“备、该,咸也。

”现常用意义为“应当”。

成语“言简意赅”一词中,“赅”与“该”义同而形异。

抢:《战国策•秦策》:“布衣之怒,亦免冠徒跣,以头抢地耳。

”《庄子•逍遥游》:“我决起而飞,抢榆枋。

”两处的“抢”皆“碰、撞”之义。

行李:古指外交使节,指人不指物。

《左传•僖公三十年》:“若舍郑以为东道主,行李之往来,共其乏困。

”今指出行时携带的东西,指物不指人。

(2)同中有异,古今意义之间存在细微差别。

汉语中大多数的词古义和今义既有联系又有差别。

“怜”古今都有可怜的意思,但是古代还有“爱”的意思。

如:《史记•项羽本纪》“纵江东父老怜而王我,我何面目见之?”“售”古今都有卖东西的意思,但是“售”在古代强调的是卖的结果,即把东西卖出去,卖掉。

《晏子春秋》:“而酒酸不售。

”意思是直到酒味变酸了也卖不掉。

而今天“售”指卖的行为。

“睡”古今都有睡的意思,但是它在古代专指打瞌睡。

如:《战国策•苏秦连横约从》:“读书欲睡,引锥自刺其股。

”现在则泛指所有的睡觉。

古今词义的差别有时可以相当细微,容易造成误解。

对于古今词义的细微差别,在学习中尤应注意分辨。

例如“劝”在古代表示对人的鼓励、劝勉。

如《鞌之战》:“人不难以死免其君,我戮之不祥。

赦之,以劝事君者。

”即以此来鼓励事奉国君的人。

《国语•越语》:“果行,国人皆劝。

父勉其子,兄勉其弟,妇勉其夫。

”又如“劝学”、“劝农”都是鼓励的意思。

今义为劝说。

但是人们常会从现代语感出发,把“劝”简单地理解成劝说(劝解)。

又如“敌”在古代是匹敌、相对等的意思。

《左传》有“凡公女嫁于敌国”的说法。

意思是国君的女儿嫁到大小对等的诸侯国去(即门当户对的意思)。

但是人们从许多语感出发,会把“敌国”误解为敌对的国家。

给:古常用义为供给。

《战国策•齐策》:“孟尝君使人给其食用,无使乏。

”今常用义为给。

勤:古常用义为辛劳、辛苦,与“逸”相对。

《论语•微子》:“四体不勤,五谷不分,孰为夫子?”今常用义为勤劳、勤快。

访:古义为询问、咨询。

《左传•僖公三十二年》:“穆公访诸蹇叔。

”今义为探访、访问。

二、古今词义的差异古今词义在各方面都表现着差异,主要分为以下几个方面:词义范围、词义感情色彩、词义程度轻重等。

下面分别予以说明:(一)词义范围不同1、词义范围扩大(简称词义扩大)词义从古义过渡到今义,所反映的客观事物的范围随之扩大,即由部分到整体,由个别到一般,由狭窄到宽泛,采取了全面扩张的方式,使古义成为今义外延的一个组成部分,这种演变称为词义范围扩大。

(今义大于古义,古义包含在今义之中,成为今义外延的一个组成部分。

)例:①菜:古义专指蔬菜,《说文•艹部》:“菜草之可食者。

”《礼记•学记》:“大学始教,皮弁祭菜。

”注:“菜,谓芹藻之属。

”到了宋代,菜仍不含肉、蛋等副食。

罗大经在《鹤林玉露》记载:仇泰然对一幕僚说:“某为太守,居常不敢食肉,只是吃菜;公为小官,乃敢食肉,定非廉士。

”这里“菜”与“肉”分别画然。

到了吴敬梓《儒林外史》时,菜已经由专指蔬菜而兼指肉、蛋等副食了。

如该书第四十二回:“都是些燕窝、鸭子、鸡、鱼……那菜一碗一碗的端上来。

”这里的“菜”显然指前面的“鸭子、鸡、鱼”等。

“菜”的意义演变可以用下图表示:古义今义义素一蔬菜蔬菜义素二肉蛋奶等副食②睡:古义指打盹。

《说文•目部》:“坐寐也。

”《史记•商君列传》:“孝公既见卫鞅,语事良久,孝公时时睡,弗听。

”《史记•苏秦列传》:“读书欲睡,引锥自刺其股,血流至足。

”苏轼《秋声赋》:“童子莫对,垂头而睡。

”以上几例中“睡”均为“坐寐”义。

后来“睡”由“坐寐”发展到各种方式的睡觉。

苏轼《海棠诗》:“只恐夜深花睡去,故烧高烛照红妆。

”古义今义义素一打盹打盹义素二其它睡觉方式③粮:古义指外出时随身携带的(供旅行者吃的)干粮。

《庄子•逍遥游》:“适莽苍者,三餐而反,腹犹果然;适百里者,宿舂粮;适千里者,三月聚粮。

”唐陆德明《经典释文》注:“居家为食,行道曰粮。

”后来泛指各种粮食。

《晋书•吴隐之传》:“每月初得禄,裁留身粮,其余悉分授亲族。

”《后汉书•和帝纪》:“诏贷被灾诸郡民种粮。

”这两处的“粮”均泛指所有粮食,尤其是后面一句,能做种粮的“粮”显然不是指“干粮”。

现在所说的“粮”也是干湿生熟均可。

古义今义义素一(供旅行者吃的)干粮(供旅行者吃的)干粮义素二其它各种粮食④江:古专指长江。

《水经注•江水》:“江水又东,径巫峡。

”今泛指多条河流。

陆云《答兄平原》:“南津有绝济,北渚无河梁。

”⑤河:古专指黄河。

《山海经•海外北经》:“饮于河渭,河渭不足,北饮大泽。

”今泛指多条河流。

杜甫《秋兴八首》其七:“关塞极天唯鸟道,江湖满地一渔翁。

”⑥皮:古专指兽皮。

今泛指多种事物的表面部分以及皮一样的东西。

成语“皮之不存,毛将焉傅”中的“皮”即为古义。

《左传•僖公十四年》:“皮之不存,毛将安傅?”《左传•襄公二十一年》:“譬于禽兽,臣食其肉而寝处其皮矣。

”《礼记•坊记》郑玄注:“古者杀牲,食其肉,坐其皮。

”⑦响:古专指回声。

《水经注•江水》:“空谷传响,哀转久绝。

”今泛指声音。

洛宾王《在狱鸣蝉》:“露重飞难进,风多响宜沈。

”⑧唱:古义指领唱。

《诗经•郑风•萚兮》:“叔兮伯兮,唱予和女。

”今泛指唱歌。

王勃《腾王阁序》:“渔舟唱晚,响穷彭蠡之滨。

”⑨焚:《说文》:“焚,烧田也。

”本义是放火烧山林进行围猎(“田”的意思是田猎,后来写作“畋”)。

《左传•子产说范宣子轻币》:“象有齿以焚其身。

”意思是大象因为有价值昂贵的象牙,因而导致自身遭受围猎。

又如《孟子•许行》:“益烈山泽而焚之,禽兽逃匿。

”后来“焚”的意义范围扩大,泛指一切焚烧此外,“雄、雌、牙、齿”等词也表现出词义范围的扩大。

⑩牙齿:“口有牙有齿,齿当唇,牙当车,齿相直也,牙相入也。

”2、词义范围缩小(简称词义缩小)词义从古义过渡到今义,所反映的客观事物的范围随之缩小,即由整体到部分,由一般到个别,由宽泛到狭窄,采取了全面收敛的方式,使今义成为古义外延的一个组成部分,这种演变称为词义范围缩小。

(今义小于古义,今义包含在古义之中,成为古义外延的一个组成部分。

)例:①臭:古义泛指各种气味。

既有好闻的,也有难闻的;既有香气,也有臭气。

《周易•系辞》:“同心之言,其臭如兰(气味象兰草一样芳香)。

”在表示秽气时在“臭”之前加“恶”,如《礼记•大学》:“如恶恶臭。

”“恶臭”指难闻的气味。

后来从又泛指各种气味而专指秽气,如大家熟悉的一句话:“与善人居,如入芝兰之室,久而不闻其香也;与恶人居,如入鲍鱼之肆,久而不闻其臭也。

”这里“臭”和“香”相对,显然指秽气。

②宫:古代所有人居住的房子都称“宫”。

《说文•宀部》:“宫,室也。

”《周易•困卦》:“入于其宫,不见其妻,凶。

”《墨子•节用中》:“古者人之始生,未有宫室之时,因陵丘掘穴而处焉。

”《经典释文•尔雅音义》:“宫,古者贵贱同称宫,秦汉以来,惟王者所居为宫也。

”先秦无论贵贱所住的地方皆称宫,自秦始皇始专指皇帝所住的地方。

随着封建社会的灭亡,“宫”的意义范围又进一步缩小,现在指一些群众集会的地方,如“文化宫”、“少年宫”、“科技宫”等。

③禽:古义为飞禽走兽的总称。

《白虎通》:“禽者何?鸟兽之总名。

”《周礼•天官•庖人》:“有六禽。

”郑玄注:“宜为羔、豚、犊、麛、雉、雁。

”《三国志•魏书•方技传》:“吾有一术,名五禽之戏。

一曰虎,二曰鹿,三曰熊,四曰猿,五曰鸟。

”后来词义范围缩小专指鸟类,如《尔雅•释鸟》:“二足而羽者谓之禽,四足而毛者谓之兽。

”④虫:古代对动物的总称。

《尔雅•释虫》:“有足谓之虫,无足谓之豸。

”《大戴礼记•易本命》:“有羽之虫三百六十,而凤凰为之长;有毛之虫三百六十,而麒麟为之长;有甲之虫三百六十,而神龟为之长;有鳞之虫三百六十,而蛟龙为之长;倮之虫三百六十,而圣人为之长。

”后指人以外的其它动物,《西游记》第一回:“如今人虫之内,惟有三等名色,不伏阎王老子所管。

”再后来专指昆虫。

今方言中,鸟称虫蚁,麻雀称小虫,蛇称长虫,虎称大虫,仍可见端倪。

⑤瓦:古义指陶器的总名。

《说文•瓦部》:“土器已烧之总名。

”今专指一种建筑材料。

《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秦军鼓噪勒兵,武安屋瓦尽震。

”⑥谷:古义泛指各种粮食作物。

《诗经•豳风•七月》:“其始播百谷。

”《孟子•滕文公上》:“树艺五谷。

”今专指一种农业作物——谷子。

贾思勰《齐民要术•种谷》:“凡谷,成熟有早晚。

”⑦子:古义为子女的总称。

《论语•公冶长》:“子谓公冶长,‘可妻也。

虽在缧绁之中,非其罪也。

’以其子妻之。

”后专指儿子。

《战国策•赵策》:“父母之爱其子,则为之计深远。

”⑧坟:古义指大土堆。

《九歌•哀郢》:“登大坟以远望兮,聊以舒吾忧心。

”后指坟墓。

《礼记•檀弓上》:“古者墓而不坟。

”⑨金:古义指金属的总称。

《说文•金部》:“五色金也。

”《周易•系辞上》:“二人同心,其利断金。

”后专指黄金。

《世说新语•德行》:“管宁、华歆共园中锄菜,见地有片金。

”此外,人们的称谓“朕、丈夫、丈人”等也属于词义范围缩小的例子。

3、词义范围转移(词义转移)词义在发展演变过程中,今义古义之间不存在类属关系,只是具有一定的联系。

词义范围由某一事类转移到另一事类,由甲范围变为了乙范围。

如:①羹:古义指带汁的肉。

《左传•隐公元年》:“小人有母,皆尝小人之食矣,未尝君之羹。

”《史记•项羽本纪》:“吾翁即若翁,必欲烹而翁,则幸分我一杯羹。

”亦指带汤煮熟的蔬菜,《韩非子•五蠹》:“粝粢之食,藜藿之羹。

”古诗《十五从军行》:“舂谷持作饭,采葵持作羹。

”后来指汤类的食品,王建《新嫁娘》:“三日入厨下,洗手作羹汤。

”“羹”“汤”同义连文。

如今之牛肉羹、粟米羹、莲子羹等。

古义今义带汁的肉汤类的食品②涕:古义指眼泪。

《庄子•大宗师》:“孟孙才其母死,哭泣无涕,中心不戚。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