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明清家具之美学特征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国明清家具之美学特征

我国古典家具尤其是明清家具,是中华民族在其漫长发展岁月中,以勤劳和智慧为人类文化历史创造的境界独到、风范高雅的工艺造物;并以其沉静典雅、平淡含蓄、心物化一的美学风范,成为世界家具艺术宝库中一朵魅力永恒的奇葩。

就地取材,是人类适应自然环境,创造满足日常生活需要的物质产品最基本准则。人对天然材料的认识和利用,常常是一个民族、一个国家、一个地区文明程度的重要标志。由于明清家具所处的历史背景不同,其用材体现出各自独有的美学特征,成为一种特殊的家具文化现象。

一、明式家具用材之美学特征

中国传统家具主要使用各种国产木材,进入明代,因硬木家具的逐渐普及,以及家具制造要求的不断提高,开始从海外输入各种硬木材。而且1405年至1433年间,郑和七下西洋,带回了大量优质木材,如花梨、紫檀、鸡翅木、红木、乌木等硬木木材。在考究的明及清代家具中,由贵重的硬木家具代替了传统的漆木家具,充分显现材质的天然纹理和色泽。

明式家具历来为文人学士所青睐和推崇,并讲究不同木材的质地和色泽拼合搭配,追求天然纹理的优美和清丽,其中用材以花梨、鸡翅木、瘿木等硬木较多。

1、榉木及其家具

榉木为落叶乔木,产于我国南方。它木质坚硬,纹理优美,呈排列有序的波状重叠花纹,色泽明丽,为黄色。

由于榉木有产量多、价格低,质坚纹美的特点,明初在江南民间大量生产榉木家具,这是古人在长期生产实践中对家具物性自然属性不断认识的结果,渐渐改变几千来习惯于漆木家具的生产和使用。

榉木家具是我国硬木家具先导,起到了开创性作用。直至明代中期,才开始进一步采用其它高级硬木,如花梨、鸡翅木、紫檀,尽管这些木材大多来自南洋各地,但人们仍不惜耗资竞相追求,成为一种时尚。

2、花梨木及其家具

花梨木产地为我国浙江、江西、湖北、云南、广东,亚洲南部及南洋诸岛,是一种阔叶高干乔木。它具有坚硬而不过重,色泽鲜明,棕眼细密,纹理美丽并富有变化,在华贵中带有素雅之美。

明代及清前期,多使用花梨木制成家具。人们利用花梨木色泽橙黄而有闪光,纹理如行云流水般流畅的特性,赋予家具以简洁明快、线条流畅的艺术品性和审美感觉,从而给以花梨木为代表的明式家具注入了淳厚的文人气质。明式家具的传世品中,花梨木家具有相当数量。清代中期以后,花梨木家具极少见有。

3、鸡翅木主要产于南亚及东南亚,我国广东、海南也有少量生产。它属于红豆木类,计约40种,在我国生产有26种,素以材质坚硬、纹理奇美而著称。

鸡翅木,是各类硬木中最坚硬的一种,带有“木里含沙石”之说。此木具有一种特殊罕见而又非常明显的纹理,由于光照时间不同,还会产生各种不同色调,有暗红色、棕红色等。因其表面纹理好似鸡翅羽毛的光泽,故称“鸡翅木”,与紫檀的深沉和花梨的鲜美相比,有一种不拘一格的艺术韵味。

“红豆生南国,春来发几枝。愿君多采颉,此物最相思。”文人墨客的吟诵抒怀,使它更加令人向往和珍爱。由于这种文化氛围,在明代江南地区更多地出现了鸡翅木家具。

4、铁力木及其家具

铁力木又称为“铁梨木”、“铁栗木”,为藤黄科常绿大乔木,树干高大通直,是热带亚洲特有贵重木材。原产于东印度,我国广西亦有出产。新伐的铁力木心材呈现红褐色,露大气中转深,呈黑褐或紫褐色,边材色略浅,但仍呈显著的褐色。结构细而匀,纹理美观略斜,与鸡翅木相似,只是纹理稍粗。材质极重,且极为坚硬强韧,不易锯刨,干燥速度须迟缓,干后不易变形,抗腐性强,对于白蚁和虫害抵抗力大。

因铁力木树种高大,大材易得,故明清时期的铁力木家具体量大多比较宽大,用料壮硕,且经久耐用。在明清两代家具中,都能寻到铁力木家具的实例,以明式风格为多。在明式家具中,铁力木家具以其厚重朴拙的风格表现着自己,如大罗汉床、长达3米以上的架几案和翘头案。

以铁力木制作家具坚重沉稳,色泽纹理颇似鸡翅木。清代中期以后多以此木仿鸡翅木家具,以至于所谓“鸡翅木”家具反而多起来,价格则明显低于紫檀和花梨木家具。

在清代前期,家具仍处于沿袭与继承明代传统风格的状态,大量制作“明式家具”,在品种与形制上并无多大变化。至康熙年间,明式家具在局部风格上逐渐发生了变化,出现了不同明式的“清式意趣”。

二、清式家具用材之美学特征

清代家具出现于清康熙年间,盛行于乾隆时期,具体是指清代中、后期(18世纪中叶-19世纪中叶)的家具。其中清代中期,即康熙末、雍正、乾隆至嘉庆这段历史上公认的“清盛世”时期家具成为“清式家具”的代表。

清式家具既是历史发展的产物,也是满汉文化相结合的统一。其风格是由于社会环境、生活习俗和艺术趣味的变化所致。雍正至乾隆,清帝国臻于极盛,经济繁荣,国库充实,全国普遍呈现出繁荣昌盛的景象,清式家具生产也达到了高峰。

在用材上,清代中期家具,尤其是宫中家具,常用色泽深、质地密、纹理细的珍贵硬木。其中以紫檀木为首选,其次是花梨木和鸡翅木。用料讲究清一色,各种木料互不接用,为了保证外观色泽纹理的一致和坚固牢靠。清代中期以后,紫檀、花梨、鸡木材料告缺,此三种材料制作的家具日渐减少,遂以红木代替,因此,清代乾隆以后的高级家具多数采用红木。

1、紫檀木及其家具

紫檀典型的热带珍贵树种,主要产于印度及马来半岛、菲律宾等地,我国湖广、云南一带也有少量出产。紫檀质硬而密,颜色深沉,呈现紫黑色,微有芳香,质地细腻光滑,木纹多呈悦目的带向绞丝状花纹(俗称“蟹爪纹”)。表面经打磨抛光后具有绸缎一般质感、金属一般光泽,细看可见秀美多变纹理,近之可闻缕缕清香之气。其抗腐性甚强,极耐水浸,即使干燥后仍是投水即沉。

紫檀木代表了清式家具的文化属性,特别是精雕细刻、百宝镶嵌、描金装饰之后,恰好吻合清朝权贵和富豪们追求奢华、显赫之风,与明代花梨木家具的审美情趣迥然不同,形成了清代家具独有的精神风貌。

我国自古即认为紫檀是最名贵的木材之一,这种紫檀在明代尚产于广西、湖广一代,但随着对紫檀需求量的不断增大,特别是皇家官府的大规模采购,导致紫檀木的采伐由国内扩展到了东南亚及南洋列岛。到了清代中期前后,就连南洋列岛所产生的细小紫檀木也被砍伐殆尽,以至造成紫檀来源的枯竭。因此,清中期以后制作家具就以红木替代紫檀了。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