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税法基本知识
第一章税法基础知识
劳动力再生产 需要
物质资料再生产 需要
家庭 厂商
生活资料 生产资料
私人 物品
• 私人物品的特征:消费的排他性和竞争性
公共需要
家庭、厂商共同的需要
(生活、生产共同的外 部条件,如:和平的环 境、便捷的交通、良好 的公共服务设施等)
政府
(中央、 地方)
公共 物品
• 公共物品的特征:消费的非排他性和非竞争性 • 结论之一:
• 政府要采取宏观经济政策,调控经济。主要 政策有: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
• 税收政策是财政政策的重要手段之一。是实 现经济稳定增长的重要经济杠杆。
1.2 税收要素
•
• 1.税收 •
•
主体
课征 主体
缴纳 主体
课税主体: 各级立法机关
征税 主体
税务机关 国税、地税
财政部门
法人
海关
自然人
• 注意:纳税人与负税人、代征人的联系与区别
案例 纳税人?负税人?
• 一电视机厂为配合
税法宣传,同时也为 电视机的销售量,提 高市场占有率,策划 出这样一个营销方案: 在产品宣传单的醒目 位置上标有“亲爱的 顾客,当您购买我厂 的产品后,您将很荣 幸地成为了我国的纳 税人。”
分析在这个案例中,当顾客
购买电视机后,电视机厂将就 这笔销售额缴纳流转税,而税 款已加在销售额中通过商品交 易转嫁给顾客承担。此时电视 机厂才是纳税人,顾客则是负 税人 。 鉴此,宣传单应该改 为“亲爱的顾客,当您购买我 厂的产品后,您将很荣幸地为 国家税收作出了贡献” 或 “亲爱的顾客,当您购买我厂 的产品后,您将很荣幸地承担 了我厂的税负,我厂将提供优 质的售后服务予以真诚回馈。”
市场经济运行中的政府与税收
税法基础知识课件
税法基础知识课件第一章:税法概述一、税法的定义和作用税法是国家用法律规范纳税关系的专门法律体系。
其作用主要包括调节纳税义务人与国家之间的税收关系、调控经济发展、实现社会公平等。
二、税法的基本原则1. 法定原则:税法的设定和实施必须以法律为依据。
2. 等价原则:纳税人应按照税收法律规定的方式和税率,以合法的课税对象满足纳税义务。
3. 比例原则:税法规定的税额应与课税标准之间存在一定的比例关系。
4. 公平原则:税法应当符合社会公平正义的要求,合理分担税收负担。
第二章:税收的分类一、按征收主体划分1. 中央税:由中央政府征收的税收,如企业所得税、个人所得税等。
2. 地方税:由地方政府征收的税收,如房产税、土地增值税等。
二、按征收对象划分1. 直接税:纳税人直接承担税负的税收,如个人所得税、企业所得税等。
2. 间接税:由纳税人作为经营者向消费者转嫁的税收,如增值税、消费税等。
三、按税收来源划分1. 国内税:来源于经济活动在国内产生的税收,如增值税、企业所得税等。
2. 对外税:来源于经济活动与外国之间的税收,如关税、出口退税等。
第三章:税收的基本原则和制度一、税收的基本原则1. 性质一致原则:同一种税收在不同的征收主体之间应保持统一。
2. 简易和便利原则:税收征收应简明、便于纳税人操作。
3. 适度纳税原则:税收应根据纳税人的经济能力进行合理的征收。
4. 会计核算原则:纳税人应按照会计核算规定进行税款计算和申报抵扣。
二、税收的制度1. 税基核查制度:税务机关对纳税人的经济业务进行核查,确保纳税申报的真实性和合法性。
2. 税收征收制度:税务机关按法定程序对纳税人进行税款的征收与管理。
3. 税收优惠制度:根据国家政策对符合条件的纳税人给予减免、减税或免税等优惠政策。
4. 税收征管制度:就税收的征管活动进行规范和管理,包括税收登记、税款征收、纳税申报等。
第四章:税法的基本理论一、税收的收入理论:税收是国家财政收入的主要来源,为国家提供公共事业运行所需的资金支持。
第一章 税法基础知识
❖ 税法
内容体系
一、税法基础理论
税收、特征、税法、二者的关系、税收法律 关系的构成、税收的构成要素(纳税人、征 税对象、税率等)、分类、作用等
二、税收实体法
例:增值税
消费税
营业税 个人所得税、企业 所得税等等
三、税收程序法
税收征收管理法(征管法)
2
第一章 税法基础知识
❖ 本章基本知识
❖ 1、税法及税收法律关系 ❖ 2、现行税法体系
只作为价格之外的附加。
39
❖ (四)按照税收课税标准不同分类: ❖ 1、从价税:按征税对象的价格计税。 ❖ 2、从量税:按征税对象的计量单位计税。
❖ (五)按照税收缴纳的形式划分: ❖ 1、实物税:以实物形式缴纳的税。 ❖ 2、货币税:以货币形式缴纳的税。 ❖ 3、力役税:以提供劳务的形式缴纳的税。
❖ 2、代扣代缴义务人
16
❖ (二)征税对象 1、征税对象 又称课税对象,或课税客体,是指对什么征税,这里的“什 么” 就是征税对象,即征税的目的物。
❖ 例如:所得税 :应税所得 增值税:商品或劳务在生产和流通过程中产生的增值
额。 房产税:房屋
17
❖ (三)、税目 在征税对象总范围内规定的具体征税的项目,叫税目,它
行为的出现为标志。 ❖ 2、税收法律关系的变更 ❖ 3、税收法律关系的消灭
11
第二节 现行税法体系
❖ 税法体系 ❖ 税收制度分为简单型税制和复合型税制 ❖ 三个层次的税制:税法构成要素、税种设置、
规范税收立法及征收程序的法律规范。
12
❖ 三、税法的构成要素 ❖ 税法的构成要素:是指国家对每一种税(即税种)
包括耕地占用税、车辆购置税、城市维护建设税、固 定资产投资方向调节税 ❖ 5、资源税:以自然资源为征税对象的税包括资源税、 城镇土地使用税、土地增值税。
第一章税法基础知识
(二)程序性要素
1、纳税义务发生时间:纳税人发生应税行为应当承担纳
税义务的起始时间。
2、纳税期限
纳税期限是纳税人向政府缴纳税款的法定期限。 (一)按期纳税(流转税) 按期纳税是根据纳税义务发生时间,通过确定纳税间隔期, 实行按日纳税。 (二)按次纳税(耕地占用税) 按次纳税是根据纳税行为的发生次数确定纳税期限。 (三)按年计征,分期预缴(企业所得税、房产税、土地使 用税) 按年计征,分期预缴是按规定期限预缴税款,年度结算后汇 算清缴,多退少补。
24
3、纳税地点
所谓纳税地点,是纳税人应当缴纳税款的地点。 主要有以下五种形式: (1)就地纳税 (2)合并纳税 (3)外出经营纳税 (4)汇总缴库 (5)口岸纳税
二、税种设置
25
税种分类
增值税 消费税 营业税 关税 资源税
税种名称
作用 主要在生产、流通和服务领域发挥调节作 用
流转税类
资源税类 所得税类
税收法律
全国人大及常委会授权国务院 制定的暂行规定及条例 国务院制定的税收行政法规
税收法规 地方人大及常委会制定的税收 地方性法规
国务院税务主管部门制定的税 收部门规章
税收规章 地方政府制定的税总局和海关 总署。该级次规章不得与宪法、法律法规相抵触
在法律法规明确授权的前提下进行,不得与税后 法律、行政法规相抵触
全率累 进税率
超率累 进税率
以征税对象的相对率划分若干级距,分 别规定相应的差别税率,相对率每超过 一个级距的,对超过部分就按高一级的 税率计算征税
土地增值税
17
单一 比例税率 产品差别 比例税率 比 例 税 率
(现在无) 增值税 营业税 城市维护建设税
差别 比例税率
税法基础知识
第一章税法概述第一节税收概述税收是国家为了实现其职能,依据政治权力,按照法律规定的标准,强制地向纳税人无偿征收货币或实物所形成的特定分配关系,是国家取得财政收入的主要方式。
特征:强制性、无偿性、固定性第二节税法一、税法的分类1、按基本内容和效力分:税收基本法和税收普通法我国目前没有税收基本法2、按职能作用分:税收实体法和税收程序法3、按征税对象分:流转税法、所得税法、财产税法、行为税法、资源税法二、税法的制定(税法的渊源)1、人大和人大常委会制定税收法律2、人大或人大常委授权国务院制定暂行规定或条例3、国务院制定税收行政法规4、地方人大及常委制定税收地方性法规5、国务院税务主管部门制定税收规章6、地方政府制定税收地方规章三、税法的构成要素(一)纳税人(二)征税对象(三)税目(四)税率1、比例税率:增值税、营业税、所得税、关税、契税等。
2、超额累进税率:个人所得税中工资薪金所得、加成所得等。
3、定额税率:资源税、消费税中的啤酒黄酒等。
4、超率累进税率:土地增值税(五)纳税环节(六)纳税期限(七)纳税地点(八)加成征税、减免税(九)罚则(违法处理)第三节税收法律关系的三个要素一、主体1、征税主体:国家税务机关、海关(财政机关)2、纳税主体:法人、自然人、其他组织、在华的外国企业,组织,个人、在华没有机构场所但境内有所得的外国企业或组织.二、客体,即征税对象,是区别税与税的标志.三、内容,包括权利和义务两个方面。
税务机关的权利:征税、检查、处罚.税务机关的义务:宣传咨询、及时缴纳国库、受理纳税人申诉纳税人的权利:申请退还权、延期纳税权、申请减免税权、申请复议权、提起诉讼权纳税人的义务:办理税务登记、纳税申报、接受税务检查、依法缴纳税法。
注意:①税收法律关系中主体双方的权利义务不对等;②纳税人与税务机关发生争执,必须先交税。
第四节本章近年注会考试试题(选)(近年来本章分值:1-2分)一、单选1、税收管理体制的核心内容是()。
第1章 税法基础知识
增值税在销售环节,消费税在生产、加工、进口环节
所得税在分配环节纳税等。
7、纳税期限 指纳税人在发生纳税义务后按照税法的规定缴纳税款的时间。如增值税的纳税期限分别为 1日、3日、5日、10日、15日、1个月或者一个季度。
区分: 纳税义务发生时间 缴库期限
8、纳税地点
内容
法律地位平等 权利义务不对等
征税 对象
生产经营所得(所得税); 财产(财产税); 货物销售收入(流转税)
内容 主体
税务机关 (行政 机关)
纳税义务人
权利
义务
征税、纳税检查、处罚
向纳税人宣传、咨询、辅导解 读;税款上缴国库;受理有关 纳税争议的申诉
多缴税款申请退还;延期纳税 权;依法申请减免税权;申请 复议、提起诉讼
税法要素,是指各种单行税种法具有的共同的基本构成要素的总称。
(一)总则
(七)纳税期限
(二)纳税义务人 (八)纳税地点
(三)征税对象 (九)税收优惠
(四)税目
(十)罚则
(五)税率
(十一)附则
(六)纳税环节
• 1.总则 • 立法依据、立法目的、立法原则
• 2.纳税义务人 • 纳税主体:税法规定的直接具有纳税义务的单位和个人 • 区分:代扣代缴义务人和代收代缴义务人
四、税法的实施 1、法律优先原则,层次高的法律优于层次低的法律; 2、法律不溯及既往原则 3、新法优于旧法原则 4、同一层次,特别法优于普通法 5、实体从旧,程序法从新 6、程序优于实体原则 7、国际法优于国内法
五、我国现行税法体系的内容
税法体系:【税收制度】从法律角度讲,一个国家在一定时期内、一定体制下以法定形式规定的各种 税收法律、法规的总和。
税法第一章知识点总结汇总
税法第一章知识点总结汇总一、税法的基本概念税法是指国家法律对纳税人及其财产所征用的税收的法律规范的总称。
税收是国家的一种特殊收入,是国家通过税法规定按照一定的税率和征税方式从纳税人上征收的,并用于国家支出的财政资源。
税法作为一部经济法律,它的性质是经济法律;它是一部行政法律,也是一部财政法律。
二、税法的基本原则1. 税法公平原则:税法对纳税人在预先设定的税制下所应缴纳的税款进行适当的调节,确保税收的公平和合理性。
实行贫富征税公平原则,社会公共利益与纳税人的个人利益公平博弈和统一。
2. 税法平等原则:税法实行纳税人在同等条件下应纳税款的金额。
纳税人在税法面前一律平等,不存在任何歧视性与差别性。
3. 税法合法原则:税法对纳税人所应纳税金数额数量以及纳税方式的跟踪以及在严格并有操作性的法律根据和法律程序基础上约束与调节纳税人其税金义务。
4. 税法便民原则:税法的立法内容设立利用妥善措施,简化法定体例,方便纳税人遵从税法,通过地方税额,产权税交纳纳税程序便利,简化并作用,实现方便纳税人。
5. 税法宽松原则:税法在应对内外因素变化,具备灵活性,实事求是,高效运用税法机能应对税收实施。
在经济社会因素政策环境骤变因素,应调整税率,做一些特别政策安排,其他稳定特征,激励经济稳定发展。
三、税法的主要内容1. 税收体系:税收体系是指国家制定的用来拨付国家财政收入的税收制度。
税收体系包含了税收的种类、范围、税率、征收方式和税收目的。
主要包含了国税、地方税和非税收入。
2. 纳税人:纳税人是指应按照法律规定应当承担纳税责任的单位或者个人。
纳税人分为纳税义务人和纳税委托人,根据税法法规确定并实施纳税义务的单位性质的法人和自然人。
3. 税务管理机关:税务管理机关由国家税务局和地方税务局组成。
国家税务局管辖全国的税收管理工作,地方税务局主要负责地方税收管理。
4. 税收政策:税收政策是国家对税收进行宏观调控、控制和分配的政策。
税收政策的目的是调节经济适可采用财政投入与支出及其既定政策要求和各种经济社会政策和经济社会活动的整个税收制度。
税法知识基础知识点
第一章:税法概念及体系(一)财政学上税收概念☐王国清等:税收是国家为了实现其职能,凭借政治权力,参与一部分社会产品或国民收入分配与再分配所进行的一系列经济活动。
(二)法学意义上的税收概念☐税收是国家或其他公法团体为财政收入或其他附带目的,对满足法定构成要件的人强制课予的无对价金钱给付义务。
(刘剑文,2004)☐ 1. 税收的权利主体是国家或地方自治团体;☐ 2 税收的义务主体包括自然人和法人;公民、外国人、财产权☐ 3 税收以财政收入为主要目的或附随目的;宪法国家职责,管制诱导☐ 4 税收以满足法定构成要件为前提条件;☐ 5 税收是一种公法上的金钱给付义务;为什么;税收与私法之债(依据、优越、限制)☐ 6 税收是一种无对价的给付;法律层次;宪法层次☐7 税收是一种强制性的给付;税收与捐赠(发生、实现);税收自愿与非自愿;☐宪法上的税收概念1 税是面向不特定公众强制征收的无对价金钱给付;2 税是遵从宪法最低约束的给付:税收法定主义、公平课税原则、比例原则3 税是用于合宪开支的给付;二税法概念和特征☐税法是国家权力机关及其授权的行政机关制定的调整税收关系的法律规范的总称(罗玉珍,1993;徐孟洲,1999)。
☐(1)税法的调整对象是税收关系,有关税收活动的各种社会关系的总和;如税收征纳关系、纳税人与国家的关系、税收权限划分关系、税收救济关系、国家间税收权益分配关系等。
(2)税法是调整税收关系的法律规范的总称。
税法区别于其他法律规范的个性:☐(1)结构的固定性。
1 税种与税种法的相对应性;2 税收要素的固定性;(2)实体规范和程序规范的统一。
(3)技术性。
复杂的制度设计,实体法和程序法。
(4)经济性。
调节微观经济和宏观经济。
☐此外,保障国家公共品供给职能;调整和确认税收关系;由一系列单行税收法律文本构成的法律规范的总和。
三税法的性质和作用二)税法的作用☐(1)税法是税收基本职能得以实现的法律保障。
税收的财政收入职能、资源配置及宏观调控职能、公平收入分配职能☐(2)税法是调整税收关系,保证各方主体合法权益,维护正常税收秩序的准则。
税法各章知识点总结
税法各章知识点总结第一章税法的基本概念和原则税法的基本概念和原则是税法的基础和核心,是我们学习和理解税法的出发点。
税法的基本概念包括税收、纳税人、纳税义务等,税法的基本原则包括平等原则、公平原则、合法原则、稳定原则等。
对这些基本概念和原则的理解是学习税法的第一步。
第二章税法的适用范围和对象税法适用的范围和对象是指税法规定的适用条件和纳税人的范围。
税法的适用范围包括税法的适用时间、地域、对象等方面的规定。
纳税人的范围包括自然人、法人、其他组织等。
对税法的适用范围和对象的了解有利于我们正确理解和遵守税法规定。
第三章税法的税种和征税方式税法的税种和征税方式是税法的重要内容,它涉及到具体的税种和税收的征收方式。
税种包括直接税和间接税等,征税方式包括比例税、定额税、进口税、出口税等。
了解各种税种和征税方式的特点和应用范围对我们正确征税和避税具有重要意义。
第四章税法的立法原则和程序税法的立法原则和程序是指立法关于税法的程序和制定的原则,包括税法的立法程序、监督程序、实施程序等。
税法的立法原则包括合法性原则、合理性原则、阳光性原则等。
了解税法的立法原则和程序是学习税法的基础和前提,有利于我们正确理解和适用税法规定。
第五章税法的纳税义务和征收关系税法的纳税义务和征收关系是指纳税人依法缴纳税款的义务和税收的征收方式。
纳税义务包括纳税的主体和客体、纳税的范围和条件等,税收的征收方式包括预收征收、限额征收、追加征收等。
了解纳税义务和征收关系有利于我们正确履行纳税义务和遵守税法规定。
第六章税法的税收管理和征收税法的税收管理和征收是指国家对税收征收过程中的管理和监督,包括税收的征收管理、税务部门的职责和权限、纳税人的义务和权利等。
了解税收管理和征收有利于我们正确履行纳税义务和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也有利于国家加强税收管理和提高税收征收的效率。
第七章税法的税收征管制度税法的税收征管制度是指税收的征收、管理和监督体系,包括税收的组织结构、人员配置、法律法规、管理办法等。
第一章_税法基本知识
●税法定义要点:1.立法机关——有权的机关:在我国即是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务委员会、地方立法机关、获得授权的行政机关。
2.调整对象——税收分配中形成的权利义务关系。
3.范围——广义与狭义之分。
广义的税法,包括各级有权机关制定的税收法律、法规、规章,是由税收实体法、税收程序法、税收争诉法等构成的法律体系。
●(一)纳税义务人1.含义:税法规定直接负有纳税义务的单位和个人,包括法人和自然人。
2.与纳税人有关的概念:(1)负税人:实际负担税款的单位和个人(2)代扣代缴义务人有义务从持有的纳税人收入中扣除其应纳税款并代为缴纳的企业、单位或个人。
(3)代收代缴义务人有义务借助与纳税人的经济交往而向纳税人收取应纳税款并代为缴纳的单位。
●(二)征税对象1.含义:课税对象是税法中规定的征税的目的物,是征税的依据,解决对什么征税。
2.作用——基础性要素:(1)是区分税种的主要标志;(2)体现征税的范围;(3)其他要素的内容一般都是以课税对象为基础确定。
●(三)税目1.含义:税目是课税对象的具体化,反映具体的征税范围,解决课税对象的归类。
2.作用:明确征税范围;解决征税对象的归类3.分类:分为列举税目和概括税目两类。
①列举税目:是将每一种商品或经营项目采用一一列举的方法(又分为细列举、粗列举),如:消费税。
②概括税目:是按照商品大类或行业采用概括方法设计税目(又分为小概括、大概括)。
如:营业税。
●(四)税率税率是计算税额的尺度,代表课税的深度,关系着国家的收入多少和纳税人的负担程度,因而它是税收政策的中心环节。
税率的形式:比例税率、累进税率、定额税率、其他形式。
1.比例税率:同一征税对象或同一税目,规定一个比例的税率。
(1)形式:产品比例税率,行业比例税率,地区差别比例税率,有幅度的比例税率;(2)特点:①税率不随课税对象数额的变动而变动;②课税对象数额越大,纳税人相对直接负担越轻;③计算简便;④税额与课税对象成正比。
税法每章节知识点总结
税法每章节知识点总结第一章税法的基本原则税法的基本原则是税法制度的核心和基础,它规定了税法的立法宗旨、纳税人的权利义务和税法适用的基本原则。
税法的基本原则包括税法的合法性原则、平等原则、公平原则、依法征税原则、适用税法原则等。
税法的合法性原则要求税法立法必须遵循法定程序,依法制定,保障纳税人的合法权益;平等原则要求税法对所有纳税人一视同仁,不得歧视任何纳税人;公平原则要求税法对不同纳税人采取公平的税负安排,保障社会公平正义;依法征税原则要求税法征税行为必须依法进行,不得超越法定权限;适用税法原则要求税法适用的时间、对象、范围必须符合法定标准,不得越权。
第二章纳税主体和纳税义务纳税主体是指法律规定的应当纳税的单位或个人,纳税义务是指纳税主体应当履行的缴纳税款的义务。
纳税主体包括税务机关、纳税人和代扣代缴义务人,纳税义务包括纳税的范围、税款的计算和缴纳。
第三章税的范围和税种税的范围是指税法规定的税收对象的范围,税种是指根据税法规定的税收方式和标准分为不同种类。
税的范围包括所得税、增值税、消费税、企业所得税、个人所得税等,税种包括直接税和间接税。
直接税是指直接由纳税人按照规定的税率和征税基础计算和缴纳的税款,例如个人所得税和企业所得税;间接税是指由纳税人购买或消费商品或接受服务时,由供应商或服务提供方代纳给税务机关的税款,例如增值税和消费税。
第四章税收管理税收管理是指税务机关依法对纳税主体履行纳税义务的管理活动,包括税收征管、税收征收、税收征纳等方面的内容,其目的是保障国家税收的合法权益和纳税人的合法权益。
税收管理包括税收登记管理、税收审查管理、税收征收管理、税收征纳管理等。
税务机关有权依法对纳税主体进行税收登记,核定应纳税款,强制执行税收管理措施等。
第五章纳税申报与纳税审核纳税申报是纳税人向税务机关报送自己的纳税情况和应纳税款的行为,纳税审核是税务机关对纳税申报的内容和纳税人的财务状况进行审核和审查的行为。
第一章 税法基本原理 《税法》ppt
第四节 我国税法的制定与实施
一、税法的制定
(一)税收立法机关 1.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和全国人大常委会制定的税收法律 2.全国人大或人大常委会授权立法 3.国务院制定的税收行政法规 4.地方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委会制定的税收地方性法规 5.国务院税务主管部门制定的税收部门规章 6.地方政府制定的税收地方规章 (二)税收立法程序
◎◎税务机构设置与税收征管理 我国税务机构设置是在中央政府设立国家税务总局,作为 税务管理工作的最高职能机构,将省级和省级以下国税地税 机构合并,具体承担所辖区域内各项税收、非税收入征管等 职责,实行以国家税务总局为主与省(自治区、直辖市)政 府双重领导管理体制。2018年6月15日全国36个省级新税务机 构统一挂牌。
五、税法的地位及税法与其他法律的关系
第二节 税收法律关系
1.主体的一方只能是国家。 2.体现国家单方面的意志。 3.权利义务关系具有不对等性。 4.具有财产所有权或支配权单向转移的性质。 一、税收法律关系的构成要素 1.税收法律关系的主体是指税收法律关系的参加者,分为征税主体和 纳税主体。 2.税收法律关系的客体是指税收法律关系主体双方的权利和义务所共 同指向、影响和作用的客体对象。 3.税收法律关系的内容是指税收法律关系主体双方在征纳活动中依法 享有的权利和承担的义务,它决定了税收法律关系的实质,是税法体系 的核心。
征税对象
1.税目 2.计税依据
税率
1.比例税率 2.累进税率 3.定额税率
纳税环节
1.单环节纳税 2.多环节纳税
纳税期限
1.税款计算期 2.税款缴库期 3.纳税义务发生
时间
减税免税
1.税基式减免 2.税率式减免 3.税额式减免
纳税地点
违章处理
注会税法必备知识点总结
注会税法必备知识点总结第一章税法基础知识1.1 税法的概念和作用税法是国家制定的关于税收的法律规定的总称。
税法是国家对个人、法人和其他组织征收税收的依据。
税法的作用是规定了税法的征收对象、征收条件和征收方式,引导和规范税收活动,维护税收秩序,保障税收的正常征收和使用。
1.2 税法的分类税法可以分为一般税法和专门税法两大类。
一般税法是指税法的一般规定,如税率、征收对象等;专门税法是指对某一类税收领域的规定,如个人所得税法、企业所得税法等。
1.3 税法的制定程序税法的制定程序主要包括税法起草、征求意见、修改、颁布、实施等环节。
税法的颁布由国家主管税收的主管部门负责,全国人民代表大会负责审批和批准。
1.4 税法的解释方法在税法实施过程中,对税法进行解释,主要有文字解释和实质解释两种方法。
文字解释是根据税法文字规定的含义进行解释;实质解释是根据税法背后的宗旨进行解释。
1.5 税法的效力和适用税法在国家法律体系中具有法定的效力,税法规定的税收义务和纳税人权益受到法律的保护。
税法的适用主要包括适用法律和追溯法律两种情况。
第二章税务登记与备案2.1 纳税人的税务登记纳税人在开展税收活动前,必须到税务机关申请登记,取得税务登记证书,纳税人登记信息主要包括纳税人的基本信息、行业信息和税收信息。
2.2 税务备案税务备案是指纳税人开展税收活动前,必须到税务机关申请备案,取得税务备案证书,备案信息主要包括纳税人的项目信息、生产信息和销售信息。
2.3 税务登记和备案的真实性纳税人在税务登记和备案过程中,必须提供真实的资料,不得提供虚假资料,否则将受到税务行政处罚。
2.4 纳税人信息的变更和注销纳税人在税务登记和备案后,如发生信息变更需要及时向税务机关申报变更手续,如停止生产、经营,需要向税务机关申请注销。
第三章纳税申报与缴纳3.1 纳税申报的义务纳税人应当按照税法规定的期限和要求,主动向税务机关提交有关税务申报表格,并提供真实、完整的纳税申报信息。
税法知识点总结pdf
税法知识点总结pdf第一章税法概述税法是指规范税收制度、规范纳税行为、规定纳税义务和权利、规范税务管理等一系列税收法规的总称。
税法是国家财政收入的重要来源,它直接关系到国家财政的稳定和税收的公平性。
税法的基本职能是调节收入分配,调整经济结构,促进经济发展。
税法主要包括宪法、法律、行政法规、部门规章、税务规定以及税收协定等。
第二章税收基本原则税收基本原则是税法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是指依法征税原则、公平原则、简易原则、便民原则、法律优先原则、税制稳定原则和税收调节经济发展原则等。
依法征税原则是税法的基本原则,它要求税务机关和纳税人在税收行为上必须严格依照法定程序办事,不得违反法律和法规的规定。
公平原则是税收基本原则之一,它要求税收的征收和分配应当公平合理,不应当损害任何纳税人的利益。
第三章税收征管税收征管是指国家税务部门按照法定程序和要求,对纳税人履行税收义务进行监督、管理和检验的过程。
税收征管的主要内容包括征税、征发、征管和征收。
征税是指税务部门根据法定程序和要求,对纳税人进行征税的活动。
征发是指税务部门对纳税人的纳税申报信息进行核实和确认的活动。
征管是指税务部门对纳税人遵守税法规定和纳税义务的监督、管理和检验活动。
征收是指税务部门依法收取纳税人的税款的活动。
第四章税收管理税收管理是指国家税务部门对纳税人从事纳税活动进行监督、管理和检验的过程。
税收管理的主要内容包括纳税登记管理、纳税申报管理、纳税核算管理、纳税检查管理、纳税征管管理、纳税信息管理和税收证明管理等。
税收管理的目的是保障国家税收的合法权益,维护纳税人的合法权益,促进税收工作的规范化和法制化发展。
第五章税收征收税收征收是指税务部门根据法定程序和要求,对纳税人进行税收征收的活动。
税收征收的主要内容包括税收的计算、税款的征收、税款的缴纳、税款的缴纳证明的办理等。
税收征收的目的是保障国家税收的合法权益,维护纳税人的合法权益,促进税收工作的规范化和法制化发展。
税法1第一章税法基本原理考点汇总
3.税法是国家宏观调控经济的重要手段4.税法是监督管理经济活动的有力武器5.税法是维护国家权益的重要手段税法与其他部门法的关系(一)税法与宪法的关系宪法是一个国家的根本大法。
税法属于部门法,其位阶低于宪法,依据宪法制定,这种依从包括直接依据宪法的条款制定和依据宪法的原则精神制定两个层面。
(二)税法与民法的关系民法作为最基本的法律形式之一,形成时间较早。
税法作为新兴部门法与民法的密切联系主要表现在大量借用了民法的概念、规则和原则。
但是税法与民法分别属于公法和私法体系,其调整对象不同、法律关系建立及调整适用的原则不同、调整的程序和手段不同。
(三)税法与行政法的关系1.税法与行政法有着十分密切的联系。
这种联系主要表现在税法具有行政法的一般特征:(1)调整国家机关之间、国家机关与法人或自然人之间的法律关系;(2)法律关系中居于领导地位的一方总是国家;(3)体现国家单方面的意志,不需要双方意思表示一致;(4)解决法律关系中的争议,一般都按照行政复议程序和行政诉讼程序进行。
2.税法虽然与行政法联系密切,但又与一般行政法有所不同:(1)税法具有经济分配的性质,并且是经济利益由纳税人向国家的无偿单向转移,这是一般行政法所不具备的;(2)税法与社会再生产,特别是物质资料再生产的全过程密切相连,不论是生产、交换、分配,还是消费,都是税法参与调节,其联系的深度和广度是一般行政法所无法相比的;(3)税法是一种义务性法规,并且是以货币收益转移的数额作为纳税人所尽义务的基本度量,而行政法大多为授权性法规,少数义务性法规也不涉及货币收益的转移。
(四)税法与经济法的关系1.税法与经济法有着十分密切的关系,表现在:(1)税法具有较强的经济属性,即在税法运行过程中,始终伴随着经济分配的进行;(2)经济法中的许多法律、法规是制定税法的重要依据;(3)经济法中的一些概念、规则、原则也在税法中大量应用。
2.税法与经济法之间也有差别:(1)从调整对象来看,经济法调整的是经济管理关系,而税法调整对象则含有较多的税务行政管理的性质;(2)税法属于义务性法规,而经济法基本上属于授权性法规;(3)税法解决争议的程序适用行政复议、行政诉讼等行政法程序,而不适用经济法中的普遍采用的协商、调解、仲裁、民事诉讼程序。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按超额累进税率计算: • 应纳税额=5000 ×5%+(10000-5000) ×10%+(30000-
10000)×20%+(40000-30000) × 30% =7750(元) • 采用速算法计算:40000 × 30% -4250=7750 (元) • 比按全额累进税率计算少纳税:12000-7750=4250(元) • 超累特点:累进程度较平缓;负担合理;计算麻烦 • 全累特点:累进程度较急剧;临界点附近负担不合理;计算
第一章 税法基本知识
思考:
• 你所了解的税收是甚么?它对国家有怎 样的作用?具有怎样的特点?
• 税收现象在现实生活中常见么?举例说 明?你所了解的税种有些甚么?
第一章 税法基本知识
• 税收
拉弗曲线
第一章 税法基本知识
一、税收的概念和职能
税收:就是国家为实现其职能,凭借 政治权力,运用法律手段参与国民收 入分配和再分配的一种形式,是国家 财政收入的主要来源。
• 失效:①客观失效;②规定废止;③抵触失效。
• (2)地域效力——国家、地方、特别行政区 • (3)对人的效力——属人主义、属地主义、属人主义与属地主义相结合原则
第一章 税法基本知识
• 2、税法适用 • (1)高位阶法规优于低位阶法规 • (2)特别规定优于一般规定 • (3)国际法优于国内法 • (4)实体法从旧,程序法从新
及常委会 人所得税》《征管法
高
全国人大或常委会 增值税条例、营业税、消 授权—国务院立法 费税、资源税、土地增值
税、企业所得税
效力同 上
国务院
行政法规:主要是一些实施细 低于法
则《外商》、征管法细则
律
国务院主管部门 部委规章:《增实施细则》 低于以上
地方政府
地方规章:
必须在法律、法 规的授权下
第一章 税法基本知识
地区、自治州、盟 地方税务局
县、县级 市、旗地 方税务局
征收分局 税务所
第一章 税法基本知识
税法概论-----税法的执行权
执法机关
税种
国务院及其税务主管部门掌握: 中央税 中央税务机关征收
地方人民政府及其税务主管部 地方税 门掌握:地方税务征收
中央税务机关负责征收
共享税
地方人民政府及其税务主管部 地方自行立法的地区性
税收法律关系
主体 客体 内容
权利义务关系
第一章 税法基本知识
税收的职能
一、税收的职能 1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组织财政收入 2)调节经济 3)监督职能 二、税法的作用
是国家组织财政收入的主要来源 组织财政收入是税收 的最基本职能。 • 是国家对经济实行宏观调控的手段。 • 调节个人收入差距,实现社会共同富裕。 • 维护国家权益,促进国际经济交往。
第一章 税法基本知识
三、 现行税法体系
• 三)税务机关的设置和税收征管范围划分 • 1、税务机关的设置 • 2、税收征管范围划分
第一章 税法基本知识
税务机构设置
国税系统
国家税务总局 地税系统
省、自治区、直辖市 国家税务局
地区、自治州、盟 国家税务局
县、县级 市、旗国 家税务局
征收分局 税务所
省、自治区、直辖 市地方税务局
税收立法程序
• 包括以下四个阶段:
提议阶段
审议阶段
•
•
•
发布阶段
•
通过阶段
第一章 税法基本知识
中国税收立法程序: (1)提议阶段(财政部、国家税务总局提出方案) (2)提交国务院审议 (3)提请人大表决通过 (4)发布与实施
第一章 税法基本知识
• 1、税法效力
税收实施
• (1)时间效力
• 生效:①实施时间滞后于公布时间;②二者同步;③特殊情况是 实施在先,公布在后。
第一章 税法基本知识
中央政府与地方政府税收的划分
• 资源税:海洋石油企业缴纳的部分归中央政府,其余部分 归地方政府
• 城市维护建设税:铁道部、各银行总行、各保险公司集中 缴纳的部分归中央,其余部分归地方政府
• 印花税:证券交易印花税收入的94%归中央,其余归地方
第一章 税法基本知识
四、税收制度的构成要素
第一章 税法基本知识
其他要素
1)减税、免税 减税、免税是国家对某些纳税人或课税对象给予 鼓励或照顾的一种特殊规定。 (1)减税和免税:指从应征税款中少征部分税款; 免税是指免征全部税款。 (2)起征点:指对征税对象达到一定数额开始征税 的界限。 (3)免征额:指准予从征税对象数额中扣除的免于 征税的数额。
一、税收制度 二、税制要素 1、纳税人 2、 课税对象 3、税率 4、 纳税环节 5、纳税期限 6、减免税 7、违章处理
第一章 税法基本知识
纳税人
1)纳税人的概念 纳税人是纳税义务人的简称,它是指税 法中规定的直接负有纳税义务的单位和个人。 (1)自然人 (2)法人
第一章 税法基本知识
纳税人
2)与纳税人相关的概念 (1)负税人:最终负担税款的单位和个人。 (2)代扣代缴义务人:简称为扣缴义务人,是指有义 务从持有的纳税人收入中扣除其应纳税款并代为缴纳的企 业、单位和个人。 (3)代征代缴义务人:也称委托代征人,是指受税务 机关委托而代征税款的单位和个人。 (4)税务代理人:是指经有关部门批准,依照税法规 定,在一定的代理权限内,为纳税人、扣缴义务人代为办 理各项税务事宜的单位或个人。
对概念的理解: 税收是国家取得财政收入的一种形式;行使征税权的主 体是国家;国家凭借政治权力征税;税收必须借助于法 律形式进行。
第一章 税法基本知识
1、税收的本质和特征
税收的本质
是以国家为主体 ,对社会剩余产 品进行分配的一 种特定的分配关 系。
第一章 税法基本知识
1、税收的本质和特征
税收的特征
第一章 税法基本知识
(九)违章处理 漏税:补缴税款,征收滞纳金。 欠税:税务机关限期缴纳,逾期未缴的, 追缴税款,处少缴税款50%以上5倍以下的 罚款。如果有意转移财产的,处罚与偷税 相同。
第一章 税法基本知识
第一章 税法基本知识
其他要素
6)纳税地点 指纳税人(及代征代收义务人和代扣代缴义务人) 申报纳税的地点。 (1)在机构所在地纳税 (2)在劳务提供地纳税 (3)在财产、资源所在地纳税 (4)进出口货物向报关地海关申报纳税
第一章 税法基本知识
违章处理
2)附加、加成 (1)税收附加 税收附加是指在正税之外附加征收的税种及其款项, 即在征收正税时,按一定比例随同正税一起征收的税种 及其款项。 (2)税收加成 税收加成是指按税法规定的税率计算出税额后,再 加征一定成数的税额。
价
内
外
税
税
第一章 税法基本知识
税收的分类
5)按税收征管和支配权限为标准 6)其他
税收
中
地
共
央
方
享
税
税
税
第一章 税法基本知识
三、 现行税法体系
二)税收立法与实施 • 税收立法机关 • 税收立法程序 • 税法实施
第一章 税法基本知识
税法概论-----税法的制定
立法机关
表现形式
效力
全国人大 税收法律:《资企业所得税》《个 效力最
简便
第一章 税法基本知识
税率的总结
第一章 税法基本知识
4.纳税环节 税法规定商品在流通过程中应当缴纳税款的环节。 按纳税环节多少可分为: (1)一次课征制 (2)两次课征制 (3)多次课征制
第一章 税法基本知识
其他要素
4)纳税期限 指纳税人发生纳税义务后缴纳税款的期限。 (1)按期纳税 (2)按次纳税 (3)按年计征,分期预缴 5)纳税义务发生时间 指纳税人发生应税行为应承当纳税义务的起始时间。
第一章 税法基本知识
税法的作用
纳税人 征税人 财政收入
保护作用 约束作用 保证作用
经济运行
调节作用
税法反映国家政策 涉及面广
实现社会职能 国家主权和经济利益
违法行为
促进作用
通过经济利益诱惑
保护作用
制裁作用
第一章 税法基本知识
二、税收的产生与发展
• 三个时期 • 五次重大税制改革
第一章 税法基本知识
门掌握:地方税务征收
税种(屠宰税、筵席税)
全国人大和国务院
涉外税收政策的调整权
第一章 税法基本知识
中央政府与地方政府税收的划分
• 中央政府固定收入: • 消费税、关税、船舶吨位税和海关代征增值税、车辆购置
税 • 地方政府固定收入: • 城镇土地使用税、耕地占用税、土地增值税、房产税、城
市房产税、遗产税(尚未立法开征)、车船使用税、车船 使用牌照税、契税、屠宰税、筵席税、农业税、牧业税及 其地方附加 • 中央与地方政府共享收入: • 国内增值税 • 营业税:铁道部、各银行总行、各保险公司集中缴纳的部 分归中央,其余归地方。 • 企业所得税:外商;铁道部、各银行总行、各保险公司集 中缴纳的部分归中央,其他共享 • 个人所得税:利息税中央,其余共享
第一章 税法基本知识
税率
税率:是应纳税额占征税对象数额的比率。
税率 种类
比例税率 定额税率
累进税率
产品差别比例税率 行业差别比例税率 地区差别比例税率 幅度差别比例税率
地区差别定额税率 幅度差别定额税率 分类分级定额税率
第一章 税法基本知识
累进税率
• 的种类
总量
按额 按倍
按率
增量
按额 按倍 按率
第一章 税法基本知识
课税对象
1) 课税对象的概念 又称征税对象,是税法中规定征税的 标的物。课税对象解决征税的依据,即对 什么征税这一问题。不同的税种有不同的 征税对象,一种税区别于另一种税的主要 标志就是征税对象的不同。